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跌倒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29 17:52: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人跌倒的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人跌倒的护理措施

篇1

【关键词】老年人 心血管病 跌倒 护理干预

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并不是一种意外,而是存在潜在的危险,因此老年人跌倒完全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积极开展老年人跌倒的干预,将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减轻老年人跌倒所致的伤害的严重程度[1]。研究显示[2-3],在住院患者跌倒中以心内科老年病人居多,因此,对心内科老年住院病人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跌倒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比较了未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与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跌倒发生例数,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8年7月—2009年12月心内科收治老年住院患者1400人,设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1年6月心内科收治老年住院患者1543人,设为干预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种、住院时间、用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跌倒预防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跌倒措施,包括保持病房地面平整干燥;卫生间地面防滑,保持干燥,提供坐便器,安装扶手;提供足够的灯光;病房床旁、走道障碍清除;将常用物品放置在便于病人拿取处;指导呼叫器的使用等。观察组在采用常规预防跌倒措施的同时,使用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措施表进行跌倒风险评估,依据病人存在的跌倒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流程及加强健康宣教。

1.2.1 制定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措施表 参照相关资料和临床经验,结合我院心内科临床实际加以制定,评估内容包括:①年龄≥65岁;②意识障碍;③行走能力:步态不稳或需使用助行器/轮椅;④自理程度及排泄:失禁/频尿/腹泻或需他人协助入厕;⑤既往病史:住院前1年内有跌倒/晕厥史或因跌倒/晕厥入院;⑥目前有使用下列药物:镇静/止痛/安眠/利尿/缓泻/降血压/降血糖药物。存在上述1项危险因素计1分,总分≥3分提示病人有跌倒的高危风险。跌倒护理措施表根据评估确定的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列出相应的跌倒预防措施。

1.2.2建立预防跌倒护理干预流程 ①对护士进行相关培训,使每位护士都能根据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措施表准确评估患者。②对新入院年龄≥65岁病人、步态不稳的病人、入院前有反复跌倒/晕厥史的病人立即进行评估。③对评分≥3分的患者即于病人床头挂“防跌倒、防坠床”标识。④根据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跌倒预防措施表加以实施,并悬挂于病人床旁。⑤责任护士每周对所管老年病人常规评估1次,病情变化、药物调整、环境改变以及病人有心理变化时随时评估;对评分≥3分的患者,每天进行评估,根据评分调整护理干预方案。⑥实行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三级护理安全监控体系,督促落实跌倒预防措施。对有高危跌倒风险的患者,护士长在24小时内与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共同对病人进行再评估,力求内容真实客观,并检查护理措施是否有效全面;以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为核心,对病人住院全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由责任护士定期进行再评估,护士长和责任组长定期进行审核检查。⑦对发生跌倒病例,责任护士应详细记录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及处理措施,科室进行分析、总结并修改护理方案,上报护理部。

1.2.3 加强防跌倒知识宣教,增强老年病人和家属防跌倒意识,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避环境中的危险因素,防止跌倒的发生。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病人的跌倒发生例数。

2 结果

经过对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对有跌倒危险的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健康宣教,护理干预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跌倒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3.1心血管内科老年病人跌倒的相关危险因素

3.1.1生理因素 老年病人由于步态的稳定性下降和平衡功能受损是引发跌倒的主要原因。另外视力、听力和触觉下降、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的退变均增加跌倒的危险性。

3.1.2疾病因素 冠心病、高血压、心瓣膜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使老年住院患者心脑供血供氧不足,出现头昏、眩晕甚至突然意识丧失而跌倒。老年病人由于年龄及疾病的原因,自理能力下降、入厕次数增多,均增加了跌倒的危险性。

3.1.3药物因素 研究发现[1],是否服药、药物的剂量,以及复方药都可能引起跌倒。心血管药物:抗高血压药、利尿药、血管扩张药以及催眠药、镇痛药、降糖药等可以影响病人的神智、精神、视觉、步态、平衡等方面而引起跌倒。心内科老年病人因疾病的原因,常使用上述药物。本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共计2943人,100%使用上述一种以上药物,83%的病人使用上述两种以上药物,60%的病人使用上述三种以上药物,42%的病人使用上述四种以上药物。 转贴于

3.1.4心理因素 不服老的心理成为跌倒的隐患[4]。一些老年患者由于自我认知欠缺,常见于知识型的老年患者,对自身能力过高的估计,对危险性认识不足或由于不愿意麻烦护士和家属,对所有事情都勉强为之而成为跌倒的危险因素。另外,部分患者害怕跌倒也使行为能力降低,行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步态和平衡能力而增加跌倒的危险。

3.2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流程,预防跌倒发生

3.2.1跌倒的专科化预防使防跌倒水平提高[5]。以往,护士往往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对老年病人跌倒进行预防,对跌倒高危人群识别能力的培训不足,评估时机、评估技术、评估人群、针对性和预见性均缺乏,以致于护理干预滞后与欠缺。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措施表的制定,使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具有统一的标准,跌倒护理干预措施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更强,可以准确地指导每一个护士根据每一位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每一位有跌倒风险的病人都能得到最为适合的护理方案。

3.2.2对跌倒风险的连续性评估:高危病人每日至少1次,老年病人至少每周一次,已经成为日常护理工作。这种连续性的关注,使每个当班的责任护士都对自己所负责患者的跌倒风险心中有数,并采取具体的、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措施,让患者及家属也知道跌倒风险因素,对跌倒有更具体的认识,更好配合护理人员防范与减少跌倒事件发生。

3.2.3监控是防止跌倒发生的重要手段[6]。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三级护理安全监控体系的实施,可以防止个别护士由于能力不强而出现的偏差,及时修正不恰当、不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并督促及检查跌倒护理干预措施落实到位,做到全程动态管理、指导。

