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出血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29 17:5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肺出血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儿肺出血护理措施

篇1

[关键词] 新生儿;肺出血

[中图分类号] R722 [中图分类号]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4-142-02

新生儿肺出血是指肺部大量出血,至少影响到两个大叶,本症发生在许多严重原发疾病的晚期,常是临终前的表现,病情重,病死率很高。在基层缺乏机械通气条件下,早期发现,及早气管插管、简易CPAP治疗肺出血,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抢救措施,现将我院儿科1996年10月~2002年5月收治新生儿肺出血38例急救护理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8例患儿中,男31例,女7例,早产儿25例,足月儿13例,出生体重36℃5例,发生肺出血日龄,-24h20例,-48h10例,-72h3例,>7d5例,最早1例生后1h发生,最迟1例生后15d发生。出血量10mL28例。原发病有围生期窒息31例(其中青紫窒息19例,苍白窒息12例),RDS、硬肿症各3例,重症肺炎、颅内出血、胎粪吸入各2例,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各1例,部分为2种或2种以上疾病。均按新生儿肺出血诊断标准进行。

1.2治疗方法与结果

①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发展。②立即给予气管插管、CPAP给氧治疗。③气道滴入110000肾上腺素及立止血,止血、纠酸、强心、利尿、保温、改善微循环、贫血严重者输新鲜全血、血浆。④控制血糖及液体量等综合治疗,其中15例在综合医疗的同时应用简易CPAP治疗。38例患儿中治愈3例,死亡35例,病死率92.1%。

2护理体会

2.1密切观察、早期发现

对存在有肺出血的高危因素,如早产、窒息、低体温、硬肿症、颅内出血及感染[1],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阿氏评分越低,肺出血机率越大。生后1~2d是肺出血高发日龄之一,本组30例,占78.9%,与文献资料一致[1]。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儿的接触最密切,应细心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病情变化,是肺出血成功治疗的关键[2]。

2.2肺出血早期临床表现特点

根据肺出血的发病特点,对于有高危因素患儿置重症监护室,应用心电监护仪和经皮测血氧饱和度(TcSaO2)进行监测。早期临床表现特点如下:①精神反应低下,皮肤颜色紫绀加重,TcSaO2下降。②呼吸困难突然加重,呼吸浅快不规则,出现呼吸暂停、,三凹征明显,心率增快或减慢。③皮肤有出血点、瘀点、瘀斑、穿刺点出血等出血倾向。④肺部出现细湿罗音或湿性罗音增加。⑤气管内吸引吸出血性液体。是早期确诊肺出血的重要依据。⑥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无改善,床边胸部X线摄片见各肺叶大片或斑片状阴影,或肺血管淤血影和心脏普遍增大对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3]。

2.3预防护理

①保温:一般采用温箱、开放式暖床、温水浴等复温,根据体温调节床温,逐渐恢复体温,防止低温损伤及复温过快诱发肺出血。②供氧;根据胎龄及病情选择给氧浓度、给氧方式及给氧时间,防止氧中毒发生。③控制输液速度:使用输液泵,根据微量手指血糖,选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及控制滴速。液体进入量不宜过多,约80~100mL/(kg・d),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引起心衰、肺水肿,诱发肺出血[3]。④贫血严重者可输新鲜全血。⑤做好消毒隔离:病室用空气净化器消毒空气6次/d,1h/次,温箱每3天更换1次,彻底消毒,本组早产儿25例,因此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2.4气管插管与简易CPAP护理

①早发现,早插管。根据胎龄及体重选择不同型号导管,气管插管成功后,迅速吸出气管内血性分泌物,清理呼吸道,气管内滴入110000肾上腺素0.1~0.3mL/kg和立止血,皮囊加压数秒,半小时后可重复,有止血作用[4]。②CPAP给氧时根据病情调整氧流量及压力,可行简易鼻塞给氧或与气管插管相连。③经常检查,严防插管扭曲、折叠或脱出,观察肺部双侧呼吸音是否对称。④肺出血早期减少搬动,不宜拍背、吸痰,以免加重肺出血。⑤患儿肺出血停止,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循环系统功能稳定,逐渐调整氧流量及压力后,方可拔管和停用CPAP治疗。

2.5急救用药

肺出血病情发展快,适时药物治疗同样重要。在护理上,及时备齐急救药物,提高了抢救速度,羸得了抢救时间,常备药物如5%碳酸氢钠及时纠正酸中毒是阻断继续出血的重要环节,保持正常心脏功能,可常规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和酚妥拉明,阻断缺氧所引起的心输出量下降,肺水肿等,现认识到新生儿肺出血并非是单纯的出血,而是出血性肺水肿[5]。必要时应用洋地黄制剂、利尿、1,6-二磷酸果糖营养心肌等。

通过对新生儿肺出血的急救,我们认为,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在综合治疗同时,应备齐急救药物及抢救用物,细心观察病情变化,对早期发现肺出血患儿予及早插管,CPAP给氧,急救药物等治疗,新生儿肺出血从开始少量渗血到最后大量出血不需很长时间,往往数十分钟之内。若待口鼻大量溢血则难以存活,故对抢救时各个护理环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韩玉昆,傅文芳,许植之. 实用新生儿指南[M]. 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306-307.

[2]陈克正. 新生儿肺出血几个问题的探讨[J]. 中华儿科杂志,1997,35(6):331.

[3] 许植之,陈自励.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331-333.

[4] 程佩萱. 儿科疾病诊疗指南[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6.

篇2

【关键词】新生儿;硬肿症;护理

作者单位: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

通讯作者:庄婵芝新生儿硬肿症又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皮下脂肪硬化、水肿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多发生在寒冷季节,重症感染、窒息新生儿亦可发生该病;重症者可因继发肺出血、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死亡[1],死亡率可高达13.8%~37.7%,科学合理的护理至关重要[2]。本文通过分析203例新生儿硬肿症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及提高护理水平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我科住院203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资料,诊断及分度按全国儿科会议制定标准[3]。性别:男子134例,女69例;胎龄:早产儿(胎龄

1.2治疗方法复温(保温箱、远红外线保温抢救台、温床),改善微循环(复方丹参、多巴胺3~5 μg/(kg·min)、肝素10~20 U/(kg·次)、营养支持(血浆、丙种球蛋白、静脉营养液)等,并同时治疗各系统并发症;预后:治愈及好转组148例,死亡组55例;直接死亡病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并肺出血32例,呼吸衰竭5例,肾功能衰竭5例,严重心力衰竭3例,上呼吸机合并严重肺部感染3例,败血症并中毒性脑病2例,低钠脑病1例,放弃治疗4例。

