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环境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29 17:52: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建筑环境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建筑环境设计

篇1

关键词:绿色建筑环境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X799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已经开始从原先被看作是环境的添加物,被动地单方面追求与环境和谐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从适应环境向主动改善建筑环境发展。建筑创作就是将一个新东西介入旧环境,这使得建筑成为一次改造环境的契机,现代科学技术和栽培手段的发展使得自然植被物与建筑的融合这一建筑设计思想有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一、 绿色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1、 绿色建筑与地域的关系

每一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建筑模式和文化内涵,绿色建筑要按照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在运用先进技术的同时,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经济条件、文化底蕴等综合因素。比如说,在热带地区与在严寒地区的节能标准就不一样,建筑模式也不尽相同,因此绿色建筑要以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依托而不能独立存在。

2、 绿色建筑与气候的关系

气候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可以运用科技手段例如空调来改变生活和工作环境,虽然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但却消耗了巨大的能源,严重地污染了环境。绿色建筑针对现代建筑模式对人类产生的负面影响,充分考虑气候与建筑的关系,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按照人体对环境和气候条件的舒适度要求进行建筑设计。

3、 绿色建筑与能源的关系

曾有研究表明,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整体污染中,建筑业涉及的环境污染比例高达百分之四十,例如,现代建筑很多都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墙,这一点就对能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因为玻璃幕墙建筑冬冷夏热,因此必须依靠空调调节室温,以至于这类建筑的空调能耗比一般建筑高出三倍。而绿色建筑运用的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效率,力求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转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能源的过分依赖,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环境。绿色建筑有效地符合了人们的居住要求与精神需求,不仅可以创造出通透、有亲和力的空间,更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营造一种节能舒适又环保的建筑体系。

二、绿色建筑环境设计的策略

1、 环境设计应与建筑设计同步

建筑科学的发展是人类进步与文明的标志,建筑艺术又是文明史中最辉煌的篇章,建筑本来就在城市环境中,环境的改变必然对建筑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同的建筑环境处理也会有不同的情调,侧重建筑的性格、兴趣、心态、感情和传统的内在加以表达建筑的精神气质。如住宅的宁静、别墅的清幽、商场的热闹、宾馆的雅致、餐厅的兴旺,还有纪念的古朴、旅游的趣味、文教的文雅等都要因势利导,各尽其妙,营造一定的意境情调。在这里,环境具有很大魅力,其总体设计和具体处理应与建筑同步。建筑中大小空间与绿化的穿插,内外环境的渗透,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交融。山泉流水与水面的映射,这种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设计方法,将为建筑增添无穷的活力。从生态节能的角度来看,当今建筑主要考虑的有通风、采光、保暖、减噪和增湿等。除了建筑本身运用特殊的结构、材料和机械装置外等,建筑师要周密地考虑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把人工美与环境的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提高建筑艺术的感染力。在建筑创作中应保留更多的水面、绿地供人们休息,同时还要强调基地固有的特点,美化生活、提供幽雅舒适的人际交往环境。

2、 建筑创作与环境相协调

不少人对环境理解的片面性在于只看到外表形式,而没有体会到建筑的内涵。建筑设计必须从环境出发,这不仅为人们创造一个适宜的活动空间,同时还必须作为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组成部分,协调统一。必须周密地考虑到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力图使所设计的建筑能够与环境相协调,甚至与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大大提高建筑艺术的感染力。建筑环境美的奥妙在于结合,协调是一种结合,对比也是一种结合。当然,对于造型奇特、个性张扬,并与周围环境形成巨大形体反差和个性特征突显的建筑也不应一味地否定,但这种建筑物只能是在特定条件下,在与环境的强烈对比中求得整体美的一个特例。建筑环境艺术的主旨不但要创造和谐统一,而且要创造丰富多彩。

3、高效节能

能源,对于那些大量使用人工照明和机械空调的建筑意味着生命,现代建筑是一种过分依赖有限能源的建筑。绿色建筑就是要调整或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和方式,绿色建筑应该节省能源,努力扩大使用非燃烧体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不可替代资源的耗费,控制对不可耗尽资源及可替代资源的利用强度,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转化,保护资源再生所必需的环境条件。太阳能是一种最丰富、便捷、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可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清洁能源,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可运用高效节能玻璃、硅气凝胶―新型节能墙材,以提高节能效率。尽可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尽可能减少材料线形使用模式,提倡环形使用模式。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创造舒适的生存环境的目的。

4、高效节地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和人口增加,节约用地的形势更严峻,节约土地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目标。节地即建筑活动最大限度的减少占地表面积。土地是陆生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更是人类的家园,是人类食物主要工业源地。集材料、构造、设备、功能、建筑方式和外观形式于一体的节地设计是追求目标。可以利用覆土来改善建筑的热工性能,并加大智能化设计,做到近期规划与长期规划的结合,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为扩建和建造留有余地。

5、体现环境效益

如今我国空气污染比较严重,以二氧化硫和烟尘为主,导致酸雨区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40%。绿色建筑设计要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建筑的灵活性和持久性的关注,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关心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加强绿化,例如:在建筑周围种植大量的绿化植物和盆景,高大的乔木在地面上形成了较大树荫,减少路面吸热,绿化可以净化空气,提高空间的氧含量,植物在夏天可以进行气候改良作用,形成凉爽、舒适的环境。小区建设还可以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在建筑屋顶上采用蓄水覆土种植,屋面上种植花草和一些低矮灌木,形成一个“空中花园”,或者在在居民家的阳台上种植一些花草植物,这些都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创造空间,美化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6、适应文化发展

绿色建筑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在加快建设的同时,根据当地气候特征,运用建筑物理的原理,使建筑有机地溶入地方的生态系统中,复苏现代建筑中被丢失或忽略的要素,将城市与建筑看作是时间和空间开放的系统,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让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并保持当地文脉,保护历史人文景观。

总之,绿色建筑重建了人、建筑、自然、文化、经济、技术之间的关系,并且将自然、文化、经济、技术等各要素重新整理使其自然地融入到绿色建筑中,形成有机的整体。

参考文献:

[1] 黄玲玲.关于城市建筑环境设计的思考[J]. 科学之友. 2011(16)

篇2

关键词:绿色环保理念;园林景观设计;绿色建筑

景观设计工作在城市建设中成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园林景观设计的绿色环保,也是这部分工作开展的现阶段所追求的重点目标。而绿色建筑的融入是最为核心的、能够体现出绿色环保理念的主要实践。在设计工作中,需结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以及绿色建筑的功能特点等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落实开展景观设计工作,就能够促使绿色建筑环保理念在实践中与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实现有机地融合。

1园林景观设计融入绿色环保理念的基本原则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具有灵活性和丰富性的典型特征,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不仅是为了提升园林设计的整体质量效果也是为了促使园林设计在实践应用功能上更加突出地体现地体现出有效性和灵活性。

