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9 18:03: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自动化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气自动化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前言: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内的电流是一种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但是又实实在在存在的物质,因此设备内到底有没有电如果仅从表面去看的话,是无法观察到的,至于肉眼就更没有可能了,所以,为了可以尽早使该技术处于严格监控的状态下,就需要有相关的标示以及信号指示,因此首先要将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例如信号灯或者是故障声音等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这些指示以及提醒我们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并尽早处理故障,此外我们要严格管控和电气自动化控制相关的设备设施,尽最大的努力减少故障发生概率,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掌握和了解电气设备的整个生产过程以及具体运行情况,这不仅有利于缩减处理故障所需时间,而且有利于促使电气设备维护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

1.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特点、功能和设计理念

1.1 特点

与热机设备相比,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少、信息量小、操作频率低,但具有快速、准确的优势。由于电气设备要求较高的保护自动装置可靠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以及较高的抗干扰能力,电气控制系统具有较多连锁保护,能够满足有效控制的要求。

1.2 功能

基于电气控制的特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要实现对发电机―变压器组等电气系统的有效控制,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功能:发电机―变压器组出口隔离开关及断路器的有效控制和操作;发电机―变压器组、励磁变压器、高变保护控制;发电机励磁系统起励操作、灭磁操作、增减磁操作、稳定器投退、控制方式切换;开关自动、手动同期并网;高压电源监视和操作及切换装置的监视、启动、投退等;低压电源监视和操作及自投装置控制;高压变压器控制及操作;发电机组控制及操作;LPS、直流系统监视等等。

1.3 设计理念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有集中监控、远程监控、现场总线监控3 种设计方式。集中监控方式的特点是由一个处理器集中系统功能进行处理,优势是设计简单、防护要求较低、运行维护方便。由于处理器工作量过于繁重,导致处理速度较低,对全部电气设备进行监控将导致主机冗余降低、电缆数量增多,导致投资加大,而且长距离电缆干扰也会影响系统,隔离刀闸、断路器采用硬连接也容易产生辅助接点不到位、查线不方便等问题,增大了误操作的几率。远程监控方式有着组态灵活和节省电缆、安装费用、材料以及可靠性高的优点,由于电气设备通讯量比较大,而Lonworks、CAN等各种现场总线通讯速度不高,该方式仅仅适用于小型系统的监控,无法满足大型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要求。由于现场总线、以太网等技术的普遍应用和相应运行经验的积累,智能化电气设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网络控制系统逐渐应用到电气系统中,现场总线监控方式能够针对电气系统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不仅具备远程监控方式的所有优点,而且还节省模拟量变送器、隔离设备、I/O 卡件等。

2 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表现方式

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的使用。从整个电力系统的运用视角来看,电网调度实现自动化后,才能保证电网系统能正常供电与发电。并且使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方式,能确保电气工程生产自动化与现代化管理。在技术条件的大力支持下,电气工程实际工作中牵涉到的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是运动装置系统、调度主站系统。根据上面谈到的配置结构,一般来讲,电气工程经由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达到以下2 个方面的效果:①持续稳定监控电网系统正常运转的动作、运作状态。专门负责电力系统调度方面的人员,对电网系统运转的潮流指标、电压指标、负荷指标与周波指标等开展全方位的控制与监督管理,确保在整个电力系统运转状况下其他设备运转情况和每一项工况指标都全面得到反映。通过使用电力调度自动化方面的技术,能保证监控指标符合相关的操作规范,保证电气工程终端使用在电能资源、水资源以及汽能资源等方面,能实现稳定与满足。②能保证电网运转状况下相关安全事故的分析与处理。采用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能保证电网运转情况下相关安全事故的分析与处理,经过了大量的实践方面的经验表明,整个电网运转情况下出现的运行事故,该事故出现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并且一大部分安全事故表现为顺发行状态,如果在实践工作中,并不能针对运转中的额安全事故进行科学的识别与处理,就会导致电网系统在覆盖的整个范围内,不能确保用电设备的安全性,并且电网系统的相关管理人员人身安全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

3、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3.1.创新化的发展趋势

科技的发展都会经历起步、成熟、完善和创新的过程,自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产生以来,我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技术进步,并且正处于更加成熟和完善的阶段,相信在更加高科技水平的刺激和作用下,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将会逐渐朝着创新化的趋势发展,不论是在技术,还是在设备方面都会得到创新和发展。

3.2. 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所谓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就是指其在性能、功能和反应等方面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能够主动的对外界的指令做出判断与回应,使对电气产品的使用更加简单、方便和快速。这不仅能够减少很多的人力和物力,对于降低生产的成本也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便利。

