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绿化设计原则范文

时间:2023-11-28 18:3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观绿化设计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景观绿化设计原则

篇1

关键词:公园绿化景观 设计原则 理念探索

前言:

公园是供人们休息和开展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绿化景观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心情,在一个相对愉快的环境中活动。充满艺术气息的绿化景观不仅可以增加公园整体设计的艺术效果,还能提升绿化景观的艺术价值。

一、公园绿化景观设计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开始逐渐引入城市公园建设,一方面是因为公园绿化景观是一个整体建筑项目,可以为人们生活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一方面是为了体现城市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目前,无论是城市公园还是大型独立公园,绿化景观设计已成为了一项重点的研究项目,在园林建设中的设计地位非常突出。因此,在植物景观和区域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艺术、绿化景观设计都能表现出不一样的艺术美[1]。同时,与古典园林不同,现代公园在绿化景观设计上更注重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在呈现公园绿化景观艺术价值的基础上,丰富绿化景观的使用性能。

二、公园绿化景观设计原则

一般情况下,公园绿化景观分为两大部分,植物造景和区域空间景观,在这两种景观形态中,植物造景可以优化公园中的植物配置,让植物在整体景观设计中展现特殊的风格美。同时,地域性文化特征让区域空间景观的设计重心偏重于文化,实体植物景观与空间景观的完美配合,是公园绿化景观设计的宗旨[2]。

2.1设计原则

2.1.1景观资源配置多样性

一处具有艺术观赏价值的景观一定是由多种植物配合完成的,所以一个植物在绿化设计中必须与其他植物产生共生效益,在特殊设计环境下,转变存在形式,或变成丛植、花坛,或发展成植篱。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设计形式,景观资源的多样性是不曾改变的。

2.1.2“以人为本”原则

因为公园中的绿化景观所占的区域空间最大,所以在开展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利用好绿化景观与公园地势形态、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的优势,充分表现出“人本文化”的设计特色。同时,在特定的拓展空间内,植物、公园公共建筑、固定植物都需要融入绿化景观设计中,促进绿化景观的人性化、立体化、健康化发展。在人文思想的影响下,现代公园绿化景观设计原则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彻底打破了传统的鉴赏角度,从多元文化角度分析景观设计内容,并重新定义了绿化景观在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和应用价值。由此可见,“以人文本”原则是公园开展现代绿化建设的核心依据,是推行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项目的必然手段。

2.1.3功能性原则

绿化景观设计不仅要体现良好的艺术价值,还需在具有艺术欣赏能力的同时,通过融合设施建设提高绿化景观的功能性。公园中不仅有绿化景观,还有很多公共设施,这些公共设施供人们开展娱乐活动,如果绿化景观脱离在人们生活之外,则其欣赏价值将会大大降低[3]。因此,绿化景观应结合公园中公共设施的使用性能,在符合设计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拉近绿化景观与公共设施间的距离,让人们在休闲娱乐的过程中,时刻能够体会到绿化景观所带给他们的“正能量”。

2.2绿化景观设计主要内容

在公园绿化景观设计中,特色植物和花卉的合理分配、景观修剪模型、园林建筑景观配置等问题是设计的主体内容。以植物为主体设计内容的绿化景观设计工作,各种树木和花卉的设计修剪工作格外重要,不仅要突显绿化景观在公园整体布局上的交相辉映,还要详细记录并规划相关种植、布置方案。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2.2.1入口景观布局

入口景观是公园的门户,所以在这个地方,绿化景观必须采用中轴对称的方式分布,各种树木和植物在排列设置上要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对称性。通常,公园的入口景观会设置一个标志性的绿化景观,来突显公园的的艺术价值和景观地位。所以入口景观应以大面积平面树池和花池为设计背景,采用高大乔木的对应布置,并配用精湛的修剪技术,将绿化景观修剪成符合公园文化特征的景观[4]。

2.2.2绿化景观和水体景观的融合设计

大型水体景观是公园中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所以绿化景观应在设计上突出两者景观特征的融合性和关联性,既突显出绿化景观的植物设计的艺术价值,还应烘托出水体景观的自然驳岸式水池,给人们营造出一种山水融合的自然景象。在这种景象的感知背景下,山水之间的亭台楼阁在更能满足与人们享受自然的活动需求[5]。

2.2.3绿化景观的特征设计

与大型主题公园不同,小型公园偏重于采用人造山体进行景观设计,因为人造山体在地质结构和材料性质上都远不如真实的山,所以如果要想突显出人造山体的自然特征,必须依赖于绿化景观的特征设计,在山体周围创建绿化带,并以人们活动路线为中心,在道路两侧增设“自然景观”。依靠绿化景观特色设计,不仅人造山体的先天漏洞得以填补,公园的整体景观布局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三、公园绿化景观设计理念探索

本文通过对公园绿化设计内容以及原则进行系统分析之后可知,公园在景观设计上面临着诸多发展问题,在现代生活需求的影响下,绿化景观设计必须转变传统设计理念,以创建现代化综合性景观园林为目标,开展绿化景观设计工作。结合上述内容,本文总结了以下两点景观设计理念发展内容。

3.1设置娱乐休闲区

由于绿化景观养护起来非常困难,所以目前大都是公园都不会在娱乐休闲区设置过多的绿化景观,以防止景观被破坏。但是,随着人文素养的提升,绿化景观融入人们休闲娱乐区是必然选择。如在儿童游戏区设置动物形状的植物,利用绿化植物维护儿童安全,作为一种自然屏障,将儿童围禁在一个安全的地区活动。

3.2烘托文化主题

在特色建筑周围,可以利用绿化植物平面造景的色彩和三维立体效果搭建一个具有功能性的绿化景观群。延伸活动场所与绿化景观在空间上的关联作用,帮助人们指明活动范围。同时,也可以利用景观自上而下的景观层次变化,提高公园中文化建筑的景观特色,让公园内每一处建筑所体现的景观文化内容各不相同[6]。

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公园是向全面开放的娱乐场所,作为重要装饰元素的绿化景观,其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对公园使用性能的主导作用非常强。因此,设计师必须认真统筹区域内公园的文化特色和绿化景观特征,通过专业的规划设计,营造一个完美的自然与现代化建筑相互融合的设计布局,以提高“景观建筑”在公园建设中的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周佳.浅谈园林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4):168-173.

[2]成国涛.铁路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3,14(28):135-142.

[3]雷正杰.湖南省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13(08):109-112.

[4]雷振林.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艺术语言[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3):156-173.

篇2

1.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与施工应关注的原则

1.1 安全性原则

确保行车安全是首要的原则,从安全驾驶、美化、环境保护三大要求出发,确定绿地栽植的形式与规模,为驾乘人员提供良好的行车环境。

1.2 生态优先原则

注重场地自然环境条件特征,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基地的景观底色,以乡土乔木为主体,多层次布置相结合,以最大绿视率和绿量,把道路绿地打造成不断向中心城输送新鲜空气的绿肺。同时充分考虑绿地的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形成季相景观序列空间。

1.3 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原则

景观道路再生设计必须为驾乘人员提供优美而良好植物景观效果空间。在科学合理布置的基础上,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使之具有人性化、亲近感。

1.4 地方性原则

把握地段特征,体现基地精神,构筑具地方特色和基地感的空间景观。同时注重园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以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长兴深厚的历史文脉与建设成就。

1.5 可持续发展原则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重视植物的多样性,构建丰富的复层植物群落结构,使绿地群落环境不断发展。同时多选择抗污染、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多种优点的植物树种,以减轻后期道路绿化的养护成本。

2.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的应关注的功能

2.1 设计的指导思想

以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以交通安全防护、环境保护、景观优美为目标,整体要求简洁、明快,并通过现状香樟的利用、乔灌草结合以及色彩搭配,达到“浓荫覆盖、四季交换”的绿意盎然的景象,为行人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视觉和绿色游憩空间。

2.2 设计理念

以自然生态型绿化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景观设计,以营造一个道路、建筑、城市以及人类生活和谐共处的环境,因此设计时应该考虑满足游憩、休闲、生态、不同人群的需要等多样化的功能。