3.3加强防防跌倒知识宣教,鼓励病人及家属共同参与跌倒的预防 跌倒的发生是生理、情绪和心理、疾病、药物、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累积效应,跌倒的可能性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加[7]。因此对跌倒的高危人群,做好防跌倒教育,使其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改变信念和态度,增强防跌倒意识,采取行之有效的个人干预措施,预防跌倒的发生。宣教的内容包括:(1)合理用药,按医嘱正确服药。对使用降压药、血管扩张药的患者,嘱其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遵循“起床三步曲”,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30s后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2)当需要协助而无家属在旁,请立即打呼叫铃,勿自行活动。(3)选择适当的辅助工具(4)熟悉病房环境,将常用物品放在伸手可及之处。(5)应穿大小合适的衣裤,合脚、防滑的鞋。(6)室内尽量保持灯光明亮,晚间打亮地灯。地面弄湿,请及时告知工作人员,以防不慎跌倒。(7)调整生活方式:转身、转头时动作一定要慢;避免睡前饮水过多以致夜间多次起床;夜间将小便器放于床旁;避免在他人看不到的地方独自活动。(8)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坚持参加规律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散步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协调性、步态稳定性和灵活性,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

4 结论

心内科老年病人跌倒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正确评估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护士参与跌倒预防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同时对高危病人进行防跌倒知识宣教增强其安全行为,使病人的跌倒率由1.07%降至0.13%,有效的预防了老年病人跌倒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09.

[2]王惠芬,宇红.住院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29-30.

[3]陈晓珊,洪依今.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和护理[J].中外医疗,2011,1:154.

[4]库洪安,舒军萍,崔伯艳,等.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及对预防跌倒的认知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5,5(9):1-2.

[5]唐晓英,蔡学联,郑芝芬,等.住院患者普防和专科化预防研究及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59-61.

篇2

1.1制定计划

通过分析总结往年住院患者存在的跌倒问题及发生原因,明确目前住院老年患者存在及潜在的跌倒风险,依据我院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临床实际情况,制定我科的防跌倒风险管理计划,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四级防跌倒风险管理。科室每月召开防跌倒风险管理质量分析会,护理部每季度召开全院护理风险质量分析会。分析防跌倒护理的现存问题及隐患排除等,提出针对性的防跌倒措施,预防跌倒发生。

1.2落实制度

入院后对于年龄满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全部落实评估机制。由责任护士在本班内完成评估及上报。对于评估分值达到跌倒高危的老年患者,护士指导患者签署“住院患者防跌倒告知书”,并给予患者及家属防跌倒的早期健康教育,交待好在住院期间的各个生活细节,使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对防跌倒护理的各个环节早预见、早明确、早预防,从而减少临床跌倒的发生。如有患者发生了跌倒,应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采取处理,将患者的危害减少至最小,安慰患者。要求护士应在本班内填写“跌倒报告表”按四级风险管理逐级上报,并在24小时内召开会议,分析原因,处置措施,及时记录,保存电子材料。

2措施

2.1患者入院后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全部实施防跌倒评估。评估采用我院的“住院跌倒高危患者评估表”进行科学评估,对分值≥7分的高危患者制定防跌倒护理措施,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护理方案,同时填表逐级上报。高危患者行动不便者给予提供助行器、座便器;随时保持病房、走廊地面干燥;病房配备专用防滑拖鞋,洗澡间设置紧急呼叫设备、浴座椅及防滑垫;正确指导患者使用床档;呼叫器放于枕边方便患者使用;病房内设施摆放合适位置,相对固定,保持最大空间活动。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悬挂风险标识;发生跌倒的患者填写“跌倒报告表”上报科护士长及护理部,启动跌倒应急预案及程序。

2.2科室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每月根据计划定期培训风险相关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预防跌倒方面,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跌倒专业护理理论水平,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爱心,在以“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指导下,提高老年住院患者的防跌倒护理质量,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意识,降低跌倒发生率,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发生。

2.3重视并加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跌倒危险因素的认知能力及掌握相应的防护措施。随着老年患者自理能力的降低,更需要家属或他人的照顾。而照顾者对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认识并不全面,也不能掌握预防跌倒的专业知识,是目前老年人不能有效避免跌倒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照顾者进行防跌倒知识的普及及基本护理技能的培训显得非常重要。同时也要加强对有认知能力的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充分了解跌倒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间对防跌倒知识的知、信、行能力,加强自身管理,预防风险发生。

3体会

3.1自2010年我院实行预防跌倒风险管理以来,统计3年来我院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发生仅有2例。充分体现了跌倒风险管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体现了入院后把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障放在首位的服务意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跌倒致伤、致死导致医疗费用增加、医患纠纷的事例比比皆是,因此跌倒已受到医院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我院以中国医院协会编著的《患者安全管理目标手册》为依据,建立了行之有效的防跌倒风险体系,护理人员的培训到位,安全防跌倒的意识强,才会在临床工作中有效减少跌倒风险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

3.2实行跌倒风险管理使护理实施者不断提高了自身业务水平,增长了安全意识,使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享受到更专业化的照料及护理,达到预防为主,减少了风险的发生。并在出现跌倒的事件时,能够积极应对,与医生密切配合,积极从患者角度出发为患者着想,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发生,和谐了医护患关系。

篇3

关键词:血液透析; 跌伤; 原因分析; 护理

【中图分类号】R6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39-01

跌倒指患者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双脚) 意外地触及地面或其他低于平面的物体。国外许多学者进行大量的研究, 认为跌倒是一种社会流行病,是环境、生理、病理和心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5%~15% 的跌倒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和脱臼等伤害[2]。跌伤的危害性大,不但造成患者心理、生理的障碍,而且增加了家属经济上的负担。血液透析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无论在透析过程中还是在家中,因慢性疾病的并发症,如骨骼的变化、高龄、贫血、直立性低血压等,其发生跌倒的危险性可能较正常人高[3]。透析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低血压、肌肉痉挛、皮肤瘙痒等;透析结束起床穿鞋时可能会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等,以上种种因素均增加了发生跌倒的危险性。据文献报道[3],维持性血透患者在透析过程中、非透析时间分别有83.7% 和72.9% 处于跌倒低度危险,而分别有15.32%和12.6% 存在跌倒高度危险,说明无论是否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都是跌倒的危险人群。本研究旨在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以便做出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以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本血透中心9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跌伤的老年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型分析,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我血透中心共发生9起患者跌倒意外事件,男6例,女性3例,年龄54~85岁;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2~3 次/周,每次4h。其中2例无任何损伤,4例发生局部擦伤或软组织挫伤,3例发生骨折。

