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设计案例范文

时间:2023-11-29 17:53: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岩土工程设计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岩土工程设计案例

篇1

【关键词】工程设计 图纸档案管理 数字化管理

工程设计图纸是工程设计人员与施工者最为重要的交流手段,它是设计者思维想法的结晶,是设计者与施工者沟通的桥梁,是工程公司重要知识财富,立足之本,竞争之器。充分分析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特点,高效进行图纸档案管理,更好的为设计人提供服务、为企业生产提供支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冶京诚公司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多年来非常重视图纸档案管理与再利用,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了一套成熟的图纸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本文基于中冶京诚公司图纸档案多年来管理实践,介绍了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特点,并根据自主摸索的图纸档案管理体系建设思路,对图纸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为工程公司图纸档案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1 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特点

传统的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保存具有一定的困难性,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又需要借鉴前人优秀设计,所以再艰难的情况,也要保证档案的保存,在此基础上,工程设计图纸档案存在以下的特点。

1.1 专业性

工程设计图纸是根据建设工程的需要而设计的,在工程设计图纸中有不同的需求,每一种需求都是要不同的专业设计,在共同约定的条件下相互联系,构成了一套完整的设计图。在工程设计图纸的保管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分类,必须能够按照项目、专业进行筛分。拥有专业性知识又愿意做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十分的少,这导致了档案管理的困难与问题。

1.2 通用性和重复利用性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每一处景色似乎都不一样,但是它们存在着共同处。在设计中,虽然存在着千千万万的对象需要设计,但是在许多方面,它们存在着共同处,存在一定的通用性。通过参考已经完成的优秀设计,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利用已经设计好的图纸,可以加快设计的速度,缩短了设计的周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大大的降低了设计成本。

1.3 数量多

工程设计图纸是以一个工程项目为单位,从可行性研究开始到工程竣工结束,中间要进行大量的设计,最终所设计出来的图纸数量非常多,并且,每年的工程设计图纸数量在逐年增多,是其他类档案无法相比的,这些庞大的工程设计图纸的保存对于图纸档案管理人员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2 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点

数字化管理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保存方式的弊端,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体现,相对于传统方法,数字化管理有着以下的特点。

2.1 可以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长时间保存

由于工程设计图纸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纸质工程设计图纸在保存过程中的使用,会使图纸变脏,容易损坏,导致内容不清楚。在信息时代,我们可以将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数字化,保存在存储介质当中,保证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长期保存,这将极大地减少纸质文档的使用,同时也可以解决纸质文档难以保存的问题。

2.2 提升了工程设计图纸的管理能力

工程设计图纸存在数量大、类别多、专业性强的显著特点,在以前的纸质化管理当中,如何对数量庞大的工程设计图纸进行分门别类是个难题。

(1)需要大量的人员对图纸进行管理;

(2)需要管理者具有专业知识进行分类;

(3)需要一个庞大的库房对文档进行保存。

这些问题在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数字化后都能有效的解决,对于数字化以后的图纸信息,工作人员只需在计算机中进行管理。成熟的计算机技术能够在存储介质中保管大量的信息,并具有比纸质更高的安全性,保存时间也能够大大的延长。上传者在上传过程中,添加好图纸的属性类别,管理者就能很简单的对图纸进行分类查询,这些都将极大地减少工程设计图纸保管的费用与精力。

2.3 工程设计图纸能够进行快捷的网络应用

在现在的网络中,我们可以快速地了解到天南地北的事情,这一点对于工程设计图纸同样的适用。公司如果建立一个服务器,将工程设计图纸保存在服务器中,在异地的其他成员只要有相应的权限,就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公司的服务器,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快速的查询到所需要的图纸及资料,使各个地方的设计人员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提高了工程设计图纸的检索效率。同样,各个地方的设计人员也可以通过网络,将自己的工程设计图纸快速的传输到公司的服务器中,方便快捷的解决了资料库扩充的问题。工程设计图纸网络化应用示意图如图1所示。

2.4 加强了工程设计图纸的变更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对图纸的修改、补充或直接替换,这是设计图纸难以避免的问题。基于图纸档案数字化网络管理,设计者在异地可以直接远程对存储在服务器端的图纸进行及时的修改,修改日志和不同图纸版本都会自动保存,解决了现场图纸变更不可控这一难题,确保了终版图的留存。

2.5 工程设计图纸数字化能够带来潜在经济效益

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数字化能够方便设计者对前人设计的优秀作品快速的查阅,方便快捷的交出一份优秀的设计图纸,提高设计的质量。一份优秀的工程设计图纸,能够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用最少投资,建造出最优秀的工程建筑,满足用户的需求。工程建设的投入非常庞大,建造出一个优秀的工程,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方法

3.1 提供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数字化需要的硬件设备

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数字化需要的硬件设备是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保障,包括了图纸扫描仪、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等。

3.2 提供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管理软件

图纸档案管理软件是图纸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必备工具,可从专业性、安全性、扩展性等方面进行选型。中冶京诚公司工程图档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SQLServer数据库平台的综合性档案管理软件,基于客户端操作便捷、系统维护及数据安全性等方面的考虑,系统采用了标准的Client/Server结构与Browser/Server结构相结合的架构形式,系统共分为六个模块:档案管理模块、系统设置模块、库体安装模块、升级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和Web查询模块,系统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3.3 录入往年工程设计图纸档案

录入往年的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是所有步骤中最为繁琐的一步,它的任务量取决于公司往年保存的工程设计图纸的数量与完整性。想要完成这一步需要大量的人员对往年的档案进行录入,并且必须保证录入的速度远远的大于每日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增加量,否则将大大的增加这项工作的时长。这一项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来解决,可以将任务分散化,通过庞大的互联网络,交给有一定技术的人员进行录入,然后通过多级管理人员进行审核收集,返回给公司,就能较为快速的解决问题。

3.4 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虽然数字化管理能够大幅度的节约人力与资源成本,但是它仍然需要专人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它包括了工程设计图纸审核人员、硬件设备维护人员、信息网络管理人员和图纸档案管理人员等。

3.5 培养专业图纸档案管理人才

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与以往传统的简单存、取模式已大为不同,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需要培养专业图纸档案管理人才,加强其业务和计算机操控能力,同时还应培训他们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熟悉企业图纸档案管理方式和流程,甚至能够在图纸档案数字化管理方向提供更合理、更高效的管理提升意见。由此可见,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蓝图规划和设计者,应该是专业的图纸档案管理人才。

4 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数字化管理发展方向

4.1 数字化管理的业务一体化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单一图纸档案管理系统将无法满足企业高效生产的要求,与业务相结合,建立统一协同工作平台,将贯穿于项目生命周期中所有信息档案进行集中、有效管理,实现从设计,经审核,到出版的全过程数字化信息档案的管理,是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趋势,只有实现设计、档案管理业务一体化,避免中间过程的人工操作,才能够做到真正的知识产品归集管理,降低企业的知识成果外泄风险。

4.2 数字化管理的决策能力

数字化管理能够从根本上判别图纸的有效性,在未来的庞大数据库中,计算机能够从各种信息中构建设计图纸中的设计方案,通过庞大的计算能力计算出设计图纸中的不足部分,评判设计图纸的有效性。从而尽早一步的认识到工程建设中需要更改的部分,这将极大地有利于减少在工程建设中遇见的问题。

4.3 企业的国际交流能力

在经济发展的现在,与国际的接轨无法避免,通过与国外知识的交流,可以扩大企业的能力,有助于世界的发展。通过网络,我们能消除语言的障碍,更加容易与国外进行交流。使企业进行国际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为企业的未来做更多的准备与规划,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发展。

5 结束语

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档案数字化的发展,企业能够从中获取巨大的效益,它包括了人力资源、时间资源和材料资源,这些资源的节约能够加快国家经济发展的脚步,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更多的贡献。

中冶京诚公司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数字化管理已初见成效,初期就实现了包括历史图纸档案在内的所有图纸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目前已扩展到了科技档案、文书档案、图书期刊、标准规范等各类信息档案的管理,实现了常用信息档案的收集与集中管理;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这些资料的检索效率,间接提高了生产效率。相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这些沉淀、积累的知识财富会成为公司大数据级应用的宝贵资源池,未来提高图纸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提供更快捷、更有效、更准确的数据服务,是工程设计图纸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丽平.工程设计图纸档案的特点及数字化管理[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3(02):46.

