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理论研讨范文

时间:2023-11-28 18:35: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部审计理论研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内部审计理论研讨

篇1

(一)内部审计实务界对内部审计定位的理解有待深入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2年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它的目标。”随着内部审计概念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也从财务合规性审计为主向效益审计为主转变。

但是,尽管这些年国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审计转型,宣传效益审计,但是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审计人员没有真正理解审计内涵的发展到底跟自己的工作联系在哪里,因而难以将定位从查错防弊的监督者向为组织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帮助组织增加价值的内部管理参谋者转变。

(二)内部审计人员从业素质尚待提高

1.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综合素质需要提高。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处于审计核心地位,对本组织内部审计定位等方向性问题具有决定作用,从而影响到审计目标、审计技术、先进的审计理念的推进和实行,同时,其个体行为对内部审计机构其他成员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由于现在多数内部审计机构都面临业务繁重、人员紧缺的问题,作为机构负责人往往在具体的审计业务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和掌握先进审计理论和管理理论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作为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组织有必要通过强制性的措施和手段开展针对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理论研讨和培训活动。

2.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尚待提高。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一直是制约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审计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欠缺,对相关行业的规章制度不注重收集和学习,知识范围狭窄,审计技能不精,审计方法单一,质量意识不高等等。

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途径

(一)加强研讨交流

建议内部审计机构管理部门采取专题理论研讨、专题论文集刊印等方式加强现代内部审计定义和定位的宣传,通过经验介绍等方式,使内部审计人员深入理解和掌握现代内部审计的概念、目标、职能和作用。

(二)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内部审计人员加强学习研究,锻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

1.集中培训、经验交流。这是现在内部审计机构管理部门普遍采取的一种方式。 笔者建议培训可分类进行。针对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培训以宏观政策、国内外前沿审计理念、管理知识的讲座为主,并适当安排经验交流;针对其他内部审计人员,以先进的审计技术、审计方法为主, 并配以案例说明。这样一方面便于内部审计人员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而内部审计机构也能在日常的业务学习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

2.加大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课题投放力度。尽管现在各级内部审计机构管理部门每年都会面向社会进行一些课题招标,但是一方面课题内容的设定针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较少,另一方面比之专业的研究团队内部审计人员无论在研究时间、研究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明显差距,因此能够中标的几率很小。然而,课题研究不仅利于内部审计团队就课题涉及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和掌握,而且对于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大有裨益,同时,作为内部审计理论的实践者,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必然对内部审计质量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通过内部审计网站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视频培训。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方便快捷和覆盖面大的特点,因此建议内部审计机构管理部门以专家讲座的方式,将内部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录制成视频,通过内部审计网站进行讲授,以远程培训的方式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篇2

一、我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发展

在我国由于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进程的制约,内部审计质量概念提倡的也较晚,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内部审计质量的理解还很模糊。存在诸如意识薄弱,工作开展仅有条框及框架性文件的参考但缺乏可操作性强的参照标准,仅限于依靠粗略或主观的感知来评价缺乏科学的方法,落实结果及反馈等环节脱节不容乐观等问题。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2005年5月1日起施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内部审计应满足的要求及内部审计质量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控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此项准则的出台奠定了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评估工作的理论基础。

2006年6月20日,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与IIA总部质量评估部门在美国休斯顿就IIA质量评估协议的内容进行了会谈,双方并于2006年11月签订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协议》。该协议的主要内容是由IIA总部向各分会提供质量评价方面的培训,先培训一批具备成为培训师或质量评价小组领导潜质的人员,这些人将来成为质量评价培训班的培训师。

2006年11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内部审计外部质量评估师资格培训班。来自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海壳牌石化有限公司、中国民族证券公司、南京审计学院等单位的二十余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并通过了IIA的相关考试,取得了IIA质量评估师资格证书。这对我国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在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的领导下,各省市内部审计师协会及相应的审计局都组织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研讨会,以期更好地指导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在我国的开展。从上海举办的研讨班的调查数据了解到,有27.27%的单位接受过外部检查(评估),检查来自母公司或上级部门的占66.67%;有66.67%的单位曾经由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评估)。这充分说明我国正积极地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

2009年4月,中广核工程公司顺利通过了IIA组织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IIA质量评估小组专家经过一周的驻地评审,给予了“中广核工程公司内部审计质量达到了评估标准的最高级别??总体遵循《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的评估结论。至此,中广核工程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IIA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单位。中广核工程公司为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树立了标杆,提供了先进经验,对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公路行业目前对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认识及现状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公路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公路管理部门既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又要保证工程质量可靠化、经济效益最大化,这就需要行业内部做好强有力的审计把关。但关于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认识还很浅薄,尤其是基层公路单位,还仅仅停留在狠抓审计质量,抓审计整改落实等问题上。因为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主要是组织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参照IIA的实务标准(Practice Standard)和最佳实务(Best Practice),从内部审计章程、制度、人员、工作计划、结果报告、后续跟踪以及与其他部门的沟通等方面,对内部审计的各项工作进行独立的评估,找出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从而帮助内部审计更好地履行职责,改善组织的运营,为组织增加价值。

基层单位在人员配备方方面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很多从业人员虽然从事公路行业年限也很长,对行业规定也很熟悉,但是限于自身业务能力及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的要求高等限制,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干了多年的审计人员目前仅局限于每年递交上级单位的几份审计报告还有配合上级单位的经济责任及领导离任审计等工作,对“审计风险”及“审计质量评估”等等理论性的东西接触少之又少。所以无论是基层或是再高层次的审计人员都应当充分认识内审质量评估的重要性。

三、针对基层公路单位的相关建议

首先,建立行业配套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体系。一个体系的建立都需要实务界、学术界的辛勤努力。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开展,不但需要学术界发现问题,或实务界提出研究想法,而且需要学术与实务通力合作,以将研究想法付诸实施,从而解决实践问题。 因此要付出工作人员的心血和努力,从事此行业的人员在国家相关实务准则及制度的约束下,根据自身行业的特点应大胆、开拓性的建立与自身行业相配套的评估体系,国家大的体系不会囊括万千,也不应定完全适应每个行业的特点,故此行业间做到相互借鉴、学习、创新才能促进国家政策的务实、延伸、深入、实质性的探讨及总体的进步。国内外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已经在实务中表现了其价值性,为了推动其发展,我们应该积极地学习有关理论与方法,并结合行业的特点,尽快的顺应要求,为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的内外部条件,构建符合行业特点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体系。