2 跌伤的原因分析

2.1 年龄因素:据报道每年有1/3的65岁以上老年人、1/2的80岁以上老年人都经历过跌倒事件[4]。本组跌倒患者都为老年患者,原因为老年患者体质虚弱、视敏感减退、反映迟钝、行走速度、易致体力不支而跌倒。

2.2 患者自身疾病因素:①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是因为骨量下降、骨微结构发生破坏,导致了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它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会产生疼痛、易骨折、驼背等临床表现。②脑血管疾病大多数患者都是老年人,而高血压是造成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降血压药物容易造成患者性低血压,心排出量减少,脑组织供血供氧不足导致头晕,造成跌伤。③贫血: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大部分都有轻中度贫血,可使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受到危害,贫血容易引起头晕、目眩甚至晕厥,从而造成跌伤。

2.3 环境因素: 环境是导致跌倒发生的重要原因。主要是地面湿滑、室内光线不足、房间摆设不合理、地面不平整等。

2.4 安全意识:护理人员对预防患者跌倒不够重视,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没有加强这方面的健康教育,以致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健康宣教

3.1.1 护理人员应向老年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教育,同时医院也应为所有工作人员提供教育使他们具有预防跌倒的意识,能辨别高危人群,熟悉掌握护理干预技能。采用口头宣教、墙报、宣传小画册、录象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属宣传预防跌倒的安全知识,增强患者对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了解。举办预防跌倒知识讲座,讲解透析患者的跌倒原因包括内在危险因素(疾病、年龄、认知缺损、心理因素、平衡能力下降、身体活动能力下降、视听能力障碍以及使用镇静催眠药、精神兴奋或抑制药、抗惊厥、抗高血压药物等)及外在危险因素(光线不足、房间小、房间摆设不合理、地面不防滑、不平整、及楼梯厕所浴室设施不合理,衣服或鞋袜不合适等)。宣教要持续性进行,不是一过性的说教,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连贯的、循环的过程。还要改善患者的生活环境,保证患者步行、活动等生活起居的安全性。

3.1.2 体育锻炼:是一种预防跌倒的最简便安全、迅速有效、并能被广泛接受的方法。大量研究证实太极拳对于预防跌倒的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推广。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用授课指导的方式将骨质疏松的相关知识,譬如危险因素、病因、预防措施、治疗方法、功能锻炼、预后等教于患者及其家属,让患者及其家属对骨质疏松有正确的认识,明白只有长期坚持治疗和功能锻炼,运用正确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抵御骨质疏松[5, 6],预防跌伤的发生。

3.1.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对跌倒有预防的作用,尤其对维持性透析老年患者有重要意义。一般对具有跌倒危险的透析患者需要进行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记数、血尿素氮、肌酐、血糖测定等,以排除贫血、低血糖症、高血糖等可能引起跌倒的潜在疾病。跌倒与晕厥有一定的关系,对于有晕厥史的患者需要进一步做心脑血管方面的检查,包括神经影象学检查、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脏监测。

3.1.4 害怕跌倒的心理护理:害怕跌倒的心理,在有跌倒史和没有跌倒史的患者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它于患者的躯体、心理和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是比跌倒更常见、更严重的健康问题[7]。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沟通,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在自身能力和控制跌倒方面充满信心,鼓励他们由自我恐惧转变为积极减轻害怕,主动提高自身身体水平来控制跌倒。

3.1.5 合理使用药物:加强医患沟通,对使用可能增加跌倒危险药物,要经常检查是否仍有使用的必要,尽可能限制多种药物合用,避免低血压、低血糖的发生。

4 小结

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因跌倒而导致意外损伤(如皮外伤出血、局部血肿、骨折等),不仅让患者增加经济负担,还给患者带来机体创伤、功能状态衰退、心理创伤,甚至危及生命。对患者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针对跌倒因素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正确评估透析患者身体状况,采取有效的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创造适合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环境,可有效的减少血液透析患者跌倒的发生,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肖春梅, 周巨林, 李阳, 等.老年人跌倒相关因素的国外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 2007, 4(6): 1014-1015

[2] 李林涛, 王声勇, 荆春霞.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1,5(3):227-229

[3] 孙慧娟.血液透析患者跌倒危险的评估与干预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56-59

[4] 徐建鸣.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最新护理实证[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7):38~39

[5] 徐永能.老年性痴呆病人家居安全的护理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86

篇4

【关键词】 PDCA循环;住院患者;跌倒;应用

住院患者跌倒是院内伤害的主要风险之一, 不仅会增加患者的住院天数, 浪费医疗资源, 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还给医院带来负面的影响, 引起医疗纠纷, 被列入JCI国际患者安全目标之一, 也是评价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据调查, 6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1/3每年跌倒至少1次, 跌倒的频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跌倒造成的伤害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 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1]。如何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己成为临床上日益关注的课题。本科运用PDCA循环模式科学的质量改进方法, 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 从而制定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的有效措施, 并组织实施, 并检查措施的落实情况, 从而降低了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率。现将具体做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来源 回顾性分析本院应用PDCA循环模式前后的1341例和1279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1. 2 方法