1.3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P

表1新生儿硬肿症死亡原因分析

项目〖3〗治愈+好转组(n1)死亡组(n2)病死率(n2/(n1+n2))P值性别男963828.4%>0.05女521724.6%胎龄早产儿924733.8%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及皮下脂肪变硬、水肿,常伴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受损,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新生儿保温条件改善,硬肿症的发病率、死亡率较以往下降,本组新生儿硬肿症病死率37.2%,与国内平均水平相近[4]。现就本组新生儿硬肿症死亡原因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2.1新生儿硬肿症主要原发病及死亡原因分析

2.1.1窒息本资料中合并窒息者病死率40.9%,高于无合并窒息者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1.2感染新生儿败血症、肺炎、脐炎、肠炎等感染为硬肿症的诱发因素,而合并感染后血管内皮受损、血流淤滞及毒素对组织刺激作用,使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进一步加重,易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DIC致死亡。本组硬肿症合并感染者病死率35.8%,与无合并感染者17.5%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1.3早产、低体重本资料早产儿硬肿症病死率33.8%,足月儿1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1.4硬肿程度轻、中、重度硬肿症病死率比较,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1.5低温寒冷是引起硬肿症的主要原因,低温损伤也是致硬肿症死亡的重要因素。本资料中冬春季发病者病死率31.7%,高于夏秋季发病者17.2%(P

2.1.6出生及生后护理地点本组病例近一半来自汕头市周围的乡镇农村,其患儿病死率34.8%高于汕头市患儿20.7%(P

2.2新生儿硬肿症护理措施分析

2.2.1恢复体温的护理复温是护理低体重儿的关键措施[7],低体温持续时间过长病情易恶化体温>30℃,腋肛温差为正值轻中度硬肿症足月儿可置入20℃~26℃室温环境中加热水袋复温早产儿可放入30℃温箱中根据体温恢复情况逐渐调整到30℃~40℃范围内6~12 h恢复正常体温如体温

2.2.2预防感染的护理由于新生儿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低下,易合并感染,而在感染的情况下易导致或加重硬肿,引起全身情况恶化,因此应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做好保护性隔离每日紫外线照射病房1~2次,加强口腔、皮肤、脐部护理,每次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洗加强暖箱护理,每日消毒一次水箱内的水每日更换防止细菌繁殖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2.2.3营养不足的护理发生硬肿症患儿多为早产儿吸吮无力能量摄入不足应提供足够能量和水分保证患儿营养、热量摄入需要能吸吮者可直接哺乳指导其喂养姿势,吸吮无力者可用滴管、鼻饲或静脉高营养供给能量。

2.2.4加强病情观察对新生儿病情的密切观察是影响硬肿症预后的重要环节[8],观察记录体温、脉搏、呼吸、硬肿范围与程度及尿量的动态变化。尿量有无或多少是估计预后重要指标每小时小1 ml/kg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防止发展至肾功能衰竭观察有无出血症状肺出血是硬肿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如面色突然变紫呼吸突然增快肺部湿啰音增多提示有肺出血倾向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遵医嘱静脉滴入维生素K1、止血敏等有肺出血者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早期机械通气合并DIC者应在实验室监测下使用微剂量肝素输注治疗监测心率、血压变化备好抢救药物及设备。

参考文献

[1]胡亚美.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88451.

[2]刘玉生.儿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57.

[3]魏克伦,籍孝诚,吴圣楣.新生儿硬肿症诊疗常规.中华儿科杂志,1991,29(3):163164.

[4]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06809.

[5]曾智明.新生儿硬肿症104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2):29162917.

[6]齐华雪,陈平洋,袁绍丽. 早产儿新生儿期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1):1114.

篇3

作者:徐杰    作者单位:鞍山市双山医院儿科,辽宁 鞍山

【关键词】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

新生儿硬肿症指新生儿时期由于寒冷、饥饿、早产、低体重、窒息、感染、护理不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征。硬肿一般好发于小腿、大腿外侧、下肢、臀部、面颊、上肢、腰背部、腹部,常伴有多器官功能低下甚至损害。本病预后恶劣,病死率高达25%~75%,是北方地区新生儿期常见病之一[12]。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硬肿症患儿有15例,经过精心的护理,取得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早产儿13例,足月低体重儿2例,合并肺炎3例,脐炎4例,住院12~25 d。15例患儿经仔细观察、精心护理14例痊愈;1例合并肺出血死亡。

    2护理

    2.1复温的护理

    正确有效的复温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先用低温计正确测量肛温,根据不同体温给予处理。体温大于30 ℃,腋-肛温差为正值的轻中度硬肿的足月儿可置入20 ℃~26 ℃室温环境中加热水袋复温,早产儿可放入30 ℃温箱中;体温小于30 ℃,腋-肛温差为负值的重度患儿先将患儿置入比体温高1 ℃~2 ℃暖箱中开始复温,并逐渐提高箱温,每小时升高0.5 ℃~1 ℃,温箱温度不超过34 ℃,于12~24 h体温达到正常,观察暖箱及室内温度、湿度的变化并及时调整监测肛、腋温变化,每2 h测体温一次,体温正常6  h后改为4  h一次。用远红外线抢救台快速复温是把患儿裸露放入床温30 ℃抢救台上,每15~30 min升高体温1 ℃,随体温升高逐渐升高抢救台温度,最高32 ℃。恢复正常体温后置于预热至适宜的暖箱中。使用监护仪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患儿腹壁皮肤与环境温度,进行摄入或输入热量、液量及尿量监护。在复温后注意更换,避免坠积性肺炎和褥疮发生。

    2.2供给充足的营养

    在复温过程中,随着体温的增高,组织的代谢过程加快,患儿的水分与热量消耗增加,故应增加水分和热量的补充,以维持基础代谢。喂养应按病儿吸吮力来进行,对能吸吮的患儿,母亲要亲自哺乳,指导其喂养姿势,多给予吸乳刺激,给患儿抚触。不能吸吮者,应将母乳挤出,用滴管或管饲喂养,每2  h喂奶1次,奶量逐渐增加,注意奶温和喂奶速度。每次喂饲后须观察20~30 min,以防呕吐呛奶而窒息。喂养时,工作人员应耐心、细致,少量多次,间歇喂养,保证患儿营养。

    2.3预防感染的发生

    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30 min,严格无菌操作,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洗手。患儿机体抵抗力差,应注意口腔护理,生理盐水和2%碳酸氢钠溶液擦试患儿口腔,避免口腔炎、鹅口疮等并发症的发生。脐部及其周围皮肤可用0.5%碘伏消毒,局部保持清洁干燥,有感染者可遵医嘱应用抗生素。衣着被褥松软舒适,颈下、腹股沟、腋下等皮肤皱折处搽爽身粉,在臀部涂氧化锌软膏,勤换尿布,勤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按摩受压部位皮肤。进行治疗和护理时动作应轻柔,各种导管导线放置妥当防止擦伤患儿皮肤。将消肿膏适量涂于硬肿部位能使硬肿很快变软。硬肿膏取中药复方,制做简便,对小儿皮肤无刺激性,可广泛使用[3]。

