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29 17:5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区属各中小学:
2017年4月是自治区第十三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周,现就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自治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工作汇报交流会
(一)会议目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工作开展情况,学习交流先进经验,推进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
(二)参会人员:自治区级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石嘴山市第六中学、石嘴山市锦林小学)的校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区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以及申报第三批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的校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三)会议时间、地点:2017年4月21日全天。8:40之前到教育厅101会议室报到。
(四)会议要求:所有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都要准备汇报材料。汇报材料要体现学校工作特色,突出重点、语言精练,杜绝泛泛而谈,汇报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会议采取互动方式进行,参会人员可在现场提出问题,汇报学校要针对问题做出相应的解答。请所有特色学校将汇报材料和PPT,于4月10日前发送至xx邮箱。会议不安排食宿,差旅费回原单位报销。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
(一)活动内容
1.做好弱势儿童心理辅导工作
2.做好初中毕业年级考前心理辅导工作
3.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宣传工作
(二)活动地点
区属各学校
(三)具体要求
1.结合师生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专题讲座等培训活动;
2.深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组织广大班主任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方法,学会应用;
3.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4.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开展学生团体辅导或训练活动;
5.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讲座活动;
6.组织师生观看积极向上的心理电影;
7.开展心理健康校园剧排演、心理团体游戏辅导活动;
8.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方法,营造良好氛围,增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篇2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和社会需要,依据团体动力学原理,依托特定的心理学理论,通过一系列专门设计的活动或课程,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有效适应社会和发展健全人格的一种辅导形式。它被公认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服务于所有学生的最佳途径之一,因此正确定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之一。
我校参加了贵阳市教科所承担的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国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推广”贵阳实验区子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的研究。作为实验校,学校以课题为载体,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研究为重点,开始了为期四年的探索与实践。
一、得其法
对于多数实验教师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非常陌生的。理论缺乏是课题研究起步阶段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做到有始有终,理论学习是起步的关键。为此,学校邀请专家进校园引领课题研究。如邀请了贵阳实验区课题负责人雷颖善老师对我校实验教师进行开题培训;选派数十名骨干教师听取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专家申继亮教授的“心理教育与教师素质”专题讲座;利用暑假组织实验教师在教科所听取中央教科所心理学博士张彩云的“如何评价一节心理活动课”“心理活动课的特点、操作、评价”等讲座。暑假,我校又组织部,分实验教师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培训,听取了华东师大特聘资深心理咨询师陈默教授及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范亦铮老师的主题报告“走过春夏秋冬――教师职业生涯心理”,培训结束后老师们还与专家进行了深度交流。
在一线专家深入浅出地讲解、交流、沟通中有效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在互动、专题讨论和参观考察中,实验教师初步了解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学校班团队会的区别,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活动环节有了初步的认知,树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方式――强调“活动”,重视“体验”效果的新理念。不少实验教师在培训活动结束后,当即表示很想回学校一试身手,上一节这种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和课题研究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为有效探索活动课模式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力学笃行
实验教师集体学习吴增强老师的《初中生心理辅导指南》,拟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评价要点的二级评价体系,并由学校的两名专业二级心理咨询师冯建波、张家静老师率先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研讨课。教师通过观课一议课后,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了全新的感悟,实验教师开始上“翻版课”“教研课”“展示课”。
学校将全体实验教师分组,分为四人或五人一组,首先上“一课多上多研”翻版课。第一轮结束后问题很多,尤其是教师容易把心理活动课上成德育活动课、心理健康课,不清楚德育课、心理健康课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区别;还有教师生搬硬套别人的课,设定的主题不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等等。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又组织实验教师研讨,反思自己上的课,讨论下一步如何改进,由此开展了第二轮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实践。
由于时间冲突,我们根据教学地点把实验教师分成中北和瑞北两个校区,按校区分小组上课,互相听课、评课。改进后的活动课要求主题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困难或困惑,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活动观察等方法发现学生的需求,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分析、选择适合学生的活动主题,从而找到最适合本年级、本班实际的活动目标和贴近学生生活、立意新、有吸引力的活动主题。第二轮“一课一人上,多人研”研究课由此拉开序幕。通过“学习一研究一实践一反思一总结”螺旋上升的循环研究过程,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方案得到逐步修改和完善。教师们通过集体探讨得出了如下一些心得体会: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否成功,活动方案的设计是关键,在方案设计和活动实施中要倡导体验式学习,倡导活动化、生活化,倡导学生学习与分享。第二轮实践结束后,教师感言收获颇丰,提高很大。我们的教师做到了力学笃行,这些研究实践对他们的蜕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三省吾身
参加实验区的抽签,接受“评好课”检查。“评好课”活动的开展,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学校课题研究情况,反思学校的研究过程。活动以现场抽签的方式进行,目的在于促进所有实验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研究中不做旁观者、教练员,积极做探索者、研究者,整体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尽管以点带面的抽查不能代表学校课题研究的全貌,但我们对专家的意见仍然进行了认真的反思。针对部分教师出现的问题,学校通过教师座谈,广泛征求意见,重新修订了管理方案,加强了对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的组织实施、学生参与程度、积极性、效果等方面的学术指导和督促检查,促使教师在“一课多上多研”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多次反省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问题,针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是我们破茧而出必不可少的一步。
四、完美蜕变
