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的护理要点范文
时间:2023-11-29 17:5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早产儿的护理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2-0102-01
早产儿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 g,身长在47 cm以下的活产新生儿,是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由于早产儿各器官生理功能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下,对外界生活适应性和抵抗力差等因素,易出现许多危险症状,如低体温、喂养困难、代谢障碍、呼吸暂停、并发感染等各种易患疾病。为了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对胎儿及时实施有效的基础护理和特殊护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密切观察病情,迅速采取抢救措施,实施有计划的整体护理及早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早产儿抢救成功的关键。近年来,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呈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发展趋势[1]。由于孕期不足,导致早产儿各系统功能的发育不够成熟,因而潜在导致患儿死亡的可能性[2]。如何通过积极的护理,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此问题值得临床关注与重视[3]。本文中笔者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67例早产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研究早产儿的有效护理方法与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67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0例,女67例;胎龄27~36周,平均(31.2±1.8)周;体重1500~2300 g,平均(1853.5±67.59)g。167例早产儿Apgar 1 min评分≤3分4例,4~7分93例,≥8分43例,评分不详27例;合并新生儿窒息31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66例,新生儿湿肺12例,呼吸窘迫综合症3例,多脏器发育不全108例,颅内出血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例,硬肿症2例。临床表现为自主呼吸弱、吮吸能力差、无法自主维持体温。
1.2 方法
167例早产儿均进行积极治疗。常规治疗包括:温箱保暖(控制箱体温度在32 ℃~35 ℃,控制湿度在50%~60%);低流量吸氧;静脉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同时,针对吮吸无力的患儿,采取鼻饲方式进行喂奶;针对出现呼吸暂停的患儿,视严重程度给予触觉刺激、或呼吸兴奋剂刺激。同时,针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护理要点。
2 结果
167例早产儿经过精心的护理,治愈出院113例,占67.66%,自动放弃治疗48例,占28.74%,死亡6例,占3.59%。
3 讨论
在本院针对所收治的167例早产儿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除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以外,还进行了包括体温护理、喂养护理、以及血糖护理在内的相关工作。总结针对早产儿特点的相关护理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考虑到早产儿的病情极不稳定,病情反复的可能性极高,因此,要求临床护理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精神状态进行积极的观察。同时,需要针对患儿口腔、鼻腔的分泌粘液进行彻底清除,以确保患者呼吸道的畅通性。若病情比较严重,则需要及时报告医师。(2)从体温护理的角度上来说,早产儿均放置在温箱当中进行保暖。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够健全,因此,将箱体温度在32 ℃~35 ℃,湿度控制在50%~60%。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每日进行3~4次的体温检测。(3)从喂养护理的角度上来说,早产后情况健全的患儿需要尽早的开奶。开奶前可以试喂糖水。喂养中需要对患儿背部进行轻轻的拍打。同时,结合早产儿的不同体重,给予不同的喂奶方案。一般来说,体重越轻的早产儿,单次喂奶量应当越小,但喂养次数需要更加的频繁。通过积极的喂养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早产儿的体重,从而改善预后。(4)从血糖护理的角度上来说,临床研究数据证实,早产儿的空腹血糖大多取值在2.2~7.0 mmol/L[4]。若检测到患儿的血糖水平低于2.8 mmol/L,则需要及时进行血糖护理干预。一般来说,选取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干预治疗,结合患者的耐受度,对输液速度进行有效地调整,以尽早降低患者血糖水平[5]。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进行精心、积极的护理,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早产儿死亡,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值得临床进一步关注。
参考文献
[1]余捷文,金伟.发展性照顾理念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8,15(2):64-65.
[2]董玉红,杨晓存,张君平,等.发育支持性护理在早产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3):29-30.
[3]孔祥珍.早期训练和抚触护理对早产儿智能及体格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8-9.
[4]吴丽萍,何仲,韩冬韧,等.信息支持对减轻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产后焦虑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297-300.
篇2
【关键词】早产儿;保暖;哺养;感染;护理
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足周的新生儿。早产儿体重大多低于2 500g,其发育尚不完善,功能还未健全,生活能力较弱,其病死率远远高于正常新生儿。据统计围产儿死亡中早产儿占75%,因此早产儿护理的好与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因素[1]。我院2005~2006年出生118例新生儿,医护人员根据早产儿的特点,严格按照护理
程序,对早产儿的喂养、保暖、抗感染等问题进行细心的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18例中,男76例,女42例。体重850~2 500 g,平均为1 730g。身高35~47cm,平均为41cm。胎龄26~37周,平均为32周。经过精心护理观察及认真治疗,两例死亡,均为出生体重极低患儿,1例因肺透明膜病死亡,1例因肺出血量较多,家属放弃治疗,其余116例经治疗7~15d痊愈出院,存活率98.3%。
2 护理要点
