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行业研究范文

时间:2023-11-29 17:53: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纺织业行业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纺织业行业研究

篇1

关键词:清洁生产 评价 纺织行业

中图分类号:X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159-02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社会就业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纺织业也是一个高污染行业,是废水、COD等污染物排放大户。2007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纺织业被列为重点污染行业。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印染行业污水排放总量居全国制造业排放量的第5位。60%的行业污水排放也是来自印染行业,且有着污染重、处理难度高,废水的回用率低等问题。因此,纺织行业推行和实施清洁生产,进行清洁生产分析与定量评价,对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 评价指标

按照清洁生产的原理,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出发,针对纺织行业的生产特点,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四大类:原材料指标、产品指标、资源指标和污染物排放指标[1]。

1.1 原材料指标

(1)毒性。原材料所含毒性成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2)生态影响。原料取得过程中的生态影响程度。(3)可再生性。原材料可再生或再生的程度。(4)能源强度。原材料在采掘和生产过程中消耗能源的程度。(5)可回收利用性。原材料的可回收利用程度。

1.2 产品指标

(1)销售。产品的销售过程,即从工厂运送到零售商和用户手中的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2)使用。产品在使用期内使用的消耗品和其他相关产品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3)寿命优化。在多数情况下产品的寿命是越长越好,但有时并不尽然。寿命优化就是要使产品的技术寿命、美学寿命和初设寿命处于优化状态。(4)报废。产品报废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1.3 资源指标

资源指标可以由单位产品的水耗量、能耗量和物耗量来表达。资源消耗量越高,对环境的影响越大。

1.4 污染物排放指标

污染物排放指标主要包括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水污染物BOD5、CODCr、SS排放量指标。污染物排放指标代表着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和管理水平。

2 评价等级的划分

清洁生产评价可分为定性和定量评价两种,原材料和产品指标在目前的数据下难于量化,属于定性评价,因而粗分为3个等级,即分为高[0,0.30]、中[0.30,0.70]、低[0.70,1.00];资源指标和污染物排放指标易于量化,可做定量评价,因而细分为5个等级。每个分指标的等级分值范围为[0,1.00],按基本等量、就近取整的原则划分不同等级,分为清洁[0,0.20]、较清洁[0.20,0.40]、一般[0.40,0.60]、较差[0.60,0.80]、很差[0.80,1.00]。

3 评价方法及权重的确定[2-5]

清洁生产评价采用分级对比评价法,按下列公式计算清洁生产水平等级分:

E=∑AiWi (1)

其中,E为评价对象清洁生产水平等级得分;

Ai为评价对象第i种指标的清洁生产水平得分;

Wi为评价对象第i种指标的权重。

各大类指标包含若干分指标,指标体系权重值总和为100,各指标权重值代表其在整个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指标在产品生产、销售、使用的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性。为保证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和适应性,在各项指标的权重确定过程中采用了专家调查打分法,主要从原材料、产品、资源、污染物排放等方面进行打分。按照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评价方法,总体评价结果>80,为清洁生产水平,70~80为传统先进,55~70为一般,40~55为落后,

4 纺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应用实例

4.1 企业简介

本案例中的企业是一家台商独资企业,于2000年6月被批准设立,注册资本550万美元,投资总额为770万美元,占地面积60余亩,建筑面积15000多m2,生产厂房面积约为1800 m2。企业主要产品为针织布染色加工,年生产能力为8000 t,年产值在5000~8000万元。

该企业拥有全套进口染色机、定型机、电脑对色系统,还拥有先进的针织平幅缩炼机。企业注重环保生产、清洁生产、文明生产,在“三废”处理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公司拥有先进的印染废水处理设施。既满足了生产用水的质量要求,又保证了在上级历次的环保检查中都获通过。该企业符合当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环境和谐的要求。现就该项目,对其的清洁生产水平进行分析评价。

4.2 指标评价分析

(1)原材料指标评价。

公司生产用主要原材料为坯布,存在10%的杂质,杂质通过精炼工序进入废水,造成废水COD增加及物料流失。辅料主要为染料、碱及助剂。染料着色率为95%,部分进入废水中;碱液经过中和后排入污水管网;助剂经反应后,基本全部进入废水中。因此,从生产原料上分析该项目清洁生产水平较高。

(2)产品指标评价。

企业支持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设备工艺水平,先后购买了高温高压溢流染色机(J型缸)、高温高压卷染机(横开门)、常温常压卷染机(平缸)、高温高压喷射染色机(O型缸)、羊毛衫染色机(缸)。

企业购买台湾电脑自动滴定机,其主要作用提高打样对色成功率及提升打样速度。完全以电脑控制系统来控制染化料的滴定,自动投放及配方数据存储。此外,企业所有染机的电脑全部集控在中央控制室,该系统自动控制染机的升降温、出水次数、染机的工艺执行率。染机的电脑配备了触摸屏,实现工艺参数设置、程序编辑、状态显示、自动记忆曲线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为企业降低了能源,增创了经济效益。企业染色过程采用高效活性染料,在所有染料用量中占70%以上,其着色率大于95%,降低染料的消耗的同时减少了废水的产生。过程控制计算机化,便于掌握生产进度原物料成品,以达有效管理的目的。

综上所述,该企业工艺及设备较为先进,自动化水平较高,能够针对产能、产品品质进行精确管理。

(3)资源指标评价。

企业的资源消耗主要为水耗、电耗和蒸汽消耗。

该企业用水接自城市自来水管网,供水压力为250 kPa,2009年生产数据显示,公司全年购入自来水67.69万m3,其中:主要生产系统用自来水58.214万m3,辅助生产系统用自来水8.122万m3,附属生产系统用自来水为1.054万m3,管网损耗为0.3万m3。公司全年净用河水47.34万m3,其中主要生产系统耗用河水44.432万m3,附属系统耗用河水1.488万m3,损耗河水1.42万m3。

该企业外购电力,从10 kV电网上购入电量776.62万kW·h,则企业全年净消费电量为776.62万kW·h,其中主要生产系统用电量为689.251万kW·h,辅助生产系统用电量为62.129万kW·h,附属系统用电量为15.532万kW·h,损耗电量9.708万kW·h。

根据2009年生产记录,该企业全年购入蒸汽47535 t,则净消费量为47535 t,其中主要生产系统用蒸汽为46346t,附属系统用蒸汽为951 t,损耗238 t。

从上述数据可知,染色布生产中新鲜水满足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印染行业准入条件》中现有印染企业棉、麻、化纤及混纺织物新鲜水取用量≤2.5吨水/百米的要求,但用水量仍然偏高,主要原因是由于本公司产品结构以厚型织物为主,其质量要求非常高,耗水量较大。

(4)污染物排放指标。

企业产生废水主要为染色排放的染整废水、水膜除尘的水洗水以及生活废水等。公司废水排污口1个,排水量约为1500 t/d,废水经预处理达到COD

企业的废气处理采用水膜除尘,燃煤蒸汽锅炉产生的SO2、NOx、烟尘等废气经水膜除尘装置后,通过排气筒排放。企业的固体废弃物若为一般废弃物则燃烧或委外处理,产生的危险固废一律委外处理。总体来说,该企业各种废物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4.3 评价结果

综合各项指标评价情况,该项目清洁生产指标综合评价结果原材料指标为21.7分,产品指标为12.8分,资源指标为20分,污染物排放指标为24.2分,合计总分为78.7分,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该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等级达到传统先进水平,这说明该企业总体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原材料指标、产品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在资源及污染物排放方面仍有进步空间。

5 结论与建议

5.1 存在的问题

从本文所举的案例可看出,当下的纺织企业在推行和实施清洁生产方面还是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6~8]。

(1)资金问题。

由于社会外部缺乏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必要的资金支持及相关经济政策,大多数中小型纺织厂没有生物处理设施,只有在一些厂中采用了沉淀或一级处理以减少废水中悬浮固体的浓度和一部分的BOD,一些中小型纺织厂还采用了化学处理法(如絮凝);一些稍大型的企业即使实施了清洁生产,也是采用无/低费方案。这些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历史包袱沉重,经济效益不好,缺乏资金,企业有积极性搞清洁生产,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2)技术问题。

