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及电子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28 18:3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及电子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240-02
一、理工科院校开好《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重要性
1.《电工与电子技术》是理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河南工业大学是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是面向笔者所在学校非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包括“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大部分,涉及电路、电机、电控、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知识面宽、范围广,既是连接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起承上启下作用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学科性质决定其实验课程的重要性。从学科性质上看,《电工与电子技术》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极其重要的一环,对学好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电气工程学院《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的成功尝试
由于《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物理,机械、计算机、电机、电气及自动控制等不同学科,理论性强,应用性强,同学们普遍认为概念抽象、难学难理解。实验课时又少,怎样在短短的2学时内,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实现改善实验教学效果的目的呢?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探索。下面以三相鼠龙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实验为例说明。
1.认真备课,精心安排,做好实验准备。实验目的:①通过对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接线,掌握由电气原理图接成实际操作电路的方法。②加深对电气控制系统各种保护、自锁、互锁等环节的理解。③学会分析、排除“继电-接触”控制线路故障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接线;对保护、自锁、互锁概念的理解与实际操作。
本实验接线比较多,由于理论和实际的脱离,特别是控制部分,学生们接的线是五花八门,错误百出。其结果是一次实验课有一半同学做不出来,有的最后“比葫芦画瓢”凑合完事,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
为此在备课时,笔者不仅自己多次做实验,找出难点和各种易出现的故障,还结合笔者校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仪表特点,给同学们编写了通俗易懂、详细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实验指导书,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达到教学所设定的目标。
同时针对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原理图和实物进行梳理,根据多年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和国家标准,将原理图划分为三部分:主电路、正转控制部分、反转控制部分。针对学生接线混乱、故障多样、效率低,不能很好的完成实验的现状,统一规范设计,即连线时主电路用黄绿红颜色的线,正转控制部分用蓝颜色的线,反转控制部分用黑颜色的线,并将线的颜色、规格、数量平均分配到各个实验小组,实验结束要求学生放回原处。用颜色区分各个部分,提前避免了很多错误。这一精心安排的举措解决了实验混乱,课堂效率低,实验效果差的问题。还有充分的时间将点动和自锁控制,竞赛考核加入进去,使电控实验形成了一个整体,提高了课堂效率,达到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2.讲解透彻到位,抓住重点和要点。建立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讲授为引导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按照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标准及其理念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大的方面来说,基本可定位在“自主、合作、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实验课老师讲解一定要讲透彻,首先对本次实验内容和方法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具体步骤与方法;其次对实验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重点和难点、常见故障进行讲解,关键是理论与实际要紧密结合起来,将各种参数、工作状态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最后对实验中所使用的新仪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要进行较详细的讲解,以免发生仪器损坏的现象。本实验的重点是接触器控制原理,自锁和互锁的实现,接触器联锁与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的区别,等等,难点是控制电路的接线。在短短的15分钟内讲好,要求教师语言精练,风趣幽默,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3.精心演示,设置悬疑,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本实验学生们感觉有点难,无从下手,在讲解中加以演示,同时设置悬疑,会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有兴趣,才能将“要学生学”变成“学生要学”。比如,热继电器的作用是什么?选用交流接触器的主要根据是什么?在电机正、反转控制线路中,为什么必须保证两个接触器不能同时工作?在控制电路中,短路、过载、失压、欠压保护等功能是如何实现的?还有,不说话,用动作怎么表示你成功的实现了自锁和互锁功能?学生在合作、探讨的氛围中很容易将课堂上枯燥的、难懂的理论知识理解了。
4.严格过程管理,把好实验质量关。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按规范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本实验分为主电路接线、控制电路接线、正反转实验、自锁互锁、点动实验几个过程,每个过程尽量检查。对出现故障的,先自行检查,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对出现漏做、错做的必须重测、重做。实验结束后必须把仪器、连接线等整理就绪,放回原处,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5.引入考核竞赛机制,巩固实验成果。实验课的开设一般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配合理论课,结合授课内容插入安排,所以对于实验课的考核要有一系列的规定,要达到“以考促教”和“以考促练”,以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为此,本实验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以竞赛代替考核,方法是最后10分钟,任意抽取一名学生代表本组参加竞赛,要求5分钟完成各项实验内容,学生兴致非常高,练得非常积极、熟练,总结经验,讨论最佳方案,巩固了实验成果。
经过多次实验证明:上述方法使绝大部分学生很好地完成了实验,有效地提高了实验课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实现了改善实验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仪器设备方面的问题。实验设备总的来说,数量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但是电控实验台只有16套,一次只能上1个班,学生课多时间紧,有时排不开,要中午或晚上排实验课,影响教学效果。有时也影响其他课程。
2.教学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课时少内容多,学生电学基础薄弱,动手能力不强,兴趣不高,及格率低。另一方面,《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实验的开设主要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辅以选修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往往片面地强调理论验证,忽视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独立性和重要性,致使在该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验”、“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
3.其他方面的问题。目前学校开设课程多,学生时间紧,没有充足的时间预习,疲于应付实验。实验老师任务重,待遇低,师资薄弱。
四、解决《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仪器设备方面。希望学校进一步重视实验教学,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完善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课效率,让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实践和科学研究的作用。
2.教学方面。增加经费支持,增加教师开设实践课程的积极性。根据笔者所在学院的老师们的上课情况来看,绝大多数老师喜欢上理论课程,而不喜欢承担实践类课程,这说明了一是老师对实践课程不熟悉,二是与传统教育对实践课程不重视有关。实践课程势必要费较大功夫和很多精力,建议学校对实践课程在经费支持、课时费等方面进行支持,形成不是“要笔者上”,而是“笔者要上”的局面。
3.其他方面。加强正面宣传,纠正实验课教师低人一等的偏见,通过职称评定倾斜等措施提高实验教师待遇,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王鲁云,等.教学过程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6).