1.1结合区域环境实际开展园林景观设计

不同的区域环境气候条件都会影响到景观设计的植被选择以及景观设计的整体结构。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和绿色建筑实体的融入也需要考虑区域环境对绿色环保理念融入的基本要求,结合不同地区的环境特征、气候特点以及建筑实体的功能特点与整体风格,合理融入绿色环保理念,应用有效的绿色环保技术开展针对性的设计工作,促使绿色环保理念下的景观设计,能够实现自然环境与景观设计环境相互融合的状态,达到优化自然环境,改变周围环境质量水平的作用[1]。从具体实践的角度上来说,设计工作人员需在前期加强对景观设计区域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观察分析,确保充分了解地区性环境条件的基本特征,以便找准设计工作的切入点,优化设计工作落实开展的整体质量。除此之外,一些细节上的植被选择植被联合种植的规划方案确定,也需要考虑前期的环境条件基础状态,避免环境条件影响到绿色建筑实体的融入以及景观设计的实际效果。

1.2注重园林景观设计的美观性效果

追求美观性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绿色环保的建筑和相关设计理念融入后,意味着工作的落实开展在具体实践环节更加强调自然环境中元素的应用。而是要选择适当的植被注重植被的造型设计和植被的色彩搭配的合理性,就能够促使园林景观设计在整体质量上更加美观,更加具备吸引力。这也是景观设计突出观赏性的一个重要方面[2]。作为设计者,其自身应当不断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注重结合自然环境与景观设计协调统一的原则,关注设计效果是否具备创新性和美观性。并且通过先进技术先进理念的融合应用,促使整体的设计效果在美观程度上达到更高的层次。从受众群体的主观感受上来说,当其在区域性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感受到环境的美感,其对于景观设计效果和质量的认同感也会更进一步的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的高层次目标也就同步得到了实现。

1.3注重设计效果的功能性保持

功能性的保持主要是指,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后,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达到装饰外部环境的主要效果,也需要从绿色环保、生态平衡保持以及区域环境中的改善和优化角度出发,发挥出相应的功能。设计工作中。功能发挥效果的保持需要设计者在基础的植被选择以及生态环境平衡过程中的系统结构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了解不同区域要维持生态平衡和稳定的生态系统状态所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在具体设计中通过针对性地引入相关的元素是整体的设计效果在功能性上更进一步的得到充分的体现。而绿色环保也是整个景观设计在实践中所追求的重点目标[3]。应当结合景观的整体区域面积以及景观区域周围的环境条件采取针对性的设计措施,促使景观设计的绿色环保功能,特点和效果得到有效的体现。

2绿色环保理念支持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基本要求分析

2.1景观设计需做好绿地面积应用的规划

无论是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还是绿色建筑实体的融合,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绿地面积的合理规划和规划区域布局形式都是需要考虑的关键性问题。虽然绿地区域所种植的植被以及规划的区块特征可能出现一定的差异,或显示出典型特征。但公共绿地区域的合理规划是充分发挥出景观设计功能、避免景观设计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关键要求。在常规的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人们日常活动的公共区域,或公园带状公共绿地都是比较常见的绿地面积规划和呈现形式。要形成一个具有绿色环保特征和功能的风景园林设计区域,需保证整体的绿地规划面积达到总面积的30%以上,这也是体现出绿色环保里面的重要切入点。

2.2对铺装区域面积和雨水花园面积进行针对性的明

在整体的景观设计结构中,铺装环境以及雨水花园环境对于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要求会产生非常显著的差异。为了确保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和有效性,需要对上述区域的整体面积以及设计方式,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进行针对性的确认,确保绿地面积在整体占比和规划方式上符合国家相关的评审制度规范与要求。在保证绿色环保理念融入的基础上。确保具体的设计效果与规范性的景观区域设计要求相符合,避免过于追求景观设计的外部辅助效果,导致绿地面积的规划出现缺失和不足。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虽然需要融入一部分铺装面积的施工流程和施工区域,但透水的体现也强调自然环境中的水资源和水循环利用要求的匹配。通过透水性更强的铺装材料的应用,促使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与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变化、气象特征相互匹配,充分利用来源于自然环境中的资源条件。

2.3不同植被种植区域的土壤环境和种植基础条件要进行精准确认

不同类型的植被在生长环境需求和日常的维护保养需求上存在比较典型的差异。因此,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结合不同类型植被的融入要考虑植被本身的生活习性以及景观设计区域所能够提供的基本条件和基础资源,确保不同类型的植被在联合应用到景观设计的区域内时,能够通过生态平衡的维持,相互支持相互利用,形成具有动态活性的景观设计和呈现效果。

3园林景观设计融入绿色环保里面的有效策略分析

3.1积极选用绿色环保原材料融入景观设计

绿色环保原材料的融入主要是指,在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落实中应用生态性能更强的绿色环保原材料,一方面体现出绿色环保的理念,另一方面材料本身也可与自然环境实现更加紧密地结合。例如,在植被养护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需求就可通过绿色环保有机生态材料的融入,达到增强效果的状态。另外,这类原材料的应用还能够减少资源利用过程中的消耗促使资源利用在充分性和针对性上更进一步的加强。关于来源于自然环境的生态环保材料的应用,主要是指,当景观设计的整体环境设计完成后,需要外加一些经过人工干预塑造造型的绿色建筑实体。这时,这部分材料就会成为景观设计凸显绿色环保理念的重要切入点[4]。只要注重景观设计造型的合理塑造,并且充分结合区域的土壤环境和植被生长状态融入具有促进作用的生态环保材料和绿色建筑实体,就能够促使整个景观设计区域的绿色环保效果和生态环境稳定性得到提升。

3.2注重植被的合理选择和有效养护

在城市环境中的景观园林设计需要结合城市的基本环境状态,用尽可能丰富且具有适宜性的植被品种融合,体现出景观园林设计的丰富性和创新性。另外,多种类型植被的选择也有利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小型生态系统,为区域环境的改造和优化提供帮助。具体来说,在植被选择时,可按照耐寒性强、抗旱力度高、喜阴、喜阳、降解甲醛等多种功能融入不同类型的植被。除此之外,植被的配置和养护也应当匹配具体植被的类型同步进行。为了体现整体的植被综合利用的美观性,设计者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植被进行造型的修剪,体现出园林景观的人文气息,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

4结语

结合本文的设计实践分析可知,绿色建筑环保理念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应用需要从基础的环境条件分析研究到细节的植被类型,选择与配置、再到设计工作中对造型以及自然环境状态的维护等多方面,全方位体现出绿色环保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利用先进的设计思路和手段取得预期的园林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惬寅.“生态的艺术”理念下风景区景观设计研究[J].美术观察,2020(2):154-155.

[2]穆昊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国外案例———美国一剧院外墙外保温改造项目[J].建设科技,2011,15:66-67.

[3]穆宏刚,卓昱伯,袁静.论BIM工具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评《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施工新方法研究》[J].材料保护,2020,53(8):171-172.

