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11-28 18:35: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基础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重新激发学生学习愿望
学生由于在中学期间超负荷重压,丧失了学习兴趣。他们遭遇升学考试失败,进人技校学习职业技能心理有压力。因此,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位学生。为了每位学生健康发展,营造一种朝气蓬勃,宽松和谐、积极主动学习电工技能的氛围。比如,教师在每次讲授新课前,提几个趣味性较强与现今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就能解决。教师除了赞扬回答问题比较圆满的学生外,还要给予较高的等级分,这种肯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成就感,让他们树立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样,既重新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又夯实了技校学生电工学基础知识。
2 面向学生传授电工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教师面向学生不是迁就学生,不能仅仅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一味迎合学生兴趣;面向学生既注意学生一时兴趣,又致力于培养学生长期兴趣和志趣;既注意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又注意有一定挑战性(强调“最近发展区”概念)。为此,教师要依据电工学学科特点,注重从生产生活现象情景出发,引出电工学学习内容。比如,依据“最近发展区”概念,讲授电工学第四版第二章第四节电磁感应课。首先复习中学物理电磁学中电磁感应现象,即闭合电路中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如果电路不闭合,导体中只产生感应电动势,而无感应电流。这样,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这两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就弄得一清二楚,牢固地建立了新知识楞次定律的起点。教师在做好楞次定律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借助前面讲清的知识点即“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经过与电磁感应现象对比得出:当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中时,相当于条形磁铁不动,而螺线管中的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这时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这时,教师强调指出,线圈中有感应电流就会产生感应磁场和磁通,使用安培定则能够判断出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条形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反,即中原与垂感相反。同理,当条形磁铁从螺线管中拔出时,螺线管中线圈也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及感应电流,此时线圈里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插入磁铁时感应电流方向相反,应用安培定则也能够判断出线圈中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条形磁铁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同,即原与感相同。归纳以上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即楞次定律(感应电流产生的磁通总是阻碍原磁通的变化)。当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教学也可以这样进行。因此,教师依据“最近发展区”概念教学,新旧知识点衔接自然,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有效迁移,有利于学生在良好的基础上形成电工学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较好。
3 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篇2
关键词: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 “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 运用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由于招生制度的改革,高校的持续扩招,中职学校面临着生源危机。为了生存和发展,中职学校录取标准一降再降,因而大批学业不良的学生涌入中职学校。中职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大多是不受教师和学校重视的群体,学习上、生活中受到的挫折和打击比较多,往往缺乏学习自信心,自卑心理较强。进入中职学校后,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加上中职学校的社会地位和口碑比较低下,这种心理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多数中职生虽然也想把学习搞好,但由于基础太差,没有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未能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加上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总是学不好,常常陷于痛苦和矛盾之中,结果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在学习上不肯用功,只图安逸自在,玩字当头,混日子。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是中职学校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电工基础》是中职学校电工、电子、机电、计算机等许多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多、原理抽象、难懂难学。由于其理论较深,中职生很难掌握。因此,如何创设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担任的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积极运用“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三种学习方式各自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为其自主地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为其能创造出更多的新的思维产品奠定基础;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协作、分享精神,为其在社会群体中的适应和发展做准备。三种学习方式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自主是探究的基础,合作是探究的形式,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互为促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有效结合,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仿照科学探究的过程来学习教学内容,教师提供学习材料,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诱导,通过合作方式得出结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验、理解和采用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强调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有机结合,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又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达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到位。笔者通过探究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五官的知觉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在自然体验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满足了成功的欲望,获得了成功的快乐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1.科学设置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饶有兴致地带着问题去探究学习,这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环节。根据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科学设置探究性问题教师要注意这么几点:一是设置的问题,学生要有一定的了解,但又没完全弄懂。对完全陌生的问题学生可能有畏难情绪而激不起兴趣。二是要引导学生在现有掌握程度的基础上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三是要循序渐进,注意设置问题的层次性和知识点的逻辑联系,逐步实验逐步提出问题,且提出的问题是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就能解决的,而不是跨度或难度太大可望不可及的,以免使学生丧失信心。例如,在学习愣次定律时,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逐步提出并弄清以下问题:磁铁极性的变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有何关系;磁铁插入或拔出的快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角度之间有何关系;磁铁在线圈中停止不动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情况之间有何关系;由磁铁改铁棒观察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所产生的实验现象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判断感生电流与磁场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让学生真正弄清楚愣次定律的具体含义。
2.合理设置合作小组,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着显著的优点。它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强调“学会学习”和“创造学习”,在教学评价上注重小组自我评价,能增强中职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与技能,增强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大面积地提高中职生的学习成绩。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教师要使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将学生合理分组,按成绩好坏、性格能力差异、男女比例合理搭配,每个小组成员的数目不宜过多,最好介于3―7名之间;二是责任落实到人,避免袖手旁观的现象发生。例如,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与电流之间的关系时,因为活动过程复杂,所需器材多,操作难度大,学生的基础程度也不相同,所以教师应采取分工合作的方法,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长进行搭配分组,各小组结合各自的优势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的活动任务,让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认真观察、记录和分析,然后在小组内和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这样不仅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使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而且通过讨论相互启发、相互交流,有利于探究活动目的的实现。
3.引导合作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引导合作探究过程是实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主要流程为:创设氛围提出问题引导点拨师生互动形成方案结论升华纵深探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学生以信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三是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学生迷茫时适时引导;四是促进合作,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例如,在“三相交流电路”教学中,对于“三相交流负载的连接”,教师可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引导学生根据负载连接要求、电源电压情况选择实验器材,然后设计电路完成电路安装及测量,引导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分析及分工协作,使学生通过探究、纠正错误、充分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对三相负载的星形和三角形连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相处、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4.改革教学评价的手段和方式,培养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
改革教学评价的手段和方式为:一是实行个人考核与小组团体考核相结合,量化个人对小组的贡献;二是把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三是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注意使用有利于激励学生的描述式评价,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充分发挥正面评价的促进功能。例如,在做学科成绩评价时,教师可将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协作学习时的行为表现、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任务完成情况作出定性评价,按照适当的比例纳入考试总成绩,作为平时学生学习行为表现成绩,使一部分原来基础差但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也有好的成绩,从而维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上进心,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美]大卫.W.约翰逊等.合作性学习ABC[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
[2]施桂筱.浅析技工学校《电工基础》教学[J].职业与教育,2008.7.
