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29 17:5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循环经济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循环经济的特点

篇1

关键词:循环经济;金融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对金融的诉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因此发展低碳节能的循环经济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出路,是对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切实践行,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金融作为市场经济的纽带,其运行规律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循环经济的发展与金融的支持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循环经济产业化的高投入离不开金融支持

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国家综合国力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应该不断促进循环经济产业化,但是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高投入。由于循环经济对于设备、工艺流程的要求高于其他行业,而起相关技术更新换代比较快,因此在循环经济研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在获得循环经济研发成果后,将技术转化为成活也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

(二)循环经济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特性――公共性和局部性,离不开金融支持[1]

循环经济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主要包括公共性特点和局部性的特点,而起公共性主要是针对循环经济的研发成果投入生产后,相类似的产品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很难对其研究成果、知识创新具有基友,其外部性特点主要是指循环经济产品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会大于研发单位或者研发个人的私人收益,因此就存在投资与收入不成正比的状况,这就更需要外来资金的支持,除了借助国家财政支持,还要不断增强循环经济发展的融资力量,加强金融业的有效参与。

(三)循环经济资金需求的特征

因为循环经济对于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依赖性比较大,因此循环经济的资金需求也就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循环经济在资金需求上具有持续性强的特点。由于循环经济产品主要是依赖于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因此要想不断的扩大市场份额,就要加强企业的研发能力,使企业产品能够走在市场前沿,而这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其次是时效性强。因为循环经济市场变化比较快瞬息万变,如果研发支持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就会错失市场先机。最后循环经济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发展过程,因此在其融资的过程中对融资主体的多元化也具有要求。

二、基于循环经济的金融创新模式探析

(一)金融服务理念创新

要想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首先要认识到金融支持对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循环经济对于相应党的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金融行业应该不断提升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认识,抓住循环经济发展的基于,促进金融创新,突破金融行业发展的瓶颈。只有理顺经济结构,才能够提升贷款企业的还贷能力,才能降低银行的风险,才能增加利润收入,因此“金融业不应该把循环经济中的‘环保指标’看作是其发展的障碍和束缚,而要将其看做降低决策风险和收款风险的可靠保障”[2]

(二)金融市场创新

实现金融市场创新要从两方面下手,一是积极推动循环型企业上市,进行融资,这就需要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相关部门对一些循环行企业(例如在节能降耗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放宽政策,使其可以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上市,促进循环经济企业能够用更好的吸纳社会资源。为了使循环经济企业能够更好的吸纳社会资金,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给予政策性倾斜优惠,充分发挥金融在循环经济中的作用。第二,“实施保险创新,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资金投入的风险分散和疏导机制”[2]。在进行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风险,这个时候就要完善相关制度,充分发挥保险业在规避风险的作用。

(三)金融产品创新

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开发出与循环经济有联系的金融产品。可以对其抵押担保业务范围进行拓宽,允许循环经济企业使用无形的知识产权进行抵押、创新担保方式。不断推出与循环经济对口的信贷产品;针对循环经济发展的特点,方框抵押担保的范围,加大对循环经济企业资金投放的力度,对于效益好、积极响应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可以进行信贷支持,同时不断借鉴国外相关传业发展的经验,结合本地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很低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

(四)金融监管创新

要想发挥金融行业对循环经济的推动作用,进行金融监管改革势在必行,找逐步加强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也就是要求金融企业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循环经济企业的需求,使自己的产品能够得到循环经济企业的青睐,实现这一目标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提高服务、降低成本。根据实际需求,不断开发新的信贷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加大对节能环保、文化产业、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

(五)金融组织体系创新

要想达到为循环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目的,首先要实现自身的发展的强大。但是在现行的金融组织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金融业为循环经济提供资金支持,因此实现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应该做好以内容: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地方性金融机构的重要性,扩大市场,通过加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建设,加强大城市商业银行建设等措施,不断提高竞争力;其次对于一些非银行的金融机构,有关部门要进行市场整顿,对于存在不法经营状况的机构及时取缔,对于合法经营的企业,对其行为进行规范,促进企业文件发展;最后“发挥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的资本支持作用”[3]。要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对循环经济企业进行投资,并通过举办创业大赛等多种形式吸引股权投资基金的对循环经济的注意力,加强股权基金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付乐,付博.基于循环经济的金融创新探析[J].企业经济,2012(10).

[2]李扬.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探析[J].甘肃金融,2012(03).

篇2

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因此,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是实施可持续战略必然的选择和重要保证。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国家加快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步伐。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从以下七个方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一是加快立法进程。研究起草《循环经济法》,抓紧制定相关与专项法规。

二是加强规划指导。组织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

三是推进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和区域特点,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按照循环经济要求对开发区和重化工业集中地区进行规划、建设和改造。

四是加快技术创新。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带动和推广意义的循环经济支撑技术,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五是完善政策机制。通过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六是抓好示范试点。通过试点,探索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形成一批循环经济的先进典型。七是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发展循环经济良好的社会氛围。

篇3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因此,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是实施可持续战略必然的选择和重要保证。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国家加快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步伐。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从以下七个方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一是加快立法进程。研究起草《循环经济法》,抓紧制定相关与专项法规。二是加强规划指导。组织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三是推进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和区域特点,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按照循环经济要求对开发区和重化工业集中地区进行规划、建设和改造。四是加快技术创新。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带动和推广意义的循环经济支撑技术,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五是完善政策机制。通过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六是抓好示范试点。通过试点,探索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形成一批循环经济的先进典型。七是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发展循环经济良好的社会氛围。石油和化工行业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材料产业,也是资源密集型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废气、废水、废渣排放量大,利用率不高,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这些特点决定了石油和化工行业是最有条件、最具潜力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之一,也是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