以高大、浓郁、常青、多彩、群落化为设计思路,注重常绿与落叶树种、速生与中慢生树种、绿叶与观花树种相结合,形成以速生落叶乔木为主、树冠形态各异、林冠线起伏错落有致的生态背景林带,以中生的常绿乔木、亚乔木和花冠木搭配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中景林带,以花色和叶色鲜艳的中、小灌木为前景,结合柔线飘带状色块及草坪,形成多层次的道路景观开敞空间。

2.3 设计构思

2.3.1尊重场地的原真性,严格保障沿线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场地内保留的珍稀繁密的成年香樟及池塘、水系,强化道路原场地记忆感,使原场地的文化脉络在新建的道路空间中得以延续。颀秀的香樟树将成为该路段绿化隔离带中最主要的植物。

2.3.2 以自由曲线为构图中心结合直线型构图形式布局,以乔木为基调、亚乔木和花灌木为骨干,地被植物为陪衬形成层次错落有致、具有最佳生态和环保功能的植物景观效果。

根据本地实际,植物选择多选用芳香类植物广玉兰、白玉兰、桂花、腊梅、丁香、含笑、茶花、栀子花、月季等,与现状香樟一起共同构建芳香型植物群落,为行人提供一个健康、美丽、生态的自然道路空间。

2.3.3道路沿线为噪音、废气、污染源积聚之地,绿化种植设计和树种选择以抗环境污染、适地适生和形成优美的植物景观为设计目标,建成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和生物多样性的多种人工植物群落,提高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时要考虑绿化对视线的引导、道路线形的预告、眩光的遮挡等功能性要求。

4.设计施工总体思路和要求

4.1 总体定位: 以“绿树浓荫”为主题,承担着生态防护绿廊、视觉走廊等各项功能,激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条芳香型生态景观大道。

4.2 具体设计和施工原则:设计通过利用、遮挡、借景、造景四种不同的景观处理手法,丰富道路沿线的景观效果。

①利用:充分利用现状原有香樟,对缺株区段尽量补齐、改道区段移栽,增加落叶色叶植物及耐阴地被。

②遮挡:对沿线效果较差、影响道路景观的建筑、围墙、农田等区域以植物进行遮挡。

③借景:将沿线河流、池塘及部分观赏性较佳的农田、农舍等自然风光引入,使其融入道路的整体景观中。

④造景:对沿线两侧可利用的绿地空间,以人工植物造景的手法营造自然景观。

5.工程实例

5.1 概况: 湖州市长兴县龙山新区明珠北路延伸线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南起合溪新港,北至夹浦新街,全长约6.94公里。全线以与经三路岔口为界,分为南北两段。绿地总面积约17.002公顷。其中中央隔离带长约4340米,宽4米(局部路段拓宽至11米),面积约2.257公顷;两侧人行道绿带总长约12030米(两侧),分2.5米、4米两种宽度形式,面积约3.3公顷;路段两侧绿地总长约11980米(两侧),宽约8-10米,总面积约11.445公顷。

5.2 道路沿线现状及周边情况:道路沿线以湿地、池塘、农田为主,有部分农居、厂区等分布道路两侧,沿线两侧用地在湿地、池塘、农田等路段与道路形成1-2.5米落差。区域内河流、池塘水质较好,有多条河流和道路相交,可作为绿地养护用水与亲水性绿化景观节点。

5.3 对具置保障功能实施的措施:

5.3.1 隔离带绿化:对分中央隔离带绿化、人行道绿带及侧分隔带绿化二种栽植类型,主要是为了改善原场地植物景观的单调感,强化地被植物的多层次布置,考虑不同花色、花期的观叶观花地被植物相间分层配置,现场合理调整不同植物的布局,营造香樟林立、鲜花四季常开的极具森林感的生态景观空间。中央隔离带绿化选用狭叶十大功劳、大花栀子、小海桐拼块间距50米交替栽植组成1.5米宽的水纹流线型色块,两侧配合南天竹、金丝梅、金山绣线菊、八仙花点缀与满铺的兰花三七、大花萱草、虎儿草,共同组成林下生态地被空间。保留的现状大香樟成为区域主景。

5.3.2 人行道绿带及侧分隔带绿化:应考虑绿带具体宽度,为行人提供安静、优美、蔽荫的环境,高层利用现状保留(或现状移栽)的香樟为主景,低层采用直线型构图,内侧面向人行区域以杜鹃、红花继木间距30米交替栽植,外侧面向车行道区以红叶石楠、大花栀子间距60米交替栽植,中间区域以间距20米夹种棣棠、南天竹、八仙花,形成丰富的林下空间。

5.3.3 通岛绿化:位于环丁线叉口,以营造花海迎宾氛围为目标,以现状保留(或移栽)的大香樟为植物景观特色,配合底层飘带状构图的植物色块及四季草花,结合景石、红枫、樱花的适当点缀,形成道路景观亮点。

5.3.4 道路两侧绿化:分农田风貌区、水系池塘区、集镇厂区、集镇民居区四种栽植类型,总面积约11.445公顷。

5.3.5 视线遮挡路段:沿线大部分路段考虑纵向的立体轮廓线与空间变换,植物配置疏密相间、曲折有致、高低错落、色调相宜,体现多单元、多层次、多景观的生态型植物群落,营造“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景色。

以青桐、女贞、马褂木为背景,以广玉兰、银杏、黄山栾树、杜英、夹竹桃、花石榴、桂花、茶花为中景,以樱花、丁香、红梅、垂丝海棠、紫薇、紫荆、重瓣木槿为中前景,以金山绣线菊、红花继木、狭叶十大功劳、小叶栀子、金森女贞、八仙花、南天竹、锦带花、棣棠、美女樱、大花萱草为前景,草坪选用马尼拉。

5.3.6 视线通透路段:对沿线部分自然风光较佳的农田、农舍等路段,植物配置分高低二个层次布置,高层背景林布置沿用视线遮挡路段的布置形式,低层选用耐阴观花、常绿地被植物,构成丰富的林下植物景观,中层植物空缺,以确保视线的通透性。

5.3.7 水系池塘区路段:以现状水系作为设计的背景,选用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艳的乔灌木装饰绿地空间,同时注意林冠线的起伏与透景空隙的开辟,形成曲致开合的亲水岸线和水泽空间,将远处农田、村庄与近处的水景共同纳入道路景观。为增加绿地情趣,部分路段落差较大区域建议设置二级驳岸,栽植水生植物,将绿地自然过渡到水面。

高层乔木选用垂柳、水杉及孤赏大树朴树、柿树、香泡、榆树等;中层选用樱花、桃花、木芙蓉、茶花、桂花、红枫、含笑等,地被植物结合孤赏大树成片布置;水生植物以慈姑、千屈菜、湿生美人蕉、黄菖蒲为主,点缀布置再力花、旱伞草等。

5.3.8 集镇厂区路段:由于该区域位于人流相对集中的集镇及其周边区域,选用春季繁花植物白玉兰、樱花为植物景观特色,采用乔木、灌木、球类、地被进行多层次配置,增加栽植密度,营造绿色屏障。

选用广玉兰、白玉兰、珊瑚绿篱为背景,桂花、樱花为中景,大花栀子、红叶石楠、金森女贞、无刺枸骨球为前景,各景观层具有较大的色调与色度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增加绿地进深感。

5.3.9 集镇民居区路段:结合现状民房店面要求,对沿线场地空间作硬化处理,同时考虑到道路空间景观要求,设置树池,栽植孤赏树银杏,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6.种植施工与质量管理

应严格根据现行的规范与规程组织施工,主要依据《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CJ/T34)和《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球根花卉种球》(CJ/T135),以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布的有关文件,作为指导施工的行为准则。