3.3.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一体化对于我国电气事业的发展能够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电气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维护等方面都是必要性的发展趋势,这是供电企业对生产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电力事业不断增强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的有效举措。另外,在整个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中,实现其自身的一体化始终都是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趋势。

3.5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进行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安装及设计时,很多企业很少会对其设备控制人员进行职业性的培训。然而在未来的发展当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将实现智能化及集成化,其要求相应的人才也要具有更强的技术专业性,这其中的人才不仅仅是指研发人员及制造人员,其更为重要的是操作人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不仅要加强对研发人员及制造人员的培训,而且还要加强对相应岗位的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在安装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时可安排相应操作人员对整个安装过程进行观摩,以让其了解并熟悉整个安装流程,这样相关操作人员对整个系统才能有更深刻的认知。

结语: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使命感、责任感。电气工程也为现代化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的发展目标是培养能够操作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电力电子技术,信息的处理,自动控制,试验的分析,研制的开发,经济管理和电子的计算机运用技术领域。做到宽口径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型的人才,以深厚的知识做基础和宽阔的知识面,应变能力要非常强,学习能力良好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Abstract: 3+3 sectionalized training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The key of the link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establishment of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 and structuring integrated course system.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 of the"3 + 3 sectionalized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project" in Jiangyin Polytechnic College, the basic idea and framework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teaching arrangement of the main course.

P键词:中高职;3+3分段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Key words: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3+3 sectionalized training;electrical automatic technology;talent cultivation plan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169-02

0 引言

为了贯彻落实《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苏教高[2012]5号)的精神,2012年,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联合,选择中高职“3+2”分段培养项目进行试点,由江阴中等专业学校的省级品牌专业与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的省特色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进行对接,2013年至今,根据省教育厅最新文件要求,两校试点模式改为中高职“3+3”分段培养。经过近五年的合作试点,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师资、实习基地、校企合作、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实行共建共享。已初步达到了办学目标实、培养模式活、课程体系新、实践效果好的预期目标。

1 中高职3+3分段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1 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广泛的企业调研,分析各类调查问卷和麦可思公司的关于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得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市场需求基本情况如下:①电气自动化技术就业口径宽、企业需求大;②企业需要操作、维护和检修合一的复合型人才;③以PLC应用技术为核心的自动化生产线及电气控制设备维护、维修人才最为稀缺;④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市场需求旺盛;⑤电气技术类班组管理岗位大部分由高职院校毕业生承担。根据市场需求,分析得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对专业技能和知识要求见表1。

1.2 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上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的分析结果,在校企共建的平台上,按照行业企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要求,依据企业工作过程的要求,中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见表2所示。

2 中高职3+3分段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体系构建

中高职3+3分段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应从职业面向分析入手,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既要避免课程或教学内容的重复,又要使中高职教育课程的相对独立与完整。因此中职阶段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高职阶段要深化课程改革,重点在新知识、新技术和综合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重点在衔接性、实践性和职业性。

中高职3+3分段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课程安排见表3,表中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四个模块以及每个模块中的主要课程和开设学期。

3 结语

从13年开始,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试点3+3中高职分段培养,就重点着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衔接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可喜的成果。但一方面自动化生产领域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尚需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吴繁红.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5):37-40.

篇3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一体化教学 技工院校

电气自动化专业大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以及应用性,学生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操作提高自己的技能。对于技工院校学生而言,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校生就业岗位大多是从基础装配工作做起,为此,需要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

一、新常态下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新常态下的制造业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为此,电气自动化专业应该根据行业发展的新方向,确立专业职业岗位。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职业岗位定位体现在:电气设备的组装、运行、维修、调试以及电气产品的开发等;机械与电气联合制造产品的装配、运行、维修、调试等,比如数控机床电气设备。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

一体化教学模式指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同一课时内,由一名或者两名老师共同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理论与实践交替学习,从而使得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

1.优化课程,使课程与企业生产有机结合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特点是非常抽象,理论性强。技工院校学生系统掌握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很有必要优化课程,使课程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实践。PLC、触摸屏、电磁阀、汽缸等都具有比较强的实践应用性,在讲授这些知识时,可以以项目为单元安排一体化教学。例如要求学生设计一个供水灌溉控制系统,学生可以将PLC、触摸屏、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马达等设备设计成一个供水灌溉控制系统。这种一体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专业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对于学生将来进入社会以及为企业生产提供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教师队伍一体化

