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电工的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9 17:52: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级电工的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基础教学 实训校本化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历史久、涉及面广、技术更新迅速的专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地方经济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展和提升,可职业教育的滞后性和薄弱性往往使得高职学生在实习和毕业初期不能迅速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
事实上,许多高职校都普遍存在这个问题,目前也尚未找出很好的解决办法。为了缓解这一在专业教学中日益突出的矛盾,让企业满意,许多高职校纷纷开始探索如何提高专业教学的实效性和实操性,其中开展专业基础教学和实训校本化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1.开展校本研究,促进校企合作
借着这次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东风,我院对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研,由各企业单位分别填写了企业调研表,这些新鲜、详实的资料无不昭示着企业究竟需要具备什么样专业能力和态度的技术工人,更提醒职业院校:企业对电信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要求时时在变,这种变化与市场经济的进步紧密相连,高职院校的专业培养已经落后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职业院校的校本研究如果不能跟上这个步伐,就变得毫无意义。
2.开发校本课程,加强专业基础教育
校本研究与校本课程及其开发之间是包容的关系,校本课程是校本研究的对象,校本课程开发可看成是校本研究的一种形式或类型。统一课程突出的是地区的共性和统一要求,无法充分考虑区域或各个学校的个性和各层次学生的特点。只有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才能满足不同区域、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需要。
除了普通文化课程以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另一类课程是旨在发展个体技术实践能力的专业课程,这就是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必须遵循的原则。高职院校应该在教学中加强专业基础教育,提高基本能力的培养,改变因强调技能而忽视专业基础教育的现状。
有了校本课程,就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校本教材。作为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的补充,校本教材除了要能及时反映行业、企业的情况,反映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也应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强化专业基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伴随着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开发的就是实训场所的建设。需要指出的是,实训基地不仅仅是一些硬件和场地,而应当是在理念主导下的物质的综合。只有有了优质的课程体系,然后按照这一课程体系的实施要求来建设实训中心,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
3.进行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从理论到实践”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框架的主要支柱,这种逻辑不仅存在于职业教育课程的整个结构中,而且存在于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按照这一逻辑,教师总希望学生在进行实践之前先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可实际情况是,在没有实践做基础的前提下,多数学生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
随着新的专业教学标准的逐步开展和深入,新课改也遇到了许多障碍,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学校教育者还不能有效地把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育教学要求、新的教育教学方式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如果没有学校教育者素质的提升,新课改的前景将难以想象。因此,如何有效地把新课改的目标、理念、要求转化为学校教育者自觉自为的行为,对于新课程改革的成功就显得非常重要。大力提倡和实施校本培训,是保证新课改顺利推进的一个关键。
师资队伍的校本培训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组织骨干教师参与教学标准的开发制定,继而参与新教材的编写和任务引领教学模式的实践,再结对校内一般专业教师,通过一至两轮的循环,带动整个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二是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参与专业技术的开发和实践,在企业中找到自身技能水平的不足,自觉要求提高教学水平;三是采用校本课程设计的模式,选取实用性强的课题,在教学开发中提升教师的实际设计和工作能力。
4.强化校本管理,建立实效机制
据有关统计,我国已有658种教育模式,并且数量不断增加。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教育的浮躁现象,他认为这是教育患有浮肿病和多动症的表现。
从校本研究结果的评价来看,学校科研管理在以下方面需要改进:一是要改进科研评价指标体系中对研究成果的认定,扩大研究成果认定的范围;二是要注重过程考察,将有无过程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三是要注重校本研究的效果,并对效果作全面的分析;四是要为校本研究创造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尊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主动性与创新精神;五是要制定相应政策对校本研究给予鼓励支持。通过这些措施,校本研究成为学校教师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常抓常新的制度,成为推进学校实施专业建设的一种动力。
从以上分析和实践来看,有理由相信,只要结合教师、学校、企业三方的力量和智慧,电信专业基础教学及实训校本化的研究是充满生命力和实用价值的,就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在目前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条件下,要巩固电信专业的专业基础教学,提升技能教学的实用水平,采用以企业为方向、以项目为结构、以教师为主体、以管理为依托的专业基础教学及实训校本化的方式来完善和丰富电气专业教学,是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7.
篇2
关键词:电工学;课题制;教学改革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人才,是技工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我院电工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技校学生年龄小、文化层次较低的特点,结合ISO质量管理标准和岗位需要提出并在《电工学》中试行“课题制一体化”教学模式,效果显著,适合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实施“课题制一体化”的必要性
“课题制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内容按技能类型和等级分成若干个课题,以每个课题为核心,结合相关的工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一体化教学。每个课题模块的专业理论内容和操作技能的讲授、指导均由同一教师承担,一门学科几个课题模块的教学由几个教师共同完成。课题教学结束,每个课题单独考核,各课题考核都合格方可判定这门学科合格。
在《电工学》中实施课题制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行课题制一体化教学,不同课题由不同教师执教,学生可在学习不同课题中从不同教师身上博采众长,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这比一个学科只跟一个教师学习更有利。
(二)有利于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
如精通电子的教师可专讲电子课题;精通电气维修技能的教师可专讲电气控制线路课题;精通电磁知识的教师可专讲电磁课题,以此类推,各课题模块可选最佳教师去担任相应课题一体化的教学。而且一个教师多次讲授一个或几个课题模块,熟能生巧,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用最恰当的方式因材施教,学生接受起来容易,这样,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
过去的教学模式,一门学科整个学期由一位教师承担。备新课、写新教案、准备新课件、熟悉新工艺技能等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采用课题制一体化教学后教师相对固定一个课题教学,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细化、精化,形成“绝技”。而且每个教师比通常承担了更多的工作量,可缓解师资紧张的局面,新教师也有了适应时间和进修时间。
(四)有利于不同专业教学的需要
课题模块根据学生实际可组合成不同课题模块,解决学校机电、计算机、电工等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电工学》课题制一体化教学实施办法
(一)教材的编制
现有的《电工学》教材重视理论知识,缺少动手技能训练,要学好现行《电工学》教材,对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不容易的。从往年学生反映来看,他们只希望动手,不喜欢理论,他们多数只凭兴趣学习。很多毕业后的学生回忆说,当时课上学的理论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而动手技能却印象很深。所以,从生源情况考虑,教材必须经过适当的处理,才能适应学生的实际。
同时,为了使学生能学到多种技能,拓宽知识面,为今后就业、择业、转岗打下较好的基础,我们在原来的《电工学》基础上编制新的教材,主要分为四个课题模块:电磁模块、电子模块、电机和电气控制线路模块、照明安全用电模块。此外,还增加了一些技能操作,每个基本操作技能可根据“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达到初级工的要求。
(二)教学大纲与授课计划的编写
课题制一体化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也不同于实习,它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过硬的本领。所以,教学大纲的编写要以国家职业教育教学大纲为蓝本,根据我校招生就业部门对市场的预测提出“因势利导”的编写方案和指定授课计划。同时,也可根据学生的专业不同进行适当的修改,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电机和控制线路这个模块课题的大纲跟机电专业的学生要求是不一样的,任课教师可以适当修改。
(三)课题制一体化教学还须和分层次教学相配合
