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应用基础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29 17:5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应用基础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电工基础;技能培训;中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262-02
一、前言
中职《电工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不仅肩负着为后续专业课服务的职责,更能为中职学生继续深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能逐步培养学生娴熟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所以如何开展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如何使学生乐学、会学,如何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熟练地应用到生活和实践中,如何培养拥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举的中职生,成为中职教师不断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探讨在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技能培训的方法。
二、中职《电工基础》技能培训的思路
中职专业基础课教学有别于中学基础教学,中职侧重于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熟练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和知识技能,也就是学知识、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对于《电工基础》这样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在中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范围内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比如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磁的基本知识,交流电、变压器的理解等。而这些知识要通俗易懂地引入到日常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用知识去解释我们所碰到或见到的各种现象,这就是知识技能的培养。这样更能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产生兴趣。而操作技能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勤动手、勤思考、技术精湛熟练,这不仅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而且能引领学生适应中职的学习形式,逐步提高学生就业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在设计操作内容时,第一要结合教材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工基本操作技能,第二要兼顾学生两年后考取中级职业资格证(电工证),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帮助。如万用表的使用、日光灯电路的连接、简单焊接技术、电子元件的分辨、电表的安装等。
三、中职《电工基础》技能培训的方法
(一)生活常识融入课程教学,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
知识技能是指学生能灵活地应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解释身边看到或碰到的电学现象,从而能提出妥善的解决方案,由此展示中职学生应有的知识水平。中职学生思维灵敏、动手能力强,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差,枯燥的电工基础理论性知识很多,单纯的理论讲解并不适合中职学生的理解,往往是事倍功半达不到效果。而如果在讲解电工基础知识的同时经常性地插入学生常见的电工学现象或常用的电器设备的使用,一方面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应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身边见到或碰到的电学现象,使学生有种解开谜底茅塞顿开的舒畅,这样既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培养学生养成学知识用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故在课堂之上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生活常识相结合是提高中职学生知识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讲解电能、电功率的概念时,指导学生如何计算家庭家电设备的用电量,并解释为什么空调、电视、电脑等用电设备关闭但不拔电源插头仍然耗电;讲解电路的组成时指导学生自己试画出家庭、卧室关电路图,并试连接;还有静电的产生及危害、雷雨天气不能走近铁杆、不在树下躲雨的原因;医院体检时应用的电磁知识,家用电磁炉的工作原理,电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等。这些知识的推广不仅使抽象的电学知识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极大程度地建立了中职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及自豪感。
(二)实践操作融入课程教学,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培训
培养学生具有一技之长,将学到的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之中是中职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实践教学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最佳时机,故最大程度地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平台,一方面顺应了中职教学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为中职学生就业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操作技能培训是教学中最重要也是关键的环节,技能培训要求人人参与,使学生在理论教学指导下结合实际要求做到技能操作熟练,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对应。比如使用指针式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位和电压,不仅要熟练掌握测量方法及正确读数,而且能正确说出如何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位分析电路故障,焊接技术的要求,安全用电注意事项与电气安装技术等。伽利略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故在课堂之上学习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实践运用,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培训,才能使学生对《电工基础》中的知识真正地掌握领会。
(三)课堂之上开展技能培训的方法及要求
1.应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示课程教学。《电工基础》作为一门典型的工科课程,枯燥无味,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教学具备画面多变、具体、生动优美、声音动听的优点,能将教师口述的较抽象的电学知识形象地展示出来,然后再经过教师的解释、总结,能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在学习电压与电位的概念和测量时,如果单纯在黑板上比划,学生听着非常无趣,教师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效果截然相反,首先它能在规范的电路图中解释电压和电位的概念,然后通过清晰、具体的电视机故障现象引导学生如何测量电压和电位,由测量结果分析故障原因,这样学生不仅从中学会了电压及电位的测量方法,正确理解电压与电位的区别与联系,而且由此领悟了专业基础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同时可将多媒体课件分享给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结合自身情况,针对自己薄弱环节,有目的地自主选择学习观看课件,如此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2.顺应中级职业资格证(电工证)的考试要求,将教学落实到实处。一般情况下学校建议机电和电子专业的毕业生都考取中级职业资格证(电工证),学生也非常乐意,这是中职毕业生求职时最基本的硬件之一。而中职《电工基础》中的学习内容非常符合技能等级证的考试内容,如照明电路的安装、电表的安装、电工工具的使用、负载星形连接及三角形连接等。所以在课程教学中一方面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实训项目。目前在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学生预先看项目课件,然后依据实训要求操作,并且提出疑问和回答相应问题,每位学生都以录像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实训操作过程,而教师的任务是解疑、点评和总结。学生首先熟悉并熟练实训项目,然后依据技能等级考试的要求进一步熟练和规范实训操作,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的形式
《电工基础》是一门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实训相结合的课程,理论知识指导学生正确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更加熟练地掌握运用理论知识。比如学习理论知识“使用万用表检测电路的通或断的方法”,才能在双联开关电路的连接时,懂得使用万用表判断开关哪一点是定点哪一点是动点,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而在操作过程中又对理论知识加深了理解。故单纯的卷面考核很难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死记硬背成就不了学生的技能培养。所以《电工基础》课程考核应以基础理论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基础理论知识考核提前考,占考试成绩的30%;技能操作以抽签的形式考试,占考试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20%。而在技能操作考核环节,不规定具体的考试项目,每个学生的考试项目根据抽签决定,各不相同如有的考万用表的使用,如何测量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等;有的考日光灯的安装;有的考关电路的连接;等等。这样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能促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
四、结语
中职课程教学必须顺应社会发展对中职学生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与就业现状紧密结合。而作为中职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不断地摸索与实践,改变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寻求更适合中职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所以中职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而且还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与课程研究,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周中立.如何应用项目教学法设计中职《电工基础》课程――以小型变压器的制作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60):172-173.
