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28 18:35: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渗透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给人们带来各种方便,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有相对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针对独立学院计算机类大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够促进该课程的教学。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课程教学经验,针对教学设计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分析、课程教学系统设计和课程评价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和探索。

1.教学设计理论基础

教学系统设计也称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是教师为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必须掌握和运用的一种手段,是对所授教学内容如何传递给学习者的整个过程的一种设计。教学系统设计包含了多个教学要素,教师需要详细考虑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教师和学习者以及教学环境的联系,通过运用教育理论、系统理论并探讨教学系统中的各个教学要素,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教学设计要根据课程和教学大纲制定好相应的教学目标,对学习者进行相应的学习特征分析,再根据教学目标进一步确定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最后通过对教学整个过程的评价,完成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分析。

2.《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计算机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学习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课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习到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把学到的网络知识迁移到其他课程中去,成为其他课程的前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还能够培养学习者本身的网络素养,把计算机网络当成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该课程着重培养学习者在TCP/IP协议以及局域网中的实践问题的动手能力,能够搭建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网络环境,并具备相应的对于新技术的自学能力。

根据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特点,课程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为:(1)以计算机网络理论为基础,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和设计,使学生能够达到教学大纲的相应的教学要求。(2)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新的应用不断涌现,积极地把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新理论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拓展学习者的视野。(3)以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思想,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积极为学生创建“情境”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

3.《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系统过程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是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包括4个基本要素: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教师在进行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时重复考虑到这4个步骤以及之间的关系,本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点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活动中,应首先调查、了解学生整体的网络素养水平,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通过调查问卷、征答等方式来了解。该课程安排在大二上学期讲授,这个阶段的学习者已经学习了计算机文化基础和相应的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课,也有了相当丰富的上网经历,已经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有了一个表面层次的认识,对于年轻人,计算机网络本身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也使学习者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一种探索的向往。

由于该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所以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相对较高,学习者在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进行相应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操作,包括网络技术架构以及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程序开发技术进行网络程序开发。为了使学生工作后能够较好地运用网络技术,笔者认为网络技术的实践应用应该适当扩展,课程应该延伸至园区网搭建、常见的诸如HTTP,DHCP,FTP,SNMP等网络服务架构、网络程序开发等内容上。

该课程内容和其他专业课程联系紧密,且地位重要,在教学设计时,既要考虑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情景教学和协作教学积极创建相应的环境。教学活动重点包括:从计算机网络理论基础来构建网络知识体系结构,向学习者明确教学和学习目标;理论联系实际,设计各种学习情境,激发学习者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兴趣,并使其热情长时间保留;积极营造可视化感官刺激的情景,比如网络设备实物展示,网络实验室配置交换机路由器设备,参观学校网络数据中心,对学生产生感观上的刺激,取得并维持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关注;运用网络媒体和材料等学习素材进行多方位加工,并适度应用计算机网络作为教学手段;“任务驱动”式课程教学,教学环节需安排学习者任务,学习者通过分组协作共同完成,教师对分组进行总结和评价。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笔者认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应放在TCP/IP协议的理解和应用上。TCP/IP协议是一切网络设备和网络终端互联的基础和标准,不管将来学习者从事网络架构还是网络开发都离不开对TCP\IP协议的深入理解。而教学的难点这应该放在TCP上,这部分内容是网络可靠传输的基础,涉及的内容和概念较多,比较不容易理解,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考虑通过动画展示和WIRESHARK软件抓包分析来完成整个内容的讲授,通过抓包的操作,学习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TCP的数据包的传输过程,增加学习者对协议的理解。

4.《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分析

课程良好的评价机制将持续不断地优化教学过程,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评价机制分成2种:一种是形成性评价,一种是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完成之后,两者都是该课程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手段。

为了及时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积极地与学习者互动,这样才能及时获取反馈,进而调整教学过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包含了大量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实验过程后,要求学习者分组协作完成实验报告即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教师通过对实验报告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学习者的掌握程度。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完成都要对学习者进行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习者掌握的程度,也可以评定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笔者认为课程的考核不限于试卷作答,可以尝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让学习者完成有关的计算机网络的预设问题来考查学习者对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的程度。

篇2

【关键词】传媒;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7―0116―03

引言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现代传播业在我国的兴起,传播学进入迅速发展时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大行其道,成为与传统的媒体相抗衡新媒体,网络传播成为日益重要的传播方式,社会对网络传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为满足传媒业的这种人才需求,我院陆续开设了传播学(影视与网络传播)、广播电视编导、动画、广告学等专业,培养既掌握传统传播理论与方法,又熟悉网络传播技术的传媒业中、高级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这些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生提供互联网的基本知识,旨在让学生掌握网络的基础原理和一般技术,以适应现代传媒业对新技术的需求。作为计算机和部分理工科专业的主要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开设多年,有大量现成的教材和教法,但由于传播学专业的特点,直接套用这些教材的内容和教法,难以达到预设的效果。如何使课程内容和教法适应传播学专业的特点,从而实现预设的目的,是本课程组孜孜一求的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出一些适合传播学专业特点的课程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课程体系结构设计

计算机网络是以OSI或TCP/IP参考模型来分层组织内容的,大部分专业讲授计算机网络技术时,也按照这样的层次结构,从底层到上层或从上到下,讲解各层次的功能、协议等内容,使学生对网络原理进行系统地认识和学习。但考虑到我院传媒相关专业的学生特点,如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影视、广告等课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有限,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差等,一开始就过多地讲授抽象理论,势必会使学生感到理解困难,进而产生厌学情绪;而且,限于专业课程设置,本课程的教学时间较少,加上计算机网络内容多,技术更新快,要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把所有内容讲透彻是不现实的。基于这些特点,结合我们的培养目标――主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技能,能够熟练使用网络,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顺序,对课程的体系结构作了重大修改:按照“用、建、管、懂”的顺序,组织教学,即首先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互联网,逐步深入到一些网络基本操作,然后学习组建中小型规模的局域网,进而掌握网络管理的一些基本技术,在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了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模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原理。这种课程体系设计,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达到了课程预设的目标。

