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机的主要原因范文
时间:2023-11-29 17:52: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危机的主要原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电厂锅炉;重要性;节能措施;节能降耗;电厂设备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K22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5-009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5.044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对电能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电厂应以市场变化为导向,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本企业的高产、高效。为更好地支持电厂生产工艺的革新,逐步淘汰落后产能,降低能源消耗,国家也正在积极采用各种财政倾斜与经济补贴手段来支持电厂发展,而电厂锅炉作为电厂的主要耗能设备,对锅炉实施各种优化节能策略,正是对国家节能降耗政策的积极响应,通过对锅炉实施节能降耗,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而且有利于电厂生产成本的降低,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因此研究电厂锅炉的节能降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电厂锅炉的基本工作原理与特点
在火力发电厂中,应用最多的就是煤粉锅炉,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锅炉的工作原理主要是:燃烧煤燃料使其释放热能,利用这些热能对锅炉给水进行加热,进而得到高温高压水蒸汽,借助这些高温高压水蒸汽来驱动汽轮机运转,汽轮机与发电机相连,在汽轮机的带动下,发电机开始运转,发出电能。从能源转换的角度来看,也就是先把煤炭中的化学能转换为水的热能,然后再由水的热能转换为汽轮机的动能,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做功,把动能最终转换为了电能,实现了一次能源向二次能源的转化。
1.原煤斗;2.给煤机;3.磨煤机;4.汽包;5.高温过滤器;6.屏式过热器;7.下降管;8.炉膛水冷壁;9.燃烧器;10.下联箱;11.低温过热器;12.再热器;13.再热蒸汽出口;14.再热蒸汽进口;15.省煤器;16.给水;17.空气预热器;18.排粉风机;19.排渣装置;20.送风机;21.除尘器;22.引风机;23.烟囱
图1 煤粉锅炉系统结构图
电厂锅炉与一般锅炉相比,其具有一些自身特点,其特点主要为:(1)容量大,锅炉炉膛内的可调参数较多;(2)锅炉自我净化性能好,可实现有效净化;(3)电厂锅炉的排气与排渣孔都相对较大,可及时排除燃料燃烧形成的废渣、废气。
当前,就我国电厂锅炉的发电现状而言,存在严重的能源浪费现象,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仍然是电厂锅炉发展的主要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已经使我国出现了潜在的能源危机与严重的环境问题,非常不利于我国电力事业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的,让这种粗放型发展逐步过渡为集约式发展:一方面要节约能源;另一方面要减少能源浪费。应重视现代化高科技技术的应用来优化能源消耗的各环节,这样长此以往,不但可以使经济发展依赖能源消耗的程度明显降低,而且对资源的节约与环境的保护十分有利。下式为能源消耗公式。式中用Ke表示消耗能源量,其单位为kJ;用Rf表示废弃能源量,其单位为kJ;能源消耗系数用β表示;实际能源耗费量用Rm表示;预计能源耗费量用Rt表示,则:
Ke=Rf+β(Rm-Rt)
通过分析上述公式可知,能源浪费量与能源利用量是决定能源消耗量的主要因素,整个电厂的电力供应主要靠的就是能源利用量,其存在不可避免性,而对于能源浪费量来说,它可借助先进节能降耗技术来最大限度减小甚至避免,这样便可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2 电厂锅炉节能措施分析
2.1 严格控制锅炉热能损失
对于电厂锅炉而言,其在排烟过程中会损耗很多热量,我们可从这一点入手,来深入分析电厂锅炉的节能降耗,可借助对电厂锅炉排烟过程的不断优化,把排烟热损降低,来促进锅炉能源利用率的提高。我们以西柏坡电厂为例来对其排烟优化方案进行深入分析,锅炉系统结构密封不严,以致燃烧过程中大量空气的鼓入,致使发电过程中损耗热能过大,这是锅炉能源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可通过提高锅炉密封性的角度出发,促使锅炉有效节能,具体可按下列操作流程来优化锅炉运行:(1)科学、合理地计算充分燃烧炉膛内煤粉等燃料所需的氧气量,对空气的鼓入量进行严格控制,以避免锅炉炉膛内燃料燃烧不充分或过度燃烧损耗热能;(2)仔细、认真地排查锅炉系统的整体密封性;(3)依据周围环境的动态变化,对锅炉排烟系统的排烟量进行科学、合理控制,应以排烟量为基础对所需的冷却风输送量进行科学、合理计算;(4)使用完锅炉后,应定期清理炉膛内的烟灰、残渣,特别是排烟道处,以防过度排烟,导致热量损耗过大,进而降低能源利用率。
2.2 利用变频调速技术促进锅炉的节能降耗
若驱动汽轮机的蒸汽过热,导致驱动汽轮机的力与发电机应有的运行速度不匹配,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这样也会损耗大量能量,不利于能源的充分利用。对于这种问题,我们可在锅炉系统中加入变频调速技术来解决,可把现代化的智能变频设备安装于锅炉内,这样便可实现依据发电机最佳负荷来对锅炉能量输出与发电机运行速度进行科学、合理调节,以确保整个系统的所有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是最佳的,可有效地防止锅炉系统输出的能量过大,可显著避免因两者不匹配导致的能量损耗过大问题的出现。
2.3 提高燃料燃烧率
锅炉炉膛内燃烧得不充分是导致锅炉大量耗能的另一个原因,对于此类问题,电厂技术人员可借助科学、合理地调节空气供应量及燃料,来促进燃料利用率的提高,具体措施如下:(1)重视管理燃料,应有高素质的燃料供应监督小组,对燃料的采购至使用中存在的弊端与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应使用高燃烧率的燃料,以确保锅炉燃料燃烧得更充分,有效降低燃料燃烧不充分导致的能源损耗;(2)应以电厂锅炉实际结构为基础,科学、合理地优化锅炉系统,可在锅炉中配备一些辅助设备,来促进炉膛内燃料实际燃烧率的提高,如鼓风调速器、锅炉温度传感器等。
3 结语
总之,传统电厂锅炉在发电时会损耗大量能源,能源利用率低,这不仅使我国的能源危机越来越严峻,而且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这种现状不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能源消耗的逐步加剧,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我们必须重视电厂锅炉的优化改造,应在确保电力正常供应的前提下,促进能源利用率的提高,进而使我国的电厂实现低成本、低消耗、高产出的发展目标,只有这样坚持不懈努力,才能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岑可法,周吴,池作和,等.大型电站锅炉安全及优
化运行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 吴琼.火力发电厂锅炉节能降耗的对策与措施[J].重
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3] 唐禹明.工业锅炉节能减排分析及对策[J].应用能源
篇2
关键词:汽车能源 新能源 研究现状 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F426.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a)-0097-01
近些年来,随着温室效应及城市雾霾等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环保意识也因此不断增强,汽车尾气污染问题开始受到人们关注,经过很多学者的不断研究和实验证明,汽车尾气是城市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汽油作为汽车行使中使用的能源,燃烧中会产生含有大量铅、磷的尾气,直接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和城市环境,为了环境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开发新能源意义重大。并且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为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也必须寻找新型能源来代替传统的汽车能源。汽车新能源已经成为了众多汽车场所研究的主要课题。
1 汽车新能源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使得购车一族的人数越来越多。现代城市家庭几乎已经达到了一个家庭拥有一辆汽车的水准,购车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未来一个家庭中可能发展到拥有两到三辆车。如此庞大的汽车数量,就算暂且不讨论交通问题,仅考虑汽车尾气所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就十分可怕[1]。汽车尾气不仅气味难闻,影响身体健康,更影响着地球的生态和大气环境质量。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多,大量汽车尾气排放已经超出了大气的自净能力范围[2]。汽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英国学者对尾气排放的研究数据表明,一辆轿车一年排放的尾气比汽车自重大3倍[3]。此外,数据中显示英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数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十倍。由此可见汽车尾气的污染多么可怕,可以说现代城市生活中,城市环境污染源之一就是汽车尾气,并且汽车尾气近些年来已经逐渐成为城市污染的主要因素。我国每年因汽车尾气造成的环境破和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已达二百三十亿元人民币。想要缓解汽车尾气污染,必须开发新型能源,用来代替传统能源,从而减轻汽车有害气体的排放,实现无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新能源开发和应用,更能够有效缓解石油能源消耗,新能源研究意义重大。
2 汽车新能源研究的现状与应用
2.1 新能源之太阳能