纺织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学药剂、各种染料等而产生严重污染。目前,纺织印染企业传统工艺落后,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以硬件投入为主,对工艺节能减排重视度不高,大部分的企业生产过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废物也不能很好的回收利用,技术落后、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实施清洁生产缺乏技术支持。

(3)市场机制不健全。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对清洁生产的市场拉动力不够强,市场驱动机制缺乏。环境污染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外部原因所致,当一个企业可以随意把废气废物排到企业外部而不加净化处理,外界没有达标限制,它不需要相应补偿也可获得额外受益时,企业当然不愿意增加投资进行污染治理、实施清洁生产的,从而导致“市场的失效”。目前我国推行清洁生产的市场机制还不健全,缺乏激励和限制措施,这是清洁生产不能大范围推广和实施的一个重要原因。

5.2 解决对策

(1)政府采取有效机制。

针对“市场的失效”,有效的措施是政府行为结合市场手段,建立有效的竞争环境,推进清洁生产,除了方法科学,技术可行,操作可行,效益良好以外,还要有一套相应的配套政策,比如应有鼓励节能、降耗减污,环保指标达标的政策,此外,推行清洁生产的资金融资渠道、方式、办法以及动力机制。另外,政府要帮助企业努力建立起从原料到纺织、印染直至成衣的完整的清洁生产产业链。

(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今后在进行技术改造时应把清洁生产放在重要地位。深入贯彻科技创新精神,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清洁生产技术研究,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发应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清洁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清洁生产技术服务。

(3)加强废物的再循环使用。

纺织生产的清洁化不仅仅要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人们的健康安全,还包括废物的再循环使用,对于有用的资源,要有充分的回收措施,比如从洗毛废水中提取羊毛脂和各种化学溶剂,采用丝光淡碱在印染废水中回收碱液,用超滤法在染色废水中回收染料等都可以减少废水的排放量,降低废水的色度和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中国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彭林.清洁生产定量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3):79-81.

[3] 白保柱,邓明,罗涛,等.清洁生产分析与评价实践[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24(5):36-39.

[4] 刘舸,许冠英.清洁生产评价方法实证研究来[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3(1):110-113.

[5] 张秋根,王桃云,熊辉,等.清洁生产评价方法[J].中华纸业,2003,24(5):23-24.

[6] 徐谷仓.加强能源管理,大力抓好节能降耗工作(一)[J].纺织科技进展,2008,4(2):32-33.

篇2

关键词:地方银行 民营企业 支持政策 落实调研

1 研究概述

1.1 研究背景

我国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国务院先后颁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甘肃省政府也颁发了《关于推动非公经济跨越发展的意见》等,努力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而地方性银行作为银行体系的一个重要成员,在解决和缓解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困难和金融服务方面,有着特定的责任、产权、机制、政策和地域等方面的优势,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甘肃省民营企业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显示出极其旺盛的生命力。2011年甘肃省共有民营企业8万户,总注册资金1 420万元,投资者人数15.6万人,雇工人数65.8万人;到2014年,甘肃省民营企业总数量已经达到15.7万户,较2011年增长了95%,而总注册资金达5350万元,较2011年增长2.7倍,投资者人数及雇工人数分别为30.3万人与118.9万人,较2011年均翻倍增L。

1.2 研究意义

地方银行对于民营企业的扶持能有效地解决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从而为解决其他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该文重点研究甘肃省地方银行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政策实施方面的效果评价,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地方银行有针对性地改进支持民营企业的工作,以切实解决甘肃民营企业的困境,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2 评价研究的实施―― 问卷调查

2.1 问卷的设置

基于文献研究,甘肃省属金融机构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民营企业相关扶持政策的文件,以及甘肃地方银行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和一系列改进措施,问卷设置10个问题,每个问题的评价层次分为5个程度: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不满意。

F1: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扶持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抵押等金融政策的程度[1]。民营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融资难、贷款抵押难的问题,调查政策落实情况是甘肃地方银行支持民营企业的重点。

F2:制定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和授权信用管理办法的进展情况[2]。制定民营企业的信用评级和授权信用管理办法是甘肃各地方银行的工作重点,信用等级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

F3:制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以及银、企合作措施的情况。银、企合作是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重点,两者的合作无论是对银行还是对企业,都是重要的。

F4:简化民营企业贷款审批程序、提高贷款效率情况[2]。甘肃地方银行的服务效率是影响民营企业办理贷款业务的重要因素。

F5:各项服务性收费减免情况。甘肃地方银行对省委省政府减免服务性收费政策的落实情况。

F6:贷款利率变动及执行情况。贷款利率要合理变动。

F7:近年来民营企业贷款增减情况。为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放宽民营企业的贷款政策,贷款额度应该根据民营企业的发展进程增减。

F8:对民营企业贷款投诉处理效率和质量的情况。对投诉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会影响一个银行的发展,也能衡量甘肃地方银行对民营企业的重视程度。

F9:为民营企业服务提供、创新金融产品的情况(结算、融资、外汇、理财、咨询等金融服务平台)。这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F10:社会反映评价情况。从各方评价中得到反映的真实情况,找到问题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服务民营企业。

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选择两种调查对象:客户和银行职员,发放问卷。甘肃地方银行主要为甘肃银行、兰州银行和甘肃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选择其银行职员进行调查。民营企业到甘肃地方银行办理贷款、开户、还款和存款等业务,在对甘肃三大地方银行的各个营业网点的职员进行问卷调查时,将民营企业办理对公业务的代表(客户)同时作为调查对象。

(1)甘肃银行:选择兰州市城关支行、兰州市高新支行、兰州市小西湖支行等6个营业网点作为调查点,对银行职员和客户分别发放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数分别为50份和45份。

(2)兰州银行:选择安宁支行、西津路支行、西固支行等6个营业网点作为调查点,对银行职员和客户分别发放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数分别为53份和50份。

(3)甘肃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选择兰州市城关区永昌路信用社、兰州农村商业银行、兰州市城关区金源信用社等6个营业网点,对银行职员和客户分别发放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数分别为55份和49份。

3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3.1 数据处理

问卷评价层级是: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和不满意,根据甘肃省委省政府对相关政策措施的重视程度,确定评价层级的分值系数为1、0.8、0.6、0.4、0;量化的计算公式:(满意×1+比较满意×0.8+一般×0.6+不太满意×0.4+不满意×0)/有效票数。

3.2 基于SPSS的分析

(1)三大地方银行客户和银行职员对问题落实政策的满意度及差异化。

对甘肃银行、甘肃农村合作信用联社和兰州银行的客户和银行职员的问卷分开统计,使用量化公式计算分值;把10个问题作为变量,以三大地方银行为分析对象,输入量化分值。基于SPSS软件,做配对样本t 检验①分析(如表1)。

从sig检验值(即p 值)可以看出,只有F3制定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和授权信用管理办法情况,F8涉及民营企业贷款投诉处理效率和质量情况和F9提供和创新对民营企业金融产品的情况(结算、融资、外汇、理财、咨询等金融服务平台)3个问题通过了检验。银行对于这3个问题涉及的政策都实施较好,客户(即民营企业)给予肯定。但对于F5各项服务性收费减免情况,客户对三大银行的感受程度差异化较大。对于F7近年来民营企业的贷款增减情况和F10社会反映评价情况,两者的检验值(即p 值)都大于0.4,说明三大银行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剩余的其他问题也都没有通过p 值得检验,相对前面的所说的情况程度较轻。

从表2t 检验的t 值可以知道,对于F2制定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和授权管理办法情况、F3制定符合民营企业的发展以及银企合作措施的情况、F7近年来民营企业贷款增减情况、F9提供和创新对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产品的情况和F10社会反映评价情况这5个方面,检验值都在2左右,说明银行职员认为做得好的地方,但是民营企业并没有切身的感受到,而且说明三大行在此方面情况差异化较大。

(2)3个地方银行总体分析。

对3个银行的问卷即客户和银行的问卷进行整体的统计,用量化公式得出每个问题的分值。基于SPSS软件的均值比较分析,得到各个银行的整体发展情况。以每个问题为横轴,将针对每个问题的总体分值为纵轴,得到各个银行的整体的政策措施实施折线图(如图1所示)。