1. 2. 1 组建PDCA小组 组织PDCA小组成员进行PDCA循环模式科学的质量管理程序相关知识的培训。

1. 2. 2 利用“头脑风暴法”, 分析导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 神经内科患者发生跌倒的主要原因:①疾病因素。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癫痫、帕金森综合征等疾病导致的意识障碍、偏瘫、平衡功能失调、认知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易导致患者跌倒。有研究[2]报道, 平衡功能失调者跌倒的危险性比正常人增加3倍。记忆力障碍、理解力下降也显著增加了患者跌倒的危险性。②年龄因素。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退化、骨质疏松、对应激反应能力下降, 易发生跌伤骨折。③环境因素。有研究[3] 报道, 51%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发生跌倒与环境有关。患者对住院环境陌生、卫生间光线差、地面潮湿等因素, 易导致住院患者跌倒。④药物因素。药物如镇静催眠药、止痛药、降压与利尿药、抗焦虑抑郁药、扩血管药等可对患者的神志、血压、精神状态、视觉、步态、平衡等造成影响, 易导致患者跌倒[4]。⑤护士对跌倒危险因子评估不到位 。护士对跌倒危险因子评估不够仔细, 对跌倒危险因素预测不足。⑥防范跌倒安全知识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护士对防范跌倒安全知识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 患者及家属没有完全理解, 未引起患者和家属的警惕。⑦患者及家属依从性差。患者及家属对跌倒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依从性差, 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1. 2. 3 制定质量改进方案, 强化护理人员防范跌倒的风险意识, 主要包括:①增强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 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培训, 内容包括导致住院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跌倒高危人群的识别和相应防范对策以及跌倒的应急预案和程序等, 提高全体护理人员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的意识和责任感。②加强对患者及家属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是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的重要措施[5]。护士对中、高危患者及家属讲解可能导致跌倒的因素及患者跌倒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并指导患者及家属预防跌倒的措施, 将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材料发给每例患者及家属,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对预防跌倒安全知识的知晓率。

1. 2. 4 实施防范措施 ①创造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 保持病室整洁、光线充足, 地面清洁干燥无水迹, 走廊整洁、畅通、无障碍物、光线明亮;卫生间设扶手、防滑垫及紧急呼叫器, 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使用方法。②制作预防跌倒“十大安全措施”告知宣传栏, 挂于病房及走廊墙上。③采用住院患者跌倒危险评估表对每例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并根据危险因素评分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对确定为跌倒中危及高危的患者, 在其床尾悬挂防跌倒警示牌, 使用床栏, 在腕带上用粉红色标识, 加强预防跌倒健康宣教, 告知防跌倒的“十大安全措施”, 并按要求每日进行再评估;对高危的患者除落实上述措施外, 还应签署《防跌倒告知书》, 并要求进行再评估等。④加强药物指导及用药观察, 对服用镇静催眠药、止痛药、降压与利尿药、抗焦虑抑郁药、扩血管药等药物的患者, 护士应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用药注意事项, 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 不可多服、漏服, 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并进行再评估。

1. 2. 5 检查 ①护士长定时检查护士对跌倒危险因子的评估情况以及跌倒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并及时反馈检查存在的问题, 督促及时整改。②评价患者及家属对防范跌倒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护理前后跌倒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应用PDCA循环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降低了4.47‰, 与应用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 P

3 小结

应用PDCA循环模式科学的质量管理程序, 有助于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 并指导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有效地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 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林涛, 王声勇, 荆春霞. 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研究. 族病控制杂志, 2001, 5(3):227-229.

[2] 李林涛, 王声涌. 老年跌倒的疾病负担与危险因素.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1, 22(8):262, 264.

[3] 范宝华, 王秀平. 老年人的跌倒问题及护理对策. 护理杂志, 2001, 18(2):24.

[4] 库洪安, 詹燕, 于淑芬, 等. 老年人跌倒的预防. 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9(2):143-l44.

篇5

住院老年人由于疾病或体质的特点,器官功能减退,感觉迟钝,行动迟缓,加之住院环境的突然改变,容易引起跌倒的意外发生,跌倒已成为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跌倒是老年人群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2],我科是老年病房,回顾这两年病人跌倒的发生,通过对老年病人跌倒原因进行分析,充分认识到老年病人跌倒的危害性,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在治疗老年病人本身疾病的基础上,立足预防住院老年人跌倒事件的发生。

跌倒的危险因素

1.1 跌倒者内在因素

1.1.1 生理学因素年龄是患者跌倒危险的显著因素。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跌倒一次或多次[3]。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保持直立姿态的本体感觉、前庭感觉、视觉三大系统的传入感觉功能和中枢控制能力明显下降,骨骼肌肉系统功能、四肢肌肉力量下降,造成步态不协调、平衡功能下降,从而使老年人易跌倒。尤其是老年人视觉,视力减退、视觉分辨能力下降将增加跌倒的危险性或跌倒所致的骨折发生。

1.1.2 自我认识欠缺对自身能力过高估计,对危险性认识不足,或由于不愿意麻烦护士和家属,对所有事情都勉强而为之而成为跌倒的危险因素[4]。刘玉春等报道[5]:40例跌倒者中,26例占65%跌倒者不听从不能单独活动的要求,擅自活动,发生跌倒。部分住院老年人对自身体力不能正确评估,不服老,拒绝帮助,不听从劝告,自行超出活动范围。

1.1.3 病理和药物因素包括心血管疾病(如脑梗塞、脊椎动脉供血不足、小血管的缺血性疾病、性血压过低),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萎缩、小脑病变、帕金森综合征),功能损害(如深感觉障碍、认知损害、特殊定向损伤、以前有脑血管事故的证据、肌肉运动失调),运动器官的畸形(如缠足的妇女),以及风湿关节炎病、甲状腺病、视觉损害、眩晕病、骨质疏松症和体质虚弱。药物因素有:使用镇静剂,如催眠药、抗焦虑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强安定药、抗高血压药、强心剂皮质甾类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抗心律不齐药、抗组胺药剂、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泻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肌肉松弛剂、血管扩张剂以及任何影响平衡的药物等均可引起跌倒。这些药物可使反应变慢或削弱认知能力、心律不齐、意识错乱等,增加了住院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

1.1.4 心理因素 沮丧、抑郁、焦虑以及不佳的心理状态及其导致的与社会的隔离均能增加跌倒的危险。沮丧可能会削弱老年人的注意力,潜在的心理的混乱也和沮丧相关,都会导致住院老年人对环境危险因素的感知和反应能力下降。另外,害怕跌倒也使行为能力降低,行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步态和平衡能力而增加跌倒的危险,形成“跌倒-丧失信心-更容易跌倒”的恶性循环。