在《电工学》教学中,每个课题模块一体化教学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三个层次,即A、B、C三个层次。A层次内容较多,难度较大,用于班级中基础较好、动手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B层次是按教学大纲所需学生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编制,适用于班级大部分学生学习;而C层次要求较低,供能力较差的少数学生学习。教师在授课时可灵活运用。
(四)课题制一体化教学在时间上的安排
授课时间上的安排可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为知识了解阶段,学生主要在教室里学习理论知识,教师把基本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二阶段为技能训练理解阶段,重点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基本操作理解课堂上教师所讲的理论知识。学生操作时,教师结合理论知识重点讲解,并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第三阶段为消化提高阶段,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教师用14学时的时间讲授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接触器自锁控制线路等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向,建立起一定的理论基础。
用6学时的时间让学生学习技能操作,包括电动机、接触器的简单拆装、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接线等,完成一般的技能训练,通过实践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教师再用4学时的时间把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结合起来,贯穿整个课题,加深理解达到巩固的目的。
课题制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课题制一体化教学对任课教师要求更高,教师必须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既要善于专业理论的讲授,又要掌握技能训练的指导方法。目前,部分教师还不适应“一体化”的要求,需要培训。
(一)师资培训
一是在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师资培训中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培训。知识层次低的,重点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专业技能薄弱的,重点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二是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工厂学习新工艺、新技术及相关岗位技能,及时了解企业新技术应用和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促进一体化教学水平的提高。
篇3
我在中国内地1985~1987炼油工业自动化控制设计(单板机)
1987~1989小型炼油装置温度,压力、流量、液面集成控制(工业控制机)
1989~1996单片机温控仪表开发、银行利率机产品开发(Cisco 设备)
1996~2003电话、电视、计算机三网合一系统集成设计(Cisco、华为设备)
2003~2005视频网络电话,视频监控网络开发
2005年到达加拿大在相关行业的工厂、学校、开发机构投发大量简历,不过因为他们都要求加拿大的工作经验而毫无进展。经朋友推荐到常青藤学院进行电工培训。虽然在中国毕业工作后也有一年技术员的电工实习经验,但后来从事的都是做助工、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设计工作,到这里又要学习电工,总是觉得很郁闷。而现在想起来这种培训还真是必不可少,2006年底,我在常青藤学院培训后,考取了电工执照Licence,并系统学习了PLC课程。它为我找到第一份工厂的工作立下汗马功劳,是回归技术专业工作的最优途径。
加拿大的电工和中国内地的电工概念大不相同,从考题来分析:选线、布线、接线和故障分析,三极管、放大器、可控硅; PLC、变压器、直交流电机等知识应有尽有,但大多以查code为主很少有大量的计算,但必须概念清晰,考题注重实用,老实说这与加拿大注重实用的理念有关,作为电工该掌握的知识就应该牢牢掌握就达到他们考试的目的。就像大多地区的警察,多年来总在固定的地点测速,警察不担心大家知道他们测速的地点,被驾驶车辆的人们发现后有所预防,只要驾车的人们在限速的地方以规定的速度驾驶保证行车安全即可。你可不能认为警察们不知道变换地点,他们的本意不是为罚款而是为安全。
电工工作当然和一些高科技的工作有一些区别,但是收入至少每小时20加元以上。这也是切入加拿大电气工作领域的一条捷径,有了电气领域的环境,与相关专业的人和领域联系越发密切,骑驴找驴融入社会的效率会高多了,其实你已不知不觉地进入北美lucky行列。也不是说有电子、自动控制或机械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一定要步入电工这条路,这个工作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很适合做。
只要是工作,就不会有高低贵贱之分。即使在中国电气专业的工程师们也只有很少一部分困在办公室里搞设计或研究,我所在的石油化工企业整套装置都是引进的,就连测试和分析的设备也是引进的,我经常在那里结合具体装置翻译说明书。跑现场掌握一手电气资料是衡量一个工程师能力的主要指标,很多大企业一把领导都是从现场中磨练出来的。我们已经到了加拿大就不要讲究太多,“挣钱才是硬道理”。
内地的电工按经验和技术能力依次为电工、技术员、技师或工程师(通过相关技术考试),加拿大的工业电工分别为Electrician/Technician/Technologist/Engineer。
Electrician 这一层次的技术人员要承担现场编程、布线、维护、安装的工作,工资从2万到8万加元不等。差别很大是因为承担的工作强度和技术难度所决定,如电机绕线/电缆制作,平均$10/小时(加元),它属于初级工作,只要有机电常识就可以了,只要求基本英语。在安省ELECTRICIAN 平均工资为$13~15/小时。
Technician的概念基本上是介于Engineer,Technologist之间,首先对工厂的全部机械,电力传动以及厂里所有的设备都能比较熟悉掌握,大多由电工的领班担任。对于PANEL,电气设备制作,平均$13/小时,这个要有点电气的基本知识。这里training出来都有这个基本关要过,据朋友在网上ABB起点$15.04,3个月后加$1,阿尔斯通进去就每小时17.84加元,有奖金。
Technologist的工作主要是工艺编程,包括PLC,HMI也承担工程师的部分编程工作。在较大规模的工厂进行工艺过程处理,负责现场的在线设备运行,根据是否有执照和行业的不同工资大约35000到70000加元。因此要想从事PLC工作前提要有电工执照。
Engineer主要从事设计,编程和与用户沟通。在中国内地,你要画布线图,要经常下现场,在这里如何布线是由电工决定的,要有执照才能在图纸上签字P-ENG。工资大约50000到80000加元,主要取决于工作经历和资历。
其实,在加拿大做工业电工简直是轻松舒适的不得了(但也有人喜欢建筑电工的环境)。工厂里一般机械和电气比例是3:1或4:1。杨先生在多伦多的一家门窗制造厂负责电气,工厂员工有 300人,其中机械工10个加上周末的工作外援的part time 有5人,电工只有2个,外加长期contractor有3人,工作相对轻松、稳定。北美地区电气设备可靠性极高,电气的日常维护工作越来越简单。其实每天工作1小时基本就够了,其他时间都在找活干。安省电气与机械是绝对分开的。当然你有Double licenses,工资也自动高一些。
赵君年初登陆加拿大,7月份在常青藤学院完成培训后取得工业电工licence,8月在Edmonton(艾格蒙顿)找到工厂电力安装工作,月薪8000加元。每月工作20天,休息8天;每天只需上满3~4个小时,还管吃管住;公司有飞机在Edmonton和Toronto之间接送,如没能赶上飞机还可乘加航往返,公司全程报销。常青藤学院有大量毕业学生在加拿大各地区工作,逐步形成了电子、电气工程 、PLC、焊接、煤气技师、CNC、空调制冷等强大的工科专业找工网络。
篇4
论文关键词 中职 数控技术应用 课程改革 探讨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对中职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课程综合化改革进行探讨,根据数控技术应用技术专业原基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并对综合化改革的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1 原课程体系分析
1.1 采用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学科门类划分细、数量多
原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基本与机械加工专业的一致,沿用传统的单一的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金属工艺学、计算机绘图、制图测绘、微机原理应用、机械加工工艺等11门课程。①
1.2 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少
原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的理论与实践分别开设课程,一般是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再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由于实践教学周数有限,实践学时通常都少于理论学时。
1.3 课程衔接处理不够,在时间安排上过于集中
这11门专业基础课程各自成一体系,独立性较强,相互间呈平行关系。故在教学安排时,各门课程衔接性体现不出。且在时间安排上,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学期开出,没有与骨干课程进行配套实施。
2 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2.1 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中职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少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采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理论知识点过多、过深、过杂,就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
2.2 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服务于专业骨干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应做到“必需、够用”就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骨干课程来服务的。如果专业基础课程开设过多,占用学时过多,势必影响骨干课程的门数和总课时,不利于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无法真正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2.3 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因材施教
原专业基础课程一般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单一,容易形成应试教育,而没有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实用性。中职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不同的学生应尽量给予不同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在教学上能够因材施教,并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综上所述,原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决定了对其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3 具体做法