篇3

关键词:行为心理;建筑环境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性化设计理念已逐渐深入到建筑环境设计中。专家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现象其实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个体人格特征,包括意识倾向、能力、性格等;现实的精神状态,包括注意态度、情绪体验、安危应激等;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应对过程等。每一个建筑环境都是为人们完成上述行为而设计的,反过来人的行为心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环境的设计。

1.建筑环境与行为心理的关系

建筑环境设计并不仅仅为人提供一个活动与生活的环境场所,它还会对人的生理、行为心理有重要影响。建筑环境按环境尺度分为微观、中观、宏观;按使用性质分为居住、办公、商业等;按建筑风格分为古典、现代、后现代等;按开放程度分为开敞、幽闭、半开放等。建筑环境与人之间是一种多因素、综合的相互影响的关系,既可以通过建筑环境的设计诱导或改变人的某些行为,也可以根据人的某些行为心理和行为特征来指导建筑环境设计,以使建筑环境更能符合人的行为心理和行为特性。

对设计师来说,从行为层面上研究建筑环境与行为心理的关系是很有帮助的。人们具有不同的行为形式,交往尺度和习惯行为方式都与建筑环境的领域感,私密性相关,人体工程学的发展也实现了建筑环境的设计更加趋向舒适性。设计师在清楚地知道使用者需要怎样的建筑环境基础上,再经过实地考察和亲身感受周边环境,可以更好的进行设计。比如我们通过入口空间、共享空间的设计实现建筑环境的领域感,通过住宅的围合设计实现私密性和舒适性等。

2.影响人的行为心理的建筑环境因素

影响人的行为心理的建筑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环境比例、环境色彩、环境光效、环境尺度以及环境形态等。

2.1建筑环境比例与行为心理

建筑环境比例不符合生活规律的内在界定性时不仅会给人造成心理负担,也会增加生活上的不适宜;相反建筑环境比例符合人的生活习惯时,人在其中就会感觉比较舒适。建筑环境设计时可以利用此种作用,来达到设计者所想要的环境效果。例如皇宫内部的超大环境会使人不自觉地对高高在上的皇权产生敬畏,超大建筑环境的使用把皇帝的威严体现得淋漓尽致。再如一些日常生活环境如餐厅、客房、卧室等,按照人体工程学的环境比例来设计,定会营造出亲切、舒适的生活环境。

2.2建筑环境色彩与行为心理

色彩具有温度感、距离感、重量感以及尺度感等视觉效应,这会对人们的行为心理和生活造成重要的影响。西方心理学家提出,常见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对人的生理有不同的影响。红色:刺激和兴奋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和增进血液循环;橙色:诱发食欲,帮助恢复健康和吸收钙;黄色:可刺激神经和消化系统;绿色:有益于消化和身体平衡,有镇静作用;蓝色:能降低脉搏、调整体内平衡;靛蓝:调和肌肉、止血、影响视听嗅觉;紫色:对运动神经和心脏系统有压抑作用;黑色:精神压抑,导致疾病发生;由此可见,色彩对人的情绪、工作及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在进行建筑环境设计时,可以用不同的色彩来更好的实现建筑环境的功能。如医院手术室、教室及起居室的颜色用绿色,酒吧及娱乐场所大量使用比较鲜艳的颜色,夏季房间多用蓝色、绿色和紫色等,冬季则多用黄色、红色等,这些都是用色彩影响人的行为心理例子,也是我们做建筑环境色彩设计时所应注意的。

2.3建筑环境的光效应用与行为心理

光照不仅能满足人的视觉功能的需要,而且光的效果也是现代建筑环境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光照可以构成环境,也可以改变与美化环境;既可以影响物体的形状、质感和色彩,也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心理;光还能给静止的建筑环境增加动感,给无机的建筑墙面以色彩。因此,建筑环境设计时通过不同的用光效果,可以营造某种特定的气氛和情调,实现有意境的环境设计,满足人的行为心理需求。按照光线与照射物之间的关系,光源可分为直射光源、反射光源以及透射光源三种。如果直射和反射光源设计的角度不合适,就会产生眩光来刺激眼睛,导致眼疲劳。昏暗的房间容易使人产生疲倦感,造成精神萎靡。如果居室内有合理的采光和照明,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过强的光线还容易令人疲劳、烦躁,具挑衅性和攻击性。当自然光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人工照明予以补充。采用人工照明时,使用荧光灯的效果要比白炽灯好3到4倍,因为荧光灯的光接近太阳光,而且比较经济。

2.4建筑环境尺度与行为心理

科学合理地利用建筑环境尺度与人的行为心理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指导建筑环境尺度的设计。建筑环境的尺度不同,人在其中会有不同的行为心理反应,如“大环境”会让人感觉自由、舒展、开朗,符合人的习惯性尺寸的“小环境”会让人感到亲切、舒适和富于私密性,高大的建筑环境过大或过小都会让人感觉不舒服,如环境过大则会令人产生自身的渺小感和孤独感;若环境过小,则会给人压抑感和压迫感,容易产生郁闷和压抑的心理。

2.5建筑环境形态与行为心理

墙体的不同围合形式会产生不同的建筑环境形态,不同的建筑环境形态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建筑环境形态决定建筑环境总体效果,并对环境的气氛、格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不同的建筑环境形态给人的感受也各不相同。

2.5.1矩形建筑环境

矩形环境是一种最常见的环境形式,具有较强的单一方向性,立面无方向感,是一个较稳定环境,属于相对静态和良好的滞留环境。因此在设计办公环境、安静休息或学习环境时,可以使用这种环境形式。

2.5.2圆拱形建筑环境

圆拱形环境常见的有两张形态。一种是矩形平面拱形顶,水平方向性较强,剖面的拱形顶具有向心流动性;另一种是平面为圆形,顶面为圆弧形,有稳定的向心性,给人收缩、安全、集中的感觉,因此常用在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筑的环境设计中。

2.5.3自由形建筑环境

自由形环境的平面、立面、剖面形式多变而不稳定,自由而复杂,其环境形式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艺术感染力,多用于娱乐环境或艺术性较强的环境,给人创造一个富有变化和动感的环境。

由上可见,生活在不同尺度环境中的人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基于此,在进行建筑环境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建筑环境尺度和人的行为心理之间的关系。如设计办公环境,就要根据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办公环境大小划分要合适但又不能影响工作;食堂、酒店、住宅等建筑环境要符合人们的习惯性环境尺度,让人置身其中会感到亲切和舒适;而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就可以采用超大环境尺度,以营造庄重和有秩序的空间环境。

总之,建筑环境设计与人的行为心理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也是相互影响的。作为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在建筑环境设计时,应该把人在建筑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作为建筑环境设计的重要依据,才能设计出最符合人的行为心理的建筑环境。

参考文献:

[1]小林重顺,尹培桐译. 建筑心理(M),重庆大学出版社,1985.

[2]彭一刚,建筑环境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常怀生,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篇4

关键词:建筑环境;心理;行为;情感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建筑环境设计,建筑环境营造出的空间氛围逐渐成为热门话题,这代表了当今社会对建筑环境价值取向的重新认识。当建筑环境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时,说明我们的建筑环境状态和质量还有改善和提高的空间。建筑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质量与人们的生活品质。同时,它也影响着一个区域,甚至一座城市的都市形象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1]。

2建筑环境与人体活动的关系

2.1人对建筑环境的心理感受

研究人对建筑环境的心理感受,需要通过人对环境的认知分析进行研究。人对建筑环境的认知与心理需求和社会发展、人的成长经历、环境创造手法有关。首先,人的感觉属性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主要是以人对图形认知为前提,结合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其次,是环境的空间属性,与空间的利用和使用者的基本情况有关,同时还受着信息交流的影响,因此,必须研究在建筑环境中创造着什么样的空间,以及在这些空间中人们的心理变化是什么。最后,是对建筑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做出正确的评价。