[2]徐彦华,张彦昌.工程设计档案的特点及管理方法[J].黑龙江档案,2008(02):42.

[3]姚婷婷,于雪菲.规划设计单位工程设计档案的特点及网络化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4):35.

作者简介

徐海燕(1978-),女,河北省张家口市人。现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化建设。

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岩土工程技术;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97-02

一、概述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w.b.doham)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了未来教育的一种成功教育模式。

案例教学是学生在掌握了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结合工程中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思考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探索性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2]。

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实现专业理论和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所讲授的内容比较具体、明确,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双向交流机会,又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3,4]。

二、岩土工程技术课程应用案例教学的意义

1.岩土工程技术是我院土建专业第六学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任选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手段,基本掌握采用勘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手段获取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的方法;了解环境岩土工程的基本知识,理解固体废弃物的工程性质和现代卫生填埋场的设计与计算;掌握深基坑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和监测手段。为进一步学习和处理较为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打下基础。

2.岩土工程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和理论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其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能够处理一些基本的岩土工程问题。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讲解基本理论之后,结合具体的岩土工程实例,对基本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解决方案进行介绍,对工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讨论,使得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那么,不仅可以使所讲授的内容具体而清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研究思维。

3.由于本课程的学时有限,只有24学时,加上教学经费的缺乏,不能及时地深入相关工程现场实习,也不能邀请有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而案例教学法能够以较少的成本发挥“等同实践”的最大化效益,不失为一种实现教学目标的捷径。

4.本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岩土工程问题的能力,对相关岩土工程技术方法会有比较直观的理解。学生可以由被动接受专业知识为主动学习和运用知识对实际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可以说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好方法。

5.在本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促进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分析和讨论具体岩土工程案例等环节中发挥主动性。而教师则要扮演着“导演”的角色,选择合适恰当的岩土工程案例,在课堂讨论中因势利导,尽量引导每一个同学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的特点

1.目的性明确。在课堂上通过对岩土工程案例的介绍、分析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简单岩土工程问题的能力。

2.案例的真实性。所选用的有关岩土工程技术案例,都是在实际工程中的典型事例。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很好地结合。

3.案例的综合性。案例教学的综合性表现在案例和一般的课堂举例有较大的区别。案例的内容更加丰富,涉及的面也要广泛的多。因此,对案例的分析、解决的过程也要复杂很多。学生不仅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运用各种知识和技巧来处理问题的能力。

4.深刻的启发性。从某种程度来说,在案例教学中,并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同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法可能有多种。因此,需要培养同学一定的发散性思维方式。引导同学去对具体的案例进行思考、深入、探索,从中找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并进行比较分析。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分析能力。

5.案例的实践性。学生在课堂上所接触到的案例,是已经存在的真实的工程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解决,学生提前进入到如何解决参加工作后所接触的实际工程问题,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有帮助。

6.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在案例教学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都可以对案例的解决方案进行讨论和争辩,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在分析和辩论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和案例解决方法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所选用的案例。一个好的案例必须既能够反映相关理论,符合课程教学目标,又要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一般来说,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真实的工程案例。(2)契合教学内容。(3)学生感兴趣。(4)能够充分体现解决工程问题所需的理论知识的实用价值[5]。

岩土工程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岩土工程勘察部分,课堂上所介绍的各种现场测试技术,比如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在实际工程中都有大量的应用实例,因此,可以有选择性地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在深基坑工程部分,实际工程中,各类基坑支护结构实例有很多,因为学时所限,在课堂上对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无法进行较详细的介绍,因此,可以选择一定数量较简单的基坑支护案例,在课堂上与同学一起进行讨论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在岩土工程技术课程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建立一个丰富的案例库是非常必要的。

五、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首先应该明确,案例教学不是举例教学。虽然案例教学和举例教学都是要通过一定的事例来为教学内容服务,但是这二者之间是有很多区别的。第一,在教学中的地位不一样。案例教学在教学中是占主导地位的,而举例教学则只是处于教学中的次要地位。第二,教学的目的性不一样。案例教学是要让学生处于一个实际的工程环境中,提高对工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掌握工程理论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举例教学只是为了能够使一个较难理解的概念容易懂而已。第三,教学主体不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处于一个重要地位,教学过程是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锻炼的一种手段。而举例则只是教师用来说明问题的一种辅助手段,教师处于主体。

2.案例教学应该和其他教学方法共同使用。在岩土工程技术课程中,案例教学中所采用的若干实际工程,并不能代替课程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案例教学方法也不能够排除其他教学方法,比如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等。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教师在选择具体的教学方式的时候,应该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

3.案例教学中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案例教学中一个关键问题是以学生的行为转变为前提的。如果学生依然像以前那样,满足于被动听教师的讲授,把自己置身于教学活动之外,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那样,案例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6]。

案例教学是一种现代开放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启发性,在岩土工程技术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课程知识,有利于同学提高解决简单岩土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推广的较好的教学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席培胜,刘兰.案例教学在岩土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2):132-134.

[2]仲景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及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2,43(2):59-60.

[3]梁炯丰,易萍华,何春锋.多媒体条件下案例教学法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1):134-136.

[4]张友志,顾红春.工程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实践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1):122-126.

[5]陈耀,张亚维.经管类案例教学实施的组织规划[J].江苏高教,2003,(1):128-129.

篇3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勘察成果将对建设项目的造价和工程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进设计和施工前各项建设必须要做到就是岩土工程勘察,它是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另外,在对待遇到问题上我们要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充分分析加以论证,以此服务于工程建设。

一、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1、勘察深度和间距的问题

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是一项复杂工作,具有难度大、任务重和突击性强的特点,同时由于工程地质性质的不同,造成了勘测深度的不同,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勘察工作的难度。埋藏较浅且工程地质性质好的密实碎石土及基岩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浅,而工程地质性质差的淤泥及松散杂填土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深,这就要求在勘探前对勘探区域地层大致情况有所了解,做到有的放矢。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中,勘察环境比较复杂,这就对勘察点的设置以及密度的选择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影响到了勘察工作的准确性,为后期的工程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

2、原位测试问题

原位测试在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为工程的施工提供地层分布和岩土特征等基本的参数,这对后期的地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证。但是在测试方法的实际应用中,还不同的测试方法有着不同的原理和适用情况,这就需要根据勘察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测试方法。然而,岩土工程的勘察中,存在着采用不合理原位测试的问题,为后期工程的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

3、粉土的问题

在岩土工程的勘察中,粉土是重要的勘察对象,对后期的施工有着重要的影响。与粘土和砂土不同,粉土具有独特的性质,呈现出团粒的特点,并且具有较高的抗液化性能。但是粉土的粒分实验复杂,这样就会导致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错误判断,缺乏对粉土的全面和准确的认识,进而对工程的抗震造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外,在岩土工程的勘察中,还存在着勘察方案不完善,缺乏对方案的选择,致使对工程的造价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工程地段地形地貌缺少研究,对工程和环境相互间的作用不够重视

通常都只是简单了解施工点,忽视对整个工程地区大环境的勘察,从而无法在整体上对工程地段及地质进行有效人士,不能掌握地基土层的相关变化规律,导致延误工期,浪费资金等问题的产生。如果相应的勘察人员无法充分考虑环境对工程场地的影响,不重视环境同施工工程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很容易出现施工设计失误问题,为工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缺乏严密的勘察报告阐述

