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8 18:35: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设计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设计方法

篇1

现如今,我国城市化越来越普及,城市建设布满我国各地,现代社会对类似人才的渴求也愈发激烈,致使该行业的人才缺口过大。我国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各大高校争先开设了该专业,以为现代社会培养出相应的人才。而该专业的毕业设计,则是学生利用自己几年学到的知识的重要体现,不仅能体现出学生的技能和综合素质,也能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模式,办学思路以及师资力量。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变成了各大高校均无法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方法

前言

对于学生来说,毕业设计是极其重要的,它需要学生使用自己几年来获得的专业知识,具体的去解决一个课题。这不仅仅是学生专业素养的体现,也是未来入职后,学生工作能力的体现,以及增加自己实践经验的机会。把握住这次设计机会,对学生的未来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学生在设计之前,应该进行充足的准备,了解自己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且一个作品的优劣,并不能单单看其设计效果和表达能力,设计者的方向和所关注的问题,以及是否在设计中寻找到了好的方向,都是毕业设计作品中重要的方面。相对而言,毕业设计属于一个长期的教学,学生在进行选题的时候,也没有过多限制,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特点。基于毕业设计的这些特殊特点,各大高校都在为毕业涉及的教学展开了积极的探讨。

1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现状

1.1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法

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不仅是高校为自己脱颖而出而展开的探索,也是帮助学生发掘自身能力,探寻自身关注方向的教学课程。在课程中,首先要注重课程的纪律性和严谨性,也不能忽视学生自己的探索性和创新型。因此一般而言,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时,都具有实题实做和实题虚做两种方式。实题是一个大前提,不管如何进行制作,都需要依据一开始订好的题目和方向,注重事实,并以此前提基础展开涉及。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就是使学生在进行创新的前提下,学会尊重设计条件和设计理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设计理念。

1.2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中的问题

就目前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而言,现代社会竞争愈发激烈,市场的需求增大,人才的需求增大,并且对人才的要求也多种多样。在这个竞争化和多元化并趋的社会现状之下,各大高校应当结合现状,制定各种不同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培养。各大高校现如今虽然已经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列为重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也鼓励学生完成自己想象的设计,并在其中练习运用综合能力。然而,这种教学方式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学生的实践经验不够,空想精神太多,在未来入职之后,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

2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

2.1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方式

在对教学方式进行革新时,需要找到革新的主要方向和重点。由于环境设计这一专业,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此实践经验对该专业的学生而言,是未来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中,多进行各大企业设计实例的结合,让学生在设计和学习的过程当中,解除到社会上各种设计的真实方式和行规,锻炼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在参与实际项目的过程之中,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都有所磨练,在学生毕业之后,能更快的进入社会,融入到企业的氛围当中去,就是该次革新能取得的显著改变。

2.2教学改革方式优点

实题实做是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方式,就是在教学中,引进各企业的工程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让学生自行进行甄别和筛选,并且完成选题。学生在进行制作的时候,只有拥有充分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才能结合社会现状,设计出符合该企业所需要的设计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调动了自己学到的各种基础知识,还了解了社会上真实的环境设计是怎样的,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检验,和实战能力检验都能做到完备且全面.在这种设计中,工作量会加大,难度也会提升,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设计结果进行评判时,也应该适当的降低标准。在评判时,主要是检验学生在进行设计时的各个方面是否完整完全,是否结合现实,是否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等。与此同时,学生前去设计项目的实际地点进行调研考察,也是能否较好完成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在实地考察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施工现场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也有利于锻炼学生处理各种资料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最终都是为了达到使学生更具备实践经验的目的。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思想中,着重提出实地勘察是重要的教学方向,但在进行勘察之前,高校必须组织学生了解所涉及企业的企业文化,故而高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之中,培养创新性和实战性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教学过程之中,可以采用选题是存在的,具有真实的背景,企业和施工场地供给学生了解和勘察,但进行选题的方案则是由学生自己主观决定的,并且由学生自行调动想象力,为其富有自己的意义。这样,学生在收获到实践经验的同时,也不乏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可能发现许多现如今该行业还未被发现的解决类似地问题的方法。在进行教学之中,高校要注重虚实结合,减少学生所受到的阻力和影响,积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调配学生发扬自己的想象力,都能为学生日后入职之路增添光彩,也是高校脱颖而出的重要方式,将会成为教学理念进行革新的重要方向。

作者:赵亮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梅文兵,李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32:120-121.

[2]袁心平,叶云,涂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与管理方法的探索[J].科技创业月刊,2012,02:110-112.

[3]唐媛.浅析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4,05:241.

篇2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跨学科、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专业,因此迫切需要加强课堂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文章结合对国内外课程教学实践方法和现状的研究,探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整合与创新。只有将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

环境艺术;实践教学;整合;创新

环境设计专业系列课程作为贯穿整个环境设计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囊括了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景观园林艺术设计及装饰文化、雕塑等多个领域,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设计课程。当前,我国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存在实践育人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文章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对课程教学中实践育人手段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西方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方法与经验

西方艺术设计教学实践可以追溯到德国包豪斯学校,这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不仅创立了基础课,还强调让学生进入工厂,学生的作业和企业项目密切结合,团结了一批卓有建树的艺术家与设计家介入设计教学,将设计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当代的西方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主导理念依然是包豪斯的教学体系与实践模式,但各国都在本土文化与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着最为适宜的教学模式改革。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欧洲现代设计艺术教学非常强调项目教学,即由导师带领学生在项目中完成各门专业的学习。项目包括虚拟项目或与企业合作的实际项目,与企业结合着重于对项目的研究,而不是具体的设计作品。在欧洲的大部分院校,学生在项目课题上所用的时间约为50%,而在课题相关课程上所用的时间只有20%~30%,剩下的时间用作选修课。如,丹麦奥尔堡大学要求学生参加实践课题工作,纵向上贯穿了大学教学的全过程,横向上有课题贯穿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真正做到按课题组织教学。同时,充分利用工作室环境,将公司项目制作过程和具体细节按实战要求在课堂上表现,将理论与实践、学校与公司结合起来,聘用一些有经验的设计师到工作室兼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前体验公司管理制度下的工作内容与环境,增加实战经验,也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与今后的发展做出正确、客观的认知。积极地研究和吸取西方艺术设计院校的教学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先进经验,有助于我国高校艺术设计课程中实践方法的创新与改革,有助于培养特色的综合型创新设计人才。