人对建筑环境的需求既抽象又具体,而且因人、因时、因地、因需求而不同。建筑环境在人的交往中起到了场所、背景及媒介的作用。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曾说过,在现代文明社会,所谓空间, 就是人们交往的场所。因此,随着交往和现代文明的发展,空间也在不断向更高级的有机化发展。建筑环境设计的“心理场所”强调人在场所中的认知、感知、情绪和行为的交往。以人为本,其行为和心理所规定的位置就是建筑场所。

2.2人对建筑环境的情感因素

人的情感活动来自感觉与感知。当人对某些形体、材质、色彩或灯光进行感受时,会不加思索地从中得到某种独特的感受,这种独特的感受不是来自于这些形体、材质、色彩等组成的形式感受,也不是来自这些形式表达的潜在意味和思想,而是来自于这些独特形体、材质、色彩等元素本身的感受。比如大理石光滑的表面,本身就能营造出一种大气整洁的感觉。大自然中存在的种种色彩,本身就能产生感染力。自然界中的某些声音,如鸟语、山泉流水,虽然没有任何人为的曲调和节奏,但听上去也很悦耳。各种单一的材质或色彩会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相互结合产生不同的象征意义,表现出不同的情调,人们通过视觉感官感受场景氛围,最终上升为更高的情感和想象力。

在建筑中,色彩必须与建筑自身的实用性及营造的氛围相吻合,使色彩的视觉美升华为建筑造型美的同时,迎合人的心理和感官需求以及审美价值观。例如:医院、图书馆是以“静”为特点,涂饰于这些建筑环境的色彩,就应以白色、绿色等冷色调为主,营造淡雅素朴的基调,既能符合这些建筑环境的实用功能,又能充分发挥冷色调的审美功能,使身处于该环境中的人感受到宁静的氛围。而一般娱乐性的建筑,如舞厅、娱乐中心等,是以“动”为特点,大多以红、黄等暖色鲜艳的颜色为主调来装饰这些建筑环境。暖色的明朗、热烈而又生机盎然的格调,有效地展现出这些建筑环境的个性特点,同时刺激着人们的感官,让人们的情绪受到感染,变的兴奋而热情。而在餐厅使用暖色调、暖光源,可使美味佳肴更加诱人,提高人的舒适感,增强人的食欲。

2.3人对建筑环境的行为特点

人的行为特点与建筑环境的关系首先是通过感官接受到的刺激产生的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加之过往经历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关系。刺激与经历的共同作用,确定了人对建筑的行为反应,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本能的行为反应。德雷弗对本能的定义是:“从生理上讲,本能就是神经系统的先天禀性,具有明确的神经联络上的关联和协调,以至于某一特定的刺激必然唤起某一特定行为甚至一系列的行为,无论是否具备某种与其配合协作的刺激都会如此。这种先天禀性是由于生物学上自然选择作用而引起的,它决定了行为的模式,达到某种生物学上有用的目的,而并不需要预见这种目的或有达到这种目的的经验”。同时,“正常的感觉、意识、思想只有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才能维持下去,如果没有变化,就要出现丧失感觉的状态。心理实验表明一成不变的环境产生烦躁、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智力减退的可能”。空间环境应有变化,那种本能地基于审美理由而要求的变化,有其健全的生理、心理基础。环境变化刺激了人们固有的行为能力,促使人们对重要事物有所感知从而迅速做出的行为反应。这种行为变化是有价值的,说明其更能满足人的行为心理与情感心理,建筑环境影响人的本能行为反应,使人更容易察觉到身体表面的感受,比如人通常对自然气候所作的第一调节便是加减衣服。与此同时,我们更应重视建筑本身所营造出的环境应给予人正确而接近自然的行为指引,而不应把人与外界大自然隔开,避免把人关在“人类动物园”或“混凝土丛林”中。因此,我们提倡修建与大自然密切融合的建筑环境,利用自然的流水,天光和景色像密斯那样,建立一个玻璃盒子,从室内不受建筑遮挡窥视户外的树木、草坪和苍天。

3实例分析

卒姆托设计的瓦尔斯温泉平面布局规则,由多个菱角分明的矩形大小泡池组合而成。建筑以石材装饰立面,厚重的墙体和被坚实围合的虚空间,使整个温泉浴场就像是一个有很多空穴的巨石,使浴场融合于山体间,与周围景色融于一体,浑然天成。基于对建筑使用功能和人们行为习惯的考虑,该建筑通过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动态空间和静态空间相结合,充分的体现了建筑环境设计与人体活动的和谐关系。作为水疗建筑,建筑声环境和建筑光环境对人体行为方式的影响尤为重要[2]。该建筑对应不同的使用功能要求,每个石室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内部构造变化各异,相互作用创造出和而不同的空间氛围。比如,“响石”的空间高而窄,石材的选择和排列更利于声音的反射。修养中的人们在这里哼唱曲调,可以得到完美的音响效果。建筑环境设计以人为本,通过对形体、材质、灯光等的设计和运用,变化出多种不同的建筑声环境和光环境空间,营造出一种静谧闲适的休闲氛围,使身在其中的人们从心理和行为上在建筑环境的引导下得到彻底的放松。

4结语

我们要创造的建筑环境以人的需求为基础,物为人用,因人而存在,因人而变化。因此,建筑环境以人为基准,有人情味,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3]。与此同时,人与人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一切活动都与年龄、性别以及社会经历、文化层次、生活方式等多种环境因素息息相关,不同的环境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建筑本身就是人类生存生活的环境,建筑活动就是环境再创造活动。认识到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人在不同环境中的反应,进而处理好人与建筑的环境关系,以及建筑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有助于构建建筑与人的和谐关系,使建筑环境符合人的心理情感因素和行为习惯,满足人的情感需求。

参考文献:

[1] 黄城志,张树兰. 试论建筑环境中的多元性[A]. 山西建筑,2009

篇5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原则策略

上个世纪第一届国际可持续建筑会议上,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有效利用资源和遵守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健康的建成环境并对其保持负责的维护。所谓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问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1、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标准

绿色建筑应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与自然协调发展,尽可能减少人工环境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负面影响。绿色建筑要节约自然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绿色建筑要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采用耐久、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型绿色建材,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清洁能源。加强绿化,改善环境。绿色建筑空间和使用功能应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要求建筑空间具有包容性,功能具有综合性,使用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可扩展性。绿色建筑应具有独特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形式表达现代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审美意识,创造自然、健康、亲切舒适、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具有传统地方文化意韵和现代气息的建筑环境艺术。

2、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2.1整体及环境优化原则

建筑应作为一个开放体系与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主要表现在保持当地文脉,保护历史人文景观,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加强建筑对当地技术、材料的利用,加强绿化,减少环境污染,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2.2简单高效发展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体现对能源的节省,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加大智能化设计,广泛利用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要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做到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结合,为扩建和建造留有余地。

2.3健康舒适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体现对用户即人的关,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沟通,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保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及声环境,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等。

3、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

生态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基本目标包括:①尽可能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②把环境和建筑的污染降到最低:③保护自然生态环境;④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外环境;⑤使建筑功能质量目标统一;⑥使建筑生态、经济取得平衡。

4、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所谓整体环境设计,不是针对某一个建筑,而是建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出发,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整体环境设计的方法有:

(1)引人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开发建设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一方面,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让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

(2)加强环境绿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绿化不单是可以创造空间,还可以美化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建材;生态

