会计电算化概述范文

时间:2023-11-29 18:03: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电算化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电算化概述

篇1

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财务软件的能力,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适应企业电算化岗位的要求。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践性很强,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十分必要。首先,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是满足市场对于高素质会计人才需求的必要措施。如今无论是政府宏观调控还是企业管理,都不离开会计专业化人才的支持,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已成为宝贵的人力资源。独立学院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出更多的电算化人才,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其次,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是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如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要想提高会计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使会计的管理职能有效发挥,要求会计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高效结合。独立院校应不断对会计电算化教学进行改革,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为国家信息化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最后,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导致各国之间竞争更加激烈,信息技术逐渐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重点。要想提高一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各企业、各部门共同合作。要实现会计信息化,需要广大院校培养出具有现代会计专业知识的高素质电算化人才。因此,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也是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2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2.1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目前独立学院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认识,往往选择照搬照抄于母体院校,这与独立院校本身的特点并不相符。而且大多数独立学院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定位局限于熟悉某种财务软件,或侧重于程序的编写,将其设定为软件培训课。虽然有少数独立院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对于实际电算化教学的具体目标不够清晰,不能明确学生通过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计算机水平应达到的具体程度,也不能明确会计电算化课程在学生具体的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

2.2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不合理

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的安排也不够科学,真正让学生上机实训的课时所占比例偏低,有限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时使得学生根本无法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只能了解简单的操作原理。同时,多数独立学院在讲述会计专业课程时,忽略了将专业课程与电算化课程结合起来讲授,使得电算化课程无法有效渗透到具体的专业课程中,电算化课程与会计专业课程缺乏有效联系将会对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消极作用。

2.3实践教学不够丰富,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

许多独立学院存在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情况,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课程不够丰富,实验数据往往陈旧,学生实践过程也缺乏创新,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而且教学所用的财务软件比较单一,教师对不同财务软件应用的比较分析不够重视。同时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独立学院仅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忽略了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检验,重理论,轻实务的考核方式不能科学地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

2.4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

独立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时,方法过于单一,大多数是先进行知识点的讲述,然后对会计软件操作进行演示,再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这使学生过于被动,缺乏思考空间,学习效果不理想。而且有些学校理论课与实践课不连贯,也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教学手段上过于陈旧,主要依靠板书,在进行多媒体授课时,也仅是一些静态的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枯燥乏味,师生互动性降低。

3改革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解决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制定明确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要制定与本身特点相符合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目标,既要兼顾培养当前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又要重视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教学培养目标可分为3个方面:首先,知识教学目标,应为熟知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掌握具体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及相关会计软件的操作要求。其次,素质教学目标,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应变能力和职业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最后,技能教学目标,是指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和维护能力等岗位技能,并且取得财政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

3.2加强会计电算化课程建设

独立学院应加强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建设,一方面,要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的比例,对于电算化的原理,电算化系统开发与管理,商品化软件的应用进行细致讲述,增加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会计电算化课程。另一方面,注重将会计专业课程与电算化课程结合起来讲授,在专业课中将电算化知识引入课堂,实现专业课程电算化,同时增加会计电算化实训项目,给学生创造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3强化实践教学,制定科学的考核方式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独立院校应以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比如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在校内进行模拟实训;让学生多接触不同的财务软件,对多种财务软件进行综合实训;引入ERP沙盘进行仿真实训;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的机会等。同时,制定科学的考核方式也同样关键,要建立理论与实务的双重考核制度,在毕业论文的设计中加入对会计电算化实践环节的考察,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3.4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教法说明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3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77-02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是专业主干课。会计电算化的知识与技能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每个会计人员的必备素质之一。为使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开设该课程前导课程有基础会计、计算机基础、财务会计、成本等,后续课程有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

学习该课程要求学生应当具有计算机和会计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从理论和技术方法上,全面讲述会计电算化、会计数据的综合运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内部控制和审计等基本问题。通过一套典型行业的系统化会计实验数据,从建账和系统初始化开始,完成设账、凭证输入、审核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到财务分析的主要会计业务计算机处理的全过程。

二、教学基本要求

知识教学目标。本课程以传授会计电算化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要目的。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解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步骤和方法。比较熟练地运用教学软件进行操作,在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达到或者超过国家对会计电算初级人员培训的要求。

技能教学目标。1、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2.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数据流程;3.学会用友财会教学软件的使用,如账务处理、往来账、工资、固定资产和报表等;4.了解会计软件维护的基本原理和内容;5.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实现过程。

三、教学条件

本课程每周6课时,以正常18个教学周计算,该课程总课时108课时,其中理论学时36课时,实操课时计划安排72课时,实操在机房有电脑教室完成,理论课时建议在多媒体完成,能起到更好的互动效果和实践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及要求如下: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 会计电算化的含义。2.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3. 会计电算化的意义。4. 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教学要求:1. 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含义。2. 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3. 应当掌握5个方面的意义。4. 掌握单位会计电算化实现过程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账务处理系统。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 账务处理软件的概述.2. 账务处理软件的初始化功能。3.账务处理软件的凭证输入功能.4. 账务处理软件的登账、结账功能。5.账务处理软件的输出功能。 教学要求: 1.熟悉并掌握账务处理软件的内容、特点和在整个会计软件中的核心地位以及与其它会计软件的关系;2.了解账务处理软件与其它各软件之间数据传输的几种情况;3.熟悉账务处理业务的手工流程与电算化流程之间的区别与特点;熟悉建账前准备工作的基本内容。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 初始设置(建账日期、凭证种类、系统人员权限、部门、职员、客户、供应商、外币、会计科目、凭证类别增加修改、外币汇率及摘要等);2. 录入凭证、审核、记账,结账练习;教学要求:1. 熟练地进行操作员增加,建立账套,修改账套,掌握设置基础档案,像部门、职员、客户、供应商、外币、会计科目、凭证类别,掌握期初余额的输入试算平衡.2. 掌握凭证输入,凭证审核和凭证记账结账过程,特别是出现错误情况下如何修改,熟练地运用教学软件进行登帐与结帐。

第三章往来账款核算理论教学主要内容: 1.往来账款核算模块概述。2.往来账款业务核算的手工流程。3.建立往来账的准备工作。4.往来户管理。5.往来账款余额初始化及数据输入。6.往来账款核销.7.查询往来账款.8.输出催款通知单及往来账。教学要求: 1.熟悉并掌握往来账款模块的概念、内容、特点和在整个会计软件中的地位。掌握核销往来业务,按照自定义条件查阅,浏览往来对账单,利用账龄分析表对设置为往来核算科目的往来款项余额进行账龄结构分析。2.掌握与其它部分会计软件的关系。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 进行往来账前的准备工作。2往为账户的管理。3.往来账款余额初始设置及数据输入。4.往来款核销和查询往来账款。教学要求: 熟悉往来账业务核算流程,了解合同管理、历史合同数据输入、新增合同、合同审批、合同查询及兑现以及合同报表查询等。

