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问题及思考范文

时间:2023-11-29 18:0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础教育问题及思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基础教育问题及思考

篇1

根据以上理念的指导,我们的教学应该努力去实现:以实际生活事例为背景,通过建构数学模型,达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让学生在自己独特的生活圈子里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是培养初中学生数学探究、学习与应用意识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的时候,将会更加深刻体验到:我们的教学应该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实用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教学中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我对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的几点思考

一、以身边的实际生活经验问题,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及其意义之所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应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情景创设。进行新知识教学时,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可以成为构建新知识的事实材料。这种事实材料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且最大限度地达到智力、心理、情感等各方面相结合地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兴趣高涨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有理数的加法》教学中,可让学生模拟活动:某停车场中,开始车辆为0,开来的车辆记为正,开走的记为负,记录从早上八点开始到中午十二点车辆的变化情况,并计算十二点时的车辆数。这样把枯燥乏味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联系到实际问题中,让学生乐于感知接受,易于理解,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借助问题获得了亲身感受和体验,在情趣与算理的交融中,让课堂焕发活力。

二、再现实际生活情景,让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相联系,揭示其中的数学规律,增强学生理解数学的能力

数学知识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现实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相联系很重要。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画面中的数学内容,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其中的数学规律。因此,教师应做个有心人,不断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生活素材,并适时引导学生主动用获得的数学观念、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分析其间的数学现象与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理解数学的能力。如《抽样》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抽样的必要性,可以举例:为了检验一批(100枚)炸弹的杀伤半径,让这100枚炸弹都爆炸,量出每个的杀伤半径,再去计算他们的平均杀伤半径,合理吗(让学生讨论)?这一问题,不但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理解某些调查为什么要采用抽样,同时也让课堂焕发出活力。教师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到生活真有趣,数学才更易于理解。

三、把发现、搜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构建成数学模型,并用数学知识加以解决,让数学回归实际生活,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多媒体技术 有效教学

多媒体技术其本质是课内外教学的可行性手段之一。时下,教育系统各层次的专业人士对多媒体教学进行了广泛而积极的研讨。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为己任,对文本本身的语言和情感进行挖掘,在语言知识教学中进行人生教育。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把教学作为简单的解说手段,而需要把教学与生活相交融,将其上成一种艺术。由于语文具有不同于其它任何一门学科的特殊性,这种理念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碰撞时,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挑战的难度远远大于其它科目。不同于数理化等多媒体教学设计可以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模式,相反,我们应尽量避免这些情况在进行语文多媒体教学时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在相关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语文多媒体教学源于传统教学而高于传统教学

语文多媒体教学应以传统语文教学为基础,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创造新的教学情境,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效果。虽然这一观点很容易得到教育者的认同,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要突破传统教学观念其实又不是那么简单,必须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有所加强与创新,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

众所周知,全面、均衡地发展和提高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相比较而言,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的手段比较有限,大多靠教师的言传身教。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学生只能聆听课文朗读,看看书本上的黑白插图。在此基础上,老师接下来讲解课文,学生当然会觉得乏味。但是,如果聪明的教师制作一个课件,学生肯定会听得轻松自如,津津有味,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二、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安排应合理

1.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就是信息量大,要求设计者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平时教师很难说清楚道明白、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真实而自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总结下来,安排教学内容多而全面、计算机技术难度高的作品并不一定是好课件,而那些设计简而优、少而精,具有准确、简洁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的课件才能真正获得大家的青睐。

现实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普遍趋向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对复杂问题则绞尽脑汁,花样叠出,力图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可是课后学生却几无所获,稀里糊涂。有些教师甚至将传统教学中逐句分段分析课文的方式照搬到多媒体课件设计中,根本未能显示多媒体教学真正的优越性。作为语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者必须明白,教学的过程并非肢解课文文本的过程,而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将课文的各知识点巧妙地串连起来,尤其是在分析课文结构、层层深入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取长补短

我们应该明白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定要注意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两者应是相辅相承,取长补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其实是不必要进入课件的,比如说教学目标、生字词及相关解释等教学任务,完全可以在熟悉课文文本的同时完成;有些需要补充介绍与讲解的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则应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做笔记。切不可一味将大容量的文字资料尽数搬上屏幕,以致于看上去密密麻麻,而当教师讲课时由于课时安排的限制,往往一读而过时,学生仍在费劲地辨认并判断所需攫取的有效信息,更未来得及做笔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声色俱佳的论述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语文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

现代科技的出现带给教育许多的有利的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让教师有条件偷懒,认为一次性完成课件制作后,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好教学任务。多媒体教学给教师提供广阔的创新空间的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1.教师必须加强艺术修养

作为现代语文教师,仅仅精通专业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每制作一个课件,都要设计画面、图案、艺术字等,还要配上轻音乐,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有创新意识,更要求教师有一定的音乐素养、美术素养,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避免生搬硬套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疑惑。

2.教师应加强审美教育意识

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是不用多言的,语文教师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审美教育意识,但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我们还应该有所加强。比如:时下,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者往往不太注意对背景的设置,也有些课件作品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曾经有一制作者在设计《爱莲说》时直接将一幅荷花图搬上屏幕作背景,花哨的背景导致打上去的文字很难辨识得清。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从中也体现了语文教师在有些细节方面的审美意识不到位。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好背景,有机会请学生发表他们的意见,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审美意识。

电脑软件中有模板设定和自定义设置两种,操作熟练的制作者还可以从网上下载更多的图片背景,所以制作者的选择空间很大。一般来讲,背景设置的格调应与课文文本内容相呼应。如:设计《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背景,可以采用最简单的紫色系列作为背景色来衬托作者因爸爸去世而表现出的平静而成熟;制作《木兰诗》等文言文课件时,应选用使课件整体呈现古典沉稳风格的底色;另外,在设置背景时需要根据教学步骤选择相应的背景,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各页的背景风格反差太大,应尽量保持课件的整体风格的一致性。

篇3

【关键词】农村中学 信息技术教学 问题及对策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不继进步,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在很多地区已基本普及,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综合体现,也是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但因其教学方法及教学环节尚无固定的模式,所以长久以来,随着课程的逐步普及,课程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下面笔者就浅谈一下关于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农村信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资金投入不足,设施落后,硬件、软件配置严重不足。由于农村经济的制约,政府和学校没有足够的经费建设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软件。既使配置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但配置很低,数量很少,与城区学校的配置存在很大差距,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要求差距甚大。缺少专项经费购置软件资源,比如购置优秀课程资源库、网上学习平台等软件资源。由于计算机数量少,经常出现在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几个学生共用一台计算机的情况,甚至好多学生没有信息技术课本。学校计算机坏了,学校没有维修的经费,这样信息技术课教学就缺乏必备的物质载体,实为俗话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甚至很多偏远贫困山区初中至今没有连接因特网,从而无法共享优质网络教学资源,信息技术课被改为其他学科的自习课。由此可见,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的瓶颈。

教师教学思想观念落后,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欠缺。目前,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的确是一种社会现象,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很多农村的学生初次接触网络时很容易被网上五花八门的内容迷失自我。其实,如果我们加以正确引导,而不是“一棒子打死”的做法,让学生在虚拟网上完成“网上冲浪”反而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把网络运用于学习。而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虚拟网上冲浪,这样做既安全又省钱。当然,在“冲浪”前,一定要首先培养和形成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使他们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健康遨游,免于成为“迷途的羔羊”。对于学生能不能上网,社会各界对此看法不一,舆论纷纷,有的认为中学生在网上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支持他们上网,而有的则认为网上的东西太多,不应该让学生上网;也有的不了解网络,听之任之。

学生基础差,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农村经济基础差,各方面条件相对落后,大部分小学没有资金购置计算机,好多学生在小学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有部分同学连计算机都没有见过,更不用说亲自操作计算机,所以来到中学连基本的开关机都不会,甚至有的学生进入计算机教室,胆小害怕,不敢操作,坐在计算机前发呆。有少部分条件稍好的学生自己家里安装了计算机,这一部分学生会简单的打字、画画等操作。另外有个别小学配有几台计算机,安排课时数量少,间隔周期长,学生当时学习的一些基本操作没有得到及时巩固,结果收效甚微。有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教室,学生就把计算机当成游戏机、VCD等娱乐工具。有小部分学生沉迷于计算机游戏,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等等。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自身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无法正常开展,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

二、对以上问题的个人见解及分析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信息技术软硬件资源建设。信息技术课主要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依托,要想正常开展信息技术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电子备课室、计算机网络、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同时也需要购置一些教学光盘、教学录像带、录音带、投影仪等来充实学校资源库。但这些硬件设施耗资很大,农村甚至更加偏远的山村初中是没有足够经费支持的,一方面需要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重视,加大农村初中这些设施的投入。另一方面学校领导应该适当增加少量信息技术设施,增加日常运行、维护的经费,购置一部分稳压器保证计算机教室电压稳定,提供不间断电源,以确保学校计算机教室的各设备能正常投入使用。把计算机教室连入因特网,通过上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教学形式要求讲练结合,注重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安排。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特别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能掌握信息技术,培养信息技能,探究新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O%”。这种讲练结合的教学形式一方面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节奏,符合农村学生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注重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安排,为农村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解决了农村学生因对信息技术接触过少而产生的神秘感和迫生感。

提高教师教学认识,转变思想观念。互联网是一个信息资源的海洋,它有极其丰富的各种图书、文献和技术资料以及工作、娱乐、生活、教育、新闻和商业等各种信息,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逐年呈上升均势,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社会实践经验严重缺乏。网络的出现无疑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际空间,扩大了学生的交际范围,但学生的交际能力也会因沉迷网上聊天而降低。对于这样的群体,作为教师、家长、社会,都要积极引导他们,让他们明辨是分。

总之,农村信息技术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首先正确认识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自身的重视程度,政府及各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关注力度,加大资金的投入;学校和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在21世纪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观念,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适应信息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篇4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向乃至多向交流的过程,交流自然离不开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问题的提出如果缺乏逻辑性,学生将会陷入迷茫困惑的境地,课堂效率也将大打折扣。正因为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的逻辑性对文本的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就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具有逻辑性这一问题,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来粗浅地谈谈看法。

有时候,教师自以为教学提问设计得很有逻辑性、系统性,但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在一节课中不停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对于整篇课文精髓的领悟却被硬生生地切割成了片段,这不能不说是课堂教学提问的悲剧。对于“阅读教学提问逻辑性”的问题,我在前后两次执教了鲁迅的《社戏》后,有了一定的反思。

在第一次执教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请同学们找出迅哥儿在平桥村的快乐之事,他的小伙伴有哪些,性格分别是在怎样的。”

“这篇课文的景物描写语言也很美。接下来,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美美地读一读,品一品。”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看看迅哥儿对这次看社戏的经历感悟是什么?”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一下:那一夜舞台上演的社戏到底好不好看?那夜吃的豆就一定比第二天六一公公送的豆好吃吗?”

