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工作目标范文
时间:2023-03-31 01:0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个人工作目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胜任力;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绩效
一、建立以绩效管理为目的的胜任力模型
以绩效管理为目的的胜任力模型,是对具体的个人胜任某一个职务的具体绩效行为,不仅仅要看个人的成绩,也要观察人的道德品质。以师范大学李英武做的胜任力模型介绍,其将教师的胜任力界定为几个方面:其一,情感道德特征,在教学方面教师要诚实守信、具有责任心,站在学生角度理解并关心学生,对于自己的教学事业要爱岗敬业。其二,教学胜任力,就是对教师个人综合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分析,教学成果和人际管理建立分析体系。其三,管理胜任力;对于教学信息管理要有自己的控制和应变能力,用来描述优秀教师的具体绩效行为。另外,针对医院高层次的人才胜任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时间能力管理和领导能力、创新和求知欲、职业道德和情商等方面的具体绩效行为,用来描述医院高层次医学人才。
二、获取使用、激励开发个人胜任力
以绩效管理为依据的胜任力模型是对每一位员工定制的胜任力现状进行评估,用于获取、开发员工的个人胜任力,根据现状分析员工个人的优势和胜任力缺陷,从根本上分析员工个人的事业目标和绩效影响,有针对性地制定员工具有可实施性和开发胜任力的培训体系。这一体系的目标是帮助员工提高绩效、以适应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培训的具体内容因人而异,从基本工作拓展到知识技能和道德素质,但一定要明确培训的重点是针对特定职位提高个人核心胜任力,在实际操作中提供具有层次的设计方案。例如根据需要提高胜任力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需要提高外显型胜任力运用传统的技能培训即可,需要开发内隐性胜任力就要采用专门的培训方案,如情景模拟、现场学习等仿真法,来开发适合提高内隐性的胜任力发展策略。
三、整合个体胜任力――构建组织核心胜任力
在国外知名学者哈默的一项研究中表明,组织胜任力的高低同个体员工的胜任力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它也是在同组织结构、文化以及目的等之间经过长期的逻辑时间而形成的一种能力。在组织胜任力背后主要所表达的管理理念,也正是对员工个体的专长、知识以及其共同认识的良好诠释。员工个体胜任力的发展又对组织的胜任力的发展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后期的企业管理过程中,要试着将员工个体的如知识技能、努力、动机以及合作等多项资源实现同企业或组织战略导向的有效整合,进而促使提炼出一套高效的单位胜任力,进而构建出一套更加高效的组织核心竞争力。
四、绩效目标的设定
绩效目标的设定包括结果、行为两个层面,在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中,将绩效目标设定为个人工作目标,同时又要符合个人的发展目标。
(一)工作目标设定
工作目标的设定不仅仅是个人对于工作胜任力的确定,同时还要保证其能够与单位整体的目标相一致,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在设定工作目标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个人工作目标与单位相一致,以最终实现单位目标为标准。其二,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来制定工作目标,同时还要在建立信任的基础上,通过与管理者的沟通来进行目标的承诺,形成个人监督作用,避免单位整体目标无法实现。其三,个人应确定工作目标中的重点,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其四,对设定的每一个工作目标都有衡量标准,用量化标准来衡量工作的完成程度。
(二)发展目标的设定
个人通过对工作目标的设定可以确定和认可工作要求,这就体现了胜任力的特征,而确定胜任力方式就要建立该岗位的胜任力模型。一般包括五个步骤,分别是确定绩效标准、选择绩效标样、获取建立胜任力模型的相关数据资料、分析数据并建立胜任力模型,最后验证胜任力模型。
五、绩效监控、评估反馈
绩效评估的周期一般为一季度、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评估内容是将员工个体的工作影响作为唯一因素来进行分析,将员工个人工作的完成情况、执行力、胜任力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个体。评估的方式可以是正式、定期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经常性沟通,另外也可以是两者的结合。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可以是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将绩效的评估结果作为人力资源分配和薪酬福利发放的依据,从而有效的激励开发胜任力。基于胜任力的绩效反馈不仅仅是沟通评估的结果,还需要以此为基础来找到改变现状的办法和措施。
结束语
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体系是以个人员工完成岗位绩效为目标的,管理者要有优异的胜任能力,这也是各单位的统一要求,管理者所具备的胜任力还要得到高层管理人的认可,只有经过人力资源的培训和激励,开发个人胜任力,培养具有高素质的高层管理人才,才能成为绩效管理体系的胜任者。
参考文献:
[1]薛琳.基于胜任力模型HM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新体系研究[D].华侨大学,2013.
[2]李庆.基于中高层管理者胜任力素质模型的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
[3]秦磊.胜任力模型视角下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J].人力资源管理,2013,08:73.
[4]李媛.新形势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基于胜任力模型视角[J].中国外资,2013,14:296.
[5]张锦平.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5,12:91-93.
[6]叶伟惠.浦发银行A分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
篇2
短暂而紧张的学期工作即将结束,在繁忙的工作里,我既得到了成长,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1、在思想上
坚持做到国家、学校等各级各部门对教师这一行业的要求及规范,认真学习各级、各项行业手册与道德标准,时时提醒自己,时时约束自己。
2、在工作上
认真完成学校布置、安排的一切教学计划,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利用课余时间经常不断充电,希望能跟上时代要求,不断改善自己的上课模式与授课方法,从而适应更多学生的口味。
3、在纪律上
工作中从不迟到、早退,纪律是一切工作的保障,从严要求自己,让自己从心理上重视起来。
4、在业务上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绩效考核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204-02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与难点。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既能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教职工的履职情况,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和绩效意识,更能达成“激励、改善、提升”的目的。现以杭州某高职学院为例,分析探讨绩效考核的改进措施。
2008年前,该院主要按照“德、能、勤、绩、廉”五方面进行考核总结和描述,年度考核结果定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2008年后,学院绩效考核办法已有较大改进,对不同岗位人员进行分类考核,重点考核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同时听取服务对象评价。但考核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定性多、定量少,分类、分层不够,侧重于考核个人表现,未能充分体现对团队表现的评核等等。