为对全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研究情况、形成性评价体系及“一课多上多研”情况进行总结,我校组织全校实验教师举行了课题研究现场报告会,要求每一位教师制作课件,回顾和陈述自己的研究历程,重点讲述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的思考、做法、感悟及团队给予自己的帮助,为教师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让研究团队在“学习、实践、交流、反思”中不断成长。事实证明教师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从最初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茫然、青涩发展到了现在的深人理解、运用自如。其间采用的“一人一课多上多研”“多人同课异构”均是值得推广的实践研究方法;配合课题研究开展的“与书为伴,与书对话,与书同行”评比活动则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师理论素养;“翻版课”“教研课”“展示课”“评好课”等途径和手段使课题的研究更加注重实效性、研究性、本土性,使每一位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得到提升。我们付出并快乐地收获着!我们在得其法,力学笃行,三省吾身之后完美地蜕变了!
篇3
一、指导思想
1、通过开展“三生”教育,使我校进一步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形成我校的德育工作特色。
2、通过开展“三生”教育,使全体师生懂得珍惜生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使全体学生从小就掌握必要的生存知识,克服当代少年儿童那种娇宠依赖的不良品质,提高生活能力和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
3、通过开展“三生”教育,促进全体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从小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体会社会生活的幸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活动实施的背景条件
我校座落在翁源县县城中心,占地面积11142㎡,建筑面积10739㎡, 各种教育教学设施和教学场室基本能够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我校拥有一支业务能力比较强的教师队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副高级)1人,小学高级教师85人,中学一级教师7人。本科学历53人,专科43人。持有心理健康教育B证的教师4人,C证的41人。
我校一向来重视开展安全教育,把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最重要位置。同时,近几年来通过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组建了一支教学能力比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这是我们开展“三生”教育的良好基础。另外这两年通过教育创强,学校的设施设备、功能场室有了明显的改观,能够满足开展一系列德育工作的需要。校园文化建设按照我校的德育理念进行布局和更新。目前我校已经编印了3套德育校本课程:《安全教育读本》、《礼仪知识读本》、《生命教育读本》。为进一步开展“三生”教育提供了基本的教材。
目前,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每个家庭孩子都比较少,导致小孩子被过分溺爱,孩子应该做的许多事情都由父母、爷爷奶奶代替了,造成大多数小学生动手能力差,生活能力也比较差。为此我们认识到只有通过在学校开展“三生”教育才能培养好现代化的接班人,才能真正让学生健康成长。
三、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学校德育育人的管理机构
1、健全领导机构,重视德育创新研究,保证教育活动的有效协调发展。
2、制定科学可行的“三生”教育计划(学校计划、德育计划、少先队计划、班级计划、活动计划、方案、活动小结)、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教育评价等,保证活动有序开展,突出以渗透教育功能的针对性、实践性,有效地引发受教育者参与活动的兴趣。
3、加强德育校本课程的研发,课题研究的指导,做到措施到位、经费保障、及时汇报、适时指导,不断将课题研究推向科学化的境界。
四、实施内容
(一)构建主题文化 打造善美校园
通过营造校园文化教育环境,开展“珍惜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的教育,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校训摆放:在求真楼正面贴校训:全面、严格、勤奋、活泼
2、教学楼命名:原科学楼命名为求真楼,南楼命名为求知楼,北楼命名为求学楼
3、依据我县是兰花种植大县,在求学楼配以宣传兰花的文化板块,使学生能够识兰、赏兰、写兰、画兰、颂兰,从小感受兰花的高贵、温馨、香溢。在求知楼配以生命与水、生命与饮食、生命与运动、生命与挫折、生命与环境五大主题的宣传栏,使学生了解珍惜生命与保护环境、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积极参加运动等等的关系,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4、在求知楼和求学楼的适当位置张贴图文并茂的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和《三字经》,让学生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5、在求真楼的学校墙报栏设置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少先队知识教育、德育知识、社会与科学、创建和谐校园、卫生与健康等8块教育专栏。这些墙报由五、六年级的学生动手出版,要求每个学期出版三期。在求真楼下还设置学生作业展和学生作品展。
6、学校图书角:在求真楼下开设学校图书角,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图书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做到天天有桌椅、有书架、有图书。
7、班级文化建设:
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让课室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的氛围,营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结合学校的善美主题文化设立班级目标、班名、班徽、班级口号等。各班根据班级目标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
(二)以开展“三生”教育,推进 “政德”“师德”、“学德”建设
1、通过师德教育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要求全校
老师认真学习安全知识、生命教育知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老师们言传身教,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贯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2、以“幸福生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立足点,在教师中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教育活动,提高师德素质,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
3、落实韶关市中小学教师“十要十不准”。
4、营造一种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富有激励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对待挫折、珍惜生命、爱护生活环境,勤奋向上的品格。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为促进学生幸福生活,健康成长,我校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学校成立了以何新旺、赖丽萍、张海霞、曾庆成、黄清花、华琴花、陈启珍、邓丽丽、刘丽琴、张远红等十位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收集整理,作为向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的依据。
2、全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更新观念,高度清醒地认识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工作中。围绕韶关市“厚德弘善感恩励志”的德育核心理念和我校德育工作的要求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问题学生的结对帮教制度,落实帮教措施,建立结对帮教档案。
3、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研讨;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展情况纳入学校教育德育工作的年度考核之中,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观摩评比活动;设立网上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咨询辅导,设立心理信箱;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1)集体辅导。班主任利用心理健康课,根据本班的实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全面地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另外,每月一次,利用国旗下讲话,对一些共性问题,由心理辅导老师进行集体心理健康辅导。
(2)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环境布置考虑到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考虑到了儿童的审美特点,让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每周二~周五的最后一节课开放心理咨询室,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由心理辅导老师负责。在心理咨询室内门外设有“心理咨询信箱”,以便个别学生羞于启齿,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进行咨询。
(3)个案教育。以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作为个案对象,以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两种方式研究。采用跟踪研究,合作的方式进行。
(4)博客互动。在我校网站上,心理辅导老师建立自己的博客,在博客中另开心理专题,欢迎学生、老师、家长等的咨询,拓展心理咨询的对象、时间、空间,更为便捷、互动,有一定的实效性。