篇2
一、单项选择题(共8题,共40分)
1.题图所示电路中,电压Uab的数值是
。(C)
A
0V
B
5V
C
20V
2.在RLC串联电路中,如果调大电容C,则电路的
。(A)
A
感性增强
B
容性增强
C
性质不变
3.已知交流信号源的内阻为1000Ω,通过一个变压比可调的变压器接10Ω的负载RL,要使负载获得最大功率,变压器的变压比k为
。(B)
A
100
B
10
C
20
4.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速为990r/min,这台异步电动机有
对磁极。(B)
A
2
B
3
C
4
5.三极管放大电路中,直流通路主要是用来确定电路
的。(B)
A
放大倍数
B
静态工作点
C
输出电压
6.要使放大电路既具有稳定输出电压的作用,又要减少其输入电阻,应采用下列
的反馈方式。(B)
A
电流串联负反馈
B
电压并联负反馈
C
电流并联负反馈
7.下列器件中,
不属于组合逻辑电路。(C)
A
加法器
B
数据选择器
C
寄存器
8.主从型触发器要求在时钟脉冲CP
期间,输入状态必须保持不变。(A)
A
高电平
B
上升沿
C
下降沿
判断题(共6题,共30分)
1.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对相同外部电路和对电源内部都是等效的。错
2.在交流电路中,为了研究多个同频率正弦量之间的关系,常常选择其中的一个作为参考,称为参考正弦量。对
3.异步电动机的负载转矩在任何时候都绝不可能大于额定转矩。错
4.PN结附近形成的内电场方向是由N区指向P区,它阻止多子扩散,起到了限制电流通过的作用。对
5.集成运放的偏置电路为差动放大电路提供直流偏置,以起到稳定静态工作点和抑制温漂的作用。错
6.将逻辑函数Y=()(A+CD+D)化简成最简与或表达式Y=A+CD。对
分析计算题(共2题,共30分)
1.题图所示电路中,已知R1=R2=R4=R5=5Ω,R3=10Ω,U=6V。用戴维南定理求解R5所在支路的电路参数。
(1).运用戴维南定理求解时,首先应该(A)。
A
R5所在支路断开,计算开路电压
B
R5所在支路短路,计算短路电流
C.二端网络内部电流源置零
(2).R5支路开路后,BC端的电压UOC等于(C)。
A
4V
B
3V
C
1V
(3).BC端的等效电阻RO近似等于(B)。
A
6.0Ω
B
5.8Ω
C
3.3Ω
1.分析题图所示电路中输出信号F与输入信号A、B之间的逻辑关系。
(1).由题图所示电路可知,该电路为(A)。
A
组合逻辑电路
B
时序逻辑电路
C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2).图中U2的输出信号FU2与输入端A、B的逻辑关系为(C)。
A
B
C
(3).电路输出信号F与输入信号A、B之间的逻辑关系为(C)。
A
篇3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离不开电气工程项目的贡献,电气工程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但电子工程的发展速度离不开科学化、高效化和智能化的电子技术。而且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运用高科技、先进的电子技术大大的提高了电子工程的工作效率,所以说电子工程离不开电子技术。本文将对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和优势进行浅析。
关键词:
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应用浅析;优势;技术应用;变电站;发电厂;配电系统
一、前言
近几年来,科学技术的应用使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最为广泛应用的就是电子技术,电子技术的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高度的认可,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被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电气工程必须不断的进行完善和进行电子技术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运用更加先进的科学电子技术来发展电气工程,为社会和人们提供更大的便利,同时促进电气工程的不断发展。
二、电子技术的含义和发展
社会不断的发展使电子技术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同时也更加的科学先进。科学先进的技术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可以分为信息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两大类。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的应用可以让电气工程可以正常的运行,即带动了我国电气工程的快速发展,又扩大了电子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电气工程的工作效率及最大化的利益。同时,因为电子技术的使用性比较强,都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例如,医疗、教育、航天、军事等领域都有电子技术的运用。电子技术因为其科学、高效、易操作的特点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而且,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分支,随着电子技术广泛的应用,就需要更加不断的创新电子技术,才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大的服务。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步的走向了国际化,更要适应发展的需求,更要把电子技术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不断的完善和创新企业的技术,通过科学的、先进的电子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力及利益,把电子技术的优势发挥最大化,帮助企业完成经济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
三、电子技术的优势
1.操作简单,给工作人员提供便利
近几年来,电力在人们日常生活应用及社会需求越来越大,而在以前,电力系统的应用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能更好的运行,就需要提高技术应用的管理,用科学先进的电子技术来推动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在电气工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电子技术不但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而且因为电子技术的操作比较简单易懂,所以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推动了电气工程持续的发展。
2.构造更科学,性能更好
和传统的电气工程技术相比较,电子技术更加多完善、结构更加的科学、性能更加好,得到了更多领域应用的认可。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中也被更广泛的应用。要想加快我国电气事业的快速发展,就需要不断适应时代变化的步伐,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对电气工程进行不断的创新及完善电子技术的应用。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适应社会的需求,跟上发展的步伐,完善和创新电子技术,带动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电气技术因为结构不科学,性能不太好,所以无法满足电气工程发展的需求,故应该重视技术的创新和完善,以帮助电气工程够顺利的运行,从而促进电气工程的快速和持续的发展。
3.增强了电子技术适应能力
现在的电子计数系统比传统的电气技术适用能力更强,操作起来也更加简单。传统的电气技术不但操作比较复杂,而且适用性也比较低,所以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多大的困扰。而电子技术的系统适用性很高,所以不但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困扰,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了近期的发展。故电子技术更好满足电气工程发展的需求。电气工程总体水平的提升,保证了电气工程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1.变电站的电子技术应用
电子技术在变电站得到了更好的运用,电子技术帮助变电站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大量代替人员的操作,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及失误,有效的提高工作质量。变电站的工作人员利用电子技术可以更好对变电站进行监管,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并进行解决,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变电站安全运行。
2.发电厂的电子技术应用