第四章报表处理软件理论教学主要内容: 1.报表处理软件概述。2.报表处理。3.报表软件的其它要点。教学要求:1. 掌握表的概念及本质;2.理解表的分类和表的分解以及通用报表的处理原理;3.熟悉会计报表处理模块的一般方法及主要内容。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 通用报表的处理方法和步骤。2.在表内数据生成定义,编制公式,常用函数的表间运算。教学要求: 比较熟练地使用所学软件完成一般报表的编制、汇总、核对查询与打印。

第五章工资管理系统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工资业务的手工处理与计算机处理的区别。2.工资核算软件的初始设置。3.工资核算软件的主要功能。教学要求:1.掌握工资系统初始设置。2.掌握工资数据的录入。3.掌握工资计算公式定义,工资变动数据录入。工资分摊设置。4.了解工资数据的输出。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基础信息设置。2.日常处理。3.期末处理。教学要求: 掌握工资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

第六章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 固定资产系统初始设置。2.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3.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教学要求: 1.掌握固定资产核算业务的手工与计算机处理。2.掌握固定资产核算软件的初始设置。3.掌握固定资产核算软件的主要功能。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 固定资产基础设置。2.固定资产日常处理。教学要求: 掌握固定资的操作流程。特别掌握部门设置,设置部门对应折旧科目,资产类别设置,录入资产卡片,固定资产变动处理,固定资产制单处理,单一和合并处理。

第七章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理论教学主要内容: 1.计算机基础知识.2.计算机硬件系统.3.计算机软件系统.4.计算机网络.5.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护.教学要求:1. 了解计算机的相关的概念与组成。了解计算机的定义与分类。熟悉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了解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应用。2. 掌握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之间的关系。了解计算机硬件 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作用和分类。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含义。3. 掌握计算机安全隐患和保护。了解因特网的含义和主要服务。熟悉电子邮件和服务,网址的表示方式。了解黑客的含义和防范黑客入侵的主要措施。

第八章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法规制度。2.核算软件的要求。3.岗位及权限。4.替代手工记账的要求。5.档案的管理。教学要求:1.了解会计法和其他法规。掌握这些法规制度对会计软件的基本要求和在会计数据输入功能,会计数据输出功能和会计数据处理功能3个方面对会计软件的要求。2. 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要求。3. 掌握会计电算化岗位和权限的要求。掌握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设置要求以及这些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要求以及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基本过程及要求。

第九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 Windows操作系统。2.汉字输入法。3.文字处理软件。4.表格处理软件。教学要求: 1.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掌握计算机启动和关闭的方法,了解运行会计核算软件的方法,熟悉桌面环境上放置的常用工具和快捷方式的使用方法。掌握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的使用方法。2.能用一种方法输入汉字。3.掌握文字和表格处理软件。熟悉WORD窗口的构成和功能,掌握新建,打开,保存文档的操作方法,熟悉文字内容的录入编辑和排版操作。熟悉表格的建立和编辑方法,了解表格数据计算功能。

学时分配如下:

四、教法说明

1、本教学大纲是适用于高职高专层次,相应的用友软件为U890的并且为广东省会计电算化考试用友通用教学软件。

2、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软件也在不断丰富和变化,因此尽量将会计软件(用友)最新变化、最新形成的理论共识、使用的新快速方法的内容纳入教学计划。

3、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精讲多用电脑操练。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电算化理论,并通过实操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灵活利用电脑解决实际手工作账问题的能力,并且顺利通过财政局会计电算化考试的能力。

4、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广泛阅读、勤于用电脑操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五、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采用理论加机房实操方式。

2.考核比例及要求。(1)平时成绩占30%(通过上课回答问题、考勤、作业等来体现);(2)期末考试成绩占70%。

总之,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研究对高职来说体现“理论够用,重在实践”,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现代会计电算化须具备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霞.会计电算化教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2] 陈世文.会计电算化实训[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发展重要性;应用策略

一、会计电算化的定义及提出背景概述

会计电算化就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操作基础平台,结合以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企业会计实务操作的技术模式,是利用计算机的高效数据处理能力来开展企业会计要素核算以及财务预算工作的现代化会计处理系统。会计电算化将会计工作人员从繁重琐碎的手工会计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

会计电算化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由于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的经济业务复杂性也在不断提高,人工会计操作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会计核算要求,因此,依托于计算机领域发展以及信息化程度提升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应运而生。我国“会计电算化”一词的正式提出首先出现在1981年8月财政部与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召开的研讨会中,随之产生大量有关会计电算化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并得出了一系列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的结论,对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数据准确性

计算机的工作程序相对于人脑手工工作程序而言有更高的准确性并具有更强的逻辑性,因此就会使会计工作结果呈现出更高水平的逻辑感与准确程度。比如会计人员在手工登记会计凭证时有时会因为工作的失误、大意等使凭证金额书写发生错误,在进行期末汇总科目、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时会给凭证稽核带来很大的困难,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而如果能够合理使用会计电算化的凭证录入方式,在凭证录入完毕进行保存时,如果凭证金额不符合“借贷相等”原则时,系统会自动提示金额不平衡这一错误,这就保证一些数据准确性能够在源头得到合理控制,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水平。

(二)有利于提高数据处理速度

计算机每秒数据处理速度显而易见的远远高于人工计算速度,且准确性也能在高效运转的同时得到有力的保障,因此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会计工作的处理可以极大的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增强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使会计信息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发挥信息的最大化效能。同时会计人员还可以通过电算化系统快速调度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使其他日常工作的效率也有充分的提高,避免了纸质人工记账时信息查询的障碍性和低效性。

(三)有利于内部控制的程序化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当前企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会计工作领域尽快实现电算化的信息化水平有利于公司内部对于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有着更深层次的控制,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以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形式运行。电算化的会计工作可以让企业管理层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所有收入、支出、费用以及预算精细、快速、及时的反应出来,给企业及时调整内部控制与发展方向提供科学的财务基础。

(四)有利于数据处理的集中化与自动化

在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下,各个不同方面的账簿通常都有不同的会计人员进行负责,这就导致了数据处理的分散化,使得很多综合性信息和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注意和解决。而实现会计电算化则可以充分解决这一问题,会计电算化随着系统的发展和运用过程问题的不断完善,其复杂程度和完善性也随之不断提高,各种项目的代码和编号既是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具化形式也是各种数据交汇总结的交接点,这种数据处理方式使得数据一旦录入电算化系统之后就能够按照系统程序预先设定的路线进行集合与汇总,使数据处理的集中化水平和自动化水平大大提升,极大程度的节约了人力资源,提高了时间经济效率。