2.1喂养护理首先,在营养的选择上,最好选择母乳与适当量的配方乳相结合。母乳富含长链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和免疫成分,可增强早产儿胃肠防御功能,防止肠道细菌移位,对婴儿脑发育。神经髓鞘及血管壁的形成起很大作用。但早产儿母乳中某些营养成分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尤其是蛋白质、钙、磷,且主要供能物质为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弥补母乳喂养早产儿的不足,我们另外添加钙、磷、蛋白质等的配方乳,以满足早产儿的生长需要。早产儿配方乳的成分是根据胎儿在子宫内的组织增积率和化学成分来估计的,高蛋白配方乳可使早产儿体重增长快于母乳喂养儿,且钙磷含量作了明显的强化[2]。
其次,在喂养的方式上,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条件来定。吸吮及吞咽有力患儿可选择经口直接哺乳,是最理想的哺乳方式。体重>1 250g的患儿多采用间歇胃管喂养,为最常用的方法,以经口插入较好。操作时奶液要自针筒利用重力作用自然流入,不可用力推入。间歇胃管喂养可促进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如胃泌素、胰岛素、胃多肽抑制素等。对于那些体重
2.2保暖护理因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皮下脂肪少,且皮下脂肪中的棕色脂肪含量少,维持正常体温较差,容易出现体温不升及硬肿症。因此,保暖非常重要,它贯穿于娩出前后的各个环节。首先,保证产房(手术室)及早产儿室的温、湿度维持在24℃~28℃,55%~65%。其次,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不健全,对周围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差,故早产儿保暖最好的选择是入自动调节温度的恒温箱内,使患儿保持在中性温度。对于体重<2000 g者应放入暖箱,箱温原则按出生体重、生后日龄和室温调节在32℃~35℃,最高>37℃,即生后第1天箱温可调至33℃,<1 000g的婴儿在34℃~35℃,<1 500 g的在33℃~34℃,7~10 d后逐渐调低。要求皮肤温度维持在36℃~36.5℃,肛温36.5℃~37℃,24 h温差<1℃,相对湿度维持在60%~80%,体重越小,则要求湿度越高,因它减少皮肤和呼吸失水,减慢空气流速,有利于保暖和减少体重下降。再次,由于早产儿易发生肺透明膜病,而且不显性失水是足月儿的2~3倍,在早产儿脱离母体后生理功能正处于调整时期,因此暖箱湿度应尽量接近宫内湿度。通过118例早产儿护理,我们认为暖箱湿度调节在60%~65%较为适宜,但湿度增加会导致细菌繁殖,因此应加强暖箱消毒[3]。
2.3防感染护理早产儿从母体获得抵抗力少,机体抵抗力弱,易受外界细菌和病毒的侵害,为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工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进行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上班前先更换衣帽,流水洗手后再接触早产儿;要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及时通风,定时消毒;早产儿物品要专用,衣物要高压消毒,严禁家属探视。暖箱固定专用,每周更换1次,每天用消毒液擦试暖箱内外壁1次。每天更换氧气管、湿化瓶及温箱水槽中的水,各种治疗、护理应集中进行,并注意皮肤粘膜的保护,做好皮肤、口腔、眼部、脐部、臀部护理。此外,早产儿毛细血管脆弱,凝血机制不够完善,易发生出血,应遵医嘱用止血药或输注新鲜血液或血浆,并注意观察患儿的各种体征状况[4]。
3体会
早产儿的护理需要有足够的细心与耐心,在加强喂养、保暖、防感染的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根据具体的情况调整护理对策,医护人员要积极配合合作,防止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机率。一旦有并发症,要积极进行治疗,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改变,除应用监护仪监测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及大小便等情况。对于可以出院的患儿,应向其父母做详细的出院指导要培训和教育家长如何护理出院后早产儿,包括喂养、保暖和护理的注意事项,如何观察病情,预防感染措施,保健指导等,提高早产儿生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凤菊. 58例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7):845.
2谢洁珍. 49例早产儿护理对策与体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4):127.
篇3
关键词:早产低体重儿;全静脉营养混合液;PICC
传统的肠道外营养单一输注葡萄糖,并发症较多如血糖不稳等,早期的全静脉营养液输注可提供早产儿生长发育所需各种营养,不仅提供早产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而且能防止传统的肠道外营养引起的并发症[1]。由于输注时间较长,需经PICC置管,对置管并发症的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2]。经过大量的阅读文献,现综述如下:
1. 早产低体重儿喂养方式
1.1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营养支持方式。其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 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早产儿肠内营养支持最好选择母乳喂养[3],给予最佳的喂养护理 ,预防感染,同时给予腹部按摩,改善胃肠喂奶耐受性,保障每日正常营养供给[4]。但是现在许多医院NICU大都未开展母乳喂养,而且保存母乳所需要的护理技术要求较高,护士资源紧缺,所以单纯的肠内营养在临床较难普遍推广。
1.2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PN)是指完全由静脉输入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满足机体代谢及生长发育需要。早产儿在出生后早期无吸允能力或吸允能力较弱,并且受各种疾病的影响导致喂养困难,而早产儿对热量的需求又很高,肠道又不能耐受所需营养量,所以加强早产儿的胃肠道外营养支持非常重要[5]。肠外营养可明显改善早产低体重儿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早产低体重儿的生活能力弱,体内贮备能量少,胃肠道功能不完善,吸吮能力差,经口喂养不能满足其基础热卡需求,必需考虑其氮平衡的问题,而且由于早产低体重儿胃肠运动及胃肠功能均不成熟,同时在宫内营养存储不足,对热卡需求高,不能耐受肠内营养,常需部分或全部肠道外营养。所以早期应用肠外营养能更加充分满足早产儿低体重儿生长发育所需,且无肠内营养所产生的并发症如喂养不耐受、胃潴留、呕吐腹胀甚至胃肠衰竭导致肠麻痹及NEC(坏死性小肠炎)等[6]。
2全静脉营养液在早产低体重儿中的应用
2.1全静脉营养液的配置及适应症
全静脉营养液易于配置,营养全面,非常适合用于肠外营养,其配制成分和适应症如下:
2.1.1配置:主要为糖类、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具体配置成分为:5%葡萄糖4-6mg/Kg.min,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输注浓度和速度;同时加用氨基酸,选用8.5%乐凡命,以0.5g/Kg.d开始,每天递增0.5g/Kg.d至3.5g/Kg.d,但浓度不能大于2.5-3%:;同时加用脂肪乳,选用20%中长链脂肪乳,以0.5g/Kg.d开始,每天递增0.5g/Kg.d至3.5g/Kg.d,10%Nacl 2mmol/Kg.d ;10%kl 1.5mmol/Kg.d[6] .