3.1 精选教学内容,整合基础课程
首先对各门基础课程的内容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类,剔除与数控专业无关的知识点,简化理论较深的知识点,然后再进行重新划分课程科目,整合相关知识点,突出服务主干课程和实践训练的针对性。如综合化改革中将原《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电工电子》,以电工初级工的鉴定标准来设计课程内容,去除电子技术的部分理论较深、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原《工程力学》中理论计算的内容过多,对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说太难,并且在后面的学习中应用不多,因此将这门课程中的有关基本概念的知识点并入《机械设计基础》中,使《机械设计基础》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等内容,不作复杂计算要求。通过课程整合,基础课程数目减少了,内容更加精练和具有针对性,同时压缩了基础课程的课时,为增加实践课时和开设更多的主干课程提供了条件。 转贴于 3.2 注意课程衔接,优化教学计划
在课程整合的基础上,明确各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在教学安排上加强课程间的衔接。如《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制图测绘实训》三门课程间的安排上注意衔接关系,将《计算机绘图》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命令的操作学习,与《机械制图》并行安排教学;第二部分为计算机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操作学习,安排在《制图测绘实训》后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训。
3.3 突出技能要求,创新考核方式
进行教学方式、手段的改革也是综合化改革的重点之一,通过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块任务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参加鉴定考证,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如《计算机绘图》采用模块式项目教学法进行训练,以上机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让学生在各个项目中进行合作和讨论来自己完成任务,避免以往《计算机绘图》中学生依葫芦画瓢,学后就忘的情况出现。在《电工电子》、《计算机绘图》等多门课程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并作为考核方式之一,使学生每学期有一次参加技能鉴定的机会,能较好地适应今后岗位的需求。
3.4 改革后的基础课程体系
(1)《电工电子技术》:以初级电工的鉴定标准要求,简化电子技术的部分内容。(2)《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相结合,以学生能够识图为基础,适当降低难度。(3)《计算机绘图》:自编教材,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与《机械制图》和《制图测绘》实习综合安排教学进度,学生参加绘图员考证。(4)《机械设计基础》:包括工程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等内容,对有关理论计算不作要求。(5)《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自编教材,包括常用材料和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及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常用加工方法综述与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等内容。(6)《设备控制基础》:将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技术相互贯通,压缩了传统内容,利用本校有较好的PLC实训设施,适当拓展了可编程控制器部分的知识与内容。
4 小结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化改革,对学生来说,专业基础课程理论与实作相结合,在学习上更易激发起兴趣。同时,由于能够更快地接触专业主干课程,学生较早地对本专业要学什么、今后干什么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使学习的目标性更强。但在综合化改革的实际操作中,我们也需着重注意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要注意做好配套教材的完善。由于多门课程需进行知识点的综合整理,有些课程难以找到相应配套的教材。对此,我们主要是通过自编教材来满足教学需求。这些自编教材质量的高低将很大地影响到综合化改革的效果。二是要提升教师对专业基础课程综合化改革的认识。要使每一位教师认识到综合化改革不仅仅是简单地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更是对整个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综合,从而要求教师去更加全面的掌握各专业基础知识,甚至要组织进行编写教材,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篇5
【论文关键词】电工;多媒体;传统教学
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电工学渗透到了生产、生活、生命科学、高技术等领域。而大学生对电工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通常采用的传统电工教学方法和手段远远没有跟上电工学发展的形势,存在许多弊端,降低了大学生学习电工学的积极性,削弱了大学生学习电工学的兴趣,严重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电工的主动性。因此,把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有效地引入课堂是电工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电工科学的特点及传统的教学模式
电工科学建立在观察及严格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在一些基本的研究范畴内,较容易通过日常的观察及较简单的实验演示手段得到体验。但到了更深入的层次上,演示的手段则越来越难以表现。这时的教学,更多地或是几乎全部地依赖于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逻辑的推理、抽象的思考、数学的推演来完成。因此传统的电工教学模式,在初级阶段,较多地与实验演示、图片等相结合。到大学阶段在课堂教学上就很少出现实验演示。教师大多习惯于使用大量的板书引导学生抄写笔记,以此作为传授知识,及训练学生书写、思考、推演能力的手段。许多老师尤其是老教师,特别喜欢或者说是特别习惯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长期从事授课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板书整洁流畅,语言表达严谨、达练公式推导、数学演算准确熟练。他们授课向来受到好评,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敬爱,学生很喜欢听他们的课。因此,这些老师对传统的板书+ 笔记的教学方法很有自信,对多媒体教学模式反而不是很感兴趣,认为类似电子黑板、电子图书那样的东西并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个人特长,也不利于建立学生对教师的认同和尊敬。但要看到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能起良好的作用需要两个重要的基本条件。一是优秀的、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二是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比较优秀的学生,缺一不可。这群学生必须整齐划一地具有较好的中学电工、数学基础: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肯学好问,上课很少缺课,下课有较多的时间在一起互相交流等等。有了这样两条好的老师加上好的学生,教学效果当然有了保证,不仅能顺利完成学业,甚至还能出人才。试想时光倒退60年,去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在偏僻的云南一隅,躲避战乱的一批学者、学子连基本的生活条件也仅能保证,又如何谈得上多媒体教学?但也能为后来成为科学巨子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这正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值得骄傲的典型。
二、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能提供给学生的刺激较为感官的综合刺激。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他还作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 。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多媒体计算机则能实现多感官的刺激。
三、多媒体教学的策略
使用多媒体进行电工教学,笔者认为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备好电子教案,注意学生的主体性
多媒体软件制作要在电子教案的基础上,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所以教师应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制作课件的时候,要注意图形、文字、颜色、动画、声音的搭配,既要考虑画面的美观,也应考虑切忌过度渲染。否则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使用太鲜艳的背景或和背景颜色相接近的文字.这样会引起学生眼睛疲劳视力下降。
2.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
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写黑板来传递信息,教师不写,学生就没东西可看,因而教师自然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多媒体教学不同,教师可坐在电脑前,看着电脑屏幕讲解.学生也不一定要看教师动作如何,只需看投影屏幕即可,有的多媒体教室甚至将讲台移到了教室的一角,这极易使教师丧失课堂上的主角地位,甚至只能起到一个“配音演员”的作用。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不可贪图舒适坐在电脑前讲课,也不要在屏幕上出现大段文字叙述让学生去看或抄写,自己站在旁边休息。总之,要采取多种措施以“我”为中心,不要让多媒体的屏幕喧宾夺主。
3.充分发挥传统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
充分发挥传统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注意人机互补多媒体教学是新鲜事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还没有完善地建立起来。不少教师错误地认为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是对立的简单地用多媒体教学代替传统教学。在讲课的过程中常有“屁股一落座,一讲到下课”的现象,这样的老师和电影院里的放映员又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直接面对学生其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到位的手势和即兴的发挥,都是单纯的多媒体教学所无法替代的。虽然每个多媒体教室都为教师配有座椅,但教师上课时一定要注意站着讲,把两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发挥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做到人机互补,使电工课上得更加生动有趣。