为此,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协会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五点要求:一是要做好规划工作,结合行业和企业特点,提出具体目标和措施。二是要加快结构调整,严格按照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和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健康有序地发展。三是要加快技术创新,进一步加大化工行业循环经济支撑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四是积极做好试点工作,为化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经验。五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做好政策研究、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工作。要实现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根本的出路在于发展循环经济。石油和化工行业需要认真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实施循环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变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二是积极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要加快淘汰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落后工艺技术,增大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少的产品。要通过延伸产业链,增加加工深度,提高产品的精细化率,扩大高端产品的比例。三是依靠技术进步,为循环经济提供有力支撑,积极培育循环经济先进企业和示范工程,及时筛选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技术,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四是加强企业管理,把循环经济工作落到实处。五是突出重点,扎实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化工园区、民营企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六是加快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和科学评价体系。

篇4

关键词:循环经济 供应链金融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发展模式开始快速兴起,并得到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它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它需要借助金融体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与供应链金融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的有效结合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循环经济与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概念

(一)循环经济的相关概念

所谓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同之处。首先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同。传统经济是按照“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的单向流动方式进行运行,而循环经济则是按照“资源—生产—消费—资源”的方式进行运行。其次是两种经济的主要特点不同。传统经济的特点是“三高一低”,即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而循环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三低一高”,即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最后是两种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传统经济由于“三高一低”的特点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而循环经济“三低一高”的特点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小。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现实必然性。目前,我国自然资源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提高的限制性因素。对于不可再生资源而言,随着过度的开采会逐渐减少,最终会枯竭;而对于可再生资源而言,由于其消耗的速度超过了再生的速度,也在不断减少。而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都非常低下,将会带来巨大的环境和资源压力,因此迫切要求我国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而循环经济则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一种可行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概念

供应链金融的思想最早是从供应链管理中获得启示的。所谓供应链,是指以某一核心企业为中心,由众多原材料供应企业、产品生产企业、产品销售企业以及消费者等众多经济主体共同组成的一个链条系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它又可以进行不同的定位,如从产品角度分析,它就是一条产品链,从信息流动的角度分析,它就是一条信息链,从资金流动的角度分析,它就是一条资金链。在供应链所涉及的众多要素中,资金是最重要的。企业的目标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资金的增值,因此资金的有效管理是维持供应链稳定运行的根本保证。而供应链金融就是对供应链上资金流的有效管理。

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以供应链为基础,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更多的更加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的金融活动。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银行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及时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可以有效帮助企业解决短期融资难问题,并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使用价值。同时,还能促进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信用,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从而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靠单个企业单打独斗来求得生存越来越困难,想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就更加困难。于是各企业开始寻求抱团发展,以产业集群或供应链的方式来应对市场竞争。供应链金融便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国外,供应链金融已经非常流行,成为各商业银行一个十分重要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仍然保持着持续高速的增长。国内的供应链金融起步较晚,但发展也十分迅速。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内各商业银行都在供应链金融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开发了很多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始提供越来越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主要有三种发展模式。首先是预付款融资模式。它是采购商先从银行处融资支付给供货商,拿到供货商的提货单后将提货单质押给银行,以后分次付款和提货。通过预付款融资模式,银行直接为采购商提供贷款,缓解了采购商的资金压力。同时银行采用提货单作为质押也不存在风险,这种融资活动对于双方而言是互惠互利。其次是经营融资,是指经营企业将自己的存货交给银行指定的物流公司保管,然后从银行处获得贷款的金融活动。而应收账款融资是指供货商将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单转让给银行然后从银行处获得贷款的融资活动。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实力有限,并且常常面临资金短缺问题,供应链金融对于中小企业的意义非常重大,可以极大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供应链金融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循环经济是一种从资源到产品到废弃物再到资源的闭路发展模式,在一般的情况下,一个企业的废弃物是难以再次被自身进行转化利用的,即使能够自身进行转化利用,其利用成本也极高,也是不经济的。因此,各企业需要相互合作并建立经济联系,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有效的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因此,企业往往不是单独的,而是形成一个企业集群,相互之间进行生产要素整合,形成相互交织的网络结构。供应链金融是以相互间具有经济合作关系的企业群体为服务对象,以供应链为基础从而降低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收益。而且供应链融资还主要是对于核心企业之间具有紧密经济合作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且它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金融活动,围绕着核心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提供金融服务。

从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律和供应链金融的主要特点可以看出,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并且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律符合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要求,供应链金融的特点决定它可以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服务,二者的结合可以实现互利共赢。本文侧重于研究供应链金融对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促进作用。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企业的特点来看,供应链金融对于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和意义。首先,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解决循环经济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由于我国的二元金融体制和利率二元化,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财务制度不规范、倒闭风险高、抵押财产较少等特点,单独从金融机构贷款非常困难,而资本市场不健全,从资本市场融资的金额少,机会少,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而供应链金融以整个供应链为考察对象,并且有大企业的支撑作用,还可以充分利用企业之间的信用产品,使得银行愿意为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从而可以极大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并且还可以为整个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供应链金融可以促进循环经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供应链金融不仅可以很好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而且可以促进各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从而产生集聚经济效益,并增强各企业的竞争力。最后,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供应链金融要求众多企业围绕某一核心企业进行经济合作,这就从客观上促进了企业的抱团和集聚,并且企业相互建立经济技术联系,形成供应链,也更容易从银行处获得贷款,从而解决融资难问题,在利益动机的驱使下,各企业也会主动寻求经济合作,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供应链金融在支持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供应链金融对中小循环经济企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我国目前的供应链金融要求企业必须以某一核心企业为中心形成经济合作才会向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但事实上,目前都是大型国有企业之间相互形成经济合作,只有很少一部分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大企业的经济合作,并获得供应链金融的服务,还有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并不满足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要求,因而就得不到供应链金融的贷款服务。但实际上,最需要融资服务的恰恰是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的中小企业,大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资金都非常充足,对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需求并不是很强,这也导致了供应链金融资源的浪费。