5、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四)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礼仪教育,使学生掌握日常礼仪知识,养成文明礼貌的品格。
1、组织礼仪教育主题班会:各班每月一次礼仪教育主题班会,做到有内容、有教案、有效果。
2、组织礼仪知识竞赛:每学期组织一次礼仪知识竞赛,通过竞赛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日常的礼仪知识,提高礼仪知识教育的效果。
3、利用黑板报、校讯通、升旗讲话等渠道开展礼仪知识教育。
(五)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和生存能力。
1、每月组织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掌握消防知识、交通安全知识、防溺水知识、防暴力伤害知识以及地质灾害的自救自护知识。
2、每学期进行一次安全知识检测考核。
3、每月举行一次安全应急逃生演练。
4、利用黑板报、校讯通等途径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六)开展生存教育,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1、经常性开展生活常识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生活常识,提高 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开展各类兴趣小组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平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提高。
五、活动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制定实施方案(2015年2、3月)
(1)确定目标;(2)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
第二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5年4月)
(1) 通过贴宣传标语、教师大会、升旗仪式、家长会、校讯通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2)创建韶关市德育特色创新与发展活动启动仪式。
(3)创“十无”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和实施阶段。
(4)道德讲堂活动的启动及实施。
(5)家长学校活动的开展。
第三阶段:学习、规划、启动阶段(2015年5月)
(1)组织学习,明确活动实施的意义和具体方案;
(2)开展生命教育、礼仪教育活动。
(3)德育校本课程的研讨。
(4)校园文化建设。
(5)道德讲堂活动的实施。
(6)家长学校活动的开展——家长学校优秀教案的撰写评比。
第四阶段:活动具体实施阶段(2015年6月——2015年5月)
(1)进一步明确开展“三生”教育的方法、途径,形成我校的德育特色;
(2)少先队
环保教育活动的开展; (3)开展政德、师德、学德活动;
(4)请专家到校指导工作。
(5)家长学校活动的开展;
(6)《道德讲堂》活动的深入开展;
第五阶段:年度总结(2016年6月)
(1)对教育活动进行总结,撰写活动情况报告;
(2)进行经验交流。
(3)资料的归档整理。
篇4
经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保障措施
制度健全,建立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学习《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法》、《新疆大学各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职责》、《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制定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年工作计划和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年工作计划,为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
(二)机构设置
成立经济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设立经济学院心理辅导室,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室职责》,但因条件有限,设备不齐。
配备心理辅导老师,接受了新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训,迪老师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各班级培养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成立了经济学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三级)。
(三)培训工作4分
对辅导员、学生会干部、班委、团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进行了心理健康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及日期:
1、**专题讲座《大学生应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2、**专题讲座《怎样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
3、**10专题讲座《调整心态,学会适应》;
4、**专题讲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5、**专题讲座《勇敢面对,愉快度过我们的青春期》;
6、**专题讲座《如何看待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4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经济学院**-**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撰写了经济学院**-**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能够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有:
1、关于做好**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关于做好**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4、做好**级新生upi普查协调会;
篇5
关键词:高校;二级工作站;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028-02
一、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及各高校对此项工作越来越重视,不少高校成立了院系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二级工作站成员一般由学院的学工干部、辅导员老师组成,主要功能是及时掌握所在院系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并对多数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发展性辅导,帮助他们面对大学期间可能遭遇的各种困扰。
结合大部分高校二级工作站目前建设的实际状况,本着提升工作实效性的考虑,由二级工作站发起、指导各班级根据需要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非常好的一个实践。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班级学生某一阶段普遍关注的心理问题科学地设计方案、有序地开展活动,真正达到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提升其心理品质。
二、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主要思路
(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主要实施过程
1.完善组织机制。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开展需要完善的组织机制,各二级工作站应结合所在院系的学生实际情况,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要求组织开展此项活动,并将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常规工作落实下去。二级工作站的辅导老师要提供具体指导,并调动各班心理委员及其他班干部具体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学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作用。
2.主题选定。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首先就要确定主题。班会主题的选择不是盲目的,主题选定主要是通过科学的方法,甄选出针对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共性和个性心理问题。应该具体视各班级的实际情况而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诉求和需要,可以结合调查问卷、座谈会、平时观察到的具体问题等方面确定主题,主题既要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以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度,也要有助于班级团队的管理。
3.活动方案策划。活动方案策划是以所选定的主题为核心,对班会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一份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策划应包括班会的目标、具体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流程、活动分工及注意事项等。二级工作站的辅导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在活动方案策划中运用并融入相关的心理教育的理论和心理辅导的方法,对学生的策划方案给予必要的引导。以使班会目标集中、明确;使内容的选择切合主题;使形式活泼、独特,利于表现主题;使班会流程设计流畅、科学、合理。
4.活动开展。活动开展主要就是在班级实现活动方案策划的过程。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各环节的活动进行到位,比如一些心理游戏活动开展后一定要进一步挖掘、分享,而不是简单地完成活动流程,要调动班级同学积极参与,共同领会主题的意义,实现真正的感悟和成长。
