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电工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9 17:5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最简单的电工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工作不是很多,但是却是很杂,而且,在这个工厂实习之后,我体会到自己的职业是多么需要人们敬畏的,电工的工作是需要很细心的,是需要人们付出很大的耐心的,也是要对很多人的生命负责的。
在这次的实践中,我体会到了:
1、电气操作人员严格执行电工安全操作规程,对电气设备工具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试验,凡不合格的电气设备、工具要停止使用。
2、电工人员严禁带电操作,线路上禁止带负荷接线,正确使用电工器具。
3、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做接地或接零保护,在总箱、开关箱内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实行两级漏保护。
4、电气设备所用保险丝,禁止用其金属丝代替,并且需与设备容量匹配。
5、施工现场内严禁使用塑料线,所用绝缘导线型号及截面必须符合临电设计。
6、电工必须持证上岗,操作时必须穿戴好各种绝缘防护用品,不得违章操作。
7、当发生电气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干砂灭火或用干粉灭火,严禁使用导电的灭火剂灭火。
8、凡移动式照明,必须采用安全电压。
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必须遵守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操作规程。
篇2
关键词:电工基础?电子电路?教学心得?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电工基础与电子电路基础课程是电子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理论内容深、范围广、实践性强,如何用最佳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学好这两门课,是每一位老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技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尤其对于工科专业课而言,他们往往会因为听不懂而丧失学习的动力,有些甚至产生放弃心理。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最大程度地理解知识、吸收知识,笔者做了一些尝试并总结了自己的教学心得,现阐述如下。
一、明确电工基础与电子电路课程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并不是毫不相干的
电工基础与电子电路这两门课虽说是作为两门独立的电子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的,但它们二者在某些知识运用上是互有关联的。有的时候在处理电子电路课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时,如果采用电工基础课程中学到的相关知识,不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不易出错。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巧妙地将两门课的知识相结合、相运用在一起,学生会恍然大悟,体会到原来学到的知识并不是无用的、用不上的,而是会帮助他们能更快、更好地学习理解新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例如在讲解电子电路课程中有关晶体二极管知识时,有种题型是求解含有晶体二极管的电路中的某段电压值,若采用电工基础课程中的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即列KVL方程,则会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其电路如图1所示。
该题的解题思想为:先假设二极管V断开,求该二极管两端的电压,根据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原则(正向电压导通,反向电压截止,若两端电压大于零,则导通;若两端电压小于零则截止)判断出二极管在该电路中的状态后,再去求。在这步过程中利用列KVL方程就会比较方便,不易出错。(;KVL:;则)由此可以看出,只要掌握该题思想,无论怎么变化,都不会有任何问题。再如,在讲解电子电路课程中有关调谐放大器时,在解释调谐选频性能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电工基础课程中有关谐振电路的知识,通过分析LC并联谐振电路的电压谐振曲线图,说明调谐选频原理,从而将这两门课的相关知识很好地联系起来。
二、采用循序渐进的启发式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思考、动脑能力,提高积极性
所谓循序渐进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要求或步骤逐步深入或提高。学习要有一定的过程,依照一定的难度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学生才会有一定的时间去适应知识,逐步吸收知识。为了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在讲授新知识时,大多会采用此方法,而且效果较好。在电子电路这门课中,由于该课程涉及大量的复杂电路,分析起来也比较繁琐,因此比较适合采用该方法:先根据要求分析最简单的电路,而后在分析该电路的基础上找出问题所在,启发学生提出改进措施,最后修改电路、难化电路,在使电路逐步趋于完善的过程中,完成全部课程的讲授。例如,电子电路课程中最重要、最典型的一个知识点――三极管组成的放大电路,最适用、最重要的应属分压式稳定静态工作点偏置电路。但如果直接讲述该电路,绝大多数学生会被复杂的电路图给“吓倒”,从而没有信心去学,最终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因此,笔者会从最简单的阻容耦合式共射基本放大器讲起,分析该电路各元器件的作用及原理,而后针对该电路的不足和缺陷――静态工作点不稳定,会影响输出信号的失真,从而启发学生提出改进措施(图2)。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引用行为引导学中的“大脑风暴”法,集思广益,激发学生的思考、动脑活动,进而改进、完善电路,即采用分压式稳定工作点偏置电路,具体分析该电路的原理。在电工基础这门课中,如在学习基尔霍夫定律知识时,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来完成。先分析最简单、最熟悉的电路,运用以前学过的欧姆定律、分流公式及分压公式就可以很快并无障碍地解出所求的各个量,然后逐渐改变该电路的结构,如变换电阻的连接方式、个数,虽然电路变复杂了,但仍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最后变换电源,增加电源的个数、变换电源之间的极性。这时,学生就会提出疑问:为什么用以前的知识解决不了呢?学生便很快对此感到好奇,急于想知道该如何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通过老师前面有目的的引导和铺垫,基尔霍夫定律就会较深刻地留在学生的脑海里,也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
三、抓住学科特点,突出教学重点,用言简意赅的概括性语句来教学
