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9 17:53: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

篇1

    体能指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包括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部分。体能训练是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可靠保证。经过合理科学的体能训练,对青少年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敏素质的提高会有很大提高。在体育课程和训练中更加重视体能能力的训练,并获得显着训练效果。应根据自身条件,在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适龄阶段,发展其欠缺或需要的相应体能素质练习,例如柔韧性、灵敏性,力量和速度等,作为训练重点,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的自我身体素质,为最大限度挖掘其运动潜力打下坚实基础,所以“五点训练垫”对提高中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点训练垫练习方法

    点训练垫(Dot Drill Mat)又叫“五点训练垫”或“五点垫”,其设计简单、材质轻巧、携带方便,受场地限制较小,是现代体能训练的重要辅器械。即使在没有专业器材的情况下利用普通布垫、塑料垫或自主画点设计等也可以解决器材问题。“点训练垫”体能训练方法千变万化、设计新颖、有趣,富有挑战性和竞争性,对提高中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介绍几种“点训练垫”的练习方法:

    (一)下肢练习(Lower Body Drills)

    1.单向开合双足跳前后移动

    练习目的:发展踝关节力量和动作速率。

    练习方法及要领:

    (1)正对五点垫站立,两脚开立站于底端两点,双脚跟抬起,前脚掌着地,上体略向前倾,膝盖微曲。

    (2)底端两点:分腿一足一点同时踏点;中间一点:并腿两足同时踏点;顶端两点:分腿一足一点同时踏点。移动方向为:“底端点-中间点-顶端点-中间点-底端点”单向前后循环跳点。

    (3)两手臂屈肘,小臂上抬,收于体侧,配合呼吸,双臂随双足跳动前后同时摆动。

    (4)跳跃时由慢到快,尽可能减少双足与地面接触的时间(图1)。

    注意:根据练习者的身体素质情况,增减练习难易度。

    2.单向并腿双足跳前后移动

    练习目的:发展跳踝关节力量及小腿肌肉快速收缩能力。

    练习方法及要领:

    (1)正对五点垫站立,两脚并拢站于底端任意一点,双脚跟抬起,前脚掌着地,上体略向前倾,膝盖微曲。

    (2)两腿并拢,快速逐个跳点;移动方向为:“底端点1-中间点-顶端点1-顶端点2-中间点-底端点2”顺时针或逆时针循环跳点。

    (3)两手臂屈肘,小臂上抬,收于体侧,配合呼吸,双臂随双足跳动前后同时摆动。

    (4)上体保持正直,尽可能减少双足与地面接触的时间(图2)。

    拓展练习:侧向并腿双足跳,屈腿双足跳,直腿双足跳。

    3.单向单足跳前后移动

    练习目的:单足支撑在不同方向移动时的灵活性和平衡力。

    练习方法及要领:

    (1)以右足为例,正对五点垫单足站立,脚跟抬起,前脚掌着地,上体略向前倾,膝盖微曲。左腿屈膝上抬收于体侧。

    (2)单足依次向前逐个跳点,移动方向为:“底端点1-中间点-顶端点1-顶端点2-中间点-底端点2”顺时针或逆时针循环跳点。

    (3)两手臂屈肘,小臂上抬,配合呼吸,双臂随单足跳动前后同时摆动(图3)。

    注意:动作节奏,维持身体平衡,前后移动重心跟进。

    拓展练习:正向小碎步前后移训练,变速单向单足跳前后移动。

    4.双向开合双足跳前后移动

    练习目的:发展踝关节动作速度和移动灵敏性。

    练习方法:

    (1)正对五点垫站立,脚跟抬起,前脚掌着地分开站在底端两点,上体略向前倾,膝盖微曲。

    (2)双足依次逐个跳点,移动方向为:“底端点-中间点-顶端点-顶端点-中间点-底端点”,低端两点一足一点同时跳点,中间点两足并拢同时跳点,顶端两点一足一点同时跳点。

    (3)跳至顶端点时转体180度反方向重复(图4)。

    (4)依次循环折返练习。

    关键点:前脚掌着地,转身转髋迅速,配合呼吸,动作节奏逐渐加快。

    3.双臂交替快推练习

    练习目的:发展双臂快速交替灵活性和完成动作的协调性,提高腕关节肌肉力量。

    练习方法及要领:

    (1)正对训练垫成俯卧支撑、双脚双手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微曲分别支撑在底端两点。

    (2)双臂依次发力支撑跳跃左右各点,中间点为共用点,配合重心前后左右移动。

    (3)下肢脚尖点地保持固定点不动(图7)。

    关键点:身体保持适合高度,双臂逐渐加快速度,不要低头,维持重心变化。

    拓展练习:双脚站高位进行练习。

    (三)游戏组合(Games)

    点训练垫还可以安排相应的游戏组合练习,充分调动青少年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娱乐和比赛的氛围中发展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试举一例:“接力赛跑”游戏规则与方法:将5张训练垫纵形排成一排,平整的放在地上。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组同学以规定动作下肢跳点,跳至终点,然后以俯身换成上肢跳点的规定动作从终点返回,与下一组同学拍手接力完成游戏,依次类推,直至最后一组同学完成。用时短的一组为胜。游戏中保持教师规定动作的完成质量。