二 优化课程内容

计算机网络内容繁杂,又相互关联,如果不按照计算机网络的参考模型组织教学,很难使课程内容成为一个整体,从而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系统整体的认识,为此,我们对课程内容精心选择,对计算机网络中最基本的内容和技术,进行精讲,而对其它内容只做简单介绍,既保证课程内容内在的逻辑结构,又轻重有度,以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经过反复实验,我们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大部分,仍以五层的网络体系结构参考模型为纲,但在内容和顺序上作了裁剪和调整[1]:

(1) Internet应用:TCP/IP的应用层概述、DNS、Web、FTP、Telnet。

(2) 局域网技术:局域网概述、介质访问控制、局域网组网设备、以太网系列、无线局域网、虚拟局域网。

(3) 广域网技术:广域网概述、点对点协议、公共电话交换网、ISDN。

(4) 网络操作系统:介绍主流操作系统,如windows 2003 server\Linux。

(5) 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概况、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6) TCP/IP协议:网络层功能概述、IP协议、路由与路由协议、路由器在网络互联中的作用、传输层概述、UDP与TCP。

以上教学内容的设计,既要兼顾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又要考虑了传媒专业的实际需要,以保证实际的教学效果。

三 加强实验教学

网络实验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网络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此,我院在课程教学之初,就建立了设备先进、可以同时容纳40人的互联网实验室,配备有三层核心交换机、二层交换机、路由器、网络服务器、各种无线设备等先进网络设备,并与互联网联接。在实验室,学生可以完成网络原理、组网、网络管理、应用开发等多项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本课程总学时54,实验占24学时。实验的内容和进度尽量与理论教学保持同步,每章都安排合适的实验内容。我们组织教师,编写了实验指导书,对每个实验的目的、预备知识点、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都作了明确的说明。通过仔细阅读试验指导、试验教材或相关理论,再加上一些必要的前期设计,学生在进实验室时,能够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清楚、方法得当、问题有针对性”,避免了出现进了实验室不知所措情况[2]。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规章制度和实验设备操作规程,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并做好记录。需要多人合作的实验,要求每个人都有任务,防止“有干的、有看的”现象出现。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及时指导,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整理好实验环境,包括设备的整理与复位、电源关闭、清洁卫生等工作,作为实验的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业务素养。

实验结束后,学生必须及时撰写实验报告,这既是对实验记录的整理,也是对实验的总结与归纳,实验报告要求实事求是、内容详实、数据准确。通过上述对实验环节的组织管理,学生在学习网络技术时,就可以体会到复杂的网络原理背后,真正蕴含的内容和奥妙,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主动探索网络知识的欲望。

四 改革教学方法

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抽象和难度大的特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3]。

(1) 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投影仪和实物展台,采用PowerPoint、Flash等软件制作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将分组交换、线路交换、停止等待、CSMA/CD等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2) 开发辅助教学网站。利用校园网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支撑,我们开发了课程网站。网站主要提供课程公告、在线课堂、提交作业、在线答疑、讨论区、视听资料等模块,教师可以将教学大纲、教案、实验指导、工具软件、参考资料等内容进行共享,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3) 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应用广泛的学科,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如网络连接不上问题,QQ聊天程序显示IP地址问题等,如果结合这些问题进行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结合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些现象是和那些知识点有关,涉及到网络中的哪个层次,哪些协议。

(4) 鼓励学生课外自学。老师在课后布置一些认知活动,如了解校园网的拓扑结构,观察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的内容结构等,学生课外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组织实地考察或查阅资料,扩充自己的知识面,甚至可以利用开放实验室的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通过这些认知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 考核与评价

为了能够真实的反映学生的理论水平、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必须采用一种有效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定一般由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提问、考勤、小测验等)占10%、实验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60%三部分组成[4]。对于传播专业的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网络实际操作和应用,理论考试应考察基本的网络原理和一般方法,不应过多过难。

六 结束语

我们的课程建设密切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课程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展开,经过几年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下一步,我们准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在教材建设方面力争有所突破,编写一部适合传媒领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材,以更好地满足本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课程教学。

――――――――

参考文献

[1] 郑良斌,何薇.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5,(8):1-3.

[2] 施晓秋.计算机网络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参见使用说明部分.

[3] 张继山,杜玉桥.精品课程建设――三联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2.

[4] 陈观林,杨起帆.谈“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及教材建设[J].计算机教育,2005,(8):1.

The Research about Course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Reform

XU Jin-puXU Peng-minSUN Xiao-meiMA De-xin

(Media Institute, Qingdao Agriculture University, QingDao, 266109, China)

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计算机网络技术 项目化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探索与实践,首先要进行情感教学,情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教材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关系,如果教师对教育工作有正确的认识,有强烈的责任感,他就会热爱学生,热爱所教的学科,他对教育工作所产生的感情就是积极的,否则就是消极的。而教师的情感活动在教学语言的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半个多世纪来,传统的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情感交流,情感体验,让学生感觉到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教学的弊端越来越凸显。①

1 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1.1 创建互动共享的智慧资源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是样本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移情及对学生的期望形成积极的良性循环。教师职业是高尚的职业,这是社会赋予理想化师德的神圣起点。由于教师在人们心目中被定格为“道德的化身”,因此对师德的要求似乎怎样高也不过分。②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应珍惜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工作,把为人民、为集体、为社会忘我工作,多做贡献当作自己应尽的义务,爱岗敬业、不断吸取新知、认真搞好教学、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等等。而且,在遭遇挫折和困难的路途上,还需要努力克服困难,不惜汗水和心血为祖国和集体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等等。教师通过情感教学可以感染学生,让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

1.2 提供便捷有效的交流方式

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情感交流。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注重加强情感交流,让学生能够更加体会到课堂学习就是自我学习,合作学习。

2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

常规性的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教学多数还停留在“上传下达”的层面,没有真正用于研讨教学方式及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尤其像“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所呈现出的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缺乏一套可行的研讨与交流方式。虽然平时也围绕课程改革开展一些评优课及说课等比赛活动,但大多数还是一个人的舞台,没有充分体现集体的智慧、团队的力量,有的甚至只是流于形式,仅仅为了年底工作总结时有内容可写。③专业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缺乏提升课改实施水平的真正平台,亟需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教研路径。