    2.4观察病情

    硬肿症患儿多为早产儿,呼吸中枢不健全,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持续吸氧,应用监护仪检测血氧饱和度和进行血气监测,防氧中毒。观察记录体温、脉搏、呼吸、硬肿范围与程度的动态变化。硬肿症患儿尿量极少,甚至无尿,尿量有无或多少是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应仔细记录量与次数,每小时小于1 ml/kg,应立即报告,及时发现,防止肾衰竭。出血是硬肿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重症患儿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严密观察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尤其在静脉或肌肉注射时,针刺部位出血或有淤斑,应考虑早期dic,如面色突然变紫,呼吸突然增快,肺部湿啰音增多,呼吸道出现泡沫状鲜红色痰液提示有肺出血倾向,应将患儿侧卧,正压给氧,给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有肺出血者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健康指导定时做好孕保检查,及早做好准备。做好保暖和喂,防治感染。向家长讲解相关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积极预防,降低发病率,使硬肿控制在较小范围,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高岭,王金华,朱阿瑾,等.新生儿硬肿症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原医刊,2004,31(6):13.

[2] 崔焱.儿科护理学[m]. 第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

篇4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42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除两例伴有颅内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肠麻痹肾功能衰竭,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外,其他38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及时抢救和有效的复苏及复苏后正确的护理和治疗,能够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观察;护理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出生和外院转入我科的新生儿中,有42例发生窒息。中轻度窒息(阿氏评分)28例,重度窒息14例,因母亲患糖尿病引起窒息1例,母亲患妊娠高血压5例,前置胎盘5例,脐带绕颈6例,羊水胎粪污染有胎儿宫内窘迫7例,产程延长5例,头盆不称2例,破宫产3例,早产8例,合并颅内出血9例(头颅CT证实),肠麻痹1例,肺出血1例,临床治愈38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2例。

2 抢救方法

在胎头娩出后,助产者必须用左手自鼻根向下颌挤压,尽量挤尽口鼻内粘液和羊水。胎儿娩出后使新生儿仰卧,肩下垫起,使头后仰,用吸管吸净鼻咽喉及口腔粘液、羊水,负压不超过30mmHg,每次吸10秒,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呼吸道粘液堵塞部位深,可用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吸出。亦可用徒手插入法。动作必须迅速及时,要在生后1分钟内完成,注意勿损伤呼吸道粘膜。清除呼吸道异物后不能呼吸者,可以进行人工呼吸,同时给予吸氧。心率慢于60次/分钟者应先用胸外心脏挤压。经上述处理,心率仍不见改善,应予药物辅助治疗,复苏过程中要确保输液通畅。整个复苏过程中必须保暖。患儿娩出后立即擦干新生儿潮湿的身体,减少散热,最好有远红外线保温床设备。因寒冷会提高代谢增加耗氧,加重酸中毒。

3 窒息后的护理

对窒息的新生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复苏,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呼吸,增加通气,保证氧气的供给。其次是维持有效循环和药物治疗等。

3.1 保暖

在无暖箱的情况下,可将婴儿贴身放在母亲怀中,外面盖上衣被,或用热水袋保暖。但需防止意外,发生烫伤,水温以不超过50℃为宜。

如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患儿置于暖箱中。暖箱温度应根据患儿体重调节。患儿皮温尽量维持在36.5℃左右的中性温度,以减少耗氧量。

3.2 监测生命体征 呼吸是监护的重点。如果呼吸频率持续大于60次/分,呼吸暂停大于15秒~20秒/分,伴有心率下降,唇周及四肢肢端发绀,并常有呼气性,这时患儿常需要氧气吸入。一般采用头罩给氧4~5升/分。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氧浓度,因为低氧会造成重要器官不可逆的损害,长期高浓度吸氧又会造成氧中毒。 心率和血压的监测,它们常随呼吸情况而改变,监护中主要测心率,注意心音强弱,心律齐否。心率如果低于80次/分,应采取胸外心脏按压或应用兴奋心脏的药物。如果心率高于180次/分以上,并伴有肝肿大,可能有心衰发生,根据医嘱使用强心药等。如果有心动电流图、心脏超声等设备,则可早期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对提高患儿的成活率起到积极作用。血压的收缩压约45~80mmHg。

3.3 观察病情变化

因新生儿窒息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良好。我们必须严密观察患儿的不良表现,如哭声大小、有无尖叫、四肢肌张力、末梢循环、皮肤温度及颜色、各种反射是否正常、意识有无障碍、大小便情况等。如发现上述有异常,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影响患儿的生命。

由于窒息缺氧患儿的括约肌松弛,胎粪可在生前已部分排除,而生后无粪便或因肠蠕动减少而少粪便,也可因窒息缺氧血液重新分布而致肠道缺血。于生后几天出现腹胀和带血性大便,小便也因缺氧缺血导致肾脏受损引起排尿减少。故对大小便的次数、量、颜色、性状的观察和记录都具有重要意义。

3.4 预防感染

因为新生儿机体抵抗力低,病原菌易侵入机体引起感染,可适当应用抗生素。新生儿要求住单间或同病种患儿住在一起,减少探视人员,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应洗手、戴口罩、穿工作服及干净鞋子。有呼吸道感染者禁止接触患儿。患儿所用物品必须清洁,必要时需经过高压消毒后使用。病房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做好患儿的皮肤、臀部及脐部护理。

3.5 喂养 轻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如反应好、吸吮力好,可直接喂母乳。如果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或胃管喂养。重度窒息复苏恢复欠佳者,适当延迟开奶时间,防止呕吐物吸入再次引起窒息。如果喂养不能保证营养供给者,给以静脉补液,一般先静脉点滴10%葡萄糖,以后根据需要加滴复方氨基酸、中性脂肪、血浆等进行静脉高营养治疗。

3.6 安静

窒息儿必须保持安静,减少搬动,护理和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柔。头部略抬高以减少颅内出血。

篇5

【关键词】 新生儿;临床分析;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12-01

危重新生儿转运是医院新生婴儿急救工作的重要工作。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发达地区医院就建立起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近几年,我院儿科成立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负责刚出世新生儿的救治转运工作。在过去2011年1月到9月期间,我院救治了22例危重新生婴儿;其中男的7例,女的15例;现将这成功救治22例婴儿的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在2011年1月到2011年9月期间,共接待危重婴儿22例,其中男的7例,女的15例,其中日龄

