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主要护理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29 17:52: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黄疸主要护理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148-02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现象[1],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出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有50%~80%的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原因复杂,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预后很差,死亡率很高。
我科对2009年1~10月148例出现黄疸的患儿实施新生儿黄疸整体护理,分析黄疸的原因,制订有效护理计划,实施护理干预,加强健康宣传和教育,除3例患儿因其他并发症继续治疗外,余145例患儿均未发生核黄疸,2~3周治愈出院,现将其间整体护理体会及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48例出现黄疸的新生儿,其中,男88例,女60例,出生时体重≥2 500 g,Apar评分7~10分者142例,胎龄不足37周,体重
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①肝功能发育未完善。②胆红素生成多:新生儿每日生成约8.8 mg/kg,成人仅为3.8 mg/kg。③肠肝循环特点:因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粪胆原、尿胆原不能有效被还原,且婴儿肠腔内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吸收经门脉而达肝。
1.2护理
1.2.1入院评估
密切观察病情:了解患儿的一般情况,如分娩方式、母婴血型、体重、喂养、胎龄、保暖情况、体温变化、大便及尿液颜色。根据患儿尿、便颜色变化,可判断黄疸的轻重及变化,如尿液呈酱油色,提示为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注意皮肤黏膜、巩膜的颜色,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步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高度重视。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的近似值,评价进展情况。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患儿出现拒食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胎粪及胆红素排出。
1.2.2护理计划
以收集资料和护理问题为依据,制订出适合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计划,用于指导护理活动,由于患儿胎龄不同,出生时情况各异,所致患儿的病情轻重表现均不相同,护理计划也均不相同。因新生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故黄疸新生儿喂养应耐心,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1.2.3护理措施
1.2.3.1针对病因护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我院采用上海NJ-33经皮黄疸测量监测仪对148例出现黄疸的新生儿每日进行黄疸指数监测并每天及时反馈监测结果。部位取前额正中右眉弓上方0.5~1.0 cm处,紧贴皮肤垂直侧。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有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的颜色、部位等变化。每日应用经皮黄疸指数测定仪监测经皮黄疸指数,可粗略地估计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清胆红素(mg/dl)=1.2×(经皮黄疸指数-12)。每2~3天检测血胆红素。观察有无核黄疸表现,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主要是监测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一旦发现胆红素浓度超过257 μmol/L就该密切注意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早期发现胆红素的神经毒性,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与家长沟通,警惕核黄疸的发生。
1.2.3.2实施补充水分、配合蓝光照射疗法。我院对148例黄疸新生儿实行蓝光照光的治疗护理[2],蓝光照射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方法,同时也降低皮肤黄疸的可见度,所以照射期间血清胆红素每日监测。蓝光照射时不显性失水增加,每例患儿液体补入量增加不低于25%,可通过输液和口服葡萄糖来补充。注意保暖,光疗时用黑色眼罩保护眼睛,避免强光对眼的损伤。除会阴、部用尿布外,余均;蓝光灯管使用2 000 h后,能量减弱45%,每次照射记录时间,超过2 000 h重新更换新灯管。
我院对148例黄疸新生儿的护理,采取的是间断照射,即持续照射8~12 h后停12 h再照射。记录起止时间,间断照射疗法同连续照射疗效相同,但明显减少光照疗法的副作用,148例黄疸新生儿除有个别几例出现轻微腹泻和皮疹外,未再有其他不良反应。
1.2.3.3抚触护理。为我院黄疸患儿的常规护理,抚触护理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3],每日由我院护理人员采用标准抚触法,对患儿皮肤进行科学、温和的刺激,从患儿头面部、胸部、再到腹部、四肢、背部进行有序抚触,每个动作重复2~3次,每日上午下午各进行一次,抚触有效时患儿神情放松,可进行10~15 min,如患儿烦躁、哭闹则停止抚触,等合适机会再抚触。抚触护理教会患儿母亲和家属,出院后可继续进行。
1.2.3.4纠正酸中毒,促进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可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以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4]。
1.2.3.5合理安排补液计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也进入脑组织引起核黄疸。
1.2.4黄疸新生儿健康教育
使家长了解孩子黄疸的情况和程度,取得家长的配合;轻度母乳性黄疸,可嘱继续母乳喂养,如吃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新生儿25%~30%可发生母乳性黄疸,在继续喂母乳的情况下黄疸在3~12周消退,除少数胆红素>342 μmol/L可发生核黄疸外,一般不必停喂母乳。若黄疸严重,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恢复母乳喂养。若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球,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
2结果
148例黄疸患儿均消退出院。
3讨论
我院对148例黄疸新生儿进行整体护理,向家长宣传预防新生儿黄疸的知识,生后及时喂养。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害,预后效果不佳,尽管进行了治疗也可有脑性瘫痪等后遗症,对于宫内感染患儿,治疗好转后,出院后仍需长期随访观察,多与患儿家属沟通。对148例黄疸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必须保证住院护理质量与出院后家庭护理质量。在重视患儿病情的同时,要关注母亲的心情。全面考虑到父母、家庭、社会三方面因素对婴儿健康成长的影响,注重人的社会性。因工作时交接班仔细、责任明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得以使新生儿常见的护理并发症等明显减少,148例黄疸患儿均消退出院。护理工作中所做的健康教育,对于患儿及家属针对性、实用性强,深受家属欢迎。出院后上门指导服务,充分体现了整体护理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9.
[2]王秀芹,王永秀,刘晓方.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96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6A):638.
[3]朱步琴,徐敏.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2A):1758.
[4]毛立英,寿文祥.62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及防治[J].临床医学,2005,25(7):79-80.
