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保育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1-29 17:52: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保育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925年8月,世界54个国家的代表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儿童幸福国际大会”,发表了爱护儿童、保障儿童福利的宣言。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倡议建立儿童纪念日,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积极响应,先后建立了自己国家的儿童节。
二、儿童节的历史:二战期间
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萧条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我国儿童节,早期为每年的4月4日,是1931年根据中华慈幼协会的建议设立的。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通令,废除旧的儿童节,将6月1日作为我国的儿童节,与国际儿童节统一起来。世界上许多国都将6月1日定为儿童的节日。欧美国家,儿童节的日期各不相同,而且往往很少举行社会公众性的庆祝活动。有人误解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将6月1日定为儿童节,事实上,美国的一些组织也开始考虑将儿童节定在6月1日。
三、儿童节的由来:1925首次提出
1925年8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关于儿童福利的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国际儿童节”的概念。
本次大会有54个国家的爱护儿童代表,聚集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儿童幸福国际大会”,通过《日内瓦保障儿童宣言》。宣言中,对于儿童精神上应有的享受、贫苦儿童的救济、儿童危险工作的避免、儿童谋生机会的获得,以及怎样救养儿童等问题,均有热烈讨论。
篇2
关键词:健康观念;三维保育模式;策略
健康观念的改变影响着儿童健康教育的内涵,也给幼儿园传统的保育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
一、传统保育模式存在的弊端
长期以来,传统的幼儿园保育以生物模式为主,重在疾病防治,强调计划免疫和营养供给。但从众多调查资料来看,目前儿童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方面存在诸多隐患,许多曾是成人身上出现的健康问题如肥胖、孤僻、冷漠、焦虑等已提早出现在孩子身上。显然,这种传统的重在关注幼儿生理素质的保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
现代幼儿除了生理上的需要外,还有心理上的多层次需求,他们不仅需要身体的健康,更需要心理的健康和社会化的发展。因此顺应健康的理念和现代幼儿的保育需求,积极探索适应现代幼儿健康的保育模式势在必行。
二、三维保育模式的实施与策略
(一)保育目标的确立
生理保育目标: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有一定的适应力;具备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与防范能力。
心理保育目标:能保持良好的情绪,有健康的个性;有坚持性与自制力;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与抗挫能力。
社会保育目标:能正确认识自己;有一定的社交技能;能与同伴合作、互助与分享;有良好的道德品行。
(二)保育内容的选择
生理保育内容:包括生活卫生习惯、饮食与营养、人体认知与自我保护、身体素质与活动技能。
心理保育内容:包括情感培养、意志培养。
社会保育内容:包括提供各种集体活动,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的技能;体验共同生活游戏的乐趣,理解学习基本规则,学习自律与尊重他人。
(三)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1.创设健康环境
幼儿在幼儿园接触到的所有精神氛围、物质材料、常规作息、人的活动构成幼儿园整体环境。健康环境的创设,既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又有利于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使幼儿在安全美好、健康和谐的环境中,学会与人交往、责任与坚持,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首先,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生理环境。包括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建筑与设备、活动环境,提供合理的营养与平衡膳食,建立科学的生活制度,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其次,创设亲切、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以女性特有的慈爱与温悯,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温馨、和谐的心理环境,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与幼儿建立亲密的伙伴关系,让幼儿获得温暖感、信任感和满足感。再次,创建生机蓬勃的社会环境。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情绪,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健康。如幼儿园经常开展冬季运动会、歌咏比赛、故事大王、开心自助餐、巧巧手等大型集体活动,宣传健康校园文化。经常开展打破班级、年龄为界限的家园互动活动,让幼儿与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幼儿交往,让幼儿自主选择同伴、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促进与同伴良好的互动关系的建立。教师要充分提供与成人交往的机会,鼓励幼儿与自己的父母、同伴的父母参与各种活动,让幼儿了解与成人交往的方式,感受亲情的温馨。
2.提供健康服务
健康服务是指幼儿园为保证幼儿的健康而提供的一系列卫生保健措施和活动。首先,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措施。根据《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考核标准》等相关条例要求开展卫生保健工作,每年开展健康检测、牙齿保健、预防接种、体弱儿、肥胖儿个案健康跟踪等。其次,为家长提供形式丰富的健康服务。以园报、班报、咨询活动、亲子活动、开放活动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卫生保健知识、安全防范知识、健康个性品质养成、不良情绪疏导等,帮助家长树立现代保育观念,懂得家庭保育要遵循幼儿特点,不仅要关注衣食住行,还要关心孩子个性、品德的发展。
3.开展健康教育
(1)专门的生活教育课
根据保育的三维目标及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以培养幼儿多种生活技能或卫生知识为独特内容,以系统性教与学相结合为主要形式的生活课。如对于某些幼儿不太理解的健康常识、不太容易掌握或需要系统训练的健康行为技能,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设计,在讲解、游戏、观看动画片、情境表演、练习等组织形式中,引导启发幼儿感知、体验、探索,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与直接经验,逐渐形成良好的健康态度以及自觉的健康行为。
(2)单元主题综合活动
幼儿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既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又与各领域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依据保育目标及内容,我们分解出若干主题单元,有计划地安排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如以营养教育为目标的“走进美食城”,以自我保护为目标的“安全小卫士”,以健康情绪为目标的“我开心我快乐”,以交往能力为目标的“我的朋友多”等主题活动。如在开展“走进美食城”活动中,我们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为切入点,通过调查与探究,了解食物的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初步懂得平衡膳食的基本道理。并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感知科学配餐给人们的健康与快乐。并且通过探究食物的“旅行”过程,了解人体消化器官的功能,学会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养成不偏食、不挑食、不过食的良好习惯。幼儿健康知识的学习,健康态度的转变以及健康行为的养成都离不开各个领域特有的教育形式的密切配合,我们还整合了五大领域,共同实现保教目标。
(3)生活中的养成教育
幼儿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要把握时机。尽管通过专门的生活教育活动和单元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了许多健康知识,但健康态度及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与过程。因此,我们在幼儿的一日活动要渗透健康的行为理念,要创造一定的条件与环境,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锻炼、游戏等各环节中实施健康教育策略,使幼儿在持续性、连续性的潜移默化、自然熏陶中逐步形成稳定、自觉的健康意识。
