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与研究范文
时间:2023-11-29 18:03: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管理与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35(C)-0102-01
一、高校经管类实验室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对经管实验室的重视度日益增加,我国各个高校对经管类实验室建设所投入的经费额度不断扩大,人员配备也越来越齐全,但是,由于处于起步阶段,难免存在诸多问题以待解决,如:
1、各经管实验室课程设置单一,知识体系重复,教学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目前,各高校经济和管理各院系独立分散建立实验室,导致资源的分散利用,学生无法根据兴趣选择相关课程,教师也没有机会给其他系的学生上课。2、传统的规定性实验占较大比重,创新实验较少,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实验课程教师人才缺乏,能力有待提高。4、实验课程教材建设落后,缺乏高质量的教材和教学资料。5、缺乏科学的功能分区和管理制度,尤其是实验室的档案资料没有缺乏归类管理,许多课程实验结果没有有效利用起来,导致相关实验课程的开展缺乏有序性和有效性。
二、高校经管类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
目前,高校经管类实验室主要有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管理模式。在分散式管理模式下,各经管院系从各自需求出发,分别建立独具专业特征的实验室,并对其进行独立管理;集中式管理模式是指由学校统一设立实验室管理组织,在通盘考虑各专业的特征和实验课程需求的前提下,统一规划各个实验室的具体功能,对各专业实验室的资金、硬件、软件、人员等资源进行统筹配置,以实现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一种管理模式。
对比以上两种管理模式,前者容易造成巨大资源浪费。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各实验室,成为重要的硬件资源,各经管专业的实验室所配置的计算机硬件差别不大,区别主要体现在所运用的各操作软件上,而一台计算机可以安装几乎所有经管类专业所需的计算机软件,即计算机硬件及软件资源可以实现共享,然而,在分散化管理模式下,各实验室重复购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集中式管理模式在建设之初,可以通过统筹建设资金,对实验室进行功能化布局,实现资源共享,节约成本,提高利用效率;此外,分散式管理模式不利于经管类实验课程的有效开展。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关联性很强,专业基础课很相似,且具有诸多交叉选修课,因此,许多课程的实验课的开设需要借助统一的实验室对资源进行统筹安排,有利于课程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学生档案的有序管理。而分散式管理模式下,各实验室之间很难实现资源的交叉共享和统一安排,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削弱了各课程实验结果的利用率以及学生学习评价效果。
三、经管类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上发挥经管类实验室的作用,结合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八个方面做起:
1、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保障实验课程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具体包括: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制定实验课程授课教师的培养与奖励制度;对实行集中式管理模式下的经管类实验室,建立中心主任负责制,实行人员统一领导,资源统一分配,制度统一执行的有序化管理。2、实现资源的统筹安排,对实验室的作用进行重新定位,变传统的规定性实验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性实验,分学科、分类别、分层次安排教学内容,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创新意识。3、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课程体系,将实验课程体系分为基础实验、课程综合实验、专业课程实验、创新实验以及创业实验几大模块。其中,基础类实验是针对基础课程所设置的实验课程,目的在于向学生普及基础课程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课程综合实验是针对某一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所设计的,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的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则是针对某一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综合运用各专业课程知识的实验课程,其目的是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实验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发开展的实验;创业实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应聘能力和具体的工作能力而开设的实验性很强的实验。4、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根据学科特点,调整实验教学的学时数量,以及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和开课时间顺序,以高效配置各项资源。5、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建立开放、高效的管理的管理运行机制。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资源由实验室总负责人统一管理,由实验课程授课教师与负责人联系,由其分配各项仪器、设备,学生无权自主开展实验。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配合创新实验课程的开展,实验室应该强化其开放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班级负责人制度,由每一个班选举一位同学作为实验课程的负责人,由其就学生自主实验课程的开设时间、所需资源等与总负责人进行协调,建立科学的管理和协调制度。6、制定将理论教学与实验课程相结合的科学而全面的考核制度,强化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在实验课程开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验,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同步协调发展。虽然目前各高校经管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均存在诸多问题,但是,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制度的完善,相信,我国各高校经管类实验室必将走过这一发展阶段,逐步走向成熟。
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新媒体;传媒文化产业;传媒类实验室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175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1
1 高校传媒类实验室特点
1.1 实验室基础建设投入成本高、专业性强、设备更新快
传媒实验室前期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场地位置、空间大小,都需综合考虑反复论证。由于在广播电影电视领域中的摄、录、编,及播音主持等专业性极强,如虚拟演播室、专业的演艺中心、展览厅等装修都需要达到专业标准,一些设备如专业的摄像机、录音设备有的则需从国外进口,价格高昂,花费巨大。
1.2 共享性、开放性高致使管理难度大
由于传媒类专业学科具有学科交叉性,传媒实验室通常具有多个专业共享的特点。如编导专业、摄像专业、播音主持专业等都需要进行素材的后期编辑等,致使管理难度和调配难度增大。
1.3 实践教学形式特殊
传媒类专业是将传媒艺术与技术巧妙融合在一起的学科,它具有实验教学本身的特点,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艺术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成果展示能力,为我国的传媒文化事业培养专业突出优秀人才。
2 目前我国高校传媒实验室建设管理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传媒类实验室建设已初步取得规模,具有代表性的有:综合高校第一家传媒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武汉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科类院校以中国传媒大学为典型代表,它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6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西传媒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已投入使用的实训室有编辑室、审片室、摄影棚、灯光室等14大类近100个。从以上数据来看传媒类实验室的重视程度已明显提高,但目前越来越多的高考毕业生加入传媒专业大军,传媒类实验室建设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重视程度不足,设备资金投入力度较低