篇2
【关键词】 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效果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等症状[1]。重者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有手足徐动症,听力下降,智力落后,眼球运动障碍等后遗症[2]。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对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可以降低黄疸的发病率,同时可提高光疗法和中西结合疗法治疗黄疸新生儿的康复率。因此,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非常重要[3,4]。本研究以80例处于治疗期黄疸新生儿,研究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本院分娩的足月(孕周>37周)新生儿黄疸80例,男45例,女35例;就诊时日龄为13.8±3.5d,体重2.1-4.8kg,发生黄疸时间3h至27d(12.3±4.0d);血清胆红素水平196μmol/L-270μmol/L(235.0±18.5μmol/L);排除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等。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性别、孕周、体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前期评估 了解患儿胎龄、出生日数、分娩方式、母婴血型、体质量、喂养、保暖情况及巩膜、皮肤黄染程度;有无头皮血肿;询问患儿家长体温、吃奶情况、大小便颜色和次数及有无服用药物。
1.2.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采用光疗法进行治疗。使用宁波戴维XHZ-90单面160W光疗仪,采用波长425-475nm蓝光,灯管距离患儿皮肤33-50cm。
1.2.3 护理方法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给予早接触、早吸吮,均为24h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按需哺乳,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除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外并给予抚触护理,按照头部、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的顺序进行抚触,同时新生儿出生24h后即进行游泳,新生儿脐部贴防水护脐贴,选择专为婴儿游泳设计的游泳圈和游冰池,室温调26-28℃,水温38-41℃,每日1次,每次15min左右。游泳过程分为被动游泳(护士在旁协助新生儿伸展肢体)和婴儿自主游泳。同时进行心理护理:耐心向家长解答黄疸的病因、性质、护理及预后,解释提出的问题,减轻心理负担。让患儿与父母接触,增加情感联结,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及排便量,第一次排黄便时间。同时观察两组病人对于光疗法的疗效及胆红素下降幅度。显效:黄疸完全消退;有效:黄疸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在136μmol/L-171μmol/L;无效:皮肤仍黄染,血清胆红素水平>205μmol/L。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数据统计 采用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2.1 护理干预对排胎便的影响,见表1 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排胎便变化,结果显示首次排胎便时间缩短,每日排胎便次数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
表1 两组排胎便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首次拍胎便时间(h) 每日排黄便次数(次)
观察组 45 44.3±11.2 7.1±1.2
对照组 35 73.5±12.5 4.3±0.9
2.2 护理干预对黄疸治疗效果的影响,见表2 观察两组黄疸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5.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病人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5 28 14 3 93.3%
对照组 35 23 7 5 85.7%
3 讨 论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发现新生儿出现黄疸症状应该及时就医进行治疗,否则有引发核黄疸的可能,同时,必要的护理干预对于黄疸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排胎便变化,首次排胎便时间缩短,每日排胎便次数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
由于家长对于黄疸缺乏必要的认识,因此,正确的健康宣传非常重要的。注意让家长思想上重视黄疸,并掌握其临床表现和发病的原因,及时检测方法可以指导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喂养情况,以及婴儿身体各部分的的颜色。作为医护人员必须获得父母的信任,并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及时发现病变,并积极与合作医院做治疗和护理。本研究中观察80例黄疸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黄疸患儿的康复率。同时,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可治愈大多数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应针对不同病因对黄疸患儿进行重点观察和护理,并向家属做好健康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 兰海英,夏爱红,唐丽华.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分析护理研究[J].2011,18(8):110-111.
[2] 张玉霞.新生儿黄疸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1,9(6):1447-1448.
篇3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护理
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使患儿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治疗主要是光照疗法。正确的护理,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1,2]。今就我科对新生儿血清胆红素>432 umol/L的临床病例,采用蓝光持续双面光疗照射45例的护理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新生儿科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住院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共45例,所有病儿血清总胆红素均>432 umol/L,其中男26例,女19例,足月儿42例,早产儿3 例。生后发病时间最早15 h,最迟17 d,
1.2 治疗 入院后,经常规体检,处理后,即放入蓝光箱,我们采用持续双面光疗的方法,定时监测血清胆红素,当血清总胆红素降至342 umol/L时,改为间歇光疗。
1.3 方法
1.3.1 仪器 使用EKS-02A型双面蓝光治疗仪(上海合力医疗器械厂产),波长为425~475 nm蓝光,光管与新生儿体表距离35~50 cm,光明强度为2152.0-4949.6LX。
1.3.2 环境准备 保持室温为22℃~24℃,湿度为50%~60%,空气新鲜,避免过堂风。
1.3.3 患儿准备 剪短指甲,处理皮肤、脐部,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带好眼罩,防止损伤视网膜,全身(只包小尿布),男性患儿保护阴囊。患儿进入蓝光温箱后注意记录入箱时间。
1.3.4 照射温度与时间 保持温箱温度为30℃~33℃,采用持续双面光疗。当血清总胆红素降至342 umol/L时,改为间歇光疗,每次8 h,1次/d,共照射18~30 h,平均为26 h。
1.3.5 观察项目 ①精神状态:好、一般、差;②吃奶情况:好、可、差;③体温:38.5℃;④心率:140次/min;⑤呼吸:40次/min;⑥黄疸程度;I度黄疸限于面、颈部,巩膜轻度黄染;II度黄疸遍及躯干及大腿;III度黄疸全身皮肤黄染,包括手心、足心和分泌物;⑦大便颜色;暗灰黄色、黄色、黄绿色;⑧皮疹。
2 结果
共治愈患儿43例,胆红素降至正常时间为4.3 d。1例因肺出血死亡,1例自动出院,未予治疗,1月半后并发胆红素脑病。光疗期间出现发热1例,皮疹2例,青铜症1例,均予暂停光疗后好转。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进入光疗温箱后,患儿取平卧头侧位,均给与人工喂养,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治疗和护理尽量集中进行,做好箱前交接班,特别是箱温要交接清楚,看清温度,24 h记录一次箱温,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每2~4 h记录一次体温,使体温保持在36~37℃为宜,根据体温调节箱温。如光疗时体温上升超过38.5℃时,要暂停光疗,经处理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光疗。随时记录母乳量、呕吐量、尿量、大便次数及大便的颜色。
3.2 预防感染 新生儿抵抗力低下,易受细菌感染,故新生儿蓝光治疗中预防感染是十分重要的。护理人员在接触新生儿之前要洗手,有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者尽量不要接触新生儿,若接触则需要戴口罩。要注意做好新生儿臀部、脐部护理,防止皮肤破损细菌侵入引起感染。
3.2 特殊护理
3.2.1 患儿应裸位于床中央,以获最佳光照位置。如患儿因烦躁移动,护士巡回时应予以纠正。
3.2.2 保持玻璃床板透明度,如被患儿呕吐、泪水、出汗,大小便等污染后,应及时清理,以免影响疗效。
3.2.3 全部使用双面蓝光照射,一般每2 h更换一次,可以昂卧、侧卧、俯卧交替更换。俯卧照射是应有专人巡视,以免口鼻受压而影响呼吸。
3.2.4 严密观察病情,光疗前后及期间要监测血清胆红素变化,以判断疗效。光疗过程中要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及生命体征;注意黄疸的部位、程度及其变化;大小便的颜色与性状;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有无呼吸暂停、烦躁、嗜睡、发热、腹胀、呕吐惊厥等;注意吸吮能力、哭声变化,如有异常须及时与医师联系,以便检查原因,及时处理。
4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病,治疗主要包括光照疗法、换血疗法、药物治疗等,光照疗法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使用方便,副作用小,在临床使用广泛,熟练地掌握光疗的操作方法、目的和注意事项,准确估计和处理患儿在光疗中出现的护理问题,是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条件[3-5]。笔者认为只要护理措施得当,密切注意光疗时出现的异常情况,观察呼吸、心率,适当补充水分,注意保护眼,生殖器等及吃奶情况。可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孔德凤,马莉,主编.实用新生儿护理,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 李凤英.新生儿黄疸诊断治疗中的分歧争议,中国使用儿科杂志.
