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审计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29 17:52: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绩效审计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F239.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3- 0014- 02
1 经济责任审计运用绩效审计理念的意义
(1)有利于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随着公共受托责任观念的不断增强,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公众对公共财产受托经营管理的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上,而是更关心财政、财务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而绩效审计评价可以满足这方面的要求。
(2)有利于完善政绩考核和强化领导干部监督。目前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实行以GDP和财政收入增长作为衡量政绩指标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领导干部职能“越位”,行为“错位”。因此,全方位地反映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能力,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作出综合绩效评价,能够增强领导干部责任意识,能够有效完善政绩考核。
(3)有利于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目标、深化审计内容和创新审计方法。将领导干部单位职能履行情况、内部控制管理、重大决策等方面的工作实绩作为审计目标,可以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层次和深化审计内容。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采用因素分析、量本利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等方法,科学进行经济测定、效率测定和效果测定及其评估。
(4)有利于审计功能的发挥。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内涵是经济责任审计发展所需要的,使审计在查错纠弊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免疫系统”功能,使被审计单位立足制度建设,及时纠正决策执行中的偏差,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的配置效果。
2 经济责任审计运用绩效审计理念所面临的困难
(1)缺乏广泛基础。目前经济责任审计中真实性和合法性的问题依然存在,财务会计活动和经济行为的规范化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为绩效审计的广泛和深入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
(2)缺乏清晰的认识。目前,部分审计人员缺乏从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宏观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如何把握绩效审计缺乏科学、宏观的认识,理论上的探索准备工作也没有跟上。
(3)缺乏相对独立性。我国的审计体制属于行政型体制,审计的委托者、审计者与被审计者拥有同一隶属关系和共同社会利益,权责关系不明晰,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
(4)缺乏健全的评价标准体系。没有健全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衡量标准,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无法控制。一是现有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体系存在局限和不足,二是工作绩效具有多元性,差异性大,难以获取准确的绩效信息。
(5)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员。对公共资源使用的绩效审计需要具有各种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参与,而现阶段我国的审计人员配置较为单一、知识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绩效审计的要求。
3 经济责任审计运用绩效审计理念的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财政资金的运用,无论盈利或非盈利,同样有效益的问题,由于其数额巨大,关系重大,影响广泛,更加需要核查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情况。因此,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转变观念,要在真实、合法的基础上,对财政资金的效益进行审计,在审计方法上更多的是了解事实、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2)加强实践,逐步深入。坚持可行性、重要性和实效性的原则,逐步深入开展审计实践。一是分析筛选审计项目,逐步推进绩效审计理念的运用。要结合现有的审计资源配备情况,选择被审计单位财务工作比较规范、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较高、相关评价指标及数据较易取得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选择在政府管理、资源运用等方面比较重要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选择被审计单位绩效水平的改进空间较大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二是要侧重于可能存在的严重铺张浪费、控制薄弱、效率低下、效益不高、效果不好的环节开展审计工作。
篇2
美国著名内部审计学家劳伦斯。B.索耶(L.B.Sawyer)在其名著《内部审计实务》一书中提出的内部审计定义为: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的评价,已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的程度,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是否正在实现组织的目标。作者还特别强调内部审计须检查、评价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性、效率性及效果性,即内部审计应向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延伸。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考虑内部审计工作》中指出,内部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的专门机构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经营绩效以及经营合规性等进行的检查、监督和评价。其职能有检查、签证、评价和建设。内部审计的包括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
经济效益就是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取得尽可能多的符合需要的劳动成果。经济效益审计是我国新创新的一个概念,是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利用专门的审计,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就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审查,收集和整理有关审计证据,以判断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价经济效益的开发和利用途径及其实现程度。
徐政旦在《论现代审计的基本特征与我国审计的方向》一文中将我国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之间的关系界定为:财务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这些审计各有侧重,适用性有所不同,且名词的提法也不尽统一,但是核心都是以经营管理活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这些审计在我国通常称为经济效益审计。
二、内部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和职能