其次就是银行面临的风险仍然较大。虽然供应链金融要求各中小循环经济企业以某一核心企业为中心形成相互合作的关系,但核心企业并不承担给中小循环经济企业担保的责任,银行只是以供货单或应收账款单为质押,为中小循环经济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但中小循环经济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各种质押品的价值和风险性也很难准确评估,并且中小循环经济企业倒闭的风险也大,因此商业银行的风险也较大。特别是如果核心企业出现问题,将会导致整个供应链出问题,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大的风险。

完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建议

(一)政府层面要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市场经济强调“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市场也不是万能的,受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也存在失灵现象,因此也需要政府的适当干预。而政府的干预不是对循环经济企业的行为进行规定,而只需要为企业营造一种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方面,政府要制定有关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并出台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大力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与创新。政府要从法律层面,完善与供应链金融相关的法律制度,为其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而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供应链金融活动中来,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金融机构要完善和创新风险控制体系,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

从国外的供应链金融实践来看,它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是金融机构未来非常有发展潜力的一项业务。目前制约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水平较低,导致其风险较大。因此,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关键是商业银行要提高其风险控制水平。为此,商业银行应注意对循环经济企业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跟踪评价,清除供应链上的不合格循环经济企业,保证供应链的健康发展。要努力创新风险监控技术手段,提高对于循环经济企业的监控水平,以及风险预测水平,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前发现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同时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其它金融机构也应积极参与循环经济供应链金融活动中来,形成一个结构和功能完善的供应链金融体系,以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循环经济企业要增强自身实力,赢得金融机构信任和支持

目前,供应链金融对循环经济发展支持不够一方面是金融机构不够积极,其服务水平较差,另一方面是由于循环经济企业自身也存在问题,导致其吸引力不够。因此,循环经济企业必须注重自身的发展,增强自身的实力和信用,才能赢得供应链金融的支持和合作兴趣。循环经济企业需要不断加强企业的组织结构建设,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增强企业财务信息的规范性、公开性和透明度,以赢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此外,各循环经济企业之间应努力加强合作,以及产业集聚,发挥集聚经济效益,从而增强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白马鹏.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设计与优化[D].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08

2.曹湛.低碳背景下浙江省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11(16)

3.郝梅瑞.供应链:企业竞争力新要素[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4(6)

4.贾彦乐.供应链金融在服务“三农”中的应用[J].现代金融,2008(3)

篇5

【关键词】循环经济模式比较

一、相关文献的综述

从2002年开始,国内出现大量关于循环经济的研究。现在,循环经济不仅进入了决策层的视野,也成为国内理论界的研究重点,受到高度重视。这些研究主要是理论上的探讨,实践研究比较少,特别是专门针对循环经济模式的研究并不多。而已有的关于循环经济模式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1、把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曲格平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马凯认为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

以上是对一个经济现象的内部经济结构的系统化描述,认为循环经济主要是区别于传统经济发展的模式。

2、把循环经济在企业、区域和社会层面上的一些具体做法定义为循环经济的模式

丁乐群等在《循环经济的基础理论及运行模式研究》中认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有三种,即清洁生产模式、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和循环经济总体模式。

任勇等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一文中,主要论述了我国循环经济探索实践中的主要模式,包括江苏的循环型产业和循环型社会模式、山东的“点、线、面”和“八创建活动”模式、辽宁的“3+1”循环经济模式以及贵阳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等。

这些实际上只能定义为循环经济的实现形式,只是微观上的具体做法。

发展模式是指在宏观层面上具有指导意义,在特定的地域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特色的发展经济的方法。本文所论述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结合本国自身经济发展的特点,在领域选择、制度完善和主体实施等方面所建立起来的适合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经济特色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方法。

二、日本、德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日本和德国提出循环经济的概念,主要是为了适应本国固体废弃物管理战略转变的需要。由于日本和德国的具体国情不同,二者在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模式。

1、路径的选择

发达国家的后工业化或消费型社会结构带来了大量废弃物,逐渐成为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由此以废弃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及再循环为核心的循环经济逐渐发展起来。但是在具体发展路径上,日本和德国存在着差异。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是社会—企业(家庭),以“静脉产业”为切入点,以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为重点,以循环型社会为目标。静脉产业是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重点,包括垃圾的收集、搬运、燃烧再资源化、填埋处理,以及再资源化到新产品的制作技术等。

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是企业—社会,消费—生产,以“绿点系统”为载体,以物质流管理为核心,重在探索区域性的循环经济模式。绿点系统充分体现了“扩大生产者责任原则”和“污染者付费原则”,它将企业组成网络,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打上绿点标记,然后由绿点公司(DSD)委托企业进行处理。

2、制度的构建

日本和德国都是以法律制度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通过法律制度的诱致性或强制性力量让经济活动当事人在比较成本和收益后,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但是,在制度构建的层次上,二者略有不同。

