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计算机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28 18:35: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计算机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计算机教学设计

篇1

1、当我们发现很多来读书的学生基本上是只会计算机的皮毛,也就是只会开机、关机、上QQ聊天,而且还有很多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根本就不会计算机基础应用。针对这钟情况,我们在计算机教学设计上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分成一个个情境任务来完成。例如,情境一,初识计算机中的任务一,识别计算机各部件,任务二,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安装;情境二,计算机系统安装中的任务一,Windows(最新版本)安装,任务二,Windows的基本操作等等…。

2、这样不管是会电脑的,不会电脑的学生都能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到自己不会的知识和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教学设计也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到难,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也是从初识计算机到会基本操作,到设计更多、更复杂的任务,例如,学生会Windows操作后就要求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在Word文字处理的应用中,教学设计同样采用任务教学模式;从设计个人简历,到艺术小报的设计与制作再到毕业论文设计,逐步使学生掌握文字处理的各种操作技巧及方式。学生有任务做,上机课也会认真完成,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3、计算机基础课程总体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学会以下几点:

1、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认知能力,2、学会计算机基本的操作系统的应用能力,

3、学会利用办公系统软件时进行操作的能力,

4、学会基本的网络应用能力,

5、学会利用计算机来处理专业知识的能力。教学总体设计出台有利于老师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课程教学也体现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改进的重要性。要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首要任务是老师要备好课,要做好学期授课计划及教案的编写工作。

3、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案非常重要,要上好一门课,教案是关键

计算机基础教案包括以下内容:授课时间、节次、班级、授课类型、章节、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参考、教学方式、教学作业及总结,为了能更好的突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为主这一特点,我们将教案中增加了: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和分析方法、授课思路、教学辅助手段、重点突出及难点解析、师生互动。特别提到师生互动环节,老师可以在上机实训时,与学生交流这堂课中哪些掌握得较好,哪些还有待提高,哪些不会需要再重新学习;在上机课上,学生也会发现很新东西,也会与老师分享他们自己学习到的一些小巧门,把这些便捷的操作方法与同学生共同分享,也达到了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能把师生互动环节设计到教案中,更有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条件改件分析

1、目前是现代化、信息化的时代,教学课程授课安排上,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老师不仅要写好教学计划、教案,还要自己制作好电子教案,也就是教学PPT的制作。上机实训课程上,机房要配备良好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安装好计算机基础课程所需的教学软件,还应安装良好的教学控制系统,能在上机课程中向学生布置电子任务,并监督任务的执行、完成、检测等工作。这样能保证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的改进分析,促进大学生学以致用

1、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设计从课程设计、教学定位、教学条件、教学实施,每一个环节的改进都倾注了老师们的集体智慧,当然到学期末,我们也会用成绩,用作品来考核学生们到底学到了多少。所以教学设计改进中计算机考核测试也进行了逐步分析和改进。我们将平时上机成绩占到了总评成绩的一半,因为平时上机每节课老师都会安排任务,任务布置下来后,学生就要去完成它,学生制作完成任务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去体会,去享受的,最终的结果是要将任务上交给老师检测,看是否合格或更加优秀。

2、学生们在上机实课程中完成的作品,如个人简历表格,电脑艺术小报,我们都会将优秀的作品打印出来,张贴在学院的宣传栏中,供大家参观、评比。我们也会将学生们自己分组制作的PPT作品在班级、在学院范围内进行评比,评比的目的是让大家能相互学习,相互提高,这样才达到我们教学的本来目的。对于期末上机测试,是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综合测试,检查他们这一门课程综合能力的提升水平,当然能通过系统学习后,再参加全国的计算机等考试将更能让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越。

3、学以致用,学了计算机就要会用,用到学习中,用到工作中;我们所教授的都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教学设计上肯定要以公共基础性课程的安排为主,但也要结合学生自己所学的专业来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例如,旅游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后,能制作有关旅游前沿、旅游资询、旅游风景、旅游文化等相关知识的艺术小报,康复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也能制作有关健康小常识、康复医学知识方面艺术小报。学生即学会了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也学习了自己专业的相关内容,专业与基础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大学生知识结构内涵的提升,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篇2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微项目教学法;微项目任务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8-1857-02

1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现状分析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应该是大学课堂上最有趣的课程之一,因为其知识点灵活简单且相互独立,所涉及的Word、Excell和PPT也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软件。然而当前的教学现状是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讲授方式、练习案例也内容陈旧,缺乏新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呆板,换一道类似的新题便不会做。

微项目教学是目前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通过简单的生活小实例项目,以小组讨论,团队协作的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本课题将“微项目教学”的理念引入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设计,对微项目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进行积极探索。

2 微项目教学设计

1) 教师操作示范和学生独立探索

教师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和学生执行微项目时可能碰到的问题,设计示范项目并演示,便于学生将所学内容“知识迁移”到自己的项目中去。

2) 确定项目和制定计划

首先教师讲解分析优秀微项目作品,并提供参考资料。然后提出有关微项目的任务要求,但不限制主题。

其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由分组,经小组讨论确定项目主题,但需要经教师审核通过。