篇3

一、进一步统一认识,扎实有效开展内审工作

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是内审工作的重点,要始终把内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促进发展、促进管理、促进提高效益上。目前,全区各部门单位内部审计发展还不平衡,大部分部门单位重视发挥内审机构的作用,内审人员积极探索“管理和效益”审计方法和经验,不断拓展内审工作领域,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也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对此认识不够,内审作用发挥不够理想,开展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项目所占比例还比较低,有些单位基本上没开展,这应引起足够重视。各内审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经济工作重心、围绕领导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安排审计项目,制定工作计划,要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重点搞好绩效审计,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内控制度评价和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通过经济效益和内控制度评价,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堵塞“跑冒滴漏”;加强内部制约机制,减少损失浪费,促进增收节支;要把所属单位的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通过审计,客观评价内管干部业绩。要进一步坚定信心,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从简单的项目做起,积累经验,总结提高,不断完善。具体要求: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

二、开展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探索管理审计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要适应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深入搞好调查研究,总结推进内部审计实现全面转型与发展过程中的新经验和新路子,探索开展以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新模式、新方法。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审计理论研究,采取以会代训、现场交流等形式,组织内审人员进行审计理论研讨活动,及时总结、提炼好的经验和做法。要注重内审信息的编写和宣传,及时反映内审工作动态,宣传内审工作成绩,扩大内审工作的影响。

三、加强内审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按照国家、省、市内审协会提出的专业胜任能力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一般性教育培训与高层次教育培训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内部审计准则、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以及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教育力度,提高职业化教育的针对性、效果性和规范性水平。具体要求:根据省、市内审协会年培训计划,结合实际,科学安排,抓好内审人员后续教育的落实。

四、搞好部门联动,加大创新力度

做好内审工作,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多部门联动。要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协会这一行业协会特点和优势,围绕大局、服务大局,组织相关部门内审机构针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调查研究、理论探讨等方面开展有益工作,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建议,加强和促进各部门配合联动能力。要充分体现内部审计新理念,以新的理念为指导,改革传统审计模式,创新审计路子。引导内审机构及人员努力实现六个转变:一是审计职能从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二是审计方式由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三是审计目标从查错纠弊向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转变;四是审计对象从财务活动向业务活动、管理活动和支持保障活动转变;五是审计内容从注重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转变;六是审计手段从传统手工操作向信息化、自动化转变。

五、抓好“评先树优”活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以典型引路,是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年,全区有5个内审机构和13名内审人员分别被省、市评为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开展“评先树优”活动,善于挖掘好经验、好典型,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内审“双先”、“双优”的事迹和经验,本着总结、借鉴、探索、创新相结合原则,通过宣传典型经验,借鉴成功做法,指导和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加强内部审计基础管理工作

内审基础管理工作关系着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基础管理工作做起来很繁琐,往往容易被忽视,在这方面,我们还比较薄弱,特别是数据统计及上报方面,还存在上报不及时、数据不准确的情况,另外在报送工作信息及编写业务论文方面对照先进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全区内审机构及会员单位应进一步规范基础性工作,及时准确上报总结及相关报表,编写工作信息及业务论文,真正反映出内审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及时掌握内部审计动态,分析内部审计情况,研究内部审计发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七、围绕服务,进一步发挥内审协会的职能作用

内审协会是行业自律性组织,做好服务工作是其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广大会员服务是协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要树立“服务为本,会员为重”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全区工作中心、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保”中心任务,进一步发挥协会的职能作用。要增强凝聚力,按照协会的章程和要求,积极主动地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指导和协调有关单位建立健全内审机构和内审制度建设;要强化服务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在学习培训、制度建设、经验交流和推广等方面满足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需求,把内审协会真正办成“内审人员之家”,切实加强协会自身建设,落实服务措施,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要立足科学发展的新实践,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篇4

[关键词]内部审计 管理审计 开展

一、开展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1、企业发展的需要是内部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型和发展的推动力

企业能否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维持自身的稳定和发展,取决于企业是否实施了战略管理以及实施的效果。内部审计制度的模式、性质、运行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因此,企业内部审计要满足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内在需要,企业新经济环境、新机制和现代管理的需要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内部审计必须向战略管理审计转型和发展。

2、内部审计自身建设发展也需要向战略管理审计转型和发展

在现代经济背景下,战略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在企业中内部审计要想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就必须探索新的内部审计模式。因此,内部审计需要将工作的重心和理念放到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上来,以及评价与反馈战略业绩。内部审计中开展管理审计,既是内部审计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必然趋势。

二、管理审计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1、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重大作用保障了战略管理审计的开展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基石之一,旨在改善企业经营和增加企业价值,是一项相对客观、独立的咨询和保证活动,主要是通过一套规范、系统的方法评价和提高内部控制、企业管理以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以此来实现企业的目标。由此可见,内部审计不仅可以监管和评价治理的有效性而且还能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因此我们得出了第一个条件: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重大作用,保障了战略管理审计的开展。

2、内部审计可以帮助实现企业目标的优势是开展战略管理审计的必要条件

在帮助实现企业目标方面内部审计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内部审计较之外部审计,更能从企业的实际和全局出发,通过审查、评价企业所有经济业务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据此提出防范风险的建议。其次,内部审计评价和维护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从理论上来分析,企业虽然外聘审计师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但内部审计却具有外聘审计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3、内部审计机构地位的提高在组织上保障了战略管理审计的开展

由于战略决策关系到企业治理层次,因此内部审计要评价、分析和监督企业的战略,就必须保证能在企业中处于较高层次。内部审计部门现在越来越多的直接向总裁或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审计委员会一般是由董事会所属的独立董事组成,更有甚者一些知名度较高的跨国公司设立了专门的人员领导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这些人员一般是副总裁级的总审计师或首席审计官。另外,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提高使得在内部审计中战略管理审计的开展成为一种可能。

