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力学就业方向范文
时间:2023-11-28 18:35: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力学就业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内容特色概述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综合了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层次上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其学习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医学影像技术
即通过X射线、超声、放射性核素、磁共振、红外线等手段及相应设备进行成像的技术,现还有正在兴起的阻抗成像技术等。
1.2医用电子仪器装备
分为诊断仪器和治疗仪器两大类。诊断仪器主要是用以采集、分析和处理人体生理信号,现在使用较多的是心脑电、肌电图仪和多参数的监护仪等,而通过体液来了解人体内生物化学反应过程的生物化学检验仪器也已逐步完善并走向微量化和自动化。治疗仪器设备则是采用X射线、γ射线、放射性核素、超声、微波和红外线等仪器设备,如X射线深部治疗机、体外碎石机、人工呼吸机等。手术设备如γ刀、激光刀、呼吸麻醉机、监护仪、X射线电视等。现代化医疗技术中还将设备功能更加多样化、复杂化。
1.3生物力学
主要是研究生物组织和器官的力学特性,人体力学特性和其功能的关系。其中包括生物流变学(血液流变学)、软组织和骨骼力学、循环系统动力学和呼吸系统动力学等。
1.4生物材料
即人工器官、组织工程所需要的物质与材料,其大多数是需要植入人体,需要具备耐腐蚀、化学稳定性,需要具有与机体组织的相容性、血液相容性、无毒性。作为材料,根据所需还应满足各种器官对材料的各项要求,包括强度、硬度、韧性、耐磨性、挠度及表面特性等各种物理、机械等性能。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金属、非金属及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工艺条件和表征、成型制备、性能等。
1.5生物效应与生物控制
生物效应是指在医疗诊断和治疗中,光、声、电磁辐射和核辐射等能量在机体内的分布、变化等作用。而生物控制则是机体自身的调节控制现象。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对这些情况加以认识。其他还有介入式诊断、治疗等。生物医学工程最为竞争激烈的领域在医学成像技术上,其中以图像处理、阻抗成像、磁共振成像、三维成像技术以及图像存档和通信系统为主。而对医学信号的处理分析,包括心脑电、五官、语言、心音呼吸等信号和图形的处理与分析,以及神经网络的研究处理也是目前世界各国研究与学习的热点。作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将从业于该领域的研究、设备研发及制造、使用、维修养护等。所具备的知识体系是从物理化学基础、工程学到医学,十分广泛,仅四年内进行如此庞大的知识学习,学生将会呈现基础知识欠缺而专业知识也不深入的问题。为此,我们就医科大学、理工科大学、综合性大学各自特点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医学工程本科学习建立特色课程体系的见解。
2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的研讨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分别在医科类大学、综合大学与理工科类大学中均有设置。由于生物医学工程具有典型交叉特性,该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有运用医学影像学技术、医学信息学技术等在医院进行疾病诊断及治疗,有运用基础数学、物理、化学知识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更多的是运用工程技术进行医疗器械、设备装备的研发、制造与维护管理等。由于生物医学工程庞大的知识体系,无法由某一个从业人员掌握,需要各方向的协作与合作,由此认为,设置于医科类大学、综合大学与理工科类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应有各自的特色。
2.1医科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
2.1.1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医科大学,其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医学特色与优势。医科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相关专业的人才,其就业方向更多应以进入医院从事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等的操作及计算机操作,运用各种影像、信息等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或治疗,所以其培养的人才首先应学习并具备医学的专业知识,然后才是具备基于医学专业领域需要的现代医疗仪器的研发与使用、管理能力的知识体系的学习,成为拥有工学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医学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毕业后所从事的仍是医药卫生领域工作,在医院设备使用、维护、管理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其课程的设置应该与工科类生物医学工程侧重点不同。如在一般医科大学中都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以及与此相关的医学影像学专业、医学信息学专业等,其培养目标就应以“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如影像学、信息学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诊断、治疗(或信息管理等)和医学成像(或医学信息等)技术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相应的培养要求应在于“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或信息学、医学超声学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核医学影像学、信息学、医学超声等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超声治疗和介入放射学操作基本能力,基本的仪器(装备)维修保养能力”上。
2.1.2课程设置
基于医科大学的特色,其主干课程应注重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同时开设基于医学特色的工学、工程学课程。具体如基础类的基础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计算机类,如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基础和临床医学类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药学、中医学、中药学、卫生管理等课程,然后按照各高校侧重设置传统生物医学工程的工学类、工程类课程,如模拟电子、数字电子技术、传感器、数字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医用仪器原理、医学影像仪器、检验分析仪器、临床工程学、人体形态学等,部分专业可设置如力学类、机械工程类、有机材料或金属材料类课程。虽然是同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但需要按照本校特色来设置课程,切忌大而全无特色,或各高校均设置同样课程。这是违背了生物医学工程高度交叉学科的学科特色的。
2.2综合性大学工科以及理工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
2.2.1人才培养目标
现今综合性大学工科以及理工科大学基本上都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如北京大学工学院、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各具特色。以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为例,其前身是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创建于1984年。学院的科学研究及学生培养方向就是强调生命科学与电子信息科学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应用电子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解决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科学问题,发展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其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培养掌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知识,掌握分析与健康相关的生物医学工程问题的方法,并具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健全人格和远大理想的工医结合复合型优秀人才”。即更加注重于培养工程与医学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专业人才的从事的工作更多是在用于医学诊断、治疗的仪器设备的设计、研发及制造、维护等上面。而四川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其特色制定为“以工程为主,以从事生物医学工程教学科研的相关学科为依据,培养从事生物力学、生物材料、人工器官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开发、生产的高级专门人才。”,偏向于材料工程学。由此可知,在综合性大学工科以及理工科大学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应更注重工学、工程学内容,其培养目标就应以“培养具有现代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如机械、电子、材料、计算机在医学中应用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医疗设备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设备(或装备)设计研发、制造、维修维护、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为主。相应的培养要求应更多的学习工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常规医疗装备、设备等设计、研发、操作、维护维修、管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并具有相应能力”上。
2.1.2课程设置
基于工科特色,其主干课程应注重工科基础理论的学习,了解医学基础知识,同时学习机械、电子、材料、计算机应用于医学中而派生的专业课程。如将特色定在医疗设备制造等方向上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其基础类课程更加强了基础数学、物理的学习,设置了较多学分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及实验等,医学类课程设置了基础医学与实验,涵盖人体解剖学知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了生物医学数学基础、电路及模拟电子技术及实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及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及实验、VisualC++程序设计及实验、信号与系统、EDA技术、计算机硬件控制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医学成像原理、医学影像系统、生理信号检测、生理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医学仪器设计与实现、医学传感器、医学光学、医学超声、医学材料等,同样,课程设置也应按照本校特色加以取舍。
篇2
想要考研的你,提及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否会列出“神秘”“高薪”“高就业率”“高科技”这一系列关键词呢?
真正的“高富帅”专业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纳米专业,那就是“高富帅”。
说它“高”,是因为它的的确确是高科技的产物。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20纳米也仅相当于1根头发丝的三千分之一。也正是这么小的尺寸,才能够用来做材料。不仅如此,纳米材料还都带着“特异功能”,具有奇异的化学物理特性。纳米虽小,用途却大,小尺寸成就大空间,真是高不可测。而研究生阶段需要学的课程也很“高”:纳米材料的结构、尺寸和形貌的表征技术、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与表面修饰、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纳米材料的物理特性与应用、纳米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微加工技术、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等都是该专业的主干课。是研究生的必修课,而新专业的科研空间更加广阔,所以发SCI的概率大大增加。想要写好论文,你就要了解纳米材料与技术的最新学科发展动向、理论前沿、应用前景等。而如果你打算游学海外,就更要在研究生阶段狂抓英语了。这一专业的专业英语词汇非常庞杂,有医学、化学、物理、材料学等诸多领域,需要系统地学习。笔者硕士一年级的时候大家每周都会用英报告,这样能有效提高英文水平,即使不打算出国,阅读国外文献也会非常流畅,开阔视野。纳米专业确实很“高”,但当你真正钻研进去,就会发现它的乐趣。
说它“富”,一点也不夸张。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及生物技术被誉为本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纳米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起步,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突飞猛进的前沿、交叉性新型学科。纳米技术作为朝阳产业,将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能源和环境等领域“大显身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纳米技术高级顾问米哈伊尔·罗科甚至预言:“由于纳米技术的出现,在今后30年中,人类文明所经历的变化将会比过去的整个20世纪都要多得多。”如此看来,纳米技术必将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也能为该专业的同学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
说它“帅”,是因为它有独到魅力,吸引青年学子投其怀抱。其实,大部分工科生的研院生活都是相同的,读文献、做实验、组会、听报告,这些几乎就是我们读研生活的全部。想学好纳米专业,你首先要做个杂家。在研究生阶段,你要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环境纳米材料的绿色制备及其规模化,面向环境检测的纳米结构与器件的构筑原理、方法,并且了解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性能与机理。而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理工科专业的直接目标在于应用,因此还需要学习纳米材料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原理、技术与装置研发、纳米材料的环境效应与安全性评估、纳米材料在节能和清洁能源中的应用等,掌握材料学的工艺装备、测试手段与评价技术,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中局部问题的能力。运用纳米技术解决这些问题和一般的常规思路有着很大的不同,有着前路未知的期盼和发现时的狂喜,为此我们都成为典型的“技术宅”,大部分时间会宅在实验室里,在外人看来,可能是只顾科研无心生活的“苦行僧”,而只有我们才能体会到纳米的“帅”及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乐趣。
想要学好纳米专业,团结协作的能力必不可缺。其学习都是以课题组和实验室为单位,很多作业和项目都是大家集体完成,比如开发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大家都有不同的分工,这就需要我们能紧密地合作与沟通,分担辛苦分享成功。
同时,我们还需要有极强的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我们学校经常举办学术沙龙,需要大家上台演讲,不仅本专业的导师在场,其他专业的学生和老师也会来听,并从不同角度提出意见,所以我们要足够有气场才能HOLD住场面。而实践方面,我们都有做老师科研助理的机会,同时开展自己的课题研究,不仅要写得好论文,还要做好实验。想读纳米专业,要做的功课非常多,你只有都尝试了,才能体会到这个专业的巨大魅力,才会在科技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就业面窄是误区
对于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很多人对它的认识存在误区。很多人认为,纳米作为高精尖技术与日常生活相距太远,所以想当然地认为其就业难。
其实,纳米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有一天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将离不开纳米技术。所以如果你能有幸就读该专业研究生,并在学术上有所造诣,愿意将所学学以致用,那么你的就业前景无限光明!