1.目的。内部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是,发现和揭示经济效益的,帮助企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提出管理和改进措施,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如果将目标具体化,现阶段内部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是审查、评价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事前。主要审查计划、预算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等,对未来的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评价,促使未来的经济活动方案更加合理,更加可行,更为有效;二是事中。通过把经济业务的实施情况与事前的计划和预算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修正计划、预算,使之更符合客观实际;三是事后。对已完成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以进一步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2.职能。传统审计是通过事后财务审计来监督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以监督职能为主。经济效益审计则以建设性职能为主,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经营方针、政策和方法等方面的审查,揭示经营过程中的弊病和薄弱环节,找出提高管理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可能途径,提出挖掘被审计单位内部潜力的建议,确保经济安全运行,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三、内部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范围和时间
内部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范围主要是,被审计单位有关的经营方针和管理决策。它包括对管理控制系统是否存在,是否合规和是否恰当;决策过程是否存在,是否合规和是否与本单位目标的实现有关;管理人员素质及管理质量等进行评价。可以认为,经济效益审计的范围超过了财务会计活动,拓展到对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评价,而且不是在事后,而是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是面向未来的审计。财务审计的对象范围侧重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及会计资料,财经法纪审计的对象是严重违法违纪活动。
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一般在期末,主要是事后审计,以防护性为主。经济效益审计可能是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而且强调事前审计的作用,以建设性为主。
四、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和程序
财务审计的主要方法是:检查、监督、观察、查询及函证、、分析性复核等;财经法纪审计的方法主要是查询、审阅、鉴定等。经济效益审计在借鉴了传统审计方法的同时,还吸收了管、计量经济学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
1.内部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方法。
⑴审计查证法。包括常规技术方法和现代管理方法。常规方法借鉴了财务审计的有关方法,如审阅法、顺查法、逆查法、核对法、函询法、盘点法和抽样法等,现代管理方法借鉴了现代管理的技术方法如:①与预测相关的方法。定性的如集合意见法;定量的如回归分析法、自适应模型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等。②与决策相关的方法。量本利分析法、线性规划法、边际分析法等。③与计划、控制相关的方法。投入产出法、项目评估技术等。
⑵审计分析法。包括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平衡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多因素联动分析等。
⑶审计评价法。包括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定性的方法通常采用的是成功度评价法,它是依据评价专家或专家组的经验,对项目的成功程度做出定性结论,也即通常所说的打分制。项目的成功度可分为五个等级,完全成功、成功(A)、部分成功(B)、不成功(C)、失败(D)。定量的方法主要有差额评价法,对比评价法,综合评价法。
2.重点、程序介绍。
综合评价法是对多种因素所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总的评价。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综合评价的目标,对客观事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以构造不同层次的统计指标体系,然后对这些指标进行指标赋值并确定权重系数,最后采用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综合,得到综合评价值,以此进行排序和评价。
指标赋值和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构成了综合评价方法的两大。在指标体系构成以后,指标赋值用于将量纲不同,单位不一致、对总目标作用大小不一、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值过渡到可直接相加汇总的指标值。指标权重系数依据各层指标对总目标评价贡献份额的大小来确定。
综合评价的基本过程可分为六个连贯步骤进行:第一,明确评价的目标,建立一个能合理反映被评价系统描述的模型;第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复杂对象系统常具有系统规模大、子系统和系统要素多、系统内部各种关系复杂等特点,因而这类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呈现多项指标、多层次结构、需要按照从全局到局部的分层递阶方法,明确评价的目标体系,选用合适的指标体系,明确指标间的隶属关系;第三,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第四,确定参与的综合评价人员,选定评价原则及相应的评价模型;第五,进行综合评价,主要包括不同评价指标属性值的量化,评价主体对不同目标(指标)子集参数进行赋值,逐层进行综合;第六,输出评价结果并解释其意义。
五、效益审计评价指标
经济效益审计应做到审计结果较为客观、全面和准确,因此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⑴全面性原则。指标的设计既要能反映财务成果和经营状况,又要能反映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因而,既要有财务指标,也要有非财务指标。这样,可避免审计评价工作出现遗漏,能从不同角度对企业进行全面、综合的考核和评价。
⑵性原则。指标的设置既要考虑指标自身的科学合理性又要结合企业实际、遵循客观,既要有动态指标又要有静态指标,既要有定性指标又要有定量指标。
⑶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该简略、清晰,便于操作和考核。无论是指标所包含的内容,还是指标的,均力求简单,易于使用。
除以上主要原则外,还应遵循普遍适用性原则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上述原则,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应由以下内容构成:
⑴财务方面,一般涉及获利能力如利润、资本回报率、经济增加值;替代性财务目标包括销售额、现金流量等。对于石油内部审计而言,还包括上级下达或本级确定的关键业绩指标(KPI)。
⑵客户方面,一般包括客户满意程度,原有客户的稳定程度,新客户的加入,在目标市场的市场份额等。
篇3
从绩效审计法规体系的层次结构来看,目前我国绩效审计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绩效审计法律。审计法第一条在立法宗旨里提到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依法第二条规定“对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
2.绩效审计行政法规。《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
3.绩效审计部门规章。1999年以来财政部等中央部门先后就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审计以及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等出台了相关规章制度。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8月出台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25号――经济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26号――效果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27号――效率性审计。
一、我国绩效审计法规体系亟待完善之处