电子技术可以对发电厂进行更加全面的系统监控,帮助发电厂的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因为电子技术可以形成更加完善的网络系统,对电子厂进行系统的监测,帮助工作人员减少了操作,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从而有效的提升了电气工程的工作效率。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监控系统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隐患,并进行排除,避免事故的发生。电子技术的运用既保证了发电厂能够正常运行,又给供电工作提供了安全保障。
3.配电系统的电子技术应用
虽然电子技术的应用还没有普及到配电系统中去,但是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来必定会广泛的应用到配电系统中去。配电系统中应用最多的电子技术就是,电子技术对配电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这一应用不但可以减少工作人员操作带来的失误,还可以让配电系统的工作更加稳定,从而提高配电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电子技术越智能、越先进就可以更稳定的使配电系统正常运行,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配电工作的安稳运行给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发下良好的基础。所以,配电系统要运用更加先进和智能的电子技术,来实配电系统的高效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工作需求。
五、结语
电气工程的发展离不开电子技术,电子技术的应用为电气系统的正常的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够帮助电气工程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电气工程可以更好的发展。电气系统可以利用电子技术的优势,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完善电子技术,实现最大的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电气系统。
作者:赵浩男 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参考文献:
[1]武芳军,工业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4).
篇4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子电工技术;应用
前言
电子电工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实现了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有机融合。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日渐广泛,其能够有效促进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在当前社会用电量需求逐渐增大的背景下,如何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至关重要。由此可见,对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电子电工技术概述
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和新型电子器件的使用,电子电工技术逐步取代了传统电工技术,下面来简要探讨电子电工技术的特点和作用。1.1电子电工技术的特点分析电子电工技术以传统电工理论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涉及到电气工程、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其有着自身的特点,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集成化:在电子电工技术中,全控型器件中多种单元器件并联,实现在一个基片中的集成[1];②高频化:在电子电工技术中,多种单元器件在集成的基础上有着高工作速度,例如绝缘闸双极性晶体管的工作频率在十千赫兹以上,金属板场效应晶体管的工作频率更是达到了百千赫兹级别;③全控化:全控型器件取代了传统的半控型器件,实现了电路设计的简化;④高效化:电子电工技术有着高效化的特点,首先,器件导通压降的降低能够降低导通损耗,第二,采用软开关技术能够将器件控制在合理的运行状态下,大大提升了器件的运行效率。1.2电子电工技术的作用探讨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其能够铁丝哼电能使用水平,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优化了运行资源的配置,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运转效率。电子电工技术能够实现机电一体化,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基础,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促进了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此外,电子电工技术指明了系统工频的发展方向,在机电设备微型化发展的同时,要想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工频运作模式,实现变频控制和高频化发展[2]。电子电工技术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各个设备的智能化控制,这对于促进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的作用。
2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2.1在发电环节中的应用发电环节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重要环节,其中涉及到众多发电设备,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有效优化发电设备,改善发电设备性能,从而保证电力系统发电环节的可靠性,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静止励磁的应用:对于大型电厂发电机组来说,静止励磁的应用比较广泛,通过电子技术取代传统的励磁机能够有效提升发电机组的工作效率;②变速恒频励磁的应用:对于水力发电来说,其发电效率受到水压力和流量的影响,对于风力发电来说,其发电效率受到风力的影响,使用变速恒频励磁,通过电子电工技术的调整能够保证电流频率和机组转速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发电效率的最大化[3];③机泵变频调速的应用:在高低压电转换的过程中,将传统的风机水泵变频器换为变频机,从而提升转换效率;④太阳能系统的应用:太阳能系统以电子电工技术为基础,以大功率电流转换器为核心,其在发电环节的应用有着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2.2在输电环节中的应用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输电环节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柔流电输电技术的应用:通过电子电工技术与机械控制技术的结合能够实现输电系统的有效控制,降低了不必要的电损,对于保证输电系统的稳定性、提升输电水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通过柔流输电技术的应用能够保证输电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②高压直流电输电技术的应用:在应用高压直流电输电技术的过程中,通过晶闸管和换流阀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对变压器的使用,能够提升转换设备移动能力,降低输电成本;③静止无功补偿器的应用:在应用静止无功补偿器的过程中,用晶闸管取代传统电器开关能够提升电器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总的来说,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输电环节的应用能够有效保证输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3在配电环节中的应用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证配电环节的安全性、稳定性关系到配电效率的提升。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配电环节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其有效改善了贡品配电变压器的不足,提升了配电质量,保证配电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从而提升了配电效率。2.4在节能环节中的应用能源问题是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电力系统节能问题值得关注。在电力系统运行中要想实现节能效果,就需要对电动机转速进行调整,改善电动及性能。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可以将传统的挡风设备变为调速控制,实现电动机转速的调整,从而实现节能目的[4]。但需要注意的是,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节能环节中的应用成本较高,且操作不好容易对电网造成损伤,因此其比较适用于大型电厂的应用,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应当在保证电力质量的基础上,从降低能耗、提升有效功率等基础方面着手,实现节能目的。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电力系统来说,如何保障其安全、稳定的运行是关键,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电子电工技术的特点和重要作用,探讨了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旨在进一步促进电子电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从而促进我国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巩海滨.探究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3:128.