制定计划。简言之,就是寻求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教学规律(事理)的研究行为过程。具体说来,就是这样一个行为过程: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教学中存在的若干典型的现实问题,分步选择其一,并且先在一次课上有目的地尝试实践解决方案,再通过课后集体反思、综合评价,总结得失利弊,提出新的教学方案,再在下一堂试验课或相关的课上进行深入的实践解决,课后集体进行再反思、再评价。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深入,从而总结出符合本土特点的、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初步架构出具有职教特色的“理实一体”课堂教学理论,进而达到发展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因此,从根本目的上来说,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是发展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操作策略和有效途径。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是校本教研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方式。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的操作方式可以假设为:上课评价再上课再评价……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其中的“评价”,不是简单的下结论,而是对课改理念、课改思路和课改原则在教学层面的拓展和深化,具有演绎性质和功能。“理实一体”教学方法的特点:“理实一体”教学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还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因此,“理实一体”绝不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规律和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④

3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的,强调尊重学生的初感。这种初感会是幼稚的,甚至可能是有误的,但却是最珍贵的,因为这是学生自己的体验。教师要做的,绝对不是将自己的所谓权威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去点破那层学生学习时有疑惑有困难的“窗户纸”:在学生有疑惑时,予以点拨;在学生理解有误时,予以矫正;在学生的理解有待深入时,予以引导。

3.1 计分作业考核

计分作业可分为计分平时作业和专门设计的综合性作业2种。(1)计分平时作业:根据课程教学安排和学习测试的要求,指定部分平时作业为计分作业,教师依据学生完成计分作业的次数和质量进行成绩评定。一门课的计分平时作业一般应为4~8次。(2)专门设计的综合性作业:根据课程阶段性学习测评需要而为形成性考核专门设计的综合性作业。

篇4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现状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困境

(一)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现状

1.教学过程中选用的教材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滞后于教学的需要与现实的需求。教材的编写、出版有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事实上,现行很多教材,或者学科化痕迹严重,或者内容偏深偏旧,或者偏重理论而实践与能力欠缺等等,这些既与“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培养目标存在很大差距,也使教师的教材选择无法达成完美。

2.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严重脱节。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主要内容以比较成熟的网络技术为主,系统地向学生讲授有关概念、原理和应用技术,其主旨在于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网络领域相关技术的深入掌握,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社会生存提供必要的技能。但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多重理论而轻实践,并且为学生提供的用以进行专业实习、实训的相关设备,亦数量少且水平低,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学生的就业技能训练需求存在不小的差距,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实验教学不能按要求进行,无法帮助学生构建完备的技能系统。

3.忽略学生的分层教学需求。大学新生的计算机技术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是“零起点”,毫无基础,有的则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计算机初步使用能力。学生的这种计算机水平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若无视这一差异而采用“一刀切”式的教学,则无疑会在“一视同仁”的幌子下,造成学生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即水平较高的学生抱怨“吃不饱”,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而水平较低的学生埋怨“吃不下”,产生了学习的畏惧心。这些在我们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是确确实实存在的现象。

(二)目前教学方法的弊端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上,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传统的教师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上机实践交替进行的方法,以及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加学生练习实践的方法。经过多年的使用与完善,这两种方法确实有可取之处,但随着实践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这两种教学方法的弊端也日益明显。

1.教师角色的转换不及时、不到位。新的教育理念肯定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同时也肯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课堂行为并非是完全被动的,学生的正当需求理应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得到积极正面的回应。但部分教师仍然把学生当作课堂的“观众”,无视其主体地位。

2.分层教学的欠缺,使部分教师无法适应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更无法开展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从而使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下”的现象同时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3.新的教育理念下,部分教师仍未建立起正确的学生观,不能认同学生的全面发展、主体发展、独立发展与师生关系平等等观点,仍坚持传统的“分数唯一”“先天定型”“绝对服从”等观念,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与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导致学生缺少探究的精神与动力。

4.部分教师对计算机网络实验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使实验课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形式松散,实验内容不成系统。结果普遍导致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极不匹配,不能学以致用。

这些弊端的存在直接导致了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低效率,急需得到改善。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路优化与践行

(一)及时更新教材与授课内容,强化实验教学,创新教学体系

及时更新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及时关注新的计算机网络教材的出版与选择,毕竟这是日常教学开展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为弥补因出版周期较长而导致的教材内容跟不上教学需求和实践需求的现实状况,教师有必要在关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前沿的同时,及时在授课过程中更新授课内容。

例如,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网络操作系统、组件和配置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与管理等,是多数现行的计算机网络教材的基本内容,但这些内容基本上都在随时更新。所以,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只有随时关注计算机技术发展,及时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系统,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同时,学生实验是计算机网络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更是学生形成、熟练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这种重要性,使学生迫切需要教师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交互式教学,如现场模拟、项目设计制作、社会调查等。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如网络教室的组建、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等,以丰富教学过程。

(二)以人性化导向型的课堂教学设计,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与家庭,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学习背景和行为习惯等,这使得不同的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表现出的需求与行为特点也是不同的。同时,作为一门融合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综合性学科,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要求又是比较高的。这就使得教师没有办法也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来对待各具个性的学生,必须要开展层次化教学,以学生为本,尽力了解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合理安排,合理教学,以最大程度优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网络构建与管理;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中小企业网络构建与管理实务”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至今已有7年的建设历程。在课程开设的前三年,我们是按照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传统课程体系,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集成”两门课程作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前者作为理论课,在第二学期讲授;后者作为实践课,在第三学期开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教学设计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讲网络原理时没有相应的实践验证,学生学习感到枯燥乏味;讲网络实训时又忘记了相应的理论知识点,教学效果较差。因此,我们开始尝试该课程的改革,拟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集成”两门课程整合为“中小企业网络构建与管理实务”,基于高职网络专业就业岗位实际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按照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课程教材,全面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与学习模式,侧重培养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的能力。学生在经过项目化课程的学习后,将充分具备中小型企业网络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及网络管理能力。

1以企业应用为目标的课程定位

我们沿着职业分析―工作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内容分析的路径开发课程标准。计算机网络专业的面向岗位都以中小型企业网络构建和管理能力为核心技能。“中小型企业网络构建和管理实务”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这种核心技能,在经过项目化课程的学习后,不仅具有中小企业局域网的设计与实施、网络管理、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等技能,而且具有建立、维护和管理园区网络的技术支持能力。