篇3
这次实习中我第一次懂得了理解、喜欢孩子,要有很多很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这正是我们学习和努力的方向,回顾这些日子,我学到了许多幼儿园的实际操作经验,这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我珍视的宝贵财富。在这段时间里,我尝试了许多人生的不同际遇,它教会了我执着,坚持,奋斗,理解和珍惜。这是我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刚刚进入幼儿园,才知道原来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一些理论的东西,缺乏实践经验。
保育实习生活,使我第一次亲密接触了幼儿园的方方面面,也总结出一些经验。首先,整理好本班教室的卫生,减少幼儿与细菌接触的机会。坚持每日用消毒毛巾将幼儿能接触到的地方擦拭一遍,特别是幼儿的饮水柜,容易滋生细菌,发生交叉感染,每天下午收缸子后及早上摆缸子前都要用消毒毛巾擦拭;对于幼儿的玩具、桌椅、坐垫、餐桌、餐椅都定期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教室、洗刷间的地板随脏随擦,避免地面有水使幼儿滑到。给幼儿创造一个清洁、讲卫生的环境,同时培养幼儿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卫生的好习惯。保育工作是很辛苦的,但是也要很细心,这样才能做好保育工作,要时刻检查卫生情况,厕所地面要保持干净。防止幼儿滑到。
我在实习中增长了见识,我才知道,做老师难,做幼儿教师更难;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我们要回到学校来充实知识,弥补缺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好比一把把锁,老师就是开启那把锁的主人。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去发现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这个世界就是天才的世界。 跟孩子们在一起挺有意思的,还真想他们。咱也当了一回张老师呢!经过实习,我才发现,要想当一名真正合格的幼儿教师还真不容易,光靠现在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喜怒哀乐,现在回想起来就像一串串冰糖葫芦,紧紧的串在一起,甜甜的。
篇4
关键词:保育员;保育工作;管理
一、幼儿园基本概况
我园创办于2002年7月,办园八年来,我们坚持“一切为了孩子,培养完整儿童”的办园宗旨,幼儿园于2009年12月被评为“福建省示范幼儿园”。幼儿园占地面积8725m2,建筑面积4790m2,绿化面积3429m2,活动室总面积4105m2,生均面积达7.7m2,户外活动场地总面积5292m2,生均面积达9.2m2。目前园内有科学实验室、多媒体室、保健室、厨房等功能室。户外有种植园地、戏水池、沙池、攀爬墙、大中小型户外游戏器械等幼儿活动场所。场地安全卫生、幼儿活动有保证。班班有与幼儿身高配套的桌椅、玩具柜、电视机、录音机、臭氧消毒灯、消毒柜、保温桶等,教玩具根据《福建省幼儿园教玩具配备目录》要求配备齐全。为确保一日活动的正常开展,我园对照省示范幼儿园的标准及要求配备教职员工。其中,保育员15人(小学转岗教师12人),保育员学历达标率100%,大专以上学历达80%,均取得“岗位资格证书”。
二、本园保育工作管理现状和问题研究
这几年来,我园虽然很重视保育员队伍的建设,但是,幼儿园的工作中“重教轻保”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重教轻保的观念较重,对“保育”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幼儿园的工作重心以教学为主,很少开展保育研究,“保教并重”的原则未真正落到实处。很多教师认为:“我们老师的职责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保育员只要把卫生打扫干净就行了。”甚至不少保育员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扫扫地、擦擦桌、洗洗尿裤、刷刷碗仍然是很多人对保育工作的理解,而忽视了蕴涵其中的对幼儿身心健康保护和促进的作用。
(二)保育员地位偏低,不利于保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现阶段,由于教师和保育员工作职责的分工不同,人们往往把教师看作幼儿园的主力军,在受尊重程度上和工资收入上远比保育员高。无论是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还是在《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中,对保育员文化素质的要求都比对教师的要求低。因此,保育员容易产生一种低人一等的自卑感。这种状况导致保育员工作热情不高,很少有意识地去考虑每项工作中的保育和教育的价值。
(三)保育队伍专业素质不高,影响幼儿园保育工作质量
这批小学转岗教师虽然学历层次较高,但专业水平稍显不足,加之没有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操作要求,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往往凭借经验或照搬他人操作方式,随意性大。这些现状可以看出,保育员队伍的素质与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已不相适应,这样就会阻碍了幼儿园保育功效的正常发挥,限制了保育工作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三、提高本园保育工作管理效率的对策
针对幼儿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对此进行反思,积极探寻有效途径,努力改善保育工作现状,提高保育工作水平。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重新认识保育内涵
二期课改提出的“一日活动均是教育”的理念把保育工作推向了教育的前沿。“今天怎样做好保育工作”也成为园长和所有教职员工需要思考和解答的问题。
1.在学习中转变观念。园长要树立正确的保育观,通过园本培训,让全体保教人员明确幼儿园保育要有现代的儿童观,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要融入一日常规工作中去,要与教育相互渗透。只有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才能实现保教合一。
2.在研讨中提升经验。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是动态的,不仅仅是停留于清洁、卫生等层面,为了帮助保育员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我们要为保育员创设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环境,要经常进行日常的研讨活动,尤其是研讨“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在保育岗位上的具体体现。通过对保育日常工作的研讨,使保育员们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工作要求。要坚持配合好教师,关注班级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切实地进行保教配合。如:针对新入园幼儿哭闹现象,通过家访和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关注幼儿的心理行为现状并进行科学分析;采取不同的措施克服和避免幼儿新入园时家长及幼儿的心理焦虑问题,协助老师更好地完善新入园幼儿的工作。通过这些来自生活的研究,保育员与教师的工作有了交点,才能使保教配合落到实处。
(二)重视保育员队伍建设,规范保育员管理
1.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未来幼儿教育的发展,使保育工作的科学化、教育化含量不断增加。懂科学、懂教育、高水准的保育员队伍是实现现代保育的保证。因此,幼儿园领导要跟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沟通工作,取得他们的政策支持,为保育员的进修培训、职称评聘给予优惠政策,通过增加经费投入、引进竞争机制、采取优胜劣汰、协调互补等手段,优化保育员队伍,使之逐步达到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2.加强保育员管理,健全保育措施。制定园长保育工作管理职责,加强其对保育工作的管理力度,确立保育工作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将“保教并重”的原则真正落到实处,切实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放在首位;制定保育员工作要求及具体操作细则,使之形成科学有序的操作系统,规范保育行为,以达到保育过程的管理;制定保育员考核标准,根据保育员的工作职责,制定考核标准,明确各级保育员应具备的条件和要达到的应知应会目标,并根据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运用目标考核的管理手段,每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使保育员的素质得到提高,幼儿园保育的质量管理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保育员整体素质
幼儿园应根据保育员的实际水平,结合幼儿园的保育实践,采取参与式的培训方式。一是学习培训例会,每两周开展一次专门的保育业务学习与培训,使保育工作人员了解保育信息;二是专题讲座,邀请儿保所的专家来园现场评析保育护理工作,指导保健业务;三是观摩研讨活动,由保健室牵头组织,每个月开展一次年段观摩研讨,及时发现保育工作中的问题,围绕问题进行研讨,寻找对策,开展跟进式研究;四是岗位练兵,以保育员一日操作中的各环节为主要内容,进行全员操作规范竞赛,进行保育工作规范评比活动,进一步促使保育工作人员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保证保育质量。
