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的定义范文

时间:2023-11-29 18:0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验式教学的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验式教学的定义

篇1

1 预习与阅读

实验学时缩减后,将常压蒸馏与沸点测定的内容合并在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实验项目中。为了让学生在5学时内有条不紊进行实验,提前一周布置预习思考题,指导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学能力的同时,充分理解实验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1)产率如何计算?产品的理论产量是多少?

(2)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提高乙酸丁酯的产率?

(3)直接回流法中,选择哪种反应物过量其依据是什么?

(4)如何确定回流分水法的反应时间?

(5)反应后要除去的杂质有哪些?如何有效地除去它们?

(6)如何判断干燥剂的合适用量?干燥时间需要多久?

(7)如何表征制备的产品?

(8)什么是常压蒸馏?沸点?恒沸物?常压蒸馏的应用有哪些?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仔细阅读教材[1]如下内容:

第1章 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1.1~1.6 节

第2章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1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实验1 常压蒸馏;实验5 萃取;2.2 有机化合物物理常数的测定 实验14 沸点测定

第3章 有机化合物基本合成实验 实验24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2 精细化管理

实验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陈六平教授所言“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必须将实验过程的所有细节做实、做细、做精、做严,即精细化管理”。

具体到实验讲解,首先,装置安装原则及注意事项教师示范并简洁说明;利用分液漏斗的振摇进行萃取除杂的操作由学生先演示再适当修正,以加深规范操作的印象。其次,针对大多数同学选择的回流分水法,需要重点讲清两个问题,为什么醋酸不用过量?什么时候停止反应?

101.325 kPa时反应体系各组分的沸点分别为:醋酸118℃,正丁醇117.7℃,乙酸正丁酯126.5℃,水100℃。将水及时分出使反应平衡右移的关键是反应体系中存在下表列出的二元及三元共沸混合物。

由于醋酸不会形成共沸物,始终留在烧瓶中参与反应,故醋酸不用过量。

安装反应装置时,事先在分水器主管中充满水,再从下口放出1.35mL(反应完毕生成水的量:0.075mol×18g?mol-1=1.35g≈1.35mL)。随着反应的进行,丁醇、乙酸丁酯和水形成的恒沸物镏液滴入分水器主管,丁醇和乙酸丁酯在上层有机相,生成的水被陆续蒸出,直至分水器主管全部被水相充满时即停止反应。而教材[1]关于反应过程中“保持分水器中水在原来的高度”等表述与实验现象不符,必须进行修正,引导学生不迷信,培养质疑意识,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

粗产品除水所需干燥剂的用量、干燥时间?要求学生在反应回流分水时再次阅读教材[1]、教师巡视指导逐一确认学生的答案。比讲解时仅老师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后教学效果要好很多;精细化管理实验教学过程还体现在师大化工院要求每位带教老师指导的学生人数≤18,保证碰到意外情形及时指导解决。比如在产品除杂过程中,用水洗涤样品中残留的少量Na2CO3时,个别学生因分液漏斗振摇动作太剧烈,以致形成了乳状液:倒入烧杯,加入少量NaCl(s),立即分为两相,将液相倒回分液漏斗中,顺利分层。

除了常压蒸馏测定沸点来表征产品外,建议学生在称量m(产品)后,用量筒量取V(体积)估算产品的密度ρ(乙酸丁酯的ρ为[2]0.88 g?mL-1,20℃)。液体物质ρ的测定常用韦氏天平法、密度计法等[3],但花费时间较长,如教材[1]中测定折射率来表征产品一样,很难在5学时实验时间内完成。

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蒸馏得到的馏分沸点在123~126℃,密度0.88~0.89 g?mL-1(19℃),与文献值一致。实验报告中,杜绝了往届学生将教材[1]中产量约6 g作为理论产量计算产率的低级错误外,因干燥剂用量或干燥时间不足导致产品沸点偏低的情况也没有了;产率与往年相比,也有了明显提高。很多学生在实验报告的结论中充满自信的表述: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实验成功!

篇2

关键词 体验教学 小学 数学 实施

1 体验式教学的现实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学、升学压力的影响,不少小学数学老师基本上都是采取“满堂灌”的方法,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导致学生不愿意上数学课,老师也觉得越教越没意思。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唯一目的,采取外在的强行输入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强调的只是零零碎碎的课本知识。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曾说过,“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简单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且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互相促进的生命活动。体验式教学树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体验式教学的定义和理论依据

2.1 体验式教学的定义

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来设计实践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五官感受和身体力行直接获知客观事物,启动脑袋进行辩证思维来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的一种新型教学过程。体验式教学的核心,不在于教师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多少分数,而是在于学生全情投入到教师的引导活动之中,调动起各自不同知识基础和生活体验,激发起不同角度的思考和领悟。

2.2 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我国伟大的教学家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强调学生的思考、反思对知识学习具有重要性,强调学习需要靠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学习主动性,主张采用启发诱导、对话与内省的教学方法。

至于西方的体验式教学思想,可以追溯到以卢梭为代表的浪漫自然主义,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亲身经历。至于体验式教学思想直接来自于建构主义,则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3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序课程的实践方法

