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8 18:34: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创新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创新方法

篇1

[关键词]创新;TRIZ;规律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8-0023-03

[作者简介]李伊力,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贸易经济理论与实务;何 筠,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配置与社会保险。(江西 南昌330031)

科技创新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付出大量创造性的劳动。在TRIZ理论产生以前,许多科技创新由于缺乏正确的创新理念以及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致使创新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与随机性。人们解决创新问题,往往是依靠自己有限的知识,用惯有的思维模式进行不断的试错,以求得一条通往问题答案的路径。毫无疑问,这样的创新过程效率是极其低下的,创新能力也很难得以提高。1946年由前苏联专家阿奇舒勒(Altshuller)创立的创新问题解决理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TRIZ),是一种全新的创新性问题解决方法指导性理论。TRIZ解决了人们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存在的思维障碍,同时,使实现创新有客观规律可循,能像解决一般技术问题一样有方法、有步骤地进行。

一、TRIZ理论与方法

1.TRIZ的核心理念。TRIZ认为,创新并不是灵感的闪现和随机的探索,它存在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和原则可以告诉人们按照什么样的方法和过程去进行创新并对结果具有预测性和可控制性。这就是TRIZ理论最核心的理念。

2.TRIZ的理论基础。矛盾、演化、资源和理想度是TRIZ理论的基础。TRIZ理论认为,解决创新问题的关键是要解决矛盾。在TRIZ中,将矛盾分为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技术矛盾是指一个系统中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矛盾,一般涉及到两个工程参数A和B,当A得到改善时,B则变得恶化。物理矛盾是指一个子系统中有益功能的加强同时导致该子系统有害功能的加强。

阿奇舒勒在专利研究中发现了对产品开发创新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技术系统的8条演化模式:

(1)技术系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一般经历4个阶段:婴儿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2)技术系统是沿着提高其理想度向最理想系统的方向进化;

(3)技术系统中子系统之间的进化不均衡,导致子系统间矛盾出现的原因;

(4)技术系统演化过程中动态性和可控性逐渐增加;

(5)技术系统趋向于首先向集成度增加的方向,紧接着再进行简化;

(6)在技术系统的进化中,子系统的匹配和不匹配交替出现;

(7)技术系统由宏观向微观转化,使用不同的能量场来获得更多的性能或控制性;

(8)技术系统向减少人工介入方向演变。

在这8个模式中,技术系统向提高理想度方向进化是最重要的一条进化模式,它为创造性问题解决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理想度是指技术系统所有有用效果(包括系统发挥作用的所有有价值的效果)和有害效果(成本、能量消耗、风险等)的比值,技术系统的任何改进必须致力于提高理想度。TRIZ提供了两种方法来提高理想度:

(1)充分利用系统内的可用资源,包括未占用空间、空闲时间、能量、信息甚至废料等。

(2)应用物理、化学、地理等现象节省资源或简化资源。

3.TRIZ的主要方法和工具。当我们遇到一个创新问题时,应该先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把它转换为一个标准TRIZ问题,然后利用TRIZ提供的解决问题方法和工具得出该TRIZ问题的解,再与具体问题相对照,考虑实际条件的限制,转化为具体创新问题的解,并在实际设计中加以实现。这就是运用TRIZ解决创新问题的方法。见图1。

从图1中看到,从转化成TRIZ问题到得出问题通解需要用到TRIZ方法和工具来进行解决。TRIZ理论提供的主要方法和工具有:

(1)矛盾矩阵和创新原理。为了消除技术矛盾,必须找到形成技术矛盾的工程参数。阿奇舒勒总结出39个通用工程参数来描述技术矛盾和40条创新原理来消除技术矛盾,从而创建了矛盾矩阵。矛盾矩阵为40*40矩阵,第一行代表39个需要改进的技术参数,第一列代表39个引起恶化的技术参数,行与列的交叉处构成技术矛盾,并列有解决技术矛盾所推荐的创新原理序列号。表示这对技术矛盾能由这些创新原理来消除。如表所示矛盾矩阵一部分。参数29为恶化参数“制造精度”。参数25为优化参数“时间损失”,二者产生矛盾,推荐解决原理为24,26,28和18号创新原理。对于物理矛盾,TRIZ采用分离原理来解决,主要有从时间、空间上分离,部分与整体分离,按条件分离等4类解决方法。

(2)物质场分析模型和76个标准解。技术系统中最小的单元由两个元素以及两个元素间传递的能量组成,执行一个功能。分别为两种物质S1、S2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场F。因此,功能可以这样描述:物质S1通过场F作用于物质S2。见图2。

物质S1,S2可以是任何对象,场F是能量的总称,如机械能、电磁能等。为了快速构造物质场模式并解决基于技术系统演化模式的标准问题,TRIZ提供了76个标准解。共分为5类:①构建和破坏物质场;②开发物质场;③从基础系统向高级系统或微观等级转变;④度量或检测技术系统内的一切事物;⑤描述如何引入物质或场。

(3)创新问题解决算法ARIZ。对于某些复杂问题,由于无法分析出明显的矛盾,不能直接依靠矛盾矩阵和物质场分析解决,必须对其分步进行分析,不断对问题进行细化,直到找出问题解决方案。ARIZ提供了特定的算法步骤,能够帮助我们实现由复杂模糊的问题情境向明确的发明问题的转变。

(4)科学和技术知识效应库。效应,就是不同科学领域里的一些自然定律,包括物理、化学、地理和几何学等。通过对专利的研究发现,很多创新方案就是在特定工程领域应用没有使用过的自然效应得到的。自然界的效应数量远远地要多于一个工程人员所能掌握的数量。因此,为了帮助工程人员克服知识的局限性问题,更好地应用效应解决创新问题,TRIZ创建了知识效应库。

二、TRIZ与传统创新方法的比较

传统的创新方法,如试错法、头脑风暴法、综摄法等,在TRIZ理论没有创立之前,是人们进行发明创造采用的主要方法。不可否认,这些创新方法在促进科技进步过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是,这些方法的缺憾也是非常明显。