实践证明,幼儿的成长离不开保育工作,保育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重要标志。我们将继续思考和探索,进一步寻求实施保育管理的好方法,以此来促进办园质量的全面提升。
篇5
幼教机构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它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结合而成的有着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要实现整体效能,核心问题在于目的性。幼儿园的性质任务决定了保教工作是各项工作的中心,幼儿园管理一定要以保教为主。幼儿园工作不同于普通学校教育,有其特有的规律,要依据教育的对象即幼儿本身的特点,通过保教结合,实现育人目的和服务家长的社会功能。
一、幼儿园保育工作现状
目前,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存在着两种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一,重教育而轻保育管理。在幼儿园管理中,一般总认为教育比保育重要,认为幼儿的智力开发就是靠教育,因而出现片面追求教育管理,而忽视保育管理的倾向。在当前有些幼儿园管理中,往往比较注重了解、研究幼儿在教育上种种需求,面对幼儿保育方面的需求关注不够。其结果幼儿往往缺乏必要的生活常识,缺乏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从而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
第二,片面理解保育的管理。人们一直以来对幼儿保育教育存在着一种偏见,认为保育员工作只不过照料小孩,满足他们吃好、穿好、睡好、活动好和打扫卫生,这样的偏见,一方面使不少幼教毕业生不愿做保育工作,从而造成合格保育生严重缺乏。导致保育员内心不应有的创痛,损害她们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幼儿园保育质量。另一方面不少家长每天总是在关心孩子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很少关心他们怎么吃、睡、拉屎撒尿的。这样只能让幼儿每天处于被动的地位、机械地接受,从而使幼儿园保育工作失去了其内在固有的教育属性。
二、幼儿园中保育的重要地位
保育指的是成人为幼小儿童提供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环境与物质条件,并给与精心照顾和培养,以帮助幼小儿童获得良好发育,逐渐增进其独立生活能力。即儿童身心两方面发展的保护和促进。
对于幼儿保育,包括许多方面。对幼儿权力的承认和保护,并尊重其人格,努力提高幼儿在法律、道德方面的地位,保障幼儿基本权益。对于幼儿身心健康的保护,给予平衡合理的营养,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和突发性疾病的应急防控,提供符合卫生标准、卫生要求的教育设施等,保护和增进幼儿身心健康教育,这是幼儿卫生保健,它是保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当然,保育还包括保障幼儿安全,避免身心受到伤害等内容。
幼儿园如此强调保育以及必需实行保育、教育结合原则,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说明。
1.幼儿园具有双重任务
第一,幼儿园要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是启蒙教育,它的全部教育工作是使幼儿身体健康、习惯良好、兴趣多样、思维活跃,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他们顺利进入小学接受义务教育做好身心方面的准备。其中体育是基础,智育是关键,德育是根本,美育是灵魂,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保育、教育两方面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可偏重任何一方,否则,不利于幼儿全面发展。
第二,幼儿园要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幼儿园要努力做到减轻家长在教育、保育幼儿方面的负担,使他们安心工作,真正达到解除家长后顾之忧。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牢牢树立正确的为家长服务的宗旨。
2.“保教结合”是保证幼儿园任务的首要原则。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必须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表现了幼儿园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表明幼儿园与各级各类学校的区别,幼儿园担负着幼儿的保育和教育的双重任务。
(1)所谓保教结合就是指幼儿园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牢固树立“保教并重”的观念,“保”和“教”两者不能偏废,不能割裂。保育员和教师应该在各项活动中“保”“教”结合,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关注保育与教育可以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产生积极效应。日常生活中要对幼儿进行火灾、突发性险情等各种安全教育。如给幼儿讲解走失时如何应对的问题,就需保育员、老师配合,要让幼儿记住遇险时找警察叔叔,同时要牢记自己的家庭住址,父母的联系电话、单位名称及亲戚的电话号码和“110”报警求救电话,教育幼儿遇事是要镇定、要像解放军叔叔一样的勇敢面对,并及时与亲人及警察叔叔取得联系。更重要的是在一日生活中,老师、保育员要以各种形式的教育为契机点,对幼儿进行出行时要听父母的话,不可以在外面玩耍时离开父母的视线,不可乱跑,以免走失。遇到受伤时要拨打“120”,遇到火灾要拨打“119”等等的教育。这就是保育需要教育,教育促进保育的顺利进行。
篇6
(日本大阪综合保育大学,大阪;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48)
[摘 要] 针对当前日本教师缺乏“实践指导能力”的现状,以培养保育员、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为主的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其教育课程主要分为以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教育者为目的的“基础科目”和以培养实践指导能力为目的的“学科科目”两大类。一至四年级的系统实习指导体制是其教育课程编制的轴心,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每个学生“与孩子共度1700个小时的体验实习计划”与由专职教师每周指导实习学生一次、学生每周必须提交“体验实习日志”用于交流讨论的专题研讨会。同时学校还为每位学生建立了“个人学习档案卡”,根据学生的资质能力提供在校的学习指导以及毕业后的择业帮助。
[
关键词 ] 实践指导能力;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育课程
日本长期以来在教师培养课程中多注重理论,缺少与实践的融合,造成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弱的弊端。大学毕业被录用的新任保育员和教师,在保育教育现场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缺乏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0年9月公开发表的题为《重新评估提高教师资质对策》的研究报告显示,新毕业就职的保育员和教师往往无法很好地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学校校长的问卷调查也显示,在回答“是否必须提高教师的资质能力”时,认为新任教师能力“不足”或“非常不足”的综合评分为62.1%,其中与“实践指导能力”相关的不足事项高达50%以上,如认为教师“指导儿童/学生的能力”不足者占58.7%;认为教师“班级组织能力”不足者占58.6%;认为教师“学习指导/授课能力”不足者占54.8%;认为教师“解释教材的能力”不足者占53.7%;认为教师“理解孩子的能力”不足者占51.6%。为解决上述问题,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新目标,要求2010年所有的学校在教育教学中使用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在师资力量培养方面则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20世纪80年代,日本把“实践指导能力”作为改革教师培养的
关键词 。1987年教育职员培养审议会的报告《有关提高教师资质能力的对策》就指出:对教师而言,应该深刻理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对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对幼儿、儿童和学生的教育要充满热爱,同时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品行教养以及与本职工作相适应的能力。这种资质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录取、培训、在职研修等各个阶段来完成。为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制定的各项对策也应综合考虑,使之能够贯穿于各个培训阶段的始终。