电子电路及电工基础这两门专业理论课,理解性较强、复杂性较大,学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而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而言,由于学生本身基础薄弱,因此,如果一字一句地详细讲解,他们会觉得厌烦,也会因为一大堆的分析弄得大脑“混乱”,反而达不到效果。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抛开不必要的细节,直接抓住核心内容,突出重点,用最简洁、最易懂的语言把关键内容概括出来,让学生能一目了然。例如在电子电路课程中,在讲授正弦波振荡器的自激振荡条件时,要求振荡器必须同时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及振幅平衡条件,即,AF=1,学生一看这两个公式就不能理解具体意思。因此,笔者在讲解该知识点时,直接突出两点,即相位平衡条件就是要求振荡器中必须引入正反馈;而振幅平衡条件就是要求振荡器中的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这样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了。又如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分析RLC串、并联正弦交流电路会比较复杂,这时,只要把前面讲过的关于纯电阻、纯电容及纯电感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相关结论引用到RLC串、并联正弦交流电路中,只要抓住相关的概括性结论就可以了,不必大费周章地进行分析讨论。再如,在讲述电磁感应定律时,只要抓住两大点就可以了:一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确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二是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动势的方向。这样,学生大脑就会比较清晰,容易记住。
四、通过实验,巩固知识点,锻炼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子电工课程中的电路部分内容较枯燥,学生不易理解。同时,我们也知道这是一门与实践联系较紧密的课程。而技工院校培养的目标主要是技术操作人才。因此,通过实验,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知识的吸收度;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形成一种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及自我解决的能力。电子电路及电工基础这两门课程中涉及大量的实验电路,笔者在教学计划中会安排相应的课时给学生实验锻炼机会。电子电路中的单管低频小信号放大器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通过理论讲解,学生虽然知道该电路的功能是输入信号的电压放大,也知道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是为了产生不失真放大作前提的,但是只单纯讲解,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也不能很好地掌握。通过自己搭接电路、调试仪器、观察波形、计算数据,学生可以很直观、很感性地从实验数据中得出结论,从而掌握要点。最重要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发现问题:为什么我搭的电路不出波形?为什么我的输出波形会比输入波形幅值大、相位相反?为什么我的波形会失真?从而根据出现的问题自己去分析:会不会是电路接错了?会不会是某个元器件损坏了?会不会是示波器的设置出问题了?最后通过排查和老师的指点,自己解决了问题:原来是线路接错了,原来是示波器没调好,原来该电路是共射级放大器,输出和输入信号相位是反相的,原来是……这样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认识了相关的元器件、学会了使用相应的仪器设备。电工基础课程中学习叠加原理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内容,笔者采用了先实验后教学的方法。在做实验前,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一是电源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二是在复杂电路中,多个电源是起何作用的?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结果两节课下来,学生都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五、改革实践性教学,适当地运用行为引导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行为引导型”教学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法。它强调的是一种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即以培养学生活动能力、方法能力、个人和社会交往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学的结果是让学生具备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该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从而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例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布置相关固定的实验要求,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另一方面对实验内容做一些修改,增加一些设计性的步骤。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 电工电子 技能教学
电工电子技能教学是中职学校理一E类专业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而技能的形成则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的反复练习来实现。根据教学目标,电工电子专业的学生在2年或3年内要掌握技能和达到中级工应知、应会标准,都要通过技能教学来完成。在电工电子技能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电工电子技能课程特点,讲究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电工电子技能课程的特点
1.1电工电子技能课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
在实际的电工工作中,离不开对电的基本概念的正确掌握,对定义的准确理解,对各种计算公式的适当运用和各种安全规则的遵守,否则,不可能完成实际操作,甚至会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例如,当线路短路或过载造成熔丝熔断,需要更换熔丝,这貌似是一项简单的电工工作,但熔丝的材料与粗细的选择,都需要一些电工理论知识的支持,否则就不一定能完成如此简单的工作,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又如,我们在敷设线路时,对于导体应采用何种材料,管径是多少,能否符合用户的用电需求等问题,都需要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
1.2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电气技术也迅猛发展,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如变频技术、微机控制、FLC技术等在汽车、机械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电气技术的发展使机械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对专业维修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迫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必须提高技术含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水平技能人才。
