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的定义范文
时间:2023-11-29 17:52: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建筑的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劳动定额;定员;管理标准化;作用;意义
1 目前建筑领域劳动定额管理的状况
建筑施工企业经过深化管理与体制改革,自有队伍都在逐年减少,但分配因企业间或地区差异的影响,形成多种用工形式和分配办法,所以企业对劳动定额管理的制度、办法、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和劳动力使用及职工分配的形式和标准大不相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劳动力管理模式和办法。
大致分为以下四种:一是按中标造价或合同价承包。二是按预算价格承包。三是按工程建筑面积综合单价承包。四是按劳动定额人工消耗量进行承包,这种方法在目前建筑企业很少,其做法是先按劳动定额计算出人工消耗量,再按预算人工费单价的90%,计算出人工费总额进行承包和结算工资。
1.2 职工工资分配形式和标准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企业发展和地区收入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形成了分配的多样化,主要有以下几种:(1)实行等级工资制企业对职工完全执行人社部门制定的企业参考等级工资标准,另外加超额工资或奖金进行分配。(2)实施岗位技能工资制。企业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各种津补贴总额,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岗位设置和评估,分成档次。岗位技能工资由基础(本)工资、岗位(技能)工资、工令工资、奖金四块组成进行分配,这种分配形式现为多数企业采用。(3)按照实物量单价定额进行分配。根据企业劳动定额和预算定额规定的人工消耗量,按照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或预算人工费单价制定实物量单价,其基层单位(项目部或施工队)按照实物量定额对生产班组进行第一次集中分配。生产班组对生产工人再进行二次分配。(4)实行社会劳务价格。企业在生产期,根据职工本人劳动态度、技术水平、贡献大小等综合因素,参考社会劳务价格进行分配,一般技工平均为130元/工日左右,普工为100元/工日左右。冬休或无任务时,可发放生活费。5.按照日工资标准进行分配。企业根据每个职工的岗位技能工资和各种津补贴额,按照全年有效工作日求出日工资标准,在生产期保证完成生产任务,达到质量、安全要求标准等条件下,按出勤天数和日工资标准进行分配。年底再根据企业经济效益程度,发放一次性年终奖金。如生产期达不到全年有效工作日时,不足部分按照最底生活费标准发放,如超过年有效工作日时,冬休时仍执行日标准工资。
1.3 企业人工费核算
由于部分企业以包代管状况比较严重,造成多数工程核算只有工程项目综合成本核算,人工费核算情况不清。从了解情况看人工费亏损比较严重,直接影响企业整体效益。人工费亏损的主要原因有:(1)预算人工费单价偏低。(2)现场文明施工要求,如现场办公室、宿舍,食堂、施工用水、用电等临时设施要求按标准化建设,建筑物外架整体满挂安全网,使人工费的投入加大,也是人工费亏损的另一原因。(3)不规范的市场竞争,形成的压级压价和拖欠工程款,造成人工费流失,使施工企业人工费投入大,收益小,加之企业重承包,轻管理,造成人工费亏损。(4)社会劳务价格的冲击。
2 劳动定额和劳动力管理对施工企业管理的意义
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健全劳动制度,在认真总结劳动定额、劳动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本企业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对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凝聚力以及提高职工收入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1 有效地解决内部分配差异问题
在执行实物量单价定额前,因企业各基层单位对劳动力管理和分配办法五花八门,形成企业内部分配差异较大,影响了职工生产积极性,对职工队伍稳定产生不利因素。统一执行实物量单价定额后,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2.2 有效地解决了工人苦乐不均的问题
实行劳动定额管理后,以前各基层单位因工程造价、工程结构和管理办法的不同,不能合理的按工人付出劳动量消耗多少进行分配,有时虽然工程结构相同,但由于施工条件不同,造成收入的差异较大。统一执行实物量单价定额后,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2.3 有效地缓解了干群关系
以前每到月底生产班组与现场施工、劳资等管理人员因工资结算讨价还价争吵不休,直接影响干群关系。统一执行实物量单价定额后,按实际完成工程量结算收入就不存在争吵,使班组与管理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密切配合想办法多完成任务,不仅提高了工程进度,增加了职工收入,而且干群关系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2.4 有效地贯彻了按劳分配原则
以前生产班组或个人在收入低时,为了照顾思想情绪,企业管理部门想方设法补一块,收入高时,又想方设法切一块,进行平衡收入。统一执行实物量单价定额后,生产班组或个人只有多完成任务才能增加收入,充分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现在即使生产班组中个人月收入高低相差一倍左右,但低收入者却普遍认为收入少的原因是完成任务少或工作中不负责任造成返工影响了收入,收入少者也都心服口服。
2.5 有效地解决了劳动力合理使用的问题
以前生产班组只能在指定的工地生产,工人只能在小组中工作,劳动力剩余时,也不愿意借调给其它工地或班组工作。统一执行实物量单价定额后,班组或个人为了增加收入,不但在工地间或班组间进行合理的借调,还可在外包工队伍间相互流动,这样劳动力的使用更加合理。
3 对加强建筑企业劳动定额、劳动力管理的几点思考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主要是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管理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定额定员管理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活劳动量消耗的标准,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企业应健全机构,充实管理人员,从组织上给予保证。
(2)更新观念,坚持创新。劳动定额、劳动力管理制度要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必须转变观念,改变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制定完善适合本企业管理的办法,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企业劳动定额管理体系,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管理机制。
(3)强化管理,严格程序。加强人工费管理,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在开工前,按照中标或合同价中的人工费,依据定额定员标准,做出分部分项工程各工种用工和人工费支出控制计划;施工中按照实际完成工作量按计划预结人工费;工程竣工后,将计划人工成本与实际人工成本进行对比,对产生的偏差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总结经验,制定纠正偏差措施,减少人工费亏损,增加企业效益。
(4)认真总结,科学分析。搞好经济分析活动。劳动分配管理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生产计划,取得预计经济目标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搞好经济分析活动工作,才能找出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实观企业利润最大化
(5)搞好规范,抓出成效。建筑施工企业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线生产技术工人技术培训和轮训上岗制度。另一方面应认真总结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要进行劳动力管理方法,效率研究,分析纠正影响人工成本的因素,积极探索适合本企业管理的劳动定额的编制、施行。使劳动定额、劳动力管理工作适应企业的发展,以便产生新的、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范性文件汇编.《建筑业管理篇》.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
篇2
关键词 工业建筑;开放性;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3-0058-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工业建筑技术的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而社会大众对于工业建筑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远离城市的重污染、高耗能的工业,在建筑设计上没有新意,也无美观可言,不合符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大众的审美要求。现代的工业建筑逐渐的与城市拉近了距离,工业建筑也逐渐的由封闭性转变成了开放性,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最终结果。
1 工业建筑开放性的概述
