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电工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8 18:3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压电工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低压电工培训总结

篇1

关键词:农电;低压线路;运行维护;管理;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170-02

电力系统主要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一系列设备和相应的辅系统组成,其网络结构复杂多变。目前,随着农村电力事业的增长需求,如何更好的维护和保证电力事业的正常运行,已经成为电力工作人员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低压线路是否需要更新换代,低压线路中容易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负责低压线路维护的工作人员应该如何分配,尽最大努力维护农户的整体电力供应的稳定性等等,都严重的控制着农村电力工作人员,本文笔者在从事农村低压线路运行维护管理的实践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低压线路运行维护管理方面,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看法,特总结如下:

一、农电低压线路存在的问题

1.农村低压电力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随着国家对电力事业的大力发展,农村电网的建设也在不断地跟进,但是对于网改资金不足,电力改造技术相对比较落后的农村而言,低压线路改造的标准较低,国家先进的电力设备无法供应,安全设施投入和维护工作相对缺乏,然而,农村的低压用电设备逐年的增加,与现有的低压线路供应技术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亟待需要解决,缓解低压电力设备的隐患。

2.低压线路网络通道容易受堵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农村低压电网已经挨家挨户进行普及,但是低压线路的分布范围比较广,分散性强,部分线路需要穿过树林等比较偏僻的地方,树木和低压线路容易发生交叉,在刮风下雨时,线路就很容易发生短路等,导致低压线路网络通道受阻,另外,由于有好多的住户搭建棚舍等,线路和其支架就容易碰撞,如果天气不好,也会出现线路短路等现象,阻止线路网络的畅通。

3.低压线路保护装置安装不当

农村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其目的在于阻止人身触电,并根据需要对线路进行保护,比如在变压器台区安装了总保护装置,在农户家中安装了末级保护等,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农村对线路的总保护和分保护大多采用的是户外柜形式,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损坏后还容易受到资金的限制,不能及时进行更换,导致农网人身安全问题受到极大的影响;其次,农户用电意识严重缺乏,室内的布线等规范性较差,极容易导致线路安全等故障的发生,造成线路的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

4.农村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在农村供电所,很容易能够发现,电力人员的工作票和工作日志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根本无法对应,相关的记录不明确,并未进行任何的危险点分析,防范措施缺失,可能有的农村供电所制定了详细的电力供应安全工作章程等,但是这些制度在基层工作中根本没有得到落实,也容易造成线路问题的隐患。

5.农村电力管理操作不规范

目前,农村电网的供应,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从事农村电网工作的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过多的注重电力供应的技术指标,而忽略了电力的安全管理理念,以及电网的运行和维护管理,有的地方管理疏忽,甚至根本就不进行登记和备注,维修人员经常是考勤时间不签到,工作层面不分,有的地方甚至是找个兼职的维修人员进行简单的维护和操作,这样的情况,就极其容易造成线路的安全隐患。

6.农村电力人员业务水平较低

在农村,大部分从事电力工作的技术人员,很少进行专业化的技术培训,一部分农电的工作人员只有初中的文化水平,业务水平相对较低,作业范围也仅仅局限于线路之间简单的操作等等,大部分工作人员只能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判断;对于近几年上岗的工作人员,可能会接受公司短期的培训,然而其与承担的工作性质等不相适应,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电的安全生产和电力事业的发展。

7.农电用户安全意识淡薄

随着国家对农村电力事业的大力发展,供电企业的安全用电宣传力度也逐步增强,但是由于农户用电的知识不足,部分农户仍然存在着侥幸的心理,认为电力供应与自己无关,电网安全知识的宣传对自己没有任何的价值,这样就极容易导致出现安全隐患。

二、农电低压线路运行维护管理的改进措施

针对目前农村电力维护和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事农电供应的相关工作单位就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提供农村用户安全的电力供应。本文笔者对农村低压线路运行的维护和管理方面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总结如下:

1.农电供应管理工作需要准确定位

农电供应的管理,首先要从农电管理公司着手,找准农电工作的重点,规范低压电源的安全管理,防止其低压电网故障和电力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做好工作票等工作制度,对电网维护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尽最大努力避免基层供电的风险和隐患。

2.落实供电部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农电低压线路的管理和维护,离不开规范化供电部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只有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农网安全管理系统,农村电力的维护和管理才能做得更加全面,对农民的用电供应更加的负责。农电管理公司每年年初根据需要都要重新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计划,划分线路和设备区域,以线路和配电变压器台区为基础,将安全责任逐层分解给个人,实行分级考核;农电管理公司需要跟农电工签署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制定有效的安全生产考核细则,并根据具体的操作流程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真正使得农电工管理工作管理到位,实行全方位管理的新格局;其次,农电低压线路的运行维护管理,还应该成立反违章稽查小组,对每个作业现场监督检查,实行违章通报批评制和安全生产流动红旗制,以此来增强和约束职工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视。

3.抓好农电低压线路职工教育培训

农电管理公司需要制定健全的职工培训制度,针对目前农电职工系统化专业知识的缺乏,文化程度良莠不齐的现象,需要对其定期进行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计划。农电工的培训,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其工作中的岗位,采取岗位讲解、现场考问、反事故演习等等形式,从整体上提高农电工的业务素质和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其专业性水平;另外,农电工培训,需要结合安全知识教育,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比如面对当前的农村排灌用电高峰期,经常容易发生用电事故,这个期间,就需要加大临时用电宣传教育和管理制度,狠抓其安全思想教育,从而提高其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迅速化解问题的能力,从安全意识工作中入手,分析用电不安全的现象和设备可能存在的隐患,并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4.强化农村低压线路电网设备管理,确保农村低压电网安全

供电所对低压线路电网的管理,应该根据不同的时节存在的隐患进行区分和规划,分别统计出期间存在的缺陷,并划分其轻重缓急。如果低压线路电网出现紧急缺陷,农电工需要立即奔赴现场,及时处理;如果低压线路电网出现重大缺陷,需要根据月度生产计划,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处理;如果低压线路电网出现一般缺陷,应该根据需要制定生产计划,逐项进行排除,消缺资金材料费用提前向农电管理公司进行申报,经过农电管理公司批准之后开始实施。其次,为了强化农村低压线路电网的设备管理工作,台区负责人应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定期的进行低压线路和配电变压器台区进行巡视,把发现的隐患登记入册,并以书面形式反馈给供电所管理人员,供电所管理人员责令台区负责人进行限期整改,如果实际操作中,确实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可以由供电所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整改,保证低压线路正常运行。

5.强化农村用电管理,防止事故发生

农村基层供电所,需要在常规性安全配电检查的基础上,强化临时用电的安全检查,规范安全用电行为,根据农村现有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配电检查方案,通过电视、农村村民专栏、宣传广告等,针对性的宣传和普及安全用电的知识教育,尽最大努力避免人身事故的伤亡。