传媒类专业学生规模不断壮大,但许多高校人均实验教学资源却没有得到明显增长,一些高校设备缺乏,甚至借用邻校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严重影响学生实践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还有一些学校设备陈旧,采用已经淘汰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内容进行教学,导致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技能已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传媒行业。数据显示目前我院2014-2105年度生均教学设备值为1.3万元,超出国家的相关规定值,而较2013年度增长值处于较低水平,且经费来源单一,缺乏多渠道筹集资金的能力。
2.2 定位不准确,缺乏一定的前瞻性
传媒类实验室从功能来分,可以分为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综合实验室。基础实验室为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提供实验环境,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传媒行业人才提供基础实验平台。专业功能实验室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帮助学生展示能力的重要场所。综合实验室是集产、学、研于一体,以促进三者协调发展为目的的实验室,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为传媒企业合作项目的完成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目前大部分传媒实验室定位不准确,不能物尽其用。
2.3 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高校重视科研的传统原因,实验室工作被认为是一种辅助工作。各高校把天平倾向于教学队伍的发展,而忽略了实验室工作队伍建设,这样很难调动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投身到实验技术队伍中。另外,针对传媒类高校的专职实验人员数量少,一名实验员通常要管理多个实验室,工作压力较大。据统计,我院现在岗在职实验人员的人数低于生均标准,研究生学历仅为教师队伍的十分之一。
3 传媒类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对策研究
3.1 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
传媒类实验室应在原有的学院经费拨款的基础上创新运营模式,如模仿媒体集团管理模式,通过承包或者和企业、媒体合作等方式,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扩大实验室的经费来源。学院还可鼓励运用实验室资源开展活动。运用实验室提供的设备制作并播出各种节目和校内新闻,通过此平台吸引广告商。
3.2 加强信息化管理,开放共享实验设备
开放共享不仅仅局限于形式上的开放,除了实验场地、空间对师生开放外,仪器设备也需要开放共享。具体来说,就是要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功能模块集成,让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性能参数、使用状态、借用情况公开透明,并实现动态化管理。在实验室建设上要将“跨学科”的先进思想贯彻到整个实验室的建设中来,推动整个学校相关专业的共同进步。
3.3 加大管理人员培养和激励机制改革
实验室的管理中,人才是核心,培养一支素质优良、责任感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实验队伍是搞好实验室工作的基本保证。这就需要在保证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吸收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或者从传媒业界引进相关的行业精英,并通过建立完善实验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评优、奖励制度,对优秀实验工作人员作出相应的鼓励和表彰,开创实验室工作人员积极向上的工作的新局面。
4 结 语
笔者着力于对传媒实验室目前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希望通过技术、制度、管理等方面的改良,让传媒实验室的运作更加科学高效。
篇3
关键词: 高等医科院校 实验室 开放管理模式
实验教学是医科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环节,推行实验室开放、促进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目前各高校教学改革的共同趋势。
近年来,由于扩招,许多医科院校的实验教学条件已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若仍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在总学时有限的情况下,让学生多做一些创新性、综合性实验,难度非常大。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培养实用性、面向21世纪高素质创新人才,如何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教学基地,有力地推动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实验室开放的意义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的建设一直存在着因学科需要而组建教学实验室、实验室归属于学科教研室管理的状况,这种建设模式往往会带来投入大、规模小、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后果,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适应院校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值得我们研究与探索。
二、实验室开放管理现状的调查
在现行实验室管理模式下,教学实验室归属于各教研室,各教研室对实验室的建设都追求“小而全”,往往形成分散、封闭、规模小、效率低的格局。由于实验室重复建设,资源无法共享,一是增大了对场地、设备和管理人员的需求,二是“吃不饱”现象比较普遍,致使仪器设备使用率低、更新缓慢,实验教学设备陈旧,教学实验室建设无法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从而制约了实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另外,医学实验教学内容与现代医学发展相比已显落后,但现行实验室管理模式却不利于医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近几年,我们对医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探索,例如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等,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新形势下医科院校实验室开放管理有效模式研究
实验室管理改革的初步成效为适应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以医学实验学技术分类为依据,逐步对各类医学基础实验室进行优化重组,建立了形态学、机能学、病原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专业基础教学实验室。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实验室管理改革已初见成效。
1.优化了实验室结构。我校将原隶属于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微生物学、生物学、寄生虫学,细胞生物学、生理生化、免疫学等教研室的教学实验室,根据实验技术归类、学科群分类和功能设置进行整合重组,成立形态学、机能学、病原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四个专业基础教学实验室,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的集约化程度,优化了实验室结构。
2.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益。调整后的实验室可以承担多学科专业的同类实验教学任务,各部、系均可使用,使实验室场地与设备的使用率明显提高,实验室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专业基础教学实验室将同类实验设备集中,如显微镜集中在形态学实验室、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实行专管共用,最大限度地避免设备闲置,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益。
3.提高了实验室档次。我们建立专业基础教学实验室后,统一规划,重点投资,少而精地购置目前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使实验室建设经费充分发挥作用,逐步建设高档次的教学实验室,实现了实验室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化,形态学科实验显微录像化、机能学科实验微机化。以机能学实验室为例,我们配备医用计算机(54台/室)和计算机功能描记软件系统装置,完成血压、呼吸、心率、心电和各类生物电信号的测定;同时配备了血液黏度计、血氧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和分光光度计等生物理化检测设备,以便完成人体功能研究的实验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吕兆丰,李建民.医学院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实验技术与管理,1999,(1):27-28.