教师队伍的一体化,要求教师更多是双师型教师,即教师既能有效传授理论知识,又能进行实践指导。教师要能够有效组织教学,比传统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教师能够有效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

3.教学过程一体化

在进行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安排非常重要。项目设计是一体化教学的基础,项目的选择要体现应用性,具有典型意义,否则会失去“项目”的意义与价值,项目的确立需要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与企业、行业合作办学,共同开发课程。

教学过程一体化指的是把课堂搬到实习实训基地中。在一体化教学中,要处理好三个层面的关系,即理论与实践关系,建立工学结合模式;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处理好学生学与做的关系。

四、电气自动化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1.岗位剖析

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面向的岗位主要是电气维修、自动化仪表安装与调试等。技能证书主要是电工上岗证、维修电工、电气工程师等。

2.培养目标

知识结构:一定的文化知识,如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文化等;电路、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自动化控制等专业基础知识; AutoCAD、PLC、供配电系统维护等。

能力结构: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自学能力,会运用一些电工电子测试工具,会运用AutoCAD等软件绘制简单电气自动化工程图,会对简单电气工程系统进行设计、调试与维护。

3.考核评价一体化

建立多元化评价系统,具体方案:在每个项目完成后,由指导老师与企业人员共同评价学生完成项目的优劣,并且把项目评价结果告诉学生,该项目过程评价的分值所占的比例最大,另外发挥笔试以及平时表现作为考核评价的辅助作用。这种一体化考核评价是一种以过程操作考核为主,平时表现以及笔试为辅的考核评价体系。

4.毕业设计过程的一体化

一体化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过程,突出强调了学习技能,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为此,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与社会各行业的联系。技工院校应该以一体化教学思想为指导,不仅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中贯彻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也可以实施一体化模式,从而有效促进产学研发展。

五、小结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一体化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归纳,丰富一体化教学的内涵,探讨出适应技工院校自身实际情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技工院校教学质量,促进技工院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1 中职模块化教学研究目的的价值

模块化教学描写叙述的是环绕着重点教学内容为中心的活动组合形式,也就是说,一个模块代表一个教学内容,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融合成一体,能检测、拥有规定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各不相同的活动教学组合形成。教学模块的内容包含单一课程、复合式课程、几个独立相关的知识点组合而成的整体等,加强实验课程的教育,提高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组合作用。模块化教学的目的是以解决教育中产生的实践问题为主要内容,而不是根据学科体系为主要内容。在对中职教育的执行过程中,应当对学生加强实践课程的教育,尽可能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的就业职位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就业职位的适应性[1]。在对课程的布置上,依据模块化教学设计相适应的课程,原本陈旧的传统教学课程,如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业余课程、兴趣课程等。实施的教育方案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的,包括学生能力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每个教学模块中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所占的比例,还有其需要考核的标准和模式,课程布置学习的内容要求,教学后的质量评估标准等。

近年来,通过对模块化教学的不断实践证明,模块化教学不仅改变了培育人才的模式,而且形成科学合理培育人才的有效性方案,整合资料进行分析,建立完善的校内外教育实习训练的基地,把实习训练、技巧培训、科技研发、自我鉴定和实训评价融为一体的基地,成为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育人才、培养技术、科技推广的重要核心。

2 中职实践教学的模块组合结构体系

在每一个实施模块化教学的环节中,都蕴含了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内容。比如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实践理论教学就是由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原理、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等课程组成的,也就是最为基础的理论课程。对学生的校外实习内容主要是由与信息处理、电气自动化技术相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子技能培训、计算机技术应用等方面组成,也就是模块化教学的基本素质教育课程。而这些课程在学习教育时,大多数是采用集中式的授课方式,一般会把相应的课程安排在理论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为了加强学生在校外的实践经验,综合所有的实践教学课程,提高学生对就业职位的认知,努力使学生完善基础的理论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就业前完成所学职业技能的综合培训。

2.1 就业职位分析,构建课程思路

为了能更好地完善教育体系,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应以学生的就业为目标导向,与模块化教学的方式相协调,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明确就业职位的工作内容,明确课程发展的阶段,明确人才的规范化要求、明确证书需求等[2]。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就业职位进行分析,完善课程思路的构建,有效并快速地实现中职教育模块化教学培养人才的目标。

2.2 就业职位工作过程分析,构建课程程序

根据中职教育的先进教学理念,以教育的实践和理论为指导方针,研究适于学生在岗位工作发展的课程教学,制定与教学相关的程序开发,从就业职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领域进行合理的分析,科学开发与学生学习领域相关的课程。而关于如何科学地开发课程体系,可以从逆向思维的分析方法进行科目课程的构建。