3.1 亲手操作,亲身体验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指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知识,使学生懂得观察、比较、分析,学会进行抽象概括,发展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数学活动和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在课堂教学上,特别是面对小学生,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动手操作时间和思维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从而获取数学知识。

例如,西南师大版的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等的概念,难以在课堂用语言来形容,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碰一碰,通过亲手操作来真切地感受到“数之重量”。

具体操作如下:教师拿出一小勺盐,约重1克,让学生估算一下盐的质量。接着,教师需要简要地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并且向学生示范如何用天平称这一小勺盐的质量,约为1克,然后,由学生用手掂一掂1克的盐,说一说感受,并且带领学生亲手体验一下,称一称2分硬币的质量。

使用类似的动手方法,教师带领学生使用台秤称一袋1千克的碘盐,并让学生一只手拿一枚2分硬币,另一只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掂一掂,说出自己的感受。小学生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自然加深了对“克、千克”的认识,学习起来自然事半功倍。

3.2 创立情景,激发想象

体验式学了动手操作和生活实践外,重要的方法之一是创设情境。由于学习资源和学习条件的限制,不可能都在课堂上让学生真切地摸一摸,进行实物操作的,为了弥补这一点的不足,创立情景,在情境中实现学习内容与情境相统一,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体验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教学生动活泼、感染力强,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例如,西南师大版的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一)”,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小明家的梨园丰收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爸爸正在摘梨呢,他们家的这8棵梨树能摘多少千克梨呢?小明提出建议把梨全部摘下来称一称。你们同意小明的做法吗?为什么?还有其他办法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意见,严重不同意小明的做法,应该学习爷爷的方法,先摘下一棵梨树的梨子,称一下重量,再用乘以8,估算一下8棵梨树的重量。

接着,问题又来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棵梨树能摘梨91千克,如果我们只需要知道大概的产量,我们可以对91?进行估算。为什么要把91千克看作90千克而不看作100千克呢?”通过这样的启发式引导,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容易掌握。

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无声的教材变得有声有色,创设学生让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的情境,激活他们的活跃思维。

3.3 分组讨论,群策群力

体验式学习还提倡分组讨论的学习方法,在分工合作的沟通和交流中,互补有无,群策群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例如,西南师大版的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推导“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拿出两个长、宽不同,但大小差不多的两个长方形,让学生猜一猜哪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大。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3个长方形、尺子等工具,让他们每三人一小组,轮换承担三个角色:测量者、计算者和协助者,一起完成测量和计算,并完成包含长、宽和面积的表格填写。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感知面积的含义,并推导出计算长方形面积公式。

篇3

体验式学习教学是现代教学方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很早就已经开始了对体验式学习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同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对体验式教学的概念定义以及相关理论概述等。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指出体验式学习即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经历过程来获得自身对学习的体验和总结,并从中得到知识的洗涤和综合性的发展。体验式学习教学方法可以在小学数学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其具备了亲历性、情境性、实践性和情感性的四大基本特征,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全面科学地吸收。本文将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策略。

二、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现状分析

1.从学生角度看体验式学习现状

通过对当前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现状分析,可以知道从学生层面来看其具体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将数学生活化的思想逐步渗入学生的思想中,可以让学生逐渐意识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频繁存在,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二是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有亲身实践的机会,一些有意义的体验式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快乐和激情中学习;

三是尽管体验式数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但是依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学生对一些体验式数学教学活动陌生并无法产生兴趣;

四是体验式数学教学活动多数是在教师的强行安排下进行的,使得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积极自主性。

2.从教师角度看体验式教学现状

从教师的教学层面来看,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教学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体验式教学理论层面教师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和实践去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因此难以对体验式教学有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掌握,体验式教学理论基础的不扎实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是教师在数学情境的建设过程中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因此难以实现让学生可以容易理解接受的数学学习情境;

三是教师在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对于书本的基础知识有点脱节,表现为为了体验式教学而体验式教学,对于数学教材不能深入理解和灵活利用;

四是教师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对学习的引导没有充分地把握处理好主动与被动、积极与消极之间的关系。

三、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

1.创建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情境的创建是体验式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步骤,情境的创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所处生活场景来建设具有现实意义的情境,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诸多或难或易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并从现实生活中抽离出可以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如在进行“圆的面积”的教学时,可以设计情境:在草地上将一只羊拴在树下让学生来猜想,通个情境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如羊可以走多少圈,走多远,吃草的面积等。二是通过游戏情境的创建来进行数学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情境的建设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趣的心理。如在进行加减法口算的教学中可以创建一个开火车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分组并编上1到6号,每个小组组成一列火车并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以此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进入“再创造”的自主探究式体验

体验式数学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尤为重视,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爱好设计一定的“再创造”自主探究式体验学习模式,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并提升其实践能力。如在“圆的认识”数学教学课堂上,可以利用如下的体验式教学方法:首先用纸片剪下一个圆并将圆形反复对折,并引导学生来回答一些与圆相关的数学问题。老师可以问:对折后的圆有何特点呢?学生A回答:所有的折线交于圆最中间的一点。学生B回答:所有的折线的长度都是一样的,同时将圆分成了等面积的两个部分……然后老师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并让学生来对圆进行亲身体验,促进认识、理解和掌握。