    现代体能训练形式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介绍的五点训练垫训练法也是现代体能训练中的一种,五点训练垫设计简单、材质轻巧、携带方便,受场地限制较小,是现代体能训练的重要辅器械。训练方法多样、新颖、有趣,富有竞争性,是适合更多学生练习的和易于被青少年学生接受的体能训练形式和方法,从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提高中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可以有效的改造适宜的年龄阶段青少年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发展身体素质,为青少年以后的长期的从事体育运动和训练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在体育课堂中传承与创新体育游戏,丰富课程内容,使之成为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内容、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姜瑞华.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42-43.

篇2

在高中体育训练中,通过这些具有竞技性的体育项目,对学生的力量、肌肉、心肺功能等方面进行训练,可以更加多样化的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文化知识的正常学习提供基本条件;同时也丰富了高中体育教学的内容,增强了高中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大大激发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此外,通过高中体育训练,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发掘具有体育天分的学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潜能,从而帮助他们为以后的体育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有效的体育训练方法与措施

1、教师要改变训练观念,对训练方法进行科学创新教师在体育训练中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这是进行体育训练方法创新,保证体育训练科学有效的基本条件。在体育训练中,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意识,认真负责的帮助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同时,还要注意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要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真正能够让学生的体育技能得以提高。要改变传统体育训练中单一的训练方式,采取多种训练项目并加以合理安排的方式,让学生的体育潜能得以挖掘和培养,从而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成绩得以提高。2、重视体育训练中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准备活动就是在体育训练或体育比赛前,为正式运动做准备所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而整理活动则是体育训练后所做的一些可以使肌肉紧张酸痛感消失的身体练习。重视体育训练中准备活动以及整理活动,是保证体育训练科学性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通过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各个关节以及肌肉得以舒展,防止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过程中出现拉伤等伤害,同时也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得以活跃能够更快的投入体育训练中。另一方面,通过整理活动,可以使学生消除或降低在体育训练后出现的肌肉疲劳和酸痛等状况,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恢复体力。3、深化循序渐进的体育训练过程在高中体育训练中,技能和技术的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体育训练科学有效的重要保证。在这个体育训练过程中大致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教师通过体育训练中的动作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动作概念,体会动作要领,从而粗略的掌握体育训练中的动作。第二阶段是改进提高动作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通过反复练习以及动作质量的不断改进,从而使体育训练的动作更加连贯、准确,以此来达到体育训练的目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动作趋于巩固和运用自如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动作更加熟练和完善,进而提高了体育训练的水平和质量。因此,循序渐进的高中体育训练过程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体育训练方式,它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体育训练热情,促进其体育潜能的开发。4、培养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高中体育训练并不与专业运动员的体育训练相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兴趣,使学生乐于主动进行体育训练。只有学生自己主动进行体育训练时,其体育的潜能才能容易得到发掘和培养。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中,可以采用教与玩相结合的形式,提高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进行体育训练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赛,体育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竞技性,学生通过比赛可以很好的激发斗志,提高训练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培养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可以使体育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和体育成绩。

调节与控制高中体育训练中出现的心理障碍

篇3

关键词:因材施教;体育训练;男女差异;个性差异;运动差生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6-0095-01

体育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体质,让每个学生爱上体育训练,养成体育训练习惯为重要目标。体育训练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在体育训练课堂上,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要想让每个学生在体育训练中都能有所收获,教师必须正视学生的体能和训练情况,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地开展有针对性的体育训练,让学生对体育训练产生兴趣,并以积极的态度持续参与训练。

一、正视男女差异,合理引导释放训练魅力

男女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身体发育和技能存在越来越明显的差异性。特别是升入高年级后,男女学生之间的差异会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材施教、量身定制正是基于此而提出的教学理念,即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必须正视男女学生的差异,并结合男女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负荷的训练活动,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训练,从而在训练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比如训练“立定跳远”时,教师要根据男女学生的体质特点,设计不同的训练方法。由于男生力量比较大,爆发力比较强,而女生柔韧性比较好,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分组,并结合立定跳远的特点合理分配任务。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男女生小组的体能特点进行二次分组,对弹跳能力较弱的学生,要进行弹跳力训练。立定跳远对学生的体能、弹跳力、技巧都有一定的要求,男生爆发力强,训练时要注意整体动作的协调性,而女生比较柔韧,教师应训练她们的爆发力,使女生能够在瞬间起跳,将潜能爆发出来。男女的性别差异还体现在体能上,教师要综合考虑不同的训练项目,合理安排训练运动量,使学生能够以系统的方法参与训练,让身体更健康,训练过程更有趣。