2.1.2适应症:a.胃肠道摄入不能达到总热量的70%,或预计不能肠道喂养3天以上。b.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宫内发育迟缓等,胃肠道功能不成熟,特别是有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不能耐受胃肠道喂养需从全胃肠道营养开始。
2.2全静脉营养液输入途径及速度
2.2.1 外周静脉 适用于连续两周以内的短期静脉营养应用,及静脉营养需要量不很大的患儿。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但是不能长期耐受高渗性液体输入[7]。
2.2.2 中心静脉 适用于周两以上的长期静脉营养且能耐受高渗性液体输入。有3种形式:1.经外周静脉进入上腔静脉(PICC)2.经颈内、颈外、锁骨下静脉置管进入上腔静脉3.脐静脉插管。由于中心静脉较粗大、血流快,故除置管时间长外,还可耐受高渗液体,输糖浓度可达25%,甚至30-35%。PICC以其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血栓发生率低、节省时间、可防止药物外渗等优点,越来越受青睐,可作为安全可靠的静脉输液通道[8]。早产低体重儿往往需要静脉输液时间较长,有时为防治低血糖需输注高渗糖等,所以PICC可作为营养液输入途径的首选。
2.2.3 全静脉营养液的输入速度:微量泵控制速度不能小于4ml/h,并根据输注计划按时(18-24小时)、按量均匀输入体内。
2.3全静脉营养液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
传统的肠外营养方式是早产儿出生后的2-3天才给予葡萄糖,之后渐进给予氨基酸和脂肪乳,其主要依据是认为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不能耐受足量的静脉营养,并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然而近年的多项研究显示,即使危重的超低体重早产儿在出生后也可立即耐受积极的氨基酸和脂肪乳的治疗[9]。故出生24小时内即给予全静脉营养液,可有效改善早产儿营养状态,减少传统肠外营养方式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如高血糖、代谢性酸中毒等的发生,同时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和疾病恢复[10]。 常立文[12]认为全静脉营养液可以及时补充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其优点在于非蛋白热量与氨基酸同时输入,利于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达到增加节氮效果。在早产儿肠外营养方面,全静脉营养液不仅能减少传统的肠外营养所导致的并发症发生,而且还能促进组织和器官蛋白质合成,促进生发育,较传统肠外营养优势明显。
3 全静脉营养液在输注中的并发症
3.1全静脉营养液在输注中的常见并发症
3.1.1与PICC置管有关的并发症:局部渗血水肿、导管相关性感染、静脉炎、导管阻塞、导管脱出、敷贴过敏等。
3.1.2与代谢有关的并发症:糖代谢紊乱、氨基酸代谢紊乱、脂肪乳代谢紊乱、电解质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脏器并发症,其它如代谢性骨病、佝偻病、微量元素缺乏等。与置管有关的并发症可通过提高穿刺水平、避免粗暴送管、加强置管后护理等措施来减少甚至避免发生。而与代谢有关的并发症则需加强相关生化指标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输液量及成分[11]。
3.2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PICC置管后加强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反复性外周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医护人员工作负担,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容易发生静脉炎、导管阻塞、感染等并发症。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如下:
3.2.1.局部渗血水肿:是PICC置管后24-72小时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局部疼痛,穿刺点红肿、渗血、皮肤青紫。其预防要点为穿刺前了解凝血功能,穿刺时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尽量一次穿刺成功,穿刺后局部按压穿刺点10-15分钟。若出现渗血后给予局部冷敷并按压。
3. 2.2.导管相关性感染:由静脉插管引起的感染。表现为局部的
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及患者生命体征改变。对护理人员进行PICC插管与维护、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导管感染相关内容的系统培训可使导管相关性感染显著降低。轻者给予局部照射,重者抗生素应用,拔出导管[12]。
3.3.3导管相关性静脉炎:分为机械性、血栓性和化学性静脉炎,为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当穿刺点上方顺着血管走行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或伴有条索状硬结,可确诊为静脉炎。穿刺前选择与人体组织相容度好、型号适宜的导管。PICC置管后立即外涂喜疗妥并辅助TDP灯照射,可大大降低静脉炎的发生[13]。
3.2.4.导管阻塞:分为血栓性和非血栓性堵塞。预防及处理措施(1)采用正压脉冲式冲管、封管(2)输入分子量大、粘稠性高的药品或血制品时加强巡视,结束时采用生理盐水冲管、肝素封闭。(3)接肝素帽松紧适宜,对血粘度高或长期留置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U,每日1次皮下注射,可减少血凝后堵管。若发生堵塞时给予常规冲洗、溶栓等治疗。
3.2.5.导管脱出:导管固定方法不正确、输液管长度不够、导管插入过浅、患者缺乏自我保护知识等均是导管脱出的常见原因。劳永聪[17]认为防止导管脱出的主要措施是妥善固定,掌握正确的固定方法,呈S或C形固定外露导管,可避免导管受外力牵拉时意外拔出。做好相关知识宣教,指导患者较少穿刺肢体活动等均可有效减少导管脱出[14]。
4 全静脉营养液经PICC在治疗早产低体重儿中的趋势
对早产低体重儿早期全静脉营养,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和下一步诊治打下基础[15]。近些年来,PICC应用于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比例成逐年上升趋势,已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性高的血管通路,特别适用于长期实施静脉治疗的新生儿。
综上所述,早期经PICC置管给予早产低体重儿全静脉营养混合液的治疗,减轻患儿反复周围静脉穿刺的痛苦,而且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成功率高、耐高渗,留置时间长,减少了输液连接过程使污染的可能性减少,降低了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但随着临床应用增多,并发症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问题,怎样制定标准的,规范的导管维护以降低感染率。输注全静脉营养混液向患儿提供各种营养素,从而使患儿整个代谢过程更接近生理状况,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和发育。
参考文献:
[1] 王勉,苏卫东,刘建珍,等. 发育支持护理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0):878-890.
[2] 李琴 . 全静脉营养在早产儿营养支持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 四川医学,2011,32(5):677-679.
[3] 陈玉才. 经外周静脉输注全营养液治疗低体重早产儿临床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3):159-160.
[4] 刘秀霞.标准化肠外营养对于早产儿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 23(2 ):174-175.
[5] 杨晓燕,陈超,唐军,等. 我国早产儿营养研究现状的可视化研究[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5(10):835-840.
[6] 王祁勇, 周景明,王慧敏,等.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50例静脉营养的临床疗效观察[J].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664-1665.
[7]熊婕芸.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治疗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84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 16) : 51-52.
[8]马兰.新生儿静脉营养[J].中国临床医生, 2012 ,40(12):3-5.
[9] 李美萍,陈建明,李莲.PICC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29(1):57-59.
[10] 张红,刘聿秀,刘亚飞,等. 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47-49.
[11] 江敏,李晓芬,谭苗,等. PICC在早产极低体重儿中的应用及护理[J]. 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1):398-399.
[12]桂红,孙瑞雪.标准化肠外营养支持低早产儿营养的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 23(5):534-535.
[13] 汤雯倩.妇科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的安全管理[J].中国实用医学,2013 ,8(12):262-263.