相应的编制勘察报告人员按照勘察结果进行报告的编制工作,是工程进行施工的一个主要参考依据。可是勘察过程不可能面面俱到,会有一些疏漏,因为编制人员的语言组织不强或专业知识不够,很容易让勘察资料的作用大大折扣,无法准确的反映相应的勘察结果,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6、相应的设计人员同勘察人员缺乏有效沟通

勘察的目的就是为工程设计停工相应依据,可是因为各个部门间较少的沟通,长时期进行条块分割及分散作业,加之有关工程规定及勘察技术、方法比较落后,岩土工程本身也存在一定问题,从而导致勘察同设计相脱节,勘察报告中所提供的资料无法让相应设计人员准确了解实际工程的地质状况及岩土工程信息,并将之转化为同设计有关内容,造成了资源浪费。

二、解决工程勘察工作中的主要技术问题的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我建议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勘察精度

首先充分发挥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然后综合的利用各种勘察的手段,其中包括工程地质的测绘、钻探、坑探技术等。以此全面的反映勘察场地中各种地质体的基本形态、界面和力学特征并体现及它们的相互关联性。最重要的是合理的结合传统的勘探手段并利用工程物探技术,以解决岩土工程勘察所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在提高勘察精度上,尤其应该突出运用工程物探技术。重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勘察中的应用,可以利用其可连续加密测点的办法来获得连续的地质界面。从而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钻探手段以点带面划分地质界面时常带来划分不准确、漏判等缺点,并且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诸多岩土工程问题(地下不明物体、洞穴、软弱滑动面、结构面、断层、破碎带等在地下的分布形态、特征、埋藏位置、深度),而且可以提供许多工程建设所需的岩土动力参数和设计地震动参数。

提高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真实可靠性

首先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施工检测的使用和监测技术的运用。加强在进行室内和室外测试时新技术如原位测试的运用;然后不断分析、对比所得到的数据资料,应用实测资料来反算得到的有效参数作为依据。比如,可以利用土工离心模拟技术验证堤坝、边坡的变形和稳定性,检查工程安全的可靠性,解决建筑物浅基础的地基破坏模式、变形特征及极限承载力以及桩基础的承载力和施工工艺对桩基础承载力及变形的影响,解决土体与结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挡土结构的变形及破坏机理,了解砂土液化、动力工程、单桩和群在水平动荷载作用下的性状。

3、提高对勘察现场所运用的勘察技术的重视。由于现场所得的勘查测试数据是分析评价的基础,而且岩土工程测试有较大难度,在钻探取样、样品制备及原位测试过程中,总会有一定程度的扰动和环境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大。因此要高度重视勘察技术的运用。

4、提高对勘察现场所运用的勘察技术的重视

由于现场所得的勘查测试数据是分析评价的基础,而且岩土工程测试有较大难度,在钻探取样、样品制备及原位测试过程中,总会有一定程度的扰动和环境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大。因此要高度重视勘察技术的运用。

5、提高地质钻探

目前地质钻探在岩土工程勘探中仍然是最主要、最有效的勘察手段之一。因此,在进行岩土工程地质钻探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的岩土体、地层条件和取样、测试要求对钻孔进行全程控制,以达到既能满足技术要求又能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按照技术规范,每台钻机要配备1 名编录人员。上述案例中,由于2名技术人员同时对6台钻机进行编录,根本无法对每个钻孔的钻探过程进行全程控制,也就无法提供准确的钻孔地质资料。因此,地质钻探在岩土工程勘探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控制好地质钻探,提供更准确的钻孔地质资料,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6、加强勘察人员的综合能力

应当广泛加强勘察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知识再教育,并且形成定期制度,促进其知识的更新换代。勘察单位应该促成勘察各专业多多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尽可能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和讲座,进而扩大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面,采取这些措施必将可以极大地提高勘察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和漫长的过程。所以,针对岩土工程的发展,我们需要适时的采取有效相应的措施,对于勘察数据的准确化和科学化要不断的进行有力的加强,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做好岩土勘察工作,真正有效的保证优质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志芳. 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 建筑设计管理. 2011(12).

[2]葛军辉. 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发展趋势[J]. 四川建材. 2007(05).

篇4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工程建设;勘察技术;岩土工程

引言

现阶段,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随之建筑业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和深基坑支护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施工工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岩土工程的勘察技术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1]。如果想要确保建筑工程基础的施工质量安全问题,那么就必须要将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和深基坑支护技术这两项技术的结合使用,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

1建设工程深基坑支护与岩土勘察方案与技术

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之前,首要工作就是进行岩土勘察工作,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准备工作,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可以为施工单位选择最佳方案,可以有效的满足稳定性评价和计算的要求。所以,在岩土工程勘察之前,通常选择施工深度的1.5~2倍[2]。假设周围的施工环境条件太局限性,不方便施工,就应该设置合理的测量点,结合有效的开挖技术来辅助勘查数据的收集。通常情况下的岩土勘察方式都是采用钻探这一种方式完成岩土勘察工作。岩土勘察工作中核心内容是准确的了解岩土的土层性质,土层特点为地质条件、分布特点、腐蚀和水文分析,这些数据都可以从岩土勘察过程中收集到,数据必须进行分析和探讨。数据为深基坑支护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数据中得知土层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这样有利于设计人员进行综合分析。

2工程建设中深基坑的支护与岩土勘察技术

2.1工程概况

某地区的建筑项目规模为:9幢10层居民住宅楼、65栋7居民住宅楼、同时配置幼儿园、公共活动中心、娱乐场所、百货大楼等。本文将对此建筑项目中的5幢10层住宅楼和2幢商业用途楼的岩土进行勘察工作[3]。此工程的保密性为二级,施工现场较为简单。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该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属于乙级。

2.2勘察技术

岩土勘察工程内容较多,通常是由钻探、现场试验和土工试验这三者的有效结合才可以完成岩土勘察工作。根据业主提供的数据材料,根据施工现场内的拟建建筑物的界线布设25个相同的勘察观测点,勘察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应在15~30m之间,不可以超过此间距。2.2.1工程地质调查工程地质调查的工作内容主要是采集施工现场内周围的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和信息,必须要施工场地的实地考察和取样,掌握现场是否存在有引起场地不稳定性的因素存在。2.2.2钻探及取样钻探过程中使用到的仪器设备均有较高的要求和标准,通常情况下采用的是xy-150型的钻孔设备,开孔尺寸则使用130mm的钻具[4]。孔径为110mm。粘性土以下位置应使用低压回转干钻方式开孔取样。在粉土层以下位置,应采用泥浆护壁和旋转钻井进行开孔取土样,岩石中取样应取芯柱。2.2.3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重锥体动力触探试验可以有效的检测出卵石层的压实度,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需要直径为74mm的探头,60°锥角,测试运用自由落锤的方式、圆锥重量为62.4kg,从73cm的位置放下,记载下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重锥体动力触探试验必须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进行操作。2.2.4标准贯入试验为了测定粉土层的压实度,了解粉质土层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圆锥重量为62.4kg,从73cm的位置放下,使用自动脱钩的方式,记载下每贯入30cm的锤击数。试验必须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进行操作。2.2.5波速测试获取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数据,对施工场地类型进行分类,并给出了该建筑的抗震设计系数。在进行17号和9号两孔的波速试验时,使用单孔速度检测方法,测点距离为1m,测试20m的深度,采用人工激振法,采用探头和动测仪采集数据之后,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2.2.6室内试验室内土工试验的内容有常规土工试验、土样试验、膨胀试验、固结快剪试验等。试验所用的主要设备有wg-1c型固结仪,无线电1型直剪仪等。试验室应保持干净整洁、仪器应经常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