篇2
(一)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进行电工技术实训教学时依旧采用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老师作为主导,进行知识的灌输,授课形式多采用“示范—模仿”的方式,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已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教学设备明显落伍
目前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缺乏实训资金的窘况,这也导致在进行电工技术实训时所需元器件不足,严重制约了培训的质量和实训的效果,甚至有的学校还在用上世纪的设备在进行实训,这就很难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专业发展情况和国家的最先进的技术,这样的电工技术实训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实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高校的扩招造成了学生数量的猛增,教师资源的短缺,于是在电工技术实训时,本来应该是一个实训教师负责十到三十个实训学生教学,结果却是一个实训老师要负责四五十个学生的实训,这样的效果可想而知。大多数的教师缺乏对现代电工先进技术的了解,在实训时仍旧采用旧的一套流程和知识,无法达到实训的真正效果。
二、电工技术实训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改进电工技术实训教学内容的思考
传统的电工技术实训教学内容就是利用理论教学加上操作来培养学生必要的基本技能,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对实际的职业需求联系不紧密,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很难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效果。在近几年的电工技术实训教学中,通过探索性的实践教学,以及国内各高校教师的全新概念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教学经验,这门课程逐步形成了专业知识侧重于社会需求的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并在一些高职院校得到了应用和推广,在教学内容中,重点培训技术应用程序和以创新为主的电工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力培养、专业技能能力锻炼以及综合技能能力融合三部分,注重学生实际操作的技能以及专业技能的实际应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把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转化为实际的教学内容。
(二)融入新的教学方法的思考
高职院校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路集中在培训模式上,就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也就是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通过多方位的思考和讨论,在教学内容上合理改进项目设计内容,之后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观念,利用项目教学法,把过去所进行的封闭教学改为开放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中心,而是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以互动的形式共同探讨每一项学习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使学生的实践动手得到提高的同时,大脑思维得到拓展,观察想象力得到提升,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技能和个性上得到全面发展。
(三)分层次设计电工技术实训教学过程的思考
高职学校的工科专业都有所不同,电工技术实训课程的学习也就有先有后,应根据学生学习进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实训课时的多少,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培训队伍。对于基础知识接近于零的,着重电工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对有一定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可以加强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对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加强课外设计和创新设计综合实训内容。通过对学生按照不同的培训队伍进行的分层培训,使学生在学习时做到了个性化发展,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在实训过程中也得到锻炼。
(四)延伸实训基地的使用功能的思考
为了进一步优化电工技术实训教学,可以开放电工技术培训基地,尝试打开管理模式,为学生进行专业实训进行开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训练基地进行训练,锻炼基本技能,这样既可以改善训练基地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还可以保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通过开展对外服务,培训基地向专业学生开放,促进新技术的推广,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社会性质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理论学习,最终目标是把电工技术培训基地建成集教学、电工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功能齐全的教育和培训中心。
三、电工技术实训教学采取的保障措施
(一)应用先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在电工技术实训过程中,实训教师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结合传统教学里的优点,着重对实训项目的完成质量进行管理。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实训教师的责任,同时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如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等工具开展教学,优化教学资源,建立通过电气技术培训考核标准与电气技术培训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全面、开放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电工技术实训教学的质量。
(二)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执教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只有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做到“教书育人”。在电工技术实训教学中,教师应该在结合课本与实训项目教学的基础上,多钻研一些新的技术,并在实训教学时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推进教学改革,督促教师去了解和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并将这些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只有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技能,进行良好的教学情境设计,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上得到训练和提高。
(三)加强企业和市场调研,紧跟电工技术发展步伐