那么纳米技术到底是怎样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呢,而我们工科生,又将以何种方式参与这种科技改变人们生活的进程呢?
衣:在纺织和化纤制品中添纳米微粒,可以除味杀菌。化纤布结实耐磨,但会产生静电现象,加入少量金属纳米微粒就可消除静电,穿起来非常舒适。
食:利用纳米材料,冰箱的抗菌能力大大增强。纳米材料做的无菌餐具、无菌食品包装用品已经进入市场。利用纳米粉末,可以使废水有效净化,完全达到饮用标准,纳米食品色香味俱全,还对健康大有裨益。
住:对于我们这代人而言,居家做家务、清理房间是一大愁事,纳米技术的应用可以省下我们很多力气。通过纳米技术,墙面涂料的耐洗刷性可提高10倍。玻璃和瓷砖表面涂上纳米薄层,可以制成自洁玻璃和自洁瓷砖,完全不需要擦洗。含有纳米微粒的建筑材料,还可以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既省时省力又对身体好。
行:在出行方面,纳米材料可以提高和改进交通工具的性能指标。纳米陶瓷有望成为汽车、轮船、飞机等发动机部件的理想材料,可以大大提高发动机效率、工作寿命和可靠性。纳米球添加剂可以在机车发动机加入,起到节省燃油、修复磨损表面、增强机车动力、降低噪音、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的作用。纳米卫星可以随时向驾驶人员提供交通信息,帮助其安全驾驶。
而这些,只是纳米科技应用在生活中的很小一部分,纳米技术兴起晚,发展态势迅猛,更多的核心技术需要我们这一代去发掘,以期使之更好地为民生服务。可见纳米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各行各业都需要拥有高技术高学历的纳米技术专业人才,所以就业前景广阔。
具体的就业方向,男生、女生之间相差很大。纳米专业的大部分女硕士,特别是女博士一般选择到大学或科研院所做研究。研究领域涵盖纳米材料、黏合剂、涂料、电镀、陶瓷等相关领域,从事相关产品开发、生产和检测等方面。大部分男生会去纳米材料行业企业或传统材料相关企业供职。可以从事纳米材料表征、石墨烯及碳纳米材料研发、纳米材料改性、纳米材料合成、无机纳米材料制备以及交叉学科纳米材料应用的相关工作。
跨专业报考受青睐
纳米科学与技术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专业,不过并不限制跨专业报考,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不仅不是个排外的“高富帅”,反而非常欢迎跨专业的学生融入其中,共同搭建纳米专业的大舞台。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工科或理科门类招生,不同学校有所不同,但都非常欢迎与之类似的材料专业同学报考,因为都涉及材料学的基础知识,所以学起来会得心应手。同时,理工科专业背景如物理、化学甚至数学这类基础学科出身的学生,也很受该专业欢迎。
在报考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中,也有一部分医学生。未来纳米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是大势所趋。利用纳米技术制成的微型药物输送器,可将适当剂量的药物,通过体外电磁信号的引导准确送达病灶部位,有效地起到治疗作用,同时可以减轻药物的不良的反应。用纳米制造成的微型机器人,它的体积可是小于红细胞的,你能想象到吗?通过它向病人血管中注射,能疏通脑血管的血栓,清除心脏动脉的脂肪和沉淀物,还可“嚼碎”泌尿系统的结石等。而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它与医学还会有更多的交叉。
院校介绍
对纳米科学与技术这种新兴学科来说,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侧重,所以这里重点介绍一下。而通过这些不同院校的专业方向设置,我们也可以多角度地了解这一专业。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是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共同建设并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的全额拨款直属事业单位,自200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现有博士学科专业点3个: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和材料学;硕士学科专业点3个:生物物理、生物工程和材料工程。鉴于纳米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前沿交叉特性,在招生阶段,现将该学科挂靠在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生物学4个一级学科下,并相应产生4个专业代码。涉及纳米科技系列进展、纳米检测系列讲、文献信息利用、人文系列讲座、纳米功能材料等课程。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2013年在7个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35人,专业包括纳米科学与技术、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材料学、生物物理学、材料工程和生物工程,研究方向涵盖高分子纳米功能材料、生物纳米结构、纳米医学、纳米复合材料、纳米电子学等几十个方向,方向非常细化,具有材料、半导体、物理、化学、微电子、生物、医药等专业背景的学生都可以报考。相信有志于纳米专业的学生,一定会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国家纳米中心是比较典型的科研所,其吸引考生的除了实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待遇优厚。该中心不需学生缴纳学费,如遇国家政策调整还会有高额的奖学金返还制度,硕士研究生根据不同年级,每个月可以拿到1300~2500元的奖学金,博士会拿到3100~4500元的奖学金。此外,还会有其他生活补助等。研究生公寓已经完全宾馆化管理,非常舒适。在国家纳米中心深造,没有经济上的后顾之忧,这样你才可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的工程力学系开设生物与纳米力学专业,已然在行业内一枝独秀。该学科依托于工程力学系和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软硬件条件优越,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学生有充足的动手实践机会,能在宏观、微观等不同层次上,进行跨学科的数值模拟和力学实验。同时,也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863”“973”等众多项目和基金支持。
该专业现在有生物器官生物力学模型及新材料应用研究、分子模拟和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微纳米与多尺度力学研究、生物材料的力学行为及其多功能化4个研究方向,涉及到力学、医药、生物、机械、材料、电子、控制、测量、微纳科技等领域。
大连理工大学这个专业的直博生学制是4年,而一般的直博生需要学习5年时间,而分开读硕士和博士一般需要6至7年,这吸引了不少学生报考,因为可以节约1~3年时间。当然,在4年的时间里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业,是一件很具挑战的事情,需要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是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政府、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携手共建的一所高起点、国际化的新型学院。该学院建立于2010年,由全球著名纳米与光电子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李述汤教授担任院长,教学科研实力雄厚,是国内高校中为数不多的专门的纳米科学学院。招生方向涵盖纳米生物化学、纳米技术工程、纳米材料、有机无机复合纳米材料等。有关纳米的专业在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4个学科下招收学术型研究生,相关专业学生都可以报考。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初试提供详细的辅导书和真题,有意报考的同学要多关注学院的网站,以获得第一手信息。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的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在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均有招生,各有侧重。前者分为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光催化材料与技术、纳米光电子学、纳米管线阵列及其智能传感器、纳米材料制备与表征和纳米尺度结构与性能关系6个方向。后者在纳米催化、纳米生物医学、纳米材料分离分析、微纳传感技术和高分子纳米药物载体。很多方向在国内上处于领先地位,每年也有大量学生报考,竞争力较强。
武汉大学与国外多所大学有合作关系,大家如果在武大读研,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比较多。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是典型的工科学校,其纳米专业当然也首屈一指。华科的纳米专业同样是热门,除去每年招收本校内推的学生,考研的竞争非常激烈。
在培养模式方面,华科非常重视学、研、产相结合,科研成果转化率非常高。在就业方面,很多硕士研究生在各科研机构及高校任职。如果你求学在华科,就不用愁生活保障的问题,学校的奖励机制非常完善。学院对每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将发放生活津贴,并设立各类奖学金以奖励优秀的研究生,其奖励比例达80%。
篇3
两栖地带: 对外汉语专业
专业绝技: 汉语、英语兼备
出镜人物: 刘欣玉
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畅谈我所学的对外汉语专业。我是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研究生,本科是在盐城师范学院上的,学的是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今年是我在华师学习的第三个年头,也是研究生学习的最后一个年头,今年2月中旬我被学校派往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实习。
到奥克兰大学的半个月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听对外汉语教师给外国学生上课,亲身感受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气氛和教学过程。在麦老师的课堂上,我认真仔细地观察麦老师是如何给外国学生讲课的,也留心学生们接受并喜欢怎样的教学方式,或不喜欢怎样的教学方式。从这些方面的观察中,我体会到,要做一个好的对外汉语教师,首先一定要让自己professional一点。而让自己专业一点的做法就是,不仅要学好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学、中国文化通论、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汉语课程,也要学好基础英语、英语写作、英汉翻译、外国文学、西方文化与礼仪等主要课程。如果没有系统地学好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汉翻译等课程,在教授外国学生的课堂上,我们就会无所适从,不知该用什么教学方式来教眼前的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朋友,也不能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与他们准确地进行交流。所以在大学里一定要将专业知识学扎实。还有就是必须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这是从事外教工作的基本要求,如果过不了二级甲等就拿不到普通话等级证书,更拿不到教师资格证,也就无资格教外国学生。
尽管目前我只给外国学生上过一节汉语课,但感触挺深的。我觉得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必须注重教学方式,如可以先自己朗读一段课文,再领读一遍,然后让学生分句子读课文。然后开始讲解课文和课文中出现的常用词语和句型语法。在讲解词语的时候,每次解释完意思和用法之后,就请学生用这个生词来造句,以确保他们掌握了这个生词的意思和用法。还有,我认为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汉语汉字的听、说、读、写技能,还要掌握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所以,在课堂内外我会时不时地用汉语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向他们讲述中国的文化知识、风土人情,而这些文化知识正是建立在专业课的学习基础上的。
