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管理科学范文
时间:2023-11-28 18:35: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管理科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体育社会科学具有自身的价值,突出实践性、独特性和创造性。运用社会科学的系统论方法的分析与研究,对体育社会科学决策与管理价值进行描述与解读。体育社会科学多用思维判断和目的性、情意性的语言来表达,透析体育社会科学的决策与管理结合的系统论方法,将叶社会与体育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
1.前言
体育社会科学它以人类的社会中的体育行为及由此体育行为产生的体育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讨体育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主要任务,主要包括体育哲学、体育史学、体育艺术学、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体育政治学、体育法学、体育社会学、体育人类学、体育心理学等学科。体育社会科学同体育自然科学一样,在现代社会科学与体育科学的发展中,得到了快速的进步与发展,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体现了体育社会科学体系的价值。本文就体育社会科学决策与管理价值进行初步的描述与解读。
2.体育社会科学的决策与管理价值含义
所谓价值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价值是社会“客体”不断满足“人——主体”的需要,反映主客体之间的客观的关系。人文科学是培养理想的人性、人格的多种学科的总称,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价值观念支撑体系。体育社会科学的决策与管理价值是指根据某种社会科学理论,具体设计和具体调整体育经济的具体决策与管理目标模式,决策与管理规则体系,决策与管理组织结构,决策与管理评价体系等。体育经济制度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革新、调整、重构与完善,都需要体育社会科学理论提供理性支撑,都需要预先更新与超前变革相对应的体育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决策与管理科学化与体育社会科学是紧密关联的、相互交织、始终不可分割的关系,可以用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来形容。体育社会科学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模式是为政府制定体育规划与体育战略决策提供咨询,以促进政府所制定的体育规划与体育战略决策建立在科学化的基础之上。决策科学理论反映,决策与管理离不开计划管理,计划管理是决策与管理系统中的核心系统,然而,决策过程是一个具有复杂性与动态性的过程,是针讨事先规划的与未来的操作行动而制定的,决策是社会各项体育管理活动中的重要职能。体育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二重性质。在体育管理中,要求一定体育组织中的管理者,对体育管理客体通过实话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协调他人的活动,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体育管理质量的根本体现就在于实现决策目标,处理好社会体育活动与体育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社会体育活动与体育生产主体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在此其中,管理者运用体育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通过思维、判断与管理,以获得最大的体育社会效益与体育经济效益。
3.体育社会科学的决策与管理价值构成
3.1导向性价值。体育社会科学的决策与管理中的导向性价值,是在体育社会文化的多元化视野下,引导公民个性对竞技体育、休闲体育与生活体育发生需要,启发与增强个人主体的体育意识,而不会阻碍个人主体对体育的追求与享受;公民对社会体育文化价值的认同。体育社会科学的决策与管理价值是在公民个性张扬和主体健全的体育意识基础上形成的。体育社会科学理论体系自身是一个独立的管理导向解释系统,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大众性、地域性、可接受性、平民性和常识性。当前我国全面推行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有力地促进了大众体育的发展,各级政府已采取切实措施,着力解决公民在形成体育社会生活方式中所面临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体育公益活动投人等各种矛盾和问题。通过普及体育社会科学知识,使其更具接受力、凝聚力、渗透力、亲和力、沟通力和说服力。通过体育立法、体育发展的方针与政策、体育体制与体育发展战略与规划、社会体育课程教学等,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不断提升体育社会科学决策与管理的导向性价值。
3.2社会价值。现代社会化科学已成为一个由主体、手段、客体、管理等众多子系统构成的社会化大系统,他的总体协调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因而发展社会科学的最根本有效的方法就是系统方法。研究体育社会科学的决策与管理的社会性价值,由于管理领域的不同,因而人们研究体育管理内容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许多多专门的体育管理学科,如体育国民经济管理、体育企业管理、体育工商行政管理、体育农业管理、一体育旅游管理、体育教育管理、体育医院管理等等。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或正在认识到,虽然各个领域、各类组织的管理活动有其特殊性,但在这些特殊的体育管理活动中却都蕴含着管理活动的一些共性的东西,即无论在社会的什么领域或什么类型的组织中,管理活动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而且这些规律不会因组织的性质或类别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可以从社会普遍存在的体育管理活动中概括总结出一般的体育原理、体育理论、体育方法和体育技术。随着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民生活小康目标的实现,体育运动的发展和繁荣,必将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新的历史时期,体育事业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双重任务,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间题,迫切需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为关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提高实践的预见性、科学性、自觉性。第二,对外开放的扩大,国际体育交往的增多,需要并有可能加强对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趋势、经验和问题的研究,为我国体育的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取天下之长,走中国自己.的路。第三,当前是我国社会科学发展最好的时期,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大好的环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发展、新成果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第四,体育社会科学已被国家社会科学领导机关列为社会科学一级学科,纳人科学规划,预示着体育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
3.3经济价值。体育与社会经济是以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又密不可分的形式存在。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处理公共事物的政府表现如何,其体育决策是否正确、合理、可行,无疑重要。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代,各国政府体育决策主要依靠个人经验,几乎毫无科学性可言。近代以来,体育决策科学化的思想逐渐发展起来,特别在体育知识经济时代,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体育知识管理,因为只有通过体育知识管理才能促进体育知识的转化和运用。体育知识管理既是整个体育知识链形成的过程,又是发展体育管理新技能,传播体育管理新技能以及体育管理新技能的应用与成旧体育管理技能的淘汰等。体育管理创新是建立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体育一创新管理是需要得到创新管理思想的指导。而当前体育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是:结合体育实际运用创新的管理思想,培养和网罗优秀人才,构筑独特的体育知识生产与加工体系,为体育知识消费生产加工适销对路的“体育知识产品”。在体育创新管理方面,例如世界足联举办的2006年世界杯比赛,在时间安排上,为了避免与2006年NBA总决赛时间的冲突,决定提前举行,使得世界杯的观看人数巨增,超过预计的经济效益。同时,对NBA总决赛的经济效益产生潜在的积极作用。作为体育企业的商业行为,若要取得最佳的体育社会效益和体育经济效益,是需要体育创新管理思想的指导。
4.体育社会科学的决策与管理价值的实现
4.1学习外国体育先进经验。在借鉴和学习国外体育管理思想、体育管理模式和体育管理经验的过程中,体育创新的管理思想有利于指导学习、借鉴和吸收国外体育的管理理论,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任何体育行业在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和运营环境之中,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体育管理思想、体育管理模式和体育管理方法。对国外体育的运营理论、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和经验,是不宜盲目的套用和照本宣科。但在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经营环境下,必须紧密结合当前我国体育经营的实际,学习和借鉴国外的体育经济的运行理论、经营方式与管理方法,这样,不但能够提升体育自身的经济水平,而且更有利于促进体育社会科学的决策与管理价值的实现。
