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范文

时间:2023-11-28 18:35: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篇1

一、医学三本院校学籍管理改革的问题提出

进入21世纪后,学生学籍管理在我国医学三本院校显现弊端尤为突出,这种现象日益不能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之所以,医学三本院校里的学籍管理问题就突出表现出。是因为从1999年开始,中国普通医学三本院校开始扩大招生。随着扩招如火如荼的进行起来,在大学学习的学生日渐增多,但是医学三本院校学籍管理人员并没有配套增长。而学籍管理问题在医学三本院校学生教学管理中更是处于核心地位。目前,我国医学三本院校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2]:1、建章立制缺乏刚性过强人文关怀在学生中间体现的不充足。2、制度生成过程的法律意识不够:制度的产生不民主。3、学籍管理队伍质量有待提高。3、不够规范的制度执行程序:引发医学三本院校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和学籍自主管理权利的矛盾与冲突。所以《普通医学三本院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可以作为医学三本院校学籍管理的基础工作方针,让我们大胆改革和创新,使个体学生备受关注,走出一叶障目不见学生的狭窄视野,向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转变,“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全新的诠释,并以其作为学籍管理改革创新的基本指导工作方针。

二、医学三本院校学籍管理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目前,“以学生为本”是医学三本院校学籍管理改革组好的方法,使学生学校之间存在互动,既能实现医学三本院校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及质量工作,学生的人性需要与此同时也被学院广泛关注,学院发展得到了极大的促进。我们具体采取的措施是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学籍管理原则。2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电子注册3、努力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素质。(3.1加强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3.2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3.3经常组织开展学籍管理工作研讨)。因此,医学三本院校学生学籍管理过程中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人性为本。这样医学三本院校和在校生之间应该互相理解和宽于待人[3],在学院个学生共同努力下大力推动医学三本院校学籍管理改革,好好为我们医学院校中的学生服务。

三、医学三本院校学籍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管理

近年来“以人为本”在我国范围内的医学三本院校教改过程中逐渐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4]。基于此它完全可以作为相当长时间内我国三本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量度[5]。医学三本院校办学的宗旨是提升内涵培养医用技能型人才,学生自身发展在此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满足。办学的核心首位问题就是如何更好地满足在校生的需要,在市场经济宏观体制调控下,是否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生活学习的基本诉求已经成为医学三本院校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已经成为“以生为本”理念建立的最根本的源泉。遵守教育规律,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学秩序合理有序,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有新人为教育目标的确实保证。在1983年教育部颁发的《医学三本院校在校生学籍管理办法》可以作为新学籍管理制度的基工作础,它充分体现了当前国家人民对在校大学生殷切期盼和关注,同时也是我国医学三本院校学籍管理制度的新起点,体现了制度的创新型特征属性,也是个性化现代学籍管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宏观趋势。

四、结束语

篇2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1.013

一、化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概述

课堂教学中,导入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导入是承前启后:新知识总是在原有的知识上生长和发展的,导入的主要作用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找到新的知识生成点;导入是知识的自然结构:自然科学知识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组织结构,格式塔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完形,随着学习进程,这个完形逐渐长大,课的导入是学生将要进行学习的知识与其原有知识形成知识结构,从而实现知识完形的逐渐长大;导入是提出问题:自然科学知识就是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发展的,认识的发展始于问题,课的导入主要作用是提出问题。

化学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由于其认识的方法和知识的结构特点,与文学和社会学类课程课堂教学的原理相比有一定的特点:(1)自然科学知识是有关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认识,物质运动知识完全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是说,自然科学知识是客观规律,每个人的认识对象同样是客观的。(2)自然科学知识有严密的逻辑性、结构性和逐渐的生长性。所谓严密的逻辑性是指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自身的逻辑结构,知识发展就像一根链条,一环套一环,中间不能断,顺序不能颠倒。学习必须具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和知识基础,所谓结构性是指知识与知识之间有固定的结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是一定的,也不能乱,各知识完美组合才能形成有效的知识。所谓生长性是指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有联系,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生长。例如化学科学是认识化学反应的科学,中学化学知识是从各个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而逐渐丰满起来的,中学化学课程主要内容就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出发认识化学反应而形成的知识,因而可认为化学科学知识都是从化学反应的这块土壤中生根、发芽、成长。如从物质组成的变化认识化学反应可将反应分成四大基本类型、从反应前后是否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化学反应就有了氧化还原反应、从反应进行的程度认识化学反应就有了化学平衡理论、从溶液的导电性和参加反应的微粒形态认识有了电解质的电离理论和离子反应、从能量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就有了反应热、将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结合起来认识化学反应,就有了原电池知识,等等。这些知识构成一个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3)化学科学知识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化学认识方法的学习。化学科学在认识物质及其运动时,有特有的认识方法,化学学习过程必须遵循这些认识方法,掌握这些认识方法,才能真正地学习化学科学知识。化学科学由于是从微观粒子运动层次认识物质的运动,因此其认识方法具有创新性,化学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认知方法的发现都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根据化学科学的特点,化学课堂教学的导入应该具备化学学科的认知特色,导入教学过程要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向;导入要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导入要形成知识的结构;导入要体现知识的逻辑发展;导入最终是向学生提出要认识或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化学科学的学习特点,导入还要注意以下问题:导入要能将学生注意力引向学习的主题,不能故弄虚悬,刻意让学生产生惊奇;导入的材料不能无中生有,材料要贴近学习的内容,能真实地突出学习的内容;导入不宜夸大某些物质对人类的有害性,应辩证地看待物质对人类利与害的双重性能。

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是被一定的科学思想方法支配的。科学思想方法是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所包含的各种思想和方法相互渗透、密切联系,因此任何一个化学课堂教学导入过程所使用的绝不止一种具体的方法。

二、化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基本策略

1. 以化学科学知识的逻辑发展关系设计导入

以化学知识的逻辑发展关系设计教学导入是化学教学中导入设计的主要策略。化学知识内部有一个较为复杂的知识结构,各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呈立体网状向空间发展。以化学学科中各知识的发展逻辑设计导入,可以引导学生自然地构建起化学知识的结构,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化学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在科学哲学的高层面上宏观地形成基本的自然科学的认知。

如在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守恒定律时,先让学生认识几个化学反应,然后总结原有对化学反应的认识:物质种类的变化(及质变)。在此基础上提出认识事物的变化的基本内容是质变和量变,因此提出“从量的层面认识化学反应”的课题。这样能使学生从较高的认知层面对学习内容进行把握,而且掌握了较为宏观的认识方法。又如:原电池知识可以看成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问题来组织教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而电流形成的实质是电子作定向移动,既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电子转移发生在反应物界面就无利用的意义,而如果将这种过程经过外电路进行,即将氧化反应(失电子)产生的电子通过外电路达到另一个地方进行还原反应,这样在外电路中就形成了电流,就可能利用了。由此给学生提出了设计反应装置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利用的基本问题。

这种导入策略可以用来指导很多的新课教学。这种导入策略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问题的产生,同时也慢慢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问题提出路径和方法,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形成知识的逻辑结构。