[3] 王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诊疗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篇4
1 蓝光照射的原理
胆红素能吸收光线,以波长450~460nm的光线作用最强,由于蓝光的波长主峰在425~475nm之间,故有人认为是人工照射的最好光源[3,4]。光疗主要是使胆红素光异构化[5],形成构象异构体(4Z,15E2bilirubin Ⅸα,简称ZE; 4E,15Z2bilirubinⅨα,简称EZ)和结构异构体(lumirubin,LR)。这些异构体属水溶性,可经胆汁排泄到肠道或从尿中排出,从而使血清胆红素降低。光疗作用的部位是在皮肤的浅表组织,蓝光照射是使体内的胆红素不断上升至皮肤表面后,使其分解,以达到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目的。
2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适应证及其不良反应
2.1 适应证 关于何时进行光疗争议颇多,鉴于核黄疸的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有些学者提倡早期行光疗,但我国有些学者认为除非血清胆红素异常升高,否则对患儿的神经系统并无显著影响[6] 。同时Beutter等[7]研究认为胆红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维持一定的胆红素水平,可保护机体免于氧化的损害,就此争议世界各国提出了不同标准。2000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提出,不能用一个固定的界值作为新生儿黄疸的光疗标准,而应根据患儿胎龄、日龄、出生体质量的不同而改变。因此,丁国芳等[7]推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生儿黄疸光疗标准,见表1、表2。
表1
不同出生时龄的足月新生儿黄疸光疗
标准(μmol/L)
时龄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考虑光疗光疗
~24 h≥103≥154
~48 h≥154≥205
~72 h≥205≥257
>72 h≥257≥291
表2
不同胎龄/出生体重的早产儿黄疸光疗
推荐指标
胎龄(周)/出生体质量(g)
总胆红素界值(μmol/L)
出生~24 h~48 h~72 h
~28 周/
29~31 周/1 000~1 500 g≥17~103≥103~154≥154
31~34 周/1 500~2 000 g≥17~103≥103~171≥171~205
35~36 周/2 000~2 500 g≥17~120≥120~205≥205~239
2.2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有发热、烦躁、腹泻、呕吐、腹胀、皮疹、核黄素缺乏与溶血、青铜症等。目前认为光疗发热与光谱中含红外线而导致产热过多有关;腹泻与光疗后胆红素光异构体产生过多,肠道排泄时抑制肠道乳酸酶活性有关; 皮疹与光过敏有关[8] 。护士应了解这些不良反应,以便给予预防、护理和选择恰当的光疗方法。
3 蓝光照射的仪器设备
常用蓝光照射的仪器设备有单面蓝光治疗仪、双面蓝光治疗仪、蓝光毯、蓝光床、蓝光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LEDs)等。关于蓝光照射仪器的选择研究很多,袁晓路等[9]总结出临床工作中可以首选BiliBed蓝光床治疗新生儿黄疸,不仅退黄效果肯定,而且方便、实用、不良反应少、不影响母乳喂养,同时又减少护理的工作量。李妮[10]发现Bilibed 婴儿蓝光床不仅在疗效和护理方面优于传统光疗法,而且其治疗方式也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牟园芬[11]比较蓝光毯与蓝光箱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讨论相应护理问题,得出结论轻中度黄疸以选蓝光毯为宜,较重度黄疸则选蓝光箱。孙金秀等[12]探讨双面与单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得出,双面蓝光照射在相同时间内使胆红素异构化速度加快,对减少核黄疸有重要意义。张晨美等[13]探讨蓝光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LEDs)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光疗效应,结果LEDs 在同样的光强度下能起到普通单面蓝光一样的光疗效果,可安装在保温箱内,有利于早产儿光疗,且不良反应并不增多。目前国外主要通过HPLC 检测胆红素光异构体变化来选择最佳光疗光源。HPLC 应用薄膜层析原理,按照不同胆红素光异构体具有不同极性将其分离,然后准确地测定每种胆红素异构体量的变化,这种方法不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14]。因此临床上要根据患儿的黄疸程度和科室现有仪器选择蓝光照射的设备。
4 蓝光照射的时间
不同医院采用光疗的时间也有不同,通常有间歇光疗8~12 h和连续光疗24 h。有学者认为,光疗开始时,光疗反应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强,随后光强度继续增加,但反应增加率下降,直到达到“饱和”状态,即在此点以后,即使光强度继续增加,光反应也不会增加,当胆红素浓度下降至100 mol/L时,即使继续光疗,胆红素亦不再降低;连续或间歇照射疗效无差别,后者可减少不良反应,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效果并不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疗效[15]。李华娟[16]、王金钰[17]研究结果显示间断蓝光照射避免了蓝光持续热效应对患儿体温波动、生理节奏、生活环境的长时间干扰和影响,既能使黄疸消退,又不致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患儿的发育成长。刘仁莲等[18]研究表明间歇蓝光照射对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不仅疗效好,而且可使新生儿父母在新生儿烦躁哭闹时用语言和抚触安慰,避免新生儿“皮肤饥饿”现象,使新生儿安静,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与身体舒适[19] 。鉴于间歇蓝光照射的效果更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因此建议临床上多采用间歇光疗法。
综上所述,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首选方法,蓝光照射的时间首选间接光疗,光疗的仪器设备临床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陈金龙.中华新生儿学.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37.