三、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应用策略探究

(一)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培训

这里所说的相关人员首先包括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在企业内部推行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过程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是该系统实现的最重要条件之一,若想在企业内部推行一项新的系统和运营模式就必须提高公司管理层的认识水平和支持力度。此外,还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电算化理念培训,消除员工对于新事物的抵触情绪。会计电算化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属于企业内部新兴事物,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大有裨益,但是对于员工来说意味着工作方式的变革和工作内容的增加,会给员工带来更大的工作负担,同时还会产生诸多有关工作权限的丧失以及工作秘密的泄露等不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因素都会给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带来阻碍。要克服这些心理阻力就必须注重与企业内部各个阶层工作人员的沟通和宣传,贯彻会计电算化系统理念,使企业内部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真正成为会计电算化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二)建立健全的配合电算化模式的规章制度

完善健全配套的规章制度是提升电算化系统与企业契合度的关键,只有形成配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够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一个优秀的内控环境,在建立规章制度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注重一些不可以兼容的权限应当岗位分离,保证会计核算的安全性和科学性,防止会计工作人员或系统外操作人员侵入系统盗取数据资料等等。二是加强岗位间的相互制约,提升对于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水平,明确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做到权责分明。三是要加强会计保密工作,对系统数据资料、安全端口等进行定期检查维护,设置多级保密关口,保证企业的财务信息安全不被侵犯。四是内部控制防范的加强,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垄断现象,并注意对系统管理人员进行监管和控制,防止出现监守自盗,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以上四点问题是在建立配套规章制度时需要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在切实制定制度时要考虑日常经营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并加以明确规定。

(三)加大力度培养信息化会计电算化人才

在引入会计电算化系统时,很多企业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即只重视软件、硬件的配置安装,而忽视了对操作人员的培训,从而导致了会计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工作系统要求水平不匹配,降低了工作效率,使软件系统的功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企业如果想更好的建设公司财务管理系统就必需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离岗培训和在岗培训,培训一方面可以让相关操作人员掌握在新系统运行基础上的业务操作技术,提升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值得企业注意的是,在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时还要注重新型人才的引进,并选出有一定计算机水平的会计骨干工作人员进入高校进修,使企业内部老、中、新三代业务人才都能够提升会计电算化业务水平,保证企业内部电算化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加强会计软件的开发与完善

由于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仍然处于一个摸索的初级阶段,因此相关的电算化软件在设计时就极尽简单,使操作尽量简单并排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功能。但是随着电算化系统与企业经营契合程度的不断提高,现存的功能就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水平,因此会计软件必然要经过一个相对漫长的开发与磨合过程,使会计软件的功能与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同步逐渐增长。这一开发和完善的过程并不能够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宏观国家调控以及微观企业探索协同完成,吸取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深层次发展。

(五)注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我国的计算机领域与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网络信息犯罪这一弊端,企业在引入电算化系统时一定要注重财务信息安全问题,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系统盗取公司内部机密,影响企业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必需在国家所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提高数据保密水平,严密监控网络安全不稳定因素,积极研发并升级企业的电算化系统,在享受会计电算化带给企业的高效计算速度与高质量的数据处理结果的同时,也要注重防范电算化系统带来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

四、结语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企业经济业务活动复杂性的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越来越繁杂,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企业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必然选择。因此企业必须着手加强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理解和接受培训,并配合以配套的管理制度,同时注重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会计软件的完善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障,以信息化的会计处理系统提高企业内部工作效率与内部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段楠.对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2]姜海清.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4.

[3]蔡娟.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0(07).

[4]石天胜.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的应用策略分析研究[J].商业经济,2013(11).

[5]刘志荣.浅谈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理论界,2010(02).

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现代审计 影响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概念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以下简称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电算化工作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会计电算化的实质是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及应用,其目标是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二)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实现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史上的一场技术革命,对会计科学本身以及对国民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使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先预测,事中控制转变,为管理信息化奠下基础。2、能够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3、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和理念的更新,进一步促进了会计工作的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对现代审计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使传统的审计方法渐渐无法跟上现代审计的步伐,满足不了审计人员的日常工作的要求,由此可见,计算机的发展对传统的手工审计意义十分重大,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内容和范围的影响

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虽然没有改变,但审计的内容却有了一定的变化。在电算化信息系统中,所有的会计事项都是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处理的,这样因手工会计的失误而造成的错账几率就会下降很多。但如果出现计算机系统运用程序出错或被人用非法手段篡改,而计算机只会按既定的程序以错误的方式处理相关会计事项,使不法分子有机可趁,这样造成的后果是不可预测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审计人员要投入更大的精力来认识和检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让其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下进行。

(二)会计电算化对审计技术方法的影响

在传统的会计处理的情况下,审计主要用顺查、逆查或者抽查的方式来完成。审查工作也不过是通过人工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和证实等方法。不但费时费力,也容易造成遗漏或者出错的现象。在会计电算化的影响下,审计方法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虽然传统的审查方法依然重要,但不可否认计算机辅助审计也同样重要。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既要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又要对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就进行审查,利用计算机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更迅速、有效的完成各项审查工作。

(三)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审计条件下,审计线索很清晰,财务处理的每个过程都有专门的人员来完成,每一步都有负责人的签字和记录,想要追踪和查询也比较方便。而在电算化系统中,由于磁性材料作为计算机的存储介质,这些磁介质上的会计存储资料也不是肉眼能识别的,它的处理过程都是在文件内部进行的,无法追踪。虽然在有关的会计电算化制度中规定所有凭证、账簿等仍需打印输出,但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这些打印材料是否与会计软件正确的处理结果一致,仍需进一步证实。为此,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时必须要留下充分的审计线索,让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四)会计电算化对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影响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新特点,使会计处理工作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对审计环境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会计电算化特定的工作环境下,审计内容和范围、审计技术、审计线索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的审计标准与审计准则已经无法适用。因此必须有一套新的审计标准与准则来与其想对应。然而从我们目前的情况来看,计算机审计工作起步时间短,而经济立法往往要在经济事项充分发展之后进行,所以目前的标准和准则还远远无法满足会计电算化需要。因此新的准则和标准制定十分重要,而这些也将构成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条件下新的审计依据。

(五)会计电算化对审计人员素质的影响

会计电算算信息系统的环境和审计对象都比人工会计系统要复杂,审计人员仅仅依靠原来的知识和技能是无法胜任,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对审计人员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但要具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能够进行有效的系统分析、程序设计、系统测试等。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审计人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应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从而使审计信息更加的真实有效。

