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络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28 18:35: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络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内容丰富有趣的课程,但是往往由于课时不够无法深入拓展的讲授,自成体系的理论导致概念、内容偏多,使得教学变得枯燥。这就需要教师综合多种教学方法,使理论讲授过程变得生动有趣;精心设计实验内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制定多种考核形式,重视能力评价。
1.1讲授
讲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是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应针对不同的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1.1抛出问题,引发讨论
在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时,如果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虽然能把概念讲得很清楚,但学生往往只停留在对概念的认知层面,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而采用设疑的方式,就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跟上教师的节奏,共同寻找答案。当抛出“计算机联网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般会引发学生们的讨论,通常分为两个派别。一方认为计算机联网是简单的,譬如,台式机只要有网线,笔记本只要有无线接入点,手机只要在信号覆盖范围内就可以联网;而另一方则认为,上述联网只是解决了网络的接入的问题。台式机、笔记本、手机等只是终端设备,在网络上还有各种服务器,这些设备在硬件上是千差万别的,软件又是丰富多彩的,不仅安装的应用程序不同,操作系统也不尽相同。因此解决联网问题是复杂的。
1.1.2良好导入,引人入胜
经过之前的讨论,学生很快认识到,计算机联网是个复杂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计这个复杂的问题呢?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导入引发学生更进一步的思考。通常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会将其划分成多个简单的子问题逐个解决。同样,解决网络互联这个复杂问题时,我们也需要将其分成多个简单的问题——这就是网络分层。很自然的学生就会想到网络应该分为几层最合适呢?层数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倘若层数太少,会使每一层太复杂;若层数太多,描述和综合各层功能时太繁琐。国际标准的OSI模型将网络分为了7层,概念上是非常清楚的,为我们学习网络协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但其实际应用意义不是很大。目前互联网使用的是TCP/IP协议,它将网络分为了4层。
1.1.3巧用比喻,促进记忆
TCP/IP参考模型分为四个层次: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这四个层级的编号是由下至上的,类似于我们的楼层,1楼在最下面,接着是2、3、4楼。讲授第2层网络互联层时,可将IP协议比喻成快递员,尽力而为的投递数据包,至于数据包损坏、丢失、重发等问题都不是它能够解决的,要由上层的领导决定。讲授第3层传输层时,可将TCP和UDP协议比喻成性格迥异的兄弟。它们都是IP协议的领导,但他们的工作态度大相径庭:TCP协议的工作态度严谨认真。一旦遇到损坏的,丢失的数据包,都要求发送方重新发送,以确保数据的正确可靠。反之,UDP协议的工作态度得过且过。当遇到损坏的,丢失的数据包,则跳过接着发送剩下的数据包,追求的是速度而不是可靠。这时问学生,你更喜欢哪一个?多数都会回答TCP协议。借此告诉学生多数应用层协议采用的是TCP协议作为支撑协议,例如,SMTP(简单邮件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FTP(远程文件传输协议)等。然而UDP协议是不可或缺的,譬如,在线看电影时,如果采用的是TCP协议传输视频数据包,则一旦有数据包损坏、丢失(这在网络上是常有的现象)电影就暂停等待,直到该数据包正确无误的送达,这对于观众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而采用UDP协议则跳过这样的数据包直接播放后面的内容,这时电影画面和配音可能会有一个跳跃,但并不影响理解,这是大多数观众能够接受的。
1.1.4生动形象,激发兴趣
IP地址一直都是网络技术的重点和难点,讲授时如果没有联系实际的例子,通常无法引起学生兴趣,即使会计算答题也不能深入理解。讲授物理地址和IP地址的关系时可以选择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地址就相当于各个学校学生的学号,从学生的学号中,我们可以获得该校学生的年级、专业、班级等信息,但各个学校的编码是不同的。在举行大型考试时(例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为区别考生,必须为每位参考的学生分配一个唯一的编号,此编号反映了学生所在的学校、参考的语种、考场编号及位置等信息,且屏蔽了各个学校学号编排的差异,这就是准考证号,类似于网络中的IP地址。
1.1.5划分小组,增强合作
对于一些定义概念的内容,如果仍然采用老师讲授,学生记笔记的填鸭形式。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学生厌恶这门课程。如果采用学生自学—分小组讨论—总结—代表演讲的形式,往往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评分时先对整个小组打分作为基准分,再根据组长、演讲者、普通组员进行更细致的调整。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1.2实验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完备的网络实验教学环境。但由于设备昂贵,高校教育经费紧张等原因,致使网络实验教学设备落后,造成实验教学环节松散,形式化。最终导致计算机网络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网络工程项目的教学很少的局面。由此可见,实验平台的构建是关键。购买专门的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不失为一个折中的办法。这类系统一般由硬件、软件、实验教材和教学课件组成。其中,硬件系统由主控中心平台的设备和数据采集器组成。软件由仿真编辑器、协议分析器和其他工具软件构成。有了这样的教学辅助工具,学生在校期间即使没有实际在路由器或交换机上配置过,在今后的工作中用到这方面知识时也能很快上手。
1.3考核
传统的笔试作为考核的主要方式固然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如果只通过一次期末考试和几次平时作业成绩来评价一位学生的网络课程学习成果,未免不够全面科学。为发挥教学评价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教师应该让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在最终考核时,如果只采用传统笔试考试决定学生的成绩,往往对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有失公平,而对一些临时抱佛脚能够速记的同学来说没有反应其真实的水平。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可将平时的实验记录、演讲得分和最终的笔试成绩综合起来考虑,且平时实验记录和演讲得分应占到总成绩的50%以上。
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科研:教学
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将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可分割的两个关键环节。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课堂教学为学生讲授基本理论知识,而通过科研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给“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和体会,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和科研工作是相辅相成的。
一、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性与工程性都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采用比较灵活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生动地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体系结构和各层协议机制。在讲授专业知识时力求特别关注讲课过程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做到主线清楚、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同时也强调专业知识的连贯性和完整性。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去积极思考,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使学生喜欢这门课,喜欢这个学科,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在这一领域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当前获得广泛应用的典型网络实例,适当介绍计算机网络领域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在这一领域继续深入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任课教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在该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教学内容跟得上学科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过程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大多数的学生都有网上聊天、查资料、看新闻的经历,但他们绝大多数并不明白这是如何实现的,原理是什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目的、意义和内容的介绍从这方面引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选用国际上优秀的原版英文教材,采用英文课件,以多媒体投影和传统的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网络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关的英文专业词汇;鼓励学生课堂上用英语交流,采用英文完成作业;期末考试采用英文试卷,鼓励学生用英文答题。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专业英语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课程实验环节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课堂教学必须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本课程的实验环节对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通信网络设备以及网络系统仿真环境。根据教学要求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精心设计了一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机制的运行。学生通过实验,对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和互联网TCP/IP体系结构及协议机制的运行过程有了深刻的理解,包括各层数据传输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IP地址和硬件地址之间的转换,数据链路层数据帧的封装、传输和解析,网络层路由表的配置、数据包经过路由器实现多跳传输、IP协议实现的端到端主机之间的通信,TCP协议实现的端到端主机上不同进程之间的通信、TCP的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差错控制的实现等。实验过程中指导老师逐组与学生交流,讨论协议的实现原理,这一实验环节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科研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课堂上讲授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完成要求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大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科学本领的重要和必要环节。大学生们在校学习期间,将要完成几十门重要课程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因此在学习期间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培养步骤,就是对自己独立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培养。