为了加强对教职工的目标管理和绩效激励,学院一直探索构建一套具有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2009年和2013年,该院在原有考核办法的基础上进行两次较大的修订。本文就两次修订后的绩效考核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以期总结经验,为其它院校完善绩效考核工作提供参考。
一、2009年绩效考核
为了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局面,在2008年绩效考核办法基础上,分别制订了部门(部门主管)、教师、实验实训人员、行政后勤人员、辅导员、党总支(直属支部)负责人绩效考核暂行办法。
(一)改进之处
1.分类分层考核。对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不同层次的教师及承担专业课、基础课等不同课程类别的教师实行不同的考核标准。
2.学系主导考核。各学系根据学院的考核方案,制定本部门的考核细则,并对所属的教师进行教学业绩考核;学院相关部门对各学系的考核程序和考核结果进行审核与审批。
3.学期认定与年终考评相结合。年初,校领导与教学部门、职能部门负责人签订本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部门负责人再与本部门人员签订责任书;学期末,所有教职工填写《岗位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登记表》,对履职情况进行逐项说明,部门负责人核实填写情况并作评价;年末,综合考察教职工两个学期的工作表现,提出年度考核等级。
4.考核实行五级制:A(优秀)、B(良好)、C(合格)、D(基本合格)、E(不合格)。其中,原则规定A≤20%,A+B≤60%,C+D+E≥40%。
5.部门主管绩效与团队表现挂钩。部门的考评等级与该部门主管的考评等级挂钩,优秀部门的主管年度考评定为A等,其它的部门主管根据部门考评分数分为B、C、D、E等。
(二)存在不足
1.考核人对被考核人工作不熟悉。考核人主要是部门主管,而不是熟悉他日常工作的人。尤其是学系规模大、人数多,系主任不能完全了解或掌握每位教师的日常表现和工作业绩,在考核过程中难以客观、准确地评价。
2.考核比例有限制,不利于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规定每个等级的比例,从表面上看对所有部门都是很公平的,但对于表现好的部门来说,因为比例受限,有些表现优秀的教职工失去评优的机会,从而未能达到充分激励的效果。
二、2013年绩效考核
在深入分析之前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以及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2013年学院制订了一套新的绩效考核制度。
(一)改进之处
1.考核内容更加全面、细致。考核内容涉及工作绩效、工作态度及团队精神、纪律及操守、对学院的特殊贡献四方面。每项内容又分几个细项。如工作绩效这项考核内容教师涉及6个细项,团队负责人涉及8个细项。
2.考核人与被考核人关系更明确。实行逐级考核办法,考核人为负责经常监督管理其工作的直属上级,如教师由所属专业团队负责人考核,专业团队负责人由系主任或负责教学工作系副主任负责考核。年初,每位教职工与其直属上级签订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年末,由直属上级负责教职工表现情况的评定。
3.考核过程中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考核时,被考核人对照年初工作计划及目标,根据一年来的绩效表现实事求是自我评价,填写年末总结及绩效考核表,逐项打分并说明理由;考核人根据被考核人的现实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并进行有效沟通,形成双方认可的考核结果。为保证沟通效果,规定沟通形式必须为面谈,且需双方签字确认考核结果。
4.考核等级不设比例。考核依然设五个等级,等级名称改为“优秀、良好、符合要求、有待改进、不符合要求”,但各等级不再设比例。各部门根据教职工实际表现,按规定确定等级。
5.工作计划及目标更清晰。在考核过程中,根据考核人提出的意、重点和目标,双方进行有效沟通,共同制定下一年的工作计划及目标,并要区分关键任务和重要任务。
(二)存在不足
1.计划及目标制订不到位。一方面有的部门没有及时制订好工作计划及目标;另一方面有的考核人对如何界定关键任务和重要任务缺乏足够的认知,使工作绩效失去了具体的评价依据。
2.评分和评等级不够严谨。考核制度要求严格遵守“用分项评分建立等级”的原则,但在考核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考核人“以评分去造就等级”的状况。
三、考核结果对比分析
篇4
关键词:大学院校;教师工资;绩效薪酬;管理研究
0前言
绩效评量与薪酬奖金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上激发组织人员潜能的重要工具。研究者从事教育人事工作多年,深感以往的教师待遇制度较偏重公平观念,重视相同职称同一待遇,及与其他行业待遇高低比较,而现在则趋向较偏重效率观念,强调绩效、贡献与待遇相连结。[2]大学校院因尊重学术自由,避免行政干预学术,在学校行政上一向以服务教师为主,相对缺乏经营管理观念。在大学追求卓越与改进教师待遇制度的趋势下,大学校院教师绩效评量已是时势所趋,未来各校必须建立一套绩效评量制度并与薪酬发给相结合。教师绩效薪酬奖金再次成为大学教育行政上的重要议题,其评量的方式、指标及奖金的分配等,均直接影响教师个人的权益及士气,如何建构一套适当且具体可行的教师绩效薪酬实施计划,以激励绩效优异教师,有其迫切性及必要性。
1实施绩效薪酬的理论背景
1.1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expectancytheory),[3]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支持绩效待遇的重要理论。该理论的重点是一个人的行为反应是一种意识的选择,而意识的选择是基于对不同的行为给予比较评价的结果,也就是期望、价值与工具三者的关系。人类各种行为的动机来自对该行为结果的期望,期望愈高,愈愿意从事该行为;当人们相信某些行为会导致某些结果,对这些结果也会产生特定的价值,评价愈高,激励效果愈强;人们还认为该种行为会有其他的附加价值,例如酬劳或奖金等工具性的意义。期望理论应用于绩效待遇时,员工会考虑下列问题:如果我来做,可以达到绩效标准吗?假如我达到绩效标准,会发生什么结果?对于发生的结果,我会有什么感受?基于上述考虑,员工会选择他们认为最佳的方式来达成目标。期望理论的学者认为绩效待遇制度的实施,应注意下列相关原则:[4](1)绩效一定要能够精确评量。(2)所增加的待遇必须是员工认为有价值的。(3)待遇与绩效的关系必须明确界定。(4)必须让员工有改进绩效的机会。
1.2增强理论
增强理论(reinforcementtheory)[5],认为人类行为的增加、保留、消弱或塑造,是依其行为的结果而定。一种行为若受到正增强物的强化,则该行为会增强,若受到负增强物的强化,则该行为会消弱。增强物的安排如依其出现时间的早晚来分,有立即增强与延宕增强二种,其中以立即增强的激励效果较佳;如依出现的次数频率来分,有连续增强与部分增强二种,连续增强会使增强效果愈来愈低,部分增强仅选择部分正确反应给予奖励,激励效果较佳。由于该理论强调任何行为(包含绩效)均由结果来决定,亦即员工的行为会随着行为后果而调整。管理人员可以把待遇当成增强物,员工如果表现优良就给予加薪或奖金,如果表现不良,就予以减薪。报酬与绩效的连结愈直接而紧密,待遇作为增强物就愈有效。增强理论的学者认为绩效待遇制度的实施,应注意下列相关原则:[6](1)绩效一定要能明确界定。(2)功绩薪的实施要视希望达到的绩效而通权达变。(3)功绩薪的额度应由绩效等级决定。(4)绩效待遇的发给应实时,才能发挥激励效果。
1.3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equitytheory),[7]其主张员工所得的报酬须与其投入的比率相等,公平理论以报酬结果和投入的比率来界定公平,当员工的工作成果除以员工本身的投入等于其他员工的工作成果除以其他员工的投入,就是公平,否则就是不公平。如果员工认为其遭受不公平待遇时,即会降低其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并进而影响工作士气及工作效率。公平理论依劳资与市场三方的互动关系,[8]区分为外在公平(externalequity)、内在公平(internalequity)及个人公平(individualequity)。所谓外在公平,系指员工的薪资须符合外部市场中相同工作的薪资水平,外在公平的薪资率乃是取决于劳力的供需,而其成立的条件就是劳工的交换率,例如由于劳动市场的供需状况不同,教理工的教师所要求的薪资可能比教文法的教师高。又所谓内在公平,系指组织必须依照各项工作在重要性及困难度上的比较,来订定薪资水平,亦即着重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与外部薪资水平不一定相符。至于个人公平,系指组织应依个人的工作绩效来给付员工薪资,亦即以同样的工作而论,绩效较佳者应获得较高的薪资,才符合个人公平。公平理论强调激励效果不仅受员工本身绩效与待遇关系主观感受的影响,也受到员工对于其他员工绩效与待遇关系主观感受的影响,亦即重视激励的社会比较关系。公平理论的学者认为绩效待遇的实施,应注意下列相关原则:[9](1)绩效待遇的决定无法不作社会比较。(2)绩效待遇应考虑投入因素。(3)绩效待遇相关讯息应对员工作充分沟通。(4)员工待遇与绩效的实质关系,和员工待遇与绩效的主观感受同等重要。