学生到高职院校学习技能,直接目标就是在毕业后能找到一个理想的就业场所。在电工技术实训教学中,学校或教师应结合电工技术专业特点,找到一些需要这方面人才的企业或市场,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场所,既可以让学生在实训中得到提高,也可以了解最新的电工技术发展情况,还可以让企业了解学生能力,优先得到企业的青睐。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 高级 维修电工 技能培训 考核标准
1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的生产实践,是职业教育关注的重点,其中实践技能培训是职业教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职业操作技能和职业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我院机电系多年来结合电气专业特点及学生就业实际工作情况,认真开展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
2 高级维修电工实践技能培训现状
目前很多教育工作者就如何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对维修电工职业资格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探讨也并不少见,但就维修电工实践技能培训与技能考核标准对接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探讨的却相对较少。
维修电工是一门专业技能突出、实践操作性强的一个工种,同样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培训也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因此在电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上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岗位要求为标准,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引导学生从“职校生”向“职业人”的转化。同时,当前维修电工技能培训存在一定的缺陷,较大程度地限制了职业教育的效果,影响着学生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1 培训目的不明确,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
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也存在一定问题,部分培训部门只是单方面考虑时间的迫切性,有对课时尤其是实践课时时间进行挤压,减少授课或者实践的时间,故而出现学员的理论知识面窄、理论研究浅显。
2.2 培训模式不科学,培训效果受影响
培训方式不科学,培训效果受到影响,对于实践操作存在问题的解决缺少方法,还有的实训方法与内容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3 高级维修电工实践技能培训与技能考核标准对接实践
通过多年的高级维修电工技能培训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与总结,我们对高级维修电工培训项目所涉及的考核内容、考点要求、以及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对高级维修电工培训内容中所涉及的课程进行了整合;针对技能培训环节进行的优化设计,做到高级维修电工实践技能培训与技能考核标准的对接。
3.1 转变培训理念,完善教学方法,科学施教
对于培训工作者,首先要更新教学培训理念,以为学生服务的态度,根据学员基本情况,灵活完善教学方法,及时分析学生现状,科学施教,通过创新课程设计、精选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模式,合理安排培训课时与内容,将维修电工实践技能培训与技能考核标准完美对接,使学生在完成培训任务及要求的同时,全面提升学员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为将来就业及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3.2 分层次教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使培训工作事半功倍
在实践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首先根据学员基础的实际情况,按照要求分层次、分重点、分项目、分组进行,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按不同的时间及进行合理安排。这样就避免学生因基础不同,理解程度不同,而培训教师的进度相同导致部分学生学不会,而另一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产生。
3.3 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创新思维
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将实训与理论的结合效果发挥到极致化,利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技能实训的灵感,提高学生对实训技能的兴趣,通过这种双向的结合使得学员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积极探索的能力得到锻炼与加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培训的效率。
3.4 以考核标准来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专业目标明确,专业技能过硬
培训教师应认真研究维修电工考核标准,以考核标准来加强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训,使学生在培训过程中,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动力十足,即能保证学生职业技能通过率,又能全面促进培训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培训过程中,严格贯彻依据实践技能考核标准,根据各有关考核的特点和要求,采取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多样化的培训方法,能更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实效性。
3.5 开放式教学与训练,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保障
在培训过程中,实训室要随时保证对学生开放,保证学生的额外实训技能的要求,做到开放时的实训室有教师辅导,封闭时的实训室有着专人的保养与维护。
4 实践效果
我院维修电工技能鉴定与考核工作,在市劳动保障部门的支持下,多年来,一直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多年的维修电工技能培训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与总结,尤其是高级维修电工实践技能培训与技能考核标准对接的实践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5 结语
实践证明: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技能岗位资格证书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职业技能鉴定应在培训过程中,针对培训项目的考核内容、考点要求、以及实施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和精心设计,对培训内容中进行必要整合;优化技能培训环节,做到实践技能培训与技能考核标准的完美对接,不仅提高学生的培训效果,而且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的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福战.《试论维修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4期.
[2]冯海强.《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探讨》.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2).
[3]《现阶段维修电工技能培训探讨》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英文刊名: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Standard and Quality 2012.33(13).