说了这么多,你或许对对外汉语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那么,对外汉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专业呢?概括地说,对外汉语专业是专门培养有较深汉语言文化功底、熟练掌握英语、日后能在国内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或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实用型专门人才。此专业主要学习三方面的知识:文学、文化和语言。文学包括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文化包括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语言包括汉语、英语,当然还有更重要的语言学各分支学科的知识,要求英语通过专业六级考试,能过八级是最好不过的了。我们不难看出,对外汉语专业的特点是把英语作为第一外语,汉语作为第二外语。也就是说,要会用英语作为媒介教外国人学习汉语。因此这个专业在中外教育交流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我所知,对外汉语专业在全国招收第一届本科学生是在1981年,目前世界各国中学习汉语的总人数已超过2000万人,美国、新西兰、日本、泰国、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已将汉语成绩列入大学升学科目。由此可见,作为老牌特色专业的对外汉语就业前景较为广阔,毕业后既可以从事对外汉语教育工作,也可以出国继续深造、考研等,也可以从事外语教学工作,还可到外贸机构、新闻出版单位以及外资、合资企业从事管理和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等相关工作。在这里需提醒有志于报考该专业的学子们,报考此专业时应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看自己是否热心外教事业,是否对英语感兴趣等等。
两栖地带: 音乐治疗专业
专业绝技: 音乐、心理学兼备
出镜人物: 高文丽
我叫高文丽,学的是音乐治疗专业,2009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大家可能听说过不少人听了那首《黑色星期天》后想自杀的传闻。如果音乐可以杀人,那么同样也可以救人,这就是音乐治疗专业的职责。
音乐治疗专业系新兴专业,是一门由音乐艺术、心理学与医学科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以我所在的中央音乐学院开设的音乐治疗专业为例,就读此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四种类型的课程:专业课、专业基础课、音乐基础课、文化课。学生在专业课(必修课)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学习音乐治疗基础理论、音乐治疗临床应用,并且掌握接受式、即兴式、再创造式三种音乐治疗方法及音乐治疗评估方法,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还会适当安排临床实践等课程。专业基础课主要涵盖音乐心理学、临床实用音乐技能(声乐、吉他、钢琴即兴演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变态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这些基础课主要是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音乐心理学。音乐基础课就是学习视唱练耳、钢琴、和声、声乐,这些基础课多在音乐房进行,学生练手的机会非常多。而文化课基本上就是一些文学课、政治理论课、道德课等等。
如今我已经工作了,自己开设了一家音乐治疗诊所,通过工作我深刻地感知到,大学所开设的这些课程都为今后从事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方法等基础。以我所经历的一个故事为例,我曾经对一名患有孤独症的儿童进行音乐治疗,在大学所学的知识的指导下,我除了了解孤独症儿童的诊断情况、一般症状、家庭社区或处于某养护矫治机构的背景材料之外,还特别观察患儿对音乐的反应,根据这一切制定出总的治疗目标。在与孤独症儿童初次会面时,我在地板上的六个大圈里摆放了不同的乐器,包括:打击乐器,一个自动竖琴,一个能播放音乐的录音机,一件管乐器,一个玩具钢琴和一个鼓。同时启动秒表,记录孤独症儿童在每件乐器的圈里停留的时间。从记录来看,患儿在打击乐器圈里停留了5秒钟,在自动竖琴的圈里停留了2分30秒。从行为观察来看,患儿在打击乐器圈里是完全无目的的,而在自动竖琴的圈里是安静的,有兴趣的。这种观察可以体现患儿对哪种乐器回避,对哪种乐器喜爱。这一阶段主要是观察患儿对音乐的反应,找出哪些是积极的反应,哪些是消极的反应,识别出患儿对音乐的反应能多大程度地表现自我。然后就是进入第二个阶段,即针对此制定出不同的阶段目标,并根据每个阶段目标实施音乐治疗。
个人认为,音乐治疗专业是一个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如果此专业的学生不注重实践,就很难使理论变活变通,从而很好地指导实践。为此,开设该专业的大学都会为学子们安排实践方面的课程,像我所在的中央音乐学院就为刚进入大四的同学们安排了实习实践,一般是6个月的实习时间,实习地学生可以自己找,也可以由学校安排。我们学校于1996年建有音乐治疗研究中心,它具有教学、科研和临床服务的功能,系我国唯一一所专门的音乐治疗机构。为此,大部分学生在实习时都会由学校安排到此中心,在这里,同学们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否扎实将通过实践得以印证。
关于就业前景,我认为学生的就业方向是很灵活的,一是专科医院:精神病院,儿童医院,老年病院,残障、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二是综合医院:用于临床镇痛、产妇分娩、肿瘤科、临终关怀;三是戒毒所、监狱、少管所等心理治疗室;四是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进入高校教学;五是可以自主创业,创办音乐治疗诊所;六是从事心理咨询方面的工作。
两栖地带: 假肢矫形工程专业
专业绝技: 医学、工程学兼备
出镜人物: 林枫
我是首都医科大学于2003年设立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时的第一批学生。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是一门边缘性学科,涉及医学和工程学两大学科的若干专业,涵盖了解剖学、人体生物力学、机械学、电子学、高分子材料科学等学科。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许多著名大学均设有从本科到博士学位的矫形工程专业教育。
由于此专业跨越学科十分广,在进行人体生物力学、机械学、电子学等专业课的学习时,要有不怕苦的精神,要善于钻研,努力把握多学科的结合点和互通之处。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解剖学、康复医学等课程也是很重要的,别以为这个专业只是教我们如何制作假肢那么简单,因为制作假肢是为了满足残疾人的行走需要,如果我们随随便便地制作假肢,而不将人体的肢体构造以及肢体康复等因素考虑在内,往轻了说是专业不合格,往重了说就是不把残疾人的生命当回事,这样是要出大事的。
从我们所学的假肢矫形工程专业的字面上来理解,它还与工程有关,即制作假肢。在制作假肢时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内容,除了考虑残疾人的病情外,还要考虑用什么类型的材料更有助于患者的康复。随着科技和医学的发展,人们发现高分子材料用来制作假肢具有很多优点,为此开设该专业的许多大学都把高分子材料科学方面的课程搬入了此专业的课堂,如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等。单是看课程的名称,我们会发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主要涉及化学、物理、材料知识。但是,不要以为你高中的物理、化学学得好就能把这些课程学好,请仔细想想,我们高中时学的物理、化学其实都只是基础知识,并没有朝深方向延伸。因此只能说,高中所学的物理、化学知识只能算是在为学高分子化学、物理打基础。除了学习这些专业知识外,实验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由于社会实践的时间有限,为了弥补实践环节的缺失,一般开设此专业的大学都会安排密度较大的实验课程。
关于此专业的就业问题,我觉得前景还是可观的。想当年我作为全国首批学习此专业的学生时,由于该专业是当时的新兴专业,可以说是前无古人,那时我和同批就读此专业的同学都十分忐忑,担心自己毕业后的出路。就在这时,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对我们说:“你们就是这个行业的‘黄埔一期’,好好学,一定会有好的出路的。”
篇4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于1987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设立 ,是中国第一所也是亚洲第一所专门招收视障、听障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学院,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
2002年,全国政协副主席、时任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先生参加特教学院十五周年院庆时指出:“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办学最早、规模、学科、层次,是特殊高等教育领域的龙头。”
学院设有6个高等特殊教育本科专业——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音乐表演、绘画、视觉传达设计、动画,1个师资培养本科专业——特殊教育,3个全纳教育辅修专业——特殊教育、英语、汉语言文学,1个听障辅修专业——工商管理。针灸推拿学专业被教育部评为特色专业;绘画、视觉传达设计、动画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特殊教育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培计划”专业。音乐表演专业又为完全融合教育专业。学院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荣获“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称号,被中国残联确定为“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占教师总数的75%。在校生1096人,其中视障学生322人,听障学生492人,健全学生282人,在校视障听障学生总数800多人,占全国特殊教育学院在校残疾学生的五分之一,是全国的残疾人集中群体。
二、专业简介
我校听障美术类专业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艺术学门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招听障考生)。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造型艺术的基本规律、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进行独立艺术创作、艺术实践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艺术学。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构成艺术、室内外设计、招贴设计、饰品设计、展示设计、民间艺术、包装设计、电脑平面设计软件、电脑三维设计软件等。
就业方向:面向残疾人的各级组织、机构,各类特殊学校,视觉传达设计、广告宣传、服装设计等单位。
(二)绘画专业
艺术学门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招听障考生)。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绘画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绘画的各种技法,能够从事绘画艺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艺术学。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油画肖像、油画人体、油画创作、解剖、透视、中国画(工笔、意笔)临摹、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写生等。
就业方向:面向残疾人的各级组织、机构,各类特殊学校和社会各界需要绘画、广告宣传等部门和单位。
(三)动画专业
艺术学门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招听障考生)。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影视动画专业知识及技能,熟练掌握卡通漫画创作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艺术学。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速写、动画基础、动画背景制作、漫画创作、电脑动画、影片分析、卡通形象设计、动作设计原画创作、短片创作等。
就业方向:面向影视动画创作、漫画设计、广告传媒、数字影像设计、游戏制作、动漫衍生产品公司等部门。