实施方案,根据总工期和季节性施工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具体的施工方案,组织苗木的采购供应,在隔离带内主调树种为原场地成年大香樟,两侧绿带区域树种配置体现道路绿地生态意境,以乡土乔木为主体和最佳景观效果出发,做到树冠线、林缘线错落有致,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季相丰富的植物景观效果。科学地制定树种规划,突显地带性植被特征,促使植物景观稳定与和谐可持续发展。遵循统一与变化相结合的原则,选择常绿树种为基调,与多种辅调树种组合,形成一个既统一又各具特色的道路景观效果。注重植物的四季景观效果,同时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以乡土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科学、合理确定园林植物配植的技术经济指标。

7.结语

篇3

【关键词】滨水景观;绿化;生态型城市

1、前言

现代城市是自然、社会和经济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城市的建设也走向生态化。这种生态型城市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可靠的生态安全体系、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文明的稳步发展、城市环境的舒适优美、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为标志。由于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是兼具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的区域,滨水景观的绿化建设将成为改善城市居民生态环境,打造碧水蓝天的生态型城市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的是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的绿化设计解析。

2、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规划体系的欠缺:我国景观规划分为综合调查、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施工图四个阶段。综合调查是对交通条件,用地现状,基础设施,人文历史因素的总结,却忽视了居民的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不能做到满足大众的需求。作为景观设计规划体系,我们缺少对案例的后期评价与总结[1]。

(2)地域文化环境破坏: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思想文化的交融,城市滨水景观的建设变得趋于形式主义,忽视了城市自身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使我国绝大多数城市滨水景观环境盲目的沿袭着西方的发展模式,于是我们看到了许多似曾相识的滨水景观。

(3)生态观念与景观观念冲突:现代城市建设较多考虑的是经济发展和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水平,却忽略了工业化和其他建设对环境带来的破坏。城市建设中到处弥漫着钢筋混凝土的气息,动植物失去了其原有的家园,自然景观失去了其原有的生命力,加上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城市生态的承载力已经不堪重负。不能将生态与景观相融合,使得我国许多城市的滨水区景观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4)公众参与的缺失:调查表明,在城市的景观建设中普通市民的参与性很低,很多都是政府部门、建设单位在完成设计方案后公示出来,居民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导致建设的景观不能更好为居民服务。

3、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绿化的设计的原则

城市滨水区是在城市范围内陆地和水域共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城市环境。因为滨水空间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陆地上的和水里的,还有水路交界地和滨河湿地类,这使得滨水景观绿化设计更为综合,复杂,富有挑战性。在滨河景观的绿化设计规划中我们要遵从以下原则:

(1)因地制宜的原则: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绿化设计要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进行建设,并尽量保持其原有面貌的完整性。滨水景观设计要实现人与自然最大程度的融合,充分体现城市的地域特色,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做到因地制宜[2]。

(2)植物造景原则:为了创建“绿、畅、洁、美”的景观生态型滨水景观形象,配置不同的植物景观生态群落,适地适树地营造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植物群落景观序列,突出建设现代生态园林城市的景观、生态、文化特色。

(3)景观特色原则:运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模式将城市交通、城市建筑、地方历史文化特色与大片绿地水体、少量景观建筑有机结合,构成绿树成荫、水系畅流、百花争艳、居民游憩的滨水景观序列空间。

(4)多功能性原则: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绿化设计应满足城市居民在观光,生态,健身,休闲等方面的需求。例如:通过景观绿地来调节气温和湿度,保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来实现其生态环境功能;通过园林建设,植物配置,特色景点设置来实现其景观功能;通过娱乐健身场所的建设来实现其休闲文化功能。通过综合多方面因素与需求,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滨水生态空间。

(5)安全性原则:滨水景观是水畔特有的绿地景观带,是绿地生态系统与河流生态系统的交错区。在景观设计中我们除了要满足生态环境、文化历史继承、娱乐休闲等功能外,还必须保证其安全性。在满足市民的休闲文化需求、城市景观的优化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具备水利防洪的功能。

4、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的绿化设计

4.1现代城市滨水绿地植物的种植形式

现代城市滨水绿地植物的种植形式有以下几种:

(1)标本式:是以欣赏植物个体形成的一种景观组织形式。常见的标本式植物有红枫、银杏、香樟、水杉等植物。单株植物矗立在滨水绿地,将会给人一种视觉冲击。

(2)组团式:这是现代城市滨水区绿化景观的主体。通过将乔木,灌木,藤木等植物进行组合,增强滨水空间的景观性、开阔性和通透性。

(3)线性种植:这种种植方式适用于滨水防护林、步道、护岸林、隔离绿篱等区域。在保护环境,遮蔽阳光的同时还拥有很高的绿量。

(4)群落式:这种种植形式体现的是地域特色和滨水文化。一般在滨水岸线曲折的空地种植群落式植物,有助于美化和优化生态环境。群落式植物多以乔木、灌木、草本为主。

4.2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绿化的设计模式

结合以上所说的设计原则和过去建设时所出现的问题,我们设计滨水景观绿化的设计模式为:首先要先确定规划理念,制定绿化景观和绿化目标序列,然后再设计绿化空间景观。由于城市滨水绿化类型多种多样,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不可以采用统一的固定模式,只有确定绿化设计模式之后,才能进行具体的滨水景观绿化设计。根据滨水区域的视觉功能以及环境特征确定绿地的建设目标,确定滨水绿地的景观建设方向,再进行绿化景观设计。对于滨水绿地景观序列,主要是根据滨水绿地的具体形态来确定。根据城市生态保护绿地、公共休闲活动空间以及绿地城市景观廊道来确定滨水区的绿化类型[3]。

5、结论

综上所述,滨水景观的绿化对于建设美丽舒适,环境优美的生态型城市意义重大。我们要在遵循滨水景观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的地域特征,文化历史特色,选择科学合理的绿化景观设计模式以求实现现代城市的生态型景观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虹.北方滨水景观绿化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9)

[2]王浩民.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综述[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12)

篇4

关键词: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施工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ideas and principles of expressway greening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the green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expressway greening design of Expressway landscape.

Keywords: expressway; landscape; desig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基本思路

高速公路景观绿化工程在规划设计时, 公路本身与附近建筑物、生活环境的协调性及自然生态环境的维系均衡, 是现代公路工程设计必须兼予考虑的重要课题。高速公路车速快、行车道多, 设置中央分隔带, 采用立体交叉, 控制出入和具有较为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 同时沿线服务设施多, 特殊工程如桥梁、 隧道也多, 所以高速公路景观绿化合理设计选择, 使公路与通过地区的自然、 景观相协调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公路景观绿化设计就是从使用者的视角、心理出发研究公路的功能、美观及经济的一致性, 同时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1通视: 要求路线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配合协调, 使司机感到线型流畅、 清晰、 行驶舒适安全。

1.2导向: 建立一个区域性的视觉系统, 使司机在视觉所及的范围内能预见到公路方向和路况的变化, 并且采取完全的行驶措施。

1.3协调: 使公路线型及沿线设施与沿途空间景观环境相协调。

1.4绿化: 应充分利用绿化来补充和改善沿线景观。

2、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原则

2.1 体现区域人文特色原则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 山河秀美。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应充分反映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 风土人情, 历史文化等, 同时对不同的区域环境分段做出相应的、具有各自独特风格的设计。

2.2 满通功能的原则

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对于公路使用者来说应首先满足安全性、高速性和服务性, 其次是满足舒适性、观赏性和愉悦性。即满足公路使用者良好的视觉效果与观赏要求的同时,更要满足人们出行最基本的交通功能需求。实现交通行业 “用户第一, 行者为本”的核心价值。

2.3 树立预防为主的原则

公路建设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公路线形应维护自然界势的延续,尽量降低公路建设对原始地形、地貌的自然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坚持最大限度地保护, 最小程度地破坏,最强有力地恢复, 实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 公路自身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

2.4 服从动态性的原则

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工作应贯穿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整个过程,动态跟踪, 不断完善。同时景观绿化设计应与周围自然风光有机融合,努力营造公路“动”感行使氛围, 使景观形成优美、顺畅、连续的三维空间动画,让公路使用者达到“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3、目前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设计存在形式主义