总体来讲,我国绩效审计法规体系属初建时期,内容较少,监督体系、审计范围、审计程序等尚处于初创阶段,缺乏绩效审计专门法和操作性强的规范意见以及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绩效审计工作的发展。
1.缺乏绩效审计专门法律、准则和指南。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绩效审计法律、准则和指南,有关绩效审计的法律规定基本上还只是在审计法中有所表述和体现,其余能起到补充作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又都比较分散,且涉及绩效审计的内容也较少。我国现行国家审计准则主要是针对合规性审计,虽然有的准则强调了要关注效益性审计,却又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的效益性,没有涵盖绩效审计的全部工作范围,其实质仍然是对合规性审计的要求,不能给审计人员开展绩效审计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有意义的指导,迫切需要一套关于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指导实践。
2.缺乏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虽然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就中央部门预算支出、政府投资、国有企业绩效制定了绩效评价标准和操作细则,为规范评价行为、增强评价效果的客观公正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是,对于政府公共部门、宏观政策、资源环境的绩效审计,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即便已有的评价准则也是基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制定的,如《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评价标准》第八条,“效益性评价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的评价”。此规定将绩效审计评价囿于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不涉及管理政策和管理活动,导致评价不全面。
3.对绩效审计内容规定不全面。审计内容上,审计法仅规定审计机关依法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其重点是财政资金,对管理政策、管理活动以及其他资源利用情况的绩效审计没有说明。世界审计组织审计准则将绩效审计定义为:“对被审计单位在履行职责时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进行的审计”,强调的是“履行职责时利用资源”,不仅包括资金的使用效益,还包括有关责任方的职责履行情况、公共管理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政策效果的评价。审计实践中我国绩效审计已覆盖宏观政策、公共资源、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公共投资等,远远超出了审计法所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范围。
二、完善我国绩效审计法规体系设想建议
1.完善绩效审计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绩效审计尚缺少高层次的专门之法,现有的绩效审计法律也只是原则上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应当适应绩效审计发展的需要,适时制定绩效审计专门法律,进一步提高绩效审计的法律地位,为绩效审计的深入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完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审计评价标准是有效考评被审计单位职责履行情况的综合指标。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科学合理性,对客观公正地评价工作绩效,防范审计风险有重要意义。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应具有权威性和公认性,才能更好地支持审计意见和结论,才能被被审计单位所接受。
篇4
一、存在的问题
1.政府审计主要是真实性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且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落后。我国有关法规规定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单位的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率、效益进行审计监督。但在审计实践中,我国的政府审计机关主要是开展真实性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其他诸如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离任审计.缺乏事中、事前监督,政府采购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的开展时间很短。审计技术方法方面,还停留在详细审计阶段,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更是如此。政府绩效审计的审计领域广泛、审计内容复杂且多变、审计方法灵活多样、审计工作量大,详细审计几乎不能满足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要求。现有政府审计经验的积累不利于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
2.政府审计主要是采用手工审计,“电子化”程度低或电子计算机利用程度低。为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财政管理,即启动“金财工程”,这是实现财政管理现代化,提高财政管理效率的必由之路,也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与之相适应,政府也在积极进行“金审工程’,实现审计工作.‘电子化”。但是据笔者了解,一方面政府审计机关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电子化”程度低;
3.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审计人员队伍知识结构单一。审计工作能否得到加强,虽然受制于多种主客观因素,但关键取决于实施审计工作的主体—广大审计人员队伍的素质。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结构合理的审计人员队伍,就无法承担新时期我国政府审计工作的艰巨任务。
4.审计结果传递和利用方式大大削弱了政府审计的效能和作用。采取司法模式的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政府审计机构具有判决权和制裁权,因此其审计结果具有极强的法律约束力。美国会计总署虽然没有上述权力.但其审计报告要提交给国会,其作用通过国会间接实现,主要由两条途径:一是对不接受审计建议的被审计单位停止拨款。这与经济利益挂钩,具有极强的约束力;二是召开听证会,在听证会上公开存在严重浪费或管理不善单位的审计报告,而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将给被审计单位带来巨大的舆论压力和民众关注,对推动审计建议的实施和强化审计报告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英国的政府绩效审计报告提交国会的同时还要公开发表。澳大利亚采取的另一项措施是后续检查,对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根据国会、公共账目委员会和审计报告的建议,针对本单位缺点提出的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继续向国会报告以前报告过但并未得到妥善处理的重要问题,直至审计长公署有理由认为所有改正措施均已落实。我国的政府审计机关每年也要向政府提交审计一报告,并由政府向国家立法机构—人大常委会提交年度审计报告,然而内容却仅限于财政审计,其他审计均不出具对外报告。在审计结果使用上常常与设立该项审计的最初目的脱节。政府审计报告需要经过有关领导“审批”。这样的审计结果传递与利用方式是政府审计的效能和作用大受影响。
5.我国未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也没有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理论成果作指导,政府审计准则体系也还处于逐步完善之中。因此,当务之急是完善政府审计准则体系,适应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务工作的开展,尽快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
二、解决的对策
1.向社会审计学习。我国的社会审计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相比,发展比较完善,政府审计向社会审计学习:第一,可以向社会审计机构借调具有丰富经验、掌握最新审计技犬和审计方法的注册会计师;第二,派遣政府审计人员到社会审计机构学习,使其获得广泛的实践经验并掌握有益的配套技术;第三,借鉴社会审计准则,完善政府审计准则体系和有关的法律体规,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