3.通过数学交流实现体验与合作的共赢

在体验式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交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反复的革新和复习掌握,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进行数学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点拨和深化,从而使学生在数学交流中得到更完备的数学知识。如在进行“长度测量”的数学教学中,课堂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物体进行分组测量,如测量同学之间的身高、桌子的长度和高度等,并最后将所测量的结果进行汇总,小组之间进行结果的对比和测量方法的交流等。又如在进行重量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对鸡蛋、苹果等进行简单的称量。在实践过程中和实践后进行方法和结果的交流,以此来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检查和巩固。

篇4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体验式教学 实施策略

一、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在初中思政课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从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看,初中阶段的学生既有摆脱小学时期以感性认识为主要认知特征的一面,同时理想思维能力尚处于开发与培养阶段,这样一种过渡性的认知特征决定了初中阶段教育教学的特点:教师不能过多的采用理性归纳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应该努力采用包括案例法等在内的各种教学方法,通过渲染课堂教学气氛、点燃学生学习主动性来实施特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尤其对于初中政治课这样一门课程而言,更需要教师采用多元多样化的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由于思政课讲授的内容相对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水平而言比较抽象,加之初中思政课教学有实行开卷考试,因此许多学生在主观上根本不重视思政课学习,更有学生将这门课程视作为休息课、睡觉课。思政课教学面临的种种问题都给教师教学带来了挑战,这首先“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结合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材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在教学中,把课讲活,讲出兴趣,使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受到教育,同时提高他们综合素质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体验式教学无疑能够通过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二、体验式教学的特点与优点

“所谓体验式教育,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往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从体验式教学定义可知,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其强调一种动态的教学过程,也就是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或布置一定教学情境,将师生双方融入其中,面对共同的情境,通过激发共鸣心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这一教学方法具有互动性、体验性的特点。所谓互动性,也就是师生互动,打破了原有的那种“主客式”教学模式,师生之间面对特定问题,以平等的姿态相互交流、相互设问。这显然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合理组织讨论、探究、调查、反思、参观、鉴赏、操作、表演、辩论、练习、看录像、办报刊,让学生来讲或请适宜的人来现场交流,等等。所谓性,包括认知过程中设置问题、探求知识的体验,包括借助于课堂平台、学习文化科知识的体验,也包括动手操作、实践锻炼式的体验。总之,体验的方式不一而足,但何种程度或何种方式的体验,其精髓皆在于通过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努力摸索、找到自主学习的途径与方法。

体验式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教学过程的亲历性和自主性而提出来的,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体验式教学具有“将复杂、抽象的理论和技能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将深奥复杂的职业技巧用实战演练的方式表达出来把理论融入实战演练时可能发生的具体事件中,引发参与者的强烈共鸣”的优点。合理地运用这一方法,对于提高初中思政课教学效果而言,意义重大。

三、创建生态课堂与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体验式教学评价体系是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基本策略

生态课堂于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兴起,我国学者在近几年开始进行研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思维方式,生态课堂强调将课堂作为一种师生互动的动态过程,而不是那种片面追求知识教学、无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灌输式教学。生态课堂观认为,“课堂,作为师生互动、信息交流、生命共进的场所,应该是一个和谐共进的“生态系统”,必须保持课堂这个“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才能促进课堂的整体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将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打造成生态教学过程,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原有道德经验,注重从学生的积累与教学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方案,解开教材的束缚,创设道德体验的开放性情境。当然,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强调“体验”“生活”“情境”并不是抛弃科学的理性思维,而是通过将探求知识的过程分解为不同阶段,并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以知识权威的面目出现,不能按备课时设定的目标和方式在不曾了解学生道德经验基础上去实施教学,要给予学生自由感悟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在讨论与思索中探究。

在创设生态课堂的同时,教师也要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努力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体验式教学评价体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与传统的考试分数式评价方式不同,体验式教学评价更重视过程的价值,更重视每个学生的内在价值,也就是更加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评价方式也比较单一,评价过程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也忽略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性趋势。而体验式评价则强调通过设置多维性的教学目标,即不仅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而且还包括体验性目标。为此,体验式评价在使用书面测试作为评价方式时,命题更注重开放性,具体到思政课教学而言,更加注重用显现社会热点的题材密切思想品德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和分析,通过情境题、材料题的设置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在卷面上用以考查的试题,问题的提出也多采用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增加对话性题目,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入问题所创设的情境中,与试卷融为一体。总之,命题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体现学生年龄特点,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参考文献:

\[1\]崔桂兰,魏玉娟.如何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8,(08).

\[2\]王阳.体验式教育在高校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才智,2011,(24).