试错法是纯粹经验的创新方法,依赖于个人的经验和知识领域,而且创新过程没有方向性,因此效率十分低下;头脑风暴法是对试错法进行改进之后产生的,虽然相对于试错法

有了一定的改进,帮助克服思维惯性,但头脑风暴不控制思维过程的缺陷常常使得问题进入漩涡,长时间无法得到解决,效率仍然不高;综摄法是改进了的头脑风暴法,将类比的方式引入其中,试图系统地从一个全新角度看待问题,借此消除心里惯性。可惜的是,综摄法没有研究技术系统进化的规律。

与传统的创新方法相比,T1UZ有以下优势:

1.TRIZ总结出创新的规律性,使得创新过程效率提高。创新并不是灵感的闪现和随机的探索,它存在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TRIZ理论包括的具有普遍性的创新方法和规律,是经过对大量发明的分析和研究、提升和总结的来的。运用TRIZ,使得解决创新问题过程变得不再盲目,有效避免了反复探索工作,研究者能够根据这些规律,从各领域创新实践中产生问题解决方案,使创新过程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TRIZ帮助打破思维定势和知识领域界限。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人们的思维惯性和有限的知识领域,严重地阻碍了创新的过程。TRIZ理论中提供了诸如九屏幕法、尺寸一时间一成本(STC)算法、小矮人法等一系列科学方法,帮助人们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灵感,从更广的视角看待问题。并且,TRIZ是基于知识的方法,提供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启发性知识,这些知识是从全世界范围内大量高水平专利中抽象出来的,它完全打破了知识领域界限。

3.TRIZ能帮助预测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如何预测下一代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的问题,是一个具有战略决策意义的问题,这用传统创新方法根本无法解决。而TRIZ理论总结出了技术系统的8大进化规律,这些规律对于产品的开发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让决策者清晰地了解到在什么阶段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来发展自己的产品,有效地取得产品的竞争优势。

4.TRIZ具有良好的可推广性和普适性。与通常的创新方法比较,TRIZ是可传授的,可以用语言以及文字的方式来表达它的作用,是可以作为一门学科向众人推广的,与其不同的如试错法、头脑风暴法、综摄法法等等都有局限性,只适用于局部的有专长或是一定经验的人群,因此,TRIZ具有良好的可推广性。同时,TRIZ具有良好的普适性。不同领域问题的解决往往遵循共同的规律,同一创新规律往往在不同科学和工程领域反复应用。TRIZ理论包括的具有普遍性的创新方法和规律,是经过对大量发明的分析、研究、提升和总结来的,TRIZ能够被广泛应用到不同领域。

三、TRIZ理论的应用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1.TRIZ理论的应用。TRIZ理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工具,并且已经在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企业在应用TRIZ的过程中,不仅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如在航空行业,2001年,美国波音公司邀请原苏联的TRIZ专家,对其450名工程师进行了为期2周的培训,取得了767空中加油机研发的关键技术突破,从而战胜了空中客车公司,赢得了15亿美元空中加油机订单。在通讯行业,2004年,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利用以TRIZ理论为核心的计算机辅助创新平台Pro/Innovator解决了机顶盒天线连接问题和电磁兼容问题,缩短了新产品研发周期,节省了大量的研发经费。

除此之外,TRIZ理论还能应用到企业管理领域,例如矛盾矩阵可以用于解决管理和组织矛盾;物质场模型可使高度复杂问题变得可视化;系统演化规律可以预测未来的商业模式;预期失效判定工具可以预测和评估决策风险等。

2.TRIZ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TRIZ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科技创新方法论,其研究与应用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普及和发展,大大提高了创新的效率。但仍然有它的一些缺陷,因此,我们在应用TRIZ理论进行创新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TRIZ理论一定要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创新过程的实现。TRIZ的理论体系十分庞大,所提供的一些创新工具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步骤很多,人脑是有局限的,一些简单的创新问题可以依靠人的思维直接分析解决。然而面对复杂、庞大、高难度的创新问题,单靠人脑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而借助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CIA,运用软件平台Pro/Innovator在引导设计者系统分析问题、分解矛盾方面都非常的快捷,如问题的分解、矛盾矩阵的建立等等。

(2)TRIZ理论一般用于产品设计的概念设计阶段,针对产品研发过程,尤其是概念或方案设计阶段以及现有产品持续改进过程中提供先进的创新理论、方法及多学科知识的支持。但是当确定选择或者借鉴某种思路的话,要应用到实际中去,如何与实际情况相结合,TRIZ理论并没有提供指导思路,因此,当我们要将解决思路应用到实际中时还有大量的后续工作需要完成。

(3)在应用TRIZ理论结合CIA技术解决创新问题的过程中,从问题提出、系统分析、问题分解、创新原理的选用到最后生成问题解决方案,均依靠用户自身的主观分析和判断,因此,应用CAI技术生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会受到用户自身的知识背景、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影响。要充分发挥TRIZ理论在创新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需要应用单位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团队。

(4)解决创新问题的关键是解决矛盾,TRIZ理论提供的解决矛盾的方法一般针对的是相对独立的矛盾,比如能分析出问题涉及的两个工程参数A和B,当A得到改善时,B则变得恶化。但如果面对的不是独立的矛盾,而是一个矛盾集合体,比如参数A的变化还受参数c的变化影响,参数B的变化还受参数D的变化影响,而参数C和D之间也有牵连……对于这样复杂的矛盾体,TRIZ理论并没有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要解决这样的创新问题,也许还要涉及到与其他创新设计方法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郑称德.TRIZ的产生及其理论体系――TRIZ:创造性问题解决理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

[2] 丁俊武,韩玉启,郑称德.创新问题解决理论――TRIZ研究综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1).