太阳能在汽车上的应用较早,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科学家经过不断的实践,研发太阳能板,并将其应用到了汽车之上,利用太阳能作为汽车内驱能源和动力,以实现代替传统的汽油、柴油汽车能源。以太能源作为汽车能源能够达到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石头的目的。并且还实现了零排放,太阳源汽车支持边行使边充电,利用阳光蓄电。但太阳能汽车易受到天气影响,并且技术上并不成熟,未能得到大面积推广和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在二零一一年提出了太阳能汽车计划,未来十年我国将投入一千亿人民币,研发太阳能汽车。新型太阳能汽车不论是操作上还是维护上,都将变得便捷,结构上也会加简单,生产难度大大降低,摒弃了传统汽油动力系统,解决了环境污染,未来太阳能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事业发展的大方向。
2.2 新能源之电能
电能汽车是以蓄电池作为能源,通过电机等和其他部件的配合,将电能转换为机械动能,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流的大小控制汽车行驶速度。世界上第一台电能汽车制造于一八三四年,利用的是直流电机驱动。虽然电能汽车的研究和开发很早,经历了一八三四年的起步,到一八六零年到一九二零年的发展,最后却停滞在了一九二零年。但近些年随着石油资源的匮乏,汽车尾气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再次提高了对电能汽车的关注。一九九二年福特汽车开发了Ecostar电能汽车,之后日本丰田汽车也投资开始开发电能汽车。如今电能汽车作为绿色朝阳产业开始受到社会关注。二零一零年我国加大了对电能汽车开发的投资,电力能源实现了零排放,更能有效解决汽车尾气污染,电力能源是传统汽车能源的最好代替品。
2.3 压缩天然气
压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是目前已经开始广泛使用的汽车能源,压缩天然气无色无味,不含有毒物质,本质上对人体无害。我国2013年6月建设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已达到285座,压缩天然气作为汽车能源技术日趋成熟,不仅无污染,成本相比传统能源要低,效益要高,并且安全便捷,市场发展潜力非常大,目前我国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压缩天然气是最理想的传统能源的代替品。国内外都针对压缩天然气汽车进行了研究,各个地区都建设了压缩天然气加气站。但随着近些年天然气开采力度的加大,天然气资源本身又不丰富,天然气匮乏是阻碍压缩天然气能源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压缩天然气能源暂时还无法取代传统汽车能源,如何科学推广压缩天然气还有待研究。
3 结语
对于人类来说地球是唯一的家园,汽车尾气对环境污染对大气的破坏不容小视,开发新型汽车能源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只有开发新型绿色环保能源才能使汽车和地球和谐持久的发展下去。新能源开发中必须融入生态环保理念,加强对减排技术的利用,打造低碳、环保、绿色、节能、低污染的新型汽车能源,从而缓解环境大气污染,解决资源短缺问题,虽然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路程,但相信电能汽车和太阳能汽车将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普及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墨菁.浅谈我国城市环境污染中汽车尾气的影响研究[J].湖北职业技术经济管理学院,2012,13(11):119-124.
篇3
关键词 煤层气;能源开发;现状
中图分类号 TD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0-0135-01
煤层气又称煤矿瓦斯或煤田沼气,是在煤炭资源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吸附在煤层上的可燃气体,这些气体一般会吸附在煤层、炭质页岩、泥岩等物质上。在传统的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爆炸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煤层气的存在,因此长期以来煤层气都被成为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杀手,这种气体是一种对空气会产生影响的气体,排放到大气中的时候会产生比较严重的温室效应,同时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带七层,但是煤层气也是一种新型的能源。所以总体说来,煤层气的存在有利有弊,我国当前的能源危机越来越严重,因此在能源领域中将目光瞄准在煤层气的开发上,当前关于煤层气的开发,我国已经有了初步的实践经验。
1 我国煤层气开采现状
国外对于煤层气的开发时间相对较早,相比起来,我国的煤层气的研究起步时间比较晚,可以分成3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这个阶段加强煤层气的开发主要是为了减少瓦斯灾害,对煤层气进行开发的时候主要是在井下进行煤层气的抽放和利用,并且及时将井下抽放的瓦斯排放到大气中,利用率较低。第二个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这段时期内煤层气的开发主要是集中在将煤层气当作新能源进行勘探,在当时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尝试将煤矿中抽取出来的瓦斯当作矿区的生活燃料以及工业燃料,而且在相应的地区也开展了技术试验,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到20世纪90年代时,煤矿井下瓦斯抽放利用工作已经开始普遍出现,而且形成了很多种抽放方式,抽放的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且为了促进我国的煤层气产业的发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政府签署了资助“中国煤层气资源开发”的项目,提高了我国政府对煤层气资源的认识,对于煤层气资源的开发有进一步的促进作用。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个阶段的研究集中在优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开展了煤层气的勘探试验,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为了使得煤层气的开发可以实现产业化发展,我国还加强了对煤层气开发的项目研究,将所得到的结果应用在煤层气的勘探开发过程中。
总体说来,从20世纪开始进行煤层气的探索开发以来,我国的煤层气开发已经经过了50余年的发展,煤层气的抽取技术也形成了体系,对于煤层气的开采工作有很大的促进。同时,我国还积极与国外的很多能源开采公司进行合作,国外企业也开始在我国进行投资,对于我国的煤层气开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 中国煤层气开采前景
煤层气在煤炭生产中被称为瓦斯,虽然一直都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一个安全隐患,但是从能源角度来讲,煤层气是一种比石油和煤矿都要干净的天然气,其产生的环境污染不大,高浓度瓦斯的热值接近油气田的天然气,可以被充分利用在能源领域中,而且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很可观的。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煤矿资源、石油资源的稀缺,使得我国必须要将能源开发的视角放到其他领域中。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这种气体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通过统计分析可知,如果我国能够对埋藏深度在两千米以内的煤层气进行抽取,只要抽取率达到40%左右,就可以达到80%的利用率,具体可以利用的煤层气大约有9.6×1012m3~11.2×1012m3,而每立方米的煤层气资源可以产生3kW・h的电能,通过计算可知,在该情况下产生的电能为28.8×1012~33.6×1012kW・h,根据当前电价可知,其产生的市场总值为8.64×1012~10.08×1012元人民币。由此可见,煤层气可以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巨大。
由于煤层气的开采前景巨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产业化发展,煤层气产业是一项比较庞大的系统工程,将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例如,建设一个煤层气产业基地,则可以同时带动很多其他产业的发展,比如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都可以随之发展起来,由此可见,在煤层气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能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由此可见,煤层气产业的发展迫在眉睫,煤层气一旦形成了相应的产业,则会给其他的行业带来经济效益。
当前我国的煤层气经过提炼以及存储之后,主要是用于发电、化工产品生产、汽车燃料供应等方面。根据当前我国煤层气的开采现状,在未来我国的煤层气的开采主要可以从地面开采角度着手。当前我国对于煤层气的开发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依旧是井下开采,井下开采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因为我国对煤层气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于高浓度的煤层气资源,需求量会逐渐增大,煤炭开采受限于经济增长的减缓和替代能源的增加,井下开采并不能带来较大规模的开采,而且井下开采的效率也会受到科技水平和经济性的影响。
相比起来,地面开采带来的经济效益比井下开采的经济效益更高,在井下进行煤层气抽取的时候,单位体积的热值较低,而且也容易混入一些空气,而且井下开采的煤层气要运输出去时也会产生较高的成本,对于各种资源都不能进行充分地利用,比如井下开采煤层气时,只能在开采地域周围使用,或者通过稀释之后直接排入到空气中,还会带来空气污染,煤层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带来的温室效应会远远高于二氧化碳。对于煤层气而言,只有浓度较高的气体才有利用价值,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而高浓度瓦斯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地面抽取,其中所含的甲烷达到95%以上,另一种则是通过浓缩工艺对井下抽取的瓦斯进行处理之后进行利用。当前对低浓度的瓦斯进行提纯时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是真空变压吸附法,也就是当瓦斯浓度较低的时候利用吸附塔进行吸附,然后将其抽成真空,降低CH4的分压,使得这些气体能够汇集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对甲烷含量的调节,当煤层气中的甲烷含量达到30%以上时,则可以将这些煤层气用于民用燃气行业、瓦斯发电、锅炉燃烧等,当甲烷的含量达到90%以上时,则可以将煤层气用于LNG撬车、CNG装罐或者管道运输,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商业化利用。