二、我国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方法与现状

目前,国内设有环境设计专业的一流院校,如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丰富的实践育人手段。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构造节点模拟训练,学生将设计中经常遇到的一些材料、工艺构造亲手制作出来。这种将工地搬进教室进行现场教学的方法可操作性强,可以为学生提供现场模拟与体验环节,能有效加深学生对这些材料、工艺知识难点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清华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在设计课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在照明实验室中进行灯光模拟。学生根据所上课程要求模拟现实照明,如模拟办公空间照明、居室照明等。这种与课堂教学结合的实践手段,使学生在了解灯具的同时能够进行创意性的照明设计,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中央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在设计课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随时参观学院的材料与构造展厅,了解材料的应用范围、构造方式、产地、价格以及完工后的图例,使学生在发挥创造性的同时结合现实进行设计,避免了设计课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问题。目前,根据国内各大高校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与案例,我们能够进行比较全面地理解和分析,但部分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仍然有不够完善的地方,规律化、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能力弱、适应性差,缺乏创新能力与文化修养,难以运用课堂所学的专业理论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缺乏探索和创新精神,等等。我国环境设计专业仍是一门新型学科,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借鉴国内外的优秀案例与经验,一方面结合本土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研究出一套完整的体现自身教学特色与学科发展的实践教学模式。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1.实验方法的导入

为了改变以往只有实验课教学在工作室中进行的状况,可以在环境设计课堂教学中融入实验方法,利用艺术学院模型室、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利用学院构造模型室,在课堂教学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建筑构造及节点,通过对材料的分割、组合、安装,使学生掌握施工工艺;并让学生制作等比空间模型,研究空间组织关系,摆脱课堂教学中单纯依靠计算机模拟的状况,使学生切实体会从图纸到实物的整个过程;提出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具有自身办学特色、具有前瞻性与可实现性的环境设计模型室建设方案,以适应环境设计系列课程实践育人手段的改进。第二,提出环境设计实验室建设方案。在实验室中进行模拟实践教学的交互式教学,即运用计算机技术营造虚拟现实场景,再现实践环境的搭建过程。如,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为例,这门专业课以往的教学方法理论性较强,手法单一,三维想象空间难以理解,使学生对施工现场、建筑物结构和施工过程了解不足。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模式,将虚拟建筑建造过程实验教学软件运用到实验室中,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身临其境,可以感知各种建筑物实际的施工过程。学生还必须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虚拟现实的实践环境中进行构思和设计,以全新的交互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实验室虚拟现实的计算机教学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易于操作和拓展、更为高效和便捷的优势。虚拟建筑建造实验教学模式包括四大模块:基础知识概念、全景漫游、虚拟建造过程实验和创新设计。这是环境设计实践教学的全新模式,不仅可以代替部分传统教学,而且能够解决艺术设计中的实践教学问题,起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的作用。第三,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突破传统的多学科、全方位智能交互式实验室教学模式。由于当今的艺术设计与新科技、新材料不断创新,多领域、多学科结合也日益紧密,进而产生集多领域教学、学术研讨、互动教学、作品展示于一体的智能化教学系统,它结合了设计专业各个领域交叉、融合而产生的新领域。该项目利用屏幕融合式的多点触摸主屏和副屏的模式,它拥有一定的数据库支撑,包含了与之相关的多学科、多专业的实验平台,可真实地模拟景观、建筑、室内外等场景,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动态演示,针对专业定位和社会就业的需求,提供综合性的创新实验平台,推动单一的课堂教学理念、方法、手段逐渐向互动式的实验教学过渡。

2.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第一,教学内容的创新。整合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领域包含的基础学科,确立“跨界融合,皆善为用”的教学理念,将整体实践课程分为基础教学、综合设计、创新研究三大板块。在基础教学平台上构建“能力素养一体化”的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成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既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又提高了他们的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根据国际市场及产业链的发展需求增设新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其处于革故鼎新的动态发展平衡中。第二,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首先,强调多人授课,多课程、多元化教学,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师乃至企业资深专业人员合作授课,推进项目化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理解,使其更多地了解设计施工过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其次,通过校企合作,在学校创办实践基地,聘请知名设计师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这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铺平了学生与企业、市场接轨的道路,减轻了学生的就业压力。最后,以科研活动带动人才培养,吸引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开展课题研究。让学生进入教师工作室,及时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合理融入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并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

3.教学方法的规范与创新

案例教学是环境设计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实践育人手段。建立规范的案例教学体系,及时更新教学案例,对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获得前沿的信息资源是十分必要的。首先,结合环境设计系列课程,建成规范的环境设计系列课程案例教学体系,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研究发现设计方法。其次,与国内顶尖的建筑设计公司、室内设计公司密切联系,获得国内前沿的设计案例,用于环境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最后,建成世界经典环境设计案例库,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完整性,包括背景资料、图纸资料、设计评价等。

4.考核方法的创新

更新考核方法是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方面。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突出“重过程、重平时表现、重能力培养、重思维创新”的指导思想,制订详细的进度考核内容。环境设计系列课程是整个环境设计教学体系的主体,主要讲授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中各类空间的设计方法,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由于新型材料与构造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构造内容也较为复杂,再加上课堂讲授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手段,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结语

文章在调查、研究国内外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方式,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其将来在社会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于玲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艺术教育,2011(1).

[2]郑家茂,熊宏齐.开放•创新——实验教学新模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篇3

[关键词]人性化;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

一、目前小区园林景观的现状

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却只有40多年。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看到欧洲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欧陆风、草坪风等风格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随着房地产的蓬勃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在居住小区中盛行,但这些园林景观往往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功能,也没有考虑到小区人性空间和功能性空间。

二、了解居住者的需求

当然,设计一个具有人性化空间的居住区首先必须了解居住者的行为需求,生活习惯。居住环境是为人而创造的,是为满足人的需求而设计的。美国心理学会主席A·马斯洛在《动机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等级论,他认为人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由物质到精神,有着不同的层次:生理的需要一安全的需要一归属与爱的需要一自尊的需要一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是指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衣、食、住、行以及人身安全、劳动安全等需要;爱与归属及自尊的需要是指人的心理需要,包话对社会交往、地位、传统、文化的需要;自我实现则是人高层次的发展需要,包括对生命的意义、自我的满足、个性风格的追求等等。当然,不同人需求的层次是不同的,并且这种需求随着时间、地点和场所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表现。在居住环境建设中,必须从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出发,使环境具备一些基本的特征。

(一)安全性

安全是人们生存的首要条件,没有安全性也就谈不到其他各方面的特征。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表现在日常安全系统、防灾系统、防盗系统等方面。

(二)健康性

居住环境健康性指标包括空气、日照、噪声和环境民事行政等与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内容。居住环境空气要保持清新、自然,防止各种有害气体和物质的深度超标。同时,健康性还要求通向健康身心的设施、空间配套齐全,满足居民锻炼身体的需求。

(三)舒适性

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指使用上和视觉上的感受。使用上的舒适,包括各种设施是否以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创造使用的合理,是否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创造满足人们活动的空间;视觉上的舒适,要满足不同地区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和对环境景观特点的认同。

(四)通达性

通达性保障着居住环境各种功能使用的效率和效果,通达的可选择性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实现多样需求的目标。通达空间的层次决定了通路的性质和等级。私密性强的空间,通路的等级低,交通性弱,通达性也小。