2 方法

2.1 转运设备建设 我医院在为危重婴儿转运上,做了许多准备工作。这几年来,我院在组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同时,也建立了新生婴儿救治的绿色渠道;在科室专门设置了专线电话,24小时服务;并且准备了专门的救护车2辆,车上专门配有手提式心电监护仪、充电式吸引器、微量血糖仪、复苏囊、水封瓶式CPAP、氧气、转运暖箱、新生儿喉镜等这些医学器械,还有抢救急需用的药物等。当接到求救电话的时候,就有专业医护人员坐着救护车出发,平均往返时间是70min左右。在途中有预热暖箱,并且用手机和医院以及婴儿家属及时联系。

2.2 现场抢救和救护车上的护理 在救护车抢救危重婴儿的时候,采取了现场急救和救护车运送急救的措施;先是仔细询问婴儿的病情,并且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同时做好测量微量血糖的工作,一共清理呼吸道、吸氧(2例子),建立静脉通道(3例),镇静、降颅压(4例),应用简易CPAP,甚至气管插管正压气(1例);当婴儿病情稍微稳定的时候,就把婴儿放置暖箱内转运;在救护车回去途中,注意婴儿和生命体征的监测工作,并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一直保持联系。

3 治疗结果

经上述处理,在转运途中患儿的病清基本稳定,无人死亡。本科室治愈婴儿14例(63%),患儿家长放弃治疗4例(18%),死亡4例(18%)。

4 讨论

危重新生儿转运是提高新生婴儿存活率的重要环节,所以是婴儿急救工作的重要部分。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主要有主动转运方式和被动转运方式两种。在被动转运方式中,因为缺乏急救设备和必需的抢救技术,婴儿在运送医院途中,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治疗,所以产生病情的恶化。但至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成立以来,能开展训练有素的主动转运工作,所以能提高新生婴儿的救治水平。我院在转运中,均是救护车转运,现将转运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4.1 据总结,早产儿占危重婴儿的首位;因此,为了避免危重新生儿的出现,应该尽量减少母亲的早产。早产儿发病的原因,一般常是母体胎膜早破、多胎妊娠、胎盘早剥,以及妊娠后期从事体力劳动,过度疲劳以及精神紧张等造成的。早产婴儿往往缺乏自我维持生命的能力,只有精心治疗和呵护才能使婴儿健康成长。所以,为了防止早产儿疾病,应该教育母亲做好孕期保健工作,产前检查的教育工作;也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进母体胎儿肺成熟。同时注意早产儿的保暖、监护、护理等工作。

4.2 肺透明膜病也是发病率较高的,这是因为早产儿比较多。为此,早期应该使用nCPAP(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程一般在3d左右,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孕妇在产前地塞米松3d,能促使肺成熟后在分娩,这样肺透明膜病的发病率就明显下降,发病症状减轻。

4.3 本组有四例先天畸形,其中肺囊肿2例,肾囊性发育不育1例,1例为消化道畸形。为了降低早产儿畸形的发生率,第一是在孕期实施婚前医学检查,预防遗产病所导致的畸形,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目前一般采用生物化学方法、细胞学方法、物理方法等。

4.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也叫做黄疸。新生儿患有黄疸的原因比较复杂,99%的是因为间接胆红素增高。患有这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早产、血管外出血、缺氧等。治疗新生儿的黄疸病,光疗是主要手段。

4.5 新生儿出血症 本组新生儿出血症中,都是消化道出血。在治疗时候,用维生素K13.0-5.0mg,6-12小时注射1次,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出血可停止。注意新生婴儿出生后,应该常规肌注预防量维生素K1,以防止新生儿出血症的发生。

篇6

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newborn)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严重窒息是导致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011年1月~2011年10月共抢救新生儿窒息68例,做好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和伤残率的关键。现将其临床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1年10月共抢救新生儿窒息68例,男40例,女28例,其中胎儿宫内窘迫36例,早产儿12例,引产加腹压10例,剖宫产6例,臀位助产4例。

临床表现:新生儿窒息分为四种:①轻度窒息:新生儿全身皮肤青紫或躯干红、四肢青紫,心跳有力但缓慢,呼吸表浅或不规律,用导管插鼻孔、弹足底刺激后皱眉、打喷嚏或哭闹,肌张力正常或增强,Apgar评分4~7分。②重度窒息:全身皮肤苍白,心跳无或先慢后弱而不规则,呼吸几乎无或喘息样而微弱,对刺激无反应,肌张力松弛或消失,松弛。Apgar评分0~3分。

抢救方法: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复苏应有产科、儿科医生共同协助进行。事先必须熟悉病史,对技术操作和器械设备要有充分准备,一般采取ABCDE复苏方案:A(air way)建立通畅的气道,B(breathing)诱发呼吸,C(circulation)维持循环,D(drug)药物治疗,E(evaluation)评价监护。前三项最为重要,其中A是根本,B是关键。

最初复苏步骤:①保暖,新生儿娩出后立即置于远红外或其他方法预热的保暖台上;②用湿热毛巾揩干新生儿头部及全身,减少散热;③摆好,肩部以布卷垫高2~2.5cm,使颈部稍伸仰;④娩出后立即吸净口、咽、鼻黏液,时间≤10秒,应先吸口腔再吸鼻腔;⑤上述处理仍无呼吸,给予触觉刺激,可采用拍打足底2次和摩擦背部促使呼吸建立。以上五项要求在生后20秒完成。

通气复苏步骤:婴儿经触觉刺激后,如出现正常呼吸,心率>100次,肤色红润或仅手足青紫者可予观察。如无自主呼吸、喘息或心率<100次,应立即用复苏器加压氧,15~30秒后心率如>100次,出现自主呼吸者可予以观察;心率在80~100次有增快趋势者宜继续复苏器加压氧;如心率不增快或<80次者,同时加胸外心脏按压30秒,无好转则行气管插管术,同时给予1:10000肾上腺素0.1~0.3ml/kg,静脉或气管内注入;如心率仍<100次,可根据病情酬情用纠酸、扩容剂,有休克症状者可给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每分5~20μg/kg,对其母在婴儿出生前6小时曾用过者,可用纳洛酮0.1mg/kg,静脉或气管内注入。

复苏技术:①复苏器加压氧法:面罩应密闭遮盖下巴尖端、口鼻,不盖住眼睛;通气率为30~40次/分,手指压与放的时间比为1:1.5,可见胸部呈浅呼吸状;加压2分钟以上者须插胃管,以免过多气体入胃而致腹胀。②胸外心脏按压:采用拇指按压法,操作者双拇指并排或叠放与患儿胸骨下1/3处,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按压速率为120次/分(每按压3次间断加压氧1次)按压深度为1~2cm,按压过程中手指不能离开胸壁,按压有效时可摸到股动脉搏动。③喉镜下经口气管插管:在复苏过程中出现以下指征者要求在20秒内完成气管插管和一次吸引。指征为胎粪黏稠或声门下有胎粪颗粒;重度窒息需较长时间用呼吸机;用气囊面罩复苏器胸廓扩张效果不好;或心率在80~100次不继续增加;怀疑诊断膈疝。