4、内部审计技术的发展是战略管理审计开展的技术支持

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是战略管理最根本的着眼点。而目前在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念基础上兴起的重大创新就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从企业的战略分析着手,其基本思路是“战略分析-经营环节分析-会计报表可能存在的舞弊与错误”,紧密联系企业战略风险与会计报表错报风险。实行这种审计方法,为在内部审计中战略管理审计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开展管理审计的对策

1、建立管理审计准则体系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严谨的管理审计准则体系,对企业管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应当广泛征求各方面管理专家的意见在建立管理审计时,尤其是人本管理专家的意见,因为未来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笔者认为,应该将管理审计准则分为3部分:一是关于管理审计方面的通用准则;二是关于管理审计的具体准则,具体准则包含管理审计报告准则,管理审计作业准则;三是关于管理审计的评价准则,通过评价准则突出被审计单位各项资源有效利用比率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性。

2、建立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以审计署和中国内审协会颁布实施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为依据,建立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内部审计行为,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减少审计中的随意性,强化审计人员的责任感。

3、提高内审队伍素质、加强专业培训

为了使广大内审人员能够尽快胜任管理审计工作,企业审计部门必须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培训工作。为此本文认为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要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思想修养水平,这包括定期进行管理审计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二是鼓励内审人员参加国际注册内审师、管理咨询师等资格考试,拓宽内审人员知识面及审计思路。三是要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采取以审代训、短期轮训和研讨会等形式。

4、选准审计重点

本文认为管理审计的重点内容应包括:企业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分配政策的合理性,内部控制制度的适当性,经营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企业目标的可行性和先进性,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性,企业业务范围的恰当性,外部环境因素等。

5、控制审计风险

一是从企业内控测评制度着手进行审计,以此来达到降低管理审计风险的目的。二是根据企业特点灵活运用审计方法,深入、透彻地审计委托者所关心的审计内容,促进企业节省开支增加收入。三是采用先进的审计技术,如因特网、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极大地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根据事先拟订的计划,采取均匀分布方式来进行在审计周期内,这样便于较全面地发现问题,提出及时、有效的修改意见。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内部审计 质量管理 具体措施

基层央行内部审计机构设立以来,以货币政策执行、金融服务、资金安全、财务管理等为重点,以建立科学有效的内控机制为基础,认真监督基层央行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对加强内部管理与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审计监督,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央行管理,规范了各项业务,及时纠正了违规现象,有效地控制和防范了风险。随着内部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审计质量已经备受各级领导关注,也关系到内部审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全面提高基层央行内部审计质量,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必须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一、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过程缺乏适时有效性

由于缺乏对审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致使部分审计人员实施现场审计时,未按照央行内部审计准则、规章制度及审计方案要求,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导致个别项目出现“漏审”现象。加上现场审计信息反馈滞后,质量管理环节沟通渠道不顺畅,审计领导难以及时准确地把握审计动态。

(二)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及质量评价体系

目前,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和业务标准,审计过程不可避免的存在较大弹性,主观调控空间大,审计人员往往凭经验判断,无法保证审计质量。由于缺乏相应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无法依据考评结果兑现奖惩,不能有效地调动审计人员积极性。

(三)质量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存在审计复核走过场的现象,甚至在重要方面个别出现审计检查“真空地带”,甚至复核仅限于相关人员是否签字、报告要素是否齐全、报告结构和措辞是否规范等。

(四)审计人员配置不合理,职责分工不明

因个别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经验、知识结构与审计目标不匹配,达不到应有的审计质量,造成审计期望值下降。同时,职责分工不明晰,“能者多劳”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审计程序求简或执行不到位,甚至相互推诿、走过场,最终影响审计质量。

(五)审计人员风险意识不足,违规失职的处罚力度不够

随着审计监督领域的拓展,审计项目、内容不断增多,审计任务压力越来越大,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造成审计人员疲于应付,最终因风险意识不足而影响审计质量。部分审计人员因执业意愿低、独立性不强,面对压力和利益,放弃原则,随意修改审计底稿,直接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审计结论的客观性,更谈不上审计质量管理。

二、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改革现行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实行“派驻制”

要真正确立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提高基层央行审计质量,必须改革现行的内部审计体系,实行审计机构“派驻制”。理顺审计机构隶属关系,与央行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相适应,从体制上保证审计机构的高层次和权威性,消除各方面的干预和制约,使审计机构能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鉴于目前央行跨行政区域设立分行的现状,可在各分行以下对中心支行实施跨区域“派驻制”,在几家地市级中心支行设置一家内审派出机构,分组划片、集中监督力量,对所辖地市中心支行实行审计监督,审计结论对派出行负责。

(二)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整合审计资源

内部审计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要求审计人员政治素质过硬、工作作风严谨、责任心强。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会计、审计理论水平,审计操作技能熟练;思维敏捷,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熟悉金融经济法规,熟练央行各部门业务情况。受诸多因素影响,基层央行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还远远达不到要求,需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整体提升审计队伍专业水平。如有计划地安排审计人员参加较高层次的短期培训,系统学习审计理论,更新知识;组织经验交流和理论研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鼓励审计人员业余时间参加相关学历教育或专业进修。通过整合现有审计资源,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发挥审计人员的作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抓好审计过程管理,保证各环节质量

一是提高审计风险意识。基层央行内部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项目和审计过程各环节,任何环节的失误,都会影响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形成审计风险。

二是建立完善分级负责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审计准备阶段明确参审人员职责,审计组成员各负其责,层层把关,化解风险。

三是强化项目质量管理。认真编制审计底稿,公正客观地编写审计报告,做到问题分析要透彻,反映的信息有利于被审计单位加强内部控制,改善内部管理,有效防范内控风险,对审计意见的整改情况应进行及时跟踪,到期未整改的督促整改,督促后仍未按规定整改的在系统内部进行通报,甚至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推广先进的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总结具体操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是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提炼、分析、整合,把近些年常规审计、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综合分析等方面好的实践经验和成熟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上升为理论,并在审计实践中加以推广,可大大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和质量。

总之,审计质量是央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永恒话题,需通过健全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与监督职能,为履行央行职责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黄道国.审计质量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华财经网,2003.