[2] 陈吉庆,昊升华.实用儿科诊疗规范.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7-39.
[3] 金汉珍,等.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5-307.
[4] 杨羊珍.新生儿黄疸日光早期干预的疗效观察.中国误诊杂志,2002,2(5):411.
[5] Onishi S,Isobe K,Itoh S,et al.Metabolism of bilirubin and its photoisomers in newborn infants during phototherapy.J Biochem,1986,100:789-795.
[6] 李凤英,陈自励.新生儿黄疸诊断治疗中的分歧与争议.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2):831.
[7] Beutter E,Gelbart T.Demina A1 Racial variability in the 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 1(UGT1-A1)promoter:a balanced polymorphism for regulation of bilirubin metabolism.J Proc Natl Acal,Sci,1998,95(14):8170-8174.
[8]Moan J.Light therapy of newborn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Tidsskr Nor Laegeforen,1992,12:1459-1463.
[9] 袁晓路,洪洲.蓝光床与传统光疗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比较.安徽医药,2007,11(7):632-633.
[10] 李妮.新生儿黄疸2 种蓝光疗法的临床比较.实用护理杂志,2000,16(5):23-24.
[11] 牟园芬.蓝光毯与蓝光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比较.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1):814-815.
[12] 孙金秀,冯玉梅,吕守英.双面与单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比较.齐鲁护理杂志,2007,13(3):24-25.
[13] 张晨美,杜立中,王珏.应用蓝光发光二极管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01,39(6):323-326.
[14]Myaea A,Sender A,Valette V,et al.Early changes in cutaneous bilirubin and serum bilirubin isomers duing intensive phototherapy of jaundiced neonates with blue and green light.Biol Neonate,1997,71:75-85.
[15] 马加宏,陈凯.临床新生儿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61.
[16] 李华娟,刘月利.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36例疗效观察.山东医药,2001,41(16):49.
[17] 王金钰.多次短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3):77.
篇5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进行分析与讨论。方法:以2007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9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其采取如文中所述的护理措施。结果: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90例患儿中,有86例成功治愈出院,2例患儿出现了先天性的肠道畸形,2例患儿合并胆红素脑病,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95.56%,4例没有治愈的患儿转入上级医院进行继续治疗。结论:科学、全面、合理的临床护理工作将为黄疸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临床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是胆红素在患儿体内积聚,最终导致皮肤或身体其它器官的黄染。一般来说,当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119μmol/L时,就会出现可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的黄疸。黄疸患者的神经系统大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新生儿死亡,因此,做好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命安全的保障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以2007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9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其临床护理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以2007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9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患儿48例,女性患儿42例。有34例患儿为早产儿,56例患儿为足月儿。
1.2 护理方法
1.2.1 体征观察: 首先,护理人员应对患儿巩膜、黏膜、皮肤的色泽进行重点观察,同时根据染黄部位及范围,对患儿血清胆红素的近似值进行预估,以便对疾病的发展情况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同时,还应留意患儿的神经系统表现,如呕吐、尖叫、吸允无力、反应低下、拒食等,因为这些都是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一旦患儿出现此类情况,必须要立即联系其主治医师进行处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2.2 光疗护理: 光照治疗是目前一种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的常见治疗方式。在进行光疗前,护理人员首先应对反射板、灯管的灰尘进行清理,以免对光照强度造成影响。其次,就是要对即将入箱的患儿皮肤进行清理,将油类、涂粉清理干净。同时为患儿戴好眼罩,并用长尿布条覆盖患儿的生殖器官,以免损伤其视网膜和外生殖系统。
患儿入箱后,护理人员即可开始记录照射时间,对于单面光疗箱,每2小时就应该变换一次,使患儿的皮肤能够得到全面的照射。采取俯卧时,应全程监护,以免因压迫鼻腔导致呼吸受阻。
在治疗过程中,光疗箱内的温度会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加速新生儿水分的丧失,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高钠血症或脱水,破坏红细胞,进而加重胆红素血症。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护理人员就要对患儿的体温进行一次测量,将其控制在36~37℃的水平。若患儿体温超过38.5℃,应停止光疗。
1.2.3 服用琼脂的护理措施: 琼脂主要由纤维素组成,能够使患儿体内在光疗后被转化的结合胆红素、水溶性胆红素稳定于溶液当中,避免细菌对其的转化作用,在增强患儿肠道蠕动的同时增加其排泄次数,促进胆红素的结合与排除,避免肠循环的出现。护理人员在此项工作中,主要应注意避免患儿的呛咳,在患儿哭闹时应先给予安抚,待其平静后继续喂养。如果在喂养过程中,发现患儿排泄次数过多,应暂停喂养。
1.2.4 抚触护理: 抚触护理是在患儿的病情好转、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后进行,每次约15min,每月进行2次。护理人员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动作要轻柔、要与患儿保持目光交流、双手要温暖、力度适宜。整个抚触护理从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依次进行,各个部位动作的重复以3~5次为宜,并非越多越好。若患儿处于烦躁、饥饿、疲劳、哭闹状态时,应停止抚触。另外,护理人员也应注意将相应的护理操作方式传授给患儿的家属,以便其出院后仍能完成抚触护理。
抚触护理的作用是增强患儿的迷走神经兴奋度,促进胰岛素和胃泌素的分泌量,使患儿的哺乳量增加,加速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最终促进胎粪的排出。背部的抚触护理则能够有效刺激患儿背部的皮神经,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脊椎排便中枢神经的兴奋,同样能够达到促进胎粪尽早排泄的目的。
1.2.5 合理补液,注意消毒:补液计划的设置应根据患儿补液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节,高渗性药物应避免过快输入,以防血脑屏障的暂时开放引起胆红素进入患儿的脑组织。
直接接触患儿的护理人员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之前、之后都要对双手进行消毒处理,尤其是要注意避免对患儿脐部、口腔的无菌操作,以免发生院内感染。
2 结果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90例患儿中,有86例成功治愈出院,2例患儿出现了先天性的肠道畸形,2例患儿合并胆红素脑病,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95.56%,4例没有治愈的患儿转入上级医院进行继续治疗。
3 讨论
新生儿尤其是新生儿中的早产儿,身体各项机能还没有发育完全,病理、生理方面与年长儿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大多表现为病情变化快、患儿对疾病的反应程度较低。如果在发病期间没有对病情的发展进行详尽的观察,就容易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有关医护人员必须要在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操作水平的同时,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信念、形成高度的工作责任感,采取相应措施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全面、及时、有效的观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完成每一项护理任务,以便为患儿的早日康复提供更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黄女使.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作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6):2048-2049.