1.4目标设定理论
目标设定理论(goalsettingtheory),[10]其认为当组织或工作的目标清楚明确、富有挑战性,稍具难度但仍可达成时,员工的生产力会提高,如对员工有所回馈,更能提高员工的生产力。该理论亦重视员工共同设定组织或工作目标,组织目标如经由员工共同设定,且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则激励效果较佳。学者研究指出,清楚明确且可以测量的目标,确实能提升员工的生产力;当目标与绩效奖金相结合,则更易增进员工对目标的认同,提高目标的达标率。[11]综合上述四种理论,归纳绩效奖金实施成功的条件有:绩效指标一定要明确界定;绩效一定要能够精确评估;奖金与绩效的连结愈直接紧密效果愈好;奖金的发给应实时,才能发挥激励效果;绩效奖金相关讯息应与员工作充分沟通;必须让员工有改进绩效的机会;尽可能让员工参与共同设定组织或工作目标等。
2绩效奖金的类型
绩效奖金发给的类型,以工作成果区分,一般可分为个人绩效奖金及团体绩效奖金两种,分别说明如下:
2.1个人绩效奖金
个人绩效奖金的设计理念是员工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与努力来达成工作目标,故以个人的工作表现或能力作为给奖的标准,也以个人作为奖金发给的对象。个人绩效奖金比较适合在下列组织中使用:(1)工作内容简单,组织环境固定,工作结果容易测量,例如装卸工作、商品销售等。(2)组织并不需要强调或依靠员工彼此的团队合作,当工作内容单调无弹性时,个人绩效奖金比较容易成功。[12]个人绩效奖金的优点是奖金能与个人的工作绩效相配合,以提高激励的效果,但缺点是忽略了某些工作可能需要其他人的配合;也忽略了相互配合间彼此依赖程度的不同:加以金钱并非员工工作满足的唯一需求,给予奖金未必就能完全提高工作效率[13]。此外也容易产生各司其职,各行其事,失去对组织整体的认同,员工之间的过度竞争,也易伤及工作士气及团队精神。推动个人绩效奖金应注意下列几点:一是必须建立一套绩效评量标准,以衡量员工工作成果并评定其贡献;二是应先与员工沟通讨论,使其了解若要获得奖励就要有何种表现;三是奖金的算法必须容易明白,而且金额不能太小,方能提供足够的工作诱因;四是已具公信力的奖励标准,除非其在计算上有所差错,或工作已明显的重新设计过,否则不应随意更改;五是组织不可只要求员工提高产量,而忽略质量的要求,如果员工不能达到标准时,须立即查明原因。
2.2团体绩效奖金
团体绩效奖金的设计理念强调团体的绩效,故考核标准以团体或小组的绩效为标准,也以团体或小组作为奖金发给的对象。较常使用的团体绩效奖金制有下列两种:(1)利润分享式(profitsharing),组织在每一期均订定一个利润目标,包括业内与业外的盈余,期末若获利超过此一目标,则提拨部分比率的盈余当作绩效奖金。(2)成果分享式(gainsharing),组织提拨每一期的部分业内营运收入当作绩效奖金,若预期中的营运目标能够达成,员工就能得到绩效奖金,较不受到与营运无关的外在因素影响。团体绩效奖金重视生产力,也重视员工的合作与参与,其优点是组织可以运用社会控制来激励成员的工作成效,并使其彼此督促;且组织不必衡量及保存个别员工的绩效纪录,可以节省管理成本;又可配合成员参与管理的方式,汇集众人的智能为组织效力;另在工作轮调上,较不影响员工权益,员工会较乐意配合。但缺点是员工的报酬与个人工作成果无密切关系,以致激励的作用较差;也容易产生无法明确分辨个别成员的贡献情形,无形中较难使整体组织的绩效发挥到极致。推动团体绩效奖金应注意下列几点:一是要有明确可行的团体绩效目标;二是奖金依达成组织目标情形而定;三是生产力与奖金应成一致的关系;四是给予员工定期和管理人员讨论如何评定生产力事项的机会,使员工相信奖金是公平的,进而对绩效评量产生信任。
3实施绩效奖金的条件
奖金的核发标准以及奖金的核发数额是奖金的两个基本要项。如何订定一个合理且有效的奖金计划,是绩效奖金实施成功的重要关键。一个成功的奖金制度,应该具有以下几项特性:容易了解和计算、需要合理的工作标准、须与考核密切结合、奖金的数额须有激励性、奖金应可立即获得、奖金计划应有稳定性、最低工资应予保障、扩大员工参与、充分与员工沟通。其中拟订有效的奖励计划时应注意的要点有:确保努力与报酬直接关连、报酬必须为员工所重视、仔细研究工作方法与流程、计划的内容应容易为员工所了解、订定有效的标准、保证标准不任意更改、保证最低工资率。实施绩效奖金制度应具备的条件有:需有完整的管理制度、设定的标准值应具有客观性、每一成员对绩效奖金制度应具有相当的了解、应有能充分发挥潜力的评核项目。大学教师绩效奖金大约相当美国大学教师每年获得的奖金(meritpay),虽然在美国已实施超过四十年以上,学术界支持与反对的声浪一直却未停过。在实务上,越来越多大学采用绩效奖金制度,不过停办的学校也不少,停办的原因包括制度设计不良、沟通不良、管理不良、上层不支持等,而实施绩效奖金成功的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教师积极参与计划的拟订。其认为大学教师绩效奖金实施前有下列六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应与教师进行广泛的沟通。
3.1绩效奖金的类别
大学教师的任务基本有教学、研究、服务三项,这三项绩效可以分开评鉴并分开奖励,也可合并评鉴与奖励,若是合并办理,各项所占的比重最好和大学的定位与目标契合,才不会使得教师莫衷一是。反之,教学、研究分开设奖,有助教师明确的设定个人努力的目标,获奖也更具预测性,惟学术界的声誉受研究影响较大,若是教学、研究分开设奖,可能使教师更加重视研究表现。
3.2受奖教师的比例
受奖人数比例高或低,各有利弊,从Lewin的结果价值理论或Atkinson的成就动机理论都指出,[14]当成功的几率高时,个体对于那些成就相关的活动会比较愿意采取趋近的行为。所以受奖教师占全体教师的比例高时,教师会比较愿意付出努力以提高绩效。又根据Weiner的归因理论,[15]当受奖教师占全体教师的比例高时,代表获得绩效奖励是容易的任务,成功完成容易的任务并不会增加太多自我价值感。
3.3绩效奖金的等级
绩效奖金从低到高分为多个等级,可以减少因没有获奖而感受到处罚的人数,增加因奖金而感到被肯定的人数,使绩效奖金更具正面意义。而绩效奖金的等级单一化,不涉及绩效与奖金之间复杂的转换,评鉴事务较单纯;且奖金单一化与大学教师薪资结构化的齐一精神较相符,比较容易被教师接受。
3.4绩效评鉴的模式
绩效奖金以效标参照模式实施,意指大学先制定教师在研究、教学、服务方面的绩效标准,评鉴结果符合标准才发予奖金;若绩效奖金以常模参照模式实施,则代表学校先订出全校以及各单位(院、系所)的受奖人数或比例,再进行筛选工作。使用效标参照模式较具客观性及公平性,并且能达到绩效奖金计划追求卓越的原始目的。不过,订定全校适用的效标时,如何将各学门在国际化程度、研究性质、发表速度等方面的差异纳入考虑,会是一大挑战。使用常模参照模式,则大学可将制定效标的事务下放至各学术单位,让绩效因学门而有不同的定义。不过,各单位的学术表现不一,齐一分配获奖名额是否公平;又各单位自行决定绩效时,可能产生结党营私、政治运作,及只重视单位的价值观,忽视大学的整体目标等现象,宜予考虑。
3.5绩效奖金的审查
采取教师自愿申请制,大学得以节省运作成本,同时,对于绩效奖金制度没有兴趣的教师,或是受奖几率低的教师,可以选择不参与,省去汇整与呈现资料的麻烦与抱怨;强制全体教师参与则有督促教师定期自省的功能。3.6审核结果的处理审核结果公开的话,可以赋予受奖教师荣誉感,增加受奖教师的成就动机。不过,大学教师的自尊心高,没有受奖的教师会感到难堪,有可能因而丧失改进教学和研究的动力,又学生的选课行为或是选择指导教授的行为,也可能因审核结果而受到潜在的影响。审核结果保密的话,可能会使教师间彼此猜测怀疑,绩效评鉴就免不了笼罩在偏狭不公或是质疑。对于没有获奖的教师,大学应当提供解释与说明,以协助教师作有益的归因。
4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校园教师绩效薪酬的管理与实施,最重要的就是让所有相关的人都参与政策的形成与制定,以建立共识。其次就是制度的设计要力求完整,包括奖金的类别、受奖人数的比例、奖金的等级、评量的模式、评量项目的合理性及客观性、奖金数额的激励性及稳定性、奖励与评量的密切性、审核结果的公开性、评量计划的完整性等。再次就是依奖金计划确实执行,不随意更改,以建立公信力。最后就是依相关人员的回馈意见适时修正,以适应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陈杰斌,李泽彧.关于我国高校绩效管理研究动态的探讨[J].嘉应学院学报,2014(10).