[2]那顺.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5:239.
[3]韦林,廖慧昕,易干洪.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10:97-98.
篇5
关键词:电子电工技术;电力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29-01
电子电工技术是在传统电工技术基础上更新发展的一个新兴门类,它是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前提的。电子电工技术可以说是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多维度结合,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建设发展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对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阐述。
一、电子电工技术的特点
随着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器件的研发、创新和使用有效提升了传统的电工技术,使其从传统技术阶段步入电子电工技术阶段。目前的电子电工技术主要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电子电工技术的集成化特点
电子电工技术的集成化,指的是全控型器件依靠多种单元器件的并联,全部集成到一个基片上,这与传统器件有着完全不同的分立方式。
2、电子电工技术的高频化特点
高频化,指的是电子器件在实现集成化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就以电力晶体管(GTR)来说其可以在十千赫兹频率以下工作,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则可以在数十千赫兹以上工作,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OSFET)则比这两种的工作速度更快,其频率最高可达几百千赫兹。
3、电子电工技术的全控化特点
电子电工技术的全控化特点表现在电力系统的应中当中为各种有自关断功能的器件用来取代半控型的普通晶闸管,这可以说是电子器件功能上的重大改革提升。电子器件的全控化特点,使电力系统应中的自关断器件取代了有着复杂换相电路的普通元件,其有效简化了电路的设计。
4、电子电工技术的高效率特点
电子电工技术的高效率化,主要表在变换技术以及器件两个方面。通过持续减少器件的导通压降,从而使导通损耗得以降低;提升器件开关的升降过程,与此同时还能减少开关损耗;而且软开关技术的应用,大力促进了其运行效率的提升。
二、电子电工技术的作用
电子电工技术较之传统电工技术,其既具有传统电工技术的模式优点,同时又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技术调整和革新。因此,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电能.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的同时,其可以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电能资源,在力提升电能,并可以日益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部位。
2、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实现机电一体化.随着高端电子科技的发展和新型产业对电子技术的研发应用,通过对传统产业进行全面的电子电工技术的处理和改造加工,在保障电力系统在计算机互联网络下的稳定和运行安全的同时,实现了其在新型机电一体化产业上的发展。
3、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电子技术智能化.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电子电工技术更趋自动化、智能化,其可以有效促进信息和功率的协调运行,由此更加促进电子电工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一体化,有效推动电力系统的再次改革更新。
4、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指出系统工频的发展方向
在电子电工技术的背景下,要想使机电设备既向精巧化又想提升系统的响应效率,则需要改变传统模式,并在其基础之上加强系统变频化与高频化的技术提升,以有效保障提高电力系统的正常有序运行。
三、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子电工技术目前已经普遍应用于电力系统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电子电工技术应用于发电环节当中
电子电工技术应用于在发电环节,可以有效推动和改善发电系统的发电机组功效。
第一,静止励磁。静止励磁目前已经普遍运用在大型电力系统的发电机组当中。这种技术的应用有效替代并促进提升了电力系统发电机组的运行能效。第二,变速恒频励磁。水力发电系统当中,水有流量和水压的大小可以制约并影响发电的效率,而在风力发电当中,风的速度同样可以影响发电量的多寡。因此,在电子电工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之后,可以使机组的自转速度与电流的频率达到协调一致,从而可以达到最大功效。第三,机泵的变频调速。在电力系统中的高压电和低压电相互转换时,应用变频机来取代风机水泵变频器,从而使效率最大最优,所以电子电工技术还有待于强化这方面的应用。第四,太阳能系统。太阳能是当下具为清洁环保的能源,共应用意义非凡。而在太阳能发电的应用当中,大功率电流转换器则是其运行的技术核心。
2、电子电工技术应用于输电环节当中
当下时期,电子电工技术已经应用在输电环节的高压直流电、柔流电输电技术和静止无功补偿器的应用当中。从而可以节约电力系统运行成本,使电流在输送过程中更加稳定安全,更加快速精准的控制电器。
3电子电工技术应用于配电环节和节能环节
电子电工技术应用于配电和节能环节,可以有效控制电能质量,可以在电压、频率、谐波及非对称条件上都达到更高的标准。另外,其可以提升电动机运转速度,以调速控制代替传统挡风设备,提高效率,节约能源,达到节能的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发展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电力系统改革发展的方向。因此,我们要积极推行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加大研究和实践应用,推进提升电子电了技术水平,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 俊.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与探究[J]科技传播,2013(12).
篇6
根据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目标,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要掌握电工类的各项操作技能,达到中级工的标准。因此,教师在教学《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时要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做到让学生“学中玩,玩中学”,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根据《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目标要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重点使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任何学习都无从谈起,知识的获取过程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当兴趣产生时,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就变得积极主动。为此,笔者用演示实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日光灯电路安装时,笔者结合生活中常遇到的灯管两头红、中间却不亮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出现该问题的原因,并演示如何解决该问题,最终使日光灯正常工作。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联系如此紧密之时,便兴趣盎然,学习热情自然高涨。