如果有目的地使学生参加部分科学研究工作,让他们亲自负责一些课题和研究内容,由学生们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并具体实施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的应对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具体方案和计划的提出和实施过程,就是对他们逻辑思维的考验和培养。往往问题的解决需要有一套合理的、正确的、恰当的思路,而这一思路是在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建立的,必须符合实际问题的规律性。
为此,我们以学生作为负责人,组织申报了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无线车载自组织网络的研究与仿真”并获得立项。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让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我们对该实践创新项目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条件、人员和经费支持,包括项目所需要的工作场所、微型计算机、IEEES02.11a/big无线网络适配器、嵌入式开发环境、GPS卫星定位装置等,为学生实施训练项目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指导教师长期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从事计算机通信网络、软件系统、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和开发,具有丰富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教学经验,负责全程指导学生进行该实践创新项目。
我们首先给学生介绍课题背景。高速公路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其生命财产带来越来越多的隐患与灾难,连环车祸是最常见的事故之一。在高速公路上由于车速较快,很容易发生连环车祸,当前面的车辆发生车祸时,由于车速太快后面的驾驶员来不及反应,导致严重的连环车祸时有发生。那么有没有一种措施来避免发生这样的事故呢?如果高速公路上某一路段发生了车祸,通过车载GPS和一种网络给后面的车辆发出警报信息提醒驾驶员及时采取措施,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连环车祸,大大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因此无线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Vehicular Ad-hoc Networks)应运而生,并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极大关注。
VANET网络由车载计算机设备,无线通信设备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组成。每个节点(车辆)可以通过GPS随时确定自己的方位,通过无线收发装置接收来自其他节点的信息并进行相应的计算,然后向邻近区域的其他车辆发送自己的信息,包括方位、车速、前方车辆交通状况等等。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1015102
作者简介:郑更生(1971-),男,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单片机。
0 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应用十分广泛的新兴技术,它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融合中应运而生,计算机网络课程已成为我国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课,它为提高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新时期,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只有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完善教学体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合我国市场要求的高素质实践型人才。
1 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及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课程属于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当前我国高校该课程的实验学时分配明显不足,缺乏系统全面的实践培训,而理论部分又涉及到复杂的基本原理和TCP/IP网络协议等内容,多数学生都会认为协议与原理的学习抽象枯燥,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导致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的很难达成。尽管近些年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的力度在逐渐加大,但鉴于我国高校现状,该课程教学体系还是存在诸多不足:①师资力量有待加强。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高校老师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但设计、管理大型网络的经验和能力相对欠缺,这也必然导致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理论化倾向严重;②实践教学未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实践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但我国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仍过多采用“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学生只是看教师演示或者参观已组建好的网络环境,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激发出来,“任务驱动教学法”模式亟待引入到该课程;③实践教学形式单一。该课程实验课主要依附于理论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随意性、主观性强,实验内容也较为有限。所以,要想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必须要构建起完善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
2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体系的建构
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依托于一套完备的教学体系,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体系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应用能力为宗旨、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为培养目标。在该理念下,计算机网络课程应建立一种“理实一体化、层次多样化”的教学体系,现就对此进行探究。
2.1 教学的初始阶段分两条线进行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在初始阶段要从两方面来抓,一方面是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在实践起步阶段对学生基本应用能力的培养。基础能力教学包括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网络拓扑结构、操作系统的使用等等,应用能力的培养多为一些基础知识性的验证实验。理论知识是应用能力提高的基础,应用能力实践是对理论知识的强化,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2 教学计划应满足多层次需求
所谓“多层次”就是指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体系需根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设置,做到有的放矢。而且多层次化的教学体系并不是只针对某一个学院或者专业,而是应用于培养专业性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高等院校。教学计划分“两条线”走之后,应在不同的专业中把学生分成基础型、实践型、应用型三种类型,且可以采用自选教师的形式。基础型学生的特点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对最基本的传输协议、交换原理等内容有更加全面的理解,这类学生适合在基础层次进行创新;实践型学生把网络分布连接作为重点,实践性地对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及终端用户根据所规定的拓扑结构及要求进行综合布线及配置;而应用型学生的教学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在全面掌握网络传输协议及原理后,能够在计算机上开发网络应用平台和模拟各种结果。
2.3 个性化教学,走创新式培养道路
学生在多层次教学之后,基础知识能力和应用能力均有了大幅提高,而学生在此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科研能力,个性化教学模式需要在此阶段介入。所谓个性化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发展方向,如网络规划方向、网络服务方向、网络安全方向等等。而创新式培养是在以上全部过程优化之后进行的,创新式培养满足高端学生的创新需求,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为目的,开始让学生进入到科研项目中。
除了以上三部分内容,完备的教学体系还应包括教学质量保障措施,该措施有助于评估当前教学效果,并对下阶段教学任务提出建设性方向。质量评估的手段应该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成绩不能仅看一方面的成绩,要多方位考量,把理论、实验、应用、创新等环节综合起来进行考评。
3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式与方法研究
“理实一体化、层次多样化”教学体系的建立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展开奠定了基础,而在具体教学步骤当中需要加强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现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3.1 在分组讨论式教学中,讲究互动式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融合 分组讨论式教学法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必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在分组讨论中还要穿插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教学之前需要按照学习内容将班级分成多个小组,教师按照“任务驱动法”的要领先提供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法、结果等资料,再给小组下达任务,要求每个小组按照解决问题的步骤完成任务。任务完成过程中,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协作来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在分组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不是所有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都适合应用该方法,该方法需要有侧重点,重点内容重点应用;第二,该方法的使用课堂节奏很重要,教师在课堂掌控过程中应把握得当,突出重点,不能让学生钻牛角尖,要帮助学生有效地把握课程重点;第三,适用于该教学方法的内容包括交换机配置与应用知识等网络设备管理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在网络实训室上课,通过边讲边练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