篇4
电工电子专业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产学研结合,坚定“产教结合,突出技能,强化实践,资源共享”的办学定位,为电子加工制造业培养有道德、有技能的一线优秀操作人。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改革为主线,为满足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教学实验、教学实训和生产实训的教学,建立理实一体化电工电子实验室,为行业的科研、生产、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和社会技术服务提供良好的条件。对社会承担培训服务,还可为学生提供符合职业氛围的实训条件,并为专业教师参加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供场所,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实验室建设研究的背景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以及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新大纲为依据,创新专业设置,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企业用人需要和国家颁布的职业岗位,根据专业建设需求,以实践教学方式的工作过程导向,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建立项目库、案例库、技能库,增强教学环境和过程的实操性。
三、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实验室的建设目标
1.具体目标
以电子专业建设为主线,建设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在满足电工、电子专业实训需求同时,为行业的科研、培训、职业资格鉴定提供社会服务,实现引企入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1)建设电子产品生产技能实训室,主要包括电子专业从事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岗前培训实训室。
(2)建设电气技能实训室,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继电器控制系统及变频器控制等项目的实训。
(3)扩建单片机应用实训室,主要任务是满足学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学习并提高实践能力,同时为生产、科研提供条件。
(4)在原有电工技能实训室和电子装配实训室中增加计算机及大屏幕等设备以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2.实现功能
(1)专业课程实训。能够完成电子专业文化知识普及、常规课程所需的专业实践教学。
(2)专业技能实训。能够完成毕业前电子、电气专业所需的专业技能的实训,使学生能较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3)提升专业能力。学生能够完成电子、电气专业实训项目,提高技术水平,提升毕业生的生产实践能力。
四、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实验室的建设
1.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实验室建设的原则
(1)有用。实训基地设备建设要结合学校专业教学的实际,确保建成后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切实提高专业的办学水平。
(2)实用。实训基地建设要与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相一致,确保建成后实训基地的实用性。
(3)够用。实训基地建设在保证先进性的基础上不盲目追高、追新,以满足专业教学、服务社会、服务教师为原则,避免资金过度浪费。
(4)应用。实训基地建设要依据电子企业的生产实践,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企业的生产环境。
2.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实验室建设的要求
(1)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社会需要相结合。通过建设电子实训基地与相关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师资、技术、设备、人力等资源共享。
(2)实训基地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提高实训基地建设的信息化程度,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适应,充分考虑教学仿真系统与实训设备的衔接。
(3)实训基地建设与服务教学、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相结合。建设电子技术实训基地,既能够面向学生开展技能训练、职业资格培训,又能面向电子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同时面向社会提供电子专业技术服务和培训场所。
(4)实训基地建设与专业相结合。相合专业群建设实训基地不能只满足单一专业的需要,就同时满足相关专业建设的需求,使培养的学生一专多能,满足学生学习通用专业技能的需求,拓宽了就业渠道。
(5)实训基地建设与师队伍建设相结合。通过电子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培养一批“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使大多数电子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明显得到提高。
(6)实训基地建设与教研相结合。通过电子实训基地建设,从参加企业实践、调研、论证,到制定建设方案、确定模块,提高电子专业教师的研发能力。
(7)实训基地技能鉴定与岗位相结合。能够承担电子、电气的从业资格培训及考试鉴定工作,将实训基地技能鉴定与专业技能考核标准相结合。
3.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实验室建设的方案
(1)建设规划。电子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电子等相关专业岗位技术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实践教学单位,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其教学基础设施与工作状况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电子实训基地应满足电子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需要,以及企业对从业人员要求的变化的需要。
(2)建设项目。为了便于学生了解电子企业的生产流程,熟悉电子企业的生产环境,建设一条电子产品生产流水线,流水线采用电子企业常见的结构型式,全面模拟电子企业的生产流程,使学生在校就能掌握电子企业的生产环节和生产流程,从而使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4.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实验室的运行与管理
(1)运行模式与制度建设。严格按照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管理和维护好各实训室的实训设备,维护好实训环境,保证实训教学正常有序进行,并降低设备维护费用。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资源和教师资源,实行实训室全天开放,满足实训教学、培训、教学研究等需要。不断提高师资水平,扩大对外技术服务领域和社会知名度,使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制定并严格执行《实训基地实训设备维护责任制》《实训课课堂质量监控制度》《实训基地学生管理要求》,细化到每个项目、设备,信息化、制度、评价体系,依托基地项目教学等。
(2)校内外培训与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特别是人才优势,开展技术应用服务,利用实训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不同程度地向企业开放,为企业提供咨询与培训服务。
(3)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在实训基地建设得基础上,充分发挥关系单位的资源优势,与关系单位就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实质性合作,支持学校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5号).