二、正视个体差异,个性引导释放训练魅力

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设置训练方案,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弹性空间和合理的训练空间。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若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一方面可能引起部分学生“吃不消”的现象,另一方面可能引起优秀生“吃不饱”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身体素质的差异会不断变化,体育教师必须因材施教,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设计针对性强的训练方案,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一些体育教师的思维中,长跑就是让学生围着跑道一圈圈地训练。长跑表面上看是慢跑,但它对学生的体力和耐力要求很高,如果教师不能用系统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训练,会让学生对长跑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会产生让学生身体受伤的严重后果。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长跑训练时,一定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体质特点和体能情况,为每个学生设计合理的训练方案。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组,为每个学生的训练找到合理的弹性空间,将每个学生的训练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训练方案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训练。同时,教师要引入趣味化的训练项目,改变传统枯燥的训练方式,借助多元化的辅助方式帮助学生增强体能,提高耐力,在训练中感受长跑的乐趣,产生积极的训练情绪,获得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正视运动差生,用心引导释放体育训练魅力

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是体育训练的重要目标。有些学生身体素质不好,对体育不感兴趣,或肥胖,或体质差等。体育教师必须关注这些学生的发展,主动为这些学生的体育训练找到合理的训练方法,并结合他们的身心特点引入趣味体育训练项目,使学生从内心产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信心。

在体育训练课堂上,有些学生由于体能方面的原因,有时无法完成动作要求,或者所做动作不规范,这时,就会有些学生嘲笑他们。他们会因为同学的嘲笑,产生自卑的心理和紧张的情绪。越有这样的心理,学生就越容易出现问题,进而对体育训练产生排斥情绪。这类学困生是体育训练中不可忽视的群体,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群体。帮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的宗旨,教师要结合这类学困生存在的问题,以系统的训练方法让学生感受体育的乐趣所在,并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系统训练方法。比如,在一次短跑比赛中,有些男学生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们的成绩甚至比女同学还差,无形之中他们就产生了自卑心理。为此,教师先对嘲笑他们的学生进行教育,然后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意识到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并为他们设计合理的体育训练方案,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训练。

四、结束语

总之,体育训练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在体育训练中,学生存在差异性是客观事实,体育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性,积极为每个学生的体育训练设计科学、合理的方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体育训练的趣味,并产生持续参与体育训练的信心,从而帮助学生养成体育训练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篇4

摘 要 在十几年的学校体育业余训练中发现,影响特长生训练成绩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特长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不高造成的,本文根据特长生的心理特点,从心理学角度论证了需要、动机、兴趣和体育训练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一些激发特长生训练兴趣的方法和措施,以提高学校体育训练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 兴趣 培养 特长生 训练

一、分析其原因

(一)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封建社会对其影响根深蒂固,在其漫长的社会里,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严重影响着现代教育,很多家长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只要文化课学好就行,从而导致许多特长生应有的训练时间被家长剥夺同时向特长生传授这方面的思想,使特长生在训练时不思进取,赞同了家长的意见,完不成训练任务时缺乏应有的耻辱感。

(二)特长生主动参与性不高

由于特长生自身的体育训练意识淡漠,可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主动参与训练的想法.

(三)教师因素

教师因素主要有业务水平不高、训练方法陈旧、不科学、不新颖,教师自身的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对特长生没有吸引力。

二、如何让特长生积极参加体育训练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没有兴趣,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一句话,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

(一)兴趣与体育训练之间的相互关系

那何谓兴趣?如何让特长生对体育训练产生兴趣呢?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是对一定对象的心理倾向”,“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根据这个心理学的观点,不难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也就是学生参与或从事体育(或某一项)学习和锻炼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这种心理因素的基础是需要,需要的表现是动机。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相互关系培养学习的需要。学习动机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由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在特长生训练中,学生主动参加训练的动机直接影响训练的效果;反过来由学习和锻炼产生的成功体验,又能激起学生训练上的兴趣。即,兴趣对特长生的训练起促进作用(见表1)。

表1 美国拉扎勒斯[A .L .Lazarus]研究了兴趣对体育的促进作用

组别 平均每人晨跑圈数 平均每人锻炼时间(每天)

兴趣组 3.1 1.4小时

普通组 1.9 0.8小时

差距 1.2 0.6小时

(二)实际训练中如何运用多种手段激发特长生的兴趣

1.明确训练的意义和作用,端正训练的态度。在训练开始时就要讲清训练的价值,把训练同增强特长生的体质,发展身体素质与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等紧密联系起来,使特长生认识到通过训练能增强体质,提高学习效率,为将来服务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设情景,“启发式”训练。“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特长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出发,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不断打破特长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的平衡,不断激发他们对新的认知的需要,以促进特长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完成教学任务。比如说,针对特长生跑步时大腿抬不起来和后折叠不充分的动作,我就利用动物世界“豹奔跑”的特点,让他们注意观察豹奔跑的动作,首先培养特长生在意识上的动作表象,然后在训练过程中给予强化练习。通过这样的训练方法,特长生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训练自然有成效了。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激起特长生的动机。强化理论的心理学家们认为,学习动机是由特长生外部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比如,在学习中受到强化的特长生得到了好分数,受到家长的认可,将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所以说在训练时,对特长生做的好的地方要在第一时间给予首肯,从而激起特长生的动机。