篇4
关键词:高校;虚拟化;实验室管理
1概述
计算机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设备,其在各个行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整个社会的运转提供了稳定的支持。特别是在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中,计算机则可以为学校教学提供全面、有效的教学手段。为了能够向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就要利用技术手段提高实验室的管理质量与效率,而虚拟化技术则成为首选的技术手段。而虚拟化技术使用一种以中心服务器为基础的计算模型,可以实现实验室中计算机主要软件的虚拟化,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便利,可以大幅提升整个实验室在日常管理中的操作水平。在我国阶段的高校实验室管理中,考虑到实验室中的计算机需要为不同工作内容与课程的实验提供服务,会导致在计算机中所安装的软件非常多,从而使用实验室管理人员在管理中遇到较多的困难;对于传统的桌面计算机,在安装较多软件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其启动与运行速度的缓慢,还会出现频繁的死机现象,给使用者带来不小的麻烦。不仅如此,在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中,工作人员还要考虑到计算机在运行中的安全性,比如网络中普遍存在的病毒、木马入侵等,因此,就需要为学校内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工作与学习环境。采用虚拟化技术,则可以实现用户操作桌面与终端访问设备的分离,这样,在用户的设备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则只要该问题设备,就可以将桌面恢复到之前的运行状态,从而保障数据的安全与及时恢复,确保整个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2高校实验室中的虚拟化技术
按照现有的基础理论与应用领域,可以将虚拟化技术划分为服务器虚拟化、展现层虚拟化、桌面虚拟化与应用程序虚拟化等。而在网络云计算发展的推动下,以诞生了网络虚拟化与存储虚拟化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诸多的虚拟化技术,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所能够采用的虚拟化技术主要有:2.1面向服务器的虚拟化技术。该技术就是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多个客户端操作系统,这里,客户端操作系统可以理解为虚拟机。采用这种虚拟方式,可以使用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并提升虚拟机制的可移动性,降低整个系统的运行成本使得实验室的管理费用得到控制,而系统的容错容灾能力也得到提升。通过在虚拟化层上的运行,虚拟机有其自己的虚拟化硬件资源。这里,虚拟化层处于主机硬件与虚拟机之间,可以实现各种硬件资源的调配。在此类虚拟化技术中,所依托的具体技术主要为全面硬件仿真系统与基于主机的虚拟化。其中,全面硬件仿真系统可以实现每个虚拟机在主机平台上的单独运行;所有的虚拟机都与其他虚拟机是相互独立的,每个虚拟机上的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也是独立的。基于主机的虚拟化技术则主要通过主机操作系统的实例来提供多个虚拟的操作系统实例,这样,主机操作系统的内核,就需要在进程级别对虚拟服务器的I/O与调度功能进行处理。2.2面向桌面的虚拟化技术。该技术可以理解为一种基于服务器的计算模型,为管理员与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该技术在实现中,所采用的具体方式主要有:远程托管桌面、远程操作系统以及本地虚拟操作系统等。2.3基于应用程序的虚拟化。该技术主要将应用程序安装在组织服务器上,可以有效改变应用程序在本地进行安装的传统方式,以便于组织内的所有成员以远程的方式进行使用。用户只要有账号,就可以对服务器中的软件资源进行使用。
3实验室管理中的虚拟化应用特点分析
3.1提高管理效率
利用虚拟化技术,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效率,确保实验室可以为全校师生的教学与实践课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具体来说,管理效率的提升主要体现在:(1)系统安装。可以在计算机上安装虚拟化的桌面备份,并将其拷贝提供给使用者;(2)实验室计算机设备的升级与漏洞修改。可以在计算机升级与修复中,对虚拟桌面的备份镜像进行操作,并向使用者共享与部署其只读拷贝;(3)系统恢复。对于经过虚拟化以后的计算机桌面用户,如果其功能不能正常使用,则可以将更新后的虚拟桌面备份向其与部署;(4)功能扩展。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管理人员可以对安全虚拟桌面进行更加针对性的设置,并将其在使用者计算机上进行与部署。
3.2降低投入成本
在实验室采用虚拟化技术后,实验室中主要采用云终端架构,使得管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成本得以有效降低。根据当前市场上的桌面电脑的销售价格,其采购成本大约在5千元/套,而对于采用了桌面虚拟技术的云终端单机设备,其价格则可以控制在3千元/套,从而使得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成本大幅下降。同时,采用云终端的单机设备,其结构设计也更加优良,可以大幅延长其使用年限,大大超过传统桌面电脑的使用时间与年限。
3.3维护管理更加便捷
在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中,其日常管理对于管理人员而言,可以利用虚拟化技术来对用户所需要的工作与实验环境进行及时部署;根据已有的操作与使用经验,借助于模板复制操作,如果要部署Win7系统所需要的时间仅仅为1~2分钟;同时,实验室管理人员还可以利用快照功能,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最后环境进行恢复;利用虚拟化技术,还可以满足实际环境中不同系统设备的需要,提高对各种设备进行集中管理的效率。特别是面向桌面的虚拟化技术的支持下,实验室管理人员只要设备和安装1台机器,就可以向其他用户终端和部署其只读拷贝。
3.4使用安全性更高
在高校实验室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如果要使得每台计算机中的大量数据能够被成功的保存与恢复,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尽管已经对所有的计算机数据进行了全部备份,但如果受到网络非法用户盗取,就会给整个环境中的数据安全性构成非常严重的威胁。利用桌面虚拟化技术,使得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性能更高的网络存储或服务器群对各类数据资源进行存储,实现数据托管的中心化与集中化,从而为用户的数据安全提供保障,并可以实现数据的恢复,使得实验室用户的数据安全可靠性更高。
结束语
在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中,为了能够提升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质量与效率、确保实验室内相关设备的持续运行,为用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操作功能,就必须充分利用现代虚拟化技术的最大优势,构建起更加完善的虚拟操作实验中心,将实验室运行中所产生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为各类数据提供全面的数据安全,减少数据安全所造成的损失,从而为实验室用户提供更加高层次的网络化操作环境。
参考文献
[1]赵丽坤,李艳波.学分制下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实施与创新[J].电子制作,2016(22).