2. 以化学问题情景设计导入

格式塔理论认为,一个人学到些什么,直接取决于他是如何知觉问题情境的。通过对问题情境的顿悟获得的理解,不仅有助于迁移,而且不容易遗忘。[1]化学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有机整体,一些问题的解决会产生新的问题,这是设计化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最基本原理。

如“离子反应”的第一课时“电解质及其电离”的导入:教师先问学生是否注意到,已学的反应如酸与碱、锌与硫酸、碳酸钠与盐酸等都不是纯物质的反应,而是将这些物质溶解于水,配成溶液后进行反应的。再提问:为什么要配成溶液进行反应?提示“溶液中的反应与固固反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小结:物质溶于水以后其存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所以其反应的速度加快了。再提问:“物质溶解在水中是以何种状态存在的呢?如何了解物质溶于水后其存在的状态?”讨论后,再做电解质导电实验。

3. 以化学实验设计导入

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特征之一,也是最主要的特征。通过化学实验的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是用化学理论和化学方法去认识实验、研究化学实验,这是化学研究的基本特征,也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化学实验常被用于化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教学情景。

如学习钠的过氧化物时,很多老师用吹气点火或滴水点火的实验设置情景引入课堂教学。由于吹气和浇水都能灭火,而这种吹气生火和滴水生火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悖的情景能引起学生求解的兴趣和了解原理的学习动机。

在实验导入设计中,要注意设计好实验,同时能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的主题上来,能准确地呈现学习的主题,不能为做实验而实验,或是为了使学生“吃惊”而做实验,其实“吃惊”或强刺激化学实验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短暂的、没逻辑性的,因此很难有学生会产生持入的学习兴趣,只有顺应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呈现学习主题才能使学生渐渐地产生兴趣,且兴趣不断发展。

4. 以复习设计导入

如“氧化还原反应”的导入:“先复习四大反应基本类型,引导学生举出实例;针对四个反应实例,从研究反应实质的角度进行小结。提问:‘这种对化学反应的分类是从反应前后物质组成变化对化学反应进行研究的,那么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研究并分类吗?(回答是肯定的)我们还可以从很多方面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研究,今天我们主要探讨化学前后元素化合价是如何变化的,这种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实质是什么,然后根据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对化学反应分类。’”注意上面的楷体部分一句,前半句是小结,而且与新内容相关的小结――从一个角度研究化学变化,而后面的语句是为了告诉学生新课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新内容形成个大致的框架。

从以上阐述可知,复习导入的机制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从其他角度认识原有知识,从而形成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复习的内容一定是与本课教学内容本质相关,或者说是本课时的上下位知识,而不是纯粹地将上课时的内容复述。

5. 以科学史实设计导入

利用科学发展史、化学史和历史中一些相关的典型事件作导入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树立对科学的崇敬态度和热爱之情。

篇3

关键词 本科教学;教学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6-0066-03

Abstract Take the student as this, focusing on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to strengthen the innovative, high 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reform, the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construction, to promote faculty system and system innova-tion, give full play to teachers promote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eaching management; innovation

1 前言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校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管理活动日益复杂,虽然许多人意识到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并已采取行动进行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工作,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使得目前教W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视教学过程,轻视管理环节,不注重教学管理的研究与探索。久而久之,就使得教学管理模式趋于单一化,教学方式趋于呆板、僵化。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管理模式,只会造成教学管理上的混乱无序、教学上的不思进取,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必须创新管理模式,解决与学校制度的衔接,适应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管理制度更加人性化,减少“管”的作用,突出“服务”意识、宗旨意识。

2 教学管理过程控制

实行二级管理(院、系)、两级督导(院、系),教师、院系二级保障的机制,健全的组织机构,为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供保证。教学管理过程控制如表1所示。

3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

做好质量监督工作,学院由主管本科教学院长、教学督导专家成员、本科教学指导委员等共同组成教学质量监控队伍。通过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估标准,组织教学质量过程检查与监控,对教学实施系统管理。

教学过程监控

1)在每学期的初期、中期、末期进行检查。初期的检查,主要对教学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对课件、教案、教材、讲课、试卷、作业等进行抽查,对于不合格的会提出整改意见。所有课程和毕业设计有中期检查环节,督导专家组和学院教学评估工作组参与中期检查过程,对毕业设计的中期检查汇总并做分析报告。对于毕业设计(论文),教务处安排抽查工作,由分管教学的院长、系主任对所在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从任务书、外文翻译、设计方案、研究数据、论文重复度、论文格式等方面进行抽查,对于不合格的会提出整改意见。对于暑期的各类实习,带队教师于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工作报告,教学院长根据各类实习报告完成学院实习工作总结和分析报告。

2)日常教学管理监控、听课制度、学生意见反馈、实践课程的检查和教学经验交流等重要环节。学院设立教学评估专家工作组,均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学评估专家工作成员全年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毕业论文、期末考试试卷等各项教学活动进行检查考核,并将检查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务员教师,教务员教师汇总后提交主管教学院长,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及时调整和纠正各类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帮助教师弥补教学缺陷、完善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水平。

3)每学期学院从各年级学生中聘任品学兼优者为“学生调研员”,他们每周将本年级或本专业教学中的情况,书面反馈给教务员教师,由教务员教师汇总调研结果,及时反馈给主管教学院长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以上这些措施在全专业形成严格的质量保证制度。

教学结果监控 教学结果监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学结果的监控包括考试方法、考场纪律、试卷评分、试卷分析和试卷存档等重要环节。考前各班班导师开展动员大会,严格考场纪律。课程设计、大作业、实习报告、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考卷等做好存档工作,教学评估专家工作成员随机检查和反馈意见。此外,学院对毕业生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4 教学制度的建立

教授授课制度 学院专业基础课程均由学院副教授以上职称教授承担。要求规定的在岗教授必须具有一门课程以上的主讲教师资格,每年至少主讲一门不少于32学时的本科生课程。本专业教授还结合本学科的学术研究方向,为本科生开设学科前沿导论课程,如在大一完成新生研讨课的开设。

教学评价互动制度 教学评价互动制度是指由学院本科教学督导组专家、本科教学指导委员、学生组成的三方评价机制。学院本科教学督导组专家评价是指通过听课、座谈等手段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本科教学指导委员指通过听课、教案检查等手段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学生评价是指每个学生必须通过学校教务处本科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对所修课程的上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三方评价结果通过教学系主任反馈给任课教师,以便任课教师进行改进,同时进行备案,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依据。

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制度 各种教学责任事故,特别是重大教学责任事故,不但影响教学质量和学校声誉,而且会对长期形成的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产生破坏性作用。为加强教学管理,严肃教学纪律,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必须有教学责任事故制定文件,对教学责任事故的划分及范围、教学责任事故的报告及调查、教学责任事故的认定与处理做出详细规定。

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 重视本科毕业生的调查与跟踪体系建设。通过组织各地校友会、组织毕业生返校活动等措施,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与跟踪体系,定期掌握毕业生的动向,了解其工作生活的概况,调查其对本科生培养过程的建议和意见等。以此来完善现有的培养体系,直接为社会报务。重视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完善毕业生跟踪机制,扩大毕业生跟踪渠道。通过对用人单位走访、座谈、合作、交流等方式,随时掌握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和发展情况,为及时调整培养计划、招生规模、招生专业方向提供依据。

5 总结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是一所大学的重要组织机构,是支撑学校的坚实骨架。在现代教学管理制度中,建立科学、完善及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及制度,才能保证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要在教学管理中将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有机结合再一起,认识到教学环节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李铁,王友群.关于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4):145-146.