参考文献:

篇5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应用使得会计核算最优化,会计电算化具有很多的优势和特点,尤其是其速度快、存储量大、数据出路能力强、编制报表简单、分析数据准确等,从多方面改变了会计数据处理和财务处理方式,并进一步优化会计信息分析,促进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方面发展。对于会计电算化的理解,主要是从现代信息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融入现代化的技术特点,通过财务管理的具体模式,更好的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

2 会计电算化当前存在的问题

2.1整体意识不够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发展,是解决财务工作复杂、繁重的相关问题,并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因此,需要有强大的认识,有些企业在电算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上不够,没有将会计电算化管理应用到每一个细节的财务管理之中,停留在手工操作、肤浅认识的基础上,在?务管理中,没有真正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2.2保密意识不强

操作人员保密意识淡薄容易造成巨大损失,这主要表现为操作权限设置不当,操作管理不严。实际工作中因为操作权限设置不当和口令密码不严或者未做到专机专人专用而造成的会计责任事故时有发生。

2.3软件功能不强

在会计电算化的现代技术应用上,需要有软件的及时跟进,在会计软件应用中也常会遇到一些细节问题,为防止数据的丢失,在备份的同时也使很多医院不敢放弃手工记账,这样反而增加了工作负担。如再遇到某些售后服务不及时的软件公司,那么会计电算化进程将被大大放缓。当前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财会软件的控制,会计软件过于单一、集成化程度低,没有发挥出强化财务管理的功能。会计软件开发忽略了审计的要素,数据的保密性、安全性比较差。

3 会计电算化发展对会计实践的影响分析

3.1重新定位会计本质

会计电算化是一种科学、高效、精确的新型实用技术,推动了会计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会计电算化能够代替大部分以前由人脑完成的部分,并在此基础上更加完善了人脑无法核算的地方。从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数据的分析处理都能清楚准确的呈现出来。不仅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也减少了会计工作人员的配备。在发挥会计职能的同时也促进了会计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会计电算化不断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发展,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也大大节省。

3.2重新定义会计报表内容

企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加工以及综合运用都逐渐开始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有多个方面,它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它能有效地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负担,使他们能从简单重复而又无味的记账算账中解放出来,以更多的精力从事更主要的管理和决策工作,从而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地位。

3.3会计实践离不开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相应的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以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进而满足人们的需求,进而促进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核算对象、内容、方法等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发展,促进会计制度的改革。对会计和会计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十分深刻的,这种影响必将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电算化终于走上了快车道。

4 完善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措施

4.1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基础性工作能否顺利完成有赖于科学完备的内部管理制度、信息维护制度、工作责任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制度等制度。在会计电算化的逐步发展之后,就会改变以往的账簿之间相互核对的查错纠错控制的模式,尤其是数据局处理的能力增强,对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应用范围增大,改变以往人工技术的繁琐,减弱了人工参与财务管理的控制行为,减少由于主观原因带来的各种腐败等不良现象。

4.2确认数据是否准确无误

相关数据是否准确无误、会计核算规范是否正确等是会计电算化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在财务管理的过程当中必须具备丰富的会计工作的专业知识,改变过去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差、吃闲饭的不良现象,转变会计人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4.3财务信息的收集管理

财务信息的收集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其中包括信息的输入以及备份等方面的内容。在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当代,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离不开会计信息的支持。会计信息便成为相当重要的工作,由于毫无条理的信息垃圾是不受人们需要的,相反,系统的、条理的、并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才是工作中所真正需要的。会计电算化的断完善在一定意义上加速了会计制度的改革。

4.4提高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需要调整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和财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结构,在培养专业学生的时候,要注重计算机和财务两个方面的培养。其次,注重对财务人员计算机的技能培训和财务知识的培训,成就一批素质高的全能型人才。

篇6

1 概述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直接推动了我国企业的发展,而会计电算化主要是指在企业会计日常工作过程中,利用电子计算机软件来处理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减少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但是在企业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不仅有管理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有监管机制不到位等,这些问题都会严重阻碍了企业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

2 企业会计电算化介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和挑战,而企业会计工作在企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并且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企业会计电算化主要是指在会计日常工作过程中,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会计软件来处理日常会计工作,从而快速和精确地完成会计工作。会计电算化实现了将计算机软件系统代替人工处理,这样就会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升企业效益。

会计电算化系统作为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首先需要一些相关硬件设备的支撑;其次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特点,制定出完善的工作机制,这样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按照这些机制运行,在实际工作之前,要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测试,确保系统可以安全有效的运行。现阶段,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就是会计电算化,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系统也会不断更新,逐步实现适应企业会计工作,进而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利益的提升。

3 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会计电算化工作逐渐应用到企业的会计工作中,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提升了工作质量,但是由于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比较晚,一些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监管机制不完善等,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清楚地了解当前阶段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十分必要,主要存在的问题分述如下:

3.1 对会计电算化的了解不彻底

在企业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认识不到位,这就严重阻碍了企业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企业管理人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引入和实际运行重视程度不够,这样就会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投入和研发不到位,导致会计电算化工作运行不畅通;第二,企业会计工作人员没有清楚的了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效能,认为人工处理会计日常工作是不可替代的,没有从内心接受会计电算化工作,这样就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工作实际的效果;第三,企业会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些工作人员认为自身的会计专业知识较高,不认为会计电算化工作效率可以超过自身,导致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不能很好的开展。因此,上述三个方面体现了企业和工作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认识不到位,导致会计电算化工作不能够在企业中得到快速发展。

3.2 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专业技术差

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这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专门的技术人才。当前阶段,在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操作技术水平低,导致在实际操作中产生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进行。第一,企业由于对会?电算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安排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这样就增加了由于操作不当产生的问题;第二,没有安排会计工作人员到先进的企业进行学习,导致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系统,而我国一些企业原来的会计人员存在着缺乏熟练操作计算机的水平,导致很多会计电算化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因此由于企业缺乏高端的会计电算化操作人才,导致在实际工作中问题频出,给企业效益带来一定的损失。

3.3 缺乏适当的会计电算化软件

在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中,缺乏合适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是主要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与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会计电算化系统在实际工作中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来处理、分析和整理实际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实际的工作效率,但是在我国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水平较差,没有适合企业会计工作的计算机软件;第二,现阶段,我国还没有构建完善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网络平台,不同的软件公司开发出的软件不同,都是以自身公司的特点和能力出发,这样在实际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就会出现系统不兼容的问题,导致会计电算化软件不能正常的工作,同时不同的企业选择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也不同,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这样就会严重影响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进而阻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发展。