[2]谢莉.刍议绩效管理视域下的高校管理创新[J].时代金融,2015(27).
[3]华晔.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民办高校绩效管理与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5(18).
[4]李春燕,康雯雯.如何有效实施高校绩效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4(28).
[5]肖川.高校绩效管理的误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
[6]魏超.顺应时代变化,适时变革高校绩效管理体系[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5).
[7]尧刚华,陈鹏.浅析独立学院绩效管理[J].电子制作,2012(12).
[8]杨林,刘应兰,卢朝佑.基于执行力的高校绩效管理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36).
[9]侯淼.关于优化民办高校绩效管理的思考[J].学理论,2015(35).
篇5
作为期末总结要说的话,我在述职报告上都已经讲到了。现在,借放假前全校教职工这次聚会,我还想表达四层意思,以感谢大家对学校,对班子,以及对我本人工作的理解、信任、支持。
一、表示敬意的话
在过去的一学期里,大家除了完成教学任务,还配合我们完成了学校阶段性工作目标,完成了上级给我们下达的各项任务。有时忙得透不过气来。我看见有的年轻老师为了工作顾不上生病的孩子,有的老师为了工作带病坚持。许多老师总是天不亮就出门,天黑还不能回家。但大家没有怨言,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好诠释。我们学校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绩,一次又一次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不是哪一个人能独自完成,都是我们这个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力量的展示。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表示最深深的敬意!
二、表示问候的话
在一学期的工作中,大家都匆匆来忙忙,紧紧张张地工作。我家有闲人,回去就吃饭,但从开学到今天,感觉就一个字:“累”。现在最需要的事情就是休息,好好调整自己的状态。由此,我想到老师们回家还要烧饭、洗衣、做家务、带小孩,个中辛劳,可想而知。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表示最诚挚的问候,也希望大家借助这个寒假,调整好自己疲惫的身躯,合理安排娱乐生活,注意饮食,烟酒适量,不要饮酒过量伤害身体,甚至酿成事端。祝大家过一个欢乐、祥和、愉快的寒假。
三、说说题外的话
寒假是合家玩耍的时光,心情舒畅,其乐融融,所以也是一家人沟通的最好机会。向父母尽尽孝心,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排解老人家的寂寞;向爱人挣点表现,增进夫妻感情,为家庭做点贡献;与子女进行沟通,作子女的朋友,教他们做人,管他们学习。平时我们的主要精力在工作上,假期就要把工夫花在家里面,不能“种了公家田,荒了自家地”,能家庭、工作两不误,追求二者兼得的理想状态。注意我们的师表形象,遵纪守法,为人师表,移风易俗,破除迷信,做一个模范公民。不能做有损学校形象,有损教师形象的事。
四、想想学校的工作
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学校在过去的2015年经历的大事,主要有:
一是高考成绩创新高,重本上线25人,本科上线180人,其中600分以上有9人,遗憾中考稍微有些不如人意(排名11位);二是初中进行基地校课改工作,许多老师开始投入到课改教学中,并初见成效;三是七校联考取得新突破,其中高2018级黄露露同学取得七校联考状元;四是成都七中班深入推进,本学期重点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五是有7位老师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17位被晋升位中学中级教师;六是科研课题有新突破,今年市级课题申报成功4项;七是我校获得各级集体荣誉26项,教师获奖162人次。八是新大楼建成,将极大缓解我校教学用房困难的问题;九是在上级帮助下偿还了200多万元的债务;十是草拟了相关制度,为学校下一步发展做好了基础工作;
有喜事就有难事,2015年我们遇到的难事大致有:一是我校列这也客观上增加了我们工作的难度。
同时我们要积极思考学校2016年的工作目标:
一是2016年将是我校“智慧进盛、美好教育”奋斗目标的开局年。我们将围绕这一奋斗目标在校园文化建设、办学特色打造等各个方面开展系列的工作,促进学校内涵、精博、全面发展;二是质量提升年。明年的高考将全面检验高中第一届七中班的效果如何,特别是与49中一中班激烈竞争中如何立于不败之地。初中要精心谋划,打个漂亮的翻身仗,确保我校初中部在万盛教育的领先地位;三是课改推进年。我们要在导学案编写、课堂交流展示、教研、三说八说活动开展成新常态,要让全体老师自觉、主动投入到课改工作中去;四是管理规范年。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的坚持做好学校管理,特别是各种细节,要让学校各项制度得到认真落实。
篇6
目标管理理论首先要求建立准确而健全的目标体系(包括总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确定准确的量化指标并在实施过程中定期进行考核,然而这些要求应用到学校的行政工作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
1.学校办学目标确立缺乏自主性
近代以来,教育已经成为国家的事业、社会的事业、公共的事业,所以就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规定统一的公共教育的教育目的,以统一管理全国或一个地区的教育,制订公共教育目的是一种政治行为。[1]这使得所规定的公共教育目的有普遍适用性而缺乏针对性。在实践领域,学校在办学目标方面要听命于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所下达的许多指标,无形中束缚校长的决策。然而目标管理本身强调学校综合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的社会定位和发展道路,这种理论上与体制上的矛盾不仅导致学校办学目标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难以得到保证,更会使校长及学校的决策层为了政绩而片面应合,忽视学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2.考核指标难以量化
由于学校任务的抽象性、多重性,衡量教师工作和学校育人工作质量的标准很模糊,故许多绩效考核的指标不好确定而难以量化。当然,学校工作的考核指标是可以准确确定和量化的,但又常常因为过分强调这些硬性指标使得教育管理工作缺乏人性。现在许多学校用出勤率作为考核教职员工的指标,这样的确保证了教师的出勤率,可是在类似生病等特殊情况下,这种考核制度就难免不尽人情。长此以往会引发教职工的消极情绪,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
3.考核结果对层级关系的负作用
考核是上级对下级进行的,所以各层级关系之间信息的有效传递就会影响考核的结果。在中小学校本管理工作上下级的信息传递主要依靠教导处的中间作用。一方面,通常情况下,在考核过程中学校的管理者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未能对教师的信息进行全面的掌握和分析,使考核结果的可信度降低,在教师得到反馈意见时就会心生不满情绪,从而影响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学校考核体系的决策和实施无法做到民主化的全员参与,而管理者往往又没有与教师的及时有效的沟通,使教师对考核的目的和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错误理解,从而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影响考核结果的可信度。一些管理者正是由于预见到了上述结果,在完成绩效考核之后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公开考核结果。这就使考核结果无法反馈,被考核人员不知道哪里需要改进,缺少了反馈的考核也就失去了意义。
4.对工作的关注重心发生了偏移
目标管理方法将总体目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乃至个人,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认为组织中每个个人完成目标就会实现组织的总体目标。这导致学校管理工作目标的离散化,严格而细致的绩效考核指标,恰恰体现了学校管理工作重心正潜移默化地发生偏移。首先,忽视组织整体,向关注个人问题偏移。目前的学校工作中过分强调个人的效率、个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个人工作成果对组织的损益。遇到问题先追究个人的责任而不去深入探究学校组织结构、现行制度方面的不足,对学校组织内部进行严格的监控,却忽视学校体系的运作方法是否与时俱进,形成“只顾低头走路,不抬头看方向”的局面。其次,忽视不可量化的指标的发展,向关注可量化指标偏移。绩效考核仅对可以量化的指标有促进的作用,这使得学校的管理者过分迷恋统计数据,以为它体现了学校的一切变化。但是,在学校工作中能够量化的工作往往不是很重要的,真正可持续而有意义的工作往往是不能准确量化甚至无法量化的。比如学校文化的建设,教师对学生的关怀程度,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的质量等等。所以这种“盯着报表求发展”的做法如果扩大和深化将十分危险。
二、校本目标管理在学校行政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是由一系列的复杂原因造成的,概括起来主要由于校本行政工作中该理论的局限性和误用,以及我国社会环境的约束。
1.目标管理理论在校本行政工作中的局限性
首先,源自美国商业企业的目标管理理论本身在我国校本管理中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和不适用性,然而我们却在没有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的前提下全盘引入,这就使该理论的不足影响到校本管理的实践,从而产生了诸多问题。其次,目标管理强调将总体的目标分解成各个组织各部门的二级目标,然后继续按照组织层级直至落实到个人。理论认为,若组织中的每一个子目标都能够实现,组织的总体目标就能得以实现。这种思想与系统论是相违背的——系统论认为,系统大于各个部分相加,所以单纯地将组织目标拆分形成的目标体系是不科学的。再次,目标管理理论综合借鉴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等管理理论,这就要求理论的实际操作者具备相应的理论素养,方能在实践过程中科学有效地应用该理论。遗憾的是,我国中小学校许多管理者的理论水平比较有限,在应用中或将严密的目标管理流程任意肢解,认为目标管理就是绩效考核,致使目标管理狭义化;或完全照搬照套,不经筛检地把校本管理一切工作都以目标管理的方法加以解决,导致目标管理泛化。
2.我国社会环境对目标管理理论实践的制约
在我国,制定教育方针的传统和特色是一种教育方针由国家掌握的自上而下的模式。[2]然而,政府作出的规定要对各级各类的学校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本身就不能不带有抽象性,由此产生了许多问题,在实际教育生活中反而使教育目标处于缺失状态。[3]另外,中国文化中既有对形式主义推崇的一面,又有务实的一面,在中国社会的许多领域里,这两面性都是并行存在的。但在教育领域里,形式主义的泛滥比其他领域都更严重。[4]这就增加了校本目标管理的难度,如处理不当就会引发教育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三、对中小学校行政工作中目标管理的优化建议
1.进行中小学校本目标管理优化的前提