篇5
一、依托校企合作,认真进行课程开发
电工基本操作和综合操作技能是电类各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通过《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安全用电知识,认识并学会分析各类基本电路,掌握各种电工工具和电工测量仪表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常用机电设备的安装、检测、控制、调试、维修和使用,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我们努力向“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靠拢。职业岗位需要什么,我们的专业就教授什么。我们把城市各类产业结构调整、功能定位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作为课程开发的依据,逐步完善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参照原有知识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对各类企业相应职业岗位群的体验,完成电工领域的开发、职业工作任务的分解、典型工作过程的构建,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安排教学内容。我们坚持校企合作制度、企业走访制度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定期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走访企业和召开毕业生座谈会,研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发展状况,开发新项目,提炼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要素,论证和制定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计划,对课程的设置、内容、教学实践环节的安排等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结合中等职业教学最新的大纲以及《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中的要求,立足本地电子产品的检测与维修、电工等职业相关岗位的需求,考虑到LED、变频技术、传感技术等知识的应用,根据生产实际的工作步骤、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来选择和组织,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将《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编写了六个大的教学模块,包括直流照明电路的应用、安装配电板和日光灯电路等,每个教学模块内包含多个实验项目和实训项目,每个项目包括基础训练和拓展训练,在课程内容组织方面,做到涉及面广、内容适中、操作实用,并且与初中相关电学知识实现了无缝联接。同时还将安全用电知识、电工基础、电工测量仪表完全融入每个项目,每前一个项目教学内容是后一个项目内容的基础,这样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教学层次进行编排,还设置了拓展训练,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第二课堂训练。具体模块如下:
二、依托校企合作,扎实推进课程实施
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我校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这门课程全面推行项目课程教学。根据实施性教学计划和项目课程标准制定了统一标准的授课计划,借鉴“教学做一体化”的交替培养模式,详细规定了每个项目、模块的教学时间、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聘请大批企业的技能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教师,把行业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引入学校,把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教材、企业员工的工作手册、企业工作流程、企业应急情况处理办法等直接用在学生的教学中,使学生学干结合、身临其境中学、身临其境中干。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专业学习与在企业顶岗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务运作人才。
实施课程教学时,我们以项目为教学之魂,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培养与考核,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养成,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总体设计要求,注重创设工作情景,利用多种教学辅助设备,如采用多媒体、投影仪等,介绍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趋势,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生产现场。然后再布置学生完成对应项目,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分组查找资料,进行实验训练,自己动手实践,分析对比,互相协助克服困难,培养了学生对电路的制作、安装和测试能力,突出知识与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具备了本专业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应用人才所必需的电路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和安全、文明的生产意识。
三、依托校企合作,切实加强师资建设
认真研究课程教师团体情况,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不断加大师资培训经费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习。把工学结合作为教师培养的切入点,安排教师到行业企业调研、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了解相关岗位对员工技能操作水平的要求,熟练掌握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积极参与企业的员工培训和产品开发。参加顶岗实习的教师,每周都要做实习记录,以便及时掌握企业的用人需求、管理模式和生产工艺流程等,研究技能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把到企业顶岗学到的新知识、技能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制定有关政策,对优秀的“双师”教师、产教研成效突出的部门或个人给予奖励;积极为行业企业提供开展技术研发、推广服务的平台;努力形成各院校主动为行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院校教学的校企互动机制,使专任教师通过企业锻炼、技术服务等有效途径增加工程实践经历,进一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并通过国内外培训提高专任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
篇6
关键词:课程建设;师资队伍;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手段
作者简介:郑文(1972-),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张运波(1964-),男,辽宁丹东人,长春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吉林 长春 130012)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036-02
长春工程学院自成立以来,提出了“创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面向基层一线,从事设计、施工、制造、运行等工程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在保持本科特色,遵循本科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强调基本理论与实践应用并重。
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领域必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技能,具有解决工程常见的电工电子技术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重要基础。目前,该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在课程建设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旨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学历层次
鼓励年轻教师进一步深造,使年轻教师理论水平及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使任课教师熟悉教学规律、教育心理学及教学相关软件的应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2.深入生产实际,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利用每年学生参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机会,安排教师深入生产现场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还便于了解当前工业现场的技术应用情况,为教学内容的设计提供依据;及时与实验设备生产厂家联系,选派教师与厂家联合开发实验设备,从实验系统设计、生产直至应用进行全方位的技术跟踪,提高教师对实验系统的开发能力、应用能力和维护能力。
3.安排教师参加新技术培训,提高新技术应用能力
课程组教师通过横向课题、企业服务等方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沟通,了解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情况,安排教师参加相关产品会和新技术培训班,扩大教师视野,熟悉新产品的应用,提高新技术应用能力。
二、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工作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全面调整电工电子系列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将教改成果及新理论、新技术引入教学,体现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既保证了内容的完整性,又保证了内容的层次性,形成了满足不同专业需求的教学体系;构建了模块化的教学体系,将教学内容分为直流电路、交流电路、暂态电路等12个模块以及基本、拓展和应用创新等3个层次组成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体系,满足不同专业对教学内容不同深度和广度的需要。
