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水利工程实践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28 18:3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水利工程实践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实践
作者简介:赵道利(1973-),男,湖北洪湖人,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郭鹏程(1975-),男,陕西府谷人,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陕西 西安 71004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185-02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开展创新学习、创新研讨和创新实践等活动。但长期以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学生参与率低、科技创新活动长效机制缺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在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改进,逐步探索出了一套组织与管理方法,促进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良性循环。
一、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改革与实践
1.制定了一套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的规章制度
西安理工大学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学理论为基础,制订了《西安理工大学科技竞赛活动的管理办法》、《西安理工大学关于加强学生创新教育的规定》、《西安理工大学关于对“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竞赛活动指导教师的奖励办法》、《西安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管理办法》等二十余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的规章制度,就学生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的组织机构、职责、竞赛等级及分类、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的奖励办法等都做了具体而详尽的规定。其中,对按期完成科研立项项目的学生和获得各级竞赛奖项的学生给予创新学分及奖金奖励,在推荐免试研究生、选调生、双优生、学年综合测评、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营造了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2.发挥学生科技协会和科技小组的组织、引领作用
为了更好地组织广大同学参加科技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科技知识和科技创造能力,促进学院学生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于2005年4月成立了学生科技协会,该协会由科普部、竞赛部和调研部等部门组成,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发展各类与科技制作相关的学术研究及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科技知识及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学生科协的主要工作有:
第一,“大禹讲坛”。定期聘请学科相关专家、学者或优秀学生进行报告或学术讲座,以此作为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活动品味,开阔科技视野,不断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新平台。
第二,形成相对固定的科技活动小组,定期开展小组活动。水利水电学院学生科协经过改组,首次以学生姓名命名科技小组,引领和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例如:赵明仓制图小组以CAD、3DMAX等为辅助工具,培养成员对工程图纸的理解,该小组组长赵明仓同学在2012年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获得了水利尺规和水利全能两个二等奖;杨博航模小组对有航模兴趣的学生进行航模知识培训,组织他们进行航模模型制作和调试,组织参加各项航模比赛,该小组组长杨博同学在2012年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中获得了全国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3.以科技竞赛为契机,培养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实践的能力素质,是将知识用于实践的过程,而参加科技竞赛能有力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加科技竞赛,尤其是“挑战杯”等综合性较强的竞赛,都要求参赛者的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因此在准备过程中要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一些相关的先进技术和知识,同时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种培训以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参加的科技竞赛主要有:“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学校、学院举办、组织的其他学术科技竞赛,等等。
4.加大对学生科技活动的资助和奖励力度,推进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第一,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挑战杯”和其他各类竞赛为契机,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选题与立项申报,学校进行统一评审,从中择优资助,并加强阶段性考核。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每年资助20项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每项资助0.5万~1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必要的实验耗材、元器件、图书资料以及相关调研、学术交流等。学生按计划完成项目并经验收合格后,可获得2~4个创新学分。
学校要对参加“挑战杯”、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和节能减排大赛等的申报作品提前在校内进行多次评审和改进,对创意较好并能按期完成各阶段任务的作品按其等级高低进行分级资助。对前期立项资助但未按期完成作品的资助经费予以收回;对前期自筹经费项目,只要最后能达到最终资助要求,也按相应资助额度补差。这种资助方式可以确保有限经费的合理使用,而且通过多次校内公开评审和答辩,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便于学生发现作品缺陷并及时改进,提高科技作品的质量;同时,这种公开的评审和答辩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来。
第二,科技作品完成后,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对获得较好成绩的项目进行奖励,促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为进一步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和联系,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鼓励在校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2012年起,西安理工大学与江苏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协议,由该单位向西安理工大学捐赠50万元,设立“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奖学金”,创新奖学金重点资助学生开展的科技发明、制作、设计及分析等相关科技活动。该奖学金将连续5年,每年以10万元奖励20名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在校本科生,每人奖励5000元人民币。
5.以校内开放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为基地,支持学生制作样机并进行调试
全校各实验室均向学生免费开放,提供所需要的实验设备,做到保证使用,悉心指导。
第一,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实验教学中心主要有水力学、水利水电工程、水资源与农业水土工程、动力工程和水利电力自动化等实验室,学生只要提前预约,均可在实验室开展相应的试验或研究工作。
第二,学校的“机械工程实验中心”、“精密仪器实验中心”、“‘三电’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和“现代分析测试中心”等实验室均可面向学生开放,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
第三,学校的工程训练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备有各种原动机、传动机构、执行机构、部分小型先进加工设备和常用工具等,学生在该中心可根据作品的设计方案,亲手制作样机,并完成测试、试验和改进等工作;对于无法做出样机的作品,也可以用计算机软件等手段实现动态演示,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6.针对水利水电类专业的特点,积极开展以社会调查为主的科技创新活动
在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类专业中,电气、热动专业(水动方向)的学生依托其专业,可以开展机械、电子、控制和信息技术类的科技活动,而水利水电工程和水文及水资源、农业水利工程等专业的学生由于缺乏机械、电子和控制方面的基础,制作科技作品不是其强项,针对这种情况,学院要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针对当前水利水电行业的一些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确定调研工作的总体方向,选准调查实践活动的突破口,组织学生提前准备好调查提纲,明确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和调查的重点,并设计统计表格或调查问卷等,学生经过充分的准备,带着问题深入实践,获得相应的调查结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建言,最终形成社会调查报告或学术论文,也可作为作品参加“挑战杯”等竞赛。
例如:近年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完成的社会调查报告类作品主要有:“西部大开发中水资源利用极限及临界调控模型”、“长安八水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调查报告”、“面向生态的黄河流域二次配水仿真模型研究”、“城市水问题现状分析与节水方案研究——以西安市为例”、“渭河径流过程变化对泾渭湿地水文的影响”和“西安市高校节水调查及对策研究”等,这些作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结语
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缩小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的距离。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类专业通过多年的实践,已有70%的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全部学生参与了各类实践与创新活动,超过50%的学生参加了“挑战杯”、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等科技活动,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现了良性循环。通过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明显增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总体评价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创新素质高”。
参考文献:
[1]周培松,孟三爱.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调查与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6,(12).
