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电工入门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28 18:3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级电工入门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级电工入门教学

篇1

笔者所在学校打破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提出以工作任务为主导,模块教学为主线,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实一体化教育为手段,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进行任务实施,学生构建、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实施方式,教学的结果要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合一的教学模式。笔者通过实践,对电工实习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若干尝试,在提高教学实效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设计模块化的教学内容

把技能操作技术和相关理论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构建适合电工专业特点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对于提升中职电工实习教学的有效性非常重要。模块化教学模式应用于电工电子实习教学,打破了原来将生产实习作为一门单独课程的传统,代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核心的结合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的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体系。这一体系由横向和纵向两轴构成:横向为一定等级职业资格专业技能课程体系的构建,表现为技能模块一、技能模块二、技能模块三、技能模块四、技能模块五等,各技能模块之间呈递进式关系,且每一个技能模块都由若干等值交叉的链状教学课题来支持;纵向为同一专业技能课程体系从中级职业资格渐次递进到高级和技师职业资格,表现为中级技能模块、高级技能模块和技师技能模块。形成“专业入门―知识准备―工艺训练―生产操作―技能鉴定”这样一个新的专业课程构建模式。

通常,电工专业技能项目模块的教学从第二学年开始,以每一个技能项目模块为核心,辅以相关的工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初级基本技能模块教学,用一个学期左右的时间完成。初级基本技能中的模块教学均按初级工技能要求设置,并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工材料》《电工仪表与测量》《电机与变压器》《企业供电》《电气制图》《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等课程中与这些技能模块中实验实训操作技能有关的部分结合技能项目培训一起讲授,采用“技能车间化”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即参加市劳动部门组织的维修电工初级考核,考核合格即取得相应成绩和等级证书。然后再用近一个学期的时间,学习中级专业技能,包括“电机与变压器拆装与维修”、“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安装与维修”、“机床电路原理与维修”、“PLC控制技术与变频技术”四个技能项目模块。同时将《电机与变压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可编程序控制器》三门专业理论课结合在技能项目模块培训一起讲授,依然采用“技能车间化”的教学模式,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维修电工中级工的考核,并取得相应成绩和等级证书。最后,用一定的时间根据顶岗实习的企业需要,进行岗前技能模块的培训,以企业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岗前技能模块的训练,同时辅以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最后一个学期学生进行预分配阶段,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

模块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目的。“以工作领域(岗位)引领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的模块化教学,使专业课教师纷纷针对自身的优势确定了专业发展的方向,对专业思想的理解更为透彻,所编写的校本教材由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得到了学生的好评,极大地提高了专业教学的质量。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加上电工专业实习难度大和学生年龄小、独立性差、依赖思想严重,而新的知识又不断增加,教学时间相对不足,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了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综合运用传统媒体、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是提升电工实习教学有效性的又一途径。

1.在实习课教学中运用示范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即直观演示法教学采用的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一种身体语言。教师在实习教学中使用各种工具、仪器、仪表做出最正确的使用方法的直观演示,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不至于手忙脚乱,造成不必要的人身或设备事故。如:在讲解HZ10-25型组合开关时,除了必要理论知识外,我们可以通过直观演示来完成结构、功能的介绍。即将组合开关进行拆装,让它化整为零来加深学生的直观理解,同时安排学生训练拆装,改装组合开关等。

2.在实习课教学中引入工作情境

学生在初步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往往也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即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对课堂联系的单调性会出现厌学情绪,基础差的学生也会认为操作技能不过尔尔。因而,学生的操作技能很难再有进一步的提高。那么,如何来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呢?采用与生产实习相结合,在实习教学中引入工作情境,可以使学生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开展学习,提高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如:根据第一阶段实习的成绩,按操作技能的高低合理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到学校机电数控实训车间接受实践锻炼。通过参观车床部件,观察车床加工的电机工作,来开阔学生的视野。