4.利用竞赛方法,激起特长生的兴趣。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起特长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各类特长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不然会使不善于此项目的特长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比如说进行男女生的互动赛,“百米”达标赛,“跳远”挑战赛和“万米”精英赛等竞赛性质的训练方法,都能有效的激起特长生的兴趣。

5.体育评价作用,激起特长生兴趣。制订体育评价表,把特长生一个阶段的训练情况和训练成绩都详细记录下来,让特长生明白这一段时间自己的训练情况,知道自己在这一段时间里进步了多少,以实际成绩激起特长生兴趣。

三、结束语

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特长生的兴趣是多方面的,采用方法、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能根据特长生的实际情况,遵循体育训练原则,有的放矢地采取各种有效的训练方法,为特长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练习环境,特长生就一定对体育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体育训练中来。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平衡计分卡;教学训练方法

当前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质量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都被忽视,成为了一门空置课。其开设了对应的体育课程,却没有对应的教学资源,使得体育课程成为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在该种背景下,体育课的开设意义被掩盖。而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使得教学目标逐渐调整,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平衡计分卡作为管理理念,其不仅对于企业有效,对于其他也存在效力。本文结合该种理念,提出优化体育教学教学训练的具体措施。

一、平衡计分卡思想与体育教学训练方法

平衡计分卡本身是由美国学者所研究出来的一种运用于企业业绩评价,指导企业推进战略实施的评价体系与管理的方法。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其主要是依靠单一的财务指标来进行企业内部业绩的评价。该种评价方式具有全面性与客观性。对于企业发展相对有利。其最大的启示在于:由单一纬度考核转向全面关注影响目标实现的多维度要素,运用综合思想,注重整体目标的实现,并且依据多维度测评指标体系来进行战略计划实施,类似于可持续发展。

体育教学训练方法属于体育教学的核心,其是指根据体育教学所制定的目标,来结合各项体育项目的特征与体育运动规律,以构建一个科学完备的素质测评指标体系,从而来保证学生在各方面训练得到进度与成功。其本身是包涵体育教学训练目标、构建测评指标与实施相应指导三个部分。在提出体育教学训练方法改革上,也需要针对这三个部分进行。

结合两者的概念,可以看出,其具有一个共同点:部分性。其将一个内容作为核心,将其他内容作为核心的组成,并通过制定对应的措施,来对这个核心进行缓慢的实现。

二、平衡计分卡思维如何指导体育教学训练方法改革

(一)体育测评方面

自素质教育开展以来,我国就将学生体育素质与技能的评价作为体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来确定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状况。而平衡计分卡中所倡导得到思想,实际上是一种补充思路。也就是说,在高校体育训练方式改革的过程中,加入其他衡量性指标,从而使得其测评体系相对全面化,更加有助于各个阶段的战略目标实现。笔者认为,在体育训练方式的改革上,可以构建涵盖速度等体育活动成绩的主要表现方式,将其力量、技术与情绪等要素结合起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测评体系。在该体系中,将速度作为其成绩评价的主要核心,力量作为基础,技术作为支撑,情绪作为引导。而这四个因素结合的背景下,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掌握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从而对其体育教学训练的开展做出引导,保证其引导的有效性,进而实现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制定

对于教育来说,为了达到对应的教学成果,必须在各个阶段制定对应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开展对应的教学。然而,在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的开展中,其开展教学训练,主要是为了保证其素质的达标。该种达标相对来说,十分容易。这就导致很多学生都轻视体育教学训练。因此,笔者认为,在该教学训练的改革上,需要从教学目标的制定着手。适当的提高合格线,加强学生的紧迫感,促使其教学积极性的激发。

(三)实施相应指导

实施相应指导是整个体育教学训练开展的关键。体育是一门技巧性与实践性都极强的课程,如果学生仅仅靠着力量来进行学习,那么其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平衡记分卡思想讲求实践的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当前的体育教学训练进行引导。在上文中,测评指标主要有四个,也就是速度、力量、技巧与情绪。而在实施指导的过程中,也需要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尤其是技巧与情绪,是整个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而体育教学技巧,主要是针对一些呼吸方式、行为方式来进行指导。情绪,是整个教学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中,很多学生对于体育都缺乏应有的重视性。尤其是一些学生,认为体育训练过于枯燥,或者长时间进行体育训练,导致其产生了排斥感或者信心丧失,严重影响着其后续的开展。在实践中,需要实施对应的情绪引导。

三、结合语

在高校体育教学训练中,引入平衡计分卡思想以及其内容,能够为其改革方式提供一定的引导,从而推动其改革的有效性,加强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尤其是在当前背景之下,合理的引导思想,是教学开展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韩雪峰.基于平衡计分卡思想的高校体育教学训练方法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15,(4):32-33.

[2] 刘昱汐.公共图书馆两大战略目标及其实现策略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思想[J].开发研究,2013,(3):158-160.