2.派遣审计队伍的骨干力量到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开展较好的国家或组织考察学习。例如,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OSAI ),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以及美国会计总署、加拿大综合审计基金会,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英国等的最高审计机关。 3.审计人员队伍知识结构、人员结构多元化。第一,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多元化,如审计技术与方法、政府公共管理、计算机应用、相关法律法规等;第二,采取激励措施,引进竞争机制,促进审计人员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完善知识结构;第三,招聘有丰富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加入审计人员队伍,为审计人员队伍带来最新的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第四,招聘诸如经济师、律师、工程师、公共管理专家、电子计算机专家等各类专业人才,使审计人员结构多元化,适应政府绩效审计领域广、内容复杂等特点的要求;第五,吸收大学毕业生进入审计队伍,并对其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现有的专业培训,会使其在几年之内成为审计队伍的有生力量和栋梁。第六,根据政府绩效审计的需要,在审计过程中聘请相关的专家参与或提供咨询。
篇5
[关键词]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平衡计分卡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3-0152-04
作者简介:刘欣欣(1989-),女,山西晋中市人,上海海事大学硕士,研究方向:理财。
当前,我国学术界对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多集中于概念和政策等宏观层面,对于经济效益审计由哪些指标构成,如何科学、层次清晰地评估指标等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则比较少。因此,构建一套科学的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意义。
一、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及程序
(一)概念界定
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是外部审计机关或内部审计部门依法运用现代审计手段或方式方法,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和产业特性,以信息产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为审计对象,以促进信息产业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对资金运动和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鉴证,确定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提出改进建议,在较高层次上和较宽领域内开展的一种综合性审计形式。
(二)审计程序
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一般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后续审计阶段。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应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是实现经济效益审计目标的关键。各阶段的内容和主要工作如下:
1审计准备阶段。审计人员应当利用评价体系初步评判被审产业的管理活动,从而确定具体审计对象及重点审计领域。
2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需要以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来客观评价审计对象的业务活动是否实现了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目标,从而开展具体审计工作,搜集审计证据来验证初步评价。
3审计报告阶段。审计人员将以评价体系为依据复核审计结论、评价审计风险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在此基础上形成审计结论。
4后续审计阶段。审计人员应按照评价体系,检查审计对象是否依照审计报告中所提出的问题及建议实施了适当的整改,并分析整改产生的效果,评价审计产生的影响或效果。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我国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一)基本框架
本文借鉴平衡计分卡原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参照学者李蕴娜在《企业效益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中的调查分析结果,建立了由22项主要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基本框架(见图1)。
图1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
借鉴平衡计分卡原理对这22项指标归类,可将其分为财务、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客户4个维度(见表1)。财务维度包括了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指标;内部经营过程维度涉及生产、创新两个阶段的效率效果;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指标关注员工素质及其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等方面;客户维度的指标主要用于评价信息产业维系客户、扩大市场方面的经济效益。
上述指标反映了信息产业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共同构成了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当然,这些指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具体审计项目中,各具体信息部门和单位可参考这个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指标制定出各自的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权重分配方法
本文选择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分配,其是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集成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它将人们对复杂系统的思维过程数学化,将以人的主观判断为主的定性分析进行定量化,将各种判断要素之间的差异数值化,帮助人们保持思维过程的一致性,适用于复杂的模糊综合评价系统,是目前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确定权重的方法。
由于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具有层次性,在评价时,若仅依靠评价者的定性分析和简单逻辑判断,而没有客观的定量分析作为依据,很难得出一个有说服力的结论。因此,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对评价指标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
2权重分配过程及结果
(1)构造判断矩阵。这是层次分析法的关键步骤。判断矩阵是用来针对上一层次中的某元素,评价该层次中各相关元素重要性的状况,其示意图见图2。
(2)进行一致性检验。当判断矩阵偏离过大时,结果的可靠性就值得商榷了。一般采用一致性比例CR(Consistency Ratio)进行一致性检验。当CR
(三)分值及评价等级的确定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后,本文采用指标归一化的方法及已构建的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对信息产业经济效益综合打分,并初步划分了各等级,指导进一步的审计。指标归一化是指将各项指标均转化为(0,1)区间内的标准值的方法。在信息产业综合经济效益评价过程中,既有定性指标又有定量指标,指标间存在着量纲、数量级不同的问题。为使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中的各指标在整个过程中具有可比性,必须将定性指标量化处理,并与定量指标一同转化为在标度区间(0,1)内的无量纲指标值。归一化处理过程如下:
1找出未归一化的指标