4.控制好教学节奏,注意屏显时间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节省了板书、板图的时间,课堂信息量明显增大。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教学的节奏和屏显的时间,既不利于学生课堂记笔记,又会削弱学生思考、琢磨、消化的过程,使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出现思考不足、理解不透、学习困难、兴趣下降的现象。因此,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不能一味追求大信息量而忽视教学节奏。应在屏与屏之间,节与节之间把握好间隙,让学生来得及看,来得及记,来得及思考。还可利用多媒体的优点,在进行总结时,将整堂课的基本知识点、重点和难点,通过超文本链接系统展示出来,突出教学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演示实验仍不可缺少
篇6
关键词:机械制图 考试 方法 改革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继学习的专业课程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当课程进行到一个阶段或结束时,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考核学生?学生是否已具备这样的能力?目前,考试已被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但是机械制图传统的考试方式与现代教育要求存在着偏差,不利于人才培养,需要进行全面改革。
一、机械制图考试现状分析
1.考核不合理
传统的考核采用总评成绩=平时(40%)+期中(30%)+期末(30%)的形式。期中、期末采用闭卷考试,并且是同一教研室不同专业(如机械:模具、数控专业;电子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所有开课班级在同一时间采用统一的试卷进行考核。首先这种考核方法虽然能够体现考试的公平性,但是试题的内容不能体现各专业学习要求的差异性,缺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对应。其次,平时成绩占总评的40%,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但是在教学中却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一些学生为了提高平时的分数,以减轻考试的压力,虽然按时出勤,但是课堂表现不积极;虽然按时交作业,但是作业相互抄袭,教学效果欠佳。
2.内容片面性
传统的机械制图考试采用90分钟的闭卷,在试卷中常看到很多的中大题型,如补视图、补漏线、由轴测图画三视图、改画剖视图、断面图等。但题型单一,这类题型虽然大但数量少,知识覆盖面窄,不够灵活,甚至有些试题是讲评过的作业题,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另外,学生在考试时对试题的猜测性较大,考试结果可信度低,如基础差的学生有可能碰到几道会做的题而考出高分,而基础好的学生可能碰到不太熟悉的题目而导致分数下降,这样不仅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目标不明确
机械制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国家标准、投影法的基本知识、能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而现有的机械制图考试内容和形式忽略了教学目标的真正意义,过分夸大了考试成绩的作用,以致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为了使自己的学生考高分,有些教师就会按考试的题型进行教学,而不会考虑教学应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应如何与企业实际图样相联系,更不会培养他们那种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样必然培养出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
二、考试改革的目的
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课程,是学生在日后工作中表达零件意图,交流技术思想,指导生产工艺,进行实践操作等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因此在教学和考核过程中,需要将“练”“想”“实践”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练”是为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机械制图基本技能,“想”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实践”是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该课程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和增加他们对课程的感性认识。而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合理的考试制度可以发挥其积极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得到发展,使机械类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提高。
三、考试改革的实施
1.考核方法改革
目前,在技工院校机械制图的考试成绩评定中,总评=平时(40%)+期中(30%)+期末(30%)。笔者认为主要通过两次的卷面成绩来判定学生学习的优与差是不科学的,所以我们对课程总评成绩做了改革,总评=学生出勤(10%)+课堂表现(30%)+平时作业(10%)+平时单元测试(20%)+期末测试(10%)+学生自评(10%)+教师评价(10%),见表1。
表1
序号 评分项目 所占比例 要求与用途
1 学生出勤 10% 出勤分数可以限制和杜绝学生的旷课、迟到、早退、请假等现象,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
2 课堂表现 30% 通过要求学生上课时的纪律情况、课堂发言、上黑板做练习等表现,使学生注重上课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激发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平时作业 10% 绘图的规范是通过每次作业的完成日积月累练就出来的,作业也是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检测方式
4 平时多次单元测验 20% 把传统的期中闭卷考试改革成为在教学过程中形式多样的小测验,可以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自己
5 期末测验 10% 期末考试是学生总结复习一个学期的主要知识点及掌握程度的小测验
6 学生自评 10% 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增强自信,明确自己后期的学习方向
7 教师评价 10% 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好的职业师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效果做出公平、公正的评价
2.考试方式及命题改革
目前的考试方式存在不少弊端,但毋庸置疑,考试已在我国上千年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它必有其自身合理性的一面。
首先,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考试的激励功能,我们要通过考试的导向和调控作用,实现各种教育力量的有机结合,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让考试方式多样化。
其次,传统的考试命题主要是填空题、补画视图、补画漏线、改画剖视图、断面图、画轴测图的三视图等,其答案是唯一的,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命题,容易导致部分学生靠死记硬背及掌握一些补图补线的技巧就能考出高分,看似具备了绘图、读图的能力,但其实并不代表能熟练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考试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们必须要科学命题。
为此,笔者对考试方式及命题进行改革,把考核的重点转移到提高对实际专业图样的应用能力上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开卷考试。开卷考试的目的在于从总体上考核学生对所学章节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应用已学的理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投影作图基础测试,这一部分主要包括投影理论、轴测图、基本体、组合体等内容。这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关键,也是学生形成读图能力和画图能力的关键。这部分知识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考试可以采用开卷形式,可以适当加大题目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和灵活性(见表2)。
在命题时,可从模型、零件提取命题内容。如发给学生每人不同的组合体模型,要求测绘三视图,以考查学生图物转换的能力。考试时间灵活多变,根据模型的难易而定。模型较易时,可一人一模;模型较难时,可两人一模,相互合作和启发完成考试,但组与组间的模型要有所不同。这种考试命题新颖灵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掌握并提高实际技能,且为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真正体现机械制图的特点。
表2 开卷考试内容
章节 内容 章节 内容
§2-3 基本体的投影作图 §5-2 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与步骤
§2-4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6-5 各种表示法的综合应用举例
§4-2 正等轴测图 §8-2 零件结构形状的表达
§4-3 斜二轴测图 §9-4 画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
(2)闭卷考试。闭卷考试的内容是以基础性的客观题和技能的基本知识为主,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标准规定及常用的几何作图方法等,这些知识没有太多的灵活性。通过闭卷考试,能够促进学生扎实、系统、准确、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命题时,我们以单项或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为命题方向。如笔者讲完正投影基本原理后,安排了第一次单元测验。由于这部分内容以基本规定、尺寸注法和平面图形画法为主要内容,所以命题时,选择题和判断题占了相当部分比例。笔者认为技校生的第一次考试应该力争使那些认真听课,对制图课无抵触情绪的学生能有一个公平的结果,即理解课堂所讲的内容后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此时,我们教学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灵活掌握所学内容,并加以运用(见表3)。
表3 闭卷考试内容
章节 内容 章节 内容
§1-1 制图基本规定 §6-1 视图
§1-3 尺规绘图 §6-2 剖视图
§2-1 投影法概述 §6-3 断面图
§3-2 截交线的投影作图 §6-4 局部放大图和简化表示法
§3-3 相贯线的投影作图 §8-1 零件图概述