3 结论
综上所述,煤层气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一种安全隐患,但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气资源,而且是一种清洁程度较高的天然气资源。在能源危机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我国开始注重对煤层气资源的开发,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的煤层气开发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就,未来我国会继续加强对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加强对煤层气开采技术的研究,实现煤层气的产业化发展,有效缓解能源危机和压力。
参考文献
[1]赵旭生,龙伍见.我国煤层气开发现状及建议[J].中州煤炭,2001(6):13-14.
篇4
关键词: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主要障碍
中图分类号:U46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2
目前,我国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传统化石能源消耗严重而面临枯竭,与此同时温室气体排放等又导致环境严重污染,气候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因此,节能减排也已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主题。大力发展低/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车是解决当前能源和环境危机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当前汽车工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一、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发展能够带动150多个行业的技术进步。然而,在给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汽车工业的发展也造成了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能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剧。据统计,作为能耗大户的交通运输领域在全球总能耗及对空气污染的分担率均超过60%。
就国内而言,作为世界第二能耗大国,我国油气资源消耗量逐年上升,且本国资源相对匮乏,油气资源进口依赖度高,且主要的油气资源进口通道无法100%保证,能源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在环境污染方面,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中我国有7个城市赫然在列,调查显示汽车尾气无疑是导致雾霾和PM2.5超标的主要原因。
从国际舆论看来,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发展中国家,勇于担负起一个大国对世界经济和环境方面的责任是成为一个强国的必要因素。为了降低温室效应对世界环境的影响,我国在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承诺到2020年将国内单位GDP的碳排放量降低到2005年的45%,2020年乘用车燃油经济性指标降低到百公里5.0L,压力巨大。
从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来看,截至2015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79亿辆,其中汽车1.72亿辆,私家车总量超过1.24亿量。而且,随着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群众购车刚性需求旺盛,汽车保有量将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这将导致交通领域导致的能耗和环境问题愈加严峻,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的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在传统化石能源的基础上采用了电能、氢能等清洁能源,从而提高燃油经济性,实现低/零排放的新型车辆,目前主要有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自面世以来就因其低能耗、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备受瞩目。我国自“八五”(1991-1995)以来即将其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之后在“九五”至“十三五”计划中推出一系列针对新能源汽车的重点科技研发计划,并相继实施了“十城千辆”运营工程、北京奥运示范工程等一系列推广计划。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根据国家工信部的《节能与新能源推荐车型目录1-76》统计,共计有1162款新能源车型入选。在技术方面,各大车企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车型,如比亚迪E6、上汽荣威E50、北汽E150等,主要技术指标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市场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在2014年实现飞跃,销量高达7.47万辆,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市场;2015年销量超过34万辆,同比增长3.4倍。
但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表面繁荣相比,新能源汽车的实际推广效果却有些不尽人意。尽管2014和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形势喜人,但与科技部规定的目标却差距很大。与国家政策推动的公务用车相比,个人消费者对这一新兴事物大多仍持观望态度。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利用新能源汽车骗补而伪造销售数据的恶性事件。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主要障碍
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已经成为公认的未来汽车发展方向,国家也在价格和上牌照等发面给予了适度的政策倾斜,但目前的推广难度仍然很大,效果差强人意。总体而言,目前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下:
续驶里程短:目前除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可以结合燃油和电两种能源,实现较高的燃油经济性、较低排放和较长的续驶里程外,其余的新能源汽车均依靠纯电驱动。然而,纯电驱动虽然具有零排放的优点,但受制于目前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其续驶里程和动力性与传统汽车均有较大差距,这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成本高:尽管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购买实行了政策倾斜,提供了惠民补贴,然而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仍然较高。国家为购买纯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提供了5万元左右的补贴,对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提供补贴3万元左右,然而去除补贴后其销售价格一般也为同款传统汽车的2-3倍。尽管新能源汽车后期运行和维护(基本免维护)成本远低于传统汽车,但一次购买价格高企却令众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安全性差: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最大的差别是采用了电驱动模式,因而也引入了电池这类重要的新型能量源。但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一般是通过成千上万快小的单体电池串并联组成,这对电池成组和电池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组精度低将直接导致电池组的不匹配,管理不当会导致电池组不均衡甚至失控,从而引发安全事故,譬如近年来频发的电动汽车电池组自燃和爆炸事故。
配套设施不完善: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还远滞后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普及,充电难成为令消费者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尽管京沪高速依托高速服务区全程开通了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系统,平均每50建设一个快速充电站,但单次充电时间均在1小时以上。某些城市市区内的示范型充电站多处于缺乏维护的半弃置状态。充电难成为一直困扰着大量消费者,并影响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一大问题。
四、结语
当前我国的能源和环境危机已经使节能减排问题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而新能源汽车能有效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其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对改善我国乃至世界的环境意义重大。毋庸置疑,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此外,由于新能源汽车是一新兴事物,国内外在技术和服务各方面差距较小,这对我国汽车工业也是一次重大机遇,有望借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打破发达国家对汽车工业的垄断,实现我国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蜕变。
参考文献:
[1]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10. 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 2010.