我校针灸推拿学专业为特色专业
(四)针灸推拿学专业
医学门类,本科,学制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招视障考生)。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中医推拿医学理论、实践及其他相关知识和能力,有良好医德医风,能够从事针灸推拿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中医学、针灸推拿学。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经络学、腧穴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学、推拿学基础、推拿学手法、推拿治疗学、小儿推拿学、保健推拿学等。
就业方向:面向残疾人的各级组织机构、特殊教育学校、各类医疗康复机构与按摩院等工作。
(五)康复治疗学专业
医学门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招低视力考生)。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扎实的康复治疗学基础理论、医学基本知识及其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分析问题、科学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掌握较扎实的康复治疗学技术,融康复、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康复治疗师。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中医学、康复医学。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中医传统哲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推拿手法学、经络腧穴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康复医学基础、中医针灸康复学、中医推拿康复学、临床康复学、中医养生康复、中医导引康复学、言语治疗学、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心理学、康复评定学、中医全息康复学、医用物理、生物力学、物理治疗技术、中医食疗学、实用论文写作等课程。
就业方向:能够在医疗、预防、卫生及其它相关机构从事康复治疗、保健与评价等工作。
我校音乐表演专业为完全融合教育专业
(六)音乐表演专业
艺术学门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招视障考生)。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演奏、演唱艺术技能,能在学校、艺术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从事音乐表演及教学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艺术学。
主要课程:表演、基本乐理、和声学、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曲式与作品分析、钢琴即兴伴奏、民族民间音乐等。
就业方向:能在专业文艺团体从事音乐表演工作,能在学校、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从事教育教学等工作。
三、招生计划及考试科目
2015年计划招生206人,我校实行单独考试,各专业招生计划与考试科目见下表:
专 业
学制
层次
计划
招生对象
考试科目
学费(元/年)
备注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本科
60人
听力障碍
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
专业课:素描(人物头像写生)、色彩(水粉、静物默写)。
5400
专业可兼报
绘 画( 国画方向 )
四年
本科
15人
听力障碍
绘 画( 油画方向 )
四年
本科
15人
听力障碍
动 画
四年
本科
30人
听力障碍
针灸推拿学
五年
本科
60人
视力障碍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解剖学 ( 生物 )。
4600
低视力考生可兼报
康复治疗学
四年
本科
20人
低视力
只招低视力考生
音乐表演
四年
本科
6人
视力障碍
语文、数学、英语、基本乐理、听音、演唱或演奏。
6200
不可兼报其他专业
注:音乐表演专业器乐方向只招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萨克斯、小号、圆号、长号、大号、唢呐、二胡、钢琴、手风琴和钢琴调律考生;声乐方向只招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考生。
四、报考条件、时间及办法
1.报考条件:具有高级中等教育毕业或同等学历,年龄17周岁(1998年9月1日前出生)以上,生活能够自理的残疾青年。
2.高考报名:考生必须在各省(区、市)规定时间内,到户口所在地招生办办理2015年高考报名手续,并索取14位高考考生号,否则我校无法办理录取手续。
3.报名时间及办法:报名时间为2014年12月1日—10日。考生可来我校招生办现场报名,或通过邮局将报名材料邮寄到我校招生办(不收报名费)。
4.报名要求的材料:
(1)考生在长春大学招生信息网上右侧“相关文件下载”里下载并打印“2015年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招生考试报名表”(表一、表二、表三、表四),并准确填写。报考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音乐表演专业的考生,我校采用盲文(老盲文)或汉文两种方式答卷,请视障考生务必在报名表中注明采用何种方式答卷。
(2)一寸近期免冠彩色照片二张,照片背面必须签名。
(3)毕业证书复印件(或应届毕业生证明),残疾证复印件,体检表(由县级及以上医院体检,其中肝功和胸透为必须检查的项目)各一份。
以上材料通过邮局寄至我校招生办;报名表(表四)在面试时统一交给面试教师。
5.报考美术类专业的考生自备画具、画板、颜料等考试用具,考试用纸由我校提供。
6.新生入学后将按规定统一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届时考生必须提供身份证原件、高中(或中专、职高)毕业证书原件、残疾证原件,一经发现报名弄虚作假,即取消其入学资格。
五、录取原则
1.根据考生所报专业志愿顺序,按综合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总成绩相同时,依次按单科成绩及顺序录取。单科顺序为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解剖学(生物)。
2. 计分办法:
(1)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分为六门文化课成绩总和。
(2)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绘画(国画、油画)专业、动画专业综合分=文化课总分/4.5+专业课总分/2。
(3)音乐表演专业综合分=文化课总分/4.5+专业课总分/1.2。
3.对报考艺术类各专业专业课成绩第一名的考生,文化课加20分。少数民族考生文化课加5分。
录取成绩公布后,请拟录取考生下载报到确认单,并务必在7日内传真至我办。
六、考试时间及地点
面试及考试时间待定,考试地点为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具体考试时间安排详见准考证。
七、报名表下载
网 址:zsb.ccu.edu.cn
八、长春大学招生办联系方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卫星路6543号长春大学招生办(只接收中国邮政EMS快递)。
收件人:曹殿辉
邮 编:130022
电 话:0431-85250087
篇5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一百年中,排球竞赛规则在不断改革,如今每球得分制,使得排球比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球技术成为得分的重要手段;比赛过程中既有高点进攻,也有立体进攻体系,网上争夺仍然是比赛的焦点,运动员的个人技术更加全面,跳发球和后排进攻是当今竞技战术的新潮流;自由人的出现使比赛来回球增加,使比赛更加精彩。总之,排球运动仍是集高度、速度、对抗战术为一体的集体运动,要求我们在选材时,要根据当今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该运动发展的运动员,这样才能保证球队始终具有竞争性,先进性。
当今世界竞技体育水平发展迅速,世界纪录频频刷新,竞技体育的竞争日趋激烈。运动员除了具备极高的运动素质与运动天赋外还要经过科学合理的刻苦训练,才有可能在世界立足,竞技水平的竞争中突出了天才运动员的竞争。各国的训练手段,训练方法差异日趋缩小,训练条件也日趋一致,运动员的先天竞技条件显得更加重要,要反超世界体育先进水平,必须做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工作。
青少年排球运员是排球事业发展的基石,中国排球要想长盛不衰,最主要是看后备力量是否雄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后备力量的培养工作,而后备力量培养的关键因素是选材,做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等于成功了一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先进训练理论方法已伴随着全球化信息资源网的构建成功实现了世界性资源共享。在全球各种训练理论,训练方法,条件,甚至发展水平基本相一致的情况下各国运动员之间的水平竞争转化为运动员天赋的竞争,因此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选材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当今排球运动正朝着速度快、技术娴熟、战术多变、各有特点、人有专长、身材高大、体能过硬、对抗激烈的全面化方向发展。从世界高水平的排球比赛上可看出,世界优秀排球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人种优势等都胜人一筹排球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排球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这表明国外优秀排球队已经十分重视选材与排球运动的发展关系。科学实用的选材方法和训练,已经成为通向世界排球高层次队伍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专门研究工作,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起步较晚,进步较快。但目前还处在观察运动员的外表或初步对形态、素质和身体情况进行检查的阶段,在运动能力遗传学、皮纹学、血型学、心理学和生理生化等新兴学科领域的研究还远远不够,选材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还有待提高。而国外对运动员选材问题的研究,已达到相当的广度和深度,涉及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生物力学及运动训练学等多种学科,并建立了许多运动员科学选材测试中心和一系列选材输送系统。传统的选材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弊端,落后于当今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因此,研究适合于当今排球运动选材的发展趋势无疑是一个具有非常现实意义的课题。
在国外,由于他们有出色黑色人种,他们身体素质好,体力也好,(fwsir.com#)所以他们主要考虑队员的心理,年龄,神经类型等方面,在国内主要是黄色人种,在身体素质方面略逊于欧美运动员,所以我们只有通过科学的选材和系统的训练,才能在世界体坛立足,我们选材时,主要考虑的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身高,体重,年龄,遗传等因素。
贵州省是我国排球运动发展较慢的省,与其他省相比,仍处于落后阶段,现如今中国排球联赛的形式如群雄逐鹿,哪支球队拥有优秀的后备人才,也就拥有了未来。中国体育制度是举国体制,后备人才数量大,淘汰率也高。许多竞技体育运动员在淘汰后因为耽误了大量文化课学习时间而造成就业难,因此许许多多的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从事体育训练,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排球运动在贵州萎缩,并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针对贵州省这种情况,我建议要发展贵州排球运动事业,要从贵州各高校开始抓起,高校学生相对来说学习任务不是很重,没有升学压力,并且学好了排球,对以后就业还有一定帮助,而且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到基层去工作,还能带动基层排球运动的发展,还可以有助于强身健体。但是,在高校如果进行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选材很重要,因为只有选到好的运动员,才能在训练中有好的成绩,才能促进高校排球运动开展,故进行此课题的研究。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优秀运动员的选材问题,是当代体育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科学的运动员选材,可以缩短训练周期。科学的选材是竞技化的基础,是运动员和运动队取得好成绩的保证。可以避免盲目性,减少淘汰率。进行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是排球运动项目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实践意义:进行排球运动员科学的选材,有助于我们提早的选拔出好的苗子,进行系统的训练,让队员早日出好成绩,在我省高校进行科学的排球运动员选材,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排球,加入到排球运动的训练中来,高校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还可以继续带动排球事业的发展排球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论文