4.2着力研究体育管理策略。体育知识管理是现代社会中激烈商业竞争的必然产物,为了能和竞争对手抗衡,任何组织机构都必须不断的巩固和保护自己的智慧资产。体育知识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利用多种信息技术的整和来支持一系列有关知识资源的管理策略。现代企业管理的优化表现在:无形资产经营所创造的利润将超过有形资产,一些企业便将自己的核心业务逐渐转向研究与开发、品牌经营、资产重组、产权经营等价值增值高、利润高的业务领域,而将那些需要大量有形资产投资和重复性劳动的物质产品生产、物流配送业务外包或委托出去.,交给那些专业化公司来完成。体育知识管理是一个内涵及其丰富的管理领域,不仅管理对象的多样化,而且管理角度也是多方面的。体育知识所有者和资本所有者将共同治理企业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已经不是资金和生产能力,而是体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是企业体育技术、体育知识或体育管理知识对企业的贡献大小。
4.3着重追求体育经济效益。加快体育事业的产业化运作就是要将能够由社会办的项目交与社会办,并以产业化的方式运作。决策的风险随时存在,但科学决策可以把决策的风险降低到相对最小。对于一些项目来讲,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项目自身的特点导致一些项目难以或暂时难以进人市场。可以将这类项目分为两类:奥运项目和非奥运项目来进行分析。对于奥运项目来说,由于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奥运争光”依然会是公共产品,借助我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契机,提升竞技体育水平也是我国近期目标,在这类项目的管理主要由国家管理的背景下,近期内弱化政府职能将增大实现目标的风险,’也是不切实际的。同时,社会改革的大趋势和社团自身发展的需要也要求逐步实现一些项目协会的实体化运作,不断增加此类项目协会在体育管理中的作用,.以加快这类项目的社会化和产业化的步伐。因此,对于这类项目来说,在政府主导管理下,逐步实现向国家社会共同管理模式过渡是发展的趋势。择优是管理决策中的一项原则,也是一门艺术。对于非奥运会项目来讲,许多项目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与奥运会项目相比在国家投人、新闻媒体的宣传上都有较大差异。因此,对这类项目来说一方面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舆论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应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这类项目协会实体化管理的道路,以促进这类项目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基础上着重追求体育经济效益。
4.4制定科学规划和培养科学人才。科学规划和研究课题规定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方向。在制定科学规划,确立研究课题时,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把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作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保证必要的研究力量和经费。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应用研究及相关的理论研究,必然会充实学科的内容,丰富学科理论,推动体育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努力提高研究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修养和业务研究能力;要从研究领域的需要出发,提供机会和条件,让研究人员经常“补课”、“充电”,不断调整知识结构,提高研究水平;其次,要特别重视培养中青年优秀研究人才,为他们的迅速成长创造有利的环境,积极引导他们从事健康、文明的体育娱乐活动,并在锻炼技术,方法上给予必要的指导,通过参观、观摩、模拟操作等多种形式,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再次,学校的育人工作.不仅要通过不断创新、吸收和发展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和实践体系来完成,也要根据地方高等学校实际,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使教育体系结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篇2
体育课中学生违纪的表现形式:
在体育课教学进行过程中,有时学生会出现一些违反纪律的现象,或称越轨行为,这些行为从现象上分有两种的形式:(1)是做一些明文禁止的事情;如在教师讲解示范时,有些学生不听不看,谈论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事情;有些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两眼出神地观望其他的事情;穿皮鞋,牛仔裤上体育课;教师吹哨要求停止练习而学生我行我愫等。(2)是不能完成教师所规定的任务或练习:如进行投掷教学练习时要求学生完成推铅球练习时将铅球放在锁骨窝处,学生未执行;在跑的练习时,要求学生跑50米,学生仅跑30米;在力量练习时,要求学生完成多少组次,学生也没执行等等。
以上的两种违纪现象从性质上来划分可以分成中与消极行为。中即既不进行也不干扰体育教学的行为;消极行为即直接干扰体育教学的行为,如故意干扰教师的指导或其他学生的练习。
学生中出现违纪现象的主要原因:
(1)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不感兴趣,甚至是反感;教学内容进度欠妥偏难,学生无法完成;或偏易,学生觉得无收获,没意思。
(2)教师的讲解声音偏低,不清晰,学生听不懂;教师的示范不规范,不成功;教师教学不负责,情绪低落,处理问题不当,不公正。
(3)教学的场地不平整,风沙大,场地器材布局不合理;学生练习互相干扰;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4)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动机不端正;对学校或教师有成见,偏见;好表现与炫耀自己;害怕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怕脏,怕累;学生之间存在矛盾等。
三、维持纪律与课堂管理的要求:
(1)建立和一贯执行必要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在教学之初,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体育教师要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狠抓常规的执行,待学生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再使学生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2)注意认真观察与分析学生的行为:
体育课中师生的空间活动范围都比较大,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师必须及时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的情况,关注他们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当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要作出正确分析与判断,才能采取相应的,合适的措施。
(3)及时妥善地处理违纪行为: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并及时处理。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学生只是消极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必立即公开处理,可采用沉默,皱眉,走近等方法处理。如果一个学生的违纪行为已明显干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立即处理,并按情况采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惩罚的方法。如果学生了为吸引教师的注意而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可以用不予理睬来处理。总之,在处理违纪行为时,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尤其是不要频繁地中断教学来处理违纪行为。
(4)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奖励与惩罚是维持纪律,进行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奖励积极性的行为是维持纪律的课堂管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当学生的积极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体育课中的奖励方式通常是非物质性的,如口头赞扬,口头表扬“你终于成功了”,“真不简单”“大家看,××同学做得真好”,或给一个满意的,赞许的目光和微笑。为了维持纪律,一定的惩罚是必要的。惩罚是体育教师有意识通过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阻止违纪行为的产生和重现。在体育教学中,惩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挫折型:即暂时中止违纪学生参加体育学习活动的权利;二是否定型:即当众批评,教训,课后留下来,罚做俯卧撑,跑步等。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人,一般情况下不搞集体惩罚。
(5)严密课的组织,提高练习密度:
体育课中学生的违纪行为大多出现在学生互相干扰或等待练习时间过长的时候。因此体育教师要注意严密课的组织,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合理分组,增加学生实际从事练习时间,减少违纪行为现象的发生。
篇3
【关键词】体育课堂;纪律;兴趣;习惯;行为
【正文】