护理措施

保暖:新生儿体温过低可增加耗氧量,加重缺氧和酸中毒,不利于复苏的成功恢复。娩出后应立即置于辐射台上抢救,辐射台温度应保持在30~34℃,环境温度应保持相对恒定。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应及时放置暖箱内,避免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出生后24小时内易发生呕吐,特别是剖宫产的新生儿由于未经过产道挤压,易误吸肺内引起窒息或肺内感染。抢救时取仰卧位,肩部垫高,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咽、鼻及气道内分泌物和黏液。多采用负压吸痰,负压≤13.3kPa,吸痰时间每次不超过10~15秒。

吸氧:新生儿窒息经抢救后,虽呼吸建立但不规律,且脑缺氧未完全改善,如为轻度窒息可给予间断低流量吸氧;重度窒息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待发绀好转改为间断吸氧。

密切观察病情:窒息后常引起心、肺、脑功能衰竭,故要通过各种监护措施观察各脏器受损情况,及时发现并发症。有无青紫、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及节律变化,提示是否发生了肺水肿、肺透明膜病;有无惊厥、震颤、凝视、尖叫及肌张力变化等脑受损的表现;有无尿量改变等,提示是否有肾脏受损。

预防交叉感染:窒息的新生儿更容易感染,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消毒和隔离。勤洗手、勤消毒及保持病房温湿度合理是减少病室患儿发生感染的必要措施。

喂养:重度窒息者常规禁食12~18小时后喂养,过早喂养可加重胃肠道损害,诱发胃肠道溃疡及出血;吞咽反射差的患儿还可能引起呛咳、误吸等。喂养时应头高脚底位,少量多次,喂养后轻拍背部减轻溢乳并观察面色、呼吸及精神状态。

结 果

68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除2例伴有脑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2例强烈要求转院治疗外,其余63例全部治愈出院。

讨 论

篇7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18―02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它是由于低氧状态以及脑血流量降低或者脑血流量暂停所导致的新生儿脑部受损,引发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因素有很多,在临床的工作中对该病的治疗并没有显著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中对其的治疗主要采用支持治疗综合性措施[1-2]。因此,对此类患儿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促进治疗成功的一个关键点。本文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19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对其采取常规的治疗措施以及综合的护理方式,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胎龄在38~41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9.1周,入院的时间为新生儿出生后的1.3~42h。19例新生儿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窒息,其中轻度患儿5例,重度患儿8例,重度患儿6例。按照患儿的意识状态、腱反射、肌张力、有无惊厥、头眼反射、拥抱反射以及中枢性呼吸衰竭等情况对患儿进行临床分度,其中轻度患儿7例,中度患儿6例,重度患儿6例。

1.2护理方法

19例患儿在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的内容包括吸氧、纠正代谢紊乱、维持正常血压、维持体内酸碱平衡、降低颅内压以及改善内环境等措施,同时再按照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的结果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其具体内容如下:

1.2.1病情观察

在住院过程中,要对患儿的体温、血压、心率以及呼吸的变化进行严密观察。①颜面皮肤观察:患儿一般表现为颜面青紫色或者苍白色,特别在口周以及额都最为明显,随着缺氧情况的改善,其颜面颜色将逐渐转为红润。②神志观察:若患儿为轻度窒息,对刺激反应国强,其肢体以及下颚出现颤动,而中毒的窒息则可表现出意识障碍,重度窒息则处于昏迷或者浅昏迷的状态。③呼吸的观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常常表现出呼吸不规则,出现屏气或者呼吸暂停现象,而有些患儿则可表现出频繁的呼吸暂停,并出现颜面以及口唇阵发性的青紫。④呕吐物观察:若出生24h后的患儿呕吐咖啡色的羊水,排除其他可能的因素后则应该考虑为消化道出血。⑤前囟的观察:由于患儿缺血、血氧,其前囟表现为饱满状,扪之有紧张感,但是随着患儿治疗以及颅内压的降低症状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1.2.2一般护理

对保温箱要定时采用消毒液进行擦拭、并进行照射灭菌,室内要注意开窗通风,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以及消毒隔离方案,预防患儿出现交叉感染,并且要严禁探视患儿。由于新生儿的心肺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对其进行输液时可以使用输液泵对输液量以及输液速度进行严格控制。护理人员要注意保持新生儿臀部以及脐部的皮肤干燥清洁,同时要注意加强患儿的口腔护理。如果患儿出现兴奋、尖叫、斜视等症状时,要注意是否有其他抽搐的征兆,并且及时对患儿进行抗惊厥的治疗。

1.2.3保暖护理

由于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神经系统受到较为严重的损伤,并且患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较弱,所以对硬肿症体温不升的患儿,对于其体温的恢复不能够操之过急,提高温箱温度的速度控制在1℃/h,以避免升温速度过快而导致的肺出血,患儿体温恢复之后其局部皮肤的温度应该维持在36~37℃。对患儿的治疗以及护理的操作均在箱内进行,并且要注意减少打开箱门的次数,从而保证箱内的温度稳定。

1.2.4喂养护理

由于中度以及重度患儿的吮吸能力较差,应该尽早给予患儿合理的喂养,可以采用鼻饲喂养或者从胃管进行持续点滴。喂养的同时要严密地观察患儿呼吸、面色、是否呕吐,以避免出现窒息或者吸入性肺炎。要缓慢给奶,量要由少逐渐增加,对24h的出入量进行记录,待患儿的病情稳定之后仍以母乳喂养为原则进行喂养,注意在喂奶的时候取侧卧位头稍高。

1.2.5给氧护理

由于血氧分压过低的时候达不到治疗的效果,但是过高会导致患儿氧自由基的浓度增加,从而引起患儿脑血管痉挛,因此一般在50~70mmHg之间,而若二氧化碳分压过高则会导致患儿酸中毒,因此一般控制在40mmHg以下。在吸氧时要注意避免患儿长期高浓度的吸氧,一般氧浓度控制在25~30%,而氧流量则为0.3~1.0L/min。对于重度的患儿需要使用多功能监护仪对其进行持续性的动态监护,并且在其进行吸氧的过程中要帮助患儿保持舒适的并进行拍背,以保持患儿呼吸通畅。