[2] 王娜、周丽丽,等.新生儿黄疸101例临床诊治与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8):274-274.
[3] 朱秀玲.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1,(21):4480-4480.
篇6
【关键词】产妇 新生儿 家庭访视
中图分类号:R1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317-02
产后访视是住院分娩服务的延续,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访视可了解产妇的生理和哺乳情况, 以及新生儿的健康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健康指导, 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利于母亲身体恢复健康。我科对我院分娩的市区产妇进行家庭访视,(郊区及乡下的由当地卫生院上门检查)。发现产妇和新生儿存在诸多现有的或潜在的问题,需要健康指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我科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被访视的产后0-42 d的产妇及新生儿,产妇850例,新生儿856例(含3对双胞胎)。对产后访视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别对产妇的子宫复旧情况、恶露、乳腺、会阴情况、大小便和新生儿体温、皮肤、黄疸、身长、体重、大小便及母乳喂养等情况进行分析。
1.2 方法
产后访视内容 产妇保健手册访视要求,对每一位产妇于产后7 d、14 d、28 d进行访视记录,访视内容主要是:收集资料并进行建档,包括年龄、职业、婚姻、职业状况、生活习惯、孕期情况、分娩经过及本次检查情况,进行体检并记录。产妇要观察体温、血压、乳腺、子宫复旧、会阴、二便等情况有无异常。检查婴儿的反应、心肺、黄疸、囟门、皮肤黏膜、口腔、生殖器官、脐带、喂养、吃奶、二便等情况,评估产妇的精神,心理状况及家庭环境、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对存在或潜在问题运用健康教育、技术指导和护理支持等手段加以解决,对不能以上述方法解决的疾病或情况及时与本院联系并动员其入院诊治。对访视情况认真记录于《保健手册》中。
2 结果
剖宫产450例,阴道顺产391例,阴道助产分娩9例。全部母乳喂养650例,部分母乳喂养150例;人工喂养50例。产妇情况:皲裂37例,内陷35例,乳汁淤积49例,乳腺纤维瘤2例,尿潴留2例,会阴切口愈合差12例。新生儿情况:第一次访视时新生儿存在问题依次为病理性黄疸35例,红臀21例,脐炎16例,鹅口疮11例,新生儿腹泻11例。第二次访视时上述各症状明显减少。第三次访视时除个别湿疹外已全部治愈。出院后的母亲母乳喂养率低及新生儿的脐部及皮肤的护理不当而造成的感染率高。
3 讨论
3.1 产后家庭访视可及早发现母婴异常,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如第一次访视发现病理性黄疸35例,经住院治疗均治愈。
3.2 通过产后访视,大力宣传母乳喂养,传授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提高母乳喂养率,及时解决产妇及家属在喂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发现产妇及新生儿常见问题,给予正确指导和处理。纠正传统的不合理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进行科学的营养指导。
3.3 产后访视直接关系到产妇康复、婴儿健康成长和母乳喂养的成功。高质量的产后访视可以降低产妇产褥期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母乳喂养率。随着自我保健意识的加强,人们对保健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要求我们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术水平,作为妇幼保健人员只有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系统的学习,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满足产妇及家属的需求。
3.4 要充分发挥孕妇学校的功能和作用,健全孕妇学校上公开课的制度,要经常上课,把孕期、分娩期、产褥期的保健和婴儿保健知识传受给孕妇及其家属,避免在产褥期产妇自身保健和新生儿护理知识缺乏而出现问题。同时,产后访视人员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工作,及时上门进行产后访视,为产妇提供从住院到出院的连续性健康教育,使产妇能得到及时的护理支持和技术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母婴保健水平,保障母婴安康。
参考文献
[1] 范玉震.北京市海淀区某社区产后访视效果评价研究.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9,20(4):64-65.