2电工电子技能教学的方法与实施
结合电工电子技能课的特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2.1加强学习乐趣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技能课的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技能训练必须先让学生觉得有趣而乐意去做。有趣是乐趣和志趣形成的起点,而乐趣是有趣的升华,只要对自己的学习和训练产生了浓厚的乐趣,就会乐此不疲地学习和参加训练。有一次,在练习日光灯电路的安装的过程中,一名学生进行通电试验时,出现灯管两头发红,中间不亮的情况。于是,笔者把学生们组织起来,问他们在家是否也遇到过这种现象。学生都说有,可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此,笔者把启辉器中的小电容去掉,日光灯又亮起来了,学生们高兴极了。从此之后,学生学习技能课热情高涨,有些还主动要求参加电工兴趣小组。
2.2改革技能教学方法,促进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的结合
传统的电工电子技能训练一般是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进行,技能训练和理论互相脱节,学生难以确切了解所学内容,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教学效果不显着。为此,笔者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如在讲授元器件的识别方法时,笔者将课堂教学搬到了实训室。尽管电阻、电容、电感都是最普通、最常用的电子元件,但对于没见过、没用过这些元器件的学生来说,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很难有感性认识,很难想象真正的元器件是怎样的。笔者把这些内容放到实验室里对照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边听边识别色环,并用仪表进行测量,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识别元器件,学会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又如,电机控制中电动机按钮连锁控制正反转电路,工作原理分析难度较大,但在实训室中让学生看演示效果,然后参与操作练习训练,学生便很快掌握了其工作原理。把技能教学自然地渗透理论教学中,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非常显着。
2.3分阶段实施技能教学目标
对于中职电工电子类专业来说,笔者认为学生应掌握的技能目标主要是:①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②元器件的测量与识别;③电子线路和机床控制线路的安装、设计与调试;④对不正常电路进行故障分析且排除故障等。
根据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不同,在实际操作教学中可以把整个教学目标分阶段实现
第一阶段,以最基本、最简单仪器仪表及元器件的一识别和熟识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仪器仪表测试电路正常与否,会对元器件极性、管脚进行判别性的测量,会对元器件性能的好坏进行测试。
第二阶段,要求学生安装及检测实际电路,使学生掌握规范操作的基本要领及借助仪器仪表检测的方法步骤。
第三阶段,设置故障教学,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以此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第四阶段,采用模拟考核形式,训练学生的实战能力。 通过以上4个阶段的学习,学生既明确各阶段的目标,又分解实习难度,既能树立学生自信,又能有的放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果教师不能在训练环节上严格管理和要求,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学生就会无从下手,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的念头。
2.4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大量的感性知识是由观察后思维而获得的,理性知识由此而发展起来。因此,技能教学中应注意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贯穿其中。例如,在电容器充放电实验中,要求学生用指针式万用表先练习对电容器质量的判断,让学生具体观察电容器短路、断路、质量不佳(漏电),以及容量是否减少等方面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从各种示数中观察相对的变化与区别,即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然后再用经自己判断容量合格的电容器做充放电实验,由此开拓学生的思维。
2.5改革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中,一般开展的是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步骤、电路和仪器的选择都是教师安排好的,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即可完成实验。通过实验,虽然能巩固一些理论知识,掌握一些仪器仪表的使用和一些操作技能,但学生不必过多地动脑,更谈不上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了提高实验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笔者对实验内容作了一些修改。除了要求学生做过去的一些验证性实验之外,还增加了一些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开展。具体的要求是,学生进实验室做实验之前,要对实验过程进行认真的预习,写出预习报告设计,画出初步的实验电路。预习报告包括方案选择、电路分析、参数计算、实验步骤和测试方法等。仪器、设备的这;择均由学生自己选定,教师只需检查学生电路设计是否合理,操作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这样,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6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
为了巩固学生已掌握的技能和继续提高其学习兴趣,我们在课外时间成立电工制作和维修兴趣小组,教师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电路,如门铃、声控灯、防盗报警器、调频无线话筒等。制作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知识性到创造性。制作电路的选择要注意考虑趣味性和实用性,以提高学生制作兴趣。对于出现的故障,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找出故障产生的原因,以提高学生的维修技巧。同时,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电器故障处理人手,学会一些简单的维修技巧。随着学生维修经验的积累,鼓励学生到校外进行义务维修,提高维修技能和社会适应性。学生在维修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3加强专业进修,适应技能教学
篇4
【关键词】电工基础;基尔霍夫定律;实践教学
1、前言