[2]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2014.
[3]张庆丰,罗伯特.克鲁克斯.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4]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http://.
[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
篇5
关键词:低碳 经济 变暖
全球逐渐变暖,世界进入哥本哈根时代,我们的国家面对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转换经济发展模式,积极的节能减排,与世界上所有寻求经济发展的国家共同维护地球的环境,发展“低碳经济”,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不过,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如技术、经济、法制等。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仍然面临较多问题,如何克服现有困难,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则是当务之急。
一、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可以这么说,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现实选择。
首先能源的安全将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能源安全,涉及到很多方面,国家安全、对外战略、战略经济利益,分配格局等,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战略问题,同时也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我国的国土富饶,能源资源的总量丰富,由于人口基数较大,人均平均占有能源的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水力资源、煤炭人均拥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天然气、石油等能源的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人均面积不足世界水平的30%,这些人均占有量,制约了能源的开发。经济社会快速的发展,中国的能源安全遭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能源的安全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其次,是保护环境的必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然而是以资源的空前消耗和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要知道,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可是我国现有能源的利用效率低、消费弹性系数高,由于这些消耗引起的环境问题成为我国现阶段能源危机的主要原因。记忆犹新,在2007年太湖的蓝藻事件,危机到周边城市的用水;全国的资源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些情况都威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环境保护策略必须展开。
最后,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在对外的国际战略的需要。国际上普遍存在着这样的共识,二氧化碳排放权有可能是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交易品种,欧美国家已经形成了碳交易货币和碳金融体系,碳排放技术及其产品将成为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和资产。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的产品主要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对能源的消耗量是非常大的,占世界总量的1/4、二氧化碳量排放占世界总量的1/5,这些数据会导致我们挤占本土战略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因为发达国家用此项数据来打压中国经济,遏制中国经济。所以,我国要坚持“双轨制”,积极的发展“低碳经济”。
二、我国“低碳经济”的现状
1、高碳模式的传统产业结构的制约。以重化工业为特征的产业结构,造成了我国资源消耗强度大,低碳产业比重低的现实,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客观问题。我国当前正是城市、工业化迅猛发展的时期,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居民消费结构都在进行升级,这些都对重化工产品的形成有巨大的需求,同时也转化为对能源需求。
2、“低碳经济”相关的技术落后,相关专业人才不足。各有所长,某些技术上我们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相关低碳经济的国内技术整体还很落后,仍以中低端为主。我国的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尤其是在自然利用方面,我国的风电等产业领域的专业人才非常缺乏。传统能源的利用与开发方面的弊端就更加明显了。
3、融资机制供给不足。我国政府一直在提高相关低碳经济的财政预算,银行推出绿色信贷,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国际CDM交易等新型融资方式,与国际金融机构广开合作之门,甚至兴建国内首个环境交易所,拓展了融资渠道。但是,这些努力带来的资金非常有限。我国现在的大型低碳技术项目的投资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政策性贷款或者是国际机构的捐款和贷款,无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
4、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不完善。一方面是发展低碳经济的迫切要求,另一方面却是相关政策法律的供给不足,这是目前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法制保障上面临的一大问题。从国外来看,低碳经济的发展无不以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为保障的,我国虽然非常重视相关政策法律的供给,但仍显薄弱。因为低碳经济这是一新生事务,法律具有滞后性,这是一个客观现实,在法律方面,我国制定了关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单一立法,如《低碳经济促进法》。但是相关的配套法律(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煤炭法)这些还不够,没有形成综合能效。发达国家制定了更为详细与详尽的综合的“能源法”。对比我国单一的法律,发达国家的这套法律更为健全。当然,也不能抹煞我国在立法方面的进步。我国积极制定并实施了减缓气候变化的一系列规划与政策,这些政策法律的制定与实施无疑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保障。但是,由于低碳经济的专业性要求有更为系统完善的法律体系,国内有关低碳经济的政策法律体系尚需完善。
三、我国“低碳经济”的未来以及如何应对
1、大力发展此类可替代的新能源,逐步减少对传统石化燃料的依赖。我们必须转变能源结构,向低碳模式转型,减少石化能源的使用和消耗,增加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比重,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发电方式的多样化。此外,从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足迹看,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一直唱主角,并取得了较好成效,我国也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多利用自然条件减排。
2、提高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水平,培育相关专业人才。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应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为发展低碳技术、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提供最大的资金支持。建立相应的激励和引导机制,引导企业向低碳技术进行投资和支持,扩大低碳技术研发的经济来源,建立绿色证书交易制度,大力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则是当务之急。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强低碳技术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3、完善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完善的政策法律体系的保障无疑对于低碳经济的推行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如何在现有法律政策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进一步立法则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是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支撑的,目前我们除要制定相应的一些法律法规制度外,还要学习和大量借鉴国外成功的低碳经济的经验,如碳排放的总量控制和交易制度、气侯变化税制度等。然后在国内加大对于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力度,普及相关法律常识,引导企业和居民树立良好的气候危机意识,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我们期盼的真正走向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
参考文献
[1] 王理金,易启洪.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03).
[2] 庞瑞,周浩.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0,(03).