“既然那夜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那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结尾连连说好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学生对前几个问题的回答还是很顺利的,但在最后一个主题性问题解答的时候却迷茫了。这时我提示学生:联系我们之前分析过的问题来想一想。过了两三分钟,才有一两个同学举手,而其他同学却仍然一脸迷茫。于是,我懵了:在我的设计中,前几个问题的探讨是为最后的主题性问题做铺垫的,但在顺利解决了前几个问题后,学生却没能水到渠成地解决最后的问题,前面的铺垫都成了无用功。没办法,只能将这个问题放到了下一节课再讨论,这样本来这节课应该完成的任务没有完成。课后,我开始反思教学问题设计,却无果而终。

直到有一天阅读了广东张老师执教的《社戏》,才恍然大悟。一堂课完不成原本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学生缺乏应有的反应,课堂气氛不好,其实与自己教学提问的设计安排缺乏逻辑性和不够合理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张老师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迅哥儿小住平桥村跟小伙伴一起看社戏的经历,文中有一段集中体现了‘我’对这次经历的感悟,是哪一段?”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一下:那一夜舞台上演的社戏到底好不好看?那夜吃的豆就一定比第二天六一公公送的豆好吃吗?”(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戏并不好看,豆也很一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迅哥儿为什么却独独钟情于那夜的戏和豆呢?”

上课伊始,张老师就提出上述问题。很明显,学生并不能回答。不过没关系,张老师这样设计的目的只是让学生在头脑中能产生问题意识,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文。

正当学生皱眉思索的时候,张老师继续提问:

“既然戏并不好看,豆也很一般,迅哥儿之所以念念不忘,我想肯定平桥村有些事、有些人给迅哥儿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下面我们就从文中找一找让他快乐、让他感兴趣的人和事吧!”

这个问题并不难,张老师发现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基本都能概括出平桥村的乐事,感受到人物美好的品质。这时,她板书总结道:平桥村情美,人更美!

趁热打铁,张老师又进一步提出问题:

“这里除了情美、人美之外,还有什么也是非常美的?――文中用了大段的文字描写了这种美。”

学生很容易得出:景也很美。接着,张老师引导学生朗读、品析课文相关片段,以加深他们对平桥村美景的认识和感受,最后得出“景美、情美、人更美”的结论。在这之后,张老师话锋一转,回到了开头的问题上来:

“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很乏味,为什么‘我’却说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再也看不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到底是什么好呢?”

至此,学生已不需要老师再做过多的解释,都豁然开朗了。

最后,张老师又补充了鲁迅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表达同样情怀的一段文字,画龙点睛,升华了主题:“我有一时,曾经屡次记忆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也时时反顾。”

张老师这样的课堂设计,以作者的怀念为抓手,引导学生演绎开去:快乐地划船、刺激地偷豆、能干的伙伴、淳朴热情的民风、优美的夜景,这正是作者要表现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核心。而这些都是“我”的城市生活中所没有的,因此由衷发出感叹,用“真的”“一直到现在”“实在”“再没有”等词语来强调“我”对记忆中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怀念。

显然,张老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将所有的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设计一两个能拎起全文的主问题,主问题下面再衍生出分问题,并且保证主问题和分问题之间有很明显的逻辑性,过渡自然。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也才会有助于他们对全文的把握和理解,同时也有助于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余志平在《从〈斑羚飞渡〉浅谈语文课堂设问的逻辑性》一文中说:“一堂好课或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问题的设计都符合逻辑――或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水到渠成;或设疑解疑,过渡自然,思路清晰。而不好的课或教学设计,问题的设计往往缺乏逻辑:或失之过深,或失之过浅,或前言不搭后语,板块化、碎片化,常常不能引起学生的最佳注意。好的课重在引导学生,启示学生;不好的课则重在表演自己,完成任务。”这正是最好的总结。

有了《社戏》的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很多的尝试,愈发感受到了提问逻辑性带来的教学优势和课堂效率。比如《孔乙己》一文,在备课时我采用了这样的课堂构思――围绕“看”来分析孔乙己的命运,探讨他悲剧命运的根源。问题设计如下:

1.你们预习之后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乙己?

这个问题相对简单,符合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由浅入深的逻辑,也符合学生思维由易到难的逻辑。学生都能用文章中的词语、句子或自己的概括回答,很多同学都踊跃举手发言。“喜欢读书的”、“喜欢喝酒的”“爱面子的”“偷东西的”“满口之乎者也的”“能写一手好字的”“穿长衫站着喝酒的”,等等。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后,我继续提问。

2.刚刚是同学们眼中的孔乙己,文中还有一些人物,如酒客、掌柜、丁举人,他们眼中的孔乙己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这个问题我把它设计成教学的主问题,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在本环节,学生通过对“嚷”“吊着打”等词语的揣摩,边品边读,边读边品,品读结合,合作探究,精彩研读,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强化学生的朗读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众酒客的戏弄嘲笑、掌柜的自私冷漠、小伙计为生计的“无情”形象都跃然纸上,顺利完成了用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教学目标。良好的互动之余,我顺势衍生出了下一个问题。

3.鲁迅的“看”和文中众人的“看”一样吗?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小声地讨论了起来。“知人论世”是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思想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于是,我在大屏幕上出示了鲁迅《呐喊》自序中的一段话:“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教师一定要树立一个观念,作家作品的介绍一定要为解读文本服务,一定要和教学融为一体。本环节设计的问题,学生无法迅速回答,这段话的补充是教学需要的。它能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把本节课整个问题串联起来,把一个个的知识点串成一个珠链,使教学环节的衔接更加自然。对分析鲁迅的“看”,深入解读文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家作品的介绍也符合逻辑,“该出手时再出手”,以便更好地推进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酒客的讽刺、掌柜的嘲笑让孔乙己自尊已经丧失,精神已经懈怠,连小伙计也变得麻木不仁,可见整个社会的冷漠。自然,学生的思维已经从对人物形象的感知过渡到了关注整个社会环境。“在中国,尤其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的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于高兴的尽有――《南腔北调集》,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麻木的中国,看到了麻木的中国人。作者心系整个社会,从孔乙己到整个中国,从古到今,“看客”文化日益盛行,有增无减。

4.观看视频“小月月事件”,拓展延伸“看客”文化如何触动你的灵魂。

到此为止,我相信学生基本上已经理解了文章的主题。综观整堂课,在问题设计时,我遵循了逻辑性的原则。一是找准切入点。一堂好课,应有一个好的切入点。备课时,我反复地读课文,目的就是要找准切入点,设置好第一个问题。“看”就是全文的一个切入点。一般来说,一个老师如果脑中逻辑思维较强,只要切入点选准了,整堂课自然就“活”起来了。二是第一个问题要做到“易”而“丰”――既要比较容易回答,又要埋下许多“伏笔”。“学生眼中的孔乙己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既容易回答,又为后面“酒客的看”“掌柜的看”以及“作者的看”埋下“伏笔”。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学生思维逻辑由点到面,由关注人物到关注整个社会。三是整堂课要有一个核心问题,这个核心问题就是整堂课的主线。四是问题与问题之间要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逻辑严密。

篇5

关键词:英语 教学 农村 学习 因素

随着我国与国际交流程度的加大,英语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普遍使用的交流工具的作用愈加明显,学好英语也是一个人接受大学教育以及继续深造成为专门人才的必备条件,因此英语的学习与教学已受到国人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英语教育教学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由于各地发展却极不平衡,城乡之间经济差异日益显著,从而导致了教育的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在我威宁县,农村英语教育教学有待更进一步的改革与提高。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我县农村的英语教学如此滞后呢?笔者就多年的从教经历,对我县农村的初中英语教学问题做出了如下几点思考。