篇4
【关键词】婴儿;早产;超未成熟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90―02
超未成熟儿(EPI)又称为极早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小于28周的早产儿,大部分体重低于1000g,由于胎龄小,体重低,各器官功能未发育完善,死亡率极高,原因主要有围产期窒息、颅内出血、畸形、肺透明膜病、肺出血、硬肿症、呼吸暂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以及各种感染[1]。近年来,得益于早产儿救治技术及新生儿监护技术的日趋完善,这类患儿中也有许多能成功治愈出院。现将我院NICU成功治愈出院的19例EPI的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NICU的超未成熟儿共71例,放弃治疗47例,转院2例,实际收治22例,其中治愈出院19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47例中,44例家属因各种原因即放弃治疗,其余3例在生后3~35d家属因担心预后不良中途放弃治疗;2例因床位紧张生后1d转他院继续治疗;死亡3例,主要死亡原因为肺出血1例,感染性休克1例,严重窒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治愈出院19例:男12例,女7例,平均胎龄(26.16±0.50)周,平均出生体重(923.68±149.33)g,平均出院体重(2935±586.17)g,平均住院天数(93.21±13.93)d;其中双胎4例,三胎1例,其余均为单胎。发生院内感染7例、 慢性肺疾病(CLD)5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ⅠA期 2例、早产儿视网膜病(ROP)Ⅲ区Ⅰ期改变2例 。
2 护理
2.1保暖护理
入室后即将患儿置于已预热好的辐射床上或保暖箱中,擦去残留的羊水,给予中性温度(腹壁皮肤温度维持在36.5℃为宜);在辐射床上,可通过加盖保鲜膜减少对流散热,使用肤温探头控制床温;在保暖箱中,可加盖暖箱罩和穿衣服包裹等来减少辐射散热,初入室者可将箱温调节在35~36℃,箱内湿度设置在90%~100%,持续3~7d即应逐步调低湿度,防止细菌滋生,之后可随日龄及体重的增加慢慢调整箱温及湿度,每次调节后1h重新测体温;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减少开暖箱的次数,每次打开暖箱时间限制在最短时间内;常规每4h监测体温1次,同时观察皮肤颜色及四肢末梢温度。
2.2呼吸管理
2.2.1 气道护理:维持有效呼吸是EPI存活的关键。入室后均在肩胛下垫小枕头以打开气道,将头偏向一侧,或采取俯卧位,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心肺监护。发生呼吸暂停时,积极寻找病因,予轻抚背部或弹足底来刺激呼吸,反复发作时,给予氨茶碱静脉用药兴奋呼吸中枢,必要时,考虑予机械辅助通气支持呼吸。
2.2.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的护理配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主要是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引起。EPI由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发育不成熟,不能分泌足够的PS,NRDS发生率可高达80%以上[2]。PS药物替代治疗有利于尽早扩大肺潮气量,提高肺动脉残气量和肺顺应性,阻止低氧血症和酸中毒的发生,促进PS的合成和分泌,并促进上皮细胞的再生,是治疗NRDS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国内研究表明,应用PS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氧疗及辅助通气的需要,减轻NRDS[3]。对PS治疗有指征的患儿,护士应协助医生尽早用药,使用前需将药物缓慢加温,并按医嘱要求准确抽取剂量;通过气管插管将PS快速推入,并用球囊加压给氧5min,使药物均匀扩散,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用药后予鼻塞式CPAP或呼吸机辅助通气,6h内不吸痰,避免翻身。本组19例患儿均有NRDS,其中17例使用PS治疗,用药后通过血气分析、X线摄片及生命体征监护显示NRDS症状均有缓解,其余2例家属因经济困难拒绝使用;19例中演变成CLD(按生后28天不能脱氧标准)5例。
2.2.3安全用氧护理:EPI对低氧和高氧均极为敏感,不正确用氧常会导致各种疾病发生,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因此,在对EPI实施救治过程中,勿常规用氧,切忌氧疗时间过长或浓度过高。在氧疗过程中,需进行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使SPO2维持在90~95%之间,同时定时经动脉采血监测血氧水平。我科在临床用氧中严格执行《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4],做好安全用氧及ROP的筛查工作。本组19例患儿中发生2例ROPⅢ区Ⅰ期改变,经维生素C口服治疗,4周后复查均正常。
2.3营养和喂养护理
EPI由于胃肠道发育及功能不完善,吸吮、吞咽能力差,胃肠反流发生率高,易引发窒息,因此,开始时均行胃肠道外营养(PN),通过静脉给予各种营养素: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待病情稳定后,可尽早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尽量使用患儿生母的母乳;奶量从0.5ml开始,每6~2h喂一次,每次喂养前需观察耐受情况,如发生吐奶、潴留量喂养量13或(伴)腹胀时,需暂停喂养,报告医生做适当处理;喂养早期均采用经口胃管喂养,在矫正胎龄达32~34周时,可在胃管喂养的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有助于促进胃肠道激素分泌,增加消化能力及吸吮力;在矫正胎龄达34周或体重达1500g时,吸吮反射良好者可开始经口喂养,喂养时注意观察吸吮吞咽及生命体征情况;喂奶时、喂奶后30min内可适当抬高床头,减少胃肠反流;30天后早产母乳内的蛋白质等物质含量对正在生长发育的早产儿来说相对不足,可予添加市售的人乳强化剂。在本组19例患儿中发生2例NECⅠA期,予绝对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治疗、全胃肠道外营养3周~4周后,腹胀、呕吐消失,大便潜血转阴,临床症状好转,予重新肠道喂养,出院前均已治愈。
2.4静脉通道护理
EPI病情危重,胃肠道发育不成熟,常需要较长时间的静脉营养支持,建立持续、通畅、理想的静脉通路一直是临床较难解决的问题。由于EPI血管发育不完善,外周静脉留置针难以长期保留,我院NICU对体重1500g,无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均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或脐静脉置管(UVC)联合PICC进行输液管理,以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在PICC留置期间,注意做好维护工作,每8h使用生理盐水1~2ml冲管一次,暂停输液时用稀释肝素(1ml=5u)正压封管,停止输液时立即将导管拔除,并做导管末端细菌培养。在使用期间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加强巡视,避免脱管、堵管的发生。本组19例患儿全部留置PICC,其中5例采用UVC联合PICC进行输液管理;2例因怀疑导管感染提前拔管,其余均正常拔管。
2.5预防感染