篇5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建设 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全面的。大学期间是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更是大学生不断整合自我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和优化亦成为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普适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成为大学里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课程的开设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与一些师范类专业开设的普通心理学课程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与掌握不同,普适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应该注重学生参与与体验的过程中,掌握最为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辩论、角色扮演、参与情景再现、榜样作用、行为训练、小组讨论与分享等方式纠正自身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学习情绪管理与调节的具体方法,养成新的更为合理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以达到自我整合,增进健全人格养成的目的。在心理健康课程中有效运用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与方法,为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2 体验与体验教学

2.1 何为体验及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作用

国内早有学者从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性质提出了体验的含义,认为体验既包含了活动的结果,又包含了活动本身。作为活动的结果,是指体验主体从其亲历活动中获得的情感、认识及技能;作为活动,是指参与体验的主体亲历事件且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过程。并认为体验包含经历、情感、认识三层意思,具有亲历性、个人性、缄默性三个基本特征。①

教育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有专人指导、群体进行、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可以使学生在短的时间内完成社会基础经验的武装,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受间接性的影响,这种学习也有着其严重的不足。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别人经历、整理过的事情,当学生学过这些知识之后,他们只知其然,难知其所以然,如果再缺少适当的亲身实践与运用及实践过程中的指导,知识就更难转换为改变自我、提升自我的源泉,难以内化为心理结构,而达到更高目的实际运用就更为困难。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传统课堂偏重心理知识的传授,利用板书、教学媒体与课堂讲解作为教学的手段与方法,以教师知识传授为中心,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忽视学生的体验与知识、技能的运用,师生间更多形成的是单一的“授—受”关系。这样的课堂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师生之间课堂的互动、知识理解的深度与教学内容的掌握方面产生很大问题,并最终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发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作用。②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体验难以产生,情感难以激发,这种没有情感体验的认知获得,容易出现知行脱节、知情剥离的现象,学生感到学到的是死的知识,是别人的观点和经验,难以对应自身的问题,自己也不能从这样的学习中获得改变与成长。而体验式教学将心理健康知识寓于情感体验、反思领悟、行为训练、交往互动中,既关注知识的获得,又关注其“情感”和“行为”,强调知、情、行三者之间的整合,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路径。

2.2 体验式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的基础上,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而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③根据这一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可以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定义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以体验教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主动地去感知、领悟、理解并建构知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最大可能地将外部知识与技能内化为自身的心理结构,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2.3 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提出借鉴吸收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观、情知教学论、后现代知识论、现代教学论、对话理论关于体验特征与意义的深刻论述。体验对于知识学习、人格健全、完整生命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其中对人的深深关切,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所在。基于这一核心理念,体验式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2.3.1 强调身体力行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旁观者、接受者,而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是积极参与者,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④

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我监控、强调学生的主动、直接参与,强调身体力行。主张在教学活动中,破除师生间单一的“授-受”关系,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机器,而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要从行为和情感上主动、直接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自身对事件或情景的体验和亲历来主动建构知识。强调身体力行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可以是主体直接参与真实事件及真实情景的实践,也可以是主体对过去经历过的相似情景的回忆,对未经历事件和情景的想像、组织加工和感受。在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参与情景再现、角色扮演、自我反思,自我辩论、在教师引导下的对别人的移情性理解等等均是“身体力行”的表现。身体力行是体验式教学的核心特征,体验式教学的其它特征皆由它派生。

2.3.2 体验是不可替代的经历和感受

体验是他人无法代替的主体亲历。主体通过亲历事件或情景获得的内心体验及感受,对其他未亲历相同情景的主体来说,有些成分可以通过言语表达进行分享,有的则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在体验过程中,主体往往伴随着紧张强烈的内心活动、跌宕起伏的情绪变化、活跃丰富的想象,产生的是鲜活的、深层的、令人陶醉而难以尽言的特殊的内心感受。

因为体验是不可替代的经历和感受,所以在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创设宽松的、非批判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积极的事件,正性的能量和情绪、情感体验,应创造条件调动所有参与学生,尽量使每个在场的学生都能亲历,认真感受和深刻领悟,教师的引导多于说教,把舞台让给学生。

主体的体验中往往还有些内容是连主体也无法辨清,一时难以言表,处于一种模模糊糊、似有似无的状态。这部分的体验往往进入主体的潜意识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今后的某次情境中,它们可能突然被唤醒、激活,上升到主体的意识层面,主体产生顿悟后,这部分的体验突显出它应有的作用。

2.3.3 尊重个性差异

由于主体性水平不一,认知模式各异,我们的教育对象存在种种差异,对于同一事物的亲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从而得到不同的认识、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也会千差万别,具有个性。

虽然体验具有个体性,然而它却是可以分享的。正因为主体体验存在着个性差异,所以才有交流、分享的必要和可能。不同的体验方式,不同的内心感受,不同的认知理解,经过交往和沟通,就可以实现视界的融合,碰撞出心灵的火花,达到体验的分享与体验的感染,这种分享既是情绪的相互影响过程,也是知识经验的获取、再度融合的过程。

就单个主体而言,尽管其体验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存在引导的必要,但没有绝对的标准,个体的体验应是平等的、受到应有的尊重,教师也只需起到引导作用,扮演“助产士”的角色,帮助被引导者进行和获得其自身的体验或是感受到他人的体验。

2.3.4 寓教于乐

体验式学习为寓教于乐的研究开辟了新思路。“乐”并非教师单方面制造乐趣的那种看似热闹实则无实效的狂轰滥炸式的课堂活动,而是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下,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参与愿望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宣泄或升华情感的全过程中主动体会到的乐趣。寓教于乐包含两层意义:一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氛围的现场调动,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参与与体验的过程;二是指教师通过优良的教学设计把传授的知识融入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中,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