3.在实习课教学中建立理实一体学习情境

篇2

浙江省宁海县技工学校校长黄仁发说“技工学校的学生要想出彩,靠的是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为企业创造效益,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技工学校的学生可以干出更加辉煌、更加出彩的人生。就业,不仅关系每一名学生的前途,也与无数家庭的命运息息相关。未曾接触社会的在校学子,预先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提前规划自己的在校生活,为自己步入职场扫除障碍,意义重大。

为此,宁海县技工学校主办了“职场零距离”活动,邀请宁海当地知名企业负责人到场,与机械、汽车、电子电工专业的师生及学生家长共聚一堂,对接未来职场,助力学生出彩。

链接企业: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才

《职业》:大浪淘沙,撷精取华。每年从技工学校走出大批毕业生,什么样的学生最能吸引企业的眼球,什么样的员工才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参与嘉宾: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琼莲

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渴望招揽四种特质的人才:第一,精通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加工工艺、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焊接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机械机构设计和生产流程设计,能够独立完成较简单结构的机械设计;第二,精通二维和三维制图工具,熟练操作CAD、PROE等;第三,好学上进,思维清晰,动手能力强;第四,对工作认真,有高度责任心,具有较强的协调与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具有雷锋般的螺丝钉精神。

学生在校所学专业并不代表以后的发展方向,既有专业技能,又有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是企业最为欢迎的。

参与嘉宾:宁海县第一注塑模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初青

现代模具制造早已摆脱了手工打磨、手工雕刻的时代,形成了以数控加工为主体,以CAD、CAM、CAE集成应用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体系。支撑企业的老钳工虽然经验丰富,但知识结构老化,理念陈旧,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有明显欠缺。因此,模具企业对“新型钳工”求贤若渴。

从知识结构方面来说,所谓“新型钳工”,是指既有传统的机械装配、机械加工技能,又熟练掌握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精通3D设计、2D设计的技能型人才。从适应性方面来说,新型钳工是指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能够适应现代管理,同时也能够适应今后制造业向智能化、网络化发展需求的钳工。

参与嘉宾:宁海乐星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荣庆

电子产品公司需要的技术人才分为“蓝领层”“灰领层”和“金领层”三个层次。

“蓝领层”电子技术人才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电子产品生产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电子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电子技术人才。所需知识与能力结构为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电子技术的装接工艺知识,具备电子的操作、日常维护能力,了解电子的设计。

“灰领层”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电子设计的工艺人员和电子产品维护、维修人员,这类人员在企业电子技术岗位中占25%,其中电子设计工艺员占12.6%,电子维护、维修人员占12.4%。

“金领层”是指具备并精通电子操作、电子工艺制作设计和电子产品维护、维修所需要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很广,适合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电子产品开发的设计主管。

既精通电子制作工艺、编程,又能熟练操作,同时对电子维护维修有一定基础的复合型电子人才,是公司最为需要的。

参与嘉宾:宁海国宏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中

公司现在最为需要的是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现代汽修人才”。“现代汽修人才”的优秀特质,主要表现在:具有规范化的观念——每一项操作都严格遵守企业固定的规范和标准;极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准确“诊断”出汽车出现的故障,做到“懂原理、会分析、能推理、巧诊断”;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够阅读相关外国车型的英文资料和维修说明书,浏览国际网站,了解各种车型的技术特征;机电液工种一体化——将机修技能和电工技能结合在一起,辅以液压技术;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互联网应用能力——了解车用单板机的基本原理和控制原理,能够通过网站搜索查找各种车型的维修资料、数据和程序;会挑选、使用并延伸汽车检测等设备的用途。

参与嘉宾:宁海广本4S店总经理徐金宏

汽车销售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要做好汽车销售,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一般4S店招聘汽车销售员,都会要求应聘者具备从业经验,或者要有专业背景。原因很简单,汽车销售员销售的是汽车和汽车相关产品、服务,汽车产品和服务具备很强的专业性。能够让企业招聘者眼前一亮的汽车销售,具备“六个懂”:懂汽车——掌握构造、性能、性价比分析工具;懂市场——掌握行业背景市场大局与市场动态;懂营销——掌握并能够恰当地运用市场营销的精髓;懂销售——掌握销售流程销售话术与销售技巧;懂服务——掌握销售过程服务与售后服务方法;懂客户——掌握客户心态消费心理与决策方式。除此之外,一名合格的汽车销售还要具备爱岗、敬业、忠诚的职业素质。