[3]杨清亮.发明是这样诞生的:TPJZ理论全接触(第一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 根里奇・阿奇舒勒.创新算法――TRIZ、系统创新和技术创造力(第一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篇2

关键词: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 计量 市场价值 业绩价值 潜在价值

一、引言

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是指在各类经济组织中专职从事科技研发,为组织创造新技术成果,从而能够为特定组织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专门科技人才所拥有的能力、技能、经验等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各类经济组织中研发部门的核心研发员工。企业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会计管理实践中,能否合理计量企业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已成为人力资源会计工具引入的“瓶颈”。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所具有的隐蔽性、复杂性与不易计量等特性使得计量问题变得更加困难。同时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的计量问题在相关会计理论研究中也一直是一个难题。由于与其它类型的人力资源相比,其在质量与特性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使得学界对相应的计量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的诠释。在计量的理论基础、计量的合理思路、计量的形式与方法等方面尚未形成公认的、有效的计量方式。因此深入探究新型的计量思路与方法,为人力资源会计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尝试。

二、企业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及创新计量模式引入

(一)企业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价值创新计量模式引入 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作为人力资源的一个类型,必定遵循人力资源价值变化的一般规律。人力资源载体在成长过程中,由于专业知识、劳动技能的学习与经验的积累,其为特定组织及社会创造新增价值的能力也在不断增长,即内在价值在不断提升。在某个特定时点,通过市场机制,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达成契约。以契约为基础,人力资源与特定经济组织相结合,成为特定经济组织新价值创造的源泉。而后在为特定经济组织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在岗培训及“干中学”等方式其价值也在不断增长。在为特定经济组织服务达到一定年限后又退出特定组织,再次进入市场,从而再次进入其它组织,这一过程周而复始。从特定经济组织角度观察,这一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人力资源由市场进入组织阶段、人力资源为组织服务阶段。而其价值的变化符合具备可市场化的内在价值在特定组织中通过“干中学”等形式形成的新价值这一规律。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与一般人力资源相比,其拥有更宝贵的潜在的、创造性的劳动能力,而这种能力既来源于其内在价值,也存在于进入特定组织之后经验的积累而形成的新的能力以及未来可能为组织创造更多新增价值的潜力。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价值的变化符合‘具有较高内在价值在特定组织内通过“干中学”形式增长的创新能力所形成的价值在特定组织中具备未来创造更高价值的潜力这一演进规律。从特定经济组织角度观察,这一过程即可分为三个阶段:人力资源由科科创新人才市场进入组织阶段人力资源为组织提供现实科技创新服务阶段人力资源为组织提供未来预期高成长性科技创新服务阶段。对应地,其各阶段价值形式分别表现为市场价值、业绩价值与潜在价值,而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的价值应是上述价值的综合。由于各价值形式处于不同的时点,而不同时点的连续则构成了一个时间序列,相应的价值数据则构成一个动态时间序列,为此本项目拟引入基于动态时间序列的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改进模型,以此实现对该类人力资源价值的合理计量。在进行人力资源价值计量之前提出两个基本假设:(1)信息完全假设。即假定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各相关当事方对涉及价值计量的各方面拥有充分信息,不存在不充分信息。(2)连续履职假设。即假设核心研发者对组织环境比较满意,暂无跳槽的打算。企业核心研发团队在进入该企业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价值,进入企业后随着经验的增加其价值亦随之增长,并且在未来预期价值也将发生相应的增长。因此该类人力资源的价值可分为市场价值、业绩价值以及潜在价值三个部分。这三部分价值在总价值中应各自占有不同的比例,因此可引入下列计量模型框架P=■Wi ·Vi (1)

其中,W表示人力资源价值各组成部分价值所对应权重;V1,V2,V3分別表示该类人力资源市场价值、业绩价值以及潜在价值。

(二)企业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市场价值的计量 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在市场化配置的前提下,其内在的知识、技能、经验等价值要素可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体现出其自身价值;同时,对该类人力资源的供求关系存在变化,这一变化影响到人力资源市场平均价格水平,也即影响到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的市场价值。因此各类经济组织聘用核心研发人员时的市场平均价格可作为计量其市场价值的基础。即Pm=f(V0,R……) (2);Vm=Pm (3)

Pm表示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市场价格,V0表示其内在价值,R表示市场供求关系,Pm表示市场平均价格,即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市场价值。而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市场价格数据可通过同类或类似科技创新人才市场披露的价格信息获取。

(三)企业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业绩价值的计量 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在各类经济组织中承担着创造性科技研发的职责,其科技研发产出体现了其在特定组织内的价值,有效计量其科技研发产出则是科学衡量其业绩价值的关键。而创新科技成果的价值应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予以评价。即通过基于创新科技成果的产品的市场化计价方式评估这类人力资源的业绩价值,同时鉴于科技业绩产出周期可能较长,不确定性也就较高的特征,为合理估计各个时点业绩价值,可引入概率工具:假设第i年形成可予以市场化的创新科技产品的概率为Pi,创新科技产品市场价格为P0,第i年业绩产出值为Vp,则:Vp=(1-Pi)×0+Pi×P0=Pi×P0… (4);Vp=Vp-(CR+CP)…(5)。

Vp表示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业绩价值,CR表示创新技术研发成本,CP表示创新科技产品的生产成本。

创新科技产品市场价格数据可结合对产品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测予以估计;而创新技术研发成本与创新科技产品生产成本数据可由经济组织的财务会计系统提供。而第i年形成可予以市场化的创新科技产品的概率则可根据科技研发的技术进展情况进行估计。科技研发进展较为顺利、前景乐观情况下概率估计可以高一些;科技研发进展不顺利、前景不乐观情况下概率估计应低一些。

(四)企业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潜在价值的计量 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不仅在于能够为各类经济组织创造当期效益,还能为其未来创造预期效益,即科技创新潜在产出价值,而这部分价值即为该类人力资源的潜在价值。由于潜在价值具有时间数列特征,所以引入时间数列预测方法计量潜在价值。而潜在价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某些因素起长期性、决定性作用,可作为长期趋势;而某些因素呈不规则变动,可作为不规则变动。利用时间数列分析的乘法模式可完成对趋势规律的分析,进而进行预测。在具体操作时,可利用以前各期历史数据(即以前各期按此法确定的业绩价值计量结果值),即:Y=T·I …(6)。

其中T代表长期趋势,I代表不规则变动。其基本思路如下:首先利用移动平均法削弱或消除不规则变动的影响,然后根据长期趋势的图像特征采用直线趋势分析法、指数曲线趋势法或抛物线曲线趋势法得出预测模型,据以对未来各期效益作出预测。综上所述,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潜在价值是以(6)中为依据利用统计学中动态时间序列预测方法,依次确定各个时点的潜在价值。即其依据的基础数据为此前确定的前期各个时点的业绩价值计量结果。