一些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人员在设计中缺乏整体意识和宏观感, 经常套用已建高速公路的景观绿化设计, 而忽视了结合实际地形地貌以及沿途风土人情。他们往往过分注重高速公路的主体设计, 对景观绿化设计相对不够重视。

3.2 绿化植被材料品种单一, 甚至选择不当

在我国有些省市高速公路两旁沿线上百公里同是一种树木,形式单一,片面强调视觉效果和设计方便,忽视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容易造成过往旅客和驾驶人员视觉疲劳和不良情绪。这种单一的品种, 必定会带来植被不当的后果。适当的路段应选择适当的植被材料。

3.3 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没有与路基路面及其它附属工程设计同步进行有些高速公路建设工期甚至忽略了景观绿化设计, 误以为高速公路通车即算完工,或流于形式, 只是做一些简单绿化处理。

3.4 忽视高速公路景观绿化施工

有些高速公路路段土石,杂物狼籍, 在施工过程中两侧留下了大面积废弃土石方,甚至周边植被反而被大量破坏。

总之,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应当从设计、施工、管理和维护各个方面着手,加强设计人员责任心和设计水平,控制景观绿化施工质量,加大景观绿化后期管理和维护的投入,重视初期投入, 注意年年投入。

4、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及施工方法

4.1 线形设计

高速公路建设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公路线形与自然景观的协调一致上, 因此在公路设计中合理掌握标准, 灵活运用指标,注重平纵线形配合, 提高线形流畅性及与自然地貌的协调性, 保障交通安全和为公路使用者提供舒适的动态景观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4.2 路基设计

认真研究地形条件, 深化工程设计方案。对于地面横坡较陡的地形, 横断面为半填半挖, 若路基挖方边坡高度超过40m,工程量较大时,就不能单纯地采用整体式断面,应寻求合理的断面形式,考虑采用分离式路基,或半桥半路式,或半桥半隧式等方案, 避免或减少深路堑高边坡及高路堤工点。对于路基填高大于20m,挖深大于30m的路段,原则上采用桥、隧方案,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3 桥梁设计

桥梁目前已成为许多大城市的主要标志性建筑之一,是重要的旅游景点,桥梁等构造物在塑造公路的风格中也同样扮演者重要角色。高速公路大型桥梁一般都是位于地形复杂地段,或跨越江河, 或跨越沟谷, 或桥隧相接, 因此大型桥梁的桥位、 桥型、 跨度、 结构的比选,应与路线方案、 桥隧方案综合考虑,做好环境保护设计和总体设计。合理地运用梁桥、拱桥、悬索桥等桥型,更好地配合地形环境景观。同时桥梁护栏、桥面设施等附属工程同样影响着乘客的视觉效果,设计时也应给予重视。

4.4 隧道设计

隧道的洞门是隧道的标志, 也是隧道唯一的外露部分。隧道景观设计的重点就是处理好隧道洞门与周围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隧道进出口的设计要追求自然, 要提倡早进洞、 晚出洞, 与自然地形坡面平顺衔接, 按照“整体协调性和自然性原则”进行设计, 不强调人工化,不提倡宏大、 雄伟、 醒目,应提倡简洁、 隐蔽、淡化。“零”开挖的理念是隧道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4.5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的目的是以“人为本、以车为本”, 强调保障高速公路使用者的安全, 同时交通安全设施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成为美化路容的重要因素。其设计应在充分尊重公路及所在路网的道路条件、运营环境及对公路使用者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灵活、宽容、创作”的设计手段,使安全设施的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观赏性。交通标志作为公路行车的主动引导设施, 应将公路沿线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公路使用者, 其设置应注重系统性、 一致性和视认性,整体结构应与道路宽度和周边景观相协调。护栏应力求简洁、通透、和谐, 同时有条件的情况下, 可增大路侧安全净区,取消护栏,通过绿化美化路容。服务区和停车区应符合新时期高速公路要求,规划应科学合理,结构紧凑、功能完善。建筑应独特新颖,同时又能体现当地人文特点。

参考文献

[1]程胜高.高速公路环境评价与发展[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篇5

关键词:城市;市政道路;景观

1.引言

为适应城市新的功能要求,市政道路绿化需要不断在创新中发展、提高,必须营造出一条条绿化带宽阔、层次感丰富、林荫夹道、景观多样、芳草如茵、行车通畅、行人舒适的现代化城市道路。目的是形成多行密植、层次丰富、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用大树绿化城市道路的特点与特色,这就是市政道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和关键。

通常来说,针对园林的市政工程可分为小市政和大市政,小市政是指,以民居小区,厂区排水及道路工程。大市政园林是指城市道路、桥梁、道路绿化、路灯等城市公用事业工程;具体来说,(1)道路交通工程。如道路、立交、广场、交通设施、铁路及地铁等轨道交通设施。(2)河湖水系工程。如河道、桥梁、引(排)水渠、排灌泵站、闸桥等水工构筑物。(3)街道绿化工程。行道树、灌木、草坪、绿化小品(如街道绿化中的假山石、游廊、画架、水池、喷泉等) 建筑物、构筑物占主要部分的各市政专业工程场(厂)、站、点。

市政道路是现代城市生活和交通的必然产物。然而,大多市政道路景观是建筑平行街道,两侧的景观空间非常少,缺乏空间场所应具备的要素和特征。

2.城市市政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主要是:(1)尊重城市历史的原则: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也要向前发展。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2)注重安全性的原则: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充分考虑行车视距,满通安全的需要。利用植物引导视线的功能,设计出具有引导作用的植物空间,树种上选择根系不破坏路基品种。(3)保持整体性的原则:从城市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从道路本身出发,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等。(4)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现有道路绿化成果,并与现有绿化以及道路整体环境融为一体。根据当地气候和道路环境条件的不同,尽可能减少工程量的前提下,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木。(5)道路绿化生态原则:在保证生态适应性的前提下,即植物具有抗逆性强、生长发育正常、病虫害少以及易繁殖等性状,又具有水土保持能力强,生物防护性能好的。(6)连续性原则:道路景观设计就是要将道路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置于一个特定的时空连续体中加以组合和表达,充分反映这种演进和进化,并能为这种演进和进化做出积极的贡献。(7)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的绿化景观,要求简洁明快、层次分明,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享受到“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意境。(8)经济实用性原则: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在达到绿化、美化目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选择植物时本着易采购、易施工、易管护及造价低的原则。(9)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主张不为局部的和短期的利益而付出整体的和长期的环境代价,坚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行人的安全,视觉效果,还要注意交通安全畅通,有引导车流的功能。总之,市政道路景观设计需要从景观和引导功能多方面综合考虑。这样才能给城市注入更多的感性色彩。

3.市政道路景观设计需要注意的要点

3.1植物配植与种植方式

按照不同种植目的,道路绿化可分为景观栽植与功能栽植。建议:(1)景观栽植,不同的植物配置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整体效果,也会直接影响道路的景观。道路植物的配植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①孤植,指单一树木的栽植;②丛植,指把二至九株树木不等距离地种植在一起或形成整体,一般用于较为宽阔的道路绿地;③群植,以灌木和乔木搭配,组成树木群体,适用于郊区公路旁或较宽的路侧绿带;④林植,种植具有一定密度和群落结构的树林,主要以乔木为视觉中心的树木聚合;⑤列植,以等距离或在一定变化规律下沿直线或曲线的栽植方式。这是运用范围最广的栽植方式,如路侧绿带、行道树、分车带、停车场等处;⑥环植,指在同一视野内明显可见、树木环绕一周的列植形式,常应用于树坛及整形水池的四周;⑦篱植,指行列式密植的类型,根据树种、高度、生物学特性立体布置矮篱、中篱和高篱,多采用常绿、半常绿、落叶以体现四季和谐统一。这种栽植方式多布置于道路分车带、花坛、停车场等处,多为绿地的地缘界定。(2)功能栽植,是通过绿化栽植以实现某种预定的功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主要包括:①遮蔽式栽植,其功能体现在遮挡视线,如街道某处景观不好,需要遮挡,以展现更好的一面;②遮荫式栽植,其功能体现在遮挡阳光照射,在我国夏天比较火热的地区,采用树枝茂密,树叶肥大等遮荫效果好的树种,多布置在人行道两侧;③装饰栽植,其功能为界限的标志,防止行人穿过、调节通风、防尘、遮挡视线、日照等,如建筑用地周围或道路绿化带、分隔带两侧作局部的间隔与装饰之用;④地被栽植,种植具有面上扩张能力,能覆盖地面的植物。