篇6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电力汽车 发展
1、新能源汽车的研究背景
起初各个国家开始尝试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石油价格持续飙升造成能源紧缺,次要原因是石油价格与日俱增,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车、自然”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人们不得不把目光重新放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上。继而提出了新能源汽车这个概念,并且尝试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等。不过经过了几年的探索之后,人们发现这些模式都没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纯电动汽车才能够满足代替石油消耗的根本目标。面对全球越来越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环保压力,世界上主要的汽车生产国都开始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作为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创造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全球碳排放标准的推出强化了主要国家推动纯电动汽车产业普及的动力的欲望,由于汽车排放的尾气和工业进程所带来的污染给地球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破坏,人类务必在未来三十年内尽可能的将碳排放量的指标降到合理水平,而减低碳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很显然比赚钱来的更为迫切更为紧急。推广和普及纯电动汽车是非常有效手段而且也是降低碳排放量,减缓人与自然矛盾的重点方向。
近年来,曾支撑20世纪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以煤炭、石油、太阳能和天然气为主的能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除了因为它们的储藏量不断减少以外,更加严重的是经过科学家仔细科研发现,这些能源在使用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作为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后,人为的导致了全球变暖,引发了人类对未来社会发展来源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世界上最早的一辆可供人们实用的电动汽车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1873年的英国,发明者是英国人罗伯特・戴维森。这比卡尔本茨(Karl Benz)和戴姆勒发明以汽油作为动力的汽车还早了至少10年以上。戴维森发明的电动汽车是一辆最为搭载货物的货车,只是用于日常生活运送货物需要,使用的技术是运用化学原理将锌、铁、汞合金与硫酸进行反应成为一次电池。然后再从一次电池发展成二次电池,这样看起来视乎稀松平常,并没有什么很高的技术含量,但在当时,这对于当时的汽车行业来讲是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为后来的电动汽车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历史意义。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内燃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美国福特公司在1908年推出了T型车,而T型车的问世代表着以流水线这样的工厂式的发展方式大规模的批量生产汽车致使汽油机汽车大量普及,这样一来在技术上存在着技术问题和经济性能上的不足,使得电动汽车一直处于萎缩态势。即便如此,发展新能源汽车逐步代替汽油汽车依然是各国争相研究突破的课题。
发达国家得益于其雄厚的财力和科学技术水平还有政府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研发,批量化生产的支持,优惠,补贴,减免的扶持政策,使得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些纯电动汽车系统,并且正在进行实用化运行和试运营。
3、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购买能力的不断提高,国民对汽车的需求急剧增长,达到了可以用爆炸式的词语来形容的程度,汽车现阶段烧掉了石油的75%左右,这还不算未来拥有汽车的人越来越多还可能形成的新的需求。 现在中国石油短缺,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依靠进口,来弥补国内市场石油短缺的人,但进口石油价格高涨昂贵不谈,其来源还没有保障。从长远来看,中国的汽车必须要找到石油的替品。而这么一来,对烧油的汽车车来说纯电动车在未来就很有可能就会代替石油。并且如果纯电力汽车普及了势必会引起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并且会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的研究起步较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90年代时掀起了一股电动汽车热,国内的一些汽车研究所和部分高校,还有一些汽车生产企业联合开发纯电力汽车,并且取得了一些成。而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已经取得了纯电力摩托车全球老大的位置,但在汽车工业里却始终都落后于发达国家。不过在电力汽车的技术开发上,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明显,甚至可以说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有不少的国内专家预测,我国的电力汽车研发水平同发达国家的水平最大的差距也不会超过六年,并且在未来很有可能会超越这些国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4、新能源汽车的原理与分类
新能源汽车包括电动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气体燃料汽车。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电动车是以电能作为原始动力、由电动机驱动的机动车辆。一般采用高效率的充电电池或者燃料电池来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电能一般来说是二次能源,是通过一次能源转化而来,它可以来源于自然界风能、水能、热能、太阳能等多种方式。在其形态上,电动汽车与传统的汽车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它们主要的区别也就在于动力和驱动系统,其他部分无异。
同电动汽车不同的地方是,传统以燃烧汽油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是以液态的汽油或柴油为燃料,以燃油发动机为驱动系统。而生物燃料汽车是指燃用掺有生物燃料之燃油抑或是燃用生物燃料的汽车。氢燃料汽车是指以氢为主要能量驱动的汽车。气体燃料汽车则是利用可以燃烧的气体作能源驱动的汽车。汽车上的气体代用燃料种类有很多,最为常见的是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而气体燃料汽车分为双燃料汽车和两用燃料汽车、专用气体燃料汽车。除此以外,还有利用太阳能、原子能等其它能量形式驱动的汽车。多种多样的新能源汽车究竟哪一种会成为21世纪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大势,就目前还看,还不明显。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技术问题,市场环境问题,配套设施问题,消费观念问题,环保问题,这一系列得以妥善的解决,新能源汽车才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篇7
日益严重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如今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燃料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大量被排入空气,二氧化碳又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简单的控制已经不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全球的科学家都在致力于寻找更好的方法来重复循环利用二氧化碳,而不再继续让其作为燃烧废物被排入大气。
最近,美国遗传学家克瑞格・温特发表声明称,他正在创造一种以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食,并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的新的生命体形式。据悉,这位科学家已绘制出了这种生命体的基因组图谱并发现了海洋生物基因的多样性。不久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里召开了一次技术设计精英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温特披露了他的这一项目,并将其称为可能具有改变世界的意义的第四代燃料项目。温特对与会者说:“我们将可以利用新技术替代整个石油化工业,让新开发的能源成为未来能源的主体,而这个目标并非遥不可及。我们将在侣个月后拥有第四代燃料,这种燃料将利用二氧化碳作为能源储备。”
温特解释说,如果改造简单的有机体基因,被改造后的有机体将可以产生疫苗或辛烷基燃料排出物。现有的生物燃料是替代石油的第三代燃料,而接下来的一代就将是以二氧化碳为食并排泄出像甲烷气体类燃料的生命体。他说:“我们有两千万个基因可供进行类似的改造。而目前被限制住的仅仅是我们的想象力。”温特领导的研发小组正在利用合成染色体对现有的有机体进行改造。事实上,在现存的有机体中,也有一些可以产生辛烷,但是数量十分有限,还远不足以达到作为燃料进行供应的要求。“如果生产量达到我们所需要的规模,这里将成为一个甲烷的星球。”温特认为,辛烷的生产量才是问题的关键,也是科学家们要对有机体进行基因改造的原因。
在温特的构想中,科学家们可以对产生辛烷的有机体进行基因结构改造,增加它们的二氧化碳吸入量和辛烷排出量。温特认为问题不在于能否产生这样的有机体,而是要从空气中提取高浓度二氧化碳来喂养这一有机体存在难度。改造后的有机体将被植入自杀基因,一旦有机体逃出实验室,科学家就可以“引爆”自杀基因将其杀死。温特认为对有机体基因的类似研究将带来有机体功能的巨大变革。
在循环利用二氧化碳方面,美国科学家已做出了各种尝试,美国核安全管理局所属的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科学家正在建造一个模型,尝试用聚焦的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可以用来制造氢气,也可作为合成甲醇、汽油、柴油、喷气发动机燃料等液体燃料的基础原料。该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把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液体燃料称为“液体太阳燃料”。