篇6

关键词:高职学生; 体育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171-001

在高职学校体育运动队的训练中,发现学生运动成绩的好坏,除了与其固有的身体素质有关外,对训练的兴趣也成为影响其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我曾经发现一名体育成绩不错的学生,当我上前打听有关情况时,学生则直接对我说:“老师,我妈妈不让我参加训练,太累了,我怕耽误学习。”总之一句话,学生和家长的体育意识淡薄,直接造成学生不愿意进行体育训练,导致高职生体育训练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分析其原因

1.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封建社会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直接或间接束缚着现代教育,很多家长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只要文化课学好就行。导致许多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家长剥夺,同时向学生传授这方面的思想,使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积极性不高,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

2.学生主动参与性不高

由于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淡漠,可以说学生就没有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的想法。

3.教师因素

体育教师因素主要有教师业务水平不高、训练方法不科学新颖、教师自身的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二、如何让学生自愿参加体育训练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没有兴趣,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这名言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兴趣对教学的积极影响。

1.兴趣与体育训练之间的相互关系

那何谓兴趣?如何让学生对体育训练产生兴趣呢?心理学定义兴趣为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为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论语.雍也)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需要的对象就是兴趣的对象。教育实践证明,使学生感到有学习的需要,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因为学习需要是转化为内在动力的强有力心理因素,而且内在学习需要所激发的动机同样也是强有力的。何谓需要呢?心理学定义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通常在主观上以一种缺乏感和丰富感被人体验着。不难看出,人的需要是在有缺乏感和丰富感时产生的。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动机。动机的心理学定义是一个人与满足某种需要相关的、发动和维持活动的内部动力。由此看来,兴趣的基础是需要,需要的表现是动机。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相互关系培养学习的需要。学习动机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由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在体育项目训练中,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练和训练的动机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反过来讲,由锻炼产生的成功体验,又能激起学生训练的兴趣。

三、实际训练中如何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1.成功教学法

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能进步时,他对成功的表现会产生积极体验,并对此项美术活动更加关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励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的兴趣。”因此想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2.愉快教学法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贯彻愉快教学的宗旨是要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贯彻愉快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优美的动作,和蔼可亲的态度感染学生,建立起体育教学效果中的师生之情,充分信任、尊重学生,用“乐教”影响学生“乐学”。防止由于体育活动内容的苦、累、脏及其他因素造成学生恐惧学的消极心理。

3.需要满足法

活泼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喜欢上体育课。但是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需要对他们的积极引导。

好奇心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探索事物或者获得知识的认识需要。体育课上学生希望教学内容常换常新,使每节课教有新东西、新收获、新活动。体育教师应在贯彻大纲内容的前提下,尽量在新字上下功夫。如同是喊口令,可由教师喊或吹哨子做,也可由学生喊,师生轮流呼口令做。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发展体育兴趣。

4.教学引趣法

体育兴趣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环境的诱发。教学中持续引趣是学生愉快体验并追逐形成体育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在严肃地执行教学任务过程中要注意引趣因素的运用。引趣内容有:新颖教法引趣、教学用语引趣、动作示范引趣、竞赛活动引趣、设置疑难引趣、场地器材引趣。

篇7

【关键词】体育生;考试成绩;科学性

体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提高国民体育素质,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国家给予体育考生特殊的高考政策。这不仅促进了体育教育的发展,也为部分学生提供了一条新的高考通道,但是普通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是以升学为目的,他们的训练与学校运动队的课余训练有着较大的区别。体育特长生学习任务重,训练时间较短,专项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相对较差,同时由于教师的发展没有跟上学生和考试的需要,这就使得我国体育生的培养质量不高,尤其是在考试项目中,一些体育项目训练不足,水平不够。

高考体育训练不同于一般的体育训练,并不是几个项目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系统工程,有其特殊的规律。但体育考生的构成极为复杂,从高一年级开始就有明确的目的而参加训练的学生寥寥无几,大多数学生都是到了高二第二学期感觉文化课无望的时候才考虑报考体育专业,这样的话,从开始训练到参加高考,实际训练时间最多也就一年。同时高考体育既要考察考生的基本素质,又要考察考生的专项水平,从本质上讲就是全能训练,这对教练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考体育各项目成绩的满分应是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标准,要求考生每一项都要达到这个标准难度很大。正如王伟和张可在其文章《浅谈体育高考生的训练》中所强调的:“从我国目前的体育高考学生的训练现状看,普遍从在训练水平低下,创新能力不强,训练方法上‘老化’的现象,以致影响了学生的成绩。从体育考生的现状看,这些学生都是体育基础较好,运动能力较低。因此,如何选择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用有限的训练时间使考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水平有所提高,并且能在各科加试中正常甚至超水平地发挥出来,是当前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提高训练质量,提高体育考生各个项目的成绩势在必行。

体育是激发人的潜能的学科,要想获得更好得成绩,就要科学地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所以要想更好地提高体育考生的成绩,就要对他们的体育项目进行科学训练,提高其训练水平。