WiseMedia
高校学生水平如果得到提高,还可以进入到更高级的运动队中继续从事该事业。
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主要研究内容:
(1)排球运动员选材的各种要求;包括身体素质,年龄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还有神经类型等方面
(2)各种因素对排球运动员选材的影响;主要指家庭方面和社会方面
(3)影响我省高校选材的因素等等:包括教师能力,运动器材与设施等。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贵州各高校排球发展情况,制定具体选材措施
(2)专家访谈法:访问有经验的专家,提高专业知识
(3)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资料的阅读,掌握最新最科学的选材方法
(4)经验总结法;根据掌握的经验,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材
(5)观察法
3、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解决人们对体育的偏见;不少家长认为进行体育训练影响学习,不主张孩子从事体育方面的活动。
篇6
本文介绍了现代临床医学工程师的概念与职责,结合承德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临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了探究,对医学院校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即规范化培养进行了研究,为新专业的开办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针对临床工程师的规范化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临床医学工程师;课程体系;培养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光、机、电、计算机等各方面高精尖工程技术不断应用于各种先进的医疗仪器,用于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监护的同时,设备的操作难度大大增加。由于医疗仪器的误操作、故障造成的医疗事故也与日俱增。因此,临床工程师作为一个新兴学科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环境,为临床工作中医疗设备及仪器的正确安全使用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目前,我国临床医学工程师的培养起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已有多所高校开办相关专业,总体来说综合性大学偏重于生物信息处理、电子信息工程及计算机方面,而一些医学院校则更侧重于生物力学、生物材料、医学电子仪器等领域。各个高校依托自身重点学科及师资力量开办此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不尽相同。比较而言,医学院校培养独具医学教学、实训及就业等优势,培养新型的临床医工人才责任更重。
一、临床工程师的概念与职责
临床工程师是应用工程理论、技术和医学结合的方法研究并解决医院中有关医疗器械、应用软件的技术管理与应用,给予工程技术支持和安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与临床共同开展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医学工程人员。临床工程是一门跨学科、在多种背景下实践的学科,临床工程师作为问题的解决者,工作在复杂的人类系统和技术系统环境中,已经成为现代临床医学和工程学之间的桥梁,与医生、护士协作共同维持着医院临床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并促进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现代临床医学工程师的职责和任务不能局限于设备的维修维护,而是要将工程学和实务知识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起来,保障与工程设备等有关的一切医疗活动,工作重点应该从单纯的维修转移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应用安全与质量控制上。
二、规范化临床工程师培养机制的探究
1.我国临床工程师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临床工程师队伍总体素质偏低,在人员的质量和数量上都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医疗系统中的临床工程师大多为非专业人员,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凤毛麟角,甚至很多医院采用的是电工、技工等转业人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有较大的发展,因此大多数医院设备科的工作只停留在安装设备的验收、故障维修及设备报损评估工作,缺乏对设备购置前的考察评估、使用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控制管理、维修保养中的事前维修,主动维修力度不够。临床工程师是医院高科技工程技术的从业人员。一个即将从事临床医学工程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电子、计算机以及医学知识,再加上系统的培训才能将在校期间所学的基础知识较好地应用于实践工作中。
2.临床工程师的在校培养(1)在校培养课程体系建立。面向临床工程师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具备职责界定所要求的系统的理论知识。目前各高校培养临床医务人员时,由于专业设置和时间限制,工程基础较差,对设备的原理、结构难以掌握,操作、使用和维护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专业课程体系应注重相关工程技术的学习。从类别划分,设置了基础科目、专业基础科目和专业科目3类共39门必修课程。基础科目:包括人文科学课程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使学生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同时通过系统学习生物医学知识,能够从生命系统着眼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再利用工程学技术方法解决问题反馈于临床。精密医疗仪器的设计、修改和维修是临床工程师的主要职责之一。这就要求工程师熟悉所修仪器的工作原理,并能够依据图纸资料了解电路结构、元器件性能参数,分析电路功能,掌握所用仪器具体使用方法。专业基础科目:分为数理类课程和电子电工类课程两大类。通过数理类课程的学习掌握生命系统数学建模的过程以及数据分析的能力、熟悉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编程技能,进而进行医疗设备的硬件和软件维护。通过电子技术类课程的学习熟悉电路的原理组成、电路图分析、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及测试,仪器和设备的电气安全和环境安全等知识。专业科目:分为医学电子仪器设计、生物医学信号及图像处理技术、常见医学诊断设备(成像设备、检验设备)的原理和组成、医学仪器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医院医疗设备采购实务共五个模块。实践科目:分为校内实训和临床实习两部分。通过电装实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子线路、电路图及电子焊接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电路故障测试、分析及排除的能力,以医学仪器中小模块电子线路为基础,结合教学分析夯实基础。采购一些价位较低的新设备如心电图机、麻醉机、超声诊断教学仪器等,侧重于向学生演示正常工作过程及结果分析,一般作为专业课程的验证实验,可与故障仪器形成对比,尽量不宜拆卸。另外,去院设备科或医疗器械公司收购医淘汰的设备,要求这些设备结构完整,能对照讲解结构、工作过程,最好能通电运行。这类仪器的优势在于可以多次拆卸,让学生观察认识内部器件,练习寻找故障及简单故障的排除。在学生掌握了医疗仪器各个模块的原理知识后还需针对专业特点设计综合实验。建议依托高校临床学院的实习基地,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课程,建议尝试小学期授课制,第一学年学期末即到医院设备科、影像科见习,明确专业方向,提高学习兴趣。在第四学年实习期安排到实习医院的多科室轮转实习,深入理解临床工程师的岗位职责,将所掌握的知识向基础技能转换。(2)高校培养的几点建议。①加强师资队伍建议,独立医学院校缺乏必备的理工教育资源基础,致使建立这种交叉学科的专业有很大困难。已经建立了该专业的独立医学院校,因为学科基础较为薄弱,影响医学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医学院校应抓住机遇广纳贤良,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同时加强师资相关医工理论及实践知识的后续培训,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对口院校的进修学习联系,重视与实体公司的科研技术交流合作,达到更新教学知识、积累经验、熟练技能、提升教学科研能力的目的。②积极促进开展专业教材改革,生物医学工程不是简单的医学和工学的叠加,在授业的过程中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强调自然科学与医学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中体现理工医交叉融合的特点。③加强虚拟实验平台建设,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来构建综合IT资源管理、实验环境管理和实验教学管理的实验平台。
3.临床工程师的在职培养近年来,我国对医疗卫生行业的规范化管理逐渐加强,目前已有多个省区开设了面向临床医学工程师的卫生人才评价考试,共四个考试科目,每部分都有相应的考试范围要求。其中一部分理论知识在高校培养中获取,还有一些则需要在工作实践中累积。(1)多方面提高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应多参加业务学习,定期参加厂商、经销商、维修公司等组织的培训,参加与临床工程相关的学会和会议,利用网络资源和医院资源学习,及时关注国内外临床医学工程相关的最新发展动态;(2)转变职能,多元化发展。临床工程师应该从现有的单纯维修保养的职能模式中解放出来,不断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学习经验,逐步实现临床工程师专业职能,完成医疗设备从引进前的评估论证、标书书写、招标采购和引进后的安装验收、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维修、维护直到最后的报废处理等。
三、结语
临床工程师的培养要以工程技术运用为着眼点,结合临床需要探讨必需课程的教学、教材、实验以及实训,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培养机制的完善还需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在医院设立临床工程师职务,实现统一的资格准入机制,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工程师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McGowan,RyanBIOE,Shin,PaulBIOE.TheClinicalEngineer’sRoleinPromotingMedicalDeviceSafety.JournalofClinicalEngineering[J].2011,36(4):173-174.
[2]肖红,刘杰,刘文.临床工程师在国内发展的必要性[J].医疗装备,2007,20(7):26-27.
[3]廖衍忠,王贤卿,刘凯.关于临床工程师发展现状的几点建议[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2):202-203.