一、影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因素

(一)学校因素

农村学校,尤其是我县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非常落后,学生无法接触到纯正英语语言,学生体会不到英语语言的“纯”与“真”。其次,农村学校师资短缺,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很多学校是抽调其他学科的教师担任英语教学工作,由于这些教师没有扎实专业知识,语音发音不标准,跨国文化知识较为狭隘,教学方法在教学上思维单一乏味、多数教师是照本宣科,致使学生对英语科的学习失去兴趣与激情,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二)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思想品德得好坏和文化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成长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首先,大多农村学生父母是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的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和输送,很多学生家长也涌向城镇务工。于是,大多数农村学生就成为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的心理发育或多或少有些异常,甚至有些不太健全。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看管,祖辈对小孩过分的溺爱,纵容他们任所欲为,加之爷爷奶奶文化素质的偏低与年老体弱,对小孩的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对孩子的品行、学业等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再次,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被卷入打工浪潮中,使得很多学生家长滋生了“读书不如打工”的错误思想。很多学生家长认为读书时在浪费时间,浪费青春,最终多读书与少读书都同样还是要走“打工”这条路。不仅如此,他们还用这种思想去影响和“教育”他们的孩子和其他人的孩子,向孩子们灌输“读书不如打工”的思想,让他们早点出去打工挣钱。很多农村孩子都盼着早点初中毕业,并做好了外出打工挣钱的准备。第四,在农村,很多家长由于常年在外奔波劳碌,没有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丧失了最起码家庭启蒙教育。部分学生在小学汉语拼音不过关,进入初中后,英语对他们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了。农村家庭教育的短缺,是农村英语教学相对滞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社会因素

在农县,母语一般为汉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威宁县为少数民族自治县,彝族、苗族就有本民族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有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连说汉语都成问题,显而易见对与英语语言的学习更是困难重重。因此学习英语这门语言时,由于受到了母语(本民族语言或汉语)的严重干扰,学习第二语言非常困难。有研究表明,语言因素是影响教学的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在教学中克服语言障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而在学习的第二语言(英语)时,母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学习英语时,需要克服母语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干扰,主要是在发音发面。最好是在一个讲英语的环境里学习英语,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则应该积极努力地营造这样一个情景和氛围。

除上述因素外,学生自身的语言基础因素也是制约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按照新课程设置要求,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必须开设英语课,由于农村小学教学点分散、学生人数多,小学英语教师十分缺乏,一些中心小学也只是在近两三年才勉强开设了英语课,村小的英语教学则是时断时续。而且多数学校是由仅具有初中英语基础的中师毕业生临时兼课,每周三个课时教学时间也很难保证,英语课常常被语文、数学等“主科”霸占。开课迟、教师专业水平差、课时不足、缺乏必要的教学评价,致使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多数学生连26个字母都不会读,对于他们来说过渡教材如“天书”一般。 对于那些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方法单一、机械,他们对初中增加的课程一时还难以适应,还像小学时那样对待学习--只想学习语文与数学。初中英语新教材首先词汇量大,语法繁琐,而词汇就成了英语学习最大的困难。越来越多的单词记不住或不会读,叠加起来,不懂的就越来越多,加之复杂的语法,给学生酿成了“英语难学”的思想,这种逃避学习的思想如果得不到教师及时的正面的诱导,他们不仅会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放弃英语这门课程,而且还会把这种思想传递给他们的弟弟妹妹,甚至是他们的下一代。由此可见社会因素对英语的学习的影响不可忽视。

二、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建议及对策

(一)不断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各级政府一定要把解决农村英语教育问题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加大财政投入,努力改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尤其要尽快改变现阶段农村网络教学的薄弱状况。国家与当地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硬件设施。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现代化教学设备和英语教学网络开发的投资力度,为学校添置必要的图书资料、广播、电视、电脑等,从而为农村的英语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国家与当地政府还应该把开发英语网络教学工作提到工作日程上去,让学生尽快能利用先进的英语教学网络资源进行网上自主学习。俄国教育家维果茨基曾说:“教育技术的落后,影响的是局部;而教育思想的落后,影响的则是整体。”思想上的重视极为重要。提高英语教育水平没有物资上的保证又怎能开出朵朵鲜花、结出累累硕果呢?如果不改变农村学校落后的教育条件和设施,农村中小学的英语教育会走向何方?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只会走上一条恶性循环的不归之路。

(二)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业务、教学水平和素质。外语教学有其特殊性。一位外语教师,不仅应具有一个语言教师所具备的各种基本技能与素质,而且还应具备有关跨文化交际和外语习得理论方面的知识。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已成为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的当务之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可送英语教师去高校进修,参加寒暑期培训班,进行函授学习,从而提高农村英语教师队伍素质。国家要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经费投入要向农村倾斜,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国家是否能够采用政策倾斜的办法引导鼓励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对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中小学英语师资不足问题至关重要。2006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我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学校英语教师师资不足的状况。这无疑在英语教学上注入了一股新的血液,给农村的英语教学带来一线希望与生机。

(三)学生必须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提高自己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竞争意识与学习意识;并在成长中不断优化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完善自己的人格与价值取向。

(四)合理优化农村英语教学课程设置与语言环境。

当代行为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认为:学习就是外界环境的刺激与有机体的反应之间建立联络或联系的过程。当客观条件有利于两者之间的联结或联系就会引起整个过程的满足感即学习效果的大大提升。本人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语言环境就能毫不费力地习得语言。正如许多到过国外的人一样,在国内学习英语三年五载还不如到国外生活一年。所以,我认为:要想学好英语这门语言,首先要在英语课堂上营造一个讲英语的语言氛围。教师可以用英语将一些日常用语搬上课堂,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英语创造条件。其次要开展课外英语活动,营造更多运用英语的语言环境。学校可以举办一些英语口语比赛、演讲比赛,或者举办英语角,英文歌曲比赛等等……。通过这些平台,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讲英语”、“用英语”的行动中来,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熏陶,找到乐趣,使课堂中的英语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

(五)学校、家庭要高度重视英语教育。学校必须依据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制定正确的培养目标,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教育的好坏对学生未来成长有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村学生的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长见识,改变陈旧观念,教育孩子重视英语学习。既要鼓励孩子努力学好英语,尽可能提供物质援助,帮助他们克服影响英语学习的困难,又要尽可能多地关爱孩子,减轻他们的思想压力,促使他们有一个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学习心态。

三、结论

我县农村中小学的英语教学质量与教育水平的提高任重而道远,各级各级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都必须高度重视,努力搞好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有效地改革农村英语教学体制,加大对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的软硬件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落后的问题。让广大农村学生学习英语不再是一件难事,让他们真正地与英语结缘,从而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为他们今后的再学习或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敬波.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版。

篇6

一、教师结构问题

兴仁镇中心学校现有教职工151人,学历职称结构:专科

以上学历71人,中师学历80人;小学高级教师94人,小学一级教师48人,小学二级教师9人。和二十年前相比,教师数量翻了一番,学历、职称结构层次也有大幅度提高,呈上升趋势。但年龄结构差异较大,现在教师平均年龄50岁,而二十年前教师平均年龄35岁,教师结构存在着断层、青黄不接的局面。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教师年龄结构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最近“神舟六号”的发射,给国人很大鼓舞,更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有新突破就要有一支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吃苦的现代型人才,据有关新闻报道,一位专家说某科研单位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平均年龄35岁,已形成了中国航天事业研究的第三梯队……我们目前面临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面对信息技术教育逐步进入课堂,面对生龙活虎的未来接班人,要有一批知识面广、好学、易动的学者型教师进入课堂,而我们走进教室的教师大多是一副老面孔。老教师虽然奉献精神强,教学态度认真,但由于精力有限,工作几十年,已有了厌倦情绪,惰性严重,不喜欢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使课堂出现“冷”的现象,教学方法陈旧,工作成效甚微,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教师缺编问题版权所有

我们做过课时量的比较,十年前,150多人左右学生的完小,编制教师7人,周工作量人均18到20节;而今天同样学生规模的学校,如果开齐课程,编制教师9人,人均周课时量24到26节,加之各种活动课等人均周课时量几乎达到30节。教师每天进校从跟班、上课、搞活动连轴转;下午放学除吃饭之外,不是批改作业,就是备课,常常工作到深夜。由于教师缺,年龄结构偏大,加之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使教师处于超负荷状态,精神上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面的压力,积劳成疾,未老先衰,身体已成为亚健康。要把教师们从“艰难困苦”中解放出来,让教师的聪明才智在宽松愉悦、和谐的工件环境中得到张扬释放,惟有增加教师编制,减少教师的课时量,增加娱乐时间,让教师精神和精力自由与开放,才能让教师精力充沛,服务于教学,乐于教学,乐于奉献。其次,由于缺编,各校都有2—3名雇佣教师,从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敬业精神等方面和专任教师差距较大,这样的教师队伍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版权所有

三、办学经费十分困难的问题

学校经费是办好学校的有力支撑,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准的

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两极分化;原因;解决对策

“两极分化”在英语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率,是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因为自身基础薄弱或者语言障碍等致使学习越来越费劲,产生了分化越来越严重的“马太效应”。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知识量的增加,学生接触到的内容也不断深入,而部分学生在面对这一阶段的学习难度时容易出现胆怯的心理变化,慢慢的也就对英语知识失去了最初的学习兴趣。影响这一教学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倘若教师在学生出现怯弱的心理变化时就已经注意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及时的优化了教学方式,那么“两极分化”教学现象的影响或多或少都有可能降低。

一、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的原因剖析

由于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心理变化较快,时常会伴随有叛逆的心理症状,而教师在教学中通常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安抚,导致学生出现“自我麻痹”的学习状态,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教学中“两极分化”的现象。

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态度出发,首先,教师在教学初期并没有注意到学生之间不同的基础知识水平,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而出现了严重的高低不等问题,对于很多不具备足够英语基础知识能力的学生来说,两极分化就会越来越严重,他们会逐渐越来越消极落后,并最终失去英语学习的动力。其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只采用固定单一的教学方式,且教学思想还存留着传统“知识讲授”的教学观念,导致失去学习兴趣的学生难以再一次点燃学习的兴趣。部分教师虽然摒弃了陈旧的教学思想,但一味的依赖现代科技的教学也难以根据学生实际现状较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教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化的忽视是促使“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化的根本因素。