在所建立的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中己经进行归一化指标是有关“率”的定量指标,此外尚有产品制造周期、研究开发新产品周期、内部沟通程度、员工受激励程度、客户满意度、信息支持准确程度与速度6项指标未归一化。其中“产品制造周期”和“研究开发新产品周期”为定量指标,“内部沟通程度”、“员工受激励程度”、“客户满意度”和“信息支持准确程度与速度”为定性指标,需要对其进行量化考评。
2指标归一化
3评价体系归一化
4确定分值
结合权重分配的结果,可得信息产业综合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总得分S,S在(0,1)之间。
5评价等级
6进一步审计
通过对上述综合分析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讨论,分别得出各项指标的等级系数占总体绩效评价等级系数的比重,从而分析信息产业经济效益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开展重点审计,查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以提高信息产业的经济效益水平。
三、结论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经济效益审计和绩效评价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信息产业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我国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体系各层面、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对各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以便综合评分。希望能对现实中构建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光远受托管理责任与管理审计[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4
[2]详解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规划[J]辽宁经济统计,2010(11):36
篇6
一、平衡计分卡在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中的应用设想
本文以政府部门为研究对象,拟从公共资金使用的“3E”层面、公共服务层面、内部控制层面和学习与发展层面来构建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框架,主要是从评价的大方向把握,列示的指标也多为共性指标。1.公共资金使用的“3E”层面。在政府绩效审计评价过程中,审计人员应重点对公共产品的投入和产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即西方国家所强调的“3E”。经济性指标。该指标是用来衡量政府部门在其管理活动中对公共财政资金和其他公共资源的节约和浪费状况的指标。主要有:(1)本部门年人均行政成本与本地区政府部门平均人均行政成本之比;(2)本部门招待费、会议费超过标准或限额的金额;(3)本部门超额配备的公务用车数量及全年增加的支出;(4)本部门损失浪费资金、资源总额。效率性指标。(1)投入产出比例。既可以对单个项目计算投入产出比例,也可以综合计算投入产出比例;(2)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单位成本测定;(3)单位劳动时间完成的工作量;(4)某项事项或服务的平均办理时间。效果性指标。效果是指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项目、计划或一项活动的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之间的关系。(1)计划产出目标完成程度,用实际产出数量或金额与计划产出数量或金额比较;(2)公共产品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状况;(3)某项政策及服务的受益人数及比例;(4)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2.公共服务层面。在进行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时,可以将全体公民视为顾客,在设计顾客指标时,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质量。政府部门利用其手中掌握的公共资源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社会公众最为关注的就是他们得到什么样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公众对此的重要评价标准就是质量。对公共产品的质量衡量可以从产品合格率、耐用性、性能的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而对于服务质量的衡量则可以从服务的可获得性、及时性、便捷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政务公开透明度。随着民主意识的提高和民主进程的推进,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政府的意识与欲望也相应提高。而这种参与权、监督权的行使是要建立在知情的基础上,因此需要对政府部门政务公开透明度进行评价,以保障公众在监督政府上应享有的权利。3.内部控制层面。内部控制主要考核评价政府行政效率和政府机关效能。政府机关效能属于微观的内部运行机制范畴,即制度是否完善、是否有效执行、是否依法行政、是否政务公开、是否办事高效等。审计人员在检查内部控制时应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在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计划和制定计划的过程;管理方针和指令;预算和编制预算的过程;具体职能的衡量、报告和监督程序。4.学习与发展层面。新的时代要求我们的政府要与时俱进,将自身塑造成一个学习型、创新型政府,实现政府的自我发展。对学习与发展层面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人员现状。政府部门人员的素质、水平关系到政府部门能否可持续发展。对人员素质、水平的评价,主要从人员学历水平、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考察。(2)培训和再教育情况。人员的素质、水平不应当是静态的,只有不断得到提高,政府部门才能真正可持续发展。不仅要用培训时间来评价,还要评价培训的情况,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对培训和再教育的评价既要有投入也要有效果指标。(3)领导素质以及领导团队的建设。领导的素质影响着整个部门的风格。高素质的领导注重组织的学习与发展,促使组织不断发展;领导团队建设有利于形成科学的领导模式,降低决策失误的可能性,保证组织健康发展。
二、平衡计分卡在政府绩效审计评价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平衡计分卡是对传统绩效审计评价方法的一种突破,但是不可避免地也存在自身的一些缺点。1.有效指标的设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平衡计分卡指标是一步步向下开发和分解的,通过每一项指标的权重设定、目标要求与实际实现程度来逐项计分,评价结果是最终计算出的全部分值。不同层面及同一层面的不同指标分配的权重不同,将可能导致不同的评价结果,而权重大小的确定并没有一个客观标准,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得权重的分配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不利于审计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2.定性指标不易衡量和考核。定性指标反映的绩效往往是笼统的、涵盖多方面内容的,无法像定量指标那样精确地加以衡量和考核。平衡计分卡中体现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定量指标易于量化,因而容易进行分析比较,而定性指标的衡量始终是困扰审计人员的一大难题,需要长期探索和总结,如何降低定性指标的笼统和模糊性,减少主观因素对打分的影响,是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评价应当解决的问题。(二)解决对策。1.把握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关于有效指标的设计问题,本文认为只能从原则上来把握,首先在设计指标时必须遵从政府的宏观性方案以及部门既定的工作目标,一个有效的评价指标应该是与具体目标的实现直接联系起来的,而且通常每个工作目标也应该有一些相对应的评价指标。其次要关注的是采用平衡计分卡后,对于绩效的评价中的不全面之处,以便补充新的测评指标,使平衡计分卡不断完善。2.定性指标衡量和考核问题。对于所设计的指标要自上而下,从内部到外部进行交流,征询各方面、各层次的建议,可从以下方面取得判断基础或依据:一是德尔菲法,指专家凭借自己的经验,对定性指标值做出判断。二是问卷调查法,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比如,对公众满意度的衡量就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在公众评判的基础上建立标准取值基础。也不是所有定性指标都需要进行量化,有的指标只需定性描述即可用来判断政府部门的绩效状况。通过科学的评价方式,尽量减少定性指标的模糊性,使定性指标更加具有说服力。