现通过举例来说明分组式讨论中互动式教学与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局域网组建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要内容,可以将班级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以四五个成员为主,每个小组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一个中小企业局域网的组建,小组内部的分工由小组成员决定。在该教学方法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针对各个小组的方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通过激励措施鼓励学生提高任务完成的效率,还鼓励学生能够提出创新性的观点。激励、奖励的目的就是要加强小组成员间的协作水平,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高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
3.2 将网络资源充分运用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
教学组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站,将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网络课程课件、教学录像、实验软件等内容。此方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教学组还可以利用网络论坛、博客等形式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
3.3 尝试组建课程兴趣小组和技能大赛实验班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重要,在课后通过组建课程兴趣小组或技能大赛实验班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积极性。近些年我国职业院校开展的计算机网络技能大赛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广大本科院校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技能大赛,这就需要组建实验班,采用学生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模式。学生通过模拟软件进行训练,等熟练之后再让学生在真实的设备上进行实际操作。
3.4 将职业资格认证融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计划
许多高校并没有将职业资格认证纳入到具体的教学规划当中,这十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为加强课程和就业之间的联系,在调整教学内容与实验计划的前提下,应及时把职业资格认证融入到教学计划当中,并调整学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进行职业资格培训之后,能够参加高级网络操作工、网络管理员等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这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就业观念的增强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对于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还必须要参加三级网络技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以便在毕业时就可以拿到一个或两个与网络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3.5 校企合作,开辟计算机网络实践新空间
与就业挂钩才能体现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校企合作是该课程教学创新的一种尝试。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一些网络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不仅对教师进行网络项目的培训,还可以针对学生举行不同规模的IT讲座及培训,既提升了教师的工程能力,还让学生打开了眼界,了解到了企业实际应用的主流技术,理论和实践之间建立起了沟通的桥梁,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做到更有针对性。校企合作的方式紧密了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使教学实践延伸到了更广阔的领域。
4 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交融的学科,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如何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培养理论、实践一体的网络人才已成为十分迫切的课题。本文正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理实一体化、层次多样化”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该课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这些创新手段势必会为我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建设开创出更广阔的空间,也能够为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进入专业计算机领域打下牢固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与教研过程中,一线教育工作者仍将继续致力于计算机网络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探索,也势必会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永山.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资讯,2007(8).
[2]张纯容,施晓秋,吕乐.面向应用型网络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万智萍,邱泽敏,陈锦煌.“双阶段、多层次、个性化、创新式”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1(27).
篇4
1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的问题
1.1构建网络实训室成本高
常规网络实验室需要配备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所使用的网络设备一般会选用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厂商,如思科、华三、锐捷等。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IDS、IPS、SAN网络存储等这些网络设备厂商由于竞争压力以及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设备的更新非常快。实训室需要每隔3-4年更新网络设备。客观上造成网络实训室建设成本过高。
1.2网络实训室利用率不高
一般网络实训室都仅仅是采购几台样机,学生以分组实验的方式进行实践使用。实训室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人手一台设备,学生的实训实践效果会打一个大大的折扣,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在日常的实训操作过程中,频繁对设备进行通电、插拔等操作,也会加速设备的损耗。设备一旦损坏,将严重影响教学。再加上网络实训室只能为计算机网络专业所使用,综合利用率非常低。综上所述,为了减低网络实训室建设成本,充分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可以考虑引入网络模拟器等虚拟仿真技术构建虚拟网络实验室,改进网络实验教学。
2虚拟仿真技术
2.1虚拟仿真技术概念
IBM对虚拟化作出了定义,“虚拟化是资源的逻辑表示,可以是各种硬件资源,也可以是各种软件环境,如网络虚拟化、桌面虚拟化”。仿真技术主要是应用于网络协议的构建,计算机是仿真技术主要的工具和载体。综合运用虚拟化和仿真技术,可以称为虚拟仿真技术,是用计算机创建一个可视化实验操作环境,通过操作这些虚拟实验仪器或设备,即可进行各种实验,达到与真实实验相一致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2.2虚拟仿真软件
(1)网络仿真软件比较常用的网络仿真软件有BosonNetSim、PacketTracer、RouterSim等。RouterSim是完全按照CCNA的实验设计的,非常适合学习CCNA的实验内容。最大的不足是RouterSim仅局限于实验,不能自定义网络拓扑结构。PacketTracer是Cisco公司设计的产品,对Cisco公司自身的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兼容性最好。BosonNetSim由网络拓扑设计器和网络仿真模拟组成。BosonNetSim可以模拟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并可自定义网络拓扑结构,可以模拟局域网环境以及广域网环境。BosonNetSim软件对PC运行环境要求不高,实验环境的配置较为简单,适合要求不高的实验场合。
(2)虚拟主机及云桌面VMware和VirtualPC是当前使用率非常高的两款虚拟主机软件,能在真实的物理主机上运行多个虚拟主机,并安装Windows/Linux等多种类型的操作系统。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桌面虚拟化,将计算机终端系统(也称作桌面)进行虚拟化,可以通过任何设备,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网络访问桌面系统。
3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改进网络实验教学
3.1构建虚拟网络实训室
使用普通机房就可以构建网络实训室,并不需要专门的网络实训室。普通机房中每台学生机都安装网络仿真软件(如BosonNetSim)及虚拟化软件(如VMware)。通过BosonNetSim的模拟能力,能仿真模拟教学中所用到的常见的网络交换设备,如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等。利用BosonNetSim灵活搭建各种网络结构,并模拟网络故障,可进行便捷快速部署,节省人力及硬件环境,为网络实验教学节省额外的环境部署时间。在学生物理机上安装虚拟主机软件(如VMware),虚拟多个主机并安装所需的操作系统。这样可以大大节省物理主机的数量,而且可以快速激活实训所需的操作系统,进行网络实验,提高网络实践的效果。
3.2设计实训任务,开展实训教学
教师可以设置众多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是基于实际问题而设立,把学生置身于真实场景中,学生需要独立解决工作任务。在任务教学中,学生需要了解真实场景的需求,在网络仿真软件中绘制相应的网络拓补结构图,部署相应的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主机等网络设备,配置各网络设备的IP、链路、路由、网络协议等,搭建模拟实验环境。通过对网络的反复配置、试验和分析,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网络技术,巩固知识和提高水平。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递进的任务,实施分层教学,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基础,利用BosonNetSim或RouterSim开展CCNA、CCNP认证考试训练。这些试验包内置了进行CCNA、CCNP所需的进阶实验,教师通过软件的实验导航器可以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实验练习,为学生将来进行思科认证考试提供一个平台。作为一个网络管理员,要使网络保持平稳运行,还必须及时排除故障,这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这就要求日常教学中,学生不能仅仅照着葫芦画瓢,还应能排除网络故障。教师在模拟器的帮助下,可以设置一些网络故障点并以记录配置形式保存后打包发给学生,让学生分析,边做边学,积累排除故障的经验。