[2]全洪兵,张绍荣,李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与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蔡安江,郭师虹,阮晓光.浅谈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4]田野,钱桦,陈劭,等.以科技竞赛为龙头,构建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2).
篇2
一、水文化的内涵
水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形态,但是人们自觉地把它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加以提出和研究,还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正如“文化”概念的多义性一样,“水”与“文化”联姻的结果“水文化”,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概念,人们从不同的视角来诠释和理解水文化。笔者认为,水是自然资源,自身并不能形成文化。水一旦与人发生了联系,人们有了对水的认识、思考,有了治水、用水、管水的创造,就产生了水文化,所以说水文化的实质是透过人与水的关系反映人与人关系的文化。因文化的主体是人,文化究其实质是以“文”化“人”。正如对文化概念的理解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水文化的基本含义:广义的水文化是人们在水务活动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水文化是人们在水务活动中形成的精神生产能力和产品,是人们对水务活动及其与社会生活各方面关系的历史和现实进行理性思考形成的社会意识,主要包括水行业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业精神、行为准则、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知识和设施。
二、水利院校对学生实施水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在水利院校中,对学生实施水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水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水利情怀,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孕育学生的人水和谐思想和民族情感。对于水利工作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1.实施水文化教育有助于孕育学生人水和谐的理念
人水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实施水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人水和谐的理念,从而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方面,可以向学生传授我国古代先贤先进的“人水和谐”思想。比如,老子的“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上善若水”说的是水的品格“利万物而不争”,“厚德载物”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要以德对待自然,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两者形成的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另一方面,水利院校学生作为水利行业的后备栋梁,要让他们懂得著名的水利工程中的科学治水原理和人水和谐理念。比如,都江堰布置无坝引水枢纽,调节水流的“鱼嘴”分流工程,控制流量的“宝瓶口”引水工程,以及泄洪排沙的“飞沙堰”工程三位一体,其遵循自然规律,符合人水和谐的理念,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最后要使学生明白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明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研究表明,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0座。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水困扰。可见,通过水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节约水资源意识和人水和谐理念。
2.实施水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
中国水文化积千年之精华,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沃土之中,成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标志。《说文解字》日:“水,准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凡水之属皆从水。”在这部书中,水部文字469个,占全部9353个汉字的5.01%;如加上川部、泉部、永部等,则有522个,占5.58%;从词汇上看,水部文字在汉语中的基础地位更为明显,其本意及其引申,构成了中国文化最基本的概念和范畴体系,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另外,在中国历史上,无数治水英雄被人们视若“水神”而顶礼膜拜。从共工“雍防百川”到大禹“开掘九川”:从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到刘彻指挥堵复瓠子决口:从潘季驯治理黄、淮、运,到近代的李仪祉水利报国。他们是水精神的代表者,也是中国水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而当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三峡移民精神和“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水文化内涵,而且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
3.实施水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大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教育。作为为水利行业培养后备力量的水利教育,首先应该开展水文化传统和水人文精神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兴利除害,造福人民”的行业思想、“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科教兴水”的行业职责。而且,加强水文化教育与实践,既可以拓宽专业学科领域,又可以拓展人文社科的研究方向,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21世纪的水利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实施水文化教育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水利情杯,提高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的行为的第一“动力”。反之,如果一个人对某事、某物不感兴趣,再怎样强迫他,都只能是事倍功半,成效廖廖。因此,通过对学生实施水文化教育,提高他们的水文化知识,孕育他们的水文化情感,使他们知水、乐水、惜水,热爱将来所要从事的水利行业,这必然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这也能提高广大学生对学院的热爱,自觉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为能成为学院的一分子深感自豪。
三、水利院校对学生实施水文化教育的三个层面
1.知识层面,丰富学生的水文化知识