如图1所示,本课程以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为主轴,以网络系统三大模块(网络集成模块、网络管理模块、网络应用模块)为核心,其培养目标是从事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系统集成、网络运行管理与系统维护、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的高技能型人才。其未来所面临的职业工作是“建网、管网、用网(应用开发)”,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2校企共建课程

本课程开发的第一步是与企业共同分析确立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我们通过以下形式与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

(1) 校企合作共建职场环境下以工程项目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本课程教材由课程组成员与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联合开发,通过与国内主流网络设备供应商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消化和吸收他们的职业培训课程,并且结合高职教育特点,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确保专业课程的技能培训与企业“零距离”接轨,使教学内容,尤其是实践教学内容与学生就业做到无缝连接。

(2) 校企合作共建以工程项目教学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2007年投资约100万元与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共同创办了锐捷网络学院,拥有两间具有60个工位的专业网络实验室,实验室占地面积约500m2,建有10组实验台(RACK),网络设备约100余台(套),服务器及计算机60台,构成实验与验证两套系统。网络学院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突出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经权威、前沿、专业的网络技术培训,让学生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潮流,掌握前沿的网络技术,获取职业认证,打造一身过硬的真功夫。通过学习与培训,使学生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进而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3) 聘请引进企业行家共建双师教学团队: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坚持企业互聘,将合作企业资深专家请进来,共同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等,聘用合作企业一线工程师来校讲课,鼓励有一定学术造诣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相关企业的实际项目,提高专业教师的知识面,提升专业教师新技术的应用。

通过与行业企业的深入交流,确立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针对实际工作工程中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从系统化学习情境入手,全面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设思路。

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

“中小型企业网络构建和管理实务”课程开发的流程为:岗位任务分析确定专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具体流程的起点是市场调研,经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职业行动领域分析、职业行动领域专家评审确认、学习领域开发分析、学习情境设计等环节,最后确定了课程体系,下面具体论述本课程的开发流程:

(1) 审查专业定位和就业面向,论证并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包含的岗位或岗位群,提供翔实的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以及每个任务的工作流程、工作对象、工作方法、使用工具、劳动组织方式、与其他任务的关系、所需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实现工作任务向行动领域转换、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以及学习情境的设计奠定生产实际的基础。我们从企业专家提供的十余个岗位中,确定了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网络技术应用三个工作岗位。

(2) 职业行动领域分析。课程组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所能完成的任务,归类整合职业行动领域,提出典型工作和典型工作任务,梳理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行动能力。

(3) 学习领域开发分析。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列出学生目前的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点和实训项目,已经具备的能力,研究要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具备的职业行动能力,培养学习者的职业行动能力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训练的项目,形成专业技术学习领域。

(4) 学习领域的构建。一个学习领域由描述职业能力的学习目标和描述工作任务的学习内容所构成,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某一职业中的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通过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所有的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从业能力和资格。

(5) 根据学习领域和职业行动领域对应关系,即可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6) 学习情境的设计。“中小企业网络构建与管理实务”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前期主要以实践操作为主,后期则主要以理论分析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前期的实践操作积累感性认识及相关的操作步骤、工艺、工具设备名称等操作知识,后期的理论知识用于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意对操作细节的分析,因为细节会直接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同时,教师需注意把操作经验、操作诀窍的传授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学到某些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根据中小企业办公室局域网的工作过程分析,初步形成了本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和任务目标。学习情境设计基本目标任务完成后,还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完成详细设计,包括学习情境设计应规定学习时间、职业行为能力培养目标、专业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论与方法论的选择等。

根据上述开发流程,我们设计了计算机网络岗位典型工作过程,如图2所示,本课程就是基于中小企业网络构建与管理典型工作过程来设计和开发学习情境(如表1所示),做到每一个学习情境的实施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4课程设计以技术应用为目标,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中小型企业网络构建和管理实务”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了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要求,并将职业资格认证内容导入课程体系,融进教学内容,突出了课程的职业性;创建了综合性、多功能的实践教学环境,实现实训教学过程与工程应用技术对接,实训环节丰富多样,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坚持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原则,多模块的组合能体现出课程设置和课程选择的动态性,可拓展性,设置和课程选择的动态性,使课程设计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能力模块和知识模块的组合能避免单纯的技能的传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技能,突出了课程的开放性,如图3所示。

5结束语

通过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设置,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开发为依托,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其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也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蒋洁. 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探索[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4).

[2] 游贵荣.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探[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8).

[3] 李志梅. 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J]. 中国电力教育,2008(6).

[4] 铙云波.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探讨[J]. 福建电脑,2006(2).

[5] 李圣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2005(35).

[6] 耿建生,李志红. 高职开设模块化综合技能课程的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06(26).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Practice of Network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ourse Design and Practice

PAN Jie,JIANG Yun-li, YI Wen-quan, LI Su-qiang

(Computer Department of Ji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ujiang 332000, China)

篇6

关键词:综合布线,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form and Practice of Network Cabling

ZHONG Da-fu

(Computer Engineering Technical College,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uhai 51909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urse of network cabling systems, proposing a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s. Finally, the teaching of teaching reforms to produce results.

Key words: cabling;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to do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通信、计算机网络、控制和图形显示技术的相互融合和发展,建筑与建筑群服务功能的增加和通信要求的提高,使得建筑物的信息传输系统愈来愈庞大,的布线系统如电话、计算机网络和楼宇自控等各自独立互不兼容,已经无法满足建筑物通信的需要,美国于上世纪80年代率先推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80年代后期综合布线系统逐步被引入我国。

综合布线技术在90年代初期开始作为一章的内容引入到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局域网构建与管理》、《网络工程》等课程中。随着综合布线技术在我国楼宇建筑和网络工程中的迅猛发展,综合布线技术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综合布线技术逐步作为一门课程进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工程和智能楼宇建筑等专业的课程体系中。

根据对 IT 产业及应用市场的广泛调研,为满足珠三角地区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适应 IT 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与技术更新越来越快的发展态势,计算机学院已经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一个重点专业来建设,目前网络技术专业也是学校的一个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确立了从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运行和网络应用三个层面为地方信息化建设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设计原则,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把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形成了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网络管理与维护和网站建设与管理三项专业核心能力,满足学生在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站建设三大类职业岗位群的就业需要。