5.活动总结、评价。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效果进行总结、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总结、评价应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后的感受、点评;另一方面是学生对于活动的评价。教师的点评应该给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要客观,具体、个性,同时也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成长。学生的评价更多应体现在学生的参与度、投入度、对班会主题的认识是否有所深化等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在分享、探索等环节是否积极表达,也可以通过设置针对性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活动满意度等措施来得到比较客观的反馈。
(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项目实施要求
各二级工作站要使所组织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明确,针对性强。每一次班会的主题应当集中、具体。班会的主题一定要来自各班同学学习、情感、人际、生活等方面,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要能结合本班同学的实际,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促进同学们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使大家体验到班级的友爱和温暖,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心理素质。
2.内容丰富,受益面广。主题班会要通过设计丰富的活动,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以提高班级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从对主题的相关认识到实践体验,各种内容之间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学生参与度不断提升,互动发酵,影响如涟漪发散。
3.形式多样,操作性强。在主题班会中可以适当地穿插心理小游戏、心理情景剧表演、空椅子技术、头脑风暴及一些简单的心理小测验等。心理研究表明:自身参与体验的活动,印象最深刻,相互影响最大。所以在开展主题班会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体验,鼓励他们通过活动探索自我。
4.准备充分,提升效果。“凡事预则立”,要想成功地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前期充分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从班会前期二级工作站辅导老师关于主题及方案策划的具体指导,到具体各环节班级心理委员和各班级干部的任务分解、精心准备,都将为班会的成功召开做好铺垫。
三、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实践应用举例
针对目前很多学生沉迷手机,在很多场合都只顾着低头玩手机,对很多生活中的美好却视而不见的现象,某学院二级工作站组织2013级某专业开展了以“身边的小幸福――做幸福的使者”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整个班会用时约1个小时,由七个环节组成,紧紧围绕主题,环环相扣,具体环节如表1所示。
通过这次精选主题、科学设计、准备充分、高度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对幸福有了更实际更深刻的认识,很多同学表示愿意收起手机,多抬头看看世界,愿意用心去体会生活的点点滴滴,学会感受幸福。本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达到了既定的目标。
四、结语
二级工作站结合所在院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并将它作为各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常规化形式和平台,既能缓解二级工作站成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尴尬,也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及连续性,是符合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的理想选择。当然,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效果评价的量化、活动的连续性、推广性等方面仍需继续深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生态学 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53-01
引言
就现在而言,越来越多的国际上心理学研究表明从生态学视角看待人的发展和教育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这种研究方法认为仅仅靠医学上的心理治疗方法来对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保护是不够的,还应该立足于生态学的视角去分析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这样可以避免脱离实际的不足和机械化的教育的缺点,更加适应当今的发展模式。
1.生态学的概念
生态学(Ecology),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6年定义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1]。
不管中小学生处于何种阶段,其所在的环境的变化对于中小学生都是一种新的挑战。如果我国的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能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这对我国展开多样化的心理教育模式以及学生的健康积极成长至关重要。
2.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四结合”心理教育模式为主,教育辅导式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辅。所谓的“四结合”是学校结合学生现有的状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学校结合对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咨询来描述学生的心理发展;结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矫正来开展教育训练内容;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到日常工作中。然而,教育辅导式的学校心理教育模式是以学生本身为原则,为学生提供发挥潜能创造才能的环境,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生存环境,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在灌输相关知识时本能的教育学生心理建设,使得学生不仅仅实在知识方面得到充实,还为学生的心理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便利。
可是,我国的中小学普遍都存在着这些问题:一是学校只注重形式,上级提供一个大纲,学校为了响应上级的要求,模式化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学生的需求并不关心;二是将“四结合”抛在脑后,直接以教育辅导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主,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让学生对其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使得学生根本没有得到完善的心理健康建设;三是城乡差异显著,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区发展极度不平衡,表现为在一线、二线城市发展较好,而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对心理建设重视不够。
3.构建以生态模式为基础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以我国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生态学视野下进行分析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结合中小学所在的环境即“家庭、学校和社会”,将中小学的心理健康建设有序的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生态化”是指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入一个大的环境中,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通过环境内部的作用以及外部环境即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内部环境的冲击和改变来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优良思想品质,并且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一个适合中小学生的方案[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型”的教育模式,即家庭、学校、社会同心圆平衡稳定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方位展开是指不仅仅限于学校的教育,需要将教育扩展到家庭和社会,这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首先,学校不能仅仅只注重心理健康的形式发展,还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发展,关注学生的需求,毕竟学生才是主体,学生才是心理健康建设最关键的人物;其次,不能将心理健康局限到书本上,心理健康建设是一种实践性的学科,单纯的靠书本上的教育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应该开展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咨询,让学生积极的关注自身的心理,使得学生清楚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最后,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地域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国家应该高度重视,推广在贫困地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对贫困地区给予相应的补助[3]。