篇4

关键词: SCL-90 大学新生 心理健康

1.研究目的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众多调查研究表明,新生进校后会面临很多的心理压力,易诱发心理问题,新生心理健康对其当前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潜在的影响。为了对我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在各系(院)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大力支持下,我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①对我院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我院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对象。

本次测试对象为黄淮学院l6个系(院)的2010级新生,有效测试的总人数为5176人,其中男生2333人,女生2843人,专业涉及中文、外语、社会科学、管理、体育、艺术、护理、计算机、化学、数学、建筑、物理等12个专业。

2.2测量工具。

本次新生心理测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共有90道题目计10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等方面。量表采用5级记分制,“从无”记1分、“轻度”记2分、“中度”记3分、“偏重”记4分、“严重”记5分。因子得分越高,说明个体在该因子上表现的心理症状越严重。

2.3测试方法。

以系(院)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由经过培训的各系(院)辅导员或班主任担任主试,再由这些指导教师向新生说明本次心理测试的目的、意义及测试中需注意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集中新生统一上机进行网络测试。测试时间为2010年10月10日至2010年12月15日。

2.5测试平台。

本次测试采用北京奥泰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心理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大学网络2.0版。

2.6数据处理。

用测试系统自带的功能分析一些基本的数据,再运用SPSS13.5 for Windows软件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和分析处理。

3.测试结果

3.1测试结果总体情况。

一般认为,各因子大于2分的为阳性项目,表示被测者在该项中呈现“有症状”;各因子大于或等于3分者被认为可能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按照以上标准,将SCL-90的各因子分所占百分比进行排序,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中可以看出,各因子出现中度以上问题的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焦虑、其他、恐怖、精神病性、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所占比例最高。

表1 各项因子得分总体情况

3.22010级新生测试得分与国内正常人群组、全国大学生常模组的比较

由表2可知,我校新生SCL-90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正常人群的水平,且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我校新生相对于国内正常人群而言,心理健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比,我校新生SCL-90因子得分(除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其他四个因子)均比较低,且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2 2010级新生测试得分与国内正常人群组、全国大学生常模组的比较(X±SD)

注:*表示P<0.05,T1表示我校大学生与国内正常人群的T检验,T2表示我校大学生与全国大学生的T检验。

3.3不同性别大学新生的SCL-90因子分得分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男生在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得分比女生高,女生在抑郁、焦虑、恐怖因子上的得分比男生高,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3 不同性别大学新生的SCL-90因子分得分比较(X±SD)

*表示P<0.05,**表示P<0.01

3.4文、理工科大学生的SCL-90各因子分得分比较。

从表4中可以得知,文、理工科学生在各因子得分上,文科学生均高于理工科学生,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4 文、理工科大学生的SCL-90各因子分得分比较(X±SD)

*表示P<0.05,**表示P<0.01

3.5不同学历层次大学新生的SCL-90各因子分得分比较。

从表5可以得知,本科学生的测试得分和专科学生测试得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科学生的测试得分均低于专科学生测试得分。

表5 不同学历层次大学新生的SCL-90因子得分比较(X±SD)

*表示P<0.05,**表示P<0.01

4.讨论与对策

4.12010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次测试结果表明,我校有15.96%的新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这一比例较已有的研究结果较低②。这表明我校新生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总体水平还是比较好的。

调查结果还显示,与正常人群相比,我校新生的SCL-90因子得分比较高,这可能与我省的经济、文化落后有关;而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比,我校新生的SCL-90因子得分(除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其他四个因子)比较低,这可能与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关。

男女生在各因子得分上的差异,这可能与他们自身所处的环境、对自我的评价不同有关,也有可能与他们对社会的评价、受家庭教育、担当社会角色的不同有关,这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明。

文科类学生的SCL-90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类学生。在访谈工作中得知,这与他们所学专业不同导致思维方式、认知风格、敏感性等不同有关,也有是因为文科类专业的实用性比理工类要差这一因素,这个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文科类学生的自信心。

在学历层次上,本科学生的测试得分均低于专科学生的测试得分,且存在显著性差异。专科生与本科生相比,存在着严重的自卑感、自我认知偏颇等问题。由于学历偏低而产生自我否定感,在这种观念影响下长期压抑自己,表现出忧郁的情绪。在用人单位方面,由于用人单位普遍趋向于选择名牌大学或高学历毕业生,对专科生则另眼相看,认为专科生能力差。

4.2对策

针对我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结合我校实际工作条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改善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1)在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新环境适应的团体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清晰地认清自我,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2)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帮助他们尽快解决心理问题。(3)要注意心理健康问题的群体特征,对心理问题的性别、学科专业、学历等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4)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大学生心理特点,开设心理教育选修课及相应主题的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的技能与水平,帮助他们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5)对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系统培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量,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

注释:

①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2,(2):68-70.

②秦瑞莲,曹晓平.辽宁省三千名大学生SCL-90测定结果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5):295-297.

参考文献:

[1]金华等.全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1998,(5):125-128.

[2]王建中,樊富珉.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331-333.

[3]潘书波.师范专业大学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2,(1):15-16.

[4]唐秋萍,程灶火.SCL-90在中国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1):19-23.

[5]魏俊彪.河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5):313-315.

[6]王艳,赵守盈.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0,8,(195):111-114.

[7]刘淳松,陈正.湖南理工学院大学新生SCL-90测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7,3,(23):180-182.

[8]宋芳.3779名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2009,3,(7):211-212.

[9]曾凡敏.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26):96-100.