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舞台,体育课必须要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下才能上好,而和谐的氛围必须要有良好的纪律作为保证,小学体育课在操场上进行,因其教学具有活动空间大、组织复杂等特点,加之学生主要从事各种身体练习,而且在活动中最容易暴露出小学阶段儿童的爱玩好动的天性,那么在对待小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要严中带着松,方法得当,只要把纪律问题解决好了,妥善处理违纪行为和进行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就能顺利完成体育教学工作。因而只有在课堂上持之以恒地“抓”,才能避免课堂发生纪律失控现象。
一、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
1、上课打铃后集合拖拖拉拉甚至迟到,站排队伍不整齐,服装不整齐不规范(例如穿牛仔裤、凉鞋、靴子等等),带玩具来上课等。
2、教师讲本课任务与要求的时候,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在下面讲话,做小动作,交头接耳,互相推搡打闹等。
3、在课堂中进行教学内容的练习时不积极,在队伍里交头接耳、擅自离队、自由散漫,思想不集中,互相打闹,争抢体育器材,不能按要求或动作要领做动作,言语攻击或贬低其他同学,吃东西等。
4、下课之前,没听到下课就逃跑,或上课途中偷偷跑回教室,集合拖拖拉拉,私下讲话,不听教师小结等。
二、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违反课堂纪律的原因:
1、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这是他们的本能。因为他们需要从各种角度去了解和认识世界,而爱玩好动正是他们所了解的途径。他们很难长时间控制自己的行为意识,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很短,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
2、教学内容的安排学生不感兴趣,甚至让学生感到害怕。
3、教学方法不切实际。大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能有效完成动作,教学过程没有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如学生学习新动作时,教师一味强调动作的改进与提高,学生并没有掌握动作的基本要领。
4、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学生听不清或听不懂;教师所示范的动作不规范。
5、教学的场地器材布局不合理,如教学场地不能做到背光、背风、背沙,教学的场地不平整,学生之间练习互相干扰等。
6、教师的认识不到位,无师道尊严的观念,与学生接触太近,让学生产生一定的错觉。教师的自我要求比较低。如寒冷的冬天,要求学生上课时不准戴手套、戴帽子,结果教师没能和同学做到一致,导致学生心理不平衡。
7、学生对于体育课思想上不够重视,学习目的不明确。对教师有偏见,易导致逆反心理;害怕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怕苦,怕累。特别是需要学生克服一定困难的项目,比如女生的滚翻类练习,跨越障碍练习等。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年龄不符。好表现与炫耀自己等。
8、对于同一种违纪行为,教师对待不同学生的处理方式和各个教师之间的处理方式不一样。
三、解决体育课堂中纪律问题的对策:
1、提升体育教师个人认识
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如要求学生上课不能迟到早退,教师必须先做到。
2、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养
教师的形象,威信对体育课的纪律也有很大的决定作用。新教师理论知识强,实践能力差,急待加强。老教师,知识结构过于老化,而学生在一代代变化,老教师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吸取新理念,并带入课堂进行尝试,给学生新意。
3、强调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在每学期初,要向学生明确要求允许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一开始就要狠抓常规要求,让学生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
4、因材施教
很多教师不按教材上课,甚至采取“放羊”的方式,学生对于这种的体育课提不起兴趣,导致学生对于体育课毫无纪律概念,自由散漫。所以我们应严格按照教材要求,做到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节课。
5、因人而异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存在,都不一样。有好动的,有安静的,有身体素质不好的,有生理缺陷的等等,作为教师,既要做到一视同仁,也要因人而异。
6、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
(1)、暗示
对于违反纪律的同学,教师可以采用暗示的方法,如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一个微笑都能达到及时提醒学生的目的。
(2)、提问
通过暗示后,个别学生还不能停止说话或做与之无关的动作时,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其回答,无论学生回答的对与否,都能适时提醒违纪的学生注意课堂纪律。
(3)、适时沉默
对于课堂中有很多学生在说话时,可以采取以静制动的方法,突然沉默并及时做出让学生保持安静的手势或反问学生:听听谁还在说话?这样做学生能马上明白教师的意图,并安静下来。
(4)、暂时停止正常教学
对于纪律混乱且经过多次提醒后,仍不能制止违纪行为的学生,教师可宣布停止教学,进行专门的纪律教育。让同学们认识到由于不遵守纪律导致本节课教学内容不能正常完成所带来的后果。但是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
(5)、培养骨干
在课堂纪律的管理上,可以在班级中挑选有威信的、体育成绩较好的学生管理各种违纪行为。也可以让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加入到管理者中去,当他成为一名管理者时,就会自觉的遵守好各项纪律了。
7、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体育课中提倡多表扬,少责备,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行为。奖励方式通常是口头表扬,如“你真厉害”,“做的真好”,或给一个满意的,赞许的目光。良好行为一旦得到鼓励,好行为就会强化,并逐步巩固下来,成为学习的好榜样。同时一定的惩罚是必要的。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人,一般不搞集体惩罚。
篇4
关键词:控制理论;体育课堂;教学管理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着的”。作为新时代的代言人,学生群体与前辈相比思想更是不同。这就要求学校的体育教学也要适应这种需要,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学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大大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发展。
一、控制理论意涵
控制理论由美国学者威纳在上个世纪中叶提出。后代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断完善。该理论是研究怎样在整个系统环境内对各个对象的变化状态进行控制,意即通过最少的信息,来达到最好的调节效果,获得最佳的控制目的。
二、体育教学系统具有可控性
体育教学由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教学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组成。这一活动是由信息传递来实现的。将教学整个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是对活动进行控制的前提。系统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的有机体,并且这些元素之间既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又互相影响着对方,就是它们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规定了系统的功能性。因此说系统实质上由不同事物组成的某个范围内,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在此背景下,将要研究的事物作为系统内部的一部分,置于其中,对它的本质进行探究所用的方法就是系统方法。使用该方法的基础是客观存在的信息整理与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将信息的传递、反馈作为桥梁,在进行大量的信息处理工作后,从而实现最优的教学计划。并将此计划置于实践中进行反复检验,不断完善和控制,最终获得最佳控制效果。体育教学是由教科书、教室、学生等不同元素组成的系统。因为这些因素之间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所以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作为系统中枢,负有信息采集、归纳、梳理,教学任务的确认等责任,起到了完成教学任务的作用。所以学校体育教学具有多元要素性、系统性、层次性的特点。对系统加以细致分析,可以以此对系统、组成系统元素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调整,以求达到改善、提高这种关系的水平,进而使元素更能适应系统要求,并最终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过程改善之目的。由此可见,体育教学系统是有一定的可控性的。
三、信息是控制理论与体育课堂教学的基础
(一)输出信息须体现出一定的合理性
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及时掌握正确的教学信息,须将教学实践视作一个完整的系统,根据情况不断对讲课备案加以调整。将学生接受水平、教学工具的情况纳入考量范围,在此基础上完成课堂教案。在每次教学实践中,要对学生信息接受量和自身的信息输出量进行评估。为了能实现这一目的,除了对教学实践的系统性要认真进行评估,还要保证教学实践具有一般的规律性,从而实现对教学实践最大限度优化。
(二)输出信息要表现出正确性