二、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常教学该课程时,教师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针对理论知识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使得知识点之间相互分离,学生难以系统掌握知识,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笔者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如何识别元器件时,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这些元器件,笔者便把理论教学放在实训室进行,让学生边看实物边掌握知识点。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实物有了深刻的认识,也使学生掌握了使用各种仪表进行测量的方法。又如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单纯讲解工作原理,这些知识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生来说会有很大的难度,故笔者让学生在实训室先观看演示效果,再进行操作练习,这时再讲解工作原理,学生理解起来便易如反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使理论掌握完成于技能训练之中,又让技能渗透到理论教学之内,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三、教学任务或目标阶段化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学生在学过该课程后应达到的主要目标有:识别元器件并对其测量,正确使用仪器仪表,安装电子线路并能对其进行设计调试,对问题电路进行分析并排除故障。概括地说,首先,能够辨别常用元器件及一些仪器仪表,并能正确使用仪器仪表进行测试。其次,学生能够安装电子线路,遇到故障能够安全及时排除并且操作规范。
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用故障教学法,先人为设置故障,然后让学生排除故障,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阶段性测试,并把成绩纳入总评。分阶段的教学,可以使各个阶段的目标明确,使教学内容的难度得到肢解,使学生能够在阶段学习中循序渐进,学习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如果教师不注重训练环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逐步为学生排疑解难,学生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大,会渐渐失去学习兴趣而放弃学习。
四、 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
在过去教学《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时,教师总是事先安排好实验的具体内容、操作步骤,甚至将电路和仪器的选择都告诉学生,然后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验证某一原理。这样实验过程中,学生不用动脑便可完成实验,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也使学生练习了仪表的使用,但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为了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笔者对实验部分做了一些大胆的修改,保留验证性实验的同时,再增加一些设计性的实验。具体的做法是:笔者对实验只做引导性说明,具体的实验步骤、用到的器具、甚至实验内容都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做实验前,要认真学习实验过程,完成实验报告,画出电路。如果学生有不合理的电路设计,我要给出讲解说明。教师在此过程中只做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固有知识变为主动学习获取新知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和锻炼。
五、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学习的兴趣得到提高,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成立了电工维修小组,主要负责学校教室、办公室内各个电路故障的排除及维修,除此还带领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电路。在制作电路方面主要考虑的是其趣味性和实用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制作兴趣。不管出现什么故障,笔者都和学生一起去排查故障,分析所遇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维修技能得到了有效提高。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从身边的小电器着手,积累维修经验,提高维修技能。学生在维修的成功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及成功的喜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六、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从事电工电子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准确把握教学任务及课程目标。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得教学特点越来越鲜明,教学内容日益丰富,教学情境形象生动,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教师除了要注重专业方面的业务能力的提高,还应掌握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的要求。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的过程中的经验之谈。该课程内容非常深广,笔者所写实属杯水车薪,如何有效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尚需专业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传统教学;工作过程;任务;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80-02
1 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我系机电一体化、供用电技术等专业都开设此课程,它不仅对本专业后续的学习很重要,也跟学生今后的工作有着直接关系,这就决定了该课程在电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院“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目前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存在以下问题:①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相对下降;②学生普遍感觉抽象,厌学情绪严重;③教、学、做不能有机的结合,理论不能为实践服务;④对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这些现象不得不令我们想到:我们的课程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存在许多问题。为此,应进行基于工作系统化课程的改革。
2 课程定位
机电一体化专业被列入我院第一批课改专业,通过广泛、深入调研,确立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通过对职业岗位分析和对典型工作任务分解制定出适合该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该专业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岗位之一就是“电气设备生产线操作工”,这一岗位的实际典型工作任务有:分析电子线路图、元器件选择与检测、元器件安装与焊接、产品验收与调试、产品维修,我们把它们归纳为“电子产品制作调试维修”。
通过对“电气设备生产线操作工”这一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电子产品制作调试维修”的分析,我们将传统的“电工电子及技术基础”课程转化为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电路制作调试”课程,这门课程定位如下(见表1:课程描述)。
这样,变教师传授知识技能为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锻炼技能;变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变学生听从老师指挥的“要我学”为学生根据有兴趣的项目学习的“我要学”;变老师挖掘学生的不足点以补充授课内容为老师利用学生的优点开展活动。
3 学习情境的设计和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并注重整个工作过程而展开的教学行动,它以真实工作环境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将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并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电子产品制作调试维修”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我院现有条件,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规律将该课程分为9个学习情境(见表2)。