3.3应用虚拟桌面实现随时随地进行网络实训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建设新一代、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机房。在虚拟机房中,学生机不再是物理机,而仅仅是一个终端。各个终端通过网络连接至中心主机,对应中心主机内的各个主机实例。学生可在普通PC端,甚至移动端,安装客户端,实现连接至中心主机的虚拟桌面,可以像操作本地物理机一样操作云端主机。云端主机装有网络实验所需的所有仿真软件及环境,可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网络实验操作,打破传统网络实验室的时空和人力限制,更好地提升实训教学效果。
4结束语
篇5
当今的信息技术人才市场,越来越关注从业人员的实际经验和动手能力,一个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的真正人才需要同时具备知识和能力。中央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面对新形式下的特殊需求,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要求,如何发挥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作用,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计算机人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为此,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大胆地在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让学生在实验中接触更多的实际网络管理,操作、开发方面的内容,帮助他们及时了解最新的实用技术。通过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理论成绩,而且也同时具备实际动手能力的学生,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帮助。
本文对我们在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中探索出的一些经验进行探讨,首先介绍教学内容的建设考虑,其次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最后是多种教学手段的灵活应用。实践证明,通过综合采取这些改进措施,有利于实现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的建设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对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实验课程内容的建设需要围绕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争取为学生提供一个集实验、科研等功能于一体的实验环境,满足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验需要。
不少在校学习过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生,往往都存在一个困惑,即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基本理论知识点没有感性认识的渠道。学生们没有见过网络电缆,集线器,路由器和交换机,更谈不上对这些设备的实际操作。因此,我们在进行网络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前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专门网络实验室的建设。这需要学校和学院在资金上的一定投入支持,否则再好的教学内容也是空中楼阁。只有在建立网络实验室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这样的网络实验室不一定需要一次投入很多资金,可以采取分批建设的方法,甚至可以利用现有的机房环境进行。在网络实验室中,除了必须的PC机以外,还应当包括网络基本设备(例如路由器,交换机等),线缆制作与测试工具等,条件许可的话甚至包括网络防火墙等更为专业的设备,如图1所示。
结合实验室的实际建设情况与课程教学的需要,之后可以进行网络实验内容的设计。在实践中,我们将实验教学内容分成了基本内容与高级内容两个部分。基本内容包括网络电缆制作、网络地址分配、网络路由配置、交换机配置、网络应用架设、网络流量监控等内容,目标是覆盖OSI(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第一层直至第七层的所有内容。高级内容包括网络设计规划、维护管理、网络安全、网络协议分析、网络故障诊断、网络编程等内容。目标是让学生对网络课程中涉及的各种原理有进一步的深入认识。其中网络实验的基本内容可以成为计算机相关专业专科和本科学生的必修内容。高级内容可以作为计算机专业专科和本科的必修内容,或研究生的选修内容。对实验内容采用这种编排方式,十分方便、清晰、灵活,有助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和效果。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
传统的实验教学法主要还是以书本和教师为中心,往往是老师在上面讲一下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学生在下面开始动手做,很多学生根本不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而是按照老师和书本上的步骤依样划葫芦,往往也能过关。这种只重视老师教的过程,而不考虑学生学的过程的教学方法,仅仅将知识的掌握当作教学的唯一目的,没有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进行重视。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通过实验如果学生仅仅掌握了某种知识或技术,还是无法适应该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统的实验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越来越显现出其不足,人们亟待更为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
在我们的网络实验课程教学中,发现德国西门子公司提出的关键能力教学方法(PETRA)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该方法原本被西门子公司应用于职业教学领域,目的是将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这里的“关键能力”包括组织能力、自主性和责任感、交往和合作能力、承受能力、学习能力等五个方面。应用关键能力教学法除了注意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注意对以上五个能力的针对性培养。这些能力都是将来学生在工作中需要具备的实际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他们工作后的自我发展和提高。采用该方法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1)信息收集。要求学生在进行实验前,独立收集实验有关信息,掌握本次实验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教师在实验前向学生提问,学生根据预先收集的相关信息回答,也可让学生采取讨论和交流的方式进行;最终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实验需要解决的本质问题。
(2)制订计划。要求学生熟悉并理解实验书面材料中的实验计划,明确具体进行实验时的操作顺序,考虑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得出结论。教师与学生就制订的实验计划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的操作方法是否可行等问题交换意见,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
(4)进行实验。学生完成实验中的各项任务,并在实验的过程不断对进行的情况进行检验,根据实验的进行情况及时调整实验进度和方案。
(5)检验结果。由学生或老师将实验结果同预期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检查完成情况。
(6)实验评价。对实验本身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态度进行评价。
由此可见,关键能力教学方法主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尽量让学生主动完成需要掌握的实验。教师只要按照实验课程的单元目标要求,初步拟定核心问题,并及时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咨询,与学生进行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更多地应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如查阅书籍、在互联网上搜索资料、小组讨论,自我检验等。通过我们的实践表明,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完成计算机网络实验的同时,不仅掌握了必要的实际操作知识,也培养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可以帮助他们今后更加从容地面对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教学手段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是相辅相成,互为依赖的。我们在计算机网络的实验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手段:
(1)建立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与网站:为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建立了一个实验教学网站,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信息化管理。在该网站上定期公布实验室的设备、建设和实验教学项目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在该网站上新的教学实验项目,学生也可在该网站上查询实验室已开设的实验项目。此外,该网站还设立实验讨论论坛为教师和学生的课后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
(2)灵活运用多种计算机模拟工具:在网络实验教学中运用模拟工具,能够大大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时的效率和质量。比如可以让学生在未作具体试验时,用虚拟网络实验平台软件对实验内容进行仿真,先让学生对实验内容及目的有一个初步认识,当学生实际进行实验时,如果发现实验的结果与仿真的结果不同,必然会及时进行检查,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实践中采用了多种仿真工具,如用于网络操作系统及网络本身仿真的Vmware,路由器与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仿真的NetSim,支持复杂网络建模的Qualnet等。
(3)重视CAI课件在实验课中的应用:好的网络实验CAI课件可以改善单一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其学习兴趣,丰富地反映出课程的内涵,起到优化实验教学改革的作用。我们自己尝试开发了一些网络实验CAI课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演绎实验的全过程,其效果不仅能促进实验内容的更新,也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篇6
【关键词】双语教学 计算机网络 教学方法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149-02
【Abstract】In the paper, the conception and teaching method of bilingual teaching is introduced. Then many respects on how to teach computer network in bilingual teaching are explored, such as the way of book chosen, the method of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and the way of examination.