综上所述,从生态学的视角来展开对中小学心理教育是一条漫长而坎坷的道路,学校、家庭、社会都不能有任何懈怠。
4.结语
由于人类的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多样化,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矛盾日益突出。通过PPCT模型我们可以知道个体的存在周围包括着微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以及宏系统。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应当以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基准,通过对生态学的理解制定一份适合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的方案。
参考文献:
[1]申继亮.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12(4):88-89.
篇7
一、加强多心理健康工作的领导
(一)建立心理健康组织机构
为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科学、有效,我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组:
组 长:
副组长:
委 员:
(二)落实责任,分工明确
校长xx:负责该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管理工作。
书记xx:负责教师心理健康工作。
副校长:xx负责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
德育主任xx: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教务主任xx: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安排和资料收集,
德育处副主任:xx与学校行政分别负责协调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
后勤主任xx为心理健康教育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充分保障
教务处副主任: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
负责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校医xx:负责心理咨询工作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教师的队伍建设。抓好心理课程的自学工作,提高教师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学校指导下,以班主任为骨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开设心理信箱,建立心理咨询室,学校有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三名,积极开展个别辅导,指导广大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工作。同时利用家长学校的辅导时间,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针对学生青春期的特征,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面授和函授资料辅导,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
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实际,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为此,需要提供完善的心育制度作为保障,形成从相关管理部门到心育教师到班主任老师等一套系统的规范管理制度。我校的做法是:
1、每学期初根据学校领导干部的工作调整,明确理健康教育领导组、完善我校教育心理研究室组织机构。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整体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文件,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学期初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我校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许灵韬对下个阶段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总体部署,提出了十项具体要求。
3、期初明确心理咨询室建设方案并研究制定各项相关制度。
4、期中对上半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跟踪,并进一步落实学期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要求。
5、期末对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总结和反馈。
四、加强心理健康环境建设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只有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才是有源之水,教育学生才会产生正确的积极的影响。学校可利用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有选择地选学一些理论书籍,多订阅一些相关的杂志让老师借阅,也可以请专家给老师们进行专题讲座。
2、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首先,教师必须是一个专家。每一个教师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多取它山之石,多加强自我修养,多关注心理卫生知识,这样才会发现并及时诱导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
3、开展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软环境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健康的老师往往营造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相反,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会直接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如老师的恶意,专横的态度,不妥的言行,这些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健全的人格。一个健康的教育,必须有健康的老师。学校应重视对老师的心理健康的咨询活动,了解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疗治教师的心理。
4、重视优良校风、班风的建设。
营造平等民主的心理氛围。学校大力提倡学术民主、教学相长,鼓励教师和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师生关系既为师长,又为朋友;既是领导,又是同志。学校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老师和同学。
倡导团结、合作、互助精神。一个积极健康向上、团结合作互助的才是有战斗力的集体。一个学校形成了上下一致、互尊互爱、互帮互助、精诚合作的校风班风,那么,学生也就会形成与之相应的心理品质。所以,学校和班主任、老师都要在这方面作文章。
培养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学校中学生敢说敢想敢做,还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是遵章守纪的楷模,做致合理奖惩,形成有章可依,有章必依的良好风气。
5、我校广播站每周四有一期《心灵驿站》栏目,心理老师给播音员提供稿件,已播出《自信的力量》、《轻松迎考》等内容。这种形式听众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从学校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入手,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精神裨的重要保证,是推进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此,学校要加大软环境的建设。
五、加强心理健康科研工作
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中来,通过理论学习、问题讨论、专题讲座、工作研究、经验总结、案例剖析、典型分析等方法、引起大家对心育工作的重视,逐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实践与探索打下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积极倡导学习之风、反思之风、研究之风,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再回到实践中去,反复循环,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渗透的大环境。继续加强对校本课程教材的修订,并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教育科研将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动力,不断推动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向进一步发展。
一年多来,组织教师参观学习了市内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听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心理沙龙,参与省级课题研究的工作,参与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的工作。