§4-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8-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5-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与表面连接关系 §9-1 装配图的内容和表示法
(3)口试答辩。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机件的特殊表达方法、常用件、标准件、零件图和装配图等。这些内容的特点是知识面广、题量大,是考查学生综合读图、绘图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关键。这部分内容的命题可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如发给学生生产图样,考查学生能否迅速看懂一张零件图或装配图,看其能否迅速勾画出轴测草图;发给学生零件,看其能否测绘出零件的表达图样等。考试可以是一个人单独完成,也可以是2人合作完成(组与组的试题不要相同),允许学生查阅资料和相关数据,考试时间可以根据图样或零件的复杂性而定。口试答辩的内容可以包括绪论至第九章的内容。
(4)计算机绘图能力测验。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 CAD)技术应用日益广泛。从1999年开始的制图员考试,无论是初级、中级还是高级,都无一例外地要求在软件中完成实际操作能力的测试,因此,在机械制图考试中添加计算机绘图的内容乃至要求学生通过初级制图员的考试,将是一个必然趋势(见表4)。
表4 计算机绘图内容
章节 内容 章节 内容
§1-2 尺寸注法 §6-2 剖视图
§1-3 尺规绘图 §6-3 断面图
§3-2 截交线的投影作图 §7-1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
§3-3 相贯线的投影作图 §8-4 零件尺寸的合理标注
§5-2 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与步骤 §8-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6-1 视图 §9-2 装配图的标注、序号和明细栏
3.针对不同专业考试内容进行改革
同一教研室,根据专业不同,考试内容也要做适当的调整。如机械教研室:①模具制造专业培养学生的方向是,可从事数控铣床操作、模具制作、电火花线切割操作、计算机软件绘图等工作,所以主要可以从数铣、模具制作等机械图样来进行命题;②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培养学生的方向是,可从事数控车床操作、加工中心操作、计算机软件绘图等工作,所以主要可以从数车、加工中心等机械图样来命题;③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学生的方向是,可从事数控机床维修、设备安装和调试、维修电工等工作,所以主要可以从各机床的机电图样来命题。这样的命题方向,不但让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内容再一次简单的重复,还考查了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学习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即是为学好专业课打基础的,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四、考试改革的效果
为改变机械制图考试的现状,提高教学效果,在学校机械教研室的推动鼓励下,笔者带领3名机械制图教师,抽取2010级的4个班进行了考试改革的试点。经过一年的改革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表5 机械制图第二学期总评成绩
班级 60分以下 60~69 70~79 80~89 90~100 班平均
考试改革前的班级 10模具1 1 3 7 15 14 85.6
10模具3 2 2 9 12 13 84.3
10数控1 1 2 6 13 15 86.8
10数控3 1 4 8 11 13 84.8
考试改革后的班级 10模具2 3 4 11 12 7 81.6
10模具4 2 3 13 13 7 82.8
10数控2 4 5 10 12 6 80.3
10数控4 2 5 13 10 9 83.2
从表5中可以看出,考试改革前的班级中班平均成绩偏高,且平时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也考到90分以上,说明考核方法、命题设计欠科学,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而考试改革后,班级的成绩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只有真正学懂且思维活跃的学生才拿到了较高的分数,同时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从调查分析发现,改革后,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强;学生的绘图、读图和计算机绘图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一是开卷、闭卷考试做到了“三公”即公平、公正、公开,学生做到了“三动”即动脑、动口、动手,且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口试答辩迫使学生对所画所看的图样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三是计算机绘图测试,让学生通过软件绘制图形,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增加了求知欲望,而且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得到提高,增加了就业机会和竞争能力。
五、结束语
考试是引导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教学的指挥棒。考试改革既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又可以进一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此,对机械制图考试来说,要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考试方法,涉及的不仅仅是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另一方面,对于考试手段的多样性、考试时间的灵活性及考试内容的实用性,也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调控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课程体系;职业能力;研究与实践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指出: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行业需求调研分析
通过对福田公司等三十多家机电行业企业的调查走访,我们归纳出本专业有车床操作工、质检员等17种工作岗位,这17种岗位可概括为4种典型工作岗位,包括一线操作工(主要从事机电产品的加工与装配)、初级管理人员(主要从事材料、设备、质量及生产管理)、初级技术员(主要从事机械绘图、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市场营销员(主要从事产品销售、技术服务)。而这些人员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可概括为“两掌握一了解”即了解专业基本技能,掌握专业基本知识,掌握专业专项技能;需要具备的人文素质可概括为“两品质四能力”,有吃苦耐劳和服从意识的品质,有终身学习、交流沟通、团结协作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二、确定培养目标
根据调研和分析,我们确定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
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机电产品设计、加工和装配工艺设计能力、掌握机电产品应用能力,从事机电产品生产、安装、调试、维修和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取决于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并要兼顾专业特点,本专业是一个综合性专业,涵盖机械和电工电子等多个方面的知识,需要学习的内容多,在两年半的在校学习时间里很难全部掌握,为解决学习内容多、学习时间短的矛盾,要培养出就业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学生。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决定采用“搭建框架、分流培养”的模式,并从2008级试行。
所谓“搭建框架”是指通过教学让学生建立起本专业的知识框架和技能框架,目的是为专项技能训练和以后的岗位迁移奠定基础;所谓“分流培养”是指根据行业需求和办学条件灵活设置技能方向,再根据学生所选方向分别组织教学,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精熟一技,为初次就业准备好敲门砖。
四、构建教学体系
机电专业的教学体系由课程体系、质量考核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三部分组成,从以下三方面说明。
1.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分析,毕业生应具备相关的职业能力和理论知识,为能够胜任这些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可概括为:基础知识、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力结构可概括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素质结构可概括为: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专业素质。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两部分。
理论课程体系由“3平台+2模块”组成,“3平台”是指公共基础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专业核心课平台。“2模块”是指公共选修模块和专业选修模块。实践教学体系有公共实践教学体系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两部分组成,其中公共实践教学体系有军训、社会实践、社会活动等内容,主要按照学院的统一安排进行。实践教学的进程安排:第二学期在《机械制图》课程结束后,安排为期一周的装配体测绘。第三学期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束后,安排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另外安排四个周的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搭建技能框架。第四学期在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分流培养安排为期六个周的专项技能训练和四个周的校外教学实习。第五六学期安排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
2.质量考核体系
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考核,既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管理措施,又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具体考核方式如下:
理论考核:必修课的考核,采用闭卷考试、作业加平日表现的考核方法。选修课的考核,采用开卷考试的方法。
实践考核:装配体的测绘、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考核,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绘图、说明书质量和答辩结果确定成绩。
实验、实训及实习考核: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出勤、任务完成和实习报告等情况确定成绩。