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Abstract: City high-rise building is becoming the main building, strong shock resistance, resistance to overturning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new materials, new technology and new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high-rise build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related to the life of high-rise build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of high-rise building foundation engineering,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and suggestions, which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尤其在城市,伴随着土地的紧张及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高层建筑施工,具有结构复杂多变,施工作业面窄等特点,如何加强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直接影响工期,处于承上启下,至关全局的地位。
2.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
(1)高层建筑基础施工的要求
因高层建筑的基础是为了支撑其上面的主体建筑,要有很大的承受压应力,所以要有较强的抗压性;高层建筑高度大,改变了空气的流动状态,其建筑本身要承受了风压力,高层建筑基础要足够坚固,才会够抵挡大风横力的作用,所以要有较强的抗倾翻性;规范中要求高层建筑要能抵抗地震达七级及以上,所以有较强的抗震性。
(2)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主楼与裙房的基础连接一般不设沉降缝。南方的地理条件是地下的水位高,使缝处的防水工程施工难。要做好缝两侧上部的结构,容易碰撞而加重了震害;在缝处主楼和裙房地下室不在同标高的地面上,控制不了基础侧移。普遍是基岩端做承桩的基础,主楼和裙房基础相连。
埋置基岩较浅时用大直径的人工挖孔灌注桩。孔壁支护,土质好的时候要用素砼来支护,土质差的时候,护壁要另外加上竖向与环向的构造筋,护壁采用直径为0.9m的圆形钢模组合逐节进行挖孔、支模灌注砼,要比地面高出0.1~0.3m;成孔,向片状节理的桩底基岩面向下进行补钻达5m深,并且取出岩芯来校核其岩性;桩身质量控制,垂直度的偏差在0.3%,孔中心的线平面所偏差不应该大于4cm,桩径不能小于设计的直径,砼要连续进行浇灌,分段进行振捣,使每段不得大于1米。
基坑支护。高层建筑施工时要考虑基础所具有的稳定性和抗震特性,要求较深地埋置,尤其是采用了箱基的全补偿式的基础时更为明显。又因地下的管线密而纵横地交叉,所以不能放大开挖,要用钻孔或者挖孔式的挡土来护坡进行灌注桩。基础底板。箱基、筏基、桩基承台因防渗等要求,往往都有较厚的钢筋砼底板,一般为1.5~2m,40层高的厚度达4m。砼大、坑深、钢筋密,加上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所以在施工组织设计时对温差应力及温差收缩裂缝的控制要特别重视。箱形基础。结构设计上要考虑施工过程的整体弯曲影响,一般不要求计算其整体的弯矩,在对箱基的底板、顶板和墙体进行考虑受力的情况及施工的要求时,拉筋的直径不能小于6mm,其间距不能大于70cm,其拉筋与外皮钢筋要钩牢。高层建筑的箱基、门洞对墙体的刚度进行削弱较大,通常为20%~30%,所以洞口的钢筋不能遗漏,在底层柱的主筋可伸入到箱基的墙体,其深度可为外柱、相连的柱、剪力及一边有墙或是四周都无墙的内柱应该全都直通至箱基底,其他的内柱可以将四角的主筋直接通到其箱基底,使其余的钢筋可以伸入到墙体内达45倍直径长度。
筏形基础。为了使高层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得到保证,防止其倾复滑移,应该向设计的单位追加地锚必要的措施。要考虑筏基及其上部结构的实际施工过程及地基在沉降过程中把能承受的能力,并调整一定差异变形的能力。
无桩基或无锚筋桩的箱基。在对地下室进行施工时,要切实在雨季的做好排水工作,基坑内有积水时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满足其稳定抗浮的要求。
3.如何加强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1)强化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因操作不当引起了很多质量问题,某些违规操作表面看对工程施工质量影响不大,但实际上却隐藏着巨大的质量危害,所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必要不断地巡视检查,一旦发现违章操作,就要立即予以纠正。通过工程施工工序交接检控[3]对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能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工程施工工序交接检查须遵循若前道工序不合格就无法转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原则,以此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此外,还需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操作使用的监控力度。在进行机械化施工方案的制定和评审时,考虑施工现场条件、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结构型式、建筑技术经济、机械设备性能等各种因素,使之合理装备、配套使用、有机联系,以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效能,力求取得最优的综合经济效益。对施工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必须进行着重的检控,通过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来保证项目施工质量。同时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严格依据标准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机械使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2)加强测量控制
在进行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基础桩位的施工更加需要准确的工程测量技术保证。根据施工规范的要求,承台的桩位的允许偏差值很小。一旦桩位偏差超过规范要求,将会引起原承台设计及受力的变化,从而增加了工程成本。严重的桩位偏差将会导致桩位作废,需要重新补桩等处理措施。而对于土方开挖及底板基础施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底板、承台、底梁的土方开挖是要尽量避免挠动工作面以下的土层,因此周密、细致的测量工作能控制土方开挖的深度及部位,避免超挖及乱挖。另外基础墙柱钢筋的定位放线是工程测量在基础施工阶段又一个重点。对于结构复杂,面积较大的工程,只有周密、细致的进行测量放线方能保证墙柱插筋质量,避免偏位、移位等情况的发生。
(3)桩基施工要求
桩基施工是基础工程施工的重点工序,在利用桩机吊桩时,桩与桩架的垂直方向距离应控制在4m以内,而且控制偏吊距离在2.5m之内。在吊桩过程中,必须控制速度平缓,在桩身处系上缆索,保证缆索方向不一,并经过人工控制来稳定桩身。拿人工挖孔桩来说,当各个工程桩基在挖到设计深度时,必须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监理等进行实测验孔,在实测验孔过程中,先用一根制定的管,其管的长度以及底部直径等尺寸,均与实际桩相同,将管通入桩底,并旋转几圈,技术验收人员进行观察记录,如果制定管不能自由转动或者根本不动,表示挖孔未达到设计要求,必须进行修孔处理。反之,当制定管能够自由旋转,施工人员即可激励下井进行检查,首先检查,桩径及桩底扩大头的几何尺寸,看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第二,检查孔底岩层是否达到设计标准。第三,检查孔底有元松散岩块及用小锤敲击孔底岩层(敲击孔底岩层要有经验人员操作)。第四,检查孔底清渣情况。第五。在桩顶放下线坠到桩底监测桩身垂直度。第六,经监测符合设计要求之后,由施工方、监理等方进行原始记录签字,随即交由铁工安装钢筋笼,在浇筑桩芯混凝土前还要进行一次清底工作。
4.结语
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对于整个工程的安全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好基础施工和质量检测工作,才能保证高层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周振华. 谈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J]. 科技信息 , 2010,(16)
[2] 陈剑峰. 论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 2009,(05)
[3] 孙海鸥.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J]. 河南科技 , 2010,(10)
篇4