篇8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及高校的广泛重视,但毋庸讳言,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对世界发达国家、欧美高校而言,还相对较为落后,还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国内各地区、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还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机械、陈旧,存在各种问题:一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认识上还存在不足,重视程度还不够;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还不够高;三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和活动不十分规范;四是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本研究是在结合近年来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印发的有关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文件、政策和收集、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开展了《辽宁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的基础上,形成的初步统计分析结果,探索建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
二、构建“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1.以德育工作为依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工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外延,心理调适成为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的基础和条件,最终达到培养健全人格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范畴,它既是针对目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而实施的有效的管理模式,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的需要。要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咨询的片面认识,树立对全体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观念,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提升到高校党政工作日程上来,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结合实际制订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从制度建设上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2.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为依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科学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充分发挥学生辅导员的作用,形成一个立体交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推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可根据不同的年级开展“分层”课堂教学。在心理学课程讲授中,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心理健康学的理论讲解和对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认识上。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广大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骨干人员、学校心理咨询师、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心理健康联络员以及心理学必修课或选修课主讲老师的管理以及培训力度。要把这些人员的培训、培养工作列入学校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计划。要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以及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重视对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其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业务培训。另外,要建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资格认定体系,逐步做到持证上岗。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教师的培养,鼓励他们攻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
3.依托校园文化,创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特定的精神环境,是一种潜在的心理教育力量。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刊、校报、板报、橱窗等宣传媒体,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宣传、专题讲座等,在校园营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开展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兴趣,缓解紧张的情绪、调整心态,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三、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篇9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模块化
[作者简介]金春寒(1977- ),女,四川眉山人,重庆交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管理。(重庆 400074)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3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模块化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3SKG09)和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心理健康普及教育模块化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203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088-03
随着被社会称为“幸福一代”的“90后”大学生逐步开始进入社会,社会对其专业能力、心理素质和责任感等方面存在诸多质疑,质疑背后也饱含期待。本文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目的在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技能,完善人格特质。
一、“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相较而言,“90后”大学生具有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有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个性普遍更鲜明,思想更加独立和开放,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对网络信息敏感,追求时尚,更懂得享受,对待规则更加灵活,权利意识增强。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正处在心理叛逆期和断乳期,人格表现不成熟和不稳定,自我中心明显;耐受能力和抗压能力较差,心理弹性不足;人际关系比较被动,更依赖网络工具,崇拜成功者,成就动机强,但是认知和行为脱节严重。
此外,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仍是大学生发展成长的重要问题,大学生普遍对心理问题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一项2010年的调查表明,9.7%的学生对自杀行为持不同程度的肯定态度;24.5%的学生从未接触过预防自杀的心理健康教育;69.7%的学生认为需加强相关内容的宣传教育。此外,根据重庆交通大学2009―2013年的心理健康普查统计表明,每届新生心理普查的异常心理有效检出率为8%~12%,这部分学生遭受心理健康问题带来的严重困扰,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认为自己的心理困扰是可以解决的问题,不愿被提及自己遭受心理问题的困扰,更别说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和心理援助了。还有调查发现,有16.8%的大学生认为在有心理疾病时才需要心理咨询,甚至有19.3%的学生认为如果心理问题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就不需要咨询,仅有5.6%的大学生表示愿意接受个体心理咨询。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
20世纪4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兴起,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家长的网络化系统工程,已经形成全社会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与国外相比,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仍存在一些现实困境:
一是心理健康主体力量不足。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基本难以达到教育部要求的心理健康专职教师13000的师生配比。与发达国家平均每1000名大学生配备一名专职心理辅导员相比,中国每5000名大学生还分不到一名专职心理辅导员,且许多心理辅导员其实是思想政治辅导员,根本不具备开展专业心理辅导的能力。此外,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存在较大差异,有相当部分的心理老师属于“半路出家”,甚至普遍存在非专业人士从事专业工作的问题。
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设置缺乏标准化体系,教育手段不规范。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起点不同,软硬件配置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着很大的随机性,教育目标不明确,甚至与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缺乏系统的内容体系和规范的实施途径,普及率和有效性还亟须提升。