技能等级考核:分为应知考试和应会考试。由劳动部门组织实施,本专业要求学生至少获取一种高级工的职业资格证书方能毕业。
总之,各种能力的考核重视过程,考核方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
3.质量监控体系
质量监控主要由系主要领导组成教学督导小组,教研室分工负责,各教学班级设两名教学信息员,形成覆盖全系的教学信息网络,在学院教务处、督导室的具体指导下全面监控教学质量。
主要措施有:1)学院教务处督导室督导检查。2)系督导小组“三查”。即期初、期中、期末检查。期初主要检查教学准备情况,期中主要检查教学进度和各环节教学质量,期末主要检查各项计划的落实。3)学生信息反馈。班级设信息反馈联络员,随时反馈相关教学情况;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交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4)学生网上评教。学院实行“学生评教制度”,在期末教学检查时,由学生对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评教。评教结果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按照企业上岗要求,打破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制定从单项技能训练到综合专业实训再到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计划,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采用任务驱动和案例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构建“零距离”上岗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
[1] 翁兴旺,陶永进,胡国安.“零距离”上岗的调查分析研究[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篇8
关键词:供水泵站 自动化技术 应用 管理
自动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伴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引滦入津工程自动化管理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作为引滦工程的输水枢纽,我们尔王庄管理处八座供水泵站从2009年开始应用计算机自动化操作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泵站安全运行指数。
但是,不可否认,我们的自动化还属于初级阶段,自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目前应当着力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自控系统软、硬件功能的有机结合
自动化系统由指令系统、控制系统、执行系统、检测系统、反馈系统等组成,是硬件设备和软件功能的有机结合。一个优良的自动化系统,追求的不是配置的豪华和造价的昂贵,而是从系统模式和整体设计上都符合安全供水、开停机操作的需要。各个子系统之间,在设计上满足合理配合和联系,在系统功能、性能指标、经济指标、可靠度要求等综合数据考核上达到工艺的需要,追求最佳的性能价格比。
目前,我们各泵站自动化系统软件功能还没有完全符合硬件操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自控系统硬件设备的数量和技术指标,容易被重视和掌握,而软件的技术功能指标,同样是衡量一个自控系统可靠性、先进性的主要依据。因此,控制软件的可靠性、实时性、完善性、可操作性、容错技术和自诊断功能是自控系统的关键技术。检验和衡量供水行业自控软件的考核指标,应该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操作指令的执行时间(≤3 s)、冗余系统的切换时间(≤30 s)、计算机画面上数据刷新周期、在72 h内允许的通信故障发生的累计时间和一次故障的最长时间、数据通信负载容量和考核方法、故障发生到屏幕显示时间(≤3 s)、PLC控制器对一次仪表数据的采集周期(≤20 s)、PLC控制器之间询问时间和等待时间(一般为1~2 s)、计算机之间询问时间等。为保持自动化的先进水平,我们下一步应实现自控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机应用,如DCS系统与SCADA系统、输水调度管理网络、管网信息管理系统、远程自动监测系统等,以充分发挥自控系统的作用,实现优化调度,创造更大的效益。
二、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维护管理
城市供水自动化, 传统的概念是指利用机器设备去监测给水过程的参数,并(或)连续地操作执行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可能与水量有关(如流量、水位、机泵状态等),也可能与水质有关(如浊度、投加等)。保证水量,提高水质,保障安全,降低成本是城市给水行业当前的中心任务,而自动化和信息化则是完成该任务的重要的技术手段。
城市给水系统有下面特点:按静态负载进行设计和建设(按最大能力),按动态负载运行(通常不是工作在最大能力情况)。给水系统中自控系统和信息系统的作用,就是要将给水系统的工作状态保持在较好的水平上。从不监测或人工监测变为在线监测;从人工操作到半自动或全自动操作;从水利能源的定量或不受控制的使用到实时优化使用;从水质水量调度的被动状态到主动状态,从而提高泵站运行的效率和安全输水的效益。显然,上述的两种负载的“差距”越大,自控化和信息化的效益越明显。而我们自动化系统建立后的维护管理水平显得滞后,影响了自动化功能的正常发挥。主要原因:一是没有设立自动化系统维护管理的专门机构,虽然我们成立了信息科,但面对全处综合信息设备的各项维护维修和管理工作,显得人手少,技术力量不雄厚,对各泵站自动化系统的维护管理鞭长莫及;二是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认为没有自动化照样能够开停机供水,对自动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三是自动化技能培训不到位,运行操作和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还没有跟上自动化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缺乏软件编程和硬件操控的技术人才。因此,提高运行、管理人员自动化技术素质,是当前各泵站供水自动化的当务之急。
三、建设技术精、素质高的自动化管理职工队伍
有了先进的技术装备,还需要有能够掌握自动化先进技术的职工队伍,唯此自动化才能保证高质量,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否则自动化就是一种摆设,就会进入“开始自动―不久手动―最后不动”的模式,还不如沿用传统的操作方法。
应当承认,我们泵站运行管理队伍是过硬的,通过他们的辛勤努力,我们实现了28年安全供水无事故的辉煌业绩。但是,面对自动化新的操作技能,特别是面对自动化出现故障时,有的职工显得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怎样去操作、去排除。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力度,为运行人员创造培训和学习自动化技术的条件,培养各泵站自己的自动化技术人才。
一是加强自动化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泵站自动化技术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水泵机械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我们要从培养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入手,加强泵站运行人员的电工电子、系统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逐步培养出能够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二是从实际出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对运行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泵站供水自动化对泵站运行管理工作提出了比以往高得多的要求,对于大部分运行管理人员来说,现有的技术力量(包括计算机、仪表、网络、软件方面的人员)不能完全胜任自动化系统的维护、操作和管理工作。因此,可以和大专院校或专业公司联合,请他们来到现场进行实际操作和讲解,或派人到他们那里去进行委培,尽快培养出自己的自动化技术人才。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组织措施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化和自动化的要求有所提高,用电场地范围不断扩大。临时用电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能源载体,施工照明、机械设备运作和施工机具等方面都离不开临时用电。但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设备多、用电量大、施工环境多变和临时使用等原因,时常会出现触电和漏电的事故,这不仅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而且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的伤亡,临时用电触电事故也被列为建筑施工的重要伤害之一。为避免触电事故和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应加强临时有点的管理,严格安全相关规范用电,以此确保工程安全、高效地发展。
1.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管理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安全用电在技术上所采取的措施;二是为了保证安全用电和供电的可靠性在组织上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它包括各种制度的建立、组织管理等一系列内容。
2.安全用电技术措施
2.1 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是指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接地极之间做可靠的电气连接。它的作用是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时,如果人体触及此外壳时,由于人体的电阻远大于接地体电阻,则大部分电流经接地体流人大地,而流经人体的电流很小。
2.2 保护接零
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系统中,将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供电系统中的零线或专用零线直接做电气连接,称为保护接零。
2.3 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施工现场的总配电箱和开关箱应至少设置两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而且两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和额定剩余电流动作时间应作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保护的功能。
2.4 安全电压
安全电压指不戴任何防护设备,接触时对人体各部位不造成任何损害的电压。我国国家标准GB3805-83《安全电压》中规定,安全电压值的等级有42、36、24、12、6V五种。同时还规定:当电气设备采用了超过24V时,必须采取防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2.5 电气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配电系统应设置室内总配电屏和室外分配电箱或设置室外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实行分级配电。
2.6 电气设备的安装
配电箱内的电器应首先安装在金属或非木质的绝缘电器安装板上,然后整体紧固在配电箱箱体内,金属板与配电箱体应作电气连接。
2.7 电气设备的防护
在建工程不得在高、低压线路下方施工,高、低压线路下方,不得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