日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在立法体系上采取了基本法统率综合法和专项法的模式。

德国循环经济的法制建设走在世界的前列,在制度构建上,主要是制定具体领域的法规,对生活和生产的废弃物进行管理。其立法体系共三个层次:法律、条例和指南。

3、实施的动力

社会力的源泉有三:一是经济杠杆——资金;二是社会杠杆——权力,三是文化杠杆——精神。在动力机制上,日本主要依靠社会杠杆,而德国主要是利用经济杠杆。

日本循环型社会的构建依赖于社会杠杆,主要表现为“控制和命令”的调整方式,为发展循环经济制定了各种法规。这些法规构成了日本循环经济发展的直接管制规范和间接调控规范,成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权力杠杆。

德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经济杠杆。德国人把可行性论证和投入产出分析作为成功与否的标准。循环产业有市场、有利润,有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的动力,有后续发展能力,这样,生产企业尽量让产品包装简化,使包装材料便于回收和循环再生,而不是把绿点标志的使用费转嫁给消费者。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使德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成为企业的自主行为。

三、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

虽然日本和德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时采取了不同的模式,但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日本成功地建设成为循环型社会,而德国在废弃物处理上处于世界最高水平。日本和德国采取不同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与各自的国情密切相关的。在领域的选择上,日本国土面积小,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的减量化就自然成为其循环经济的切入点和核心内容;而德国作为发达国家,在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方面已经世界领先,拥有先进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因此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放在了废旧资源的回收利用和开发可再生能源等方面,领域选择的差异使得二者在制度的构建上各具特色。在动力的选择上,日本和德国分别选择了政府和市场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这是由二者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的不同和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的。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背景与日本和德国存在相似之处,但是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经济技术条件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我国在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要充分借鉴日本和德国的成功经验,同时还要结合我国的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领域的选择

我国的技术条件比德国落后,不可能像德国一样在废弃物的资源化上有很大的作为。因此,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中首先要减量化,从源头上降低资源的使用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在具体的领域上,鉴于我国逐步进入消费型社会,并且我国制造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以废旧家电的回收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静脉产业。

2、制度的构建

由于文化背景的相似性,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先从整体上制定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统领循环经济的发展,再向具体领域推进,制定专项法规。循环经济发展的调控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即法律牵制——直接管制规范、利益驱动——间接调控规范和道德约束——自我约束规范。所以我国在循环经济的制度构建上要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经济政策、加强环境教育。

3、推进的动力

政府推动、市场驱动、公众行动可以说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三者缺一不可;而中介组织作为政府和企业、企业和公众之间发展循环经济的桥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上,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推动主体,企业和家庭为实施、责任主体,通过中介组织,联结宏观和微观的主体,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实:日本发展循环经济主体责任论[J].现代日本经济,2007(3).

[2]谢光华:德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我国启示[J].江苏商论,2007(1).

[3]娄勤俭: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4]周国梅、任勇:德国:循环经济从垃圾经济起步[J].绿叶,2005(9).

篇6

一、金融支持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任何一个企业和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保证和支持。金融业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盈利反馈给金融机构,并形成良性循环。

金融在循环经济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聚敛功能

金融市场引导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成为可以投入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集合。金融市场可以将我区社会上闲散资金进行集聚,形成可以可以服务于循环经济的资金支持,方便企业进行融资。而我区呼包鄂城市群民间资本相对较为充裕,缺乏相关金融机构对闲散资金进行整合。

(二)配置功能

表现为资源的配置、财富再分配和风险的再分配。金融机构可以使资金从资源效率低的部门流向资源效率高的部门,可以使资金从效率低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流向循环经济企业。而且金融机构可以吸收区外的资金对我区的循环经济发展起到支持作用。依据不同的风险程度对给予不同的投资者不同的回报。

循环经济发展具有多阶段性的特征,导致其融资主体多元化。不同时期对于融资具有不同的需求。所有循环经济的融资部仅需要政府投资,还要利用市场手段促进企业投资,同时需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对循环经济发展起到支持作用。

二、循环经济中金融支持的现状

我区循环经济发展资金主要来源来自于政府拨款,和企业现有资金。对于外界资金的利用较为有限。而国外循环经济发展金融支持体系较为完善。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分别为环境金融理论、赤道原则、绿色金融理论。环境金融理论认为环境金融为了不断的提高环境质量,为了转移环境风险而设计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金融产品及其创新,其主要研究开发成功的环境金融产品,并形成比较合理的产品结构,以获得不断发展循环经济和保护资金的目的,并涉及到一些比较深层次的制度性安排。赤道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应综合评价由于项目投资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影响。依据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情况,对环境有利的项目实行优惠或奖励。鼓励循环经济的发展。绿色金融理论表现在金融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利用金融的杠杆性作用进而实现生态循环发展。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金融信贷领域建立环境准入制度和制约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贷款融资,实现抑制投资冲动,防止盲目性投资和低水平的重复性建设。

我区商业银行和国有银行支行较为缺乏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和认识,没有建立相应的经营模式。迫于盈利和其他因素的压力,这些银行首先考虑的是利润和风险有关指标。循环经济的产业具有明显耗时时间长,短期内不能进行资本回收的特点。所以循环经济很难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而我区金融行业发展相对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缺乏环境风险评估制度。不能有效的起到对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国家对于循环经济投资相对其他产业来说较小,而循环经济的投资严重依赖国家的经济支持。