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传输出的信息必须要具有相当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否则,不仅起不到教育目的,反而会起到误导作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体育教学必须要做到:首先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主体互相传递的信息必须简洁而且有一定的条理性。其次是,教师要对教育对象心理进行充分把握,唯有如此,发出的信息才有相当的针对性,从而做到因材施教。还有,要充分把握教学规律,信息传递要做到从浅到深,循序渐进。
(三)传输信息要掌握一定的规律性
信息传递涉及数量和强度,这两个量是不断变化的。要把握体育教学规律,从而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调整两个变量,使其适用教学需要。
四、反馈的控制理论在体育课堂教学实施中的重要内容
(一)反馈信息的获取方式
体育教学实践中,反馈调节发挥的作用极其重要。但如何获得反馈信息,并据此进行调节是前提。体育教师可以考虑用三种方法掌握反馈信息。一种方法是提问法,就是通过发问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是否掌握;一种方法是观察法。就是通过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有一种是记录法,将学生一贯表现记录下来,通过纵向对比,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从而对症下药。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方法获取反馈信息,在对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方式做出调整。
(二)反馈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可以将反馈控制应用于体育教学的某一节点、某一环节,甚至是全过程。比如在某一动作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指正学生的错误,并将正确的信息输入给学生。在反馈控制中,教师做出的再输出相较于初次输入更有针对性,因而更容易矫正学生错误行为或认识。通过教师做出的反馈信息包括两种:促进反馈和改正反馈,前者以正激励的方式对学生起到鼓励作用,后者通过指出错误,来帮助学生改正,使其学习活动能始终与目标相符。
五、结语
控制理论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论,也可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中。此种方法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实行信息方法、反馈控制,较好地保证教学水平。希望体育教师能充分掌握控制理论原理,并积极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教学上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毛武陵.“信息反馈控制”在篮球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篇5
为了提高教育课题研究水平和研究效益促进学校的教育改革,加强科研课题的管理,做到课题研究有章可循,特制定本办法以试行,不当之外在实践中作相应调整。
一、选题
1、在科研课题申请立项之前,所选课题应具科学性、合理性、创新性、价值性、和可能性、超前性,并结合当前教改动态,本校或本地实际,作出选题。
2、研究目标应明确,内容应具体,过程应明了,方法应可行,论证应有据。
3、课题研究人员要有不辞辛苦、执着追求的精神,应具有科研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实践能力,要有承担失败的勇气和不断探索的意志。
二、课题组人员
1、课题负责人全面管理课题的申报立项、批复、资金筹措等,监督过程的实施、协调与课题研究相关事宜。
2、课题主研员具体负责设计、总结、研究、布置,制定实施方案、实施计划、阶段性总结报告、拟订课题在不同阶段具体实施项目,提出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解决研究的重难点,在理论掌握上应深入,带头积极投入研究实践。
3、课题成员
根据课题要设立相应的人数,据课题内容及项目结合教师个人专长,确立研究人员。
4、根据课题的实际情况需设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或顾问组),将课题情况向指导小组汇报,并将疑难问题求教于该小组,以求得对课题研究起实质性的指导。该组成员可向校外请一些有关方面的专家(或知名人士)参加。
三、课题的申请
1、课题申请人应填写好课题申请书,撰写好研究方案,送学校教科室初审。
2、教科室初审后,对研究课题进行论证,申请人根据教科室的意见,对方案进行认真重新修改。
3、经学校领导和教科室同意后学校课题可予开题研究,对极有价值的课题再逐级上报立项审批。
四、课题的实施
一项课题立项开题后,要想课题研究卓有成效,必须加强课题实施过程的管理。
1、计划的具体落实
将研究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具体,分阶段分步骤,针对所有应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责任到人,定出时间,安排好日程,确定好内容。
2、收集资料,做好档案工作管理
①研究人员要作好读书笔记、研究心得、经验教训、方法效果,典型案例或个案的收集整理。
②收集、整理、保存研究过程中的图片资料、声像资料、课件以及研究小结、阶段总结、经验文章、研究论文或著作等。
③收集好立项申请书、论证报告研究、方案以及各种审批手续、阶段成果、结题的申报、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检测报告、评审记录、评委的鉴定等。
④收集好研究成果的推广运用及效果反馈意见。
3、课题组要定期召开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相关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结合自己课题研究的实际,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及时处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4、课题组按要求的时间向科研管理部门上报研究小结、阶段研究报告、论文等相关材料。
5、课题组所有成员应自觉学习科研理论,更深层次认识研究的目的、任务和实用性,注意收集或摘录与本研究有关的各类资料,善于吸收他人的研究思路、经验、成果等,努力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和能力。
五、课题的评审
课题研究工作在周期内结束后,写出书面结题申请报告,由学校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组织结题评审小组,作出书面签定意见,应准备好以下材料:
1、结题申请报告
2、立项申请报告
3、立项批复通知
4、阶段性总结
5、终结性结题报告
6、课题成果、资料等
篇6
【关键词】提高; 外科护理;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477-01
我院外科系本着全面提高外科临床护理教学能力的宗旨,每年定期对外科临床护理教学能力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培训,通过定期的培训,显著地提高了我院外科临床护理的课堂及临床教学能力,提高了我院临床教学质量。
1 外科护理教学能力培训方法:
1.1系统培训外科的专业知识:外科专业知识是从事临床工作所必备的知识,也是日常教学工作需要经常应用的知识,因此我院外科系每个月二次集中讲授外科专业知识,有科护士长根据本科实际情况安排授课时间,并由科护士长亲自授课,对于重点知识反复讲解并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详细的讲解并进行随机现场考核,生动的讲解贯穿授课之中,使临床外科护理人员逐渐牢固掌握了外科专业知识,并且学到了怎样将其应用到临床及课堂教学中。
1. 2系统培训相关专业知识:外科相关专业知识是临床外科护理专业知识的拓展,只有掌握了外科相关知识,才能从容应对临床上病情复杂的病例,通过灵活运用所学到的外科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课堂及临床教学。对相关专业由浅入深进行细致的讲解,并且列举相关专业典型病例,并进行系统的剖析,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并将其运用到了日常工作及临床教学当中。
1.3系统培训外科操作技术:外科操作技术的强弱,与手术病人的预后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强化学习及由技术精湛的教授协助培训,从整体上提高了我院外科临床护理外科技术的操作能力,同时提高了对于外科技术的临床教学能力。
1.4培训外科护士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是取得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保证,对于教学医院的护士,在日常课堂教学及临床带教工作中都离不开语言,因此我院对于提高外科护士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非常重视,通过强化课堂教学及模拟医疗情境,练习课堂教学方法及临床带教方法,再通过心理学及基础专业的教授进行指导,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外科护理的临床教学能力。
1.5系统培训外科人员的医疗及教学文件书写和课件制作能力 日常及教学文件书写能力是外科护士日常工作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因此培养该该能力十分重要,正规书写文件及其它核心制度需要不断努力学习,因此外科系将典型病历及核心制度模板定期用来培训,将教学教案及教学笔记的标准书写方法进行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及日常带教水平。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3],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结果
通过对我院外科护理教学能力系统的培训,使外科护士牢固掌握了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具备了精湛的外科操作技术,有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在日常工作及教学活动中具备较强的护理及教学文件书写和课件制作能力。
3结论实践证明,通过外科系定期针对外科护理人员教学能力的综合培训,使外科临床护士的教学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进顺,黄文驿.骨外科临床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实践与学习[J].卫生职业教育, 2007,25(12):116~118.年6月第17卷第3期:632-633.