[2]中国人民银行内审操作规程编写组.中国人民银行内审操作规程[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篇6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职能观点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既不同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内部审计,亦别于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成为一个新的理论热点。研讨会上和相关文章中,专学者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职能论者认为内部审计只有经济监督职能;二职能论者则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和经济评价职能;三职能论者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鉴证职能、经济评价职能;多职能论者则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管理、经济评价、经济鉴证等职能。除此之外,还有将服务、咨询等也归结为内部审计职能的观点。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主要职能应从查错防弊向为内部管理服务方面转变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审计的主要职能就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其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例如,当对某一销售收入进行审计时,往往审核其合同金额与客户付款金额是否相符,所付票据是否齐全,而不管其价格是否合理,认为那是经营部门的事,与财务无关,再如对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往往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照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了正确的核算,至于是否应该投资,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合作对象选择是否恰当,是否有更好的选择方案,一般不去深入分析。事实上,企业中真正存在的问题甚至是舞弊行为,往往存在这些过程中。再如对审计项目立项时,往往按财务收支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常规项目立项,几乎没有专门为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立项,只是在查账过程中发现内控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企业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进行系统和权威的评价,也就无法发现和客观评价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而无法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质性和预防性的管理建议。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职能也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内部审计也不可能只局限于财务领域,它将扩展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领域。

三、建立以“内部审计准则”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体系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构不再是作为国家审计机关的附属机构对企业进行监督,而是企业内部管理自我约束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仅接受国家审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因此,在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应建立起以“内部审计准则”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体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成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国企扭亏的重要内容。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验来看,内部审计是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建立、完善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包括哪些行为应当设立内部审计制度、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下内部审计制度的设立与运行是否有所不同、企业规模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影响、国有独资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如何与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的检查相配合等问题,使得内部审计制度能更好地为企业和市场服务,而不仅仅只是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建设中一项紧迫的任务。

四、逐步健全内部审计规范,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审计规范的完善程度,内部审计不能停留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固步自封、裹足不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品德操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范体系有助于约束审计行为,控制审计质量,健全审计理论,提供外界评判的依据。面对现代审计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必须熟识国家的法律法令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必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的知识,特别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财会、统计、经济活动分析、财税、市场营销、写作及计算机知识的定期培训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审计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要求审计人员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原则,本着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和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意识,依据有关法律和经济活动的原理、原则,实施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从实质上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内部审计队伍。

五、完善内部审计法规,规范内部审计工作

篇7

(一)学校风险管理

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指出:“风险管理,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根据以上定义,结合学校的特点,学校风险管理是为实现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力资源,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具体包括对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的可靠性及法律法规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证。

(二)学校财务风险

不论学校规模大小,财务风险是学校风险中的重要风险,风险管理必须以财务风险为重点。学校财务风险的含义应该是广义的,是指导致学校发生资产损失、财务困境等不利财务事件的可能性。资产损失指资产被盗、贪污挪用、意外事故导致损失等,财务困境是指一个学校处于经常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现有到期债务(例如银行借款本息、商业信用等),导致正常运转受到影响,而被迫采取改正行动的境况。财务困境可以通过若干方法解决,比如,(1)出售主要资产;(2)减少资本支出及研究与开发费用;(3)与银行和其他债权人谈判进行债务重组。学校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筹资、投资、资产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

(三)学校风险管理在防范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识别学校战略规划、业务运营中的各种财务风险,认识财务风险的性质和特征,为财务风险评估、财务风险应对奠定基础;实施风险管理对学校财务风险采取定性、定量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可以合理判断财务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及发生后影响程度的大小;实施风险管理,针对学校财务风险的特征及影响,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提出回避、接受、降低、分担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二、风险管理审计定义及其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一)风险管理审计定义

王晓霞在《企业风险审计》一书中,给出企业风险审计定义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RMIS)、各业务循环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计活动,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过程效率,帮助机构实现目标。”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指出:“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充分了解组织的风险管理过程,审查和评价其适当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风险管理包括组织整体及职能部门两个层面。内部审计人员既可对组织整体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也可对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综合以上观点,在内部审计中风险管理审计可定义为: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站在独立、客观的角度,围绕组织风险,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从组织整体层次到职能层次,对组织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有效性,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有效性进行鉴定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二)风险管理审计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1.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可以协助学校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能够从机制、制度方面强化对学校财务风险的管理。目前学校还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没有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对学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可以起到前瞻性作用,能够提出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的合理建议,使最高管理层认识到风险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促使其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对学校财务风险实施规范管理。当学校已经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和管理过程时,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对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和充分性进行监控、检查、评估、报告、提出建议,能够协助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促进风险管理过程的完善,有利于财务风险管理。

2.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从学校整体出发,从全局考虑,从独立、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学校管理层采取措施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内部审计人员能以独特的身份调控学校的风险策略,防范宏观决策带来的财务风险。

3.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采取独特的技术手段,检查、评估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取调查、取证、分析等手段评价主要财务风险因素,测定关键风险点、风险度,以判断学校财务风险监控报告制度是否适当、监控报告是否充分有效,财务风险分析是否全面、防范措施是否完善;对管理层自我评估进行测试,检查其依据是否准确;评估与财务风险有关的薄弱环节并与有关管理层进行沟通;评价财务风险管理方式与学校活动性质是否适当。

4.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客观的风险管理建议直接报告给学校最高决策层,能够引起高层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

5.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对学校预算管理进行评估,促进学校严格执行预算,按预算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三、加强风险管理审计,防范学校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机制,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独立客观的监督学校财务风险管理,帮助学校实现财务目标,进而实现学校的终极目标。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以校为单位成立学校理事会,小规模学校(特别是公立中小学校)可以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学校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受审计委员会领导。对公立中小学校也可以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内审机构向学校(大规模)或乡镇(小规模学校)下派专职或兼职内部审计人员履行内审职责,实行对下进行监督评价,对上进行职能报告的内部审计机制,这种方式必须进一步提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内审机构的地位,确保独立性。