作者:吴雯雯单位:洛阳市审计局
篇7
含义:指冷言冷语地嘲笑,讥笑人和斥责人,没有根据的讥刺他人所说的话。
出处: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五》:世俗之宾方抵掌而击之,以为讥笑,岂不哀哉。
关于讥笑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不值一笑:不值得一笑,比喻毫无价值。也表示对某种事物或行为的轻蔑和讥笑。
嗤之以鼻: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轻蔑。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意思,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干卿何事:关你什么事,常用于讥笑人爱管闲事。
贵人多忘:指地位显赫的人往往不念旧交或讥笑人健忘。
语中带刺:指话中包含着讥笑和讽刺。
篇8
关键词 独立性 审计质量 因素 措施
1 审计独立性的内涵
在财务报表审计的委托关系中,上是公司的财产所有者委托审计师审计,但实际上是公司的经理人在控制审计师的选择,是经理人在委托审计师审计,从而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的发表意见。在这种委托关系的制度安排中,最核心的是注册会计师必须独立于被审计对象及其他利益关系人。
独立性就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定业务,应当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与被审查或个人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如不得拥有被审查企业股权或承担其高级职务,不能是企业的主要贷款人,资产受托人或与管理当局有亲属关系等等。否则,就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公正的执行业务。实质上的独立性也称精神上的独立或事实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当不受个人或外界因素的约束、影响和干扰,保持客观且无私的精神态度。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没有任何被认为有影响独立、客观、公正的利益。
2 对于独立性的理解
对审计独立性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独立的主体:审计独立不仅指审计人员的独立,还应包括审计组织的独立。在现代中无论是国家审计、民间审计还是内部审计,基本上是以审计组织的方式存在。因此,如果审计组织不能独立于被审计组织之外,审计人员就无独立性可言。反过来,即使审计组织独立于被审计组织之外,而审计人员则可能与被审计组织有着正式和非正式的各种联系。这种联系也会妨碍审计组织的独立性。审计机构成员个人的客观性也决定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所以,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是彼此密切相关的两个审计主体层次;相对于谁独立:“服务于公众”是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责任,尽管注册会计师是受托执行业务,并向受托单位收取费用,但他所承担的却是对整个社会公众的责任,缺乏对公众的责任,失信于公众,就会给整个行业带来极大的危机。因此,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不仅要独立于委托人,还要与其相关团体保持超然独立,以实现其对公众的责任。
3 影响审计独立性的诸多因素
(1)利益驱动是制约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最深刻的社会根源。马克思早就深刻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会计师事务所也不例外。他们接受客户委托,执行审计业务,收取费用,谋取利益。但注册会计师承担的却是对整个社会公众的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赢利企业,这就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应该超然于客户和外部其它机构和组织,独立行使自己的职责。对客户而言,注册会计师的价值在于发现会计信息系统中的错误或系统性缺陷的能力,并顶住客户压力对这种错误和缺陷加以披露。最理想的情况是发现一个错误就对外报告一个。但现实情况是,审计人员是由客户选聘并支付费用的,如果客户终止聘约,注册会计师将遭受上的损失。一旦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自身的经济利益与审计独立性发生矛盾和冲突,就很难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自身利益视而不见,或放弃自身利益,去报告他所发现的错报,去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大量事实证明,无论是上市公司管理当局,还是会计师事务所,它们在信息披露过程中的违规行为,都是受巨大的利益所驱动,并且都有主观上的故意性。
(2)市场监督体系薄弱。我国市场监督体系不健全,股东更多关注于股票的价格,而不关心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造假被发现的概率很小。在资本市场上,由于流通股比例小,股东在资本市场上“用脚投票”的功能难以发挥,致使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被发现后,资本市场带来的惩罚力度也较弱。相反,上市公司在注册会计师的帮助下,虚构业绩可以骗取上市融资、促进市值增长等好处。银广夏1999年和2000年通过虚构7.45亿元利润创造“第一蓝筹股”的神话,其停牌时的流通市值比1998年末增长了70亿元。可见,财务造假能够为公司创造巨大的收益,上市公司及注册会计师可能为财务造假所付出的代价相比较之下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在这种风险大大低于预期收益的情况下,又会有谁不为之所动呢?
(3)“挂靠体制”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的不良影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是在挂靠体制下起来的,虽然已经完成脱钩改制工作,大多数事务所采用了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形式,但挂靠体制对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独立性造成的损害和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但事实上,仍有相当一部分事务所只是形式上脱钩,部分演变为事务所和原挂靠单位成为互相利用、共同创收、收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少事务所仍依仗原挂靠单位手中的权力大搞地区割据、部门垄断。这种事务所根本不顾职业道德和执业质量,而单纯谋求经济利益。这样,挂靠体制下形成的专业能力低、职业道德差的会计师事务所就仍有生存空间。
(4)审计市场缺乏对高独立性审计服务的需求。根据上市公司章程规定,聘请师事务所审计的决定权在股东大会,董事会只有提案的权力。,中小投资者无法通过行使表决权参与对公司的控制,股东大会流于形式,公众股东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和公司经营者实际上行使着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权力,选择的标准很可能是视其“配合”的程度而定,越是坚持独立审计原则和职业道德的会计师事务所,可能越容易失去客户。在一定条件下,注册会计师预期未来从某一客户获取的收入越高,如果客户不聘或终止聘约,注册会计师遭受的损失越大。这样一来,在审计过程中报告已发现错误的可能性则越小。这种与审计的独立性相背离的审计市场环境,往往使注册会计师以牺牲审计独立性为代价换取客户,换取审计市场,换取其未来的收益。
4 提高审计独立性的措施
(1)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净化审计市场,提高财务信息的披露标准,从根本上改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通过改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注册会计师独立执业创造制度基础。另外,要大力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重组和改造,改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以使注册会计师职业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基石,从而捍卫广大投资者等社会公众的利益。