篇7
学科与专业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学科具有多种不同的表述,《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论》一书归纳出学科的三种界定视角:一是从知识论的角度,将学科视为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强调学科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二是从活动论的角度,将学科视为生产、传授、应用相关知识的活动体系,强调学科有特定的研究方法、传授方法、习练方法和应用方法。三是从组织论的角度,将学科视为一类特殊社会建制,强调学科有特定的组织形式并得到社会认可和社会支持。尽管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科界定的具体表述不一样,但学科的本质涵义是知识的专门化或分类,与此相联系的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都离不开这一根本。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通过知识领域实现专门化。专业是指以职业为导向人才培养的知识专门化领域或知识领域的组织形式。学科的本质是知识的专门化;专业的本质是能力的职业化。学科与专业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学科与专业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一一对应。如数学教育专业,不仅需要开设数学学科的课程,也需要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课程。学科与专业的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最初的哲学学科现在已分化出若干个不同的学科;数学专业也裂变为若干个不同的专业。此外,相同的专业在不同的时期,所依赖的学科也不完全相同。这也正是学科和专业目录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进行调整的依据之一。学科和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知识的创造,即科学研究;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人才的培养,即知识的传承与应用。高校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人才培养。学科和专业的联系和区别不能仅停留在理论探讨上,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去理解和应用。在体育学学科建设过程中,人们常常容易混淆学科与专业的界线,有以体育类专业建设等同甚至替代体育学学科建设的倾向。从专业的角度看,体育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将体育技能放在突出的位置。体育专业人才如果技能水平不高,就不是合格的体育专业人才,甚至难于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谋得相应的职位,更不用说在工作岗位做出骄人的业绩。但体育学学科建设的重点是知识的创造,是理论的创新。体育学科建设为体育专业建设提供知识和理论支撑,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和保证。针对体育学学科与专业的特殊性,需要对体育人才进行科学分类,区分体育学术人才和体育专业人才。体育学术人才与体育专业人才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一个人可能是体育学术人才,也可能是体育专业人才,也可能是集体育学术人才与体育专业人才于一身。但在现实中,大量所谓的体育人才其实是体育专业人才。体育学术人才和体育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中都不可或缺,但在不同的培养层次应有所侧重。一般而言,在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要以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为主,而在博士研究生培养阶段应以体育学术人才的培养为主。体育人才的划分是由体育学学科性质决定的,同时,体育人才的分类又对体育人才培养类型的划分具有指导意义。
2正确理解体育学学科的学科群性质
从本质上讲,体育学是一个多学科知识和理论的综合或应用,体育学的知识和理论大多是其他学科以体育为研究对象而获得的,这使得体育学学科包容性很强,但与其他学科的界线却也更显模糊。体育学缺乏自己相对独立的完整理论体系,而主要是以相关学科的理论为基础。即使是那些被认为是体育学核心内容的领域,如体育理论或学校体育学,它也难于僭越教育学、心理学的概念体系和基本理论。体育学科的特点和高校的人才培养的普遍规律,决定了高校在大力加强体育学学科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其他学科特别是体育学相关学科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体育学学科的建设水平,充分发挥交叉学科的优势。体育学学科的特殊性要求高校在进行学科规划时不仅要处理好不同学科间的关系,而且还要结合高校学科建设的实际,处理好学者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学科建设离不开学者,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大凡某个学科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必定有一支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学科与学者的关系,好比森林与大树的关系,学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要学有所长,更要有精专的研究,学者如果脱离了学科,很难成就为真正的学术大师。鉴于我国高校体育学学科建设的特殊性和现实状况,强调学者与学科的结合显得尤为迫切。
3科学设置体育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与专业目录
近年来,国家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进行了分类改革。由原来单一的学术型学位扩展为学术型与专业型2种,提出了加强专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并将此作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教育部在有关201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通知中,提出“以增量促存量”的原则,将新增计划用于专业学位的招生,并按照不少于5%的比例调减学术型学位研究生计划,用于增加专业型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这些政策促进了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快速发展,进入了规范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国家在体育学学科设置了“体育硕士”1个专业学位,包括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竞赛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学术型与专业型的划分,更加明确了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定位,学术型人才定位于科学研究与探索,专业型人才定位于应用与操作。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定位于一种高层次职业技能训练。这种类型的区分将对我国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并未对学位类型进行划分和进行人才的分类培养。专业学位教育虽然进入了规范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但我们仍然处于逐步探索和完善的初级阶段。目前的专业型学位都是在保留原来的学位教育(学术型)前提下新设置的,而将原来既有的学位统统归为学术型,这种做法忽视了学位类别划分上的顶层设计,缺乏对不同类型学位的系统规划。事实上,由于我国原来的研究生培养并未明确定位于学术型还是专业型,或者说是统一为学术型学位,因此,在增设专业型学位这一新的学位类型时,也需要对既有学位进行一番仔细的分析和归类,这对于体育学学位和人才培养显得尤为必要。这是因为原来体育学的有些学科专业,如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大多数人才培养定位于技能或操作,而非学术型。这也就是说,现在体育学学科里所有技能类方向(各体育运动项目)都应该归为专业型学位。事实上,例如,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与体育教育或运动训练领域的篮球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在本质上难于进行区别,甚至无法区分。针对体育学的特殊性,应该从顶层设计开始,对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目录进行全面的调整。体育人才培养类型的划分要在厘清体育学学科与专业关系的基础上,对应于体育学术人才和体育专业人才的分类重新进行科学划分。根据体育学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可以将技术类的研究生培养都归为专业型的学位,以培养体育专业人才。体育硕士可按运动项目划分不同专业学位领域,如篮球体育硕士、拳击体育硕士等,这样更符合体育高等教育规律和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体育学学术型的学位则应按照学科领域而不是运动项目来划分,更好地体现学科的知识体系。例如,可以设置体育运动心理学硕士、运动生物力学硕士、体育社会学硕士等学术型学位,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体育学术人才。
4结束语
篇8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立足国家教育改革和建设体育强国的新形势,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学学科建设现状,论述了区分体育学术人才与体育专业人才的必要性及实现途径,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加强体育学学科建设的思路,并对体育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类型的顶层设计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体育学;学科建设;专业型;学术型
中图分类号:G80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1-0001-03
Top Design of Sport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in China
QI Changzhu
(Wuhan Sports Univ.,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n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power,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sports discipline in universities in China,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way of realization of tell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ports academic talents and sports major talent, proposes ways to strengthen the sport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the top design of high-level sports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 sports disciplin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major type; academic type
1前言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体育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体育学在国家颁布的《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由过去的二级学科升列为一级学科;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数量大幅度增加;体育学增列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的独立评审学科;体育学科连续多年获得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立项;体育学研究成果数量不断增加;有多篇体育学博士学位论文荣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称号,等等。但在体育学科繁荣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发展的问题。从学科的知识创新和更好满足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言,体育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体育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一些顶层设计需要进行革新和完善,才能破解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体育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更快更好地发展。这对于促进体育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和内涵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服务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发展任务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体育院校作为体育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机构,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是要大力加强体育学学科建设,着力打造高水平的特色优势学科,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目前,我国160多所普通高校有体育学学科。其中,独立设置的体育高等院校有14所。这14所体育高等院校中有13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5所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体育学学科是独立设置的体育高校的主要学科和优势学科,代表着我国体育学学科的建设水平和发展趋势。
2012年1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体育、艺术、农林以及水利、地矿、石油等行业高校建设,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支持有特色高水平地方高校发展”。这不仅为体育高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为加快体育学学科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体育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良好的政策导向,大力加强学科建设的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进体育学科科学发展,促进学科建设水平的快速提升,更好地服务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目标。
加强体育学学科建设,就是要突出体育学科专业特色和体育行业特色。这不仅要遵循学科建设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要充分认识体育学学科专业建设的特殊性和发展现状,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
北京奥运会后,体育强国建设成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战略。党的十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高校特别是体育高等院校在体育强国建设中责无旁贷,必须提升体育学学科专业的建设水平,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与高水平专业人才支撑。
体育学学科建设要以知识生产和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强化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导向为发展方向,处理好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关系,对人才类型进行科学定位,完善高校体育学学科建设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2厘清体育学术人才和体育专业人才的关系
学科与专业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学科具有多种不同的表述,《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论》一书归纳出学科的三种界定视角:一是从知识论的角度,将学科视为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强调学科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二是从活动论的角度,将学科视为生产、传授、应用相关知识的活动体系,强调学科有特定的研究方法、传授方法、习练方法和应用方法。三是从组织论的角度,将学科视为一类特殊社会建制,强调学科有特定的组织形式并得到社会认可和社会支持[1]。尽管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科界定的具体表述不一样,但学科的本质涵义是知识的专门化或分类,与此相联系的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都离不开这一根本。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通过知识领域实现专门化。
专业是指以职业为导向人才培养的知识专门化领域或知识领域的组织形式。学科的本质是知识的专门化;专业的本质是能力的职业化。学科与专业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学科与专业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一一对应。如数学教育专业,不仅需要开设数学学科的课程,也需要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课程。学科与专业的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最初的哲学学科现在已分化出若干个不同的学科;数学专业也裂变为若干个不同的专业。此外,相同的专业在不同的时期,所依赖的学科也不完全相同。这也正是学科和专业目录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进行调整的依据之一。
学科和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2]。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知识的创造,即科学研究;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人才的培养,即知识的传承与应用。高校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人才培养。
学科和专业的联系和区别不能仅停留在理论探讨上,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去理解和应用。在体育学学科建设过程中,人们常常容易混淆学科与专业的界线,有以体育类专业建设等同甚至替代体育学学科建设的倾向。从专业的角度看,体育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将体育技能放在突出的位置。体育专业人才如果技能水平不高,就不是合格的体育专业人才,甚至难于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谋得相应的职位,更不用说在工作岗位做出骄人的业绩。但体育学学科建设的重点是知识的创造,是理论的创新。体育学科建设为体育专业建设提供知识和理论支撑,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和保证。
针对体育学学科与专业的特殊性,需要对体育人才进行科学分类,区分体育学术人才和体育专业人才。体育学术人才与体育专业人才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一个人可能是体育学术人才,也可能是体育专业人才,也可能是集体育学术人才与体育专业人才于一身。但在现实中,大量所谓的体育人才其实是体育专业人才。
体育学术人才和体育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中都不可或缺,但在不同的培养层次应有所侧重。一般而言,在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要以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为主,而在博士研究生培养阶段应以体育学术人才的培养为主。
体育人才的划分是由体育学学科性质决定的,同时,体育人才的分类又对体育人才培养类型的划分具有指导意义。
3正确理解体育学学科的学科群性质
根据2011年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体育学与教育学、心理学并列为教育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但体育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特殊性。体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知识专门化程度不高,更多表现为不同知识领域的汇集。从本质上讲,体育学是一个多学科知识和理论的综合或应用,体育学的知识和理论大多是其他学科以体育为研究对象而获得的,这使得体育学学科包容性很强,但与其他学科的界线却也更显模糊。体育学缺乏自己相对独立的完整理论体系,而主要是以相关学科的理论为基础。即使是那些被认为是体育学核心内容的领域,如体育理论或学校体育学,它也难于僭越教育学、心理学的概念体系和基本理论。
体育学科的特点和高校的人才培养的普遍规律,决定了高校在大力加强体育学学科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其他学科特别是体育学相关学科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体育学学科的建设水平,充分发挥交叉学科的优势。
体育学学科的特殊性要求高校在进行学科规划时不仅要处理好不同学科间的关系,而且还要结合高校学科建设的实际,处理好学者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学科建设离不开学者,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大凡某个学科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必定有一支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学科与学者的关系,好比森林与大树的关系,学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要学有所长,更要有精专的研究,学者如果脱离了学科,很难成就为真正的学术大师。鉴于我国高校体育学学科建设的特殊性和现实状况,强调学者与学科的结合显得尤为迫切。
4科学设置体育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与专业目录
近年来,国家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进行了分类改革。由原来单一的学术型学位扩展为学术型与专业型2种,提出了加强专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并将此作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教育部在有关201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通知中,提出“以增量促存量”的原则,将新增计划用于专业学位的招生,并按照不少于5% 的比例调减学术型学位研究生计划,用于增加专业型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这些政策促进了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快速发展,进入了规范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国家在体育学学科设置了“体育硕士”1个专业学位,包括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竞赛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学术型与专业型的划分,更加明确了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定位,学术型人才定位于科学研究与探索,专业型人才定位于应用与操作。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定位于一种高层次职业技能训练。这种类型的区分将对我国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3]。
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并未对学位类型进行划分和进行人才的分类培养。专业学位教育虽然进入了规范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但我们仍然处于逐步探索和完善的初级阶段[4]。目前的专业型学位都是在保留原来的学位教育(学术型)前提下新设置的,而将原来既有的学位统统归为学术型,这种做法忽视了学位类别划分上的顶层设计,缺乏对不同类型学位的系统规划。事实上,由于我国原来的研究生培养并未明确定位于学术型还是专业型,或者说是统一为学术型学位,因此,在增设专业型学位这一新的学位类型时,也需要对既有学位进行一番仔细的分析和归类,这对于体育学学位和人才培养显得尤为必要。这是因为原来体育学的有些学科专业,如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大多数人才培养定位于技能或操作,而非学术型。这也就是说,现在体育学学科里所有技能类方向(各体育运动项目)都应该归为专业型学位。事实上,例如,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与体育教育或运动训练领域的篮球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在本质上难于进行区别,甚至无法区分。
针对体育学的特殊性,应该从顶层设计开始,对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目录进行全面的调整。体育人才培养类型的划分要在厘清体育学学科与专业关系的基础上,对应于体育学术人才和体育专业人才的分类重新进行科学划分。根据体育学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可以将技术类的研究生培养都归为专业型的学位,以培养体育专业人才。体育硕士可按运动项目划分不同专业学位领域,如篮球体育硕士、拳击体育硕士等,这样更符合体育高等教育规律和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体育学学术型的学位则应按照学科领域而不是运动项目来划分,更好地体现学科的知识体系。例如,可以设置体育运动心理学硕士、运动生物力学硕士、体育社会学硕士等学术型学位,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体育学术人才。
5结束语
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组织架构,学科专业划分属于高等教育的顶层设计,科学的顶层设计,是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体育学科专业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其顶层设计的欠缺已成为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掣肘。科学认识体育学科的学科群性质,重新划分学术型体育学科专业和专业型体育专业,是促进体育学科健康发展,提高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谢桂华.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1-62.