(五)识别性

居民是居住环境的主体,居民要求所处的环境具有识别性,让居民分辨出自己的住宅以及自身在空间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方向,进而掌握环境的构成模式和组织规律,以便按不同时间和场合需要,以最佳的方式到达自己想去的位置,参加自己想参加的活动。强化识别性,需要赋予外部空间以视觉上鲜明的个性。

(六)领域性

居住环境不同于一般公共环境,它的领域性要求强烈,层次多样。美国学者斯卡·纽曼提出的这个空间概念认为,人的各种活动都要求相适应的领域范围。他把居住环境归结为由公共性空间、半公共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和私密性空间四个层次组成的空间环境占有与控制的要求,认为领域在空间上是固定的,不随人的移动而移动。

(七)多样性

多样性的要求是基于不同人群的年龄、职业、喜好、修养、文化等要素而产生的,而且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中。空间的创造、设施的设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中国造园艺术谓之“造园无格、借景有因”,说的就是无需固定的格局、法式,要因地制宜地将景观组织起来,各种景色皆可为我所用。

(八)和谐性

多样的外部环境各要素之间做到和谐统一,避免不同形式、风格、色彩的要素产生冲突和对立。同时,环境构成要素作为实体来构成空间,空间才是主角,各要素需要以环境和谐的整体利益限制自身不适宜的夸张表现,使各自的先后、主次、从属分明,共同构筑协调、统一的环境景观。

(九)连续性

在居住环境景观空间中,应注意居民在居住区内不同时间、空间、方位的视角和活动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景观设计,努力创造步移景异、延绵不断的效果,尤其要注重节奏、形式、色彩与空间的协调。

(十)文化性

居住环境的文化性体现在地方性和时代性当中。应当充分考虑传统生活方式的特点,寻找与现代居住空间环境的契合点,以不同的方式,从空间形态、尺度、界面的色彩、细部表达对传统与现代的理解,延续文化脉络。

(十一)生态性

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引入自然界的山、水、绿化,模拟自然风光,也是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具有生态性的居住环境能够唤起居民美好的情感寄托,人与大自然共生共栖,才能体验到永恒的真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美的最高境界。

三、重归人性的场所。找回故事的地方

当满足了环境的一些基本特征后,我们开始考虑何为人性化的居住区。当设计是为了生活、为了人内在的体验,当设计师成为一个内在者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当设计的对象具有功用和意义时,我们方可重归人性的场所,找回那故事的地方。所以,进行景观设计时,作为设计者应做到:

1.认识人性。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独;需要运动,需要坐下休息;人离不开水,人也爱玩火;爱采摘和捕获;需要庇护和荫凉,需要嘹望,看别人而不被别人看到;人需要领地,需要适当尺度的空间;人需要安全,同时人需要挑战;爱走平坦的道路,有时却爱涉水、踏汀步、穿障碍、过桥梁。同时,人要交流、要恋爱、要被人关注、同时喜欢关注别人。因此,需要设计的场所能让人性充分发挥。

2.阅读大地。大自然的风、水、雨、雪,植物的繁衍和动物的运动过程,灾害的蔓延过程等等,都刻写在大地上。因此大地会告诉我们什么地方可以有树木,什么地方可以有水渎;大地也告诉我们什么格局和形式是安全与健康的,因而是吉祥的,什么格局是危险和恐怖的,因而是凶煞的。同时,大地景观是一部人文的书:大地上的足迹和道路,门和桥,墙和篱笆,建筑和城市以及大地上的文理和名字,都讲述着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和恨,人类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因此,阅读大地是在认识自然,而更重要的是认识人自己。

3.体验生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当地人的价值观。如果你不到都江堰的江边林下坐上一天,就不明白为什么成都被认为是中国最悠闲的城市;如果你不搭一回北京街上的出租车,就不理解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含义;如果你不到温州街头走走。你就不知道“全民皆商”的意味。只有懂得当地人的生活,才会有符合当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间的设计。

4.聆听故事。故事源于当地人的生活和场所的历史,因此要听未来场所使用者讲述关于足下土地的故事,同时要掘地三尺,阅读关于这块场地的自然及人文历史,不管实物的或是文字的。由此感悟地方精神:一种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及人文过程的内在的力量,是设计形式背后的动力和原因,也是设计所表达和体现的场所的本质属性。这样的设计是属于当地人的,属于当地人的生活,当然也是属于当地自然与历史过程。

5.寻回童年的记忆。童年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而且大多数人经历过相同的童趣。在设计里融入一些童年记忆的痕迹,让居住者忆起童年时光,这也是体现居住区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的表现。

总而言之,营造人性化居住区景观,要符合自然法则,遵循生态学原则,挖掘和赋予特定居住区特定景观的独特理念和精神,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力求做到“天人合一”。

[参考文献]

篇4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学科,最早是在20世纪中叶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起来,随后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我国艺术类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迅速,但其教学方法大多都是生搬硬套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缺乏自主创新。而我国的一些综合性大学、理工类大学也纷纷增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甚至建立了硕士、博士等学位形式。这些变化,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对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和探讨。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它是以现代环境科学研究为基础的。从广义上来讲,环境艺术设计几乎包括所有的艺术和设计;从狭义上来讲,环境艺术设计则主要以建筑的内外空间来划分,包括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和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两部分。从专业角度来看,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又叫做室内设计,外部环境艺术设计又叫景观设计,这两个方向是当今环境艺术设计中发展最快的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是时间和空间在艺术领域的结合,其设计对象包括自然环境也人文环境的多种领域。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现有高校中大多都会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但是教学水平却参差不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现代教育理念的缺乏:目前,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是从“欧洲的古典体系”演化而来的,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思想于其中。这种传统的教学体系,主要集中于对具象的描摹,其知识结构大多都停留在手工艺时代,是一种概念性模式。这种农耕时期的艺术形态一直是我国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主导形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教学质量。

2. 课程设置受到市场影响:多数高等院校基本都已经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但在整体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大多数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往往名不副实,其课程内容只有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即室内设计。究其原因是由于当前市场环境对高校的课程设置产生了严重影响。从理论上来讲,高校作为科研机构应当对市场具有指导作用,然而现实却恰恰相反,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主导着高校的课程开设。这种业界支配学校的现象正随着竞争的加剧而变得越来越严重。

3. 学生素质带来的教学困难:目前,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面向艺术类学生进行招生,这就导致了该专业的生源素质较复杂,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问题。与目前国内对艺术生的普遍认知相一致,高校内的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程相对匮乏,文化素质偏低。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将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科目,虽然是一门边缘学科,但是它在要求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更应当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这正是目前艺术类学生所不具备的素质。

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随着目前高校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蓬勃发展,如何能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成为相关专家和学者不断探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教学方法中进行改革和创新。