由于中小学校本目标管理的特殊性,其优化需要三方面的前提条件。首先,授权分工合理化。目前我国在教育事业活动中和学校管理活动中总体来看是过于集权化,这给校本目标管理活动带来许多不便。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将一部分权利下放,扩大校本管理的自由度,使学校能够依自身的情况和社会定位来制定相应的办学目标,政府只进行粗放式的调控。同理,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决策层应当将本应属于各职能部门的权利回归,做到职、权、责对等,使其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组织内部规划与管理。其次,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校本目标管理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信息不畅通造成的。学校的管理者应建立一个多维交叉的信息网络,使各层级各部门横向纵向的信息都能快速而准确地传达。只有信息渠道的畅通,才能保证监督反馈的直接和深入,才能使管理者能够根据组织内外全面的信息,对各种问题及时作出决策。再次,强化学校管理者的能力培训,提升其理论素养。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这种能力有两层含义,即权利(包括职位赋予的权利和人格魅力在组织中的影响)、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5]在校本目标管理中,管理者的决策组织协调能力对管理工作能否顺利有效的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没有目标就没有管理可言,管理就是向着预定目标步步逼近的过程,而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6]由于校本目标管理不仅是作出正确的组织决策,还包含确定办学指导思想、设立目标和评价体系、分权分工等工作。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具备精湛的管理能力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因此,若要使校本目标管理得到优化就要加强对学校管理者的能力培训,全方位提升管理者的素质。
篇7
公司培训工作计划1 一、入职培训的目的
1.使新员工在入职前对公司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认识并认同公司的'事业及企业文化,坚定自己的职位选择,理解并接受公司的共同语言和行为规范。
2.使新员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掌握工作要领,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尽快进入岗位角色。
3.帮助新员工适应工作群体和规范,鼓励新员工形成积极的态度。
二、培训对象
公司所有新进员工
三、培训时间
每周四下午16:00至18:00,如有特殊情悦,具体时间则另行通知。
四、培训方式
1.岗前培训:由人事部组织实施,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
2.岗位培训:由厂长组织对其与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技能进行培训。
五、培训教材
公司《规章制度》、消防安全知识、设备3Q文件及操作指引
六、入职培训内容
1.公司概况(公司的历史、背景、质量方针、原则)
2.组织机构图
3.各部门职能(员工个人岗位职责)
4.员工日常工作准则、严禁行为
5.人事管理制度(录用、考勤和休假、奖惩、离职、工资)、
6.员工福利
7.员工安全注意事项
8.消防知识培训
9.岗位专业知识、技能
10.设备操作及安全指引规程
七、培训考核
培训考核分为书面考核和应用考核,以书面考试为准,满分100分,85分为合格,不合格终止试用。
八、公司对员工的培训进行评估及,评估结果记入员工个人档案,评估成绩、培训态度及出席情况等作为员工调薪、升职之依据。
公司培训工作计划2
为进一步提高我园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全园教师更好地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在幼儿园的应用,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操作,提高我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结合本园实际,特制定如下计算机培训计划:
一、培训内容:
1、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能正确操作计算机。
WINDOWS.XP的基本使用常识;WORD20xx的文字输入排版与打印;WORD20xx表格的制作;文件的保存与另存;文件的`查找与重命名及删除;幼儿个案输入、上网查找幼教相关资料、Internet基本知识;收发邮件、发附件;理解网络病毒概念等内容。
2、学习使用FLASH,掌握制作课件的基本方法。
认识并逐步熟悉FLASH软件,了解FLASH基本知识,能从网上下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FLASH课件,不断学习运用FLASH进行基本课件制作的方法,能根据自己的活动内容制作出相应的课件内容,积极尝试电脑备课、电脑制作课件、多媒体教学等,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优化教学活动结构,提高教学活动效益。
二、培训对象及培训形式
1、培训对象:全体在职教职工
2、培训教师:进修校教师或其他中小学电脑教师
3、培训地点:幼儿园多媒体教室
4、培训形式:采取以集中参与式、教师的自我学习式的多种培训形式。包括专题培训、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观摩、协作交流等。
三、组织与考核
成立以园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全园教师为成员的计算机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计算机培训的领导、协调和管理工作,保障计算机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富有成效。加强培训过程的检查和督促,记录教师参加培训的出勤情况,定期检查教师的计算机学习笔记、课间制作能力,并将参加培训出勤情况和检查结果,作为教师个人工作年度考核的一个方面。
公司培训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省、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以“四个最严”和“四有二责”统领食品安全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以维护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目标,全面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食品安全培训活动,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提高全县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培训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使食品生产经营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农村集体聚餐厨师了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掌握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和相关知识技能,提升食品安全意识和道德修养,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第一责任人意识,推动我县食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切实保障公众饮食安全。2017年计划全年培训食品生产经营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农村集体聚餐厨师12000人。
三、培训对象
全县食品生产经营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农村集体聚餐厨师。
四、培训内容
1、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
2、食品安全基本知识;
3、食品安全管理技能;
4、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知识;
5、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五、培训方式
20xx年食品安全培训工作坚持食品安全普法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和监管工作方法相结合,针对食品生产经营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农村集体聚餐厨师分批次、分重点开展培训,以社会化第三方培训和部门组织相结合的办法,采取专家授课、集中培训、以会代培等方式进行。
六、培训要求
1、提高认识。各相关股室、基层所要充分认识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食品安全培训工作。
篇8
关键词:人力资源 柔性化管理 高校 教师 激励机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高校发展过程中,教师管理工作、考核工作以及激励工作也逐渐成为其研究的焦点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通常情况下分为两种管理,即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其中刚性管理所注重的是制度,借助于劳动纪律或者奖惩规则等一系列的方式来实施管理。而柔性管理则注重的是以人为本,通过非强制方式的实施,正确且积极地引导组织中成员认识并按照所在组织价值文化来进行工作,以此将组织的意志转变为个人内在一种自觉行动,通过这种管理方式,可将组织内的成员有效地凝聚起来。通过对比和分析可知,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由于高校教师属于自主性强、受教育程度高且需要层次高的一种群体,在管理过程中,若单单只是依靠于相关规章制度来实施管理,不便于激励目标的实现,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应采用柔性化管理。
一、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的研究和分析
柔性化管理的前提为思维方式自线性转变到非线性,其基础就是“人性化”,注重的是弹性、跳跃、灵敏、变化、速度以及反应等,基于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研究和分析,通过非强制性方式的应用,在人的内心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以此将组织的意志转变成为个人自觉行动的一种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最为突出的一个优点就在于其所依靠的力量并非外力,而是通过民主管理、人性解放以及权利平等,从人的内心这一角度出发来来调动组织成员自身的创造精神、内在潜力以及主动性等,从而使组织成员更能够全心全意地为组织工作。从这一角度来看,柔性管理除了符合组织成员的不同要求,同时还具备一定的激励作用。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激励有效性。柔性激励机制的方式多样、反应迅速且变化灵活等,通过组织成员多样化需求与不同层次要求的满足,调动组织成员工作的动力,激发其工作热情,继而充分发挥其所具备的激励作用。
第二,内在驱动性。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是基于相信人、理解人以及尊重人,通过和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依靠于组织成员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来激发其创造性、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以此在组织成员内心产生一种强大驱动力。简单地讲,其实柔性管理就是一个内控的过程,其所产生的这种效力并非短暂,而是持久且巨大的,这种效果也是强制手段不可实现的。