【Key words】Bilingual Teaching Computer Network Method of Teaching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一、引 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复合型的人才,成为大学教育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之后,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拥有了解外国文化,能够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教育部在2001年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对于像信息技术这样的高新技术专业更要先行一步。为了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我校积极贯彻教育部的有关要求,开展了双语教学活动。几年的实践证明,通过开展双语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本学科先进的理论和技术,还锻炼了用外语获取专业知识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对今后的择业就业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从计算机网络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实践活动入手,首先介绍了双语教学的概念和方式,然后重点就该课程在教材的选取、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教学环节进行探讨。
二、双语教学概述
双语教学是指以外语或外语与母语结合使用而进行的非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活动。目前,主要采用以英语或英汉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目前,已经有不少高校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双语教学。但是要顺利地开展双语教学,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有很多需要探讨的地方。
首先,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需要对师资进行培训。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除了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外,还需要精通外语。为此,我们学校每年选派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到国外高校进修。其次,需要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最后,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目前,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教学方式:
1.词汇式双语教学,选用英文教材,使用汉语讲解专业知识,同时专业词汇、板书和课件采用汉语和英语结合的形式,作业和试卷多采用汉语;
2.混合式双语教学,选用英文教材,专业知识中部分内容采用汉语传授,部分内容采用英语传授,板书和课件基本采用英文,作业和试卷多采用英语;
3.完全的双语教学,所有内容,从教材、课堂讲授到作业、考核均采用英语。
三、《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的实施
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本身综合性强、内容复杂,即使用汉语讲授也不易理解;同时该课程又是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学生必须真正掌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我们采用了混合式的教学方式。以下就教材的选取、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教学环节来探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双语教学。
1.教材的选取
选用合适的英文教材是进行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在选择教材时,要考虑教材的内容与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一致。我们选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James F.Kurose和Keith W.Ross主编的《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Down Approach Featuring the Internet(4rd Edition)》影印版教材。同时,为了便于学生自学,我们选择电子工业出版社谢希仁编写的《计算机网络(第五版)》作为参考书。
2.教学方法
为了配合双语教学的开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对该课程的双语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得到了以下的启示:
(1)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的开展双语教学。在教学进度安排上,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逐步提高使用英语的比重。前面的章节及每章的前几节进度较慢,使学生充分理解基础的内容,逐步适应双语教学。由于计算机网络的专业术语较多,所以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陌生词汇要及时总结和重点讲解。
(2)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堂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的优势,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网络课堂,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测试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答疑、问卷调查等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3)注重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的形式,要求学生用英文给出回答;对于部分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英文,给出自己的解释,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对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鼓励学生之间用英文讨论,然后给出结论。通过以上的几种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
(4)开展计算机网络课外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综合性强、理论抽象,学生往往在课程学习的初期兴趣较大,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的学习信心降低、热情减弱。
通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有所了解,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网络实验室对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到实验室进行一些网络实践活动。
3.实践教学
为了配合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加深对网络理论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特点进行了改革。
我们将计算机网络实验分为三类,分别是验证性实验、操作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验证型实验主要用于验证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各种协议的工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如利用Ethereal等抓包软件抓取数据包,分析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操作性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网络方面的动手能力,同时加深对网络原理的理解,如制作网线、配置TCP/IP协议、配置网络服务器等实验。综合性实验需要学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实验项目。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适当增加了综合性实验项目的比重。
4.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最终成绩包括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成绩和作业、平时测验及考勤两部分。通过这种多种形式的考核,可以使学生在平时就重视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理论与实践并重,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各部分的比重分别是: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中实验成绩和作业、平时测验及考勤各占一半。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英文命题。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我们建立了英文习题库。由于我们的任课教师大都参加过网络工程师和国外各种认证考试的学习,这为我们建立习题库提供了基础。习题库借鉴了国外各种认证考试,如CCNA、MCSE,及国内的各种考试,如,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中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等。
四、总 结
双语教学是与国际接轨,进行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趋势。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使学生可以紧跟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的双语教学还处在发展阶段,存在很多值得探索的东西。只要我们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就一定可以培养出高质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2
2 陈 鸣.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
3 张建军.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228~229
篇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对策 课程技能鉴定标准