篇7
那么如何判断和识别新生儿黄疸,以及黄疸儿是否应该坚持母乳喂养,让与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在家里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的程度
孩子的皮肤呈柠檬黄或胡萝卜黄,都应该是病理性黄疸。可在自然光线下进一步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染;躯干部用手指将皮肤按压后抬起,观察皮肤的情况,躯干部皮肤黄为中度黄染;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类型
生理性黄疸
一般情况下,大约有50%-60%的足月新生宝宝和80%以上的早产宝宝,在出生后2―3天就会出现生理性黄疸。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决定的。如果黄疸的程度较轻,属于生理性黄疸。这种黄疸在4-5天达到高峰,一般表现比较轻微,仅有皮肤和巩膜(白眼球部分)轻微发黄。宝宝的全身状态通常较好,每天照样能吃能喝,精神活泼,2周左右黄疸就会自行消退。当然,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可能会稍微长一些,但一般也不会超过3~4周。延迟喂奶(开奶晚)、呕吐、出生时及出生后缺氧、寒冷、胎粪排出晚均可加重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是由于某种疾病而引发的黄疸,主要特点是黄疸出现得比较早,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之内就会出现,而且黄疸的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也较长或黄疸消退后又复现。引发病理性黄疸的疾病较多,常见的有新生儿ABO溶血、RH溶血、先天性胆道闭锁、婴儿肝炎综合症、新生儿败血症等。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特别是未成熟儿,月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一般可于重黄疸发生后12~48小时之内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呕吐、不吃奶等症状,此时如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但如果没有及时诊治,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母乳性黄疸
大约有1%母乳喂养的宝贝可能发生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中一种酶的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加而引起。一般是在出生后3天左右出现,开始常常与生理性黄疽重叠在一起,但在2周左右生理性黄疽应该消退时,黄疸却持续不退或又缓慢地加重。如果宝贝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但全身状态仍然很好,一般考虑是母乳性黄疸。停止母乳喂养3天,如果黄疸减轻就可以确定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如果较轻,可以继续吃母乳;如果较重,暂停几天母乳,待黄疸减轻后再恢复母乳喂养。只要宝宝其它方面都健康正常,那么黄疽只是短时间而且无害的,母乳所产生的黄疸大约会在1~3个月内完全消失。如果宝宝的黄疸是由于某些健康问题造成,那你就更应该继续哺乳,你的母乳对宝宝来说非常宝贵。黄疸有时会让宝宝睡得比较多。不大喜欢吃奶,你可能必须唤醒他鼓励他多吃奶,并确保哺乳姿势正确,宝宝吸吮始终有效。
如何区分母乳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研究发现,有些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胆红素的浓度往往比人工喂养的要高,因此发生黄疸的时间比较长,往往7~8天达到高峰,20天左右或更长时间才能消退,这种黄疸被称为母乳性黄疸。发生这类黄疸的新生儿,一般情况好,不会引起大脑损伤,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特别处理,根据目前研究认为,母乳性黄疸的发生可能与母乳中脂肪酸浓度较高,抑制对胆红素的排泄有关。而真正的母乳性黄疸发生率仅占母乳喂养儿的1%~2%。
那么如何区分母乳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呢?如果您的孩子黄疸的表现基本与母乳性黄疸相似,精神好,吃奶好,就不必过分焦虑,只有当黄疸特别严重的时候,以及孩子的精神状态不好时,该考虑病理性黄疸,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有专业人员帮助,正确区分母乳性和病理!生黄疸。
病理性黄疸多因血型不合或感染等因素引起。黄疽多在24小时内出现,进展快,程度重,孩子一般情况不好,可出现嗜睡、食欲下降、抽搐等现象,这是因为过高的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造成脑细胞损害,后果较为严重。但是,一般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很低,新妈妈不必为此过分紧张。
早哺乳可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黄疸的形成是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高低直接关联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越高则黄疽越重,反之则轻。尽管新生儿于生后3-4天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但超过正常血清胆红素水平的黄疸,即病理性黄疽,将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和生命健康很是不利。
早期哺乳可以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水平,是预防病理性黄疸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从生理学角度来讲。由于新生儿肝脏生成胆红素多,所生成的胆红素主要经肠道排泄。如果新生儿排便和排便次数多,进入肠道的胆红素可粪便排出。反之,如果胎便排出延迟,排便次数少,量小,则使肠道胆红素大量经肠肝循环又返回肝脏和血液,从而造成高胆红素血症而加重黄疸。
怎样看胎便是否排干净呢?从临床观察来看,正常新生儿出生10-12小时即初次排便,3~4天开始排黄便。主要是看胎便从黑色胎便转变为黄色胎便就是排干净了,另外一点就是要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判断新生儿液体摄入是否充足的办法是看新生儿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儿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数不足,有可能他的液体摄入不够,小便过少不利于胆黄素的排泄。我们应当保证新生儿的液体摄入。一般新生儿的胎便应当2-3天就排完了,这样就能减少其黄疸的程度。
新生儿的这一规律与是否早期哺乳及哺乳次数有关,如果能尽早开奶,并且每日哺乳不少于8次。频繁有效地哺乳不仅可促进乳汁分泌,而且增加新生儿母乳摄入量,还可通过吸吮反射促进肠蠕动,使胎便顺利排出。肠道内胆红素排出增多,减少小肠重吸收胆红素,这样就有利于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发生,防止黄疸过重而引起病理性过程。所以产后要尽早实施哺乳,采取不定时按需哺乳的方法,每天哺乳次数不少于8次,并注意观察新生儿初次排便时间和排黄便时间。
大多数的新生儿黄疸对宝宝来说是无害的,而通常的治疗手段却会干扰正常的母乳喂养。因此,医护人员和父母们应该注意治疗可能会带来比疾病本身更大的问题。
治疗病理性黄疸的原理和方法
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因为新生儿不需要那么多的红血球。红血球被破坏的代谢产物就是胆红素,如果胆红素太高,即“高胆红素症”,会引起黄疸。一般黄疸分为直接型与间接型。直接型的黄疸主要是肝脏胆道的问题,因为感染造成肝脏功能有问题,或者肝、胆道有先天性异常都会导致黄疸升高;间接型的黄疸是由于红血球破坏过多,使胆红素太高,这可能会造成脑部核黄疸,所以都需注意。
目前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多数是采用照光治疗。通过照光,能让体内的胆红素转换成其他物质,使得体内不断堆积的胆红素找到另一个出口,黄疸的症状就能改善。而照光对肝功能并没有影响,等到宝宝的肝脏成熟后,能够自己处理胆红素时,才算达到正常状态。
但是照光后仍无法改善的宝宝,必须以药物或换血来治疗。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如果黄疸是由于胆道闭锁所形成的,就需要用手术治疗了。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
中医认为,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篇8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护理对策