3.4 会计电算化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阶段,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企业缺乏必要的管理机制,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效率。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中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会计电算化系统在实际工作中操作十分复杂,因而严格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就十分必要,但是由于缺乏这种有效制度,导致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频发;第二,企业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由于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接受会计电算化系统,这样就会阻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会计电算化工作还存在着许多漏洞,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死角问题,就会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3.5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随着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会计电算化软件制造商由于对企业会计工作不熟悉,导致会计电算化软件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第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带来极大的安全挑战,如果安全保密措施不到位,就会给企业信息造成泄密,进而给企业利益带来极大的损失。

4 合适的解决对策

根据上文所述,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自身的问题以及企业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低等,导致会计电算化工作不能正常运行,也不利于企业效益的提升,因此提出合适的解决对策就十分必要,具体分述如下:

4.1 提高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在企业中提高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认识十分必要,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企业领导应该从思想观念上提升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重视会计电算化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效率,这样才可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企业发展的机会;第二,要在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中开展宣传,改变原来会计工作人员的观念,这样才可以提高跨级电算化在实际中的工作效率,进而提升企业效益。

4.2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因而实际操作十分复杂,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企业可以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可以采用计算机多媒体的手段,在完善培训之后还要进行专门的技术考核,只有考核达标的工作人员才可以进行实际的操作,同时企业还要派工作人员到先进企业进行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操作技能以及工作经验,这样可以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在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作用,进而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及效益。

4.3 构建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

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企业应该对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以及实际作用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才可以在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提出合适的管理制度,同时企业还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规范实际的操作流程,提高会计电算化的监管力度,只有这样才可以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秩序,从而提升企业效益。

4.4 提高安全防护措施

针对当前阶段我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会计电算化安全防护力度十分必要。第一,企业应该提高惩罚力度,这样可以降低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第二,企业要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检查,如果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应该及时进行解决;第三,企业要提升防护水平,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

篇7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进程思路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电算化概述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电算化,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该单位会计核算与会计预算等工作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来代替人工会计的一种方式,通过会计电算化,可以有效实现会计信息管理,并达到规避市场金融风险的目的。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在会计中应用信息技术及电子技术,从而实现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手工会计方式,实现了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自动化。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其会计电算化应用时间较晚,应用水平较低,在会计电算化应用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电算化缺乏明确认识。因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其会计电算化应用时间较晚,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不了解会计电算化应用的重要性及意义,甚至主观的将会计电算化认为是以计算机记账的形式来代替传统的手工记账。行政事业单位其本身财务工作并不复杂,领导层认为通过手工记账方式足以完成其单位会计工作,缺乏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没有看到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应用中所体现出的会计职能、财务管理方法等优势。

2.偏重账务功能,缺乏对管理及监督功能的重视。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其会计工作的核心及重点在于账务功能,其工作的重点均是账务核算,缺乏对会计预算管理工作中预测及控制内容的重视,有些领导则认为会计并不重要,认为仅仅提供核算报表便完成了任务。这种思想认识的存在,导致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推行会计电算化阻碍较大。

3.会计电算化存在着安全隐患。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其财务信息属于十分重要且机密内容,然而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则会为企业财政信息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实现单位会计电算化,其重要基础是实现会计信息的网络化,在网络化环境下,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在网络平台中运行,如出现网络病毒、木马或黑客入侵,则容易带来财务信息安全隐患。

4.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因会计计算化操作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求其工作人员具备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多个专业知识。当前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其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甚至有些会计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了限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5.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水平较低。虽然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了会计电算化,但在会计电算化管理中,仍存在着较多没问题,如缺乏完善的基础管理工作制度,缺乏操作权限限制,在档案资料管理中存在着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材料损坏等。

二、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进程的策略思考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应用会计电算化,可以有效降低会计人员工作量,减少操作失误,提高会计管理水平。然而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进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进程的策略,以实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水平提高。

(一)强化领导层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推行会计电算化,领导层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国家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进行关于会计电算化应用的重要性及意义的思想教育,强化领导层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明确认识企业中实施会计电算化是时展必然要求,是满足现代化管理的现实需要;领导层充分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并合理安排相应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其会计电算化开展。

(二)重视财务管理及账务分析。在传统财务管理中,始终将记账功能作为唯一重点来抓,缺乏对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的重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推行会计的电算化,不仅仅需要应用会计电算化进行账务记录,还可以通过会计电算化对财务信息进行管理与分析。会计电算化依托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强大的计算与分析功能,可以有效降低会计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重视财务管理及财务分析,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电算化及分析等功能。

(三)提高账务信息安全性。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开展会计电算化,应加强数据分析与控制,在记录完账务后,应及时进行备份,并将账务信息分别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设置防火墙,安装正版杀毒软件,提高计算机系统防护能力;设置安全稳定的登陆环境,定期修改登陆密码等;加强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作业,综合提高会计电算化网络运行的安全性。

(四)提高会计电算化人员综合素质。行政事业单位中开展会计电算化,其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性能,要求其应具备良好的会计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还应具备财务管理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等。在综合掌握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基础上,根据所在行政事业单位特点,合理设置会计管理系统。为提高会计电算化人员综合素质,应选择专业人才进行专业培训,或将其送入计算就专业进修等,加强培训,提高会计电算化综合素质。

(五)完善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电算化基础管理中,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推行岗位职责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及操作制度等,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依托会计电算化其本身优势,不断实现企业电算化快速发展,提高我国会计电算化水平。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逐渐成为了会计的主要工具,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开展会计电算化进程是时展的现实要求。然而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进程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电算化缺乏明确认识、缺乏对管理及监督功能的重视、存在安全隐患、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与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进程的策略。实践证明,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在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曹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11):5.

[2]施敏.试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电算化进程[J].新财经(理论版),2011(12):260,262.