《网络综合布线与测试》就是培养学生网络布线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技能课。

1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定位

根据对 IT 产业及应用市场的广泛调研,为满足珠三角地区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适应 IT 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与技术更新越来越快的发展态势,计算机学院已经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一个重点专业来建设,目前网络技术专业也是学校的一个重点建设专业。

《网络综合布线与测试》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后续课程是《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路由交换技术》等。本课程针对网络综合布线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重点教授学生网络综合布线的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工程测试、工程验收等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通过课堂实训、现场工程实训、项目工程实习三个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良好素养。

2 工学结合的教学设计

本课程的建设打破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开的授课模式,形成了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网络综合布线与测试》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技能课,是一门理论与操作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是综合布线系统知识。

它涵盖了综合布线系统结构、标准、产品选型、方案设计、安装施工技术、测试验收和行业发展趋势等多项相关知识,这主要通过 40 学时的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完成。教学内容首先分知识模块教学,最后将各知识内容通过大楼综合布线工程案例、小区综合布线工程案例和家居综合布线工程案例进行综合,以便学生融会贯通。

第二是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技术实践。

这部分主要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包括布线材料认识,布线图绘制, RJ-45头的制作,信息模块端接,配线架端接,管、槽、机柜安装,常用布线工具的使用,光纤熔接,测试工具使用,网络资料检索。

第三是工程项目实践教学。

通过对实际建筑物(大楼或小区)布线工程项目教学,完成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训练,工程项目完全按网络工程公司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来运作,各班成立材料组、监理组和多个项目经理部,经理、工地主任、安全员等职位在学生中竟聘产生,在工程中实现项目管理、材料管理和监理等管理方法,学生从设计、施工、管理、测试和验收等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各环节得到了真刀真枪的锻炼。在实训过程中学到了实际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加深理解、验证、巩固了课堂教学内容,每一位同学在工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习热情,达到掌握小型布线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教学要求,实现了 课堂教学与职场岗位间的“短距离对接”。

3 面向岗位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从岗位能力要求出发,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为目标,实施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构建过程性考核,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1 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将光纤熔接、布线链路测试等施工技术制作成教学录相在课堂进行教学并放在校园网上给学生自主学习。开通教学网站,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网上教学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能以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学习。根据课程操作性强和工程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示范教学和实物教学模式,在讲授综合布线系统结构时带学生到校园网的现场进行教学,在讲授布线产品时采用实物教学,在讲授 RJ-45 连接头等安装技术时,采用示范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式等形式,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上注重处理好难点与重点、概念与应用、标准与灵活的关系,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经常选择一些成功与失败的工程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还采用师兄师姐传帮带的方式,带学生到上一届毕业生工作的单位现场,请毕业生现场讲解,请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师兄师姐的成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生积极性。

3.2 辨论式教学

综合布线是一门引入我国只有 10 多年的新型综合性学科,在技术选型和产品选型等方面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需要根据用户需求、用户投资、技术指标等诸多条件进行选择,授课教师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在教学中选择综合布线领域的几个热门技术话题,如“选择超 5 类还是 6 类布线系统”、“采用光纤还是双绞线”、“是否要设计使用屏蔽双绞线还是非屏蔽双绞线”,将学生分为正反方进行辨论,使学生在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增强对技术的运用能力。

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安排较浅显的专题交给学生讨论。可先安排学生以小组方式自学,然后由组长在课堂上向同学讲述,大家再一起讨论、分析和评价,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课堂气氛活跃。

3.3 实施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在专门的综合布线实训室教学,教学效果优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做”同时进行,有效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脱节的问题,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

3.4 实施项目引领、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

学校近几年来一直在完善教学教学楼、实验楼和学生宿舍楼等的建筑设施,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充分利用了学校自身的有利条件,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和参与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如2008年上半年学校图书馆的综合布线工程,安排2006级的学生参与了整个施工过程。本课程以该实际工程为蓝本,组织并安排课程教学,一改过去的理论+实验的教学模式,实行工程项目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由模拟环境向真实环境,从独立分项的技术实践向综合性的工程实践跃进,在教学中突出体现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工程项目实训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了专业技能训练外,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了解认识了工程过程及管理运行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综合素质,从而深化了教学的综合效应,较好地实现了课堂教学与未来工作岗位间的“短距离对接”。

3.5 顶岗实习

与广州金税、广州维康等行业有较大影响的企业合作。如开办“金税”班,为广州金税订单式培养人才;每年安排部分学生前往广州维康公司顶岗实习。结合珠三角地区的优势,与珠海、中山等电信部门以及一些的公司合作,每个学期派遣部分学生参加综合布线顶岗实习。此外,学校内部建筑的网络综合布线,全部工程均安排学生参与实际施工建设,顶岗实习。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技能应用的能力,使他们可以直接面对实际的挑战。

4 结束语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已经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首先,学生的兴趣发生了根本改变。学生对本门课程不再像前几年那样,认为没有什么学习意义,兴趣不大。现在则成了比较受欢迎的课程,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个简单地知识灌输的过程,学生经常咨询什么时候可以组织去现场参加实际工程;其次,学生的认识发生了很大改变。学生当初几乎是认为学习本课程没有前途,但是,当组织学生学习参观行业企业、组织学生参加实际的项目工程和组织学生参加学长的课程座谈会后,学生发现,本课程在网络专业体系里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最后,学生对于任何网络综合布线相关的活动均很踊跃参加,比如校内外的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学生积极参加,而且工作认真吃苦耐劳,服从指挥,干劲很大;2009年上半年,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几个行业企业组织的“综合布线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100多学生报名参赛,经过几轮激烈的选拔赛,选出两支队伍共6名学生参赛,最后在省大赛上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

参考文献:

篇7

(一)高职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

教师在进行高职数学相关的教学设计时,首先应当明确其大致的教学内容,并针对教学对象的知识水平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从而使高职数学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有效地开展。就一般要求而言,高职数学的教学设计不应仅仅体现出高职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还应当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数学教学方案。

(二)高职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高职数学教师在进行优化教学设计、展示教学成果、评价教学质量等工作时都是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基础和前提。良好的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教师教学成果的一项指标,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实际的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更加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实际课堂教学中的操作及管理能力。