对话名师:我们“这样”培养人才

《职业》:对接企业的用人标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各专业如何确保学生在校期间习得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

叶海斌(机械专业教师):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以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模具制造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与企业合作,以项目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本专业的课程设计满足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和学生生理发展的需要,以考取本专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为主线,内容选取与相应资格考证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相符,教学与职业资格相结合,毕业证与从业资格证双证融通,将CAD、普车、数控车床操作工、数控铣操作工等与就业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毕业生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达100%。

章岳彬(电子电工专业教师):电子电工开设的相关课程有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安全用电、电子技术训练、电工技能训练等。为了使学生达到“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效果,学校采取“产品引导,两实一理”的教学模式。将“产品”贯穿于应用电子实训教学的整个过程,从认识“产品”到分析“产品”,进而还原“产品”和创新“产品”。实训教学的第一阶段:实训——认识“典型的电子产品”(尝试性实践,认识技能要点);第二阶段:理论——剖析“典型的电子产品”(探究式学习,了解基本原理);第三阶段:实训——还原和创新“典型的电子产品”(强化性实践,强化技能操作)。通过多个典型“产品”的训练,实现教学从低到高、从浅入深、从传授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的逐级提升。本专业学生毕业时需要掌握的技能有: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电工仪表的使用与测量、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用PROTEL软件绘制各种设备的线路图、使用PLC。

陈建招(汽车专业教师):我校现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服务与营销两个汽车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构建起“三层递进式”一体化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第一层职业入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立足于学生知识技能的系统性培养,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汽车文化、汽车概论以及汽车维修技能方面的基础知识;第二层专业核心课程,以学生独立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开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子电工技术基础、汽车构造与拆装等课程;第三层专业方向课程,以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解决综合性生产实际问题为目标,采用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汽车维护、汽车修理、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检测等技能。在此阶段,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参加汽车中级工、汽车从业资格证考证。

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的职业入门课程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致。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汽车构造与拆装、市场营销学和商品学等内容;专业方向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汽车营销技术、汽车零配件销售、前台接待和二手车交易的相关知识,了解与汽车有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现场提问:我们有“这样”的困惑

Question 1:机械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发展空间?

孙琼莲: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的人才培养以自主培养为主,打通了专业、技术、管理、销售四条人才成长通道。通过专业通道,员工可以从初级工逐步成长为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通过技术通道,员工可以实现从技术员、工艺员到高级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的蜕变;通过管理通道,普通员工可以由车间班组长升任车间主任乃至进入公司管理层;通过销售通道,员工可以由销售员、售后服务人员逐步成为销售经理。

Question 2: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后,如何尽快找准自己的定位,应对高强度的社会竞争,实现人生出彩?

王荣庆:不仅是高新技术企业,任何一家企业、任何一个岗位的员工,要想出彩,都要对本职工作有深入的了解。以焊件工作为例。员工仅仅掌握焊接的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对热的传导、热的平衡以及焊锡在热的驱使下的流动情况都了然于胸,才能使焊点和被焊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与其他专业相比,电子电工人员水平的高低更多依赖于其对电子原理的理解。电子电工产品的生产不仅需要组装,还需要设计。能够图文并茂地描绘出产品的工作原理是我们企业技工出彩的必备特质。只有“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才能把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才能最终实现人生出彩。另外,企业不会放弃任何一名员工。只要员工有提升自己、贡献企业的意愿,企业都会通过培训的方式,为其发展助力。

Question 3:企业能够提供给汽车专业的学生什么样的薪金待遇和培训?