由于EPI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缺乏来自母体的抗体,皮肤屏障功能弱,病情危重、侵入性操作多、住院时间长等原因极易发生感染。为了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常规消毒隔离措施,强调医护人员操作前后洗手是超低出生体重儿预防院内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本组患儿出生后即进入层流病室,每张床间距1m,每张病床、治疗车、操作台前均配有3M免洗洗手液,随手可得;每日为患儿擦浴一次,擦浴时注意观察皮肤情况,所使用的毛巾、被服等均用高压蒸汽灭菌;禁食和胃管喂养的患儿每日做口腔护理,护理时注意观察口腔黏膜完整性及感染征象;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者,应做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如每日更换无菌水,隔日更换湿化罐,每周更换呼吸机导管,及时倾倒冷凝水,有效吸痰,加强口腔护理等;病区内地板、工作台、小床、保暖箱等,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湿拖湿擦两遍;每月进行病房空气质量监测;定期进行医护人员鼻咽拭子培养,发现感染或带菌者予暂时调离NICU;在护理EPI过程中注意及时发现感染的前期表现,如喂养不耐受、体温波动、精神偏软、反应稍迟钝、呼吸暂停、黄疸等均提示感染可能。本组19例中,有症状的院内感染7例,及时按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抗生素治疗后均治愈出院。
2.6人性化护理
2.6.1疼痛护理:疼痛对于新生儿可造成一系列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反应,对于需接受较多致痛性操作的EPI则更为明显;掌握疼痛方面的知识,工作时动作轻柔,减少不必要的操作;适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和糖水安慰;适时使用鸟巢,给予屈曲,增加患儿舒适感和安全感[5]。
2.6.2新生儿抚触:大量研究证实,抚触能使婴儿奶量增加,体重增长,改善睡眠,调节免疫能力,减少呼吸道感染及腹泻病的发生,同时对神经行为有促进作用[6]。本组19例EPI在体重≥1500g,病情稳定后均每日予抚触。
2.7健康教育
在EPI接近出院时,通知母亲及家属前来探视,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出院前指导;鼓励患儿母亲建立信心,指导护理EPI的技巧及相关知识,如喂养技巧、体温管理、皮肤护理、病情观察、免疫接种、新生儿抚触、早教知识等,待其基本掌握后择日即可出院;出院当天将科室24h咨询电话告之家属,嘱在养育过程中碰到疑难问题可随时电话咨询;告知家属来院随访的时间、内容及重要性,以便早日发现问题,早期干预治疗。
3 讨论
超未成熟儿救治是新生儿救治中难度最大的群体,由于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存活后后遗问题较多,且家属经济、精神负担大,故一直是NICU救治中的难点、重点。对EPI做好保暖护理、呼吸管理、营养和喂养护理、静脉通道护理、预防感染、人性化护理、健康教育,可提高EPI的存活率,减少合并症,提高日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6,60,295.
[2] 冯泽康,余宇熙,曾振锚,等.中华新生儿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79-285.
[3] 王运初,胡立清,张继生.用固尔苏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9):1569-1570.
[4] 中华医学会.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661-662.
篇5
关键词 新生儿 动脉抽血 体会
资料与方法
2007年9月~2007年12月为360名患儿动脉抽血,其中1小时~1天为200名,2―10天为100名,11~30天为60名;早产儿为170名,足月儿为190名;极低体重儿(
准备用物:1次性注射器5~10ml(按采血量所定)连接5号头皮针,0.1%安多福消毒液,消毒棉签,胶布,抽血所需试管等。
抽血选择部位的依据和护理要点:①桡动脉:首选桡动脉,此位置在掌面正中右侧1/2桡关节处(是成人测脉搏处),因此位置较易暴露,患儿任何舒适卧位都可。操作者左手握住患儿拳头,顺着血管走向轻轻拉直。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以动脉搏动最强点为圆心,直径大于5cm),同时消毒操作者右手示指、中指指腹。用已消毒好的示指、中指摸清动脉搏动。左手拇指、示指背面绷紧皮肤。右手持5号头皮针连接注射器。在搏动点最强下约0.5cm处45℃角进针,见回血,停止进针。左手固定好患儿穿刺手,防止针头移位。右手持注射器抽吸,若抽吸有困难,稍转动针头位置,直至抽吸顺利。抽取所需血量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针。棉签按压约5分钟以上,凝血功能障碍者按压时间延长至10分钟,见无出血后,再用无菌医用胶布压贴针眼,防止针眼再出血及感染。采血后,按需要分别注入所需试管(先注入血培养、血气分析、抗凝试管、再干燥试管等)。再次观察针眼有无出血才能离开。②肘动脉:此处位置手臂脂肪较厚,动脉位置较深,在肘关节处正中偏内上0.5cm(也是测血压听诊搏动处)。操作者左手握住患儿肘关节,拇指绷紧皮肤,常规消毒后,右手持5号针头连接注射器,在搏动点最强下约0.5cm处45℃角进针。见回血后右手持注射器迅速抽吸。抽足血量后拔针、止血同上。③内踝动脉:此位置在下肢内踝与后跟之间下约0.5cm处。因此位置皮下脂肪薄,不易固定,且此处血管较大,出血量也较多,抽吸后较易针眼出血。故为次选。操作者左手握住后跟部,拇指绷紧皮肤,常规消毒后,右手持针头45℃角进针,见回血后迅速抽吸,抽血完毕,拔针止血同桡动脉。
结果
桡动脉抽血成功率最高,也最常选择,其次是肘动脉、踝动脉。还有其他动脉,如股动脉、足背动脉、头动脉较少选择。见表1。
篇6
本文就近8年来我院出生的低体重儿做一临床分析,以便从中探索降低低体重儿发生率和提高其存活率的有效措施,达到减少围产儿死亡的目的。
1 临床资料
1.1 低体重儿发生率 我院1998~2005年分娩总数6987例,围产儿总数7033例,其中出生体重<2500g的围产儿有367例,发生率为5.22%。367例中早产儿150例占40.87%,足月小样儿217例占59.13%,后者多于前者。男婴167例,较女婴200例为少。
1.2 低体重儿死亡率 367例低体重儿中死亡46例(死胎14例,死产7例,新生儿死亡25例),死亡率为125.3‰,占同期围产儿死亡总数的44.2%,其中10例为致死性先天畸形,故纠正死亡率为98.1‰。同期出生体重≥2500g的围产儿死亡率为8.7%,前者为后者的14倍。
1.3 低体重儿死亡的有关因素
1.3.1 产母的产次和年龄 本组初产妇348例(98.83%),产次2~3次者19例。初产妇中的低体重儿死亡42例,死亡率为12.07%,经产妇的低体重儿死亡4例,死亡率为21.05%,前者的死亡率较后者为低。产母年龄25~34岁组326例中死亡35例,死亡率为10.74%,而年龄<25岁组35例中死亡9例占25.71%,年龄>35岁组6例中死亡2例占33.33%,后两组的死亡率均较前者为高(p<0.05)。
1.3.2 出生体重、胎龄与死亡的关系 见表1。1 367例出生体重、胎龄与死亡的关系 从表1中可见,胎龄不足37周的低体重儿死亡率为20%,较满37周的死亡率7.37%为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1例体重<1500g中死亡11例,均为早产儿,死亡率为52.38%,较其他体重组的死亡率高。提示胎龄越小,体重越轻,对低体重儿的死亡威胁越大。
1.3.3 产母并发症和合并症 本组产母中315例伴有产科和内科并发症和合并症,占85.83%,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25例)、胎膜早破(88例)、双胎妊娠(34例)、臀位(36例)及妊娠肝病和贫血等(86例)较多见,而脐带脱垂和缠绕、羊水过多、胎盘早剥、臀位产及双胎早产对低体重儿死亡影响较大,且这些并发症常并存更加重危险。
1.3.4 分娩方式 低体重儿娩出方式与死亡的关系见表2。表2 367例分娩方式与死亡的关系 从表2中可见臀位产死亡率最高,顺产中有42%采用了会阴切开术,45例施行了胎吸或产钳术,以免胎头过度受压和缩短产程。剖宫产以产科指征为主,其中1例因胎儿窘迫而手术,但新生儿死于致死性多发畸形,这是术前诊断上的失误。以上三种手术产对低体重儿死亡影响与顺产相仿(p>0.05)。