关键词:地基基础;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为了做好建筑地基基础稳固工作,我们要对建筑地基基础进行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以此来确保建筑的安全使用。以下我们就采用桩基础中的预制桩作为地基基础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做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一、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
1.1 地基基础的勘察技术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必须对地基基础进行勘察。地基勘察以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6为依据。
1)收集建筑总平面图,分析平面图的坐标和地形,结合房屋建筑的性质、规模、结构和基础形式,判断建筑的荷载力,从而确定地基的埋置深度和允许变形范围。
2)通过勘察,查明地质的类型、分布、工程特性,对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作出分析评价,以便初步判断不良地质的类型、成因和分布范围,为提出整治方案提供数据资料。
3)单栋高层建筑物勘探点的布置,一方面满足地基均匀性的要求,将勘探点设置在4个以上,而对于密集的高层建筑群体,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必须有1个控制性的勘探点。
4)从基础的地面算起,详细勘察勘探的深度,将勘探深度控制在地基的主要受力层上,地基的底面宽度大于5 m,设置地下室或者裙房的抗浮桩和锚杆,保证勘探孔的深度达到抗拔承载力的评价需求。
1.2 支护设计和土方开挖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支护设计技术,可以采用小放坡、水泥砂浆护坡支护,具体的设计技术包括:
1)清除挖方区域的障碍物,搬迁区域内的地下排水管道和电缆等,同时绘制出现场场地的平面图,以确定开挖的路线、边坡坡度、排水渠道和集水井位置等。同时设置测量控制网,把握控制的基线、轴线和水准点,经过反复审核后,确定是否可以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其中临时性排水设施的排水沟方向要大于0.002,保证场地内不会积水。
2)施工工艺方面,采用反铲挖掘机挖掘较硬的土质,并用岩石粉碎机处理岩石。反铲挖掘机挖掘分层挖掘较深区域,运土的汽车放置于反铲的一侧,减少回转的角度,开挖面积较大的基坑,反铲机应该呈/之0字型移动,而自卸汽车数量应该结合挖掘机的大小进行确定,并按照生产效率和工期的要求,保证挖掘工作的连续进行。针对基坑的边角位置,挖掘机难以开挖之处,要采用人工方式配合开挖,并将沙土清除到在挖掘机作业范围之外,与此同时,控制好挖掘机的深浅程度,在基地预留10 cm左右的人工清底找平,避免超挖时基地土被扰动。
3)质量标准的提出,1保证基坑地基土质符合设计的要求;2是控制允许的偏差项目,首先标高是利用水准仪检查或者拉线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0~50;3由设计中心用经纬仪、拉线尺量检查长度和宽度,允许偏差为±0~20;4用坡度尺检查边坡坡度,允许偏差为±0~30。
4)土方开挖形成基坑之后,加强成品的保护工作。1注意保护测量控制桩,防止挖掘机撞坏基坑;2在基坑的周边设置排水渠道和集水井,并保持场地适当的坡度,防止积水浸泡基坑和场地,在夜间施工的时候,也要保证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地基和边坡的超挖。
1.3 地下水的控制
地下水是基础地基质量隐患因素之一,如果地下水位过高,腐蚀了地基基础,很有可能引起地下沉陷。为了控制地下水,可考虑采用管井降水法:
1)承压的含水层渗透系数从上至下呈现逐渐加大变化,如果降幅相同,则降水井越深,单井的出水量就越大,而井深超标,则会削弱出水量对水位降幅的正面影响。管井的井深要比基坑挖深深6 m左右。
2)含水层的土质通常为粉质黏土、粉土和粉砂交互层,这些土质的渗透性差,不利于出水,井深可打至基岩底部,利用底部的砂层、卵石层,提高渗透系数,形成完整井。
3)如果基坑的面积较大,具备在坑内布井的条件,则可以采用在坑内布井的方式,减少管井的数量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4 基坑监测技术
基坑监测技术是为了防止基坑施工发生意外,确保工程的安全,一般分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基坑边坡变形观测,了解基坑支护的变化状态,以监测数据为依据,结合开挖的地质情况,对支护参数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如果发现基坑支护存在异常情况,则应该采用支撑或者回填等方法,提高基坑边坡的安全系数。
2)监测的内容除了量测基层位移情况和观察地表开裂的位置和列宽,还要对基坑的渗水情况和漏水情况变化进行观察。
3)布置监测点,选择在基坑支护变化最大的地段,或者局部地质条件不利的地段。
二、建筑地基基础的质量控制要点
1、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构成
地基基础的质量组成有:施工质量、检验质量、设计质量,其中工程的施工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影响它的因素既有偶然性的也有异常性的。偶然的因素是指:由于随机性的原因致使施工、材质、材料等发生细小的差别从而使质量波动;异常因素是指:利用一些手段或者经验可以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发现并解决。例如:施工工艺的编制不合理、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操作者不遵循规定操作、施工环境不符合工艺的要求等这些都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异常因素。异常因素较之偶然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较大,所以要正确的分析以及解决它们,要制定相对应的措施来彻底的消除这些因素的干扰。
2、地基基础质量控制原则
实行质量控制,就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检测、监控、试验,要根据计划和质量来改善要求,保证按照合同、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在施工中应遵守的原则有:
(1)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2)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3)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的原则;
(4)坚持遵守公正、守法、科学的职业规范;
(5)要充分的发挥人的作用原则
3、地基基础质量控制的方法
(1)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
选取不少于总桩数1%,不少于3根的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如果规定的试验数量不能够满足设计的要求时,可以依据实际的情况适当的增加试验桩的数量。例如:在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的地区,或者使用了新型桩、新工艺,试验桩的数量可以增加一些。此外,在进行施工时,桩的参数值如果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或者施工的工艺发生了变化,那么在施工完成后要根据情况重新选择试桩。例如:在进行挤土群桩施工时,会因为土体的侧挤或者隆起,是桩被挤断或者拉断;特别是在进行大面积密集群桩施工时,如果再加上打桩顺序的不合理或者打桩的速度太快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引发严重的质量问题。
(2)对施工材料进行控制
施工材料直接决定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如果使用的施工材料不合格,那么工程的质量就不可能达到设计的要求。所以,在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中,在施工前就要对施工材料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材料质量,以此来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对施工材料进行控制时,首先要对材料的供应厂家进行审查,进行多家的对比,要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厂家对材料进行供应。然后要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例如:质量检验报告的检查、外观的检查、理化性质的检查等,以此来确保进场原材料的质量。
结束语
地基基础工程作为建筑质量的基石,一直以来都是建筑施工的核心。地基和基础都属于地下的隐蔽工程,对其施工质量的检验一般都在建筑工程竣工以后,一旦有质量问题,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难以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所以,对地基基础工程实施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不但对建筑的安全使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经济发展、国计民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金光,周艳国,朱方敏.刚性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的有限元分析[J].建筑技
术开发,2001(7).
[2]王爱国.已有建筑地基加固与基础托换技术综述[J].建筑技术开发,2008(1).