循环经济民间资金来源较少,同时缺乏风险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融资渠道的扩展。缺乏利益驱动机制,不利于民间资金和国外资金进入循环经济行业。循环经济无法得到技术支持,就无法得到技术上的进一步提到,利益就无法快速实现,进一步抑制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

(一)完善相关制度

现阶段我区循环经济的经济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投资,有效的税收政策是循环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建立税收和收费激励制度,利用不同方式提到循环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循环经济的目的。扶持引导绿色产业,废物回收产业和绿色食品等产业的发展,降低税率并对进口所需的设备和仪器的进口关税。所得税方面,加大对研发费用的睡前抵扣比例。合理调整增值税的增收标准,对积极利用可回收资源的企业进行优惠。

篇7

【关键词】管理创新 循环经济 发展

一、前言

纯碱工业的生产多为重工业性质,产业规模大、生产流程多,是化学工业生产中的耗能大户。在循环经济普遍得到重视的今天,对于纯碱工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单个化工企业的基础上,结合市场的发展,从战略的高度探讨优化纯碱工业的方式,从而推动循环经济在纯碱工业的发展。随着化工工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当前的化学工业已经能够通过宏观产业布局与未还企业的发展等方式,推动废物的综合利用与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发展方式,主要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推动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循环经济引入纯碱化工的发展,能够达到节能、降耗、减污的目标,使污染的产生量与排放量最小化,从而增加生态效益,推动行业的不断发展。

二、循环经济增长模式与现状

(一)循环经济增长模式

循环经济是以清洁生产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以节能、降耗、降污等为目标,通过管理和技术等方式,确保企业的稳定运行。循环经济的主要是将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增长模式,转变成为循环利用、高速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化工企业而言,通过将原料与产品形成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传递,能够减少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与产品损失,合理使用清洁能源;加强清洁生产,减少原料与中间产品的损失,提升回收效率;产出清洁产品,确保生产制造过程以及生产产品对人体、生态环境无污染。将循环经济与绿色生产相结合,能够在企业运行整体的基础上,对中间过程进行优化管理,最大限度的利用可再生资源,提升产品的耐用性。

(二)循环经济现状

我国的循环经济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当前的生产管理体制不健全、化工生产设施较为落后、化工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导致循环经济增长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循环经济增长模式需要技术、设备、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适应,但是当前我国化工企业生产的设备相对落后,为了提升生产效益,一些企业采用相对便宜的原料进行化工生产,而且化工生产设备的管理不严格,造成跑冒滴漏等现象,影响化工生产效益,造成环境污染。以纯碱生产为例,国内的纯碱生产工艺包括案件发、联碱法与天然碱法三种方法,其中氨碱法是传统生产工艺,具有单位产能投资小的优点,但是废渣量大且难以处理,联碱法具有生产废渣少、资源利用率高的特点,但是投资较大,天然碱法受资源分布的制约较为明显,我国的联碱工艺排除含有氨,因为废水排放量大,容易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设备利用率较低,生产管理理念落后,造成企业的能耗较大,节能技术推广程度不足。化工生产循环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制约了生产资源的高校利用和循环利用,制约了化工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管理创新措施

(一)系统观创新,做好产业结构调整

循环经济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以及科学技术等构成的完整体系,为了推动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增长,需要整合化工生产资源,消除化工生产消耗量较大、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情况,以现有企业为基础,增大生产规模,鼓励企业合并,逐渐减少高耗能的小企业数量,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化工生产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需要树立大资源观与大发展观,从大局出发的角度整合化工生产资源,积极构建管理创新体系,通过社会化投入与市场运作将化工生产与环境所形成的一条完整的体系,促进化工生产循环经济的增长。在化工生产规划过程中,需要将环境、生产工艺、化工设备以及配套政策相结合,对化工生产工艺与设备进行检测,对于化工生产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在确保化工生产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维护生态平衡,从而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促进化工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生产观创新,加强产业投入与设备更新

循环经济增长模式需要尽可能的节约自然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绿色环保的目标。循环经济上增长需要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和谐统一,为了达到该目标,需要创新当前的化工生产观,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使用优越的生产工艺与生产设备,同时关注化工企业上下游的关系,使整个生产-经济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减少资源的消耗。为了推动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遵循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和再循环原则进行生产,从企业、产业以及社会层面的角度,分析循环经济的增长方式,从企业方面,尽量加强设备与生产的管理,减少企业的消耗;从产业层面上加强产业的循环经济发生,集中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从社会的层面上,考虑产业的集群效益以及产业链的形成,将上下游的产业形成网络结构,是通过管理形成产业集群网络,以统一的产品标准与规格进行生产管理,上推动产业的发展。

四、结语

循环经济增长模式是确保生态平衡的基础上,采用管理以及技术等方式减少生产中的浪费,提升企业生产效益,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化工生产设备与生产方式发展不完善,导致当前的循环经济增长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推动化工产业的循环经济增长,需要从系统的观念、整体的观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考虑化工产业的开发与管理,对于化工生产环境进行保护,将化工生产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整合,减少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的消耗,确保化工产业的集群化,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家平,孔令丞,籍魏.石化产业一体化运行模式的循环经济效果[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32(1):8-13.

[2]郭鹏,庄相宁.氯碱化工发展循环经济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氯碱2014(10).