以铅球项目为例。在高考体育项目考试中,铅球是一个重要项目。铅球训练对人的身体机能有着很高的要求,标准的动作和科学地发力,是取得铅球项目较高成绩的保证。首先就是要对铅球项目进行科学的动作解析,标准的动作分为蹬、转、送、抬、挺、撑、推和拨,每一个动作都有科学、标准的要求。以“推”为例,推是将铅球掷出去的动作,这一动作对于铅球项目成绩的好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韩欢营在其文章《关于提高体育铅球成绩的训练方法》一文中,对“推”这一动作进行了剖析,认为:“推是上肢动作的开始,在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推球角度,使球的出手方向与地面的夹角在40度左右,臂要伸直,发力要快、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任何一个动作当中,都需要科学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动作的标准性和科学性。

在动作训练之外,就是力量的训练。力量训练也是所有体育教育的基础,只有经过科学地训练,人的力量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否则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身体力量,反而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这里我们仍然以“铅球”为例。在力量的训练中,对整个身体部位进行解析,并逐个地进行训练。任何力量训练都不是盲目的,需要科学地分析和训练,并且力量的训练一定要和动作的训练结合起来。“每周至少练习两次铅球,先练习动作,然后练习力量,绝对不可以先练力量再练动作,因为练完力量后身体疲劳,再练习动作容易使动作变形,而且学习注意力很难集中。”只有将力量训练和动作训练科学地结合起来,才能在铅球项目的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训练的科学性是保证学生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的基础。但是心理素质是运动场上的灵魂,没有好的心理素质就没有考生在考场上的良好发挥。高考训练队的学生,一般心理素质较差,比赛经验少,自信心不足,一要经常和学生谈心,使其提高自信心,增强求胜的欲望和不服输的精神;二要多安排学生参加一些运动会,增加比赛经验;三要增强考生临场兴奋性,消除心理的紧张情绪,训练时尽量安排到学生多的地方;四是每月一大测,几天一小测,以增加学生的比赛经验和心理承受能力。五是让其他老师对他们进行测试等等。

提高体育考生各个项目的成绩是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关键,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提高训练的科学性。训练目的要具体明确,训练方法要科学合理,训练手段要多种多样,训练时间要确保充足,训练进度要循序渐进,对学生必须要求严格,坚持高标准训练。同时,要注意学生心里辅导,保证其健康的心理素质。只要我们从这两方面入手,相信体育考生都会取得更好得成绩。

参考文献:

[1]韩欢营.关于提高体育铅球成绩的训练方法[J].田径,2009,(06).

篇8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余体育训练;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

引言

课余体育训练是在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为推动学校群众体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后备体育人才,组织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以代表队的形式,在课余时间里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比赛。它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学体育课余训练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从竞技体育发展的角度来看,也非常需要中学体育课余训练来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从而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但是,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是不同的两个系统,各自的目标不同,使学校虽然十分重视在各级比赛的成绩,但是却很少考虑培养专业的体育人才队伍,导致长期以来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脱节,因此做好中学体育课余训练工作,促进中学体育课余训练的进步和发展,将中学体育课余训练作为发展竞技体育的基础,对于提高素质教育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 初中体育课余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练员资格认定制度不够完善

为了减少经费开支,中学一般都没有聘请专职的教练员进行课余训练,而是由学校体育老师完成,由于体育老师在学校中的角色主要是教学,因此大部分体育老师都没有教练员资格证或上岗证,加上进修,岗位培训的机会又少,在没有专业理论的指导下,导致训练缺乏科学性、专业性和系统性,影响了课余训练的水平。

2、学生参与课外体育训练的兴趣度不高

大部分学生对课余体育训练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有:

(1)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好,依赖性强,缺少磨练,没有吃苦耐劳、顽强不屈的精神,因而不愿参加课余训练;

(2)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不够深入全面,只是抱着好奇和好玩的态度,没有正确认识课余训练的功能与意义。肤浅的认为课余体育训练就是简单的跑跑、跳跳、玩玩,没有什么技术性,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

(3)多数训练项目必须在室外,教练员的训练方法单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限制了许多学生的参与欲望,越来越不受运动员的欢迎。

3、优秀生源的短缺

良好的生源是中学培养高素质运动员的重要保证。要具备良好的竞争优势,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身体条件,这必须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而中学体育课余训练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目前对面临升学的运动员的文化课成绩要求普遍比较高,造成了客观上优秀运动员的流失,不仅挫伤了中学体育老师和学生及家长对体育课余训练的积极性和热情,也无形中进一步加大了中学开展体育课余训练的难度。

4、对学校体育课余训练认识不足

体育所具有的德育功效和开展课余训练对于提高素质教育有十分积极地意义,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中学对体育课余训练的认识存在不足和误区,使得学校在体育建设方面难以形成一种长期的正确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在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中,国家的政策法规没有得到彻底的配合实施,学生的体育课余训练得不到保证,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予以保障,训练设施满足不了需求,经费更是得不到有效保障。

二、 发展初中体育教育课余训练的措施建议

1、 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学校体制。

依靠社会办学应由国家教育有关职能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定完善的课余训练的体制。加大管理和监督力度。将学校课余训练工作作为学校工作重点来抓,建立健全的训练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学校应把只追求比赛名次转移到向上输送人才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上来。广开集资渠道依靠社会办学,争取各大厂矿和企业单位的赞助和投资,减轻学校经费压力同时,改善课余训练的条件,促进运动水平的提高。