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公共管理学科;学生参与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1.案例教学的起源
20世纪初,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医学院,后来在商学院的推广下,逐渐发展成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它着眼于教学目的,参照法律工作中立案的办法,把与教学有关的内容编成案例,通过教与学对案例分别进行分析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理论的前提:假定被动获取知识的效果低于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它的显著特点表现在案例讨论的组织形式、案例获得的方式及参与主体等方面。学生———参与式案例教学的对象,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案例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积极参与。无论是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还是案例教学的组织及案例的准备,都离不开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中心始终是学生。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更像乐队指挥在乐队中的作用。
3.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现代教学理念,是一种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它以问题为基础,是一种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在教学案例中,学生是中心,处于主要地位。在案例的选择和讨论方式上,与教师一样,都享有控制权。而教师则处于次要地位,经常作为资源提供者或者辅助人员存在,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则处于被支配或者消极地位,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完全围绕教师,“好学生”完全服从于教师;二是教学案例的基础是讨论,而传统教学的基础是讲授;三是教学案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辩论能力、分析性的思维、概括能力等方面,而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考试及点名回答问题来验证学生的知识水平,目标是掌握教师传授的“真理”;四是案例教学讲究的是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教和学双方都要承担学生学习的责任,强调知识和思想的双向流动,而传统教学则是单向的,单纯的从教师到学生;五是案例教学既不会造成学生的无政府主义也不会造成教师专制和家长作风,而传统教学,学生要在教师的监视下使用某种学习方法或学习方式,出现错误被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这种方式近似于“训练”。
4.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主要类别
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具有独特性,所以在案例的采集、编写上,与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案例不同,主要有以下类别形式:一种是政策咨询性案例。服务的对象是政府决策者,这种往往是针对特定的问题,提供真实的故事,突出问题的重点,给出多种解法,并且评估每种解法的优劣。一种是理论发现型,主要内容是对检验之前提出的理论假设,通过研究案例提出与理论教学相关的内容是其主要目的;一种是说明型案例,这些案例是完全开放的,强调其真实性、全面性、系统性,主要是记述和说明在公共管理实践中发生的事件、决策的过程和使用的政策。
二、公共管理学科实施参与式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1.参与式的案例教学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也能加强师生交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与传统的案例教学方式不同,参与式案例教学中,学生替代教师成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规范、引导的作用,这样就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公共管理学科是研究公共管理过程和公共管理部门的,实践导向非常明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参与式案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案例,学生对案例非常熟悉,所以会让学生从无话可说到有话要说,大大增强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由学生的积极参与替代教师在课堂上单纯讲授,因为学生对自己的案例特别熟悉,所以在课堂上能够进行广泛讨论,改变由教师单纯讲授的传统案例教学的枯燥模式,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更加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2.参与式案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参与式案例教学架起了一座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案例是学生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所以,学生通过自身获取的案例,并对案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不仅锻炼了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与到教学中,案例的获取、讨论分析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而且也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参与式案例教学的一系列过程,都需要学生通过各种尝试和努力才能获得,在获取案例的过程中,团队成员需要不断地沟通交流,在案例形成后,为了大家探讨方案,要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每个环节都能体现对学生的培养和考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意识,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3.参与式案例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能够加强师生互动,改善师生关系
在参与式案例中,学生是中心,案例教学的全程都有学生参与,学生永远拥有绝对的自,教师扮演的是辅助人员或者资源提供者的角色,处于次要地位,所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仅仅是接收知识不同,参与式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积极分析案例,从案例中获取知识,教师也积极地辅导学生并提供支持和帮助,学生和教师充分沟通互动,从而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求知,师生关系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4.参与式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能够让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公共管理学融合了政治学、社会学、政策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论,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学习的效率也会得到提升,同时,通过案例的学习,可以将理论应用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在实践中得到发挥。
5.参与式案例教学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经验
不同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参与式案例教学使教师的工作转成幕后,但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有更渊博的学识,为了达到参与式教学的要求,要不断创新,要有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机智、风趣等。这样就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大大提高,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教学经验。
三、公共管理学科传统案例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1.案例教学的理念缺乏充分认同
教育理念是否成熟会对教育实践的方向和进程产生直接影响。因为教育理念不仅是对教育活动的反映,也对教育实践起到指导作用。但是,现在很多教育从业人员不仅没有理解案例教学的优点,也未认识到其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很多教育从业人员在案例教学方面缺乏相应的意识和理念,从而使得案例教学没有得到重视和推广。
2.案例教学的内涵未得到正确认识和理解
案例教学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比较宽泛,主要是因为其在具体操作时的复杂性、灵活性、动态性及应用范围的广泛性等特点,加之当前对案例教学的相关探索、研究和实践相对较弱,故大家在对案例学的认识上存在一些不足和偏差。有的学者和教师甚至混淆举例教学与案例教学。这大大限制了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也制约了案例教学的发展。3.案例教学组织实施不到位公共管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在内的多学科和方法,是研究公共管理过程和规律及公共管理部门的科学。案例教学实施的关键步骤是公共管理学科开展案例教学,但从实际操作效果来看,公共管理学科的案例教学存在案理分离、教学缺乏师生互动、教师角色定位模糊、与其他教学方案配合不恰当、案例选择不合理、原创案例较少、缺乏健全的案例教学考核机制及课堂讨论的组织不到位等问题,抑制了案例教学的影响和实际作用的发挥。
4.案例教学效果不理想
很多案例教学实际效果很差、有名无实,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案例教学没有可以借鉴和参考的经验,相关的理论指导也比较欠缺,所以应用和实践起来比较困难。5.配套机制不健全案例教学因其内容选取及授课方式的特殊性,对其考核评价的方式也有特殊的规定和要求。同时,涉及到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教学的内容也要不断完善,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高校在案例教学的理念和思想上还未形成正确的理解,也缺乏统一的认识,而且案例资源的筛选和积累,案例教学考评方式的改革、案例库建设,教师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等都难以达到严格意义上案例教学要求的水平。
四、完善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对策
1.树立案例教学的意识和理念培养
高校师生对案例教学的认同感和兴趣,宣导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使案例教学的意识和理念灌输到思想中,培养案例教学的习惯,营造案例教学的氛围,使之逐渐形成规模,并最终广泛应用。
2.明确案例教学的内涵和本质
案例教学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特殊性要求。加强对案例教学本身的探索和研究才能保障案例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案例教学具有自身的特殊要求和运行规律。因此要想保障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必须要加强对案例教学自身的研究和探索。有学者指出:“案例教学具有实践性、情境性、问题性、互动性、主体性等特点;案例教学的价值取向也包括社会价值、教育学价值及主体性价值,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价值取向有科学的了解,才能对案例教学的本质有正确的认识。”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虽然案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其次,教师还要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及具备课堂组织能力。同时,教师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另外,教师一方面要明确自身定位,另一方面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加强对案例教学教师的培训,培养其案例教学所要求的能力和素养,才能保障案例教学的效果。
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案例教学不仅涉及到课堂氛围及学生的参与方式,还涉及到教师的讲授方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案例教学中,应该丰富案例教学的形式,教师授课的形式可以是传统板书、影视片段、多媒体课件或者是视频等;学生的参与形式可以是课堂辩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多种知识的理解视角的融合是在沟通交流中达成的。此外,对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也要进行记录和评价,并且计入期末考核。这样,能够保证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提升。
5.加强课堂管理和课堂环境建设
由于案例教学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特点,所以不同于一般教学的固定的授课结构和模式。因此,为了保证教学案例能够体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对案例教学课堂的管理要不断加强。课堂策略首先是明确教育目标,确立促进性目标取向,使教师角色向民主型转变,建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其次,要重视规划和引导的作用。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规划和引导,可以让案例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进一步明确,还能使教学实践以既定的目标为中心有序开展。
6.案例教学模式不断丰富
案例教学涉及多方面内容,包括案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体系。案例教学的模式也包含方方面面,例如案例的展现方式、学生参与的方式、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合理安排案例与理论结合的方式等,这些都与案例教学的影响关系密切。公共管理学科应当致力于完善的案例教学模式的探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同时,加强对案例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努力构建较为完善且多样化的案例教学模式,进而从整体上促进案例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寒梅.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课堂教学中的观察与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6).
[2]刘录护,扈中平.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理念、案例与研究批判[J].教师教育研究,2015(5).
[3]李燕凌.公共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高等教育管理,2016(3).
[4]胡佳.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研究[J].南方论刊,2012(5).