篇5

【论文摘要】 普通本科院校里的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当今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这一群体更加值得关注。本文客观分析了普通本科院校高职学生存在的学习心理问题,并从做好学生辅导员工作角度提出了对策。

高职学生有其自身的心理发展与特点,从中学到大学开始适应各种转变,这使得他们在高校中成为另一特殊的群体。普通本科院校里的高职生源结构多样,素质参差不齐,学生思想状况复杂,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分析他们的思想心理特点才能发挥学生的自身特长和潜能,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名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1 高职学生心理问题表现

笔者一直从事高职学生辅导员工作,经过这四年的辅导员工作经历,我发现以下心理特点是高职学生当中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

1.1 学习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够明确。高职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因素的激励作用比较小,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对所学专业没有激情。他们大多是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或普通高中的“困难学生”,因为考分低而不得不进入高职,专业的选择也不是完全出于自己的意愿,而是出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或者是录取时调剂而成的。他们对为什么学、为什么读书等问题认识不清,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些主要表现在:有的无理想,无抱负和期望,没有上进的愿望;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尊心,对于学习成绩,没有荣辱感,不及格也不觉得丢面子,没有学习的压力;有的对学习态度冷漠、厌倦、缺乏兴趣;有的不愿在学习上多花一分工夫,不愿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有的在学习上怕难怕苦,一遇到难题就退却。

1.2 自我定位偏差。就我校来说,近几年招考录取分数偏高,有些专业甚至高于“三本”分数线。这些高职学生进入大学后往往不能重新审视自己,喜欢沉浸在中学阶段的自身成绩中。把高考成绩的不理想归结为考试失利,总是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悲感情怀。因此,他们总认为自己只要使点小聪明,考试前自己稍微努把力就会及格,平时不用刻苦学,满足于一知半解,一遇到学习上的拦路虎就知难而退。

1.3 自我约束能力差,盲目接受一些新事物。高职学生大多在中学时就自我约束力较差,不良习惯相对较多。在大学,犹如进入了一个轻松的世界,没有父母的管束和唠叨,也没有老师会时时刻刻管制着。现今大学校园崇尚开放和自由,各种行为和理念一并涌进来,对于这些刚刚进入大学的高职学生来说无疑一切都是新鲜的,他们开始尝试和接触各种网络游戏,沾染抽烟喝酒的不良习惯,大肆挥霍金钱购买时尚手机和漂亮衣服,学别人谈恋爱等其他无益的活动。

2 解决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针对高职学生当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认为只有充分的了解学生,不断改进自身的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自身的价值,才能真正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解决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障碍。

2.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人的灵魂。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就能以乐观的态度看待问题,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在学生时期甚至人的一生一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取得学习和事业上的成功。

面对高职学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在他们对自己前途无望时,要加强理想和前途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高职学生只要学好理论知识,重视技能学习,有一技之长,就会有广阔的社会前景。相对本科学生,高职生也有特长之处,如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就能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2.2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加深对学生特性的认识。针对高职学生的自卑落后心理,辅导员要在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基础上,调动其内在的积极因素。用“以心换心”的理念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在这个基础上,辅导员首先要了解和尊重学生,把握学生工作的规律性,把学生放在首位。从多方面信息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解决他们思想上的负担。比如对于贫困和特困学生给予他们经济上的帮助,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等。 转贴于

学生中的意见有对有误,建议有妥与不妥,对于这些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全盘否定和肯定。承认他们提出的正确和合理的意见,就需要因人而异,尊重学生不同的志趣、习性,理解每个人的不同表现。学生通过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错误认识是堵不住,压不服的。运用强制和灌输的方法讲大道理,不符合学生思想变化发展的规律,更不能以理服人。

2.3 指导学生正确估价自己。学生过高或过低估价自己,都会产生不好的后果。估价过高,会出现孤傲、自大心理;过低估价自己,则会出现怯懦和自卑心理。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还要考虑考虑环境的利弊的各种因素。要善于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的变化,进入大学后每个人都进入到一个起跑线上,要抛掉过去的一切,调整状态迎接新的开始,避免因为这两种心理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2.4 以身示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高职生大多年龄偏小,他们大都存在着自卑、焦虑、情绪波动等心理偏差,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还相当不稳定,可塑性很强,辅导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乃至自身的品质、工作态度等都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首先应加强自己多方面的素质修养,身教重于言传。

参考文献

[1] 阚汀芳等.心理卫生——人生助长的引擎[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10)

[2] 汪秉权,李小松.从个性心理特点入手解析高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

[3] 周志军.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之我见——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

[4] 白涛,刘才刚.大学生诚信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5,10

篇6

一、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具有盲目性,管理体制缺乏系统性

新建本科院校如雨后春笋般突起的同时,其弊端也是不言而喻的。首先,由于缺乏丰富的办学经验,其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并不成熟,这直接导致了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一定盲目性。换言之,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下培养的毕业生与市场所需是脱轨的,那意味着大部分毕业生无法依托这一体制的培养顺利就业。其次,新建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仍处于雏形阶段,并不具备系统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例如,许多新建本科院校不思考自己的办学特色,在课程的教授上也将重心置于理论,大多忽略实践。而这对其教学的发展无疑是致命的,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进而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新建本科院校对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投入不够

相较于具有多年办学经验的老高校、名牌院校,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名声地位不够,资金来源匮乏,大部分都存在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所以,新建本科院对教学实验楼、实践仪器、设施等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舒适、完备的教学实践环境,直接影响的就是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再者,新建本科院校对实践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投入也是不足的。比如,许多新建本科院校鲜少配备专业的实践型教师,多是一名教师身兼多职,即理论课教师同时肩负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而一个人的精力和擅长的东西都是有限的,因此,许多教师就只灌输理论知识,根本无暇顾及学生实践课的实施,这是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力量过于薄弱直接引发的后果。

(三)闭门造车,缺乏经验交流和学习,无法顺应时代需求创新

新建的本科院校本身就经验不足却乐于闭门造车,纵观各地高校,学校间的经验交流和学习是十分罕见的。此外,新建本科院校又不愿意针对自身进行革新,不能针对本校学生提出创新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无交流、无创新,自然无发展。

二、应对的策略

(一)树立实践教学意识,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为了带领新建本科院校走出当前困境,首先应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理论教学是底层基础,实践教学是上层建筑。实践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许多著名高校都注重设立校级科学创新基金项目,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在利用学科理论知识完成项目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实践经验,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化学习,可谓一举多得。显然,只有使实践的意识深入师生心里,让每一个人从精神上重视并在行动上保持一致,才可使理论与实践更完美地结合。

(二)加大投入,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

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动力,为了加快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管理体制的科学化建设,有关部门需要切实加大经费投入。首先,最基本的就是建设更科学完善的实践平台。好的平台是教学的基础,只有建立多样的实验室以及创新平台,配以完善的实验设施,才能使学生在科学的环境中感受实践的快乐和魅力,利用实践激发创新,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其次,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为了增强学生实践的能力,教师必须率先成为楷模。如此,新建本科院校不仅应对教师的理论知识有要求,也要重视教师本身所具备的实践经验。可设立一定的考核制度,对教师及其所带学生的实践水平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表彰。相信在大投入的助推下,新建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会变得更加科学合理。

(三)积极学习,与时俱进

篇7

《沉默的证人》 是我国首部心理悬疑电视剧: 案情从一桩普通的谋杀案开始, 在针对这起谋杀案的侦查中竟然发现了一桩历时十年, 手法单一的连续杀人案, 最后警方运用犯罪心理学的视角终于将隐身于茫茫人海中的元凶抓获。 犯罪嫌疑人是一名大学心理学教授, 母亲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工作者, 妹妹是一名大学生, 幼年时的屈辱和成年时的打击使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极度扭曲,从此便走上了以谋杀高学历“堕落者” 为发泄途径的不归路。