[2]刘洁群,马婷婷.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的维护与管理[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
篇5
关键词: 农业高校 重点实验室 管理现状 发展对策
“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要创办一流的大学,就要建设一流的实验室,这已经成为高校的共识。农业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和地方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的重要通道,是展示农业高校综合科技能力的标志和实施对外科技合作的窗口。与当前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相比,农业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缓慢,难以跟上形势发展需要。我们结合我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实际,从影响和制约重点实验室发展的几个关键要素着手,以期能更好地为农业高校重点实验室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一、华南农业大学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情况
华南农业大学是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拥有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良好条件。2009年以前,校内省部级科研平台共14个。为了更好地推进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我校于2009年3月专门成立了重点实验室建设办公室。在全校的努力下,在2009―2011年新增了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5个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截至目前,我校已建成和正在建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其中包括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7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在广泛开展校内调研的基础上,可看到我校已初步建立起覆盖学校工农园艺各相关学科的创新载体,它们在凝聚队伍、承担重大项目,以及学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和地方三农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我校对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华南农业大学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管理委员会”是学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最高管理机构,所依托的学院是协助管理与具体实施单位,重点实验室建设办公室则是具体的管理部门。
二、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回顾我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历程,可看到自上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至今近30年来,我校重点实验室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展缓慢,近两年情况稍有好转。探究个中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校内部重视程度不够。
依托单位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发展程度。重点实验室在组建期建设期运行期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可能脱离依托单位而独力支撑,但学校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深层次思考,等靠要思想严重,致使实验室在建设时间短,起步晚的同时,缺乏有效管理和资金投入,导致出现运行经费不足、科研用房紧张、建设难以为继等困难局面,极大地束缚了重点实验室的发展。
(二)科技资源整合度低。
研究方向过多,研究力量分散,这是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学校省部级以上实验室虽有一定数量,总体仍处于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初级阶段,未能形成资源整合、方向凝练、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有机整体,依托学科之间缺乏学术交流,交叉与融合不够,难以适应科技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需求,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三)人才梯队不完善。
缺乏长远规划和梯队建设是实验室难以形成一支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经济、农业科技和高校的不断发展,实验室的建设迫切需要如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学科领军人物,需要不断成长、日渐挑起重任的中青年队伍,需要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人才,等等。但目前我校重点实验室普遍缺乏本研究领域,尤其是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未能形成一支稳健成长的可持续发展的结构层次合理的高水平的研究队伍,严重影响了实验室的长远发展。
三、农业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的发展对策
(一)明确定位,提高科研平台在高校中的行政地位。
师资、教学、科研、平台是学校的四大核心业务工作,重点实验室是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依托单位应努力为重点实验室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明确重点实验室在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增强重点实验室的人事自和财务自,保证重点实验室成为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性质,努力做好人才队伍、管理人员、仪器设备和科研用房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工作,在科研项目申报、研究条件改善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全力解决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保证其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
(二)加强内部资源整合,集中优势建设。
独木不成林。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协力合作共同努力。重点实验室要从根本上扭转分散、封闭和效率低下的状态,就应打破学科壁垒,切实改变“小而全”的管理局面,加强院系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做好实验室内部各课题组和科研人员掌握资源的开放交流,有意识有规划地整合科技资源,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开放共用、竞争合作,才能做到研究目标明确、方向集中、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才能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科技创新水平,更好地推进实验室向上向强发展。
(三)注重人才培养和科研梯队建设,强化和谐的团队精神。
以人为本。随着实验室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技术含量不断增加,对科研人员和实验技术队伍的力量及人员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支年轻化的素质优秀、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相对稳定的研究和管理队伍是建好重点实验室的关键。实验室应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实验室建设的头等位置,既注重学科带头人的扶持与培养,又要积极创造条件,发挥年轻骨干在科学研究中的能力和作用,完善人才梯队,并加强一支能熟练掌握现代化实验技术和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的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要建立一套能力、水平、贡献与奖惩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推行人事聘用制,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学术氛围,增强实验室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建设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学术梯队,培养具有献身精神和创造性能力的人才。
(四)做好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工作,促进实验室良好运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实验室良好运行的保证和健康发展的基础,能够使实验室更加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发挥优势、突出研究特色。各重点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科建设与科研攻关、设备运转与使用,资产规范管理等管理制度,并设置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全面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的监督与考核,确保管理制度的落到实处和正常执行,使实验室的管理实现科学化、高效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郑小六,李英杰.对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的几点建议――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09,(07).
[2]赵宇,朱伶俐.加强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文教资料,2009,(25).
篇6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 管理模式实验教学物理实验
第一、中学物理实验室建设对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有基本保证。
加强实验室建设是各个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来说直接关系到日常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的质量,实验室的创建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提高起到积极作用。使专业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在实验教育过程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因此,上级和各级单位要标准化实验建设与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紧密结合,与素质教育的深化紧密结合,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严格按照“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坚持标准”、“合理配置”的原则,满足教育需求的实验室及其它实验专业教师,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要得到全面的保障。
第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现把物理实验室管理方面做好细致的工作,强化安全意识,确保实验室安全。对今后的中学物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改革打好基础。
根据多年的物理实验教学实践,我认为必须制定和改革以下几个管理模式:
1、 落实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财产和仪器的保管、维护、借出、收回、使用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
2、 每次实验时要求实验教师必须填写好《物理实验开课记录表》《实验仪器损坏记录表》、《实验情况记录表》、《实验室事故处理记录表》。
3、 对添置的仪器设备及时造册登记,资料都要实验管理员和学校统一管理。
4、 实验教师准备好各个演示实验及学生探究性分组实验,为实验教学提供方便。提前前把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报告要严格检查处理。
第三、中学物理实验室建设与正常的管理模式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加强和研究性。