1.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在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课堂中,教师所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是遵循“课堂教学――理论传授――课外作业――专项辅导”的固定模式。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设计思路受到较多限制,设计视野也变得较为狭窄。很显然,这种模式违背了设计类课程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基本原则,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和学生学习需求的不断增长,将其融入环境艺术设计课堂势在必行。利用网络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补充,不仅有利于开展互动式教学,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得学生在日后进行设计时能够获得更多的素材。通过网络进行辅助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也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2.将市场项目引入课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联系,从而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设计人员是目前高校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目标。环境艺术设计这门学科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设计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将设计变为现实的操作能力。根据这种特点,教师可以将市场中的项目引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方式,将企业在市场中承接到的环境艺术设计项目带入课堂,将该项目转化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与客户进行沟通,进行实际的设计操作。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更可以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吸收全新的设计思维、设计理念,甚至可以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熟悉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操作流程。

3. 市场调查和科研项目的开展: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之外,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专业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课外活动,例如进行市场调查和参与科研项目。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一些公共场所,如酒店、宾馆、饭店、写字楼进行实地调查,利用拍摄、速写等方法搜集现实生活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然后进行分析,总结这些设计的优缺点,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设计元素。当教师在开展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科研项目时,可以让学生一起参与。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又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更多国内外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和专业领域的先进成果。

总 结

篇5

关键词:居住区环境;环境景观;景观设计城市

小区是现代城市市民居住的重要场所,小区景观设计的舒适程度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不管是房地产投资者,还是建筑设计者,都应该注重这一块。我们普遍都有这样的体验:现在社会环境氛围浮躁,使得人们的心理、生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居住环境是人们工作、学习与社交之余的最后一块平静的乐土。在居住区周围设计方便人们活动与锻炼的步行道、健身广场、休息景观等,供人们休息与娱乐,不仅有利于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而且会也迎合了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理念。但是,这样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理念,既包含了建筑学知识,又有生态学的知识;既不能单纯地追求外表的美观,同时也要考虑建筑物的实用性。作为园林设计方面的学习者,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才能突破思维,设计创新。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首先应该在了解当地自然状况的基础上,注重对当地自然条件的利用,同时要做到扬长避短,规避不利的条件。其次,根据实际空间的大小,适当发挥与利用,要考虑到环境景观的设计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搭配与融合,尽量做到协调与适宜。再次,居住区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不仅要看是否符合视觉的审美与心里的感受,还要考虑是否方便于居住区居民的生活。总之,在进行居住区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环境景观的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所以,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应该结合人文特征

居住区的环境设计说到底是为了给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场所,供人们休闲、娱乐、交流等。因此,居住环境的设计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它的人文特征。坚持以人为本,打造有利于城市居民居住的环境场所,是每位园林设计工作者必须持有的理念。以人为本的城市居住区环境带设计,就是说在设计居住区的环境景观时,要求景观充满生活的气息与氛围,做到景观为人所用,综合规划,把人这一重要因素考虑到城市景观设计的全程中,突出人的重要性。同时,未来的城市居住区应该会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例如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收入阶段、不同文化层次的居民的要求,可能会出现供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城市居住区。那么,作为居住区周围的环境景观设计,更应该体现人性需求,满足不同的居民的生活需求。这对于城市居住区功能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当今社会,我党倡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在城市居住区的环境景观建设,我们应该从人文精神出发,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应该结合居住场所特征

因地制宜,这是居住环境设计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在设计居住区的环境景观时,应该提前考虑居住区的人流量、道路布置、停车场所、人们惯常的娱乐方式等,然后再有效利用这些已经有的设施、空间、地形地貌、植物结构等,以此减少资金的投入,降低建设的成本。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准确把握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如在绿化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尽量考虑以当地的“乡土树种”为主要的园林植物。这样做,既可以让园林绿色植物适宜当地的土壤与气候环境,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又可以节省不必要的资金投入,降低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建设成本。[1]另外,再进行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的时候,还应该做相应的市场调查,尽可能了解当地居民的习俗与爱好,将生活习惯与娱乐爱好融入到设计理念中去。

3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应该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

每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存在很大的差异,气候环境对一个地方的植物的影响也是绝对的。在进行居住区的环境设计时,应该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2]因为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园林设计,园林设计又以植物为主要对象,气候环境的作用就越发突出。例如在干旱缺水的地方,就应该种植耐旱的植被,防止水分的流失;而水源相对充足的地方,就应该种植阔叶,页面大,有利于水分的蒸发以及光合作用,促进植被的生长。特别是在经济和技术相对落后的地方,更应该考虑这些因素,防止盲目地引进与标新立异,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应该注重创新

近年来,在国内的多个旅游景区,普遍存在相互模仿与复制的雷同景观。许多游客已经出现了审美疲劳的症状,逐渐开始了国外游玩的热潮。相应的,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设计与其他的设计一样,应该不断创新,才能各具特色,各有立意,体现不同的人文情怀。我们都知道,创新是一项艰苦持久的劳动,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基础,更要有聪慧的头脑,对各种资源的合理有效运用。在居住环境的设计中要体现创新思维,就必须在规划构思的时候,能够力求自然、协调,尽量做到与自然地有机统一,体现当地、该群体居民的风俗与特色。[3]同时,创新还体现在对当地传统文化的有效利用与发掘上,最好能够让传统文化以崭新的面孔与市民相见,既体现了创新,又没有丢掉我们传统底蕴。事实上,能够维系与一个群体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就是文化底蕴。如果一个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能够体现文化底蕴,定会有利于该居住区域的人文建设,这也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初衷。同时,在居住区景观设计时,应该根据经济情况,适当考虑使用新型的材料,例如一些新型的材料,它的质地比较好,而且还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环保理念。

5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应该挖掘乡土资源

上面我们说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必须有创新意识,建设有新意的适合居民的环境景观,但是我们也谈论到,一些地方为了标新立异,完全丢掉了当地的环境景观特色。[4]例如,在本来就缺水的北方地区,搞江南水乡的风格,且不说这与当地的环境景观格格不入,光是为了所谓水乡意境,付出的资金与劳力是不可估计的,而且这样南辕北辙的形象环境景观设计,真的达到了审美与陶冶人的情操的效果,答案不告自知。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应该挖掘乡土资源,体现当地的风格与特色。例如,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对当地来说,是一种特别宝贵的资源。如果将历史文化利用到居民居住区的环境建设当中去,定会增添居住区环境景观的风土人情。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计与管理是一门深奥的科学,更是一门历久弥新的艺术。宏观上来看,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与管理应该跟随时代的潮流,体现当代的发展理念。从微观上来看,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应该与地域、人文、气候等条件结合,同时不断创新,推陈出新,避免雷同。[5]在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与管理上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创造出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有时代特征的适合居民居住的人文环境景观。

参考文献

[1]苏明明,杨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5(3):316-316.

[2]刘世洋.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现状及对策[J].才智,2011,3(3):261.

[3]韩玉梅.现代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浅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3):182-183.

[4]谢永权.浅谈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思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3(18):206-206.