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识还存在很多误区。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重“危机干预”轻“普及发展”,重“问题学生”忽略“广大学生”,重点工作放在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身上,而缺乏对全体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发展的普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消极应对出现问题的状态,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对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必要的指导,因而,学生长期缺乏预防和应对心理问题发生的能力。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构建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内涵
基于“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困境,高校心理健康普及化教育体系需要构建标准化的内容体系、规范化的教育手段和有效的评估机制。模块化不仅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表现形式。基于模块化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以有效克服师资资源不足的问题,增强教育规范性,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率和有效性,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心理骨干,强化朋辈心理互助功能。本文将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内涵界定为:以“90后”大学生普遍的心理发展为教育导向,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的重点内容分成内在联系但又相对独立的模块,包括适应性、发展性和干预性模块,利用课堂教育、班团建设、团体辅导、网络多媒体教育、社会实践等教育路径,开展模块化教育,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性和有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不仅重视大学生的普遍性教育,也强调“90后”大学生重要心理成长任务和重点学生的针对性心理疏导。通过利用现有教育途径、班团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等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通过不同模块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达到改善新生适应性、增强大学生积极自我意识、推动班团组织建设、优化人际关系、增强学习动力、加强特殊学生(比如抑郁、焦虑情绪严重)心理干预的目标,从而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心理健康普及教育与危机防控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模块按照大学生个性成长的不同层次目标分为适应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治疗性目标,以此对应的教育模块包括适应性教育模块、发展性教育模块和干预性教育模块,每类模块对应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如图1所示。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模块化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模块化以大学生普遍的人格成长和心理发展为目标,最大化地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师资条件和教育平台,通过教育内容模块化提高教育针对性、深入性和实际效果,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1.理论意义。尽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部分高校开展的诸多实践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鲜有高校将大学生成长发展和问题干预系统化。心理健康模块化教育体系,基本涵盖了大学生面临的心理成长发展任务,并且对重点问题重点关注,做到了既有普及,又有侧重。
2.实践意义。心理健康模块化教育体系基于系统论,按照大学生心理发展主要目标将教育内容分成不同模块,并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实现从内容到实施方案的标准化。在方案设计中尊重学生发展性和主体性,立足现状,充分挖掘高校现有平台和资源的利用率,普遍采用心理辅导特有形式,如团体辅导,构建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
3.创新意义。心理健康模块化教育体系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分为适应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干预性目标,将新生适应、积极自我发展、人际关系改善、情绪调控等内容融入相应模块,利用高校现有平台和途径,最大化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和有效性,有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运行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运行原则。首先是现实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大学生实际发展现状和高校现有条件,不能脱离社会发展实际,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在现实的历史条件中更好地学习、生活和交往,因此要避免脱离实际环境,教条极端的理想式教育。其次是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性原则。心理发展不只存在于大学阶段,更是一个人一生都必须要面对的课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把握发展性原则,以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目标,引导大学生创造性地发展和提升自我,塑造优良品格,实现理想,丰富生命,收获幸福。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实施途径。一是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应按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内容课堂实施方案通过课堂教育开展。心理学通识教育课、思想政治教育课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育平台,通过启发、体验、实践、互动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从生动翔实的案例到由浅入深的心理健康知识引导;从人物榜样的心理成长感悟到大学生对自己心理成长历程的反思、评价及其目标规划,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实现心理健康的适应性和发展性目标。
二是班团活动。高校班团组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也可以称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以班级团组织为单位,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心理健康专题普及、班级凝聚力训练、心理健康筛查和干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等,激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升班级凝聚力,加强对心理异常的监控和干预。以班团组织为路径,实施心理健康模块化教育可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层化和普及性,大大提高学生主体性地位,有利于培养优秀学生工作骨干。
三是团体辅导。团体辅导对优化大学生人格特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团体中具有不同背景、人格和经验的人组合在一起,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了多角度认识他人的机会,强化自我反思,有利于建构积极自我。此外,团体辅导有助于纠正心理偏差,培养健全人格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模块化体系中,利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开展新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自信心训练、学习动力训练、人际交往障碍干预训练和情绪调控辅导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四是网络平台宣传教育。“9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利用率非常高,网络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资源,可以通过利用校园网和已有的心理健康网络平台开展模块化教育体系实施。重庆交通大学“心灵之约网络平台”不仅实现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开展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的功能,而且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助人自助,互助共赢。网络教育平台开发应更加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朋辈互助功能。