中学物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改革对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作用,为使今后实验教学顺利有效开展,我认为中学物理实验要加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在每一节课前,都精心准备每节课的实验,每一次都在实验室里先自我演示一遍,确保到课堂上万无一失,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可以从视觉上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这样可以把实验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第二步:在教师演示的基础上,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记忆,以便在学生的分组实验中得到训练,所以在分组实验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培养,经过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等的培养,实验技能的提高,都落实在了分组实验中。
第三步:加强课外活动和对比实验。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技能,这是目的之一,让学生对比实验也是必须达到的效果,所以在课外活动中不仅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而且学会了对比实验。
经过这三步的培养,初中学生的实验技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另外,在教学中,经常提出新观念,让学生在实验中做环保的行动者、先行者,物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环境保护与发展问题是日益严峻的问题,在平时实验中融合环保意识的培养。
第四、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以下几个管理模式改革。
根据多年的物理实验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搞好
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① 改革实验教学的传统观念。很多学校的老师总是认为不如学生看实验,不如黑板上画实验,不如老师讲实验,因为“看实验、画实验、讲实验”,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巩固学生的知识面,我认为这是个很大的错误,这些学生以后进入大学和社会后实验能力差,动手能力差,研究能力差。
② 要以实验室为基地,充分利用实验所需的资源的改革。因为物理教学的实验中离不开一些物理实验器材,利用现有实验器材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动手,这样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吸收了新的知识,也会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③ 改革“教师只用一只粉笔和一张嘴”的观念,按照物理课本中的叙述,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转变为“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进社会”的理念。生活中许多东西都可以来进行物理实验,不仅取材方便,而且效果明显,说服力强。如“饮料瓶、水瓶塞、鸡蛋、气球”等等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去做一些自制实验,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精神有大好处的。
【结束语】
总之,在今后的实验教学工作中我们每位老师要高度重视和改进实验方面的管理模式,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重视教学实验室管理和建设中的创新,是将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运用到实验教学当中,整体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对中学物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改革做出积极贡献。根据实验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实验教学设备,创设教学环境,同时深入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征以及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的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设计。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模式的逐步改革和新课改的发展中我们每位老师要必须要发出自己的光和热,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陶洪、 《物理实验论》、 广西出版社、 1996年
[2]朱道荣、《谈中学物理实验》 、 湖北中小学实验、 2000(05)
[3]郝贵有、《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几个环节》科学资讯 2006 (02)
[4]张民生、《中学物理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年
[5]同德县民族中学、 《初中物理实验室管理制度》、 2006年
[6]同德县民族中学、 《物理实验室工作计划》 、 2007年
[7]同德县民族九年一贯制寄校、《实验室管理制度》、 2008年
[8]同德县民族九年一贯制寄校、《初中物理实验室建设方案》2010年
篇7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化学;实验室建设;管理
0.前言
高等院校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实践性人才的地方。其中化学实验室是大学科研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场所,它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都是高校工作的组成部分,实验室管理工作不仅影响着高校的教学秩序,还影响着高校办学的质量和水平以及人才上的培养。故而,要努力的提高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水平,这样就可以更好的管理大学实验室。
1.高等院校中的大学化学实验的特点
大学化学是化学化工类学生的专业基础,是化工类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大学化学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化学实验比较多,其中实验的药品也就很多的。有基本的操作实验、电化学、热化学、水化学以及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等各种实验,故而,所需的实验药品也是较多的。第二,化学专业较多,所以班级也就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很多的专业领域都与化学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如:无机化学、大学化学等。根据大学化学实验的特点,我们可以完善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规范,安全防护化学实验室,这对实验室严格管理药品有着重要的意义。
2.高度重视大学化学实验室队伍的建设
大学化学实验队伍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力量,在高校建设研究型大学化学实验室的过程中,它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质量、环境以及发展等方面的建设。提高实验队伍层次是重视实验室队伍建设的依据,也是实施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发挥实验室作用和做好实验教学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2.1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具有高素质实验教师的队伍
高校实验人才队伍发展的计划,就是纳入具备实验教学的人,以提高人才素质,强化专业技能为目标,实现化学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提高。还要不断的吸取优秀的博士、硕士以上的人才来扩充实验教学的队伍,高校要不断的改进实验队伍的构造,来提高整个实验室的水平。这样就丰富了法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队伍,保证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2.2实验教师的职称聘请不受限制
化学实验教师队伍的原来称谓的改变,高校只是在形式上得到重视,教师则是关注的是职称聘请。实验教师的体系归为教师体系当中,同时享有岗位聘请和津贴制度;在专业技术的职务聘请中,可以让硕士以上的人才申请教师系列职称,同时享有跟高校理论教师同等的待遇和进修的权力。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实验教师的工作热情。
2.3实验队伍的重视要从称谓上开始
原来的教辅人员都是从事着实验工作的工作人员,也就是实验辅助人员。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实验工作人员要负责日常的实验管理,确保实验环境良好和设备的完好率,然而工作人员的学历不是很高,在工作当中给人一种打杂的感觉,所以得不到重视。随着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工作员工有着一定的变化,所承担的工作也有一定的变化,位置也从辅助转变到主体的位置上。对原来的教辅人员的称谓改变为实验教师。
3.大学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3.1化学实验室药品上的管理
在大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的内容很多,所用的药品种类也是比较多的,故而对药品应采取分类管理。其管理原则是:(1)易燃易爆和有毒的物品要选择单独放置。易燃易爆物品要放在阴凉的地方,而剧毒药品和易燃易爆物品要设专人管理;(2)还原性物质不能跟氧化性物质放在一起,碱和酸不可以放在一起。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实验台上一边是碱一边是酸,同时盐是按照金属离子活性顺序放置在中间的。
3.2化学实验室仪器上的管理
3.2.1 精密仪器的管理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放仪器的房间必须是对实验仪器要求符合的,这样就保证了其使用的寿命和精准度。工作人员还要做好化学实验室仪器在腐蚀、尘土等方面的防护工作。对于实验室精密的仪器则需要受到相应的培训的管理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工作人员所用的化学试验室仪器信息都要记录下来。同时给每台精密仪器建立工作档案,这样就确保了实验的正常运行,其中包含了调试、安装、鉴定、仪器说明书以、配件清单及使用记录等方面。
3.2.2非精密仪器的管理
化学试验安放仪器的房间应符合该仪器所需要的基本要求,以确保该仪器在化学实验时使用达到要求。实验仪器应该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来建立工作档案;同时还要有专人来进行维护和保养,且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3.3 化学试验室在卫生上的管理
众所周知,实验室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学习、教学以及科研研究的重要场所,这就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来保持的。一般都是实验过后,要求教师收拾好自己的实验台,并进行相应的打扫;而学生在做完实验时,也是先收拾好自己的实验台,在进行值日打扫整个实验室的卫生。最后再对水龙头开关、电源进行检查是否断开,这些检查完毕过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4.创建研究型的化学试验室
4.1 鼓励教师积极的参与实验技术的研究
高校的实验教学研究主要是针对实验室教师队伍,其中包含以下几类:(1)实验仪器设备的改造与自制;(2)用于实验教学和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的研制开发;(3)管理方式上的改革; (4)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功能的开发;(5)开发新的实验项目,研究实验内容。
4.2 注重培养实验教师的开拓意识和创新意识,鼓励自己研究实验设备
在创新型实验室的建设当中,我们要着重的培养具有创新意识高,开拓能力强的实验教师队伍。且每个学校的教学都存在着不同的特色,尤其是在实验教学方面更为凸显,然而有些实验室所购买的的设备不能很好的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因此我们要鼓励实验教师不断的创新,并大力的支持实验教师进行实验设备的自研。
5.结语
总之,探讨研究型大学化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探索的,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要让实验室成为一个合理、高水平、高效率的教学体系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
【参考文献】
[1]罗东,兰中文.对建设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实验室队伍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3):159-163.