(2)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操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操守是对其执业过程中内在道德素质和修养的要求,它能增加其独立审计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操守的因素很多,主观性很强,需要整个社会、整个行业及其本人共同努力,致力于形成一种良好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氛围。健全审计法规制度,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及时修订我国现行的《注册会计师法》,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等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的治理和规范。建立起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赔偿机制,注册会计师因串通舞弊或重大过失而不能发现上市公司重大造假,致使广大投资者蒙受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充分利用经济杠杆迫使注册会计师强化风险意识,提高执业水平。
(3)提高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准入门槛。在当前审计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增量过多,必然引起恶性竞争,所以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应规模化经营。不同的审计意见给客户管理当局的压力是不一样的,一般(有的)客户管理当局并不喜欢事务所根据的实际情况来出具非标准无意见的审计报告。客户管理当局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往往要求事务所出具他们期望的审计报告,如果事务所不同意,他们便动辄以更换事务所相要挟,这实际上是在提出“购买”他们满意的审计报告。此时,事务所面临两难选择:是保持公正和独立,丧失客户,还是为获取“准租金”而顺从客户管理当局。当规模化经营的事务所遇到上述两难选择时,它必定为了自己的声誉和发展而坚持公正和独立。因为,事务所规模化经营的时候,一方面,它不配合某一个审计委托人而产生的租金损失将不足以对事务所构成威胁;另一方面,它顺从客户管理当局反而会因小失大,声誉和诚信的受损会使事务所得不偿失。
(4)审计过程中实行“疑错从有”原则。注册会计师要合理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的错报或漏报,实务中判断注册会计师是否应承担审计责任主要从两个方面判断:一是错报或漏报是否重大;二是注册会计师是否严格遵守审计准则,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美国法庭对注册会计师的指控和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规定均表明,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关注各种重大错报的信号;另一方面,一旦发现重大的错报信号,就要证明或排除,如果既不能证明也不能排除,则要考虑对审计报告的影响。例如,对银广夏进行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如果无法证实或排除银广夏财务报告是虚假的,则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如果因为审计范围受到被审计单位的限制,则应当发表保留或无法表示意见;二是如果审计范围受到被审计单位以外其他条件的的限制,则应当考虑其他条件限制对审计报告的影响,并出具合理的审计报告或者考虑退出审计(审计风险太大时)。
(5)同业复核。同业复核是由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审计质量控制系统做出评价,其二是对其审计雇用的独立性进行复核,与前者相类似,同业复核亦可在两方面降低独立性风险。在上述过程中,如果发现相关的规定被违反或是没有得到执行,那么就需要采取后续措施,例如,实施处罚措施以及对违反独立性要求的审计人员进行后续等。
1 刘明辉.独立审计住准则[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
2 李若山. 西方审计学[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
3 胡春元. 审计风险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篇9
关键词:公立医院;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医院经济效益审计,包括收入分析、支出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三个环节。收入分析,即效果性审计,指对医院预期的经济目标实现情况的审计;支出分析,即经济性审计,评价医院运营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控制效果;投入产出分析,即效率性审计,主要包括医院对应的投入和产出之间关系的分析和测算。三个环节环环相扣,而非独立存在。
一、医院经济效益审计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1.比较(比率)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测算出相互之间的差异,并确认产生差异的原因。比较分析法既包括预期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的比较,也包括当期数据与历史数据的纵向比较,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应该包括医院数据与行业数据之间的比较。比率分析法是在比较分析法的基础上,对不同周期数据或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借以评价医疗机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合理运用比率分析法,可以有效掌握医院经济业务发展速率的变化情况,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在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充分考虑机会成本和边际效益的问题,提高数据分析结果的实际参考价值。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效用分析法,是评价经营中相关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每一项指标受多种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公立医院的收入收益率暨收支结余与业务收入的比值,收入中包括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等,支出包括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支出等,收入收益率是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因素分析法就是通过评定某一影响因素对研究指标的影响程度和替代效用,从而推断管理方法和发展方向是否实现了最优。运用因素分析法的一般程序:一是确定需要分析的指标,二是确定影响该指标的各因素及与该指标的关系,三是计算确定各个因素影响的程度数额。
3.加权评价法
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可以为医院的绩效评价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加权评价法即是在大量的财务指标和管理指标测算的基础上,选择恰当指标组成效益评级体系,并根据各项指标对评价重要性的影响和各指标的引导功能,赋予权重的过程。通过加权法评价经济效益时,指标的选择应基于评价对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在相对完备的基础上,指标数量不宜过多且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在确定权重过程中,应该大量参考相关指导文件和专家意见,结合医院的实践经验,避免审计人员的主观随意性。
4.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
经济效益分析是一项综合性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还可以结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如ABC分析法、净现值法、量本利分析法、回归分析、线性规划、投资回收期、文献评阅法等。不同的目的和要素,不同的对象和内容,决定不同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如对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可以结合净现值法测算投资回收期,预测设备投资回收期限;运用线性规划确认设备购置是否实现对人力、资源和资金的合理安排,效益是否达到最佳;运用比较分析法,纵向可以比较设备投产后不同时间周期的收支情况,横向可以比较同行业相似设备投资收益的情况;结合比率分析法判断设备效益实现的速率变化;运用效用分析法评定各种限制因素和促进因素对设备效益的影响程度。
二、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问题和对策
1.数据获取的问题
经济效益分析的开展建立在掌握客观、全面的数据的基础上。现阶段,经济效益分析多从财务报表和账簿中选择数据。而在财务报表要求之外的经济数据和业务数据,却没有建立其完善的统计体系。此类数据在网络和相关部门的业务记录中,以松散的形式存在,获取难度大,整理耗时长,准确性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效益审计开展的效率和效果。此类数据的统计工作应该继续加强完善,以便能够及时、全面地对医院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数据口径的问题