工业建筑的开放性有两种概念,第一个是从狭义上来定义的,指的是建筑本身去除固有的边网、围墙等壁垒,兼顾自身的美观和时尚;与之相对的是广义上的定义,指的是所有对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有利的设计,并有利于将工业建筑与城市、自然融为一体。
工业建筑开放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体如下。
1.1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核心,而工业建筑则是企业文化的具体承载物以及传承方式,它表现着企业想要宣传的企业精神、以及企业想对外界表达的企业文化。存在于当今社会的很多企业都本着和谐、共赢、开放、创新的企业理念进行企业文化的制定,这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企业在设计企业文化载体的工业建筑时,都会将开放性的特点融入其中,用以显示企业文化的时代性。
1.2生产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技术、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应用,企业的生产方式也在进行着革新,工业建筑是企业生产活动的场所,它的设计理念必然会随着生产方式的革新而转变,使工业建筑设计不断的与时俱进。由于新的生产方式被时代赋予了合作、和谐的特点,这要求企业在硬件上和软件上都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工业建筑设计也因此必须富有开放性,以此来适应生产方式的转变。
1.3环保意识
传统的重污染、高能耗的工业企业已经逐渐的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与环境要求和谐、与社会发展同步的绿色生态工业企业,而建筑本身也参与到了这样的优胜劣汰之中。由于开放性可以让工业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因此现在的工业建筑设计师都将开放性作为了建筑设计的要点。
2 开放性设计方法
2.1边界开放性
传统的封闭式的工业建筑在边界上基本采用围墙或者边网,将工业厂区与周边环境完全分离开来,造成视觉阻隔。在建筑设计开放性的要求下,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逐渐的被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柔软性的边界,包括栅栏、河岸、台阶、地面、树篱等等,这些都被用作了分界标志。这些柔软性边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不如硬性的围墙边界具有安全性,但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完全可以运用科技手段来弥补柔软边界的缺陷,激光感应、全方位监控等都是可行之法。柔软性边界具有美观的特点,可以成为工业区一道风景,而且其具有的开放性特点可以给工业建筑以开阔的视野,让建筑与其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与城市、自然有机结合。
2.2景观连续性
将工业厂区的景观连续排布,可以将建筑整体感觉变得柔软。比如可以利用栅栏做隔界,在栅栏和建筑之间设置草坪、雕塑、花坛、树木等其它景观,由于这些连续的景观会冲淡工业建筑给人的生硬、死板的压抑感觉,将观赏者和工业建筑物的距离拉近,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又因为植物大多为绿色,这就将厂区的绿化面积加大了,也很好的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并给员工以绿色的生机。
2.3工作空间的观赏性
传统的工业建筑在内部结构设计上,会出于阻止员工在工作中离岗、走神的目的而将工作空间设计的死板、呆滞,毫无观赏性可言。但是,这样的设计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下的员工对于工作环境的要求了,大多数的员工都对传统压抑的工作环境持拒绝态度,而希望有和谐、美观、互动的工作空间。这就要求在工业建筑的内部设计上,要注重工作环境的观赏性,在具有观赏性的环境中工作可以减少员工由于单调工作带来的压抑、枯燥的感觉,将植物、雕塑等景观引入生活生产的空间可以保证员工在工作的同时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景色,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愉悦感。还应该注重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营造出开放的交流空间,使员工在工作之余可以感受到人与人进行交流的乐趣、人与自然亲近的美妙,取代员工必须每日面对机器带来的“寒冷”、面对墙壁带来的“灰暗”,让工作空间更富有人情味。
3结论
工业建筑设计必须体现开放性,这是时代对工业建筑的硬性要求。在倡导和谐、共赢、开放、创新的现代工业理念下,工业建筑采用开放性的设计理念不仅可以顺应时展,更可以为企业文化进行诠释和宣传,体现企业人文色彩,激发企业员工工作热情,为工业企业的发展起促进、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丽纯,冯艳林.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研究[J].山西建筑,2013(3):20-21.
篇3
【关键字】工业建筑、结构发展、未来展望
中图分类号: F287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工业建筑遇其它民用建筑不同,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往往要求具有较大的空间,对采暖等功能都有特殊的需求。做好工业建筑结构的设计不仅关系到建筑行业的发展还对工业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二、工业建筑的特点
民用建筑现代工业建筑的形象定位并不是来源于历史,而是由于自身生产的特点。先前的建筑物的那种单一功能应该是要被淘汰的,我们所说的适应是时展的产物也在不停的出现,其中的旧事物慢慢的就会被遗忘,会被新事物所取代,这个也是时展的一个必然规律。毕竟之前的单一化的建筑形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生产方式,所以我们为了使正在进行的以及准备要进行的工业建筑可以充分的适应新技术和时代的发展,务必要在利用各种开发利用各种软件的方面加大力度,而且还得不断的创新设计,工业建筑务必要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来任其发挥设计,不断地进行发展与创新。
工业建筑的专业性程度越高,那么建筑文化相应的也就显得更加的重要,我们也都知道在工业建筑中的宣传与渲染也是永远不可以被取代的竞争元素之一,它可以使得一座城市的特色变得更加的鲜明,也可以将一组工业建筑的品味传达得更加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可以使得某一类型的工业建筑深入人心,由此可见,它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的工业建筑,在设计的时候就会被套用一些民用建筑的方法,即使是这样,我们也应该充分的了解到工业建筑给人们的整体感觉务必要被充分的重视起来,然而假如我们采用的是民用建筑的方法就会使得原来的工业建筑的定义有所改变。而事实上就是这样,民用建筑通常是比较封闭的,通风设计的标注根本就达不到工业建筑的相关要求,毕竟这也是对于工业建筑来说,它是进行生产各类的工业产品的一个场所,对于通风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对于工业建筑的室内空间环境,它自身有非常严格的生产、工艺以及流线的要求,假如是按照民用建筑的方式设计成大型商场或者是会展中心的样式,那么也就会使得工艺上的布局陷入一个困境以及不可避免的造成不需要的空间浪费。
三、工业建筑的空间结构设计
工业建筑其主要功能是生产,根据工艺设计体块布置相应的模块,如火力发电厂,主厂房一般由汽机房、煤仓间、集控楼、锅炉房等几大模块组成,整个设计一般以工艺流程的安排为主,但并不意味着建筑师一味地按工艺管道布置图被动地进行设计,建筑师应该与工艺专业进行沟通和配合,在不增加管道费用或者只是稍微增加个别费用,但能达到很好的空间效果的情况下,对设备、管线进行合理有序的综合布置,避免杂乱无序,特别是主要的疏散通道楼梯等人员流动比较大的地方,应尽量营造宜人的工作空间环境,以电厂设计为例,汽机等工艺专业应根据大的原则将各种类管道布置好,建筑师此阶段必须介入,与工艺专业进行沟通协调,在不影响大的原则的情况下,调整各类管道布置,营造一个好的空间环境同时主厂房内部也有一些功能房间,如主控室、值班室、休息室、工具间、卫生间、工程师室等,这些房间人流相对比较集中,其位置主要由生产工艺的安排,工业设备的布置情况而定的,但其平面和外型只要用心设计,在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创造出优美的室内小品,既可以满足生产使用功能的要求,又调节了厂房内部建筑空间效果。
同时,建筑师应通过色彩对室内空间进行设计,但在颜色使用时须统一协调,与整个项目的设计理念相符,如通过颜色对各类设备进行区分,将比较危险的设备管道涂以警示颜色,其他管道使用暖色,室内地板、天棚、柱子涂以相应的颜色,合理的颜色有助于美化室内空间,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形象另外,建筑师应重视对采光、照明、通风的设计,以避免出现眩光、通风不畅等,努力为生产者提供舒适的室内工作环境,实现建筑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时,建筑师可以借鉴我国传统园林的一些设计手法,如渗透、借景、对景等来引进自然风光,改善内部环境。
四、工业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在随着信息时代的变换, 工业建筑类型也各种各样的变换着,在随着信息不断地创新,现如今工业化的社会与过去的城镇是完全不同了,现在的社会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喧嚣、紧张的环境里,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非常大,这就应该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全、交通方便、生活舒适更能节约时间的环境,工业建筑的设计在设计时既要考虑市场的需要,又要考虑国家长远的利益,应该在同环境协调发展,从始至终一定要精心、全面配合,在不丢失工业建筑的特点和贯彻国家规定的基础上,保持工业建筑的安全性,向工业建筑化方向发展和高水平高标准方向发展,使工业建筑为城市建筑文化建设贡献。