前言

绿色建筑设计与建造,是一门综合性的课题,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同时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和探索这门学科。运用低碳生活的理念,满足人们的功能要求,创造生态的环境,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

1 绿色建筑的设计的原则

绿色建筑的目的是建立某地区的绿色居住建筑体系在生态平衡理论、生态控制理论以及规划设计原理的指导下成为相互依存、相互调节、相互促进的多元、多层次的循环系统,并处在最优化的状态. 为人们创造出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1) 系统和整体的原则

在设计时,尽量设计出多样化的最佳的居住空间,扩大弹性空间。这部分弹性生活空间可“随人们的需求变化和增长,实现利用建筑物本身调节小气候的调节空间和调节功能去调节人的情趣. 要充实空间的外部轮廓,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空间组织要有疏密,层次要分明,结构要清晰,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的变化有利于小区整体景观的创造与组织。设计时还应注意建筑外部形体的处理,增强建筑的识别性。

(2)整体性设计原则

在建筑行业内有句老话: “功能是基本的,形式是首要的”。风格、形式、形态的探讨是永恒的课题. 在设计绿色建筑时,不仅要满足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形成建筑独特的风格和景观形象,通过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范围内进行精心合理的布置和组合,创造有序、流动的建筑空间系统。布置整体色彩,形成小区的整体形象。同时,也可从科技、经济、文化和艺术等方向考虑,进行各方面协调,强化小区的整体性,形成有文化有韵律的居住环境。

(3)建筑环境设计原则

在建筑环境设计方面要做到环境优美、功能分区合理,配置人们生活所需的功能齐备的各类公共建筑和池、亭、山、林、园等景点。 并具备功能完善的市政配套设施. 并且在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做到以人为核心是环境设计的根本,这也是尊重人类自身,创造符合人的生存模式的环境。

(4)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原则 在环境设计中都是以围绕主体建筑来考虑的。当环境空间的尺度、比例、色彩、形体、质感、风格和造型等与主体建筑相协调,形成有机的统一状态时,才能达到环境与建筑的统一。但满足建筑的造型和风格是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实现的,而艺术是可以促进技术的改进和发展,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才能设计出人们需要的环境目标。

(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同时,应该考虑未来,考虑生态平衡,考虑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持建筑外环境的原本面貌。尽量用可再生、低碳的建筑材料来改善人们的生态环境,达到绿色设计和可持续发展。

2 绿色建筑建造材料的选用

绿色建筑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造型艺术,它庞大的汇集了众多高精技术的物质产品,需要高科技作为其后盾。而在运用高科技的同时,使人们逐渐步入自然生态的绿色建筑,也达到了低碳生活。这是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利用高科技以及清洁能源,减少能耗,减少污染的生活模式。绿色建筑是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还能在满足功能和舒适性要求的基础上较好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

2.1 绿色建材的选用

在对绿色建筑进行装修时,应尽量采用绿色建材,即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它具有消磁、消声、调光、调温、隔热、防火、抗静电的性能,并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特种新型功能建筑材料。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同时还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绿色建筑室内墙面涂料,尽量选用天然的或“生态的”涂料。在绿色节能建筑设计和建设中,中空玻璃塑钢窗,外墙保温,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利用等也得到重视。通过最优化的建筑节能设计、采用先进的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将建筑物的能耗降低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同时采用可再生能源补充剩余所需能量。在绿色建筑中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又如选用节能环保的新型建材让房子舒适保温。如采用双层呼吸幕墙技术等,该技术及设施主要作用是,冬季出风口关闭,温度会高于室外,热量损失可减少 30% ;安装外门窗遮阳系统,夏季不仅能遮挡日照的直射辐射,还可以遮挡漫射辐射,降低制冷负荷。水资源的优先利用,因为南方地区降水量较多,雨水特别是屋面雨水洁净度高,因此设计时充分考虑雨水资源的利用。在当今社会,绿色屋顶正在妆扮着越来越多的城市。由于空调机工作量的减少,向室外排出的热量也同时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减弱,这是大幅度节能的新途径。绿色屋顶在城市里形成养眼的建筑环境景观,有效降低热岛效应,改善建筑的小气候环境。它可以改善建筑物的热工效能,提高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降低噪音。绿色屋顶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建筑的蓄排水功能。据测试,由于屋顶植被层的作用可阻留 10% 以上的雨水量,对缓解城市洪涝、防风滞尘具有积极作用。

2.2 绿色建材的性能要求

绿色建材是生态环境材料在建筑材料领域的延伸,绿色建材也应满足相应的性能要求:

(1)节约资源。材料使用应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2)节约能源。在材料生产、使用、废弃以及再利用等过程中耗能低,并且能够充分利用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其他再生能源;

(3)符合环保要求、降低对人类健康及其生活环境的危害。

材料的选用尽量天然化、可循环的材料。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通过最优化的建筑节能设计、采用先进的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将建筑物的能耗降低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同时采用可再生能源补充剩余所需能量。建筑节能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已迫在眉睫,住宅小区的建设应把建筑节能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建筑节能,要依靠科技进步,坚持技术创新,迅速提升建筑品质和性能,谋求可持续发展,杜绝和减少浪费。

3 结语

绿色建筑方兴未艾,绿色建筑理论也将成为建筑设计领域新的潮流和趋势,绿色建筑设计必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GB /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黄少云.浅谈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J].山西建筑,2008,34(26).

篇7

关键词:绿色,生态建筑;设计;

【分类号】:TU201

0引言

随着建筑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生活品质追求的不断提高,绿色生态建筑这一理念在建筑设计中逐步发展推广。绿色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通过借助于生态学理念、生态住宅以及现代建筑科技等内容,将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合理安排,使建筑与环境之间构成可循环的有机整体,。绿色生态建筑由于充分利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因此具有低能耗、无污染、高校、生态平衡以及居住舒适的特点,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调节与生物气候调节能力,实现了住户、建筑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作为新型的建筑设计理念,如何综合运用各种建筑学、生态学以及智能技术,对建筑进行绿色生态规划,已经成为当前建筑设计师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这对于推动生态建筑的应用发展,实现绿色生态建筑的高标准与特色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本质要求就是将建筑物视为微型生态系统,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生态元素对建筑设计作品进行生态化的塑造。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要求来开展设计:

(1)节约资源、能源。绿色生态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耗低、资源消耗少、无污染且可循环。因此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上应该遵循节约的原则,建筑材料尽可能选用可再生、绿色、无害资源,通过协调设计构造出资源节约、能源利用高效的工作生活环境。

(2)注重建筑的生态和谐。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强调建筑用户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通过尊重建筑区域的生态规律,结合建筑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客观自然条件,最大限度的实现建筑通风、采光、保温的自然特性。

(3)切合区域实际情况。当前我国一些绿色生态建筑直接照搬西方设计作品,而不是借鉴西方作品中成功的设计方法与成熟的设计理念,没有深层次的考虑绿色生态建筑的地域性特点,生态环保与绿色节能效果较差。此,确保设计成果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或者是区域条件,这也是绿色生态建筑需要重点完善的方面

(4)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能够为建筑用户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是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要在为建筑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基础上,引入实施绿色、低碳、环保设计理念。不能刻意的强行植入绿色生态建筑理念,造成建筑物层次与品质的下降。