通过知识模块的确立,教师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整合,按照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规律,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交流电气设备”模块,教学中结合实际变压器,将变压器与电动机对比教学,在二者的电磁原理分析过程中找到共性与差别,对交流设备的工作原理分析更为透彻,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学生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中,按照模块内容所提出的教学目标,系统掌握模块的重点、难点,强化基本理论与分析计算方法,明确实验的目的,便于学生系统归纳知识并加以运用。其中,安排了8学时的新技术专题,将专业领域的电工电子新技术、新方法引进课堂,学生可以及时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知识。通过模块化与层次化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理论学习目标与实践动手能力训练的目的明确,学生可利用模块化教学进一步实现基本、拓展和应用创新的能力培养,构建了模块化、层次化的螺旋上升式的教学模式。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
统筹考虑学生电工电子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培养需要,构建了由课内实验、集中技能培训和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等组成的电工电子实践技能与能力培养体系。
课内实验由操作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以及创新性实验等五个层次组成,按照分层次,分阶段,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由学习到创新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按照系列课程实验大纲的要求,完成本部分必做及选做实验项目。
集中技能培训是学生在完成电工电子系列课程之后开设的集中技能训练环节,开设了电气类专业《电路实训》、《电子工艺实习》及非电类专业的《电工实习》及《电子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应用能力。针对具体问题,学生通过器件选择、产品制作、安装调试等方面训练,熟悉电工、电子产品的制造工艺以及电路的安装、测试和调试方法。
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按照“课内培养与课外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依托实验室的硬件设施,相继成立了电工设计、电子设计、电工数学建模以及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开发等团队,引导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运行中,加强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课程组制订了《电工电子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运行管理办法》,对大学生电工电子第二课堂教育的条件保障、激励政策、管理办法、评价办法等做了明确规定,形成了有效的大学生电工电子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保障体系。
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与教研活动,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学生了解了学科专业前沿领域的知识与技术,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探索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并取得实效的目的。坚持“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教育理念,针对教学内容及其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师通过布置学生研究性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学生主动思考,得出结论并进行实验论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相序指示器电路的设计与安装”实验中,教师布置了相序指示器的设计任务,指出所能提供的实验条件,学生大量查阅资料,设计实验电路并进行方案论证,通过不断比较与改进,并及时在老师的指导下修正方案,最终在实验室成功搭接电路实现了教学目标。同学们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求实求真,并体验到团队协作的快乐,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效采用案例教学法
结合课程工程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将典型工程案例引进课堂,通过剖析工程案例总结工程经验,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变压器工作原理”的内容时,结合生产现场的实际变压器,针对其正常运行及故障状态,分析变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变换关系、典型故障原因分析及排除等,学生得到了大量的感性知识并形成理论共识,课堂效果非常好。
3.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在实践教学和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中,积极采用任务驱动法。例如,在教学中以万用表等典型产品为载体,将各教学模块、各训练项目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产品的制作、调试和实验,了解电路理论的实际应用,掌握电路系统调试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有效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多种媒体,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加强网络课程建设,不断丰富网络资源,增加网络功能,形成一个集文字教材、多媒体教材、网络课件、网上资源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师生互动提供方便条件。同时,在教学中,大量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计算机仿真软件,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处理复杂电路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篇7
关键词 短期培训 供电企业 第一节课
中图分类号:U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008-02
有些课程有绪论或者是引言,有些课程则没有,即使没有绪论或引言的课程,教师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也要利用一定时间对课程进行介绍。“绪论、引言、介绍”虽然篇幅小,但内容广泛,如何上好第一节,使以后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呢?结合配电线路高级工短期培训班《电工基础》课程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克服教师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是上好第一节课的前提
短期培训教学时间短、内容多,每门课程少则几节,多的也不到二十节,比如配电线路高级工培训班《电工基础》课程只有10节。“绪论、引言、介绍”篇幅小,内容广泛而没有针对性。教师在授课时认为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多、时间短,往往把“绪论、引言、介绍”删掉,直接切入教学内容,这种情况是不利于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电视节目中的一些公益广告只有几分钟,却能让我们记忆犹新、难以忘怀,还可能会影响我们一生的身心和行动。第一节课就是教师对所讲授教学内容做的广告,教师要克服敷衍思想,满怀信心、精神饱满地走入教室,用精彩的语言表达等手段树立良好的敬业形象,做一个精彩、耐人寻味的广告,使学员的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绪论、引言、介绍”的讲解并不是浪费时间,讲好课程的“绪论、引言、介绍”将为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为学员在以后的工作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二、深入研究教材是上好第一节课的基础
对教材的研究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备好课。接到教学任务后一方面要对教材的章节内容、重点难点、教学目的和目标深入了解,对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另一方面对培训对象的专业深入了解,了解这个专业要培训哪些课程,了解培训对象在工作岗位上要进行哪些项目的工作。做到这两个方面,一个教师才可以拿准所要讲授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配电线路高级工班中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电工基础、配电网知识、配电设备、配电所运行维护与检修、配电线路施工、带电作业等。《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专业课的一把钥匙,是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学习、解决问题的坚实基础。教师要让学员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当学员知道为什么学后,接下来要把整个授课内容串讲,明确告知学员怎么学。《电工基础》分四个部分:直流电路、电磁基本知识、单相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每一部分理论性都很强,具有繁多的电路名词、计算电路的定律和定理。“记忆”学习法是掌握知识的基础,“应用做题”能够使学到的知识得到灵活运用,只有把这两方面都做到了,才可以掌握分析计算电路的技巧和方法。
三、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上好第一节课的关键
接到教学任务后不仅要对教材、培训对象的专业做深入了解,还要认真了解培训对象的基本素质,包括学历层次、工作经历等,这就是备课中的备培训对象。短期培训班的学员基本上是工作十年左右的一线职工,具有理论基础较差、工作经验丰富、记忆力差、分析能力强等在职性特点。配电线路工一天到晚都在线路上跑,坐下来的时间很少,让这些学员坐在教室里一天听八节课,确实是很困难的事。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学习动力。
篇8
年农电工培训班今天开学了。
首先,我代表雄县电力局领导班子向前来参加学习的农电工表示热烈的欢迎!这期培训班是我局年职工培训计划的一部分,是在局领导班子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由经营部、办公室共同组织承办的。本次培训首次采取脱产封闭、军事化管理的培训方式,工作中得到了县武装部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电力局向县武装部领导以及参加培训工作的教官表示由衷的感谢!