一、 犯罪心理学的概念及发展概况

关于犯罪心理学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说法: 狭义的犯罪心理学, 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广义的犯罪心理学, 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犯罪心理学或称为罪犯侧写, 起源于1940年代时, 当时的美国战略情报局要求精神病学家威廉·兰格侧写阿道夫·希特勒的心理。

19世纪后期的欧洲, 由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犯罪率急剧上升。 因此,具体提示犯罪原因、 心理机制、 犯罪者的人格特征, 从而提供预防和控制犯罪的途径,就成了当时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这种情况下, 犯罪心理学逐渐形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1872年, 德国精神病学家K.埃宾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犯罪心理学为书名的著作 《犯罪心理学纲要》 , 1889年, 奥地利的检察官和犯罪学家H.格罗斯出版了 《犯罪心理学》 一书, 这两本专著的问世, 标志着犯罪心理学的诞生。

二、 刑事讯问中犯罪心理学的运用

在该案的刑事侦查中, 主要运用的心理学理论有:

(一) 精神分析学在刑事侦查中的用运

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 S·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的冲动是犯罪的根本原因。他指出, 人的意识由本我、 超我自我三个部分组成。本我代表与生俱来的欲望冲动, 按 “快乐原则” 活动; 超我代表社会道德标准, 按 “至善原则” 活动; 自我则对本我和超我进行协调, 按 “现实原则” 活动。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由于自我对超我的依从力减弱, 而趋向于本我的结果。

在该案例中, 身为心理学教授的犯罪嫌疑人明确知道自己的行为是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所不容许的, 甚至他也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心理扭曲所致, 但想要复仇和发泄的原始欲望最战胜了超我的道德标准, 并冲破了自我的最低底线, 按自我的 “快乐原则” 在一次次的犯罪过程中得到心理的慰藉和满足。 佛洛伊德还认为, 成人犯罪是由于退化而使幼儿时期原始的、 非道德的性冲动复活了起来。 这正是侦查人员在侦破案件时花费大量时间调查犯罪嫌疑人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可以说其母亲童年的自杀已早在他的内心埋下了犯罪的种子。

(二) 不同接触理论在刑事侦查中的运用

美国犯罪学家E.H.萨瑟兰 1939 年在他所出版的 《犯罪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 “不同接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 (1) 犯罪行为是由学习得来的。 (2) 犯罪行为是通过与他人交往的过程而学得的。 (3) 犯罪行为主要是在与个人关系密切的群体中学习得到的。 (4) 犯罪行为的学习内容包括犯罪方法技巧、 动机、 态度、 理由等。 (5) 在犯罪动机和内驱力的形成方面, 主要是从人际接触中获得错误观念, 即犯罪比不犯罪有利, 使违法心理战胜守法心理。 (6) 犯罪学习的结果随接触频率、 时间长短、 顺序、 强度的不同而异。笔者看来, 这一理论最大的用途在于寻找合理的犯罪嫌疑人。 刑侦查中锁定合理犯罪嫌疑人可以缩小侦查范围, 节约调查成本, 提高破案效率。

但事物的优点也往往是其自身的缺点。正因为这种寻找合理怀疑的思维模式, 使很多处于社会高阶层的罪犯逃之于法网之外。在该案例的侦破阶段也突出体现出了这一思维模式的缺陷。侦查初始阶段可以说根本没有人去怀疑该教授, 并特请他作为该专案组的心理顾问。 因此, 在刑事侦查中一方面要运用该理论迅速的确定合理嫌疑人,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避免教条主义和思维僵化, 而使罪犯逍遥法外。

(三) 异常人格理论在刑事侦查中的运用

德国精神病学家K.施奈德在1940 年出版的 《精神病质的人格》一书中, 具体分析了各种异常人格与犯罪行为的联系。 他发现易于导致犯罪的异常人格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 意志薄弱型; (2) 情感缺乏型; (3) 爆发型; (4) 激奋型; (5) 自我显示型; (6) 偏执型; (7) 情绪易变型; (8) 软弱型; (9) 自卑型; (10) 忧郁型。笔者认为, 类型 (1) 属于被唆使型犯罪类型 (2) 属于犯罪特质型犯罪 (或犯罪倾向型) , 类型 (3) 、 (4) 、 (5) (7) 属于我们常听说的冲动型犯罪; 类型 (6) 属于偏执型犯罪; 类型 (8) 、 (9) 、 (10) 属于人格缺陷型犯罪。 该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应该属于最后一种类型, 即人格缺陷型犯罪。

幼年的遭遇使他产生过了深深的自卑心理, 但自身天赋的聪颖又使他的自负心理极度膨胀, 这种极度自卑又极度自负的反复交织、 反复碰撞,最终塑造了他浓郁的忧郁悲观人格。这种人格就像炸弹一样, 因为长时间的压抑使内心反抗的力量凝聚的越来越强烈, 最后只需一根导火索 (妹妹的死亡) 便可以爆破出无限的能量。

三、 结语

犯罪心理学在我国来说还属于一门新型的有待开发的交叉学科,但在众多法律和心理工作者的努力下已取得了很多进展。将来的犯罪心理学应当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之上,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 向系统化、 科学化和可操作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保平, 李世虎. 犯罪心理学. 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2]肖兴政. 犯罪心理学概论.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篇8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143-03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根本任务是运用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很好地理解、预测和控制个体的社会行为。长期以来,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以讲授讲解法为主,这种方法对于具有简便易行、节约时间、便于掌握的特点。但是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概念晦涩难懂,一昧就教材讲理论学生不容易理解,更谈不上运用。教师在讲授相关社会心理学知识理论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单纯的“识记”变成“体验”和“内化”的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实验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助于实验设备和实验手段、选择适当的方法,将预定的实验对象的某些属性呈现出来,揭示实验对象的本质的过程。在传授社会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同时,若能增加心理学实验,将是是课堂理论教学的继续、补充、扩展和深化。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或学生的直接实验操作,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直观图象,从而形成概念,达到对所学理论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和灵活运用的目的。但是,在社会心理学中究竟应该开设哪些实验,如何进行实验,一直是社会心理学任课教师难以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在社会心理学讲授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研究。

一、社会心理学实施实验教学的现状

1.无对应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教材

应用心理学专业现在虽然已有社会心理学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相应的理论教材,但一直没有一本相配套的实验指导教材。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缺乏配套实验教材,教师在带教时也有一定的被动性,更不要说有什么创新和改革。因此,必须尽快编写一本与4年制应用心理学专业社会心理学相配套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指导》,才能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2.实验课时少,内容安排不合理

许多高校社会心理学课程计划安排为48~64学时,其中社会心理学实验个别高校安排仅有4~8学时。在每个实验内容一般为2~3学时的情况下,仅能安排3个实验内容。实验课时安排的时间少,一方面使教师在布置实验内容时过多考虑的是一些重复性、验证性实验,这样不仅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封闭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实验考核不合理