(5)更加强调建筑设计的整体性。绿色生态建筑突出了整体设计的思想,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分析建筑文化、经济发展条件、地理位置、气候资料等多项因素,进行整体性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

2绿色生态建筑的具体设计内容分析

2.1绿色生态建筑环境的整体规划

对于绿色生态建筑的综合环境,首先应该进行整体的规划,按照生态建筑区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建筑的朝向、间距、形体、绿化配置、能源的循环利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尽可能的采取智能化、生态化、花园式的建筑环境设计模式。在绿色生态建筑环境的整体规划设计上,要对建筑绿化,沿街绿化、楼间绿化、楼旁绿化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虑分析,通过合理的规划形成多品种、层次感、立体感的绿化环境,对绿色生态建筑区域的小气候进行改善,使绿色生态建筑用户生活环境更加贴近于自然。

2.2绿色生态建筑的节能设计

(1)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直接决定了建筑物整体的保温隔热性能与能耗水平,对于绿色生态建筑护结构结构上应该积极采用新型墙体材料,改善门窗的气密性,以提高建筑外墙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效果。对于现阶段应用较广的玻璃幕墙,应该注意采用双层幕墙结构体系,提高玻璃幕墙的气密性能以及遮阳系统的设计,以提高建筑护结构的保温节能效果。

(2)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对于暖通空调系统,应该结合建筑的外部环境结构,选择能源的利用效率高、水资源的节约效果好、二氧化碳排放量少以及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的暖通空调系统。并借助于蓄能技术、热泵技术、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动态变流量控制技术、系统水流量与负荷同步智能控制技术等措施来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

(3)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对于绿色生态建筑对于绿色生态建筑的照明系统设计,应该尽可能的提高透光效果,通过尽可能的采用自然光,减少对于人工照明的依赖。其次,在照明设备的选择上,应该尽可能的使用高效节能的灯具。同时尽可能的采用太阳能,通过配备光电板采用光电技术获取能源。

(4)水资源节约与节能利用设计。首先对于水资源的节约设计,主要是增加设置雨水收集使用以及中水处理使用技术,将雨水收集以后用于卫生保洁用水、景观用水、绿化用水以及车辆冲洗用水等,减少对于水资源的消耗。对于节能利用设计,重点是通过采用变频调速恒压供水技术的设计使用,减小能源消耗的前提下避免水资源浪费的发生。

2.3绿色生态建筑的综合环境设计

绿色生态建筑的综合环境设计主要是绿色生态建筑的自然通风、室内噪声以及绿化景观设计,具体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绿色生态建筑通风设计。对于绿色生态建筑的通风设计尽可能的采取自然通风的方式,尽量减少各种机械通风设计内容,通过对建筑群落设计、户型设计以及朝向设计等内容,改善绿色生态建筑的通风设计状况。

(2)对绿色生态建筑进行噪声控制。提供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也是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对于绿色生态建筑噪声设计,重点是对空调机房与其他房间采用隔音墙分开,对于水泵机组等采取减震设施,对于门窗采用隔声玻璃,通过这些措施控制噪声污染问题。

(3)绿色生态建筑绿化景观设计。对于绿色生态建筑的绿化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生态、自然以及使用的原则,通过在小区内部合理的配置植物,通过采用乔木、灌木等复层绿化,提高绿色生态建筑的生态与景观效果。

结语

在当前资源短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形势下,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已经成为建筑设计发展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未来建筑科技发展的主流趋势。建筑师应该深入分析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手法,总结绿色生态建筑成功设计经验,积极采用先进超前的设计理念,在确保生态建筑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生态建筑的绿色、低碳与环保,推动建筑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雅捷.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北京规划建设,2010,(02).

[2] 王涛.论绿色建筑设计的内涵与策略[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9).

[3] 王玉玲.谈节能环保型建筑设计和新材料的应用[J]. 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 2010(10).

篇8

【关键词】绿色建筑低碳设计建筑节能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现代社会,环保、绿色、节能等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人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日益强烈,而低碳是一个面向全人类的话题。不论在建筑设计中还是在室内设计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一、绿色建筑设计中低碳设计的重要性

1、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 对建筑进行低碳设计注定成为必然。低碳建筑设计主要考虑三点:一是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的,包含了“四节”———节水、节地、节能、节材,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减排,强调的是减少建筑物排放的固体、气体、液体等环境污染;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提高环境质量。

2、低碳节能建筑明显地降低了能量的消耗。经相关人员研究表明,建筑物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消耗能源大于50%,同时生成34%的污染物。低碳节能建筑能有效地减少能耗,据统计数据,低碳节能建筑的耗能与一般的建筑相比能耗降低超过70%。

3、低碳节能建筑再现新型建筑艺术。传统的建筑采用的是商品化的生产技术设计和建设过程。低碳节能建筑突出强调了将本地的文化和原材料融入建筑设计之中,不违背当地的自然和气候条件,展现出本地风格并形成新的建筑美学。

4、低碳节能建筑适应四季之景。传统的建筑很多与自然环境是相冲突的,室内环境不流通,这对身体的健康是不利的。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内部与外部是连通的,根据气候变化,对室内环境进行自动地过渡调节。

未来绿色低碳是我们追求的共同目标。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 低碳建筑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和国家的关注,并已写进国家的发展规划中。因此,我们建筑设计师要不断的注入低碳设计理念,学习低碳设计,运用新技术新理念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低碳建筑因地制宜,采取适度的技术和产品,让技术和产品匹配,不只包括造价,还有各方面功能,更是用低碳理念设计出来的。

二、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应遵循现代开放、端庄朴实、简洁流畅、动态亲民的建筑形象,从选址到格局,从朝向到风向,从平面到外向,从间距到界面,从单体到群体,都要采集天然能源,以利节能;注重空间的阳光感、流动感与体量感;充分体现材质的轻重、粗细、虚实对比以及建筑设计中各类节能、环保低碳建筑技术的应用。同时还应做到:

(1)引入“低碳节能”观念,掌握节能技术,树立节能意识。积极利用低能耗资源和自然资源,是搞好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关键。

(2)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特点应符合整体设计与多元共融。结合当地文化内涵,发掘不同建筑类型的特点,开发适合本地生态环境的新型能源和技术,整合并完善建筑功能,以满足使用者对适宜的、高舒适居住环境的追求。

三、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低碳设计策略分析

1、选材

(1)主体结构

提倡采用钢结构体系取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国外研究表明,钢筋混凝土建筑的耗能量,为钢结构建筑的1.2倍,其耗能所产生的CO2排放量为钢结构建筑的1.4倍。可见钢筋混凝土建筑对地球环保有很大的杀伤力,钢筋混凝土建筑构件的断面大,要消耗大量的砂石、水泥和水,导致国土流失。最后当其寿终正寝,拆除解体时,其废弃的渣块屑又难以回收再利用,造成环境的大负荷,拆解中的扬尘再次冲击环保。

(2)材料选用

中国每年大量的能耗中,40%是建筑能耗,要真正实现节约能源,要建造可持续建筑;低碳的建材对低碳建筑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要减少排放,二要节约能源。所以要通过低碳设计来实现低碳技术和零碳技术乃至负碳技术策略,实现低碳、零污染、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目标。低碳建材和绿色建材相比,在内涵和目标上保持一致的,但是侧重点有所不同。绿色建材强调减少污染排放,低碳则是减少碳的用量和排放。它更符合节能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题。