不论是财务数据、经济数据还是业务数据,在数据统计口径上往往会因为时间跨度或者统计方式不同,存在口径不一致的情况。这种不一致对经济效益分析工作造成了诸多的不便。所以,审计人员在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前,应该首先对数据口径进行统一。无法严格统一口径或者重要性不高的数据,审计人员在选择运用应当保持足够的审慎,避免造成不恰当的审计评价。
3.数据评价的问题
公立医院开展经济效益分析,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营利性企业的评价标准。企业强调每股价值最大化,公立医院不以盈利为目的;企业对负债的敏感度高,将负债视为风险,公立医院由于财政拨款逐年减少,银行贷款成为获得投资的主要形式,贷款的获得相对轻松,偿还压力小;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压缩人力资源支出以获取利润,公立医院以人为本,追求发展资金和收入分配的和谐。诸如此类,在进行审计评价时要特别注意区别对待。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公立医院经济效益审计应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进行鉴定和分析。公立医院是一个经济实体,受主观、客观多种条件限制,不能将所有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量化后,再通过数学方法求解。所以在开展经济效益分析的过程中,要注意定性评价的应用,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和医院具体的规章制度和经营环境,结合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经济效益相关问题的本质作出评价。
三、结束语
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旨在协助医院提升管理的效率性、效果性与经济性,在财政补助有限的情况下生存和发展,实现医院作为公共服务单位的社会价值。在此目标下,经济效益审计工作要大胆创新,探索新方法,拓展新领域,又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从医院的热点难点出发,逐步将经济效益审计列入日常审计工作中。
参考文献:
篇10
作者:熊平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
在施工阶段的建筑材料和设备的数量和质量是否符合招标要求或与所报的结算资料是否一致问题,在事后结算阶段无法核实。采取全过程跟踪审计便有效的规避了这一局限性,使整个建设项目进行得有章有节,审计得明明白白。高校内部基建工程审计力量不足,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在普通高等院校基建工程建设项目中,涉及到诸多环节,专业面广,有的地方还涉及很专业的知识,这就对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审计部门中,审计人员本身是工程造价科班出身的人员也很有限,掌握的知识不够全面,不够系统。介于审计人员自身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很难对每个项目甚至每个环节都进行审计监督,介于此,就需要聘请有良好社会信誉和资质的审计中介公司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使审计更专业,监督更到位。
工程前期的审计控制重点工程前期的控制重点集中在招投标活动和与施工方签订合同的工作中。建设工程招投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一种竞争形式和交易方式[3],是目前市场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市场机制。审计单位要对其招投标行为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审计监督,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在招投标活动中工程量清单编制是重中之重,审计单位需要聘请两家以上的具有相当资质的造价咨询机构进行背靠背的工程量清单编制,约定时间请参与清单编制的几家机构当面进行核对,确定清单的项和量(包括清单的编码、项目名称特征、计量单位、工程量以及清单的描述均要准确)。审计机构要认真核实和控制招标价,审查定额的套用和取费是否合理,材料价是否符合要求,只要对招标价进行严格把关,就完成了招标阶段审计控制的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也要对招标文件进行详尽的审核。招投标活动一旦结束,建设方与中标单位就需要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施工合同,审计单位务必要把好施工合同关,特别是对施工合同中的专用条款要逐一进行审核,检查合同所涉及到的双方权利和义务、质量、工期、合同价款与支付、工程变更、违约、索赔和争议等方面内容描述是否清晰。施工阶段的审计控制重点施工阶段的控制和监督是跟踪审计的重点和难点,介于高校审计部门审计力量薄弱和审计人员人数不足等自身的特点,需要聘请一家专门的审计中介机构参与跟踪审计。在施工过程中,了解施工工艺,严把施工质量关,对工程设计变更、施工工艺的更改、现场签证以及隐蔽工程的审计监督是本阶段工作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造价。建设方应该出台一整套施工现场管理制度,针对施工方所要求的设计变更、施工工艺的更改和现场签证的地方,须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组进行论证,依据论证结果,对于确实需要变更和签证的资料须在当时完善变更手续,即专家组的论证书、完成的签字手续等有章可循的变更资料,这就避免了施工方为了增加造价,提出变更事项,产生寻租行为,规避了建设方相关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有效的节约了资金。案例:某施工单位为了提高工程造价,并且减少在桩基部分因漏报项目的风险,将原设计的人工挖孔桩要求更改为机械旋挖孔桩,该工程在2010年年底招投标活动已结束,在2011年年初开始施工,(依据相关规定在2011年7月1日需实行机械旋挖孔桩)。针对施工方提出的这一要求,审计方首先向建设方做了关于人工挖孔桩与机械旋挖孔桩钻孔造价比较,两者价格相差八倍有余(单就每个机械旋挖孔桩钻孔成型的检测费就是2000元人民币),介于巨大的造价悬殊,建设方立即聘请此方面的专家,进行技术论证,论证结果即是人工挖孔桩工艺继续施行,这一结果避免了高额的机械旋挖空桩费用,有效的控制了造价。加强对隐蔽工程的审计和现场材料和设备的检验是又一重点。跟踪审计方要及时对隐蔽工程进行当场验收,将施工工艺和工程量记录在案,这就避免上道工序被下道工序覆盖后由施工方单方面确定,审计验收由主动变为被动。对施工现场的材料和设备要认真及时的核实,施工现场每到一批建材和设备,审计方立即组织人员验收材料和设备的品牌质量和数量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做好验收记录,因材料和设备占基建工程造价很大部分比例,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施工现场偷工减料时有发生,且材料设备的品牌质量不同,价格有很大的差异。
审计方立即书面要求施工方提供竣工结算书,且要求施工方一次性提供完整的竣工决算资料,在双方交接竣工结算资料时务必做好移交记录明细并要求施工方签下承诺书,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必须承诺所交资料真实有效,二是结算结果只依据当前资料,不再提供任何新的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料,否则后果自负。跟踪审计方紧接着就开始复核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找出投标书中漏项部分,认真核对竣工图和施工图,依据提供的真实有效的资料,包括现场签证,设计更改部分的资料等是否与跟踪审计方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相吻合,基于施工合同进行结算审计。在审核过程中注意复核工程量,检查套用的定额和取费标准是否合理,材料价差调整符合相关规定与否等等。5结束语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审计采用全过程跟踪审计势在必行,这种创新的模式现正处于起步阶段,是一个持续且复杂的工作过程,由于大型基建工程审计本身对专业技术的要求极高,这就对跟踪审计人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既要精通业务,还要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与人沟通的能力等极高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全过程跟踪审计对关键环节的控制审计,这就有效的预防和较少了审计寻租行为的滋生,规避了高校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保护了干部,提高了高校的美誉度。高校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加强了对整个建设项目的全方位管理,有效的控制了造价,节约了资金,保证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