《电工基础》是广厦学院对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根据学院职业岗位的核心知识能力要求,以“理论够用、适度,强化技能培养”为原则,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专业教师不断努力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学们的学习接受能力、学习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原理论教学思路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教学思路未形成之前,理论教学思路一般会先从最简单的复杂电路进行介绍,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课为辅,分析简单复杂电路中什么为支路、什么为节点以及什么是回路,再讲解以一个节点为例的电流方向与大小问题,从而在理论上去分析,流入节点与流出节点的电流是不是相等,从而得出基尔霍夫的电流定律。分析完成KCL定律以后,再以一个回路为例分析,从某点出发,绕行回路一周以后,在这一周里面电压的代数和是不是为零的问题,从而得出基尔霍夫的电压定律,这种教学方法中产生的弊端为教师只是一味地课堂上讲解,而学生只注重听讲,没有学生的教学实践参与,教学比较僵化,学生思路无法开拓,对电工基础的重点定律掌握度不够,很多同学依然会停留在比较低层次的记忆中,无法深层次理解两个重要的定律,导致在实际的计算运用中产生很多的错误,特别是关于方向的问题在实际计算的代数和中分不清正与负的问题。
3、教改后实践教学基本思路
为了能够将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与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讲解清楚,让同学们能够理解其定义和代数和中正与负的问题,在进行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设计过程中,采用三步曲,即为实践教学、理论分析、例题分析三个步骤来加强对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与电压定律的理解,让同学们在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有理性的认识,从而去真正掌握电流定律是以电压定律的中代数和的正与负的问题。
3.1实践教学前理论知识的准备。在实践教学前先让学生认识最简单的复杂电路,一起与学生分析,什么叫支路?什么叫节点?什么叫回路?让学生回答电路图中支路是几条,节点是几个,回路为几个,从分析得出支路就是无分支的一段电路,支路中各处电流相等,称为支路电流,节点就是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连接点,回路就是由一条或多条支路所组成的闭合电路。
3.2实践教学。根据实践教学前对最简单电路的教学准备,让同学们在内心中先有了一个电路的基本印象,再在老师的指导下二人一组跟着一起进行接线和电流表的串接,接线前要先检查设备、器材的好坏。电路在连接时要注意电源极性,避免反接。在确保电路连接正确的情况下,通电测试节点a中流入的电流和流出的电流大小值,在使用万用表时,要正确选择档位,进行规范操作,以避免烧坏万用表,测量电流时,应将表串入电路。在学生测试的整个过程中,加以巡视并指导接线与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使用EWB软件进行仿真测试,将测得的电流数据I1、I2、I3和Uab、Ubc、Uca、Uad、Udb填入表中,填表中要注意电压的正负值问题。
3.3理论分析
(1)对节点电流关系进行分析。先通过提问,请同学们回答从他们的测试结果中获得什么发现,提问2-3人,分析I1+I2的值与I3的值是相等的或是近似相等的,在同学们的相互讨论与分析中得出最终的结论:∑I=0,然后得出基尔霍夫的电流定律:即在任一瞬间,一个节点上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根据这个得出的定律,再重新回过来去分析在测试过程中是如何去确定电流的正方向与负方向的?最终让同学们自己得出来,正方向与负方向的规定方法。一般规定正方向向着节点的电流取正号,那么背着节点的电流就取负号,因为电荷在电路中任何一点均不能堆积,这是由电流的连续性所决定。最终得出通用的结论,即基尔霍夫(KCL)电流定律,即:在任一瞬间,流向某一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公式为∑I=0
(2)对电路的回路电压代数和进行分析。提问2-3人,并请三位同学上台分别写出三个回路即abca、adba、adbca的电压数值,从他们的测试结果中,老师进一步与同学们一起去分析三个回路即abca、adba、adbca三个回路的电压代数和的问题,沿顺时针走一圈或是逆时针走一圈时,电压的代数和是否为零。如:对于abca回路,则有Uab+Ubc+Uca的代数和是否等于零;对于adba回路,则有Uad+Udb+Uba的代数和是否等于零;对于adbca回路,则有Uad+Udb+Ubc+Uca的代数和是否等于零。经过对三个回路的分析,若有等于零,则说明对于任何一个回路,若有沿顺时针方向或是逆时针方向,代数和为零。从而得出基尔霍夫的电压定律。同时也一起进行分析得到,我们在列回路电压方程时,要基本遵循一条规则,即要假设电流的正方向与回路循行方向,凡电流方向与回路循行方向相同时,取正,相反时,取负。最终得到通用结论:即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在任一瞬间,沿任一回路循行方向,回路中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3)对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进行理论上的广义应用分析。在进行广义应用分析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扩展应用于任一闭合面的时候,要举例进行分析,以三角形连接的三相负载为例,从节点A分析有:IA+ICZ-IAX=0 式(1);从节点B分析有:IC+IAX-IBY=0 式(2) ;从C节点分析有:IB+IBY-ICZ=0 式(3);将式(1)(2)(3)三个式子相加可以得到:IA+ IB+ IC=0
经过与学生一起理论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任一瞬间,通过任一闭合面电流的代数和也恒等于零。而原基尔霍夫电流定律通常应用于节点。但对于由三个电阻三角形连接所组成的电路,我们给它在外面画一个虚线圆圈;这个虚线圆圈就引成了一个闭合面。我们可以把闭合面看成一个“广义节点”,因此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同样适用于广义节点。从而推导出流入闭合面的电流关系有IA+IB+IC=0即=>∑I=0。
(4)对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扩展应用于回路的部分电路应用分析。如果把未闭合的回路AOBA看成一个虚拟的闭合回路,则有UAB+UB-UA=0 即UAB=UA-UB也是成立的,因此可以将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加以推广到未闭合的电路回路中。
3.4例题分析。通过例题分析, 主要是要让学生学会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与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运用,学会分析复杂电路中节点流入与流出正负情况判断,以及回路电路中电位升与电位降的正负值的判断,以便正确列式,进行正确求解。
4、教学成果
经过实践教学的三步曲改革后,同学们在实践操作测试中可以非常直观地正确测试到电流与电压的值,万用表的使用能力加强,分析问题能力加强,让同学们在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有理性的认识,从而去真正掌握电流定律是以电压定律的中代数和的正与负的问题,对基尔霍夫的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的电压定律理解得更加透彻了。
5、结束语
《电工基础》这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老师门一起建设中,我们已经基本上探索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使一些比较枯燥而难懂基础知识点变得感性而直观,使绝大多数的同学对电工技术基础的学习增加了信心,提高了实践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金梅,江金兰.电工技术[M].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出版,2012.