最后项目主题审核通过后组长对其组员进行角色分工。

3) 协作学习

在微项目教学当中,每个小组和其教师都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此时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书本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和大家一样是一位学习者。在各小组执行项目的过程中,教师也会碰到不知道的问题,也需要和学生们一起想问题,找办法,共同探索。无形之中一个个学习共同体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搭建了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交流平台、学习平台。所以这里的协作学习不仅仅指的是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更重要的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

4) 归档和成果展示

每个学生均要提交项目报告书,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项目展示,并进行网络环境中或面对面的交流评价。

5) 学习评价

3.1 设计目的

学生通过前期所学word技巧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共同设计某一主题的电子报,且主题自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并深深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

4 微项目教学效果评价

学期结束后,笔者发现相对于贯穿整个课程的大型项目教学,微项目更能够使教师及时灵敏的掌握每个小组的项目进度,针对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反应,进行适当的引导,为整个项目起到了把握方向的作用。

篇3

1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块化区分

将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以及相关应用专业所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以模块化的思维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计算机硬件基础”、“Windows XP基本操作与系统设置”、“汉字输入法学习”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Word 2007文档编排与处理”、“PowerPoint 2007 设计与制作”、“Excel 2007表格设计与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图片与美术处理”等七个模块。

其中“计算机硬件基础”模块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结构,让他们明白计算机运行时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基本流程;“Windows XP基本操作与系统设置”模块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平台;“Word 2007文档编排与处理”模块的教学目标是促使学生掌握日常文档的电子化处理,并熟悉文件的编辑与排版;“PowerPoint 2007 设计与制作”的教学目标是促使学生掌握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Excel 2007表格设计与数据处理”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表格化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掌握一些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计算机图片与美术处理”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PS处理技能以及一些美学知识。

2 注重在模块化教学中渗透“合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中,引入模块化“合作式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程知识学习中来,提高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更加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最为显著的是,不管引领学生合作学习什么内容,都可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更加全面地接触到所学的内容,在其中学到的东西比接受其他教育方式学到的东西要多。同时,学习的记忆深度会更深,持久性也明显更长。

开展合作式教学,所采用的具体方式总体来说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教师为引领的“师傅带徒弟”一起学习的方式;另一种是采取学生小组划分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各个小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以学习任务为牵引组建学习小组,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是针对小组展开,主要包括划分小组、派遣小组任务、指导小组活动、评价小组学习情况等。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做PPT时,可以事先设计好进行PPT电子相册制作的任务,然后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让他们自主地进行图片、音乐等相关素材的搜集、整理,完成的任务提交后进行学生自评与教师点评。

3 注重在模块化教学中渗透“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讨论环节,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沟通,这种面对面的想法和意见的交换,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有助于促进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能力的把握,从而有利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实施有的放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之间加强“学习互助”,促进学生更好地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深度,促进他们感受学习体验所带来的鲜活感受。

例如,教师通过构建紧密围绕课堂教学目标为主题的讨论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来,促使他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善于运用较为严密的知识体系进行逻辑推理,从而增强他们对计算机知识体系的科学认识。再如,对于Word文本的编辑与排版,对于字体和字号的设置、标题的设置、目录结构的排设、版面结构的编排、文本框和图片的插入与格式定制等内容,组织专题讨论,引导学生用美学的观点讨论通用文档格式的编排,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快速地学习和掌握所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帮助他们“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使其在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的同时,激起更大的学习兴趣。

4 注重在模块化教学中渗透“激励”

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和高等院校学生,中职院校的学生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大多是学生的“淘汰儿”,在他们前期的学习生涯中常常是与“学习失败者”紧密相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让他们很早就失去了进取心。然而,人积极向上的天性让他们的进取心潜藏得相当深。因此,只要教师积极引导,挖掘出他们心灵深处的内在动力,那么他们便可能爆发出超级强大的动力,这就是“激励”的力量,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灵活而巧妙的激励手段,充分运用“赞许”与“表扬”等良性的激励方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的潜能得以激发。

例如,教师在教学Excel表格设计与数据处理中,激励学生大胆引入自主通过网络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大胆创作,让他们充分展示各自的风采,并多给予微笑、表扬和善意的提醒等,促使他们的自信心得以回归,学习激情得到绽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模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块化教学的要旨在于强调“以人为本”与“全面育人”,并紧贴全日制职业教育培训的具体特点,以及学生职业素养具体情况,着眼于培养学生职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将专业知识进行模块化区分,通过知识模块间的科学、合理、灵活搭配,有助于夯实学生的职业知识基础,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

(广西桂林市机电工程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4)

篇4

【关键词】动机设计 策略 计算机基础

笔者在大专院校从事计算机一线教学工作多年,有丰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直致力于如何把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用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合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如果重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而且经过多次的实验对比,也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下面来详细阐述一下具体的过程。