1.1.5 外部环境因素 环境是引起住院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6]。有文献报道[7]:对90例男性老年患者171次跌倒状态分析,资料统计显示,69例(40.35%)老年患者因地面不平坦,通道有障碍物,地面湿滑,设施不适合而跌倒,成为致老年人跌倒的直接原因。环境中防护设施不足,马桶,浴池边无扶手,高危者病床未加护栏,床铺过高,等均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可能性。

1.1.6 时间性因素住院老年病人作息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活动段常分为早上起床洗漱,三餐后,晚间入睡前等日常起居和个人卫生活动,这些时段往往是住院老年人跌倒时间发生的最高峰段,应引起重视。研究表明,夜间入睡后22:00-05:00,此时段因老年人夜醒时间和次数增加,睡眠不连续,夜尿次数增多,最易导致跌倒。因此,在目前护士短缺,部分时间段只有一个人值班的情况下,应该允许有照顾者时刻陪伴。[8]

预防措施

1 采用跌倒风险评估,全面收集资料,评估有无跌倒史,筛选易跌倒高危人群,将病人跌倒风险因素分等级,按不同等级给予护理干预,如在病人的床头上方加防止跌倒的醒目标识,加强预见性措施。

2 切实有效的进行健康教育

2.1 很多住院老年人往往存在不愿意麻烦护士,不服老的心态,跌倒的发生恰恰多数出现在这些既能活动又身体虚弱的老年人身上,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对老年人的安全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宣教,使病人认识到跌倒风险的存在和一旦发生跌倒的后果,预防跌倒的发生。

2.2 老年病人记忆力下降,应该每天重复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直到病人记住和掌握为止。

2.3 对于服用镇静安眠药及降糖药、降压、利尿药物的老年人注意用药后的反应,经常巡视病房,加强某些能引起跌倒风险的药物的用药指导,用药前告知病人药物的副作用及用药的注意事项。

2.4 提醒老年人生活起居做到动作轻柔缓慢,醒后先平躺一会,再起床,起床后先坐立一会,再站立,站立后先停一会再行走,晚上尽量在床旁使用便器小便。

2.5 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性低血压的老年患者,入院时了解其晕厥史,帮助患者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及发病的前驱症状,掌握发病规律,在患者下床活动时给予照顾,同时增加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与沟通,掌握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变化,在加深对患者了解的基础上,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3 创造有利于老年病人的安全环境,老年人入院后要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并适应环境的变化,将用物放在患者容易取到的地方,指导患者使用床头和厕所的呼叫器,座椅应较高使之容易站起,调低床的高度利于站起,固定好床脚刹车,适时使用床档,必要是使用约束带。病区有足够的亮度,光线分布均匀,地面平坦而不滑,通道不应有障碍物,走廊、厕所、浴室要设扶手,以防滑倒。

住院老年人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正确评估老年人身体状况,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创造适合老年人生理特点的病房环境,同时对预防跌倒的防护措施进行宣教,对预防老年病人跌倒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靳海如,郝瑞平 农村老年人跌倒致骨折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5c):1382

[2] 郝艳萍,刘雪琴,靳海如,老年人跌倒致伤情况分析[J],护理研究,2006,20(8A):2017-2018

[3] 库洪安,詹燕,于淑芬,等。老年人跌倒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43-144

[4] 张滢,住院老年患者意外跌倒的相关因素和护理措施[J],天津护理,2004,12(2):97-98

[5] 刘玉春,赵玉香,住院老年人跌倒的预防教育[J],现代护理,2006,12(2):99-100

[6] 赵慧华,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与预防[J],临床护理杂志,2005,4(3):43-44

[7] 库洪安,王艳丽,催伯艳等,男性老年患者跌倒状态及对跌倒认识的调查[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4):13-15

篇6

【关键词】老年人;跌倒;综合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51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86-01

本文选取本院在2012年7月――2013年2月间的50例跌倒的老年人,并根据老年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详细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在2012年7月――2013年2月间收治的50例跌倒的老年患者,其年龄在60岁以上,确定患者在签署护理干预同意书时,思维是处于清晰正常的状况。并根据老年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均没有显著的差异性,具有可比性,统计学无意义。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跌倒后的一般护理方式。在患者跌倒后,应当立即将患者搀扶进病房并同时通知主治医生。在医生到达之后,根据患者跌倒后的伤情,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紧急的处理措施。如患者的伤口是属于外部开放性的伤口,就需要及时的进行消毒杀菌,如已经损伤到了骨骼,就需要将老年患者受伤的部位固定住,防止二次受伤。并采用CT检查老年患者身体的其他部位,在之后观测老年患者在跌倒后的生命体征情况以及受伤部位的伤愈情况,及时的做好记录工作,并将跌倒的情况记录在跌倒登记表上及时的上报[1]。

1.2.2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在给予老年患者跌倒后的一般护理的前提下,再给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其中主要包括身体锻炼、宣教以及饮食护理。①身体锻炼护理:在给予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后,医护人员除了需要定期的检查老年患者的基本身体情况,还需要为老年患者制定合适的锻炼方案。例如建议老年患者每天坚持一个小时的运动,运动内容可以包括打太极拳、跳健身操等等。②宣教护理:进行宣教的目的主要是降低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的措施,宣教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的穿着护理,锻炼指导、服药方法;如患者在家中,则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穿着进行护理与建议;如患者患有感知障碍,则需要针对患者日常生活中生活物品进行介绍和建议,例如上街需要佩戴老花镜或是相关的助听器。由于老年患者的年纪大,所以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对老年患者进行讲解,直至所有老年患者明白为止[2]。③饮食护理:由于老年人在跌倒后急需要补充蛋白质,因此在饮食护理上就需要提供具有充足蛋白质的食物。但是又不能够太油腻,否则会对老年患者的心血管造成影响[3]。

针对在在家中的老年人,可建议家中摆设是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环境,各项生活用品,老年人不用费劲就可以拿到,生活起居用品最好是有把手,并且在老年人跌倒后,家中需要有人照应。

1.3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一年内,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3结论

老年人跌倒主要是在平地上进行行走时发生摔倒,或是从高处摔倒在地上的一种情况。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老年人跌倒后的死亡率在医院高达20%。老年人身体结构比青年人要更加的脆弱,因此在跌倒后更加容易受到伤害,因此老年人跌倒后就更加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4]。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不单单只是在医院中可以实施,在上文方法中了解到,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也是可以在家中实施。优于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空巢”老人的家庭也越来越多,老年人独自在家中遇到跌倒的危险指数也在不断的升高。因此,为了能够保障老年人的独自在家中以及在医院中的行动安全,采用该种护理干预模式,是能够明显的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以及受伤率,是值得在临床护理以及家庭护理中应用的。

参考文献

[1]赵洁.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A].第14届全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31-32.