二、改善“两极分化”教学现象的解决对策

(一)突出趣味性,激活学生参学激情

教师在优化教学策略的时候可以以“中学生对一切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为出发点,围绕课本教材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探究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氛围。

例如,以《School Life》一课为例,教师在备课时应当紧紧抓住课题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有着绝对的主体地位,并提高自身的主导作用。首先,教师在开始上课前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围绕“School Life(学校生活)”一词引导学生结合日常学校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谈论,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或者给学生安排“用英语语言自由交流”的活动时间,以此检测学生们的基础水平。接着,教师通过借助投影设备等新式教学工具,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直观的视听刺激加深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再者,教师还可以开展角色扮演等英语对话的练习活动,使学生将学习的积极性较好的建立在学习兴趣上。

(二)注重欣赏性,增强学生学习自信

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作为一种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的途径,在当前的教学方式中也是一个值得注重的问题。

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给予支持与肯定,鼓励所有的学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和鼓励,便于他们在主动接受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潜力。特别是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不仅要以激励式的话语鼓励他,还要对他每一次进步给予肯定和支持,使他能够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下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对于那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多需要多多观察他们的学习方式和羁觯并及时的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开导,树立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身的自信心。

(三)突出互动性,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运用任务探究引导,能使得学生在彼此沟通的过程中挖掘更多有价值信息,便于他们深入探知。教师在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不仅需要提前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还要以“以勇于自我表现的学生带动自卑的学生”、“学生之间形成互相取长补短的学习氛围”等方面为出发点,最大化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围绕问题,注重竞争方式运用,能使得学生在更为民主、平等、和谐的情境中主动表达,产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在面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后得出的想法和观点,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勇于“站出来说”这一行为给予表扬,紧接着对学生的想法和观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对于不正确的回答不应立即否定,应当采用引导的方式,使他们能够较为完整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倘若教师以这种评价方式去评价他们,不仅能使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感,还能提高学生自身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教师要想改善当前“两极分化”的教学格局,就需要加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关注和帮助,以“学生”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任务,设计学生问题涉及种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上的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利于他们发现更多精彩。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新课程改革的成效究竟如何?本文基于笔者带学生实习的经验,对当前的中学音乐教育问题作一再度审视,并据此从与中学音乐教育直接相关的高师音乐教育提出一些改革建议,以寻求可能的应对策略。

一、新课改下的中学音乐教育存在问题

(一)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仍然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课被视为“副科”,有的学校不开音乐课。稍好一点的学校,音乐课程也开,但挤占现象严重。

(二)相当一部分音乐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不高,教师资源匮乏

“我国初中音乐教师6.7万人,学历合格率为55%”,多数音乐教师的备课,确切地说就是抄写教师参考用书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创新性,上课不够灵活,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有许多学校没有专职音乐教师,同时由于中学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音乐教师待遇不好,而不愿意去做一位中学教师,这使得中学音乐教师人才匮乏。

(三)“一专多能式”综合型音乐教师缺乏

一部分音乐教师所上的音乐课就是唱歌课,其伴奏都是单一的和弦伴奏,使曲目的风格韵味一扫无余。自弹自唱也是薄弱环节,唱了就不能弹,弹了就唱错。这些音乐教师只能做些最基本的教唱和基本乐理的讲授,至于音乐欣赏方面,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尚不透彻,更无法给学生讲授。相关问卷调查显示,84%的学生认为,他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唱歌、感情处理得好;74%的学生希望老师除能弹一手好钢琴外,还能会一两件其他乐器,能伴奏好,能自弹自唱,能指挥学生处理好歌曲,82%的学生能够欣赏老师优美的舞姿,并希望老师能为学生编排简单舞蹈。而事实上,现在的音乐老师是不能满足学生这些要求的,“一专多能式”综合型音乐教师非常缺乏。

(四)教学方法和模式的不科学性

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填鸭式”“、接受式”教育教学模式仍然严重。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和对音乐的兴趣。有的教师甚至仍然以培养一两个高考生而沾沾自喜。还有的一些教师甚至仅以能否参加地方文艺演出来衡量教师的水平。当然,以上所谈大多指农村等落后地区的状况。尽管是一些农村地区,但仍然不容忽视,这与我国80%地区是农村的特点决定的。只有解决了这些地区的问题,特别是看起来是最基本的问题,新课程改革才能说有进展。

二、对策思考

不容否认,有些问题不是我们一般研究者能解决的。如,一些领导不重视问题等。笔者仅就与培养中学音乐师资密切相关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方面谈一点看法,以便从一定层面间接地去改变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导致以上现象的众多原因中,高师音乐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与中学音乐教育脱节、与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相脱节是主要原因。因此,应及时加强对高师音乐课程设置的改革。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内容应包括:

1.音乐感受与欣赏方面,开设如基本乐理、中外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欣赏等课程。

2.基本技能技巧,表现方面,要开设视唱练耳课程,以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识读谱和听辨能力。另外,学生在学好钢琴、声乐、即兴伴奏、舞蹈、指挥的同时选修两件以上的中外管弦乐器,在钢琴必修2年基础上加修手风琴。有些学校条件不好,没有钢琴,有时演出排练钢琴不如手风琴携带方便,此时手风琴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同时还应加强自弹自唱这项重要技能的训练。

3.在音乐创造方面,高师可开设诸如歌曲作法、复调、曲式、作品分析、配器等课程。

4.注意音乐与相关文化、相关学科的内在和外在综合。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学校综合性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这要求高师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必须作相应的改变,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功的同时选修一些美术鉴赏、舞蹈鉴赏、戏剧戏曲鉴赏、影视文化鉴赏等课程,注意音乐与人文社会科学、历史、社会、自然的综合。加强“三字一话”的训练。

5.音乐教学法,“中学教材教法”、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学论等重要的应用课程,是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所必须掌握的。在当前中学中,经常有一些音乐教师钢琴弹得水平很高了,但教起学生来却不知从何教起,歌唱的不错,却听不出学生歌唱的毛病,听出来了也不知道怎么纠正一些错误。这就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开设 “中学教材教法”、“钢琴教学法”、“声乐教学法”等等重要的应用课程。加强对这些课程的重视程度,以中学音乐教材为内容,使学生尽早熟悉中学音乐教材,开设一些“中学音乐教学内容”的讲授课。同时,应该加强教育实践能力,课堂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6.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也是高师学生所必备的基本技能: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其学习主观能动性,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有趣。简单的投影以及课件省去许多麻烦的板书,从而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同时,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很多学习资料和音像资源,从而节省教学资源用费开资!

7.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对民族音乐教育、本土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高师音乐教育应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兴民族音乐教育,提高民族音乐、本土文化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比重。要开设诸如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民族音乐欣赏、中国音乐史、民族音乐理论、民族舞蹈、民族器乐等课程。

显然,存在的问题不能掩盖中国中学音乐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但是,我们确实也应该清晰地看到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环境下,中学音乐教育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的一些急需解决的基本问题。同时,在考虑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学音乐教育接规时,不能仅考虑与先进地区接规,更多的要考虑如何如农村地区音乐教育的接规问题。惟有这样,才能使理论落到实处,政策走向基层。

参考文献

篇9

内容提要: 金融危机袭来,中信泰富、东航、中航、深南电等国有企业纷纷暴露出巨额衍生品交易亏损,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金融衍生品市场具有信息的不对称性的特点,金融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随着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和复杂化, “投资陷阱”更加难以被投资者发现,导致了金融衍生品交易容易出现误导、欺诈和不当陈述等侵权问题。在这一系列国企金融衍生品投资巨亏案件中是否存在着侵权行为,以及如何救济、如何维护国有企业的利益成为了目前关注的焦点。与国外立法相比,我国在金融衍生品侵权方面的横向法律规范存在着缺位,亟待完善,以实现对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和有效救济。   

 

      一、问题的提出

      (一)我国金融衍生品投资者的巨大亏损案件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国有企业相继暴露出巨额衍生品交易亏损。截至今年1月初,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及上海航空3家国有航空公司燃油套期保值合约公允价值损失也高达131.7亿元,中国远洋公布远期运费协议浮亏约40亿元。[1]还有一些其他的中资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在投资国际金融衍生品的同时,遭遇了大量的亏损。

      首先是,香港中信泰富金融衍生品巨亏案件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自2007年,中信泰富开始购入澳元的累计外汇期权合约,目的声称是对冲公司在澳大利亚铁矿石项目中面对的货币风险。2008年12月20日,中信泰富公告称该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因澳元大幅贬值,已确认155亿港元亏损。到10 月29日,因澳元的进一步贬值,亏损将近200亿港元。[2]其中的套期保值合同一直有争议。中信泰富选择的金融衍生产品是Accumulator,以其交易的不对等性和高杠杆性为特征。中信泰富作为Accumulator的买方,以约定价格购入约定数量的澳元。当澳元价格上涨——意味着中信泰富可获利 ——直至一定程度,合约自动终止,中信泰富最终的盈利是有限的。但若澳元下跌——意味着中信泰富亏损——合约并不会终止,相反,中信泰富因合约的杠杆性必须购入原约定数量数倍的澳元,损失被放大。[3]