篇6

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教学方式太过于单一,以及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过重的强调基础知识教学,使得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缺乏针对性,等等。对于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要积极地找寻有效的措施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本文就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希望对相关教学人员能够有所启示,促进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应用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已经渐渐成为高校中非常热门的专业,对于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质量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要使得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能够满足时展的需求。想要不断地提升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成效,对于教学方法进行改善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1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应用探讨

现阶段我国高校环境艺术教学方法太过于死板、僵硬,各个高校的教学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内容众多,对于教学方法有着很高的需求。若是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师对此内容不能给予高度的重视,不能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良,必定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对于学生的发展也会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以往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应用的教学方法过重强调基础知识教学,课堂教学气氛太过于沉闷,不能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同时也忽略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学生不能对设计过程进行全面的了解,导致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较差。长时间影响下,学生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学习的积极性会严重的下降。高校教师并没有认识到目前应用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教师需要认识到知识经济的来到,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所以,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从校园转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每一名学生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很多高校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学的重点落在视觉审美的强调,对于实际应用程度不够重视,必须要积极地对教学方法进行转变[1]。

2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2.1无线网络环境的介入数字化无线网络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资源的共享,以及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上。教学资源共享指的就是将flas、视频资料等众多的教学资源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去。应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教师还需要将名家的作品对学生进行展示,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名家的作品进行讨论,教师也需要参与到学生讨论中去,更多的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将教学资源具有的价值最大限度的体现出来,这也是现代化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必然需求。课件设计的本质就是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课件设计是现代化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关键,优异的课件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因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特殊性,在对教学课件进行设计时,不仅需要使得课件能够满足学生视觉心理的需求,同时,对于学生的感知效果也要给予一定的重视。课件中文字的颜色、字体形状,以及图片的美化装饰等众多方面都要满足学生的审美特点,只有这样课件才能够更加适用于课堂教学,并且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激发。

2.2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互动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将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对于一些需要学生运转思维进行思考的问题,教师需要对学生给予一定的提示,使得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知识。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应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案例进行课堂举例,要使学生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的内涵和作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学生的培养能够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2]。

2.3人性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人性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就是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予更多的尊重,教师需要时刻地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情况,教师要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得学生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使得学生能够以良好的情绪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改善课堂教学气氛,使得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课堂更加具有生命力。人性化教学方法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教师对于该教学方法的应用必须要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因为每一名的基础、智力情况都不同,教师对于学生的差异性要给予一定的尊重,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细致的回答,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2.4为学生搭建专业实践平台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众多的高素质环境艺术人才。所以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要打破课堂具有的限制,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对接,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组织,使得学生能够步入到企业中进行实习锻炼,高校需要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例如,高校可以与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建筑装修企业加强联系,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教师要定期地带领学生步入到当地或者是外地的装修企业进行实习,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实践平台。现阶段网络技术发展的速度飞快,高校可以应用互联网络与企业进行有效的交流,这样高校对企业人才的需求能够具有全面性的了解,使得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能够满足社会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增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学生的就业能力[3]。

3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受到社会人才需求,以及学生自身特点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所以重视学生实践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必然趋势。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更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燕.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3):277.

[2]蒋傅容,黄汉隆.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应用探讨[J].河南科技,2013(18):80-84.

篇7

【关键词】城市环境色彩设计 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在进行城市环境色彩设计时,需要充分关注色彩基本属性要素,对城市环境状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在这个基础上做好色彩概念的筹划工作。在进行城市总体色彩的分析时,需要采用色彩取样的方法,能够将复杂的色彩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并对整体的色彩模型进行构造,从而建立城市色彩数据库,为城市环境的规划设计做好前期色彩构思工作,保证城市环境的建设和发展的优势发展。在研究城市环境时,要充分考虑三维空间与人的关系,同时要实现目标具体化,即城市使用功能的合理创造,保证城市具有高品质的环境,且保证其城市形象是具有一定表现力,能够易于识别和理解。只有设立好合理的目标,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城市环境色彩的合理设计。

二、城市环境色彩设计方法

1、制定设计方案

做好城市的调查、分析、提案工作后,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制定好城市环境色彩的规划设计方案,并根据方案进行一定程度的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当代色彩设计的一般原则,并结合城市景观个性设计的元素,采用新的思维方法进行设计与实施。同时,不能忽略环境色彩的设计方法、配置手法、现场调试等因素。只有做好以上这些工作,才能说明环境色彩设计计划得到了合理、完整的制定。

2、展开基地调查

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调查那些采取环境色彩设计的建设基地,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基地中存在的建筑、植物、地面以及一些人为的建筑设施。当然不能忽略相邻环境对研究环境色彩的影响,要详细记录基地环境的平、面图,以及拍摄下来的色彩信息。

3、模拟分析比较

做好基地调查工作后,需要根据建设基地环境色彩的资料,进行环境与色彩构成内容的合理分析,能够保证未来新建筑色彩的合理设计。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合理归纳基地现存的各种物体、设施的色彩种类,能够做好色彩的分类工作。并在最大程度上找出基地现状色彩的配置比例,从而保证外部环境进行色彩设计时有一定的组配依据。

4、进行色彩设计

在结合建设基地现状的基础上,确定色彩设计中所采用的色调种类,所使用面积的色彩变化,以及同一色相的颜色需要重复使用几次。这些问题都要重点考虑。在对建筑外观的色彩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色彩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同一色彩以及色调具有一致性,能够保证同一色系或色调的色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和谐的效果。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后,需要制定几套合理的色彩配色方案,能够为现场测试提供多种参考方案。

5.现场测试检验

制定好色彩搭配方案后,需要在基地现场进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色彩色标的设置工作,能够在现场光线的背景下,采用照相机拍摄的方式,将基地现场的色彩状况拍摄下来,并选择出最合理的环境色彩设计方案,要能够保证城市景观的良好、个性设计和创造,做到合理的取舍。当然选择了最佳方案,也不能保证城市景观得到最好的设计,需要对材料和色彩进行良好的选择,在最大程度上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只有应用多样化的材质色彩,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城市景观的个性设计。

6.申报审批实施

制定好色彩配色方案后,需要向有关设计、管理部门呈报相应的方案和说明报告,进行一定程度的论证,等到论证成功后,转移至交施工单位进行实施,在整个过程中,要安排一定的工作人员来监督指导现场情况,从而保证外观色彩的设计质量,,并且做好工程的最后验收。在城市环境色彩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整体——部分——细部一一整体”的设计原则,其设计过程的出发点是城市环境色彩设计的整体部分,然后深入到细部,能够又从细部回到整体,进行一定程度的辩证过程。此外,要从环境的角度以及装饰的效果考虑色彩的设计内容,同时要将大众的审美情趣考虑进去,从而保证城市环境色彩的良好品质。