2、 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实现之间的关系。

当前中学的体育课余训练,首要的目标和任务是为学校争取荣誉,其次是为各级体育运动队输送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当前中学体育教学训练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些中学的体育老师的课余训练成绩往往和奖金、职称等

联系在一起,致使一少部分体育教师为了片面追求个人的工作利益,忽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正常规律,使他们在高强度和超负荷下进行课余训练。这种训练方法的不科学和不合理性不仅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对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

中学体育老师,在进行体育课余训练的同时要本着对学生和学校负责的态度,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理论指导,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期目标的关系。

3、建立教练员资格证机制

一学校要严把上岗资格关,要求担任训练任务的教师必须持有教练员资格证或岗位培训资格证,否则不予安排训练工作.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应给年轻老师多提供岗位培训机会;二体育院校或体育学院应该将学生获得教练员资格证作为检验学生理论和实践学习的重点,为今后的中学教练员水平把关;三通过地方体育主管部门的沟通和当地体校联合办学,由中学负责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体校则负责学生的课余训练,达到双赢的目的。

4、充分利用体育课和大课间进行课余体育训练

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抓文化成绩仍是重中之重,想利用其他课余时间进行课余体育训练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教练员只能充分利用体育课和大课间的时间,向体育课要质量。教练员在体育课上要充分分配好体育特长生和其他学生的练习内容,要把握好体育特长生和其他学生的练习时间,确保在课堂上体育特长生实施训练;另外利用一周五天的大课间活动时间,加强体育特长生的基本耐力与基本动作技术的训练;这样可以让学生完成全年训练计划打下扎实的基础。

结语

中学体育课余训练存在于中学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之上,是为推动中学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提高中学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而存在的,一定程度上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因此中学体育课余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要求中学要完善相关制度,教师要坚持科学合理的课余训练方法,处理好训练与学习之间的关系,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做好体育课余训练工作。

参考文献

[1]朱瑞良,吴君强,钱建良,杨菊弟.中小学体育社会化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7(02)

篇9

关键词:业余体育训练; 青少年; 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173-00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保定市5所中学的200名参加业余训练的青少年和20名教练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五所中学有保定市第一中学、保定市第二中学、保定市第三中学、保定市第十七中学,保定市育德中学。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2.结果与分析

2.1保定市业余体育训练开展状况的调查分析

2.1.1主要训练项目的调查调查分析

通过随机抽查的200名青少年参与的训练项目的调查可知(表1):参加田径训练的人数有11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6.50%,篮球训练的有2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2.50%,足球训练的有2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1.00%,乒乓球训练的有3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6.00%,其他项目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00%。分析以上可以看出,保定市参加运动训练的青少年以田径训练为主。

2.1.2训练计划制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基本上每个教练员的训练计划以年周训练计划和课时训练计划为主。对于训练计划,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总体情况制定,本研究调查的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因此,制定的训练计划应根据不同训练水平和运动员身体素质状况,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有针对性的制定计划。

2.2保定市青少年运动员现状的调查分析

2.2.1青少年运动员参加训练的总体情况。青少年运动员参加训练的男女比例,男生占调查总人数的77%;女生占调查总人数的23%,参加业余体育训练人群中,男生多于女生。

2.2.2青少年运动员参加训练的动机调查分析。通过对青少年运动员参与运动训练的动机的调查显示,根据青少年运动员选择结果,排序是:提高运动成绩,以体育特长生身份考入大学排在第一位,所占比例为88.00%;增强体质占第二位,所占比例为78.%;运动兴趣、爱好排在第三位,占47.50%,可见,参加体育训练首先要对训练有一定的兴趣,能够以苦作乐;减轻学习压力占第四位,所占比例为17.5%。

2.2.3青少年运动员参加训练的时间、次数调查分析

2.2.3.1青少年运动员参加训练的时间分析。对青少年参加训练的时间分析得知: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时间段主要以上午和下午进行训练,上午训练时间主要在60-90分钟之内,所占比例为56.50%,部分运动员在30-60分钟之内,所占比例为37.50%,通过访谈可知,在30-60分钟的运动员训练时间基本接近一个小时,其主要原因是,训练完毕还需要去上文化课,所以上午的训练时间较短;对于下午训练时间主要集中在60-90分钟。

2.2.3.2青少年运动员每周参加训练次数分析。有48.00%的运动员每周的训练次数在8-10次之间,几乎是从周一至周五每天都有训练;有34.00%的运动员训练次数在6-8次,训练的天数在3-4天,采访得知,他们会用2-3天的时间把训练的时间分配给文化课学习;有16.00%的是在4-6次之间,这部分人主要是由于喜爱和先天的身体素质,会参加训练,有机会参加运动会。