2.8 电气设备的操作与维修人员必须符合要求
施工现场内临时用电的施工和维修必须由经过培训后取得上岗证书的专业电工完成,电工的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初级电工不允许进行中、高级电工的作业。
2.9 电气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施工现场的所有配电箱、开关箱应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和维修。检查、维修人员必须是专业电工。工作时必须穿戴好绝缘用品,必须使用电工绝缘工具。
2.10 施工现场的电缆线路
电缆线路应采用穿管埋地或沿墙、电杆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电缆在室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应不小于0.6m,并应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不小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等硬质保护层。
3.安全用电组织措施
建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
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向专业电工、各类用电人员介绍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应在技术交底文字资料上履行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的签字手续,注明交底日期。
建立安全检测制度。从临时用电工程竣工开始,定期对临时用电工程进行检测,主要内容是:接地电阻值,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值,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参数等,以监视临时用电工程是否安全可靠,并做好检测记录。
建立电气维修制度。加强日常和定期维修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并建立维修工作记录,记载维修时间、地点、设备、内容、技术措施、处理结果、维修人员、验收人员等。
建立工程拆除制度。建筑工程竣工后,临时用电工程的拆除应有统一的组织和指挥,并须规定拆除时间、人员、程序、方法、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等。
建立安全检查和评估制度。施工管理部门和企业要按照JQ59-8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定期对现场用电安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建立安全用电责任制。对临时用电工程各部位的操作、监护、维修分片、分块、分机落实到人,并辅以必要的奖惩。
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定期对专业电工和各类用电人员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和培训,凡上岗人员必须持有劳动部门核发的上岗证书,严禁无证上岗。
4.施工现场的安全用电防护
笔者结合长期用电检查和实际工作的经验认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可以归纳为“12345”来理解和操作。
4.1 “1”是施工现场的一条电路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统一进行组织设计,有统一的临时用电施工方案,一个取电来源,一个临时用电施工、安装、维修、管理队伍。严禁私拉乱接线路,多头取电;严禁施工机械设备和照明各自独立取自不同的用电来源。
项目经理作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经过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培训,了解所用设备性能,具有上岗资格的电气技术人员,要建立完整的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资料,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做好电气设备日常维护、电阻测试、电工维修记录。临时用电工程施工完毕,必须做全面的检查验收。
施工现场经常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没有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或虽然有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但编制手续不全,内容空洞,照抄照搬规范不能指导施工,与现场实际脱节,没有用电维修、检查制度,用电检测资料凭空填写,电工缺乏配电知识等。
4.2 “2”是临时用电两级保护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作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同时规定,开关箱中必须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就是说,临时用电应在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分别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形成用电线路的两级保护。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要装设在配电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和开关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总配电箱的保护区域较大,停电后的影响范围也大,主要是提供间接保护和防止漏电火灾,其剩余动作电流和动作要大于后面的保护。因此,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两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额定电流动作和额定剩余电流动作时间应作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分段保护的功能。开关箱内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额定剩余电流动作时间应不小于0.1s。对搁置已久重新使用和连续使用一个月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应认真检查其特性,发现问题及时修理或更换。
4.3 “3”是三级配电
配电系统应设置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和开关箱。按照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的送电顺序,形成完整的三级用(配)电系统。这样配电层次清楚,便于管理和查找故障。总配电箱要设在靠近电源的地区。分配电箱应装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地区。动力配电箱和照明配电箱通常应分别设置。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的场所,要远离易受外来固体物撞击、强烈震动的场所,或者做环境防护。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大于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应不超过3m。配电箱和开关箱周围要有方便两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不能够因为堆放物品和杂物,或者有杂草、环境不平整妨碍操作和维修。电箱还要有门、有锁、有防雨、防尘措施。
配电箱和开关箱必须用铁板或者优质绝缘材料制作,并且装设端正、牢固,下底与地面的垂直距离要>1.3m且0.6m且
4.4 “4”是电器装置的四个装设原则
每台用电设备必须设置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开关箱内要设置专用的隔离开关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不得同一个开关箱、同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两台以上用电设备。开关箱内必须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这就是规范要求中“一机、一箱、一闸、一漏”的四个装设原则。开关电器必须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电设备实行电源隔离,其额定值要与控制用电的额定值相适应。开关箱内不得放置任何杂物,不得挂接其它临时用电设备,进线口和出线口必须设在箱体的下底部,严禁设在箱体的上顶面、侧面、后面或箱门处。移动式电箱的进、出线必须采用橡皮绝缘电缆。施工现场停止作业一小时以上时,要将开关箱断电上锁。
4.5 “5”是五芯电缆
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必须实行TN-S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电缆的型号和规格要采用五芯电缆。为了正确区分电缆导线中的相线、相序、零线、保护零线,防止发生误操作事故,导线的颜色要使用不同的安全色。L1(A)、L2(B)、L3(C)相序的颜色分别为黄、绿、红色;工作零线N为淡蓝色;保护中性线PE为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使用绿/黄双色线做负荷线。
5.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的有效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因此,建设单位应把临时用电安全管理放在工程管理的首要位置,并且完善临时用电组织技术和管理上的不足之处,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用电,从而减少和避免施工现场触电伤亡事故的发生,充分发挥出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职业技能 飞机液压附件修理工 培训包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05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our country has raised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a new heigh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 necessary and urgent task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introduces the training package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e project has strong advantages, can change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for effective integration through the working process and the occupation skill,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has a good effect. In this paper, the specific "aircraft hydraulic accessories repair work training package", the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analysis, and ultimately build a suitable for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training package training system.