三、、城市环境色彩设计的应用与发展

城市环境的色彩设计实际上是当代色彩本体理论在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对于这方面的工作,从国际层面看还处于探索阶段,而在我国仅仅还是刚刚起步阶段。对于这种状态的改善与探索,不但是色彩设计师的责任,同时也是建筑师与规划师必须承担起来的重要职责。上世纪末,随着大量的城市建设活动的开展与旧城更新项目的实施,越来越多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大师开始注重城市色彩问题,并将色彩设计的概念引入相应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当中去。例如:建筑规划大师柯布西耶在他的设计作品中就对色彩理论的设计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尤其是其后期作品中对色彩因素的关注更为突出;法国色彩学大师朗克洛创立了色彩地理学,开创性的阐述了城市—历史—色彩—地域之间的有机联系,系统研究了多个国家代表城市的区域色彩形成机制,并绘制了城市色彩地域特征图谱。日本NCD色彩研究所依托门塞尔色彩表示系统,在充分研究了现有色彩规划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其具有较强应用性和实用性的色彩应用学,利用色彩心理学作为理论依托,通过三大形象坐标系统准确定位色彩特征,准确找出色彩应用方法。

在国际上的色彩规划思潮迭起的同时,我国也在做着积极的探索,北京市确定了以浅灰色为主的城市主色调,体现稳重、大气、和谐的色彩环境面貌;哈尔滨确定了以米黄色为主城市色彩基调,以体现古朴、淡雅、温暖的城市地域性格;上海在浦东新区建设发展中在环境色彩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努力的探索,并将国外许多色彩学前沿设计方法论应用于区域城市建设实践;如新大陆广场城市建筑群所展现出的环境色彩设计效果,就表现出其特有的城市个性。

在城市色彩的管理方面,城市建设主管部门也不断加大了控制力度。近些年来,天津市的城市建设中加强了对城市色彩环境的重视与管理,特别是对海河两岸进行的城市综合景观整治提升,其特有的城市环境色彩设计效果构成了独特地色彩景观印象,同时,国内多个城市也相继颁布了环境色彩方面的各种管理规定,充实和发展了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四、结语

在开展城市环境的色彩设计时,要不断延伸和扩展环境色彩方面的理论和应用方法,不断充实和完善城市色彩应用系统的内容体系;在评价城市色彩环境的总体特征和质量时,要遵循相应的色彩学及其相关设计学科理论,保证色彩的合理搭配,实现舒适、宜人的城市环境,同时,要保证城市环境色彩设计的成果实施得到保障,需要做到专业化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能够保证色彩方案的合理控制和与有效落实,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多角度、多学科交互发展的色彩设计与实施系统,保证与实现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体系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德]约翰内斯·伊顿著,杜定宇译.色彩艺术.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2] [瑞士]约翰内斯(Itten,J.)著,杜定宇译.色彩艺术——色彩的主观经验与客观原理.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1985

[3] [英]马尔科姆·巴纳德著,王升才,张爱东,卿上力译.艺术、设计与视觉文化.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4] [日]朝仓直巳,赵郧安译.艺术·设计的色彩构成.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5] [日]日本色彩研究所编,李军总编译.色彩形象坐标.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6] [日]日本色彩研究所编,李军总编译.形象配色艺术.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7] [日]日本色彩研究所编,李军总编译.色彩心理探析.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8] [英]赫伯·里德(Herbert Read)著,吕廷和译.通过艺术的教育.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9] [美]哈罗德·林顿.建筑色彩——建筑、室内和城市空间的设计.谢洁,张根林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10]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11] [美]卡洛琳·M·布鲁墨.视觉原理.张功今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12] 尹思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13]辛艺峰.走向新时期的城市环境色彩设计.新建筑,1995(4)

[14]金哲,陈燮君,乔桂云.生活中的色彩学.山东科技出版社,1989

篇8

现阶段我国高校环境艺术教学方法太过于死板、僵硬,各个高校的教学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内容众多,对于教学方法有着很高的需求。若是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师对此内容不能给予高度的重视,不能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良,必定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对于学生的发展也会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以往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应用的教学方法过重强调基础知识教学,课堂教学气氛太过于沉闷,不能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同时也忽略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学生不能对设计过程进行全面的了解,导致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较差。长时间影响下,学生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学习的积极性会严重的下降。高校教师并没有认识到目前应用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教师需要认识到知识经济的来到,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所以,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从校园转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每一名学生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很多高校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学的重点落在视觉审美的强调,对于实际应用程度不够重视,必须要积极地对教学方法进行转变。

2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2.1无线网络环境的介入

数字化无线网络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资源的共享,以及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上。教学资源共享指的就是将flas、视频资料等众多的教学资源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去。应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教师还需要将名家的作品对学生进行展示,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名家的作品进行讨论,教师也需要参与到学生讨论中去,更多的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将教学资源具有的价值最大限度的体现出来,这也是现代化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必然需求。课件设计的本质就是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课件设计是现代化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关键,优异的课件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因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特殊性,在对教学课件进行设计时,不仅需要使得课件能够满足学生视觉心理的需求,同时,对于学生的感知效果也要给予一定的重视。课件中文字的颜色、字体形状,以及图片的美化装饰等众多方面都要满足学生的审美特点,只有这样课件才能够更加适用于课堂教学,并且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激发。

2.2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互动

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将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对于一些需要学生运转思维进行思考的问题,教师需要对学生给予一定的提示,使得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知识。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应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案例进行课堂举例,要使学生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的内涵和作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学生的培养能够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2.3人性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人性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就是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予更多的尊重,教师需要时刻地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情况,教师要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得学生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使得学生能够以良好的情绪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改善课堂教学气氛,使得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课堂更加具有生命力。人性化教学方法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教师对于该教学方法的应用必须要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因为每一名的基础、智力情况都不同,教师对于学生的差异性要给予一定的尊重,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细致的回答,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2.4为学生搭建专业实践平台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众多的高素质环境艺术人才。所以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要打破课堂具有的限制,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对接,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组织,使得学生能够步入到企业中进行实习锻炼,高校需要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例如,高校可以与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建筑装修企业加强联系,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教师要定期地带领学生步入到当地或者是外地的装修企业进行实习,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实践平台。现阶段网络技术发展的速度飞快,高校可以应用互联网络与企业进行有效的交流,这样高校对企业人才的需求能够具有全面性的了解,使得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能够满足社会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增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学生的就业能力。

3结语

篇9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594台,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针对500kW大功率发射机机房大厅环境温度高、负压大、灰尘多等具体问题,提出了降温、除尘、智能控制三点的解决方法,并按照科学的测算依据和机房的实际情况给出了该系统的具体设计及实现方案,并对该系统方案的技术特点和实际效果给出具体阐述。

关键词 环境温度;智能控制;大功率发射机

【Abstract】Based on 500kW high-power transmitter room hall high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negative pressure big, dust and other specific issues, it provides three solutions ,which is cooling、dust elimination and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According to the scientific measure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room, it gives the specific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the system, and expounds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ctual effect of system.