面对新时期社会竞争的加剧,工业建筑必须要有效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使其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具体来讲,未来工业建筑的总体是要满足生产产品的全面清洁化及微型化,能够切实以人为中心,未来的发展格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市设计化。城市设计化并不是只是简单的模仿城市的建筑,而是要在城市规划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发展技术,实行广义的建设来有效指导工业建筑的发展,从深层次上来讲,就是工业建筑不管在设计还是建设方面都要能够很好地城市整体群进行充分融合,有效的体现整体性,真正实行建筑、地景及城市群体的有效统一。
二是工业建筑的趋同及多元化。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增加,使得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信息网络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在这种发展格局下,让工业建筑体的模仿成为可能。人们可以任何地方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需要及人的需要,随意设计工业建筑,使他们可以更好地符合自身要求。随着模仿与趋同建筑越来越多,也充分地说明了建筑趋同现象已经彻底超越了地域的界限,全体工业建筑一体化的趋势正在越来越明显,各个地域之间可以更充分地享受共同发展成果带来的便利。
三是技术高级化。高技术建筑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一个代名词,哪个城市建筑体的技术应用越充分,前沿技术越多,则代表着哪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越好,城市发展的竞争力越强。由于工业建筑在整体感觉上可以给人一种充满力度的造型,给人一种可以无限延伸及扩张的空间视觉。这些都是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相对于传统的工业建筑,新时期的工业建筑厂房跨度更大,在空间构成上也更好开阔。大面积的玻璃,不仅可以让阳光直接照射,节省生产成本,而且还体现了工业建筑的发展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形势下,工业建筑要能够在空间、结构上与社会整体保持一致,开发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建筑体。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止,正是有了工业革命的推进,才使得人类社会走向文明与富裕,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环境污染,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在这种发展形势下,让我们看到了发展清洁建筑的重要性,清洁的工业建筑体不能够以污染环境为代价,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原则,让人类子孙都可以享受工业建筑体带来的成果。
五、结束语
工业建筑的结构设计往往是由其特点决定的,综合本文的分析可知工业建筑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从而保证布局空间符合工业化的特点,满足工业需求。与此同时,工业建筑结构设计必将顺应时代潮流,向着高级化、技术化的大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保敏.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体会[J]. 山西建筑. 2011(14)
篇4
关键词:Loft 文化 旧工业建筑改造 文化再生
1、Loft的由来
Loft这个词在英文中既有阁楼、顶层, 又有仓库、工厂的意思。佛朗西斯科・阿森西奥・塞威尔在《Loft:艺术家的藏酷空间》一书中是这样解释的:Loft的简单定义:“大型空间,几乎总是非居住功能的使用转变而来,同时其结构和设备经常保留外露的形式。”
在今天,Loft的含义被不断的拓展和延伸,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和现象。现在Loft已经成为建筑学上的专有名词以及成为一种多样的建筑类型。通常代表和所指工业建筑通过改造进行功能转变和再利用。
2、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现状与Loft文化
伴随着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工业逐渐衰微, 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厂房仓库等大量旧工业建筑闲置。在城市化快速扩张的今天,大量的废旧工业建筑资源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所面临解决的重要问题。大片的拆除重建在抹去城市的旧日痕迹和工业痕迹的同时, 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无视文脉,割裂城市的固有肌理,同时也是资源的浪费。在可持续发展观的背景下,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成为必然。
3、旧厂区改造元素
3.1建筑的结构和表皮
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里将建筑表皮作为建筑三个要素之一。柯布西耶认为:“体块被表皮包裹,建筑师的任务是把包裹体块的表皮生动起来,防止他们成为寄生虫,遮盖了体块并为了它们的利益而把体块吃掉。”
目前很多的厂房都会采用“整旧如旧”,虽然这是由于多种因素所造成的,比如经济以及建筑造型的独特性等,但是从技术上分析,由于工业建筑的结构状况,改造为民用型,完全可以达到要求,所以没有必要浪费社会资源进行结构方面的改动。
厂房改造中大部分采取保留原有结构和表皮,这是为了保留建筑的深层记忆,这是一种符号的延伸与渗透。典型的案例包括了798和Loft49等。
3.2窗的采光处理
光线的作用除了基本的照明需求外,还具有塑造建筑的形象,增加建筑的体积感,以及塑造不同的空间属性等。
工业建筑由于功能属性和生产工艺等要求,一般分为顶部采光的天窗和垂直面采光的外窗。外窗兼有采光和通风的功能,故外窗为部分可开启,部分固定。开启的方式一般有上悬、中悬、下悬。外窗在改造中根据需要一般有多种方式:a.由于更换表皮,外窗全部更换,根据需要设计新的外窗和采光通风方式。b.保留外窗的基本形式修葺和完善c.根据需要更改变换原有外窗的尺寸。
3.3 保留历史符号和工业痕迹
由于旧工业建筑的内部的管线和设备都是为了原有工业的生产,改造后没有使用的必要,所以一般进行拆除。也可以在不影响改造后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对部分设备进行保留。管线和设备也是建筑的一种符号,代表着建筑文化的保留与延伸。工业元素和历史痕迹成为旧工业建筑不可复制的遗产,这也是建筑内涵的体现与延伸。
在798艺术区就保留部分旧设备,设备的保留不仅唤起人们对于过去时代的记忆,也是旧工业建筑对当代文化的渗入和标志性记忆。
4、旧厂区环境的营造
奥里安娜・菲尔丁・班克斯在《lofts一空间中的生存》一书中说所有的loft改造空间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地理位置。Loft总是聚集在如河流沿岸,铁路沿线,城市中衰落或废弃的地区。所以对失去原有工业功能的旧厂区的改造转型就必须要放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进行,把旧工业区改造同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旧城更新结合起来进行。
4.1 旧厂区的功能重新定位
Loft改造旧厂区重新赋予区域新的功能和内涵,以文化创意产业为载体的文化聚集区。法国塞纳河艺术家聚居的马海区,这个曾经在18世纪作为私人馆区到20世纪成为要被拆除的贫民窟,如今在Loft模式改造下成为一个时尚的文化区和居住区。
4.2 外部空间环境营造
建筑外部空间是内部空间的延续,同时由于城市公共空间的相互渗透,形介于二者之间的模糊区域。在功能上,建筑外部环境作为建筑功能的外延,是建筑功能的有利补充。同时它又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城市观环境的重要因素。
旧建筑的衰败与废弃总是伴随着建筑外部环境质量的恶化,并且这两者间相互影响。旧建筑的衰败会引发其外部环境质量的下降,反之,外部环境质的下降也会加剧旧建筑衰败的速度。因此,对于此类老工业区外部环境的整治重视环境质量的更新和改善,创造方便、舒适、宜人的环境更能体现建筑主体造后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5、结语
旧厂房的改造再利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价值观的改变使我们认识到作为城市肌理一部分的旧厂区在城市发展中是不可跳跃的。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也为旧工业。建筑的生存提供更多的模式和方法。全球目前以 LOFT 为代表的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 ,并正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 ,在一些国家 ,其增长速度更快 ,如美国达到4% ,英国达到12%。厂房之所以赢得艺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青睐 ,是因为工业建筑有别于日常生活空间的建筑和景观 ,因而可容纳各种非日常的活动 ,为艺术家的个性设计和创造提供非同寻常的体验;旧建筑是有历史和故事的 ,通过物质的元素 ,给空间带来一种非物质的氛围 ,并弥漫四周 ,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场所感。这是新的建筑设计所不能带来的。
参考文献:
[1 ]付志前. LOFT 风格与工业建筑再生[J]. 工业建筑 ,2005 年 35 卷 11 期.