徐金宏:汽车销售行业员工的薪金由基本工资加绩效提成组成。企业拥有详细完备的绩效考核方案。售后端实习生包吃住,基本工资1200元;销售端实习生基本工资1500元。转成正式职工后,员工的平均月薪能够达到4000~5000元。

篇3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热点。使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背景相结合,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已成为国际上非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的新趋势。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实施分层次模块化教学就是对课程体系划分层次,对教学内容划分模块,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选择不同教学模块,使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学习相结合。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缓解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所面临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与专业脱节等共性问题。

基于现状及发展趋势,笔者所在学校成立了课题组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分层次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更是教学的主体。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否达到,教学是否成功,学生的反映与评价都是重要的检验标准。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发言权,让他们参与到改革中来,因此,本次问卷调查研究对象是学生。目前,笔者所在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分级教学,分为a、b两个级别,也即快班和慢班,并且分为了外语人文、电子计算机、经管酒管、艺术设计、医学化工及机电工程等教学板块。本次问卷调查采用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上实行开放式参与。

(二)调研信息回收与处理

网络问卷调查共有459位同学参与,收回有效问卷448份。其中2011级学生350人,占78.13%;2010级学生82人,占18.3%;2009级学生16人,占3.57%。在院系及专业分布上,外语人文96人,占21.43%;电子计算机56人,占12.54%;经管酒管125人,占27.9%;艺术设计59人,占13.17%;医学化工52人,占11.61%;机电工程系60人,占13.39%,学生人数分布基本兼顾了各个院系和专业。

二、结果与分析

综合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层次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显示,33%的学生为刚入门学习计算机;61%的学生以前学习过,有基础;5%的学生熟悉office办公软件;1%的学生会编程或其他应用软件。数据表明,60%以上学生对计算机都有基础,在中学学习过,且有少部分学生本文由收集整理对计算机已相当熟练,表明当前大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已有长足进步。但学生差异相当大,这种参差不齐的现象给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二)目前所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认为目前所学内容简单的占7.4%,不够深入的占9.5%,难易程度一般的占69%,较难的占12.7%,其他占1%。数据表明,对目前所学内容能够接受的占近70%,认为较难的占13%。由此可见笔者所在学校目前实施的分级教学有一定的成效,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还有13%的学生不容忽视,如何让这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上教学进度,是下阶段需要研究的重点。

(三)模块化教学,你愿意选择哪几个模块

为了解模块化教学中学生最想学习的模块,我们设计了一道多选题目,由学生选择。数据显示排在学生选择第一位的是office办公软件。分析得出, office是各行各业都必须用到的最基础的工具;第二位是图像处理。分析得出,图像处理软件能够随意处理日常生活照片及图片,比较实用,同时,数据显示艺术、人文系学生选择较多,对他们的专业学习更有帮助;第三位是程序设计。从数据显示,理工科学生多选择了此模块,表示他们愿意更深入地学习计算机技术,增强动手及操作能力,更好地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第四是flash动画。数据显示,外语酒管等专业选择此模块的较多。从数据整体分析可见,各专业学生都主动选择与本专业学习相关联的教学模块。由此,我们对各专业偏重的教学模块有了基本的了解。图3为问卷的详细数据。

图3 模块化教学,你愿意选择哪几个模块

(四)你是否接受分层次模块化教学

我们对学生是否接受分层次模化教学也进行了调查,信息反馈,有60.3%的学生表示接受,很感兴趣;有33.9%的学生表示无所谓,都可以;只有5.8%的学生表示不接受。数据总体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接受分层次模化教学改革,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五)调查结论

通过对这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近几年我校实施的分级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没达到预期目标。第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导致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标定位模糊。第三,个人对于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将成为一种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技能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第四,学生已不再满足于学习office办公自动化等初级内容,他们更加希望学习内容能与专业背景相结合,能够将所学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运用到自身专业领域中。

三、意见与建议

篇4

关键词 技能大赛 职业院校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Take the Skills Competition as the Guid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Vocational Schools

WANG Sheng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Hamilto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Hami, Xinjiang 839000)