(二)提高内审人员素质,确保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内审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专业水平高低,是保障内审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学校高层管理者、内部审计机构要重视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为内审人员学习内审领域先进的审计理念、技术、方法提供各种保障,不断促进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提高。只有永远保持专业水平的先进性,才能有效实施风险管理审计,才能不断改进完善学校财务风险管理,合理防范财务风险。(三)使用先进的审计技术,保证风险管理审计的有效性。先进的审计技术已经得到实践证明是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能够从内审角度对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应对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可以使用的技术有:(1)风险控制自我评估(CSA)。CSA是一种预防性审计工具,即针对硬性控制也针对柔性控制,是针对内部控制进行的咨询业务,可以评估旨在减缓风险的各项控制以及有关政策和规程的全面遵循情况,可以采取协调性小组讨论会(专题研讨班)、问卷调查、管理人员分析三种方法。专题研讨班可以采取:“目标-风险-控制-剩余风险-评估”的形式,强调列举阻止实现目标的的壁垒、障碍、威胁和风险,接着对控制进行检查,以确定控制过程是否足以对关键风险进行管理,其目的是确定严重的剩余风险;(2)头脑风暴法。针对问题,把能想到的一切主意集中起来,通过一群人的交流,来激发新思想产生;(3)德尔菲法。采用函调方式,分别向有关专家提出问题,之后将专家的意见整理、归纳,并反馈给有关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次综合反馈,这样多次重复,得到比较一致的意见;(4)抽样技术;(5)共同研讨法;(6)系统分析法。

(四)确定财务风险重点领域,揭示风险暴露,加强风险预警

学校的财务风险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筹资、投资、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及使用。

1.筹资。学校应重点关注债务风险。吉林大学陷入30亿元债务困境,说明加强债务风险管理举足轻重。学校债务须经最高层批准,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分析学校的资产负债率、还本能力、还息能力,揭示债务风险是否达到警戒状态。对资产负债率的分析既要看比率的大小,又要分析预期资产负债率的变化;对于还本、还息能力分析应重点分析预期所有者(各级政府等投资者)是否不断增加偿还债务本息的投入;可以分析利息保障倍数(预计不含利息费后的结余/利息),利息保障倍数至少为1,越高还息风险越小。

2.投资。应重点关注校办产业、工程建设、闲置资金的投资,应注重投资效益分析,如新建学生宿舍是否有效改善了学生住宿状况,筹办产业企业的未来收益如何。闲置资金应投资于国债等收益稳定、风险较小的项目,不要投资于股票等高风险投资,天津大学发生违规挪用资金炒股,造成巨额损失3750万元就是巨大教训。高校依托先进技术筹办产业企业,内审人员必须对其风险评估进行审查评价,可以采取贴现现金流量等技术。工程建设项目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项目申请,是否进行招投标,是否纳入资本预算,在建工程支出控制是否完善。

3.固定资产管理。应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的采购、保管和使用。内审人员应重点审查评价资产采购的控制制度是否完善,采购是否进行竞价选择;资产保管制度是否健全,记录是否规范;哪些资产经常使用,哪些资产不需用,各类资产的年使用次数及使用效率。确定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控制、固定资产处理的控制是否恰当,以判断其是否足以防范固定资产管理及使用方面的财务风险。

4.资金管理及使用。应注意资金(现金、银行存款等)实物接触控制不当、盗用及错误处理资金、潜在舞弊和违规、支出未经授权或审批、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等财务风险及暴露。如两免一补、中职、高教的助学金专款专用,内部审计人员应审查、评价风险管理控制是否健全有效,是否按国家规定的用途使用,效益如何。

5.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对重点风险领域进行实时跟踪审计。学校高层应授权内部审计机构参加重大财务事项的预测、规划等重要会议,使内审人员以独立的视野分析各种财务风险,提供合理建议。对重点风险领域应进行实时跟踪审计,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及时防范,避免学校可能遭受经济损失。

[摘要]本文介绍了学校风险管理、学校财务风险的含义及学校风险管理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阐述了风险管理审计的定义及其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对加强风险管理审计,防范学校财务风险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校风险管理学校财务风险风险管理审计

2006年11月,天津大学违规挪用资金炒股,造成巨额损失3750万元;2007年2月,南开大学校办企业允公集团总裁杨育麟贪污1.1亿,另外,因杨担任总裁期间管理失误导致3亿元债务;2007年3月,吉林大学财务处贴出通知,详细介绍了吉大目前负债30亿元,每年支付的银行利息高达1.5亿至1.7亿元,资金入不敷出的情况日趋严峻。这三大财务事件暴露了高等学校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内部控制效益低下,未能有效防范学校财务风险,导致发生巨额经济损失和陷入财务困境。本文结合实际,提出学校应当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实施风险管理,分析了内部审计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强调学校应当实施风险管理审计,评价、改进学校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有效性及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有效性,有效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促进学校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晓霞.企业风险审计.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2]卓继民.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美]S.拉奥.瓦莱布哈内尼.刘霄仑,朱军霞,李旭红译.CIA考试指南.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理论卷).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3][美]S.拉奥.瓦莱布哈内尼.李海风,李媛媛译.CIA考试指南.实施内部审计业务(理论卷).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5]沈征.内部审计禁忌120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6]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内协网,2004.

篇8

关键词:博弈模型;私营企业;管理策略;企业内部审计

一、前序

内部审计就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相应价值和改进一切组织的运营。这是通过应用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和改善相关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中的良好效果,帮助组织实现这些目标[1]。作为各个公司对权力监督和制约进行的内在方面的需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和对关键控制的程序进行监督是公司较好实务的组成部分,非常有利于保持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然而我国企业审计仍然存在着很多突出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2]:

(一)内部审计性质的认定较为模糊,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理念较为薄弱

这些年以来,随着股份制这种积聚资本的有效形式被广泛采用以来,各方面的管理层次的分化比以前更加迅速了,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很多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增加竞争实力,提高经济效益,全部都要求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为了企业能够实现经营的目标和加强经营的管理。然而我国内部审计现代的产生却是一个命令的产物,次要的强调了外向作为国家审计基本存在的内部审计模式。目前的这种审计模式实际上导致了大家对内部审计的性质认定中的模糊,然而就不利于或者阻碍着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发展。

(二)内部审计其作用很难有效的去发挥,内部控制的督察流于形式

内部审计现在这几年来,虽然在财政收支审计的基础中有所一定的向很多范围和深层次的发展,但是从认知水平和思想观念的一些束缚,以及内部审计管理体系等诸多方面,影响着内审其作用的有效发挥。有些企业的岗位设置不合理以及兼岗的现象都较为普遍的出现在内部控制当中。企业职务岗位的合理划分在企业内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工程项目、领用、结算、材料设备的询价等等的环节都是不可以兼任的,然而在现实管理过程中有很多不同的因素影响着职责设置很难实现,如人手问题、职务责任、编制问题、还有一些授权程序和审批下来的金额不是很明确,审批过程中和复查过程中的不合理,内部审计不完善,各个部门的预算都随意的改动,资产控制制度不能有效的执行的原因,使财务部门在行使核算职能上都疲于应付,而监督职能更无从谈起,内部审计监督有名无实,失去了应有的刚性。