[2 ]李雪梅.北京 798 :从军工厂到艺术区[J].中国国家地理 ,2006 (6) .
篇5
论文摘要:介绍了工业遗产的内涵,明确了城市工业遗产的价值,探讨了工业遗产改造利用的优势及条件,论述了城市工业遗产利用与社区发展的关系.
工业技术的飞跃带来了城市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革。传统的工业文明受到强烈的冲击,大量的劳动力由第
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许多位于市中心的传统工业企业由于自身经营不善、地价上涨、环境保护等因素逐渐衰落或迁出市内,位于市内的旧工业建筑大多丧失了原来的产业功能,面临着人们去与留的选择。这些旧工业建筑往往只有近百年或几十年的历史,但它们同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承载着社会发展的信息。由于大量的工业遗产没有纳入文物保护范围之内,很多范围内的工业遗产不断受到毁灭性的威胁。
1工业遗产的概念及价值
根据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2003年发表的《工业遗产之下塔吉尔》中的定义,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技术、审美启智和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工厂车间、磨坊、矿山和机械以及相关的加工、冶炼场地,还有仓库、店铺、能源、生产和传输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
工业遗产的价值:
(1)历史价值:对认识普遍的或某类工业活动和过程具有典型的重要的意义。
(2)社会价值:工业遗产记载了普通大众的生产和生活,是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
(3)科技价值在机械工程工艺建筑和规划等方面具有技术和科研价值。
(4)审美启智价值,在工厂(场)建筑和构筑物的规划设计工具和机器的设计以及建造工艺方面具有美学价值和启发后人创造思维的启智价值。
(5)独特性价值:有的工业遗产在场地适应、布局、机械安装、城镇等工业景观、档案及留给人们的记忆和习俗等非物质遗产方面,都具有内在的独特性。
(6)稀缺性价值某些遗产在工艺场地类型和景观方面濒临消失,使该工业遗产独具价值而需备加关注,那些早期的具有开创性的工业景观更是如此。
2工业遗产改造利用的优势
工业遗产是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物质见证,具有不同与自然文化遗产的特有的史料价值,在肯定工业遗产价值的前提下,一方面要保护好工业遗产所涵盖的历史信息,再则要做好再利用工作,这样才能使工业遗产的生命得以延续。
旧工业建筑在基础设施、结构状况、区域位置、历史文化性以及建设周期等方面均具有改造利用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旧工业建筑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坚固的主体结构,改造建设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投资风险小。
首先,旧工业建筑的基础设施在给排水、电力电讯、燃气动力等方面的容量远高于一般的民用建筑,改造项目可以以原有的基础设施为依托,不用增加新的市政设施接口,只需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扩大容量或改变位置,改进设备即可,此一项即可有效减免投资方和政府的前期投入。其次,工业建筑往往都具有坚固、耐久的主体结构,结构受力简单明了,具有共性,便于安全可靠地进行改造。最后,旧工业建筑的拆迁矛盾小,比起一般的旧居住区的住宅拆迁矛盾来说,工业建筑则少了很多限制问题,不用安置拆迁住户,无需考虑居民的返迁补贴,可以快速改造,重新投入使用。而且还节省了拆除原有建筑和清理场地的费用。
2.2旧工业建筑空间开敞,平面规整,立面平整简捷,改造利用的可塑性强
旧工业建筑与一般的民用建筑相比,在空间结构、平面形式、立面造型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改造优势。在空间结构上,工业建筑一般空间比较宽敞,不仅层高较高,跨度也大于一般的民用建筑。在平面形式上旧工业建筑一般规模大、占地多,建筑空间的布局往往遵从一种体现效率与生产逻辑的秩序。因此,建筑的平面形状大都规则整齐,可以适应多种建筑功能的使用要求。在立面造型上我国旧工业建筑大都为近代建造,建筑立面一般简捷、整齐,而且其外墙一般为围护墙,改造时可以根据需要拆除重砌或直接加以利用,为立面的改造提供了更大的可塑性。
2.3旧工业建筑具有历史文化性的优势
旧建筑改造与新建筑相比较,其最大的不同和优势就是其历史文化性,时间在旧建筑上留下了历史的烙印。旧工业建筑作为工业时代的产物,记载了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历程,是城市发展史关于工业时代的实物展品。把时间所赋予旧工业建筑独特的历史场所精神与现代的崭新空间进行对比、碰撞和交融,往往能造就出不朽的建筑杰作。
3城市工业遗产再利用与社区发展的关系
随着人们对文化娱乐活动需求的不断提升,对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活动场地的社会需求也不断增大。类似广州这样的超大规模城市,仅仅依靠若干大型的体育活动场馆是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的。而现如今广州市区内土地可谓寸土寸金,已经基本没有可供开发修建的剩余用地,大量的老建筑,尤其是有着良好利用条件的老工业建筑就成了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切入点。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组成要素。近些年来,许多城市都在大力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并将其作为城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人们比较关注社区文化建设为满足城区居民所提供的精神需求和智力支持。随着大规模的旧城区改造及经济结构调整,城区的相当部分工业建筑已被拆除,建成了商品房和公共绿地。但还有剩下的部分老厂房、老仓库零星分散在城市中心区域的各个区域,客观上要求加快旧工业建筑的更新改造和利用。事实上,在总体实施“退二进三”的结构调整过程中,旧厂房由于内部结构破旧,外观景致陈旧,周边环境脏乱,成为与中心城区功能定位不相符的“瑕疵”,要么被关闭闲置,要么随意改变土地、房屋用途、临时地租借给小商铺、小公司、小作坊和外来务工人员。这是一种自发的、非常规的从各自利益为出发点的改变,缺乏整体协调,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行政管理职能的交叉,造成土地利用效率降低,仍旧无法体现土地最佳利用效果,阻碍了区域功能和形态的进一步升级和优化,不利于土地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的发挥。新晨
社区文化建设与城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社区文化建设能够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相识、沟通、理解和友谊,为城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另一方面,社区文化建设能够提升社区环境和街道建设的文化品位,有利于社区及街道的招商引资。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可以将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有效的和工业遗产的改造利用结合起来,使老工业建筑从新获得新生。
篇6
摘 要:工业与民用建筑承担着我国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的建筑任务,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如何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管理,是建筑行业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如何加强建筑工程的管理做出以下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管理
1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定义
建筑物通称建筑,属于固定资产范畴,一般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工程建筑。建筑物按用途可分为三类:①民用建筑, 是指供家庭或个人较长时期居住使用的建筑,又可分为住宅和集体宿舍两类。(住宅分为普通住宅、高档公寓和别墅。集体宿舍分为单身职工和学生宿舍);②工业建筑, 指供工业生产使用或直接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建筑,如厂房、仓库等。③农业建筑, 指供农业生产使用或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建筑,如料仓、养殖场等。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就是其质量形成的过程,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要坚持事前控制,防范于未然,把质量问题摆在首位。
2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管理
2.1技术标准
每一行业都有标准,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任一个建筑工程项目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建筑工程的技术标准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共同研究和制定的,因此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只要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都能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就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2.2技术支撑
工业与民用建筑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每一环节的设计与具体实施都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因为只有强大技术支撑才能确保各工序之间的衔接。
2.3检查隐患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会出现一些隐蔽工程,国内现有很多针对隐蔽工程的成熟的、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只要工程管理者能加强监督和监理,就能有效地保证隐蔽工程的质量。
3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管理内容之一,工程的进度不是单方面的,而是需要由设计方、施工方、投资方的互相配合,才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进度。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3.1加强联络,认真落实
在工程进度管理中,设计方、施工方、投资方要随时进行沟通与交流,各方要及时了解工程的具体进展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必须马上研究对策和解决方案,严格保证工程的进度。
3.2严格保证材料供应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原材料是关键,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都离不开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供应一旦出现问题,整个工程的进度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按约定将自己所负责采购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及时运送到工程现场,并提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检测报告等,确保建筑工程的进度不受材料的影响。
3.3按时支付工程款
工程款是确保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正常运转的前提,如果出现资金流转不畅,必然导致无钱购买建筑材料、工人罢工等现象,施工就难以进行。所以,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投资方一定要按时支付工程款。
4验收管理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验收是工程管理的最后一道工序,一般可分为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等几类。
4.1分项工程验收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验收中,一般分项工程由施工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并将验收记录提交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核查确认。