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大阪综合保育大学提出了具体的应对举措。对志愿选择教师职业的学生,除了重视作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互作用的重要场所”的教育实习外,还通过选修课、课外各项活动(福祉体验、义工体验、大自然体验)等,提供更多机会鼓励学生与孩子接触,了解观察孩子。为此,大阪综合保育大学与地方教育委员会、中小学校联合协作,保证志愿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每周可去实习一天,以此作为学校的辅助课程。中国的教师教育同样存在着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弱的问题,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创办于2006年4月,是以培养保育员、幼稚园教师以及小学教师为目标的四年制专门大学。该大学在注重保育员、幼稚园教师以及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的同时,还注重与保育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保育所、幼稚园和小学携手合作”(保幼小一体化)的呼声下,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设置了可以同时获取保育员、幼师以及小学教师三种资格的课程。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自创办以来发展顺利,根据2012年度的数据,学生由创办时的80名定员增加到现在的110名定员;能够取得的资格证除原来的保育员资格和幼稚园教师资格外,又增加了小学教师资格。该校根据障碍者权利条约的理念,构建了障碍儿童与健康儿童共同学习的“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体系。针对近年来患LD(学习障碍)、ADHD(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等障碍的儿童增多的趋势,考虑到担当特殊教育的老师明显不够,该校还设立了一种为特殊支援学校服务的教师资格证。当然,对当今的日本大学来说,课程安排是有“上限制”(CAP制)的。为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该校规定了一个学年选修课程数量的上限,因此也不是全部的学生都能获取这四种资格证。但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还同时享受“上限制”的例外规定,即该校可根据学生一、二年级的成绩,为其提供获取四种资格证的可能性。例如,对没能取得特殊支援学校教师资格证的学生,只要认识到“全纳教育”的重要性,就可以得到奖励,获得与特殊支援教育相关的学分。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是培养从事婴幼儿/儿童教育的人才的专门大学,原则上要求学生必须获得保育员、幼师或小学教师中任意一种国家资格证作为毕业条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鼓励学生获取多种资格证。在日本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必要条件,是在大学或者文部省指定的培养机构修完规定的课程,获得相应学分,完成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后,即可向大学所在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提出申请,由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审批同意后颁发教师资格证书。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要求毕业生必须修满124个学分以上,其中基础科目24个学分,学科科目100个学分。取得保育员资格的必须修满87个学分以上,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需修满64个学分以上,取得小学教师资格证需修满79个学分以上。学生取得规定的学分后,可向大阪府教育委员会提出获取教师资格证的申请,由大阪府教育委员会审批决定授予教师资格证。
二、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课程设置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教育课程主要分为以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教育者为目的的“基础科目”和以培养实践指导能力为目的的“学科科目”两大类。下面根据2012年度该大学的教育课程、儿童保育学部与儿童保育学科课程选修科目表对照讨论。
(一)以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教育者为目的的基础科目
基础科目是学生的必修课,共设14个科目,24个学分(见表1)。通过学习教育学概论、社会学、日本国宪法、儿童文学、信息处理、专题研究讨论等课程,培养学生具有宽广丰富的常识与教养,提高学生的对话交流能力(其中包括外语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同时,还特别设有哲学科目,但不是纯哲学,而是作为实践哲学的伦理学、人间论。设置这些科目的目的是要把学生作为“人的教育者”来培养。
(二)以培养实践指导能力为目的的学科科目
学科科目设置主要分为保育系科目、幼儿园/小学相关科目、实习相关科目和特别研究科目四种。
1.保育系科目。
保育系科目是在保育所以及一些保育设施开设的实习课目,从大学二年级的下学期开始。一年级的课程和二年级的前期课程多以《保育原理》《保育内容(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综合表现、造型表现)》《表现技术(音乐、基础造型、儿童体育)》《幼儿保健》《幼儿饮食和营养》等为主,还设有与实习相关的科目。在四年级开设《家庭支援论》和《保育内容总论(I.Ⅱ)》,这样可以使学生以更加综合的视角来全面审视在课堂或实习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包括理论)。
2.幼儿园川、学相关科目。
与幼儿园/小学相关的科目,幼儿园及小学的教育实习都是从三年级开始的。有关各科实习的指导方法以及教育方法的研究,重点设置在二、三年级。学校对四年级的学生开设《保育指导法I - II》,作为实习后的指导;对2010年入学的学生,开设作为获取教师资格证的必修课《教职实践专题研究讨论》。在此专题研讨会上,学生要回顾实习生活,查找自己成为一名教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还有哪些知识和技能需要弥补,通过对自身的反思,为拓展未来提供机会。当然,在幼儿园/小学的相关科目中,还设置了其他课程,如为培养学生对教育职业的热爱与自豪感、一体感的科目《保育者论》《教育者论》;为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幼儿/儿童成长发展能力的科目《保育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为培养学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能力的科目《学校咨询》(I.II);为培养学生具备所需的知识、技能以及态度的科目《保育指导法》《学生升学或就业的指导》等。
3.实习相关科目。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设置的实习相关科目,以培养具有高度专业化知识的保育员、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特殊支援学校教师为目标,十分重视课程的设置。学校从一年级至四年级的系统实习指导体制是教育课程编制的轴心。作为获取保育员、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特殊支援学校教师资格的必备实习条件,分别设有二年级(与保育相关设施/保育所)保育实习和三年级(与保育相关设施/保育所)保育实习两种。教育实习安排在三、四年级(幼儿园或小学)。特殊支援学校的教育实习将于四年级实施。
4.特别研究科目。
特别研究科目是与实习相关科目有着紧密联系的项目。一年级设有“综合基础专题研究讨论”,二年级设有“综合专题研究讨论”,三年级设有“毕业论文I”,四年级设有“毕业论文Ⅱ”。这些都是由专职教师以讨论课的形式进行的小班授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来达到两者的融合。同时,它还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研究各种学习方法、培养不断钻研求索的学习态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三年级期末举行“毕业论文中期发表会”,四年级期末举行“毕业会”,学生发表各自一年来的研究成果,将此作为总结性的学习成绩。
三、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特色教育课程
如上所述,实习相关科目是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特色,一年级至四年级的系统实习指导体制是其教育课程编制的轴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孩子们的实际状态,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编制了理论与实践能够融合的教育课程。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往返于现场实习和学校理论学习之间,使理论与实践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学校实施了被称为“与孩子共度1700个小时的体验实习计划”,同时为每位学生建立了“个人学习档案卡”。