2结果

通过对文中19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进行常规治疗以及针对性的护理,本组痊愈患儿17例,自动出院2例,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5.9d,效果满意,我们在护理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精心护理,对新生儿的治疗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促进了患儿康复。

3讨论

有研究报道表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可能与胎位异常、脐带脱离、胎盘功能异常、胎儿受压以及绕颈、胎儿宫内缺氧、早产、过期产等多种因素有关系[3]。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脑功能障碍,如嗜睡或者烦躁不安、尖叫、抽搐、吐奶等,如果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将导致较高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4]。由于新生儿的特殊状况,其脏器功能低下且无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的细心、耐心,在护理中要注意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黎键,吴小玲.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6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3):1-2

[2] 黄电芳.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分析与对策[J].当代医学,2011,17(21):118-119

篇8

【关键词】 早产儿; 早期肠内营养

近年来,早产儿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对早产儿的急救成为临床重点研究课题,其中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衡量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早产儿给予科学的肠内营养是保证患儿生长发育安全的物质基础,若出现营养障碍则会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威胁早产儿的生命安全,为此尽快给予肠内营养,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1]。为此本文将探究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胎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胎龄

1.2 方法

1.2.1 加奶策略 对出生后存活下来病情较为稳定的早产儿,在出生后的12 h内给予鼻胃管间歇推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病情较不稳定新生儿,于出生后延迟24~48 h给予喂养。以母乳喂养为主,配方奶为辅,根据新生儿的具体的胎龄和体重按时进行喂养,对体重1300~1500 g的新生儿,每天给予总奶液量18 ml/(kg·d);对体重1500~2000 g的新生儿,每天给予总奶液量36 ml/(kg·d)[2]。若新生儿在喂养1周后,无腹胀、奶液潴留等并发症,则在在往后的喂养中,每天增加奶量15~20 ml/(kg·d),直至达到150 ml/(kg·d)。

1.2.2 喂奶耐受性观察 喂养期间应观察新生儿的胃部残余奶量,在每次喂奶前,对新生儿用注射器抽吸,检查胃部有无奶液潴留发生,若潴留奶量低于上次喂奶量的一半,可将潴留奶液再次注回胃部,并对新生儿给予预期每次的给奶量;若留奶量超过上次喂奶量的一半,应减量喂奶,或停止喂养1次。在对胃部抽吸的过程中,若发现有血液等异常情况,应停止喂奶,并排查病因,对症处理[3]。同时也应观察新生儿有无腹胀,测量时固定早产儿腹部某一部位和测量时间,若腹围增加1.5 cm时,或腹胀有张力则需要适当减小喂奶量,对排便困难的新生儿,可用温度适宜的盐水灌肠。观察有无呼吸暂停,排查呼吸暂停与喂养有无关系。为避免出现胃食管反流,应取俯卧头高脚低,并适当减少喂养量和喂养次数。密切观察新生儿的血糖、喂奶量、排泄量、体重变化[4]。

1.2.3 护理 早产儿以俯卧为主,适当采取仰卧位交替。通过俯卧尖山胃潴留、降低腹胀、预防胃食管反流,促进呼吸器官发育,平稳呼吸和心率等益处。同时,应将头部抬高30°,头高脚低更好地预防胃食管反流[5]。

1.2.4 胃管管理护理 早产儿在长时间的肠内营养支持中,早期喂养阶段需要一定时期的胃管喂养,为此应做好胃管管理护理。早产儿常会自主将不固定的胃管拉出,因此常会反复插胃管,增加插管感染机会。为此应加固胃管,采用弹性胶布于鼻唇沟处固定胃管,并在每次胃管喂养之后,用1 ml的温开水清理口腔和胃管,以免因胃管造成感染[6]。

1.2.5 腹部按摩 喂奶30 min后,医护人员手指并拢,掌心轻轻触摸新生儿的腹部,以肚脐部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按摩时给予适当压力,保持缓慢匀速运动,4次/d,5~10 min/次。通过对新生儿腹部按摩,增强肠道激素分泌,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胃肠喂奶耐受性,保障每日正常排泄[7]。

2 结果

60例早产儿中,1周内拔管直接正常哺乳有28例,2周内18例,3周内9例,死亡5例,存活率91.67%,死亡率8.33%。存活新生儿喂养耐受性好,出院时体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平均体重(2158±105)g,血糖正常,合并症得以明显改善,且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15.36±2.3)d;死亡新生儿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出血死亡。

3 讨论

早产儿出生后的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新生儿较差,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其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衡量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早期喂养措施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有诸多优势,使胃肠道直接接受营养,以此稳定内环境,增强肠道组织细胞发育,促进分泌胃肠黏膜酶,提高胃肠道结构和消化功能成熟,从而及早建立经口喂养。而且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还可减轻肠黏膜萎缩,降低肠道通透性,提高抵抗力,有利于胆红素在粪便排泄中排出,预防内毒素位移[8]。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最好选择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含有适合早产儿多种氨基酸,加速胃排空,且有利于早产儿器官和神经组织的发育,增强早产儿的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9]。

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易发生胃食管反流、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炎、低血糖等情况发生。这些喂养并发症多与喂养方式不当、早产儿吞咽反射迟钝或不全,及排泄胆红素的功能低下所致[10]。为此,在对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时,应对早产儿及早给予母乳喂养,给予最佳喂养护理,增加喂奶耐受性,并做好胃管管理护理,预防感染,同时给予腹部按摩,增强肠道激素分泌,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胃肠喂奶耐受性,保障每日正常排泄[11]。

本文研究中,60例早产儿经过积极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存活55例(91.67%),死亡5例(8.33%)。存活新生儿喂养耐受性好,出院时体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平均体重(2158±105)g,血糖正常,合并症得以明显改善,且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15.36±2.3)d;死亡新生儿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出血死亡。早产儿的抢救存活率与有效的监护呈正比,其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量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制定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给予相应护理,使早产儿得到最佳的营养支持,以此改善早产儿远期预后效果,稳定生长,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陈湘红,杨春柳.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早产儿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1,6(17):347.

[2] 林格芳,汤淑斌.早产儿早期不同营养方式对出院时体重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4(13):362.

[3] 韦艳姬.早产儿胃肠喂养异常原因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14(8):203.

[4] 丁宗一,刘喜红.2010版早产儿肠内营养支持建议和早产儿营养需求建议介绍[J].中华儿科杂志,2010,9(10):154.

[5] 刘加云.早期建立胃肠内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08,12(13):314.

[6] 马云红,黄洁.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2(3):236.

[7] 贺晓萍,蔡小红,马云红.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7(16):358.

[8] 孙云.早产儿胃肠内喂养的护理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1,5(8):126.

[9] 陈林.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8(16):167.

[10] 韩林林.不同对早产儿发生胃食管返流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7,10(14):365.