篇5
论文摘要:传统的电工基础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的实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影响学生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状况,电工基础教学需要加强与学生生活及社会实际的联系,实施电工基础生活化教学策略。
1.引言
在当今职业类学校的电工基础教学中,学生在中学时成绩普遍较差,有着不良的学习习惯,并且表现出厌学态度;学校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各与电相关的专业都把电工基础作为必修课。中职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组织形式、技能考核和实习实训等环节都面临着改革。
2.生活化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生活化教学情境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应用多种技术对这些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化重组,营造出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激发探究欲望的教学环境。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具有生活性、问题性及真实性等基本特征。
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目的是借助生活化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融合。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应具备以下特征:生活化教学情境要贴近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但不是学生日常生活情境的简单重复,而是经过加工、净化了的具有科学内涵的情境。有价值的生活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对问题产生认知冲突的情境,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讨其中的问题。真实性生活化教学情境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真实性情境多属结构不良问题,有利于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在学习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生成和运用的生活化教学的情感氛围和学习环境的方式与手段的总和。
3.1引入生活经验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电工学问题,若在教学过程中引用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事例和经验,则更加形象生动有趣,也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例如在教学“安全用电”这一内容中,无论是高压触电还是低压触电,都具有不可实验与体验的特性,但是对于电工专业的学生来说,安全用电的原则是学生今后生产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准则之一。“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可能发生触电事故,这时应该如何处理?”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纷纷回答,通过讨论探究,师生归纳出触电方式及相应的防护措施。这样的生活经验,不仅和专业有关,而且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所以学起来不会觉得特别费力,难于理解。学生在思考、想象、探究过程中,既能了解日常安全用电常识,又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识。
在电工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干瘪。对这些内容,在教学时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身边,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里,让学生觉得学习不是白学,学到的是可以用得上、实实在在的知识。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时,我先结合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向大家介绍磁悬浮列车,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做简单描述。师生共同探讨悬浮列车的安全性是如何得到科学保障的。把这样的事例引入课堂教学,又将书本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对探究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内在动力,从而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教学活动中。
3.2创设生活实验情境
生活实验情境,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及心理需要出发,主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材料、物品、器具等作为实验室的材料资源,并通过问题、观察、探究等活动方式创设的一种使学生认知、情感、实践三方面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从而获得丰富个人意义的学习情境。中职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容易分散注意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让电工基础与电工技能同步教学,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讲解“复杂直流电路”的时候,我打破过去的常规教学,将课堂直接搬到实验室。在试验室里,利用实物讲解,一边讲电路图,一边接线,书上那些理论抽象的概念,如“支路、节点、回路、网孔”,在实验室的实际电路中能具体指出,让学生对某一节点测各支路电流、观察流入结点电流情况、多测几个节点、节点电流定律就会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了。试验、实训应从最简单的电路讲起。比如在讲授“电动机控制”这个章节时,应先做“三相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的接线与维修”,再接自锁连续运转电路,最后接正反转电路。在试验中让学生认真观察,如果一根线接错了,一个元件就失效了。如果出现什么问题,学生就可以第一时间知道问题的根源。一般情况下,电路故障也让学生自己排除。这样的教学,省时有效,转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化被动为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培养。
4.结语
在电工基础教学中,针对电工基础系统性强、内容广泛、课时相对较少等特点,教师要创设富有生活体验的学习情境,让生活对学生形成挑战,让学生觉得知识就在身边,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从书本中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蕊.浅析《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0,(27).
篇6
关键词:对口高考;策略;比较学习
就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学生而言,《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是两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电工基础》知识点较多,解题方法灵活;《电子技术基础》计算较少,但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特别是数字电路部分。今年对口高考根据机电技术专业改革方案提出的构建综合课程的设想,特设计了《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综合课,本教材除了重点突出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等知识,还添加了电动机与变压器、电力电子技术等知识。
一、认真分析考试大纲,把握学习重点
考试大纲是指导学生学习和复习的唯一标准,仔细分析2014年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高考升学《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考试大纲就会发现:考纲上要求的知识点虽然很多很细,但分类很详细,分熟悉、了解、理解、掌握等层次,而且每一章节在考试中所占分值也有详细说明。这样老师和学生在无论是学习整本书还是每一章节都会重点、难点分明。例如,电动机部分要求:
电动机(5分)
(1)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3)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和制动方法。
有了这么详细的大纲,学生学习和复习就有了相应的理论依据,同时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个知识点都能掌握好学习的力度。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习惯
对口班的学生有来之职业中学的也有来之普通高中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都有很大的差异:中职学生基础较差,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但在一、二年级开设过《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课,对大部分知识有一定的印象;普高学生对问题喜欢刨根问底,一味追求知识的“深、难”。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他们各自的特点,确定学习的正确方向。今年大纲里面试题的难易结构为易∶交易∶较难∶难=4∶4∶1∶1,所以要让学生牢牢抓住比较简单的那部分基础题,掌握较好的情况下适当拓展学习的深度,严禁死啃难题、偏题。
例如,集成运放是电子学中的一个重点,但这部分知识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不像电路部分的知识有初、高中物理知识做基础。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基础和支撑是半导体晶体管的放大原理及应用,集成运放实质上是一种直接耦合的高增益的放大电路,这样学生就不会惧怕这部分知识。然后逐步介绍集成运放的两个理想特性,在此基础上推导出集成运放的三种输入方式:反向放大器、同相放大器、差动放大器,如果学生掌握得都比较好了,可以引入一些多个理想运放结构的电路让学生分析,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内容,又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