1.3.5 新生儿并发症 低体重儿出生后的最大威胁是肺部疾患,在产程中胎儿窘迫率和不同程度的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27.75%和21.67%,均较同期体重≥2500g的为高(分别为6.4%和7.8%),二者都是诱发肺部疾患的主要因素,见表3。表3 新生儿并发症与死亡的关系
1.4 低体重儿死亡的直接原因 根据临床推断,低体重儿以脐带因素、先天性畸形、肺部疾患以及导致胎婴儿缺氧缺血的妊娠并发症为主要死亡原因。46例死婴中45例做了尸检,尸检率为97.83%,并找出主要致死原因,首位是肺部疾患(71.11%),包括羊水吸入、肺透明膜病、支气管炎和吸入性肺炎及肺不张,其次是先天性畸形(22.22%)及缺氧性颅内出血等。1例足月小样儿临床上无明显致死原因,尸解为室间隔缺损和主动脉移位,所以争取多做尸检才能较准确地查出致死原因,找到防治的对策。
2 讨论
本组出生活产低体重儿有346例,其中321例在婴儿室经治疗和护理成活出院,故低体重儿存活率为92.77%。
2.1 预防低体重儿出生的措施 影响低体重儿出生的因素有孕母、胎儿、胎盘和脐带等,以孕母因素影响较大,我们体会预防低体重儿出生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2.1.1 健全孕期保健制度 认真进行孕期宣教,定期做好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及处理孕期并发症是防止低体重儿出生的关键。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孕期并发症,也是导致早产和胎儿生长迟缓的重要原因。重症者应收住院治疗,以增加胎盘灌注量及全身重要脏器的血流量以改善胎儿预后。本组27例体重≤1500g中有24例(88.89%)胎龄为29~33周,死亡13例,约占半数,因此积极预防早产乃是减少低体重儿出生和死亡的重要环节。本组双胎妊娠34例,其中22例早产,17例伴妊高征,58例低体重孪生儿中死亡13例。近2年由于重视了双胎的早期诊断,在整个孕期别对孕28~35周的孕妇,一旦有不规则宫缩或并发症则收住院治疗,设法延长孕期,并控制并发症以减少低体重孪生儿的死亡,收到较好的效果。
2.1.2 加强孕妇营养 指导孕妇进高蛋白多样化饮食,改变只注意产后营养而忽视孕期营养的旧习,特别要保证孕晚期的营养补充。
2.1.3 重视胎儿胎盘因素 胎儿自身对氧和营养物质的利用低下和代谢功能的紊乱以及胎盘发育不全均可导致生长迟缓或停滞。此外,孕卵本身缺陷或细胞分裂规律紊乱或某些特殊基因影响,失去正常发育能力而致先天性畸形和低体重儿。因此在孕中期严密观察胎儿生长发育,遇有疑议则以b超、羊水染色体细胞和酶类、血甲胎蛋白、胎儿-胎盘功能等作为预测指标,尽早发现畸形而终止妊娠,并积极治疗生长迟缓儿,以预防低体重儿的出生和死亡。
2.2 低体重儿的处理
篇7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病因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2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139-01
黄疸作为新生儿常见疾病,在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护理时应给予一定的重视。本文就此对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护理要点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新生儿黄疸患者300例,在其家属知情且同意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对照组中有150例黄疸新生儿患者,其年龄段在33周至40周之间,平均年龄为(36.9±2.3)周,其中男性新生儿患者有81例,占54.00%,女性新生儿患者有69例,占46.00%。足月新生儿有113例,占75.33%,早产儿有37例,占24.67%。观察组中有150例黄疸新生儿患者,其年龄段在33周至41周之间,平均年龄为(37.8±2.1)周,其中男性新生儿患者有83例,占55.33%,女性新生儿患者有67例,占44.67%。足月新生儿有115例,占76.67%,早产儿有35例,占23.33%。两组黄疸新生儿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疾病情况以及身体情况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在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其中对对照组中的黄疸新生儿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中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光疗护理、喂养护理、抚触护理以及药物茵栀黄应用等。首先应保持其病房的清洁情况,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疾病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若患者出现异常应及时的进行相应的护理。另一方面,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消毒隔离制度,并且执行,从而有效的减少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茵栀黄作为纯中药制剂,一定程度上具有解毒、清热以及退黄的功效,对于黄疸新生儿患者的疾病治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对患者进行药物茵栀黄应用时,应注意患者是否会出现呕吐恶心、皮疹以及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对两组黄疸新生儿患者的黄疸指数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处理。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采用例数(n、%)、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方法采取X2检验、t检验。P
2 结果
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黄疸新生儿患者在进行相应的护理后,其经皮黄疸指数改善情况较好,且指数正常时间较短,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作为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及早的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轻其疾病症状,同时能够有效的预防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以及核黄疸症状[1]。在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护理时,由于新生儿早期增加乳量的摄入能够有效的加速其排便从而使得胆红素排出,有利于患者的疾病治疗[2]。而抚触护理能够通过患者的体表刺激一定程度上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而光疗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患者尽早的适应新环境,并且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疾病治疗[3]。
综上所述,在对黄疸新生儿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光疗护理、喂养护理、抚触护理以及药物茵栀黄应用等,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甲进,张瑛.血型血清学检测在新生儿黄疸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07:1082-1083
篇8
儿科护理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301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小儿神经纤维髓鞘化完成的年龄为
A.2岁
B.4岁
C.6岁
D.12岁