篇9

【关键词】 颅内出血;临床分析;新生儿;护理

Clinical analysis and nursing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of newborn in 56 casesYANG Wei-hong,WAN Xin-cui,LIUAI -juan.Department of Pediatrics,the First Hospital of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Weihui 453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ursing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of Newborn.Methods The data of children with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from January,2004 to December,2006 were reviewed for causes.Results 56 cases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were admitted.The leading causes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were neonates with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 IE)and intracranial hemorrage (ICH) (36 cases),delayed Vit k deficiency(15cases),cerebral trauma(2 cases),thrombocytopenia (1 case),and 2 cases were unknown.Treatment had to be stopped for 5 cases,8patients died(14.3 %).Conclusion The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re high and early intervention and nursing may improve the prognosis.

【Key words】 Intracranial hemorrhage;Clinical analysis;Newborn;Nursing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最严重的脑损伤,病死率高,存活者常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1]。因此及早发现、治疗与全面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们收治的5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0例,女26例,胎龄<37周20例,37~42周30例,>42周6例;其中居住城镇者20例,农村者36例;入院时生后<1 d 20例,2~7 d 22例,7~28 d 14例;10例为人工喂养,其余均为母乳喂养。主要症状:惊厥24例,呕吐20例,意识障碍25例,尖叫10例,进行性面色苍白10例,消化道出血(呕血或便血)或皮肤黏膜出血8例,其他包括发热或体温不升、腹泻、皮肤黄染、注射部位出血不止等。部分患儿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症状。主要体征:前囟饱满或张力增高或颅缝分离35例,脑膜刺激征阳性20例,病理征阳性12例,瞳孔不等大或散大10例,对光反射迟钝28例,呼吸不规则12例,偏瘫6例。主要病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36例(缺氧26例,产伤10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15例,外伤2例,血小板减少症1例,原因不明2例。

1.2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46例血常规检查呈不同程度贫血,10例正常,Hb60~145 g/L,其中8例<80 g/L,RBC(182~416)×1012/L,BPC(12~80)×109/L 4例。检查出凝血时间40例,出血时间延长10例,凝血时间延长12例,出凝血时间正常18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0例,3例>100 s。脑脊液常规检查30例,均匀血性28例,正常2例。4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头颅CT检查: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强化CT检查6例;出血部位:脑实质出血16例(其中额叶、颞叶13例,枕叶、顶叶2例,颞顶叶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硬膜下出血10例,脑室内出血16例,硬膜外出血3例。

1.3 治疗措施 ①内科治疗:及时应用脱水剂、抗惊厥药、保护和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止血、输血或血浆及营养支持治疗等;并针对病因予以治疗如Vit K缺乏症,均予静脉补充Vit K 15~10 mg/d,连用3~5 d。恢复期给高压氧、康复训练等;②外科手术治疗:对出血局限占位效应或脑室内积血者明显者3例,及时行血肿清除术或脑室引流术。

1.4 护理措施

1.4.1 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新鲜,每天用紫外线灯照射30 min,床、地面、桌椅等用5%过氧乙酸消毒、擦洗;保持室内安静,室温保持在24℃~26℃,湿度保持在60%~65%为宜,保持患儿绝对安静,少搬动,抬高肩部25°~30°,右侧卧位以避免分泌物或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由于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改变而改变,且由于失血,可引起体温不升,所以应注意保温。可将患儿放于适中温度的保暖箱内,并根据体重、日龄调节暖箱的温度,保持皮肤温度36.5℃,使体内耗氧量维持在最低水平。能吸吮者可用奶瓶或滴管喂养,避免喂哺过急而呛咳,应采用少量多次喂奶;不能吸吮者可用鼻饲或静脉高营养以保证能量供给。每天3次口腔护理,便后用温水洗臀部,防止红臀发生。每次护理前后均应洗手或用碘伏擦手,而且一切操作均应动作轻柔、敏捷。

1.4.2 呼吸道管理 及时清除气道及口、鼻腔分泌物;根据病情定时吸痰,吸痰前要翻身、拍背,使深部分泌物松动并引流[2],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吸引压力要低,持续时间不宜超过10 s,以免气道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出血。密切观察呼吸节律,出现呼吸不规则或暂停时,要立即报告医生,并给氧气吸入,以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细胞缺氧。如出现呼吸微弱、频繁呼吸暂停、呼吸及缺氧不能改善应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立即改为气管插管,使用机械通气。

1.4.3 病情观察 密切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密切观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如精神状态(抑制或兴奋)、意识状态、肌张力情况、前囟情况、瞳孔大小及光反应等,并准确记录。

1.4.4 对症护理 当患儿表现以兴奋症状为主时,应注意安全护理并按医嘱准确予镇静。如抽搐发作时,可予安定、苯巴比妥钠、10%水合氯醛等止痉治疗。当患儿表现以抑制症状为主时,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好急救准备(如吸痰器、气管插管、急救药品等)。前囟紧张、有脑水肿者,可予地塞米松或呋塞米静注,如果前囟持续紧张而病情进行性加重时,可予静推20%甘露醇等药物,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

1.4.5 康复护理与出院指导 应用促进脑细胞活性的药物如脑活素等;病情稳定后按有关方法行抚触治疗[3]和肢体的屈伸运动以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出血停止2周后可行高压氧以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加强医患沟通,缓解家长紧张焦虑情绪;出院时教会家属护理的一般知识,教会家属对孩子的功能训练方法,并瞩定期行康复治疗和复查。

2 结果

56例患儿经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缩短了住院天数,本组病例住院时间最短1 d,最长25 d。出院时治愈33例,临床好转10例,5例放弃治疗,死亡8例,病死率14.3%。对35例患儿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其中失访5例;跟踪随访的30例患儿中智力低下5例(16.7%),肢体功能障碍9例(30%),继发癫痫3例(10%);头颅CT显示梗阻性脑积水4例,脑软化灶8例,脑萎缩4例,CT异常率53.3%;10例随访且经坚持长期正规治疗后有6例观察疗效较好,无后遗症或CT异常发现。

3 讨论

本组资料表明,新生儿颅内出血多由缺氧和产伤引起。缺氧缺血性颅内出血多发生于早产儿,以脑白质、脑室内出血最多见,预后欠佳,死亡率高。产伤引起的新生儿颅内出血多见于足月儿,以硬脑膜下出血及小脑出血为主,预后差[4]。早期诊断主要根据围生期有窒息、缺氧及产伤等病史,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但除少数病例有尖叫、抽搐、前囟饱满等典型表现,多数只表现为反应低下,缺乏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所以早期行头颅CT等检查有助于确定诊断。