三、加强章节与章节、知识点与知识点间的联系,进行对比理解记忆
一直以来,电工电子都是学生认为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但统观整本教材,章节与章节之间、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让学生去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并运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去记忆,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总结比较,举一个很好的例子:第九章时序逻辑电路的触发器部分,很多触发器功能学生很难理解,也很难记忆,但实际上各触发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而且知识是步步深入。学习时先详细介绍基本的RS触发器的原理和电路,再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同步RS触发器,经过比较学生就会发现,同步RS触发器的动作相对于基本RS触发器而言,只是多了一个时钟脉冲控制,找到两者间的联系,我们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D触发器和边沿触发器。照这种分析方法,原本一个很难很复杂的触发器知识体系就变成一个以基本RS触发器为核心的阶梯式体系,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融会贯通整本教材,灵活多变地分析问题
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我们开始复习了,在复习的初级阶段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先进行全面的总结概括,尽量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以便解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如果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多解的题目,可以建议他们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这种类型的题的解题规律,寻找最简单、最简洁的方法。例如,在学习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这部分计算题时,对于某些经典电路(如课本15页例1-8),我要求学生应用支路电流法、等效变换法、戴维南定理、叠加定理进行计算,在练习各方法的同时,并对其特点进行比较,以便在以后的计算中能灵活运用。
总之,对于对口升学,无论什么科目的学习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运用尽可能多的教学方法启发和诱导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争取通过短短一个学期的努力,在对口升学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步入自己梦想的大学校园。
篇7
关键词: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
一、引言
在现代工业、农业及国民经济的其他各部门中,电力作为主要的动力来源,驱动着众多仪器设备的运转。对农业院校非电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虽然电工学课程不是他们进行理论研究的对象,却是他们在本专业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所需要依靠的重要工具。也就是说,对非电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电工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了解基本电路原理的基础上能正确地使用电。电工学实验课的设计必须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电工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学组织和考核方式单一;实验课完全围绕理论课进行,缺乏独立性;实验教材陈旧,内容结构不合理或过时;实验教学方法、手段设备落后;实验内容未能与R到岷掀鹄矗豢拓学生思维的探索性实验少。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对电工技术实验教学做了一些改革与探索。
二、实验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1.强化实验教学管理,侧重实操能力培养
目前,将电工学实验单独作为一门实操课,以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为目标,不再是仅仅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比如,原来食品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专业的实验都是课程内实验,只有12个学时,实验成绩包含在电工学课程的总成绩中,仅占总成绩的10%,这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从2008级开始,增加电子实验内容和开放性实验内容,将实验课时调整为24学时,单独1学分。在考核过程中,注重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考核,以学生完成实验的速度及质量作为考核标准,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询问,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评价。
2.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设计开放性实验课题
在学生完成以强化理论知识为目的的验证性实验之后,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布置开放性实验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提升实操能力。比如,生产上用到的吹膜机组中往往装备多台电动机,所以要求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生设计一个基于延时继电器、交流接触器的多电动机控制的设计任务。先从最简单的直接启动开始,依次要求学生设计点动、常动、正反转等相关的电路,更深一步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三台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电路并连线实现相应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设计电路图、动手连线操作,任务由易到难,让学生在完成阶段性设计任务后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一旦深入进去往往不达到设计目的不罢休,表现出很高的实验积极性。
3.引入仿真设计软件,开拓学生知识眼界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仿真技术逐步成为电子工程领域进行电路分析与辅助设计的重要工具,因此,在本次实验教学改革中引入了虚拟仿真技术。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的Multisim14.0可以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际动手实验相脱节的难题,使学生可以较好地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计算机仿真真实地再现出来。在电工学试验中,要求学生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二极管整流滤波电路、三极管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逻辑电路的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仿真软件及进行电工实验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改革实验考核方式,提升学生的实验参与度
目前,大多数学生对实验部分重视程度不够,实验报告互相抄袭现象严重。电工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突出实践环节的重要性,需要改进实验成绩考核方式。实验成绩由平时的预习报告、做实验时的操作能力以及实验报告三部分综合进行评定,使之比只凭实验报告定成绩更具科学性,它既考查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扎实性,也考查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热情,对课程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农业院校非电类本科专业开设的电工学课程一般为通识类课程,其目的为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掌握基本电工知识和技能。本文探讨了如何提高电工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从教学管理、实验设计、仿真应用、考核方式等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和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尚未达到系统化、理论化的高度。在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改革的形势下,只有不断探索、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才能提升学生参与电工学实验课程的积极性,进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英语;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80-01
当前我国的职业技术学校都是面试入学,学生基础普遍差,尤其英语更差。大部分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有些基础非常薄弱,只会字母和一些最简单的词汇句型。个别高中毕业进入职校学习的学生情况稍好。对于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要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从根本上处理好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正确认识,采用贴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把英语学好。