6.加强电力设施的保护和管理,确保线路通顺

农村供电所应该根据国家下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以及《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指示,加强其宣传力度,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并根据需要让供电所和各村委会之间签署电力保护和维护管理责任书,最大努力的维护农村电力设备的良好局面,严厉打击电力设施,对违规操作的村民进行制止并给予相应的说服教育,帮助其改正错误。其次,加强电力设施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就需要将工作落实到个人,分工合作,同时加强与义务护线员的联系,如果线路出现故障,可以第一时间处理故障,避免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7.提高剩余电流工作保护器运行率,减少触电事故发生

加强剩余电流保护,其目的是防止低压电网中剩余电流造成的故障伤亡。为了降低风险,配电变压器的总出线均安装了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和分路保护装置,用电的农户受电端也装设了末级剩余电流保护器。供电所和台区责任人应根据需要加强各级保护管理,根据季节的变化对保护器及时故障处理或更换,同时,加强用户剩余电流保护器的技术指导,帮助农村用户正确操作,降低电流过剩带来的危险和财产损失等,尽最大努力降低风险。

三、总结

综上所述,农村低压线路运行维护管理的改进和完善,能够从根本上弥补农电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基础薄弱环节,提高和加强农户用电的安全系数和可靠性,更好的维护农村的电力改造建设。电力工作人员只有不断的提高自我技术水平和潜在安全意识,从根本上消除农电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并根据需要及时的管理和维护,将风险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农村用户的生活才能安居乐业,无后顾之忧,更好地改变农村的整体经济面貌。

参考文献:

[1]霍丽芳,李利.浅议降低线损应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7,(S3):131-133.

[2]蔡玉桃.农电降损节能措施的探讨[J].山西电力,2007,(6):63-65.

篇2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

一、研究背景

2014年新疆钢铁学校对低压电工技能实训进行了课程改革和配套的实训室建设,逐步创建了一个实训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实训保障体系行之有效、实训设备先进适用、教学模式先进高效,集教学、培训、职业鉴定考核于一体的现代电工技术实训基地。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课程改革与实训室建设,低压电工技能培训课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 能很好地实现 “培养适应企业现代技术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一体化教学模块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一)课程理念的建立

我校一直致力于探索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职业人才,我们根据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强化解决工程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构建以维修电工岗位技能要求为核心,遵循认知规律,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本位、以新技术为引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习情境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一体化专业课程能力递进式课程体系。本课程设计紧紧围绕电工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坚持以“五对接”为指导思想,“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新技术为引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实用性为特征,在体系设计上追求大胆创新, 在课程设置上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体现了以实训内容为中心、以任务驱动为依据、以模块教学为导向、以课堂设计为目的、加强实训后总结提高环节的设计思想。

(二)课程学习情景的设计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实现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

根据电工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任职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毕业生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根据以上要求,教师根据各模块的要求综合教学内容,重新组织课程,将教学的切入点始终定位在全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上。各模块内容细化后的教学内容、 对应课时和培养如下:

学习情景一:触电急救与消防

工作任务及学时:

1.触电的抢救方法。(8学时)

2.识别各种灭火器的性能及使用。(8学时)

3.电气设备导致火灾的原因。(8学时)

学习情景二:供电与照明

工作任务及学时:

1.居民供电与日光灯照明电路。(8学时)

2.居民供电与两控一灯一插座电路。(8学时)

3.三相四线电能表的接线。(8学时)

学习情景三:电工仪表与测量

工作任务及学时:

1.万用表、兆欧表的使用。(8学时)

2.钳形电流表与接地电阻测试仪的使用。(8学时)

3.三相异步电动机首尾端的测试。(8学时)

4.变压器极性与变比的测定。(8学时)

学习情景四:三相电动机的控制线路操作

工作任务及学时:

1.三相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8学时)

2.星三角降压启动控制电路。(8学时)

3.线绕电动机串电阻启动控制电路。(8学时)

4.自耦变压器降压控制电路。(8学时)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结合较先进的智能实训考核装置,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完成各个教学单元。讲解中教师以实训内容为主线提出问题,在解决每个问题时,首先让学生跟随教师一同操作,然后再对该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身临其境,最后再让学生自己完成课上实训的任务单元。这样的教学组织体现了“做中学”的指导思想,使得教、学、做能够紧密结合,达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效果。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利用智能实训装置提高过程监控的措施,以强化安全作业与规范作业的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培养目标。

篇3

关键词:3uf50继电器;过载;堵转;不平衡;接地保护

中图分类号:tm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17-0112-02

电动机是石化企业的主要动力来源,故电动机的稳定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某厂低压电动机大约有3 000台,采用集中控制,整体保护采用西门子的3uf50来实现,其主要保护有过载、低载、不平衡、堵转、接地故障,文章主要介绍3uf50的基本使用功能及实际应用。

1 基本功能介绍

西门子3uf50是带有profibus-dp接口的电机保护及控制设备。它具有过载、堵转、三相不平衡、接地故障、电流检测、运行时间及次数统计等功能,并且具有通讯功能,可以对电机的运行电流、运行时间、起动次数、报警和故障信息等进行监视,通过profibus通讯,还可以在远方对电动机进行监控。

1.1 过载保护功能

过载保护功能它主要通过内置的电流互感器,对电流进行监测,当实际运行电流大于设定过载电流时候,走相应的过载曲线,超过额定电流越大,跳闸时间越短,并且过载保护动作后,5 min内自动锁定复位功能,不能复位。图1为3uf50过载曲线图。

从图1可以看出,电机启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过载曲线,所给的启动时间不同。class等级共有6个等级,class5、class10、class15、class20、class25、class30。过载保护在程序中的应用,图2为3uf50过载程序,其中可以看到过载曲线选取为class5,负荷类型为三相设备,复位方式为手动。

1.2 堵转保护功能

堵转保护同样是通过内置电流互感器进行监控的,堵转电流根据电机允许过载倍数设定(设置范围为20%~1000%ie),当达到设定的电流值,输出接触器关断,当电流恢复正常时,恢复输出。通常设定为300%,也就是在三倍额定电流的情况下直接跳闸,无延时,图3为堵转功能在程序中的应用。

cooling time:冷却时间是为单元过载脱扣设置的允许复位时间,冷却时间的最小设置为5 min。

idle time:卸载时间是一个为电机的冷却特性指定的时间间隔,当热记忆积累到一定程度,电机会在正常运行时被关断,而并不是过载脱扣。simocode-dp的热记忆在设定的时间过后被消除,之后可以进行冷起动、变频启动等。根据电机允许的起动时间间隔设置idle time,可以防止因热记忆积累造成停机,也可以保护电机因频繁起动受到损害。

1.3 三相不平衡保护

不平衡保护通过借助于集成电流互感器,基本单元可以检测到三相电流。基本单元可以检测到约40%以上的三相电流不平衡,当任何两相电流数值上差异在40%以上的,直接跳闸。

图4signal matching3为不平衡保护单元,其复位方式为bu input3 按钮复位。当发生不平衡保护动作后,电动机无延时保护出口,直接跳闸用来保护电机绕组及线路。

1.4 接地故障

接地故障保护采用外置式接地故障检测元件。基本单元可通过所连接的外置电流互感器,来估算额定故障电流。当线路有接地点时候,零序电流互感器检测电流,对其相应可设置跳闸或报警,目前设置为报警图5为接地故障报警在程序中的应用。