      中国远洋出现了套期保值的巨大浮亏。在BDI指数达到最高点时,中国远洋若真心出于套期保值的需要,应该为了规避因航运价格下跌的风险而做空FFA,但中国远洋认为BDI指数仍然会继续上升,选择做多FFA以获取盈利,结果对BDI的一路狂跌始料不及。[4]因BDI指数(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的大幅下跌,中国远洋也因FFA(与航运运费挂钩的远期运费协议)而招致巨大亏损。

      东航巨亏的套保合约签订于2008年6月份,签订对象为数家国际知名投行。航油套期保值是指航空公司为了应对油价的上下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对未来所用航油进行保值增长的一种金融衍生品工具,通过买入或卖出远期航油合约,锁定成本。但东航此次所签合约远非“锁定成本”这么简单,其结果也完全背离了其管理者们的初衷。根据东航公告,所签订的航油套期保值期权合约分为两个部分,在一定价格区间内,上方买入看涨期权,行权价约为140美元,同时下方卖出看跌期权,行权价约为60美元。在市场普遍看涨的情况下,采用这种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利用卖出看跌期权的收益来对冲昂贵的买入看涨期权费,同时要承担市场航油价格下跌到看跌期权锁定的下限以下时的赔付风险。合约签订后不久,国际油价从140美元/桶高台跳水直线回落,最低探至40美元/桶以下的价位,而东航所签订的合约因为油价跌破60美元/桶价格。[5]

      中国国航与东航的情形类似,通过买入看涨期权锁定原料成本的愿望可以认定为套保,但其基于牛市判断而卖出看跌期权,在规避了油价上涨产生的风险的同时,也成为期权的庄家,产生了一个新的价格下跌的敞口风险。如果国航仅通过买入看涨期权进行套保,则最大亏损也仅为已支付的权利金。但很不幸,国航为贪图卖出看跌期权所得的丁点权利金而陷入了“结构性期权”套保迷宫,从而使自己面临深度亏损之境。[6]

      地方国有企业深南电与高盛旗下的杰润公司签下两份石油对赌合约,赌未来两年内的石油价格。深南电签下的对赌合约的内容同样具有高风险。当石油价格高于约定价格,公司可获得收益,且按合同规定收益有上限。但当石油价格低于约定价格时,却无下限,并且约定中的两倍杠杆,让合同的风险进一步扩大化。中证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研究部林帆认为,对高盛这种擅长石油衍生产品且对油价影响力较大的公司来说,设计这样的协议轻车熟路,深南电将对被迫长时间持有的第二份协议十分被动,从而面临巨大风险。[7]

      除了企业金融衍生品投资以外,许多内地的个人投资者购买了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亏损严重,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星展银行等外资银行都因理财产品而与客户发生纠纷。外资银行为中国有钱人量身定做的理财产品,也演变为吞噬巨额财富的陷阱。

      (二)我国金融衍生品投资者巨大亏损案件的原因

      1、企业存在投机心理

      套期保值的原理是,企业通过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反向操作,利用期货市场的盈利来弥补现货市场的亏损,或者利用现货市场的盈利来弥补期货市场的亏损,从而使企业经营不受商品价格或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帮助企业转移经营风险。[8]

      但某些中资企业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存在投机牟利的思想,即不是去考虑如何规避风险来锁定成本,而是去想如何利用风险来获取收益。这种思想特点是试图利用有利于自己的条款来牟取投机利润,而忽视其中存在的风险。这些亏损的企业几乎都脱离了“套期保值”的避险的本意,而选择利用条约有利于自己的条款为自己谋取投机利润。

      中信泰富案中,亏损企业在交易中存在着巨大的投机心理。首先,中信泰富的真实澳元需求只有30个亿,但中信泰富在去年7月的前三周内,签订10多份合约,在澳元下跌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却要购入最多90亿澳元,套期保值数量远超过公司实际经营需要。其次,假如真为了套期保值,完全可以用最简单的远期货和外汇互换合约实现。更重要的是,中信泰富的复杂衍生产品根本不能“规避澳元上涨风险”,假如澳元真的大幅上涨,也就是中信泰富最需要依赖此合约时,交易对手却可以通过“敲出障碍期权”而取消合约,完全消除其套期保值功能。很显然,中信泰富是在做高杠杆投机,而非套期保值。

      2、企业内控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这些出现衍生工具投资巨额亏损的多为国有企业,投机导致大规模亏损的情况由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缺陷导致的。哈佛大学法学博士温智敏认为,“国有上市企业出现这类情况毫不奇怪,原因就在于国企内部管理的困境,这是国有企业难以克服的问题。”[9]一旦公司权力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即被虚化,风险控制机制也发挥不了作用。一些参与衍生品投资的央企负责人,他们迫切想锁定经营风险进行套期保值,甚至想投机大赚一把,自己却对衍生品不甚了解,既缺少实战经验,又缺少专业技术和人员,最终风险控制成了摆设。再加上,西方投行超大力度的公关,更加助长了投资风险。在这些案件中,企业内部风险管理都没有起到“看门人”的作用。

      3、金融衍生品设计中可能存在陷阱

      此类金融衍生产品,一般实体企业或机构投资者根本不知道这类产品应如何估值,不知道如何计算与控制风险,因此很容易在高价买进这类产品的同时,低估其潜在风险。而作为交易对手的投资银行或商业银行,则拥有大量专业人才,对于衍生品的数学模型有着多年研究,充分掌握估值与风险对冲技术。因此,交易双方之间存在严重的知识与信息不对称。甚至在某些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当投资者签订合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亏损了。黄明教授比较精辟地将其概括为:“单从定价的角度考虑,与国际银行做复杂衍生产品交易,就好像普通人与乔丹一对一进行篮球比赛。”[10]

      4、金融衍生品监管存在缺陷

      过于复杂的衍生产品因其创新过快,多在场外进行,非标准化且极不透明,远超现有监管体制可容纳的框架,对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可能产生很大的负面冲击。“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多为表外业务,会计数据不透明,又没有标准化合约和统一的交易条件,监管机构很难获取充分信息,发现其中猫腻。”[11]金融市场的发展固然离不开衍生品的创新与发展,但对于复杂衍生产品则应加小心,慎之又慎,初涉市场者切不可对自己无法理解的复杂产品轻易出手。我国多数国企只是拿金融业务当作副业,对衍生产品领域很陌生,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性、复杂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一旦入局,便会被熟悉游戏规则的投行掌握主动权。

      我国至今尚未有独立的规范金融衍生产品的法律法规,对金融衍生品市场主要依靠行政规定。这类规定中虽然涉及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监管问题,但只是提出了市场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性意见,在体系的严密性、科学性和管理的权威性方面难以跟法律相比,当面对日新月异的金融衍生产品显得尤为力不从心。[12]对我国企业参与境外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监管更是鞭长莫及,监管机构难以有效跨境实施监管,对于国内企业的外汇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一筹莫展。

      (三)此类案件涉及的法律思考

      9月7日国资委就央企衍生品“法律函”事件做出回应,表示支持从事油料结构性期权交易的部分中央企业运用法律手段维权,以确保国有资产安全。[13]我国企业开始从巨额亏损的惊叹中走出来,对整个事件进行反思: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否掉进了外国投行的陷阱,外国投行的销售金融衍生品的行为是否涉及到侵权,我国对金融消费者的法律保护是否缺位,国有企业在遭遇巨大亏损后应通过怎样的途径来挽回。

     

      二、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陷阱”

      (一)复杂的衍生品结构

      简单的衍生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可以在公开市场查到,而结构越复杂的衍生品竞争越少,复杂到一定程度,如期权和期权展期的价格无法通过公开市场获取,只能让交易对方报价,依赖对方的定价权。中国公司希望购买套期保值产品来规避利率变动的风险,其实这通过一个简单的保值产品就能做到。但外资投行却向他们兜售复杂衍生品,这种产品与一些晦涩难懂的因素挂钩,这些中国客户便得向投资银行付出数百万美元的代价。

       段世华:“由于国际投行具有绝对的专业优势,他们设计出极其复杂的衍生品交易合同,一般专业人士都看不懂,比如我们期货分析师,更别提我们国内企业了。由于信息不对称,他们随处都可以设置圈套。在这种情况下,合同的签订无疑违背了合同法的基本原则。”[14]

      (二)高杠杆和高风险性

      所有衍生产品都是保证金交易,因而拥有高倍杠杆。首先,它的盈利空间与亏损风险因为“敲出障碍期权”条款而极其不对称。其次,长达20 多个月的定期交换使得风险放大了数十倍。第三,在签订这一衍生品合约的时候,企业需要交付的资本保证金数额一般不大,交易过程中一旦发生亏损,会给投资者造成一种仍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的错觉,因而诱使投资者不断补仓,直到把自有价值全部押进去。这与非杠杆的股票市场投资有很大区别。在衍生品市场,只投入几千万的保证金,就可能要承受几十亿的风险,最终造成无可挽回的巨额亏损。

      (三)风险的不对称性

      一般企业买了衍生产品进行投机,往往是承受敞口风险,仓位随市场价格波动而承担风险。但投资银行在兜售衍生产品后,会马上到衍生产品所挂钩的基础市场上做一个反向对冲,比如中信泰富的衍生产品对家就会在澳元与美元市场上建仓对冲,而对冲仓位数量则按照其研发出来的复杂数学模型而计算出来,而且随着市场价格变动而计算并不断变动。在这样一套对冲流程的支持下,衍生产品销售者就会锁定高价销售衍生产品带来的利润,而不承担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故而,在复杂衍生产品市场,买卖双方可能存在着极大的风险不对称。从这个意义上说,衍生品交易是具有极大知识含量的特殊交易。

     