【Key words】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High-power transmitters

1机房大厅现状

本发射台地处陕西关中地区,夏季气温高,且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室外温度可达41摄氏度,地面温度可达60摄氏度。高温天气使得机房进风温度很高,而发射机本身的散热量又很大,从而导致机房大厅温度可达38摄氏度,即便是在所有空调全开的情况下大厅内环境温度也高达36摄氏度。在这种高温环境下,发射机工作稳定性明显下降,特别是对于发射机控制系统的影响尤为巨大,严重影响安全播音工作顺利进行。再加之机房大厅朝向为正西、正东,而北方多浮沉、扬沙天气,机房大厅内极易进入大量灰尘,容易引起发射机打火和元器件趴电,不仅导致元器件寿命缩短,而且大大增加了维护工作量。

2系统设计与实现

2.1解决的办法

解决我台机房大厅环境问题,必须从降温、除尘、智能控制三个方面入手,才能予以彻底解决。同时要本着节约的原则,在保证有明显效果的前提下,力争达到节约资源、一次性投入少、运行费用低;系统具有自诊断告警功能,减少人员工作量;设计时要考虑系统冗余,制冷风量要有一定的余量,保证在极端情况下系统也能正常工作;同时要考虑系统改造后哪些地方容易出现问题,加强维护保养。故对机房做如下相应改造:

机房大厅增设4台100kW大功率恒温恒湿冷冻水型机房精密空调,控制室内温湿度并加速室内空气循环达到30次/h。

精密空调室外制冷主机采用高效率热交换的风冷模块机组,运行稳定可靠,整机制冷效率较高。

在大厅内架设风管,将4台100kW大功率冷冻水型机房精密空调出风口并管并延伸至机房各个要道,多点定点矩阵化送风,避免局部热岛效应。

建立分支风管与PSM设备已建立的冷却系统对接,利用现有的单点设备冷却系统风道辅助对设备进行降温以减少设备向室内空间逸散的热量。

将甲机房大厅室内全年温度控制在30℃以下,适于设备正常运营环境及人员作业安全;同时将全年最高温度控制在30℃内,无需过度制冷,保证全年最大限度减少能耗。

不与室外不可控气流交换,机房内洁净度在机组运行状态下每小时室内空气被完全过滤30遍,机房内将越运行越洁净(运维人员适度进出),同时减轻运维人员运维成本。

2.2系统设计的测算依据及说明

目前需改造的甲机房大厅面积525平方左右,机房内布4台TSW2500型500kW短波发射机,由于设备发热过大,故对每台发射机做单点降温处理。预计单台发射机外溢至室内空间中的热能约为50kW,共计4部,致使机房目前室温较高,全年冬季室内平均达到27摄氏度,夏季室内气温最高达40摄氏度,严重影响设备寿命、设备使用环境的安全可靠性并且夏季超出人员作业的可承受环境温度,估测降温需提供制冷量计算如下:

2.2.1对于制冷量需求的测算

单台设备热负荷*台数+环境热负荷*面积=需要的制冷量(kW)

即:50kW*4+15m*35m*0.14kW/m2=273.5kW(备注:0.12—0.18kW/m2为机房环境热负荷的估算范围,由于我台机房空间较大,设备密度较小,单机功率过大,故按照热密度0.14kW/m2估值。)

补充说明:机房层高6米,3米以上的空间气温对人员及设备影响较小,所以不需过多考虑对3米以上空间正常气温的处理。

2.2.2对于换气次数需求的测算

甲机房打厅内空气体积:35*15*6=3150m3,依照机房建设标准,机房内每小时换气应保证20-30次,即2-3分钟一次。故需求量为3150*20~30=63000~94500m3/h

2.2.3热负荷估算原则

2.2.4负荷特点

现阶段设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精密性也越来越高,使得机房的负荷特点更加显著地表现为:机房设备散热量的95%是湿热,热负荷大、湿负荷小、热湿比极大。单位体积发热量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空气处理可近似作为一个等湿降温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的焓差小,要消除余热必然是大风量。此外,因为设备24小时不间断运行,所以需要空调系统一年四季不间断地运行。

余热量大:机房内95%以上的热量来自设备;

余湿量小:机房内潜热量来自人体出汗蒸发以及新风含湿量,由于人员较少且新风是经过热交换后进入机房,余湿量很小;

循环风量大:需要较大的风量来解决机房内散热;

焓差小:由于室内温湿度允许变化率较小,所以焓差小;

热负荷大,冬季仍需制冷。

机房专用空调正是依据上述特点研制开发而成的,显热比可达到90%以上,并可通过中央控制器调节温度及相对湿度,温度精度可控制在±1℃,相对湿度可控制在±5%,充分保障使用功能,并达到节能目的。

2.3系统设计与实现

2.3.1设备及风管布局图如图1

增设4台100kW大功率恒温恒湿冷冻水型机房精密空调,控制室内温湿度并加速室内空气循环达到30次/h。

精密空调室外制冷主机采用高效率热交换的风冷模块机组,运行稳定可靠,整机制冷效率较高。

建立风管将4台100kW大功率冷冻水型机房精密空调出风口并管并延伸至机房各个要道,多点定点矩阵化送风,避免局部热岛效应。

建立分支风管与PSM设备已建立的冷却系统对接,利用现有的单点设备冷却系统风道辅助对设备进行降温以减少设备向室内空间逸散的热量。

2.3.2气流循环方式(保证送风回风风道畅通无遮挡)

发热设备高度在2.5M内,热量逸散区域在落差3M空间内影响周边气温,精密空调送风风道从3M—3.5M高空将冷气流吹出,与下部热空气混合,由精密空调强力回风口风机抽回,每个过道形成局部气流循环,热量被不断带走经过精密空调处理成冷风继续优化室内温度。

精密空调回风口带温湿度探头,如果回风口(即混合气流)测定温度达到所限定的温度标准,机组停止制冷,仅风机运作带动气流循环,极为节能。

2.3.3动力与环境监控拓扑图

机组标配: RS485接口及232接口,可以方便接入常规通用的监控系统中,也可直接选择BMS所使用的楼宇协议(如MODBUS等),便于监管机房运行情况。

名义工况:进/出水温度 7℃/12℃

参考工况:进/出水温度 10℃/15℃

参考工况:进/出水温度 12℃/18℃

G4标准空气过滤网

声级测试在距机组1m开阔地带

2.3.4技术特点

大风量、小焓差、高显热比专业设计。

蒸发器采用亲水铝箔,高效内螺纹管设计,耐腐蚀、长寿命、高效率。

电极式加湿器,避免干烧的危险,能快速产生纯净蒸汽,具有自动清洗功能,检修时不停机。

智能除湿保证除湿速度快、精度高。

风机选用后倾无壳式第三代高效EC风机以达到节能的要求。

金属框架G4标准过滤器,过滤效率高达90%,确保机房洁净要求,可反复清洗降低运行成本。

机组全正面维护设计,不受安装环境限制,维护更方便。

高品质制冷配件确保机组在各种条件下稳定运行,寿命10年以上。

智能控制器融合完善控制逻辑、实现多重保护。

大屏幕4行*30列LCD液晶全中文图形显示,机组运行状态、温湿度曲线、报警记录等。

提供500条历史告警记录。

群组控制,实现备份、轮巡、层叠、避免竞争运行功能。

远程监控,提供RS485、MODBUS、SUNRISE-PLUS、TCP/IP监控方式。

2.3.5方案特点

能完全满足降温需求及室内风循环换气需求。

不与室外气流交换,机房内洁净度在机组运行状态下每小时室内空气完全过滤24遍,机房内将越运行越洁净,同时减轻运维人员换洗过滤网的工作量。

机组可方便接入各种通用监控系统,便于运营管理。

可随意设定机组温度,例如设定至30度,那么机组在30度以下将停止制冷,只有风机运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高效节能。