4.2分部工程验收
分部工程一般是由施工单位各施工队组织有关人员在该分部工程所包含的分项工程验收的基础上,按分部工程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对于重要的和关键的分部工程,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
4.3单位工程验收
单位工程完工后,首先由施工单位自检,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监理工程师提出验收申请。监理工程师在接到施工单位的验收申请后,对单位工程的质量保证资料进行审查,并组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的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合同、规范、标准相对照,最后判断该单位工程的质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是否同意验收。
5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管理创新
5.1提高素质,增强素质
人才是管理的核心,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等诸多问题,因此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关键在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工程管理知识、工程施工常识、工程管理法律知识等基本技能,才能更好的完成管理工作,并对工程施工提供可行性、有价值的意见。
5.2总结经验,不断创新
尽管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但是在多年的实际工程管理工作中,工程的管理人员也积累了许多相关经验。这些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是工程管理发展与进步的基石。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只有在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管理方法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才能保证工程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 本.胡海清.当代工业建筑的现状及发展前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李峰岚.现代工业建筑行业发展趋势的探讨[J].工业建筑,2007(11)
3 东方平.黄新宇.工程建设安全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篇7
关键词: 工业废弃地 创意东8区 改造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创意东8 区位于南京白下区光华东街6 号,背靠有600 多年历史的光华门城墙,墙外是南京市著名的月牙湖,风景优美。园区前身是南京蓝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汽车仪表厂,南京电子陶瓷总公司和江苏金陵机械制造总厂。
2006年初,在南京市经委、白下区政府的合力支持下,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对园区进行统一的规划、改造、招商及运营管理;项目投资总额达5000万元,建成后形成占地6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创意园区。现在,工业园I期、II期已经完工并投入运营,新建园区不仅改变了旧厂房的破旧面貌,而且吸引了大批创意企业进入园区,为南京创意产业园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工业废弃地指曾为工业生产用地和与工业生产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用地,后来废置不用的地段,如废弃的矿山、采石场、工厂、铁路站场、码头、工业废料倾倒场等等[1]。
1 我国工业废弃地改造现状
我国就工业废弃地改造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当时的北京双安商场的改造。但由于当时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制约,对旧工业废弃地的改造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改建规模较小,水平较低。
90年代后期,我国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有了新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结构变化,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旧工业废弃地的利用多在城市的中心地带。
近年来,就工业废弃地改造成为一种风尚。改造基地从仓库、轻工业厂房扩展到重工业厂房甚至是船坞[5]。而改造后的建筑类型也很多,有办公建筑、有创意产意园区、有展览建筑、还有将工业用地改造成公园的中山岐江公园。
2 国内外现状对我国创意产业园建设的启示
2.1 什么是创意产业园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由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定义,“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根据这个定义,英国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13 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
一个成功的创意产业园应包括创意工作、休闲娱乐、培训展示、商业服务、信息交流、生活居住等功能,应具有相应的空间和合理的区域划分。
2.2 创意东8区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创意产业园
一个合格的创意产业园应具备以下条件:
有良好的区位条件,交通便利,便于宣传,交流业务
由足够的技术支持,依托政府、大学,或者工业企业,便于长足发展。
可以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利用旧厂区的优越条件进行区位划分,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交流平台。
创意东8区背靠有600 多年历史的光华门城墙,墙外是南京市著名的月牙湖,风景优美。在基本空间形态的基础上,对建筑外立面进行处理,通过改变材质和色彩,表达主题思想。8代表8点钟的太阳,象征朝气和希望。所以创意东8区的墙体以灰色为背景,突出的红色方框体呼应主题。在形成特色地标,丰富建筑轮廓,丰富空间层次的同时,这种亮色块的标识物还掩盖了杂乱管线结构。
在建筑间修建露天休息区,设置了休闲座椅和遮阳伞,丰富了园区情趣,便于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在II期园区东面,设计师利用城墙内侧的坡地建造成休息平台。保持原有大树和地被,在林荫间修建木质平台,形成惬意空间。站在平台上可以俯瞰整个园区,也可远眺月牙湖的优美景色。
在建筑间尽可能地增加绿化面积,充分利用建筑基部进行绿化,唯独II期园区内栽植植物生长状况不好,植物品种单一,形成的景观效果不好。墙体绿化不仅充分利用了建筑的空间,同时也丰富了园区整个规划的空间层次,但草皮生长状况也不好。
除了外在的办公场地外,一个成功的创意产业园应该向业主提供一个易于交流,相互协作的体系。这需要综合各方面的条件作为支持。创意东8区虽然设立了大学生实习基地,但没有充分的利用南京良好的学术条件。
2.3 我国创意工业园建设的不足
2.3.1 对工业废弃地缺乏认识,保护力度不够
在城市改造中,由于对工业废弃地与现代城市景观的不协调,废弃物残余污染环境、设备厂房废弃等不确定条件的畏惧,大量拥有开发潜力和历史价值的工业废弃地被拆除[6]。这种避重就轻的规划方法是由政府、民众对工业废弃地的价值认识不够造成的。
2.3.2 改造盲目,体系不健全
在开发和再利用的过程中,一些单位和部门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置优秀历史建筑的承受力于不顾,使一些原先具有优秀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物丧失了特色,变成了商业味极浓的办公或娱乐场所[7],未形成保护——开发——利用的完整体系。
2.3.3 改建结构混乱,形式单一
随着国外对旧工业基地改建思想的传入,我国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对废旧工业场地价值的认识有了质的转变[8]。但在实际改建项目中,改建规模较小,对大型工业基地的利用度不高。急于大规模的更新改造,使工业建筑的保护与改造的形势不容乐观。
3 改造工业废弃地的措施
3.1 深化认识,完善体系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是从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城市规划、文物保护、建筑设计等多方面的统筹考虑,采取综合措施,把保护与建设协调起来的系统化的工作[9]。借鉴国外先进的旧建筑改造经验教训,在不断的总结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成熟完善。
3.2 健全法制,加强监管
鉴于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在规划、开发和操作程序方面都有别于新建筑的建设,建议将改造旧建筑的管理从原来的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单列出来,成立专门的管理开发机构,针对其特殊性制定相应的运作方式及管理手段,包括对旧工业建筑的综合评价、划分再利用的区域,制定实施计划书、报批相关图纸及监控与验收机制等,将其纳入到城市发展策略和各项计划之中,使城市管理和开发工作向体系化和层次化的方向发展[10]。
3.3 公共参与,实现价值
社会监督,公众参与、政府、开发商、建筑师和使用者由于各自的出发点不同,对再开发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在再开发过程中,要从使用者的切身利益出发,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体系与有效的社会公众监督机制,维护城市发展的人性化、合理性和有效性。
此外,工业废弃地的污染性是此类场地不易被改造的重要原因。污染型工业废弃地适于被改造成公园。这样可以增加公园的景观特异性,重要的是它能改进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通过废弃物清理和再利用,净化河流湖泊,增加绿地面积,种植吸毒解毒的植物,形成人工与自然相互对比的新景观。
参考文献:
[1] 孙青丽. 20世纪西方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的思想[J].建筑与规划设计,2006(6)
[2] 孙青丽. 20世纪废弃地景观改造的价值分析[J].山西建筑,2007(2)
[3] 严建伟,田迪. LOFT文化现象及在中国的发展演进[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4] 张艳锋. 从废墟到乐园——德国鲁尔杜伊斯堡钢铁厂改造项目的启示[J]小城镇建设,2004(9)
[5] 王向荣,任京燕. 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2003(3)
[6] 王思元,牛萌. 工业废弃地改造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J]现代园林,2008(8)
[7] 张金伟,陈琳.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与思考[J]国外借鉴,2008(11)
[8] 张艳锋. 国外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与再创造[J]建筑技术,2004(1)
篇8
在工业建筑的全空气空调系统的设计过程中,由于建筑房间功能的多样性,空调系统的设计首先要满足人的需求,其次还要考虑设备、物料和房间性质.新风量和新风比的确定没有明确的规定,不同的设计人员有着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尤其是对于新、旧版暖通设计规范中的差异性没有特别透彻的理解和实践,许多参考资料中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很多暖通设计人员习惯采用换气次数法确定房间的新风量,依据是《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3)———暖通空调•动力》中有所表述:保持建筑物或房间正压所需风量,可按换气次数法估算,并给出了估算参考值.但升版后的《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暖通空调•动力》中对旧版技术措施中的换气次数法只字未提,而是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理论:单位长度缝隙法.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暖通空调•动力》中,对于人员设计新风量,罗列了四大类建筑26种房间的新风量参考值,但基本都属于民用建筑.