从折线图可以看出,每个问题反映的政策实施,甘肃省农村信用联社和兰州银行情况相当。在F1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扶持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抵押等金融政策情况和F2制定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和授权信用管理办法情况两个方面,甘肃银行的整体情况不是很好;但是在F8涉及民营企业贷款投诉处理效率和质量情况表现突出,说明甘肃银行对于此比较重视。

对策及建议

由于甘肃银行2011年才成立,各方面的发展相较于甘肃省农村信用联社和兰州银行而言,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近五年发展速度很快。基于以上调查分析,三大银行在不少方面的政策依然不够完善,为了加强甘肃三大地方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银行需要更加重视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4.1 实施差别化的授信服务

实施差别化的授信服务,不断增强对民营经济发展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综合化经营思路,主动引导各机构打破传统授信固有模式,拓展对民营企业客户主动设计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共同助推非公经济发展[3]。

4.2 深入推进信贷结构调整

深入推进信贷结构调整,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以及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紧紧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改革要求,及时调整信贷政策,积极优化业务结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快批和投放进度,放宽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抵押等金融政策,推动民营企业脱困发展。

4.3 加快推广多渠道金融产品和服务

一方面推进乡镇便民服务点建设和村镇银行建设,弥补甘肃省乡镇地区网点和服务的不足,延伸服务覆盖范围;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和直销银行等互联网金融,在寻找机遇、规范财务管理和促进生产经营转型等方面,努力为民营企业提供大数据支持、财务咨询和信心服务,更好地服务甘肃省非公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三大地方银行更快速地发展,充分发挥他们对于甘肃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嫣启.甘肃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政金融,2016(1):210-211.

[2]王桢.甘肃民营企业融资探讨[J].兰州大学学报,2010(4):148-152.

[3]甘肃省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N].甘肃日报,2009-05-21(2).

[4]刘建生.田芬.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J].调研世界,2011(8):25-27.

[5]张卫平.经济L型走势下中小企业与非公经济发展面临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经济界,2016(5):26-32.

篇3

一、我国纺织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

我国的产业结构层次低。我国纺织企业中自动化装备少、水准低,不仅在数量上同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在品种上、质量上、使用上,同世界先进水准也存在阶段性差距。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创造条件,向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迈进。

二、我国纺织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纺织业发展起步晚,自动化生产技术落后,盲目推行和生产我国纺织业全面发展起步较晚,自动化发展力度不足,盲目引进外国技术的同时又进行盲目生产,导致生产效率发展不明显,产品市场价值量偏低。

(2)缺乏自主研发的能力和投资力度我国纺织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空间相对狭小,企业终端技术自主研发和高端技术资金投资力度不够,以沉重的资金支出代价换回属于技术老化的国外机械自动化纺织业生产技术,必然导致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实力。

(3)国家相关政策性鼓励力度不足国家相关政策鼓励力度不够,特别是科技研究支持力度偏低,很多方面只是流于形式上的鼓励,实效性鼓励政策很难落实。受到国家体制方面的影响,纺织业在发展方面相对一段历史时期内步履维艰。由此,我国纺织业发展要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纺织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程度相对低下。

2、解决措施

(1)结合我国纺织业发展实际促进纺织业领域机械自动化技术全面发展纺织业发展首先可以解决人们的穿衣问题。我国人口众多,纺织业发展市场空间很大,作为号称“世界工厂”的国家,我国纺织业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纺织行业龙头企业进一步自主研发纺织业机械自动化发展力度,运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带动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

(2)充分发挥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实现纺织业飞速发展机械自动化具有生产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的优势特点,运用当前先进的微软技术,计算机对机器生产过程的全程控制,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节约,生产速率快速提高的生产目标。

(3)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提升企业自主研发的竞争力度企业核心竞争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竞争能力,纺织业企业也不例外,要实现纺织业的全面机械自动化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实现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纺织业雄厚的发展基础。例如防治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研究生产机械配套运用与自动化生产发展的核心研发部门,大力引进高端发展人才,不断自主研发创新生产发展方式,实现自主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纺织业;出口竞争力;影响

[DOI]10.13939/ki.zgsc.2015.16.134

1 我国纺织企业调整现状

1.1 转变纺织行业竞争模式,增加纺织行业品牌含量

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增长势头已经减缓。虽然从2015年1月1日起,国务院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上调至17%,从短期来看,这有益于纺织行业的发展;但就长期而言,退税率的调整无助于纺织企业的根本性转变。而只有纺织企业自身加速转变“以量制胜”的经营模式,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产品的品牌和科技含量,才能真正改变纺织业现状。

1.2 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实现纺织产业升级换代

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始终处于供大于求、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的局面,这无益于行业的整体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加快产品的结构调整,使之产能不会过剩,尽可能地达到供需平衡,已迫在眉睫。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来提高纺织产品的性价比,对改善中国纺织行业传统弊端以及生产力水平低的局面,有着非凡的意义,并会对实现整个产业升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3 增加纺织行业扶持力度,遴选淘汰相关落后企业

当前,我国纺织工业的调整可以概括为“四个调整””:市场结构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分布结构的调整。在纺织业调整中,政府有必要通过增强扶持力度,以突出纺织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向,这不仅有利于受扶持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纺织行业整体的调整升级。具体而言,除了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优化结构外,还可以将低附加值的加工环节向国内西部与东南亚地区转移,以提高国际竞争力。此外,政府也要加大对纺织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激励担保公司和中小金融公司优先向纺织企业提供资金扶持贷款。

1.4 深化国有纺织企业改革,发挥国有纺织企业应有效益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国有企业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我国政府对于国有企业不应采取一刀切的态度,而是要根据不同产业区分对待。对于航天、航空、汽车、电子这种战略性产业来说,政府必须鼓励国有企业的发展。而对于纺织工业这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一般性竞争产业而言,国有企业应尽可能退出。这是因为该类产业中企业规模参差不齐,不便于监督,采用国有企业形式不便于管理。我国政府应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并可以对国有企业改制采取合纵连横、股份制等多种形式进行,明晰产权激发企业活力,重组、联合和兼并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发挥国有企业规模经济效应。

2 我国纺织业调整对出口国际竞争力的正面影响分析

2.1 有利于促使纺织业发展模式转化

纺织行业是我国制造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近年来劳动密集产业的优势逐年下降,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近年来,我国纺织业已经逐步在将高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广泛运用于生产线,纺织业的这种调整趋势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了纺织服装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并使纺织品和服装贸易进一步向高档次的质量方向转变,更可以促进企业经济模式的整体转变。

2.2 有利于促使纺织业出口方式转变

近年来,在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已占据主导地位。2012年我国通过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纺织品总额为553.9亿元,占同期我国纺织品出口额的76.43%。此外,2012年我国通过加工贸易出口107.64亿元。从出口贸易角度看,中国纺织品出口由加工贸易逐渐转向一般贸易,说明我国纺织业经过调整后,整体实力有一定的提升。

2.3 有利于促使纺织业发展优质客户

近年来,在我国纺织出口企业调整产品价格过程中,由于科技含量增加、品牌效益增强等原因导致的纺织品价格上涨将会淘汰一些实力不强、规模较小的企业,从长期来看这有利于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实力雄厚的合作伙伴,也有益于增加纺织行业整体的竞争力。

3 我国纺织业调整对出口国际竞争力影响的负面效应分析

我国纺织业的调整对于我国的出口国际竞争力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笔者经调查研究,将其总结为以下四点。

3.1 产生贸易壁垒阻碍产品出口

我国的纺织品主要出口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出口量占生产总量的比重较大。而近年来欧洲和北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市场需求疲弱,这直接导致各国进口我国纺织品数量下降。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扶持本国企业发展,经常性使用反倾销、反补贴、技术性贸易壁垒阻碍我国贸易出口。因此,我国的纺织企业在调整过程中不仅受这些国家和地区供需平衡和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较大,更容易与这些国家地区发生贸易摩擦与纠纷。

3.2 纺织业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

我国的纺织原料供给总量大,但是人均供给量小。从总体上说,我国的纺织原料供应处于相对短缺的局面。因此,纺织原料如棉、化纤及其他进口需要依靠国际市场。然而,随着近年来纺织原料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的持续增长,我国纺织品在调整过程中依旧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压力。