篇8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合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0-0724-02
The Thinking about Reasonable Making Use of Multi-media Lesson Pieces to Teach
XIAO Hai-peng
(Hu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llege Experiment and Network Center, Zhuzhou 412012, China)
Abstruct: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is a kind of important means of modern teaching and have already been applied in teaching practice extensively, but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also have the contradiction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developing a multi-media lesson piece should adapt to academics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 teaching form, using a multi-media lesson piece for teaching even should take ensuring teaching quality as a premise. So,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can really improve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rais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Multi-media teaching; Multi-media lesson piece; reasonably make use of
1 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以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信息量大等特点而被各大院校广泛运用,事实证明正确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现代教学,可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其优缺点,为此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合理开发多媒体课件,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提几点个人观点。
2 合理开发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因此,如何合理高效地开发一个适合本学科需要的多媒体课件就成了授课教师们的一个首要难题。
2.1 开发适合本学科特点的高质量的课件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可能要牵涉到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比如颜色的搭配,图形图象的处理,视频、动画的制作,素材的编辑整合、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的使用等。
目前教师所使用的课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制作的简单课件,一种是通过互联网获取的课件。自己制作的课件可以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进行制作,但就我校实际情况来看,多数教师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特别是要制作界面美观,交互性能好的多媒体课件,要使用像Flash,Authorware这样功能强大,但复杂程度也高的软件,本身就是对很多授课老师计算机水平的一个挑战。而网上的课件大多是由开发人员制作,很难满足授课教师所希望的形式和内容。
个人意见是,各系部可以组织每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形成一个教研小组,进行集体备课,确定所授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再交由专门的计算机技术人员,负责开发制作多媒体课件。最后,教师可以根据这统一的课件结合自身上课的特点再自由发挥,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这样既节省了课件开发的人力和物力,也保证了多媒体课件的质量。
2.2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习情景
情景学习理论强调清晰表述的重要性 ,这是因为清晰的表述促进知识的抽象和系统化,将潜意识转化为意识,从而纳入认知结构。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为核心的教学方式。这要求多媒体课件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习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1) 多媒体课件不能变成文本教材的电子版,不能仅仅是罗列一些概念和插入一些图片。精美的图文、鲜明的颜色对比和动画效果首先在视觉上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概括性的文字提纲挈领,多使用图片和动画效果,力求课件美观、大方、生活活泼,吸引眼球。为了解决这种做法形式大于内容,缺乏可读性的缺点,在课件设计中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超级链接和动画效果的功能。比如,某一个知识点需要教多文字说明,可以先用提纲性或者标题性的文字概括,然后利用超级链接将其链接到其他页面扩展描述;也可以利用动画效果,让文字描述层叠在课件画面之上,设计动作为点击鼠标时出现,再次单击鼠标时消失,达到节省空间,又不影响美观的效果。
2) 创设学习情景需要教师依据大纲要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广泛搜集相关素材,精心策划制作课件。对于晦涩难懂的概念,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图象来讲解。比如在讲解计算机,计算机病毒入侵,防火墙,杀毒软件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形容:计算机是我们的别墅,防火墙是别墅的围墙,杀毒软件是我们养的一条看门狗,计算机病毒则是入侵的小偷,这些名词全部用别墅,狗这样形象的图形来代表,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深刻而易懂。又比如在讲解TCP协议的三次握手这个概念的时候,可以假设这样的情景,红1、红2军团分别在两个山头,他们分别以个人能力攻打山谷的蓝军都不能取胜,于是他们进行必要的三次协商,来约定一起攻打蓝军,这就是 “三次握手”建立TCP连接。
3 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3.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不能变
教学本来是学生和老师两方面之间的事情,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教学。而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把多媒体教学演变成了教师对机器,学生对机器的场景,这种情况在语音室或者计算机机房的教学环境中尤其严重。课堂上,教师的精神面貌是很重要的,形象的肢体语言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是语言的重要辅助表达形式。教师端坐在电脑前上课势必无法兼顾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仪器及课件成了阻碍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鸿沟,教师本该面对是活泼热情的学生,却换成了冷冰冰的机器,教师无法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自然无法真正的调动课堂气氛,该风趣的地方,没有风趣,该严厉的没有严厉,学生的反映也势必会是厌倦,无味。
只有把多媒体教学和教师的个人魅力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这给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要有丰富的相关知识,能脱稿讲授知识点,能对知识点进行延伸。教师不能太过依赖课件,否则就变成了上面的教师对机器,机器对学生的情形。教师最好是站立起来上课,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发挥肢体语言,和学生交流互动,当需要翻动幻灯片的时候,再去操作机器,当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配置翻页遥控笔,这样可以方便遥控幻灯片的切换。
3.2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模式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中,黑板板书、画图、讲解说明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知识点的数量相对有限,教学效率相对低。多媒体教学利用了大量的可放映、可展示性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的知识。造成一些课程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后,知识点的数量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效果反而下降了。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自己的“讲”,而忽视了学生的 “学”。教师上课时只顺用事先设计好的课件,单方面地一味播放、讲解,而无暇顾及学生听课时的表情反应,结果使多媒体教学成了讲稿演示。教学信息量大大增加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减少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
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和多媒体教学同等重要。比如传统的黑板板书过程,其实是学生消化老师讲授知识点的一个缓冲时间。特别是像高等数学的公式或定理的推理过程,黑板板书推理比翻动幻灯片更能便于学生跟上老师的进度,消化吸收知识点。
4 结束语
总之,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如何合理开发多媒体课件和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值得我们每一个授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国彬.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 教育科普,2006(95):23-24.
篇9
【关键词】实践 反思 小课题研究 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A-0004-02
小课题研究是指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课题研究的管理成功与否牵系着整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教育品质内涵的提升。因此,不同学校均应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学校小课题研究的操作管理,使之行之有效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升服务。我校提出以学习习惯培养为途径,结合小课题研究,依托教研组、年级小团队,进行“一人一抓手、一组一特色、一科一品牌”的行动研究。
“一人一抓手”即教师围绕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根据班级实际与自己的教学实际,从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寻找到一个突破点,作为教学中的主攻方向来克服,解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实践“点”上存在的问题。
“一组一特色”即每个学科组、年级组或教研组围绕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根据年级组或学科特点,找出一个教学层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利用集体智慧作为主攻方向,以此突破,解决教师与学生教学中“面”上的问题,以彰显学科组建设的课堂特色。
“一科一品牌”既是过程,也是目标,是基于做实、做大、做强“一人一抓手”“一组一特色”来实现学科品牌建设,解决的是一个学科或年级组推进行动研究的核心价值问题。
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学校在小课题研究与操作管理中的一些思考,与同行共同商榷。
一、寻――问题源自教学