3 中职模块化教学方案的实施

3.1 制定培养人才方案的思路

制定培养专业的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可以通过工学结合,不断地开发、创新和探索关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为了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对自我职业生涯的规划,应当培养学生以工作能力为重点,个人素养为基础,工作发展为奋斗目标,从而可以达到强调培养人才的规范性和职业性。把校内和校外的实习训练经验相互融合在一起,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好现场模拟实习训练的有机连接,使学习和工作可以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替,才能保证学生的实践性。经过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构建与模式化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以学校为中心,国家教育行政机构为引导,通过社会职位的参与,根据每个环节对学生的教育制度进行动态的监控,建立具有实际效用的评价体系,按照评价可以得到各方面的意见反馈,对培养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实践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3.2 课程体系的形成

在了解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中,模块化教学课程有非常具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进一步的对就业岗位工作深入了解分析时,可以明确知道该职业对就职人员所要求具备的能力标准[3]。按照特有的专项能力对模块化教学区分规划,确定每个模块化教学的课程目标、教学方式、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价等,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消化能力,更能促进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而在对模块化教学进行设计安排的同时,要明确专业、态度、技术、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3.3 模块化教学的成就

模块化教学对课程体系的开发,使得教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空间性。不管是在模块化教学开发的环节上,还是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完全把学生的教学任务当成自己的重要事情去完成。每一个模块教学就是每一项专业技能,学生所学的综合专业技能就是每一个模块化教学的综合内容,而学生的知识点在哪一个方面较为薄弱,就可以一目了然很清楚地体现出来。因此便提高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责任心。模块化教学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其不断地得到自我增值。为了增强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教师应该经常利用自己的假期进行课程的实践操作和现场调研,不断地提升自身知识,从而更好的培养专业人才[5]。对于模块化教学来说,其划分更为重要的是专业的理论化课程、基础知识课程、实践体验教学环节的相互结合,能够恰如其分地把握好基础知识理论课程必要而又够用的尺度。在每一个模块化教学中,专业的理论课程中有哪些必须用到的基础知识理论课程只有教师最为清楚,教师对于无任何用途的知识一般都采取剔除的方法,不会让其占用学生的课时却没有任何效益。按照模块化教学的区分规划,使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空间和学习环境,而模块化教学方案的实施,在学生眼里只不过是一张普通的课程表,没有任何压力的存在,学生可以依照自身的特长和即将就业的岗位,合理地选择模块上的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郭继红,张咏梅.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75-78.

[2]韦瑞录.电气自动化专业“四方联动、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21):104-105.

[3]刘玉宾,胡健.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9(9):103-104.

[4]彭涛.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开发研究[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1-6.

篇5

【关键词】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自动化技术应用

一、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第一,电气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在很多领域中都能够看到有关电气工程的应用,这能够使一些技术问题得到解决,也能够让企业的工作效率得到飞速的提高,不过,随着企业的飞速发展,原有技术必须经过变革才能够满足现企业的要求。科学技术的提高,不仅能够带动国家经济,还能促进国家工业的发展。论整体实力,我国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但是人均生产值却不是那么乐观,所以必须要有更加科学的管理,让我国人民生活的更加富裕、综合国力更加强大,早日实现小康社的奋斗目标。在管理岗位中,通过应用电气工程技术,管理的效率越来越高,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应用,解决企业在应用电气工程技术过程用遇到的重要问题,企业的工作效率越来越高,带给企业更多的收益,管理时应用电气工程的相关技术,不仅更加节约、更加高效,还带来了更多的剩余价值。

第二,在化工厂生产单位电厂分散测控系统中的应用。我国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化工生产单位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化工单位的生产需要冒很大的危险,所以,只有通过探索水平更高的技术,系统在运行时多能多一分安全,必须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如今,很多化工单位都开始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以此来控制线路、设备还有通信工程。应用该技术以后,对系统的监控工作也能够由它来完成,对有效的数据处理分析之后提供给工作人员,方便工作人员在后台进行控制和监控。如此一来,生产的过程会更加便利,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大大降低。