篇5
关键词:机电工程;电气安装;质量控制
一、 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工程存在的问题
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电气施工人员的教育程度低,施工的素质相对校差。在施工的工程中,施工工程大多是包工包料进行施工的,同时机电安装工程的材料市场相当的混乱,材料的把关不严,在利益的大力驱动下,大多数不合格的材料流进到施工现场中了,造成工程的质量严重的低劣。再者大多数施工企业资质较低,对施工中电气安装的施工质量不够重视,企业内部往往只重视利润,不顾安装质量和安装规范,忽视安装的环节。还有就是在施工的工程中土建施工人员不考虑电气的安装过程,在施工中不按要求进行电气施工的预留,导致的结果是很多控制箱上下挤砖,控制箱不能水平的安装到墙上等。房间的开关太远,插座不能设置在统一个水平线上,给建筑的功能和使用上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严重的影响了电气安装的施工。
二、 机电安装工程中的电气安装阶段的质量控制
首先,在施工准备的阶段进行质量控制。电气安装施工的指导依据是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好坏对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开工之前必须对施工工序、施工方法、施工保证措施的各项技术措施进行核实和审查,在开工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提前做好施工设计图纸会审工作,对电气安装施工的每个阶段,都进行仔细的管理纠错,将每一份设计以及设计修改的地方都描绘在图纸上,在施工之前,电气安装的人员要全面仔细的审核施工的图纸,了解计划进度与施工的方法。
其次,在基础的施工阶段进行质量控制。在此阶段,及时配合土建工程做好箱体的预埋预留工作,以及做好进户电缆穿墙管,安装技术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素质,做好全面的质量控制,提高施工的质量。施工的技术人员要认清工程中的重点,确保配电箱、电力电缆、配电装置合理布置,根据标准规范进行超前监控,预控工程质量。
最后,与土建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做好线管的敷设工作,加强紧密配合使土建施工与电气的安装都能够正常的运作,不影响质量与进度。
三、机电安装工程设备电气设备安装施工工艺实现
配电箱的安装施工,配电箱的安装要安设在绝缘的非金属或者木板上面,然后整体安装在紧固的控制箱内,保证配电箱的安装正确和合理。配电箱必须与金属板做好电气连接。
配电箱和开关箱内的各种管线和电气设备固定的位置安置正确,没有歪曲和松动的现象。同时里面电器设备之间、设备与边缘的距离符合安装设备的工艺要求和标准。
同时配电箱内和开关箱内的工作零线要保证接地等措施。保证配电箱内的各种线路的安全和合理。配电线和开关箱内的连接线采用绝缘的导线,使用的导线和连接线要保证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的,其各种导线的截面要保证符合规范的相关要求,同时要尽可能的使用铜导线进行安装。各种导线的接头不要在外面,要保证各种接头的绝缘性和接头的连接紧固,不能松动和有外漏的现象。
电气安装中的各种电气配电箱的安装中的金属构件、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装板以及箱体内电器的正常的,不应该带电的金属底座、金属外壳的安装等等,都要做好接地保护,保证里面的金属壳体都能良好的接地和绝缘不带电。接地线与接线端子板进行可靠连接。
配电箱里面的各种的导线要排列整齐,多于三根的要捆扎成束,同时要保证钉牢与墙面之上,后面引出的线要留有适当的长度以便于检修和维护。
导线的连接时,剥削出的导线出不应该预留的太长,导线的丫头应该牢固可靠,多股导线加装线鼻子压接,且不得随意减少导线的股数。
四、 机电安装工程中电气设备的防护工艺管理
机电安装工程中在建的工程不得处在高压线或者是低压线之下进行施工,在这些区域不得建设作业棚、施工生活设施、材料堆放、构件的假设等等各种杂物的堆放。
机电安装工程中电气工程的各种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周围的架空电线等保持一定的作业距离,按照规范的规定进行边缘设距。如果外电线的输送电压是在1千伏以下时,要保持4米的安全操作距离;当外架设的输电线在10千伏以下1千伏以上时,要保持6米的安全操作距离;当外架电线的输电线输电电压在35~110千伏时,要保持拥有8米的操作距离。同时施工中上下脚手架的斜道严禁搭设在靠近有外电线的一边。各种塔吊或者升降机等严禁靠近有输电线的位置搭设。当不得不靠近搭设时,要保证上下左右各有2米的最小距离。
外架电线如果和地面下的运输通道交叉时,架空电线的最低处应和地面保持规范要求的安全距离,保证地面的运输通畅和安全。如果地面上的输电线的电压为1千伏以下时,应保证有6米的高空距离进行运输;如果外面输电线的电压为1~35千伏时,要保证具有7米的垂直距离进行安全运输。
如果在电气设备的安装施工现场保证不了具有最小的安全距离时,施工现场必须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如增设屏障、架设遮拦、设置围栏、设置保护网等,同时也要设置醒目的警告标示牌等等,架设防护设施时要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同时要有现场的施工人员或者是监督人员进行现场的指导和监督。
对于在施工安装中既不能达到安全距离,也无法搭设相应的安全措施的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可以与相应的有关部门进行深度的协作,可以采取停电、迁移、改变线路、变更工程位置等措施进行安置。如果不能很好的协商好就不要进行施工。
五、 实施现代化的管理和专业化的管理相结合
机电安装工程中的电气安装施工中,工程人员的素质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很重要。要重视工程安装操作人员的素质,保证安装施工人员持证上岗、把好施工的质量关。在实际的施工中要实事求是,量才而用。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设施符合工程的班组,这是施工安装工程质量的一线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班组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分工明确,分工落实到位,前道工序要保证拥有良好的工序质量,这是后道工序质量保证的基础。同时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激励安装操作工人努力工作,这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
机电安装工程中的电气安装过程中要发挥监理单位的作用,认真对施工单位的现场工作状况进行审查,发现施工安装中不符合规范规定和规范要求的及时同时施工安装单位,及时更正调整。对于施工承包单位的重点工序要认真审查,审查其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实际性,对于重点工序要重点把关,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规范进行施工。
机电安装工程中的电气安装要把好最后的验收关,电气器具的安装设置、各种管线及其管线的固定材料的穿线、连接线、接地线、绝缘线的设置、相应避雷网的设置、上下引线的设置等等多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验收。对于不符合相应要求的部分要求其及时整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决不能予以验收。
结束语
在机电安装工程的电气施工中,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是施工人员应具有的技能,除了要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进行施工外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这样就做出更好的电气安装工程。
参考文献
[1]GB50052-95.建设部.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
[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169—92.