      三、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可能存在侵权事实

      (一)金融衍生品合同的特点

      1、金融衍生品合同是一种规避风险的买卖合同

      “衍生金融工具所代表是以约定未来在当事人间交换特定金融标的物为内容的买卖合同之债。”[15]金融衍生品交易合同本质上是一种买卖合同,但是与一般的买卖合同不同,是以规避风险为主要目的。但是,一旦盲目过度地使用金融衍生品,追求投机获利的话,此种合同就会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2、金融衍生品合同具有格式性和高度的复杂性

      在当事人交易的过程中,所要签的往往是包含“敲出障碍期权”、“双外汇选低期权”与“看跌期权”等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合同,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此外,出于效率的考虑,此类金融衍生品合同通常是以格式合同的形式出现,作为买方金融消费者通常没有协商的余地,处于被动地位。

      唐金龙:“这个法律文书内容是非常繁复的,他不是说实际的一种交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其实就是法律文书的交易,这一点法律文书量非常之大,即使是你专业人员,可能某一个字句的不同,可能都产生不同的后果。”[16]

      常清:“投行设计了这种衍生品,就说一对一设计,那么这个合同都100多页,那么很多大家都看不明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好多问题。出现了一些条款不对等,就是收益和风险不对等。”

      (二)对国企金融衍生品巨亏案是否有侵权行为的思考

      一些亏损的国企并没有违反国资委的相关规定,但是仍然遭到了巨额的亏损。中国远洋相关人士“其实我们并没有做超过自己所需要的,我们做的运费远期交易只占了所需要的10%。”东航人士也曾指出,其衍生品交易在“套保”范围之内,套保的航油量并没有超过用油量的35%。[17]既然这些央企都是按国资委规定办事,为何还会出现如此巨亏?

      1、外资投行缔约中的风险提示义务的履行

      外国投行销售的产品有很大的风险,卖方在销售的时候就有着提示说明义务。肖金泉律师认为:“股票累计期权合约的风险是极高的。在销售过程当中有没有提示风险,或者风险提示是否完全,成为这类案件的关键所在。”[18]  

      毫无疑问,在金融衍生品游戏中,处在优势地位的是银行。在同中国企业签订合约时,用高超的技巧进行“伪装”,讲没有任何套保功能的欺诈性产品包装成套保工具卖给中国企业,合约中一般没有风险提示,往往是一开始签订合约就进入了陷阱。不少央企内部风险管理缺乏独立性,而且表现十分“果敢”,“甚至没看懂合约条款”就签了高风险合约协议。更有甚者,一些连衍生品设计者也可能无法进行可靠定价的结构性金融产品,央企都敢“对赌”。

      康奈尔大学金融学教授黄明指出:专业机构在设计这种结构性产品的时候,会尽可能将产品复杂化,用来“迷惑投资者,赚取利润和转嫁银行本身的风险”。然而这种风险严重不对称的转嫁行为显示,银行们利用了本身产品设计时的信息不对称优势,很可能向交易对手隐瞒了其真实风险。[19]

      2、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误导、诱惑和欺诈行为

      国企在购买金融衍生产品的初衷是为了套期保值,但是没有选择简单的稳妥的简单的金融衍生品而是选择了复杂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国企究竟为何签下如此高风险的合同,很有可能里面有误导、诱惑、欺诈的成分。

      很多学者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猜测,在国企巨亏案当中或许存在着欺诈等侵权行为。叶檀:投资者在未弄清文本意义的背景下签订合同。投资者确属无知,但这不能为银行欺诈行为披上合法外衣。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银行在未告知投资者本人的情况下,出售风险极大的结构性产品,都是一种欺诈行为。[20]常清:大部分央企在套保上出问题,不是因为有投机心态,而真正的问题在于他们跟国外投行买的并不是套期保值的产品,是受到了欺诈的产品,这些产品并没有具有套期保值功能。” [21]

      (三)国际上金融衍生品侵权的判例及相关理论

      在金融衍生品侵权问题上一些国家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力度是相当大的,对贪婪的投行家们起到了震慑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金融衍生品的肆虐,有效地防止了金融衍生品侵权案件的发生。

      段世华:“国际上对衍生品这块监管很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投行卖给不懂此道的企业或个人,出现损失后,投资者不仅可以不付钱,还可以向法院对其提起起诉,这在国际上也是有先例的。另外,对金融衍生品侵权的处罚力度也是相当大的。”[22]

      黄明:“这种产品有巨大的向下风险,往上给投资者的回报是很小很有限制的,但是往下的风险可以几十几百倍。你要是让投资者签这种合约导致巨额亏损,投行在美国就会承担极大的法律责任,因此投行不敢在美国销售这种产品。”[23]

      1、美国关于金融衍生品侵权诉讼的判例

       美国历史上对于及金融衍生品交易欺诈的惩治力度是相当大的,比较著名的是宝洁公司诉美国信孚银行。宝洁指控信孚银行通过欺诈手段对其销售极其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导致宝洁公司亏损1.02亿美元。信孚银行最终被法庭判定有欺诈嫌疑,在信誉崩溃之后被德意志银行收购。1993年11月,宝洁公司向信孚购买了第一批利率互换性质的衍生产品,它想通过使用利率衍生工具来帮助其降低融资成本。多数交易是以一个复杂的支付公式为基础的,即要求宝洁在利率上升时向信孚支付差价,在利率下降时获得信孚的补差,由此有效降低其财务成本。在利率稳定时,宝洁最初是受益的。然而,1994年2月,联邦储备委员提高了利率,这样宝洁就在交易中受损。到1994年10月,宝洁以信孚未就交易事项披露重要信息(比如,如何计算不同情景下的利率互换的支付额)、错误提示交易风险、违背受托及顾问关系等为由起诉。宝洁指出,因信孚的这个利率互换产品而蒙受损失的不止他们一家,其他的公司也蒙受类似的损失,包括Gibson Greeting、Jefferson Smurf、山德士、航空产品制造公司以及联邦纸业委员会。法庭在审理中披露了信孚交易记录中一些令人难堪的材料,反映出信孚某些员工的“激进式”销售做法及态度。法庭结案之前,双方取得了庭外和解:宝洁同意向信孚支付3500万美元,以抵消衍生产品合约中的1.95亿美元负债。[24]

      自1996年,欧美国家金融衍生品欺诈的诉讼很少见,因为严厉的法律使投行家们不敢在欧美市场进行金融衍生品的销售。投行将注意力转向了东亚市场,最初是日本,近两年将主要的基地落在中国香港地区,香港成为了全球金融衍生品销售的大本营。

      2、英美法有关金融衍生品侵权的理论

      英美法系使用“不当陈述(misrepresentation)”这一侵权责任类型。该责任系指在行为人的陈述与事实不符以致信赖该陈述的人受有损害的情形,行为人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25]英美法系的不实陈述责任是通过诸多判例逐渐予以确认的,但最为完整的表述应当是《美国侵权法重述(第二版)》第522条的规定,该条第(1)项规定:由于营业、职业或雇佣关系,或者在其具有经济利益的任何交易中,提供了虚假信息以引导交易对方或第三人的人,如果在获取或者传递上述信息的过程中未能保持合理程度的注意或技能,应对他人因正当依赖该信息而遭受的经济损失承担责任。

      在判例法中将多数场外交易的侵权问题归结为“不当陈述”,所谓的“不当陈述”在英美法上有六种情形:一是由于合同当事人进行的欺诈陈述,导致损害赔偿与合同撤销;二是由于合同当事人进行的过失陈述导致损害赔偿与合同撤销;三是由合同当事人所为的善意的不当陈述,导致损害赔偿与合同撤销;四是由于非合同当事人所为的欺诈性不当陈述,导致损害赔偿;五是由于非合同当事人所为的过失不当陈述,导致侵权法上过失不当陈述,但较欺诈的范围要窄;六是由于非合同当事人所为的善意不当陈述,没有责任。上述情形包括签订合同过程中的陈述、形成合同条款的陈述以及侵权法上的不当陈述。[26]就不当陈述的认定:(1)交易主体的认知能力对于判断是否为不当陈述具有意义。(2)在行为性质方面,场外交易既可能产生合同上的不当陈述,如诱使某最终用户对不当陈述产生信赖进人某一交易合同,也可能产生侵权法上的不当陈述。除此之外,还有不当影响、损害性允诺等侵权形式。[27]

3、日本法有关金融衍生品侵权的规定

      金融商品销售人员说明义务的规定是日本《金融商品销售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当销售人员未能履行说明义务时可能构成侵权,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按照日本《金融商品销售法》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金融商品销售人员在销售金融商品前,说明的事项包括:(1)如果利率、汇率、有价证券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指标变动,可能直接导致本金亏损或者存在亏损风险的,则应当指明是何种指标;(2)如果金融商品的销售者或者其他人的业务或者财务状况变化,可能直接导致本金亏损或者存在亏损风险的,则应当指明是何人;(3)如果存在某项政策法规,可能影响买方的判断,从而直接导致本金亏损或者存在亏损风险的,则应当说明该政策法规;(4)如果所销售的金融商品对顾客行使权利或者解除权有期限限制的,则应当予以说明。当然,说明义务也并非绝对的。日本《金融商品销售法》第三条第四款即规定,当金融商品的购买人是法律所规定的具有专业学识经验的人员或者购买人明确表明不必说明时,免除金融机构的说明义务。