为了使教学顺利开展,结合典型工作任务“电子产品制作调试维修”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每一个教学情境设计中都围绕职业岗位所需人才规格,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等给予详细的描述。表3是学习情境5――简单直流电源的制作与测试的学习情境设计。
4 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电路制作调试”课程依托载体,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但是在进行课程实施时,应结合课程性质和能力目标,合理安排,最终评价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玉军.谈电子技术基础课的教学方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6).
[2]丁德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专业核心课程建设[Z].院教务处下发.2011-3-13.
篇8
1电工电子技术发展历程
自SCR普通晶闸管的问世,全世界电工技术行业迎来了一个巨大的发展变革。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伴随电工电子技术逐步成熟,理论体系的逐步完善,快速晶闸管、双向晶闸管、逆导晶闸管、不对称晶闸管等涌现在各国市场,各类电工电子器件功率逐步扩大,性能也越发完善。随着电工电子关键技术的逐步突破以及电工电子器件需求发展,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Toshiba研制出第一只可商品化应用的可关断晶闸管,十数年后,GTO(4.5kV)在交直流电机车上得到广泛应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传统GTO(4.5kV)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改进电工电子器件芯片结构以及运行驱动,IGCT晶闸管问世。客观而言,世界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起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RCA和GE研发的IGBT正式得到大面积常用,且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晶闸管器件以及MOSFET器件,进入21世纪以后,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开始推动五代IGBT的应用。与此同时,制造电工电子器件的材料也在革新,比如碳化硅,因其本身具有热导效率高、饱和漂移效率高、临界击穿场强高等优势,故成为了各个国家理想的电工电子器件制造材料。2012年,日本等国家开始探索应用ISC材料研制二极管的技术方法,随后日本多家公司推出了SIC模块,目前SIC材料已经在电工电子器件制造方面崭露头角,且大有全面替代传统材料的发展趋势。我国电工电子技术起步时间相对较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才研制出大功率晶闸管,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才研制出整流管以及8500V晶闸管,但是2006年,我国独立研制出了当时世界上功率最大、直径最大的晶闸管,时至今日,我国电工电子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位置。从宏观角度看,国内在2005年基于西方国家IGBT模块研发技术以及电工电子器件产业化发展结果,通过技术发展以及收购等方式,基本完善了高压IGBT电工电子器件芯片设计能力、制造能力,2013年,株洲南车独立制造出了6500VIGBT,并符合国际通用运作标准,2014年在此前技术的支撑下,株洲南车建成IGBT产业线,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IGBT市场的格局。另外,中国北车等企业在电工电子器件模块化技术以及产业化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诸多成果,在国内工业化生产以及基础建设需求的支持下,电工电子技术水平、器件产品质量等得到显著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在电工电子器件制造材料研究方面的成果较少,和国际先进水平仍旧存在较大的差异。
2信息化背景下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电工电子技术和现代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表现出现代微电子科学技术的共同特征,存在快速变化、创新的主要特点。电工电子技术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不仅受到高新技术发展情况的引导,同时还受到外部发展环境的制约。传统工业生产、制造粗放发展遗留下的资源枯竭问题、环境恶化问题,让节约、能源开发成为了技术发展的主要战略内容,在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电工电子技术发展或将发生深刻变革。从当前现状来看,电工电子技术是促使工业生产、能源开发等达成高效、节能、节材、自动化、智能化的主要支持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的主要支持元素,伴随电工电子技术的持续发展,电工电子器件的制造水平也逐步提升。比如,在配网自动化的背景下,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一种综合技术方法,能够渗透在电力系统的方方面面,以提高电力企业对配网的掌控力。同时,在技术模拟、技术教育方面,电工电子技术也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举个例子:北京群菱能源针对电力研究领域的难题,推出开放式交直流电力电子实验平台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科研单位、教学机构、高级电工培训中心等场合。平台中直流侧可接入模拟直流电源,用于模拟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交流侧可并入三相电网,并可模拟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等装置的实际运作情况。未来,想要进一步推动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必须站在宏观角度上进行资源调整以及配置,根据技术发展情况以及我国实际国情,确定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重心,有的放矢的融入信息化技术,加强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电工电子技术、5G技术的相互融合,构成一个更为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
3电工电子技术发展建议
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根据电工电子技术发展规律以及国内的政策环境,电工电子技术发展政策应该由三个部分构成。即宏观政策、辅助政策、微观政策。一是宏观政策,应着眼于电工电子技术长期发展需求以及我国信息化技术发展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到电工电子技术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以及我国高新技术发展规划中的地位以及作用,确定中长期战略部署,通过政策来促使及技术产业的形成以及宏观产业环境的形成;二是微观政策,根据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考虑,合理确定优先发展领域以及具体的电工电子技术层次,制定关键技术发展目标,政策应该为科研部门以及生产部门的实际工作提供有效帮扶;三是辅助政策,应为电工电子技术发展创造出良好外部环境,为技术发展提供必要发展条件,不断增强电工电子技术发展潜力,从而实现电工电子技术的健康发展。
3.1器件发展
电工电子器件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以及核心,在电工电子技术体系发展过程中,产业发展必须要坚持器件先行的基本原则。信息技术发展为电工电子器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应重视微电子、电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电工电子期间产品。比如整流管和晶闸管器件制造技术在我国已经基本成熟,根据我国产业发展规划,在未来的5-10年间,晶闸管、整流管或会迎来较大的发展变革,应利用我国当前的技术条件以及制造优势,对其制造工艺进行有效改进,并在持续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另外,要瞄准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的项目,发展量大面广且效益显著的电工电子期间产品。
3.2科研开发