篇6
【关键词】公路;软土地基;处治办法
0 概述
软土,是指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其特点是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扰动性大、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在公路工程中,软土特指具有较大含水量和较强压缩性的地基土层,该土层荷载能力较差,车辆行驶经过后会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影响公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由于以上特性,在公路建设时对路基的处理中,必须认真分析该地土质状况,对软土地基土层进行固化处理。
1 软土的工程特性及危害性
我国的软土主要分布在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湖盆地周围及山涧谷底,按照成因可分为四类:滨海沉积、湖泊沉积、河滩沉积、谷底沉积;从组成形式上看,软土是淤泥土质,是因河流湖泊的长期冲刷而形成的沉积淤泥,我国的平原大多属于冲击平原,所以其软土成分含量较高,尤其是经过长期的沉淀后,软土变得更具饱和性和粘性,这些特点都给高速公路的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另外,一些地区因为水流不畅、或处于缺氧盆地地区,粘土具有小颗粒的分布特点。
1.1 各类软土的工程共性
1.1.1 粘粒含量都比其他土质更高,一般在30%~60%左右。
1.1.2 天然含水量较高,在34%~72%之间;孔隙较大,孔隙比在1.0~1.9之间,饱和度一般大于95%,液限在35%~60%之间。
1.1.3 透水性较差,大部分软土的渗透系数为(1×10-3~1×10-7)cm/s。
1.1.4 压缩性高,属于高压缩性土,压缩系数在0.5~2.0MPa-1。
1.2 软土地基对公路的危害性
软土地基的不可预见性较大,软基性质在各地区、乃至土基础各层面之间都不相同,如果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质量事故,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公路设计初期,若勘察数据不准确,就会产生错误的设计和软基处治办法,最终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引起下沉、塌方事故;
如果在含水量较高、孔隙较大的软土地基上施工,有可能导致公路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生地基的沉降;
当车辆行驶产生的荷载力会对软土层的欠压密结构进行碾压,久而久之,必将导致地基沉降现象的出现和扩展,从而威胁公路的运行安全和稳定性;
施工单位为了保证工程利润而一味追赶工期,在软基处治未完全固结的情况下,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很容易产生变形或地基下沉,工程不得不返工重做,从而延长工期时间、增加工程成本。
2 软土地基的处治办法
软土地基处理不当的危害已非常明了,根据地质情况和工程特征,使用正确的方法处理软土地基尤为重要,处治的办法很多,无论采用何种办法,处理后的地基必须满足强度、稳定、变形、透水性要求,从而改变因行车载荷而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情况,下面就三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治办法进行说明:
2.1 换填法
施工基本原理:是利用人工或机械将路堤下的全部软土挖除,再换填强度较高的卵石、中(粗)砂、片石、砾石等渗水性材料,形成复合地基,或在部分软弱地基中掺入水泥、水泥砂浆,以及石灰等物,形成固体,与未加固部分形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压缩量。
要注意的是,换填法一般用于基坑面积较大,或者开挖土方量较大的工程中,且适用于处理深度在2~3m间的浅层软弱土层。如果使用换填法进行软土地基处理,那么要在施工前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以免形成泥沼地带,给工程的施工带来不便。实践中发现,砂、砂砾、灰土等材料的填土效果较好。
2.2 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是处理软粘土地基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法是在地基中设置不同长度和间距的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利用建筑物本身重力分级逐渐加载,使得土体中的孔隙水排出。在使用该法时要注意,加压系统的选择要根据软土地基做出针对性的安排,以保证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的融合。
2.2.1 袋装砂井
袋装砂井是将符合质量要求的砂先装入透水性好的编织袋内,然后用设备将砂袋沉入或打入软土地基内。袋装砂井既有大直径沙井的作用,又可以保证砂井的连续性,避免缩径现象;另外,袋装砂井的孔径较小、砂材料消耗少、工程费用低,施工速度明显加快,是软弱地基施工最好的方法。
当泥沼或软土层厚度大于5m,且路堤填筑高度的土体自重远超过天然地基承载力或地基土体水平位移较大时,袋装砂井具有明显的优势,是软土地基最合适的处理方法。
2.2.2 砂井
是用动力螺旋钻在软土地基上钻成孔眼,提钻后往孔内灌砂,利用荷载作用加速软土中水的排出。
砂井适用于陆上工程,且砂井长度在10m以内的,土质较好,不会出现缩颈、塌孔现象的软弱地基。
2.2.3 塑料排水板法
施工时利用塑料排水板打入土中,作为垂直排水通道。
它的特点是排水畅通,质量轻,强度高,耐久性好。一般在泥炭饱和淤泥地段或土基松软、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采用此方法。
2.2.4 砂垫层
施工时在软土层顶面铺设排水砂层,以增加排水面,使软土地基在填土荷载作用下加速排水固结,提高其强度,满足稳定性的要求。排水砂层对于基底应力的分布和沉降量的大小无显著的影响,但可加速沉降的发展,缩短固结过程。
当在砂垫层上填筑路基时,路堤填筑速度应合理安排,使加荷的速率与地基承载力增加(排水固结)的速率相适应,以保证地基在路堤填筑过程中不发生破坏。通常可以利用埋设在路堤中线的地面沉降板以及布置在路堤坡脚处的位移边桩进行施工观测,随时掌握地基在路堤填筑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和发展趋势,借以判断地基是否稳定。
2.3 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是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中就地将软粘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粘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足够强度的地基土。根据上部结构的要求,可对软土地基进行柱状、壁状和块状等不同形式的加固。
深层搅拌法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土,搅拌时无振动、无噪音和无污染,对周围原有的建筑物及地下沟管影响很小。深层搅拌法形成的复合地基固结缓慢,软土的固结度小;复合路基的侧向变形小,填土后两个月内侧向位移趋于稳定。该施工法不仅可以提高构筑物的稳定性和减少沉降,还可用于特殊地基条件和有各种制约条件的软土地基。
3 结语
软土地基的处理办法很多,上文只列举了部分,各种办法都有和它相适应的适用范围,具体的工程和地质情况千差万别,所以施工单位一定要从处理要求、处理范围、地基要求、工程进度、现有材料和机械等方面综合考虑,具体分析,力求选用最合适、最经济的施工处治办法。
【参考文献】
[1]蔡建国.水泥搅拌桩在建筑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8).