一、当前职业及时学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 根据有关教育方面的资料显示:在职业技术学校60%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写困难;30%的学生基础可以,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实际英语成绩差;10%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受整个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英语读、写能力提高缓慢。新疆博乐农五师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实际情况更严峻,在简单的音标、语法、时态等方面都错误连篇。虽然有焊接、酒店、机电、火电、幼师、护理等专业,但是各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入学前几乎一样。后期幼师专业由于都是女生情况稍好。其他专业绝大部分是男生对英语不感兴趣,提高不大。
2、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对学习英语普遍不感兴趣 由于英语基础薄弱,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惧怕的心理,内地学生由于外商企业较多,和外国人接触机会较多,职校学生对英语多少有点兴趣。边远地区落后地区根本没有什么外资企业,见不到外国人,英语实用性不大,导致学生更对英语不感兴趣。农五师职业技术学校一些学生认为不如学点维语或者俄语,实用性较大。
3、心理压力造成职业中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信心 由于对学习英语的惧怕,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使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枯燥、繁多的单词、语法、时态变化和跟不上英语教学的进度,使得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厌倦情绪,失去了对学习英语的信心。继而,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
4、传统被动式的灌输英语教学方法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职校学生在中学期间老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进行很多的听写单词、背诵课文、做练习题、测验考试,一些英语好的可以跟着老师的步伐前行,英语差的只有混日子,越来越对英语不感兴趣,水平越来越差。
5、枯燥的英语教学环境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成不变的课堂,严肃认真的老师,老师讲,学生听枯燥的英语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对英语这门主要靠对话交流的课程失去了交流的环境,边远地区更是情况糟糕。英语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内地可以组织和外国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组织英语角等,在边远地区就无法实现。英语也变成了哑巴外语。
二、对策
1、调查摸底,从基本开始,夯实英语音标、语法基础知识 调查摸底,了解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进入职业技术学校英语的第一堂课,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是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态度的重要一步。新生入学后进行摸底考试,考试要严格,老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因人施教。根据学生对英语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计划的进行音标、基本语法知识的补课,在补课的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尽可能的让学生夯实音标、语法基础,使学生敢读、敢说,并给予表扬、鼓励和肯定,形成有效的鼓励机制,树立学生对学习英语的信心,使学生在对英语学习上产生积极的心理响应,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借鉴武汉机电工程学校先进做法自编教材 武汉机电工程学校在全国职业技术教育教材改革中走在了前面,他们组织学校的英语教师和武汉的一些著名英语老师自编英语教材。从最简单的字母、发音开始,逐步提高。现在国家编写的职校英语教材也很不统一,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社的,内容繁杂,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尤其按照教学计划实施,基础差的根本就跟不上,到头来只是混时间。自编教材非常实用,会话也是最常用的诸如打招呼、接见、买票方面的,由浅入深。学生会感兴趣,树立信心。
3、实行趣味英语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实行趣味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有效途径,趣味教学就是以引导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导,在教学中穿插一些生动的英语故事情节、幽默的英语笑话、国外的风土人情等的内容,播放一些流行的英文歌曲。通过英语歌曲播放,使得英语课堂变得轻松愉悦,也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心理需要。
篇9
关键词: C语言 单片机 编程
1.中职C语言教学现状
C语言是一门广泛使用的计算机高级语言,中职电子类专业都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并为后续课程(如“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C语言”、“嵌入式系统”)做基础性准备。因此,对于电子类专业的学生来说,C语言是一门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但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中职学生数学、英语底子弱,又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抽象类的编程课程,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反映这门课枯燥难学,大部分学生半个学期下来还没入门,虽然有些同学能听懂老师讲的,但实际操作起来无从下手。为了激发学生学习C语言的兴趣,提高编程能力,笔者结合“单片机”课程,进行了一次教学改革尝试。
2.C语言教学内容改革
2.1原则:够用就行,不必深究算法。
首先,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普通教育分流出来的,他们的智力并不差,在动手能力等方面甚至有优势,但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要求他们中的多数人掌握超出对应的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文化知识是不现实的,所以只能遵循够用原则。
其次,电子专业学生不同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注重实用,不探究为什么,笔者在教学中重视怎么用,用最简单的算法,让学生便于理解,做到会用,能显示程序的基本功能效果,让学生快速体验成功的乐趣。
2.2根据专业需要选择教学内容。
C语言作为电子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照搬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是不切实际的,笔者根据多年的C语言和单片机教学,了解哪些知识点特别重要必须掌握,哪些可以完全不涉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调整,与单片机中c语言的实际编程相联系。这样可以抽出时间抓住重点,提高教师教、学生学的效率。
为单片机服务的只需要学变量、表达式、if条件选择、witch-case、for、while循环、函数数组那些结构体、指针、各种排序算法等,就可以暂时舍弃,等到学生入门了,自己回去专研,在优化液晶点阵字时候再学,这时学习起来就不难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c语言和单片机结合教学。
一个知识点的C语言代码在C语言编译环境中运行非常枯燥,学生往往不知所言,实训环节将C语言和单片机结合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把兴趣放在首要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编程的乐趣。我校单机实训室有30套亚龙YL-236单片机实验台,可以满足一个班级上级练习的需要。由于学生没接触过单片机,初期的连线需要花点时间让学生熟悉,教室的投影直接显示接线方法,在老师一一检查接线后,在保证连线后,就可以实施实训环节的教学。
实训教学内容与单片机项目,笔者简单列出下面表格,教学内容对应在单片机中的项目,在项目中学生掌握C语言的各个知识点。
由于最简单的单片机程序都会出现循环、函数等知识,对于这些知识,采用黑箱原理,即让学生不用理会程序的意思,直接复制教师的代码,集中精力研究教师要求的实训内容。比如以下程序:
#include //包含单片机寄存器的头文件
voidmain(void)
{
P1=36/5; //求整数
while(1){//无限循环防止程序“跑飞”
}
}
通过这个程序,点亮led灯,本程序用于变量和表达式的学习,关于头文件,while(1)循环这两个知识点学生不必深究。表达式获得的值通过WedWin软件编译环境显示变量的值和点亮的8个led灯亮灭组合成二进制数。表达式的数值让学生自由变换,列出自己表达式情况,完成实验报告,如下表格。
通过这个过程,电子电工专业学生一开始就把C语言、单片机、二进制数有机集合在了一起,比单纯的C语言的教学更加生动,趣味性更强,实训结果直观。同时在程序中简单修改,可以让8个led流水的动起来,流动的模式变幻无穷。
3.结语
将“C语言”与“单片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C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单片机的动手能力。通过简单的单片机应用使学生产生成就,学生在两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将两门课程结合起来,不仅克服了厌学、机械学习的弊端,而且通过实际的操作,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为学生们进一步深造或者进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波,陶宁.“C语言”与“单片机”相结合的教学研究.光学技术,2010(12):109-110.