私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私营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投资总额上都显著增长。在私企的审计准则中规定了对私企必须实行详细审计。可是具体在具体审计的过程中却容易被现行账面资料和企业的有意隐瞒所蒙蔽,决定接受多大程度的风险,是注册会计师个人根据对审计风险的判断和个人的经验进行的。私企由于产权与经营权的统一,在内控制度上不可避免的存有很多的漏洞[11,12],不仅存在以上一般企业审计所共通的问题,还存在以下特有的问题。

1、私营企业内部审计定位不高。我国的私营企业内部审计由于没有现成的指南,只能效仿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做法,一开始便以”查错纠弊”、“堵塞漏洞”等财务审计为主导。富有建设性 、参与式、导向型的现代“风险管理审计”、“经营审计”等内部审计活动极少开展,起点和定位明显不高。私营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清。

2、私营企业家普遍认为企业是私营,财产是私有,设立内部审计纯属多此一举。故有的将审计机构并到其他部门。

3、此外,私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手段也很落后。

完善发展私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今后发展的趋势,,研究私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通过阐述私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针对私营企业各方经济主体,引入博弈论模型分析进行探讨,进而揭示出问题产生的动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理论基础

在1944年,由诺依曼(Neumann)和摩根斯坦(Morgensten)一起合著出版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该著作的出版标示着系统的博弈理论初步的形成。1950年到1951年纳什的其中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论中的重要论文,最后彻底的改变了人们对市场竞争的看法。从而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和其中的均衡解,也证明了均衡解的重要存在性,这就是著名的纳什均衡。所以揭示了博弈均衡和经济均衡在其中的内在联系。纳什的研究奠定了其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最后博弈论的研究基本上都沿着现在这条主线而展开了。博弈论与传统经济学相比更关注主体选择和他人选择间的影响,即个人效用函数不仅依赖于自身选择,而且依赖于对方选择。博弈论可以划分为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在现在的经济生活中存在大量的非合作博弈,现在研究者主要研究非合作博弈。纳什(Nash)针对于非合作博弈目前最为主要的是理论方面的贡献在于定义,而且同时也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和其中的均衡解的存在,史称“纳什均衡”该理论核心思想是针对别人的行为方式,可能采取的行动,来作出自己的决策。根据经济学“理性经济人”中的理论假设,全部的经济主体都会依据 “效用最大化”中的原则选择为其行为,所以都存在着博弈的理由[3,4,7,8]。本篇文章也同时针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博弈主体,和全部的博弈主体可以提供选择的行为策略与支付函数或都收益矩阵等等,进行分析同时也提出相关管理策略。

三、博弈模型建立与分析

通过考察分析,一般的私营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包含了私营企业外部供销群体与企业每个职能部门之间的监督博弈,私企各职能部门与企业财务会计部门两这者之间的监督博弈以及私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企各个企业财务部门之间的监督博弈。第一个层次与第二个层次的博弈中,博弈理论和博弈过程基本相同[5,6],本文首先建立这两个层次的博弈模型。

博弈模型的建立基于以下假设:

假 设目 的

H1:私营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唯一目标是履行岗位工作职责,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作为监督方的各个企业职能部门和私营企业外部供销群体相分离的,然而却成为监督博弈的参与者;

H2:私营企业外部供销群体受不法利益所驱动;使利益驱动限制在不法利益驱动的范畴;

H3:私企的外部供销群体唯一能选择的是造假和不造假;规定实施的监督方与被监督方有可能会“同时选择行动”,而且也对参加双方的一些特征、战略的空间,还有支付函数中也会有准确的认知,最后会使这种监督博弈会成为一种很完全的信息静态博弈。

H4:(私企外部的供销群体对于各个私企各职能部门对于这些实施的监督方式也有可能是可预测的;

H5:私企的外部供销全部群体的行为选择这些所带来的收益也是完全都可以估计的。

私企的各个职能部门的少些行为有可能分为下面两种结果:一种是很严厉的打击各个被查的私企的外部供销群体造假,二种是没有查到的私企的外部供销群体所造假会导致失职,就会产生查处不严这些。私企的外部供销群体也会有可能分为以下两种选择:一种是:合法提供或者给予私企所需的,不会造假,二种是:为了不法利益的一些诱惑,挺而走险,违法造假。私企各个职能部门战略有分为两个:查处与不查处。私企的外部供销群体的纯战略也是分为两个:造假和不造假。假如A是私企中的外部供销群体造假收益,C是私企中的各职能部门中的所有查处成本,R是私企的外部供销的群体以造假以后处罚的所有成本。在C

假设以p(μ)来表示私企的各个职能部门实施查处的概率,p(ξ)来表示私企的外部供销群体造假的概率。拟定p(ξ),私营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来选择查处p(μ)=1和不查处p(μ)=0时,其希望收益分别为:

得:p(ξ)′=c/(a+r)

p(ξ)′表示若私营企业外部供销群体造假的概率小于c/(a+r),私企的各个职能部门最为优秀的是选择不查处;如果私企外部供销的群体造假概率大于c/(a+r),这种情况就表示私营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为最优秀选择查处。

p(μ)表示若私企各职能部门查处的概率小于a/(a+r),这种情况就表示私企外部供销群体最为优秀选择为造假;如果私营企业中各职能部门查处中的概率大于a/(a+r),这种则表示私营企业外部供销群体最为优秀的选择为不造假.