当前,务必要整合科研力量,集中进行科学技术攻关,切实做好电工电子关键技术研发工作,根据宏观规划循序安排基础研究工作、应用研究工作、发展研究工作。持续强化测试极地建设,组建符合研发需求的实验室,向全社会开放,为全社会提供必要服务。同时,要坚持自主开发的基础方针,在充分消化外来技术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技术发展门槛以及优秀技术引进水准,打破传统的行业观念、门户观念,整合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做到共同研发,全行业受益。
3.3产业发展
产业环境调整和电工电子技术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电工电子技术发展和我国能耗水准降低、传统产业改造、减少技术进口等有直接关系。当前应根据我国技术发展情况、能耗变化情况、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来促进电工电子技术产业发展。注重同步推动材料、核心技术的研发,形成一个完善的电工电子技术产业体系,重视基础条件以及相关技术的同步研发,形成专业分工明确、协同方法明确的多元化结构。
篇9
论文摘要: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是计算机及电子工程专业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关系到专业理论的深入以及技能的拓展。本文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电工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抽象,实践性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电路、电工技术及电子技术方面获得知识、素质、技能方面的培养,并为以后学习各专业知识和高一级的职业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高等院校理工科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在工科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等工作打下一定基础。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它已成为所有理工科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和部分文科专业的选修课程。
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方式简单化,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电工电子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技能。我们现行的考核方式是:百分制,其中笔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显然,笔试成绩所占的比例过大,使得学生过分关注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不能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学习兴趣不高,还有来自文科的学生,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对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需求较多,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现在的教学主要仍沿用传统教学方式——“粉笔+黑板”或者简单的演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被发挥,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得不到体现,学生便不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材内容理论性强,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职业教育强调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而现有教材内容仍包含有一些复杂的理论推导、应用较少的难记的公式、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同时,缺乏本学科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及应用实例的引入,使学生视野得不到开阔,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优化调整教学内容
第一,结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目标,选用符合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因为现行很多教材大多套用知名高校学历教育相关教材,知识陈旧,理论性强,未能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成为制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瓶颈;第二,在考虑学科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培养职业能力宏观指导下,微观上精选、调整教学内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知识面广、信息量巨大,而课时非常有限,必须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有所侧重地选择、调整教学内容,使“培养应用技能人才”落到实处。例如:在讲授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在现代仪器仪表上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 转贴于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采用案例教学法贯穿全课程的教学方法:精心选用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实例,以该案例的设计和改进中的问题为切入点,步步深入,将实践技能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造成弊端。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分析电路虽然头头是道,但若要设计制作一个电路系统往往不会查手册、不会选器件、不会连电路、不会调试系统。可见,案例教学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案例教学法若运用得法,将会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但采用案例教学法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案例要有典型性和实用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第二,案例要有综合性和启发性,案例应将课程内容与案例有机结合、融会贯通;第三,案例应体现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技能,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有了好的教学理念、教材、教学方法,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要有好的教学手段,要善于根据课程不同内容、不同的知识点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才能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我校在教学过程中,不再采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大量地使用多媒体课件、EDA仿真软件、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比如:第一,在讲到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工作原理及常用控制电器结构、动作原理时,若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方法,在课堂上把电动机的结构和常用控制电器的结构画出来是不可思议的,即使画得出来,也很难将此部分的内容讲清楚,课堂效率极低是可想而知的。但采用PowerPoint和flash做成的多媒体课件,节省了在堂上画电动机、常用控制电器的时间,还可以通过flash动画生动地表现电动机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常用控制电器的动作过程,非常的直观而富感性,有利于学生准确、全面、深刻地接受知识,大大地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第二,在讲单管的共射极放大电路,工作点设置对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的影响(工作点设置得太高,容易导致饱和失真;设置得太低,容易导致截至失真);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虽然我们可以借助PowerPoint、flash、VB等制作的包含文字、图片、动画的课件进行讲解,降低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理解方面的难度,但学生还是觉得缺少感性的认识。但通过利用Multisim对单管放大电路进行仿真后,学生好像置身于实验室,体验到:设置适当的工作点的重要性;负反馈的作用;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等,对所学知识豁然开朗。实现了理论教学由难化易,由繁化简。