二、高职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的原则

高职数学应当将实现高职数学的教学目标当做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高职数学教学目标就是在充实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理论、技能、知识等的自学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然后培养学生向更高层次的归纳总结、综合创新能力方面不断发展。因此,在进行高职数学教学设计时,在开设并计划必要的专业理论课程之外,还应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及安排等。

(二)紧扣教学内容的原则

高职数学在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时,必须首先明确告知数学的教学内容是什么。然后教师才能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紧紧围绕所应教授的内容,找出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并根据重难点合理规划教学时间、安排教学任务、寻求适宜的教学手段等。只有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实现完美的契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实现教学目标。

(三)结合实际的原则

现如今高职学生基础能力的水平层次高低相差较大,这就要求高职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高职数学的教学设计必须使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尽可能地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中。

三、高职数学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数学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重视

高职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是简单枯燥的教学内容的总结归纳,而应尽可能地丰富教学方式,以求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特别是现在的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知识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与时代的需求脱节,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自身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但是,就大多数高职学校的数学教学现状而言,教师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方面的重视度仍不够高。这就对最终的教学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教师尚缺乏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综合能力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也对高职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高职数学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时代的新知识,并不断创新出更高层次的知识。因此,高职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就必须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大多高职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都很好,但在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方面却缺乏足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之间不成比例

各个高职院校都对高职数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等都作出了一定的调整。但其所能安排的教学课时实际上仍然难以满足教学内容的需求。这就造成高职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不得不加快教学进度,很多内容都只能一语带过。这样,学生根本就难以学到更深层次的知识,也难以很好地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促进高职数学教学设计优化及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有效措施

(一)科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科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高职数学教学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在传统的口语表达及板书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高职数学教学中对定积分、曲线等教学内容的再现时。多媒体设备如黑板、电视、计算机、投影、幻灯片、视听光盘资料等的出现则有助于相关空间及动态图像的模拟,具有极强的直观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便于对空间形象进行理解和想象。

(二)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型及主动性

在高职院校中,对学生的约束力不比中学时那般严格。学生的学习一般都是靠学生的自觉性。因此,自觉性较差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甚至不再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去完成。在此情形下,教师即使在教学设计中费劲巧思,缺乏学生主动配合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就必须从学生的思想观念抓起,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结合高职数学的教学特点调整教学方式

篇8

关键词:网络技术课程、模拟仿真软件、化虚为实、效果好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6-01-01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课程内容枯燥无味。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有比较多概念性、原理性、理论性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比较枯燥、难于理解。比如介绍计算机网络中通信设备工作原理与作用、通信协议(静态路由协议、OSPF路由协议等)时,不但教师觉得不容易讲述清楚、学生听起来也难于理解,网络课程内容显得既复杂又枯燥。

2.网络实验设备短缺。要组建一个网络硬件实验室需要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经费,对很多学校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由于资金投入问题,造成计算机网络实验所需的硬件与软件短缺。

3. 学习网络课积极性不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性、综合性比较强,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生对生硬、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认为老师讲的这些知识不实用、与现实关系不大,慢慢地对网络课程失去兴趣,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上机任务、课后作业,甚至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大部分学生对网络课程学习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网络课教学形式过于简单,教学效率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网络新技术也不断出现与更新,知识点也不断增多,学习难度对应加大,部分老师上课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还是停留在“演示”阶段,教学模式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模式,使得学生对网络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停留在书本上,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教学效率低。

二、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使用模拟仿真软件的必要性。

本校是全国信息化示范校,基本上每年都组织信息化说课大赛、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参赛的不少教师为了丰富教学效果制作了优秀模拟仿真软件,比如设计出 “制作网线仿真软件”、“网络综合布线仿真软件”、“防火墙实验仿真软件”等,当初只是为了参赛,后来把这些作品应用教学当中,发现这些作品不但更加直观演示网络相关知识、丰富了课堂,而且也能让学生课堂中有机会进行互动式网络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1. 化虚为实、辅助学生理解。网络知识复杂又枯燥,老师非常需要借助虚拟软件帮助学生去理解与记忆,如果能把这些网络知识渗透到虚拟软件中的网络实验去讲解,并让学生在实践过程感悟其中的原理,以达到教学目的。

2.把抽象理论、乏味知识转化直观实验。有了虚拟软件后,就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网络仿真实验,在个人电脑上够虚拟出若干台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设备,进行搭建网络、规划网络IP地址、划分子网、配置路由协议、网络访问控制、配置网络安全、安装配置服务器等实验。比如讲述OSPF路由协议案例时,可以直接在路由器上查看在配置OSPF路由协议之前与之后的路由表信息变化,结合使用ping命令比较配置OSPF之前与之后的结果,学生就很容易理解OSPF的作用与配置方法。

3.模拟仿真软件物美价廉,课堂效果好。可以从网络上免费下载、免费使用模拟仿真软件,不用需要增加学校开支就可以虚拟出很多网络硬件设备;为广大网络课程的授课教师、学习网络专业技能的学生、参与CCNA考证的考生提供了免费使用的平台。比如老师需要介绍无线上网时,为了达到更加好的教学效果,要么购买一批无线路由器和无线网卡、要么采用思科模拟器模拟无线网络实验。采用虚拟软件模拟器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无线加密,不仅操作比在真实的设备上实验更加形象、更加方便,而且每个人都能实验操作。

4. 破除实验环境问题,提高实操技能。全国各地很多高校、中职学校均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或者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课程,但是很少学校配备有齐全的网络实验设备;有了仿真软件后就可以不受限制地虚拟出足够数量的网络设备、服务器主机进行网络搭建、网络管理、网络维护实操教学,达到每个学生都可以做网络实验的目的,也让更加多的学生与老师一起参与到课堂,训练网络实践技能,一起提高教学质量。

三、将模拟仿真软件应用到网络课程教学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1.丰富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安装网络模拟仿真软件辅助教学,是在不购买新设备、不增加学校开支情况下,只需要在原有的电脑室PC机上安装Packet Tracer即可,在Packet Tracer上完成网络实验,借助模拟仿真软件简单明了地掌握网络通信原理、通信协议,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使得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网络课程的教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以达到零距离上岗。学生通过在模拟器上进行实操把网络通信原理、网络协议搞清楚了,那么学生的网络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就会得到了真正提高,其毕业之后假如从事网络通信、网络维护有关的工作,不管需要面向那个厂家的网络设备,都是触类旁通,只需要查查对应设备指令系统命令格式就可以开始对网络进行配置与维护。