2.小儿脊柱出现腰椎前凸的时间是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3.正常小儿2周岁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4.建议母乳喂养小儿完全断奶的时间为
A.4~6个月
B.6~8个月
C.8~10个月
D.10~12个月
5.小儿4岁应复种的疫苗是
A.脊髓灰质炎疫苗
B.乙肝疫苗
C.百白破疫苗
D.甲肝疫苗
6.Wong-Baker疼痛评估脸谱表的最小适用年龄是
A.2岁
B.3岁
C.6岁
D.10岁
7.符合早产儿特点的是
A.全身毳毛少
B.生理黄疸轻
C.足底纹多
D.棕色脂肪少
8.孕33周早产儿,生后7小时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呼气时,时而发生呼吸暂停,诊断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最紧急的抢救措施是
A.应用抗生素
B.纠正酸中毒
C.持续正压供氧
D.胸腔闭式引流
9.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可能出现“O”形腿或“X”形腿的年龄是
A.1~2个月
B.3~4个月
C.6~10个月
D.12~24个月
10.符合婴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是
A.呼吸加快>50次/分
B.犬吠样咳嗽
C.心率加快>180次/分
D.肝脏在肋下1cm
11.小儿扁桃体发育达高峰的年龄段是
A.6个月~1岁
B.1~3岁
C.4~10岁
D.11~16岁
12.一健康小儿,前囟约2×2cm,开始出牙,身长65cm,体重7.5kg,可独坐片刻,能发辅音,其年龄大约是
A.6个月
B.8个月
C.10个月
D.12个月
13.可作为判断腹泻患儿脱水程度的指标是
A.大便次数
B.尿量
C.血钠浓度
D.体温
14.小儿静脉补钾浓度一般不超过
A.2%
B.3%
C.0.39‰
D.3‰
15.我国学龄儿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血压大于
A.150/100mmHg
B.140/90mmHg
C.130/90mmHg
D.120/80mmHg
16.法洛四联症患儿因活动、哭闹引起缺氧发作时,护士应将患儿置于
A.仰卧位
B.膝胸卧位
C.侧卧位
D.半坐卧位
17.早产儿开始添加铁剂的时间应是生后
A.1~2个月
B.3~4个月
C.5~6个月
D.7~9个月
18.能够确诊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血常规
B.骨髓检查
C.组织化学染色
D.磁共振检查
19.符合单纯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特点的是
A.高血压
B.大量蛋白尿
C.肉眼血尿
D.补体下降
20.患儿9岁,眼睑浮肿1天,尿色变深,1周前曾有咽痛、发热的病史。对疾病诊断最有价值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血常规
B.肝功能
C.尿常规
D.血生化
21.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听力障碍
B.视力障碍
C.运动障碍
D.语言障碍
22.抗癫痫药物使用原则正确的是
A.定期监测血药浓度
B.癫痫发作停止即可停药
C.首次剂量需加倍
D.根据发作情况自行调整药量
23.川崎病的特征性表现是
A.弛张热
B.荨麻疹样皮疹
C.结膜充血
D.指(趾)端膜样脱屑
24.过敏性紫癜的首发症状通常为
A.皮肤紫癜
B.腹痛
C.关节痛
D.血尿
25.约40%的糖尿病患儿第一次就诊时表现为
A.多尿
B.烦渴
C.消瘦
D.酮症酸中毒
26.结核菌素试验后48小时观察注射局部出现红肿硬结,平均直径8mm,判断结果为
A.+
B.++
C.+++
D.++++
27.水痘患儿应隔离至
A.出疹后5日
B.体温正常
C.疱疹全部结痂
D.无新发疱疹
28.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潜伏期一般为
A.1~2天
B.3~4天
C.5~6天
D.7~8天
29.小儿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时常用的药物是
A.西地兰
B.肾上腺素
C.呋塞米
D.地塞米松
30.急性颅内高压是指脑脊液压力超过
儿科护理学1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31.小儿头围与胸围相比,出生时头围______于胸围,______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
32.新生儿生后______周起即可添加维生素D。
33.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______、______、早产、缺氧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的一种疾病。
34.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儿的实验室检查中,最突出的表现是______浓度降低。
35.法洛四联症的婴儿有时在吃奶或哭闹后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引起突然昏厥、抽搐,称之为______。
36.流行性腮腺炎常见并发症有______,______、炎和附睾炎。
37.小儿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时胸外按压的频率为______次/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8.头围
39.分离性焦虑
40.小于胎龄儿
41.新生儿溶血病
42.高渗性脱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3.简述儿童烧、烫伤急救处理的要点。
44.简述婴幼儿易患腹泻的因素。
45.简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口服铁剂的注意事项。
46.简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
47.简述小儿接种卡介苗的禁忌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8.作为一名儿童保健护士,如何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的日常护理。
儿科护理学2
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
篇9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儿科护理学; 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in teaching pediatrics nursing sciences
HAO Chun-hong,ZHANG Xiao-li ,LIU Kui-kui.Nursing Department Of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Binzhou, 256603, China
【Abstract】 Multimedia courseware production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its advantages, flexibility in the use of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visual image content, the teaching process vivid and colorful. At the same time careful to avoid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multimedia teaching and actively push forward the reform of medical education technology modernization process.