2.3.1地形地貌拟建建筑物的施工现场地形高程相差甚少,地形较为平坦,周边地区空地较多。原始地形为河流三级和山脊地形[5]。在钻井过程中,钻孔的绝对标高为829.64m和836.04m这个范围之内,高差值为6.4m。2.3.2场地岩土结构特征据调查显示,该区上下勘探层位的形成主要由平原充填和上更新统冲积粉质粘土层和二叠系地层组成。详情如下:土壤;粉质粘土;砂砾和粘土;粘土砾石角;风化石灰。2.3.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通常存在于素填土层中,没有标准的水位,水量是由季节变化发生改变的。在钻井过程中,测得的水位地表下0.20~0.50m这个位置。根据水质分析及周边孔的水质研究没有受到污染,地下水有轻微腐蚀,所使用的钢筋必须要耐腐蚀。

2.4基坑工程评价

2.4.1基坑规模与周边环境地下车库基坑开挖深度为0±6.0m。该工程的施工地点处于城市中的两条公路的交叉点,周围场地、地下室空旷区域较多。2.4.2基坑土层分布及安全等级基坑的土壤为平原填土、粉质粘土和粘土砾石。基坑底部为粉质粘土或粘土夹层砾石。根据相关基坑技术规范,基坑安全等级为二。2.4.3对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建议该工程基坑侧壁土层总体稳定。现场有坡度的情况下,在基坑施工应采取保护措施,根据岩土工程条件、边坡坡率为:土壤为1:1.50,粉质粘土为1:0.50,土钉的粘土砾石坡1:0.50,网格处理。施工测量中,通过直接剪切试验,通过测试结果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和参考相关基坑支护技术规范。上层滞水的治理可使用基坑底部排水和排水池。基坑支护的设计和施工,必须由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设计必需合理的考虑工程条件、地下水位特点,施工附近环境及其他因素,特别要注意基坑稳定性和雨季坑壁防水带来的影响因素[6]。基坑开挖过程须按照规定操作,提高管理监督、采用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以保证岩土工程勘察的安全和质量。

2.5结论

此次岩土勘察工作确定了岩土土层的分布情况和力学性质,并进行了相应的岩土工程评价,得出相关设计参数。结合基坑边坡条件,采取地基施工措施,根据岩土工程条件、边坡坡率为:土壤为1:1.50,粉质粘土为1:0.50,土钉的粘土砾石坡1:0.50,网格处理。基坑支护的设计和施工,必须由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设计应结合现场岩土条件、开挖规模及施工场地环境等,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基坑设计施工必须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做好周边环境的监理工作。

3结语

本项目分析和探讨了深基坑支护及岩土工程相关内容的建设,深基坑支护设计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这项工作。采用合理有效的勘察方式,准确掌握岩土特性,为深基坑支护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严双,王子相.深基坑的支护设计与岩土勘察技术结合问题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5):43.

[2]胡春燕.关于岩土工程勘察对深基坑支护的影响的探讨[J].工业c,2016(6):00055~00056.

[3]柳斌.岩土勘察技术与深基坑的支护设计初探[J].江西建材,2017(7):234.

[4]杨夺,赖辉庭.对岩土工程勘察中深基坑支护设计问题的几点探讨[J].地球,2016(5):58~61.

[5]罗青宏.岩土工程技术中深基坑支护设计的分析[J].低碳地产,2016(10):145~146.

篇5

关键词:岩土工程施工 成本管控

伴随着改革开放,工程建设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工程建设企业抓住改革开放的契机,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及自身的努力,部分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工程施工技术明显提高,尤其是岩土施工企业越来越意识到成本管理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至关重要性。实际工作中,成本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岩土施工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同时成本管理与施工进度管理、工程质量管理、文明施工管理等工作息息相关。

笔者认为,岩土工程项目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机会大于挑战。成本管理工作只有上升到战略层面,才能发挥其核心作用,实现全员、全系统、全过程的成本控制,进而实现工程项目的目标利润。

一、相关概述

建设工程行业一直是工程量巨大、耗资巨大以及人力物力和财力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不断地跟进和避免突发状况的发生,这需要很多的工程设计师和施工团队更加精心地准备,同时也是整个行业在现实情况下的必然选择。对于经济格局不断的变化,降低工程施工中的成本则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施工单位提高利润的重要来源,这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岩土工程施工作为工程项目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工程项目施工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保证岩土工程按时保质地完成,同时又能够保证施工单位的基本利润,降低工程施工的成本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将B地质工程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岩土工程施工中的情况进行阐述,同时剖析其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在全球化的竞争格局中,施工工程的成本控制越来越艰难,更是岩土施工企业需要着重考虑的主要工作,培养高素质的团队,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等都是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的重要措施,这也是当前岩土施工企业面临的难题。基于此背景,本文将深入研究岩土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岩土工程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方案设计

岩土工程是一个规模庞大、工期很长,并且施工队伍壮观的工程项目,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能够在整个的工程中获得更多的效益,这需要严格控制工程的成本费用,尤其是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更是需要科学的管理和控制,这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控制和利润贡献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在岩土施工中,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非常重要。要想提高成本控制效果,就要认真分析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基础,并将工程预算与实际成本费用相对应,找出偏差,提高成本控制的针对性、有效性。同时,还要对工程未完成部分的成本进行准确预算,并定期通报。

(一)施工成本控制中的预测

在施工成本控制中,成本预测是关键。合理预测后才能编制详细的工程预算,最终使施工成本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达到降低总体成本的目的。

(二)编制准确的施工阶段成本控制计划

从岩土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工作效果来看,编制准确的施工阶段成本控制计划,对做好岩土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认真执行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计划

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制订成本控制计划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做好成本控制计划的实施工作才是成本控制的关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计划的编制与执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注重每一个环节的核算。

三、岩土工程施工中的成本管理――以B市地质工程公司为例

(一)B市地质工程公司岩土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现状

B市地质工程公司是一个以岩土工程施工为主业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在B市岩土市场占有重要市场份额。B市地质工程公司总部的成本控制是由多个跨职能部门组合在一起,主要包括合约成本部、市场营销部、工程管理部、财务管理部、劳动人事部等,其架构如图所示。

(二)岩土工程施工中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权责、流程不明确,财务参与不够

岩土施工企业普遍管理粗放,内部控制不健全,成本管理工作权责不清、流程不明确,并且财务部门参与不够。由于成本管理意识的欠缺,部分岩土施工企业将成本控制工作全部设置在项目管理部,忽视了财务部门的存在,从而导致成本管理工作偏离预期目标。

2.工程概算精细化不够

工程项目概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前提,科学准确的项目成本概算可以杜绝材料库存过多、人力配备不足或者过剩、设备闲置等现象的发生,只有全部成本都在计划之内,岩土工程项目才能实现预期利润。

3.岩土施工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B市地质工程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人员大部分来自于公司的财务部门,专门的金融人才很少。因此很多业务即使面对已有的规章制度和国外先例,但开展起来仍是困难重重,这就使得工程项目的资金集中管理还仍然处于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之中。

4.工程项目的物资管理存在严重问题

在岩土工程项目施工中,多数职工的成本意识还比较缺乏,尤其是许多施工队伍的工作人员,无论是管理理念还是工作经验,都缺乏成本管理意识,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必然无法满足成本管理的需求,造成了成本管理失控。

5.工程Q算及后续手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为了保证工程决算及后续手续能够进一步完善,可以采用完善报表制度和强化施工过程成本分析的手段来实现,具体目标是在现有成本的基础上,保证工程的整体收益最大。

6.加强对员工专业能力的培训,做好人力管理

在员工专业能力培训过程中,既要重视员工责任的宣贯,同时还要实现员工专业能力与成本管理的连接,使员工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树立良好的成本管理意识,最终达到提高成本管理效果的目的。