3.3 汇率变化影响纺织品竞争力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汇率变动对国家内产业的进出口具有较大影响。加之我国的纺织行业属于品牌和科技附加值较低的产业,因此,纺织业出口不可避免地受到人民币汇率波动变化的影响。而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纺织业的调整,人民币汇率始终处于整体上升通道,而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我国纺织行业的出口负担。

3.4 纺织业劳动力成本处于劣势

伴随着纺织业的调整,我国长期拥有的相对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不在。由于受到经济发展、计划生育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劳动力的供应数量已经相对减少,与越南、老挝等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成本已经较为高昂。此外,当前我国纺织业大量集聚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而内地纺织企业相对较少,这种地区与劳动力分布的不平衡也增加了我国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

4 提升我国纺织业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4.1 加快纺织行业技术改造,增强纺织行业技术创新

随着高科技的现代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纺织业已经由逐步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自动化、连续化和高效化已成为现代纺织业生产的主要方向,以减少中国纺织品生产设备和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引进先进的纺织印染设备和技术,注重消化与吸收,尤其要注重创新能力的提高,努力使我们的纺织品生产向创新之路发展。面对我国仍以低技术档次服装为主体的纺织业,我们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加强传统纺织业部门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应促进装饰产业等现代纺织业。由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需要来自政府,企业以及研发部门的共同协作与支持,才能更好的奏效。为了能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可以处在主动的地位,我们的企业应树立自主创新,加大产品研发和技术设备更新的投资,增大产品的附加值,这才是硬道理。

4.2 增加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提高相关产品的附加值

当前,我国仍然存有一部分生产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低下的纺织企业。此外,我国纺织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结构布局不甚合理,对金融衍生工具利用率低。近年来恰逢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我国纺织企业应把握好机会,利用不断攀高的汇率进行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租借,及时更新落后设备,以增加产品附加值。

篇5

【关键词】出口退税率;纺织业;实证分析

一、问题提出

江苏省自古就是经济强省、纺织大省,悠久的纺织工艺历史和南方人的心灵手巧成就了江苏在国内领先的纺织地位。但近年来国际上盛行的新贸易壁垒使纺织业的出口受到很大影响,出口纺织品附加值低,利润小,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外加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大量的纺织生产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纺织行业面临大变革,不爆发,就灭亡。政府对纺织业的艰难非常重视,接连上调了出口退税率,并于不久前推出了产业振兴计划。而不断增加的劳动力供给已经给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穷则思变,从2009年的数据看,提高出口退税率的政策确实带来了出口额的好转,但把众多的补贴发给企业,对于纺织品出口是否能起到很显著的作用,解答这一问题也就是本文的写作目的。

二、文献回顾

出口退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送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将其在出口前的生产和流通的各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制度。其目的是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避免对跨国流动物品重复征税,从而促进该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出口贸易。出口退税机制作为一项财政激励机制,是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允许的促进出口措施,已被WTO成员广泛应用。下表2-1是1994年至2007年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及原因,2008年以后的政策在之后写出。

08年以来出口退税率经历了多次的变动,7月3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通知,宣布从2008年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后又微调为14%,15%和16%,最近的一次伴随产业振兴计划的调整把纺织业的出口退税率又调回了17%。[1]下表2-2记录了1999年至2007年江苏省纺织业的产值、出口额与出口退税率的数据。

三、建立2个计量模型对出口退税政策和纺织业出口进行研究

1.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构建回归模型,以1999~2007年我省纺织业的出口额、产出以及在此期间的出口退税率、汇率为统计资料,利用Eviews5.0软件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sL)进行回归,估算出纺织业模型的参数值,利用Eviews5.0的相关功能对模型进行检验。

2.构建模型

为了研究中国纺织业出口与纺织业出口退税率之间的依存关系,由经济理论分析可知,纺织业的出口会受到产出、出口退税率以及汇率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将计量模型构建为:

其中,EX代表江苏省纺织业当年的出口额,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分别为:Y表示纺织业当年产值,T为出口退税率,R为汇率;S表示当年纺织业工人的年收入;μ为误差项,即体现了EX的变化中没有被以上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部分,即除以上解释变量外其他所有对EX产生影响的因素的综合体现。收入s与产值是以人民币来计量的。样本区间为1999~2007年。

3.相关数据收集

从表2-2中可以看出,从1999~2007年,纺织业的出口额总体上是增加的,其中1999到2000年的增幅尤其大。由于数据搜集的困难,该样本容量较小。

4.回归分析

纺织业的出口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除出口退税率以外,纺织业当年的产出、汇率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为了更好地说明各个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关系,拟建立两个模型进行比较。

模型I――出口与产出、汇率、工资模型

设计量模型I为:

用Eviews 5.0软件作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1。

得到回归方程为:

EX=-3328295 + 43.16518*Y + 328972.3*R + 125.0960*S

模型Ⅱ――加入出口退税率的纺织业出口模型

设计量模型Ⅱ为:

用Eviews5.0软件作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2。

得到的回归方程是:

EX=-2692520 + 321.8154*Y + 4882122*T + 205917.9*R + 32.63503*S

四、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两个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来看,本文构建的模型整体来说,所有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总影响是显著的,对于作为解释变量之一的出口退税率,尽管从本文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对于出口增加的影响是显著的,但单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由于数据收集有一定的难度,使得样本容量不大,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模型的精确性。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解释,一是调整了的出口退税政策与实际出口之间存在着一定得时滞性,往往是当年的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并不会对当年的出口构成影响,而是会对下一年的出口产生较大影响;二是我国的纺织业有自己独特的产业优势,在全球市场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而具有很好的议价能力;第三点是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纺织品的内销不断扩大也是造成出口退税政策的作用受影响的原因。另外,2005年后才实行的汇改,之后是汇率不断走高,以前汇率的变动对于出口的影响实际上是被缩小了。所以综合起来看,数据分析也许不算精确,但是短期内提高出口退税率对出口的影响肯定还是正向的。根据上述分析,政府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加大投资力度,对小企业的资金支持要提升。

中央应加大对纺织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在政策措施及保障条件上,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另外,银行业应出台了针对小企业借贷的优惠政策,尤其是在科研方面的投入江苏省更应该身先士卒。

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帮助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

组织各种大型服装展会,为企业和品牌搭建良好的展示、交流和贸易平台。江苏太湖流域的吴江盛泽镇以及苏州素有丝绸之都的美称,利用周围已初步形成的产业集群,发挥规模效应,扩大规模,开办各种产品展销会,积极领导江苏乃至全国的纺织业走出低谷。

3、积极培育民族自主品牌,推进服装品牌战略。

面对企业研发的高端产品或是材料,更是应该加以产权保护,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树立和提高江苏省原创服装品牌及其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

4、服务产业集群的提升和发展,促进江苏纺织行业的整体优化升级。

目前苏南的纺织业比较发达,和苏北的差距在扩大。一是要承接苏南地区产业转移,服装产业资源开发与区域互补性协调发展等问题,探寻发展思路。二是要带动苏北纺织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增长,缩小两极分化的趋势。另外,面对小企业队伍萎缩,产业效益明显下滑的困境,政策上应当鼓励中小企业间的收购兼并,团结起来以对抗强大的冲击。通过企业之间的并购整合,有利于品牌的打造,产品的研发创新,使得产品在质量上得到改进,从而可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同一地区形成多家配套专业化分工的纺织产业集群,以民资、外资为主“扎堆”投资相同行业,为江苏纺织工业发展谋一个重要出路。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吴建.从统计数据看江苏纺织业新变化[J].经理参考,2003(11):9.

[2]田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与投资研究系列,2009-3-27:NO.090051-5.

[3]Chi-Chur Chao and W.L.Chou Export Duty Rebates and Export Performance:Theory and China’s Experience[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 Numbers:2001,F13,F14:52.

[4]江苏省统计局.国际贸易争端下江苏纺织业现状分析[J].纺织指导,2005(7):

37-38.

[5]谷永芬.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8(8):45-49.

[6]朱爱勇.出口退税与我国经济稳定性增长实证研究[J].公共经济:44-45.

[7]赵书博.西方学者出口退税研究综述[J].学者论坛,2006(3):37-39.

[8]季宏伟,吴海.江苏纺织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9.