随着计算机和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不但提供了强大的共享信息的功能,而且其无国界、无时间、无地域限制的特点,也为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便利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想利用该技术与方法进行商务活动。随着商务风潮的扩大,将会有更多的公司连上Internet进行各项业务,相应的,对高层次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对高职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要求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原有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状况已不能适应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需求,应对计算机网络实验进行改革,突破原有的课程界限,建立新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体系,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我们计算机教研组在本学期主要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与尝试,写成此文,望得到专家们的指导。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在我校开展的专业现代化建设中,将“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培养具有过硬操作技能的一线工人”作为此次改革的目标。以此培养目标为指导的中等职教教学目标,必然要求培养大量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第一线专门技能型人才。而我国目前职教教学中,是否严格按照这一标准来执行的呢?答案并不让人满意。由于我国职教发展的历史较短,长期以来受传统普教教学方法、规章制度的影响,完全没有考虑到职教与其他教育分支学科一样包含着教育本质上的内容,作为独立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有着自身许多特点。我国中等职教教学中一味照抄照搬普教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只强调传授按严格学科体系形成的书本知识,而相对忽视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今天的职校生在走出校门后,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知识结构不过硬,专业技能不扎实的社会现实。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原来被认为“动手能力强”的广大中职校生在面对灵活多变的现场问题时变得手足无措。广大职校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只能处于不利地位。由于目前就业市场疲软,广大职校生在人才竞争中的劣势将直接影响到广大中职校的生存问题。既然目前广大中等职校教学存在这么多弊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改变这种局面,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全体师生有没有充分认识实验课的重要性?这有悖于我们的改革目标,进行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只有强化操作,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使我们职教培养出的学生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才是我们职教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培养目标
计算机网络是为中职计算机班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计算机网络课程与计算机网络实验之间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配置不能满足于部分实验要求
我校计算机专业有一个综合布线实验室与一个网络实验室,但这两个实验室都只有50平方米左右,一次最多能容纳30个学生进行实验,而每一届的学生数都在200人左右,远远不能满足课程开设的需要。另外,网络实验室主机的配置不能满足实验的要求,急需扩充与更新。
2.计算机实验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计算机实验课只是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点缀,并没有真正与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课时安排不合理、内容衔接不够好,就会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消化不良,上机作业难以完成,进而使学习兴趣逐渐淡漠,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3.“教”与“学”没有得到有机的结合
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单纯追求直观和生动,忘记了作为主体存在的学生的主动性,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全部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按照这样的理论设计的课堂教学软件,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很容易进入一种“人灌+机灌”的新的课堂教学误区。而教师也受到定型情节的课件影响,完全围绕着课件讲课,缺少了课堂教学中最为精彩的“即兴发挥”。
4.实验室的管理与教学需要不相适应
学生上机实验的自由受到限制,实验室的封闭式管理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上机实践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消化理论知识、感知计算机性能的有效途径,因此上机时间必须保证。目前,大多数学校计算机实验实行的是封闭式管理,学生上机是统一时间,整班上机,内容统一安排。高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是刚刚入门、有的则有相当的基础,因此,封闭式的管理使部分学生的求知欲受到了限制。
三、计算机网络实验改革措施
1.把计算机课程放在实验教学的重要位置,而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基础性课程,要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充分认识开设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当前,社会各个领域已十分重视计算机这一现代技术手段,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甚至不会使用计算机,显然无法适应席卷而来的信息社会的需求。所以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无论是课时的安排、教学、实验人员的配备,还是计算机设备的物质投入等方面都要把计算机的实验教学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同时计算机实验教学要以此为基础,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动力,则教学就易于进行。随着计算机日益普及和技术的日新月异,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日益浓厚,计算机课程必然会成为高校学生最喜欢选修、最热门、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
2.充分利用多媒体、CAI辅助教学环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不仅理论性的概念、命令比较多,而且人机界面及人机交互的内容更多,若仍沿用口头语言和板书方式去教学,则不仅教师难讲,而且学生也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既费时、费力,又达不到好的效果。而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教学,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地学习该课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制的CAI辅助教学课件和一些同类型的教学软件等多种多样的信息载体进行教学,使教学信息的图、文、声并茂,这种多维立体的教学信息传播,增强了信息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另外,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学生可利用一定的输入、输出设备,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人机交互作用是计算机媒体所特有的,其准确、逼真的效果也是其他单向电教媒体无法比拟的。
3.革新计算机实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课程的理论教学固然重要,而上机实践更是学好计算机课程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把书本上的文字、符号转化为逼真的图、文、声并茂的多维立体信息,这种作用是任何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但是计算机实验课如何进行,确实值得我们认真探讨。传统的做法是统一时间,学生整班上机,指导老师布置好学生每次上机的实验内容,并针对各个章节的特点,拟出一些上机练习题让学生完成。这种做法虽然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我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应该实行开放式的管理,即学生可在全天候自由上机,内容可根据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自行决定,给学生以充分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固有的强大的学习潜能,为我们的素质教育探索一条新路。
4.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计算机实验室建设
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必须围绕实验教学改革来进行,如何在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软、硬件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对搞好计算机实验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鉴此,笔者认为,一要加强计算机实验人员的队伍建设。目前,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人员中存在着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此外由于实验技术人员长期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承担繁杂的实验组织、准备和辅助工作,地位和待遇偏低,这些原因导致实验队伍的不够稳定,为此,要把热爱计算机实验岗位、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吃苦献身精神的人员抽调充实到计算机实验岗位,并在工资、奖金、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相应的待遇,从各个方面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要对现有实验人员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以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计算机实验队伍。二要对实验的计算机设备加强维护和管理,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在这方面要完善实验教学评估制度和设备使用记录制度,对是否达到规定的实验教学时数和设备的年使用时数,要制定出一套奖惩办法,充分发挥实验室和设备的使用效率,更新实验教学人员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设备“用坏”总比“放坏”好。三要加大投入,及时更新实验室的软、硬件设备。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设备的更新换代非常之快,为此,高校必须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有计划地逐步更新部分设备,起码做到实验室的设备不能落后于一般社会领域的设备,使高校毕业生能够掌握较为前沿的计算机技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
5.进行相关课程的整合
在以往的教学中,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理论课程与网络实验总是分开设立,或者实验仅是穿插在其中的点缀。计算机网络实验涉及了计算机系统的构架、应用、编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不仅与硬件环境有关,也与软件环境有关。因此,不应只作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附属实验,而应该与理论相结合,在实验前可以让学生了解应具备的理论知识,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相关的理论知识作为补充材料提供给学生。
参考文献
[1]Microsoft Corporat ion MCSE制胜宝典IIS4.0[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教学研究
Abstract: network course in compute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ystem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but its offering exists generally stro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link is weak,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between the proble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y teaching at the same time, how to select the practice teaching content, and use the opening experiment teaching in class and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thus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eaching link at the same time, they can make the course of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closely.