结合上面的所有分析,从而得出私营企业各职能部门和私营企业外部供销群体监督博弈中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为[p(μ))′=a/(a+r), p(ξ)′=c/(a+r)],即私企各个职能部门是以a/(a+r)的概率为选择进行查处的,私企外部供销的群体是以c/(a+r)的概率选择进行造假的。

这种博弈模型也揭示出了私营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和私营企业外部供销群体监督效果不仅取决于p(μ)′,同时也取决于p(ξ)′。私企各职能部门也强化了对私企外部供销群体中的监督有两种用途,其中一种是怎样来增大p(μ)′,另一种则是怎样来减小p(ξ)′。

第三个层次中的博弈则表现了私企内部审计部门和私营企业会计部门两者之间的监督博弈。私企内部审计部门与私营企业财务会计部门之间的博弈模型与上述的博弈模型论证思路是相同的。

私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战略包括:选择性加强审计监督与弱化审计监督。私企的会计部门战略也有两个:选择做虚假帐提供虚假财务信息与不做虚假帐提供真实财务信息。假定a′为私营企业财务部门,向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提供虚假的信息收益,c′是私营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成本,r′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私企的财务部门做虚假帐提供虚假信息的惩罚成本。在c′

根据上面的论证思路,假设p(η)表示为私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审计监督的概率,p(θ)表示为私营企业财务部门做虚假账,对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概率。与此同时也可以证明:p(η)′=a′/(a′+r′),p(θ)′=c′/(a′+r′),这种就是私企内部审计部门和私企财务会计部门之间的审计监督博弈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这钟博弈模型显示出,私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私营企业财务部门的审计监督效果即取决于p(η)′,同时也取决于p(θ)′。私企内部审计部门的强化对于私营企业财务部门的审计监督在在两种途径,一种是:如何增大p(η)′,另一种是:怎样减小p(θ)′。)

四、对策探讨

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现在已经由财务收支审计迈向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现为主要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质量是毋庸置疑的发展方向。除了要把握住重点,“全面审计,突出重点”这个审计工作多年来遵守的原则与方法,随着审计的领域与拓宽,内审范围更大、难度更大,然而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之间的矛盾也就更加的突出了,这就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9,10],私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通过对私营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模型的分析,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的总体思路,而且也为寻求改善内部审计监督具体途径指明了方向。

首先,对于私企的内部控制与审计监督地来这是一企业外生变量,审计监督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等一系列的文件都是私企内部审计监督的依据。也是私企资本运营经营业务的开展,也强而有效地执行了内部审计与所有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其次,遵循加强私营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总体思路的指引,从通过技术来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此同时也加强了私企内部审计监督力度,提高了造假被发现的概率,并且加大了对违法行为查处的力度,完善私企的内部法人治理的结构,全部做好内部审计监督的所有工作,增大违规违纪方面的行为处罚成本,增加目前制度的威慑力等各方面来进行对策设计。

其次,通过博弈模型反应出来的,不断的提高了财经违规行为的处罚成本,对于违反财经、内部控制与审计监督的制度,同时也利用职权的、假公济私、营私舞弊等行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搞好审计工作,也要提高私营企业造假的经济处罚成本,使得他们不会抱有侥幸心理,姑息纵容。

总之,搞好管理内部审计工作任重道远,它不仅仅是需要审计人员细微的工作,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更是需要审计人员都大胆地去学习与借鉴国内外先进审计的方法与手段。唯有这样,管理审计才能一步步的步入正轨,内部审计的一切职能与作用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参考文献:

[1] 刘俊英,内部控制的完善有赖于内部审计的加强[J],山东纺织经济,2010年第5期,45-47。

[2] 盖希娟,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视野,2010,5,31-32。

[3] 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 谢识予,纳什均衡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5] Ler. B: Toward a theory of Equitable and Efficient Accounting Policy,The Accounting Review January, 1988.

[6] Ross,Steven: Disclosure Regulation in Financial Markers, Issues Financial Regulation, ed. F. Edards, Mcgraw-Hill, 1997.

[7]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8] 汪贤裕,肖玉明,博弈论及其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8。

[9] 吴水澎,中国会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10] 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2(3):6-12。

篇9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金融机构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与日俱增。内部审计作为银行监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于维护银行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银行内部引入风险导向型审计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厘清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制订业务计划,从而保障在广泛的审计范围中,科学合理地履行内部审计职能。

1风险导向型审计概述

早在20世纪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探索以风险为导向来开展内部审计业务。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风险导向型审计的理论逐渐进入到中国审计的视野。近十年,风险导向型审计在我国逐渐从理论转入实践阶段。风险导向型审计是一种审计理念,它以全面的风险评估为基础,通过对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将组织面临的风险进行排序,从而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这种审计理念需要对组织的风险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以此为依据将审计范围限定在重大风险领域,由于忽略了低风险的领域,因此保障了内部审计投入的高回报。

2银行应用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意义

对于银行的内部审计而言,风险导向型审计的引入意义重大。银行具有网点多、业务量大、资金交互频繁等特点。从审计资源的角度出发,审计资源的稀缺性与审计对象的广泛性之间矛盾十分突出。面对如此繁杂的审计环境,内部审计人员要从事大规模的审查显然是不经济的。内部审计频繁地检查也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给被审计对象的正常业务运营造成影响。因此,必须使用科学的审计理念,使银行的内部审计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不断优化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在此情形下,风险导向型审计逐渐成为银行开展内部审计业务的必然选择。

3银行应用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方法

随着银行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各种金融产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给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应积极探索风险导向型审计的应用方法,以适应日益严重的经营风险。风险导向型审计在银行中的应用方法包括四个步骤。

31识别风险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的定义,将银行面临的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战略风险。风险导向型审计的第一步便是要识别出影响银行正常经营的重大风险。要准确地识别这些风险,需要关注银行的经营目标、组织结构、内部控制情况、管理者的素质及其风险偏好等因素。

32评估风险

风险导向型审计的第二步是评估风险的大小,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风险排序,从而确定审计工作的范围和重点。内部审计在评估风险的程度时应该考虑损失情况和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风险的优先等级。

33实施测试

测试包括合规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合规性测试是对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了解,并对该内部控制是否得到一贯遵循加以审计的过程。实质性测试是在合规性测试的基础上,为取得审计证据而运用盘点、函证、计算和分析等方法,从而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

34后续跟踪

当审计过程结束后,内部审计人员仍然要对涉及的审计结果进行跟踪,以便监督被审计对象是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后续跟踪也同样要使用风险导向的原则,对于风险较高的领域,必须有具体的跟踪记录,并及时收集反馈意见,从而有效地拓展后续跟踪项目的深度和广度。