篇8

【关键词】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

引言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正成为钢铁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钢铁业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虽然在2012年我过GDP占世界GDP的11.47%,但是我国在重要的资源消耗上占世界的比重也很高,钢铁占比将近30%。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尤为严重,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增加,支撑条件全面紧张,行业集中度没有提升反而呈下降趋势,钢铁行业的平均能耗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因此,钢铁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循环经济,也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1],是我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要求。

1.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是指在物质的利用、循环、再生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按照能量流动规律和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流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点是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

2.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重要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工业化的进程加快,这就需要钢铁工业的强力支持。这就使得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资源出现短缺,生态环境的问题也日益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环境的意识也有所提高,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要实施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显得十分重要,尤为迫切。这也是我国人口、环境、资源与社会之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发展钢铁业的循环经济是钢铁工业的唯一出路。

3.钢铁业的特点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

钢铁业是典型的流程制造业,它是按照将铁矿石、煤、合金、水、电、空气等自然资源和能源,通过不同的工序连续作业、协同运行的生产流程来工作的,最后才形成钢铁产品和相关的副产品,用作生活或者生产资料。在钢铁业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废弃物。钢铁业有以下特点[2]:(1)生产工序多、工艺复杂。钢铁产业是以天然的资源为最初原料的过程工业,从初始原料到最后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需要经过若干道生产工序和复杂的工业才能完成。(2)生产规模和物流的吞吐量大、资金密集。为了获得大规模的效益,钢铁工业的生产在提高产业集中度的趋势下积极推进并购重组。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4家年产量两千万吨的企业和2家年产量三千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这6家钢铁企业合计产量占全国产量的30.92%。实现现代化的工厂基本产量都在百万吨以上,无论是在技术改造、新增产能,还是在扩张、收购上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因此伴随着巨大的资金流。

4.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深刻理解和把握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特征,是整个钢铁产业成功地探讨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还有12.96%的干部不知道循环经济这一概念,为此,要深刻把握和理解循环经济以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这一核心进行宣传,可利用标语、横幅、电视等形式大力宣传,以使每个人都明白,每个人都行动。

4.1 加快制定循环经济法

加快制定循环经济法,促进钢铁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把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思想落到实处的具体保证。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需要依靠各种新技术的支撑,更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这样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调查显示有75%的职工认为应该加强制定循环经济法,根据国外一些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有必要加快制定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利用法规促进企业推行循环经济法,并且规范和引导企业科学合理的发展循环经济。

4.2 合理调控钢铁工业生产规模

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和合理的规模是钢铁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就目前来看我国已建成的钢铁工业、正在建的钢铁工业和拟定要建的生产能力已经超出国内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必须控制低水平的盲目扩张。综合考虑我国的能源供应、资源承受力等因素,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定位还是应该先以满足本国市场需求为主,进出口主要是品种调剂。

4.3 实施技术改造升级

实施技术的改造升级,可以为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设备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准备。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通过设备的更新和改造,淘汰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设备,应该引进新的高科技含量的环保设备,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设备保障。例如,在转炉炼钢煤气回收利用和除尘方面,可以引进国外干式煤气净化回收技术装备,改变传统的湿法煤气净化技术[3],从而达到节约资源和提高环保的目的。其次要淘汰落后的高能耗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加大资源的再生技术的开发力度,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产品的深度开发。

4.4 加强技术创新

社会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要创新,加强技术创新,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新条件、探讨新路子是钢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对今后发展循环经济应该采取的措施。笔者经过问卷调查发现,有81.2%的员工认为应该加强技术的创新,其中又有60.31%的员工认为加强技术创新是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手段。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因此,钢铁工业在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应该持续的创新,为创建资源节约型钢铁产业建筑有力的保障。

4.5 提高钢材使用效率

提高钢材使用效率是钢铁产业转变增长方式的要求。

第一是从减量途径利用钢材,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开发应用各种耐腐蚀钢材,延长钢材寿命。第一要从循环的途径利用钢材,主要是发展用于建筑的钢结构钢材,使钢材在利用后可以回收循环使用。

结语

发展循环经济对与减轻环境压力、缓解资源紧缺、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的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4],并承担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有重要的意义。是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经在我国各大型钢铁企业中兴起,中国的钢铁业走循环经济的道路的责任和义务正在得到践行,并正在努力把钢铁企业建设成为21世纪循环经济的楷模,笔者希望在本文中提到的一些关于发展钢铁循环经济的途径能对大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岭,张群,张若生.循环经济与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1(15).

[2]宿飞.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调查与研究[J].科技向导,2011(36).

篇9

关键词:循环经济;金融支持;问题;对策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遵循资源利用减量化、产品再使用和废弃物再循环的原则,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作为各种生产要素和交易信息的融通载体,金融活动的独特运行规律及其有效支持,对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各种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当前我国金融支持循环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面临着诸多问题。循环经济项目多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需要巨额资金。然而,受防范金融风险与发展新型经济、融资方式有限与多样化金融需求等矛盾制约,我国金融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仍然比较薄弱。

(一)面向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

我国虽然己经形成了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金融机构,以及多种形式的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组织共同参与的金融市场,但是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建设仍然很不完善,相互之间因业务范围、竞争结构的不同,没有形成有机的竞争和互补机制,对循环经济发展不能提供相适应的信贷资金支持。

(二)服务循环经济的融资工具欠缺

直接融资的比重不高、项目融资等新兴融资工具使用率低以及风险投资的缺乏,极大地影响了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供给。过于依赖间接融资,不能积极有效地利用多样的金融工具来满足自身技术创新、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所需,也难以改善社会资金配置效率,无法满足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

(三)针对循环经济的风险补偿机制及信用担保体系缺乏

循环经济融资项目缺乏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和信用担保体系,面对循环经济相关产业的复杂性、项目投资收益与风险的不确定及不对称性,资金趋利避险的本性导致资金难以快速有效地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加之金融生态环境不佳,金融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偏弱。