[2]汪宋良.高职电子类“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研究.职教通讯,2013(15):12-16.
篇10
关键词:电工;一体化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 TM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9-124-2
0 引言
《电工学》和《电工技术》是目前学院化工工艺、化工机械、化工仪表专业开设的电工课程的两本主要教材,内容设及电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各类电路元器件等相关知识领域,同时也对学生的操作应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学生通过对电工课的学习,可以获得电工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实训可以达到自己动手设计、连接、测量、应用的能力,因而电工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完成电工课程的教学任务,电工专业的教师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1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制约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电工课程设置分为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由理论教师在教室完成,实习教学由实习指导教师在实训室完成,教学过程自成体系,互不相干。而理论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虽然以实训为基础,但是教学内容的安排因为学生生源质量的原因很难做到和实习技能培训相辅相成,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习之间的衔接问题显得特别重要。但是,毕竟是以两种模式进行,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重点难点的考虑、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设备的利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等都无法得到充分地发挥和展示。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造成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脱节。首先理论教师讲课时,只考虑理论上的推导和演算,没有更多地考虑到实际应用的可行性,而实习指导教师则多是依照实践经验进行教学,没有更多地考虑如何从理论上去解释、推导并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是学生在学习理论时只注重掌握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际的应用,在学习技能时又只注重实际操作而没有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比如,在电工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师讲授的是各种电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测量方法、各种公式的推导与计算等抽象知识,而实习指导老师是让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而实验内容也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是由教师事先准备好实验电路和器材,实验时,先由教师将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及过程、实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讲述一遍,然后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目前技校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学习能力欠缺,无法全面掌握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不能详尽地分析各种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其结果是大部分学生成了实验的旁观者,而所做的实验也是“照葫芦画瓢”,机械地完成了实验内容,甚至于做完实验后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么,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对高深的理论知识更是望而却步,久而久之,必然使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脱节。而实习教学内容是按照教学计划来完成的,无法解决学生在学习理论课时遇到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电工课程的教材和教学过程进行新的探索,找出一种既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能通过实验(实习)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适合技工学校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2 电工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
根据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要求学生电工学习结束之后能借助电工手册等工具书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熟悉通用电路的组成与特性,掌握产品的基本信息选择合适的电气元件;正确选用常用的电工工具、电工仪表,并对其进行常规维护;对常见低压电器进行识别、应用和维护;当供配电线路出现问题时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紧急处理,能检查、修理和排除控制线路的故障。熟悉用电安全操作规程,具备用电安全防护能力;具备学习和应用电工技术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结合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本着理论知识够用、重在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原则,负责电工教学任务的教师对原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整合,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后,对偏深的理论内容、烦琐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删去不讲,把重点放在了电路的连接运用上。将知识点整合成了如下几个模块: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次课是在实训室进行的,认识常见的电工工具,熟悉导线,展示导线作品,要求学生利用实训室的废旧线头完成一下艺术作品,要求作品中至少有两条10cm以上长度的指导线,有三个以上的导线折直角,要有至少3圈的导线绕制,还要有1个以上两根导线的连接,是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熟悉导线,认识导线好坏,检测,连接和电工工具的使用等相关知识。作品完成后有一个展示的时间,在此环节不仅有学生刚完成的作品展示,教师和同学的点评,还有教师展示往届学生的线路作品图片,内容涵盖直流电路中的最简单的线路连接、串并联,一灯一控,一灯两控,点动,常动,正反转等全部的实物连接图片,让学生了解我们这门课程就是完成一件又一件能够满足某种特殊需求“艺术品”的过程。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项目情境的设计了四个,第一个是第一次课的情境设计,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利用实训室废旧线头完成工艺品的制作,开启电工学习的兴趣之门,第二个项目以“Amy家的电路改造”为载体,根据用户要求(直流形式的应急台灯,交流形式的台灯,插座安装,照明灯具的安装,一灯双控的实现等)如何实现为主导,服务于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训练,覆盖能力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有机地将电的基本知识、电路元件的识别与选用,仪表、工具的使用,安全用电的常识部分溶入其中,在讲授中重点在于单个模块和“用电”能力的培养。第三个项目是依据砂轮机的检测与控制对电力拖动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的,这三个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穿插电工仪表的使用和安全用电常识的相关知识,使安全用电和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成为贯穿整个课程的一条暗线,因而第四个项目设计的是一个情境剧,要求每个组的同学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自己设计一个情境剧,将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设定一个情境演出来,里面有可以安排的错误操作和安全用电的隐患,其他同学以找茬的形式将错误点找出来,然后进行总结评选,在一个完整的情节中覆盖的知识面最广的一组获胜,最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将每个情景剧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找出来,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给本门课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同时在教学评价环节,改变学习成绩的评定方法,改变过去以理论考试成绩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采用全面、可控的形成性课程考核方法,形成性考核方法重点考核以下几个方面:
①阶段学习效果评价(考勤、课堂表现、小测验等);
②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独立完成项目任务);
③表述能力评价(课堂发言、讨论);
④团队合作及协作学习能力评价(项目合作);
⑤综合能力评价(操作考试);
⑥最终成绩由阶段性考核(60%)+综合应用能力考核(30%)+职业素养(10%)三部分组成。
同时,恰当地在各个考核环节中融入标准、规范、协作及质量体系的内容。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 上一篇:初中生物知识汇总
- 下一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