Keywords: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 H1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中重要的研究发展方向,同时也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因此,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在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理论性强是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普遍特点。如果没有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来支撑,这些理论性很强的知识将很难被理解和掌握。但是,由于受到实验环境、实验内容等方面的限制,实践教学一向是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1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目前,国内各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根据自身专业特色的需要或多或少地开设了一门或多门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每门课程都有配套的实验实训内容,但这些实验课的现状并不理想,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每门实验课程的基础部分大同小异,存在许多交叉点,但缺少一个综合的、全面的实验体系。(2)由于实验学时的限制,难以组成专题实验,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3)实验内容设置不太合理,演示和验证性实验、单项训练实验偏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偏少,对课程设计不够重视。(4)网络技术发展很快,网络产品更新也快,网络产品的种类繁多,由于经费投入有限,网络实验所需的软硬件条件难以跟上应用发展。另外网络产品封装性好,使用相对简单,教材没有网络产品的具体介绍和分析,使学生缺乏能动性,实验课程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以上实践教学现状,我们必须积极探索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并进行大胆实践。我们认为,实践教学的改革应从创新性、开放性、互动性和实用性四个方面着手。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注意调动和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冲动、创新思维;二是实验的设计要有所创新,要与新思维、新观念符合,要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创新的要求。通过设计开放式架构,打破学科框架,消除跨学科教育的障碍,建立跨学科教育的机制,打破实验实训场所的封闭性,增加实验场所的开放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实验环境,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倡互动作用的团队文化,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中学习和传播知识。在实验内容的选取上,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注重实用性,对于一些过时的,或在实际应用中很少出现的,予以取消或缩减,相应增加一些针对目前流行的网络应用技术的实验。
2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实验课改革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传授网络知识与培养网络组建和管理能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也要提高思维、探索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知识和能力之间又有着紧密联系,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学习知识的条件。根据以上思路,我们认为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实验内容的设计与更新,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实验组织与管理的创新。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根据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学科特点,应把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彻底分开,构建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以实验、实训项目来组织实践性教学内容,对实践教学独立设课,独立考核,以掌握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改变传统实践教学中的“实验围绕理论教学转”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拓宽学生的思路。
2.1实验环境的合理性
在进行网络实验环境的布置和软硬件配置时,应充分考虑计算机网络的硬件和软件技术更新发展迅速的特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更新,尽可能地配置最先进和最适宜的型号和版本,同时注意硬件设备的扩展和软件产品的升级。这样使实验环境既保持足够的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保持实验室Internet的接口,将实验教室建设成一个合理的、可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室。网络实验室可以逐步实现结构化布线、有线/无线网络系统、对等/客户服务器网络模式、Windows/Linux双系统等网络架构。
2.2实验内容的实用性
现实中的网络类型多种多样,范围大小不一,学生接触大型网络的机会并不是很多,网络实验内容应该结合实际,不能贪多、大而全。从最基本的小型有线/无线网络出发,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网络从组建和配置到运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因此,实验安排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按模块进行设置,每个实验模块应具有独立性,且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应尽可能密切结合;同时各个实验模块之间要有一定的衔接,后续实验模块要以前面实验模块为基础。这样能使学生对网络有一个整体和全面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2.3实验系统的可操作性
实验作为教学环节,除了应尽量再现网络环境的真实性外,还要使学生在一个可操作的环境下学习和训练相关技能,克服实验经费不足、实验条件简陋的困难。例如可以使用Sniffer、Boston等工具软件使学生熟悉TCP/IP协议的真正意义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进行实际路由器的配置和网络管理实践。同时由于实验系统的运行情况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所以要做好紧急预案和系统备份,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2.4师生的互动性
网络实验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创造实验条件、规定基本框架后,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和设计空间,实验结果没有现成的答案,也可以有多个答案,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操作。遇到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允许学生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自由发挥,深入扩展。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对学生实验方法和思路进行指导和帮助。
2.5实践教学的管理与评价体系
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由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知识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因此实践教学的评价考核体系也应该不同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考核方法,根据实践教学类别的不同和不同学科的特点,可以采取小组答辩、实习调研报告、创意设计书等多种形式来考核学生的实践成果,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
3结语
我们应合理地选取实验内容,并安排到相应的教学环节中,将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既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又可以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课内实验教学与课后开放实验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可以解决实验过程中实验课时和实验设备受限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课程;启发式教学;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087-02
Abstract As a teaching practical matter,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network theory,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o guide students′ thinking in the teaching by using heuristic, promoting to impart the knowledge,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The practice proves that it has achieved a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course of computer network; heuristic teaching; OSI re-ference model
1 计算机网络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网络是武警警官学院工程技术类学员所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从武警部队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使学员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常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组建与管理技能,为将来从事武警指挥信息化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按照现行课程标准要求,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工作原理及应用等方面知识。在授课中发现当介绍计算机网络外延时,学员还比较感兴趣,而大多数教材从第二章起均是对计算机网络的内涵、网络体系结构进行介绍,而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很强,非常抽象,学员看不见、摸不着,又想象不出来,自然而然就感到困惑。如果教员依然还按照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照本宣科地讲授,学员就会感到枯燥,提不起学习兴趣,他们不清楚所学知识有何用处,在学习中就会表现出疲惫状态,从开始感兴趣到逐渐失去耐心、不认真听课,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后面章节的授课,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这就要求教员深入地去思考更切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将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收到不错的效果。
2 启发式教学法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在《论语・述而》中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其含义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做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
启发式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激发学员思考问题的潜能,不断促进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它强调以学员为主体,摒弃传统教学中以教员为主体的模式,教员更多的是引导学员逐步掌握知识。在启发式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方式,但是启发式的提问不是简单的提问,而是精心设计的提问,充分利用比喻和类比,启发学员积极思考,把单纯的传授知识变为开拓学员的思维,言简意赅地描述自己的思想、思路,让学员领悟、理解、接受,并变为自己的思想,从而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2]。