[2]麻明友,杜建林,肖桌炳,麻成金.教学型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6(3):98-100,103.
篇8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平台;校园网;Web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地,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摇篮。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教学能力、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科研开发能力的高低,并且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
早期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基本上是以各自实验室为管理对象的简单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只能满足各自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而无法为实验室主要服务对象――实验教师和参加实验的学生提供一个开放交互式的综合性信息处理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校园网络的建设和改造,数字化实验室(E-lab)这一概念也应运而生。在这种大环境下,设计一个基于校园网的实验室综合信息处理平台是实现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提高学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简称LIMS)是指集现代化管理思想和基于计算机的高速数据处理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宽带网络传输技术、自动化仪器分析技术为一体的,用于实验室管理和控制,实现实验室各种资源共享和应用的综合管理平台。它是计算机技术、管理科学和分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将实验室的分析仪器通过计算机网络联系起来,采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实现以实验室为核心的整体环境的全方位管理。它集实验项目管理、实验设备资源管理、实验事务管理、网络管理、实验数据管理(采集、传输、处理、输出、)、实验室报表管理等诸多模块为一体,组成一套完整的实验室综合管理和产品质量监控体系,既能满足实验室内部及外部的日常管理要求,又能保证实验室各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统计。
2基本结构和功能
基于校园网的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采用的是第三层体系结构B/S结构,B/S结构是一种由浏览器(Browse)、Web服务器(Web)、数据库服务器(Database Server)共同构成的三层体系结构,它以Web服务器为中心,采用TCP/IP及Http等传输协议,使客户端通过浏览器方式访问Web服务器及与Web服务器相关联的后台数据库。此类系统的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
基于校园网的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采用B/S体系结构,可以很好地与校园网络无缝对接,充分利用校园网建设的优越性,为此在功能模块的设计上也遵循简洁明了的操作风格,突出实用性和交互性。总体设计分为六个子系统组成,它们分别为系统维护和管理子系统、实验设备管理子系统、实验管理子系统、实验规划子系统、信息查询和分析子系统和网上实验教学共六个部分。这六个子系统基于RDBMS进行信息交换。此平台的系统硬件包括计算机、网络和专用设备及实验仪器等;系统软件则包括大型分布式数据库(MS SQL Server)、网络操作系统、Web Server(IIS)等软件,如图2所示。
(1) 系统维护与管理子系统由系统信息初始化、用户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等功能模块组成,其中系统信息初始化模块主要用于管理实验室的设置、实验室信息的录入和系统初始值设定等。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完成用户设定、用户信息录入、口令维护和用户权限设定等功能,在这个模块中引入了权限角色,通过对模块的添加、浏览、删除等级别的权限控制,从而达到对用户的权限管理目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模块能够协助系统管理员对实验室的各项数据进行备份,以减少系统软硬件故障带来的数据损失和破坏,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实验设备管理子系统由设备资产管理、设备使用管理和设备维护管理等模块构成,其中设备资产管理为实验室资产管理人员对实验室资产进行录库、登记及领用等日常管理工作。设备使用管理则是对实验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和管理,并生成实验室设备使用率。实验设备维护管理则是统计设备维护情况,并对实验设备完好率和维修情况进行登记,同时还对实验室的低值消耗品进行登记、领用等管理工作。
(3) 实验内容管理由实验任务管理、实验学生分组管理、实验设备配套管理等模块构成。其中实验任务管理负责管理实验室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按照实验教学任务生成实验课表和安排。可以让用户根据各自的权限对实验教学任务进行增加、修改和浏览查询,特别是对实验教师用户可以提供实验项目和实验大纲的增加和修改等功能。实验学生分组管理主要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开出的实验项目进行学生分组管理,并生成学生分组信息表供实验学生查询。
(4) 实验规划管理子系统由实验室开放管理、实验项目管理和实验计划管理等模块构成。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块负责实验室正常开放的时间,并提供课外开放的有效时间。实验项目管理主要是负责实验教师的各项实验项目的提交和实验大纲的编写工作。
(5) 综合查询及分析子系统由实验设备查询、实验课表查询、实验室工作量管理等模块构成。实验设备查询提供设备清单查询、设备利用率统计查询、设备完好情况等查询功能。实验课表查询主要面向实验学生和实验教师提供实验课表安排查询。实验室工作量统计则负责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统计和分配工作。
(6) 网上实验则由学生端的实验报告提交和教师端的实验报告批改两模块组成,通过校园网络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3网络架构
由于整个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是基于校园网和B/S体系结构设计的。在整个网络架构上采用B/S体系模式,将整个系统接入校园网络,同时为了保证系统的数据安全,在网络安全上采用了防火墙体系,通过对有效访问地址的认证来实现安全保障。整个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作为网络传输平台,实验学生和实验教师可以在办公室和学生宿舍等校园网覆盖区域访问信息管理平台,同时也可以采用VPN认证方式在校外访问信息管理平台。极大的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和增加了实验教学的手段。如图3所示。
4结束语
基于校园网的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为实验教学和管理提供了一个信息处理和交流的平台,为实验室管理和教学实验数字化和自动化提供了一个良好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手段,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张静,袁龙飞. 高等学校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8(3):58-64.
[2] 龙玲. 高等学校数字化实验室的功能设计[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9(23):24-48.
篇9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耦合共享;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4-0039-02
University Laborato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oupled to Shared and Standardized Research//Xiong Wei1, Chen Jianchao2
Abstract How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lab,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oupling sharing of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information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alize.