(五)企业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权重的确定 针对上述体系中几个部分价值的计量结果,可采取加权平均方法确定其总体价值。这里最重要的问题在于权重的确定。在改进模型中,由于涉及问题结构复杂,准则较多,权重的确定较为困难。而AHP法能够成功地将主观判断与逻辑推理联系起来,从而能够实现对主体推理过程的量化描述,避免了决策者在结构复杂和方案较多的逻辑推理上的失误。因此在计量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总价值的过程中,将运用AHP法确定权重。其原理图如图(1)。根据计量主体的管理需要,结合专家对各因素的重要性评判,按照构建AHP模型第一层判断矩阵构建AHP模型第一层判断矩阵确定目标权重的思路即可确定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市场价值、业绩价值和潜在价值在总价值中所占的权重。

三、案例分析

(一)市场价值的确定 EF软件公司是亚太地区零售和消费品行业软件及电子服务的领导供应商之一,总部设在北京。在上海设有分公司,在广州、武汉、石家庄、南京、青岛、西安、福州、杭州、深圳设有办事处,并且在上海、广州、武汉设有软件开发基地。在中国市场拥有强大的开发团队和服务团队,建立了国际领先的项目管理体系及大规模交付能力。目前已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资本市场。成为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管理软件公司,也是供应链前端市场全程流通软件海外上市第一股。EF是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理事和中国商业联合会常务理事。EF是IBM Premier首要合作伙伴,同时与Oracle,Sybase,JDA和Motorola等全球领导企业建立了长期互赢的战略伙伴关系。在EF公司中,核心研发团队主要包括:项目经理1名,高级需求分析师4名,高级软件架构设计师4名,高级软件工程师2名,软件工程师6名,软件测试工程师3名,现参照前述计量模型进行分析。根据劳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以及员工自身的素质,公司与研发团队里的各岗位员工确定的月工资即市场价值以及一个研发团队中各岗位人员的数量分别为(万元),公司研发团队市场平均价格表(1)。

(三)潜在价值的确定 参照前述基于动态时间序列的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改进模型的基本框架,该类人力资源潜在价值可采用动态时间序列分析思路进行计量,首先消除不规则波动的影响,然后再以直线趋势分析法进行预测见表(3)。依此方法类推,可顺次求出各移动加权平均值。在此基础上,运用直线趋势法可间接推导出未来四年的潜在价值。

回归可得: Y=126.8+18·t

将时间设定值t=3,4,5,6分别代入上述回归模型,可间接推导出2012至2015年潜在价值分別为106.2、270.2、274、283。由此可预测未来潜在价值:V3=933.6(万元)

从以上计算公式可知,C1的总得分Wc1实际上是C1在各方面WB1(C1),WB2(C1),WB3(C1),WB4(C1),WB5(C1)的加权平均,权即为各方面的重要性。同理可得,C2C3的得分为Wc2=0.243,Wc3=0.452。因此,C3所占权重为45.2%; C2所占权重为24.3%;C1所占权重为30.5%。

(五)EF公司中该研发团队的人力资源总价值 通过以上的计算,可以得出该研发团队的人力资源价值

V=V1×W(C1)+V2×W(C2)+V3×W(C3)=344.4×0.305+509.3×0.243+933.6×0.452=105.042+123.7599+421.9872=650.8(万元)

四、结论

企业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应遵循该类人力资源运动变化的规律,这一规律通过引入时间动态序列模型可得到合理的阐释。企业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通过市场契约方式与企业结合,其市场价值应以此时的市场平均价格衡量;进入企业后,在为企业研发创新产品过程中的创造的创新成果的价值也应从市场角度加以计量;而该类人力资源潜在价值也是其价值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借助统计学时间数列分析方法即可估计。由于不同企业对该类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要求不同,因而对价值计量管理意义的认识也存在差异,可选择企业基于自身管理需要而进行重要性评判打分的AHP法将这种差异体现在具体权重值的确定过程中,从而能够破解对此类人力资源价值总额计量的困境。上述计量模型为观察与思考这一传统难题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

*本文受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企业核心科技人力资源价值计量创新方法研究”(项目编号:HB12GL012)资助

参考文献:

[1]陈永东:《“持续聘任假设”与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4期。

[2]王天宇:《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的分析和实证》,《知识经济》2010年第18期。

[3]王桂胜:《人力资源价值计量与评估若干方法》,《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年第6期。

[4]程蕾:《人力资源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08年第1期。

[5]宋丽丽:《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新探》,《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8期。

[6]马德林:《无形资产会计研究中的问题与改进》,《会计研究》2005年第4期。

[7]潘晓琳:《人力资源价值的实物期权计量方法》,《商业研究》2004年第18期。

[8]王珊:《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HRVMM试析》,《软科学》2002年第5期。

[9]樊培银、徐凤霞:《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的探讨》,《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3期。

篇3

在上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主要是教材媒体化,我们称之为“以本为本”,这样做出的学科教学资源强化工具性,无法满足教师教学的个性需求。因此,后来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主要是按照教师的上课思路来开发,我们称之为“以师为本”,这样的开发弱化工具性,尊重人的思想性,服务人、关心人,这是一次由工具到人的质的跃迁。但同一节课,教师的教学思路千差万别,都按照教师的思路个别开发,工作量巨大,且共享性差,其实教师教学中没有必要全部信息化,就其中的个别步骤需要信息技术支撑。因此,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重点在利用信息技术的步骤上开发资源,我们称之为“以技术为本”,这样做大大提高了资源建设的效率,但资源建设的成效依赖教师的教学经验,对传统教学设计的支撑,没有进行方法创新,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此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支撑原有教学和管理方法;提高了教学和管理的效率;解决了因时间不足导致的质量问题;解决了因手段不好导致的质量问题。

任何手段的变化必将引起思维模式和应用模式的变化,信息技术之于教学也不例外。信息技术作为一股新生力量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必将引起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化,要想真正有效发挥新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一定要变革学习和教学方法,打破原有的教学和学习思路,进行理想的教学设计,挖掘教学步骤中的整合点,按整合点来建设资源,这样才是在方法创新教学设计基础上的资源建设,它打破了固定思维模板的限制,给了大家自主构建资源的平台,是教学思想的创新,我们称之为“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重构,消解工具性,不是拿来就用,而是让你去创造、重构,这是由思维模板到思维创造的第二次质的跃迁。信息技术在学科中应用的最高境界是应遵循科学理性的,我们称之为“以规律为本”,以追向教师教育方法为前提理念,是对把握人的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的尊重,是一种智慧应用。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支撑教学的历史过程与趋势用下图表示。