3 教学方法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课程必讲的知识,它是计算机网络的主线索,对于理解和设计计算机网络具有理论的指导意义,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大部分教材在开始章节安排OSI七层参考模型的总体描述,希望建立起学生对网络的整体认识,然后围绕七层模型分章节展开。这部分知识是教学上的难点,对学生来说太抽象、难理解,而对教师来说用传统教学法又很难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照本宣科地去讲解OSI七层模型的每一层功能,则使得知识失去线索,让学生陷入不得要领的困惑,无助于建立起整体上的认识。晦涩难懂的概念和抽象的传输流程与网络结构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到畏难。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逐渐模索出一种“以问题为驱动,实例为导向”的引导式教学方法。首先通过设问引入:为什么OSI参考模型要设计成七层?这七层是怎么来的?然后从网络通信实例逐步推导出OSI/RM中的七层模型[3],自底向上,逐层引入,通过设问让学员参与其中,来共同讨论各层的功能与需求,让学员建立起对OSI模型的整体认识。
引导学员站在一个网络设计者的角度考虑以下问题。
实例一:两台相同计算机在理想环境下直接互联,引入物理层。首先考虑两台计算机完全相同,外界干扰可以忽略,两台计算机相邻,让学员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下传送数据或文件需要怎么做?这是计算机通信中最简单、最理想的情况。不难想象,在此种条件下,两机间传送数据或文件只需要将待传数据转换成光或电信号,再利用某种通信介质及其接口将两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就可完成二进制位流的传送。这就是物理层应该完成的工作。
实例二:两台相同计算机在非理想环境下直接互联,引入数据链路层。在实例一的基础上去掉其中一假定,通信环境很理想。因为在现实中,电气信号的传输往往受到空间电磁干扰的影响,而使被传的二进制位流中的信号从“0”变为“1”,或发生反向变化。这样一来,如果仅仅因为一两个二进制比特出错,就造成整个文件传输失败而须重传的话损失太大,传输效率大大降低。让学员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做。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学员马上就会想到:将一连串的二进制比特流组装成一个个的数据帧就能解决,哪个帧的比特出错了,只用重传出错的帧,这就是所谓的“成帧”,数据链路层要完成的一个重要的工作之一。
另外,为了检测出传输错误,必须提供某种检测手段,这就是数据链路层的第二个重要工作――差错控制。为了知道是哪一段数据出错,应对各段数据编序;为了让接收方能控制发送方的发送速率,应当进行流量控制。所有这些都是数据链路层需要实现的功能。
实例三:两台或两台以上相同计算机间接互联,引入网络层。实例一和二讨论了两台计算机直连的情况,而在现实网络中,通信远比这种情况复杂,当两台以上计算机间接互联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类比于邮政系统需要邮政地址,在网络中应该解决通信对象的标志问题,就是网络地址。当两台计算机之间可通过多种路径到达对方时,类比于日常生活中的交通运输,需要解决选径问题。当同时上网用户多、流量多时,类比于上下班高峰或节假日出游时交通堵塞,应解决网络拥塞问题。这些都是网络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实例四:两台或两台以上相同计算机通过多个或多种网络互联,引入传输层。先让学员思考:到现在为止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呢?网络层原则上只实现网络的逐段确认,当计算机之间通过多种网络互联时,怎么解决好端到端的可靠传输呢?网络层的寻址只能找到对方主机,但是一台计算机上同时运行着多个进程,数据到达对方主机后怎么交付给不同进程呢?这些都是传输层要解决的问题。
实例五:计算机系统的不可靠性带来的问题,引入会话层。让学员结合平时上网经历,当计算机正在传数据时系统发生故障,这时有可能产生死锁,此情况下双方应用软件失去同步,系统恢复后也难以从真实断点继续未完的工作,该怎么解决呢?需要在传输层之上解决“计算机间会话”的同步问题。
实例六:数据表示的差异、数据压缩与加密问题,引入表示层。由于数据在不同的计算机内的表示不尽相同,因此存在一个数据格式的转换问题;为了减少网上传输的数据和提高传输效率,采用数据压缩是一种好方法。另外,对于一些特殊数据需要进行加密以保证信息传输安全。这些问题试图放到会话层之上来解决。
实例七:通用性应用问题,引入应用层。对于各软件厂商开发的应用软件要提供开放式服务,须解决通用性应用的问题。
从以上七个通信实例自底向上引入OSI的七层,为了增强学员对每一层功能的认识,分别用一句话去概括每一层要完成的工作,如图1所示。
4 结束语
从前面的启发式教学设计中可看出,经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安排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使学员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将枯燥的理论教学变为学员积极参与的教学互动,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员不仅学习了课堂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对于培养学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培养高素质的军事指挥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专业课程 考试评价研究
计算机网络专业是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省重点示范专业,是一个涉及职业岗位多、专业关键能力多、专业知识面广而深的专业。随着社会对计算机综合人才的广泛需求及行业市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要求的提高,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计算机教学的需要。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
一、传统评价方法的弊端
1.重知识,轻能力。传统的评价手段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能力。考试内容大多数是上课讲过的、教科书上有的内容,考试前学生要求教师划重点,甚至最好划定考试范围,提高透明度。学生根据划定范围死记硬背,不能有任何自由发挥的空间。试卷上没有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思维的发展。
2.重笔试,轻操作。传统的课程考试主要采取笔试的形式进行,组织考试较方便,阅卷和进行考试质量分析比较容易。但它只能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学生应用和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没有得到发挥。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及主观能动性,从而也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考察较少,这样的考核达不到考核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二、新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评价方式
新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评价方式依据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标准,全面综合评价;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立足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立足过程评价。本课程评价将布置项目任务的形式给学生,考核由项目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而得,其中每个任务考核中都要对分析报告、设计思路方案或总结报告等规范性文档作评价。按完成项目任务的态度(15分,含出勤、纪律、态度等)、方案设计与项目效果(65分,含需求分析、方案可行性、技术选型、突发问题处理、项目展示等)、文档编制(20分,文档规范、文档格式等)进行综合评价。
2.坚持全面评价。“成绩评价表”侧重解决“知识与能力”的评价;“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提倡通过对任务完成情况、语言表达能力、回答问题能力、沟通应变能力、英语应用能力等多个考核项目,来了解和评价学生。
3.重视发展性评价。学生在做项目时,速度有快有慢,项目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通过纵向比较,从发展、变化、进步的角度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
4.采用激励性评价。从学生完成项目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5.提倡多次评价。学生在做项目时有困难或者中途停顿需要帮助者,教师可推迟判断,重新评价,把重考分数记入成绩表,使每一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
考核方法为:平时(项目训练20%,出勤/纪律10%),项目设计30%,期末综合项目设计40%。
三、评价主体
从单一教师评价转向自评、互评、专家评、家长评四结合。逐步强化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突出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评价操作
1.自评。学生在完成某个项目时是否掌握了新知识并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使其融会贯通;学生的技能是否得以训练或提高;使用多种方法,系统地收集关于学生发展情况的数据,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促进教学改进。学生在完成项目时,觉得哪些方面还不足,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下次遇到此类情况如何解决等。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指导学生学会反思、善于总结。
2.互评。《服务器系统配置与管理》这门课通常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实训,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组织协调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在项目实施中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以小组完成实训(实验)效果来评定个人成绩。提倡把学生小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进来,在做项目时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是否得到了帮助;学生完成某个项目时取得成功的时候是否得到鼓励;生生之间是否能够彼此交流和分享见解。这样使彼此之间能够共同发展和提高。
3.专家评。教师可以邀请业界专家、专业教师、技能竞赛选手、社会专家和毕业学生一起来评价项目成果。例如某学生接到了某网吧网络服务架设与管理的业务,该网吧在运营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经营效果。现公司老总决定进行网吧规模的扩容,网吧采购了多块新硬盘,要求具备一定的数据容错与恢复能力;能针对不同用户给予不同的磁盘配额;要求在网吧内部建立一个服务器,以提供网吧内的客户可以随时通过此服务器进行电影和游戏的下载。学生在完成该任务后,我们邀请了业界专家、专业教师、参加技能大赛的选手一起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让学生得到专业的指导,了解自己今后学习努力的方向。
4.过程性评价。在项目过程中,将学生的考勤记录、把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作业、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认知和改进、课堂行为、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一并纳入评价范围。使学生在参与项目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得到综合评价。
5.建立职业资格认证机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目前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相关专业技能证书如国际信息化认证考试、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网络管理员级认证、网络工程师证书、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网页制作操作员认证、全国软件技术水平资格考试证书等。与上述认证有关的专业课程要健全资格认证培训制度,在师资力量,设备使用给予优先支持,使课程考试逐步向资格认证考试过度,以资格证书作为课程成绩。
6.评价标准。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的满分各是100分,每个学生的最后得分=自评×30%+小组评×30%+教师评×40%。
全面评价学生的专业素养,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多方面的潜能和特质的发展,尤其是探究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用三维目标,进行综合评价,以求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参考文献:
[1]高凌飚.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4,(10).
[2]刘尧.中国教育评价发展现状与趋势评论.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