二、金融对循环经济发展支持不足的主要原因

结合当前金融支持循环经济的现实状况,笔者认为造成金融支持循环经济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商业性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存在进入渠道障碍

商业银行作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信贷资金投放遵循盈利性和安全性原则。由于存在原材料价格和循环过程成本等制约因素,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效益难以体现出来,导致商业性金融在支持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形成自发的市场配置资金的渠道和机制,存在着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渠道障碍。

(二)政策性金融与民间金融由于业务范围限定及实力所限难以提供全面的金融支持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要任务以及扶持重点与循环经济项目或企业融资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两者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性,从而大部分循环经济项目和企业也难以从政策性银行获得贷款融资支持。此外,民间金融机构由于自身整体实力、业务范围、经营规模等方面的局限不能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融资支持十分有限。

(三)资本市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滞后

缺乏多样化融资渠道,缺乏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支持,缺少丰富的融资方式,便不能更好地降低融资成本,推动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不能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效地提供涵盖证券、保险、信托、租赁、资本运作等全方位的现代金融服务,这与循环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不相称。

三、促进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制定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

首先,要实施有差别的货币政策,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应实行区别性的信贷管理政策,加大信贷政策支持力度。

国家通过信贷政策,适当降低建设项目资本金限制、延长银行贷款期限等,对商业银行资金加以引导,为扩大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资金规模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其次,要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资金投入,特别要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振兴、环境保护等项目。再次,要扶持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

首先,要推动政策性银行支持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政策性银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境、生物资源振兴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有关项目建设。其次,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再次,要培育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篇10

关键词: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哲学分析

“循环经济”是最近几年国内学术和政策研究领域频繁出现的一个学术词语。国内学者对循环经济的理论进行了大量探讨,国家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循环经济的实践。但是,国内生态经济学界、环境经济学界以及主流经济学界对循环经济实质的认识至今仍存在较大差异。为深入揭示循环经济理论内涵,部分学者从哲学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如,董艾辉在分析循环经济与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一致性的基础上,指出循环经济是对近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扬弃,也符合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张连国等认为,循环经济的哲学基础有二,即知识论基础与存在论基础。崔胜辉等则从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在内涵和目标上一致性的角度,分析循环经济的哲学内涵和经济伦理观。

应该说,从哲学角度探讨循环经济,既是对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丰富,也为哲学研究领域引入了新的研究课题。但从已有研究来看,循环经济的哲学研究在哲学分析与梳理上还不够全面和系统。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角度,比较系统地分析循环经济的哲学内涵、本质属性与内在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展望循环经济的未来发展。

1.循环经济的哲学涵义

1.1循环经济的产生、发展和目标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循环经济思想起源于人们对自身生活环境和质量的忧虑,也是对上世纪五六十年达国家工业化带来的环境后果的直接反思,主要针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这种对环境的忧虑逐渐变成一种全球性的反思,环境问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我国从参加1972年斯德哥尔摩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开始加入这个行列。循环经济不仅反思工业化带来的环境破坏和资源耗竭,也积极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法。循环经济的目标就是提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或者说新的技术经济范式。这种发展模式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强调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体系的融合,减少单位产出资源的消耗,节约使用资源;通过生产技术与环境保护技术和清洁生产相结合,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甚至“零”排放;通过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和再生利用,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态环境的永久平衡等。在经济层面上,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方式,旨在实现经济增长、资源供给与生态环境的均衡,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社会公平。它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成社会大众共有的、稀缺的自然资本,因而要求将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循环过程中参与定价和分配。它既要求改变生产的社会成本与私人获利的不对称性,使外部成本内部化;也要求改变环保企业治理生态环境的内部成本与外部获利的不对称性,使外部效益内部化。

哲学是实践的哲学,实践性是哲学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循环经济的实践性符合的实践观点。无论是其思想来源和目标指向都是实践,循环经济的理论发展更是离不开实践,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检验和总结。因此,循环经济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或者实践是循环经济的基础或唯一尺度。

1.2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符合马列主义的认识论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并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人的认识的发展总是从感性到理性;认识总要有一个过程,充满着复杂性和曲折性。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正完整体现了上述观点。首先,循环经济在特定时代产生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工业化以前和工业化的低级阶段,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消耗较少,还不足以使人类对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产生像今天这样的深刻后果。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环境和资源的产生足够大的冲击和影响时才可能产生循环经济思想。其次,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是循序渐进的。人类不可能一下子就认识到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内涵或全部规律,而且,认识的深化不可能脱离经济和历史发展阶段。最后,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是能动的认识。这不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也不是对实践的简单反映和被动认识,而是为了应用于实践,改造经济发展的模式。通过循环经济的这些特点,可以较好地理解当前在我国开展循环经济所遇到的种种思想障碍。比如,有人抱怨目前我国生产方式仍较粗放、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较大等。这是事实,但也要注意到,我们不可能脱离我国的历史前提来谈论这些问题。者从来就不是先知先觉的智者,而是实事求是的实践者。在实践的过程中可能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但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关键要遵循规律,对自身发展方式进行反思和扬弃,最终解决问题。毕竟,在一穷二白的薄弱基础上搞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道路和方法可以照搬。尤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经济起步、经济总量和人民温饱问题,难以为了保护环境从一开始就放弃经济和工业发展。