【Key words】 Multimedia courseware; Pediatric nursing; Application
近年来,笔者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积极制作和应用多媒体课件,取得良好的效果,也产生一些体会,现介绍如下。
1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使教学过程丰富多彩,形象直观
多媒体课件不是文字教材的简单电子化,而是文字、图像、动画、声音、音乐等形式的众多知识点组成的具有非线性结构的知识载体。它具有一定的交互能力,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在powerpoint 课件中增加一些自测题,讲授完一个章节后,让学生走上讲台用鼠标回答试题。答对时提示“恭喜你了”并伴以掌声,答错时提示“加油,请再试一次”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避免了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便于教师及时进行拾遗补缺。又如在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一节中剪辑了一段足月儿和早产儿外观特点录像片,好多同学以往没见过新生儿,通过观看录像,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 根据不同的学生层次和教学时数,灵活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注意交互性教学[2]。
例如在讲授小儿肺炎一节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肺炎”患儿的录像-展示学习目标(描述肺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预后、铺助检查、治疗要点、护理及各类肺炎的临床特点)。时间充足时可以请学生回答对本节内容的预习中有何突出问题,然后开始新课。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展示不同类型肺炎患儿的图片。如在讲述病理生理时展示患儿“通气困难”和“换气困难”的动画,讲述临床表现时展示患儿呼吸困难、三凹征、青紫等图片,播放患儿的肺部罗音展示病儿肺部的X线和CT照片,在讲述重症肺炎时播放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录像等等。最后如果还有时间,可以请学生提出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当堂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对于本科生,在课件中可以多增加一些英文。给专科和高职学生授课,课件中的英文就不能太多。多种教学方式的共同运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3 多媒体课件教学中须注意的问题
3.1 多媒体课件的选题应突出重点、难点,切忌面面俱到
多媒体题材的选取,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主要应放在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切忌使课件成为教材的克隆或电子化的板书。课件内容应突出多媒体的特点和技术的优势,能有效地解决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许多疾病典型临床表现的图片展示是传统教学无法完成的,而PPT课件却使之如鱼得水。教师应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收集这些图片,并可利用互联网技术获取图片,补充到课堂教学中。
3.2 切忌内容堆砌华而不实 多媒体课件的特点是容量大,可多方位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但是课堂教学毕竟不是舞台艺术表演或卡通欣赏,片面追求表面上的新颖、声音及动感效果,甚至插入一些与表达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图片,喧宾夺主,华而不实,会使学生只顾看新奇而忘记所要掌握的实质问题,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一点应该引起一些老师的注意。
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课件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时间和多种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同时能够使教师更方便、更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和进度。这种良性的循环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总之,针对临床学科理论性、专业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只有设计和制作出内容丰富、形象生动、使用简便、重点突出、交互性强的课件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组织,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护理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 , 发展较快 , 如治疗不及时 , 则会转为新生儿重症肺炎。新生儿重症肺炎是指除肺炎常见呼吸系统临床表现外 , 并发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体温不升或伴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等[1], 病情重 , 死亡率高。因此 , 对于新生儿重症肺炎的治疗和护理 , 要及时有效 , 精心护理 , 随时监视婴儿的生命体征 , 以降低患儿的死亡率。本文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 NICU在 2011年 1月至 2013年 2月收治 42例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资料 , 总结护理要点,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院 NICU在 2011年 1月至 2013年 2月收治 42例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其中男 22例, 女 20例, 足月产儿 34例 , 早产儿 8例 , 日龄 18 h~30 d, 体质量 2.36~4.85 kg。根据患儿临床症状、体征 , 同时结合经胸部 X光片检查及血气分析等辅助检查 ,确诊为新生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2]。42例患儿经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 痊愈 40例, 好转 2例。
2 护理
2. 1 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 给予所有患儿心电监护 , 加强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 尽可能使患儿的血氧饱和度维持在 89%~93%之间。密切注意患儿面色、嘴唇、皮肤颜色的变化及四肢肌张力的变化 , 如有异常 , 立即告知医生, 及时处理。
2. 2 呼吸道的管理 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是引起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因此 ,抢救呼吸衰竭重要的环节是改善其通气功能。由于新生儿的呼吸道尚未完全发育 ,如不当 ,则会引起舌根后坠 ,造成喉梗阻。因此 ,要经常更换患儿 ,取仰卧位时应将头抬高 15~30°,以防窒息。注意翻身、拍背及引流 ,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痰液较多的患儿 ,给予雾化吸入或轻柔吸痰处理。吸氧可提高血氧分压、改善呼吸换气功能 ,是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本文多采用改良式鼻导管法给氧, 保持氧流量在 0.5~1.0 L/min[3]。对于肺出血、肺透明膜病变新生儿可适当运用呼吸机辅助正压通气 ,在使用正压通气的过程中 ,气胸出现的机率为 20% ~40%[3]。因此 ,运用呼吸机时 ,应正确应用 ,密切监视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避免气胸的发生。
2. 3 家属心理的护理 患儿家长因为患儿的病情严重 , 心理负担较重 , 有焦虑、紧张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 , 适当的心理安慰 , 详细耐心的解释家长的问题 , 及时与家长沟通 , 让家长配合护理工作 , 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 使患儿早日康复。
2. 4 抗感染护理 建立静脉通路 , 并固定好。遵医嘱应用药物 , 根据患儿病情 , 严格控制输液量和滴注速度 , 保持输液通畅。详细准确记录患儿的出入量 , 同时注意观察两便是否异常。
2. 5 喂养及口腔护理 采用人工喂养时 , 根据患儿的体质量及病情计算需要奶量。母乳喂养时 , 患儿自觉饱感就可。不能自主进食的患儿给予鼻饲进食。尽量少食多餐 , 以防溢奶发生危险。患儿喂养后 , 应抱起拍背 , 而后取头侧右卧位 , 以减少吐奶的次数。同时注意患儿的口腔护理, 每次喂养后 , 均应让患儿进食少许温开水 , 并且每日用生理盐水清理口腔3次, 防止鹅口疮的发生。
2. 6 皮肤及脐部的护理 每日给予患儿洗澡或擦浴 1次 ,加强皮肤护理。同时观察皮肤有无红疹等出现 , 如有及时处理。脐带未脱落或脱落不久者加强脐部护理 , 每日用酒精或双氧水擦拭, 防止脐炎的发生。勤换尿布, 防止红臀。
2. 7 环境的控制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环境要清洁卫生 , 通风良好 , 保持适当的室温和湿度。空气每日消毒 2次 , 物体表面及地面每日消毒 1次。所有工作人员进入重症监护室前要先洗手、消毒、更换隔离衣、换鞋帽。患传染病的人员禁止入室。患儿用物均经消毒处理。
3 讨论
新生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病情危重 , 病死率较高。因此 , 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基本功 , 严密监视病情 , 一定要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 , 维持患儿的血氧饱和度 , 并能及时预防或发现及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 , 减轻患儿的痛苦 , 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降低患儿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崔焱 , 丁玉凤 , 王建华 .儿科护理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2: 78.
精品范文
10早产儿营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