第三,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在很多领域中都能够看到有关电气工程的应用,该工程可以使企业的效益得到提高。科学技术随着时代的变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因此更加广泛,如今,在我国电力系统中也能够寻到该技术的身影,获得的效果也很不错。但是,取得效果的同时也能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电气工程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时间并非太久,发展还不算完善,实际应用时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所以电力系统中只有电网调度能够应用该技术,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网调度中,能够充分发挥微机电保护的作用,使电网能够实现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其及时性以及准确性;电网调度非常复杂,通过自动化技术的使用,电网调度能够突破瓶颈,得到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准确性。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一,电气工程逐步向高频发展。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是工业,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提高,现有的自动化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急需更加高频的自动化技术支持工业的发展,最近几年,我国逐渐出现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和环保的电气工程技术,所以电气设备需要能够多频率运行,并拥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更加简单的操作,工业生产的过程更加高频率。

第二,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不断加深。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技术、互联网技术这三者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使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在社会进步过程中的贡献卓越,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况。如今,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逐渐向集成化、自动化靠拢,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已经成熟,微机技术开始为人所知,认可度也非常高,应用的范围因此变得更广。互联网技术与电气工程技术有机融合,即是微机技术,通过应用该技术,生产产品的速度更快了,耗费的人力更少了,繁重的工作不再需要人来执行,使工业生产向自动化发展的速度更加迅速。

第三,开关设备智能化。微机技术经过许久的发展进步,已经趋于完善,认可度非常高,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多,逐渐建立起了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中拥有非常重要地位的是开关设备的智能化,未来智能电网的建立需要以此为基础,在电气工程技术发展过程中,开关设备的智能化这一趋势锐不可当。

第四,操作人员专业化素质不断提高。由于更加智能化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逐渐发展了起来,操作人员的素质也要得到相应的提升,部分需要操作一系列设备的工作人员要能够熟练的操作设备,在设备出现问题时及时发现反馈。而我国如今的操作人员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并不充足,大部分的操作人员接受培训过于简单,安装和调试设备时出现的问题过多,设备的运行效果不佳,问题频频出现,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拥有较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对于操作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要求很高,如此才能保证设备的运行效果。所以,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需要加强,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结论

学习电气工程以及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要探求根本,基础知识要掌握牢固,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一定的实践,了解本专业,对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认知,善于创新,不畏挑战,有目标、计划,争取做一名符合要求的科研工作者。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探索,能够使促进我国工业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企业在进行竞争时,科学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助力,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能让企业在进行竞争时占有很多优势,拥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促进国家力量的增强。

参考文献:

[1]张怡.电气自动化及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探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21(1):25-25

[2]刘军辉.关于机电与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探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41(9):236-236

篇6

1、该专业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为各行各业培养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应用、经济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系统控制、电气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自动化装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基本技能。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 实验改革 创新

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突飞猛进的趋势,推动了数字电子技术不断的发展,使其在电子信息类、电气自动化、通信、汽车以及测绘等专业技术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高校电子、电气以及通信类专业技术的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数字电子技术的重要性以及数字电子技术,通过实验内容、实验方式以及考核指标三个方面对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的改革和创新进行分析。现综述如下。

1 数字电子技术的重要性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电气以及通信类专业的基础技术知识。一方面,此门课程不仅仅教会学生们在电子、电气以及通信等领域内的基础性知识,更加强调实验课程对于学生们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量电子信息类、电气自动化、通信、汽车以及测绘等专业领域内的公司不断出现,对于理工科的技术人才需求量增加,因此学好数字电子技术,是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自动化、通信、汽车以及测绘等专业技术的基础,能够为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为以后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是指从一般的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要经过采样、量化、编码,最终一个连续的模拟信号波形就变成了一串离散的、只有高低电平之分“0 1 0 1...”变化的数字信号的过程,保证了极高的准确性和可信性,而且基于门电路、集成芯片所组成的数字电路也简单可靠、维护调度方便,很适合于信息的处理。

3 几种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

3.1 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 ( E lectr onic Desi gn Automat i on , EDA )是指在电子电路 CAD技术的基础上,随着集成电路、CAM (计算机辅助制造 )、CAT (计算机辅助测)等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高级、快速、有效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其技术设计流程包括技术设计、综合、布线布局、仿真以及编程下载。将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EDA技术应用扫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当中,不仅可以进行常规的 TTL逻辑器件实验, 而且能够采用PLD, 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进行数字电子系统的设计和模拟调试。使得学生充分地利用EDA工具进行大胆的设计和创新,增加学习效率,拓宽学生的视野。

3.2 CDIO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应用

CDIO即构思(Conceive) 、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构建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多样化教学培养方案具体有三个方面。首先,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与研究式学习相结合,这就要求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应该以学生学习为主,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下,既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其次,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交往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这就要求学生在提高产品、过程以及构建学习能力的同时,能够得到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最后,基于主动经验学习方法的教与学。该方法需要注重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地对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和反馈。具体的模式主要有小组学习、组内讨论、讲解以及辩论等。