[9]郭存芝,杜延军,李春吉.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EViews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8:22-87.

[10]多米尼克・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第4版):175-210.

[11]胡瑛.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纺织业影响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

篇6

广东省从2007年起就逐步推行发展转型和产业升级,与全球倡导的低碳经济的理念是相一致的。此后,众多学者对广东省转型升级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如罗必良(2007)[8]、王月琴和张鹏等(2009)[9]、朱卫平和陈林(2011)[10]等。纺织业作为广东的优势传统产业,在广东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刘森(2008)分析了广东省纺织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的模式[11];毛蕴诗,熊炼(2011)通过对纺织企业广州互太和台湾纺织业低碳运作的调研和分析,认为围绕价值链进行低碳运作,实现成本降低可以达到附加值提升的效果[12]。已有的诸多研究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关于在低碳经济下,广东省纺织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问题研究不够深入。本文拟从广东省纺织业的碳排放量和所处产业生命周期阶段来论述其转型的路径。

二、低碳经济下广东省纺织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受到了广泛关注。

(一)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10年前,以绿色能源为主的低碳经济发展还不为人们看好,被认为成本过高,技术不成熟,难以迅速开展,而且全球对石油依赖日深。但是油价持续走高,应对气候变化呼声渐多,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成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催化剂。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倡导低碳消费也已成为世界人民新的生活方式。为了占领世界产业发展趋势的制高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把发展低碳经济,把发展新能源、新的汽车动力、清洁能源、生物产业等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奥巴马在2008年上任之后就在美国国内积极推动气候立法,令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ACES)。欧盟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用于环保项目和相关就业,支持欧盟区的绿色产业,保持其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英国在2009年7月公布的低碳转型规划中,明确提出企业要最大限度地抓住低碳经济这一发展机遇,在经济转型中确保总体经济资源和利益的公平分配。日本则制定了“最优生产、最优消费、最少废弃”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成长动力产业。韩国知经部也在2011年推出了577战略和绿色成长计划。因此,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低碳经济是广东省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益、高效率的绿色经济。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的制造业大省,广东省的GDP总量连续24年位居全国首位,2011年广东省GDP总量是5.321万亿元,占了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3%。但是,高速增长的制造业背后,是大量的能源消耗。2011年广东省能耗总量达到2.41亿吨标准煤,原油占到全国消费总量的33.98%,如图1所示。但是,广东省本身能源匮乏,对外依存度十分高。2011年广东省能源生产量仅仅为4846.76万吨标准煤,剩余的能源缺口即约9成的一次性能源需要外部供应,电力长期依靠西电东送和长江三峡水电站供应,100%的煤炭和86%的成品油也多是从省外调入或者直接从国外进口。这对广东省未来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此外,虽然广东省每万元GDP仅消耗0.79吨标准煤,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5%,为全国最低水平的省份。但是,由于我国单位GDP能耗远超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甚至超过了印度这类发展中国家,所以,广东省能源效率依旧不高。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能源效率分别是我国的2.5倍、4.9倍、8.7倍。因此,广东省的能源效率远不及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要发图22002年-2012年广东省纺织业的总产值和销售额(亿元)展低碳经济,解决能耗总量、能耗效率问题是重点之一。因此,广东省必须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不仅有助于解决能源匮乏的问题,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巩固能源安全,还能够减少碳排放量,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发展低碳经济还能够推动产业创新和科技进步。

三、广东省纺织业的发展概况

作为广东省的优势传统产业之一,纺织业在广东省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市场占有率上,相对于国内或国际其他区域的纺织业,广东省纺织业都有着绝对优势。但是,广东省纺织业也面临着碳排放量大和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衰退期等一系列问题。

(一)广东省纺织业的优势

1.规模不断扩大,集群优势明显纺织业是广东省的九大优势传统产业之一。近10年来,广东省纺织业的企业数、总产值、销售额、利润和就业人数等都不断提高,特别是在2010年达到最高峰。2010年广东省纺织业的总产值和销售额是2006年的2倍多,分别达到了2325.59亿元和2226.6亿元,如图2所示。2010年全国纺织业总产值增长率24.1%,广东省纺织业总产值增长率36.46%,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国内的其他纺织业大省,如山东(18.48%)和浙江(18.82%),见表1所示。另外,广东省有着雄厚的纺织产业基础,也有着产业集群的优势,拥有国家级即南海区西樵镇纺织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这条黄金走廊上,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在中国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先进、配套最完善的纺织服装生产加工基地。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在企业链上的完整程度方面已经日臻完善,在对外辐射方面,如营销渠道、市场占有率等,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广州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轻纺工业城市和南派服装的代表,与上海、宁波、大连并称“中国四大服装名城”。广州流花地区服装市场、虎门服装市场早已2.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2005年以来广东纺织品服装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大力开拓拉美、中东和非洲等新兴出口市场,在保持出口额年均增长超过30%的同时,实现了出口贸易方式由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为主的转变。广东纺织服装出口从1995年起连续9年高居全国榜首,每年的生产贸易出口均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虽然2009年和2010年广东省纺织业总产值比浙江和山东低,但其出口额却远远高于浙江和山东,如上表1所示。另外,全球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日新月异,贸易额在不断增加。随着各国取消进口纺织品和服装的配额,世界纺织品和服装的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广东省纺织业是典型的外向型加工工业。长期以来,欧美市场一直是广东省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重要市场,配额的取消使广东省在纺织品生产上的成本优势充分发挥,大大扩大了出口贸易市场空间。如表2所示,就服装市场而言,2008年中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达到了18.13%,而广东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是4.97%。

(二)广东省纺织业的劣势

1.碳排放强度高利用广东省纺织业2007-2011年的总产值和能源消耗总量可以计算出其能源消耗强度,分别是0.49、0.46、0.42、0.37和0.36吨标准煤/万元。通过二氧化碳的碳排放系数(吨/吨标准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推荐值为0.67),即可计算出广东省纺织业的碳排放强度。同时,为了进行比较,本文也计算出广东省其他行业的碳排放强度。通过图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广东省纺织业的碳排放强度虽然在下降,但是其数值仍然高于烟草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所以,广东省纺织业是个高碳产业,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必须进行转型升级。2.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衰退期判断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拟合曲线分析法、计算判断法和经验对比法,其中拟合曲线分析法中主要包括龚柏兹曲线拟合法和皮尔曲线拟合法。

四、促进广东省纺织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广东省纺织业要实现由高碳行业向低碳行业的转型,必须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带动,加强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对纺织业的渗透和耦合。同时,广东省纺织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衰退期,必须同步推进广东省纺织业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

(一)加强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与纺织业的耦合发展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电子信息产业与纺织业的耦合发展,是广东省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纺织业经济转型的最佳路径。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与纺织业之间的关系并非此消彼长的相对关系,而是一种互相促进、相互发展的良性耦合发展关系,两者的耦合关联度为0.999。但是,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与纺织业的耦合协调度只有0.5998(本文作者参考熊勇清,李世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研究》一文中的方法,计算得到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与纺织业的耦合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属于勉强耦合阶段,即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与传统纺织产业的耦合关系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技术、产品、政策配套还未成熟完善,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对纺织业的技术渗透以及改造还处于萌芽阶段。因此,要加强电子信息产业对广东省纺织业的渗透、耦合和改造,必须构建更多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对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与纺织业的耦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如广东佛山的西樵纺织南方技术中心就属于全国第一家社会性、公开化的产品研发服务机构,该中心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西安工程大学等10多家纺织专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密切合作,开展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强电子信息产业与纺织业的耦合效应。因此,需要构建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与纺织业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广东省政府应该积极搭建促进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纺织业耦合发展的公共平台。同时,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力发展,纺织企业技术需求越来越复杂多样化、相互交叉,政府应鼓励采取多种模式,在纺织产业集群内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强化信息服务、产品开发、设计示范、培训服务等功能,搭建两者关键共性技术和行业技术支撑平台,对一些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在短期内实现技术瓶颈的突破。