研究人员称这一概念已经得到了证实,分解二氧化碳后得到的一氧化碳、氢气和氧气最后会在一个系统中被用来合成为液体燃料。桑迪亚实验室燃料和能源转换部经理艾伦・斯特科尔称,虽然这项发明成果可能还需要15~20年才会有商业化产品进入市场,但它的前景非常光明。因为这项发明的激动人心之处在于,它将使化石燃料最少可以被使用两次,这意味着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减少,从地下开采石油的速度也会减缓。
篇8
关键词:金融危机;旅游业;宏观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一、对目前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
(一)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衰退期。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由次级房贷蔓延到金融衍生品等各个方面,导致美国第五大券商贝尔斯破产、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美国底特律三强也在寻求政府救助。由此可见,这次金融危机将给美国和世界经济带来重创。同样,金融危机引发了股市下跌、楼市低迷,同时还爆发了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这些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灾难。2008年3月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预测:“有一天,人们回首今日,可能会把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评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
华尔街金融机构相继,世界股市下跌、楼市低迷、失业情况加剧,加之2008年开始的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这说明世界经济已经进入衰退期,也许会持续很长时间才能走出衰退,也许正如美国纽联储行长盖特纳所说:“这场危机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美国经济将要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缓慢增长,其他国家经济也会受其拖累。”
(二)从经济理论上讲,金融危机已经影响着市场和购买力,经济周期规律显示经济衰退。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产生原因的看法有很多。目前,代表性的观点是外因经济周期理论和内生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周期理论、货币主义理论与理性预期学派提出的经济周期理论。但是,他们都一致认为在经济发展构成中,经济的内部因素是引起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因而在市场中经济周期的存在是必然的。
世界经济史同样证明了经济周期的波动会在市场经济模式中出现。从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每8~12年就要爆发一次经济危机,也就是经历一次经济周期的波动。因此,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金融危机由于美国的金融和经济在世界上的影响,已经演变为世界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并且伴随着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将会给世界带来最为严重的影响。
二、新经济下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以及对陕西旅游业发展的看法
(一)中国已经确立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抛弃了僵硬、缺乏活力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自2003年加入WTO后,已经融入世界市场经济体系之中。近年来,中国出口下降,在2008年9月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后,上海A股市场16日跌破2,000点大关,17日又下降了2.9%,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连续两天跌停。招商银行披露该银行持有大量的雷曼公司债券。多家银行(包括香港投资机构)持有雷曼迷你债券超过3.8亿美元。同样,中国拥有上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中国将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估计有1.2万亿是美元储备,美元的贬值已经使我国的金融资产大幅缩水。中国与澳大利亚铁矿石的谈判“破裂”,加之2009年9月11日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的中美轮胎特保案,可能会更大程度地使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外贸进行干涉。
(二)各种数据表明,中国经济仍在缓慢增长,经济仍然没有太大衰退。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但是到了9月份,GDP增速却下降到了9%。全国第一产业增长值同比增长15.7%,而到下半年8月份就回落到12.8%。然而,2009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39,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50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06,477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8,884亿元,增长8.8%。可见,我国经济受世界经济衰退、欧美市场需求减少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在放缓。
我国经济缓慢增长未尝不是件好事,因为就出口方面而言,根据国务院数据,2008年一季度,虽然以美元统计的出口增长率仍高达21.4%,但出口实际增长率已经下降到3%,已接近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状况。据国家统计局消息。前三季度对外贸易继续下降,降幅明显收窄,前三季度出口8,466亿美元,下降21.3%;进口7,112亿美元,下降20.4%;顺差1,355亿美元,同比减少455亿美元。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5,5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一季度下降24.9%,二季度下降22.1%。中国对外贸易增速逐月放缓,11月份进出口同比下降9%,其中出口同比下降2.2%,而比上月则下降了21%,这是自2001年7月份以来首次出现当月负增长。12月份,出口同比降幅扩大到2.8%。2009年1月份,中国进出口的数据更令人悲观,进口同比下降43.1%,出口下降17.5%。
从旅游业来说,2009年1~3月份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呈现大幅下滑态势,除了澳门同胞之外,入境旅游的外国人、香港同胞和台湾同胞与上年同期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2009年1~3月份我国入境旅游累计人数达3,027.07万人次,同比下降7.15%,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2.82个百分点;入境过夜旅游累计人数达1,188.58万人次,同比下降11.3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63个百分点;旅游(外汇)收入累计87.65亿美元,同比下降15.38%,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7.27个百分点。这也就表明,2009年以来,我国入境旅游并不乐观。
相比之下,2009年的境内旅游却没有受到太多地震、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病毒等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对全国100多家景区的问卷调研和访谈显示,景区接待人数、营业收入略有增加,2009年一二季度银行大量放贷,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明显,营业成本稍有上升,企业利润水平持平,加之“十一”、中秋双节的长假期,各地区门票上涨,企业家对下季度和本年度的旅游发展预期乐观,回暖迹象较明显。
但是,受经济危机收入预期降低的影响,游客在景区的消费方式发生变化:(1)旅游观念,从观光向休闲转变,更重人气、重休闲。旅游者更注重身心放松,而不是“走马观花”;(2)出游方式,从团队转散客,网络预订增加,自驾游受青睐。各景区采取门票优惠活动,很大程度降低了出行成本,短线游客增加比重很大,散客游的数量和比例上升,网络在线预订上升;(3)重复购买增加。游客旅游观念向短程休闲需求的转变、政府旅游消费券的发放、景区门票的优惠活动、景区新产品的不断推出,使游客重复购买次数增加。
三、陕西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规模小、结构单一、开发层次低、品牌形象不够突出,旅游纪念品发展相对滞后。陕西文物资源居全国首位,旅游资源居全国第三位,但旅游收入只居全国第七位。来陕海外旅客的人均停留时间仅为2.9天,国内旅客的人均停留时间仅为2.8天,海外旅客的旅游购物支出仅占其旅游消费的27.74%,国内旅客的旅游购物支出占其旅游消费的15.63%。旅客资源和规划管理相对滞后,旅游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深层次开发和动态展示不够,旅游纪念品发展相对滞后。
(二)产业意识不强。大部分地区只停留在观光旅游为基础的产品开发上,且受自然环境影响明显,旅游季节性强。很多地区为了短期利益常常进行“一次性消费”。具体表现为:价格相对较高,服务质量差,使其旅游重复性低,游客忠诚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资金对旅游业的大规模投入。
(三)旅游目的地通达性不高。陕西位于中西部地区,旅游城市和旅游区(点)服务设施配套能力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尚需进一布加强和完善。
(四)政府对旅游业的导向性投入不足。利用政策吸引社会资金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不够完善。一方面政府在旅游项目建设引导性投资、旅游目的地宣传促销和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还不够;另一方面旅游开发市场化程度低。政府培养人力资源能力不高,导致产业意识不强。