篇7
1.1首先由设计部门进行交点,施工单位进行复测,并将复测成果进行汇总形成复测报告,上报总监办审批。
1.2原材料外委试验和砼配合比设计。
1.3施工单位试验室进行申报临时资质申请。
2施工前现场勘测
2.1符合桥涵位置。在桥涵未施工前,要对施工图设计中的桥涵位置进行放样,因丹海线勘测设计已完成3年多,道路和地上物情况有可能发生变化,与设计不符,要详细对照图纸中的涵洞、通道、大桥等结构物的具置、角度和现有的道路、河道等是否相符。
2.2注意光缆、电缆、水管等设施。施工前对主线内存在的光缆、电缆、水管等设施进行统计,主动与这些产权主管部门联系,因为每条线上都发生过光缆、电缆、水管被挖断的事情,结果施工单位又停工又赔钱的,有的设计图上给出施工方案的,也要和这些产权主管部门沟通,征求意见或签订协议。
3浅基、扩大基础等小桥涵质量控制要点
3.1涵洞、盖板涵等流水的结构物,在开挖前要对两侧边沟和设计排水标高进行测量,看看排水设计图,水流方向、原则是涵洞入口流水标高比原地面低30cm,决不能高出原地面流水标高。这个是特别引起注意。如沈彰线,就是因这个问题,好几座圆管涵施工完成后,又拆除了。
3.2目前要注意冻层的影响,一定要开挖到冻层以下。在以前的施工时,有一座盖板涵,是复合地基处理(碎石桩),上冻前挖基后,第二年春天施工基础时,冻层没有化透,造成基础砼施工完成后发生了不均匀沉降,基础发生了沉降,开裂严重,后来就拆除了。拆除基础后发现,在碎石桩之上还有一层淤泥层,就是这个软弱层才造成基础沉降的原因。所以有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的,可以挖探坑,看看冻层化透没有,化透后再施工。
3.3如地基承载力不足,设计部门一般变更方案是换填透水性,透水性材料最好用砂砾,砾石含量达到60%以上,也可用石渣,但使用前要进行强度等试验。如换填厚度较大,必须进行分层碾压处理,可在涵洞的一侧打一坡道,压路机下到基坑内进行碾压。
3.4基坑开挖后,如地基承载力合格,尽早进行基础砼的施工,因为受地下水、降水等影响后,承载力就达不到要求了,处理起来费力费时。
3.5小桥涵台背回填,部分小桥涵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下,有的基础完成后,为下部施工方便,将基坑和台背迅速填起来,这个很容易造成基础变形。
3.6基坑开挖土方的处理,因小桥涵位置大多常年受水流影响,土质很差,一般为淤泥土、泥碳土、腐植土和淤泥,只能弃掉,不要常时间堆在小桥涵两侧或主线路基上。
4桩基础施工控制要点
4.1测量放样。在桩基放样时,不要放单桩,要同时放一排或多排桩,之后用钢尺复测,相邻和同一排的桩用钢尺校核一下。
4.2钻孔方式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选择适合的钻孔方式,是机械钻孔还是人工挖孔,如地下水丰常或土层较松散的软弱层就不易采用人工挖孔,就应选择机械钻孔。
4.3挖孔桩注意以下几方面:
4.3.1挖到设计标高后,地质情况是否与施工图纸相符,每个变化断面要留岩样。
4.3.2用检孔器检查一下,检测桩的竖直度,中心偏位。
4.3.3下钢筋笼时,再用全站仪校核一下钢筋笼的中心线,以防中心偏位,特别是墩柱时更要加以注意。
4.3.4钻孔桩质量控制。钻孔桩因在地下,质量难以控制,但一检桩,各种问题都发现了,是I类、II类还是III类,桩长多少、扩径、缩径、断桩、混凝土离析等,可以说是对桩的“B超”检查。这些都是事后检查,如何在施工中加以控制,这就要求在施工中要抓住每个环节的过程控制,精心组织、精细管理。
5桩基出现问题后的处理
5.1断桩。断桩是指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泥浆或其他杂质混入混凝土中,造成已灌注的混凝土界面不连续使混凝土变质或断面受损,从而使桩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5.2原因分析。
5.2.1首批混凝土灌注不足或导管埋置深度不足,拔导管时,导管底脱离混凝土面,形成断桩。
5.2.2石料粒径过大、混凝土坍落度过小等原因引起的导管堵塞,不得不提出导管时形成断桩。
5.2.3导管口接头出现渗漏使泥浆进入导管内。
5.2.4施工机械故障造成的混凝土不能连续灌注引起断桩。
5.3断桩的预防。
5.3.1对于首批混凝土灌注不足等原因引起的断桩,在灌注混凝土前要根据桩径、埋深、导管内径等数据计算首批混凝土的数量,保证首次埋深≥1.0m,一般根据桩径和埋深要求制作一个1-3m3的料斗进行“撒鹰”确保埋深要求;在下导管时,对导管的长度进行复核测量,以防因导管长度误差引起的首批混凝土埋深不足,首批混凝土灌注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导管的埋深控制在4-6m左右。对到达现场的混凝土进行严格检查,不符合要求时,弃掉严禁使用。
5.3.2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坍落度要控制在180-220mm之间,如果是冬季施工,必须按照冬季施工措施进行严格控制,尤其是中砂不能有冻块,以确保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另外对拌制混凝土的粗集料要控制好,最大粒径不得超过40mm,不得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在冷料斗上安装筛网,以防大粒径石块混入拌缸。
5.3.3灌注所用的导管,在使用前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以防导管漏气和强度不足;对连接部位的垫圈、胶圈等易磨件要经常更换。
5.3.4目前混凝土基本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因拌和站机械故障、停电、运输道路受阻等原因而形成的断桩,要求拌和砼操作和修理人员熟悉操作规程和工作原理、易耗件要多储备一些,一旦发生故障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维修完成;拌和站要配备发电机,外电停电后可自行发电工作;运输道路要经常维护和保养,确保道路畅通。
5.4断桩的处理。
5.4.1断桩发生在开始灌注不久,混凝土面距孔底较近(1-5m),钢筋笼埋深不大的情况,这时将导管和钢筋笼提出,重新钻孔至原孔底,重新进行灌注;如钢筋笼无法提出,先将导管提出,用小钻头对尚未初凝的混凝土进行冲击处理,直至将钢筋笼提出后,再对桩孔进行清理至原孔底,再重新灌注。
5.4.2断桩发生在灌注一半左右(桩长超过20m以上),混凝土面距孔底10-15m时距孔口超过8-10m时,及时将导管提出,用小钻头进行冲击处理,如钢筋笼无法提出,可用吊车将钢筋笼的单根钢筋先拨断,再用片石加粘土将桩孔填满,用重型钻头(5t以上)进行冲击处理,这种方式处理时间较长,一般都在10-20天左右才能处理完成。
5.4.3断桩距孔口5m~8m之内的,如地下水位较低,可采取扩大开挖法,进行接桩处理;也可采用沉井法,沉井是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制成的井筒结构。处理前,要准备与桩径相同内径的混凝土管,移至桩的设计位置,然后在井内挖土,使井筒在自重作用下克服土的摩擦力,徐徐下沉,再接第二节井筒。节与节之间用钢筋绑扎,以免相错。直至下沉到断桩位置,对已经凝固的混凝土凿毛,清洗干净后进行接桩,连同混凝土管浇筑成一体。
6结束语
篇8
关键词:变电站;沉降;加固;树根桩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某220kV变电站自上而下地层分别为人工填土层、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及残积层、下伏基岩为石炭系砂层。人工填土层主要由吹填砂混部分粘土或砂组成,尚未完成自重固结;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由淤泥、粘土、中砂及淤泥质粘土等四个亚层组成;第四系残积层及石炭系砂层为较好的深基础持力层。设计图纸对全站地基采取强夯处理,并对大部分建(构)筑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但主变区的110kV及220kV中性点支架基础均为天然独立基础。
1、沉降原因分析
1)为软土地基,软土具有强度低、压缩性高、渗透性软等特点,容易造成不均匀沉降。
2)地质勘察报告建议对人工填土及淤泥采取深层搅拌、堆载预压、碎石桩等措施进行地基加固处理,而设计采取强夯作为地基处理,处理效果不理想。
3)该基础没有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均为天然独立基础,如果地基处理方式不合适,则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
2、加固方案的选择
该基础为杯口基础,基底埋深为-1.40m,上部为Ф250×8的八边形镀锌钢管,顶标高为4.20m,顶部安装设备。通过对基础的检查,基础完整性良好。
由于该站已投产,不允许有较长的停电时间供返工重做,也不允许开挖,只有采取加固处理的方式来确保基础质量。
对于既有建筑地基基础的加固方式常采用基础补强注浆加固法、加大基础底面积法、锚杆静压桩法、树根桩法、坑式静压桩法、石灰桩法、注浆加固法等。
由于该基础位于主变基础旁,其埋深低于主变油池,无法采取加大基础底面积法。由于仅地基软弱造成不均匀沉降,基础完好,故排除基础补强注浆加固法。通过对剩下的托换加固方式进行对比,确定其中一种托换加固方式。
通过技术可行、质量可靠、安全稳妥、经济合理等几方面进行对比,并结合变电站实际情况,确定采取树根桩法的桩式托换技术进行加固处理。
支架基础纠偏方案则为通过连杆把其与周边基础连接后进行调整,直到不再倾斜并加以临时固定,在注浆完成后沉降观测稳定后再拆除。
施工示意图
3、树根桩原理
树根桩是一种小直径的钻孔灌注桩,其直径通常为100~300mm,钻穿原基础进入地基土中直至设计标高,清孔后下放钢筋,同时放入注浆管,再用压力注入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成桩。
4、树根桩特点
树根桩的承载力较大,施工时使用小型钻机,施工机具简单,结构形式灵活,造价不高,操作时噪声小,对于原有构建筑物进行基础托换加固处理比较安全。所有的施工操作多在地面上进行,施工方便。
5、树根桩施工工序
1)选择钻机及钻头
钻机类型根据施工情况选择工程地质钻机。由于支架顶部的设备高度较低,施工时需进行保护,故配备一定数量的短钻具及短钻杆。在钢筋砼基础上钻孔采用合金钢钻头,在地基土中钻孔采用合金肋骨式钻头。
钻机就位后,桩位偏差控制在20mm内,垂直偏差不超过1%。
2)成孔
孔径选择Ф150,共布置四个孔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泥浆比重控制在1.3~1.5。钻机转速为220r/min,液压的压力为1.5~2.5MPa,配套供水压力为0.1~0.3MPa。
钻孔到设计标高后进行清孔。
3)吊放钢筋笼和注浆管