[2] 许捷,许克毅.学科制度建设研究文献综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50-55.
[3] 顾海良.新时期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395-396.
篇9
关 键 词:学校体育;职前教育;体育教师;韩国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4)02-0120-05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因此“教育要率先实现现代化,教育要保证我国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1]而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性改革要求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2]。远观同为儒家文化浸润的东方文明国度——韩国,其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成绩斐然、颇具特色。因此,探究韩国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尤其是体育教师职前考聘制度以及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等便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韩国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体制
1.1 多元化的体育教师职前培育机构
在韩国,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是稳定、高薪、任职时间较长、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3]。韩国职业能力开发院2007年曾经调查过15 000名中小学生,结果发现“教师位列‘将来最希望从事的职业’之首”[4]。一方面,近年来韩国每年约有3 500~4 000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参加“全国教师选拔考试(NTST,the National Teacher Selection Test)”,但是能够过关者不足300人[5]。即便如此,10年来申请该项考试的人数却有增无减。另一方面,即使“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MEST)”一再缩减国家课程中的体育教育课时数,但是报考体育系以及具有教师资格培训项目研究院的考生数量依然呈现稳步增长之势。与此同时,韩国政府一直推行“严格的体育教师准入和培训制度”[6],即一边压缩体育教师编制,一边提升新任体育师资质量。
韩国体育教师职前培养途径,一是直接考取4年制教育学院,满足该学院各种学业要求并获得任教资格;二是考取那些特定的与“运动休闲相关的系部”,学满4年并获得任教资格;三是体育之外任何学科本科毕业之后另行考取教育学研究院。而体育研究生一般需修学2.5~3年。可供韩国青年选择的体育教师职前培育机构比较多元。据相关资料显示,韩国有85个体育研究院和21所体育本科院校有权开展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培训工作。
按照韩国MEST的要求,体育本科院校每年可以招收30~60名本科生,体育研究院每年则可以招收15~20名学生;任何具有任教资格的体育生都可以申请就职于公立学校或者私立学校。如此一来,体育生数量渐趋供过于求,致使近10年来每年均会有大量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的体育研究生和本科生无法就业。因此,每年韩国公立学校体育教师的入职考试和应聘竞争(韩国私立学校新任体育教师的考录另有严格要求,本文不作论述)便愈演愈烈,从而推动严格而公平的学校体育教师考聘制度日益完善与规范。
1.2 公立学校体育教师严格的考聘制度
在韩国,任何人若想在公立学校任教,就必须通过“全国教师选拔考试(NTST)”。该项考试始于1991年,体育教师招录考试往往历时2月有余(每年12月开始,次年2月份结束),分3次进行。前两次考试为全国统一的理论考试;第3次考试为教学实践能力测试。第1次考试主要考量应试者的教育学理论和体育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学为所有考生统考科目,分值为20分;体育专业基础理论包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理论,其中学科基础理论占30%~35%、专业基础理论占65%~70%,分值为80分。一般而言,每次考试择优遴选2倍的招生人数参加第2次考试。第2次考试以书面的方式测评应试者体育教学能力方面的专业知识,即专业综合(1)和专业综合(2),其中学科基础理论占35%~55%、专业基础理论占45%~65%,分值各为50分[7]。由此可见,如何提高应试者的逻辑思考与书面表达能力便成为设置体育课程时必须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每次考试择优筛选1.5倍的招生人数参加第3次考试。
第3次考试由各市道教育主管部门组织进行,测评内容不尽相同,但都会详细列明每个动作的组成部分和具体分值,如跳高采用背越式或者俯卧式(具体跳跃姿势于考试当日决定)测评,男子跳跃高度为140 cm,女子跳跃高度为110 cm,5人1组,每人跳2次,选取较好成绩记评分;垫上运动需要考生先做后滚翻1次,再做后手翻1次,接着前滚翻1次,前手翻1次成坐姿,然后后滚成肩肘倒立,停3 s,做前滚站立,接着做侧向(相对考官)侧手翻和正面(相对考官)侧手翻各1次,走2~3步调整呼吸后,助跑做前空翻1次;游泳以自由泳、仰泳、蛙泳或蝶泳等泳姿(具体泳姿于考试当日决定)进行测试,4人1组,游50 m。需要指出的是,此阶段尤其注重通过“微格教学”等方式综合考评应试者的体育专业技术水平、单元备课能力和实际教学水平。藉此也可以间接测评应聘者是否有能力依据《全国体育标准》设计出多种教学策略和体育活动类型等。从对应试者实际教学能力的日渐重视与强调,发现大学体育教育切实加强“体育学科知识与体育教学知识之关系”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此外,为了评估应试者的专业素养与品质,此阶段考试往往还需对这些考生进行面试。面试时,主要测评应聘者对国家体育课程的理解与诠释能力,体育教学的创造性以及机智应对能力等。
由此可见,韩国体育教师选拔考试不仅测试要求高、测评维度多、程序管理严、持续时间长、应对难度大,而且竞争激烈[8]。
1.3 体育教师教育机构定期的评估制度
1998年伊始,韩国政府责成教育评估委员会每隔5年对全国体育教师培育机构进行一次全面评估。评估重要标准为体育教师教育课程在所有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体育教师教育课程与中学体育教学的实际关联程度、体育教学法课程是否基于职前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等[9]。该评估标准对体育课程设置的定向和调控作用有目共睹。同时,全面评估结果直接决定体育教师培育机构下一轮招生名额之增减,促使韩国各体育教师培育机构不仅极其关注总体评估结果,而且也比较注重日常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例如积极主动地按照评估标准修订并严格落实体育教师培育计划和培训内容,其中尤其注重体育专业基础等理论课程与体育教学法等实践课程的设置。
2 韩国体育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
2.1 课程的转型与分类
当下,韩国NTST更加重视考量考生的创造性体育教学能力、机智性教学反应能力以及理解并诠释国家体育课程的能力,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单纯考查体育运动技能水平。如此一来,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也相应开始从“以体育运动技能为核心”向“以体育教学课程为核心”转变。与此同时,韩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学院和大学的体育课程由诸如普通教育学、体育教育学、体育专业基础理论、体育教育相关分支学科、体育运动技能等体育教育学课程和体育专业综合能力课程组成,而且这些课程又可细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并明确规定每门课程必需修满的课时和学分。一般而言,韩国大学要求体育类大学生4年内修满约140学分。
为了实现课程转型,20世纪90年代起,韩国学者陆续翻译出版了诸如《体育教育课程》[10]、《体育教育教学策略》[11]及《体育教育教学法》[12]等体育教育学类书籍。10余年前,韩国大学体育系开始开设体育教育学和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随后,《竞技运动教育学》[13]、《体育教育与责任》[14]以及《理解运动会:理论、研究与实践》[15]等体育教育理论或体育教学模式陆续走进韩国大学体育课堂。这里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上述专业化、领先的体育教育理论和体育教学模式,全部是以英文原版著作的形式直接从美国引入韩国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的,韩国体育教师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水平籍此明显提升,但同时他们对美国体育学者的依附性也渐趋增强。
20世纪末,韩国MEST颁布的评价标准越发注重学生体育专业综合能力测试,因此各体育院校纷纷响应,不仅开设相关专业课程,而且增加了这些课程的课时和学分比重。体育专业综合能力课程由体育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法、体育教学技能、体育课程开发、体育教育实习、逻辑与写作等组成。韩国国家体育课程规定了中学阶段所需开设的15~20项体育运动技能,并要求各年级学生每年至少习练其中的1/3~1/2。因此,若想教好中学体育课,在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必须预先习得20余项体育运动技能。与此同时,按照《NCPE2007(修订版)》所规定的“健康、竞争、挑战、表现与休闲”等5大领域目标要求以及群体类运动技能项目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韩国NCPE重新调整了传统的“多运动技能项目教学范式”[6],基本涵盖了体育专业大学生所热衷习练的主要运动技能项目。其中对跆拳道、柔道、太极、瑜伽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设定,不仅表现出韩国的国际化视野、民族自信与宽襟,而且体现出韩国民众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秉持与尊重。而像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社会学、体育哲学与体育史等体育教育相关分支学科虽然所占总课时较少,但是所占学分较多,而且相对具体且实用性较强,因此其学科地位往往高于体育运动技能,故而通常被看作是体育教师职前教育的基础学科。
韩国MEST要求体育院校在读大学生至少参加6学分的体育教育教学实践,其中2学分包括学习“服务社会”理念的“体育教育志愿服务”,要求大学生帮助中小学“体育学困生”或者“落后地区中小学校”学生提高学业成绩或心理健康水平;而设定体育教育实践的目的则是让大学生切实体验不久的将来自身所要从事的实际体育教育工作,这些实践活动通常在艺术长廊、科技馆、名胜古迹、学校体育俱乐部等场所开展;在实习指导教师的帮扶之下,学习并体验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工作的见习教学是该类实践活动的“压轴大戏”,通常安排在大学4年级进行,一般需要实习4周时间。按照规定,见习生所属体育院校的相关教授往往会在学生实习、见习期间的3个重要时间节点,即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对这些实习生进行2~3次监督与指导。
多年来,韩国体育教师往往给人留下“沟通与交流能力”缺乏的印象,尤其是其写作能力普遍较差,因此韩国MEST规定“逻辑与写作表达能力”为所有体育课任教教师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之一,并以必修课的形式在全国加以督促与实施。