篇8

1.1 研究意义。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使会计信息处理快捷、准确,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是会计发展史中的一次革命。会计电算化的环境不可避免地为审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会计电算化在许多方面例如审计方法、审计线索、审计工具等上都与传统的手工记账有许多的不同,所以传统的手工记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电算化审计。

2.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概况及对审计的影响

2.1 会计电算化概述。会计电算化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在一些情况下代替人工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决策,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2.2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2.2.1 对审计内容的影响。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计算机的使用使审计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是与此同时也扩大了审计的内容,从原有的审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扩大到审计计算机内部数据,审计计算机程序,审计原始录入的数据以及出具的审计数据。

2.2.2 对审计线索的影响。企业的审计线索开始分为可见线索和不可见线索两类,可是线索指有迹可循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不可见线索指储存在计算机内的记账数据。审计人员传统的审计方法多数依靠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进行,但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审计线索中断,传统的查账方法已经不能适用在电算化环境下。

2.2.3 对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影响。在传统的手工审计工作中,各国的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审计标准和审计准则,入审计人员标准、独立审计准则、审计报告准则、职业道德规范等。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使得会计问题出现了新的特点,针对这些新的特点就必须建立新的标准和准则。

2.2.4 对审计工作人员的影响。许多公司的审计人员年龄较大,具有丰富的手工记账审计经验,但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审计流程,不能很好的把握新的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方法,所以审计工作人员必须在具备丰富的财务和审计知识之外还必须熟悉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计算技术。

2.2.5 对审计技术的影响。电算化审计与传统的手工审计不同,审计内容的改变也带来了设计技术的革新,迫使审计人员在采用各种传统审计技术的同时还必须采用日益先进的计算机审计软件进行新时期网络环境下的审计工作。

3.会计电算化下审计问题及原因

3.1 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问题

3.1.1 忽视电算化下新的审计内容。绕过计算机的审计使得审计具有滞后性,审计范围有限,审计的结果可靠性较低,使得审计具有了一定的风险和局限性,并不能最好的发挥电算化审计的特点,原本电算化审计的优势不能突出。

3.1.2 注册会计师审计方法落后。我国注册会计师对计算机的应用仍局限于基础的文字处理,审计电算化下使得审计线索从手工记账的可视变得无形,但一些注册会计师不能很好的适应审计线索的变化,在审计过程中还沿用旧有的手工记账方法,这也在一定情况下影响了审计效果和审计结论。

3.1.3 其他审计问题

1 管理制度欠完善。虽然已经逐步普及会计电算化审计,但是部门组织机构未做出适当调整,不能很好的发挥电算化审计快捷的特点。

2 缺乏专门的会计电算化审计人才。从事电算化审计工作的人员,多是从手工帐过度而来的老会计,对相关知识只是临阵的简单学习,日常工作中多半靠的是摸索和经验,而缺乏系统的知识和认识,对业务的整体把握水平不高,遇特殊情况难以从容应对。

3 软件安全存在漏洞。公司所用财务软件缺乏专人管理维护,版本并没有及时更新,并没有启用数据备份功能,一些权限操作不设密码或密码过于简单,众人皆知,存在潜在风险。

3.2 审计问题的形成原因

3.2.1 电算化审计法规等制度建设滞后。虽然我国不断并且不断调整各种关于会计电算化的法令法规,但这还不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算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审计问题在电算化情况下的新问题日益增多,国家需要及时颁布新的法规使人们在开展电算化审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有章可循。

3.2.2 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缺乏。电算化环境下原有的手工记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审计方法,而许多审计人员还是沿用旧有的手工帐审计方法,这使得他们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计算机知识缺乏不能很好的利用计算机软件也成为了新的问题,审计人员应提高个人素质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确保审计结果的真确性和及时性。

3.2.3 审计过程中公司不能很好配合。在很多情况下公司为了审计方便同时为了节省时间而不希望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时候走电算化审计流程,客户为了保护电算化系统和程序,同时为了减少审计时间和审计难度往往会限制注册会计师接触电算化系统。

3.2.4 专业审计软件市场不够规范。现如今,国内很多审计软件功能比较薄弱,审计软件专业性强,要求精密的审计计算程序以及软甲后续修复,但往往该类软件的盈利性较小,大部分软件公司为了高利润而的很少会开发审计软件。

4.浅析会计电算化下审计问题的解决

4.1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公司应注重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培养新型的符合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人才。新的审计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原有的审计素质还应该可以在电算化环境下用友更多的电子计算机财务知识,适应新的审计软件和审计流程。

4.2 建立、完善电算化审计的软件环境。鉴于审计工作和审计软件不同于其他软件,应该在软件选择上选择偏重于具有审计特殊性的专业审计软件。同时所用软件和系统要定期升级,包括数据库、补丁包的更新,落后的软件可能造成实际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也可能使软件提供的会计信息落后于时下市场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4.3 建立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公司内部管理和公司牵制制度。公司需要在公司的内部管理以及内部的人员制衡问题上做出改变,在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工作中,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以及操作管理制度。同时规范上机操作流程,细化电算化操作中的细节防止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

4.4 制定审计准则,在制度上规范电算化审计。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内容,例如审计方法、审计线索、审计流程、审计工具都与传统的手工记账有了很大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许多审计准则就要发生改变,为了适应这些改变也就需要相应的调整审计制度。

篇9

(一)会计电算化的内涵

广义上的会计电算化是针对所有与会计工作相关的电算化业务,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的开发设计、企事业会计电算化人员的相关培训、运用会计电算化的相关规划及原则系统,以及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开发等。狭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就是在会计工作中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也就是说企事业单位等在会计业务工作上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业务操作,提升业务系统管理效果的会计信息系统。本文研究主要针对狭义的会计电算化进行,后文不再进行重复说明。

(二)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手工记账中会计核算的低效率,在会计电算化中,会计人员可以随时对账目进行核对,并且自动生成对账单,大大提升会计对账的效率。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促使企业财务部门级企业管理者在会计系统中利用公式进行财务数据分析,对企业的综合财务能力形成全面的认识。在企业的投融资决策、生产计划等方面运用财务分析结果,能够促使企业决策更加科学,企业生产经营等符合企业自身财务能力,促使企业逐渐实现生产经营中的资金优化运用并促进企业实现更好发展等。本文研究以会计电算化的岗位责任制度为研究对象,结合A企业的真实案例,分析该企业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的现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希望可以推进该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优化的前提下,更好的借助会计电算化实现财务工作的优化发展。

二、A企业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现状

(一)A企业介绍

A企业是一家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专业冰箱、冷柜、家用电器及厨房冷冻设备厂家、并设有模具开发、五金加工、塑料生产等配套企业。A企业设备厂秉承一贯百炼精品,杰出科技的企业理念,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制冷保鲜技术和生产工艺及检测设备的同时,加大新品研发力度,在制冷技术上独树一帜。

(二)A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岗位职责及业务流程

1.会计电算化岗位职责

A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机构与人员设置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电算主管的岗位与职责:财务主管担任电算化主管,负责系统软件环境的确立和操作人员权限的设定;对日工作及岗位协调进行处理;定期检查电算化系统运行日记;(2)软件操作的岗位及职责:该岗位主要负责分管业务数据输入、自检核对工作;打印输出记账凭证、账簿、报表、数据备份;(3)审核、记账的岗位及职责:该岗位主要针对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进行审核;操作软件登录机内账簿;(4)电算维护的岗位及职责:主要负责定期检查系统运行并排除故障;定期查杀病毒;负责系统升级调试与人员变动维护故障;对操作人员进行系统运作指导培训;(5)数据管理的岗位及职责:对数据进行分析;定期检查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6)出纳的岗位及职责:出纳人员根据对应权限,及时确认收付款行政;登录软件进行银行和现金日记账;及时对数据进行备份,输出相关日记账并与生成的银行对账单核对。