(一)与孩子共度1700个小时的体验实习计划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特色实习课程,是在一年级设置的《保育实践学习I》、二年级设置的《保育实践学习II》,并且每周组织一次相应年级的学生到保育所、幼儿园、小学,进行“现场实践实习”。该大学还将另一种“保育/教育实习”置于重要地位——职前体验,就是为学生毕业后选择保育员、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或特殊支援学校教师等职业进行的择业前培训。学校与附近都道府县的教育委员会(大阪市、京都市、堺市、池田市、门真市、寝屋川市等)以及私立保育所或幼儿园签订协议,积极指导学生选择在被指定的保育所、幼稚园或小学进行“体验实践学习”。学校还负责与相关的公立和私立机关、保育相关设施的接受部门,确认条件、委托接受、掌握实习活动状况,应对解决体验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与“职业生活支援室”和相关授课(包含讨论科目)的单位共同合作,将职前体验培训纳入到学校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总的来说,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体验实习”具有以下特点:自一年级起就安排学生去体验实习;体验实习固定时间,每周一次;在一年时间里,每周去同一场所实习;通过一年的体验实习,学生可以看到孩子的成长,学会组织现场教学活动,熟悉相应的工作流程;学校对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体验实习,进行学分评定;每一学年有8位担当体验实习的教员,负责体验指导和实习体会的交流。
从一年级就开始的保育/现场教学的体验( Practice),是与各科理论课程的学习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达到融合两者的目的。体验实习计划被称为“与孩子共度1700个小时计划”。1700个小时包括获取毕业资格所需的740个小时以及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学生每周用时一天,总共960个小时(见表2)。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三、四年级的学生主动参加体验实习的时间在逐渐减少。这部分学生多采取在保育所、教育现场等做义工的方式,获取相应的学分和工作体验。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为保障体验实习取得更好的效果,作为相关的授课科目,在一年级设置《保育实践学习I》《综合基础专题研究讨论》;在二年级设置《保育实践学习Ⅱ》《综合专题研究讨论》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由专职教师以讨论课的形式进行的小班教学(大概人数为14~15名),学生每周必须提交“体验实习日志”(日志以填写表格的形式提交,详细记载参加次数、学籍号码、实习生姓名;详细日期、当日天气、实习单位名、详细时间段;观察对象儿童、指导者/实习生的活动;考察与反省;指导担任者的指导意见等)。通过这样的总结和交流,加强学生对孩子、保育、教育的共同理解,从而使个人的体验能与他人共同分享。同时,通过体验实习,还能使学生对保育员、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的职务有基本的理解。主持研究讨论会的老师要对学生提交的“体验实习日志”给予点评和修改,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在下周的研究讨论会上反馈给学生,同时进行讲评,其评价基准为5分制,它将作为学生学分评定的依据之一。
(二)个人学习档案卡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充分发挥小规模学校的特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每位学生定制了“个人学习档案卡”,内容包括学生的高中毕业校、毕业年份、合格人试种别、毕业后的去向、体验实习场所(单位)、实习单位的评价、希望取得的资格证的种类以及就职内定去向等。通过这张“个人学习档案卡”,学校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梦想与目标,还可根据学生的资质能力,提供在校的学习指导以及毕业后的择业帮助。学生通过体验实习和保育教育实习,与孩子面对面的相处,了解孩子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可以把握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理解不同孩子的要求,培养与孩子同喜同悲的情感,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指导和生活帮助。
四、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师培养模式的特征
建立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师培养模式是大势所趋。虽然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教师培养改革刚刚起步,还在探索阶段,但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上述讨论我们不难看出,该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除理论课程学习外,体验实践的学习始终贯穿于四年的大学教育中。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互动,有助于达到融合两者的目的。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师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四个显著特征:其一,其课程设置可以让学生同时获取保育员、幼师以及小学教师三种资格,同时学校尽可能鼓励学生获取多种资格证;其二,体验实践的学习始终贯穿于四年的大学教育中。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至四年级持续每周一次的体验实习和保育教育实习,为学生直接接触孩子提供了充足的机会;其三,为每位学生定制“个人学习档案卡”。从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根据学生的资质能力,提供在校的学习指导以及毕业后的择业帮助;其四,设置与体验实习相关的专题讨论课程。该课程由专职教师以讨论课的形式进行小班教学。在体验实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及时在研究讨论会上,与教师、同学一起讨论、分享、交流,解决问题,提高“实践指导能力”。
篇7
幼儿园春季大班保育员工作计划1一、做好班内卫生消毒工作,护理好班中幼儿。
随着冬春的季节交替,也是幼儿传染病高发季节。作为保育员要严格遵守保健医制定的卫生消毒制度,对幼儿接触的物品及时消毒。天气转暖,增加通风次数及时间,加强户外阳光消毒。加大对工作的责任心,特别是如有幼儿带药,要认真检查带药记录,在喂药前要反复看清说明再喂。
二、巩固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做好新生的常规培养。
通过上学期的培养,班中大部分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较好,个别年龄较小,能力较弱的需要教师提醒,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巩固幼儿的生活常规,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本学期班中新添十名幼儿,由于幼儿还没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作为保育员要在减少新幼儿入园焦虑情绪的同时,耐心细致的培养新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使他们尽快地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三、加强户外活动护理,确保幼儿安全。
随着天气的转暖,户外活动时间相对延长,幼儿的衣服也逐渐减少,所以在户外活动过程中,一要细心的护理好幼儿,做到出汗及时擦;二要杜绝意外事故发生,在户外活动前认真仔细检查场地,幼儿的衣着,杜绝一切安全隐患。
四、配合班中教师搞好各项活动。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弱,在平时工作中,我除了完成好卫生工作外,在教育工作中,尽可能的参与,让教育活动更加深入,把教育活动延伸到保育环节中,全面贯彻落实保育结合,统一的教育原则。本学期园内准备开展“我的好妈妈”、“劳动最光荣”、“我爱我的幼儿园”等主题活动。在班内教师准备活动过程中,我一定要尽力地看护好班中幼儿,使教师能够放心的全力以赴地开展好各项活动。
五、以高度的责任心迎接复验。
本学期园内将迎来第一次的复验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要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严格遵守保健医制定的园卫生消毒制度,杜绝卫生死角,保证班中环境的整洁,在复验的过程中,不为幼儿园抹黑,使幼儿园能够顺利地通过复验。
幼儿园春季大班保育员工作计划2一、提高保育员的认识,确定她们的地位,努力提高保育员的工作积极性。
有人认为保育员工作不过是打扫卫生,和抹布、扫帚打交道,整天照顾幼儿的吃、喝、拉、撒、睡。全面培养幼儿是老师的职责,和保育员工作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创设安全、清洁、和谐的教育环境,才能使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可见保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做为保育员要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打扫,它不仅包括对幼儿身体各方面保护与促进,而且也包括对幼儿心理等方面的保育。所以不仅需要保育员具有满腔热情的工作态度,更需要掌握一定知识。保育员和老师一样,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将影响幼儿的一生。因此、大家要了解自己在整个幼儿教育工作中的地位。
二、有计划抓好保育员学习,帮助提高保育员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