3.2道路节点的景观设计

道路节点位于道路的相交处,是空间特征的视觉焦点,它构成了道路的特征性标志,景观的“突出点”。道路节点的景观要考虑车辆快速通过时的整体效果,也要满足人们停留时的细部效果,另外,节点位置是交通导向的重点,要重于标识性,着重与周围环境协调。节点整体性主要体现在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景观元素,按照一定的尺度、比例色彩、质地、线形、形态、韵律、节奏等基本法则进行空间构图;细部设计主要体现在地形营造、植物配置、景石布置、街景小品、观景路线等方面,力求简明、小巧、别致、富有意境特色,以期对城市道路的景观要素构成补充,而获得更丰富的空间内容。

4.结语

篇6

【关键词】微地形;景观设计;园林绿化;应用

1.“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1.1景观结构作用

“微地形”能够利用绿化园林景观视线的控制,构造出有所差异化的空间结构类型。比如,可以在视野更为开拓,地形相对平坦的区域利用“微地形”营造出更为开放的区域空间。而针对于山体或者水体区域,则可以利用“微地形”营造出相对封闭或者半封闭的景观公园。因而,借助于园林绿化营造微地形,能够极大地改善居民周边居住环境,营造出更为丰富多元化的空间视觉感受。相对平整的地形结构能够为居民提供娱乐休息的空间,平整的铺装则能够为居民创造解散区域。借助于微地形的营造所提供的居民休憩空间,再加上植物与平地、坡地的融合,致使完整的空间产生难以分离的关系。

1.2工程与辅助工程作用

合理应用微地形,有助于园林绿化景区的排水处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积水问题。在国内的南方区域,由于雨水量通常较为充足,营造出合理的“微地形”则有利于更好地排放雨水。此外,科学地营造“微地形”能加大城市绿地比例,据不完全统计,面积达到5m2的平面绿地中能够种植2~3棵树木,但是,假如营造出起伏的微地形后,则可种植的树木数量可增加1~2棵,绿地量明显增加。

2.“微地形”景观设计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策略

2.1“微地形”在@林绿化中的应用原则

2.1.1自然和谐的原则。

现在,越来越多的园林绿化设计师将园林设计思路转向自然发展路线,希望能够从大自然中获取更多的设计灵感,或者结合大自然已有的地貌情况,设计出更多的园林绿化景观。将大自然视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作品的重要创意来源,更为强调利用大自然中岩石、土地以及树林等要素,更加注重与大自然环境共生的方式。单一的地形设计仅仅能够为居民提供审美感知所带来的愉悦感,而假如融入了人文精神或者地方特色,则可帮助人们在居住体验中获取更多的感知,进而获取更多的认同感。

2.1.2经济成本控制的原则。

在设计园林绿化景观时,所营造的微地形功能有限,应注重与造景并重,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为原则。改造地形地貌必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此时进行微地形景观设计,就应评估实际的财力、物力等现实情况,并力争按照依山就势、自由布局的原则进行景物的布局、意境的表达。假如在营造微地形时,需要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应该努力保障园林绿化区域与挖土方的整体平衡。

2.1.3人性化原则。

尊重园林绿化景观已有的地形,高效利用当前已有的土地空间资源,是当前园林绿化自然景观设计中最为主流的设计思想以及务必遵循的基本性建设原则。在园林绿化景观微地形作业环节中,并非所有的施工均能够实现排水功能。对整个地形的尊重,主要是指在营造园林绿化景观微地形时,避免对原有地形造成破坏。往往在开发城市广场、园路时,对已有地形建筑物的保护设计不够科学,造成相关的自然地形设计不够合理。在设计后续相关项目时,应该尊重整个地形中第一个公园的景观设计。

2.2“微地形”营造的影响因素

2.2.1被动影响因素。

(1)地形现状。当营造特定的微地形时,应全面评估所利用土地的来源以及排水状况等信息。在营造新的微地形时,首先,考虑残余积土是否可以利用。其次,考虑微地形设计的位置是否合理,避免限制正常排水产生新的大坝。(2)地域文化。好的微地形设计作品均可看到作品灵魂的影子,拥有特殊的思想内涵,这与微地形所处的地域文化紧密相关。(3)服务对象。在设计营造“微地形”时,全面考虑包括人、动植物等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营造出更为舒适的微地形,提供更好的园林绿化景观服务。

2.2.2主动影响因素。

营造“微地形”时所受到的主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形空间影响、植物种植影响以及经济效益影响等。

2.3“微地形”塑造园林绿化景观的方法

2.3.1居住小区园林绿化。

(1)居住小区道路的处理。小区道路常见的设计类型主要包括组团道路、浏览道路等多种方式。微地形应用于居住小区道路中,可以营造出起伏变化的道路或者缓冲平坦路面的步道台阶,有助于改变小区居民的步行快慢节奏,大大改善工作后的疲惫状态。此外,居住小区道路两边的地形地势也可以营造出坡度有所差异的边坡,不仅能够达到居住小区道路对排水的要求,而且能够确保道路空间布局上不丧失流动性。同时,在居住小区内利用不同的材料,能够实现不同的效果。比如,利用废碎的瓷砖,实现废旧材料高效利用,又能够实现丰富道路色彩的目的;利用鹅卵石材料,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居住小区道路内容的丰富性,还能够达到按摩保健的养身作用。

(2)楼宇间绿地的处理。由于楼宇间可用空间有限,楼宇间绿地通过合理地园林绿化微地形处理,将自然山峰缩小应用于楼宇间的绿地中,包括独山包或者多山包等多种方式。在楼宇间营造出高度不同的微地形,极大地改善了居住小区内居民的视野,改善了园林植物的栽植环境,充实了居住小区内园林绿化的艺术内容,将小区居住条件与外界大自然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2.3.2公共绿地园林绿化。

(1)广场绿地的处理。城市广场是当前城市中最富艺术感染力的公共区域,根据功能的差异可以细分为公共活动场所、交通广场以及商业广场等。通常而言,广场绿地是坡度相对较小的缓坡底,并借助于微地形景观处理,以广场地形的抬升或下降,构造出有所差异的绿化景观。在高度相对较高的广场区域,则可以考虑构造出绿地构图中的焦点区域,突出景观的形象;而高度相对较低的位置,具备更强的封闭性与内向性,更能够产生良好的舞台效果,可以考虑构建下沉式广场,突出广场文化气息。

(2)道路绿化的处理。在园林绿化景观中,道路绿化是至关重要的组成元素。要想在相对较为单调、封闭的广场道路中,营造出更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要求关注园林景观的立体化处理。此时,不仅要在道路两边部署高度有所差异的植物,还应该充分应用微地形景观设计处理效果。将道路的地表弄成中间位置拱起的形状,便于排出积水。此外,在坡度相对较大的道路,应根据道路的方向完成微地形的设计工作,有利于行人在道路中更为舒适地行车。

3.结语

综上所述, 在实际园林绿化工作中,应该合理地利用“微地形”设计及施工原则与方法,更好地发挥绿化景观改造功效,提供更为舒适的绿化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明菲.现代景观设计中微地形设计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4

篇7

关键字: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大力的开展,居住区绿化环境建设也在同步发展,现如今居住区绿化的形式更加的层次丰富,多姿多彩;设计手法不拘一格,灵活多变。由于社会与居民们的高度重视,居住区的设计不仅仅局限在功能区块划分、软硬地面处理、植物群落配置、雕塑小品设置等设计层面,而是将绿化设计的主题与立意更加突出表达。这样在满足居民身体愉悦的同时,也能达到精神与思想上的满足。