2.3保定市业余训练教练员水平现状的调查分析

2.3.1教练员男女比例与年龄分析。对业余训练的教练员男女比例、年龄调查分析得知,参与业余训练的教练员主要以男教练员为主;通过对教练员的年龄结构分析,60.00%的教练员处在30-40之间,有15%的教练员在40岁以上,他们经过多年的教学和实践,对于训练有一定的经验和比较完整的训练方法;25.00%的教练员处在20-30岁之间,这部分教练员从事训练工作时间不长,训练经验不足,但是他们都毕业于专业的体育院校。

2.3.2教练员学历与工作年限分析。对教练员的学历分析可知,本科毕业的教练员有9人,占调查人数的45.00%,专科毕业的有6人,占调查人数的30.00%,函授的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5.00%,研究生毕业和在读研究生各一人,各占调查总人数的5.00%。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保定市开展的业余体育训练的项目主要以田径为主;训练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午和下午;训练计划以年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课时训练计划为主;运动员的选拔形式以校运会和校内外测试选拔为主。

3.1.2保定市参与业余体育训练的运动员中男生多于女生;88.00%的运动员以特长生的身份考入大学;缺乏比赛经验,竞技水平不高;84.00%的运动员文化课学习成绩一般;56.50%的家长支持孩子参加体育训练。

3.2建议

3.2.1合理解决文化学习与业余训练的矛盾,采取“体教结合”的发展办法,既抓运动员的业余训练,又抓运动员的文化学习。

篇10

关键词:体育教育;信息技术;体育训练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已悄然进入信息时代。而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信息技术已进入了课堂。各学科都在不同程度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而体育教育是一门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锻炼身体为一体的多元化学科。信息技术对体育教学训练更是不可或缺的必备工具。

一、信息技术在体育教育训练中对教师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在全面教学方面的功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受教育者对所受教育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如何让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全面地传授给受教育者,是现今教育不懈追求的一个目标,而科技的发展为教育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多媒体、摄像、录音、三位建模等现代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把运动训练内容与教学情境有机融合,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在感染中得到启示与启发。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了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得原本枯燥艰辛的运动训练变得轻松有趣,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而相对于传统的运动训练,教学枯燥、单调等原因,致使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运动训练产生了被动甚至消极的情绪。现在,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逐步应用,运动训练在应用了新技术后,其组合、形象等,即刻变得更加直观、生动且图文并茂、色彩艳丽,同时又可提供新颖性、奇特性、趣味性、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多方面立体式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紧抓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二)信息技术在运动技术诊断、分析方面的功用

在传统的体育训练中,学生运动技巧的改进主要是依靠教师和学生自身经验。为了分析学生动作的优势或弱点,可利用摄影机把学生的动作拍成影像资料,然后放映慢动作镜头来进行分析,然而这种方式难以定量、迅速、准确地作出全面分析。当精密的计算、高速摄影机电子传感技术等高科技进入体育运动领域之后,这种局面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美国研制的应用于田径项目中的计算机技术诊断系统,能利用高速录像机拍下投掷物出手后几秒钟内的运动轨迹和状态,随时显示出加速度、速度角度、角速度等各种运动参数,并能将实际参数与内存的优化数据比较,及时改进学生投掷时的姿态、出手动作,进而提高运动训练成绩。

计算机辅助运动训练系统将体育训练与计算机应用深入结合,利用计算机采集、存储和分析各种训练数据,从而帮助教师管理日常训练信息、辅助训练决策和仿真运动结果。这是实现对运动训练过程全面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辅助运动训练通过对运动训练学、运动医学、生物力学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来提高训练效率和训练水平,避免传统的依赖经验训练的缺陷。在计算机辅助运动训练系统的支持下,教师可以更加注重针对学生个体的特性进行训练,从而避免高水平学生出现成绩长期停滞不前的现象。

(三)信息技术在科学选材方面的功用

在体育领域中,要想创造理想的运动成绩,除去科学合理、系统有效的训练方式方法外,以严肃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选拔出与运动项目相适应的优秀运动员也十分重要,因此科学选材无疑成为当今体育训练的重要手段。合理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结合生物化学、遗传学、数学和生物力学以及生物技术,定向定量地建立理想目标的模型,科学制定训练对象的各项选材标准,最终达到科学选材。

二、信息技术在体育训练中的运用对学生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在学生观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功用

信息技术可以高效地将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机组合在一起,而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直接传达给受教育者的感觉器官,从而在体育训练中实现了教育信息高效传输,有利于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想、创造(建模)、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有利于教学角色的转变,有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二)信息技术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功用

传统的体育教育训练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边讲边示范,“教师讲、学生练”的教学模式。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主动传导和学生的被动吸收为主,忽视了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的原则,学生只有在体育教师固定的思维模式下去吸取知识和锻炼方法,学生学习与锻炼的主动性和思维空间受到了很大限制。而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把各种不同的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术、技术难点、重点、常见错误动作制作成体育教学软件,给学生观看、讲解、学习,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参与实践,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锻炼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训练,使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训练方法不断改进,即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训练方法,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育训练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这对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运用新的科技手段来提高当前的体育教育训练水平是我们将长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