考核作为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1]大多数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社会心理学课程长期以来主要以课堂理论知识为主,实验部分为辅或者没有,课程成绩的判定也主要以基础理论考试为主,实验课仅占很小的比重或者没有。另外实验课成绩的评定,往往仅凭实验报告打分,其结果导致学生偏重理论,忽视实验操作过程,抄袭实验报告篡改数据,弄虚作假,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不能得到提高,达不到实验的最终目的。

二、社会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1.确立社会心理学实验教学目标和任务

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理论加操作”的教学,用理论指导操作,用操作滋养理论,实现理论与操作的互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验教学是为课堂理论教学服务的一种辅助手段。实验教学有其它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和综合效益。[2]

社会心理学实验教学最基本的任务是紧密结合理论教学演示某种心理现象,验证社会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社会心理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将已经确立起来的最基本的实验教给学生,使他们初步掌握心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过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便于学生透彻地掌握理论知识,可以培养他们熟练操作的技能和动手能力,同时可以鼓励他们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技能自主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心理学研究者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及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如此,实验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社会心理学的自觉性。

2.确定社会心理学实验内容,编制专业实验教材

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把整个实验内容分成三个不同层次,分别为演示实验、选择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要让学生跳出规定的实验题目和实验内容的旧框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三个实验层次的具体要求如下:[3]

(1)演示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实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知识,为以后实验打下基础,占实验总学时的50%左右。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本身包含着大量的实验。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演示,如卢钦斯首因效应实验、霍纳性别成就动机实验等,都是一些经典的实验。如讲从众行为时,组织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课前让学生熟悉该实验程序和操作要领,并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验证群体规模与从众行为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

(2)选择性实验:把教学内容的基本原理、基本课程训练和基本实验方法综合在一起,给出若干个实验题目以及相关参考资料,让学生依据各自的兴趣有选择地完成。此类实验难度适中,占总实验学时的35%左右。这一类实验是一些难度较大的、选做的设计型实验项目,如社会动机实验、社会情感实验、社会态度实验等。这些实验的特点是实验项目在实验指导书上找不到现成答案,需要学生去查询相关参考书。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从相关参考书中获取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指导教师可以给出部分实验项目以供学生选做,学生也可以自己确定实验项目,原则上一人一题,可以两人(最多三人)一题。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整个实验均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进行指导,包括查阅资料,撰写实验方案,拟定实验步骤,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设备,完成实验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这一层次的实验占20%左右,放在课程的最后一部分。

在具体操作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可将基础实验和应用性强、与教学内容关系密切的实验优先安排,其它实验视具体情况适时控制。还可建立开放实验室,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在实验室做实验,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把实验教学由封闭变为开放。

根据这些实验内容,可以编制专门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教学手册。编制社会心理学实验教材应充分体现“三性”原则(综合性、专业性、设计性),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体现专业性特点。在具体实验项目中,要贯穿多种实验手段,要求学生同时掌握多种实验方法,并不断更新实验项目,使实验手段和方法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

3.确定合理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手段

对于社会心理学实验部分要进行全面考核,打破以往以书面考试为主的考试形式,综合考查学生的表现,科学地考核学习成绩。这样可以增强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和约束力,从而改变师生轻视实验的思想,由此还可以保证实验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4]

考试改革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平时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每次实验结束以后,每位学生都要按照本次实验的具体要求,写出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实验报告的情况进行记分,学期结束时把所有实验报告的成绩进行加权平均。

(2)实验技能:内容包括已做过的所有实验,以抽签的方式随机抽取考试,并在教师监督下,当面进行实验操作,检验实验是否规范、准确,有无考虑控制或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是否有创新。

(3)理论考核,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社会心理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有实验基本理论、实验原理、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实验仪器的性能与使用,等等。

三、结语

我国大学本科课程特别是主干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如何进行,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之一。[5]社会心理学作为高校心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还只是一个初步的理论构想,如欲深入研究,还需与相应的实验结合起来。本研究极力主张高校及其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学术追求及成就上严格要求大学生,并提升他们对学术内在价值的重视,以此回归大学教学探究高深学问之道。在社会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在教学方法上应摒弃过去重理论、轻应用,重教师教授、轻学生参与感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社会心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多视角地、创造性地观察现象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要组织学生联系社会心理学知识,理论联系实践,从中体会社会心理学实验的特点及应用过程,体会到社会心理学的学科价值,提高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何献君等.高职院校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

[2]马燕.普通心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之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9,28(4).

[3]陈绪赣,赵晴.理工科本科课程考试改革基本思路与实践[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篇9

应用心理学专业主要课程

应用心理学主要课程为: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学习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工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认知心理学、SPSS原理及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心理学、精神分析等。

应用心理学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在各种实际领域的应用,包括工业、工程、组织管理、市场消费、学校教育、社会生活、医疗保健、体育运动以及军事、司法、环境等各个领域。随着经济、科技、社会和文化迅速发展,应用心理学有着日益广阔的前景。

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前景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各种各样的竞争也随之愈演愈烈,来自各方的压力也是不断增加,人们也日益注意到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社会压力、生活压力也日益增大,由此引发的各种心理疾患,心理障碍有待应用心理学专业人士的解决。

可以预计的是,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前景是比较良好的,一是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人们需要心理辅导与帮助,二是心理咨询逐渐受到各个行业、各类企业的认可,正在引进.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心理咨询顾问将成为一种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就业的独特风景,而到高校从事教研工作仍然会是一个重要的就业途径。

总体来说,心理学研究生的就业面还是比较广的。况且这是一门朝阳学科,随着人们对它了解的加深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量将日益扩大,就业前景乐观。当然,展望不等于将来的现实,还是需要时间来证实。

篇10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基本原理;英语教学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作为现代一个相对成熟的理论学说,它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教学这方面,资料显示,有人提出把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些学习理论观点应用到数学教学、物理教学、美术教学、音乐教学和语文上关于诗歌意象的理解当中。在英语教学上,则比较多趋向于研究格式塔心理学与完形填空或阅读理解的关系方面,而将该理论系统地运用到英语教学实践中的相对较少。事实上,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对英语教学的各方面都有启发,以此为指导开展英语教学将大有裨益。

一、格式塔心理学基本原理

格式塔心理学是20世纪初在德国兴起的心理学派,也称完型心理学。其创始人韦特默、考夫卡和苛勒自1910年起密切合作,成为格式塔学派的核心。德语中Gestalt(格式塔)的意思是整体或完整的图形。

格式塔学派主张,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其组成部分来说明。格式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完整形体;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不能还原为部分,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各个部分的性质和意义”[1]。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论思想, 是对我们传统认识方法的一次巨大的革命。通过大量实验,格式塔心理学提出了一系列知觉的组织原则,并以此为开端,把整体性原则应用于学习领域,对学习性质、学习迁移、创造性思维和记忆等问题提出了独特的看法。