(二)同步推进广东省纺织业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

篇7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纺织业

一、人民币升值原因分析

(一)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原因

在2008年7月调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3075元,按照汇率改革时8.11元的汇率计算,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8.2%。中国出口创汇最大的支柱产业——纺织业,行业出口依存度达51%,加上中国出口的纺织品附加值低,降价空间小,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纺织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从经济学方面看,中国外汇储备丰富,按照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外汇节余过多本身就表明外币定价过高,本币定价过低,本币有升值压力。从另一个角度讲,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一些发达国家把全球劳动力密集型商品价格下跌的原因归因于中国廉价商品对国际市场的冲击。而美国通过美元贬值,既能减轻其外债负担,又能刺激其产品的出口,还能转嫁其各种经济危机。因此,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也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与美国对华反倾销政策一起,构成了布什政府对华经贸政策调整的新内容。

(二)人民币升值的内在需求

1.加强经济自循环的能力。当汇率变化反映了外币的供求程度之后,企业和庭就能及时调整其策略,更为有效地利用外币。而且,如果国内企业长期借助有利汇率带来的成本优势,通过出口低端产品赚取利润越容易,国内企业投资于产品研发的动机就越小。这不利于国家的竞争力的长期发展。

2.增加货币政策的自由度。为了维持人民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人民银行必须从市场中买入美元、投放人民币。这使央行难以将货币供应控制在目标区间之内。为抵消外汇占款的影响,人民银行必须进行所谓的“本外币对冲操作”,即在买入美元的同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卖出政府债券或央行票据,从市场中回笼资金。适度扩大人民币波动范围能增加货币政策的自由度。

3.缓解通胀压力。在固定汇率下,升值压力会被转化为通涨压力——外汇占款导致货币供给量上升,带来通胀压力。而通过发放央行票据来回笼外汇占款的做法不具持久性,并将导致政府财务负担的上升。扩大人民币浮动范围会缓解升值压力向通涨压力的转换——人民币升值会对国内价格形成向下的压力,这是因为外汇占款减少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同时货币升值将使进口价格降低,由此可能压低国内价格。

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纺织业的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给中国纺织业带来的正面影响

1.有利于纺织业结构调整。从长远来看,由于纺织业属于高度竞争型行业,人民币升值将有利于促进行业进一步的产业整合,优胜劣汰,是提升产业层次的一大契机。人民币升值后,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将会受到限制。企业也不得不转变竞争方式,一方面将更加关注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将努力转变出口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所占的比重,提高产品科技水平,理性研究市场,生产市场所需的纺织品,从而加速纺织业内部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

2.可缓解纺织品行业恶性竞争。在一年多的汇率调整,一些纺织品出口企业认识到,汇率的调整有利于国内纺织品贸易的有序化。在汇率未变之前,国内纺织品企业为抢订单,都向国外客商报极低的成本价。国内纺织品出口企业面临的不单是汇率问题,更多的是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人民币升值后,很多外贸企业不再采取单一报价方式,而是综合情况进行报价,将汇率、原材料上涨等不确定因素考虑在报价之内。另外,一些企业不再只生产出口量大、利润低的产品,不再盯住同样的客商,而是更多地考虑生产高端产品,寻找高端客户,做差异化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纺织品行业的恶性竞争。

3.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和改善贸易环境。中国纺织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主要依靠低价格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出现贸易摩擦在所难免。当前,中国纺织企业在全球同行业中遭受倾销立案调查最多。从短期看,人民币升值后纺织品的出口价格虽然会有所提高。但由于其出口价格已非常低,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相当高,即使适当提高价格,仍具极强的竞争力,这也有助于减少遭受低价倾销的诉讼。对中国纺织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今后必须调整其低价竞销战略,提高其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增加产品附加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这些显然有助于减少国际贸易摩擦。

(二)人民币升值给中国纺织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1.纺织行业销售利润下降。

据发改委2010年的报告测算指出,当人民币升值5%时,全行业出口产品利润下降66%,其中,棉纺织业下降94%、针织业下降82%、家纺业下降58%、服装业下降46%;当人民币分别升值8%、6.5%、5.5%时,服装、针织、棉纺织子行业出口分别由盈利转为亏损。

2.增加了纺织出口合同签订的汇率风险。

中国贸易促进会统计,全国最大的纺织重镇绍兴,目前已有40%纺织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其他多数企业则勉强维持。人民币升值引起的出口合同汇率风险激增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一项重要原因。人民币升值2%,意味着企业拿到的货款折合成人民币仅有原来的98%;如果人民币升值10%,则意味着企业拿到的货款折合成人民币仅有原来的90%。如果一年内人民币升值5%,50%的纺织品生产企业都将遭遇经营困难。

篇8

关键词:纺织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

基金项目:2014年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重点课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背景下绍兴纺织产业升级研究”(125J107)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17日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现阶段需要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结构与体系,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主要依靠两个途径:一是依托新兴技术,发展全新的新兴产业;二是实现现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激发培育新兴产业。因此,利用先进技术和高端装备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赢的基础。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与纺织业

2009年11月3日,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中,正式采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术语。“战略性产业”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具有关键性、全局性、长远性意义的产业;“新兴产业”是指由技术创新所催生的产业,是世界范围内的新生产业。在新兴产业中,有一部分能够在政策扶持下逐渐成长为先导产业或支柱产业,而且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战略意义,故被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我国来讲,传统产业依然占主导地位,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吸收就业的主要渠道。通常,传统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通过新技术的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来实现。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传统产业发展不充分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面临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双重任务”。

纺织业是一个传统又时尚、与人民生活品质息息相关的产业。2009年2月4日通过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指出:“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看出,在我国,纺织产业还将阔步发展,成长为传统优势支柱产业及具有战略性内涵和意义的“朝阳产业”。2011年11月份,绍兴市政府《关于加快绍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明确重点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兴信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纺织科技研究的不断深入,现阶段新型纺织技术及材料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产业中的应用和开发已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因此,可以认为纺织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绍兴纺织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

纺织产业虽然是绍兴的优势支柱产业,但随着区域经济向集约化转变,其素质性、结构性、可持续性问题日益突出,环境资源更难以为继。

(一)生产要素优势被稀释。绍兴纺织业依靠高投入和高耗能的规模效应,以量大价低的“杀手锏”奠定了在国际纺织产业中作为重要制造基地的地位,但产业链内多数产业发展模式在土地、电力、能源等要素全线告急,以技术为主体的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的情况下,发展面临巨大国际挑战。同时,在“人口红利”优势慢慢消失的今天,依靠廉价的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作为竞争资本,已显得不太现实,纺织业在全球的格局仍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土耳其等国正以比中国低廉的成本优势,争夺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市场。在绍兴许多纺织企业未能与全球价值链中的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的情况下,在东南亚等国家低成本劳动力的挤压下,绍兴部分纺织企业和轻纺城纺织品公司被价值链中更具价格竞争力的同类供应商所替代,只得以降价承接部分外单,大众产品利润空间仍相对压缩,企业平均毛利润不足10%。