1.居住区园林绿化的设计原则

1.1因地制宜性原则

居住区绿化以满足居民日常活动为宗旨,以经济适用为原则,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巧借地形营造丰富的群落空间。设计中融入当地的特色与风土人情,使居民有强烈的归属感。

1.2功能与形式统一性原则

绿化设计是一种多维度的、立体化的景观空间艺术设计,是将自然美与艺术美相融糅。在设计居住区绿化景观的时候,小品、园路、铺装、材料等细节设计要在使用合理的前提下,强调艺术景观与生活实用性相结合。居住区景观园林绿化讲究的是观赏性与实用性兼顾,营造出人与人之间交往、交谈的公共场所空间。

1.3“以人为本”原则

居住区绿化的人性化设计,让居民感受到绿化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乐趣。所以这种绿化不是简单的植树、种花,而是为居民打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花园,是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动场所。所以居住区要满足风景审美、游览、净化环境、四季有景、人的行为心理以及不同年龄层等需求。

风景审美方面,要做到以景取胜,能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为了满足居民的游览需求,绿化中要留有一大片中心绿地,绿地空间丰富多样,富有变化,开敞空间与闭合空间相互穿插。使空间统一中富有变化。绿地中栽植大量的植物,通过植物的生态功能,产生净化环境的作用。另外选择植物考虑到其四季性,植物搭配科学化,使得不同季节都有景可观。而且绿化空间的营造要考虑到不同年龄人群使用的不同。

2.居住区园林绿化的种植风格与配置类型

2.1居住区中心绿地

居住区中心绿地属于公共绿地,相对其他类型的绿地较为粗放一些。绿地组团以较为高大的乔木与茂盛的灌木交错形成开敞与闭合的空间。中心绿地的主题、形式要直接反应景观所营造的氛围。例如,居住区以“鲜花”为主题,小区的环境会设计许多花境,规则式可以通过花坛,花钵等体现出主题;自然式则可以通过自由的花带,花丛来表达主题。居住区景观的主题应贯穿于中心绿地的始终,不同景观组团所达到的景观效果应该是和谐一致的。

2.2居住区组团绿化

起到辅助中心绿地的作用,为居民提供除中心绿地以外的娱乐、活动空间。组团绿化的设计形式尽量与中心的形式相统一,如果为了丰富景观层次,那风格的过渡要自然和谐。居住区组团绿地,是一个组团的核心,小区有多个组团,这些组团之间可以风格相同,但是不能内容雷同,要保持与中心绿地的统一性

2.3居住区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大部分都是贴近建筑物的,在考虑所营造的景观效果的同时,要与建筑的外观风格相协调,同时还要考虑到建筑采光、通风的问题。建筑不同方位,所采用的植物以及设计手法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建筑北侧,要考虑到阳光很难到达,所选取的植物是要耐阴性好的,如杜鹃、棕榈等。建筑南面采光性很好,光照条件充足,可以搭配的植物品种丰富多样,呈现四季不同景效果。建筑东西两侧选择的乔木,起到挡风遮阳的效果,为居民的生活空间提供冬暖夏凉的环境。

2.4居住区道路绿化

道路绿地主要由行道树和人车隔离带组成的。行道树的作用是为居民遮阴,美化道路两侧环境的作用。一般采用的是一类树种,这样比较容易整齐划一;但是对于面积比较大的小区会显得过于单调无味。这样可采用几种树种交叉使用,不过要注意协调性。

3.居住区园林绿化的发展趋势

3.1 更加重视文态建设

居住区的景观应该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单单是植植树,种种花草这么简单。营造文化底蕴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第一,贯穿时间的维度,古为今用的景观处理手法。将古代的造园手法与技巧很好的运用到现代的景观绿化中来,通过居民在景观中,感受古代园林的魅力与信息,产生联想,进而学习古人的智慧。

第二,运用雕塑、小品、构筑物,表现景观的主题,让居民游览其中,自然而然的能够感受到景观文化所传达出来的文化与思想的信息。

第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造景手法。利用不同植物所代表的寓意,品格不同,让人看见植物就能联想到高贵的品格和伟大的情操。进而进行品格、情操的陶冶。如梅花代表高洁的品格,竹子代表君子风度等等。

3.2强化绿色健康理念

健康可以分为身体上的健康与精神上的健康,身体上的健康可以通过锻炼来提升,精神上的健康要通过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提升,居住环境便是其中之一。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工作的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困扰,使人们的精神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景观设计师要努力的为居民创造出比较理想的居住环境。设计是要从单纯的形式感设计走出来,更多的从人性化角度去思考,考虑到人的身心调节的功能。以景观理论为基础,运用美学、生态学、心理学、行为学等众多学科,经过反复的推敲论证,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宜居的生活环境。

4.结语

居住区绿化景观,是城市绿化景观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停留使用最长时间的环境场所。所以居住区绿化所要考虑最主要的因素是人性化设计,将以“人”为本运用到实际中去。针对于居住区的现状及居住人群的需求,结合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创造出优美的、宜人的、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每个景观设计师应该不断努力的方向。

【1】周旱弘.乡土树种造景的优势、困境与对策[J].江西林业科技,2005(2):24~ 26.

【2】David Godon.Green citi~[M].6Bhck RoSe Books.1990:8-10.

【3】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M】_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oO:11―13.

【4】王贞.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及要则探讨[J].中国园林,2010(5):35~38.

【5】F.Mi~ofim.A ~eempace f0r paris U~amsfica,1989,(97):43-49.

【6】王磐岩,王玉结.我国居住区绿化问题探讨 中国园林,1999,(3):10-16.⑩

【7】高琳琳.居住区绿化设计U】.园林,2002,(7):22―25.

【8】王莲清,梁永基.城市居住区园林绿地规划设计[MI.中国林业出版社.2oo1:12―15.

【9】王建民.城市管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3―15.

【10】康少邦,张宁.城市社会学【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36―39.

篇8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区的环境建设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城市绿地规划设计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能够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也是改善居民户外活动空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把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做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1]。

1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1.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主要是为当地的居民提供服务的,因为居民生活的基本条件便是居住区的环境,居民是城市居住区的主体,所以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做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做到造景服务于人,景观为人所用,使景观绿化充满生活气息[2]。

1.2坚持生态性原则

在做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时应该尽量保持已有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不好的生态环境。我们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生态技术来进行景观规划设计,使其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3]。

1.3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选取植物进行绿化时要根据当地的情况来选择植物,要做到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切不可盲目种植。居住区绿化设计的植物配置应根据当地的环境气候条件,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栽植一些引种成功的外来树种,从而可以起到丰富景观的多样性作用,增加景观的层次感。

1.4坚持实用性原则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不可一味地追求观赏性而忽视它的实用性,在居住区中进行绿地规划是为当地居民服务的,要以人为主,居民在此空间中进行运动、休闲、娱乐等户外活动,在进行绿地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功能设施,以便更好地为当地的居民服务。如果只注重居住区绿地的观赏性而忽视了它的实用价值,那么这种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将会失去它原有的价值特征[4]。

2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作用

2.1居住区绿化具有美学的功能

利用园林植物的种类、色彩、形态等特征来进行园林植物的配置,例如各种乔灌木、草皮、花卉等的搭配来营造一种富有季相变化、一年四季皆有景色可观的环境,不仅可以使当地的居民身心愉悦,而且可以得到很好的视觉享受。在城市居住区中,配置的植物还可以与居住区内的建筑相协调,融入到景观中,从而可以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2.2居住区绿化还能够为居民提供娱乐与休闲的场所

居住区绿地是居民游憩休闲的场所,居民们不仅可以在此锻炼身体、消除疲劳、观赏景色、放松心情,还可以从事社交活动,例如下棋、聊天、打牌等。

2.3居住区绿化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2.3.1具有降温增湿的作用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繁茂的树木能够遮挡住51%~91%的太阳辐射。80%左右的太阳光线可以被草地上的草木所遮挡。植物的蒸腾作用也能释放大量水分,增加湿度。另外,植物的根部能够保持一定的水分,地面上的大量热量可以被植物的根部所吸收,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