2 现场实际应用

①图6为某厂低压电动机的典型应用。

②对图6重点元件进行介绍,a1、a2为电源接口,t1、t2为外接零序电流互感器接口,a、b为通讯接口,pe 为屏蔽线接口。输入继电器为4个:1、5为现场操作柱自动位接入点,用来判断现场操作柱位置;2、5为空开速断故障接入点,用来判断空开是否故障;3、5为故障复位按钮接入点,当发生故障时候,进行手动复位;4、5为接触器辅助触电接入点,用来判断电动机开停机。输出继电器同样为4个:6、7点为红灯输出,当电动机开机时候,红灯亮,做指示作用;6、8点为绿灯输出点,当电动机热备用时候,绿灯亮;6、9点为故障继电器输出点,当电动机发生故障时候,启动6、9继电器进行停机处理,保证电机完好;10、11为抗晃点输出点,当电网发生波动,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时间,输出点延时断开。

3 结 语

文章主要对某厂应用的低压3uf50的基本参数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初学者了解西门子3uf50提供参考,对功能只是略作描述,而实际在程序应用上还有很多巧妙之处,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供电所;标准化建设;重点指标管理;日常管理;考核管理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164-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进步,用电需求量持续增长,电网不断发展壮大,由此对基层供电所的要求越来越高。实施标准化供电所建设是全面加强供电所管理、提升可靠供电和优质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

按照标准化管理的要求,需要加强对供电所专业工作的管理。将供电所的安全管理、设备运行管理、营销管理、计量管理、优质服务管理等分别纳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生产管理体系和营销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供电所的专业化管理水平。

一、基层供电所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1.供电所硬件设施标准化

结合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示范窗口建设,加强供电所设施完善工作,规范供电所功能设施,加强基础管理。按照上级开展标准化供电所创建的要求,制订标准化供电所创建实施方案,对供电所的办公环境统一规划,对供电所的功能设施进行合理的调整补充,使各功能区更加合理、清晰。营业服务、办公、工器具及备品备件存放、后勤生活等功能区合理设置,整洁有序,做到办公区统一、规范;生产区标准、实用;车辆、应急抢修设备等设施齐全,定置管理,对安全工器具和生产工器具进行区分和规范,统一货架,专人管理,规范并明确备品备件、安全工器具等台账,并设专人进行登记领用记录,做到“账、卡、物”相符。正确规范使用“国家电网”标识识别系统,建立和规范供电所上墙资料、岗位工作职责、管理制度、管理记录等方面资料,做到上墙资料标准统一、内容统一、摆放地点统一、各种记录统一。

2.供电所基础制度与资料标准化

抓好供电所标准体系制度梳理完善工作,提高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设备台账等各类资料、档案管理准确详实。定期开展生产、营销、服务等专业管理分析工作,针对薄弱环节制订改进措施,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同时以提高人员素质为目的,坚持学习培训与标准化建设相结合,强化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力,突出培训形式的灵活性。采取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式开展全员培训。本着“学我所做,做我所学”的理念,采取标准化知识问答、现场提问、集中考试、工作观摩等方法,使员工对标准化知识熟记于心、力行于岗。

3.供电所岗位设置及人员管理标准化

加快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化整合,全面完成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化设置工作;按照作业组织专业化要求,对标准化供电所实行专业化管理。建立生产、营销、服务三个不同类型的专业化管理小组,对应设立供电所“一长、三员、三班”组织机构,将员工划分为各专业班组分组作业,明确各岗位职责,完善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为解决供电所混岗问题,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彻底改变供电所班组划分不清晰、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随意性强的松散管理状况,逐步优化队伍结构。加强规范农电工管理,完善奖励与考核制度。

4.供电所各项工作过程标准化

加强标准化作业管理,全面导入供电所标准化作业流程和岗位工作流程,对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专业技术管理、优质服务、综合管理等方面按照全过程控制的要求,对工作计划、准备、实施、总结等各个环节细化出具体的操作方法、操作措施、操作标准和操作人责任,依据工作流程的顺序排列组合成具体的工作程序,不断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各专业之间的工作协调,突出工作过程标准化。实行专业化管理后,供电所要深化对各专业组的组织协调,用标准和制度加强供电所计划管理和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严格执行供电所管理流程,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做到人员熟知、资料齐全、执行到位,实现协调有、工作高效。

5.供电所管理手段信息化

在依托SG186系统实现供电所与县区级基层供电企业的数据实时传输基础上,加快实用化进程,达到设备信息、营销数据、流程控制、指标分析、业绩考核等实时管理功能,操作票、工作票、业务流程等安全生产、营销管理工作流程实现网络流转。相关工作人员熟练使用信息管理系统,能按规定时限完成相关工作任务,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数据信息。

二、基层供电所标准化建设的重点指标管理

按照标准化供电所的工作要求,根据指标管理的职能,建立健全相关的工作记录、数据统计及报表台账,并确定各项指标的责任人,落实责任制,确保统计的真实、准确、有据。要及时分析生产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做到管理和考核的协调统一。尤其是针对三大指标(线损率、电压质量和功率因素、供电可靠性)建立管理体系。

1.线损率指标

基层供电企业定期对高、低压电网进行理论线损计算,根据各供电所的电网结构、负荷量和管理现状,分供电所、分季度制订10kV线路和配电台区线损管理指标。供电再所根据供电公司下达的线损率指标,将每条10kV线路、配电台区线损管理指标落实到人、考核到人。供电所应在年初根据基层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工作计划制订本所的工作计划、降损计划及降损保证措施。要建立线损分析例会制度,分析当月的线损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针对问题查找原因,及时调整降损措施。同时,对上月降损措施落实情况加以总结,看是否对降低线损起到了作用,及时调整降损措施,使其落到实处。配电台区应设置在负荷中心,坚持多布点、小容量、短半径的原则。优化电网结构,缩短供电半径,降低线路损失。按照要求,配电线路供电半径应小于或等于15公里,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应小于或等于0.5公里。

2.电压质量指标和功率因数指标

优化无功补偿,坚持就地分散补偿和线路集中补偿相结合的原则。线路集中补偿点应根据负荷分布及线路长度确定,并备有调峰的补偿设备。功率因数以10kV线路为考核单位。供电所应制订无功管理和无功补偿技术措施,建立无功补偿档案,做好无功补偿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根据高、低压电网的功率因数情况,及时投、切无功补偿设备,定期巡视检查无功补偿设备并作好记录。建立电网监测点档案,落实专人负责,对电压质量和设备情况检查记录。定期对电压质量进行分析,查找电压质量波动因素,调整无功补偿的功率,调整配电变压器的分接开关,保证电压质量在合格的范围之内。

3.供电可靠性指标

县区级的基层供电企业应按月将供电可靠性指标及允许停电的时户数合理分解到各条线路。技术员应根据基层供电企业下达给供电所的供电可靠性月度指标及允许停电的时户数,根据“先算后停”的原则,制订供电所的月度停电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各类停电工作,执行停电工作流程,按规定填写相关记录。