3 体验教学观点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教师与学生

在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师作为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调适技能的主要教育者,作为教这一活动的主体,具有组织、领导等作用;学生则是作为学的主体,是教育的对象。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过于注重心理健康知识及相关理论的传授,注重师生之间的“授—受”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只有教师的“独白”,师生之间缺少“灵魂深处的直接相见”,很少发生真正的精神交流,难以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⑤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攻”,其身份和定位是知识的权威和拥有者,其主要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闻道在后,才疏学浅”,往往被认为是缺乏知识与技能的不成熟的人,主要任务是接收教师的传过来的知识,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受体。

体验式教学模式重在营造轻松、愉快、主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尽情体验、充分感悟,最终达到从充满乐趣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和技巧,并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⑥在体验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协助者,教师相信学生具有自我成长的潜能,教师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就是创设积极的学习情景,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需求、协助学生发现并挖掘自我成长的潜能,获得自我成长的能力。体验式教学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启发与共鸣、讨论与分享,产生教学共振,让学生在多元互动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丰富真实的体验,并将体验与知识通过外部行为的训练与强化内化为内部的心理结构,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

4 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实践过程

4.1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情境,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体验

亲身经历和直接经验对于体验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体验的产生,首先缘自主体对事件或情景有了切身的感受,相对静止的观察或他人的讲解,亲身参与活动是形成体验的最重要的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结合每个模块教学内容,通过团体热身活动、案例引入、角色扮演、心理测验等方法,模拟出仿真的问题情境,在学生在已有经验、情感与学习之间搭建桥梁,唤醒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在问题解决的体验过程中获得感悟。

4.2 通过语言,唤醒学生内心的体验

当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教师创造的体验情景,对所体验到的事件有了初步的、可能稍显杂乱的感性认识后,学生的体验还处于一种萌动状态,真实感不强,轮廓也不清晰,这时的“体验”需经过组织加工、进而转化、凝结为人的无意识记忆。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这种无意识记忆会被激活,而使个体产生特定的体验。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案例导入等方式,辅之启发性的语言,来唤醒和激活学生内心深处的这些记忆,使之上升、转化为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

4.3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适时、适度的教师点评,增强学生的体验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运用头脑风暴、小组讨论、团队展示等方法引导和促进学生的体验分享。分享与点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通过体验分享,既可以让学生及时地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强化他们的这种体验,也可以让在场的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观点与视角来看待问题,学会换位思考,进行体验分享的同时也是训练学生准确表达自我,克服社交恐惧,训练语词逻辑的重要方式;教师适时、适度、不加批判的点评可以是对表达不流畅学生的鼓励、引导,也可以是对表达过于繁琐学生的提炼与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更好地表达。

注释

① 李英.体验:一种教育学的话语——初探教育学的体验范畴[J].北京: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1(12):1-5.

② 门瑞雪,李菲,范志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路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3):28.

③ 胡尚峰,田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北京:教育探索,2003(11).

④ 邱小艳,宋宏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实验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

篇6

【关键词】酒店管理;体验式教学;自主学习

一、体验式教学

虽然体验式教学的界定在理论界并没有统一的解释和定义,但就字面来看,体验式教学的意思是通过亲身经历的教学让学生获得经验与启示。也就是说,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来获得知识和能力。在这个教学实践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借助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各种知识。学生在自我探索中感受到学习乐趣、体验到动手的魅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吸收教学内容,并在头脑中构建知识体系,从中获得思考与领悟,最终获得具体的情感与实践能力。体验式教学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体能力不同,包括学生的拥有的基础知识以及其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为学生提供各种沟通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体验到实践学习。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学生自觉参与实践的兴趣,培育他们动手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提出思考和体验,从而发现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解决问题。学生正是在这种自觉参与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习能力。总之,体验式教学属于研究式学习,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能力的培育和提升。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体验式教学模式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受制于生活环境的局限,学生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往往不多、或是不全面,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增加生活阅历,而且能够学到知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适当选用典型案例,借助分析案例传授理论知识,从而训练学生的工作技能。酒店管理是一门实操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实践适当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参与酒店服务与管理,培育解决突况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就能很好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模拟情景教学法。模拟情景教学法是通过创造实体环境让学生获得体验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模拟现实中的情景来创设教学情景,不仅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更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扮演经理、服务员、宾客等,而后依据酒店管理中的常见案例来编排小品。通过实体表现让学生熟悉如何接待宾客与服务宾客,以及学会解决突发状况。3.社会调查教学法。社会调查教学法就是让学生主动接触社会来获得第一手知识和体验,也是高校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酒店毕竟属于商业运作,这就需要学校要和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学校的实践课程还要能够满足酒店的实际需要,具备这样的条件,学生才能够真正走进酒店参观与学习,达到社会调查目的。除了进入酒店参观学习,教师还应该为学生设计在社会调查题目,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以此来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4.项目课题教学法。项目课题教学法是让学生带着项目,有目的的完成学习过程。教学中,教师根据酒店管理课程来设置相关的项目,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酒店餐饮方面的规划。再通过后续评比,让学生看到自己设计的成功与不足。这样的项目设计可以让学生们学会团队合作,也树立相互协作意识。5.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法。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法旨在训练学生的专业素质。在餐饮管理教学中,教师通过视频让学生熟悉相关礼仪流程,让后设计专业技能实训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课堂任务,并通过教师的示范来不断对比修正,从而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体验式教学在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1.基本认知体验。理论认知体验属于酒店管理体验式教学中的第一步,是为大一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酒店管理有个基本的认知。该项课程可以通过实地参观、实景展览来激发学生学习该专业的热情和激情。2.模拟演示体验。模拟演示体验属于酒店管理体验式教学中的第二步,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们借助实践情景的模拟学习来获得真实体验,在这个阶段,实践课程占据主要地位。模拟演示体验主要分为教学任务的布置、自主学习的组织以及汇报交流、总结评价等具体的环节。3.岗位实训体验。岗位实训体验属于酒店管理高年级课程,主要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酒店管理知识后可以有意识的开展实践训练。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在寒暑假或是课余有意识地让学生进入酒店,适当参与到酒店管理中来,通过亲身的体验好观察将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互结合。4.岗位实训体验。岗位实训体验是酒店管理专业学习的最后阶段,也是重要的环节。在学生毕业之前的一年或半年,院校为学生在有合作关系的酒店中安排顶岗实习。与岗位实训不同的是,顶岗实习中学生完全融入到酒店管理中来,不仅是观察者、学习者,更是一份子。顶岗实习属于较为正式的工作体验,不仅是对学生知识的检验,更是其获得就业机会的重要契机。