3.3 NI ELVIS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

虚拟仪器教学实验平台(education 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ation suit,ELVIS)是基于计算机的强大功能 ,采用接口标准化的硬件进行数据采集 ,通过软件编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基于NI ELVIS平台的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主要包括“软”仪器 SFP以及LabVIEW编程实现自定义“软”仪器。这种软硬件结合的虚拟仪器教学实验平台,提供完整的测量测试,可修改原型版以及仪器源代码,能够为学生进行电子电路学习和设计创造更大的创新空间。

4 结束语

社会的快速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的开展也在不断进步。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涉及到多种科目信息如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汽车、测绘和通信等科目内容,有助于提升电子自动化技术的水平。总而言之,针对EDA技术、CDIO技术和NI ELVIS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为电路学习和设计创造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会技术设计创造提供广阔的空间。应不断的对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进行改革,创新性地引用先进的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以及全新的理念,进而提高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开展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旭春,王春凤.创新实践教学,提高电力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效果[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07)

[2]杨达亮,卢子广,杭乃善.电力电子系统实时仿真综合平台及设计方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10) .

[3]张文亮,汤广福,查鲲鹏,贺之渊.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04).

[4]马波,邵仕泉,龙玲.基于CDIO工程实践教育的单片机实验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S1).

作者简介

鲁宁(1978-),女,四川省成都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中国第五冶金建设公司技工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电工。

篇8

[关键词]自动化;电气工程;人工智能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328-01

如今,随着时代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的新兴性和相容性逐渐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人们对人工智能投入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人们利用人工智能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种种优越性,将其很好的应用到国防等关键领域。经实验证明,人工智能不仅能够提高生产速度还可以在节省资源的情况下提高生产质量。由此可见,加强对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人工智能应用研究刻不容缓,这直接关系到我国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更是当前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人工智能的概念

事实上,科技进步的巨大优越性,促使相关学科进一步细化,人工智能就是其一个分支。从内容上来看,人工智能工作主要体现在用计算机模拟人的工作和思维方式,因此它在机器人的制造、控制智能化、图像的处理等方面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通常,用机器人体现人的思维和意识解决人类无法解决或者不耐烦于解决的麻烦才是人工智能的主要目的,因此人工智能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应用,更是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延伸。不过,机器人在感知人的思维方面,并未完全可以与人类智慧相媲美,因此人的控制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中可以模拟人的大脑,其完善的系统能获得和搜集更多更全面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预测,服务于当前的自动化生产之中。总而言之,人工智能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产业结果,具有更强的实用性,更有利于提高电气的生产效能。

二、人工智能技术的优点

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对人类进行部分或者全面的模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的技术、理论,同时并将其运用到新的研究和开发中去。人工智能技术概括于计算机科学之中,因此也可将其看做人工智能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小分支。在现代看来,利用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机器人系统、语言处理和识别、图像识别等解决电气自动化中的一系列问题是具有一定优越性的。

(一)调节操作更为便捷

在传统的电气自动化领域中,总是会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突发事件,带来严重的后果。并且传统的控制器的工作效率十分低下,由此一来,自动化的整体控制效率也大不如人意。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则大大解决了这一系列的麻烦和难题。人工智能技术中控制器的个体较小,且设计模拟出被控对象的特点,因此,在根源上避免了小可控因素和各种突发因素,大大提高了整体控制效率。另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十分具有可操作性,这为广大缺乏技术和操作经验的人在操作方面带来了福音。

(二)削减了人力投入

在操作方面,传统的电气自动化中可依赖的设备等相对较多,由此一来,想要更好的完成操作过程并得到所需数据的话,需要耗费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其可操作性不尽人意。所以,如果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电气自动化领域中,发挥它的最大智能信息优势,尤其是利用它对人类大脑的模仿或取代作用,更有利于电气自动化的服务。与此同时,与传统的电气自动化相比,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不仅避免了传统中的复杂繁琐, 更方便和快速地采集、分析和处理相关数据,还更好的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三、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范围

(一)对电气设备故障分析与诊断

通常情况下,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中的发电机、变压器和发动机机器是十分脆弱的,它们在运转过程中常出现各种故障,这时人们采用传统的方式收集并分析一部分数据来判断故障所在,这种判断方式不仅耗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同时得到结果的准确性也令人担忧。不得不考虑的是故障必须迅速解决,否则将会发生一系列不可承担的严重后果。以下是人工智能的故障诊断框图。