三、标准化供电所的日常管理

1.安全管理

供电所每年根据县区级基层供电企业下达的安全生产指标,结合本供电所实际情况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活动,进行安全分析,组织反事故演习,建立安全生产闭环和常态运行机制,实现无人身伤亡事故、无设备事故、无责任性人身触电事故、无负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无火灾事故,安全生产事故“零”指标。供电所内安全指标的考核管理由安全员负责组织实施,生产指标的考核管理由技术员负责组织实施,重点查处安全生产制度和设备缺陷处理的执行情况,积极开展各项安全生产主题活动,加强配电网的运行管理。

2.营销服务

规范供电所的营销行为,制订完善规范、合理、统一的营销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电价政策,做到电价准确、应收必收、收必合理,用电户全部实现一户一表,建立健全客户营业档案。增强电费电价的透明度,实现“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严格落实优质服务各项要求,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推动优质服务工作的落实。

3.培训管理

供电所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知识、生产技术、电工基础、营销管理、法律法规、优质服务、职业道德、线损管理、无功电压管理、可靠性管理和计算机操作等。供电所的培训内容要以实用的岗位技能知识为主,辅以必要的理论知识。要根据人员的不同类别和层次,有侧重地安排培训内容。对供电所的“三员”、各专业班长,要以理论知识和岗位知识作为培训重点;对农村电工,要以职业道德、优质服务和实际操作技能作为培训重点。要根据岗位的不同安排培训内容,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4.会务管理

供电所工作例会是传达、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制订工作计划的重要方式。供电所工作例会可以将月度安全生产分析例会、月度线损分析例会、季度经济活动分析例会、半年民主生活例会和优质服务行风建设例会等合并召开。让全体员工统一思想,全面、及时地了解当前的工作形势和工作任务,认真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各自的工作经验集思广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四、标准化供电所的考核管理

县区级基层供电企业对供电所按照年度签订的业绩考核责任书和指标进行考核;供电所对所内人员按月度进行考核,并与工资(或奖金)挂钩。

对供电所的考核:对供电所的考核指标,一般包括供电所执行国家电价政策、维护供用电秩序、电费回收、安全管理、线损管理、供电可靠性、营销管理、成本费用、优质服务等内容。

篇5

第三水厂现有职工共235名,其中运行人员130余名,维修人员37名,化验人员10人,后勤人员18名,技术人员及生产管理人员40名。运行人员、维修人员及化验人员直接参与生产,接触和操作各类生产设备设施,需要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及各项规章制度。在厂级及上级单位的历次检查考核中,也发现该部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应知应会的内容没有掌握,形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此三类人员中,近几年新入厂的职工较多,需要进行职业素养及职业技能的培训,而老职工虽然经验丰富,基础扎实,但对近年新引进的设备及工艺不熟悉,也需要一个学习和掌握的过程,另外,随着本集团各项工作的提高,对职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各岗位一般只有1~2人,且专业内容相差较大,另外该部分人员都是从近年引进的高学历毕业生或资深工人中选拔而来,其技能已达到相当水平,自学能力较强,所以厂级培训不对其特意安排,其进修与提高由上级公司统一安排,并鼓励其参加相应的社会培训以取得更高等级的职称和专业技能资格。目前后勤人员主要由生产岗位转岗而来的人员组成,人数较少,且其从事的工作较为简单,没有技能方面的考核,所以其也不作为厂级培训的重点对象,其培训工作根据需要由班组自行进行。基于以上现状,第三水厂培训对象以运行人员、维修人员及化验人员为主,新职工培训为重点对象,老职工参加部分相关培训。

二、培训内容的确定

水厂运行维护工作中会涉及大量设备、工艺及基础管理的工作。其中很大部分运行岗位需要高压电工或低压电工的资质,比如说电站值班工要求有高压电工资质并要求有入网证,而加药间、净水车间值班员也要求有低压电工的资质。在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历次电气设备操作检查和考核中,第三水厂运行工人尤其是新职工暴漏出了许多问题,比如没有很好掌握电气操作接复令的要求,不能正确填写工作票和操作票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些是电工知识较为欠缺,有些是对规定和要求掌握不够牢固。所以将电气知识培训作为三厂第一培训重点。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生产安全都给与了极大的关注,生产安全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一票否决的工作。水厂生产维修工作的安全管理虽然已经较为成熟,但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盲点和隐患,而且安全工作做的好不好,更大程度上是在于是否可以提高和保持全员安全意识,而安全培训正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所以安全培训也是三厂的一个培训重点。水厂生产工艺尤其是地表水处理工艺非常复杂,水质工作涉及到一个自来水企业的生存问题,所以工艺和水质的培训也非常重要。及时发现工艺和水质出现的问题是一线职工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责,这需要较好的知识基础才能很好的完成。三厂原为地下水水厂,其工艺和水质方面关注的内容(水源井环境保护、硬度、硝酸盐等问题)和地表水水厂(水源切换、有机物污染、残余混凝剂等)的颇为不同,三厂成为双水联调的水厂之后,其工艺和水质的关注点需要转变和重新认识。随着近年的改造,三厂引进了臭氧制备系统、离心脱水系统、鼓风机、螺杆泵等许多新设备,而且许多设备都是成套引进,有些还是进口产品,许多工艺和设备都需要复杂的PLC自动控制才能完成。原三厂职工没有接触过此类设备,在运行、维护和维修方面,还没有经验总结和传承,需要摸索和建立,其培训工作必须重视,不然会给生产带来很大隐患。水厂各项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其灌输和学习也是培训工作的一个内容。因此,第三水厂培训内容的重点有五个方面:电气知识、安全知识、设备知识、工艺水质知识、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内容。

三、培训教员的构成

水厂自身没有培训教员的岗位设置,所以其来源通常是外聘或自培兼职教师。外聘讲师教学经验丰富,基础知识扎实,见识广博,可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使其学到较多的相关知识。但外聘教师讲解的知识很难和员工的实际需要相契合,其教学内容一般广谱性较大,独有性较差,而且一般外聘教师会牵涉到较高的课时费,而水厂在员工培训方面的预算普遍较少,不可能大规模的外聘教师,只能在有需要或有合作的情况下,组织一定的外聘培训。第三水厂培训教员主要采用厂内兼职教师的方式来解决。三厂原有两名员工为集团级的兼职教师,每年都参与集团培训中心的电气及安全培训讲课,其教学经验丰富,授课水平较高,在行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第三水厂以此两人为基础组建本厂的兼职教师队伍。本厂技术科大部分人员拥有大学本科教育背景或有中高级职称,技术过硬,其也作为兼职教师的主要来源之一。本厂运行及维修人员中的技师、班长、车间主任等处于生产第一线,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过硬的技能,所以其也是兼职教师的重要来源。目前三厂共有兼职教师28名,其中有3名高级工程师,4名工程师和11名技师,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有4名,班长及职能人员6人。为提高兼职教师的水平,第三水厂积极参与集团培训中心的教员培训,并且组织人员对授课教师的课件进行审核、试讲和改进。在试讲和审核中,发现教员的课件普遍存在文字较多,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兼职教员由于上台演讲的经验不多,也存在紧张而导致授课水平发挥受限的问题。经过指导和修正后,各教师的课件及课堂发挥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为提高兼职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第三水厂专门制定制度将技师聘任和培训挂钩,促使其参加培训工作。另外,也争取一定的资金作为讲师的课时费,从经济方面体现其工作的价值。