五是个体咨询与危机干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中,要重视普及教育和个别干预结合,对重点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是体系运行的保障。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学生,应实行特殊的干预和教育过程,比如对于遭遇重大生活挫折的学生、成绩严重落后的留级生、家庭关系存在异常问题的学生、情绪特别抑郁的学生以及已经出现精神障碍的学生应进行实时监控,启动心理危机干预方案,严防造成严重后果。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化体系运行机制。如图2所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运行以教育主体(目标)、教育中介(途径)和教育模块(内容)三要素为核心,遵循“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将心理健康内容模块融入课堂教育、班团活动、团体辅导、网络教育和个体咨询等教育和干预途径中,通过标准化方案实施、信息反馈、方案调整和再实施的动态运行,实现改善“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提升心理素质和成长动力,优化个性品质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黄丽清.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内容与方法[J].教学与管理,2011(8).
[2]李光英.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5).
[3]刘伍梅.探索构建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体系析[J].教育与人才,2012(7).
[4]李文霞.试论当代大学生健全社会人格的塑造[J].教育与职业, 2007(11).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机制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全员”包括两方面含义:①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员。即不仅面向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面向学校的领导和教职员工,也要重视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②心理健康教育要全员参与。即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使他们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当中来,形成一个目标明确、要求一致、管理严密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管理体系和全员参与、分工协作的教育群体,使全体师生员工、校外一切教育者都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1.凝聚校内教育力量,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①学校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行政全面负责,以专职队伍为主,专兼职队伍结合,以心理健康教育专职部门为主,各部门密切配合,上下齐抓共管,人人积极参与的管理体制,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人负责。②广大教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教师是办学的主体,在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所有教师在工作中都要做到教书与育人并重。要依据教育心理学原理,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挖掘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明确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具体要求和做法。③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是管教的对象和接受器,而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学校要抓好学生干部的心理素质建设,还要通过心理协会等社团组织,通过在班级、宿舍设立心理联络员等形式,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发挥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联合校外教育力量,协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①实行家校联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学生从小就受着家庭的影响。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家庭残缺不全等因素,会使子女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承受不了家庭的压力,极易产生心理问题。为此,搞好学校与家庭的联合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的家庭建立密切联系,互通学生在学校、在家庭中的表现,共同商讨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案与策略。②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努力营造一种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系统和大氛围,利用媒体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动员社会各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另外,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实施资源共享,同时,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转介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接受治疗。
二、立足学生成长发展,全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1.把握全时段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学生在校的所有时间内进行,通盘设计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学生整个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学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每月、每周、甚至是每天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使各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层次清楚,重点分明,环环相扣,螺旋上升,不断深入。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就业,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新生入学时要进行心理适应教育,毕业生就业前要重视就业心理指导等。
2.建立教育、筛查、干预、跟踪、控制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教育,是指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技能、方法的普及教育。筛查,是指以心理测验为工具,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并根据有关标准筛选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干预,是请专业心理咨询员对筛查出来的学生进行主动咨询和进一步诊断。跟踪,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观察和进一步地咨询。控制,是将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转介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接受心理治疗或由其家长进行监护,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三、坚持系统工程原理,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五个结合。①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既要帮助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又要帮助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②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既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③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既要通过课堂教学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又要组织学生参加陶冶情操、磨炼意志的课外文体活动。④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⑤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又要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
2.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四大途径。①设置专门课程。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素质优化和心理潜能开发,以心理知识传授、心理品质培养和心理问题辅导为内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②学科渗透。所有教师在学科教学中都要自觉地、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③寓于活动中。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④心理咨询。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给来访者以启发、帮助和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淑芳.创新管理机制,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北京教育·高教,2007,(2):28-30.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学校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