小课题研究内容的确定是展开具体研究的第一步。遵循“三小”原则,即选择切口要小:可以是一个要素、一个环节、一个章节、一个案例、一个片段、一种现象等。研究范围小:从小处着眼,研究的内容一般可以针对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或缺陷展开,如教师怎样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间如何评价欣赏,学生如何进行问题矫正等。解决问题小:主要解决教师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因此应当贴近实践、扎根班级、扎根课堂、扎根学生。
基于学校培养学生习惯的特色,我校着眼于课堂之中学习习惯的培养,结合教师个人的“抓手”,分析自我课堂中的教学问题和学生实际,最终确定小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学期末,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召开“沙龙式”校本研修活动,找到各学科的教学薄弱点。例如,语文教研组的阅读教学如何重新定位,数学组的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如何提升,综合学科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如何发展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下一学期初,各学科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自己的教学实际,参考教研组的研究方向,确定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学习习惯培养“抓手”,然后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制定方案、ふ也呗浴Q校根据学科聘请相应专家对教师们的小课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教师们再次进行修改,最终确立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研究始于课堂
课堂教学研究源于问题,即从课堂教学问题实际出发,确立课堂教学研究方向,可以开展某些微小环节的教学实践研究分析与探索。通过一系列有目的的微小环节教学实践分析与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即形成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小课题。这样的小课题具有很强的实效性,且一线教师十分需要这样既有一线教学特点,又有共性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问题。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落实和修改操作的途径,实践研究采取个人实践与团队研究两条线交织开展。平时,教师根据自己制定的研究计划开展课堂研究,年级组教师之间进行定期听课、评课,发现并记录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教研时,根据团队确立的统一研究点,针对听课、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改进。比如,“已知:被除数+商×除数=72,求被除数?”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思维方式这一研究方向作为课堂教学的问题,教师在现实教学中一般会这样处理,“因为,被除数=商×除数,所以: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被除数=72÷2=36”(通常情况,学生也能根据这样富有逻辑的推理,通过师生对话交流来解决问题,并且在即时的巩固练习中准确无误地完成答题任务)。这样的教学路径看似没有问题,一直自然而然地被一线教师们沿袭下来,但是,如果从思维方式这一角度来看,解决以上问题的逻辑演绎推理思维占据主导,而演绎推理是成人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它并不是儿童学习数学的思维,儿童学数学时更多的是不完全归纳的思维方式占主导。由此可见,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研究教学,教师就能有针对性地找到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使学生不被大人强加的思维所负累,能轻松地学习,最终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年级团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小团队活动不仅对教师个人小课题中的问题进行了集中解决,也把握住团队的探究方向。同时,学校利用校本培训,聘请专家来校指导课堂教学进行专题讲座,给教师的课题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三、思――提升基于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揭示了经验和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十年的教案成不了名师,坚持写十年的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对经验的过程、依据和结果进行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其目的在于获得认知洞见,获得对工作和生活更有价值的指导意见。一个学校的高水平发展,需要的是一群善于反思、勇于实践、勤于思考、乐于学习的教师。反思是提炼思想的重要途径,也为小课题之后的论文写作提供资料和素材。因此,重视反思是小课题研究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中,“一月一精品反思”是学校小课题研究管理中的特色。教师的反思不仅仅局限于对操作步骤的思考,更是对于教学的设计、效果等全面剖析。依托课堂的实际案例,提取重要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分析自我教学行为,最终形成高质量的精品反思。反思之前,教师可以在团队内广泛地听取意见,吸收自己所需的内容,然后根据课题实际和课堂实践形成具有一定深度、广度的反思。在教学反思上交后,由各教研组评选出当月的优秀教学反思,在团队内进行交流分享。同时,教研团队也会针对本月教师的反思整体情况进行反馈,及时调整教师小课题实践的方向和方法。例如,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复习”一课,笔者总结了两点反思经验:一是让数学复习课多些探究味。数学复习课一般有先理后练、边理边练、先练后理三种形式,它是比较难把握的一类课型。该题结论性比较强,为教学内容进行“一课”的构建,如果不增加一些“探索味”,学生就会学得索然无味。因此,本课着重引导学生以探索的形式,促进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结论性探究,边探索边整理,从而使课堂更富有挑战性。二是别让学生厌倦复习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经过反思及讨论,把“学法的整理”确定为本课教学应着重关注的问题,使复习课不再是一些简单的练习题的叠加。
四、理――方法源于提炼
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一个专心钻研问题的老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太复杂的小课题,去帮助自己发现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个问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自己引入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理论领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将问题提炼成专题,同时按照一定的方式把相关问题进行实践研究,反思调整,提出对策等,这不仅是一种问题意识,更是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从研究者的角度而言,自觉地养成思维习惯,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将问题进行归类、整理,提高自身把握实践中问题的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另一方面,这种意识可以扩大到自己认识的视角,使自身能够居高临下地对待教育教学问题,从而帮助自己养成归纳、反思、整理的良好品质。因此,个人或团队在解决问题历程中需要适机进行理性思考与整理,这是促进自我专业成长的核心环节之一。例如,“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的教学,本节课教学内容有两个例题,其一是每个数位都是够除的,也就是高位分完后,下一位继续分,然后用阶梯型的竖式表示过程与结果;其二是高位分后还有余,与下一位合起来再分,并用阶梯型竖式表示过程与结果。如果教师不善于“理方法”的话,就会导致该课教学容量较大。为了完成课时目标,教师往往会淡化第一例题的教学,也就是将第一例题看作一个简单竖式书写重温过程(因为三年级上册已经有了除法笔算的规范书写格式),容易忽视它的算理过程,而把时间主要集中在第二个例题的教W,因为教师普遍认为高位分后有余,与下一位合起来再分是难点。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当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时,学生的错误率迅速提高。发现问题并进行实践研究后,教师就可以“理”出这样的教学思路――其实本节课例一的教学是重点,一是要充分利用生活经验知道怎么分(即生活中的平均分往往是先分整,再分个);二是要利用数学经验来记录每次分的过程(即竖式为什么是以阶梯型呈现,也就是每次分后都需要进行一次记录),抓住了这两个教学要点,学生后续学习的错误率就会明显降低。
通过这个环节的整理,教师可以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从无序到有序,从局部到整体,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促进自身加深对所研究问题认识的个性化程度。如果说,教育教学问题是山脚下的一棵棵树木,我们引领教师在树林里转,那么教师的眼中只有树木;倘若我们能够领着教师走上山坡,那么,我们看到的将是一片树林;如果我们还能往上走,那么,看到的将是一座森林。做小课题也一样,要引领教师不断进行反思后的提炼,让大家对问题解决的方法能见树木又见森林。
五、享――积累来自分享
自己的成果能与别人分享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教育境界。一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其实就是一种智慧分享,彼此能真诚分享研究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实现共同成长、享受认同与被尊重的愉悦历程。从实用主义角度来说,其实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从具体问题出发,并展示、交流、分享自己实践中的研究过程。在小课题研究中,团队是坚强的后盾。以团队活动为主要形式,每周开展听课评课、研究讨论等活动,为教师们的研究提供了交流分享的平台。每学期期中和期末定期召开团队分享会,教师们在教研组范围内和大家交流、分享小课题研究中的困惑、经验、成果,对于个别小课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为教师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多渠道的帮助。在小课题结题阶段,学校还可以聘请相关学科专家为教师进行论文指导修改,帮助每一位立项的教师顺利地实现课题结题。
六、读――动力源于学习
学习是一种持续性、发展性与战略性的运用过程,如果与工作相结合,学习将会促进一个个知识、信念及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催生一个积极向上、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团队,最终促进可强化组织的创新与成长的能力。因此,做小课题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在做相关小研究时,自己需要借助于阅读、查询等学习手段对相应的领域有一个比较深刻的领会与理解,高瞻远瞩实现问题解决。因此,在做小课题期间,我们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大量的阅读。在做小课题前,一般鼓励广泛阅读,主要涉及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书籍、成果与研究资料;在做小课题中,大量阅读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内容、报告及课例等;在做课题后,及时阅读与小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相关的资料等,让研究者能用比较开阔的视野、丰富的背景、理性的操作来完成自己的研究。
篇10
关键词:教育科研 中小学教育 科研管理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教育科研对教育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为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教育科研,就要对其进行管理。教育科研管理对促进学校持续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质量提高有着促进作用。