(二)在电气控制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为电气控制的操作带来福音。传统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具有非常复杂冗余的操作,其操作过程十分严格,在投入大量人力的前提下依然会出现许多可预见可避免的差错。

若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控制操作中,可以缩减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操作流程,使得其操作效率大大提升。显而易见,人工智能技术借助其本身的优越性,采取原先早已设置好的计算机程序,以此控制电气操作的运行。不可避免的是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几个同时运行的状况,通常需要许多小的编程语言对此进行处理和解决。而人工智能技术则在此过程中可以迅速对以上产生的状况进行分析,在差错未完全产生的情况下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出现差错的概率大大降低;并且在各个环节中都有着比传统电气操作中更加严格的控制,在每个环节出现差错或者将要出现差错时会及时的通过报警方式警告相关人员。

(三)电气设备优化设计

电气设备的优化设计需要结合各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在各种实际操作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因此其工作是十分繁琐的。传统电气设备的设计不仅缺乏相关专业技术,工作量也超出人类工作范围,其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大大降低。在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得当今社会,计算机CAD的地位逐步上升,渐渐取代了手工的设计,不仅加大了产品的开发效率,还加大了设计自动化和快速化进程。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电器产品的设计中,其专家系统和遗传算法的效果尤为显著。专家系统一般来指人工智能技术利用计算机系统来模仿人类专家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对相关领域的问题进行合理处理的方式。另一方面,遗传算法在操作结构对象方面更具直接性,其不仅在计算方面具有更告的准确性和计算的高效性,在搜索时的自动化也得到很好的体现。随着这两种重要方法很好的应用,其他例如神经网络等方法也逐步发展起来。这些方式方法为电气设备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方向,使其成功实现更具可能性。

总而言之,智能化技术的作用不可小觑,可在电气化的各个工作环节中发挥巨大的科技力量。所以,切实落实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工作,使人工智能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确保电气化工作效率不断提升,将是未来电子自动化控制的主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艳.浅谈人工智能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0(26).

[2] 叶干洲.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0(15).

[3] 王洪钟.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25).

[4] 朱子龙.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7).

[5] 周超.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J].硅谷.2012(08).

篇9

关键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 综合素养

0引言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广泛应用,且其发展水平已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能源资源领域人才定性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国家对高素质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一领域人才的培养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更应清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学习方向、学习方法和未来的就业前景与发展方向,才能在有限的四年大学中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为将来的就业或进一步深造作好准备。

1电气专业的培养目标

电力部原属六大本科院校之一的长沙理工大学在《2016级本科生学习指南》中对该专业培养目标的描述如下: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系统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较全面的综合文化素质,具有强、弱电知识结构、较强的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电气工程相关领域、特别是现代电力系统的系统运行、规划设计、试验分析、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可以在电气装备领域和自动化信息领域从事设计、研制开发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一般而言,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应用型、研究型和管理型3种,其中应用型技术人员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专门人才,要求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工程设计、制造、施工、运行等技术工作,约占工程师总数的75%。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社会现实需求相一致,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身就是综合性较强的工科专业,要面向整个电工学科,使学生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受到电工电子、系统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获得电气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自动化装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电气工程技术领域技术问题的能力。

2电气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长沙理工大学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核心知识能力要求为掌握一T外国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程度的听、说、写的基础,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善于沟通与交流;具有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基础,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广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并了解专业发展前沿和趋势;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本专业常用的应用软件及其使用方法,学会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相关实际问题的手段及方法;经过必要的工程实践训练,掌握电气工程必要的文献查阅、工程读图与制图、工程设计与计算以及现场操作、施工、调试、实验等相关技能。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现场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科技创新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事实上,电气专业在校大学生要通过专业学习综合提升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

2.1人文素养

首先,一个人要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和健康的情绪和健全人格,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能够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其次,任何社会的公民都要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有与生俱来的作为人应该享有的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各种权利,并以平等宽容之心对待他人,具有法制观念和责任观念;再次,作为未来的“工程人”也要掌握一定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口头与书面交流沟通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测试结果、撰写论文和实践工作的能力。

2.2专业素养

首先要学好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工作所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物理知识,掌握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及积分变换的理论知识;掌握电学、磁学、力学、热学等理论知识与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

也要多去涉足其他专业领域。例如机械与电气工程息息相关,很多电气产品的研发都离不开机械知识,多学习机械知识有益于以后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要掌握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至少要掌握一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具有程序设计的基本能力,能运用常用的电气 CAD 软件分析和解决一般性工程的实际问题;要多多关注业界资讯,多深入电力生产运输现场,加深感性认识,随时更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的实时动态,把握时代的脉搏。