(一)关于图形与背景

格式塔学派认为,人的知觉经验是按照某些图形组织的规律获得的,客观刺激也容易按这些规律被知觉成有意义的完整图形,这些规律也叫做格式塔原则。图形与背景关系原则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图形是指某一认知概念或者感知中突出的部分, 具有一定形状和高度结构, 即注意的焦点部分。背景则是与图形相对的、细节模糊的、为分化的部分, 即为突出图形中衬托的部分”[2]。当我们观看周围环境中的某个物体时,通常会把这个物体作为知觉上突显的图形——我们关注的部分, 把其它环境作为背景。一般来说,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越大,图形就越可突出而成为我们的知觉对象。例如,我们在寂静中比较容易听到闹钟的滴答声,在绿叶中比较容易发现红花;反之,就越难区分图形与背景,军事上的伪装便是如此。

(二)认知的整体性

格式塔理论的核心是整体论,“感觉并不是各种感觉要素的复合,知觉并不是先感知各种成分再注意到整体,而是先感知到整体的现象,才注意到构成整体的诸成分”[1]。也就是说,人们认识事物时,首先不是对刺激的个别属性作出反映,而是对刺激的整体的形(即格式塔)作出反映。人们看事物往往一眼就看到了它的整个形状,一眼就抓住了物体粗略的结构本质,然后才注意到它的各个属性和细节。例如,当我们欣赏一幅画的时候,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这幅画的整体,这是一幅油画还是国画,这幅画画的是什么,是一个人还是一处风景;然后再从细处看,如果是画人,这人的五官被画得如何。又如,我们欣赏一首曲子时, 我们听到的不是一个个单一的音符, 而是由这些音符组成的和谐动听的音乐旋律。也就是说, 在此时此刻我们感知到的是音符的整体结构轮廓。

(三)顿悟学说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条件化的重复性学习是最低级的学习方法,学习是对关系的掌握。认知学习理论的先驱者苛勒曾经研究了黑猩猩的学习行为。他在黑猩猩的笼外放了香蕉,笼内放了两根短竹棒。在笼内只用一根竹棒是够不着香蕉的。苛勒发现,黑猩猩并不是像小猫那样通过盲目尝试错误的方式逐渐学会如何拿到香蕉的。相反,黑猩猩蹲在地 ,似乎在思考问题。然后,它会突然将两根短竹棒拼接成一根长棒,成功地将笼外的香蕉够入笼内。苛勒认为,这是黑猩猩突然理解了笼、两根短竹棒、笼外香蕉等所有事物的相互关系之后的行为。通过上述的实验可以认为,猩猩的智慧行为与人类非常相似,其特点在于它是在对整体情境有了充分认识以后产生的,并非一种盲目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对自己的行为和情境的关系、特别是对行为与目标的关系有了领悟甚或顿悟,用格式塔的话来说就是产生了一种新的格式塔——对情境产生了新的整体认识。

在苛勒看来,关系的掌握即是理解过程。“一旦学习者知觉到特定情境中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产生出新的经验,就会出现创造性的结果。这种突然贯通的解决问题过程称为顿悟”[3]。

(四)创造性思维

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之一韦特默晚年对解决问题的思维极其感兴趣,他撰写了《创造性思维》一书,以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阐述了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原则。他把顿悟学习原理运用到人类创造性思维探讨中,并建议通过把握问题的整体来进行这种思维。创造性思维最关键的环节是把握问题的整体,虽然细节也需要关注,但应该把细节放在整体中去考虑。这种思维方式是从整体出发,从上到下、由大到小、先总后分。他认为要使人们顺利地解决问题,必须把问题的整个情境呈现出来,使之能对问题有个完全概观,决不能像桑代克那样,有意地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藏起来,迫使被试不得不去盲目试误。

韦特默强烈反对在教育领域中所采用的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方法。他认为盲目的重复训练和死记硬背很少有创造性成分,“因为它容易导致极端机械化的行为习惯,导致盲目性和奴隶式地操作的倾向,而不肯动脑筋,不能够自由地对待问题”[4]。 韦特默认为学习不应该墨守成规,而是要争取对问题的情境和性质产生真正的理解,掌据解决问题的原则,真正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促进智力水平的提高。

二、国内英语教学的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以及在全球化浪潮这个大背景下,英语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纷纷加入到英语学习的大军中,小到刚上幼儿园的儿童,大到退休的老人。各种英语补习班、辅导中心、培训机构等到处可见。

然而,就各个年龄层而言,大家对学习英语这门语言的观点和方法上仍旧存在很多误区。其实语言是一个整体,然而很多人往往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只学习其中一部分。例如,很多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基本上只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学习,忽略了“说”这部分,所以不少学生遇到了“哑巴英语”的难题。而对很多已经参加工作的人来说,他们会比较注重口语部分,而忽略了语法和词汇的积累,从而会出现能说得流利,可是一旦写成文章,便错漏百出的现象。各种课外英语辅导机构所开设的专门的口语班、写作班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家走进了误区。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都是以语法、结构为纲来组织实施教学,而语言交际功能常常处于教学的附属地位[5]。在应试教育下,学校英语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目的都是为了完成任务,为了升学。这里所说的教学任务是指词汇和语法的讲解、课后练习解答等等,因为在多数情况下,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基本上就能顺利通过测验和考试。而在这种教育下,很多中国学生出现学习了英语,但不会使用的情况。语言是一种工具,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如果不会在具体环境中实际运用,谈何真正的学习和掌握。

所幸的是,近年来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英语教学正逐渐由传统教学法向交际教学法转变,英语教学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的理念逐步确立,形成真正的英语素质教育。“所谓英语素质教育,就是在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并且体现在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实际能力上。同时使学生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然而,这种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长期以来的教学模式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改变,仍需要一个不断探索,不断累积的过程才能逐步实现。

三、格式塔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各学科的教学与心理学密切相关。基于格式塔心理学基本原理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创新的教学模式,把格式塔理论应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启发我们走出把英语割裂开来学习的误区,从整体上提高英语水平,全面地学习英语,真正掌握这门语言工具,学以致用。它使我们重新界定“教”与“学”的关系,让我们认识到英语学习也不一定非得对着课本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英语学习也可以很有趣,也可以发散我们的思维。学生可以在一种新鲜、灵活的教学模式中体验着课堂活动带来的快乐,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让他们感觉到学习英语不再是一种压力,让他们的观念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从而促进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明确“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是一个整体,在这过程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课堂上几乎只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完全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在下面做笔记,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结果老师辛辛苦苦地讲了一整节课,可是收效甚微。原因是缺乏学生对所学知识主动加工的过程,学生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学习”。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图形和背景关系理论,启发我们重新审视“教”与“学”的关系。根据图形和背景关系理论,在教学这个结构中,究竟谁是“图形”、谁是“背景”,弄清这个其实就是弄清以谁为焦点和中心的问题。而这两者又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条件是突显谁谁就是“图形”,谁就成为焦点和中心。传统的教学更多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然现代教学规律告诉我们学生才是教学的焦点和中心。所以,“学”才是图形,而“教”是背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主要的, 是主体。“教”是途径是手段,“学”才是目的和结果;教学就是要根据“学”的需要随时调整“教”。因此,“不能令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 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8]。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教学理念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我们不能一味强调发挥教师“教”的主导性,加强了背景而忽略了学生作为图形的突显地位。无论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是改进整个教学环境,都应该围绕学生“学”这个中心展开,教师应该记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课堂的灵魂。