7.成本管理缺乏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手段

在成本管理中,建立相应的成本风险识别和管理系统,对成本管理而言十分重要。结合当前成本风险识别和管理系统的建立实际,这一系统的建立不但需要搜集多方面的数据,同时也需要其他系统和工作部门给予全力的支持和配合,单独依靠某一种手段是难以实现的。

四、加强岩土工程施工中成本管理的策略

从岩土施工企业的发展角度来看,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就要在成本控制上取得突破。要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并进一步优化成本管理流程,强化成本管理手段,使成本管理能够成为施工企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达到提高施工企业整体优势和竞争力的目的。

(一)岩土施工企业内部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管理责任分配

在岩土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中,除了要建立专门的会计核算体系之外,还要对岩土工程中所涉及的所有费用进行有效统计,并做好成本归集,提高成本核算的有效性。为了做好成本管控工作,还要加强内部成本管理责任的分配,保证岩土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中的人员各尽其责,更好地为成本管理服务,提高整体效益。

(二)科学利用目标成本法,提高成本预算的科学性

在岩土工程中,为了避免人工费用核算超标的现象发生,应采用目标成本法,即先明确目标成本,然后根据目标成本反推人工成本,进而得出人工成本的合理范围,在具体施工中,项目部应根据这一范围进行人力成本核算,保证人力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因此,科学合理利用目标成本法是关键,通过利用目标成本法,达到提高成本预算科学性的目的,保证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建立资金集中管理体系,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对于企业集团而言,资金的集中管理具有较强的优势。资金集中管理,不但可以将集团的资金统一在一起,同时也可以实现集团整体资金的优化和统一调配,保证集团自有资金能够得到合理利用,最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此,岩土施工单位建立资金集中管理体系,是提升资金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对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宣传动员工作,统一思想,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是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提高资金集中管理水平,拓宽工作视野,创新工作思路,努力与国际接轨;三是健全完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制度,保证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四)对岩土工程在施工阶段的成本要素实行集中管理和成本责任制

1.人工费的控制

为了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在分包队伍选择过程中,不但要侧重于信誉良好、实力相对强的分包队伍,同时还要保证分包队伍能够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能够完成所承包的工程。

对劳务分包的费用,应在工程结束之后立刻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严格执行相关财务制度,确保每一笔工程款的拨付都符合财务制度要求,提高劳务分包费用结算的合理性。

2.做好材料费的管理

工程开工之前,项目管理部门会根据图纸组织预算人员编制全面的施工预算,并对材料费用进行预估和计算。在此过程中,应编制相应的采购计划,根据采购计划实施采购,严格控制材料费用的支出。

要想严格控制采购成本,需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首先,应按照采购计划进行采购;其次,要在采购过程中加强对供货企业的了解,选择质优价廉的产品作为采购对象;再次,要按照采购周期合理采购,对于有材料储备的,可以降低采购频次。

为了做好材料储备的管理和控制,首先应控制材料的进场数量,确定进场材料都能在短期内消耗完毕,避免材料进场之后因存放等原因发生损坏,导致材料保管成本升高。

3.做好机械使用费的管理

为了保证工程机械使用费管理取得实效,在机械使用费管理中应制定准确的工程预算,不但要对机械的使用数量和使用时间进行准确的计算,同时还要优化机械使用过程,降低机械费用的支出。

考虑到机械使用过程中需要发生相应的费用,外购机械或者租赁机械的成本较高。因此,在机械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只有增加自有机械的使用频次,才能降低机械费用支出,进而达到降低总体成本的目的。

(五)加强岩土工程项目后的评价与考核管理

岩土工程项目考核评价工作是成本管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项目实施效果及项目目标是否实现的检验与评定。公开、公平、公证的项目考核评价能够使项目管理人员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水平和业绩,并能够总结经验教训,找出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素质。运用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综合评价岩土工程项目的实施效果,横向与其他工程项目进行对比,纵向与历史完成项目进行对比,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成本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六)提高岩土工程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施工单位而言,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工程施工阶段,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责任心的培养,加强管理人员特别是管理层在新理论、新思想及新方法上的培学习,增强竞争环境中的危机意识、管理意识和创新意识。健全完善鼓励管理创新与技术进步的激励机制,把员工素质的提高重要性摆在首位,确保实现岩土工程的预期成本目标,才能不断适应市场竞争的形势,实现预期利润,始终保持行业的领先地位。

(七)提升岩土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信息化水平

岩土工程施工不仅需要先进的人才作为保障,同时需要高速发达的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支撑,这也是当前提升我国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和降低成本的可行策略。随着ERP系统的日益强大,受到很多公司的青睐和追捧,尤其是集团公司更需要上马这套管理系统。对于岩土工程而言,在施工中的成本管理往往复杂多变而又充满了变数,通常需要一个完善的财务系统来对成本费用的支出和预算做好准备,这也是施工单位保障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以及降低施工成本的方式,非常适合施工企业管理需求。

五、结论

篇6

1方案的初选

由于基坑开挖较深,建设环境复杂,对基坑支护形变量有着严格的控制,所以在这个基坑工程设计中,要把重点放在控制基坑边坡土体的变形,减少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周围道路、建筑物、管线等造成的不良的影响。在方案设计时也可以参考附近地区有着相似施工条件的基坑工程,最后得出初步方案拟采用的方案是:d1排桩+内支撑、d2排桩+锚杆和d3地下连续墙。

2基坑整体设计方案

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的确定组建完善、科学的基坑整体设计方案综合指标评估体制,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对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透彻分析。然后还要满足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及施工便捷这四个基本要求,本文在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中,选取了武汉地区大量类似基坑工程实例,在各个因素影响力的分析之中,要保证各个因素之间的独立性和其本身的完整性与客观性原则,选择C1表示支护稳定性安全系数、C2施工技术可靠性和可行性、C3支护系统的科学性和先进性、C4支护破坏类型及其危害程度、C5支护对周边变形和沉降的影响、C6综合造价、C7施工对环境的影响、C8施工工期、C9施工难易程度、C10支护结构对后续工程的影响这10个指标来评价基坑系统各初步方案的优劣。选择方案最优为总目标,为目标层A;根据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及施工便捷等基本要求,选取安全可行B1、经济合理B2、环境保护B3和施工便捷B4,构成准则层B;然后由于要保证权重合理分配,准则层的四个指标又进一步下分为多个子指标构成指标层C。

3确定各指标因素权重使用层次分析法

衡量评判各指标因素(指标层C)相对于最优方案(最高层A)的相对重要性总排序权重,以计算准则层B(即安全可行B1、经济合理B2、环境保护B3和施工便捷B4)相对于A的权重。

二结语

篇7

关键词:填土场地;岩土工程勘察;

研究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填土工程土质材料

在填土过程中,需要通过勘察对工程性质做宏观的了解,准确分类填土物质的物理构成。按照填土物质组成成分,堆填时间,逐步实施对工程建设具有重大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填土可分为素填土和杂填土两类,这是根据填土主要物质组成来区分的。粘性土、砂土、粉土、碎石这些有一种或者几种材料组成的是素填土。素填土中一般不含杂质或含杂质很少。如果进一步的细分,则可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指的是那些工业废料,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杂物的含量超过了标准规定的25%时的填土。工业废料土、建筑垃圾土、和生活垃圾土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另外,还存在着冲填泥砂填土,这种由人工水力冲填泥砂冲刷形成的土叫做冲填土。除了成因特别,冲填土事实上也属于素填土的一种。在北京有一种杂土叫做炉灰杂土,炉灰杂土主要是经过燃烧后形成的无机物堆填而成。是煤和煤土混合物。堆填时间在50年以上的填土叫做古填土、堆填时间在15~50年之间的填土叫做老填土、堆填时间在15年以内的填土叫做新填土。这是根据填土堆填的时间来区分的。填土的自重固结程度、密实程度也是填土的堆填时间一定程度上的代表。