2、内部环境设计

(1)声、光环境设计

天然采光方面,整栋楼的设计为了增加日照时间,可以设计成波浪形或弧形。每个房间要考虑窗的面积及方位。设置反射光板或光导管等天然光导入设备,建筑内装修可采用浅色调,增加二次反射光线,通过这些手段保证获得足够的室内光线,并达到了一定的均匀度,由此减少白天的人工照明,节省照能耗。夏季要有可收放的遮阳篷在夏季尽可能减少不需要的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门窗设置还要有利于自然通风,带走热量。冬季又有利于太阳光进入。

针对声环境设计来看,设计师应考虑将卧室设置在背向噪声源的方向,这样可降低噪音30dB,有时可能和采光冲突,这就需要合理布局。采用隔音窗也能显著阻隔室外噪音;在住宅区沿路适当栽植绿色植物,对降噪也有一定效果。在实际的声环境设计中,可以采用多孔吸声材料,用亥姆霍兹共振原理组成的吸声构造。理想的做法是在建筑设计的同时进行音质设计,已达到人性化的温馨环境。

(2)水、热环境设计

低碳建筑讲究节水,并且要考虑水质和水量两个问题。低碳建筑采用的节水方法有:选用有良好节水型供水设施;安装收集雨水装置,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就地处理污水。小区景观用水要专门设计并将其纳入全局一并考虑。热环境的实现尤其重要,小区的热供应应满足居民的舒适度的要求,并能实现建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夏季空调的室内适宜温度为22-27℃,冬季供暖的室内温度宜在20-24℃。可采用制冷、取暖、生活用热水联合供应的热环境技术。

3、外部环境设计

(1)绿化设计

首先,应将建筑空间与城市绿化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达成统一。其次,将建筑与绿化复合,做到双方效益的最大化。建筑与绿化覆盖结合。再次,这种设计方式是一种人性化的方式去解决建筑与城市的生态问题。最后,这种方式有利于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整合。绿化是与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而不是脱离地面而孤立存在的,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整体;同时,由于这种空间的连续性,建筑的可达行增加了,人们也能够从一个外部环境轻松地进入建筑的上部空间,并享有这份空间提供的视觉与心理上的轻松、愉悦。

(2)智能系统设计

利用建筑智能化技术实现低碳建筑的目标,前景广阔。一方面是发掘现有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节能降耗潜力,如通过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对建筑环境参数及空调、地热、给排水、照明、电梯等机电设备的实时监测与控制,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优化设备运行,减少设备开启台数和运行时间,节约电能,减少电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通过建设方便、快捷的信息设施系统和信息化应用系统,使用户足不出户即可进行信息交流和应用,减少人们出行的交通压力及CO2排放量,保护环境;另一方面是紧密跟低碳建筑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发智能化技术在环保生态设施和系统中的应用, 如对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雨水及污水综合利用系统的监控与管理等,与环保生态系统共同营造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碳建筑设计对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建筑师需要因地制宜,选用最合适的技术、工艺和材料,政府相关部门需要规范相关的标准、机制,颁布激励性政策,强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以进一步促进低碳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J].四川建扎2009(4).

[2]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的设计要点[J].建筑,2009(23).

[3]基于建筑设计的建筑节能方法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0(12).

篇9

从物质设计到非物质设计的变化过程反映了设计价值和社会存在的一种变迁,即从功能主义的满足需求变为商业主义的刺激需求,进而再到合理需求、人性化需求以及发展需求的非物质主义的生态需求。设计师在设计人居环境艺术中,无论是空间环境到家具设计,还是到装饰品的设计等都要运用大量的材料,通过不同的工艺构成具有视觉意义的空间艺术形体,为人们的视觉、触觉以及感觉提供了满足不同层面的精神需求对象即审美感知对象。为了将中国当代环境艺术理论的历史价值和30年的理论实践成败看的更加清楚,我们有必要从建筑哲学角度对中国当代环境艺术理论30年来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对于那种现在是图像时代而文字无足轻重的观点我不敢苟同。图像和文字是互补的,前者具有多义性,如果没有文字的定格,图像往往就会被人们误读而变成取其糟粕而丢其精华。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的当代环境艺术开始起步,目前已经进入了而立之年。从建筑哲学的角度来看,环境艺术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和科学开辟了环境建筑哲学的新时代。我国正是在其的启发下才开始逐渐将建筑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等看成环境艺术设计,并且大幅度的提升了建筑哲学理念和设计理念。

建筑学是一门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和学科,为了提高城市面貌的质量,建筑师的责任就是把旧有的和新建的、自然地以及人造的因素结合起来,设计出符合人类的尺度空间。此外,为了给社会创造新的形式并保持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建筑师还应当保护和发展社会遗产。

2 环艺设计主要工作内容和特点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分为室内设计(家装设计、建筑内部设计以及管道、灯管和负数花卉设计等)和室外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绿化设计以及建筑外观设计和商业用地环境规划等)。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园林设计等都是今后环艺设计专业的就业发展方向。

①分析客户的需求、目标以及对方案的具体要求;

②融合了解到的情况与设计专业知识,形成创意;

③形成最初的设计理念适合顾客的要求、满足顾客功能和美学上的要求;

④通过适当的表现形式把最终的设计方案展现出来;

⑤绘制施工图纸并负责工艺的选材;

⑥负责结构、水电、暖通,植栽等相关技术人员之沟通协调;

⑦按照客户及公司的设计要求、进度完成设计方案。

同时,环艺设计对技能技巧也是有比较高的要求,比如:对室内家具、装饰品配套工作有很强的理解力和把握能力;具备优秀的手绘表现能力,能采用手绘设计方案;使用相关设计绘图软件,可以独立完成建模、效果图等工作。

3 环艺设计对居住环境作用

由于城市建筑设计和公共环境设计最能够代表人类文明的发展,因此,居住环境的发展和进步不仅与建筑环境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更与社会的形态同步。目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垃圾桶和护栏设计、园林绿化设计、灯光照明设计以及喷泉雕塑设计等。慢慢的,城市广场、公园以及街道等已经成为一个面向所有市民开放的扩大户外起居室。现代居住环境随着现代人类城市建筑空间的变化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即城市建筑环境公共设计。

其实居住环境的设计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早期人类进行的各种活动大部分都是在户外进行的。原始的户外环境和家具等当属就地取材的简易石桌和石凳等。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变,创造具有使用功能以及丰富文化审美内涵以及环境设计已经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新领域。环境设计随着人们的需要,逐步从室内、家居以及商业场所逐步延伸到街道、广场和湖畔等。随着休闲、旅游以及购物行为的不断增长,人们需要更多舒适、放松以及稳固美观的公共户外家具。

总之,现代公共环境设计作为一个激动人心的新挑战,除了需要当代设计师不断的创造新的理论和实践外,还应当将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作为整体规划设计的一部分,确定城市环境的整体形象并创造具有人文魅力的都市景观,从而表达环境设计师对社会文明以及社会经济等诸多问题的参与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 环艺设计与建筑色彩

色彩,是一座城市的外观。来自一项研究数据表明:色彩不仅有心理温度,亦有气候温度。不同的色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各不相同,其热吸收系数就不同。