孔内竖向钢筋为3Ф16,呈三角形布置,箍筋为Ф6@250,钢筋笼接头处搭接需错开。注浆管采用直径为20mm的无缝钢管,接头处采用内缩节,使得钢管外壁光滑便于拔出。注浆管底口处采用黑胶布进行封堵。注浆管随钢筋笼一同放到钻孔内,注浆管底离孔底距离不超过200mm。
4)填灌碎石
注浆管和钢筋笼放入钻孔内后,尽快投入清洗过的5~25mm碎石,因孔深较深,可分两次投入。碎石填入量不小于计算体积的0.8~0.9倍,投入前应计量再投入,并轻摇钢筋笼促使碎石下沉及密实,直到填满钻孔。
5)注浆
注浆泵最大工作压力不小于1.5MPa,注浆时应控制压力,使得浆液均匀上升,注浆压力为0.6~0.7MPa。注浆管在注浆过程中随注随拔,但需保证埋入水泥浆中2~3m。水泥采用325,纯水泥浆水灰比为0.5。
由于注浆过程中会引起振动,孔顶部的碎石会下沉,应逐渐再投入碎石。
6)浇筑环形托梁
桩身施工完成后,在油池底板面增设400×600mm的环形托梁,梁主筋采用Ф16@150,在基础侧面钻孔锚入220mm,分布钢筋为Ф16@150。然后把环形梁、桩及基础等浇筑成为一体,砼等级为C25。
6、注意事项
1)钻孔过程中,孔壁宜采用套管支护。如未用套管支护,孔内泥浆须保持浓度不宜太大。孔口1~2m必须设置套管护孔,护孔套管高出地面100mm。
2)注浆过程汇中,要把注浆管不定时进行上下松动,并在注浆完成后,尽快拔出注浆管,每拔1m需补浆一次,直到拔出为止。
3)由于注浆后水泥浆收缩较大,因此根据桩截面及桩长,注浆面标高应高于设计标高8%左右。
7、沉降观测
施工前对支架基础设置沉降观测点,分别布置于基础对角的砼面上,注浆前观测一次,注浆后观测一次,以后每隔两周观测一次,直到施工后两个月。根据沉降观测数据显示,注浆后沉降基本稳定,一个月后已无沉降。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
8、结束语
通过本工程基础加固采用树根桩的托换技术施工可知,树根桩施工所需场地小,施工便利,不对附近建(构)筑物及地基产生影响,工期较短,造价较低,适用于淤泥及淤泥质土、砂土、粘性土、人工填土等不同土基。对于变电站这种设备基础较多、尤其已投产的变电站受到停电时间制约等条件限制而言,采取树根桩进行基础处理更为便利。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电工实习;理论知识;制订计划
电工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必修技术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今后的工作夯实基础。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环节,其中实验教学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因此,如何组织好实习教学,如何提高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实习的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电工实习教学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细化理论知识,夯实技能教学基础
电工实习作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缩短与工程技术人员差距的有效途径,它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是运用各种知识综合解决较复杂问题的一个完整过程。通过电工项目的练习,学生将平时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通过不断反复练习而对技能的掌握,将抽象的理论概念转变成自己易于领会的知识,为技能的提升打下基础。
随着当今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要求越来越高,为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理论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部分学校一味追求技能训练而忽视理论教学,必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根据当前学生的基础,细化理论教学,以实用、够用和管用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分解成若干个便于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的电路原理,理解电路性能,熟悉电器元件原理及运用,为专业实践夯实基础,再通过实践后对知识的消化,巩固所学理论。这样逐步地深入,会使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二、科学制订计划,理实一体提高质量
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基础,结合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按照实纲合理制订实习计划。计划要有方向、有目标、有连贯性,由浅入深,分层次推进训练课题。同时,教师在训练前要编写好实习任务指导书,明确实习目的、任务,对相关技术要领进行细化,让学生实习前对所学项目有所了解,形成对训练项目的心理准备,为完成任务奠定基础。
实习训练要坚持在理实一体化教室里进行,这样有助于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对训练项目中不能理解的原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增强感性认识,确保优质地完成训练任务,同时亦可采用主讲练结合、演练结合等方法,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实习教学组织管理者的业务能力必须通过学习进行提升,才能更好地上好一节实习课,更重要的是对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必须有所了解,才能有效地保证实习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
三、规范过程管理,构建训练保障体系
实习教学作为职业学校的最基本教学环节,其过程管理作为技能训练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强调的是细节管理,着重加强学生在技能操作训练时的规范性和标准性管理。教师要严格按照入门认识指导、示范操作指导、训练纠正指导、讲解评价指导,必要时重点指导的实习教学程序,对每一个训练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特别是示范操作和训练纠正指导,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直观、规范的动作要领,同时要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为下一训练环节作准备。
为保证实习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实习指导教师提出了 “三提前、三到位”的要求:“三提前”是指提前准备实验、提前组织学生、提前做好清洁;“三到位”是指示范指导到位、监督评价到位、整理整洁到位。对学生提出了“五一”“五禁”要求:“五一”是指一队、一包、一本、一位、一心;“五禁”是指禁止迟到早退、禁止喧哗嬉闹、禁止带食品饮料、禁止串岗串位、禁止违反操作规程等要求。这样,既规范了学生的言行,又提高了实习教学质量。
四、创新评价体制,整体拓展训练效果
实习评价作为对训练项目检验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技能训练效果的检验。在每一个实习项目结束后,实习指导教师要用具有实用背景的任务全面评估学生学到了什么专业能力,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完成实习任务书,并对自己的训练项目的今后的改进方向进行展望分析。为提高评价氛围,每一项目都要进行连续多次的评估,也可以开展项目小组竞赛,调动学生训练热情,提升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质量意识。当然,安全操作也要纳入考核评价范畴,因为电工实习涉及到220V、380V电压,对人生安全危害较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实习场所要通过构建安全操作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时时绷紧安全这根弦,严格按照实习操作规程操作。与此同时,实习过程中材料的合理使用、工作环境的整理也应包含其中。总之,一个训练项目的总成绩应当包含训练内容的完成情况、训练态度、5S操作和创新拓展等诸方面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实习教学中,教师只有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改革尝试,强化实习教学各环节的管理,才能使学生全面了解专业现状,通过项目训练掌握操作技能,缩小与行业间的距离,毕业后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1]孙劲.电工实习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
篇10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控制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我国电力行业的供电需求越来越大。电力工程与人们日常的生活和生产工作息息相关,工程的施工质量决定了电力工程在完工后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电力工程的施工进行质量控制,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满足电力行业的要求和电力市场的需求。
1 影响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1.1 环境因素
电力工程施工中的环境因素包括施工现场的气候环境、地理环境、工程技术和管理环境等,决定电力工程施工能否在工期内顺利进行,其中气候因素的变化很大,气温、温差、湿度、暴雨大风、严寒酷暑等环境因素会对电力工程施工产生直接影响,不良的天气环境会拖延工程进度,降低电力工程的施工效率。所以,施工人员要结合电力工程施工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减少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1.2 人为因素