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A企业能够通过计算机系统迅速实现会计的录入、审核、修订及归档分析等,促使会计工作中数据的处理效率得到改善。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能够通过编辑公式等自行检测数据准确性,对于明显存在录入错误或者与历史数据等存在较大出入的数据会及时提醒,进而促使会计数据的处理准确性改善。

2.会计电算化的业务流程

A企业的会计电算化采取用友软件,在用友软件中企业的账户设置主要利用ADMIN注册系统管理功能下的权限设置,根据公司财务、套账要求,设置各部门及相关人员权限。A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凭证传递流程是在传统的原始凭证传递基础上,结合电算化业务操作和形成流程进行整合,形成的新的凭证传递流程:(1)企业生产、销售等基础部门在实践活动中出现财务相关活动,形成包括发票、原始出入库单据、购销凭证等在内的原始凭证;(2)基础部门登录电算化系统,在权限范围内,对原始凭证进行初步登记。并将凭证传送给企业财务部门;(3)企业出纳对原始凭证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将其在电算化软件中进行登记,并将凭证整理归档;(4)月底由财务主管对相关信息进行审核,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作为初始资料保存,有误的,核对原始凭证及相关信息并进行处理。

A企业财务活动中涉及到多个资产使用、管理的相关部门,只有在较好的信息与沟通基础上,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好的得到落实。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机制逐渐完善,建立数据中心,则可以形成数字化系统,实现了内部控制中管理层、中间管理部门、票据中心及资产等全面业务及向各部门与一体的信息网络,促使相关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极大的提升了内部控制监管效率。促使信息流通效率提升,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客户基础和市场基础。

(三)A企业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落实的配套管理制度

1.会计电算化操作与协调管理制度

A企业会计电算化操作与协调管理主要是针对电算化岗位设置与日常工作设置的协调进行。其中,财务部门的内部工作完全按照电算化权责设置进行。基础部门则由部门主管负责对应的凭证和信息传递与对应权限的录入工作。

2.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硬件管理制度

A企业为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应用,确定了如下三个计算机硬件管理制度:(1)注重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整理硬盘,确保系统运行政策;(2)在获得电算化主管同意后,对硬件进行升级或更新。

3.会计电算化计算机软件管理制度

A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软件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对电算化数据库进行严格保密,操作人员不得打开数据库直接操作,未经电算化主管同意不得修改相关程序与设置;(2)做好系统备份工作,确保电算化信息安全;(3)定期查杀病毒,读取外来磁盘数据前进行病毒扫描和查杀,电算化工作站不得安装游戏软件;(4)利用装有电算化软件的电脑进行软件下载,必须经过电算化主管审核同意。

4.会计信息数据录入与修改管理制度

A企业的电算化数据的录入与修改,主要是电算化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包括:(1)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进行处理;(2)对数据档案进行双份保存;(3)信息数据录入与修改依据岗位权限进行,根据各部门及人员账号处理相关工作,不得越权或者代替处理。

三、制约A企业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落实的问题分析

(一)会计电算化制度还不健全

在目前A企业有限公司实践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过程中,并没有建立完善的配套机制,电算化运作缺乏严格流畅的机制。虽然在会计电算化系统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在一定程度上视线里与会计电算化系统发展相配套的包括人员管理、使用操作管理、维护管理、档案管理等各种管理及控制制度。目前,大部分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管理仍是模仿手工记账的管理办法,结果导致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础管理混乱,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系统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素质低下

A企业有限公司中的会计人员是介于40岁到50岁之间的,他们接触电脑的时间可以说比较晚的,虽然他们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处理业务那是驾轻就熟,但是一遇到计算机基础操作问题的时候就会变得无能为力了。首先,经常强行关机对计算机系统本身来说损伤比较大;其次,相对于知道如何处理的情况来说是在浪费时间;最后是最不愿意看到的一种情况,不正确的操作可能会导致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会导致系统崩溃后需要重新安装系统。会计人员熟悉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操作,缺乏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存在局限性,这种情况是会计电算化系统发展的是阻力。

(三)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

在日常的业务操作过程中,会计人员在使用用友做账的时候,偶然会遇到计算机死机的问题。每个会计人员登帐的内容有所不同,相对的业务量繁简程度不同,每个月的业务量也会有差别,业务量决定其做账的繁简程度。计算机死机现象还是会在会计人员操作过程中发生,运气不好就是当业务量很大,录入数据未保存计算机就突然死机,那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人员来说是比较折腾的事了,相当于前面的工作都是无用功。这是因为,A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内部管理仍是模仿手工记账的管理办法,结果导致了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管理混乱,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提升A企业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执行的建议

(一)建立完备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注重构建企业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规范性。首先,从操作开始加强控制。这是基于上文中所述操作人员存在的人为风险而必须进行的内部控制的基础。其次,提高人员专业性和加强内部审计。实际上这和操作管理师相互配合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实现必须有专业人才进行,适应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具体要求,保证会计的专业性的同时还需符合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求。第三,充分考虑网络系统的特殊性进行内部控制。正是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达使得整个经济社会信息得以共享,同时不可避免的网络病毒等对信息的安全也带来很大威胁。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必须考虑这一重要因素,随时关心情况调节不对应控制点以保证网络的整体性和功能的顺利实现。

(二)强化各级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与操作能力

针对前文分析,A企业有限公司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发展中,管理者对电算化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财务人员对电算化的操作与维护能力有限,这是A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发展中必须注重解决的问题。因此,A企业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应该提升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确认识,并提升企业内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规范程度。注重提升企业管理者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确认识,明确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对于企业综合管理决策的重要性。提升财务部门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确认识,并在企业财务管理等相关活动中更多的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更好的发挥会计电算化系统对企业的正面影响,才能够促进企业综合管理的更好发展。

会计电算化系统虽然要用电脑来操作,但是规范的操作能更好的让工作继续下去。要先设计好方法,然后按要求输入,在指定的位置完成输入,业务以及相关的制度都必须规范,这样才能使工作更顺利的进行。计算机设备陈旧,导致计算机运行速度的缓慢,增加会计人员处理业务的时间,时间的增加还是其次,最大的问题是计算机由于硬件陈旧,带来操作失误和不便是常有的事了。并且强化实施ERP战略,不仅要求财务人员要具有较高的会计专业知识,而且对财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A企业应该开展ERP的专门培训,请专业人员依靠多媒体进行讲授,系统全面的将ERP里面的各个模块进行详细的介绍,再分点对模块里面的各个小模块进行详细的阐述,在讲课过程中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才能有利于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篇10