对于补偿排风和保持室内压力所需的新风量,宜按缝隙法计算,可参照下表估算确定;明确指出,全空气空调系统必须服务于不同新风比的多个空调区域时,不应采用新风比最大区域的数值作为系统的总新风比.(此条款与新版暖通设计规范GB50736-2012中7.3.19.3表述一致)系统的新风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公式1中各参数的定义和取值,在2009版技措中做了详尽的说明.以上公式与《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条文说明中的条文解释相一致,我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也采用了这一公式,同时此公式也作为修正新风比的公式,在美国ASHRAEStandard62中广泛采用,故可以作为修正新风比的计算依据使用.
2案例分析
下面就以我国北方某寒冷地区的石油化工项目中的一座建筑———主控制楼为例,介绍一下这座主控制楼中定风量式全空气系统中新风比是如何确定的.该主控制楼在整个石油化工厂区中属于中枢建筑,整个厂区的所有仪表控制和电气控制设备都在此建筑内的中央控制室和机柜间.为了满足工艺设备的温、湿度需要,拟对主控制楼的控制室区域设置独立的集中式全空气空调系统.空调设备选用风冷电加热型恒温恒湿空调机组,新风由室外进来,先经新风净化机过滤,再送入空气处理单元.新风量取人员所需新风量及补偿排风和保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两项中较大值,整个空调系统的新风比由修正新风比的公式计算得出.
根据负荷计算确定各房间及空调系统的送风量之后,确定其新风比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根据人员定额计算各房间的新风量比较容易,但得出值较小,仅作为核算参考.笔者选用了2009版技措中的单位长度缝隙法计算各房间的新风量.该主控制楼包括中央控制室、机柜间、工程师室、仪表维修间等在内的10多个房间,在此不一一赘述,仅选取几个主要房间的数据列表如由上表得出,Y=X/(1+X-Z)=10.33%;Vot=YxVst=1984m3/h修正后的新风量比实际需要的新风量增加了10%.如果系统新风比取最大新风比19.1%,则实际送入新风为3667m3/h,为修正后新风量的185%,这样会导致很大一部分新风剩余,造成很大的浪费.
选取修正后的新风比10.33%后也可以看出,到达各房间的新风量基本都能满足正压的要求,仅有需求最大房间(仪表维修间)维持不了10Pa的正压,但由于此房间在主控制楼建筑内属于辅助房间,正压的要求亦无严格规定,故满足新风要求,又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篇9
[关键词]工业遗产 旅游价值 开发 利用 模式
2006年无锡
一、工业遗产的界定
目前世界上对于工业遗产的界定比较权威是的2003年的《下塔吉尔》,它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工业遗产基本概念的界定,中指出:“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除此之外,还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其它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供给、宗教崇拜或者教育。”2006年4月18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通过了《无锡建议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对工业遗产也采用了类似的定义。
二、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
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是多范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中明确提出:“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受国家保护。”与一般文物建筑不同的是,工业遗产除了它的历史、艺术价值之外,还存在着其自身可改造再利用的经济价值,以及与工业发展紧密联系的文化价值。另外,科学范畴在工业建筑中主要表现为技术价值。
1.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每一项工业遗产,都记录着特定的历史活动信息,忽视或者丢弃这一宝贵遗产,就抹去了城市一部分最重要的记忆,使城市出现一段历史的空白。
2.工业遗产的社会价值。工业活动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成为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
3.工业遗产的科技价值。许多工业遗产包含着天才的科技发明与创造,保护好具有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才能给后人留下相对完整的工业领域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
4.工业遗产的经济价值。充分利用工业遗产可以节省拆除重建的投资;从生态循环的角度考虑,即便是改造再利用的投资大于拆除重建,从宏观和长期维护的角度考虑,更新改造具有良好的生态闭合性和低能耗的特点。
5.工业遗产的教育价值。与其他文化遗产一样,工业遗产对于历史和工程教育而言是无法替代的现场教材。
6.工业遗产的审美价值。高品质的工业遗产是现代主义建筑美学、机器美学的直接表现,认定和保存有多重价值和个性特点的工业遗产,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维护城市历史风貌、改变“千城一面”的城市面孔、保持生机勃勃的地方特色,具有特殊意义。
三、我国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模式
1.开发为主题性博物馆。工业遗产旅游可以采用博物馆的开发模式,把原来部分工业遗产形态保存下来,改造为相关用途的场所,即保留一部分原有的功能作为展示,展示一些工艺生产过程,使游客直接现场感知。工业遗产因为反映了工业化过程的特定阶段或者功能,因此也具有了物质文化意义。工业博物馆已成为国际现代化都市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历史景观。
例如我国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世界级葡萄酒专业博物馆。在这里可以博览中外酒文化,看亚洲最古老的酒窖;同时,该项目在地下酒窖七号洞建起了酿酒作坊,游客可自己动手、自酿美酒,还可现场拍照,将照片制作在酒标上,把旅游经历物化在酒中一起带回家。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酒城所具有的独特酒韵,它的成功开发为博物馆模式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
2.拓展为城市游憩空间。将工业遗产改造为工业景观公园是在有效地保留原有的历史空间和环境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旅游开发,将工业遗址和工业建筑改建成社区公园或大型文化活动场所,加入现代文化元素,使空间的功能发生转变,满足人们消遣、求知、休闲、康体、娱乐等需求,为工业衰退带来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寻找出路。
中山岐江公园是国内将工业遗产改造成城市开放空间的经典案例之一。它由粤中造船厂改建而成。作为一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旧船厂遗址,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从自然元素上讲,有水体,有许多古榕树和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从人文元素上讲,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船坞、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甚至厂房墙壁上的“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正是这些渲染了场所的氛围,经过规划人员的精心设计,建成后的中山岐江公园成为独具风格的工业文化景观公园。
3.打造成综合购物中心。该模式是利用原有的工业遗产空间建立一个购物中心,并配有咖啡馆、酒吧、健身及儿童娱乐场所等,集购物、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开发,把原来的工业遗产再利用为与其原先功能完全不同的场所。
上海杨树浦工业区,是上海近代工业发展最早、最集中的地带,也是上海最大的工业码头区。其充分利用该地区有利的滨江区位条件,设计成“滨江亲水游览带”。抓住上海源于几百年一个小渔村这一历史背景,发展高档休闲餐饮。配套建有咖啡馆、酒吧和美食文化街等等,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休闲度假和购物的游客。
篇10
关键词:工业遗产再利用;功能分类;褐色土地;对比
中图分类号:T-0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3.02.013
自20世纪50年代工业考古学在英国产生以来,人们对工业遗产的研究已有60年,在此期间,工业遗产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停留在较浅显且表面的研究中。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特别是对于工业遗产的再利用,尚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但毋庸置疑,工业得到较早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研究和获得的成就总体发展中国家,值得我们中国学习。国内对于工业遗产的再利用的研究目前仍然主要集中在介绍国际经验上,是单方向的吸收,但实际情况是,国内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工业遗产再利用方面已经进行了一定时间和程度的实践,所以研究也不应仅再局限于单方面的介绍和“引进”,双方面的对比和总结更有利于准确而全面地找出中外差距。本文通过全面归纳分析国际上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对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的模式,并基于功能角度对其进行归类;对国内目前主要的改造模式也进行归纳,并加入了对工业遗产再利用中褐色土地问题的探讨,以试图进一步完善国内的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的研究。