(五)产业结构建设中存在的误区。一是许多旅游景区规模太小,布局不合理,开发分散,缺乏精心的规划、细致的管理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线路的合理组合;二是景区景点资源的开发缺乏创意,生命周期很短,重复性或模仿性项目做的比较多;三是市场的推广、营销和管理往往被忽略。虽然近几年陕西也有许多景点被开发出来,但现代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事前进行严密的营销分析和策划,事后的市场开发推广以及在行业内部行之有效的管理可能更为艰难和重要;四是在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有一些观念还比较落后,具体表现在违反客观规律盲目上马,在资源的开发上有狂热性。
总的来说,近几年陕西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一定的市场导向,营销策划脱离了游客需求,建设的观念落后于形势的发展需要,产品以及旅游次生品开发深度不够,营销方式单一。
四、相关建议
改善陕西旅游业现状需要加强旅游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
(一)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培养多元化市场体系,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全面开发旅游市场,允许境外、省外有实力的资本进入旅游市场,重点是进入旅行社行业和旅游景区(点),广开投资渠道,使旅游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深化旅游体制改革,理顺景区(点)旅游管理体制,改变多头管理状况,建立统一、高效发展的旅游景区管理模式。大力推动旅游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做大做强旅游企业。
(二)强化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强化产业地位,建立健全旅游业发展的指导和协调机制。按照建立旅游大市场,发展旅游产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强化宏观调控和规范监督职能。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增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开发和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的投入,引导公众树立社会旅游的观念意识,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三)加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把旅游教育提到重要的战略地位,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保障。到2010年,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将达到40万人左右,以满足全省旅游业高速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建立健全省、市、企业三级旅游教育培训机构,形成学校、社会、旅游企业三个层面的旅游教育培训网络,建立旅游人才开发机制、旅游专题培训等各种形式,加强对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岗位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四)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为旅游决策及市场开发提供依据。建立完善省、市自动化网络,提高政府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和信息管理效率。组建大型的旅游专业网站,集成全省旅游信息,并接入国际国内各主要门户网站。把现代化、电子化、网络化运用到旅游景区景点上。实行旅游统计的网上报送,为旅游决策以及市场开发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企业经营层面:(1)创新经营方式,提升企业业绩。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吸引更多的游客重复购买;创新营销渠道,减少渠道环节,降低销售成本,如采用网络直销平台进行直接销售等;(2)深化市场细分,不断挖掘新市场。开发“一站式”景区产品,带动中产阶层旅游市场、推出质优价廉的旅游产品,加强配套服务,推进老年人市场发展、结合素质教育,开展景区“旅游修学周”活动,开发学生市场;(3)优化资产结构,加快产业融合,提高经营绩效。对景区的不良资金进行有效剥离,加快与景区产品上下游企业的融合,优化景区产品供应链,有条件的景区企业可以加快企业兼并、重组进程,向集团化发展。
(五)以创建和谐旅游为抓手,强化行业监管和指导,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以提升服务质量为目标,结合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抓好各项基础工作,推动旅游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大力开展旅游市场整治行动,推动旅游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继续大力开展以“创佳评差”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景区创建活动,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维护游客合法权益”专题活动。召开了全省旅游纪检监察暨行风建设工作会议,联合省纠风办召开了全省旅游行业深入开展“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维护游客合法权益”专题活动动员大会,提出了正确履行职责、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规范依法行政、促进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目标,为陕西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格林斯潘.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金融时报,2008.3.18.
篇9
A. 利用太阳能制氢
B. 关停小火电企业
C. 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D. 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
2. 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B. 地震发生后,灾区急需大量消毒剂,其中SO2可用于环境消毒
C. 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D. 我国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铅对环境有污染
3. 石油裂化的最主要目的是( )
A. 使长链烃分子断裂为短链烃分子
B. 使直链烃转化为芳香烃
C. 除去石油中的杂质
D. 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4. 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
A. 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B. 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
C. 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
D. 用二氧化硅制备高纯硅
5. 下列关于煤的干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煤的干馏是加热使煤分解的过程
B. 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C. 煤干馏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煤焦油
D. 煤是以单质碳为主的复杂混合物,干馏时单质碳与混合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6. 乙醇可通过淀粉等物质发酵制得,属于可再生资源,通过乙醇制取氢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已知通过乙醇制取氢气有如下两条路线:a. 水蒸气催化重整:CH3CH2OH(g)+H2O(g)=4H2(g)+2CO(g) ΔH= +255.58 kJ・mol-1;b. 部分催化氧化:CH3CH2OH(g)+[12]O2(g)=3H2(g)+2CO(g) ΔH=+13.76 kJ・mo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原料消耗的角度来看,b路线制氢更有价值
B. 从能量消耗的角度来看,a路线制氢更加有利
C. a路线制氢由于要消耗较多能量,所以在实际生产中意义不大
D. 降低温度,可提高b路线中乙醇的转化率
7. 已知C、E是家庭厨房中常见的有机物,根据图中转化关系回答问题:
[石油][A][B][C][D][E] [H2][O][O2、Cu][氧化][F][(有机物)] [①][②][③][④]
(1)操作①的名称为: ,属于 变化。
(2)B是一种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它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这种分子结构中链节为: ,然而,这种材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环境问题是 。
(3)请写出化学反应③④的方程式: , 。
(4)若F在只含H218O的NaOH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则生成的盐的摩尔质量为 。
8. 化学在能源开发与利用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蕴藏在海底的“可燃冰”是高压下形成的外观像冰的甲烷水合物固体,我国南海海底有极其丰富的“可燃冰”资源。
(1)取356 g分子式为CH4・9H2O的“可燃冰”,将其释放的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可放出1780.6 kJ的热量,则甲烷的燃烧热化学方程式为: 。
(2)设计燃料电池使甲烷氧化直接产生电流是新世纪解决能源危机的课题之一。最近科学家制造了一种燃料电池,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入甲烷,电池的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 的ZrO2晶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2-。