要想创新教学方法,首先要从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出发。那就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四个要素。教师和学生两个要素是人的要素,我们无法选择,因此创新教学方法只能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两个要素来考虑。

从教学内容来看,目前学科教学更多强调的是知识内容的学习,即概念本体的学习;人类学习最终是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科基本思维方法和学科精神,即方法本体的学习;在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后为了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养成一定的科学态度和积累一定的学科经验,即应用本体的学习。

篇4

一、教师应创造条件,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的关键。当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心情愉快地去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

1.以“奇”激趣

课堂中的“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奇”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学生对什么都好奇,心理学上称这种特征为“潜兴趣”,教学时充分利用“潜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快乐中学习。

2.以“疑”激趣

疑即疑难,解决疑难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出疑难,让学生去思考,更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在学习棘轮机构时,如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在骑自行车时,脚踩自行车踏板向前行驶,而反转踏板时,自行车却为什么不会实现倒车?一连串的疑问,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3.以“趣”激趣

“趣”,既可活跃课堂,又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学生一定沉浸于欢乐之中。槽轮机构是一种常用的间歇运动机构。在电影放映机上的卷片机构,为了适应人们的视觉暂留现象,要求影片作间歇运动,它采用四槽槽轮机构,当传动轴带动圆销每转过一周,槽轮相应地转过90°,因此能使影片的画面作短暂的停留,使学生听了以后兴趣盎然。

4.体验成功,获得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喜悦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所以,教师要做到深入钻研教材,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当代职业学生的表现欲望强烈,同学、尤其是老师的激励和赞扬是他们实现持续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的有效保障。

二、教师应到工厂学习或实习,更新和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职业教育需要“双师型”的老师,一个教师,也是一个技师,既会理论又会实践。一位专业课教师若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是不会受到学生青睐的,更不用说对教师所教的课程产生兴趣。教师要真正学到工厂的知识必须下厂实习,真正参与工厂的产品开发、工装设计才能提高水平,也只有通过在工厂的学习(实习),才会知道所教学科知识中哪些是实用的或用得多的。当然,专业课教师下厂锻炼、学习,并非教师一人之事,而应当是学校教师培训的重点工作,学校不要怕教师掌握本领后跳槽,要充分相信教师的职业道德,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厂学习。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理解书本知识

书本知识往往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如能有机地与日常生活和实际相结合,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学习机构和机器的概念时,学生往往是死记硬背,结果是一知半解。如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自行车是一种机构,摩托车、电瓶车都是一种机器。摩托车、电瓶车能实现能量转换,摩托车能将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电瓶车能将电能转变成机械能。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在学习导杆机构时,可以结合农村家庭用的手摇抽水机,来讲解移动导杆机构的工作原理,利用自卸翻斗车自卸货物原理,来学习曲柄摇块机构,利用缝纫机的踏板机构,来讲解曲柄摇杆机构的死点位置。

2.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制教具的能力

在学完铰链四杆机构以后,在学生对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规律基本了解后,利用课余时间,在学生中开展自制铰链四杆机构的小制作比赛,并且要和上一届同学的作品相比较,看看哪些同学做得好,同学们的参赛积极性非常高。小制作做好以后,请同学们拿自己的作品进行演示,然后进行评比。通过小制作比赛,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巩固和加深了理论知识,对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的存在条件有了更深的了解。

篇5

近年来,由于国家药监局实行GSP管理规范,加强了对医药公司的日常监管,各医药公司也在此情况下加强了药品的质量,为药品安全提供了保障,但是,医药公司的经营管理方面所使用的方法还是传统方法,缺乏科学的创新。本文从一些方面对医药经营管理的科学方法进行了探析。

1供应商与现营药品的管理

医药公司需要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或者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对医药公司现有的供应商的资质证件的有效性进行检查,确定供应商网上资质证件更新信息的准确性,对供应商的无不合格公告和违法公告进行检查。一旦发现供应商公司的资质证件缺乏有效性或者到期没有进行信息的更新,或者存在违规违法的行为,则应当立即中止与其合作,避免公司药品经营受到影响。对于医药公司现有经营的药品品种,在管理过程中要设立药品质量档案,安排计划对现有经营的药品进行生产批准文件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对药品质量是否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进行核查;对于已入库的药品,要定期对其说明书上文字、图案、标签的变化情况进行审核,对于没有经过首营产品重新审批的药品,要对其外观的质量状况进行核查,注射药品还要检查是否存在可见异物;医药公司要定期上网对现营药品的质量公告的状况进行核查,对于出现的变化及时备案。对于没有及时进行注册文件审批更新和没能及时根据GSP规范进行药品质量标准和说明书更新的产品,应立即中止经营,从而保证药品的安全合法性,降低医药公司的经营风险。

2技术创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决定产品的质量,因此,医药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以技术管理上的创新作为基础,提高管理效率。医药企业的技术管理需要走技术协调的路线,以此来加强医药公司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已经成为了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标准,技术进步推动社会的进步,会为人们带来学习、生产、生活上的根本性的变革。因此,医药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应当加强技术方面的创新,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药品的质量。

3买入药品管理验收

3.1加强对买入药品的验收医药公司对买入药品要实行严格的验收,需按照国家的GSP规范的要求和公司的规定,对买入药品实行逐批的抽样验收,对于双批号的合箱药品需要分开进行验收并进行登记,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合箱出现的概率进行统计,记录批号,如果药品品种没有出现合箱的概率为零,则需要查询该品种供应商的质量。一般来讲,在药品的生产中出现合箱的情况属于正常现象,因此,如果供应商所供药品没有出现过合箱现象,在存在人为改变生产批号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混批现象,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出现混批现象的药品按劣质药品处理;如果供应商所品的合箱现象在包装上没有体现,则在出厂和运输途中必然出现混乱,导致分不清合箱的产品。在发现供应商质量问题而退货的情况将为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因此,医药公司在经营管理中需要加强对药品的验收。