第三,效果滞后性。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借助于先进且合理的科学知识、思想观念以及道德规范等来引导人与塑造人,从而逐步形成为一种良好的环境,使组织成员达成一种共识,继而在此基础上使组织成员的行为更为规范,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要想使组织成员实现这种自觉行动的转变,所耗费的时间相对比较长。对此,这种管理方式的效果具备一定的滞后性。
第四,协作灵活性。在柔性化管理中,其组织结构的核心为市场变化、知识性组织成员以及信息传递,保障为网络型扁平化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组织各层级间以及各部门间的写作灵活性,且使工作效率以及信息传递效率得到提高,便于各部门间及时进行交流与沟通,增强了组织反应灵敏度,强化了组织适应性。
二、高校教师实施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的可行性
管理方式的明确在一定程度上主要取决于所要管理的对象,基于管理客观环境与管理对象来明确管理方式为提高管理成效的一个关键。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对教师实施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的可行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柔性化管理和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特性相匹配。高校教师为具有一定创造能力以及较高思维能力的一种群体,具备一定职业道德与高尚思想情操,不管是在科研活动,还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这一群体均占据着相应的导向与主动地位,而这种组织成员队伍也正是采取柔性管理所需的一个必备条件。同时高校教师自身具备相应的自主创新意识以及自我实现的一种欲望,所追求的更倾向于精神层面和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具备激励作用的这种柔性管理正好适用于这种追求高层次需求的组织成员。除此之外,相对于一般组织而言,高校组织和教师间的关系有很大的不同,二者属于一种动态性适应与协调的关系,在高校这个组织结构中,教师的自主性与自由度比较高,且高校所获得利益和教师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此,在高校教师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柔性化管也变得尤为重要。
第二,高校这一组织结构的环境满足柔性化管理的需求。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是基于刚性管理发展而来的,是一种适应知识经济的管理理念与方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这一组织的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而社会对于高校环境适应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高校作为一种正式性社会组织,自身具备知识型特征,在这一组织结构中组织成员均具备较强的自律性、较高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等。在这种形势下,高校要想将自身的竞争力保持住并使这种竞争力得到提高,就必须要对自身的发展战略、文化以及结构等重新进行审视,转变以往刚性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构建一个反应快速且灵敏的组织结构,从而确保其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高校教师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激励机制的构建
所谓激励机制,即指高校为实现自身的目标,按照教师自身个人要求,制定相应的分配制度以及行为规范,从而使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使教师个人利益与学校利益相一致。基于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构建激励机制,其实质为要求管理人员应抱着一种人性观念,基于教师个人需求,设计出合理、科学且具有针对性的激励系统,以此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这种有效激励,推动学校与教师共同发展。对此,在构建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时,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判断需求与柔性激励体系的构建。
1.判断需求
在激励理论中认为一个人工作绩效情况主要取决于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其工作能力,在一个人工作能力为一定时,则其工作绩效又取决于其自身工作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又为激励水平所决定。要想有效激励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首先必须要对教师自身的需求进行准确地判断。
第一,教师个体需求的判断,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各种激励措施。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教师之所以愿意为其工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学校能够满足教师自身的个人利益,这种利益不仅包含了物质方面的利益,同时也包含了精神方面的内容,而要想满足这种个人利益,就必须根据教师这一个体自身的需求、条件、时间以及地点等。由此也知,只有通过教师个人利益动机的发现与动机的激发,采取具有针对性且合理的措施来给予满足,才可真正实现激励的作用。而要想实现这一作用,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和教师之间的观察与沟通,通过教师工作目标、兴趣、期望以及特长等的了解,实时掌握教师目前的需求、动机或者相关的愿望等,在合适的时间为教师安排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有目标且有根据地来实施激励。
第二,教师群体普遍性需求的判断。由于高校教师属于一种知识型群体,要想制定出更为合理且有效的激励措施,首先必须要综合考虑该群体的需求特征,可从金钱财富、个体成长、业务成就以及工作自主这四个方面来着手进行制定。
2.柔性激励体系的构建
构建柔性激励体系之前,管理人员应对组织成员自身的期望有一个了解,简单地讲就是,高校所设计的这一激励体系不仅要符合教师普遍性需求,同时还要兼顾教师自身个体需求,可从精神激励以及物质激励这两方面的内容来及进行构建。
第一,精神激励。即通过情感、理想、荣誉或者成就等非经济手段来激发组织成员的潜能,从而调动人积极性的一种激励方式。在高校教师的精神激励上,主要包含了培训教育激励、目标激励等,其中在培训教育上,高校应该构建一套内容与方式多样的培训体系,加强教师思想、技术知识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优化高校人力资源;在目标激励上,则应凸显出民主性,基于高校与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立目标,确保其目标具备一定的吸引力以及挑战力,在明确目标以后,还应注意目标的实现以及反馈等,不断完善与修正目标,最后基于教师目标完成的实际情况来实施评定以及奖惩。
第二,物质激励。即通过一些经济手段来调动组织成员工作的积极性。高校在实施物质激励时,应基于教师自身的需求特征,采取柔性激励的措施,不仅要满足教师自身物质生活要求,同时还应将教师自身的价值体现出来,将教师所做的贡献正确地反映出来,从而强化教师的成就感以及责任感。在物质激励上,可从课时津贴、职称晋升、福利待遇或者业绩奖励等方面来着手来实施激励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榕.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
[2]吕部,崔晓峰,王娜等.论基于心理契约的组织员工激励[J].宿州学院学报,2011,26(4):31-33
[3]周甜甜.我国高校教师激励型薪酬体系的设计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
[4]柏祝玲.构建基于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J].前沿,2012(19):150-152
[5]王春英,陈统帅.论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J].经济视野,2012(4):18
[6]董秀娜,梁洪振,孙绫屿等.柔性管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模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2(12):79-81
篇9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先做一份工作计划,开个好头吧。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助教老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合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助教老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一
时间一刻不停歇的向前迈进,转眼间我在中山敏捷阳光幼儿园都两个多月了,新学期开始了,我们迎来了一批新的孩子,在新环境中,孩子们由于刚开始进入集体生活,对新环境陌生,畏惧,还有跟人乱跑,晚入睡,拒吃等现象。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导思想]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在游戏中学。安全是幼儿园的第一要素。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因此,积极有效地开展幼儿助教活动,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同时为家长搭建一个互动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对于求知欲极强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到来能够满足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渴求。本学期为了协助教师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使孩子们能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和培养他们各方面好习惯,使他们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也为了使本学期自己的工作更有序有效的地进行下去,我特制定如下个人计划:
一、教育教学工作
1、认真备课,提前做好备课工作
备课是确保教育活动能顺利完成的前提。我们每次备课前都会先登陆DIC国际课程的网站,看看里面的课件,确保目标的一致性。每次教案都会认真研究一下,做到目标明确、条理清晰。每次都认真准备教具,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我的教学活动。
2、细致、认真地做好每一个孩子的个人网站资料
中山敏捷阳光幼儿园里的幼儿个人网站资料每周更新,甚至是每天更新一次,于是不论在何时都会认真地观察孩子,把孩子发生的点滴都牢牢记在心中,并把孩子在园的情况都以电子版形式放到网上空间。
3、及时有效地与外教沟通,携手进行双语教学
本班的外教老师叫GOOFY,与他互相配合把英语渗透到日常用语当中,必要的时候还要协调准备好英文教学闪卡、相关音乐和视频等等,意在让孩子学会用英语进行会话,从中体验双语学习的快乐。