Key word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coupling sharing; standardization
Author’s address
1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China 510006
2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China 510300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是教学和科研向成果转化的平台,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各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使实验室普遍具有建设投资规模大、仪器设备多的特点。因此要管好、用好实验室,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投资效益,从实施信息化建设转向信息系统的耦合共享和信息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过去多年,高校发展迅猛,自本世纪初网络普及以来,信息化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各高校在不同程度上遇到因早期考虑不周、技术不全而造成的高耗低效的状况。为此,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耦合共享的、可扩展的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架构。
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实验用房管理、实验室人员管理、实验教学、实验室运行督导、经费管理等7个方面。根据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耦合共享的关键就是运用网络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理念,重组相应的管理系统,最终实现数据网络化共享、无纸化记录与办公、资源与设备管理、人员量化考核、资金投入效益分析、实验室建设与再建设决策分析等功能一体化的目的,为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提供实时有效的数据支持以及先进的技术支持。
2 集成标准体系设计
结合国内高校近年来的改革发展情况,在现有的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架构中进行科学的架构重组与深化,实现耦合共享与规范化,首先要从实验室管理部门的信息网站开始。信息网站除展示管理部门的服务内容及辅助办公外,更以此作为所有后续信息系统的建筑平台(展现层)。
基于网站平台,根据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性质,重新整合或建立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子系统(包括实验室建设项目、仪器设备采购)、实验室综合管理子系统(包括用房、仪器设备、实验室人员、实验教学等信息的管理)、实验室运行督导子系统(包括实验室与设备的使用、人员考核管理)、实验室管理经费子系统(包括实验维持费、实验室维修费、设备维修费、管理办公费等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信息子系统、实验室维修管理子系统,实现各子系统的数据规范化、可复用性、可共享性,这就是应用层。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各下属单位实验室、实验室管理督导组等各级用户分别对以上各系统进行具体应用。而在此过程中,如何组织、管理用户,设计合理的用户结构,这是用户管理和角色管理的关键,也是应用支撑层的关键。通过系统应用,数字信息将积累到一定程度,数据化分析也就应运而生,最终实现数据网络化共享、无纸化记录与办公、资源与设备管理、人员量化考核、资金投入效益分析、实验室建设与再建设决策分析等,这些过程则需要应用支撑层的相应技术模块进行支撑。
最后,体系架构的底层为基础支撑层,通过此层的软硬件设备的支持,为整个体系结构的顶层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确保每个系统及每个工作环节的正常运行。
集成标准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3 数据的共享与规范
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架构,要实现最终的系统耦合,关键在于数据是否实现共享与规范。数据共享的程度直接反映了一个系统架构的耦合性。要实现数据共享,首先应建立一套统一的数据字典和数据交换标准,规范数据格式,使各子系统均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让数据流在整个系统架构中畅通无阻。这样才能打破各系统间的信息保护,做到真正的数据共享。
在此系统架构中,最大的数据源在实验室综合管理子系统,此模块包含了固定资产、人员信息、实验教学管理信息等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各模块的源数据。因此,对此块数据进行规范及共享是解决整个系统架构中数据共享与规范的根本。
4 数据安全
篇10
关键词:专业实验室 管理模式 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系统在2013年对“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重新整理了思路,进行了重新编排,把内容方针进一步阐明,那就是全力展开创新研究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工作,最终目的是获得原始创新技术以及知识产权。因此,高校重点实验室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和管理,推动创新体系的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对高素质的人才进行培养是每个大学身负的重要社会责任。实验室是在校学生进行实习、工作以及进行实践的场所,在高校的人才培养、科研和服务经济等方面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大学的管理和良好实验室的建设是高标准学府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所大学具有高品质、高标准的教学文化以及质量过硬的科研团队的重要标准之一。最近几年,国家对高校科研实验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各大高校的科学研究、实验水平也日益提升,但教学实验室仍以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为主,实验室规模较小且功能单一。改革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改善实验室建设相对落后的现状,加快高校实验室建设,培养高水平、多层次人才刻不容缓。
一、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对实验室利用效率的影响
(一)专业间相互渗透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在学科与学科之间树立了一道壁垒,每个学科各不相连,这一点在科学实验中体现得尤为突出。物理实验只针对物理学方面的知识,化学实验也只针对化学方面的知识。这在无形之中造成了学生对于事物的关联性的感知大大降低,对学生思维发散的形成极为不利。要想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应先将各学科关联起来,使之相互渗透。老师在讲解理论知识及进行科学实验时,可以把一些实验现象和结果结合起来。比如,在物理专业课中讲到“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时,可结合光电专业课关于“衍射光强实验”以及“偏振光实验”原理来多角度解释“光”这种难度较大的科学现象,打破学生认知上的局限性,促进其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和扩展,提升教学质量。
(二)分散式管理模式下的实验室利用
在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中,分散式管理存在着很多缺点。例如,每个专业各设一个实验室,造成实验室资源浪费;实验器材的利用率低;每个专业对于实验室的资金管理独立、资源共享率低等。各学科根据自己专业的教学内容,建立不同的实验室,购买该专业的实验器材,各实验室归自己专业的人员管理。如计算机专业课程实验室和光信息教学使用的多媒体教室,同为计算机房,但是却分开管理和设立。这就造成了各科实验室空间规模缩小,在课程需要进行实验时,实验室人员爆棚,很多同学可能没有参与实验的各个步骤。而平时不需要实验时,大多数实验室被闲置下来,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为弥补分散式管理的缺陷,可以对一些相关学科的实验室进行整合。比如计算机专业和相关专业(需使用机房的)可以设立一个共同管理、使用的实验室,因为它们的基本配置大同小异,都需要用到大量的计算机。物理专业和光信息研究专业的实验室也可以部分设置为共同使用,这两个专业在实验上有很多相似处。这不仅可以使实验室的规模得到提升,节省实验室器材等资源,还可以共同承担采购费用,减少每个专业的实验经费支出。
(三)集中式管理模式下的实验室利用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中虽然也包含着集中式管理,但这类集中式管理也存在一些缺点。针对分散式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学校领导对实验室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模式对学校的实验室进行资源整合。南京邮电大学把信息学院的计算机实验室、人文与传媒学院的多媒体实验室、外语系语音室、法学实验室、网络中心等统一合并到教育技术中心,对各个专业实验室和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实践结果发现,这样的集中式管理也存在着缺陷。一方面就教育技术中心而言,这样的统一管理使得管理的范围扩大,各个专业性质的不同,管理也相对更为复杂,非本专业人士对其他专业的管理难度提升,对教育技术中心的管理造成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从各院系的角度来看,实验室可自由支配度降低,器材使用方面的局限性和复杂性增加,对于实验材料的消耗,各专业间的资金分配不均,给各院系的和谐相处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即使是集中式管理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如何改革才能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减少实验室超负荷运转的现象,以及在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的同时促进各院系间的和睦相处,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二、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室资源浪费
如上所述,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分为分散式以及集中式两种,是课堂内容的衍生品。在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下,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到了实验课的时间,实验室不够用;而课余时间实验室则处于闲置的状态,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实验室资源浪费,同时也对提升实验室规模有一定的影响。