四、培训场所、教材及教具的准备

第三水厂为强化培训工作,专门将一间会议室改造成教室,配备讲台、讲桌和课桌椅,可供30人同时培训,并添置电脑、音响、投影仪、实时视频等教学用设备。专门教室的建立不仅有利于课堂培训的进行,而且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培训意识。水厂培训不同于学校教学,实际操作培训是其重点,因此,第三水厂在厂东侧绿地中开辟出两片场地,建立了两座实操培训基地,主要进行电器柜操作和有限空间作业操作。实操基地内配电柜采用的是三厂及其他水厂淘汰下来的旧配电柜,经过本厂电工维修后进行安装调试,完全仿真模拟。这种基地的建立模式,既锻炼了本厂电工,又节约了设备资金,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实际运行中,职工较少操作此类设备,很少有实习的机会,经验积累较慢,而在实验基地上则可以无限次操作,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能够很快掌握操作要领。第三水厂培训以实际操作为主,所以教具也主要由实际设备设施组成。这些设备设施大部分为第三水厂淘汰下来的设备设施(潜水泵、超滤膜组件、变压器、钳工台等),维修保养后,安置在展示区或展示台上供参观学习,比如配水离心泵,由于其体积较大,所以将其放置在室外专门制作的平台上,并将其上盖打开后支撑起来,这样学员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其内部结构,有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离心泵的教学内容。教材方面,市面上有很多给水、机械、电气、自控方面的书籍和教材,但不太适用于水厂实际培训,其内容一般偏于理论,广谱性较大,很难较理想的贴合生产实际。所以第三水厂人事部门组织三厂有关技术人员自行编写了教材,有《第三水厂运行知识问答》、《第三水厂新职工教育培训手册》、《第三水厂工艺管理细则》等。

五、培训组织结构及培训形式

第三水厂培训工作起始阶段,工作量较小,开展的项目不多,其工作一般由本厂人事科劳资员组织进行。但随着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工作越来越正规,工作量不断增大,兼职管理培训工作已经不合时宜。在取得上级部门批示后,第三水厂成立了培训部,安排两人专职负责培训工作。专职人员的配备极大的促进了三厂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安排都较好的得到组织和完善。培训部成立还有利于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工作。第三水厂培训工作的上级主管部门是集团人力资源部和培训中心,这两个部门对包括三厂在内的下属单位的员工培训工作有领导和指导责任,以往主要是人力资源部和培训中心给下属单位下达集团组织的培训工作任务,下属单位安排相关人员参加其组织的相关培训,下属单位每年也会自行安排一定量的培训,但不系统不规范。三厂成立培训部以后,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自行组织培训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且培训部通过和上级主管部门有效的协调沟通,也能解决一部分教学资金和兼职教师进修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第三水厂培训形式有:课堂讲授、现场倒闸操作演练,新职工半脱产培训班、培训成果演示、小组讨论、岗位一对一辅导和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课堂讲授一般适用于学员众多,内容丰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而现场倒闸操作演练则侧重于实操性教学课程,小组讨论则是对生产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总结和探讨,较适用于班组等小范围的内容,新职工半脱产培训及成果演示会,则是为新职工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提供了展示平台。另外,为增强培训效果,不耽误职工的时间,培训部还安排兼职教师、班组长到职工岗位上就实际操作、报表填写等给与职工一对一的培训。实践证明,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方式在工厂中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提高职工技能和归属感的方式,师傅手把手传授徒弟技术,根据其特点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门的差异性教导,通过这种体验型的教学方式,徒弟的水平一般会提高很快。另外师徒形式不仅能够传授徒弟专业技能,还可以使职业素养得到传承,师徒间的情感因素还可以增强徒弟的归属感。所以,近几年我们也大力提倡这一方式,鼓励科室班组组织新职工拜师学艺。

六、总结及建议

篇6

关键词:电工安全操作规范规程;技能实训;专业人才

电,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不可离开的伙伴。可电也被人称为“电老虎”。老虎者,百兽之王也。“老虎”可是会咬人,吃人的。事故通报上,一次次的血的事故就是证明。比如,某电业局检修班的工作人员在进行高压线路带电作业时,工作人员蒋某漠视安全,不遵守安全守则,结果左手碰到带电导线,造成人身触电,从高空坠落死亡……

电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并不神秘可怕,只要遵守了它的规律,它必将温顺地造福于人类。如果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中认认真真、老老实实遵循,按照《电工安全操作规范规程》中的规定执行、去操作,事故就不可能发生。事实证明,许多老师傅干了一辈子,直到退休从未出现安全事故,这并不是他们的运气好。他们的经验就只有一条:坚定不移遵章守纪,脚踏实地,不越雷池一步。

《电工技能实训》是电子电工类专业必须设置的一个专业课程。教学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尤其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为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识别与检测技术,增强对电路图的识图能力,初步具备制作和调试常用电路及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初步具备质量管理意识,形成良好的安全操作规范。电工技能课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而安全是第一位的,每个学生在电工技能操作的时候必须记住这一点,电工技能实训课是一个培训技能和安全规范的电工操作场所。那么,我们在电工技能的课堂中,要怎么做才能将学生培养成时刻遵守安全规范、精通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呢?

一、培养学生电工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决定着工作者的行为,决定着工作者的人身安全。 安全生产需要培育工作人员良好的安全意识。

(1)电工安全是一种道德。企业的安全靠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当然更依赖的是企业劳动者的安全道德。如果人人都为了自己的一时轻松方便,贪图一时的舒服,不按照企业的安全规范操作,将直接影响自己的人身安全,更影响生产系统的安全,甚至影响整个企业的安全。只有每一个企业劳动者从道德上把企业和集体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和集体的或他人的安全。

(2)电工安全是义务。每个人都有要求安全的基本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安全,不仅仅是企业领导的基本义务,也同样是每个劳动者的基本义务。要变被动要求为主动需求,做到 “我要安全生产”,而不是“要我安全生产”。

二、培养学生安全操作的良好习惯

往往是在不经意的一瞬间,因为你的不规范的小动作造成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要求我们每一个学生在平常的练习中,严格按照电工安全规范操作,排除不良和多余的动作。认真落实安全措施,经过长时间练习和纠正,就会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事故就会远离我们,安全才能与我们常在。只有在平时就把安全操作规程记在脑子里,体现在行动上,让安全操作成为一种习惯,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作安全高效平稳进行。

让每个学生都养成安全操作的良好习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学生进入这门学科的每一节课开始,就要有意识地进行培训,才能使学生从上第一节课开始就知道要遵守安全操作规范,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要让每个学生都做到从心底里认识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做到无论什么时间,无论什么事情,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按规章制度办事。这样,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我们每个学生都能养成这种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各种安全事故就远离我们,做到安全生产作业。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电工操作者必须做到的。

三、进行严格、有效的训练

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我们的做法就是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考核,认真总结。