(二)自主创新能力与自主品牌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选择能力、研发能力、集成能力和学习能力。对于行业来说,自主创新能力除了行业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集合外还包括行业内上下游及相关产业创新能力的整合,以及对行业自主创新提供支持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绍兴纺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不少加工工序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依靠进口;高新技术、纤维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差距很大,在相关产业的研发应用上受制于人;纺织机械方面,许多高档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依然需要大量进口;面料方面,虽然国内产能产量大,但真正出口的高档服装却用的是进口面料;在服装上,可以生产世界上任何服装但大多是贴牌加工,自主品牌寥寥无几,就连国内的知名服装品牌也被国外的品牌主宰。主要原因在于绍兴纺织业以民营中小型企业为主,在多年经营中以“来样加工”为主,虽然利润率普遍较低,但依然有利可图。同时,很多企业认为,创牌涉及大量的资金投入,纺织品面料是中间产品,不需要为终端消费者所了解,因而不需要创牌。也因为缺乏品牌,许多企业长期倾向于以量取胜的同质化、粗放型发展方式,在中低端同质化产品生产中产能过剩严重的众多中小企业长期采用低价竞争方式获得出口份额和利润,纺织产业供应链中90%以上的利润被国外品牌拥有者赚取,陷入了“贫困化增长”的陷阱,削弱了在国际市场的长期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纺织业转型升级的关系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纺织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指纺织产业在产业链、技术链上通过不断创新催生出更多新兴产业,进而逐渐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材料(纺织原料)、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机械)、节能环保(印染)等产业领域更为突出。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绍兴纺织业转型升级提出需求。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以及环保、医药等事业的快速发展,对纺织品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服装和家纺,纺织品的消费结构已发生了变化,多功能的产业用纺织品成为新的需求。相对于绍兴纺织品面料较为单一低档的情况,差别化的产业用纺织品在国际纺织市场上越来越受到重视,且产业用纺织品与新兴产业中的新材料产业联系紧密,与新能源、新医药等新兴产业也有广泛的联系。绍兴纺织业从整体实力和竞争水平上来说,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新兴产业的崛起为缩短中国与纺织强国之间的差距,抢占新的市场份额创造了机遇,纺织产品要突破瓶颈更深入地发展,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是必由之路,这也给绍兴纺织产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绍兴纺织业优势转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产业的发展是交互融合、相伴相生的,大多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能凭空而为,必须依赖于传统产业所形成的技术积累、制造能力、产业组织等基础支撑。国内外工业化进程表明,在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传统产业通过技术革新、品牌塑造、发展模式创新等,就能抓住新的市场机遇,提升内生活力,得到不断发展。在绍兴,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如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就通过传统优势行业“腾笼换鸟”、“凤凰涅”而形成;纺织产业则正在朝着功能性纤维、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拓展。现实中,产业用纺织品的许多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生命科学、航空航天、医疗行业、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各个行业,促进了纺织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融合。目前的绍兴纺织业纺织机械水平一流,但其他关键性、核心技术如印染后整理的技术有待提高,绝大部分企业技术开发尚停留在“引、仿、跟”上,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和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果,实现产业品牌化、产业生态化和产业高端化而实现升级的目标。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下绍兴纺织业升级的策略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纺织业的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传统纺织产业如何借着政府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东风,在实现转型升级的同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则需要政府、企业、市场等多方共同参与。

(一)支持自主创新,提升产品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纺织服装业不断发展、转型升级不竭的动力。自主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品牌建设、营销渠道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纺织产业作为一种资源依赖型、耗能强度大、污染物排放多的传统产业,与资源约束、环保容量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纺织企业需要通过革新观念,结合自身现有的行业优势,应用来自新兴产业的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新能源和新材料,实现节能降耗、资源的综合利用,并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优势,加快新产品的研发,不断开发高端产品,延伸应用领域,力求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摆脱低附加值的困局。绍兴应发挥“世界纺织之都”的区位优势,鼓励纺织企业与当地的医疗、装备、汽车等行业协作,并参与到相关产业用技术标准的制定中,实现产业间的对接合作。财政和国企应优先采购符合技术标准和质量规定的本地产业用纺织品产品,提高轻纺产品在高新技术项目中的配套能力,扩大市场份额。创意和创新是消费类时尚纺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小企业“专、精、特、优”的发展方向。为此,需要引导纺织制造企业“走出去”,通过干中学,实现企业采用现代的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流程,从技术密集型产品向创意型产品转型。各级政府需要及时有效地将出台的奖励扶持政策落实到位,鼓励、引导和帮助纺织企业创建技术中心,并通过设立纺织产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对相关项目给予重点扶持,支持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在纺织产业集聚重点区域建立专业性的行业技术联盟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通过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研发机制,加强新材料、新工艺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强纺织产业基础理论研究。

(二)加大对转型升级纺织企业的支持力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其发展特别是前期发展,离不开必要的资金投入。纺织产业在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初期,也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和进入壁垒,因此要关注财税政策的间接作用和杠杆作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重点对纺织产业中重点骨干企业、产业链中的“蜂王型”企业或高技术类企业、新兴产业企业等,在项目投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管理机制、服务体系等领域,从土地、信贷、财税等方面通力协作,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可以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投资基金,通过参股、融资担保、跟进投资和风险补助等方式,积极扶持、壮大风险投资机构,鼓励企业或个人等各类民间资本参与组建风险投资机构;引导各金融机构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体系和保险、担保联动机制,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构建贯穿企业生命周期的融资联动机制,对处于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的企业提供“贴身服务”,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五、结论

纺织业是绍兴的传统优势产业,当前发展中面临各种困难和压力,但是在政策积极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息息相关的纺织业可以通过引进来自新兴产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具,使得纺织产业在实现转型升级的同时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融合发展,推动绍兴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江勇.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政、企、银”的评价差异分析视角[D].长沙:中南大学,2012.

篇9

在此次ITMF年会上,来自奥地利维也纳联合国工发组织商业发展部纺织皮革组的工业发展专员李源开首先否定了人们对金融危机起始时间的普遍看法。“实际上这场危机应该从2007年9月算起,到2008年9月,它开始影响银行,继而是消费信心、能力,然后影响到纺织行业。”关于问题发生的根源,李源开用了一个中国成语“寅吃卯粮”来形容,“换句话说就是,美国2009年就把2010年的饭吃完了。”

李源开认为,金融危机对全球纺织业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金融危机发生后,纺织品和服装的需求下降了6.6%。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对棉花的需求减少了10.5%,羊毛减少了3.1%,纤维素和合成纤维的市场容量分别萎缩9.1%和34.1%,尤其是家纺行业遭受重创,比如地毯长丝消耗量减少了13.2%,主要原因是房地产业萎靡不振,人们不换新房子,家居装饰消费下滑明显。第二,加速了世界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比如纱产量,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产量飞速增长,而欧洲和美国市场却在持续下降。调整的结果就是,一些著名纺织公司比如美国ITG集团、DyStar、Mayer&Cie已经申请破产。第三,国家纷纷宣布纺织工业发展计划。例如,中国积极采取措施刺激纺织工业发展,包括纺织产品出口退税从11%提高到16%。印度对一年期贷款,采取了更优惠的措施,其它国家比如巴基斯坦、西班牙、葡萄牙也在支持纺织工业恢复。

除金融危机以外,客观变化对全球纺织业也产生了影响。首先是纺织品需求发生变化。从20世纪60年代的供不应求,到70年代供需平衡,但80年生了变化,预计到2010年供应将远远超过需求。市场营销将面临更多考验,回顾上世纪90年代,市场对成本和设计比较敏感,但是到2000年,消费者更重视质量和区别性。“客户是非常挑剔的,他们需要新的东西,让他们不感到厌倦。所以对于市场的不同层面要有深刻的分析,对面料的研究,纺织品的分类需要更有针对性。”李源开如此解释。其次,来自科技方面的变革也将为纺织业提供创新机会,最新技术对纺纱、织造、印染以及纺织机械的进步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纺织业与零售业相互依存

来自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的管理、经济与工业工程系教授裘连诺・诺西、来自印度的辛格哈尔以及沃尔玛的陈杰,分别从生产商、零售商角度进行了一番演讲。

裘连诺・诺西分析认为,从零售角度来看,零售商的一大优势是接近市场。零售商能够全面、深刻了解消费者行为,也了解消费者和纺织产业之间的关系,因此纺织企业很有必要听取零售商的意见和建议。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全球采购办公室的布料总监陈杰回应说,以沃尔玛为例,我们的采购重点是要百分百地获得可再生能源,而且产生零废弃物,消费产品的时候确保这些产品能持续我们的资源和环境。要达到这个目的,供应商只有提高能效、生产环保产品,同时还要以沃尔玛能够承受的成本。

就消费市场的变化,Devanlay Lacoste Asia Supply首席执行官巴蒂斯……耶特认为,价格的忠诚度给品牌的忠诚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原因在于,消费者正在从原来忠诚于品牌,转变成忠诚于价值。这种变化在美国、欧洲、日本尤为明显。以美国为例,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尽管人均收入很高,但有数据显示,85%的美国人在沃尔玛选购商品时更倾向选择价格实惠的,品牌对消费者来讲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他们寻找的是优质、价格合理的产品。根据对过去12个月的调研,在英国,74%的消费者削减了对衣服的需求;在德国,时尚行业发现受价格驱动的消费者的比例与过去相比增加明显。

中国纺织业将走美国汽车行业发展之路

经过改革开发30多年的发展,中国纺织工业进步神速,产业结构一直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调整和振兴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09年中国政府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了未来3年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包括统筹国内两个市场,鼓励企业实施多样化战略,鼓励企业走出去;提高组织创新能力,引导纺织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区域结构不足;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与全球纺织业界的合作和交流。