四、总结
总而言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教与学都存在一定的难度,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教学要素进行改革,最大限度地优化教与学过程,使课程的教学质量更上一级台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臧桂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篇10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3-182-02
近几年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给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电子技术基础,使汽车技术在安全、环保和节能方向等日益提高,汽车已经由传统的机械产品变成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汽车电子技术逐渐成为汽车高新技术的特征之一,这就要求现代汽车的使用、维护、检测与维修技术人员应当向着机电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基于社会对汽车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作为汽车类专业的基础课《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1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普遍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没有任何感性认识的状态下学习电工电子原理、性能、参数和应用,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而且理论与实践间隔时间过长学生很容易遗忘,又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影响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打破理论课、实践课的界限,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避免理论与实践重复教学,使教学形式更加直观明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发展的新方向,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2 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1)一体化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工作方法能力,还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
(2)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和学生学习能力的特点来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把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统一,使学生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要求结合统一。
(3)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三大转变,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内容为中心,以普通教室为中心向一体化实训室为中心转变。
“教”“学”“做”三者穿行,把授课内容转化为实际的项目,通过实践训练既直观明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等,使职业技能的培养真正成为职业教育主题。
3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3.1 整合课程内容,编写课程教学设计
一体化教学,应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把握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技能知识,以理论够用、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原则。以项目驱动为主体,专业实践技能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根据社会对汽车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淡化较深的理论知识、繁琐的公式推导,重点放在如何“运用”这些电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上。为此可将《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整合成表1几个模块展开教学。3.2 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的建设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课和实训课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因此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要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主要包括实施场所和器材。教学场地需要具备支撑理论知识教学所需要的多媒体设备及实践操作所需的多功能教室;教学器材指电工电子实训所需的仪表、仪器和多功能电工电子实训台等。教师在一体化教室上课可以边讲边指导学生操作,使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体验学习过程,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的操作技能,而且教学形式也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更能调动学生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
3.3 一体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师资队伍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师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一名合格的汽车类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时把握本专业发展的动向,还必须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而且更要具备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工作过程开发能力。因此必须强化“双师型”教师培训。
3.4 改革考核方式
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我们通过考核来衡量,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采用平时成绩(30%考勤、作业等)+理论考试成绩(70%)来考核学生,这样存在很大的弊端,很多学生靠死记硬背取得好的成绩可是动手操作能力很差,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高分低能”。一体化的教学强调综合素质的提高,强调以人为本的整体评价观,考核应综合考虑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技能,既要测试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又要考核理论知识,而且平时成绩也还要计入考核,以此来监督和激励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课。考核方式可以改革为理论考试成绩(40%)+实操考核(40%)+平时考勤(20%)。这种考核方式既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统一,又能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的优劣,使考核充分体现了公正性,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站在专业及就业的角度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活动的策划,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够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掌控好教学活动的操作环节,不断给学生灌输专业发展新的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汽车类专业电子电工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晓红.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3).
[2] 许勇平.高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