      2006年,修订后的日本《金融商品销售法》进一步强化了说明义务的法律责任。受到侵权损害的投资人只需证明违法行为的存在即可;至于损害结果的大小及其与违反说明义务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由金融机构及其销售人员予以证明。如果无法证明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金融机构及其销售人员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四)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侵权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我国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侵权方面没有专门的立法规定,也没有英美判例法对金融衍生品交易侵权的类型划分。主要依据《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规范按照传统的合同侵权理论来确定民事责任的承担。《合同法》第三十九条:“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合同法》第五十四条:“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失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七条:“侵占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返还财产,不能返还的,应当这家赔偿。”可见,在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中,如果投资银行进行误导、欺诈等行为,可以变更或者撤销合同,如果符合侵权要件,可以追究银行一方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但是,金融衍生品交易不同于一般买卖合同的交易,它具有很强的复杂性、风险性、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等性,金融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如何通过侵权的救济措施有效地保护金融消费者,在立法上需要完善。

     

      四、国企维权的救济措施

      “我们不仅要反思当前这种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反思现行的金融创新的负面影响,反思这种金融创新对金融风险的放大效应及对投资者利益的侵害,并要思考在现行的法律基础上,如何对金融机构利用这些金融创新工具进行欺诈的行为进行全面诉讼。”[28]以我国国有企业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投资者出现了巨大的亏损,如何进行救济、维护我方权益成为了当前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国资委对国企维权的态度

      2008年央企爆出投资金融衍生品巨亏案件引起了国资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措施近期也在密集出台,国资委也正在开展对中央企业投资金融领域的总体情况的摸底调查。[29]据国资委统计显示,共有28家中央企业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有盈有亏,亏损居多。此前,针对部分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存在的问题,国资委已多次明确要求所有中央企业从事金融衍生业务必须严守套期保值原则,谨慎选择交易对手,不得选择风险难以认知的复杂结构产品,禁止从事任何形式的投机交易,并强调对违规行为进行问责。

      随着兑现期的临近,央企们也不甘“束手就擒”,从事油料结构性期权交易业务的部分中央企业向交易对手致函,表示鉴于对该项业务的内部调查正在进行,其保留追索权利。国资委表示,此举属于企业在商业活动中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正当行为,国资委予以高度关注和支持,并认为有关交易对手应当予以协助。国企的维权行动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支持。

      (二)诉讼或仲裁救济措施

      国资委日前在其网站的《关于企业致函交易对手有关情况的说明》表示,正在对油料结构性期权交易情况展开调查,支持企业运用各种法律手段通过谈判协商、仓位管理等措施,尽力减少损失,有效维护权益,同时保留采取进一步法律诉讼等权利。[30]目前央企还着手实施诉讼或者仲裁的报道。就仲裁问题而言,能否提交仲裁关键要看合同里是否有仲裁的条款,外资行与国企签订此类场外衍生品套保合同一般通过香港业务部门,仲裁地点一般为香港或新加坡,如果诉诸法律,中国企业未必占有优势。[31]

      (三)救济措施中的难点

      1、证据的搜集

      购买金融衍生品的签约地、签约中银行风险提示是否充分、银行顾问并没有对客户进行足够风险提示、是否存在着欺诈的成分成为了证据的关键点。一些分析师指出,从国资委和央企的态度可以推测出我方可能通过分析合约、定价、谈判细节、所有的历史交易记录以及过去数年的电子邮件等,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证据。

      国资委下属部分央企,将对此前与外资投行签订的大宗商品挂钩产品“保留不付款的权利”。有分析表示,此举表明国资委已掌握足够的材料与数据,足以证明央企衍生品合约“明显存在误导嫌疑与可能的信息欺诈”,因此才会态度强硬地力挺央企,支持其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减少损失。[32]

      北京科技大学金融工程系主任刘澄认为:“金融衍生品一般在初期签订时,保证金都已交付了,如果说对一些与大宗商品挂钩的金融衍生品保留不付款的权利,很有可能是受委托的外资银行和投行进行了合同之外的违规操作,如已超过保证金规定的亏损额度,但受委托的外资银行和投行仍未平仓停止交易,或者涉嫌交易欺诈。”[33]

      在交易过程中企业的法律意识应该有所加强。企业对不懂的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尽量地避免。即使选择了金融衍生品套期保值,在交易中也尽可能使交易过程规范化、透明化,保留交易中的协商谈判的资料,作为证据。

      2、诉讼管辖的判断

      除了取证外,内地法院是否具有管辖权也将成为决定案件进展的重要因素。“投资者必须证明合同的签订或履行是在内地进行,至少实质部分在内地进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叶林教授表示,“判断合同履行地点一般是以账户所在地作为标准,然而目前绝大多数受害者的开户地都在香港,合同履行地的举证要落到投资者身上,这对投资者来说非常不利。”在国际金融衍生品交易中,为了防止在出现纠纷的时候出现不利于自身的情况,在订立交易合同时有必要增加纠纷解决的条款。

      3、法律依据的确定

      按照内地法律规定,外资银行禁止在内地销售未经许可的金融产品,因此,在香港购买金融产品的投资者不受内地法律保护。这些巨亏的内地投资者或者在香港直接开户,甚至在诱惑之下在境外设立公司。因此,此类金融衍生品投资的案件具有跨国性或者具有跨地域性,需要根据国际私法的规则确定相关的准据法,因此侵权行为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合同履行地、合同订立地、当事人住所地、被告所在地等的法律都有可能成为准据法。

     

      五、金融衍生品交易中侵权问题的法律完善的建议

      国企金融衍生品巨亏案,目前已经告一段落,公众等待着国企寻找救济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在吸取了国企巨亏案的教训以后,国企开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国资委也多次明确要求所有中央企业从事金融衍生业务必须严守套期保值原则,谨慎选择交易对手,不得选择风险难以认知的复杂结构产品,禁止从事任何形式的投机交易,并强调对违规行为进行问责。另外,相关部门也加强了相关的金融监管力度。今年8月5日,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机构客户交易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的通知》,要求银行对衍生产品的风险和机构客户的成熟度进行评估分类。不得销售脱离实体经济需要,交易过于复杂化、缺乏透明度的衍生产品。不出意外,国内银行间复杂衍生品交易将要启用一份新协议——《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将成为国内场外复杂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新模板。

      笔者认为在关注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外部金融监管制度的同时,完善侵权救济的相关立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一系列国企亏损的案件中,外国投行之所以可以屡屡得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横向法律规范的缺失。正是这个原因,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不能得到有效的调整,使金融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得不到改善,因此导致了外国投资银行肆无忌惮地欺诈。从这个角度,美国、日本等国家对场外交易侵权的横向法律规范值得我们借鉴。

      (一)明确金融衍生品销售者的告知说明义务

      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信息披露对打破信息不对称状态、平衡交易双方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金融消费者在获取足够的信息后可以对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从而理性决策。有学者将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中的信息披露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者将其从事该类交易的事实及该交易执行时可能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的影响向其投资人及其它利害关系人公布。另一方面要求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商有义务向作为客户的使用者详细揭示从事该交易可能发生的损失,以使潜在的使用者在进入交易前有条件做出更为理性的判断。[34]信息披露在法律上就是销售者的告知说明义务。日本《金融商品销售法》明确了金融商品销售人员在销售金融商品前说明义务,并且非常详细地列举了的事项,笔者认为我国有必要在金融商品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销售者的告知说明义务,避免投资陷阱情形的出现。

      (二)细化金融衍生品侵权行为的形态

      在英美法当中通过判例制度确定了不同种的侵权形态,过失的不当陈述、欺诈、不当影响、损害性允诺等等。金融衍生品侵权与一般的侵权是不同的,往往会涉及到很强的技术性,不同的行为可能会形成不同的侵权形态,不同的不同的侵权形态承担的民事责任也是不同的。建议对我国细化不同的侵权的形态,以便于责任的承担。

      (三)金融衍生品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

      金融衍生品交易具有与一般合同交易不同的复杂性、高风险性和信息不对称性。我国固有的侵权行为法体系很难有效地处理此种侵权纠纷。笔者认为,有必要设立专门的制度来规定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侵权救济责任,以实现对金融消费者的有效保护。

      在具体的制度设计的方面可以借鉴日本《金融商品销售法》的规定。比如在举证责任方面,受到侵权损害的投资人只需证明违法行为的存在即可;至于损害结果的大小及其与违反说明义务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由金融机构及其销售人员予以证明。如果无法证明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金融机构及其销售人员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在金融消费领域,金融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因果关系要件的举证责任的倒置会对金融商品消费者起到保护的作用。

     

      六、总结

      去年我国国有企业一系列的金融衍生品投资巨亏案件给投资者们敲响了警钟。由于金融衍生品的复杂性、高风险性和风险不对称性往往隐藏着巨大而投资陷阱。无知和投机心理使得很多国企纷纷进入了圈套,国企面临着巨大的亏空。导致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内控制度的缺失和金融监管制度的不健全。在惨痛的教训下,我国国有企业的内控制度和金融监管制度正在逐步走向完善。

      投资者遭遇的巨大亏损是否是由侵权导致的以及如何救济成为了当前的热点问题。通过与欧美国家和日本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笔者发现,外国投资银行不敢在欧美、日本等国家进行欺诈性的金融衍生品销售,是因为这些国家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力度是相当大的,而且是比较明确的,银行的不当操作行为很可能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法律风险。相比之下,我国在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横向法律规范还有所欠缺,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金融衍生品交易双方的具体交易规则,存在者法律漏洞,所以外国投资银行将交易市场移向我国。

      笔者认为在金融衍生品交易领域侵权方面的立法完善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应当明确金融商品销售者的告知说明义务,否则可能会承担侵权责任;其次不同的侵权形态应当确定不同的侵权责任;三是金融消费者的救济过程中合理分配举证责任。这样,一方面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以防止金融衍生品欺诈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一旦出现欺诈的情形可以依据明确的规定来追究侵权人的民事法律责任。     

 

 

 

注释:

  [1]《国资委表示央企投资金融衍生品多亏损》,CCTV第一时间报,2009年05月06日,news.sina.com.cn/c/2009-05-06/112917756515.shtml

  [2]高喜燕:《“中信泰富”事件的反思》,载《西部金融》,2009第2期,37-38

  [3]丁洪:《中信泰富外汇衍生品投资亏损案例分析与启示》,载《南方金融》,2009年第3期,29-31

  [4]曾子建:《投机还是套保?中国远洋自揭FFA浮亏40亿之谜》,每日经济新闻,2008年12月20日,money.hbjjrb.com/finance/298/ywdd/2008-12-20/0000005932s.shtml

  [5]赵亚奇、王妍:《“波动率的微笑”在实际中的应用分析——基于东航套期保值巨亏的研究 》,载《经济论坛》2009年第16期

  [6] 参见罗文辉:《贪小便宜:国航结构性期权套保之误》,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11月24日,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1124/05505542452.shtml

  [7] 肖林秀:《原油价回弹70美元 深南电风险降低但仍面临2年巨亏隐忧》,载《证券日报》,2008年11月4日

  [8]王仁祥、喻平:《消除理解误区———论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时机》,载《经济问题》,2000年第7期.