二、填土勘察的工作要点

1、填土勘察的主要内容

(1)地形和地物的变迁过程,堆填物的堆填时间、来源、物质成分、堆填方法。

(2)查明填土的分布、厚度、深度、均匀程度及相互接触关系。

(3)查明填土是否存在下卧软弱层,若存在查明其物理力学性质。

(4)查明填土的含水量、密度、颗粒级配、有机质含量、密实度、压缩性、湿陷性及腐蚀性。

2、填土工程的勘察需要通过分析填土的具体分布、利用厚度、填土物质的成分、填土颗粒的级配以及填土的均匀性、压缩性、填土的密实程度和湿陷性。在此同时、需要对勘察场地的地形地物、填土的主要来源、堆积方法和堆积年限进行调查。查明场地是否有废土坑、渗井、暗塘和旧基础。且需要查明地下水和地基土对建筑材料是否有腐蚀性。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这些都可以通过工程地质的调查、现场原位的实验、取土做样板的实验,还可以通过钻探、挖探等来实施。由于填土的分布范围、填土的厚度对对工程建设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勘察过程中需着重调查地形地物的变迁情况。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基础埋深的确定,也影响到了对埋土方案的选择。进行对比地形前后的变迁情况,可以概况地判断出填土的范围和填土的厚度。再根据这些调查情况整理数据,有针对性地布置整个工程方案,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3、如果工程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填土经常是由山体人工爆破得到的大块石填土。势必会出现地基填料粒径过大这个问题。将大块石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分解,是用强夯处理的前提。需要在填土前要加以考虑。想要强夯施工比较方便顺利的进行,控制最大粒径应在500mm以下进行。“在地基深处填埋大石块”这是在如果没有条件分解大石块的情况下填土施工需要注意到的问题。强夯机在地基表面有大量的块石时,很难施工,且移动困难,容易翻车。当夯锤在夯击时碰到坚硬并且块头比较大的块石时,容易出现夯锤砸弯,施工事故等问题。另外,夯击后场地会因为表面块石的存在平整起来特别困难。将大的块石和砂土、粉土一起填筑,能够形成级配较好、启用方便可行的地基填料,同时也避免了孔隙很大的填土地基的出现,这是因大量块石的存在会造成堆积。强夯施工时在经过孔隙很大的填土地基或者是遇到已经软化了的岩石时可能导致地基沉陷。

4、填土需要有土,在大量的土来自挖山得到的土皮。并且多数是山体通过人工爆破得到的大小不均匀的碎石,由于土块的直径大小不等,在填土过程中会造成填土不均。为使填土地基压缩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可以根据将要处理的地基在平面上的深度来进行分区和分工。如不同的夯击能量可以选择不同的加固深度。施工时,必须慎重运用强夯法。

三、填土工程的具体方法

1、判断填土是否可以直接的利用主要取决于填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评价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造价和整个工程的安全。具有良好的密实性及均匀性的填土,一般是堆积时间超过了5~10年或者是经过机械夯实的素填土。不宜作为天然地基的的填土是那些生活垃圾、腐蚀性较大的工业废料组成的杂质填土。这些都可以通过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来进行。

2、在需要换掉填土时,可以采用强夯法和挤密桩法进行。清理低饱和度浅埋的素净土时用强夯法。经过处理后的素净土可以形成承载力加强的表层硬壳层。不但施工效果好,并且施工设备较简单,施工速度很快。广泛地运用到道路、港口和机场的建设中。挤密桩法则可以降低压缩性、提高地基对建筑物的承载能力适合运用到市政等工程的建设中。

四、案例分析

某地铁工程对承载力、地基变形、地层均匀性和地基整体稳定性等的要求较高,填土未作处理,不宜作为拟建建(构)筑物的地基直接持力层。场区内填土厚度差别较大,且极不均匀,为便于对填土地基进行处理,给出填土的分布情况,绘制填土的平面分布图及埋深、层低标高等值线图。在填土地基处理上,其处理方法的选择,应从施工工法着手,综合考虑加固效果、经济费用、工程周期、环境影响,以及地区经验等方面综合比较。

1、明挖部分

根据工程经验,常用的杂填土地基处理方法的技术、经济对比见表1。对于填土埋深较浅的部位(填土埋深不大于3m)建议采用人工换填地基方案,须采用与周边地层相近的换填材料,并满足相应的压实系数。对于填土埋深较大的部位建议采用复合地基方案(如碎石桩),进行加固处理。复合地基方案的竖向增强体抗压强度及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变形控制、稳定性均须全面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具体的复合地基方案选择应根据工程建设特点,结合场地地质条件、类似工程建设与施工经验综合分析、研究后确定。施工阶段,该场区对于埋深较大部位采用了碎石桩地基加固方案。实践证明,该工法施工方便,安全可靠,加固效果好,较好解决了杂填土的不均匀性,通过施工过程控制(填料量、夯实次数等),能够有效解决杂填土的承载力和湿陷性问题,同时造价亦可得到有效控制。

表1常用地基处理方法及优缺点

2、桩基部分

本区域内高架桥均拟采用钻孔灌注桩方案。在桩基方案设计和施工当中,应结合场区地层分布条件(尤其杂填土)选择适宜的桩型和采用可靠的施工工艺,以及确定合理的桩长。在确定桩径、桩长时,应充分考虑填土层分布较厚地段,回填土层对桩侧摩阻力的不利影响(如对桩基的负摩阻问题)。

结束语

总体说来,分析填土的具体分布、利用厚度、填土物质的成分、填土颗粒的级配以及填土的均匀性、压缩性、填土的密实程度和湿陷性;查明场地是否有废土坑、渗井、暗塘和旧基础;地下水和地基土对建筑材料是否有腐蚀性;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等都是填土工程需要勘察和探讨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张宏伟.填土地基勘察与评价[J].山西建筑,2008.

篇8

关键词:深基坑施工;量测;数据分析

1概述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的兴起与地下空间开发力度的增大,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越来越多,也就表明对周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来说,岩土工程量测已经成为深基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它不仅提供了使潜在破坏活动达到最小的一种方法,更是突破传统意义上对深基坑的技术处理,因此需要我们广大测量人员更多的手段、方法及理论来支撑。

2深基坑工程施工的特点

(1)每一个工程不仅体现在深基坑工程所涉及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还涉及到基坑周边环境要求的不同,而这些不同.直接涉及到维护结构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的设计与施工方法的不同。

(2)工程综合性强。深基坑工程一般涉及到围护工程、降水工程、土方开挖与支撑工程、检测工程、结构工程这五大内容,工程涉及内容丰富,综合性强。

(3)基坑工程涉及的理论多样,计算方法不统一,且经验公式、经验系数多。由于在基础理论上的局限,各家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在计算与经验上的不同,必然会引发分歧,易造成遗漏。

(4)风险性高。发生事故影响面大,每个基坑工程均比一般工程具有较高的风险性,一旦发生险情,危害性较大,损失亦较大,且修复费用高。

3深基坑工程施工监测的意义

深基坑监测既是检验设计理论的正确性和发展设计理论的重要手段,又是及时指导正确施工避免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因此,它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深基坑监测的意义有如下4点:

(1)确保基坑、相邻设施和建筑物、以及施工区内工作人员的安全,能先于事故的发生发现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发出早期警报,以提供充足的时间采取预防措施和宽松的施工环境。

(2)在施工安全性满足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监测数据,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并根据修正的设计方案优化施工方案,使深基坑工程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并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3)深基坑监测使得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成为可能,促进深基坑工程的技术革新。