Keywords vocational skills; Aircraft Hydraulic Accessory Repairman; training package
1 当前职业教育中使用培训包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为了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各个国家都逐渐地重视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加快对于职业教育方式的发展。我国也已经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依旧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始终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执行标准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缺乏兼具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标准,使得相当多的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位和相应的执行办法。其次,职业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方面没有结合实际的岗位进行分析和规划,同时理论化比较严重,在实践教学方面比较缺乏,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不合理。再者,在职业教育过程中,企业的参与比较少,积极性和动力不足,校企合作、工作岗位与实际所学相结合等还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企业为学校所提供的一些条件难以满足学校方面的需求,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在正规的工作场景中进行学习,使得教育教学脱离实际需求,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适应社会需求。最后,职业院校尚未将全新的人才培养要求作为主导思想,不能够依照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殊性去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使得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方面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着较大差异,教学质量比较差,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实际需求不相符。目前,我国为了改善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一系列问题,将培训包建设引入职业教育之中。①
2 培训包建设的具体应用
根据天津市“职业培训包”项目开发工作要求,通过调查天津市当前飞机液压附件修理工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任务、新技术应用等情况,分析研究现行的国家职业标准与目前天津市航空产业生产实际需求的差异,作为“飞机液压附件修理工培训包”职业标准开发的全面参考依据。同时,Y合目前社会培训实际,分析每一项技能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能力项目要求和能力标准要求,分析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水准,为职业培训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1 培训包的职业标准和培训标准获取
为了清楚地了解到飞机液压附件修理工职业培训包的职业标准和培训标准,对天津地区的航空企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家企业,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来了解具体情况,主要调查方法如下:
(1)典型调查:从天津市航空行业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通过研究个别典型,来认识同类企业的一般属性和规律。
(2)重点调查:通过对飞机液压附件修理职业岗位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调查,特别是对从业年限超过5年的的技术工人进行重点调查,来了解飞机液压附件修理职业岗位的总体需求和要求。
(3)抽样调查:根据企业规模和岗位从业人员情况,随机抽样提取调查对象,原则上飞机液压附件修理职业岗位操作人员抽样比例不低于10%,其中岗位操作人员低于10人的,抽样分数不少于2份。
2.2 培训包中的能力体系
培训包中的能力标准是由行业所决定的,用来满足行业的技能需求,在确定能力标准之前,对能力领域进行分析。②一个职业的能力领域是对从事该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反映,而每个能力标准都包含着一定的能力领域,其中又包含着不同的能力单元,分别描述了相关行业的工作岗位所需具备的关键能力,会牵涉到与具体的工作相关的各方面,并且规定了在工作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引用标准。例如飞机液压附件修理工初级资格的职业标准和培训标准,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2.3 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
这一部分主要是建立在具体的操作技能的基础之上,对于工作岗位中所需要掌握的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标准。理论知识指的是在执行工作中所需要的提供有效方式的相关知识。所需要的技能操作是指将所学到的知识被转化为实际工作中所应用到的具体技能。③通过对这个能力卧的学习,接受培训的人要掌握初级飞机液压附件维修工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所需的技能主要有:(1)自用试验设备的调整、定检、定校及维护保养。(2)选择、使用和维护常用的工、夹、量具。(3)按液压附件的安装工艺规程、图纸和技术要求,安装导管和简单附件。(4)排除多余物,确保油液清洁度及液压油在飞机上的使用要求。(5)看懂一般液压系统原理图、附件的安装图和安装试验技术条件。(6)产品质量缺陷的鉴别。(7)看懂一般产品工艺规程及技术条件。(8)本工种工作过程中所需的一般计算和测量。(9)钳工的简单操作技能。(10)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装具的使用。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主要有:(1)试验设备的分类、型号、操作程序及保养方法。(2)常用工、夹、量具名称、规格、用途和使用、维护保养方法。(3)常用量具的各类、精度等级及使用保养方法。(4)常用航空材料及辅助材料的牌号、名称及用途。(5)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知识。(6)一般质量缺陷的鉴别方法。(7)飞机主要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功用。(8)液压系统折功用及主要附件的名称和用途。(9)系统导管和主要附件在飞机上一般的分布位置及固定情况。(10)本系统安装实验的通用技术要求。(11)系统导管与安装前启封检查的注意事项,以及对多余物和液压油清洁度的各种要求。(12)工作中所需的物理、化学、数学的初步知识。(13)钳工、电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的初步知识。(14)安全操作规程和生产班组管理有关知识。
2.4 培训包中的资格体系
(1)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在培训包中,飞机液压附件维修培训包含了初级、中级、高级等三个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每个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都包括资格概述、取得资格之后的就业方向和职位,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等内容。
(2)职业资格的晋升。在职业资格的晋升方面,初级资格的飞机液压附件维修工需要掌握相应的技能和知识,中级的则需要具备初级资格,而且还需掌握中级资格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3 我国培训包培训体系建设
(1)建立能力标准,完善课程体系。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开始注重结合行业和企业的具体需求,在培训包课程开发中,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需要我们彰显培训包能力标准体系中的关键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构建。④在实际的操作之中,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和行业的具体需求出发,通过对行业信息的调查、对以后劳动力素质需求以及行业的发展前景预测,将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职业学校紧密结合起来,成立专业的部门进行能力标准的调研,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形成灵活的长效机制,从而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中各方面的培训工作,使得课程更具实践性,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
(2)促进行业企业积极参与,重视实践。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在职业院校的发展中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在深入开展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要注重以行业企业的需求为主进行能力标准开发,行业企业则在这一过程中提供实践的场地,可以将真实的工作场景展现在培训过程中,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在保证劳动力素质的同时也实现了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
(3)选择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科学地开发培训内容。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职业院校的自利得到了解放,可以在建立统一标准的保障下,借鉴经验,将自利下放给学校和教师,构建出一个灵活开放的职业技术培训体系,在实际的课程开发中,根据具体的工作需要和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培训内容,选择灵活的方式,根据具体的培训课程和岗位标准选择不同的培训地点,利用顶岗实习等防暑进行培训,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建立起全新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
注释
① 张美娜,顾威.探索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培训包建设[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62-64.
② 李茹.“职业培训包”功能分析与基本框架搭建[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