经过农电体制改革和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工作,农电工已经成为电力企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农电管理的基础力量,是供电企业实现“四到户”服务的主体,不管是在过去的农网改造,还是在现在的供电所经营管理、安全管理、优质服务工作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问题。当前农电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问题是:农电工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跟不上我局创一流管理工作的步伐,无法满足广大用电客户的服务需求。
长期以来,部分农电工文化程度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加上供电所对农电工管理、考核、监督不到位,导致了日常松散的工作作风和管理无秩序的局面。落实“四到户”管理的目的本来是为了消除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但由于农电工素质低、工作不到位,又出现了新的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有的用电不走表,有的计量不准确,有的分类电价执行不准(特别是水力小总表问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电工素质,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将农电工队伍建设成为一支精干高效、严格管理、文明服务的正规军。
为此,经局班子研究决定,首先从抓供电所人员培训入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农电工的业务能力;其次继续加强指标考核,将指标量化,责任到人,奖惩到人,对农电工实行动态管理,奖优罚劣,推行末位淘汰制;培训、考核的同时,对农电工的工资、劳保福利,也要按照政策规定执行到位,让广大农电工有归属感,充分调动农电工的积极性。
此次培训,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一是提高全员的组织性、纪律性,改变以往组织纪律松懈的现象,使我们的电工队伍由原来的松散性变成纪律严、作风硬朗的正规军。为此我们在此次培训过程上加入了军训内容,让大家真正体验一下军事化管理的要求。
二是提高农电工的专业技术素质,改变个别农电工不懂基本电力操作技术,更有甚者不会爬杆、不会接线的问题,逐步把我局的农电工造就成一支技术过硬的队伍。
三是加强行风及政治思想教育,通过对职务犯罪、两个条例的学习,达到提高认识、规范行为的目的。
四是进一步加深对供电所规范化管理的认识。近几年来,我公司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5个供电所达到市级规范供电所,4个供电所达到省级规范供电所。但通过经营部对规范化的自查,我局的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不深不细的状况,主要体现在人员的规范意识还不深、实际工作未完全按规范要求开展、个别所存在着基础资料不完善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就是要进一步规范我们的意识,教育引导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按规范要求约束我们的行为。
针对本次培训,我提要求:
一要做到尊重老师,虚心求教;
二要理论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学,带着感情学。
三要纪律到位。每一位学员要严格遵守培训纪律要求,模范的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完成五天的学习任务。
篇9
本次培训首次采取脱产封闭、军事化管理的培训方式,工作中得到了县武装部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电力局向县武装部领导以及参加培训工作的教官表示由衷的感谢!经过农电体制改革和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工作,农电工已经成为电力企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农电管理的基础力量,是供电企业实现“四到户”服务的主体,不管是在过去的农网改造,还是在现在的供电所经营管理、安全管理、优质服务工作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问题。当前农电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问题是:农电工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跟不上我局创一流管理工作的步伐,无法满足广大用电客户的服务需求。长期以来,部分农电工文化程度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加上供电所对农电工管理、考核、监督不到位,导致了日常松散的工作作风和管理无秩序的局面。落实“四到户”管理的目的本来是为了消除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但由于农电工素质低、工作不到位,又出现了新的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有的用电不走表,有的计量不准确,有的分类电价执行不准(特别是水力小总表问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电工素质,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将农电工队伍建设成为一支精干高效、严格管理、文明服务的正规军。
为此,经局班子研究决定,首先从抓供电所人员培训入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农电工的业务能力;其次继续加强指标考核,将指标量化,责任到人,奖惩到人,对农电工实行动态管理,奖优罚劣,推行末位淘汰制;培训、考核的同时,对农电工的工资、劳保福利,也要按照政策规定执行到位,让广大农电工有归属感,充分调动农电工的积极性。此次培训,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一是提高全员的组织性、纪律性,改变以往组织纪律松懈的现象,使我们的电工队伍由原来的松散性变成纪律严、作风硬朗的正规军。为此我们在此次培训过程上加入了军训内容,让大家真正体验一下军事化管理的要求。
二是提高农电工的专业技术素质,改变个别农电工不懂基本电力操作技术,更有甚者不会爬杆、不会接线的问题,逐步把我局的农电工造就成一支技术过硬的队伍。三是加强行风及政治思想教育,通过对职务犯罪、两个条例的学习,达到提高认识、规范行为的目的。四是进一步加深对供电所规范化管理的认识。近几年来,我公司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5个供电所达到市级规范供电所,4个供电所达到省级规范供电所。但通过经营部对规范化的自查,我局的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不深不细的状况,主要体现在人员的规范意识还不深、实际工作未完全按规范要求开展、个别所存在着基础资料不完善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就是要进一步规范我们的意识,教育引导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按规范要求约束我们的行为。针对本次培训,我提三点要求:一要认识到位。我们每一位学员要认清自己的身份,摆正自身的位置,切实把自己作为电力局的一员来看待。你的一言一行代表着电力形象,代表着电力企业的形象。各位都要以企业主人翁的姿态看待这次培训,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一要做到尊重老师,虚心求教;二要理论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学,带着感情学。
二要纪律到位。每一位学员要严格遵守培训纪律要求,模范的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完成五天的学习任务。三要落实到位。要求每位学员养成一种良好的作风,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要把这次培训学到的知识,养成的良好作风带到岗位上去,带到工作上去,狠抓落实。只有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岗位上去,才能说培训达到了目的。最后,预祝这次培训取得圆满成功,预祝每一位学员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谢谢大家!