4银行应用风险导向型审计的问题

41风险评估手段亟待加强

风险导向型审计以风险评估结果为基础,通过了解组织的风险状况,有针对性地对相关风险节点设计匹配的审计程序、分配合理的审计资源。现阶段银行对于风险评估环节的技术和工具较少,在应用风险导向型审计的过程中,更多还是依靠对各类会计凭证及财务报表的查询和分析来实现。由于这一过程中的风险评估行为,很容易受内部审计人员主观判断的影响,因此制约了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2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往往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也缺乏风险管理方面的意识,未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领域中的作用。许多银行机构对内部审计价值的认识还停留在查错纠弊方面,这与风险导向型审计的要求相差较远,甚至在一些银行中还没有真正在内部引入风险导向这一理念。

43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对业务的熟悉程度、分析判断能力等都会直接影响到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效果。银行应用风险导向型审计,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掌握财务和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审计人员熟悉银行的具体业务内容,并具备敏锐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对银行的风险状况进行准确的衡量。在现实工作中,一些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对银行的具体业务内容并不熟悉,分析和判断能力也是参差不齐,限制了风险导向型审计的应用。此外,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也导致项目时间紧迫,弱化了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流程,使得识别和评估重大风险的程序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5银行应用风险导向型审计的策略

51构建风险评估的模型

风险评估作为风险导向型审计中的关键步骤,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模型来保证其有效实施。首先,要建立风险信息的共享机制,使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风险评估时,能够及时获得必要的线索;其次,参照国际通用的标准风险框架,结合银行自身的实践,建立符合组织要求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以提高风险的评估效率和准确性;最后,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非现场审计,增强审计时效性,对风险进行全面追踪。

52提升全员的风险意识

我国的金融业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银行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影响,就必须要正视风险。作为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要积极引入风险导向型审计的理念,并推动内部审计部门进行贯彻和执行,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银行面临的风险。同时,还要提升全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要求银行各级职员都理解风险,加强对风险的识别,提高对风险的敏感度。只有这样,才能使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效果得到充分发挥,促使内部审计更好地履行?能。

篇10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 绩效评估 内部审计

一、模型的建立

根据各公司的架构和内部审计的发展程度,利用平衡计分卡建立模型:

该模型从客户的满意度、绩效管理、员工的满意度以及学习与创新这四个方面对内部审计的绩效进行全方位的评估。

二、指标的设置

1.如何确立内部审计的战略与目标

确立内部审计的战略与目标,其实就是在公司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职能的问题。

①找差距。通过公司领导对内部审计的期望,查找出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与公司领导期望的差距。②新的定位。为消除期望差距需要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重新的定位,并在《内部审计章程》或内审管理制度中明确新的目标、权利和责任,以实现角色与任务的转变。③审计工作规划。以服务为导向,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规划,梳理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工作标准和流程、沟通报告模式,以满足客户需求。④风险评估。在制定工作计划之前,对企业三个层次的风险进行评估:企业层面、业务层面、被审计单位层面。通过风险评估的结果,找出关键风险点,实现审计资源的有效配置。⑤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对于关键风险点,重点配置审计资源;对于非关键风险点,实施不定期的抽查与关注。

以上战略目标的分解,是建立在良好的参与氛围和便捷的沟通渠道基础之上的。只有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以及管理层建立起互动式的沟通,内部审计从战略目标到审计工作目标的分解才能得以实现。

2.客户满意度评估

内部审计是企业中的服务部门,它的任务是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从服务对象来看,可以分为: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公司管理层、被审计单位。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进行如下设置:

①目标。最基本的目标就是要满足审计委员会和管理层的要求和期望。②绩效指标。衡量的指标有重点审计领域的工作权重、审计计划完成率、与审计委员会、管理层沟通的频率、审计委员会和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满意度。③衡量方式。具体的衡量方式有:审计计划执行情况考核表、计划外审计项目执行情况考核表、客户满意度评价表、与审计委员会和管理层会议的召开频率。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被审计单位满意度调查,应该仅作为绩效评估的参考指标。内部审计具有服务与监督双重职责,若将被审计单位满意度设置为考核指标,很可能会导致内部审计无法正常开展审计工作,充当“老好人”的角色,无法发挥其监督作用,使得审计工作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3.审计质量与效率评估

在所有的指标设置中,笔者认为,审计质量与效率是最难评估的项目。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在公司中发挥的作用分为:直接效益、管理效益、威慑效益。

①传统考核模式存在的不足:只重效益,不重审计质量和规范。由上述三种效益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到,除了直接效益可以用货币单位衡量外,其余两种效益均体现为“隐性价值”。这种考核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便于理解和操作。但是,不难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被考核者会重视审计结果,而忽略了审计程序的规范性和审计质量控制管理,不利于内审团队的成长以及内审工作质量的不断规范和提高。

②审计工作考核应当“效益”与“质量”并重。除了传统的“定量”与“定性”指标外,工作评估中应当将“审计程序和方法的灵活性”、“审计质量控制”作为考核指标,鼓励内审人员不断完善审计管理程序、提高审计质量,鼓励新的审计方法和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的运用。考核内容可以包括:审计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对比,审计方法、管理方法和工具的运用,审计质量控制程序是否得到执行,外部第三方出具的《审计质量评估报告》,高风险领域花费的审计资源,部门预算控制情况等。

4.员工满意度评估

内部审计工作有其特殊性,在实施审计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而这些专业判断对审计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内审工作对于内审人员个人的职业素质、工作态度和技能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对员工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员工满意度主要体现为团队的凝聚力、员工士气和个人发展上。其考核的内容可以包括:员工的流动性、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情况、内审岗位的空缺时间、员工培训情况等内容。

5.学习与创新指标考核

学习与创新主要指内审人员专业水平和技能的提升,审计方法及审计业务的创新,审计理论研究。具体的考核方式有:对内审人员的专业资格评价,包括审计经验、专业资格证书的取得;内审人员提出的创新建议的次数;省级、市级内部审计理论研讨的成绩;参加协会交流的次数以及参加企业间内审经验交流的次数等内容。

三、权重的分配

平衡计分卡从四个维度对内部审计绩效进行评估,根据目前公司内部审计发展的阶段,可以设置权重。同时,根据不同层面和同一层面的不同因素,分别设置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