2.3.2具有降低噪声的作用

在居住区绿化中,利用乔木和灌木的密植搭配,从而形成一道绿篱声障,采用常绿树种的效果更加明显。一般来说,绿化植被可以减弱噪声20%,9m宽的乔灌混合绿带可以减少噪声9dB。

2.3.3具有阻滞烟尘和吸收废气的作用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够吸收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据统计,每公顷绿地每天能够吸收900kg二氧化碳,产生600kg氧气。绿化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例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起到自然净化空气的作用。绿化还能够阻挡风沙,防止水土流失。

3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1存在的问题

3.1.1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中缺乏人性化考虑,忽略“以人为本”原则

居住区环境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为了欣赏美丽景观,而应该是处处为居民着想、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尺度要求,创造亲切的人性化空间。所以在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性化要求,真正达到为人服务的目的[5]。

3.1.2设计中缺乏整体性考虑,忽略整体效果,建筑风格与景观不一致,缺乏协调感

许多设计者在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片面追求标新立异、鹤立鸡群的设计,而没有从周边的环境与整体的布局出发,采取不同的艺术手法来进行规划设计。此外,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单位两者之间的沟通协调程度不够,进而形成建筑与景观两种不同的体系,导致在居住区内出现两个不同风格并存的情况,最终导致整体环境缺乏协调感,整体效果比较差。

3.1.3景观小品过多,缺乏特色

随着近几年来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居住区内布置过多的景观小品,导致景观小品泛滥,趋于雷同,没有重点景观,缺乏特色。而且有的景观小品与居住区内环境格格不入,达不到装饰的效果[6]。

3.1.4居住区的园林设计复制问题比较严重

在现代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缺乏设计思想,为了追求名利以及受到开发商的影响,导致他们所设计的作品盲目复制、缺乏创新思想,使得许多居住区园林设计作品越来越相似,所以要求设计人员应该发挥创新思维,根据居住区的品味、主体不同等的实际情况来规划、设计出具有特色性的居住区园林景观[7]。

3.2解决措施

3.2.1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功能性

在居住区园林绿化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和使用要求来进行规划设计,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既要使景观具有可视性,又要使其具有功能性,使居民置身景观之内,融入其中,达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增强人与自然的互动性。

3.2.2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要注重创新,注重艺术手法,注重管理,还要注重经济适用

对于绝大多数经常在屋外活动的人群来说,要通过采用丰富大色块与自然流畅的林缘线相结合的方式,获得比较好的感官景致效果,但同时一定要考虑住宅区的采光与通风条件,最终达到居住区景观功能优先、以绿为主、注重层次、方便居住区居民的目标,从而营造一个适宜人居的户外环境空间。

3.2.3重视居住区规划整体性,统一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协调居住区设计整体布局

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时,应该从整体布局出发,在充分考虑居住区整体风貌、地域文化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来进行绿地规划设计。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有整体设计的思想,在进行绿地规划设计时统筹兼顾,考虑到整体的结构风貌,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园林作品。

3.2.4在进行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时,应该模拟自然,同时要做到疏密有致

由于我们人类是自然的产物,所以自然的东西在人的头脑中更容易产生美好与和谐的感觉。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时,通过利用疏密有致地空间分割,可以为人们创造所需的空间尺度,还可以丰富他们的视觉景观效果,从而做到人性化设计。

3.2.5加强立体绿化模式设计

立体绿化就是指平台、阳台、屋顶、墙面等地方的绿化。立体绿化有利于解决绿化面积和建筑用地之间的矛盾以及容积率与绿地率之间的矛盾。在国外,立体绿化应用相当普遍,许多居住区除了有地面绿化以外,其走廊、阳台、屋顶以及空中平台也几乎全部被绿色所覆盖,有的还甚至出现了空中花园、屋顶花园等园林绿化环境。

3.2.6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

面对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复制抄袭越来越多的现象,我们要采取立法管理机制,严厉打击这种现象,以减少这种复制抄袭现象的发生率。要想获得较好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效果,必须加快立法进度,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复制抄袭现象的发生。

3.2.7加大对设计人员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以此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综合素养

我国的园林环境景观设计起步比较晚,在这方面缺少大量的专业性人才,远没有国外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能力强。这就需要我们多向国外学习,多进行学术流与讨论,多引进这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来加强自己的设计人员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我国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3.2.8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共同完成设计工作

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往往是由团队合作来完成的,所以要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创造出优秀的作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规划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景观已经成为人类居住条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要求我们在做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时,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来进行设计,做到观赏性、功能性以及经济性的和谐并重,使人们在体验绿色环境的同时,走近自然、融入自然,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是城市绿地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城市居住区绿化,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以及达到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目的,可以使人们充分与自然接触,相互依存,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舒适、绿色、生态的生活境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8]。

参考文献:

[1]王庆芬.论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85-186,189.

[2]刘明珍,刘秀玲,周忠泽.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初探[J].中国林副特产,2013(6):84-86.

[3]边颖.城市住区景观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87-88.

[4]胡笑笑.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要点分析[J].科技展望,2014(10):75.

[5]段增贤.浅谈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现状及改善方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2):77.

[6]张岚.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2):7486-7487.

[7]王琨.居住区园林设计分析[J].现代园艺,2013(12):100.

篇9

关键词:特性;园林绿化;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如今,社会的经济水平发展迅速,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环境的质量也有了进一步要求。城市绿化系统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住宅区的绿化,住宅区绿化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绿地。对于很多新建的住宅区来说,主要创造形态自然、功能合理,并且能够使居住地的生活环境体现出生态原则的小区。

1 园林绿化的特性

1.1 园林绿化的景观特性

园林不仅是一种非常特别的自然、人文景观,而且具有功能性和艺术性,对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在景观的创意和内涵等方面,要运用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视觉形象来进行表达,使人们的心灵感受和视觉效果得到满足。

1.2 园林绿化的生态特性

创造人类理想的家园是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包括自然和高度人工化,其中,园林系统是唯一一个能够进行自我净化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使城市的生态平衡能够得到维护,也使城市更加美观。

2 住宅区园林绿化景观存在的问题

2.1 难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对于现代的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来说,能够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很少。例如,很多住宅区没有考虑到残疾人的行动问题,使残疾人出行不便;有些住宅区忽略了老人和儿童的活动场地,很多老年人在活动时被迫与情侣同在一处,陷入尴尬的境地;有些住宅区没有考虑到在户外进行“避雨遮荫”的设计,导致下雨或者大热天时,很多居民无法进行活动。园林绿化景观要充分满足“以人为本”,就必须要求设计者能够对住宅区所住居民的年龄、职业、工作、生活习惯以及生理要求等做到充分地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使景观设计更加全面,更加人性化,在每一个细节中,都能够表现出尊重和体贴,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使每位居民能够舒适、安心。

2.2 只顾追求档次,设计不切实际

园林绿化景观的设计师应该追求的理念的确是“档次”,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认为“档次”就是追求宏大的气派或者是利用豪华的材料装饰,浪费了大量财力。比如,住宅区的入口,一般只需要具有一定的敞开性,能够使建筑风格和住宅区的整体环境相互映衬即可,门口标志性的建筑,也只需要轻巧美观、新颖简单即可,但很多住宅区入口的建筑标新立异、豪华气派。

2.3 软、硬质景观比例失调

开发商往往对建筑建材较为重视,为了使人工硬化和铺装的硬质景观得以突出,不惜破坏植被。很多住宅区建起高大的“城门”,就连“广场”的硬地面积也很大,以此来显示该小区的豪华和气派,使住宅区没有其该有的形态,城市也没有其应有的兼容性。很多的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师或者项目的决策人员并不注重植物造景,在绿化空间内,硬是用无生命的亭台廊榭和假山叠石来替代植物造景,城市中的软质和硬质景观本来就已经严重失调,再增加此类设计后,更加失调。另外,很多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师,忽视了从环保角度和改善生态的角度来进行设计,没有合理地配置植物和造景,忽略了城市绿色空间需要多样化功能,只是一味地沉迷于图纸上展现的硬质景观,以此来迷惑市民,以满足房地产商的要求。