1 概念阐析
在国际上,对工业遗产的关注和研究始于对工业历史进行深入研究的工业考古,并且最初从工业革命的诞生地—英国开始[1]。随着更多学者深入的研究和时间的推移,工业考古学的研究带动和繁荣了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与发展,推动了工业遗产旅游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发达工业化国家如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的迅速发展[2]。《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定义,工业遗产是指工业文明的遗存,它们具有历史的、科技的、社会的、建筑的或科学的价值。这些遗存包括建筑、机械、车间、工厂、选矿和冶炼的矿场与矿区、货栈仓库,能源生产、输送和利用的场所,运输及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宅、宗教和教育设施等。同时,该还指出,工业遗存证据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如为工业生产服务的或由工业生产创造的文件档案、人工制品、地层和工程结构、人居环境以及自然景观和城镇景观等,工业遗产保护研究包括对归属于技术史的产品和生产技术进行研究。
而国内对工业遗产的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对工业遗产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在《无锡建议—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中,将工业遗产定义为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工厂、车间、磨房、仓库、店铺等工业建筑物,矿山、相关加工冶炼场地、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相关工业设备,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综合以上两个文件的论证定义,本文将工业遗产界定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两个部分,具体的概念结构如下图所示:
2 国内外工业遗产再利用研究
2.1 国外工业遗产再利用研究
以德国、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工业遗产,重点保护工业革命早期的工业遗存,注重从手工业向机械化大工业的转化过程,既注重工业遗产中物质的整体保护,如厂房、厂区周围景观环境等,同时还注重工业遗产中的非物质内容,特别是精神和价值观的保护,包括工艺流程、管理制度等[3]。关于工业遗产再利用,各国都在进行积极的探讨。关于工业遗产保护性再利用的管理和操作方法,Alfrey.Judith和Putnam.Ti在《工业遗产:管理资源和利用》一文从工业文明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工业遗产的价值。ScottA.J则研究了工业遗产与创意产业的关系,批判性描述了城市化与创意之间的反身性互动(reflexive interactions),并对由于创意城市的出现而带来的正面和负面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4]。菲利浦·谢对俄亥俄州托莱多工业遗产再利用为博物馆的发展与规划做出了理论与实践探讨[5]。Catherine Barnes发现当工业遗产建筑得到合理的保护时,它就拥有了不可替代的内在价值。值得关注的是,她在谈到工业遗产再利用时特意提到了关于褐色土地的问题,并表示这个问题必须得到重视[6]。而除此之外,Andreea-Loreta,Cercleux,Florentina-Cristina 对罗马尼亚地区技术和工业遗产的再利用也进行了探讨[7]。而Bas van de Westerlo侧重对工业遗产的复原性开发与保护的探讨[8]。关于工业遗产的旅游利用方面,Edwards等人都通过研究指出,在工业遗址上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是个对当地地区结构再构造和经济再发展的不错的方法和工具[9]。国内对国际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探讨仍然主要集中在介绍经验上,其中,比较早进行该研究的包括李同升、张洁、李蕾蕾、吴相利等人,他们都讨论总结国际上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模式,为中国的工业遗产再利用提供借鉴与参考[10-12]。
通过总结概括国际上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各类文献资料、媒体资料,可以分析得出研究一般都是在对工业遗产进行功能划分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有必要对国际上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类型进行系统的功能性的划分和分析。在区域范围内,可以将再利用模式划分为整体再利用模式及单体再利用模式。整体再利用模式指的是区域范围内的综合开发模式,它将工业旅游资源与周边其他非工业旅游资源有效组合,形成特色旅游线路。单体再利用模式针对单独的工业遗产点或遗产建筑。其中单体工业遗产根据改造后建筑功能的不同又可以有6种不同的分类,六种功能分别是展览学习、旅游休憩、购物消费、产业中心、居住及商业出租。
整体再利用模式又称区域一体化利用模式,即整体性的区域化综合开发模式,它将工业旅游资源与周边其他非工业旅游资源有效组合,形成特色旅游线路。著名的欧洲工业遗产之路有德国、英国、荷兰三个国家的地区线路。其中德国有鲁尔区、工业谷、莱茵河地区、萨尔-洛林-卢森堡地区和卢撒蒂亚五个地区线路。英国有英格兰西北地区线路、英格兰中部地区线路、南威尔士地区线路及英格兰东部四条地区线路。单体再利用模式则指的是以单独一个或几个工业遗产地为单独的主体进行再利用的模式。基于改造后功能的不同,单体再利用模式又可分为博物馆、公共休憩公园、购物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居住建筑、创意产业园等6种模式。其中,通过综合治理改造成居住建筑这种模式对工业遗址环境整治的要求非常高,因为其经常涉及到褐色土地的处理,而褐色土地处理的成本之高让很多开发商望而却步。但位于英国布列福的索尔泰尔村是个成功的工业示范村。整个村庄都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如今还兴建了电气公司、画廊和其它艺术场所。对褐色土地的成功处理是工业遗产改造成居住用地的必要条件。
2.2 国内工业遗产再利用研究
在学术界,我国学者已经开始试着结合我国工业遗产资源现状,探讨某一领域的具体保护与开发。但目前我国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研究更多还是对国外典型成功案例的介绍[13],而研究较多的是德国和英国的遗产旅游开发,学者们通过研究,试图找出一些有利于我国实践开展的经验与教训。在实践方面,我国工业废弃地改造再利用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有了新的发展态势:如1992年北京手表厂厂房改建为双安商场;1995年,中央美院雕塑系隋建国租用了3000平米的仓库作为雕塑工作室,开启了“718联合厂”从工业园区走向创意园区的道路。而如今北京798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鉴于此,我国学者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探讨和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介绍和研究如何利用工业遗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厉无畏首先提出要利用工业遗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次年,在其主编的《创意产业—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又集中讨论工业遗产与创意产业[14]。另外,任飞雪、诸大建撰写的《创意阶级与城市发展》和花建的《让创意产业之花在上海纵情开放》也颇具代表性。
“北京798”的成功吸引了国内众多省份、地区的竞相模仿,出现了创意产业园遍地开花的景象。当然,除了创意产业园,我国也在尝试其它一些改造模式。综合而言,我国工业遗产再利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创意产业园。这是我国工业遗产再利用的主要集中之模式。繁荣的原因除了近代老工业建筑早期租金较便宜,且地处市中心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些老厂房、旧仓库背后所积淀的工业文明和场地记忆,能够激发创作的灵感。加之随着北京的798的成功,创意产业园似乎就成了工业遗产再改造的一条捷径和首选。
(2)城市休闲公园。如原址为粤中造船厂的中山岐江公园是国内将工业用地改造成城市休闲公园的经典案例之一[15]。
(3)旅游目的地。国内学者对于工业遗产再打造为旅游目的地的研究根据讨论区域范围的不同,分为区域、城市、单体三种范围。在具体的单体点上,研究的包括对工业废弃地的游憩开发利用[16]等;在城市范围上,包括对资源型城市、矿业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研究[17]。在区域范围内,韩福文专注于东北地区的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在对东北地区的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现状、工业遗产旅游价值评价、旅游开发的动力机制及实施方略等方面的研究均有涉猎[18]。谢红彬等人也对此作了较为细致的研究[19]。