机组设计使用寿命15年,运行稳定性高,运维成本很低。

对机房外观及内部主体构造没有任何改动。

3总结

项目改造完后能保证在现有机房主体结构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将机房大厅室内全年温度控制在30℃以下,适于设备正常运营环境及人员作业安全;同时将全年最高温度控制在30℃内,无需过度制冷,保证全年最大限度减少能耗在夏季能有效将整个大厅温度控制在25°~30°之间,同时在机房大厅形成正压,避免灰尘进入,保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后期空调设备可接入通用监控系统,可做相应的动环监控或消防联动。

通过该系统的降温、除尘可以延长发射机各元器件的老化时间,特别对控制系统各板卡、工控机和真空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均有很大提高,可为国家节约大量资金。

参考文献

[1]GB50174-2008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S].7-8,10-11.

[2]GB/T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S].

[3]TIA942标准(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or Data Centers)[S].

[4]GB/T 19413-2010 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设计标准[S].

[5]朱思洪,主编.机电一体化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篇10

关键词:中小城市;居住环境;规划设计;观念与方法

引言

如今,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尤其是中小城市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人口过于饱和,居住问题开始得到重视。住宅小区在此背景下形成,既能节约城市用地,又能缓解人口紧张。生活水平的提升,也使得人们对住宅小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除了基本的实用性,人们开始追求舒适感,还要考虑环保节能问题。总之,在对现代居住环境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考虑诸多方面,跟紧时展的步伐。

一、中小城市居住环境规划设计理念

近年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住宅小区成了最广泛的建筑形式。新理念是建筑设计的生命之泉,是设计者进行设计的动力。为了达到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就要改变以往的设计理念,融入更多的新元素。

1.体闲化与配套化相结合

要保证居住环境的舒适性,配套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在设计时,各种公共建筑和市政设施应不断完善,如加强供电、供水、供气以及交通、教育防灾能力、垃圾处理等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必须齐全,满足住户的基本需求。需注意的是,设计工作要和中小城市当地经济水平相符,不可一味地追求条件的优越。居住区与人民生活紧密联系,也是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如今各种压力充斥,生活水平提高,居民需要有一个放松身心的地方。休闲化的关键在于开敞的空间和景观的设计,将两者完美结合,可以达到形体和人文的统一。

2.结构和性能最优化设计理念

结构普遍存在于事物之中,结构决定性能,性能可以反作用于结构。要素是结构的基础,影响着结构的稳定与否和发展方向。关系是构成系统的纽带,负责连接要素,关系的质量对结构的性能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遵循结构性设计原则。同时,系统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差异整合的过程。不同事物要有同一性才能够整合在一起,整合的前提是相互支持、相互需要。想要通过差异的整合,使建筑各个部分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就必须注重最优化设计。

3. 环保节能设计理念

在设计之前,需对工程的实际状况有一个大致了解,将环保节能理念融入到每一个具体的环节。

(1)选址和布局

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因此建筑类型也相当繁多,对于每一类型都有与其相适应的规划方式。如在北方,因为寒冷,为充分利用太阳能,通常遵循避风、向阳两准则进行布置;相反,南方由于天气炎热,为加快空气中的热量流动,建筑物经常会顺着夏季主导风向而建。

(2)建筑的朝向

我国北方通常是南北方向,门窗设计多是坐北朝南,方便冬天取暖;而在南方则不是那么固定,需根据实际情况做具体规划,主要是解决遮阳和风向的问题。

(3)室外环境的绿化

设计师在设计时,对室外空间的设计常能体现出其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这部分环境不但要保持良好的舒适度,还应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环境绿化是较为常见的做法,栽种符合当地土质和天气的绿色植物,可以达到保护生态、降噪降污的目的。

二、当代居住环境的设计

1.实例分析

以广东省广州市为例。经调查,近几年来,广州市居住小区的建设有了很大进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机械性的平整土地、建筑的密度大、功能较为单一、新家名居内居住面积要占很高比例;市政设施和公共建筑的配套设施如医疗、教育、商业生活等滞后,而且居住区内停车方面存在很大问题;绿化不够彻底,只注重景观的绿化,而忽视了生态效应;且绿化面积小、品种较为单一、公共绿地少。

2. 节能设计

住宅节能设计主要包括墙体、门窗、屋面、地面等。如外门窗,最易散失能量,其能耗较大,包括 1/3 的冷风渗透和 1/3 的传热损失。因此,在满足日常通风、采光、观景要求的基础上,应尽量缩小住宅外门窗的面积,加强其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和外门窗自身的传热量,提高外门窗的保温性能。

(1)控制住宅窗墙比 住宅窗墙比指的是窗户面积与住宅立面单元面积的比值。通常情况下,北向、东西向、南向的窗墙比值分别不应高于 20%、30%、35%。

(2)加强外窗的气密性,减少冷空气的渗入 可采用新型的、有良好密封性能的门窗材料,

设置塑料泡沫封条。墙与门窗之间的夹缝宜用密封膏、毛毡之类的弹性松软型材料或聚乙烯泡沫材料之类的弹性密闭型材料;窗框与窗扇的密封可采用回风槽、高低缝以及泡沫、橡塑密封条。

(3)提高门窗的保温性能

3.绿化景观设计

首先应符合当地环境气候,可进行分级绿化,如小区中心绿地、道路绿地、组团绿化等。中心绿地最为关键,需结合当地地貌特点精心设计,体现出一定的情趣和意境;道路绿化结合道路走向、交通状况等因素具体设计;组团绿化要突出小区的个性。面积要具有较大规模,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品种应多样化,以便提升综合生态效益。

4. 美观设计

除上述两点外,为提升小区的品味,增强欣赏性及美观,创造自己的特点,还应保证居住区和全区的协调,使每一部分都和整体完美地融在一起。充分利用自然,做好天然绿化工作,使其和周围环境风格相符。对一些条件较好的地方,可借助独有的水源、气候等特征进行小区建筑。设计需整体构思,精心设计。为加强艺术性,可借助古典建筑手法,将其和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现代性的居住环境。

三、 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建筑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建筑环境除居住功能外,还要包括许多方面,因此面临着诸多问题。面对中小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建筑师应了解当地居民的需求,关注生活,积极开发新方法,学习新理念,为人们的居住提供适宜当地的环境条件。

参考文献

[1]唐京华.浅析绿色节能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设计管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