3.2加强对到货产品检验报告的检查根据国家GSP规范的要求,医药公司买入首营药品时,需要对供应商买入同批药品的合格质量检验报告单进行检查,对检验报告的检验项目与审核质量标准所要求的检验项目的一致性进行核查,如果出现检验报告的检验指标低于质量标准控制指标或者检验报告的检验项目少于质量标准的情况,则应立即中止该产品的买入验收工作,避免对公司产生影响。针对现营药品品种,需要定期要求供应商提供同批检验报告,对报告进行严格的核查,从而保证现营药品的合法性和质量安全性,当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出现时,需要立即中止该品种的买入。

篇6

二、科技创新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抗风险能力强,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据温州100家企业问卷调查,2008年经济危机的第一年销售收入合计202.99亿元,经过5年发展,到了2012年100家企业销售收入合计为346.83亿元,4年增长70.86%,平均每年递增率14.33%,有的企业发展更快,如苍南的浙江强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34%的增长速度持续发展,平阳的佩蒂动物营养科技公司以42.34%的增长速度持续发展。

三、科技创新企业拥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同程度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据对温州100家企业调查,有79%科技创新企业拥有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研发中心,5年投入研发资金12.22亿元,5年平均每家企业投入资金3094万元,其中投入最多是正泰电器股份公司,年投入26845万元。79家企业获得科技成果737项,获得专利3403项,其中发明专利350项,实用新型专利1610项,外观专利1443项。技术知识积累是技术创新的前提,企业创新活动高度依赖企业以往积累的专利知识和经验。有技术知识积累,企业创新才有坚实基础。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国际性、阶梯式的研发机构,掌握国内外前沿技术。在美国硅谷,建立电气前沿技术研发中心,为企业技术发展发挥导向领航作用;在上海,建立企业研究院,成立六大专业研究部进行自主创新研究,使产品开发从“跟随型”向“领先型”发展。公司重奖科技创新有功人员,现在,公司最受尊敬的是科技人员,收入最高的也是科研有功人员,公司酝酿股份重新配置,让科技“顶尖人才”拥有“恒产”,从而保持他们在公司继续作贡献的“恒心”。

四、科技创新企业技术标准明显提高,部分企业主持或参与了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或修定技术标准决定着行业的技术路线,是现代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最终决定产业和产品发展方向,它影响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谁掌握了产品标准制定权,谁的技术就成了标准,就掌握了经济竞争主动权。据调查,温州企业主持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修定的有100多项产品,其中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和参与行业标准体制修订60项。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近三年参加13个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浙江华夏阀门有限公司参加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修订31项。实践证明,温州企业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应该振奋企业的信心和勇气。

五、科技创新企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科技新产品许多企业引入国内外先进设备,进行机器换人,采用生产流水线,有的企业产品进入军工领域,有的生产机械手,生产坚持国际标准,与国际接轨。企业推出适合市场需求的科技产品是科技创新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苍南的天信仪表集团生产的燃气计量仪表居全国首位,为同行的领头雁,有1个产品列入国家火炬计划,有2个产品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瑞安的嘉利特荏原泵业股份公司,聘用海外5位专家开发新产品,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苍南的浙江熊猫乳业集团,2011年与上海交大合作,成立“联合乳品技术中心”,由张小辉博士牵头,4位博士3位硕士参加,该中心每年为熊猫集团公司提供2~3种新产品,累计已为公司提供10个新产品,对提升公司市场占有率起到关键性作用。苍南的“鲜八里”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进入世界零售巨头500强。浙江正泰仪器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自2006年以来自主研发新产品200多项,其中列入省级新产品开发计划并通过验收59项。浙江中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抽油机用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经省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篇7

一、课堂教学导入的原则

1。课堂导入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

2。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学生的有意注意一般只能持续20~25分钟,因此教师的导入时间一般占用3~5分钟,应简约明快。

3。导入的素材和内容要贴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生活,尽量做到直观化。

4。课堂导入要灵活多变,因人、因时、因教材不同,方法不拘一格。

二、课堂导入设计的策略

1。温故知新导入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复习已学的知识,进而开始新课题的导入。这种方法能够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学生轻松地理解、接受新知识。

例如,在讲“氨气的制备”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回忆初中学过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总结出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①化学反应原理;②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所制备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装置;③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接下来,我们就运用总结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共同探讨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并让学生画出制备氨气的实验装置。这样不会使学生觉得新知识的出现很突兀,让课堂有的放矢。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知识或已有经验,新旧联系,承上启下,以旧引新,自然地导入新课。

2。教具直观导入

在教学中,教师借助展示实物、标本、模型、图片、实验等手段导入新课。借用直观教具创设的情境,教师针对学生观察到的内容设置疑问,能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变直接兴趣为间接兴趣,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例如,在讲“电解池”时,教师展示一款精美的手机:手机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迅工具,我手里这款手机,银白色的金属机身,一看就很有质感,有一种典雅高贵的品质。这么有质感的机身是怎么制造出来的?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你将得到答案。教师通过展示手机,激发学生思考,从而自然过渡到电解池内容的学习。

又如,在讲“简单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可以借助于观察实物球棍模型所呈现的三维空间结构。这些球棍模型清晰直观,可以把有机物结构从平面的书本和投影片中生动地竖立在学生眼前。同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活动,拼接和组装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带领学生进入从三维角度观察有机物的知识领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学习方法。

3。生活事例导入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新闻轶事、历史故事等引入新课。导入的内容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教师找到“切入点”,提出新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再步步深入,层层剖析,展开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生动形象的事例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有利于记忆的保持。

例如,在讲“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时,介绍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有着“光纤之父”美称的高锟博士在光纤研究方面的伟大成就导入新课。诺贝尔奖是科学界一年的大事,而获奖的又是一位华裔科学家,这种爱国情结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节课的内容和高锟博士取得成就的领域是如此接近,这就让学生更加迫切想知道:能让高锟博士获得代表科学界至高无上荣誉——诺贝尔奖的“光纤”,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在教学中,巧妙应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话题导入课堂,会取得较好效果。

4。设疑导入

篇8

解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本文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北京市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创新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制约科技与金融有效对接的因素,并给出了解决科技企业融资

难的对策。

关键词:科技金融;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一、北京市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创新情况

1.1体制机制创新

北京市政府会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级小组相关部门,共同组建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简称中关村创新平台)。创新平台形成了中央、北京市、区县协