二、环境创设
环境是为教育教学活动服务的。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和本班海豚班的特点,我们选择了一些有特点的装饰布置,为节省纸张,还利用一些废旧物品。在布置中,我们让孩子们参与到其中,让他们动手去制作。同时我和郑老师还根据课堂要求制作大量的教具。
三、组织活动和常规、安全教育
律动从选择律动音乐、到律动的编排、以及道具的选用,我们都做了详细的策划,都选择了一些有趣、节奏适合本班年龄段的孩子的英语律动,为了排练好这个律动,我们一次次地排练,共同商讨怎样才能做得更好。Goofy老师发扬风趣搞怪的风格,干什么都似乎是只大猩猩,从来不管自己是大人还是小孩,一样的干,这些都让我们的气氛轻松愉快,我都认真配合他。平时除了忙于教学工作,还注意保教配合,孩子们的常规培养,提醒调皮的孩子要遵守老师的规定。我们都为孩子们创设了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利用课堂,我还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孩子并教给孩子们正确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和能力。
四、日常生活中的英语渗透教育
平时除了忙于教学工作,还注意保教配合,孩子们的常规培养。我们在每一个环节都渗透了相应的英语学习,确保孩子们时时在英语的语境中,并提醒调皮的孩子爱上用英语对话,所以我们渗透的英语虽然说不是很难,但是也不会过于简单。
五、家园共育方面
疽长工作尤其重要,家长工作是家与园的有用桥梁,只有做好家长工作,才能促进班级的团体管理,我将踊跃和家长取得接洽,和家长共同探讨制定适合每个幼儿的教育方法,使家园结成教育伙伴,充分发挥教育的潜能。认真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满足家长的合理要求,尽量缩短家园之间的距离,还要加快家园联系信息的更换频率,为家长提供更优质服务。
助教老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二
新学期开始了,本学期我和老师共同步入小班的生活。我们本着同一个目标: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愉快地生活,全面发展成为会学习、会思考、会交往、有创造性的新一代儿童。以“尊敬幼儿、尊敬家长、一切以幼儿利益为优先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制定出以下工作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及工作重点
本学期我们将重点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音乐素质的培养。在工作中加强个别幼儿的指导,通过把主题探究活动与日常的保教工作结合起来,让幼儿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二、幼儿发展目标
(一)健康领域
⒈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情绪基本愉快。
⒉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独立喝水、进餐、洗手、入厕,学习穿脱简单的衣裤、鞋。
⒊了解简单的卫生知识,愿意接受健康检查,认识五官懂得保护。
⒋愿意和同伴参加体育活动,发展走、跑、跳、钻、攀爬等动作。
(二)语言领域
⒈学习普通话,乐意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喜好与需求,学习用普通话与人交流。
⒉学习安静地听他人讲话,能听懂简单的语言指令并按其行动。
⒊喜欢念儿歌、听故事、看表演、看图书等,学习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三)社会领域
⒈愿意上幼儿园,能参加幼儿园的活动,愿意亲近老师或熟悉的成人。
⒉乐意和同伴一起游戏,尝试学习分享等待,体验其中的快乐。
⒊在成人启发下学习关注他人明显的情绪表现,学习关心他人。乐意招呼熟悉的人,学习求助和感谢。
⒋学习在性别、外形等外在特征上比较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⒌学习接受老师的建议和批示,学习在集体生活中遵守基本规则。
(四)科学领域
⒈在成人引导下,学习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物。
⒉乐意用多种感官感知周围的物品、现象,了解物品颜色、大孝形状等明显特征。
⒊喜欢操作、摆弄。
⒋亲近大自然,喜爱与学习爱护周围的植物。
(五)艺术领域
⒈在成人引导下,能逐渐注意和亲近周围环境中熟悉的诸如花草树木,小动物等美的事物,并产生愉悦的情绪。
⒉喜欢听音乐,能借助动作,语言等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材料和工具进行美术活动,学习用画、剪、贴、撕、提等技能。
⒋学习用自然的声音唱歌,学习用身体动作自由地进行歌表演、做律动,喜欢打击乐活动,学习和老师、同伴一起做音乐游戏。
三、教育教学工作
⒈做好新生入园的情绪安抚工作。由于大部分孩子第一次入园,因此他们会产生哭闹、不愿来园的情绪,我们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开学前做好家园联系工作,接待孩子入园,召开家长会,介绍班级情况,让家长填写一份幼儿家庭生活调查表,使家长、教师、孩子三者之间能尽快熟悉,减轻孩子来园的消极情绪。
(2)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舒适、有趣的教室环境
(3)教师以亲切、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消除他们的陌生感。
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做到生活有序。
(1)认识自己的标记;
(2)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3)能安静午睡,不吵醒别人;
(4)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能学习自己吃饭等。
⒊培养良好的学习常规。
(1)愿意参加各项集体活动,注意力集中;
(2)爱护幼儿园的玩具,不与人争抢;
(3)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能将玩具归类收好;
(4)学习看书的正确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前阅读习惯。
⒋深入实践园本课程,将主题探究活动与区域活动结合进行,从他们的兴趣入手,让孩子主动学习,从而获取各方面的经验,提高综合能力。
⒌注重活动区活动的计划,做到学习有序。在活动时,教师将加强对孩子的观察与记录,及时发现问题、了解孩子。
⒍丰富幼儿一日生活,充分利用每天的音乐活动和文学活动时间,丰富音乐活动和语言活动的形式。
四、卫生保健工作
小班的卫生保健工作非常重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严格按园里的要求认真实施各项卫生保健工作。在工作中加强对幼儿的生活照顾,将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给幼儿提供一个清洁舒适的活动环境,坚决杜绝传染病的流行,照顾好生病的孩子,定时定量给幼儿喂药,保证班级幼儿的出勤率。与此同时,坚持每天的户外活动,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幼儿生理与心理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在本学期的保健工作中,增强保育员的教育意识,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提高保育员的参与意识和配班意识,真正做到保教合一。
五、家长工作
在本学期的家长工作,我班重点以“尊重家长”为原则,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我班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以填写调查表、家访、约访、电话、接送时的交谈等形式,了解每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家长的需求和是否愿意参加班上的活动。
(2)按时更换家长园地内容,让家长及时了解本班教学活动内容,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并不断向家长提供新的幼教信息。
(3)鼓励家长积极参加亲子活动,参与助教,发挥家长的作用。
助教老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三
在学生助教职责的履行方面我主要有以下工作目标:
1)积极与设岗教师沟通,在保证自身学习的情况下每周定时跟课以及时了解设岗课程的教学进度。
2)对于设岗教师进行的随堂测验、布置的作业等我也会协助老师进行批阅,保证测验和作业个至少六次的批阅量,做好学生成绩、易错知识点等的相关记录,并且及时向老师反映同学们的学习状况与问题
3)协助老师查阅课堂相关资料并做课堂教学用PPT至少六次。
4)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六次做好辅助教学工作,并积极参与与课堂相关的活动。
5)而对于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方面,开学初我会给同学们留下联系方式以便随时进行课外辅导和答疑,包括学生上课期间遇到的难题和测试中做的错题等。积极与班级学习委员合作,一起为班级大学英语这一课程的学习出谋划策。当然为与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交流氛围,学生期中考试前我将组织一次学习经验交流活动,通过这一活动集中总结同学们上半学期课程学习的表现,共同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再经过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报告拉动全班同学学习动力。对于在与同学开展的交流活动中遇到的比较集中的问题包括对设岗教师的教学意见等我也会积极与设岗教师交流。
6)工作期间我会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保证做好工作的同时不影响自身学习,也不因为参加课外活动而敷衍行事。自觉接受岗系部对我的日常管理和设岗教师的评价,在工作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更好地配合设岗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篇10
关键词:高校教师绩效考核量化考核
前言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作为深化人事制度的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及其积极性的发挥,更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量化考核作为高校绩效考核过程中主要衡量指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量化考核体系进行科学、全面、客观的制定,完善高校教师队伍的绩效评估制度,是当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一、教师量化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及人才选拔中普遍采用的量化考核制度,即以论文数量、期刊级别、科研项目数量和经费额度、上课学时数等作为衡量业绩的指标,并折算成分数。由于量化考核具有标准明确、可操作性强等优势,曾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一味的追求数量使得高校教师的育人工作重心偏移,教师的价值取向扭曲,大学的功能弱化,考核制度演变成科研能力的比拼,没能起到考核制度应起到的作用。
二、高校育人功能被弱化