[2]邢润莲,封芳.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内蒙古中医药,2008(17:23-24.

篇7

【关键词】 陪护人员;跌倒;原因;对策

由于住院患者的老龄化和陪护人员的老龄化, 陪护人员在医院偶发跌倒不良事件, 给陪护人员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和家庭负担, 降低了他们生活质量, 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有的可能引起医疗纠纷, 严重的影响医疗秩序。做好陪护人员防跌倒安全教育管理势在必行。

1 临床资料

本院干部病房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住院患者1518人, 陪护人员75~85岁占6%(老伴照护), 60~74岁占15%, 其余年龄占陪护人员占 79%, 2012年陪护人员发生跌倒3人, 年龄均在70岁以上, 其中发生晕厥跌倒1人;1人如厕改变过快跌倒和1人在走廊滑倒, 3人均无大碍。2013年至今未发生陪护人员跌倒不良事件。

2 跌倒原因分析

2. 1 个体因素 陪护人员年龄偏大, 视力减退、反应迟钝, 判断能力差, 下肢肌肉收缩能力下降, 平衡能力降低, 步态不稳, 有的是多病共存, 服用降压药、降糖药, 会影响平衡能力, 再加上不服老的心理, 过高估计自己的活动能力, 容易发生跌倒;患者反复长时间住院, 24 h陪护得不到充分休息, 造成过度疲劳, 体力透支。

2. 2 环境因素和自身防护 地面潮湿有水、灯光晦暗、地面有障碍物、没穿防滑鞋等。

2. 3 护理人员因素 忽视陪护人员护理安全教育。

3 护理管理对策

3. 1 强化安全管理意识, 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 经常查找不安全隐患, 实行不安全隐患超前管理, 防范措施到位, 杜绝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发生跌倒不良事件要积极采取挽救措施, 组织大家进行讨论, 分析跌倒原因, 制定整改措施, 跟踪管理, 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3. 2 营造人性化就医环境, 保证患者和陪护人员人身安全 病房规范化管理, 物品放置规范、有序, 地面平整、清洁干燥防滑、无杂物, 病床设有护栏, 床旁设有呼叫器, 床头小灯, 每个病房墙上都有预防跌倒相关知识宣传板和挂小心跌倒提示牌;走廊、卫生间设有扶手, 盥洗间有防滑垫, 墙上均有防跌倒标识。室内设有长条纱发, 提供护理人员休息用, 给陪护人员创造良好的护理休息环境; 病区光线照明充足, 保洁员擦走廊、卫生间、盥洗间地面时, 多个有防滑倒提示牌摆放, 以警示人们注意防止滑倒。

3. 3 护理人员加强责任意识, 提高陪护人员预防跌倒的依从性患者入院, 除对患者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外, 对陪护人员尤其是高龄、有头晕、跌倒史、行动不便、服用降压药、降糖药等高危人群高度重视, 实施超前管理, 对陪护人员也进行预防跌倒相关知识宣教, 各班经常检查预防跌倒措施落实情况, 如是否穿防滑鞋, 床挡、扶手使用情况、改变是否缓慢、有无过度疲劳者、头晕、身体不适等, 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 提高陪护人员防止跌倒的依从性, 从而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

3. 4 陪护人员也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营养、加强锻炼, 提高自身抗跌到能力。

篇8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23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06-02

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事件,而神经内科患者大多为老年患者,所患的疾病大多与患者的大脑思维,行走步态等有关,是住院患者发生意外跌倒较为多见的科室,其中大多数患者都是发生在康复期。因为急性期,护理人员的重点往往集中在急,危重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身上,护理人员和家属都很重视患者的安全防范。而跌倒事件的发生往往发生在病情稳定后的康复期,患者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安全防范就会粗心大意,不够重视,很容易出现跌倒事件的发生。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发生跌倒事件4例,其中有三倒都是发生在病情稳定的康复期。针对患者康复期的特点,通过加强防范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2012年1月至2112年12月,无一例住院患者在康复期跌倒,现把经验介绍如下:

1跌倒原因

1.1疾病因素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感觉障碍,共济运动障碍,身体平衡力差,容易引起跌倒,脑卒中患者跌倒发生率为14%至39%[1]。

1.2年龄因素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每年约三分之一的人会发生跌倒,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80岁以上因为活动量减少,家属相对重视,活动时都有人陪同,跌倒相对减少。

1.3环境因素病房设施不完善,光线不足,地面湿滑,行走时稍不慎极易跌倒。

1.4药物因素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容易发生不良反应[3]。很多药物可影响意识,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增加了跌倒的发生率,如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抗高血压药。

1.5陪护因素患者病情相对稳定,陪护人员不重视跌倒的预防,防范措施不到位,有时擅自离开,夜间陪护人员熟睡不易叫醒。

1.6护理因素护理人员思想上不够重视,对跌倒危险因素不足,在平时的工作中没有加强防跌倒的健康教育,未引起患者和陪护人员的警觉,护理人员高危跌倒知识培训不到位,夜间巡视不及时。

1.7管理因素护理人员分配不合理,人员少,常出现一位护理人员同时照顾几位患者,不能保证患者的基本需要,特别是护理人员单独值班时,易出现因照顾不周各种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

2防范措施

2.1正确及时评估危险因素,明确高危患者从入院至出院,特别是对康复期患者要进行持续准确的跌倒危险性评估,以确定是否为高危患者。列为高危患者,发放防跌倒告知书,反复对患者,家属,陪护做好安全宣教,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同时采用床栏,约束带等能看见性防护措施,床尾挂醒目警示标志,以便引起护理人员及陪护的警惕,列入重点交班内容,严格交接班,并在每天晨会中告知,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