做为保育员光具有爱心、细心、热心还远远不够,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一定的业务水平,才能真正做到科学育人。为了提高保育员的自身素质,我们将坚持隔周保育员学习制度,根据培训计划对保育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保育员应会应知、幼教杂志上面的保育文章、先进的保育经验等。在提高保育员个人素质方面,将开展朗读、讲故事、给幼儿上保育课等活动。活动的开展使保育员不仅会做事,而且能大胆地表现自己。
三、抓好保育工作的日常管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幼儿园工作的顺利开展。
1、保育工作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如果麻痹大意,一时疏忽,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保育员要做到安全意识强、工作标准高、团结协作强、服从分配等。具体要求如下:
2、搞好幼儿用具、餐具的消毒工作,杜绝传染病的发生及传播。幼儿茶杯、饭勺每天洗净后用消毒柜消毒,毛巾每天用84消毒液浸泡消毒,餐桌餐前消毒(84消毒液擦后清水再擦拭),玩具图书每周消毒(玩具84液浸泡、图书日光曝晒),垫絮、被子每月清洗消毒一次(阳光曝晒)。如因消毒工作不到位,造成传染病发生及蔓延的,责任由自己承担。
3、搞好班级及责任区的卫生工作,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定期接受检查。(每半月卫生小检查一次,每月卫生大检查一次)
4、重视安全,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如不能处理要及时上报。做为幼儿园的一员,要把自己当成主人翁,在工作中要细心、留心,将安全事故降低为零,发现不安全的隐患要及时反应,不能视而不见,只有事事小心、时时有心、处处留心,才能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
5、搞好幼儿午餐、午睡的管理工作,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幼儿午餐时要让孩子吃饱,督促孩子将碗内食物吃完,教育孩子不挑食、不浪费,保持桌面、地面干净,餐后要坚持让孩子使用擦嘴巾,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午睡时要教育孩子将衣服、鞋子放整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及正确的睡眠姿势。中午值午睡时保育员要在寝室内来回走动,注意观察幼儿,发现情况及时处理,不得打瞌睡、离开寝室。天冷时将幼儿的被子盖好,不要让孩子的肩膀露在外面。
6、搞好幼儿的生活管理,对孩子有爱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家长将孩子交给我们,我们要象对自己孩子一样去对待班上的孩子,冷了要给孩子加衣服,热了要给孩子脱掉衣服。孩子大便、小便后不能训斥,要将孩子洗干净并换上干净的衣服。孩子不舒服,要立即送保健(保健食品)室查看,如需要通知家长应立即通知。孩子年龄小,要教会孩子将上衣塞进裤子里,天冷时要经常检查孩子的肚脐是否露在外面,每天放学前要将孩子的衣服整理好。
7、学会配合教师组织活动,真正体现教中有保,保中有教。上班时间保育员做好事以后,要配合教师组织活动,不能在园内闲谈。配合教师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挡住孩子的视线,影响孩子活力。
幼儿园春季大班保育员工作计划3一、学生情况分析:
孩子在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方面还不是非常好,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音准、节奏方面需要时间训练。
二、教学目标:
①、掌握音乐基础知识(节奏,歌词的认读)。
②、使学生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③、发展学生的情感、美感、和基本音乐能力。
④、在学习歌曲过程中,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
三、重点与难点:
①、在歌唱中,把握节奏,音准。并用自然,童真的声音进行演唱。
②、音乐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表演、动手实践、使他们有机会创编。
篇8
【关键词】幼儿保育和教育;幸福感;目标;原则;实践
随着国家人口、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澳大利亚政府委员会(COAG)日益认识到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的重要性。2007年12月,在政府委员会的协调下,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与州及地方政府达成一致意见,拟在早期教育领域实行重大改革。〔1〕具体的改革措施包括制定国家质量标准,精简管理机构,建立质量等级体系等,以持续提高澳大利亚的幼儿保育和教育质量。在各级政府的通力合作下,《欢乐时光,儿童乐园——澳大利亚幼儿保育框架》(以下简称《保育框架》)于2011年8月颁布。〔2〕《保育框架》以提高幼儿的幸福感和促进幼儿发展为核心目的,全面指导全日制日托、家庭日托和课外钟点看护等机构的保育和教育工作。《保育框架》对我国幼儿教育工作具有启示意义。
一、《保育框架》的内容解读
1.核心目的
《保育框架》虽以保育为名,却与幼儿的学习紧密相关,用以指导澳大利亚幼儿保育和教育机构的各方面工作。《保育框架》对幼儿保育和教育的目标、原则和实践的具体规定均以提高幼儿的幸福感,促进幼儿发展这一核心目的为依据。
从心理学角度讲,幸福感是指个体认识到自身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界诱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3〕《保育框架》所言的幸福感以归属感、存在感与发展为核心,具体包括健康的身体,幸福、满足与成功感等。强烈的幸福感能激发幼儿内在的探索欲望,促使幼儿积极与外界互动。
《保育框架》指出,幼儿的幸福感受到如下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是健康的身体和生活方式。身体健康是幼儿获得幸福感的首要条件,是幼儿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基础。身体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也会影响幼儿的幸福感。例如,在完成对身体协调性要求较高的活动后,幼儿能体会到挑战成功带来的喜悦和幸福。此外,《保育框架》还关注幼儿的生活方式,如营养、个人卫生、休闲方式等,认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幸福感,促进幼儿发展。二是恢复能力,即幼儿在接受挑战或遭遇挫折后自我恢复的能力。日益提高的恢复能力能帮助幼儿不断增强自信,减少失落感和挫败感,促使幼儿乐意承担更多的责任,从而感受到生活和生命的意义,收获幸福。三是周围环境。幼儿生活的物质环境是否安全、舒适,是影响幼儿能否产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温暖、可信任的人际关系更是幼儿产生幸福感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良好的亲子、师幼和同伴关系能让幼儿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来自父母、教师和同伴的肯定与尊重能促使幼儿自信、自尊、自爱,从而感到幸福。
2.目标
为了提升幼儿的幸福感,促进幼儿发展,《保育框架》提出了五大保育和教育目标。这些目标与各年龄段的幼儿相对应。五大目标又细分为若干子目标。每个子目标都附有教育实践案例,可以为幼教工作者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
第一,有强烈的自我认同感。自我认同感是归属感、存在感和自身发展的整合。幼儿只有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感受到在集体中存在的意义,并在不同的经历中体会到自身的成长时,他们才会认同自我。要使幼儿形成强烈的自我认同感,教育者必须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及时为幼儿提供符合其需要的支持,确保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和恢复能力得到发展。教育者要引导幼儿树立自信心,并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学会关心、移情和尊重。
第二,与外部建立联系并有所贡献。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强烈的责任意识能增强幼儿的存在感,激励幼儿提高能力,进而对外部世界有所贡献。幼儿在体验了与人、环境和谐共处的愉悦之后,会更加倾向于与人合作,由此学会承担责任。要实现这一目标,教育者需要引导幼儿提高其对团体、社区的归属感,加深其对互惠权利的理解,认识到参与社区活动的重要性,还要引导幼儿尊重多样性,建立公平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并爱护环境。
第三,拥有强烈的幸福感。幼儿的幸福感既包括身体感受,也包括心理感受,涉及身体、情感、社会性等多个方面,与幼儿的身体、生活方式、恢复能力和周围环境密切相关。要使幼儿拥有强烈的幸福感,教育者需要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帮助幼儿提高感受幸福的能力。
第四,成为自信的参与式学习者。幼儿保育和教育机构要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机会,让幼儿体验到快乐、控制感和成就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能促使幼儿自信地参与实践,在活动中通过探索和合作获得成功。而要达成这一目标,教育者需要引导幼儿形成诸如好奇、合作、自信、创新、热情、坚持、反思等品质,帮助幼儿学习应用诸如咨询、实验、假设、调查和探究等方法,尝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并能借助周围的资源获取学习所需的信息。