一、动机设计的研究步骤

首先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前的计算机水平,然后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列出实际可行的目标,然后就是根据授课的内容和学生动机的特点,从注意、切身性、自信和满足感等方面分别设计激发动机的策略,接下来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动机策略,最后一步是通过一定的考核方式来测量和评价策略的实施效果。

二、动机策略的设计

在对学生学习动机和教学内容特征分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应用最广泛和效果最明显的是注意策略。注意其实是一种很重要的心理活动。在教学中,只有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来。动机策略设计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选择并集中感知教学内容,并且能够产生对学习的一种稳定的心理注意。通过对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及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的分析,可以将将动机策略主要分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前的注意策略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注意策略两个方面。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前的注意策略

要让学生快乐的学习,首先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满足感和精神享受,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精神层面的满足和愉悦,体验到人生自由境界的幸福和喜悦。从这个方面来说真正的学习是快乐的,也是人生高级的精神享受。可以让学生相信学习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同时也应该相信学习是快乐的,享受的。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学习的应用性价值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对生活的应用价值具有直接性与明显性的特点。这些知识技能可以直接应用于当前社会的很多工作生活,也是以后参加工作的必要技能。因此通过各种计算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来帮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所要培养的知识或技能是有用的,不仅可以为他们后续的专业学习做好准备,也为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活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帮助学生认识到课堂学习与校外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他们将学习活动作为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不受欢迎的外来强加物,进一步激发和重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注意策略

当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地回答问题以后,要进一步挑战学生的知道感,这是一种在学生已经拥有相当多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应用的策略。比如,学生已经知道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那么接着对学生提出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这样可以再度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学生意识到需要查书或参考资料,或者是通过讨论来获取所需信息。教师还可以提供具有争议和矛盾的信息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学生获取一定信息之后,教师接着介绍与他们的结论相矛盾的补充信息,这样可以迫使学生认识到问题比他们预想的更为复杂,刺激他们形成更全面的思考和理解。其次,要促使学生形成探究的态度,并且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的,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在做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一些参与性的活动让学生融入到学习中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地位。比如在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部分,可以让学生分组对主机箱进行拆卸和安装,让学生更清楚其硬件组成部分。最后,在学习中只引起学生的注意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维持学生的注意。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的最大挑战。

(三)自信策略

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挑战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因为每个学生本身的水平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设置任务的时候可以分层次来设置,遵从由低级到高级的原则,让学生在逐步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成功,从而增强自信心。

(四)满意策略

在对学生评价时不能单独从考试成绩来评价,要用发展的和多元化的观点来进行评价。在学生了解了评价标准以后,要鼓励他们积极地结合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然后弥补弱点,最终取得满意的成果。

三、实施动机策略的案例分析

为了验证以上提出的动机策略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是否可行有效,笔者运用相关策略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在教学之前通过问卷调查选取两个水平相当的班级进行试验,在一个学期结束后,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联合教研室的教师组织两次技能比赛,从两次比赛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应用动机设计模式教学的班级成绩比对比班明显要优秀一些,而且实验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较高,学习也比较努力,实际操作能力也很强。

参考文献:

[1]苏媛媛.ARCS动机模式在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王海春.课堂教学的ARCS动机设计模式[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篇5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美术设计;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346-01

近年来,职业学校的生源发生了较大变化, 表现在:其一,职校生普遍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认为自己是学习的失败者, 大部分有自卑感,在自卑心理的支配下,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无组织、无纪律,在课堂上有意无意扰乱秩序,干扰教学。其二,学生认为自己是来学技术的,今后凭技术吃饭,对专业课的学习有较高的兴趣,而对各种文化课学习相对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其三,即使对计算机学科感兴趣,也是热衷于玩游戏,上网娱乐等活动,学习科学常识和基本的技能缺乏动力。那么怎样使学生对《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课程"乐学"呢?以下是我多年教学的点滴体会:

1.转变观念,打造有效课堂教学是"乐学"的前提

打造高效、有效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有效课堂教学,必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感到振奋,受到激励。教学内容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太深听不懂,太浅没兴趣。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要生动有趣,要精讲多练。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只有在课堂有效教学上做出持之以恒的探索与尝试,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保证学生"乐学"。

1.1 教学模式的更改。平面美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又是更新变化最多最快的一门学科,传统地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教学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养成自主探究、不断创新的意识和习惯。

1.2 自主、合作、探究应该是有效教学的课堂主旋律。以往的课整堂教学教师大都是按照自己的课程设计,让学生一步步地跟着学习,这样就严重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为主,教师也就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除了要像以前一样投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外,还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3 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差异性指导。由于学生之间或者小组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任务驱动法"为指导,分层次教学以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效率。在课堂上提出基本任务与扩展任务,只要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要求,这样肯定了绝大多数同学的成绩,使他们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2.兴趣是 "乐学"的切入点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强大的动力。学生只有对photoshop感兴趣,才会为之努力,才会主动去做,即使碰到困难也会想尽办法,竭尽所能,不知疲倦。古今中外,凡有成绩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推动着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而取得成功。所以在上photoshop课程时,针对学生情况应该努力做到:

2.1 经常使用赞赏性的鼓励语言。恰倒好处的赞赏是教师引导、调动、激励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诲。我们如果真正想去赞赏学生,学生身上优点是无穷尽的。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和蔼,切忌生硬简单,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和压抑感。对成绩差的学生采取多鼓励,少批评。学生一时答不出来,千万不要用"真笨""太差"之类的话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应该用"别着急,再想想"等亲切的话语来抚慰学生的心灵。对于答的较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2 巧设悬念诱兴趣。在上photoshop的第一堂课时,不要开门见山直接讲授photoshop的章节知识,应该先利用多媒体投影向学生展示用photoshop制作的精美图片,学生在欣赏这些图片时发出赞叹,此时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是高年级同学的作品,大家不必羡慕,在完成这门课程后,你们可以做出更优秀的作品。这样通过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课堂内容设计一些幽默诙谐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巧设悬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3 引入竞争机制增兴趣。争强好胜是学生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以竞赛方式进行学习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对要竞赛的内容进行深入透彻的学习,而且对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也是很有好处的。可以是自己和自己比,小组与小组比,班级与班级比,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学习劲头上来了,在竞赛过程中你追我赶,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3.自主学习是"乐学"动力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说明"教"学生"学",是为了学生"学"后能"做",但是,学生要能 "做",就必须会"想", 因为思想决定行为,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就要知道"想"做什么,"想"用什么方法做,"想"怎么做最好,让学生"想"是计算机平面设计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如果课堂只是把知识、技能一味灌输给学生的填鸭式教学,是无法达到学生自主设计意识培养的。

篇6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策略

计算机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内容,与其它学科对比分析,计算机教学更具备实际意义,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是受到以往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大部分中学生也没有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必要性,只是将计算机教学看作是副科,这样致使计算机教学工作的推广受到约束。因此,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全面展现计算机的优势,优化以往的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策略。

一、指导看书的教学方案

这一教学方案的提出是因槭艿郊扑慊教学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依据计算机教学促使学生了解操作计算机的方案,学生结合对计算机的全面学习达到终身受益的目标。计算机教学中存在很多抽象化的知识点,如英文字母构成的程序编码等,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喜爱操作但却忽视了书本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导致实践操作难以获取预期的成绩。若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灌溉式”教学,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提出的知识,会逐渐降低学生学习的信心,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思维、指导看书的教学方案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依据课本构建正确学习方案。课本中计算机知识过于复杂,抽象性的知识难以理解,实践操作存在困难,但是计算机教材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工具。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最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应用正确的方案阅读教材,在阅读中认识各种形式的操作要求、相应英语单词以及经常应用的图表等。之后,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存在的图片,并且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插图是课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计算操作的图例方案、电脑中经常出现的菜单、窗口以及对话框。教材中存在的插图与教材有着一定的关联,结合插图实施教学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课本时更好的理解和分析相关知识点,促使学生构建判断插图和理解插图的能力。同时,在理解插图的基础上,依据实践计算机操作,促使学生认识知识点的能力得到提升。由此可见,阅读是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根本内容[1]。

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案

这种教学方案主要是针对学习计算机目标不准确的学生提出的,其主要是为了构建学习方向,结合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问题。计算机课堂教学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基础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初中生大部分都认为中考中没有计算机的考试科目,所以不需要努力学习。由此,在实际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发展和现实需求设计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实际学习的知识和实践操作训练的技能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但可以优化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提升实际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案

这种教学方案是以学生为学习主题,教学工作与学习任务设计的活动大都以学生为根本,更多的展现出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计算机知识较为多样化,应用的范围较为广泛,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上存在一定的自觉性,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可以选择不同方向的知识点。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案是一种突破传统意义上学生服从教师设定的形式,教师需要结合实际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一套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的教学方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对知识进行对比、整合、研究以及应用。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留下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兴趣,自主选择学习的重难点,在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支持学生应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文字输入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喜好和学习方案选择多样化的汉字输入方式。在学习内容中,学生可以选择平面设计、Word界面的基础操作等相关知识。由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拓展教学的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平台和机遇,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主学习。

四、支持研究的教学方案

这种教学方案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过程中具备研究兴趣和对未知问题的好奇心,这也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基础,当然也是学生拥有强大学习动力的基础。支持研究的教学方案不但是初中教学中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案,更是学生在未来学习中可以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重要保障,此学习方案以学生发展为基础,有效实现了学生的个人价值理念。支持研究的教学方案一种开发性强的教学方案,可以选择的问题答案非常多,存在多种解答的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可以提出自身构成的理念,并没有唯一的答案。支持研究的教学方案最重要的目标是培育学生的创造性,可以在学习中发现更多的问题,构成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优质学习习惯,促使学生拥有的计算机技能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2]。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依据目前发展情况分析,我国初中计算机教学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优化以往的教学方案,注重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案,全面总结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实际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意义。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课;主体性;创设情境;评价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当前计算机的应用逐步渗透于各行各

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初中计算机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它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注重实际操作,特别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因此努力探索计算机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学习兴趣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