(1)严格要求。要求学生进入电工实训室,必须严格遵守实训安全操作规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实行小组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提高管理自己的自觉性。强调“必须安全用电”的意识。培养学生规范操作,提醒学生时刻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行实训。

(2)严格训练。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对正规产品的安装及调试,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师在实训中要强调严格训练,对每一项训练内容做到多检查、多检测。

(3)严格考核。针对实训的内容进行严格考核,考核方式可以分为项目考核和技能鉴定考核。考核成绩,可以由学生根据训练内容进行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验收实习产品质量综合评定实训成绩。

篇7

[关键词]低压线路;故障原因分析;维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280-01

1、引言

低压配电线路是电力输送的终端,其由于线长、点多及面广等特点直接影响到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同时,配电线路走径相对复杂,很容易受到一些诸如气候和地理等环境因素的干扰,加之,配电线路直接面对用户端,其供用电的情况又有差异,从而间接地影响到低压线路的安全运行,不但会产生较高的设备故障率,而且会给低压线路在维护和维修过程中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探讨低压线路故障成因及其维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低压线路存在的问题

(1)低压电力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随着国家对电力事业的大力发展,电网的建设也在不断地跟进,但是对于网改资金不足,电力改造技术相对比较落后的而言,低压线路改造的标准较低,国家先进的电力设备无法供应,安全设施投入和维护工作相对缺乏,然而,的低压用电设备逐年的增加,与现有的低压线路供应技术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亟待需要解决,缓解低压电力设备的隐患。

(2)低压线路网络通道容易受堵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低压电网已经普及,但是低压线路的分布范围比较广,分散性强,部分线路需要穿过树林等比较偏僻的地方,树木和低压线路容易发生交叉,在刮风下雨时,线路就很容易发生短路等,导致低压线路网络通道受阻。

(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在供电所,很容易能够发现,电力人员的工作票和工作日志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根本无法对应,相关的记录不明确,并未进行任何的危险点分析,防范措施缺失,可能有的供电所制定了详细的电力供应安全工作章程等,但是这些制度在基层工作中根本没有得到落实,也容易造成线路问题的隐患。

(4)电力管理操作不规范

目前,电网的供应,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从事电网工作的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过多的注重电力供应的技术指标,而忽略了电力的安全管理理念,以及电网的运行和维护管理,有的地方管理疏忽,甚至根本就不进行登记和备注,维修人员经常是考勤时间不签到,工作层面不分,有的地方甚至是找个兼职的维修人员进行简单的维护和操作,这样的情况,就极其容易造成线路的安全隐患。

(5)电力人员业务水平较低

大部分从事电力工作的技术人员,很少进行专业化的技术培训,一部分农电的工作人员只有初中的文化水平,业务水平相对较低,作业范围也仅仅局限于线路之间简单的操作等等,大部分工作人员只能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判断;对于近几年上岗的工作人员,可能会接受公司短期的培训,然而其与承担的工作性质等不相适应,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电的安全生产和电力事业的发展。

3、导致低压线路常见故障的原因分析

(1)线路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运行故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工作中的用电量也在逐渐的增加,与此同时,低压线路的故障率也频繁发生,造成这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出在线路的运行上,主要是线路负荷造成的。

(2)雷击原因造成的低压线路运行故障

低压线路的雷击故障在线路运行的过程中常有发生,尤其是在多雨季节、多雨地区、空旷地区等,有很多空旷地区的低压线路是以架空线路的方式存在,而且,线路的沿途比较长,周边也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一旦出现雷雨天气极易对线路造成损坏,会造成低压线路的绝缘子爆裂、断线、避雷器爆裂、配变烧毁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低压线路的正常运行。

(3)设备原因造成的低压线路运行故障

低压线路主要是为居民提供用电的主要线路,而且,在线路运行的沿途上包括多种类型的电气设备,各个设备的功能也有所不同,通过这些设备的各项功能来实现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如果线路上设备出现故障的话,就会造成低压线路运行的故障,例如,绝缘子破裂,会出现绝缘电阻降低、跳线、放电、脏污出现的闪络等现象;配变自身故障或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弧光短路的现象;避雷器超出了使用寿命、质量不合格等未及时得到更换等,这些设备故障都会引起低压线路的运行故障。

(4)管理原因造成的低压线路运行故障

运行管理是低压线路正常运行的安全保障,而在当今低压线路运行的过程中,有很多管理环节做不到位,尤其是工作人员责任心以及技术能力的低下,使得低压线路的运行管理水平较低,不能及时的发现低压线路中的断线股、磨损等缺陷,使得线路的故障不断的扩大,对低压线路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

4、低压配电线路故障的维护管理措施分析

(1)外力破坏导致线路故障的维护措施

配电线路受到外力的破坏引起的线路故障常有发生,而且,很多都是突然性,对配电线路的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发生人身安全事件,对此,要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首先,在城市化发展之下,在建造和维修建筑物时,要与当地政府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和沟通,施工队伍要充分了解附近低压配电线路的分布情况,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施工过程中对配电线路造成破坏。其次,要在一些公路附近或人流量、车流量较大区域的配网线杆上涂上一层反光漆或安置一些反光标志等,这样能够能够提醒人们以及行车司机的注意,有效的维护人们对线杆造成意外的损伤或车辆对线杆的撞击而引发的线路事故,第三,要加强对电网线路保护的宣传工作,使广大群众了解电网以及电力对我国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加强对低压配电线路的巡逻工作,一旦发现附近存在障碍物的话,要及时清楚障碍物,尤其是线路附近的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树枝会不断的生长变长扩散,难免会对线路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做好树木的剪修工作,全面提高配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2)自然因素引发线路故障的维护措施

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而对于线路的影响来说,只有通过不断的加强相应的防御措施,才能有效的抵抗自然因素对线路造成的破坏。首先,在线路的绝缘子上采取措施,可以将线路绝缘子换成抗雷击较强的材料,这样可以进一步避免雷击对线路绝缘子造成的损坏,同时,还要在配电线路上相应的位置安装避雷器、避雷针等装备,主要是在一些空旷区域附近没有高大建筑物的区域,因为这些区域没有高大建筑物雷击很容易对线路造成破坏。其次,要加强对低压配电线路上电气设备的清扫工作,要定期的进行清理,避免尘埃物落的较多而引起的导电性造成线路设备的损坏。另外,为了避免雷击电流过大对线路造成损坏,可以适当的增加配电线路的负荷容量,这样在受到雷击的情况下也会缓解过大的雷击电流,能够让线路上的设备对雷击过电流进行及时的处理,有效的降低了线路故障的发生。

(3)加强配电线路的管理维护工作

电力企业要加强对配电线路的管理维护工作,避免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线路故障。首先,电力企业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并严格的执行下去,并且,要实行相应的奖励机制,将管理维护工作的质量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对工作完成较好的人员或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工作人员对配电线路管理维护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低压配网管理维护的质量。其次,要对配电线路的管理维护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环节,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更有助于工作人员处理应急事件,以及能够及时发生配电线路上存在的故障隐患,将隐患消除在萌芽中,避免故障的发展而引发更大的线路故障。第三,工作人员在对配电线路进行巡逻的过程中,要有计划的进行,避免随意性过大而忽略了局部地区配电线路的巡逻,要根据配电线路的规划以及配网设备的分布情况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逻,这样才能保证对配电线路进行全面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低压配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

5、结语

低压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与用户连接的终端部分,其能否安全运行直接影响着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情况。我们应当注重对配电线路网络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对输电网络的改进,不断加大建设项目资金的投入,提升线路运作水平。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线路输电可靠性,从而保障配电线路网络运作的安全,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斌.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及预防措施[J].电工,2009,02:31.