第五,成为成功的交流者。幼儿需要用有效的沟通技巧来支持他们维持与周围成人和同伴的和谐人际关系。成功的交流者能够积极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问题和感受,还能在与不同的信息接受者交流时调整交流方式,以确保沟通有效。要成为成功的交流者,幼儿需要尝试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与他人进行有目的的互动,接触一系列信息载体并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还要与人合作,运用一系列媒介和交流技术表达思想。
3.原则
教育者需要遵循如下幼儿保育和教育原则。
篇9
是训练出来的
(包先生,32岁,外企人力资源部经理)
作为资深HR,我经常搞员工培训。我看到很多低情商的科研人才,在经过系统训练之后社交能力得到提升,被提拔为管理人才;有些性格孤僻的员工存在人际沟通障碍,但他愿意改变并且持续训练,也能发展出卓越的社交能力。以此类推,我深信:孩子的社交能力是训练出来的。
很多中国父母在孩子出现交往障碍后才想到“训练”——我曾在海洋公园看到一个小女孩将水枪对准陌生阿姨的眼睛狂射,导致人家睫毛膏融化成了“熊猫眼”。她的父母越制止她,她就越反抗……这就是亡羊补牢的错误“训练”。
正确的训练不是管束,而是在孩子的坏行为出现之前就规范孩子的想法和习惯。我对儿子达维未雨绸缪的训练是从他0岁就开始的。
第一个训练是“这是爸爸的眼镜”——我把眼镜放在八九个月大的达维触手可及的地方。他要去抓眼镜,我就平静地说:“这是爸爸的眼镜,不行。”达维继续抓,我就用光滑的东西轻轻打一下他的手,让他有点痛感但又不至于哭起来。这时,他开始缩回小手,琢磨手痛和眼镜之间的关系。几个回合之后,他会放弃抓眼镜,也听懂了“不行”。教会孩子服从规则,尊重别人,是社交训练的第一步。
第二个训练是“我在这里,我可以为你做什么”——1岁半的达维专心玩的时候,我刻意去另一个房间喊他。他不肯过来,我告诉他:“大人喊你的时候,你要立刻过来说:‘我在这里,我可以为你做什么?’”我带着他示范了一次,然后我又去隔壁房间喊他,他还是不来。我再示范一遍(因为孩子比较小)。等他完全明白我的意思之后,如果我叫他他不反应,我就拍一下他的屁股,直到他明白二者的联系为止。这个训练,需要父母付出很大的耐心,直到孩子听到长者的呼唤立刻有反应为止。
这在人力资源培训中被称为“积极的执行力”——“我可以为你做什么”这句话的背后是一种“贡献思维”,重在培养孩子看重贡献、服务于人的思维模式。后来,达维上了幼儿园,只要老师发出命令,他准是第一个去做的孩子。当听到老师的命令时,他不会感到被动和压迫,相反会因为“自己能为老师做点什么”而很有成就感。
你想,老师(管理者亦是如此)一个人要管那么多孩子,什么样的孩子最讨她喜欢呢?当然不是嘴甜的,而是听招呼的,特别是那些能主动帮她做事的孩子。
第三个训练是“双赢思维”。2岁半的时候,达维开始和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最典型的表现是“抢滑梯”。家长们的反应有这么几类:一类是纵容孩子想玩多久就玩多久,一类是强行命令孩子和别人分享,还有一类是用奖励来诱惑孩子,或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并将其带走。前两种做法的坏处不用赘述,第三种做法是通过许诺或奖励来达到训练目的,但孩子们会不断要求更大的奖励,最终变成一个越来越贪心的“敲诈者”。很多家长允许自己在受到孩子“威胁”时步步退让——“那就多滑一分钟吧”、“好吧,下不为例”、“小弟弟,你再等一下,她马上就给你玩”……本质上,这些父母是在教孩子讨价还价和逃避问题。
每当我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会问达维:“怎么样你才开心?”他说:“把滑梯给我玩。”我再问:“怎么样哥哥才开心?”他说:“给他玩。”我启发他:“有没有办法可以让你和哥哥都开心?”在他想不出办法的时候我会建议:“哥哥滑的时候,你给他拍照。哥哥看手机里的照片时,你再去滑。”这样两全其美的办法总是能想出来的。慢慢地,达维学会了“双赢思维”。他知道无论什么矛盾,总可以找到让大家都开心的办法去解决。
去了幼儿园之后,每当小朋友发生矛盾时,达维都会自告奋勇地做“调解员”。虽然他提出的办法不一定合适,但这种思维模式很可贵。一般来说,一个行为坚持21天以上便能养成习惯。小孩子接受能力很快,大人训练他十来次,他就能养成习惯。我还用同样的方法训练儿子“大人说话时不插嘴”、“每天说一句感恩的话”、“为客人服务”、“生气时也要好好说话”等好习惯……达维上幼儿园后一直做班长。他个子很小,说话有点小结巴,才艺等方面都比不过别的小朋友,但大家都喜欢他,他也很快乐。
我的经验其实很简单:社交能力在于细节的积累。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父母耐心示范和训练。训练就像农民种庄稼一样,不能急于求成,只有辛勤付出,才会最终收获孩子成为“小社交家”的美好果实。
孩子不肯去幼儿园
到底是谁的错
(钱女士,29岁,全职妈妈)
我女儿妞妞今年4岁半。她2岁半开始上幼儿园,基本是全勤。最近,幼儿园新来了一位大嗓门的保育员,妞妞非常不喜欢她。
有一天,我去接妞妞的时候,她啜泣着告诉我,保育员对她很凶:“她像个巫婆一样,我再也不上幼儿园了!”
我向妞妞的带班老师了解情况——那天妞妞在午休时和其他小朋友说话,保育员说:“你不睡觉,一会儿起床的时候你不能起床!”午休后,保育员发现她起床了,就说:“我不是说你不能起床嘛,快睡到床上去!”
虽然我觉得这位保育员做法欠妥,但我还是对妞妞说:“你先犯错,老师才批评你。你要尊重老师。”
第二天我送妞妞去幼儿园,她紧紧抱着我的大腿,哭得比头一次去幼儿园还伤心。为此我找了保育员,跟她说了妞妞的反应。我的初衷是希望她能够调整自己的态度,她却误以为我想“找茬”。
接连一周,妞妞都是哭着被我推进幼儿园的。这件事引起了幼儿园管理者的重视,他们和保育员谈了话,保育员也为此打电话向我道了歉。可嫌隙毕竟产生了,妞妞告诉我们,保育员对她很冷淡,不理她,还对别的小朋友说:“我就说了妞妞一次,她就这样耍小姐脾气,现在的小孩子可真难教育。”
这事在我家掀起了波澜。爷爷奶奶觉得幼儿园老师给孩子“穿小鞋”,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他们转弯抹角地向我表达了“给妞妞换个班或换个幼儿园”的想法。妞妞有爷爷奶奶撑腰,就经常借口天气不好或不舒服不去幼儿园。
暑假到了,我给妞妞在小区里报了个绘画兴趣班。最初她很开心,后来又为了一点小事和美术老师闹起别扭来。妞妞有个坏习惯——顶嘴。老师让她这么画,她偏不干,还翻白眼。这个老师很年轻,美院研究生毕业,受到顶撞后火了,批评了妞妞。妞妞哇哇大哭,第二天就死活不去兴趣班了。冲突发生的时候我就在现场。我认为不是老师的错,妞妞却和“不想去幼儿园”一样,逃避再见到这位老师。
由此我彻底打消了给妞妞转班或转园的念头。我意识到,大人有社交,孩子也有社交,妞妞不想去幼儿园的根本原因,是她不会和别人相处。
我反思了自己对保育员的态度:一方面我内心对她有成见,另一方面我却要求妞妞尊重她。在这件事上,我有点口是心非。据心理学家说,幼儿是全方位的接收器——他们对事情的解读绝不仅通过大人跟他们的讲话,更通过大人之间讨论问题时的神态和口气。我猜妞妞心里或许想:你们都不喜欢的人,凭什么要我去面对呢?我偏不去幼儿园,不和她打交道。
为此,我郑重地跟妞妞认错,承认自己言行不一。我给那位保育员写了一封长信(不是打印的,是手写的),感谢她为妞妞所做的一切,表达了我沟通不当的歉意,还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她负责20多个孩子的午睡与吃饭是多么辛苦。收到信后,保育员给我打电话:“不好意思,我之前曾误会妞妞对我的敌视是出于家长的纵容,所以对她有点偏见。看来是我错了……”
我还刻意培养妞妞的同理心。暑假她的表弟和表妹到我家来玩,我让妞妞做“班长”。妞妞一下子体会到了管人是多么辛苦,一个午睡要折腾好久。我说:“你管两个孩子都气得乱发脾气,保育员管你们20多个孩子,是不是也会有很烦的时候?”
妞妞点头,我告诉她:“老师也是人,也有发脾气的时候。老师能原谅你们的缺点,你也要理解老师。如果老师很凶,你就要想想是不是自己做错了,错了就改。老师还是爱你的……”
9月份开学,妞妞还不太情愿去幼儿园。我已经和家人们进行了沟通,我们大人之间刻意去讨论老师好的地方,表达出感激和理解。我们一再跟她说,老师是喜欢你的,是希望你好的,你要敞开心扉面对老师,老师也一定会向你表达善意。当然,那位保育员也根据妞妞的性格调整了对妞妞说话的方式。教师节的时候,我们和妞妞一起挑选了给老师们的礼物,保育员在接过礼物的时候还亲了妞妞一下。从此之后,妞妞又开开心心地去上幼儿园了。
回想起来,我真庆幸自己没有冒失地给女儿转班或转园,否则她没学会处理矛盾反而学会了逃避问题。虽然她还小,但她已经从这件事上学会了积极地去理解别人,出现矛盾时反省自身,在关系紧张时通过沟通来达成“和解”。
幼儿园“社交”
宜“立”不宜“破”
(陈园长,杭州市某三甲幼儿园园长)
每一所幼儿园中,都有“受欢迎儿童”和“不受欢迎儿童”。孩子们受欢迎的程度取决于他们的个人心理品质和社交技巧。据统计,人缘极好的受欢迎儿童在集体中占13.33%,人际关系极差的受排斥儿童占14.33%,受忽略的儿童占19.41%,一般型的儿童占52.93%。
有些父母认为,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进了幼儿园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这是一个误区。实际上,幼儿园也是一个“适者生存”的环境。孩子们的喜好都写在脸上,不会懂得体谅、迁就他人。所以,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往往交不到朋友,逐渐变得自卑,表现为沉默寡言或有攻击性。
所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案例中包先生对孩子的训练,很有独到之处。他将管理学中的“责任界限”、“有效沟通”、“执行力”、“双赢思维”等理念应用到了孩子身上,从小就刻意培养孩子对师长的尊敬以及服务精神。家长们可以借鉴他的思路,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训练。
一般来说,我们要有意识地促使孩子多思考,多感受,多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孩子回家后说:“今天小明哭了。”家长便可抓住机会问:“他为什么哭呢?”“他是不是很伤心呢?”当孩子回答后,家长可以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真的知道还是猜到的?”家长还可以问:“你有没有安慰他?”“你可以为他做点什么呢?”