促进者,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以展现。初中计算机强调理论与操作的紧密结合。既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有关计算机的操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利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如在认识计算机键盘和掌握键盘指法这节课中,可以利用中学生喜爱游戏这一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可以在课前将每一台计算机都安装了金山打字通,这个游戏学习软件,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打字兴趣,让学生利用游戏来学习键盘的指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逐步熟练和掌握键盘指法。

二、创设学习情境

研究表明轻松愉悦的环境对学习的效果和潜能发挥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所以要为学生创建一个活泼、生动的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中去。创设情境是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

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内化所学的新知

识,发展能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了解学生,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对于相对生疏的内容的学习,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教学设计应考虑提供比较充分的直观背景材料,提供必要的演示操作环节,以启发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师生共同归纳以使学生抓住要领。与以往学习获得的知识经验联系比较紧的内容,学生已具备了自行认知这些新知识的能力,设计时可按自学或探究的方式进行构思。如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上机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电子表格Excel的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计算自己分数的情境――“你的总分是多少,你的平均分是

多少,班级的平均分是多少”。这样在教师介绍Excel的基本操作后,要求学生建立本班的学生成绩表。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自主学习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上机实际操作,每位学生可采用各自的方法完成任务,从中学会了Excel中的函数应用,掌握用公式进行计算和公式的复制。

三、及时进行学习评价

学生内心都非常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特别是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非常希望老师能对自己的成果进行指导、评价。如在学习Word、Photoshop、Flash时,我多采取“指定内容、当堂完成”的方法,由教师提出具体作业要求,并限定当堂完成。如学习Word时在Word文本上输入汉字,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

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学生在做完了一个个任务时教师可以指导和点评,应尽可能当堂评分,并登记在册。肯定和鼓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不断地体会到使用计算机的乐趣,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

篇8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山东省烟台市1984年就开始引入计算机教学的实验,这个年份现在听起来确实有一些遥远,您作为这一事件的见证者,能不能讲一下当时的状况?

樊志华:1984年,我市在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开始进行计算机教学实验,截止到1998年底,全市中小学已配备从苹果II到奔腾II各种型号微型计算机25439台,计算机教师队伍也从最初的2人壮大到1269人,57%的高中、66%的初中和部分小学开设了计算机选修课。

到了1998年12月,我们通过三级计算机教研网络对全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基础情况作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各县市区计算机教育设备配置及开课情况差异很大,课堂上4名学生共用1台计算机、教学内容单一或随意等情况非常普遍。

所以,为了使全市中小学计算机教学发展有章可循,我们依据《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烟台市中小学计算机教学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规范》坚持以课程为核心、以教师为关键、以教学评价为机制的基本原则,首次明确了我市中小学计算机的“教学课程规范”、“教学评价规范”和“教学管理规范”。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是的,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在那个年代,要去为计算机课寻找规范之路,其实并非易事,希望您能够谈一谈您的经验,给同行们一些启示。

樊志华:专业引领—榜样示范—评价激励。这是在1999年5月18日召开的“烟台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上,烟台市教育局向各县市区明确的落实《规范》的工作思路。

1.专业引领

(1)常规教学引领。1999年8月,我市举办首次全市中小学计算机教师教学培训会议。会议对《规范》进行了重点解读,安排了“如何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坚持‘两主’原则,实现‘两个素质’教育”专题讲座(文稿已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中心网站《教育通讯》上发表),与会代表不仅提高了对课程的认识、明确了任务,也为会后即将举办的学科评优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2)新技术引领。2000年7月,我们与烟台市电信局联合举办了首届烟台市“明天工程”青少年互联网知识夏令营。活动使各县市区代表在中小学尚不具备接入互联网条件的情况下,学习感受了网络基础应用。

(3)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家的引领。为获得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家的专业指导,避免自己能力所限造成工作方向上的失误,我们在2000年递交了加入“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实验区”的申请,并以制定《规范》展示的实力于年底获准成为第二批实验区中的一员。

2.搭建业绩展台,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

(1)举办学科竞赛。1999年10月,举办首届烟台市小学生计算机技能比赛。在“微机英文录入”、“LOGO绘图”和“图文并茂的电脑作文”三个比赛项目中,共有45名学生及其辅导教师获奖。

(2)举行统一考试。2000年7月,首次在初一、初二和高一年级进行了信息技术全市摸底考试,有9个县市区的部分学生参加了此次考试。在竞赛与考试中,某个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具有偶然性,但整个团队成员均取得优异成绩则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教学。通过对优胜团队指导教师的表彰,既能够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效应,还有利于引导教师将活动倡导的“任务驱动”学习法、“作品考核”评价法和用计算机为学习生活服务的教育思想贯彻到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来。

3.用优秀教师“资质认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999年11月举办了首届烟台市初中、高中计算机优质课评选活动,2000年11月举办了首届烟台市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活动。在首届中小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奖的38位教师,在之后的课程规范发展之路上发挥了积极的辐射作用,其中有3人已经成长为县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

小郑老师:2002年以后,您陆续负责了课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评价研究》、《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这两个课题的产生背景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研究成果?