2.2专人陪护指导60岁以上的患者必须要家属24小时陪伴,发现患者较易发生跌倒时,应立即通知患者家属及其他陪护人员,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协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防止跌倒事件的发生。

2.3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病室光线充足,清洁,拖地时应设警示牌,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卫生间安装竖向抓杆,便于患者站起时借力,增设防滑垫。病室床、桌、椅摆放合理,位置固定;病区地面平坦,无障碍物;走廊、病室设有地灯,保证患者夜间行走安全。呼叫器放置在患者伸手可及之处。

2.4合理用药服用镇静安眠,降压,降糖,利尿等药物的老年患者,在服用药物之前,要做好健康教育,告知未完全清醒不要下床活动,嘱其缓慢更换,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另外,老年人要做到尽量减少用药的种类,用药的次数,做到合理用药。

2.5加强护患沟通护士要多与患者沟通,关注患者的心理感受,及时了解对跌倒高危因素的认识,对于因“害怕跌倒”引起的跌倒高风险患者,注意降低病床的高度,对存有不愿意麻烦他人心里的老年人,护士及陪护人员应主动给予帮助,对个性好强,不能对自己的活动能力作出正确判断的患者,需反复教育,并严加看护。

2.6为减少康复期病人跌倒的发生,应在保持老年患者自主能动性的前提下,适量限制老年患者,特别是高龄老年患者的活动范围,老年患者的居住休养环境应更适合老年患者活动的需要,安装安全设施,对于依从性不好的老年患者应该要发其签署跌倒发生危险知情同意书,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7加强对年青护士的培训,是预防跌倒的有效保障目前护理人员趋向年青化,工作经验相对较少,加强护士,尤其是年轻护士尤为重要,重点掌握神经内科的特点,医生用药情况及相应的不良反应,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等,提高对跌倒的干预意识,增强责任心。

2.8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护士长要合理排班,要加强人员较少的中午和夜班人力资源,尽可能安排双班制,新老护士搭配。

3小结

护理安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的基本合格证。预防患者跌倒是安全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病情稳定的康复期,每一个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对患者进行认真的护理,实施安全防范措施,避免跌倒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丁静义.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7):179.

篇9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护理院住院病人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方法:对我中心老年护理院2000~2008年8年期间出现跌倒的56例病人的跌倒原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高龄、体能状态差、患有慢性疾病、不良的外界环境、镇静安眠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变时陪伴人员照顾不当等因素均为造成住院老年病人跌倒的因素。结论:对老年高龄、体能状态差、原有基础疾病等病人采取必要防范措施,可防止或降低跌倒发生率,对保障医疗安全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老年护理院;住院病人;跌倒原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153-0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中心老年护理院2000年12月~2008年8月期间在医院内发生跌倒56例,占同期住院病人的2.24‰。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52岁1例,55~65岁5例,66~75岁11例,76~85岁13例,86岁以上26例,平均年龄74.6岁。跌伤24例中,肱骨骨折2例、股骨骨折3例,尾骨骨折1例,皮肤小裂伤7例,皮肤软组织挫伤11例;其余32例未受伤。投诉2例,发生医疗纠纷1例。

1.2基础疾病高血压、冠心、心功能不全14例,糖尿病9例,肺癌5例,胃癌3例,食管癌2例,肝癌3例,肝硬化肝性脑病1例,贫血3例,脑膜炎后遗症1例,精神分裂症2例,老年痴呆症6例,服用安眠药物的7例。

1.3跌伤后的治疗例肱骨骨折及2例股骨骨折患者经手法复位后予石膏固定3个月后愈合;7例皮肤小裂伤进行清创缝合后5~7天愈合;1例股骨骨折患者经手术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痊愈,1例尾骨骨折及11例皮肤软组织挫伤经一般外科处理等痊愈。

2讨论

2.1与跌倒直接相关的原因

2.1.1年龄及生理因素研究发现,65岁以上住院老人跌倒危险性增加,跌倒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80岁以上的住院老人呈高度跌倒的危险。

2.1.2疾病因素①高血压、冠心、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肿瘤等引起的衰竭:本组36例因全身衰竭,变换时大脑供血不足或活动时体力不支发生跌倒。②营养不足:患病后长时间进食减少或者因疾病需要禁食,可能出现贫血、营养缺乏、电解质紊乱或低血糖而发生晕倒或跌倒3例。③精神因素:本组因服用安眠药、老年痴呆、肝性脑病或精神分裂症出现幻觉、幻听或烦躁不安,行动不能自控而发生跌倒17例。

2.1.3环境因素地面湿滑、不平或遇阻碍易造成病人滑倒或绊倒。

2.1.4动作不当病人变换或活动时动作过快、取物时姿势不当或鞋袜过大造成跌倒。本组26例(46.4%)在排便后由蹲位向站立位变换或由卧位下床时跌倒;11例(19.6%)在取物转身时跌倒。

2.2跌伤造成的不良后果①增加病人身体、心理创伤。②病人生活质量因制动或卧床而明显降低。③延缓原有疾病的恢复,住院时间

延长,床位周转率降低。④增加病人及家属乃至医院的经济负担。⑤引发医疗纠纷。

2.3防范策略

2.3.1进行跌倒危险性评估对入院患者进行筛查,有高危跌倒倾向的予以全面评估,包括不稳定步态或不平衡坐姿、认知行为受损、年龄因素、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是否有肢体运动、感觉障碍等。

篇10

关键词:住院病人 跌倒 因素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021-01

1 前言

近年来,在以病人安全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之下,住院病人跌倒事件成了医疗护理安全事项中最重要的指针之一,依据我院病人安全通报数据显示2010年度跌倒事件占通报类别比例最高,其损伤产生合并症会延长病人住院天数、降低出院后的活动力,甚致影响病人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因此如何预防跌倒的发生及了解跌倒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进而降低跌倒的发生,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2 跌倒的预防