1.3循环经济的模式特征符合哲学的普遍联系规律

哲学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正是将社会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地探讨经济问题,或单纯采用经济手段分析解决问题。它要求综合考虑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公平与进步。循环经济深刻分析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对人与自然和谐模式进行大量有益的探讨。同时,将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作为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加以考虑,既注重分析经济生产领域各个部门、行业及其相互联系,又注重生产流程的各个阶段及其相互联系,还注重生产与生活两大部类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中的具体情况与相互联系,统筹考虑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工业与农业、国内经济与对外经济等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方面的关系。循环经济在分析问题和提出对策时,也认识到单纯经济知识和经济手段的局限性,强调学科间的联合,强调经济社科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学科领域的统筹并重。

1.4循环经济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

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为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认识论基础。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范式,强调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代际公平以及国际视野,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思想体现了哲学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的统一,既包含科学的逻辑推论,也汲取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正反经验;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态度,也体现了向历史、向子孙的负责态度。循环经济是在环境已遭受重大破坏、资源过度消耗的情况下产生的。根据环境破坏和资源过度消耗的历史教训、现代科学和经济学的推断,如果这种趋势不加以阻止和逆转,造成的后果将不堪想象。但环境破坏和资源过度消耗的趋势并非不可逆转,通过循环经济的途径,人类完全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分析和对比揭示了人类对自身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体现了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2.循环经济的本

质属性与内在要求

循环经济的定义是目前国内学者争论的焦点,根本分歧主要在循环经济的本质属性问题。笔者认为,只有解决本质属性问题,学科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加扎实,学科才能逐步走向成熟。本质属性问题解决了,相应的内在要求就容易了。前面分析的循环经济哲学内涵已为探讨循环经济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要求作了铺垫。

2.1循环经济的本质属性

笔者赞同齐建国教授关于循环经济的描述,即循环经济是一种技术范式的革命,是中国新兴工业化的最高形式,是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齐教授认为,从技术经济学角度看,循环经济实际上是一种技术范式的革命。微观上,按照著名经济学家乔瓦尼·多西的定义,所谓技术范式可定义为解决所选择的技术经济问题的一种“模式”。宏观上,技术范式可定义为社会生产主导技术体系的基本特征和程序模式。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形态对应不同的技术范式。在技术层次上,与传统经济活动的“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开放(或称为单程)型物质流动模式相对应,循环经济是“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其技术特征表现为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再生化,核心是提高生态环境的利用效率,本质是生态经济。

笔者认为,在齐教授定义的基础上,还可从哲学高度对循环经济的本质属性作进一步的归纳和总结。根据的基本原理,人类社会总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变,每个社会历史阶段都有与其相应的社会形态。因此,循环经济应是人类社会在特定历史阶段选择的经济发展模式或者技术范式。循环经济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产生和发展,承载着特定的历史使命。可以预见,循环经济将对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起重大的历史作用;同样可以预见,循环经济绝不是万能的,不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范式的最高形态或终极形式。

2.2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

2.2.1特定的时空观念。在我国开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政策研究,需要明确特定的时空观念。我国是一个具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的21世纪开展循环经济,离不开立足自身现实发展循环经济。要花大力气研究我国的实际,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问题,只有实事求是才能胜利。同时,要对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有着足够的心里准备。

2.2.2统筹观点。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统筹的观点和系统的观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面临很多问题,但由于资源有限,只能统筹加以考虑。要把握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确定重点领域和优先发展领域,循序渐进,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2.2.3理论联系实践。发展循环经济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以此指导实践,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如此反复,推动经济与社会向良性方向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实践的学科,循环经济理论和政策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中、文件中、口头上,不能在实践中得以贯彻落实,循环经济的目标就会是水中月、镜中花。因此,必须贯彻实事求是的观点,尊重客观规律,努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同时反对把循环经济夸大化、万能化的倾向。

2.2.4公众参与。循环经济涉及全社会的各领域,离开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将难以成功。目前,我国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尚有待提高,特别需要在社会上进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启蒙,通过政府政策宣传,引导社会生产和消费观念。公众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觉醒将是循环经济得以贯彻落实并取得成功的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3.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3.1系统的工作思想

发展循环经济特别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要立足现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五个统筹,制定系统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综合协调区域、行业和部门利益,以长远发展和大局为重,抓住主要问题,确定重点领域、优先领域和战略步骤。

3.2制度和技术并重

要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统一,既注重制度层面的政策设计,也注重技术层面的政策设计。加强对现有经济模式、生产技术与过程、管理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加强对项目立项进行充分论证以及项目中、后期的评估;加强对节能减排领域重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同时,开展大量调查,掌握循环经济的动态发展,及时研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3.3建立长效机制

根据循环经济的不同参与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大学、公众等,制定相应的政策,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同时,探讨建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有效联系机制,完善政府考核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

3.4自主创新与学习借鉴

既要立足自身国情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理论和政策,又要学习借鉴一切有益的国外经济、管理和政策实践的成果;既要发扬自主创新的精神,建立基本技术支撑体系,又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引进和模仿消化。4.未来展望

发展循环经济是历史的必然。这个必然既凝聚着人类对自身处境的深深忧虑,也包含了对更高级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美好愿望。认为,尽管过程往往充满曲折,世界一直是向前发展的。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有着自身发展规律,虽然当前还有很多争论,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将促使循环经济研究更快走向成熟。循环经济在中国已经启航,并将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进程长期相伴。尽管道路充满艰辛,但前途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李兆前,齐建国.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综述,《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9期.

董艾辉.循环经济的哲学思考,《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第20卷第1期.

张连国.循环经济的哲学基础,《东岳论丛》,2005年3月第26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