(二)树立整体教学思想

格式塔心理学把重点放在整体系统上,在这个整体系统中,各部分或要素是以有机的方式相互联系的。从英语学习的各要素来说,它是由听、说、读、写以及文化背景组成的学习网络,组成整体的各要素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按照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我们应从整体上去把握客观事物,而不是将事物肢解为各个元素。

格式塔关于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即是说,一个人学了什么,是由他如何知觉问题情境来决定的。如果一个人不能发现他面前的问题,看不出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么他对事物的知觉经验就是无组织、未分化的,仍停留在感性认识,因而也就无所谓真正的学习了。一个人学习的方式,通常是从一种混沌的模糊状态,转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有结构的状态,这就是知觉重组的过程[1]。知觉重组是学习的核心,它注重的是要认清事物的内在联系、结构和性质。

英语教学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的教学,每项训练又由词、句、段、篇构成,因而英语教学可分出口语课、阅读课、写作课;词汇教学、句型教学、写作教学等。无论什么课,教师都不能忘记英语的听、说、读、写和词、句、段、篇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整体就是准确掌握英语。

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英语各方面统合起来,充分了解到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构有效的“格式塔”。如果把各个部分割裂来教,所构建的“格式塔”就会出现缺口,导致教学水平停滞不前。因此,整体性理论强调英语的听、说、读、写各项技能和词、句、段、篇各部分的有机联系及整体教学,强调对整个篇章与整个语言环境的总体理解的重要性。要整合教学,而不是拼凑,不是把听、说、读、写和词、句、段、篇拼在一起教就行了,因为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各部分相加并不等于整体,也就是说这种各自为政的割裂的教学无法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

不仅如此,整体性理论的启示还体现在英语教学中各感官作用的结合上。教师应该把英语的各个方面融在一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时能同时动用身体各个器官,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读和说,用手写和译,用脑理解并记忆。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领会口语表达的特点,或者边听边写,因为有时候会听会说,不一定就会写。在说的同时注意倾听对方的表达方式,在读的时候积累词汇以及领会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在写的过程中学习英语的语法特点以及书面语与口头语的区别等等。

总之,英语教学不应该把各种技能割裂开来训练,某一方面技能的提高并不能使得英语学习有真正的提升,只有整体、全面、有机结合的英语学习,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引导顿悟理解记忆

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学习理论的另一个基本观点是: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他们认为,通过学习的顿悟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不仅有助于学习的迁移,而且不容易遗忘。众所周知,心理学有一条著名的遗忘曲线,即艾宾浩斯1885年发现的关于无意义音节记忆变化的遗忘曲线。这条遗忘曲线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毫无意义,原因是他们认为人类所学习的内容,都是有意义的,通过研究无意义音节得到的遗忘规律,在人类学习中并没有什么指导意义。恰恰相反,通过顿悟习得的内容,一旦掌握后,永远也不会遗忘。这也是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记得更牢固、保持时间更长的原因。

用现代认知信息加工心理学的术语来说,顿悟的内容是进入了长时记忆,将保留在学习者的头脑中。格式塔认为,那些只能按学习时的知识顺序报告自己学了什么的学生,实际上是没有真正理解所学的内容(即没有经过结构重组,形成整体),因而,这些知识既无法迁移,也不能保持长久。有人在一项实验中,把149162536496481写在一张卡片上,要一组被试看15秒钟,然后试图回忆它。这是一项相当困难的任务。在一般情况下,除了记住其中少数几个数字外,没有人能全部记住。但在给另一组被试看这张卡片之前,告诉他们在试图记住它以前,先想一下这些数字为什么这样排列,是否有规律可循。结果不少被试都觉察到,这些数原是用1到9的平方排列起来的。这样一来,回忆这些数字就毫无困难,哪怕是在几周或几个月之后也能轻易做到(Katon,1940)[4]。

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学习也一样,对词汇的记忆不能光靠死记硬背,应该把单词放到句子中、放到具体情境中去记忆,要结合语境,理解单词在句子中的含义,再结合单词的发音和前后文的联系记忆,这样掌握的单词才不容易忘记。

笔者曾经看到这样的情境:一个不懂中文的外教不知道怎样向年少的孩子们解释“stupid”这个单词,作为助教的中国教师就跟孩子们说;“If you don’t know one plus one is how much, so you’re…” 助教把话停住了,孩子们可以马上接他的话兴奋地喊出“stupid”这个单词。孩子们根据助教创设的情境,知道笨蛋才不懂得一加一等于多少,领悟了这一关系,不需要中文翻译,孩子们都能理解到“stupid”这个单词的意思,而且这样的记忆往往比直接给他们中文翻译来得深刻。一个单词是一条鱼,一个句子就是一池水,只有鱼没有水,鱼是活不了的。这里强调的依然是在整体中才能顿悟、也应该促使顿悟的问题。

顿悟学说可以用在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比如语法上的时态、语态、语气等。英语教学中适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整个语境中对词汇、句型、语法等自我顿悟,把顿悟习得的知识迁移到新的语境中去,并灵活地运用。切记: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是会“使用”英语。

(四)培养创造提升效果

韦特默把顿悟学习原理运用到人类创造性思维探讨中,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最基本原则是把握问题的整体。根据这一观点,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问题的整体面貌和基本特性,使学生明白怎样解决问题和为什么这样解决问题,而不是机械地记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师应尽量减少给学生布置对单词和课文简单的机械的抄抄写写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对整个课文有了清晰的整体的理解后,在课堂上更多地采用对话、讨论、滑稽短剧、模仿、即兴创作或表演、辩论等活动来完成知识的传递、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韦特默认为学习贵在打破旧有知识和模式的束缚,争取在对问题领悟的基础上产生顿悟,掌据解决问题的原则,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促进智力水平的提高[7]。例如,教师不一定非得逐词逐句地让学生听写,而是可以让学生创造一些奇特的句子。这里的“奇特”不是说造一些错句,而是用课文的单词或句型等,只要拼写、语法各方面没有错,学生可以天马行空地任意造句。例如:Yao Ming is a very short man. Liu Xiang runs slowly. I played computer games with Bill Gates last night. 学生可以任意发挥想象力,看谁写得多,写完后还要读出来,大家互相交流倾听,看看有没有错误,并且看看谁创作的句子最奇特、最幽默。又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情境,延伸课文内容,给课文创作后续故事,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程度,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心理学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在影响着教育和教学,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于我们改造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通过格式塔心理学的启示,我们看到的英语教学不再是枯燥的、呆板的、分散的、空洞的,而是有趣的、开放的、整合的、实在的。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应当积极有效地运用心理学,创设更有助于学生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的教学模式,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库尔特. 考夫卡.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 213—214.

[2]萧孝荣著《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国立编译馆,1931 年,22 — 26

[3]邢群麟. 心理学一本通[M]. 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29—30

[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5]于洋. 中国英语教学现状的回顾与思考[D]. 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8,1—2

[6]束定芳. 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