3.利用模拟仿真软件还有其他独特的优势。使用虚拟软件不仅低成本、容易创建实验环境与平台,而且还可以节约用电量、节约实验室空间、实验操作更加安全,同时让更加多的学生参与技能实操。

四、把模拟仿真软件应用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的方法。

1.从网上下载为提高网络课程教学效率有帮助的仿真软件。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手段和方法,只要电脑、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从网上搜索、下载教学有关软件与资源。比如在网上不仅可免费下载设备仿真软件思科模拟器Cisco Packet Tracer与Virtual Box软件,而且还可以下载这些仿真软件的文字教程与视频教程。

2.利用信息化手段设计与制作网络设备模拟仿真软件以辅助教学。网络上的仿真软件很多,但不是所有的网络实验操作、网络模拟环境都能找到对应的软件,此时作为计算机教师可以借助Flash、3Dmax等工具发挥专业优势自行动手设计与制作仿真辅助教学软件。

3.有模拟仿真软件后教师不再为教学环境、教学平台而担心,专注教学研究。有了虚拟软件后教师上课不用再为能不能做这个网络实验,有没有网络设备,设备有没有问题,这个内容能不能教等问题而操心了。教师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设计、教学管理、以及如何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等方面。

篇9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教育进入一个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崭新领域。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来看,从单机发展到网络,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步伐日益加快,校园网络的建设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解放思想、加大投入,使中小学校的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目前,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效果不尽人意:一些学校对校园网建设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建了的校园网络,可是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大多数校园网的功能、校园网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信息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甚至出现设备闲置及老化等问题。因此中小学校如何根据多媒体网络系统的特性,根据21世纪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建好、管好、用好校园网,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还有待于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1.确定建网目的

1.1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学校办公无纸化,提高工作效率。

1.2为教师提供现代教育技术环境,提高学科教师教学技能、教育科研能力和现代信息素质;深化教改,促进教研,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1.3为学生提供一个触网、学网、用网场所,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素质和创新能力。

网络建设的关键是为教师、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使用环境,设计网络的目的主要是要能充分的应用网络资源,应用软件应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符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应具有实用价值。

2.建好各类资源库,为教育信息化创造条件

软件是能否充分实现校园网功能的关键。校园网建设在重视硬件投入的同时,必须重视校园网络中关键性应用软件的配制和资源库的建设,加强网络的管理水平,并不断开发网络的功能。在校园网资源建设上我们采用购置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挖掘潜力,开发和完善网络功能。

2.1学科资料库的建设。 在建立校园网络的同时,学校就着手开始建设各学科教学资料库和教育信息资料库,提出“整体设计,分工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建库思路。由各教研组分别承担各自学科的教学信息资料库的分库建设任务。发动教师为校园网提供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教改体会、学法指导等教学资料,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则有选择的利用现有素材和通用平台,按照新教学理论对媒体的要求,建立全新的、基于WEB基础的学科资源站点。这样的站点具有良好的动态性与交互性,即适合教师用于课堂教学,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地有效的学习。

3.建好网络应用队伍,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功能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校园网建设的关键。人员培训与网络的建设应同步或超前进行,学校必须有一批懂技术、会使用的教师,才能真正发挥校园网络的功能,目前计算机教育和辅助教学发展较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缺少人才,只有培养和培训一大批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才,才能够发挥出校园网巨大潜能,使校园网的建设具有更深远的实际意义。在建设校园网的前期和过程中,学校制订培训计划、培训课程、考核制度,对全校的教师进行了分层次、分阶段的计算机全员培训:

3.1培训目标:提高意识、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掌握基本操作、掌握课件制作并进行实践。

3.2培训方式:教育理论和教学设计培训以自学交流为主,专家讲作为辅,实际实践为目的;实用操作技术培训以集中时间,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学科平台以教学实践为主,学校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为辅。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2-7679-03

Abstract: The course of Computer network which has both theoretical and applicability is developing rapid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The course is difficult in teaching, while the existing teaching methods are hard to get sufficient teaching efficiency. Base on the idea of "combin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we analyzed deeply in both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that offered by all full-time bachelor. We presente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on the theory teaching such as the methods of teaching, highlighting the emphasis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multimedia assisted teaching and online teaching, etc... And we presente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o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uch as the software facilities and hardware facilities,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the prepara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 etc... Which has been proved is feasible and achiev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Reform; theory tea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和普及规模都呈现出愈发迅猛的势头,这导致各个行业对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愈来愈大,对网络技术人才的专业素养要求也愈来愈严格[1]。目前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很多高等院校计算机、通信等专业的必修课,但由于该课程所包含的理论知识涉及计算机、通信、电子等等多个学科,因此要求授课教师掌握的知识面要广、专业技术知识要精;而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快[2],课程教学学时数时常不增反减,这些愈发增加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难度。为了尽快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质量,以培养出更多理论基础扎实、技术水平过关的高素质网络人才,课程教学改革亟待进行。

1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与应用性于一体的学科,学科技术发展迅速,知识体系不断更新,导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跟上学科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日渐凸显。

1.1理论教学环节现状

随着计算机网络领域中新理论、新技术、新标准、新服务的不断提出,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越来越繁复,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很难跟上课程知识的增长。

1.1.1 传统理论教学方法枯燥乏味

凡理论课程都带有很多的具有抽象性的内容,这些内容理论性较强,授课时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学生也不易理解。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典型的抽象内容如“协议”,该部分一直以来都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协议”中所包含的规则性问题如果只由传统的说教模式来讲解必然会导致课堂授课枯燥乏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厌烦心理,进而严重影响课程教学效果。