各级教育部门对“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研究由来已久,并在理论上得到了确证和实践者的认同。在推进中小学科研管理呈现繁荣景象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阻碍中小学教育科研发展的问题。就好像崎岖的小路上有助你前进的铺路石,同样也有阻碍前进的绊脚石。笔者认为只有直面困难和问题,解决困难和问题,才可以让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健康发展,减少对中小学教育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中小学科研管理呈现的问题
1.科研管理的目的不端正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思想中,教育科研作为“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尚未真正确立,也存在着“理论研究不如解决实际问题重要”的错误认识。科研目的的不端正,功利思想严重,从而也导致行为上的形式主义。具体来说,教育科研活动应该是要求独立自主不畏权威的活动,应是一项追求真理,追求事实的活动。但是,因为整个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在考核或评价学校工作的时候,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和尺度,急功近利的将教学放在首位而无视教育科研的价值和目的,受功利主义的评价导向,中小学科研管理可以是不急之需或装饰门面的手段。上级科研工作的整体部署,督导及检查的评价,课题结题验收的需要,政绩方面的宣传需要等等,都带有浓重的形式主义意味。好大喜功,不断的通过提高课题的格次和规模来扩大学校的办学声誉,而忽略了真正有益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进步的有效问题。于是,学校科研为研究而研究,为职称而研究,为评比而研究都成了司空见惯的事。而不是真正为了提高学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等等来进行教育科研。由于科研管理部门科研管理目的不端正也直接导致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不强,学校科研氛围不浓,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不高。
2.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严重脱节
中小学科研管理与教育教学存在两张皮现象,也就是说没有将科研管理与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有机的结合,有机的联系起来。科研管理归科研管理,教育教学归教育教学。而不是为了将教育科研的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或将教育教学的实践转化为科研理论成果。还有就是学校科研管理者与教师普遍认为教育科研存在比较费时间、费精力、费金钱、无效果的问题。受现实条件的制约学校科研管理者和教师对教育科研力不从心。学校科研管理者有兼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负担沉重。尽管教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但教师教科研毕竟不同于教学实践,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理论的提升以及撰写论文都需要专门的时间。认为教育科研是费力不讨好的事,还不如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把教育科研看成是脱离教学实际工作的事,没有看到教育科研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可能。还有的学校对于教育科研只停留在一般工作性、经验性研究上,丰富的教育实践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就事论事,不注重理论的归纳、提炼,往往以工作代替研究,较普遍的存在“有课题无问题,有行动无研究,有研究无成果,有成果无转化,有叙事无提炼”的毛病,当然这与中小学科研管理者和教师的科研能力、素养、有一定的关系,但从根本上说是未充分的认识到科研管理对教学实践的相互促进作用,未将两者相互融合,只是为科研而科研。使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严重脱节。
3.课题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校教育科研室对学校课题没有规划,科研过程管理随意。一味追求课题立项数量,忽视课题研究质量,课题研究没有学校的总体目标,没有重点。有一些学校,课题一旦立项就万事大吉,缺乏必要的跟踪管理和检查督促措施,课题不按时开题,开题后不做进一步的论证,随便应付马虎了事。中期检查不认真对待,阶段性成果随便凑数,侥幸过关。结题时,仓促上阵,临时突击,草草收场,严重影响课题质量和效益。尤其学校领导对课题规划与指导不到位。学校领导普遍缺乏带领全体教师课题研究的专业能力。难于做到既精通教育理论又熟悉教育实践,也缺乏科研兴校的系统设计和指导能力。学校校长没有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一个为学校谋发展的科研带头人,面对科研管理,似乎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一个后勤保障人员,一个拳拳的幕后支持者。而科研主任感叹心有余而力不足,教育科研室只是一个机构,而缺乏管理职能,自己兼课,时间和精力有限,不能以教育科研为主,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上。课题工作的管理毫无头绪。
4.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单一
教育科研经费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用于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经费。它包括科研事业费(含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等)和科研基本建设费(包括设备购置)等。一般来说,对于立项的课题,相应的教育部门应给与相应的经济补助;但目前科研需要的经费远远高于教育部门所能支出的范围,中小学科研要想出成果,除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要大量的资金。有的学校经费来源相当紧张,学校生存和工作正常运转全靠编发教辅资料、试卷来维持生计。经费紧缺已成为困扰教育科研的事业发展的瓶颈。总之,无论是从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迫切需要来看,还是从学科发展科研队伍建设来看,教育经费的投入是不够的。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很大程度上妨碍 了教育科研的繁荣和发展。
5.科研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教育科研队伍虽然庞大,但就整体的研究水平来说是有欠缺的。科研人员的整体素养,对于教育科研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中小学科研管理人员,包括中小学教师对于教研总是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理论学习跟不上,纵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形成不了系统的行文。十分缺乏与教育科研相关的培训和知识储备。对教师而言,它要求在教师群体当中形成一种合作探究、共问发展的教师文化。而长期以来,在质量.效率的主导价值取向下,在学科、班级、教室、年级、教学单元、任务的活动方式下,教师群体所形成的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个人主义与竞争的教师文化。这样,尽管一些学校有教研活动,但是这种研究活动往往变成了领导和同行之间相互检查、评比、监督的手段和闲聊的方式,并进而加剧了教师群体的个人主义文化。因此,教师教科研活动需要在教师群体中形成新的教师文化,相互合作,共同成长。
二、如何改进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中的问题
1.端正中小学科研管理的目的
教育科研是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强大动力。常言:“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思想中,要真正确立“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战略意识。而不是走形式,只是强调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可以引导中小学教师端正科研的态度,有效的提高教师科研的参与度。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要秉公来评价教师的科研成果,不能仅仅因为的多少来考核,不然会挫伤那些真正从事教育科研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端正中小学科研管理的目的,要将科研管理的目的落到实处。
2.科研理论联系教学实际
要着力强化中小学科研成果的运用,使教研成果的功能充分凸显出来,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才是常青的。”忽视教师直接参与研究而得出的教育理论,由于缺乏针对性而很难指导实际的教学实践。长此以往,会使教师的积极性受挫,对教育理论不感兴趣,造成教育理论严重脱离教学实践的局面。积极鼓励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在实践中运用教育理论,对发展中小学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改变中小学教师多数则是围绕课堂教学,依托课堂开展教学研究,重在以事论事,重在教育实践而缺乏理论探索的现象。使教育科研理论联系教学实际。
3.加强课题工作管理制度
对课题研究进行管理,开展教育教研,是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有效保证。
中小学校长和科研管理部门或学校教导处先作出规划。根据学校办学的总体设计来确定科研目标,使之紧密地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与培育人才结合起来。为了更好地体现学校意图,引导大家的思路,可由学校组织部分科研骨干,提出一系列课题。按照不同的学校或学校工作的几个方面,把研究重点表示清楚。以便供教师们在选题时参考。并对课题的立项,过程,成果等进行科学,规范的指导和管理。
4.加大投入与拓宽科研经费渠道
教育科研经费是保证教育科研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方面。鉴于我国目前教育经费还不十分充足,教育科研经费更是十分有限的情形,各教育部门要体谅国家的难处,尽力争取社会投资。应当尽快建立政府投入为主,课题所在单位给予相应配套支持,课题主持人横向筹措,争取企业支持的机制,多方筹措科研经费,另外,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基金制度,为教师的科研提供必要的资金帮助。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使达到用教育科研经费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改变科研经费渠道单一的现象,拓宽科研经费渠道,努力为开展教育科研创造良好的条件。
5.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队伍整体素质
教育科研不仅需要好的平台,而且加强教育科研队伍的建设也十分重要。首先,教育科研主管部门通过不定期组织学术交流,举办科研讲座,普及和推广最新的教育科学理论与方法。作为科研管理者也应不断的加强学习,增强教育科研的兴趣,重视自身的能力修炼,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素养,投身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积累经验。对中小学教育科研人员进行培训,培训方式可以丰富多样。脱产进修,业余轮训,自学,到教育教学一线学习。强化教师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教育科研基本方法,步骤,执行等,用理论来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业务素养,为教育科研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加强学校科研管理不仅是促进教育科研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调动教育科研人员积极性、强化教育科研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社会效益的需要。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必须重视学校科研管理,必须重视学校科研管理中呈现的问题,并对症下药,只有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才不会阻碍中小学教育科研前进的步伐。才能使中小学科研管理健康成长,推动教育科研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浅析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及解决对策 宗洁《教育与改革》2012年7月
- 上一篇:幼儿健康保健知识
- 下一篇:证券市场分析的基本理论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