(4)监测数据也是解决法律纠纷的有力证据,从而有效地保护业主的权利。

4深基坑工程中的准确性

目前深基坑监测较注重于基坑安全性的评价,很少利用监测数据来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以及预测深基坑工作状况的发展趋势。信息化施工法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深基坑工程安全性评价的可靠性和正确性,而且对完善深基坑工程设计理论、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信息化施工法由以下三步组成:

(1)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连续量测地面、支护结构及邻近建筑物的工作状况,将观测数据迅速处理制成图表,并与警戒值进行对比分析,以对深基坑的整体工作状况和基坑周边环境作出安全性评价。进而根据评价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警戒值是指在满足设计要求前提下,针对不同的监控对象、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施工因素。而事先确定的相应控制值。

(2)利用监测数据反分析验证设计假设和修正设计参数,根据修正后的设计参数预测后续施工阶段深基坑的工作状况。

(3)根据预测结果,对当前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进一步优化原设计方案和合理调整施工参数,使深基坑工程处于最佳状态。

5深基坑工程监测的收集、整理和数据分析

深基坑监测通常可分为以下三步:监测数据的采集;监测数据的整理;监测数据的分析。

5.1监测数据的采集

在基坑开挖之前,应对各监测点进行量测,确定其基准值。在施工过程中,量测频率可根据施工进度的快慢而定,也可根据监测数据的发展趋势调整监测频率,使监测数据能充分反映基坑的实际工作状况。

5.2监测数据的整理

大多数监测数据应绘制成与时间有关的曲线,并标注与之对应的施工进度,为基坑工作状况的客观评价奠定基础。前面论述给出的与时间有关的地面沉降、孔隙水压力变化曲线,它有助于反映监测项目数据的大小、变化速率和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平面图和剖面图表明了测点所在位置,有助于分析监测结果或观察现象与所监测区域之间空间的相互关系。

5.3监测数据的解释

对监测数据的解释和施工过程中潜在影响因素的分析,必须最好由具有深基坑设计和施工经验的设计、施工和监理人员集体完成;最重要的是要能识别监测数据或曲线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区分是受随机影响或人为影响的不合理数据,还是真实反映深基坑工程实际状况的合理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对基坑的安全性作出合理、正确的评价。

6工程实例分析

某办公大楼,地面以上高18层。底下3层。基坑开挖面积54.4m×108.0m,主楼部分开挖深度20.1m,其余部分开挖深度18.3m。采用厚0.8m、深25.0m的地下连续墙作为支护结构,并兼作地下室永久墙体。基坑开挖采用逆作法施工,原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应在第一层和第二层地下室楼面处安装两道临时斜向钢支撑。

6.1施工前的准备

基坑开挖前,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分析,两道临时斜向钢支撑必不可少。但由于安装钢支撑费时、费钱,且影响后续阶段的施工效率,钢支撑安装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和经济效益。为了对该问题作出合理、正确的评价,基坑施工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施工法对基坑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监测方案,分别对土压力、孔隙水压力、连续墙墙体变形和内力进行监测。同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场地土进行深入的现场测试,获取更为合理的设计参数,为深基坑安全性评价和原设计方案的修正(钢支撑的安装与否)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6.2第二阶段施工的内容

第二阶段开挖结束后,基坑开挖深度8.0m,实测墙体最大位移(10mm)小于原设计值(15mm)。并在基坑底部对土体进行现场十字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8.0~12.0m范围内的土的抗剪强度较原室内试验值要大,为修正土的设计参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通过对实测墙体侧压力和反分析获得的墙体侧压力的对比分析,对原设计假设进行验证,在冲积土层和洪积土层中墙体侧压力的实测值与反分析验证值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且两者都小于原设计值,用墙体侧压力的反分析验证值和修正后的设计参数,在不考虑第一道钢支撑的情况下,对后续开挖阶段中地下连续墙的工作状况进行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当基坑开挖至18.3m时,地下连续墙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其内力不会超过允许值。鉴于以上分析,原设计被修改,第一道钢支撑取消。

6.3第三阶段施工的内容

第三阶段开挖结束后,地下连续墙实测墙移小于前一开挖阶段的预测值。为了验证原设计假设,利用实测墙移反分析墙体侧压力,在20.0m深度范围内,反分析得到的墙体侧压力较前一开挖阶段减小,且几乎与孔隙水压力相等,这意味着此时作用在地下连续墙上的土压力很小。用反分析验证获得的墙体侧压力,在不考虑第二道钢支撑的情况下,对后续开挖阶段中地下连续墙的工作状况进行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墙移将小于警戒值,地下连续墙内力不会超过允许值。故原设计被修改,第二道钢支撑取消。本工程在未安装两道钢支撑的情况下,安全顺利地完成基坑施工任务,充分反映了信息化施工在深基坑工程中的重要性.它为合理的技术判断奠定了基础。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 岩土勘察 地基处理

[中图分类号] TU761.6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101-1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工程设计、施工的依据,其质量的优劣,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工期和合理投资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急需给予岩土工程勘察足够的重视,并应用一些科学、合理的勘察手段以保证工程勘察的准确性、提高勘察工作效率。

由于各地区的土质构成具有相应的区域特点,再加上目前国内缺乏系统的研究,对各地地基的有关指标的测试、评价及试验不够,使测试指标的应用难以恰如其分。因此,高层建筑工程的基础处理方案不尽合理,甚至常常出现无法想象的工程事故,最终导致建筑工程基础造价的大幅提高,而正确、合理的选用最优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是安全、经济、合理地进行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的关键所在。如下做工程实例分析。

1工程概况

某建筑小区一栋住宅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29680m2,地下建筑面积2800m2,建筑物总高39.50m,地上14层,地下2层。基础类型:筏型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抗渗等级S8,主体结构混凝土:内墙、外墙及梁、柱为C30,现浇板、楼梯C25。根据勘察报告,场地为第四纪沉积层,基础坐落在粉质粘土层上,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l80kPa。

2地基岩土勘察分析

本工程的特点是层数较多、荷载大,对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都很高,无论设计计算、具体的施工措施和施工管理,其难度都比一般高层建筑地基处理要大。如果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坐落在粉质粘土层上,其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180kPa,不能满足设计要,而采用钻孔灌注桩时,其场地土有较好的桩端持力层,方案能满足设计要求,但桩间土承载力得不到使用,且施工过程中有泥浆污染,施工噪音大。

因此,通过仔细分析,并结合场地土质情况、工程特性和环保等要求,本工程拟采用长螺旋钻管内泵压CFG桩施工工艺进行地基处理,设计时将桩端落在细中砂层上,桩长为16~18m,满足设计要求,且场地桩间土承载力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在CFG桩复合地基设计过程中,主要需确定五个参数,即:桩长L、桩径d、桩间距s、褥垫层厚度H和桩身强度等级。根据设计方案相关设计指标:桩长L16~18m;桩径d=400mm;桩间距s在(3~5)d;CFG桩桩体强度等级为C25;褥垫层厚度为发挥桩间土承载力,首先凿除保护桩长500mm,然后顶铺设20cm厚碎石垫层,则垫层顶的标高即为基础底标高。

3地基处理主要技术探讨

3.1施工机械

长螺旋钻管内泵压CFG桩施工工艺是由长螺旋钻机、混凝土泵和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组成的完整的施工体系,本工程采用ZKL800BB型步履式长螺旋钻机、1台HBT60型混凝土输送泵、1台JS50型混凝土搅拌机。

3.2主要施工工艺

⑴测量定位

测量定位采用打孔灌石灰的方法处理,即先用直径30的钢管打孔300mm深的深度,然后灌入石灰粉,再插入钢筋进行复核桩位,施工中所有桩孔一次定位完成。

⑵钻机就位

钻机就位前需检查场地情况,如果场地较软,应增加支腿接地面积。若场地坡度>30°应加垫枕木施工,钻机就位后必须平衡,启动四支腿油缸调整钻机水平,确保钻塔垂直度≯1%,对位偏差≯20mm,钻机开钻前必须严格检查钻头上楔形出料活门是否闭合。