电力工程的施工主体是人,人为因素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同时人也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能够提高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人员能够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对其他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减小对施工质量的不良影响,同时合理利用施工技术,优化配置施工材料,有效提高电力工程施工效率。
1.3 施工材料
电力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质量直接影响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材料不达标则会导致整个电力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电力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种类很多,同类材料的规格也不尽相同,材料的质量问题决定了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人员对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1.4 施工方法
电力工程的施工中需要应用专业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对施工方法的确定和施工方案的合理规划,会影响施工进度、质量和效率。施工方法运用不当还可能造成施工成本增加,减少了电力工程的经济效益。施工单位在确定施工方案时,要对施工技术、方法、组织、操作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采取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方案,同时对施工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和管理。
1.5 机械设备
包括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的质量、精度、型号、性能都会影响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施工人员对机械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管理也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这要求施工单位在选择机械设备时不仅要考虑设备的先进性,同时还要重视施工人员操作和维修的便捷性。
2 电力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电力工程的施工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要求的专业技术较高,施工工期较长且对施工进度要求严格,工程规模较大,施工路线较长,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影响因素繁多且较为复杂。施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严重影响施工质量,甚至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此外,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很有可能对整个施工工程造成影响,决定工程施工是否成功。所以,必须对电力工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对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和机械设备严格把关,控制环境因素的影响,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将各种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程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3 电力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策略
3.1 确定质量控制目标,制定详细的施工质量控制计划
电力工程施工单位首先要确立进行质量控制的目标,为质量控制工作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确定目标时,要综合考虑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尚未解决的难题、缺少丰富实践经验的施工项目和环节,结合电力工程的特点和施工时的具体情况,同时对目标进行分解,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和环节确立不同的质量控制目标,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贯彻落实目标责任制度,此外,还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质量控制计划,使这项工作规范化、系统化,要求各施工人员都要按照质量控制的目标和详细计划进行施工,对电力工程的施工从全方位、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和管理,充分发挥质量控制的工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
3.2 提高施工人员和质量控制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首先,要是施工人员树立坚定的质量控制意识,将施工质量放在首位,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确保自身的安全。其次,在进行施工之前,施工单位的相关技术人员要审核施工图纸和材料,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和组织计划,对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保证施工人员在准备阶段对电力工程实际情况的完整掌握。再次,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在施工现场对他们进行专业指导,针对他们在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和突发状态及时给予帮助和处理,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对施工管理人员,要提高他们进行质量控制工作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这需要他们具备电力工程施工的专业知识,在施工准备阶段就对电力工程有完整的把控,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具有细致的工作作风,严格按照标准程序对施工各个环节和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最后,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完善的工作责任制度和激励奖惩制度,在对他们进行了专业培训之后实施考核,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依靠制度和规定和力量使他们的工作职责内化于心,将质量控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3 严格控制电力工程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质量
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特别的材料设备的采购和供应,对电力工程施工有着决定性影响。在采购施工材料时,要根据行业标准、设计图纸和施工要求,对需要采购的材料数量、规格、质量和性能进行严格的检查、试验、审查和验收,严格材料和机械设备的入场制度,把好质量控制的第一关;材料采购工作由采购部门和施工管理部门共同完成,验收工作也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工作,对验收不合格的材料,要及时退换货,做好记录并上报给财务部门;这对技术和精度要求较高的机械设备,需要由专业操作人员进行多次试验,保证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良好运行,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施工过程中,也要做好保管和维护工作,避免机械设备受到环境影响而出现问题。此外,加强对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保证库存条件良好,对施工材料和设备定期进行质量抽查,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并对完成施工的环节进行质量检查。
4 总结
综上所述,对电力工程的施工进行质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需要施工单位制定详细的施工质量控制计划,对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周芬.浅析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6).
[2]张继军.提高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分析[J].科技资讯,2012(34).
[3]柳太能.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0(33).
[4]孙涛,刘朝东.论电力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2(12).
[5]李隼.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