篇10
维修电工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全国各职业院校众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要求。
研究新形势下维修电工学习,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全国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工业机器人时代到来为背景,总结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现状,分析当前工业技术发展形势下“维修电工岗位”核心职业能力要求的新变化,归纳适应工业生产发展需求的维修电工岗位对应的学习领域,进而探讨相应学习领域的课程与教学设计,最后提出了维修电工课程设计与能力培养路线图,为当前高职维修电工领域的发展提供思路。
2.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示教再现机器人,目前工业中正大量应用;第二代带感觉的机器人,技术应用基本成熟,工业应用较多;第三代智能机器人,技术正在发展过程中,工业上少量应用。
所以,目前工业上应用的机器人主要是第一代和第二代机器人。
当前国内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且作为全球制造工厂的我国制造业对产品质量和生产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力成本也将不断提高,所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3.工业机器人时代对维修电工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3.1 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广泛应用
工业机器人是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其发展与应用对电工行业的影响较为深刻,主要表现在高性能控制器、伺服电动机、各种传感器和HMI设备的大量应用上。
目前在自动化生产设备上,除了常用的继电器、接触器等传统电器设备,还大量应用着以下几类新型电器:控制模块,其中以各种PLC控制器应用最为广泛;电动机驱动装置,常用的设备如变频器、步进电机驱动器、交流伺服驱动器等;电动机,以步进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为主;传感器,如光电开关、接近开光等。
3.2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应用促进了维修电工岗位核心职业能力的发展与变化
传统维修电工岗位职业能力的重心是继电器-接触器电气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为了适应生产的需求,当前维修电工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也必需发展变化,应该把重心定位在以PLC控制器为核心的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上。
从岗位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上看,新的核心职业能力是对传统职业能力的继承与发展,对当前教学中维修电工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维修电工对应学习领域的发展与变化
4.1 维修电工的学习领域
当前高职院校对维修电工学习领域的设计,主要包括电工技术基本理论与知识、电机拖动与控制基础、常用电气控制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电气制图等。这些学习领域只能满足传统继电器-接触器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维修电工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工业机器人时代背景下,维修电工对应的学习领域,需依据新的岗位核心职业能力确定,〃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与维护〃对应的学习领域主要包含电工技术基本理论与知识、电机拖动与控制基础知识、PLC控制技术与应用、常用新型电气设备的运用和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这五个学习领域。
4.2 维修电工学习领域的发展与变化
维修电工对应学习领域的发展与变化,是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也是对维修电工教学内容的一次改革。在五个学习领域中,有两个学习领域是继承了传统,另外三个学习领域是"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与维护〃这一新的维修电工岗位核心职业能力的新要求。维修电工学习领域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维修电工设计,必须重构其对应的体系,学生才能生成新的维修电工核心职业能力。
5.工业机器人时代维修电工学习领域设计
5.1 维修电工课程设计
本文维修电工课程设计的总体原则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重,单项技能与综合能力并重。五个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整合为四门主要课程,包括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PLC控制技术课程和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综合技能课程。
这些课程分为三个类型:基础理论知识型课程、重点单项技能型课程和综合技能应用型。这三个类型把维修电工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熟悉电工基本理论知识;第二阶段是掌握各种重要单项技能;第三阶段是综合技能应用生成核心职业能力。
5.2 维修电工课程设计与能力培养逻辑
首先,通过电工技术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前人的相关间接知识和经验;然后,通过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和PLC控制技术课程让学生通过单项技能学习快速生成核心职业能力,如电机的结构原理的认知、基本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能力、PLC程序设计能力、PLC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能力;最后,通过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综合技能课程一方面灵活增加学生对新型电气设备(变频器、伺服驱动器、传感器和HM丨设备等)的学习,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与维护的综合职业能力。维修电工的课程设计与能力培养逻辑,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确保能够通过课程教学活动高效生成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6.总结和展望
维修电工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全国各职业院校现开设的众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重点要求的培养目标,所以在工业机器人时代到来的新形势下,对维修电工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和重要。
- 上一篇:质点运动学的基本问题
- 下一篇:生物教师研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