3 结论

据麦可思研究院近三年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分析数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排名均位居全国最易就业的前二十个专业之列,就业率均远超全国大学生专业平均水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如果能从大一开始就制定好学习和发展计划,勤奋学习,勇于创新,迎接挑战,使自己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和丰厚的人文素养,就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有较强的适应性,毕业后就可在工业企业、金融部门、政府机关等不同部门的电力工程、电气工程、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计算机应用领域中从事电气及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营销、服务等工作,在人才供求市场上受到欢迎。因此,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而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都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工科专业。

篇10

【关键词】《电力系统分析》;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1 课题的提出

据调查资料数据显示,长期以来,《电力系统分析》始终是我国各高校电气工程专业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程,课程设置上包括《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性》、《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电力系统实验》共五门课程。其中,前四门课程均为理论基础课,在《电力系统分析》教学中占据大量课时,电力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匮乏,导致进入企业后如“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引起学校及社会多方面高度关注。随着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电力工程教育教学发展潮流。过去的《电力系统分析》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①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过于繁重,课时所占比例过大;②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低下;③教学内容陈旧,还停留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水平,无法适应现代化电力行业发展。

为了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当前时代背景下社会和企业发展对高校电力专业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电力系统分析》实践环节教学亟待改革创新。

2 浅析实践环节教学改革与创新

2.1 更新教学内容,优化理论基础教学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传统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内容过于陈旧,从理论课教材中根本无法看到近年来电气工程专业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科的最新进展,与当前电力行业生存发展现实严重脱节,无法满足现代化电力企业运行操作的市场需求。因此,在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前,首先就应更新教学内容,优化理论基础教学。一方面,在充分理解《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内容特点的基础上,对过去的四大理论基础课进行归纳重组。具体来讲,就是将传统的《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性》、《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进行精简压缩、重组优化,由过去的120课时融合缩减至48课时。理论基础教学更加注重实用性和专业性,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也减少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另一方面,将近年来国内外本专业的科学研究成果作为新内容加入到教材中,在体现当前电力行情的同时体现出教材的时代性。

通过充分理解《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内容特点,对过去的四大理论基础课进行归纳重组,并加入电气工程专业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科最新理论成果及行业实践动态,构建新的《电力系统分析》教学体系。

2.2 转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电力系统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度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忽视了专业实践与行业现实的结合。多采取“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沉闷,教学实效低下。未来的《电力系统分析》实践教学教师更加善于通过转变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实效。在具体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在课堂上不断为学生提供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行业新闻动态,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课堂上总能听到新知识、新消息,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教学设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新兴教学设施(如多媒体课件、闭路电视、纪录片、专题片、互联网等),创新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知识理解,加深学生学习印象,教学效果显著。

2.3 充分信任学生,注重实验教学

《电力系统分析》本身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实验是《电力系统分析》的基础,《电力系统分析》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实践。高校每年都会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输送到电力行业中去。离开了实验,《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学习就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现实意义。新形势下的《电力系统分析》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实验教学,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增加实验教学课时安排,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走进实验室,通过亲身实践操作加深理论知识和本学科本行业的理解,为进入电力企业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具体实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实验方案设计到实验操作、数据整理、结果分析,每一步都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空间,充分信任学生,增强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2.4 强化企业意识,增强学科实用性

我们一切的校园课程学习,最终都将为就业服务;每一项专业技能的获得,都是为将来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现实实践打基础。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高校在《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中应增强对学生的“企业培养”,强化企业意识,从而增强学科实用性。高校的教育教学应紧跟时代步伐,不仅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本学科最新科研成果,在教学观念上还应主动对接电力行业,积极为学生创造实地实习机会,高度重视学科的实用性和专业性。注重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立足电力生产和应用,强化电力行业职业道德、法制法规教育,注重培养工程设计研发、设备检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3 结束语

每年,我国高校都为电气工程专业和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行业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这些学生在校园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实践工作效率的高低。优秀的毕业生能够为社会和企业发展注入活力,相反,则会成为行业发展的负担和阻碍。《电力系统分析》作为电气工程专业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主要课程,奠定了电力相关专业学科学习的基础,在学科学习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为适应社会和行业的最新发展,教师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上的多方面改革创新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兰,韦钢,符杨,曹炜,金义雄,段建民,涂轶昀,顾丹珍,赵晓莉.“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及实践环节教学方法[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S1:128-129,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