关键词: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165-02

引言

《会计信息系统》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和审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长期以来如何解决本课程存在的重理论轻技能、重某一特定软件技能轻其他软件技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运用脱节以及会计信息系统中《初级会计电算化》、《中级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财务软件应用与维护》、《会计综合实验》等课程的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等问题,一直困忧着高校任课教师。CDIO是近年来形成的一种先进的国际工程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分别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的意思,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作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CDIO教育大纲将学生的能力分为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本文基于CDIO这一教育理念,探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

一、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财会审专业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设置存在名称不统一、体系不完善、内容不规范问题。在课程名称上有的称《会计电算化》,有的称《会计信息系统》;在课程体系中理论及技能初级中级与高级层次不清晰、定位不准确、内容欠规范。比如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会计电算化考试指定教材,规定初级会计电算化内容包括会计电算化概述、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计算机基本操作及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等五大内容,技能方面使用用友T3教学软件,包括账务处理模块基本操作、工资功能模块和固定资产功能模块的基本操作。广东省中级会计电算化考试指定培训教材,围绕“会计电算化”的体系结构,主要讲述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管理、控制和审计技术,包括: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会计基本核算系统;购销存管理系统;资金集中管理与预算管理子系统;成本管理与核算系统;会计信息的综合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实施;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案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与制度建设;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中级会计电算化中侧重理论,基本没有涉及电算化技能。又如会计信息系统,以出版版次较多的吴扬俊、沈文华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会计信息系统为例,全书分上、下两篇,共11章加6个附录。上篇(1~7章)会计信息系统基础,包括:会计信息系统概论、账务处理系统、报表处理系统、其他核算管理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ERP沙盘模拟与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下篇(8~11章)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介绍在中国广泛使用的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U8软件、金蝶软件集团有限公司KIS软件,重点介绍其中的账务处理系统和报表处理系统的操作使用方法。该书虽然理论技能均有涉猎,但存在电算与手工的脱节且不同软件使用各自的会计数据不便于信息比对。薛祖云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会计信息系统教材,内容包括:会计信息系统概述;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账务处理子系统;采购与应付子系统;存货子系统;销售与应收子系统;职工薪酬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会计报表子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与控制;信息系统安全与风险防范;管理决策报告与决策支持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信息化审计。较多关注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技能训练。饶艳超主编,大连出版社出版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内容包括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运营、信息系统计划、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和审计、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产品应用等。王振武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会计信息系统,阐述了信息、网络、ERP和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讲述了业务流程、交易循环及其信息化后内部控制的过程与技术;讲授了计算机审计与信息系统审计技术,还介绍了事件驱动会计信息系统模型构建原理。现有的诸多教材均或多或少地存在重视理论忽视技能、重视某一特定软件技能忽视其他软件技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运用脱节问题。

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解决会计信息系统中《初级会计电算化》、《中级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财务软件应用与维护》、《会计综合实验》等课程的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等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可考虑将《会计信息系统》分设为《会计信息系统基础》和《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两门课程。在课程定位上《会计信息系统基础》主要解决会计信息系统入门知识和技能,以获取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达到会计从业资格会计技能要求为目标;《会计信息系统运用》则强调会计信息系统拓展知识和技能,以宽口径方式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基础》讲授从业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包括理论和技能两个层面的会计电算化概述、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计算机基本操作及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五大内容。《会计信息系统运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将基础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重点放在技能培养上。通过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学会常用会计软件的操作与维护,提高学习者的专业技能水平及软件处理能力。在内容分配上,《会计信息系统运用》应以代表会计软件较高水平、市场占有率相对较大的专业软件为例,如金蝶系列财务软件和用友财务软件。分别编辑适应小型企业的金蝶KIS软件、用友通软件,适应大中型企业的金蝶K/3软件、用友U860软件四个教学案例,从建账、账套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报表处理、工资处理、固定资产处理到期末处理及进销存处理模块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根据学生水平及专业课程要求,实验中有关的项目可以根据授课对象及课时数灵活选择使用。教学内容上,设置一套特定会计数据,同时应用于手工会计系统和电算化会计系统,实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运用的融合,学生使用手工和计算机两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相同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使用不同的会计软件对相同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一致的会计信息。使学生既可明了计算机会计核算与手工会计核算的联系与区别,又可以相互验证会计数据录入、处理及输出的正确性。

三、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会计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单位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记录、储存和处理,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向使用者输出所需会计信息,帮助信息使用者管理、预测和决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为了使学生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达到CDIO大纲设定的预定目标。教学中,我们除了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以外,需要更多地使用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和体验式教学方法。比如,在进行软件初始化过程中,要求学生拟定会计单位的基本信息,包括:会计单位名称;软件应用模式;账套参数及基础资料等。在会计处理中,虚拟会计单位的各类业务,包括:外币类业务;存货类业务;往来类业务;多项目核算业务;固定资产业务;自动转账业务等。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会计软件操作技能训练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自主选择不同系列(金蝶、用友)不同版本(KIS/K3/T3/U8)的会计软件完成建账、账套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报表处理、工资处理、固定资产处理、期末处理及进销存处理基本模块和辅助模块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得出及时、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代入角色,体验会计主管、出纳、制单员、审核员、记账员及预算员、资金管理员的工作内容。学生做作业就像玩游戏,无论是一个同学在一个账套内依次完成不同角色的转换,还是几个学生组成团队分担一个账套中的不同角色,都必须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完成技能训练。在考核上,会计信息系统宜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力求准确界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论

经过如上改革,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理论及技能初中级与高级层次得以清晰、内容相对更规范。特别是通过内容整合,把手工会计综合实验的教学内容加入会计信息系统,学生使用手工和计算机两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相同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时,可以把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知识技能联系起来,在比较中加以固化。比如证账表处理中,手工填制凭证与计算机制单的区别——手工填制凭证只需在第一条分录书写摘要,计算机制单必须给每条分录输入摘要,计算机制单可以通过辅助录入窗口丰富凭证反映的核算内容;手工环境下,所有经济业务发生后都需要手工填制凭证,计算机环境下除制单员录入凭证外,计算机功能模块会自动生成凭证,如固定资产折旧及其增减变动、期末损益结转、存货的收发存等等;手工环境下,会计工作存在证证核对、证账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以及表表核对,计算机环境下只要凭证录入无误(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相符)、表格公式设置正确,会计处理中的记账、报表生成就显得轻松多了。

参考文献:

[1] 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