这是对学生实施水文化教育的初级阶段。比如,可以让学生了解与水有关的成语、我国历史上的治水名人及民间传说故事等途径丰富学生的水文化知识。通过对与水有关的成语加以归纳,可以看出水文化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政治生活的有力挽狂澜、中流砥柱、激流勇退、水深火热等:反映自然规律的有沧海桑田、水到渠成、水滴石穿、瑞雪兆丰年等:反映自然景观的有绿水青山、锦绣山河、天水一色等;写入外貌的有出水芙蓉、带雨梨花等:写人才的有求贤若渴、沧海遗珠、蛟龙得水等;描写人品德的有冰清玉洁、洁身浴德、饮水思源、山高水长等等。我国历史上涌现出很多治水名人如大禹、孙叔敖、西门豹、李冰等,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名人的事迹,激发他们献身水利的热情。
2.理念层面,培育学生的水文化情感
人的情感连接认知与行为,在促进认知转化为行为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桥梁、纽带作用。因此,仅向学生传授水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培育学生的水文化情感,使其不仅知水,更要乐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只是冷冰冰地进行知识灌输,要善于通过多种方法,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的情境。通过互动式、情感体验教学模式让学生沉浸其中、融入其中,让水文化变“活”,变成一股“活水”诱发“心灵的层层涟漪”。在此过程中,学生与水文化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说,这种融入了学生体验的水文化才真正为学生所拥有,成为他们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学生对水文化的热爱自然也会油然而生。
3.行动层面,养成学生惜水、节水等良好行为习惯
人的观念只有落实到行动上才有切实的意义。在丰富学生的水文化知识和培育水文化情感的基础上,还应循序渐进,使其自觉养成惜水、节水等良好行为习惯,这才是水文化教育的最高目的。作为四大文明之一的古巴比伦文明发展了将近4000年后终于毁灭,并被埋藏在沙漠下将近2000年,其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灌溉。对森林的破坏导致河道和灌溉沟渠淤塞,人们不得不重新开挖新的灌溉渠道,如此恶性循环,使古巴比伦生态系统崩溃,如今在伊拉克境内的古巴比伦遗址已是满目荒凉。由此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类文明的延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知识层面、理念层面、行动层面均必不可少,三者互相依赖,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对学生进行水文化教育,要“三管齐下、三方齐动”,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圆满实现水文化教育的目标。
四、水利院校对学生实施水文化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1.开设《水文化》选修课程
这是对学生进行水文化教育最为直接的途径。由此可以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水文化知识,对水文化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为了尽早培育学生的水利情怀,使学生热爱水利这一行业,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大一新生中开设了《水文化》选修课,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报名踊跃,实施效果较好。
2.在专业课中渗透水文化教育
水与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水影响着文化的发展,同时,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人们对水的看法。水利类专业课是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注意挖掘其文化因素。我校有的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对水利事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针对浙江洪涝灾害频发的特点,制作了浙江水利50年建设成就课件:有的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自豪感与成就感,结合中国几千年的治水实践及水利名人的不朽事迹,学生献身水利的决心。教师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更通过水文化教育,在学生心中播下了扎根水利、发展水利的种子。
3.通过校园环境文化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水利情怀
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隐性的,它“无声胜有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人格。作为水利院校,理应以水文化为载体,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让学生一进入其中,就会感受到浓浓的水利行业文化的熏陶。比如,清华大学水利系楼前的“人形”雕塑,其一侧为厚实的山,另一侧为长流的水,下方一语中的的点明了寓意:智者乐水,仁者乐水。文化品位和水文化的特色一下子就凸现出来。我校新校址的环境布局更是处处体现着水文化,一进入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幅浮雕,上面雕刻着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场景和治水名人塑像,一条人造河流蜿蜒连绵,成为学校的轴心。为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做到“处处育人”,还可以将历史上水利名人的画像及其格言警句制成宣传标牌,悬挂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的走廊上,形成“文化长廊”和“文化墙”,真正做到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
4.加强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著名的水利设施、工程
精神的培育需要行为、实践的承载,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不断进行社会实践,才能将“求实、负责、献身”升华为精神境界。我校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去亲身感受和体验。我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我取浙江八杯水”(浙江水系)活动,组织参观著名的水利设施、工程。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既宣传了水利知识,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同时坚定了奉献水利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5.通过讲座、座谈会、班会等形式丰富水文化教育的途径
为了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水利前沿、动态信息、树立现代水利理念,学校经常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教授作水利学术报告、讲座。要求学生听完讲座后,以座谈会、班会形式进行讨论、总结、提高。广大学生从中获得了许多水利的前沿信息,迸一步加深了对人水和谐这一新的治水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更从专家的亲身经历中感受到了人格的魅力,坚定了自己对水利事业的热爱与忠诚。
6.组织水文化作品展等竞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