1母婴同室常见的新生儿安全问题
1.1呛奶窒息:呛奶是新生儿喂养时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主要的不安全问题。为此应特别嘱咐产妇根据需要及时给新生儿喂奶,不可定时定量,避免新生儿由于过度饥饿吸吮过急而发生呛奶窒息。
1.2中暑:我们地区气温较高,一般夏季均于35℃左右,多数病人家属受旧观念的影响,认为新生儿怕冷、怕风,常给新生儿铺盖过厚、过严。致其中暑或全省出现皮疹。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在外界气温高,身体散热不好的情况下极易引起高烧颜面潮红,多汗,若不及时纠正,易导致婴儿嗜睡,脱水,黄疸等。
1.3脐部渗血:新生儿24小时内,一般不需保暖,特别是低体重儿。因包布过多、过严,脐部渗血不易发现。严重者导致新生儿贫血或失血性休克。
1.4烫伤:气温转低时,家属设用暖水袋或瓶子给新生儿保暖,因为婴儿皮肤较嫩,而且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易导致烫伤。
1.5新生儿被盗:产妇与家属因劳累过度,而呼呼大睡。部分护士思想麻痹,认为有父母照看而忽略新生儿的安全。
1.6低血糖:因产妇与家属对母乳喂养特别缺乏,而且受旧观念影响,认为婴儿出生24小时后方能进食,导致新生儿面部发绀,手足发抖,大小便次数减少。
2保障母婴同室中新生儿安全的措施
2.1加强规章制度教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科内重视安全教育,使医护人员能够认识到母婴同室中新生儿的监护不仅是家属的任务,护理人员亦有责任与义务。牢记安全隐患,对潜在隐患进行妥善处理
2.2提高家属护理水平:产妇与家属普遍缺乏卫生保健与科学育儿知识,加上陈旧观念影响,不免出现一些新生儿安全隐患,为此医护人员应不定时给产妇与家属详细讲解并示范如何护理新生儿,强调注意事项,教会产妇如何正确哺乳及出现紧急情况时如何处理
2.3在病房与走道处张贴宣传画,摆放科普读物,以书面形式告知监护人新生儿护理的相关内容于注意事项,并将告知书随病历归档。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午间与晚间睡眠时必须关好门窗。婴儿离开母亲时必有家属跟随,定时探视,对陌生人要加以警惕,加强巡视病房。
篇9
[关键词] 腰硬联合;镇痛分娩;新生儿黄疸;血胆红素
[中图分类号] R96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7-0076-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分娩疼痛已成为产科工作者较为关注的问题,而且广大孕产妇对无痛分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腰硬联合镇痛分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具有镇痛效果确切、起效迅速的优势[1]。腰硬联合镇痛过早、过晚都对分娩有一定的副作用,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2]。本文为研究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选择我院收治的健康产妇400例,其中200例给予腰硬联合镇痛顺产分娩,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健康产妇400例,均单胎头位,无产科并发症,经产科医师和助产士检查可经阴试产。所有产妇年龄20~41岁,平均29.4岁;身高150~173cm,平均161.4cm;体重59~85kg,平均70.6kg;ASA分级Ⅰ~Ⅱ级,孕期38~41周,随机分为镇痛组与对照组,各200例。两组健康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观察对象
镇痛组:在腰硬联合镇痛分娩下的顺产足月儿200例,产程分娩顺利,无胎儿窘迫,体重在正常范围,无新生儿窒息。对照组:自然分娩的顺产足月儿200例,产程分娩顺利,无胎儿窘迫,体重在正常范围,无新生儿窒息。两组足月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麻醉方法
镇痛组所有患者均无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穿刺禁忌证,产妇取左侧卧位,于L3~4间隙行常规硬膜外穿刺,空气阻力消失试验及回抽无血和脑脊液证实进入硬膜外间隙后,用25G腰穿针经硬膜外针导入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回流后向蛛网膜下腔注入芬太尼20 g+0.9%生理盐水稀释液1mL[3];然后于硬膜外间隙头向置管3cm并妥善固定,以0.25%罗哌卡因4mL硬膜外间隙给药后连接镇痛泵,0.125%罗哌卡因2mL/h硬膜外间隙持续泵注[4]。当产妇诉疼痛时予0.25%罗哌卡因3~4mL硬膜外间隙给药,加强效果[5]。
1.4监测方法
经皮黄疸仪测定:新生儿出生24h后开始每天经皮黄疸仪分别经新生儿前额、中胸、上腹、右膝部测定,取其平均值[6];实验室血胆红素测定:每日取患儿足跟外侧消毒后无菌针刺皮肤,经肝素化处理的毛细玻璃管取血0.1mL,分离血浆部分直接测胆红素,取每日总平均值[7];每日观察新生儿皮肤黏膜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F或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数描述,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
2结果
2.1实验室血胆红素测定
两组顺产新生儿实验室血胆红素测定指数每日总平均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实验室血胆红素测定总平均指数比较(x±s)
2.2经皮黄疸仪测定
通过经皮黄疸仪对两组顺产新生儿测定,胆红素指数均是3、4d达到最高峰,两组胆红素指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2.3皮肤黏膜黄染情况
新生儿黄疸主要以巩膜、皮肤黏膜黄染及小便黄为临床表现,两组患者1周内黄疸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皮肤黏膜黄染情况比较[n(%)]
3讨论
腰硬联合镇痛(CSEA)分娩被称为“可行走的硬膜外镇痛”,临床上常使用小剂量、低浓度芬太尼(10~25 g)复合罗哌卡因(0.0625%~0.125%)用于腰硬联合分娩镇痛,穿刺点多选择L3~4[8]。它适用于任何可进行硬膜外镇痛的产妇,其蛛网膜下隙应用阿片类药物能迅速达到止痛状态,然后等待硬膜外镇痛起效[9]。但对新生儿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首选短效脂溶性镇痛药,如芬太尼、舒芬太尼等,在产程早期经蛛网膜下腔注入,其作用机制为:直接与脊髓背角的阿片受体结合,通过阻滞脊髓背角胶质层痛觉通路产生镇痛作用[10]。国外文献报道,蛛网膜下腔分娩镇痛芬太尼剂量为25 g,而国内芬太尼用量差异很大,但蛛网膜下腔阿片类药物用于分娩镇痛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芬太尼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瘙痒(80%)、低血压(20%)、胎儿心动过缓(5%)及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等;无痛分娩可能引起的并发症还有助产率增加(12.5%)、产程延长、母婴产后发热、新生儿感染等。
本文主要探讨腰硬联合镇痛分娩是否对新生儿黄疸有影响,其结果显示对新生儿黄疸的出现无任何影响,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多是因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胆红素增高的一种病症,主要病因为胆红素生成增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汁排泄障碍等。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时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11]。腰硬联合镇痛分娩称为无痛分娩,主要副作用包括胎儿心动过缓、助产率增加、产程延长、新生儿感染等,当新生儿饥饿、缺氧、脱水、酸中毒、感染、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时,更易出现黄疸或使原有黄疸加重[12]。本次两组患者的血胆红素测定指数每日平均值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经皮黄疸仪测定胆红素指数均是3、4d达到最高峰,1周内出现的黄疸人数比较无显著意义,说明腰硬联合镇痛分娩对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无相关性。
综上所述,通过对两组产妇所产新生儿实验室血胆红素测定、经皮黄疸仪测定及观察皮肤黏膜黄染情况,结果证实腰硬联合镇痛分娩及用药对新生儿黄疸无影响。
[参考文献]
[1] 吴晓翠,陈新. 新生儿黄疽[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7.