结语

体验式教学重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这对于酒店管理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校条件尽量设计出有利于学生技能提升的课程。院校要主动为为学生提供岗位实训体验、顶岗综合体验等。

参考文献:

[1]张丽翠,祁丽.体验式教学在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5:103-104.

[2]孙丽姗.浅谈体验式教学法在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1:94-96.

篇7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讨论 思想道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全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门以思想政治教育科为依托的课程。《基础》课程由于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能够引领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并树立法制观念,培养他们成为“四有”新人。单纯的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形式单一,内容也比较枯燥,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厌学的情绪。教师如何开展这门课程教学,使之适于当代大学生特点,发挥这门课程的功能性,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体验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和创新为目标,通过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通过互动方式,将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基础》课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能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基础》课程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体,实践证明在《基础》课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能给起到很好的效果。本文根据笔者开展《基础》课程教学的经验,在分析体验式教学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 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2.1 体验式教学内涵

《现代汉语辞海》对体验的定义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体验在本质上是个人的情绪、体力和智力达到某一个水平时,在意识中能给够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从总体上看,体验式教学方法是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为中心,能给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非常人性化,将知识、实践和反馈综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的效力和持久性。体验式教学中,教师通过创造实际或者模拟情景,让学生在亲自参与中获得经验和领悟,帮助他们构建知识,提升认识和发展能力。体验式教学能给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的精神,帮助他们在探索和实践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在爱憎苦乐、成败得失中实现知识、情感、意识和行为的协调和谐的发展。

2.2 体验式教学特点

(1)体验式教学方法要循序渐进。在体验式教学方法中,可以让学生先接受在生活中早已建立起来的概念,然后在实践中去运用这些概念。使用“试一试”、“比一比”和“做一做”等体验方法,将抽象的概念运用到实际中,通过实践活动更深入的理解抽象的概念。通过这种“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的活动,通过“体验”和“认识”的相互作用,帮助实现自己的行为和认知统一。

(2)体验式教学提倡对立思考。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由活动展示自己,帮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积极思考所遇到的问题,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体验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创造环境,提供学习资源,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探索实践的活动,帮助学生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自己亲身实践的方式构建知识,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要进行在实践中学习,因此在教学要避免那种简单的动手做而没有思考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帮助学生运用全部感官系统和思维能力,全身心的投入。帮助学生学会创造性的学习,真正做到会自己动手做,会自己观察、懂得倾听、正确表达、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

(4)体验式教学要求建立教学的民主意识。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学生和老师都是教学主体,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交流是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要欣赏学生的优点,倾听学生的意见,包容的他们的缺点。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苦难,分享快乐。正式这种民主的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精神。

3 体验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 教学情景设计

(1)从生活实践中设计情景:利用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一些现象和事物设计情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让学生讲述自己一天的活动,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熄灯休息,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2)利用经典的故事设计情景:选择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故事和学生讨论,容易激发他们的探讨和讨论的兴趣。比如在讲“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时,通过一些古今成功人士的例子,能给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深刻理解理想的重要性,更加直观的体会信念的价值;(3)借助视频、录像等技术手段设计情景。当今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体验式教学中,能给渲染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共鸣。例如在讲“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时,可以结合电影《》的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2 学生参与情景活动

教师利用设计的各种情景,组织学生参与进来。活动方式以分组活动和讨论为主,情景表演为辅,效果非常好。活动中,学生表现积极主动,现场气氛热烈。通过讨论和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他们思想活跃,观点新颖。在这个阶段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保障他们将外界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知识。通过这个阶段的活动,学生获得了较多的感性认识,知识还不够条理,需要进一步总结。