(二)实验效果较低
在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下,实验室的功能没有实现多元化,主要是对专门的学科进行相应的研究,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对老师的指导过分依赖,实验效果就很难尽如人意。以光电专业课中关于“光电探测原理实验”为例,学生熟悉掌握光生伏特效应,掌握光照度对光生电流、电压的影响曲线,并利用它分析光电池的工作原理。现在的仪器设备不需要学生自行安装,只要用手按一下控制键,就可以轻松调节。由于对于仪器本身的构造不清楚,再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匆匆做完实验便要撰写实验报告,一堂课下来,学生对课程的分析和理解没有深入,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实验本身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高校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各地高校都在扩大招生力度,大学生的数量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各个高校长时间地进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等工作,对实验室的管理建设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实验室建设规划、资源配置、实验教学改革仍然是问题,但是在讲课时往往侧重理论而轻视实践,老师只是单纯地对知识进行传授,学生学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实践却很难进行。学校实验室陈旧的管理模式让学校的试验水平一直不能得以显著提高,专业实验室常常被一些主科教师占用,实验室中的工作人员也只有购置设备以及登记的权限,几乎没有管理的权力。
(四)实验室建设资金不足及其使用的无规划性
学校在建设资金筹措不足的情况下,往往会把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导致实验室的建设缺乏足够的资金。对于资源有限的情况,学校每个部分都要上报需要重建的项目,其中也包括实验室的重建和整修。对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分配的资金或分配给每个学院的配套的设备以及资金,学校为了顾全大局,平均分配。因此,最终的结果是,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致力于自己的上报整修资料,实验室整修一再搁浅,科研水平没有被发挥出来,并且已经失去了竞争力。
(五)实验室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历史的原因,实验室的相关工作一直以来都被视作是一项具有辅的工作,实验人员普遍都没有太高的学历。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发展重点都放在培养创新人才上,或者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培养教师的教学水平上来。一些高校的实验室设施、实验水平等因素一直提高不上来,师资力量不雄厚。实验室基础建设太过落后,一些教学科研的基本需求不能被满足,再加上管理不善等因素,一些高校想吸引高素质人才难上加难。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学科发展受到制约,教师没有资格获得高水平的研究项目,严重影响了大学的整体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三、高校专业实验室管理模式改善的建议
(一)建立开放式管理模式
一直以来,我国的实验室管理多以封闭式、专业性、多元化的管理为主,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很少运用到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中,这主要是出于对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和实验成果的保护方面考虑。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思维的扩展性也应得到加强。建立开放式管理模式,允许学生利用网络在学校官网上进行专业实验的预约,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又可以切实深入体验和理解,同时也将闲置的实验室资源合理利用起来,既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又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率。
(二)提高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要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离不开管理人员的积极工作和记录、协调。因此,对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要相对提高――课前准备材料,课后打扫实验室,清理实验器材,并对这些器材的数量和使用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工作认真负责,这是实验室管理员必不可少的责任和义务。选择合适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室的安全和器材维护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三)改善实验室硬件环境,打造人才培养的平台
科学规划,着力打造实验室基地,为人才和科学研究创造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主,根据合理规划和教学研究的实际需要,确保实验室设备投资主体的稳定性,增加实验室设备和维护成本,确保实验室人员的稳定性。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打破原有的小型实验室、封闭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着力建设开放实验室。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内部和院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资源管理系统,每个专业必须建立相应的培训基地。学校根据实验室建设发展的需要和财力的可能,确定年度经费投入总额,且确保资金用于更新教学设施。科研实验室建设经费可以从学科建设经费中分期投入。实验室承担相关专业基础课教学任务,开展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手段改革研究。
(四)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吸引优秀人才
在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实验室的功能和水平正逐步成为一所大学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实验室建设的内涵已涵盖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因为他们是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是实验室功能发挥的平台,面对这样一个群体,稳定队伍、提高素质、强化科学管理已成当务之急。
完善学校和大学实验室管理体系,加强制度建设,改进实验室管理。根据相关的规定,积极推进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明确职责以及权力和利益之间的制度,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职称评定制度、人才选拔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优秀的人才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转变观念,建立激励机制,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在国外研究机构中,很多顶级的科学家们都是从实验室走出来的。
(五)促进学科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
一所大学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标志是它的学科。学科建设涵盖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为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学科发展得好,就会带动其他非重点学科的发展。实验室的发展规划是学科建设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且服务于教学与科研。根据“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的总要求,坚持“厚基础,重实践,显特色”的人才培养思路,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依托实验室建设平台,结合需要增加演示文稿的前沿,开阔视野,提高创新能力,学科的发展,进一步发挥学科实验室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培养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学校可具体设岗鼓励教授、医生进入实验室,发挥他们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作用。目前,国家鼓励建立大学研究和创新体系,很多高校也建立 了国家和省级实验实,自主研发和购置了一批先进设备,改善了科研条件。更可喜的是,很多有出国培训经历的博士研究生走进实验室,参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并发表了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事实证明,实验室需要大量的“双师”型人才。怎样吸引社会高层次人才加入到试验室队伍,以及如何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这是地方高校应该思考的问题。
单独为各专业设立实验室会造成资源浪费和实验室利用率降低,但过分集中也会带来管理上的缺陷,增加管理难度。要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应对实验室管理模式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解决实验室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才能避免资源和财力上的浪费。总之,高校的实验室工程是十分复杂的,需要资金以及技术的不断支持,更重要的是完善教育发展新形势下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同时推动一些高校实验室的创新改革,让更多有素质、优秀的人才能加入其中,培养一支现代化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
参考文献:
[1] 张峰,武秀丽.高校实验室集中式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02):32- 34.
- 上一篇:逻辑推理的思维导图
- 下一篇: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就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