2.1 一般对于预防跌倒有三个步骤。评估:以[病人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评估确认病人是否为跌倒高危人群。检视:认识导致跌倒的风险因素。措施:了解跌倒发生的风险因素后,依照病人不同情况,制定适用该病人的跌倒防范措施。

2.2 跌倒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归类为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跌倒史、健康状况、视觉或听觉损伤、膀胱功能失调、认知功能失调、步伐和平衡失调、社会心理状态、家庭功能及用药情形。外在因素:主要为环境安全危害因素。

2.3 跌倒的危险因素-药物因素。抗组织胺、镇静剂、安眠药最常见的副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长期使用产生思睡、困倦、步行失调、精神集中困难等副作用。

调查显示跌倒前四天服用抗组织胺药物,24小时内服用镇静安眠剂与伤害性跌倒有显著的相关,其次是服用降血压药,因血压过低导致头晕而跌倒。

2.4 跌倒的危险因素-环境因素。夜晚光线不足、地板湿滑、床边物品堆积、病床较高等因素,容易造成病人跌倒,其中以地板湿、滑所致占最多。

2.5 跌倒的危险因素-其他因素。缺乏照顾者协助下床活动、床栏未使用或使用不当,助行器使用不当、或轮椅、床的轮子未固定,是造成病人跌倒的因素。

2.6 跌倒的评估。防范病人跌倒的有效策略,首先必须能正确的评估病人有跌倒的危险因素,了解造成跌倒的潜在因素,才能及早发现跌倒高危人群,如当病人再入院或转入时,应评估[病人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

2.7 在跌倒预防措施方面-用药部份。住院第一天给予镇静安眠药时,须详加说明药物可能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并且护理记录单上需详细记录给药前卫教内容及药物使用后病人情况。夜班护士主动提醒病人或协助病人临睡前入厕的需求,特别是睡前服用镇定安眠药的病人。病人若因服用药物造成步态不稳或跌倒,应立即报告医生并讨论是否需要调整药物。

3 关注高危人群,加强预见性防范措施

明确高危人群,确定重点护理对象:临床上能自理的老年住院患者往往存有不愿意麻烦护士的心理,老年人常存在不服老的心态。护士的观察重点往往集中在急、危重症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身上。意外的发生恰恰多数出现在这些既能活动又身体虚弱的住院病人身上。因此护士应对年老体弱又能活动的高危人群进行危险因素评估,筛出易跌倒高危人群,并做出警示等级标志。特别注意对安静卧床解除后允许下地活动的老年人,注意患者有无药物引起的头晕、性低血压。并提醒家属在患者下床活动时应给予照顾,同时增加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与沟通,掌握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变化,在加深对患者了解的基础上,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跌倒。

切实有效地进行健康、保健知识宣教:关注平衡失调、有认知障碍、感觉障碍的高龄患者。帮助患者分析发生跌倒的相关因素,向危险人群讲授跌倒的不良后果及预防跌倒的措施,提供其上下楼要扶扶手,转身动作要慢,以防跌倒。提醒老年人生活起居做到3个30秒,即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立后30秒再行走。为了防止因性低血压而跌倒,上厕所最好用坐厕而不是用蹲厕,晚上在床边使用便器小便。从椅子中站起时动作应缓慢或扶稳椅把或有人搀扶,以减少跌倒。对于高危患者,日常活动如起床、散步、上厕所、洗澡等都随时有人照顾或有支持器具,以减少跌倒的发生。

创造有利于患者的安全环境:护士要评估患者对周围环境的认识情况,对环境的改变是否习惯?光线是否太暗?地面是否保持清洁、干燥、无障碍等。要求穿防滑拖鞋。洗漱间增设防滑垫。病区的走廊、楼梯口要设椅凳,以备行走间短暂休息。走廊、厕所、浴室要设扶手,以防滑到。增加巡视病房次数及早发现,协助患者起床或下地活动。对身体移动困难的卧床患者、老年人,须采用床档保护装置。

4 将安全护理纳入病房的管理

住院患者的安全防护应贯穿于整个住院治疗护理之中,管理者应把患者安全护理放在首位。建立护士长安全检查制度,要求责任护士对所管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做到心中有数,对重症患者的安全通过护理查房能够提出指导性意见,对病房的呼叫系统、地面、床的滑轮及位置、浴室等环境设施、患者行走路线扶手的稳定性、助行器、夜间照明等环节每周进行1次详细的检查,发现并解决各种隐患问题。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提高护士安全管理的意识,做到常抓不懈。

5 重点加强夜间护理力量

从我院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情况看,大多是老年人群,并多数发生在夜间,由于夜班护理存在工作人员少、工作独立性强、工作量大、夜间病人病情变化不易发现等特点,同时,从人的生理特点看,夜间工作人员的精力不易集中,判断力也下降,要维持与日间相同的护理质量,除要求护理人员有较高的整体水平和素质外,适当调整夜间护理人员数量,是确定医院各项制度和职责落到实处,确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一项措施。

6 提高护理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

护理工作面对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尽管现代医学迅速发展,但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还有许多未知数,医护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受条件的制约,也不可能达到顶点,患者病情又是错综复杂难以意料,故发生意外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出现意外的后果往往造成医疗护理纠,纷医院处理纠纷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使正常的医疗秩序受到干扰。通过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使医院各临床科室的整体护理水平持续提升,一些可预见、可防范的医疗风险(如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可以有效地控制与杜绝。

7 结论

病人跌倒虽然无法百分之百的预防,但是可经由事先的评估及预防措施减少跌倒的发生,降低病人伤害。预防跌倒是医疗单位、病人及照顾者共同的责任。因此从制度方面要建立通报系统,凡是跌倒病人均应通报,是维护病人安全最基本且重要的措施之一;给予病人及家属预防跌倒的观念,强化病人认识自己具跌倒倾向;及早评估和认识病人跌倒的原因,制定预防跌倒的防范措施,可降低病人跌倒的伤害与合并症。

参考文献

[1] 胡逢祥,译.因跌倒所致骨折的危险因素[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医学分册,1999,15(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