迟发性Vit K缺乏性颅内出血多发生于生后1周~6 个月[5],所以婴儿期尤其是1~3月内的小婴儿,以母乳喂养为主,有黄疸、慢性腹泻或、口服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等病史,临床上早期发现有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注射部位出血不止,应考虑迟发性Vit K缺乏症的诊断,尽快予凝血功能检查,并给予Vit K治疗,以防颅内出血的发生。本组迟发性Vit K缺乏性颅内出血中,大多数为单纯母乳喂养,4例合并婴儿肝炎综合征,3例有较长腹泻史。因其多为脑实质内出血致残率高,预后不佳。

新生儿颅内出血预后较差,重在早期治疗和预防。而颅内出血不易诊断,病情发展快,如不及时治疗、认真细致地观察及护理,病死率则很高,所以不能忽视护理工作。对本病的护理,护理人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度的责任心,细致的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早期症状,密切注意患儿体温、心率、呼吸、反应、神志及精神状态的变化,以协助医师早期诊断,而且要加强吸氧、呼吸道管理、对症护理等,使患儿不失治疗或抢救时机。

参考文献1 杨锡强.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6.

2 吴旭丽,王雪琴,陈弘,等.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观察与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5):668.

3 黄巧凤,郭郁莲,卢燕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实施抚触的临床观察.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0:2676-2677.

篇10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护理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由于肺发育不成熟,产生或释放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不足,缺乏肺表面物质所引起,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临床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伴、吸气时胸廓凹陷,出现鼻翼煽动、发绀、肌张力低下、呼吸暂停甚至呼吸衰竭,也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病理表现以出现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又称肺透明膜病。本院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取得了满意效果,大大减低了患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NICU收住38例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各病例予娩出后~6小时内逐渐出现气急、、吸凹、口唇肢端发绀,SPO2进行性下降,呼吸音减弱,床旁胸片示双侧肺野透亮度减低。其中男26例,女12例;胎龄28~34周;体重1350~2010克,均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CPAP辅助呼吸治疗。

2 结果

38例患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CPAP辅助呼吸治疗后,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三凹征减轻,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0%以上。其中2例死于肺出血;1例因胎龄较小,一般情况差,呼吸衰竭而死亡,余35例均治愈或好转出院。

3 肺表面物质(PS)的应用

3.1 给药前准备:要向家属解释病情及给药过程,请家属在特殊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因为固尔苏为贵重药物,需经得家属同意。物品准备:选择与患儿胎龄及体重相应型号的气管导管、婴儿吸痰管一根、气管内吸痰管一根、生理盐水一瓶、无菌手套两副、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针一枚、无菌剪刀一把、无菌盘、2ml注射器一副、呼吸囊、面罩和心电监护仪。

3.2 给药过程的护理:将患儿置远红外辐射台上,保持体温维持在36.5~37℃,使体内耗氧量在最低水平。

评价患儿身体状态,予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达90%以上时予吸痰,充分清理呼吸道。患儿取平卧位,伸展颈部,将一软毛巾垫在患儿肩下,使肩部抬高,医生戴上无菌手套,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反复听诊双肺确定导管位置,固定妥当后,经气管插管吸尽羊水及分泌物,再行呼吸囊辅助呼吸,避免羊水及粘液吸入肺内,加重呼吸困难。用2ml注射器抽取复温至常温的固尔苏(按100mg/kg,常规用120mg),接上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针,用无菌剪刀剪去针头作为导液管,排气后将导液管通过气管导管将药液注入,导液管插入长度不得超过气管导管深度,推完药液后,用呼吸囊加压呼吸3~5min,使药液充分进入肺内。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稳定、无缺氧即可拔出气管导管。给药结束后根据医嘱予CPAP辅助呼吸。

4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的应用

CPAP参数设置:呼气末压力4~6cmH2O,FiO2 30~50%当压力已达8 cmH2O,FiO2 已达60%,而患儿PaO2仍<50mmHg或SPO2<85%,PaCO2>60mmHg伴PH值<7.25给予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当呼气末压力降为2~3cmH2O,FiO2降至30%以下时血氧分压仍维持正常时,可改为鼻导管吸氧。

5 护理

5.1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护理。根据患儿大小、胎龄和日龄,选择适宜的鼻塞,清理患儿鼻腔,连接好呼吸机管道。加强呼吸机管理,及时处理报警。检查加温湿化装置,及时添加无菌蒸馏水,调节温度在36-37℃,集水杯中的冷凝水及时倾倒,以免吸入呼吸道。鼻塞及呼吸机管道每天更换一次。正确连接呼吸机管道,防止漏气。加强皮肤护理,帽子、鼻塞松紧适宜,每2小时检查鼻孔一次,避免鼻中隔及上唇压伤。常规插胃管,抽出胃内气体,排出肠内胀气,以免影响呼吸。

5.2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密切监测心率、血压,防止因使用PS后肺顺应性迅速改变,肺泡扩张,肺血流量增加,肺毛细血管阻力下降要警惕发生低血压、肺出血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密切观察SPO2、呼吸困难、吸气性三凹征有无改善,胸廓较前有无隆起,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及患儿的反应等。监测体温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5.3 气道护理。除紧急情况外,给药后6小时内不能吸痰。如果吸引时间过早会将肺内还未吸收的固尔苏吸出,这样既浪费药物又达不到治疗效果。吸痰时间太晚又会使呼吸道受阻,影响呼吸。

5.4 保证营养及液体供给,暂禁食,通过静脉营养补充足够的能量。

5.5 预防感染,防止并发症。接触患者前洗手,吸痰、治疗等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要求,并加强各项基础护理及消毒隔离工作,避免或减少感染的发生。

5.6 心理护理。对家属讲清该病的危险性、预后及治疗情况,安慰家长,使其理解和配合治疗。

6 小结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是由于缺乏肺表面物质引起,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主要发生于早产儿,随胎龄增加,NRDS的发病率下降。PS替代疗法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预防和治疗NRDS的有效措施。早期应用可阻止和减轻NRDS的发病,减少呼吸机的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是呼吸支持中最基本的治疗手段,早期CPAP辅助呼吸有利于扩张肺泡,改善肺顺应性和通气/血流比值,使气道直径增加,减少肺表面物质的消耗,改善肺顺应性[1]。两者联合应用有协同促进作用,可提高NRDS的治愈率和成活率,改善预后。

本研究显示患儿在应用固尔苏后氧合指数显著上升,呼吸功能明显改善,CPAP为非侵入性操作,不需气管插管,减少了患儿感染的机会以及气管插管引起的其他并发症,操作简便,便于推广,同时也便于护理和治疗。固尔苏联合CPAP辅助呼吸后,减少给氧时间,避免了早产儿长时间高浓度吸氧所致的并发症[2],以及呼吸机运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