[2] 吴新民. 麻醉学高级教程[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731.
[3] 崔菊芬,阮建萍. 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疽的影响[J]. 天津护理,2010,11(2):63-65.
[4] 张福元. 硬腰外麻醉在产科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体会[J]. 实用医技杂志,2011,11(24):86-87.
[5] 方浩然,范学峰. 探讨腰硬联合镇痛分娩200例局麻药停用适应时间[J]. 中国社区医学,2011,10(20):54.
[6] 宋文耀,李美娟. 临产后应用镇痛及麻醉剂对乳汁分泌的影响[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5(35):500.
[7] 凌华萍. 腰硬联合镇痛在顺产分娩中的应用[J]. 临床研究,2012,4(12):58-59.
[8] 金国庆. 两种罗比卡因输注方式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比较[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0(5):294-295.
[9] 张启兰. 腰硬联合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2,4(28):26-27.
[10] 张玉兰. 近5年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J]. 临床医学,2010,4(10):32-33.
[11] 周宇珍,庞义坚,姜慕珍,等. 盐酸罗哌卡因、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对母婴影响的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4(12):112-113.
篇10
关键词:产妇;新生儿;产后访视;效果评价
为了深化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确保母婴保健工作的深入开展[1],我院采取了产后电话回访及上门家庭访视等服务,及时发现产后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降低了母婴的发病率。取得明显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4月~2012年9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后出院、家庭住址在本市区的产妇、新生儿1000例,产妇年龄19~40岁,初产妇782例,经产妇218例。顺产677例,剖腹产323例。
1.2访视人员 由责任心强、有良好职业道德及沟通能力,从事妇产科工作10年以上的护理师担任,统一配备产后访视包。
1.3方法 随访人员携带《产后访视记录表》分别于产妇产后3~7d,产后10~14d,产后24~28d按照访视内容到产妇家中访视。第一次访视了解产妇的体温、血压、精神状况,会阴伤口及腹部伤口,睡眠、大小便等情况,并检查、、乳量、宫底高度、有无压痛,观察恶露的量、色、性状,并观察喂奶的过程。同时了解新生儿的一般情况:面色、精神、呼吸、哭声和吸吮情况;测量体重、体温,检查口腔、眼、耳、口鼻、脐带和臀部有无感染,询问新生儿睡眠,大小便及喂养情况。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和技术指导并记录。由产妇在访视表上签名。第2次主要观察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康情况,了解第1次访视存在问题是否解决。第3次对婴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详细介绍婴幼儿的预防接种程序,观察产妇的康复情况,指导产后运动和避孕措施。
2 结果
2.1 1000例产妇产褥期存在问题 第1次访视对产妇存在较多问题,针对存在问题,访视人员通过①指导合理的膳食营养、教会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②帮助产妇挤奶、按摩,疏通乳腺;③指导产妇做好会护理:每天用消毒溶液清洗会阴,选用消毒的卫生巾,勤换内裤;④适当运动,促进恶露排出;⑤指导及时就医。第2次访视问题明显减少,第3次访视除8例存在母乳喂养不足外,其余问题均能很好解决(见表1)。
2.2新生儿存在的问题 针对一访存在问题,访视人员通过指导家属①做好脐部护理,每天用75%酒精棉签消毒脐部,特别要洗清脐窝中的污垢;②大小便后及时更换尿裤,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红臀;③纯棉织物包裹婴儿,室内温度不能过高;④勤喂养以纠正黄疸,注意观察新生儿全身症状及精神状态,指导及时就医。第二次访视新生儿症状明显好转,第三次访视已全部痊愈(见表2)。
3 讨论
3.1产后访视可促进母乳喂养成功[2] 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为96.43%,而出院后的母乳喂养率明显下降[3]。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妇自身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好处认识不足,缺乏哺乳信心。产后访视中,访视人员将母乳喂养技巧、保健等有关知识传授给产妇及家属,提高母乳喂养及成功率。
3.2产后访视可及早发现母婴异常,降低新生儿发病率。第一次访视时婴儿健康问题4.6%,主要是产妇缺乏新生儿观察,护理经验。访视人员应指导产妇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教会其掌握一些新生儿皮肤、臀部、脐部等的护理方法和技能以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识别和简单处理等。
3.3产后访视可提高产妇的自我防护能力,促进康复。本组资料显示,13.1%的产妇主要存在、伤口愈合和子宫复旧三大非健康问题,容易引起产妇及家人的担忧。产后访视由专业护士或保健人员上门讲解产褥期保健知识,具体指导产妇产褥期饮食、营养、卫生保健,预防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及产后便秘,提供减轻伤口疼痛的方法和技巧等。
3.4产后访视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产后访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通过对产后访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护理,给予产妇及时的身心支持和指导,避免或减少新生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5通过访视,还能了解到产妇及家属对医院存在的不满现象。不满意服务往往是产科医疗纠纷隐患,不满评价中主要涉及接产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态度、收费和管理等缺陷。通过访视,及时反馈,可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沟通、改进,从而提高产妇和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巩玉秀,郑修霞,姚岗.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8-22.
- 上一篇: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
- 下一篇:化学热力学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