篇8

关键词:施工 管理 临时用电 安全

在对送变电施工现场安全检查中,存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布置不科学、安装不合理、操作不规范的现象,稍有不慎极易造成意外的触电伤害事故。虽然这些隐患暂时可能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我们长期抱着侥幸的心理,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对这些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熟视无睹,听之任之,终将积众难返,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下面仅就如何做好送变电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工作,做到防微杜渐提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认真做好临时用电的施工组织设计

临时用电有明显的时间性,当现场施工结束后即拆除该线路。但临时用电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基础,是临时用电系统安装、检查验收、现场管理、安全检查、完工拆除的依据,丝毫不可懈怠。应当做到:

1、方案应当符合现场实际,选择采用架空线路或电缆布设,满足对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的要求;

2、通过现场勘查确定电源进线、配电设备位置及线路走向;

3、通过负荷计算确定变、配电设备及导线类型、规格,要考虑留有一定的余度;

4、绘制现场电气控制布置图及接线图;

5、编制现场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

二、临时用电技术安全要求

1、对于架空线路,电杆宜采用木杆和木横担,其材质必须坚实,不得有腐朽、劈裂及其他损伤。木杆总长度不宜小于8米,梢径不宜小于140mm。电杆的埋深见下表(为方便记忆,一般以1/6计算埋深)。装设变压器的电杆,其埋深不宜小于2米。拉线坑深宜为1.2~1.5米,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不宜小于45o,当受到地形限制时不得小于30o。拉线从导线之间穿过时,应装设拉线绝缘子。拉线绝缘子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5米。

施工现场内的低压架空线路在人员频繁活动区或大型机具集中作业区,应采用绝缘线。绝缘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并不得直接捆绑在电杆、树木、脚手架上,不得拖拉在地面上;埋地敷设时必须穿管,管内不得有接头,其管口应密封。

2、对于电缆线路,供电电缆应沿道路路边或建筑物边缘埋设,并宜沿直线敷设,转弯处和直线段每隔20米处应设电缆走向标志。电缆直埋时,其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宜小于0.2~0.7米;电缆上下应铺以软土或砂土,其厚度不得小于100mm,并应盖砖保护。低压电缆需架空敷设时,应沿建筑物、构筑物架设,其架设高度不应低于2米;接头处应绝缘良好,并应采取防水措施。进入变电所、配电所的电缆沟或电缆管,在电缆敷设完成后应将管口堵实。

3、当施工现场设有专供施工用的低压侧为380/220V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时,其低压侧应采用保护导体和中性导体分离接地系统(TN-S系统)或电源系统接地,保护导体就地接地系统(TT系统)。但由同一电源供电的低压系统,不宜同时采用上述两种系统。用电设备的保护地线或保护零线应并联接地,并严禁串联接地或接零。当施工现场不单独装设低压侧为380/220V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而利用原有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应根据原系统要求作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保护地线或保护零线应采用焊接、压接、螺栓连接或其他可靠方法连接,严禁缠绕或钩挂。

4、对于配电箱及开关箱,进线口和出线口宜设在箱的下面或侧面,箱内的导线应绝缘良好、排列整齐、固定牢固,导线端头应采用螺栓连接或压接。具有3个回路以上的配电箱应设总闸及分闸,每一分路刀闸不应接2台或2台以上电气设备,不应供2个或2个以上作业组使用。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如合置在同一配电箱内,动力和照明线路应分路设置,分别装设刀闸或开关。所有配电箱、开关箱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按照下述操作顺序,送电操作顺序为: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停电操作顺序为:开关箱--分配电箱--总配电箱。

5、对于照明线路应布线整齐,相对固定。室内安装的固定式照明灯具悬挂高度不得低于2.5米,室外安装的照明灯具不得低于3米。安装在露天工作场所的照明灯具应选用防水型灯头。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作保护接零。单相回路的照明开关箱内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电器、灯具的相线必须经开关控制,不得将相线直接引入灯具。

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保障

1、确保配备经过培训考试合格的电工从事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工作;

2、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专业电工严格按图完成;

3、现场电气控制系统接线完毕后,须对整个系统的线路部分及线路上所接所有设备、电器都进行严格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接电投入使用;

4、对于现场临时用电使用人员必须做好安全用电、电气防火等措施的技术交底,确保临时用电的安全。

四、定期、不定期现场安全检查

现场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检查人、设备、工具生产运转过程中的安全状况,检查各项管理制度在生产过程中的贯彻执行情况。

1、及时发现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并及时纠正;

2、及时发现设备隐患,消除不安全因素;

3、及时发现和弥补管理缺陷,逐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4、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安全施工生产先进经验;

5、通过察看、询问、综合分析,得出明确结论;

6、要奖罚分明,对于好的要表扬、奖励,对于差的要批评、惩罚。

安全检查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五、临时用电完毕即时拆除

篇9

【关键词】职业技能鉴定维修电工

实训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76-02

维修电工实训是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和数控等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也是社会开展“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考证的培训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电工安全知识与技术,熟练使用常用电3232具及仪器仪表,识别、选择、调整常用低压电器,学会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与检修,能达到中级维修电工的技能操作水平,部分高水平学生可以达到高级维修电工的技能操作水平。本课程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服务,是培养专业技能的基础。学生掌握该课程的技能后,可以胜任企业里安装、操作、维修等电工岗位。

然而传统的维修电工实训教学模式和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和距离,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造成实训教学与职业资格取证间的脱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做到本课程的实训教学与相应职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必须对现行的维修电工实训教学进行改革。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

“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的理念是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任务作为载体进行能力实训,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因此,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打破传统以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为线索的教学模式,而是整合工作任务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真实的企业岗位任务为载体开展教学与训练,彻底改变了教与学的行为,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实施教学,使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学习,在完成任务中学习”。同时通过对实际线路的接触,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实验,并体验企业对实际岗位的要求,逐步加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职业素养。

二、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的课程设计思路

维修电工的工作涉及设备和人身的安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典型电路的安装与线路的检测、专业工具与仪器仪表的使用等,是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通过对这一岗位的调研,及行业专家的深入分析,根据这一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将本课程设计为四大模块:基础技能实训、应用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生产技能实训。以上四个模块是以完成维修电工这一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并通过真实的项目环境培养职业素质。同时教学内容涵盖了“维修电工初级”的基本应会要求,涵盖了“维修电工中高级”的应知、应会内容,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融于课程教学中。