1.1.2 网络体系结构主次不清

众所周知目前最流行的计算机网络标准是TCP/IP体系结构,它是当今覆盖范围最广的Internet所遵循的现实工业标准。然而大部分教材都是从ISO/OSI七层结构参考模型着手,依次从物理层到应用层介绍各层的功能、主要协议以及关键技术等,然后再对比TCP/IP模型的四层体系结构讲解。这种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的优点在于有很好的理论性与逻辑性,但对网络结构体系整体及其功能描述较少,未能将TCP/IP体系结构的重要地位凸现出来,最终导致学生结束课程学习后,仍无法对Internet网络体系结构进行整体把握;造成学习完计算机网络课程后,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与我们所期望的应用型人才相去甚远。

1.1.3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

作为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理论教学结合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3]。然而许多学校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独立的管理模式,将课程的实践环节由专职实验教学教师来教授,容易造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步调不一致甚至脱节的现象产生。课程教学无法及时有效结合实践动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的难度。

1.1.4 多媒体利用不充分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功能十分强大的辅助教学手段,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在使用,但是大部分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还仅仅停留在播放课件的简单工具上,致使多媒体器材的利用率低下,浪费了这种昂贵的教学资源。

1.2实验教学环节现状

计算机网络课程具备着很好理论性的同时,也有着相当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在实验教学环节中教师主要是根据实验指导教材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动手编写程序并调试程序,直至得到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教学,可逐渐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缜密,把复杂的问题有秩序地简单化,最终解决问题。然而现有《计算机网络》的实验大都较为简单,且多为验证性实验,实验中学生仍旧处于被动学习地位,无法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现有的实验内容和方法普遍具有局限性,无法有效发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对实验目的不明确,对实验内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普遍具有片面性,对实验步骤也无法建立起系统的概念。同时,上机实验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考虑的也较少。

2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在《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过程中应更注重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致力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验教学,不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达到将复杂的问题有秩序地简单化、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鉴于此,作者结合已有教学经验对《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以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上的兴趣和课程的教学效果。

2.1 多样化的理论教学方法

2.1.1灵活多变的案例分析

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无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尽量多找一些成功的网络技术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将理论与实际有效联系起来,提升学生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网络设计的完整过程包括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网络规划、网络设计、网络建设、测试验收、运行维护等若干个步骤[4-5],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让学生以一名系统分析员的身份去模拟与客户的沟通交流,以此为课堂案例教学的核心,而教师只对有偏差的部分作简单纠正,从而带动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让学生扮演多种不同身份,如工程商、客户、供应商等等,从各个角色的不同角度去思考,包括从成本、效益、工程级别、时间进度等多方面进行思考,设立小组讨论环节,从而快速提高学生全局性思维能力。

2.1.2主次分明的理论教学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彻“从实用性出发”的观点,致力于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网络人才。作为一种经典的网络体系结构,ISO/OSI七层结构描述了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时遵循的方法和规则,但在以TCP/IP体系结构为现实标准的Internet大规模发展的今天,ISO/OSI七层结构的参考价值远大于其实用价值[6]。在实际教学中,ISO/OSI参考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必不可少,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实用性更高的TCP/IP模型上,这样才能跟实际应用更紧密的联系起来。引入更多当今前沿的技术知识(如物联网、云计算等),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2.1.3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板书有利于增强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但比较占用课堂时间,而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更多用于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提升课堂气氛活跃度。在课前提前将大量的如图表类的内容用PPT、Flas等方式准备好,可以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可谓一举数得。然而目前很多教师在多媒体的利用上仅限于图片与文字的排版,对于多媒体真正功能强大的动画、声音、视频等的制作使用还了解甚少,这就造成了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上还应花更多的精力进行熟悉使用,以增加理论教学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2.1.4开放的网络教学

这里网络教学指包括计算机网络课程相关的可下载网络资源、网站、教学视频、网络实时课程等所有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7]。鼓励并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拓自身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学生推荐一些好的网站(包括网络资源网站、技术论坛、各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前沿技术研究中心网站、著名大学计算机院系网站或著名网络技术公司网站等)。通过推荐优秀的资源来增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进而促进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上的学习发展。

2.2重视实验教学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要具备较高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仅仅只学好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实验环节必不可少。在实验环节中能不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更能与网络理论知识相印证,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跟深层次、更全方面的掌握。鉴于此,我们总结已有教学经验提出如下几点关于实验教学的建议:

2.2.1完善的实验软硬件设施

首先应加大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一个完整的网络实验室要有模拟实验设施和物理实验设施两部分组成,模拟环境可以帮助提高学生对实验原理逻辑的把握(如Packet tracer等模拟软件以及网络编程软件等),而物理环境可以对模拟实验设计进行验证(相应的网络物理设备,如PC机、网线、路由器、集线器、服务器等等),两者相结合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多的,还可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实践机会,参与到实际的网络组建项目中去学习实践经验。

2.2.2循序渐进的实验内容

考虑到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都遵循着从浅显到深入、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因此我们在安排实验内容时也应遵循从易到难、从浅入深的准则,且各部分间逻辑关联性强、递进层次清晰。实验内容类型上不应仅仅局限在验证性实验的层次,而应设计更多的自主性较强的综合实验。验证性实验能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理解网络协议原理、训练网络编程能力、综合运用理论知识以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对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提升自主开发能力不够适用。因此还应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实验来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开发的能力。

2.2.3充分的实验教学准备

实验前教师自己在充分备课的情况下还应要求学生提出课前预习实验指导书与相关知识。完整的实验指导书应包含以下几部分: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实验分析。

实验中教师应详细介绍本次实验的注意事项,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等,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内容。在学生操作阶段应积极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实时解答学生提问,妥善处理意外事件、保证实验安全有序的进行。

实验后严格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具体实验步骤、详细的实验结果以及相应的分析、实验心得体会等。并及时批阅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实验成绩,认真总结实验效果、实验成功点以及不足之处,为后续实验做准备等等。

3 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对已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讨论和提出改进,通过不断的改革使得教学愈来愈完善。通过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分别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进行深入讨论,梳理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对教学质量有极大的提升作用,不仅仅只是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掌握能力,教师也能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升华自身,更能提高社会整体教学水平。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士参与到教学改革探讨中来,为社会教育事业的提高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兰芳,年梅,张书芳.计算机网络“服务+协议”实验教学探索[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4(6)13-18.

[2] 董振华,张开便,李喜艳.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电子世界,2014(6):151-152.

[3] 邢长友,陈鸣,许博,等.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1):53-56.

[4] 蒋先华,等.校园网络组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 王利.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