2.4 盲目模仿,缺乏创新

在进行现代化的商业住宅区园林绿色景观设计中,很多景观设计师具有崇洋、急功近利的心理,使得其设计出的作品缺乏创新。在同一个城市中,很多楼盘都具有相似性,甚至不同的城市会出现完全相同的楼盘设计。每一个景观设计应有其独特的含义和风格,应将该住宅区的主题和品位与设计理念相结合,使设计出的作品更加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比如,深圳万科的四季花域,将不同的花卉种植在不同的组团中,将每个组团都用其中的花卉进行命名,很有创意。因此,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师必须要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个性以及当地比较有特色的文化融合到设计中,才能使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

3 住宅区的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原则

3.1 统一规划,布局协调

住宅区的绿地种类较多,比如专用绿地、宅旁和院落绿地、中心绿地、道路绿地等,而且绿地的规模大小不一,功能也不相同。因此,在对住宅区园林绿化景观进行设计时,设计师应充分考虑住宅区的整体风貌,并按照使用和功能的要求,对园林绿化景观进行科学的协调设计,使园林绿化景观系统更加完整。

3.2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要使得原有地形地貌能够被最大程度地利用,而且要在可能的基础上,尽量将原有的树木保留下来,尤其是一些成年树木或者古木名树,这样就可以减少投入,并使景观显得自然真切;在对园林植物的选择上,主要选择一些乡土植物,并适当搭配一些外地植物,使植物品种结构更加丰富。

3.3 以人为本,科学设计

在对园林绿化景观进行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居民对于光线、通风以及日照的要求,使绿地系统保持开放的格局,便于人们运动、休闲和交流等活动的进行,使人们的生活空间更加优美、舒适和安全。

3.4 融入生态化的理念

设计师要充分运用植物造景的艺术方法,合理进行种植结构的建设,增加住宅区的绿化;增加藤本植物的元素,使建筑物的硬质达到弱化的效果,使绿化和美化效果更加明显;条件较好的住宅区,可以在屋顶建造花园,使生态效益得到提高。

3.5 师法自然

住宅区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和设计,不仅要使人们的视觉效果得到满足,也应该使人们其他感官效果得到满足,比如,将植物进行合理的布局,招鸟引虫,制造昆虫的呢喃声、清脆的鸟鸣声和树木的沙沙声。要结合住宅区的中轴线和园路来进行植物景观的规划,使各个植物景群能够交叉地分布在住宅区内,步移景异,不仅不会因为同种景观给人们带来疲倦感,反而会为人们增添新颖感。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住宅区绿化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绿地,对美化住宅区环境,改善城市生态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阐述园林绿化的特性,分析住宅区园林绿化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住宅区的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1]陈佳楠,张芳,庞晓燕.我们最贴近的园林―人居园林[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2).

[2]欧阳勇锋,张延龙,蒋颖.杨凌住宅区景观设计中的若干问题与建议[J].林业科技开发,2005(3).

[3]解恒才,唐守宏,王瑾,等.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初探[J].北方园艺,2007(5).

篇10

[关键词]居住小区 园林绿化 植物造景

中图分类号:U4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226-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断追求高品位的生活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理想,对居住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仅有质量上的追求,在环境、品质、舒适度上也有自己的认知,越来越体现出人本精神。城市居住小区在设计上也逐渐向绿色、健康、自然的方向靠拢,将这一设计原则融入到小区规划当中,构建出舒适、亲近、自然的景观空间,能够使居住小区变得更加有归属感、氛围感。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居住小区园林绿化也暴露出了非常多的问题,下面就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一、居住小区园林景观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形式、轻视功能

受我国传统建筑观念的影响,小区住宅开发商在设计园林景观过程中经常会追求大场面、恢弘气场、将景观渲染成高大、华贵的样式,这样虽然能够体现出高品位、高格调,但是却将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与整体功能忽视了。在我国南方一些城市,经常会在道路中心看到形式多样的拼花广场,并在道路两侧并排耸立着高大的植物,虽然能够为城市增添一些绿色气息,但仅能看到其表面,其功用价值没有发挥出来。小区中的稀疏树木或者花草其功用只能体现在遮阳上,但是对于小区住户来说,一片绿荫草地才能真正发挥其功用。小区中的老年活动中心、健身场所、儿童活动场所等都可以作为园林绿化的主要场所,但却没有在小区中体现。

(二)盲目跟风严重

在小区园林设计当中,很多景观在造型上都有相似性,比如,小区喷泉、人工瀑布、人工湖泊等水景是最常见的小区园林景观。一个个性化的人工水景对于净化小区空气、创造自然气氛、陶冶人的心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小区管理人员缺少对景观的管理与维护,并且这些景观都是从国外引进过来的,缺少技术性与资金上的支持,只有一些高档别墅小区能够观赏到这种园林景观。此外,草坪也是我国当前非常火热的小区园林景观,这种景观被争相模仿,深受设计者的喜欢,逐渐将灌木组合取代了,但是人们为了出行方便会在草坪上行走,使景观遭到了破坏,导致景观的寿命不长。此外,还有一些高档小区为了显示其高贵、奢华会设计出非常多的欧美园林景观,并将其当作是小区的宣传手段,这样一来,小区将失去其地域性与民族性特色。

(三)绿化数量不足,植物过于单一

我国自出台了《居住区域环境景观设计原则》以来,按照其相关规定,居住小区园林绿化率要达到40%,我国南方地区大部分城市小区能够实现这一标准,但是却在绿化量上仍然存在不足。绿化量指的是绿色植物体积,能够集中反映出一个区域的生态效益。但是仅依靠单一的草坪、花坛、植物盆景是不能达到绿化效益的。

二、优化居住小区园林绿化的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在园林绿化设计上,虽然设计手段非常多,但是都不能使园林绿化的功用体现出来,降低了园林绿化的价值。为此,在设计过程中,只有体现出人文气息、符合人们的内心需求才能使园林绿化的功用体现出来。可以将大型的拼花广场设置到小区住宅附近,这样能够使住户更加近距离的观赏,并为人们日常休闲提供了场所,使其利用率大大提高。而路边绿化植物的选择要能够体现出遮阳的功效,因为南方气温高,可以将大冠阔叶植被作为最优选择,满足人们乘凉需求;可以对景观墙进行更改,使其成为挡风墙,并将景观镂空设计成框景,能够使景观的层次得以丰满,可以适当将景墙的高度降低,设计成高低不同的座位,为人们娱乐、休闲提供便利的条件,使小区住户与景观更加亲近。

(二)增加绿化,提升生态效益

小区绿化离不开景观植物,植物在绿化当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是景观绿化的灵魂,植物绿化能够为人们提供足够大的休闲空间,改善小区的居住环境,提升整体生态效益。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上,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不仅要体现在模式上与单一植物个体上,而是要构建出一个系统化、稳定化的植物群体,提升整体集群的生态效果。

(三)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新形式

不同的城市体现出的人文特征、自然特征也是不同的,现代化的城市景观与地区特色的植物景观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创新形式。为此,园林景观设计人员不能过于盲目模仿,随意将异域风情景观融入到设计当中,这样的设计只能满足暂时的感官需要,并不会长久。可以对当地的景观特征进行深入发掘,应用科学化的手段不断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减少模仿或复制,组建一支技术纯熟、经验丰富、具有创新思维的设计团队,为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出谋划策。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居住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可见,在居住小区当中,很多小区园林绿化设计都不能满足人们的功用需求,在设计上过于形式化、并且盲目跟风、模仿较为严重,阻碍了园林绿化价值的发挥,为此,在设计当中体现人的实际需求、不断对设计形式进行创新、提升绿化的生态效益才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钟治平.园林绿化技术与养护管理的重要性――浅议中南地区城市居住小区绿化与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农机,2012,39(5):212-213.

[2] 张超.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原则方法与植物多样性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1):2716-2717.

[3] 张秀玲,郭建彬.浅谈城市生活小区园林绿化的病虫害综合治理[J].新农村(黑龙江),2013(16):307-307.

[4] 周,周美惠.影响小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及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8):102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