⑶钻进成孔

钻进过程中根据地层变化和动力头工作电流值对钻压、转速和钻进速度进行合理调整,钻进采用间歇式钻进方法,即钻进一空钻一钻进,钻进至设计深度后空车30-60s,待电流稳定确认桩长满足要求后终孔停钻。

⑷混凝土搅拌及泵送

混凝土搅拌应该严格按配合比配料,严格控制好进场原材质量,每盘搅拌时间≮90s,经常检查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坍落度,控制好混凝土的搅拌质量。

⑸每桩灌混凝土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封顶以保护桩头。

⑹施工中遇到地下障碍使桩位偏移时应及时处理后再次就位,并对混凝土泵送中遇到输料管堵塞或钻进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及时正确处理。

4施工质量控制

通过对试验桩的验证,只要适当增加些桩长,使桩端进入其下的中低压缩性的粉质粘土层或粘质粉土-砂质粉土层上时,就能满足承载力和变形的需求,而且可以避免桩底土的扰动。于是决定对于场地局部原桩端持力层位置处砂层较厚的地段,依然采用原桩端持力层不变,但施工时要尽量避免桩端进入砂层太深,以免扰动砂层,产生涌砂现象,造成质量问题;而对于原桩端持力层位置处砂层较薄的地段,就增加桩长,使其桩端落在粘性土上。

根据工程经验,原桩底处的粉细砂及细中砂为含水层,这种有一定地下水压力的砂层很容易产生涌砂现象,造成桩底的虚空,也是造成单桩承载力不足的原因,为此,要求钻探人员控制提钻,钻进成孔至预定深度后尽量少提钻,在混凝土淹没钻头一定高度后再提钻;且提钻速度不宜过快,注意其和泵送速度的匹配,避免桩侧砂层产生涌砂现象,造成桩侧砂层不实,影响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的发挥。

从土质情况分析,当桩长范围内存在饱和的粉细砂层或粉土层且其处于中密一松散状态,采用长螺旋钻管内泵压CFG桩工艺施工时就需考虑剪切液化在粉细砂层和粉土层中可能引起的窜孔现象。可以选择使用跳打,且提高钻进速度,将一次打4排改为1排,尽量离开已打桩,减少对已打桩扰动能量的积累,杜绝了窜孔现象的发生。

本工程钻头穿越细砂、圆砾、卵石层,终孔于粉细砂层及细中砂层上,很容易导致阀门打不开。经设计组和施工组共同商量改用防水钻头或者是适当增加桩长,中低压缩性的粉质粘土层或粘质粉、砂质粉土层,避免阀门打不开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支挡结构;教学观念

作者简介:杨庆光(1979-),男,江西黎川人,湖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唐西娅(1972-),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湖南株洲412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工业大学教学改革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G11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080-01

对于一般教学型高校而言,大土木下城市地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素质的地下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专门人才,使施工管理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水平。目前,我国大多具有城市地下工程专业的本专科院校都开设有“支挡结构设计”这门课程,而这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仅局限于课堂,通过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辅助一些简单的案例分析来完成课程学习,忽略了课程本身的特殊性。从施工管理层面而言,该课程的实践性要远超前于理论性。从多年来的教学效果分析发现,学生毕业后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期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因此传统教学法难以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就业将产生较大的影响。[1-3]针对该课程的特点,探讨在传统教学法基础上,结合项目教学法来完成课程教学工作,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土木工程相关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一、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和学的交互模式,[4-5]这种模式集中关注于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理,目的在于把学生融入到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积极地学习过程中,自主地对相关知识进行建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支挡结构设计课程中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够巧妙地将基本理论,工程经验,相关软件和规范等多种知识的掌握和项目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使学习和现实生活有机地统一起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2.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可增强相关课程的关联性,[6]使学生对支挡结构设计形成较为完整的概念。要完成一个支挡结构设计项目,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以一个基坑支护工程为例,首先,设计者必须对所要设计项目场地条件做充分的了解。如对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周边地形和建筑物分布情况、基坑开挖深度等做充分的了解,这些内容错综复杂,在有限的课堂上是无法用三言两语清晰地描述,必须通过自己的现场接触,在实践中去思考和总结规律,从而建立工程经验。其次,要根据现场的基本情况,结合业主在资金、施工单位现有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等方面的考虑,综合确定支挡结构的设计方案。最后才是根据勘察报告提供的岩土参数和已经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支挡结构参数设计。在整个支挡结构设计过程中,涉及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概预算、土力学和支挡结构设计等多门课程的知识,知识点覆盖面十分广。把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支挡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完成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加深对上述相关知识的理解,找到这些课程之间的关联,并查找和最终解决课程相关部分的知识点之间存在薄弱环节或盲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只有牢牢掌握了这几门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才具备完成整体结构设计的能力。

(2)项目教学法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工程设计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可将支挡结构的方案设计、参数选择、结构计算、构造措施及施工图设计合为一体,切实培养学生进行支挡结构设计和施工的综合能力。通过结合典型的工程实例,从现场的踏勘、支挡结构方案对比分析、土层参数选取、支挡结构参数设计计算、岩土设计软件复核和施工图绘制等能力进行系统培养。通过将学生的设计方案与实际施工采用的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找到自己的不足,用实际工程检验和改进自己的设计,使学生尽早直观、形象了解工程实际。此外,在项目教学中,育人于教学过程之中,加强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通过项目教学法,克服过去教学中课堂讲授过多实践过少、被动接受过多主动思考过少的弊端。只有经过深加工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才能掌握得更加牢固。因此,项目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主动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的综合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支挡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实现。

1.确定项目法教学所采用项目

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需要有大量的专业基础准备知识,因此在培养方案制订阶段就要求提前做好准备,在该课程开设之前将前期准备知识学完,然后主讲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工程实践,确立所用项目,让有关教师明确该项目内容并吃透精神,以后所有教学活动紧紧围绕该项目进行。[7]

2.改革教材,围绕所确立项目内容整编教材,使所用教材更有针对性

目前支挡结构设计方面的教材很多,但是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点。这些教材的知识点覆盖面非常广,内容非常丰富,但是教材内容太注重于理论,对于教学型院校地下工程系学生培养并不十分实用。因此,可以结合项目教学法整编教材,增加更多的工程实践和行业规范方面的应用和讲解,提高教材的针对性。

3.教学计划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分为三步走:首先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将围绕教学项目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讲清讲透;其次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针对实际工程,对工程进行分析和讲解,然后安排设计任务,要求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自己查阅资料进行方案选择和设计计算;最后,将学生的设计方案同工程采用的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在分析中找不足,从而改进设计,使学生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工程经验。

4.教学效果检查

项目教学法成效评估可从学生对项目方案选择、土层参数选取、支护结构设计、岩土软件应用和施工图绘制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分析学生在设计时对分析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加强项目教学法的改进。

三、项目教学法实施成功与否的保障

1.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将以自己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只有教师观念的改变,才是项目教学法能否实现的重要保障。

2.学生学习观念的改变

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的学习发生巨大的转变,不在是静静地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到现场,到图书馆自己学,老师真正起到的是引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

3.学校和企业的支持

项目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学校和企业的配合,为项目教学营造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

4.有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项目教学法的效果如何,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通过自我的评价来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有太.土木工程专业项目法教学应用[J].山东纺织经济,2007,(6):97-98.

[2]赵顺福.项目法施工管理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邓明华.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的应用探究[D].武汉:湖北大学,2008.

[4]胡庆芳,程可拉.美国项目研究模式的学习概论[J].外国教育研究,2003,30(8).

[5]朱丽梅.项目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J].教育导刊,2002,(10):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