樊志华:其实截止到2001年底,能满足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教学要求的微机配备在我市高中、初中和小学所占的比例仅为30%、28%和27%。装备不足,直接导致在每周仅1节课的时间内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难以探索用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2002年,烟台教科院旗帜鲜明地对各学科教研员提出“高点定位,争创一流”的工作要求。信息技术学科针对教学装备、课程资源及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将“课题先导,用评价促进课程均衡发展”确定为之后五年的工作思路。

谈到课题,我主持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评价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Fyb011583)的子课题(以下简称《评价》)。课题选择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初中学段为突破口,研发了能够有效促进课程规范发展的“过程性评价+作品评价+终结性考试”的评价系统方案。其主要成果一是2004年将信息技术成功纳入烟台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科目,二是用《初中信息技术练习与评价手册》承载课题为每一节课研发的优质课程资源,使全市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同步出现较大幅度提升。

课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是山东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编号:2004GZ28)。它延用了《评价》课题的工作思路和研究方法,选取教学力量比较薄弱的小学作为突破口,主要成果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六环节教学”模式和《小学信息技术练习与评价手册》。课题不仅解决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什么”、“怎样评”、“何时评”、“谁来评”的问题,还对网络环境下如何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优势互补给出了可借鉴、可操作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使课堂教学向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差异发展、自主发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理想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得到师生、家长的广泛好评。

小郑老师:您认为怎样的信息技术课是高效的?

樊志华:我认为,高效信息技术新课堂体现为学习目标达成用时少、单位时间效率高、师生主观体验积极主动;其本质是在重视教学过程中各教学要素和谐、强调师生思维碰撞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2009年,我市构建信息技术新课堂迫切需要达成的三个和谐分别是“教学环境与教学实践间的和谐”、“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间的和谐”以及“教师素养与学生发展间的和谐”。

小郑老师:那么站在信息技术教研员的角度来讲,您是如何理解教育创新的,又是如何让教师们去进一步体会和实施这种创新的?

樊志华:我们将教学创新理解为:对已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教学评价等事物进行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改良建议或方案。为鼓励教师参与教学创新与优质课程资源的动态开发,我们试图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并在进行以下尝试。

1.将教学创新融入优质课评审

2006年起开始探索将学科课题攻坚、集体备课融入常规优质课评审活动之中。该制度在以往单纯评选年度优质课的基础上,不仅能同时收获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及教学视频在内的一批优质课程资源,而且能引导教师自觉走进课题研究及网络教研。以2007年评优为例,①我们将初一上学期15个课题分成5组,每组3个连续课题;用自选与调配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区县承担的课题,并于优质课评审前一年下发。②每个区县只承担1组课题;每组课题由2~3个区县承担;各区县要通过近一年的集体教研完成选题的同课异构,围绕承担的课题对“初一信息技术教学与小学有效衔接”展开深入的研究。③选手代表区县在优质课评审中展示小微课题研究成果,同一区县选手参评时讲课课题互不相同。④在优质课评价标准中增设教学创新指标,在活动方案中增加“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及“作业素材”的编写体例、格式、要求等内容。

这样的举措,迅速将教师带入与教学相关的小微课题研究之中,同时促进了网络平台上的集体备课。初一上学期从“学习准备”到“期末总评”在内的15个课题的课程资源得到动态更新(每个课题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作业素材”及“教学录像”等内容)。

至此,本年度市级优质课评审由原来单一的评优演变为各县市区课题研究成果的大展台。从2013年起,优质课程资源的评审也将纳入我市的学科评优体系。

2.建立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

自2010年起,我们在网络平台上搭建了小学、初中、高中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由荣获山东省教学能手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主持。工作室的主要任务是备课与教育科研。一般做法是:将本学期的课题提前分配到本室教师所在的各个学校,每个课题安排2~3所学校进行同课异构,每位教师每学期集中精力专攻一个课题的备课。课题承担者在教学进度前两周教案,其他教师在分享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对教案进行再加工。工作室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研讨会,每次会议展示交流两节典型课例,在展示中获得好评的教师可以优先参加优质课评审。网络工作室的工作虽然还在探索阶段,但因工作室能为信息技术教师的超大工作量减负且又增效,目前已经得到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

3.建立信息技术教学群

按小学200人、初中500人、高中200人的规模,在腾讯即时通讯平台上分别建立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群。“群共享”成为学科活动情报的新平台;群留言则为跨校、跨县市区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方便。教学群的使用在提升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工作“当家作主”幸福感的同时,还能转化为自觉行动。例如,海阳行村的孙学涛老师根据我市明年准备用Scratch取代小学LOGO的工作意向,成立了“Scratch群”,为自愿参加Scratch教学实验的老师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4.搭建烟台信息技术教研共享空间

该空间已经成为全市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共享的新平台,学科的优质课视频、同课异构的典型课视频、专题培训会议材料、每个年级每节课的作业素材等课程资源都可以从该平台下载,该平台的使用不仅对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资源支持,而且对学校网络配置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检验。