(4)博览馆。典型的如上海世博会园区。上海世界博览会博物馆由江南造船厂西区加工工厂改造而成,主要功能为收藏、研究、展示历届世界博览会的文物、文献、盛典纪实和成就成果;综艺大厅由江南造船厂部分装焊车间改造而成,在世界博览会期间承担浦西园区的特色演艺功能。同时,世界博览会园区内保留的码头、船坞、轨道、起重机械、烟囱等部分构筑物,一些钢炉、冷却槽、巨型螺栓等构件,作为开放性展览平台和大型户外公共活动场所或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雕塑。
3 国内工业遗产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纵览目前国内对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大多存在“在模式选择上盲目跟风,在价值倚重上严重偏倚经济利益”等问题,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对工业遗产再利用过程中存在4大主要问题(图4)。
(1)在开发规模上,缺乏区域性、一体化的开发。我国对工业遗产的改造再利用主要集中在单体建筑或单片区域内,尚未形成成熟的系统性、区域性的一体化开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国内对工业遗产资源的利用缺乏统一的规划,特别是跨省跨区域的政府合作机制尚未形成,使工业遗产资源的利用依然呈现“点状分布”的特点,尚未形成“线性”或者“网状”的分布格局。在这点,欧洲的工业遗产之路给了我们很好的学习案例。在统一规划、综合开发的基础上进行各分点的创意再利用,我国的工业遗产之路将不远已。
(2)在模式选择上,总体呈现模式单一、缺乏创意的特点。我国特殊的国情特点决定任何国家的经验都不能拿来生搬硬套。国内把再利用集中在改造成“艺术家工作室”“画廊”“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方面,功能过分单一,缺乏创意,不仅难以承载规模巨大的工业建筑,而且这种再利用模式,对于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的中小城市来说,单纯的模仿只会让园区陷入经营困难、门可罗雀的困境。为了解决这种困境,政府和开发商就容易将工业遗产的再利用置于过于商品化的黑圈中。以“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国内很多由工业遗产改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都走入了“酒吧+咖啡厅”的建造怪圈。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定义本应是具备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并在政府规划引导下形成的,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产业定位、配以相应管理系统、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创意氛围浓厚,并集中体现研发、培训、孵化、制作、展示、交易等功能,进行创意产品策划生产和销售的专业化园区。但国内的很多创意产业园都出现了“有了酒,没了创意;有了咖啡,没了历史”的经营怪圈中,显现出浓厚的商品化气息,少了份人文的积淀与沉静,与创意的初衷更是相差甚远。
(3)在价值取向上,过分重视经济利益。在工业遗产的再利用过程中,视“经济利益最大化”为首位考虑因素会导致政府和开发商越来越走向追求经济利益的极端,造成不可持续、相对短视的开发结果。另外,对经济利益的过于重视容易忽视公众利益和社会利益,造成一定的社会矛盾。这是在本质上对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教育价值等重视不够的体现。为了“再利用”而再利用,和为了“保护”而再利用出现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而我国目前的再利用理念过于倾向前者,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为适应商业需求,工业的老厂房或拆或大力改造,已经面目全非,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荡然无存。
(4)在环境关注上,缺乏对褐色土地环境问题的关注、治理。褐色土地是指废弃的、闲置的或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工业或商业用地及设施,在这类土地的再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往往因存在着客观上的或潜在的环境污染而比其他开发过程更为复杂 。这是我国工业遗产再利用过程中除了模式和创意方面的单一和贫瘠外另外一个很值得注意和重视的问题。相对于我国,西方国家的城市化已经稳定在较高的水平,它们对城市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是为了减少对“绿地”(包括农地)的侵占,在废弃、闲置的土地上注入新型产业,通过工业建筑的再利用,以实现城市整体复兴。然而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正在飞速的进行,造成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而这种紧张逼迫政府进行“腾笼换鸟”,实行“退二进三”的政策。所以,当城市中心的一块工业用地腾空出来,基本没有闲置的时间和机会,对工业地可能存在的污染和其它环境问题表现出选择性的忽视或者视而不见。政府、开发商对褐色土地再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重视度不够,而百姓对工业遗产再利用过程的褐色土地问题也缺乏认识和参与度。所以,在工业遗产再利用之前妥善处理环境污染,避免日后造成危害,是我国工业遗产尤其是带褐色土地性质的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前提,是最需要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再利用技术的方面,急需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种力量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伯英.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综述[J]. 建筑学报,2012(1):12-17.
[2] 李蕾蕾,Dietrich Soyez. 中国工业旅游发展评析:从西方的视角看中国[J]. 人文地理,2003(6):22—24.
[3] 刘伯英,冯钟平. 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 ScottA.J,汤茂林泽. 创意城市:概念问题私,政策审视[J]. 现代城市研究,2007,2:66-77.
[5] Phihp Feifan Xie. Developing 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 A Case Study of the proposed Jeep Museum in Toledo,Ohio[J] . Tourism Management, 2006, 27(6): 1321-1330.
[6] Catherine Barnes. Preserving Industrial Heritage: A Methodology for the Reuse of Industrial Buildings and Campuses[D]. 2010.
[7] Andreea-Loreta, Cercleux, Florentina-Cristina, Merciu,George-Lauren. Models of Technical and Industrial Heritage Re-Use in Romania.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J]. 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2 (14): 216-225.
[8] Bas van de Westerlo, Joris Ketelaars, Ana Pereira Roders. Cradle to Cradle-Rehabilit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Building Technology and Urban Development, 20112(3).
[9] Edwards, Llurdes. Mines and quarries: 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3: 341–363.
[10] 李同升,张洁 .国外工业旅游及其研究进展[J]. 世界地理研究,2006(6):80-85.
[11] 李蕾蕾. 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J]. 世界地理研究,2002,2(3):57-65.
[12] 吴相利.英国工业旅游发展的基本特征及经验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2(4):73-79.
[13] 张睿,董少华. 我国工业旅游研究综述[J]. 产业经济,2010(2):36-38.
[14] 厉无畏,王如忠. 创意产业—城市发展的新引[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15] 俞孔坚,庞伟. 理解设计:中山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J]. 建筑学报,2002(8):47-52.
[16] 曾磊,曾晖. 采矿废弃地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实证研究—以河北武安西石门矿区为例[J]. 产业论坛,2009(12):178-180.
[17] 王莹,刘雪美. 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初探—以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2010,17(11):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