三、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主线的课程实训内容

针对安装、操作、维修电工等职业岗位对电工技术应用能力的需求和维修电工的职业资格标准,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尽量选择既能贴近企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实际,又可实际操作的学习情境,如触电急救训练、电工仪表与实测、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检查、电动机控制电路制作与调试等项目。将学习情境分成四种类型,每种类型对应从简单到复杂的训练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对应的知识点和相应的能力培养目标。因此,教学项目丰富,内容充实,针对性强,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体的实训内容见表1:

四、基于行动导向原则的教学模式设计

维修电工实训是一门实践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实践,完全在实训场地和生产车间进行实践活动。通过讲、练、示范结合的形式,充分利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教学法组织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实现教学与实践工作的一致性。特别是在生产技能训练中,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使学生在学校期间接触实际生产,得到实际技能训练。在各项实践教学环节中,都以生产实际中的规程、规范为指导,严格执行岗位责任条例,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整个实训内容占用三周教学周,共计90学时。其中基础技能实训占用20学时;应用技能实训占用22学时;综合技能实训占用20学时;生产技能实训占用28学时。基础技能实训分为5项实训内容,10个单项实训项目,主要侧重于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维修与保养。应用技能实训主要侧重于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实训,分为6个实训项目,主要学会控制线路的连接、调试方法。综合技能实训以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分析与故障排除为主要实训内容,分为3个实训项目,主要完成机床控制电路的检修任务。生产技能训练主要是根据校办工厂的产品调整实训内容,目前实训项目是电动吊篮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在应用技能和综合技能实训中,将中、高级维修电工实训融入教学过程。

五、建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考核体系

篇10

漏电保护器,简称保护器,在我国已走过了地方自发、政府引导、国家制订“标准”和“规程”,规范生产和使用以及健康发展四个阶段。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确定了对农电实施“两改一同价”的策略,作为当前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漏电保护器;农网改造工程;安装;管理

农网改造后,“小容量多布点”的农网结构和高质量的输电线路,取代了供电范围大,线路绝缘低的用电模式;低压电网供电系统产权由用户所有变为供电部门所有,统一了管理。给保护器的安装使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新的条件下,正确配置安装和严格管理、使用保护器,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1 保护器的安装

1.1 保护器的配置

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出线处装设保护器,以实现对配电系统总保护。在每一居民住户装设保护器,实行末端保护,防止直接接触电击时的人身事故。如果有条件时在自然村的单相进线处安装分支保护,当末端发生故障,产生的故障电流,使分支保护器跳闸,那么可将因故障引起的停电范围,控制在该自然村的故障相,不影响其他用户的用电,这样可充分体现分级保护的优势。

1.2 各级保护器额定动作电流值的选择

(1)总保护:保护器安装在低压电网电源端或进线端,实现对全网络的整体保护,总保护作为消除配电系统事故隐患为目的的间接接触保护。剩余电流动作值的选择应躲过电网正常泄漏值。

(2)分支线保护:分支保护仍以实现间接接触保护为主。在分级保护系统中,分支电路保护器的动作电流值选用时,应大于正常运行中实测最大泄漏电流的2.5倍,同时还应满足泄漏电流最大设备泄漏值的4倍。

(3)末级保护:末级保护器一般指家用保护器和电动机用三相剩余电流断路器。末级保护应实现直接接触电击保护,保护器应选用额定动作电流值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快速动作的保护器。对大中容量的单台用电设备,选用的保护器其动作电流应大于正常泄漏电流值的4倍。一般选用30mA以上,100mA以下快速动作的保护器。

1.3 各级保护器动作时间的选择

在分级保护系统中,选择各级保护器动作特性应遵循额定动作电流值与动作时间协调配合。不应出现越级跳闸现象。

一般总保护动作时间选择延时0.1s~2.0s,一般延时时间宜定:0.2s;0.4s;0.8s;1s;1.5s;2.0s。延时动作特性可定为:在IΔn时,最大动作时间为规定的延时时间加0.1s;在5IΔn时,最小动作时间为规定的延时时间。这样级间间隔时间为0.2s,上级最小动作时间与下级最大动作时间留有0.1s余地,不可能出现越级跳闸。末级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动作时间应选择≤0.1s的快速动作型。

1.4 各级保护器的选用与功能设置

(1)总保护:在有人值班的配电室,可选用具备过流、短路保护功能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如DZ15L、DZ20L、DZ25L系列产品等。(2)分支线保护:在三级保护系统中,分支线保护采用单相保护器。单相保护器应具备过流和短路保护功能。在三级保护系统中,用于三相保护的保护器,应选用具有过流和短路保护功能的剩余电流断路器。(3)末级保护:用于末级保护的家用保护器,有带过流保护与不带过流保护两种,这两种均可选用。为防止家用电器因过电压造成的损坏事故发生,应设置过电压保护功能。这里指的过电压是故障过电压。指中性线断开、相线与中性线搭连或电工维修线路后误送380V电压等事故而产生的过电压。这种事故时有发生,且大批量损坏家用电器。明确了过电压保护的对象后,即可确定过电压保护动作参数:额定过电压动作值≥300V额定过电压不动作值≤260V带过电压保护的保护器,常将过电压动作值调试在270V至290V之间,保证在保护线断线后,保护器能够动作。对于大中容量的用电设备,如排灌、农产品加工用的电动机等,应设置过流、短路与缺相保护功能。

1.5 安装

(1)安装用的检测仪表:a.带剩余电流测试功能的钳形电流表。b.带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测试功能的测试仪。(2)保护器测试:保护器在安装前,应进行测试。用于直接接触保护的家用保护器,动作值选用30mA、0.1s快速型保护器,动作时间应小于0.1s,在0.25A时,应小于0.04s;用于分支保护和总保护的保护器,在额定动作电流时的最大动作时间应小于延时时间加0.1s,5倍额定电流动作值流时的最小动作时间应不小于0.04s。(3)进户线的检测:安装保护器时,应首先安装末级保护。安装前,要对进户线进行检测。在全部用电设备通电后,用钳形表测试泄漏电流。一般情况下,绝缘不合格的原因是,导线接头绝缘处理不当,导线绝缘层硬伤等引起的,时大时小的不规则漏电,也可能有废弃不用的带电导线头碰墙。查找室内故障点工作量大,有些故障发生在多年不用的潮湿阴暗的房间里。有些导线老化、绝缘下降的线路,应重新换线。(4)保护器的安装与检查:末级保护器应在进户线检测合格后安装,末级保护器全部投运后再安装分支线保护,所有分支线保护器安装投运后,总保护的安装便水到渠成了,即便投运不上,架空线上查故障也很方便。只有两级剩余电流保护的保护系统,总保护后面每相可安装单极刀闸,分别控制三条相线,在三相不平衡泄漏电流较大时,投切每条相线,能方便判断故障相。

2 保护器的管理

2.1 总结运行经验,为修订“国标”和“规程”提供依据在新的形势下,建立科学的低压农网漏电保护系统至关紧要。

在总结运行经验的基础上,统一认识,修订“国标”和“规程”,使“国标”和“规程”相互协调;“国标”、“规程”与其他标准互相协调。这样,保护器的生产和应用不但有章可循,而且各种标准、规程互不冲突,可操作性强,这才达到了修订“国标”和“规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