如果进行排排坐,白色、淡黄色、淡绿色、粉红色的热吸收系数最低,为0.2至0.4;其次是灰色、深灰色,系数为0.4至0.5;第三名浅褐色、黄色、浅蓝色、玫瑰红色,系数为0.5至0.7;第四名,深褐色为0.7至0.8;吸热能力最强的是深蓝色、黑色,0.8至0.9。

对于城中大量建筑而言,不同的色彩不仅有不同的吸热效果,更要看它的反射率,而物质的反射率越高,表面温度就越低。相关研究表明,物质反射率提高0.25,可以使表面温度降低10℃。白色的反射率最高,达到84%,意味着可以使表面温度降低30℃以上。随着色彩纯度提高,反射率也逐渐降低,黑色最低,仅为2.9%。

根据这个原理,为了避免夏季室内温度过高,应当减少物体表面传导太阳辐射热,因此,在太阳辐射强度较大的地区应当选择浅色调装饰城市建筑等人工要素。如:希腊雅典位于爱琴海边,由于终年天气晴朗且夏季炎热干燥,因此,城市内的建筑的表皮色彩多以白色为主,自古享有“白色城邦”的赞誉。与之类似,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实行了“白色屋顶”行动。

屋顶变白可以散热,街道同样如此。美国伯克利实验室研究炎热天气的专家指出,用白色等色调的涂层刷过后,路面能反射多达30%到50%的太阳能量,是普通沥青路面的6到10倍。用颜色较淡的传统路面材料如水泥混凝土铺路,也能取得较理想的反射效果。

5 环艺设计与环境规划

合理种植的城市植被也能够有效地帮助城市降温。科学家们进行过一系列实验。对草坪屋顶的监测显示,与普通防水屋顶相比,种满植物的屋面温度降低了近30°C,从屋面进入室内的热流密度减少了50%左右。有爬山虎的楼层,墙面温度比普通红砖墙面最高下降了8℃。有佛甲草植被屋顶的办公楼,每天能节省近20%的空调用电量。

在许多城市,静谧的大学校园在炎炎夏日里成了阴凉的港湾,密布的植物就是这里的遮阳伞。主干道两旁梧桐树枝叶相连,古朴的教学楼墙壁上长满了嫩绿的爬山虎。未来,将是新一轮小城镇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的发展无疑会带动更多小城市的扩张以及诸如热岛效应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在屡“破四”纪录的夏天,我们希望学者们的研究能够给决策者、城中人更多思考。

篇10

1绿色建筑设计中的道路系统

1)交通出行与管理。绿色出行包括自行车、公交车等外出方式,鼓励绿色出行,对于降低对城市环境污染、减少公共交通设施负荷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完善交通规划,优化出行条件。对建筑来说,如具备完善的出行与管理条件,则建筑生态策略将更加带有时代色彩。2)空间与景观设计。在交通规划设计中,应把空间与景观设计有机结合起来,而两者结合的实质是对于建筑生态化规划。可根据运营交通系统的不同,以及绿色生态体系的不同,使得建筑规划与城市规划相协调,从而使城市更加自然,在建筑交通规划中,这应为重点考虑的内容。

2绿色建筑设计中的环境系统

1)风力因素。对绿色建筑设计来说,风力环境的设计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较大,对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风力这一因素,从而更好开展建筑的布局,实现建筑良好的风环境。2)风对热环境的影响。如果地理位置不同,则地理环境可直接影响建筑对风的利用。因此,在建筑设计规划时,需要考虑不同季节下,当地的季风因素。比如若当地属于湿热带地区,则夏季便可借助风因素降温、除湿等,改善建筑环境;但如果当地属于干寒地区,由于冬季风较强,则应使结构具备较好的保温性能。因此,在设计规划时,应尽量降低热能损失,在确保空气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建筑的良好通风。

3绿色建筑设计中的水环境系统

1)建筑规划与水环境。在建筑小区设计规划时,应考虑水环境系统这一因素,而水环境系统主要包括雨水、自来水和生活污水等。比如生活污水的输送、排放和处理,需要认真规划与设计。此外,设计时需注意与建筑规划的协调性,遵循二者协调一致的原则。2)建筑结构与水环境。对水径流和水质来说,建筑的屋顶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影响比较大。比如沥青屋面,由于沥青的特性,可能产生较大的污染。建筑设计中如果包含屋顶花园,则在设计过程中,应当考虑热岛效应这一因素,降低热岛效应的影响,同时也需考虑设计本身是否存在缺陷等。3)建筑和场地水。所谓场地水,主要包括各种形式的水资源,比如雨水、池水和污水等。在建筑设计规划中,如何科学合理处理系统中的这些形式的水资源,是建筑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在绿色建筑系统设计中,水资源处理是重要因素之一。场地水环境应与建筑整体风格相适应,同时可实现与建筑其他因素的协调,比如水的位置、水质和形式等均需与建筑的整体风格相协调。4)园林环境与水环境。在绿色建筑园林景观设计中,水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这主要是由水的作用和地位决定的。众所周知,水可让园林景观“活”起来“亮”起来,同时可促进园林中植物生长,起着美化园林景观的作用。此外,植物灌溉也需要水,因此,在绿色建筑景观设计中,应注重供水渠道的设计,在渠道设计中,应考虑节水技术的应用,保证供水的质量。通过优化技术应用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5)消防系统与水环境。在目前的形势下,我国的建筑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全国范围内建筑火灾频繁发生,比如2010年上海某宿舍楼大火,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即便是绿色建筑,也应重视消防系统的设计。消防设计中,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水浇灭明火,成为设计的难点。因此,在设计中还必须重视消防系统设计与建筑水环境的结合,通过合理的设计,保证在发生火灾时,水资源的调度不受掣肘,从而把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4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声环境系统

1)基本声环境设计策略。在再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基础上,可利用当今时代中的各种高科技成果,从而消除各种噪音对建筑的影响,使得建筑环境更加舒适。2)建立科学合理的声环境模式。人属于大自然组成部分,如果可借助各种技术把大自然的声音引入建筑环境中,引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则建筑必定可有效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比如借助绿色植物,降低或者消除交通工具产生的各种噪音。3)改善声环境的措施。目前的建筑,隔音效果不是很好,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影响比较大。因此,采取一定的隔音措施,比如对墙体采取措施,提高隔音的效果,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可通过栽种绿色植物等,降低交通车辆产生的噪音对室内环境的影响。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加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资源短缺性局面的加剧,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对绿色生态建筑的关注度持续提高。在21世纪,在新的形势下,绿色生态建筑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利用空间较大。特别是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在未来社会,绿色生态建筑将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

5建筑的节能设计

1)建筑本身的规划设计。建筑本身的规划设计包括两部分,一是建筑的朝向,二是建筑的总体布局。对于建筑朝向,应根据建筑功能、规模大小等,合理确定朝向,而关于建筑的布局,布局是否合理,尤其是内部布局是否合理,关系到建筑耗能。所以,应通过专业的规划,优化总体布局。2)建筑自身节能设计。建筑的耗能包括自身的耗能,要降低建筑能耗,除了做好设施的节能设计之外,还应做好其本身的节能设计。比如对于住宅楼,可在其侧面种植爬山虎等,在夏季可降低建筑的温度,从而降低耗能。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