篇9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计算机这门课中有很多知识都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这就要求我们计算机教师多钻研教学方法,在上课时多用易被学生理解的、新鲜有趣的事物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讲授PowerPoint2003时,我们可以教给学生怎样插入自选图形,然后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合理地插入各种各样的图形,并加以修饰,还可以让他们从网上自己搜索一些动画、图标等,插入到自己的演示文稿中,从而创造出各式各样、生动活泼的演示文稿,然后再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将一些富有创意的作品放映给其他同学看,其他同学也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发。这样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进行教学,完全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不但不会增加负担,反而有利于教学,他们会学的更轻松、更愉快。

二、精讲多练,作好演示和辅导

课堂教学步骤一般要遵循:讲解——练习——总结。计算机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学生接受新知识是听讲和操作的有效组合,学生新知识的掌握是建立在操作熟练的基础上的,没有上机操作,计算机课就形同虚设。作为以学习技能为主的信息技术课程,应坚持精讲多练。教师把主要知识内容讲完后,把课堂的多数时间尽量留给学生操作,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更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提出的问题也比在理论讲解中要多。

三、合理分配学生的上机时间

计算机课最显著的特点是动手实践能力,传授新知识的时间与学生上机时间的比为一比二。学生通过上机练习,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巩固知识,才能明白知识的内涵,所以必须让学生有充足的上机时间,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四十分钟的教学结构安排应为:传授新知识为十分钟左右,学生自己掌握新知识练习应为二十分钟(少于二十分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不彻底),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解决学生在练习时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用五、六分钟的时间,总结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及学生操作所出现问题,表扬操作熟练的学生,指出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最后利用剩余的时间布置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和练习。

四、计算机术语比喻化教学

计算机术语是比较抽象的,讲起来比较枯燥,学生难于理解他们的作用,比如: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这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五大组成部分,它们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运算器是对数据进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即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把运算结果存入存储器中。控制器是控制、协调各部件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是计算机的控制指挥中心。存储器是用于存放输入设备送来的数据、程序以及运算器送来的运算结果。输入输出设备是指能够向计算机输入输出各种命令或信息的设备。在了解了各硬件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再用如下语言进行比喻论述:如果把计算机看成一个“加工厂”,那么输入设备就像“采购部”,用来输入原始数据与程序;存储器像“仓库”,用来存放数据、程序和处理结果;运算器像“车间”,用来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输出设备像“销售部”,用来输出各种处理结果;控制器像“生产管理部门”,用来控制各部件按给定的指令进行有条不紊地工作。通过比喻论述,加深学生对各硬件功能的理解与认识,使抽象问题得以形象化。

五、把计算机课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计算机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将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来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黑板报设计,可以让学生通过电脑来设计黑板报内容,学生要制作一张漂亮的黑板报版面,就需要掌握Word文字的输入、设置与排版,还需学会到网上下载图片等信息,这样通过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六、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创新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中的创造教育的因素,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提高。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因此计算机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篇10

关键字:计算机基础;教学创新;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教育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计算机文化基础,掌握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第二层次为计算机技术基础。这一层次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利用软硬件技术与先进工具解决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一些问题的初步能力。第三层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层次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建构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中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1]。

1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地位和形势

目前,计算机基础课已成为高校公共必修课。计算机基础教学在本科教育中与数学、外语一样,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其教学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的基础性和适用性的概念、技术和应用。它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信息素质方面具有直接、深远的作用;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计算机基础是本科培养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

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更新换代迅速,计算机在各行各业成为必备的技能,社会需要既懂得专业知识,又能熟练使用各种通用和专用软件、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专业领域的综合性人才[2],这也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计算机基础教育周围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社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加速;

计算机水平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和能力的突出标志,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有增无减;

高校新生计算机知识水平的起点将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而逐年提高;

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与专业教学、科研结合更加紧密,各专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更加具体和严格;

2计算机基础面临的挑战

根据教指委白皮书的要求,应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硬件结构与组成原理;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资助项目(TS11135);2009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现代私塾式虚拟教学模式的研究”(09Y0047)。

作者简介:丁海燕(1974-),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数据库; 李莉莉(1982-),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邱莎(1974-),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一些重要概念;了解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的应用领域、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3]。计算机教育成为各高校关注的重点,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基础面临以下挑战。

2.1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不平衡

面向全国/省招生的院校生源来自不同的地区,由于发达地区和边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学生计算机的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基础好的学生已学过VB等程序设计语言,基础差的学生连操作系统基本操作和文字输入都没有掌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严重不平衡,给高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和实施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基础好的学生不愿重复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和常用软件,而基础差的学生又接受不了节奏快、强度大的计算机实训内容。现在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探讨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非零起点”问题。