3.3 学生间自由交流,分享各自成果

这个阶段非常重要,能给帮助学生将他们学习到的感性知识进一步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水平。通过交流与分享,学生能给发现共同要素,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将他人经验与自己经验相互融合,共同提高。这个阶段是学生主体和客观环境相互作用,感悟与提高的过程。

3.4 教师的总结和测评

学生在前面几个阶段的学习后,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丰富了情感,锻炼了能力。教师要计算运用练习题目帮助学生练习,从不同的侧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评。通过测评的结果能给反馈教学活动的质量。在测评时,教师除了要注意知识和能力的评价,还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拓展和延伸的评估。

4 结束语

在《基础》课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能给将“灌输”教学变成学生主动接受的形式,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这种方式学生和老师都非常乐意接受。今天大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业务能力将影响我们国家的未来。运用体验式教学开展《基础》课程教学,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一种新的形式,有利于推动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质量,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振铎.现代汉语辞海[M].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 2001.

[2] 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3]祖嘉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方法刍议[J].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6.10: 8~11.

[4] 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353-01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高考是不能绕过的一道坎,日常教学中既要处理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又要处理好与高考之间的矛盾,而体验式学习是处理这一矛盾的有力武器。那么,如何更好地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潜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实践对体验式教学模式做一分析。

一、如何体验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反复认识而获得的过程。体验式学习指带有至少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的一系列事件,在这个系列的某一阶段或某些阶段中需要参与者的积极参加,并指出该过程中的几大要点,即参与者卷入、直接学习、参与者的责任感与体验式学习的灵活运用性。体验式学习是一个过程性的学习,它是通过已发生的某种变化方式进一步体验转化而来的,是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只有经历了数学知识之间的积累,这种积累过程就是体验式学习。例如:在函数定义的学习中,学生要从定义中体验到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这三大要素,同时,函数y=f(x)中与u=f(v)是同一函数,与字母x.y,v,u无关,只与对应关系和定义域的取值有关。体验函数的定义,可以为学生学习后续函数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刚进入高一年级的学生在体验函数概念时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函数概念的概括过程让学生充分地认识,真正地让学生进行体验,那么学生对函数概念就不会感到陌生,甚至害怕的程度。

体验式学习还要注意学生的认知情况,尽管是课本上的内容,但理解学生先前经验并获得新的数学知识是进行体验式学习的前提;其次,尊重学生的学习个体差异,尽管大家都在学习,但是技能、观念、生活经历,甚至价值观都会有所不同,进行体验式学习时教师要创造并保持友好的学习环境来支持;最后,师生之间还要进行良好的对话方式,教师尽量使用启发性和提示性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内涵,提升体验的效果。

二、体验数学知识常用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知识内容的不同,在强调接受性知识的同时,还应与课程目标相结合进行体验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体验学习后的感受等?针对数学概念、定理和解题过程,下面笔者列举出一些体验的方法。

1、数学概念获得的体验式学习

(1)辨别概念模式――提供操作背景,体验数学概念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2)体验分化抽象,提出假设――使学生感受概念引入的必要性。(3)体验假设,确认关键属性――创设“愤徘”情境,形成疑难和困惑。(4)体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启发学生探索概念的本质属性。(5)体验形式化表示概念――使学生经历概念的数学化表征的过程。

2、数学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的体验式学习

(1)识别定理――体验数学定理、公式的具体内容。(2)体验定理的提出假设――该定理是怎样提出的,为什么要这样表示?(3)体验语言表达――能否复述定理、公式的内容,说出定理的核心要素。(4)定理的符号意识――利用数学符号及数学关系表示定理知识。(5)定理使用条件――该定理适用于哪些方面及有哪些应用前提。(6)运用意识的体验――解决相关问题。

3、数学解题过程的体验式学习

(1)问题表征策略――准确理解题目的字词语句和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2)数学知识策略――是程序性知识,还是策略性知识?(3)体验“隐性知识”的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4)变式策略――不这样做行不行?还有别的方法吗?这些方法中哪个最好?(5)回顾与反思的体验――教师讲解后的回顾,做不对的原因是什么?

三、对体验式学习的思考

根据体验式学习的原则要求:一是强调学习是主体的一种内在活动,即学习的主体性;二是强调一切外在的信息和经验需要内化在个体身上,引起个体的认知和倾向的变化;三是强调学习尽管是一个内化的过程,但必然会外化在个体的外部行为上。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教与学两方面进行体验,我们还有更多的地方需要去探索和实践。

篇9

关键词:综合体验式教学模式;音乐欣赏

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对人们的思想,情感都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通过音乐欣赏,人们可以认知历史,认知世界。大学作为人生的重要阶段,通过音乐教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十分必要。而在这个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教学模式是关键。

1.综合体验式音乐欣赏教学的内涵

所谓综合体验式音乐教学,就是将音乐知识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沟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使大学音乐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程度采取适当的方法将音乐情景再现,这样学生能够对音乐产生综合体验式的欣赏,能够对音乐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进步。在体验过程中,学生在音乐形式上和音乐内容上都能进一步的了解和感受,从而真正掌握音乐的内涵,这是综合体验式教学存在的价值。