同推进的中关村科技金融工作体系,确定了科技金融工作组开展先行先试政策研究、协调落实试点政策、促进科技金融机构聚集发展、科技金融产品创新、科技金融宣传推广和信

息交流活动等五项工作内容和部市会商机制、联系服务机制、信息通报机制、工作组议事机制和集中办公等五项工作机制。

1.2信贷服务创新

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科技企业具有“高风险”、“轻资产”的特点,传统信贷服务难以满足科技企业快速对资金的需求。目前,北京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16家银行

在中关村示范区设立了专门为科技企业服务的信贷专营机构或特色支行,截至2011年第四季度,信贷专营机构和特色支行共为5250家/次企业提供授信额度1033亿元,实际发放贷款

722亿元,其中2011年新发放贷款313亿元,示范区企业信贷融资环境明显改善。

1.3金融市场创新

在积极推动信贷服务创新的同时,通过金融市场创新为科技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也成为科技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

设的一个重要创新举措,为非上市公司提供了有序的股份转让服务平台,对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升综合融资能力和规范运作水平等

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1年新增挂牌企业24家,参与试点企业总数达到159家,已挂牌企业103家。

1.4融资渠道创新

不同的科技企业因细分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融资需求和风险特征,为满足科技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在广开融资渠道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创新,重

点建设“十条渠道”,包括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境内外上市、代办股份转让、担保融资、并购重组、信用贷款、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及小额贷款。

二、制约金融和科技有效对接的因素

2.1 金融与科技的有效对接存在天然障碍

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性,资金需求量大,缺乏固定资产,在科技创新的各个阶段均需要大量的、不同性质的资金。有关资料统计,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到产业化的三个阶段

,所需资金比例一般是1:10:100。而且科技企业在投入资金进行科技创新的同时,往往只有一项技术或知识产权、专利,难以形成有形资产作为融资抵押物,知识产权或专利又难

以作价,资本的投入无有效担保,此外技术本身也存在不确定性风险,以及资本退出机制的风险,都使科技创新的投资风险明显高于传统产业,因此,金融与科技的有效对接存在

天然障碍。

2.2现有的金融服务供给难以满足科技创新对其的需求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本来源通常有:政府公共财政和政策性金融支持,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资本,商业贷款、信用贷款和贸易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银行信贷资本,中

小企业集合债、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产权交易市场等资本市场融资,科技保险等。 由于政府公共财政和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投入有限

,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资本的发展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银行出于对风险控制的考虑亦难以满足科技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等资本市场融资工具的门槛很高

,导致了当前流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本不足。 --!>

2.3科技型企业自身特点导致其融资难

科技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与阶段性特征决定其投资价值与投资风险。北京的科技企业以中小型科技企业为主。以中关村为例,中关村示范区现有企业近两万家,其中十百千企

业300多家,高成长瞪羚企业3000多家,其余绝大多数为中小微企业,每年新增企业近3000家,自灭死亡企业也近3000家。多数企业具有规模小、无形资产比重高、财务管理能力弱

、信用水平低等特点,而且很多企业家都出身与技术人员,在企业的管理上存在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等缺陷,这些都是造成其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三、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的对策措施

第一,优化配置金融资源,建立以科技企业为核心的金融服务体系,吸引全球范围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金融资源集聚发展,孕育服务科技创新的新型金融组织,创造出支持科技

创新的新型金融工具,探索建立覆盖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保险和投融资服务等多个领域的组合金融服务体系。设立风险补助资金。

第二,深化科技体制和金融体制的改革,完善科技金融监管服务体系,打破领域分割、业务独立的现有服务体系,按照科技创新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特点,引导各类金融服务

组织进行业务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激发各类突破性的金融服务模式创新,解决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源对接不畅的矛盾。

第三,不断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发展的生态环境。积极促进政金企进一步深化合作,了解科技企业融资面临的难题,各方协同努力完善科技

创新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引入信用征信、评级、法律、财务、认证等中介机构构建信用体系。积极发展各种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

平台,培育发展集成型科技金融服务商、科技金融中介服务联盟等市场化的平台型科技金融服务组织,利用平台型国有投融资服务企业促进资源整合。

第四,大力支持创业投资聚集发展,逐步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创业资本筹集机制和市场化的创业资本运作机制。发挥国家相关部委和北京市设立的创业

篇9

一、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潜力

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时,往往习惯于从前到后一节节地讲下去。教师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无可厚非,但理论讲得多、实际操作少,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教师也总是抱怨学生素质差。实际上,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把那些系统、繁琐、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一个个实践项目分解开,变成一个个相互独立又有联系的模块来讲授,这样才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笔者在讲授“电功和电功率”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笔者先指定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前预习,并分组讨论;然后笔者进行系统的、有重点的知识讲授,引导学生针对疑难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让学生结合学习的理论知识,拆卸和组装电度表;最后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安装、接线、调试、固定,并通电检测。这样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既对理论知识进行了巩固,又对实际操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既动了脑,又锻炼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有动力,潜力也被充分激发出来。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应拘泥于一种教法,而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和企业的要求,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最优化的组合,才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教法研究放在第一位。

1.开展启发式教学,巧设悬念

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老师处于主导地位。老师必须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课程的重点,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计,提一些有趣味性的问题;开展启发式教学,设置悬念,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基尔霍夫定律求支路电流的内容时,可从全电路欧姆定律引入并启发开来。

在这个简单电路中,学生能很快根据前面学过的全电路欧姆定律求出答案:

笔者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并大力表扬了学生,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然后笔者在图1(a)上又并联了一条支路,如图1(b)所示,图中E2=17V,R2=1Ω,再求I1=? I3=? I2=?