高校的三大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基本功能是人才培养,即教学。量化考核制度重数量轻质量、重科研轻教学、重业务能力轻师德建设,使得育人的基本功能被弱化。如在教学工作量方面,上多少课时可以用数字去量化,但在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教学投入情况、教学效果等方面则难以量化,轻质量而重数量的考核弊端渐露,大学教师考核普遍重视教师科学研究能力而忽视教学效果的考核。科研考核成了硬指标,而教学考核则成了软指标,造成了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教师们忙于申报课题、撰写论文,甚于忙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即使搞教学,也只是为了完成工作量,至于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另外,量化考核制度对师德状况量化更是粗线条,难以反映师德状况的真实性,久而久之,这种考核体系使教师只重视业务能力的提高,严重忽视师德建设,影响了教师教书育人基本功能的发挥,使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功能被弱化。
三、量化考核存在导向错误
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以数量追求为导向,使“重数量轻质量”成为必然,给投机取巧者有了可乘之机,功利主义在教师中日益膨胀与扩张。一部分教师把精力集中在数量指标上,没有在“创造性”上下功夫,一部分教师追求短期行为回避重大艰难的研究,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有些教师追求获得最大的计量得分,为业绩奖金、职称晋升和名誉创造条件,而放弃实现培养人才、创新知识的目标。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文章的篇数和著作的数量,忽视了质量,致使学术水平受到较大的影响。教师量化考核制度的错误导向,损害了考核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公平公正,将会给高等教育事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教师价值取向被扭曲,使教师的功利意识和浮躁心态被强化,将是一种不可逆反的发展态势。
四、引发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冲突
量化考核制度在近年来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广泛认可,并构筑起了坚强的体制机制层面上制度性支持,并扩展到高校绝大多数与学术相关的领域。高教教师的工作具有独立性和主体意识,需要得到各方面的尊重和同行的认可、社会的接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学术权力的运行在高校管理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学术权力更能激发教师的高度,责任感和自觉性,激发教师的创造精神,更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而表面上看来公平合理的量化考核体系的学术评价方式严重抹杀了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过程是很难监控并用准确的数字来衡量评价,至于学术思考的深刻性、学术研究的创造性等,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放到了次要地位。行政管理者凌驾于专业人员之上,用行政权力推动学术工作的具体表现在:高校教师作为管理对象,而忽视其工作特点,极大地限制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靠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推动教学科研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就必然引起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的冲突。
五、对高校教师绩效考核量化体系的思考
目前高校的教师绩效考核过程中以上现象是比较普遍的,简单以量化崇拜为典型特征量化考核评价机制目前引发的诸多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思考:是否会导致大量的无效劳动和重复劳动,催生出大量无意义和低质量的学术次品导致学术研究的泡沫化,影响真正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科学研究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并且在执行过程绩效考核的过程中甚至出现制度执行不力,出现关键的考核反馈工作不到位或不及时等现象,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1.加强思想重视,明确考核目的
绩效量化考核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工作。考核的实施过程中,组织中每个人都有考核任务,都要填表、打分。要想保证全体教师都能认真对待考核,就必须实现充分做好计划和宣传。认真做好考核前的组织动员工作,使教师对绩效考核的严肃性、重要性加深认识。同时,必须对主要的考核者进行认真培训,要求考核者对考核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对其进行评价技巧方面的培训,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绩效管理过程。要注意增加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和宣传力度,注重提高教师参与考核的积极性。正确评价每个教教师在本职岗位上的工作表现及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全校教职工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绩效,为人事管理政策的实施提供依据。
2.在考核重点上要突出以质量为中心
考核要体现教师工作的特点和个性以及学校多样性、学科多样性和教师类型多样性的特点,不能简单看量化指标,要突出考核教师的工作质量。以我校为例,施行《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考核指标体系设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教学研究与改革等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设置基本要求,作为等级评定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考核结论分五个等次,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评优、岗位聘任、津贴发放的重要依据。破格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教师近三学年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必须有一年为A,对于科研成果、社会贡献特别突出者教学工作业绩考核也须连续为B以上。近五年来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累计三年为A者,优先晋升高一级职称。在近三年中,其中二年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为D者,或最近一年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为E者,不得申报高一级职称。切实体现了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教师教学的职责和质量意识。
3.从考核内容上需要注重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平衡
高校教师考核主要以教学科研为导向,以完成教学、科研工作的指标作为考核的依据。由于科研成果具有直接明显的显示度,也是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的主要标志,同时也是教师晋升职务、职称的主要考核指标。因此,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把科研成果作为考核教师的最重要指标。导致教师为完成科研任务而忽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从长远来看,高校不仅要提高科研水平,而且还要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学和科研两者不能偏废。教学是教师的最基本职责,平衡教学和科研两者之间的关系,在高校教师考核制度中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4.要把学校目标同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教师个体的特殊性和主观能动性,关注其事业发展目标。通过绩效评价手段正确引导教师的长期努力方向,使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以团队合作形式,集体攻关课题,已经成为高校发展和提高的一种重要形式。为了形成凝聚力,激发和保持教师的工作热情,在主客体关系上,应当更多地将学校的集体绩效与教师个体的荣誉挂钩,使所有的教师都能积极投身学校活动,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
5.从考核频率上要强化聘期考核,弱化年度考核
对高校教师的考核不能只依照以往死板的年度考核模式,考核周期不能太短。聘期考核的重点是考核聘期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以聘期合同为主要依据,考核岗位职责、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包括教学科研工作量、指导研究生情况、获得各种奖励、取得各种级别的课题、及标志性的研究成果等。年度考核主要考核德和勤。聘期考核要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年度考核可以作为聘期考核的参考依据,聘期考核是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进行的,聘期考核主要侧重科研业绩,课题论文论著等,而年度考核将德放在首位。强化聘期考核、弱化年度考核,有利于促进学校科研水平的提升和师资队伍建设。
6.从考核方法上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教师的主动性、奉献精神、合作意识等难以采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考核。因此,定性考核以德和勤为主要内容,定量考核以水平和业绩为主要内容,主要以岗位所要求的业绩量化指标为依据。考核不能完全定性也不能完全定量,完全定性不能建立起有效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会失去考核应有的作用;完全定量容易导致急功近利,产生学术浮躁,不利于队伍的长远建设和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考核应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在师德师风等基本要求方面以定性为主,在学术水平和个人业绩的评价方面以定量为主,这样才能达到考核的最佳效果。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创建一流大学的关键是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科学、公正的考核既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长远举措,也是教师聘任、职务晋升、培养提高的重要依据。因此,如何考评高校教师的工作,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对高校教师积极性的充分发挥非常关键。
参考文献:
黄治国,大学教师量化考核制度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月。
李俊杰、蔡楚元,我国高校教师考核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7)。
井建斌,评学术评价“量化”的后果,学术批评网,2010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