3~5岁幼儿的人际交往是从食物的交换开始的,进而到物的交换,再出现相同的爱好和兴趣,最后才产生友谊。家长可以依据这个顺序,先鼓励孩子与别人分享零食,再鼓励他用换玩具来交朋友。伴随孩子的成长,家长可以刻意地培养他和小伙伴发展相同的兴趣爱好,从玩伴变为学伴。到了5岁左右,孩子一般会拥有三四个稳定的朋友,这时候家长要常鼓励他们体验朋友的情感、愿望和需要,在“过家家”等游戏中体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
我们常说,优良的品格和习惯,是社交能力的基础。社交能力的培养应该与品格、习惯的培养相辅相成。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家长要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寻找双赢甚至多赢的解决方案,并不断告诉孩子,具备什么品格才受欢迎。
幼儿园社交的另一个方面是孩子、家长与老师的关系。近些年来,因为这一关系而产生的矛盾不断增多。许多年轻父母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对幼教工作者的不信任,处处以维护自己孩子的利益为解决问题的前提。这种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对立,会让孩子听到太多的对幼儿园的批评。幼儿的心思很单纯,分不清事实与虚构,对家长的负面情绪和不当言论常会“过耳不忘”。
篇10
保育老师个人工作计划怎么写?作为保育老师要严格遵守保健医生制定的卫生消毒制度,坚持每天对幼儿接触的物品及时消毒,保持地面干净,保证环境的整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保育老师个人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保育老师个人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认真做好新生家访工作。
2、认真执行《保育员职责》中每一条规程,做好本职工作。
3、认真协助教师帮助幼儿稳定情绪。
4、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确引导幼儿认识自己所用的标志和物品,管理好日常生活常规。
5、认真做好家园沟通工作,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6、认真配合保健老师做好幼儿的保健工作。
二、具体措施
1、认真做好新生家访工作,与本班教师共同对每个新生的起居饮食、性格、体质等进行深入了解,以便遇到问题能够有更好的措施来应对,提出我们对家长的要求,请家长鼎力协助和支持我们的工作,例如帮幼儿所用的物品缝上或写上幼儿的名字,并教他认识自己的标志等。
2、认真执行〈〈保育员职责〉〉中每一条规程,管理班上的设备、物品,使室内、室外管理得整整齐齐。做好每日的卫生消毒工作,使幼儿能够在清洁温馨的环境下生活。
3、认真协助教师帮助幼儿稳定情绪,因为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的第一步是最困难的,幼儿情绪不稳定会对幼儿园、老师产生抗拒感。所以要把抗拒感变成归属感,就首先稳定幼儿情绪,让幼儿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
4、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确引导幼儿认识自己所用的标志和物品,管理好日常生活常规。幼儿进了幼儿园很多物品都是相同的,例如;书包、被子、衣服等。正确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物品放到有自己标志的位置上,以免放错拿错。逐步进行幼儿常规教育,教幼儿如何使用餐巾、餐具、茶杯和喝水,教幼儿吃饭不要汤滔饭、不要大声说话要保持安静。
5、认真做好家园沟工作,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多些利用电话跟家长反馈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情况,多些询问幼儿在家的情况。和家长共同努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6、认真配合保健老师做好幼儿的保健工作。做好季节性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配合班上老师每天观察幼儿情绪、食欲,对体质较弱多病的幼儿特别照顾。观察幼儿每天的大便并做好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建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追逐、不随意离开集体,要注意安全。
保育老师个人工作计划
1、进一步完善各项卫生、安全制度,健全各条线管理网络,加强食品从业人员管理建设,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强化规范操作流程,做到有章可循,确保幼儿食品卫生安全。
2、加强保育队伍建设,树立全方位保育观念,逐步提高保育质量。
幼儿园保育工作计划具体措施
1、本学期教师保育工作的具体要求,以面向全体幼儿发展为中心,突出幼儿一日生活环节的保育工作,并施以保育对策,保教互相渗透,使保教相结合的原则真正的得以实现。
2、认真执行晨检制度,不流于形式,做好晨检及全日观察记录,班主任做好交_工作,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3、宣传健康知识,积极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加强环境及物品消毒并做好相关记录,有效预防控制秋冬季节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与发生。
4、提高营养员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强化规范操作,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和质量观,定期组织食堂人员学习有
5、每周对保育员进行一次业务知识学习或技能操作活动,使他们能在思想及业务上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6、加大检查力度,对新手加强操作指导,完善保育员奖惩细则,奖勤罚懒,做到奖罚分明(每月一次大检查),使保育工作质量有明显提高。
7、坚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创设良好的设施条件,协助后勤部门加强安全检查,把每周一作为安全检查日,确保师生工作、生活的安全。
8、做好特殊儿童的资料积累,加强与家长沟通,平时在午餐、午睡、运动等环节中加强保育,并给予特殊照顾。
9、定期同园长室检查老师在一日活动中的保育工作质量,坚持执行家访制度,对连续3天不来园的幼儿,做好家访,写好缺席记录。通过评选文明班等途径,促使老师不断增强幼儿保育工作。
保育老师个人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以学园工作计划为目标,认真贯彻《纲要》精神,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与政策,积极参加园里举行的各种政治学习活动,努力提高自己政治素养。
2.严格遵守《保育员的职业守则》,认真学习保育知识,不断提高保育质量。
二、主要工作
1.清洁卫生习惯
养成饭前便后及手脏是洗手的习惯,学习自己卷衣袖,在老师的指导下会用香皂,不咬手指,不把玩具放入口中,用毛巾洗脸,保持衣服整洁。
2.良好进餐习惯
要安静愉快进餐,坐姿自然,正确使用餐具,(左手扶碗,右手拿汤勺,喝汤时两手端碗)养成细嚼慢咽,不挑食,不浪费,不用手抓菜,不剩饭菜,不掉饭,不弄脏衣服等,克服幼儿的依赖性,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认真做好食谱介绍,以提高促进孩子食欲,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和有规律进食。
3.有良好睡眠及穿脱能力
能安静就寝,睡姿正确,不蒙头睡,学习独立,有序的穿_服,鞋袜及所放的固定位置。
4.良好学习环境
坚持每天的消毒工作,餐具、用具、玩具用84消毒液消毒,床上用品勤洗换,保证每月都晒足够阳光。使孩子在整洁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为幼儿营造通风、干净、温馨的学习环境是我的责任和义务。
5.配合老师开展教学活动
做好课前准备,配合教师开展各项游戏,协助管理好班上的纪律,让老师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协助组织户外活动,做好护理工作,(厕所、喝水、适当穿衣服等)。
6.做好家长工作
及时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内的生活及身体情况,利用放学时间多与家长沟通,多征求听取家长意见,让家长配合老师开班上教学工作。必须尊重家长,热情服务。
7.团结协作
教师和保育两者配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常常沟通,一同探讨保教工作方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互相关心每一个幼儿,使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