2.2 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韩国体育大学的前两个学年主要开设体育哲学、体育社会学等体育教育基础理论课程。大多数体育系大学生都会在这两个学年修完这类课程,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要求他们必须从第3、4学年开始就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学习韩国NTST所要求和规定的“体育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与“体育运动技能”上。体育教育专业相关分支学科课程通常开始于第2学年,而体育教育志愿服务与体育教育实践等体育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则往往开展于第2、3学年。按照社会发展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体育教学类课程普遍开设于第3、4学年。如此安排的目的是方便学生的体育教学见习与毕业和就业。另外,由于当下的体育教学普遍强调运动技术与技能之传习,因此此类课程便理所当然地贯穿于大学生的4年学习时光之中。尽管韩国体育理论课程大多为3学分,而专项运动技术至多为1~2学分,但是两者之总学分基本持平——体育学科领域课程总学分为20~25学分,而专项运动技术总学分则为18~22学分。就韩国首尔国立大学而言,两者之比则为22︰21,由此说明该校比较注重体育学科专业知识。这种课程设置基本符合人们普遍认可的“中学教师更加需要体育学科知识”这一要求,也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美国教育部所提出的“高质量的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很深的学科知识”[16]的主张。藉此,如何在体育学科课程与体育教学法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4]便成为韩国职前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努力方向。
3 韩国体育教师职前教育的启示
3.1 健全法律法规,保护体育教师的身份与权益
韩国于1981颁布《教育公务员法》,不仅明确教师作为专门职业的性质,而且将所有教师确定为国家公务员[4]。此后,韩国政府陆续颁布了诸如《提高教师地位特别法令》、《为提高教师地位的交涉、协商相关规定》等近50部有关教师的培养、聘用、培训等方面的相关法令,既实现了教师管理工作的有法可依,也保障了教师的地位和权益。例如《教育公务员法》第43条指出,“教育权必须得到尊重,教师不受任何使教师的专门地位和身份受到影响的不当干涉”[17];又如《提高教师地位特别法令》第2条规定,“国家、地方自治体及其他公共机构应努力创造条件使教师得到全社会的尊重,使其以高度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从事教育活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活动的过程中,其权威应受到充分尊重。”[18]总之,能够提供稳定而优越的身份地位,并保障其人身安全与工资报酬等各项权益,成为不断吸纳优秀人才从教、乐教,并使韩国的教师职业持续兴旺的重要致因。反观我国,近年来,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与完善,教师地位确有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没有适当的法律条款在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中切实保护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致使绝大多数中小学体育教师不敢开展投标枪、掷铅球等投掷运动,不敢开设单双杠等体操课程,更有甚者,纷纷取消中长跑项目。目前应切实给中小学校“松绑”,自主设置体育项目,开展体育活动;切实给体育教师“减压”,保证他们授课时能够更加大胆、更加放松、更加有效、更加规范提升中小学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
3.2 严格考聘制度,突出体育教师职业的专门性
在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各国政府均把教师看作是国家复兴的关键因素,努力从制度层面创造条件提升教师质量,进而提高国民素质。为了选拔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韩国每年都会进行中学体育教师聘任考试,供已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历届毕业生参加。有关资料显示,严格的考聘制度不仅没有造成教师的不满,相反却唤起了教师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赢得了全社会对体育教师职业的尊重[4]7,提升了体育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中国现有的体育教师考聘制度还存在一系列弊端,比如没有全国统一的体育教师招录考试、各省市体育教师招录考试普遍存在重体育理论轻体育运动技能等问题;再比如教师聘任终身化、教师聘任考试形式化等顽疾,需要通过设立专门、专业的全国性学校体育发展机构予以引领与解决。
3.3 规范评估制度,调控体育教师教育发展方向
韩国对体育教师教育机构的定期评估直接影响并左右了韩国体育教师职前教育课程的选择、设置与建设,对韩国体育教育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定向和调控作用。虽然我国也陆续开展过几次针对体育院校和普通高校体育院系的本科教学评估,但是其针对性和导向性并不太强。一方面缺乏规律性、连续性,另一方面形式主义比较严重,因此本科教学评估没有达到“通过评估结果定向并调控体育教师职前教育结构的课程设置和教师教学”的预期效果。有鉴于此,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制定专门化、周期性的教师教育机构评估制度,一则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机构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切实提升竞争实力,二则可以优化课程内容、真正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3.4 平衡学科与教学法课程,培养优秀体育师资
美国NASPE在2010年《健康测量的适切使用》研究报告,再一次阐明并深化了学校体育的培养目标,指出“高质量的体育教学不仅要使全体学生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还要发展其体育能力和对体育活动的知性理解,从而使他们养成关注健康、热爱体育、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藉此“体育教师的责任便在于教给学生体育运动的价值,并保证他们成为终身运动者和终身体育学习者”[19]。为了更好地提升体育大学生“授人以渔”的教学水平,韩国政府不仅积极引进美国原版体育教育专业教材,而且主动消化吸收其先进体育教育理念。这些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则是在重视运动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体育学科知识和体育教学知识的培养,并且通过体育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把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教育知识整合为一体。
而在我国,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则偏重于体育教育相关分支学科课程的研习;对运动技能而言,则普遍强调并突出掌握一、二项体育运动技能,而忽略抑或忘却了中小学体育教学所必需的综合性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就教学法而言,专门针对未来中小学体育教师而开设的体育教学法课程不仅课时有限,而且似乎并没有把它当作一门真正的“科学”加以研究、探讨与传承[9];而真正提升体育大学生实际教学能力与水平的体育教学实习、见习之地位则犹如“鸡肋”,“形式化”或“走过场”现象比较严重。长此以往,我国各体育院校所培养的体育师资出现了“学历高、技能差”,“理论强、实践弱”等现实问题,急需纠偏与斧正。
3.5 加强读写能力考核,提升教师沟通交流能力
体育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社会因子,必然要与学生、同事、家长乃至社会群体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沟通与交流。为提升准体育教师的逻辑思维与口头、笔头表达能力,加强其教学合作与沟通交流能力,进而提升其教育教学水平与教书育人能力,韩国NTST不仅注重考评申请者的学业成就,而且注重考查其逻辑思考和读写能力。为提高我国体育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我国体育教育水平,所有体育教师职前教育机构理应采取相应措施尽快补齐准体育教师“读写能力偏差,沟通交流能力欠缺”这块短板。
参考文献:
[1] 王登峰. 学校体育的困局与破局[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8(1):1-7.
[2] 王登峰. 学习十精神 推进学校体育改革[J]. 体育学刊,2013,20(1):1-5.
[3] Kang s,Hong M. Achieving excellence in teacher workforce and equity in learning opportunities in South Korea[J]. Educational Researcher,2008,37(4),200-207.
[4] 姜英敏. 韩国基础教育教师职业吸引力保障制度分析[J]. 比较教育研究,2012,271(8):25-29.
[5] Seoul Metropolitan Office of Education. Statistics of the national teacher employment for the public secondary schools(2010)[EB/OL]. http://english.sen.go.kr/index.jsp,2012-12-12.
[6] Euichang Choi. The Prepa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Korea[C]//Proceedings of 2011 ISCPES Conference,2011.
[7] 李正花,赵舜默. 韩国体育教师职前资格考试制度考察与借鉴[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12):60-62.
[8] Kim Y. Inquiry on training and appointment of Korea’s secondar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J]. Journal of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2010,19(1):87-105.
[9] 仲秀英,陈婷. 韩国职前数学教师教育的评介与分析[J]. 数学教育学报,2011,20(02):98-101.
[10] Jewett Bain L,Ennis C. Curriculum process in physical education[M]. New York:Benchmark & Brown,1994.
[11] Siedentop D,Tannerhill D. Developing teaching strategies in physical education[M]. Mountain Dew CA:Mayfield,2000.
[12] Rink J. Teaching for learn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M]. New York:McGraw-Hill,2005.
[13] Siedentop D. Sport education[M]. Champaign:Human Kinetics,2004.
[14] Hellison D. Teaching Responsibility through physical education[M]. Champaign:Human Kinetics,2004.
[15] Griffin L,Butler I.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M]. Champaign:Human Kinetics,2005.
[16]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Before it’s too late:a report to the Nation from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Teaching for the 21st century[M]. Washington:Washington Publishing,2000.
[17] 韩国总统令. 韩国法律第3458号. 教育公务员法[Z]. 1981-11-23.
- 上一篇:时事新闻课心得体会
- 下一篇: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