笔者直接提出问题:这个电路图能不能也直接运用全电路欧姆定律分析计算?学生们进行了认真思考,分析此电路图中包含2个电源和3个电阻,不属于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因此不能直接运用全电路欧姆定律。那么怎么计算呢?这时笔者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面要讲述的新内容――基尔霍夫定律。假设每条支路上的电流分别为I1、I3、I2,假设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和两个独立回路的绕行方向如图1所示,利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出联立方程:

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们都理解并掌握了新知识。

2.总结知识,提高迁移能力

电工基础课的教学也要像其他课程一样,要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将已学的知识系统化、模式化,形成稳定的知识结构,并借助这种结构在新情境中迅速提取知识,迁移应用――寻求新途径,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吸取受挫的教训,使自己的内功不断提高。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已有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就越能揭示以前同类新问题的本质,而没有经过概括的知识是很难发生迁移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先前的教学顺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扼要的总结,形成易于提取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通过解题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经验进行总结。

如在图1(b)所示的电路中,已知条件不变,仍然是求各个支路的电流I1、I2、I3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对全电路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进行总结,然后把已知电路看成是由两个新电路叠加而成,如图2所示。利用全电路欧姆定律,先求出两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各支路上的电流,然后再求两个电源共同作用时各支路的电流。即把前面的计算结果分别进行叠加――电流同向相加,反向相减,即得到两个电源共同作用时各支路的电流,这就是叠加原理。分析计算步骤如下。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利用叠加原理与用基尔霍夫定律解得的结果完全相同,这样既引导了学生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行演示实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表演性和示范性试验,旨在结合典型化的感知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并从操作技能与态度上为学生提供示范。教师在做实验时,要一丝不苟,态度严谨,有条不紊,才能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如在讲授电磁感应这一内容时,笔者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把检流计与线圈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将条形磁铁放置在线圈中,当它静止时,检流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说明该回路中没有产生感应电流;如果将条形磁铁迅速插入或者拔出线圈,检流计的指针就会发生偏转,说明线圈中产生了感应电流。这时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电流从何而来?接着笔者进行讲解:这是由于条形磁铁在插入或者拔出线圈的瞬间,导致通过线圈的磁通发生变化而产生电流,这一现象称为电磁感应,也称为“动磁生电”,这就是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工作

原理。

通过实验,学生对电磁感应这一现象有所了解和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为该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4.开展尝试教学,引导学生自我发现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现,成为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发展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讨论发现”的教学模式。如在讲授测量电路中的工作电流时,把学生每4人分成一组,给每一组发放万用表、电流表、钳形电流表,让学生去测量电路中的工作电流,并比较哪一种电流表操作使用更简单。学生们认真仔细地操作,各小组激烈讨论并踊跃发言,最后大家得到一致结论:钳形电流表在不断开电路的情况下即可测量工作电流,应用起来最简单,既节省了工作时间,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提升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探索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思维

传统的教学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显得沉闷而单调。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发挥三机一幕的优势,做到图文结合、声情并茂,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本来比较枯燥、乏味的内容丰富起来。在讲授单相交流电的产生这一节内容时,笔者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当线圈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转动时,线圈将产生感应电动势,线圈回路闭合时有感应电流产生,使接在线圈回路中的小灯泡发光。学生对这一节课特别感兴趣,对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

篇10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高.本文就目前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其方法的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分析结果,进一步促进企业科技的创新管理工作。

【关键词】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比较研究

0 引言

随着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其评价方法也越来越多,企业创新能力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然后对企业所拥有的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目前,伴随着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利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来评价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成为如今企业在不断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1 关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的比较

在1951年索罗首次提出关于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也进一步有了更多的关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然后经历了一系列的评价方法与定量评估之间的结合过程.其主要的评价方法有:定量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

1.1 关于定量评价的方法

一是,关于密切值法的方法.对于密切值法而言,其主要是指它是一种针对多目标的决策方法,它认为在评价过程中基本思想是要从所有的评价对象中找出最优值和最差值,进而形成对比,然后在根据排优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排序.此方法可以用于任何企业的创新能力的评价,也因此被广泛应用.该方法的评价模型为:

其中: 密切值 指评价对象与最优值之间的距离 指评价对象与最差值之间的距离 是指最优值 是指最差值

二是,关于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此方法是在1982年首次由我国学者邓聚龙提出来的.它是人们在不能使用传统方法识别系统时,所建立起来的一种理论方法,它是一种比较新的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其主要是分析企业内部各因素之间相互发展的变化程度,基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主要是依照有关数据的几何关系来进行判断的,目前在我国的工业和农业中利用比较广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另外,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不需要太确实的数据,其计算方法比较简单.主要步骤为一是确定参考的数据;二是计算出关联的系数,其公式为:

三是,求出关联度:在此要特别注意的是,关于关联度的范围一定要位于0-1之间,在此时,关联度的越大,其程度也就越大.此种方法是一种比较好的,而是非参数的评价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其中指权重, 指企业的关联度

三是,关于数据包络的分析方法.数据包络的分析方法是在1978年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的单位之间相对有效性,以此来比较绩效,在评价过程中,如果产出的权重和投入的权重比率比其他单元的样本比率大,这时,就确定为这个单元是有效的.

1.2 关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一是,关于层次分析法.它是70年代的产物,由SAATY提出,它的建立主要是由同层间的相互独立以及不同层次.若干层次的基础上.然后评价者在各层次之间进行比较.判断以及计算,以此为企业方案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也有利于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发展.

二是,模糊评判法.它是1965年由美国专家查德提出的,其主要是通过模糊的数学原理,以此来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对其多种因素进行综合的评价,然后求得隶属数.其隶属数越大相对的评价指标也就越高,相反其隶属数越小,评价指标也就越低,这就方法一般适用于石油企业,它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水平.

1.3 各种评价方法的分析比较

由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有很多,其各种方法的出发点都不相同,适用的范围也不同,每一款评价方法都有独自的特点,也有各自的优缺点,都在不同的企业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也要坟人们在选用评价方法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的,当然也可考虑多种方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此来促使企业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 关于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的发展

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对于企业的的创新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国内外的企业发展中,对于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都作了进一步的改过,也因此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组合评价方法的改进.在此方法中,将熵值法和模糊评价法进行有效的结合,然后建立了综合的评价模型,通过权重来进行评判. 另外,还有就是AHP与模糊技术的相结合.这次方法专家通过互相补充的系统分析方法来构造了综合的评估模型.再加上灰色关联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结合,利用模型对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也进行了有效的评价研究.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目前现有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已有很多种,但是有些方法的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对于评价中的度量和因素不能够实际测度,也无法去完成专家的一致性问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研究和提出有效的评价方法,以此来准确的完成企业科技创新的评价,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李印海.基于 BP 神经网 络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7 (11): 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