2.2中小学和大学计算机课程缺乏统一的体系,教学环节上存在一定交叉

中小学开设的计算机课程无疑对计算机教育的普及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高考没有考查计算机能力的科目,致使高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两极分化。并且全国也没有明确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计算机课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因此在教学内容上造成一定的混乱。各个阶段都讲解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组成、Windows操作系统、 Office办公软件等,导致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出现重叠,严重浪费了教学资源和学生的精力。学生对知识没有新鲜感,学习兴趣下降,认为学习收获不大。另外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不同院校差别较大:有的院校停留在Windows、Office 操作上,有的院校则波及较多的程序设计、数据库软件等。为此,需要建立科学完整的学科体系,合理划分计算机教学链中的各个环节,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创建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螺旋式上升的课程体系结构。

2.3各阶段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计算机能力标准,造成计算机教学的盲目性。建议教育部门统筹制定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各阶段计算机教育的规划,使各阶段教育有机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制定相对统一的各阶段计算机达标标准,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采用达标制。而目前计算机基础多数是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教学目标,通常做法是采用题库考核的方式,笔试+机试,应试教育的特点明显。为了通过考试有的培训班甚至还讲授一些考试软件漏洞的对策,这就使得计算机和外语考级一样走进应试教育的怪圈。这与计算机为专业服务的教学目标相违背,无法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计算机和外语都是21世纪信息时代必备的工作技能,为此要着重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

3计算机基础教学创新思路

与计算机专业学生不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后对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日常办公当中,如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Internet、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及简单的局域网知识、病毒防范、网络安全维护等。目前高校的计算机教育应该进一步结合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继续强化计算机教学。那么,在新形势下,应从哪些方面改进、提高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呢?

3.1精选教材,充实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各出版社同类教材种类繁多,各个学校所用教材各不相同,这也是导致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不规范的原因之一。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材内容的选择要与时俱进,例如选择国家精品课程教材,结构安排要合理,除简要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软硬件组成、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外,再介绍一些实用的Internet和网络知识,如博客、电子邮件、局域网的组建等,网页制作软件Dreamveaver、数据库管理软件Access,动画软件Flash等方面的内容。使得学生既能顺利通过等级考试,又能掌握一些应用广泛的新技术、新软件。

3.2以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用PPT课件讲解概念和原理,或演示各种软件操作,学生被动地听和看,容易走神,等课后上机时又忘记老师所讲的操作步骤,并且每个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困难,无法即时和老师交流,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要转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为了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我们对教学设计做了较大变革,重新设计教学方案,由原来3学时/周的理论课转变为2学时理论+ 2学时实训,老师在多媒体教室精讲理论知识,如数制转换、数据表示、网络协议、计算机硬件组成、SQL语言、信息安全等,将Windows和Office、数据库软件、网页制作软件、多媒体软件等内容全部纳入实践教学,安排在网络教室进行,从而达到了课堂教学的互动,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上实验课时教师先演示一个实例作品,然后给出实习作业,让学生动手完成并提交4次大作业:文字输入和排版,Excel数据处理,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网页制作。学生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示了创造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3.3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体现全方位教学

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才能达到立体化教学,第一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理论知识。把具有图、文、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现过程的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4],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活跃气氛,还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例如对于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学生理解较为困难,通过演示Flas就可以形象清楚地看出从内存取出一条指令、分析指令到执行指令的全过程,实现抽象过程的可视化。第二直接演示软件操作。课时有限软件操作不必逐一去讲基本概念和操作,而是通过制作一个相对完整的实例给学生,再布置上机大作业,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软件的使用方法。第三课后采用网络教学。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突破了时空对传统教育方式的限制,课堂教学因受时空的限制,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有限,我们建设了集练习与考试为一体的教学互动站点,网上的教学活动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在线学习、各种软件的操作练习和网络考试,并实现自动评分。利用网络辅助教学,为学生自学和练习提供了方便,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5]。

3.4计算机应用后续课程的设置

计算机基础是为全校大一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学时有限、内容广泛,知识点较多。显然通过这门课只能培养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技能和应用能力,而且文理科对计算机的侧重和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完成计算机基础教育之后, 应当结合不同专业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需求的实际和学生的特长与兴趣,为继续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创造信息的能力,继续开设一些与专业有关的信息技术选修课[6],包括: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软件中的高级应用、Access或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软件、网站设计与制作、Photoshop图像处理、Flas制作、网络安全技术、Java程序设计等。这些技能可以根据学校情况,由学生自学或者是通过公共选修课来进行。

在对大学计算机课程进行改革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展互动式教学。结合本校学生的生源等具体情况,提出适合自己学生的课程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1] 李耀伟. 广东省中学、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情况调查分析[J]. 教学研究,2007(9):20-22.

[2] 赵春霖.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 教改纵横,2007(7):55-57.

[3] 吴宁. 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部分问题的探讨[J]. 中国大学教育,2007(8):43-45.

[4] 胡丽娜.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应用[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3(1):114-115.

[5] 魏立荣,侯英杰.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究[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 2006,27(4):172-173.

[6] 刘三满.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及教改思路[J].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5(3):91-93.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Thinking of Computer Foundation Course in College

DING Hai-yan1, LI Li-li2, QIU Sha3

(1. Information Institute of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

2.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2, China;

3.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Kunming University, Kunming 65003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