①已知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H4+4O2--8e-=CO2+2H2O,则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 ,电池工作时,电池中O2-向 极移动;
②甲烷燃料电池最大的障碍是氧化反应不完全而产生的 (填写物质的名称)堵塞电极的气体通道;
③能源的紧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请你提出解决能源紧缺问题的两点建议: 。
9. 某些废旧塑料(含聚丙烯)可[废塑料][加强热][冷水][溴水][A][B][C]采用下列方法处理:将废塑料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变成有用的物质,实验装置如图,废塑料得到的产物如下表:
[产物\&氢气\&甲烷\&乙烯\&丙烯\&苯\&甲苯\&碳\&质量分数(%)\&12\&24\&12\&16\&20\&10\&6\&]
(1)试管A中的残余物有多种用途,可转化制得高聚物聚乙炔[―CH=CH―] [n],请写出由乙炔制备聚乙炔的化学方程式: ;
(2)试管B中收集到的物质有两种,分别是 ,其中一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这种物质的一氯代物有 种;
(3)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篇10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风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青睐。风能潜力巨大,将风能用于发电,可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2 国内外风力发电的概况
风能开发利用可以追溯数千年的历史,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风能是不产生污染物排放的可再生自然能源。在蒸汽机发明以前,风能曾作为重要的动力用于当时的日常生活。风很早就被人们利用,主要是通过风车来抽水、磨面等。在当今发展形势下,人们更加关注如何用风能来发电,即通过风力发电技术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
2.1 国外风力发电的概况
风能是一种绿色的可再生能源,为了减少一次性能源的开采与消耗、减少对当今环境的污染,应对高涨的能源需求,积极发展风力发电技术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途径。世界上第一台风力发电机组是19世纪末丹麦首先研制出来的,在丹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风力发电站。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欧洲就开始研制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100多年来,世界各国成功研制了类型各异的风力发电设备,推动了风力发电技术向前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风力发电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在风力发电的各项技术和国家政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
近二十多年来,风力发电技术不断的努力取得突破,国际上大型风电技术更加成熟、成本降低,产业不断成长壮大。在技术上,国际风电行界长期致力于提高风电机组安全和可靠性、提高发电效率、增大风力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减少基础设施的成本等,以扩大可经济利用风能资源量。近年来,随着风电产业的发展和巨型企业的加入,风电业竞争日趋激烈,标志着国际风电制造业的不断成熟与完善。
自20世纪70年生世界性能源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日益重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工作。国际能源研究报告表明,如果各国采取有力措施,风力发电可提供可观的电力需求,并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废气的排放。风能将成为发展最快的能源,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日益成熟,世界各国的装机容量不断提高,到2010年德国新增5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西班牙新增520万千瓦,年生产能力可满足全国电力需求的10%。加拿大、美国是北美利用风能较好的国家,在美国有30个州以上已经开始利用风能资源。欧洲最大的风力发电站建成,英国国家电力公司在伦敦西北85km威尔斯的卡诺附近建成了目前欧洲最大的风力发电站。该站配有56台风力发电机,每台发电机高48m,共耗资260万英磅,发出的电力可供2.5万户居民使用。日本建成大型风力发电站。日本投资15亿日元在青森县建造了一座大型风力发电站。该电站拥有5台功率各为275kW的风力发电机,每台风力机的高度为30m,装有3个叶片,旋转部分的直径为28m。风力发电是可再生洁净能源,其环境效益十分可观,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日益成熟,它会越来越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全世界很多国家都积极发展风力发电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2.2 国内风力发电的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风力资源占有率较高的国家,有着丰富的风资源有待开发利用。我国对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世界上风能发电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丹麦等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我国风力发电起初是在偏远的农村、牧区、海岛建设了独立运行的小型风电装置。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世界能源危机的影响下,相继开展了风力发电的研究工作。
至今,我国已经在河北张家口、内蒙古、山东荣城、辽宁营口、黑龙江富锦、新疆达坂城、广东南澳和海南等地建成了多个大型风力发电场,并且计划在江苏南通、灌云及盐城等地兴建GW级风电场。截止2007年底,我国风机装机容量已达到6.05 GW,年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0.8%左右,比2000年风电发电量增加了近10倍,我国的风力发电量已跃居世界第5位。
我国风力资源丰富,全国约有2/3的地带为多风带。西北、华北、东北和东南沿海为风能资源丰富区,跨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风能总储量大,实际可开发的风能资源丰富,为开发利用新能源利用技术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条件。我国的风电场建设开始于80年代,1985年,在海南省的东方风电场安装了55 kW风机;第二年,我国第一座并网运行的风电场在山东荣城建成。经过近20年的建设,我国的风电产业有了很大的进展。后期开始研制开发可充电型风电机组,并在海岛和风场广泛推广应用,目前有的风机已远销海外。至今,我国已经在河北张家口、内蒙古、山东荣城、辽宁营口、黑龙江富锦、新疆达坂城、广东南澳和海南等地建成了多个大型风力发电场。还计划在江苏南通、灌云及盐城等地兴建GW级风电场。到2007年底,我国风机装机容量已达到6.05 GW,年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0.8%左右,是2000年风电发电量的近11倍,我国的风力发电量已跃居世界第5位。
但是,中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一系列因素的限制,其中包括资金和技术资源供应的不足等方面的因素。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对这些资源的开发给予了很大关注。当前,我国的风力发电仍然面临不少的难题,主要是工程造价高和上网电价高,与常规资源相比,它缺乏竞争力。国家提供的支持政策还不甚完善,限制因素使风力发电还难以进入商业化、产业化发展轨道。要加快风电发展,一方面地方政府积极的发挥作用,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给予适当补贴,起到鼓励作用。另一方面,国家的科技投入要不断加大,提高进行技术创新和科研开发水平,促进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
2.3 风力发电的发展趋势
21世纪风力发电前景非常广阔,风电技术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国际上风力发电产业将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使得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有了大幅提高。从能源、电力市场看,发展最快的已不再是石油、煤等资源,而是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风力发电,以其储量巨大、分布广泛、无污染且无处不在、技术成熟,面向市场研制和开发性能优良、运行可靠,成为今后我国利用绿色能源的发展趋势,受世人的青睐。在我国,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我国应把握机遇,加快科研,在积极发展风力发电技术,实现风能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使命。
在具体的政策法规方面,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陆续制定了风电相关优惠政策法规,特别是风电特许权项目的实施和《可再生资源法》的制定,较为有利的推动了国内风电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风力发电机组将越来越高效,成本也日益降低。增大风力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就意味着减少了基础设施的投入费用,同样的装机容量需要更少数目的机组,这也降低了成本。随着融资成本的降低和开发商的经验丰富,项目开发的成本也相应得到降低。风力发电机组可靠性的改进也减少了运行维护的平均成本。风力发电以其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不断成熟的技术,逐步降低的成本,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和社会的认可。通过以上分析,得知,风电可以形成很大的投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焕芬等.先进国家的风力发电现状及其前景.甘肃科学学报,1998,10(3):59~64.
[2] 施鹏飞.风力发电在中国的现状和前景.水力发电学报,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