2.音乐欣赏的重要性

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受到教学目的的影响,音乐欣赏被认为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通过音乐欣赏,学生才能提高综合素质。也只有懂得欣赏音乐,才能够学好音乐。只是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同,大部分人对音乐的理解停留在初级阶段,他们喜欢音乐,能从表面上理解音乐的旋律,但是对于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却不能理解。这些人往往对一些流行音乐比较感兴趣,因为可以简单的了解歌词和曲风,而对于一些世界名曲也不太接触,或不能理解,听是他们最主要的目的;一些人对音乐的领悟能力较强,他们能够听懂音乐,懂得欣赏音乐的美妙,能够了解曲作者的情感和音乐的内容,我们将这一类人定义为音乐爱好者。他们对音乐喜欢甚至痴迷,但是对于音乐演奏却不是那么的感兴趣;而真正了解音乐的人,是将欣赏,理解和演奏为一体的人。他们懂得每一种乐器的音色,每一首音乐能够表达的感情,能够体会作者的心态。我们说,真正能够读懂音乐的人,内心一定是极其平静的。音乐欣赏能够改变人的心情。但是在以上三种人中只有最后一种才能真正了解音乐,才能更好的通过音乐教学提升自身的素质。要改变其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综合体验式的音乐教学模式。

3.综合体验式音乐教学的意义

3.1提升教师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在综合体验式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素质得到提高,综合能力增强。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也大大提高了其教学效果。有了教师的正确讲解和引导,学生才能够更深刻的了解音乐知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有所提高,能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开始变成主动学习,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音乐具有一定的意境,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如果单纯的以记歌词为主,就无法把握音乐的意境。而综合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就不同,学生通过体验,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其对音乐的意境把握更加准确,学生更容易的了解了音乐的内涵,教学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

3.2营造真实气氛,培养欣赏的能力

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不仅仅停留在内容上,还包括对音乐情感的把握,音乐意境的理解。这些都可以通过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心理特征等实现。这样就需要避免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更加真实活跃的课堂气氛。而综合体验式音乐教学,就是将音乐知识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这样学生对音乐的意境理解更加的深刻,能够理解音乐的创造背景以及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如肖邦的夜曲中,大部分基调平和,节奏舒缓,饱含了作者对祖国或亲人的思念,这是因为肖邦在很小的时候就远离祖国,在自己即将离去的那一刻也不忘记提醒亲人将自己的心脏送回祖国。每一首音乐都蕴含了作者饱满的感情,这些感情只有通过体验式教学,才能更深刻的体验。

3.3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了解音乐意境

综合体验式教学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经常组织学生去参加一系列的音乐会,或者演出。如果可能还会允许学生亲自参演。这样,学生真正用自己的双手触摸了音乐,对音乐的感知更加真实。并且在以往的学习中,教师指出在音乐弹奏的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学生很难理解

,而通过亲自演奏,便可以清晰的了解音乐节奏,从而使他们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提高。

4.总结

实践证明,音乐欣赏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但是由于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同,在大学音乐教学中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综合体验式音乐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的意境,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因此,应该被广泛使用。另外,音乐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总是与政治,历史,民族文化等联系在一起。欣赏音乐时学生应该根据不同的历史背景做具体的分析。同时,通过音乐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利于他们用全面的思维去看待这个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者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高校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载曾指出,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在当代高校教学改革呼声日高的宏观语境下,把握教学模式转型的脉络,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模式的涵义

“模式”(model)具有“模型”“范式”“典型”之意。“教学模式”一词源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的规律原则而归纳提炼出的包括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性的教学样式。简言之,就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以简化形式表示的关于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或框架。教学模式包含着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

二、新时期高校教学模式转型的措施

实行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可以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高校教学模式转型包括以下方面:

1.体验式教学模式

所谓体验式教学,是以“情景素材”作为媒介,以“体验活动”为获取素质的手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社会心理学家黎温的“经验学习圈”、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是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学习架构。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角色将逐步发生变化,由知识讲授者变成信息组织、编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体验式教学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2.网络教学模式

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为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情境教学法是网络教学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中将图、文、声、画等技术溶为一体的特点,为学生创造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探究式学习模式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变“学会”为“会学”。20世纪7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明确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没有掌握一定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俗话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优点包括:(1)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保持;(2)教学中提供了便于学生解决问题的信息,可增加学生的智慧潜能;(3)通过发现可以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引发其对知识的兴趣。(4)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学的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设一个宽容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开放式教学模式

开放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解除封锁限制,减少强制性、划一性,尽可能增大教学的选择性、自由度,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人的主体性品质和个性主动发展,让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充分展开,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为达到这一目标的一系列途径手段和方法体系。例如,很多高校提出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构想,让学生不受实验室、实验学时和实验项目的限制,独立完成实验;并能够自行设计实验,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一些初级的研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热情,成为新时期的一种教学形态。

三、结语

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言,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在以知识经济、学习化社会为特征和以人为本的观念盛行的时代,推行有利于创新精神培养的管理机制和育人环境的教学模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大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