  [9] 王建坤,《深南电的赌局》,载《南风窗》,2009年第01期

  [10] 黄明,《防范复杂衍生品陷阱》,载《财经》,2008年第22期

  [11] 参见谢群,周蓓蓓,刘潇:《从中航油事件透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体制》,载《金融经济•学术版》,2008年第8期

  [12] 参见谢群,周蓓蓓,刘潇:《从中航油事件透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体制》,载《金融经济•学术版》,2008年第8期

  [13]《国资委回应央企衍生品“法律函”事件》,山西日报,2009-09-08,news.sohu.com/20090908/n266540749.shtml

  [14]黄应来:《国际投行或面临欺诈销售指控》,载《南方日报》,2009年09月08日,business.sohu.com/20090908/n266554389.shtml

  [15]王旸:《衍生金融工具基础法律问题研究》,载《法学家》,2008年第5期 P82

  [16]唐金龙:《央企金融衍生品合同能否被叫停》,央视经济半小时,2009年9月9日,gxtv.cn/news/20090910/news_02202546651.html

  [17]李海霞:《国企套期保值巨亏逾千亿,衍生品条约仍在履行》,新华网,2009年10月16日,  zgjrw.com/News/20091016/index/356262530400.shtml

  [18]万敏:《肖金泉律师炮轰外资行内地卖产品涉嫌欺诈》,载《证券日报》,2009年04月15日,

  [19]《警惕国际金融衍生品的“欺诈”属性》,2008年10月31日,cnemag.com.cn/fenxplun/newsfx/2008-10-31/174815.shtml

  [20] 叶檀:《在中国境内起诉欺诈性银行刻不容缓》,2009年6月4日,news.hexun.com/2009-06-04/118289069.html

  [21]孙中元:《国资委重申央企套保红线 东航仍与高盛“对赌”》,载《证券日报》,2009年10月19日,news.dayoo.com/finance/200910/19/54391_100227161.htm

  [22]黄应来:《国际投行或面临欺诈销售指控》,载《南方日报》,2009年09月08日,business.sohu.com/20090908/n266554389.shtml

  [23]黄明,《防范复杂衍生品陷阱》,载《财经》,2008年第22期

  [24][美]班克斯:《金融风险管理的简要规则》,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1-132页

  [25][美]理查德•A•爱泼斯坦 :《侵权法:案例与资料》,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第545-549页

  [26][英]Simon James :《The Law of Derivatives》,London :LLP,1999 ,第

  [27]王旸:《英美法系的衍生工具交易商法律制度》,载《金融研究》,2008年第7期

  [28] 易宪容:《金融创新理论及方式需要全面革命》,载《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09月11日,finance.people.com.cn/GB/10038011.htm[29]央视:《央企金融衍生品合同终止艰难 需非常之举》,2009年09月09日news.hexun.com/2009-09-09/121025120_1.html

  [30]国资委宣传工作局:《关于企业致函交易对手有关情况的说明》,2009年09月07日,sasac.gov.cn/n1180/n1566/n259730/n264183/6615995.html

  [31]钟晶晶:《央企或可中止衍生品买单》,载《新京报》,2009年08月31日

  [32]李海霞:《国企套期保值巨亏逾千亿,衍生品条约仍在履行》,新华网,2009年10月16日,  zgjrw.com/News/20091016/index/356262530400.shtml

篇10

关键词 农村 基础教育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Situation of Rural Basic Education

LIAO Zhigang

(Ezhou Huarong Lvsong Primary School, Ezhou, Hubei 436030)

Abstract Vigorously develop rural education, turn the population burden into human resources advantage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goal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but also the key to solve the "three rural issues", but also the strategic task to affect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Since the rural reform and education reform, basic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although by leaps and bounds, but for now the status quo in terms of the problems still exist, and thus thinking and planning on the overall problems of rural education, solving the uneven development of rural basic education issues, it is really a top priority.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for the status of rural basic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rural; basic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1 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首要的问题便是农村基础教育问题。9亿的农村人口数量决定了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的一切问题都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奠基和促进作用的重大举措。农村基础教育得以发展,国民受教育程度便能大幅度得以提升,中国教育改革事业便能得以进一步深化,中国巨大的劳动力市场可以向着人力资源市场转变;反之,农村教育的严重滞后必然导致教育事业的不平衡发展,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绊脚石,进一步扩大社会阶层间的差距,长此以往,必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而农村基础教育关系着广大农村人口的未来,也关系着社会发展的走向,更决定着国家振兴的前景。

2 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统一部署,不断出台各项方针政策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投入巨大财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而“科教兴国”“科学发展观”等战略的提出更是为农村基础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在这个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进程中,我国初步实现了全民九年制义务教育,教育体制及各类经费保障机制日趋完备,从根本上消除了农村新生代文盲,农村教育飞速发展。

尽管如此,由于各种历史、自然、政治经济等因素积重难返,农村教育依然远远落后于教育新形势的要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步伐,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2.1 基础薄弱,投入不足,学前教育缺失

由于历史沿革及自然条件限制等因素,农村教育基础薄弱,硬件设施不齐全质量差,经济交通等因素的限制更进一步阻碍了其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并且大多数家庭都存在“隔代教育”的情况,而农村往往存在着“重男轻女”“读书无用”等观念,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基础教育。而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不重视教育文化建设,对于农村教育积极性不高,资金投入少,又更加恶化了农村的办学条件及教育环境,有些地方甚至没有学前教育的观念,导致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频频发生。农村教育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农村经济问题,经济力量薄弱,对教育方面的投资必然减少,而教育方面的缺失反过来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2.2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严重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由此引发 “留守儿童”这一突出的社会问题。父母的外出务工直接导致的是“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进一步影响其心智的健康发展;间接引起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大多数家庭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留守儿童”,这种“隔代教育”更多导致的是孩子基础教育的欠缺甚至是畸形。而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因而这些“留守儿童”在心理、学习、交友等方面会出现种种问题和弊端。

2.3 师资力量匮乏,整体素质不高,教学质量堪忧

基于农村学校的待遇、生活环境以及工作和学习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优秀教师不愿到农村任教。农村教师学历普遍偏低,有些没有受过专业的师范教育,知识观念陈腐,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质量普遍低下,农村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农村教师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乃至结构上都无法(下转第23页)(上接第12页)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知识的获得、道德的培养、素质的提高。

另外地方农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评价机制落后、家长重视与配合不足,社会不良因素影响等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阻碍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3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建议

(1)促进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各级政府要做好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服务工作,加大投入办好寄宿制学校,集中教育资源,保证教学质量,以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需要。有条件的还可以配备相应的生活和心理辅导老师。筹措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学习、家庭等状况进行收集记录。学校要对留守儿童重点教育监管,帮助留守儿童疏通心理障碍,弥补家庭亲情缺失,营造家的氛围。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健康环境,促进对留守儿童的管理。

(2)加大农村教育资金投入。政府一方面在加大教育投资的同时,也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育融资,鼓励民办教育,以保证农村基础教育有充足的财政基础。还可以利用招商引资,通过相关教育项目改变农村教育现状,逐步缩小城乡办学条件水平的差距,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3)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政府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采用多种形式扩大学校教育资源,引进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完善学前教育设施环境,建立农村学前教育配套公共服务体系,以完善农村教育基础教育体系。

(4)创新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明确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完善素质教育体系。制定新的教育评价和考核机制,注重创新注重实践。加强对学校的监督和指导,确保相关学校正常运营。教育职能部门加强与学校之间的协调沟通,以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的顺利发展。

(5)完善农村教育师资力量。政府应加强对现有农村教师的培训,鼓励其进行继续教育,改善这些基层教师的待遇,建立健全农村教师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给予其一定的津贴补助。同时还要积极贯彻执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及“特岗计划”,引进优秀的师范毕业生来农村任教,确保数量及质量,从而打造一支优秀的师德高尚的结构层次合理的教师队伍,以确保农村基础教育事业顺利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贡献其力量。

参考文献

[1] 胡艳辉.农村“留守儿童”之现状、走向与对策探讨[J].青少年导刊,2007(8).

[2] 廖其发.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3] 张玉林.分级办学制度下的教育资源分配与城乡教育差距——关于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探讨[J].中国农村观察,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