篇10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纺织业

一、人民币升值原因分析

(一)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原因

在2008年7月调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3075元,按照汇率改革时8.11元的汇率计算,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8.2%。中国出口创汇最大的支柱产业――纺织业,行业出口依存度达51%,加上中国出口的纺织品附加值低,降价空间小,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纺织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从经济学方面看,中国外汇储备丰富,按照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外汇节余过多本身就表明外币定价过高,本币定价过低,本币有升值压力。从另一个角度讲,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一些发达国家把全球劳动力密集型商品价格下跌的原因归因于中国廉价商品对国际市场的冲击。而美国通过美元贬值,既能减轻其外债负担,又能刺激其产品的出口,还能转嫁其各种经济危机。因此,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也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与美国对华反倾销政策一起,构成了布什政府对华经贸政策调整的新内容。

(二)人民币升值的内在需求

就中国自身而言,也需要人民币进行一定幅度的升值。

1、加强经济自循环的能力。当汇率变化反映了外币的供求程度之后,企业和家庭就能及时调整其策略,更为有效地利用外币。而且,如果国内企业长期借助有利汇率带来的成本优势,通过出口低端产品赚取利润越容易,国内企业投资于产品研发的动机就越小。这不利于国家的竞争力的长期发展。

2、增加货币政策的自由度。为了维持人民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人民银行必须从市场中买入美元、投放人民币。这使央行难以将货币供应控制在目标区间之内。为抵消外汇占款的影响,人民银行必须进行所谓的“本外币对冲操作”,即在买入美元的同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卖出政府债券或央行票据,从市场中回笼资金。适度扩大人民币波动范围能增加货币政策的自由度。

3、缓解通胀压力。在固定汇率下,升值压力会被转化为通涨压力――外汇占款导致货币供给量上升,带来通胀压力。而通过发放央行票据来回笼外汇占款的做法不具持久性,并将导致政府财务负担的上升。扩大人民币浮动范围会缓解升值压力向通涨压力的转换――人民币升值会对国内价格形成向下的压力,这是因为外汇占款减少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同时货币升值将使进口价格降低,由此可能压低国内价格。

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纺织业的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给中国纺织业带来的正面影响

1、有利于纺织业结构调整。从长远来看,由于纺织业属于高度竞争型行业,人民币升值将有利于促进行业进一步的产业整合,优胜劣汰,是提升产业层次的一大契机。人民币升值后,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将会受到限制。企业也不得不转变竞争方式,一方面将更加关注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将努力转变出口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所占的比重,提高产品科技水平,理性研究市场,生产市场所需的纺织品,从而加速纺织业内部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此外,人民升值导致的进口成本降低,这就促使国内纺织企业向高精尖发展,逐渐抛弃高能耗的粗放经营,以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可缓解纺织品行业恶性竞争。在一年多的汇率调整,一些纺织品出口企业认识到,汇率的调整有利于国内纺织品贸易的有序化。在汇率未变之前,国内纺织品企业为抢订单,都向国外客商报极低的成本价。国内纺织品出口企业面临的不单是汇率问题,更多的是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人民币升值后,很多外贸企业不再采取单一报价方式,而是综合情况进行报价,将汇率、原材料上涨等不确定因素考虑在报价之内。另外,一些企业不再只生产出口量大、利润低的产品,不再盯住同样的客商,而是更多地考虑生产高端产品,寻找高端客户,做差异化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纺织品行业的恶性竞争。

3、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和改善贸易环境。中国纺织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主要依靠低价格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出现贸易摩擦在所难免。当前,中国纺织企业在全球同行业中遭受倾销立案调查最多。从短期看,人民币升值后纺织品的出口价格虽然会有所提高。但由于其出口价格已非常低,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相当高,即使适当提高价格,仍具极强的竞争力,这也有助于减少遭受低价倾销的诉讼。对中国纺织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今后必须调整其低价竞销战略,提高其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增加产品附加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这些显然有助于减少国际贸易摩擦。

(二)人民币升值给中国纺织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1、纺织行业销售利润下降。据发改委2008年的报告测算指出,当人民币升值5%时,全行业出口产品利润下降66%,其中,棉纺织业下降94%、针织业下降82%、家纺业下降58%、服装业下降46%;当人民币分别升值8%、6.5%、5.5%时,服装、针织、棉纺织子行业出口分别由盈利转为亏损。

2、增加了纺织出口合同签订的汇率风险。中国贸易促进会统计,全国最大的纺织重镇绍兴,目前已有40%纺织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其他多数企业则勉强维持。人民币升值引起的出口合同汇率风险激增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一项重要原因。人民币升值2%,意味着企业拿到的货款折合成人民币仅有原来的98%;如果人民币升值10%,则意味着企业拿到的货款折合成人民币仅有原来的90%。如果一年内人民币升值5%,50%的纺织品生产企业都将遭遇经营困难。中国有许多出口贸易依存度超过50%的地区,这种风险对于大多数纺织企业来说是无力承担的。

3、减缓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纺织行业为解决就业、国民经济增加积累、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也为国外的人民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消费品。2008年1-4月,纺织服装行业固定资产投资620亿元,增长28.4%,同比回落8.9个百分点。投资向中部转移、向下游延伸、向大项目集中的趋势更为明显。中部地区投资增长50.1%,比全行业高出22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仅增长16.6%,低于全国11.8个百分点。从行业看,棉纺织、针织、制成品投资分别增长29%、29%、30%,而化纤行业投资增长37%。印染、毛纺、丝绸、纺机增幅较低。投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社会就业人口数量。而且纺织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劳动力成本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对低廉。人民币若持续升值,由于工资具有刚性,实际工资必然上升,势必引起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难以继续维持,导致部分纺织企业淘汰出局,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社会就业减缓中国经济增长速度。

三、中国纺织产业的应对措施

(一)通过保值措施规避风险

企业要从自己的经营战略出发,通过预测汇率,选择最恰当的保值措施来获取经营利润。出口企业应及时结算现有的外汇,尤其是美元结汇,企业的即期交易合同该履行的马上履行,近期交易合同及时履行,同时尽可能多的签下远期合同,签不下的就应争取锁定远期交易汇率。

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会给出口产品生产周期长的企业带来很大不确定性。企业可以在出口日期确定后,立即向银行申请价位锁定,签订产品的保值协议。这样在约定期限内,无论人民币是升是降,对于企业来说所赚的利润是固定不变的,从而降低了汇率损失的风险。在结算上,企业在收款的时候应尽量采用人民币或者是其他强势货币结算,或者是合同一经订立,就在外汇市场上买入相应外汇的看跌期权,约定可以在未来的收款期以商定的价格把美元转换成其他货币如人民币。或在合同订立后,企业在外汇市场卖出外汇期货,约定期货的成交日期正好是预期收到外汇付款的日期。如果企业外汇负债数额比较大,最好的方法就是进入外汇市场买入外汇期货,合同的期限定在负债偿还的日期,或者是买入外汇期权。

(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具有世界最大的纺机市场。首先要认真分析纺织工业发展方向,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创新重点。其次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行业创新示范体系,集中力量解决行业技术创新中的共性问题,加速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再次要推广建设产业集群创新服务平台,推动产业集群出口产品的结构升级。产业创新平台服务于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弱、管理水平低下的产业集群中小企业,为企业提供全面的创新服务,加速产业集群出口产品的升级。最后还要加强引导,发挥骨干企业在行业创新中的带头作用,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行业和产业集群创新体系都是为企业服务的,要引导骨干企业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三)调整纺织产业结构

中国纺织品屡遭国际反倾销调查,贸易摩擦不断,这也与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奉行低价策略有关。人民币升值了,产品的价格优势降低了,低价策略已经行不通了。企业应该逐步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出口的多元化战略。企业可以尝试转型,不做低档做高档,适当增加进口比例,多做进料加工业务,多做新的项目。有实力的企业,应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摆脱低层次的价格竞争模式,把外销产品全面导向大规模、专业化、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中高档种类。这既是避免贸易摩擦的妙方,也是中国实施汇率改制的初衷之一。

(四)与国际纺织产业接轨,并加强行业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