Abstract Skills Competition vocational schools has become a major featu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kills competi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closely linked, contest entry is set in the tournament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latest production technology factors, represents the level of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Enhance the skills competition for the carrier to promot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to build a fast-track for the training of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Key words skill competition; vocational college; talent training

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技能大赛,对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提高,具有显著作用。《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定期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把技能大赛提高到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度。当下各类级职业技能大赛层出不穷,职业院校为出成绩创水平,把大赛作为一个突击性工作全身心投入。学校自2011年开始参加教育厅组织的技能大赛至今,参加了多次省级和国家级技能大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避免职业教育被“精英化”,学校在如何使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完美融合,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尝试。

1 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在“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形势下,以现代制造业最紧缺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为基础,更新“德技并重、能力递进”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彰显“扬长教育”的优势,以点带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高级技能,锻炼教师队伍,为社会输送高认知、高技能、高素养的人才。

2 注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1 融合大赛规程标准,更新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职业技能大赛代表职业技能的水平和新技术的发展,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大赛规程是基于专业基础和职业技能标准及企业岗位能力需求设计的。它不仅体现现代生产工艺和技能要求,还包含安全文明生产和职业道德等相关内容。将技能大赛与院校日程教学有机结合,将技能大赛规程标准有机地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学校以学生职业能力递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由技能大赛教练团队分析职业技能大赛规程,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整合专业基础理论,精简重复交叉内容,压缩不必要内容,加强与大赛、生产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训练,把职业技能培养过程由易到难分为基本技能模块、专项技能模块和综合拓展技能模块,重构“德技并重,能力递进”有效融合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分层教学。首先,突出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其次,加强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训练,重视加工工艺和安全性;最后,着重强化综合拓展技能,锻炼生产能力,保证产品质量,讲求工作效率。依据这一思路重构的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2 吃透大赛技术文件,竞赛题向实训课题转化

学校通过分析各届技能就竞赛的技术文件,研究各类竞赛题,从历届竞赛命题的指导思想、命题原则、比赛内容、比赛设备和工具等方面入手,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学校教学资源、实训条件,提取大赛命题中专业性的典型核心技能和产品设计制造新技术,归纳系列知识要点、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等,打破传统课程的学科性,把技能大赛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竞赛态度完全纳入实训课题中,设计成实用性较强、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任务,补充、完善、创新了学校技能训练教学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素质能力。

2.3 全面备战技能大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1)建设竞赛性实训场地,体验“竞赛是技能训练,技能大赛来源于生产实际”,重在考核学生技能水平。根据目前中职学生的行为特征、认知能力和学习习惯,为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学校结合技能大赛标准,建设竞赛性实训场地,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融合专业知识技能。生产设备操作使用规范以及生产现场管理规章制度,使学生亲身体验技能竞赛情境和过程。每一种设备集中在一个实习场地,进行技能实训教学时,基本是按照场地分别进行实习。我校依据技能大赛技术文件、设备配套、资源配套等要求建设,建成“工学一体化”维修电工实训室。

(2)拓展技能第二课堂,展现“扬长教育”优势。学校在正常的教学工作之余,开展特色技能第二课堂,骨干教师“亮己所长”,学生“学我所爱”,学生从学校推出的特色技能课中,选择自己喜爱的教师,喜欢的技能,放手去学,努力学好学精,实现技能提升。这一举措促进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让学生强的地方更强,充分展现了“扬长教育”优势。

(3)分层选拔梯度培养,储备大赛技能雏鹰。学校通过第二课堂、校内竞赛等形式,按初、中、高三个等级分层选拔梯度培养,营造全体学生“比、追、赶、超、学”技能的良好氛围。初级以入门为主,重在吸引;中级以实用为主,重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专业训练的素养;高级以技能创新为主,为技能大赛储备人才。学校历届技能竞赛选手都是通过全校性机能竞赛海选方式分层选择梯度培养,最终成为技能精英的。

例如为备战2013年的自治区技能大赛,学校面向机电专业或相近专业共20个班级700多名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第二课堂和校级竞赛逐级选拔、逐级淘汰,最终留下20多名学生进行专门集训。坚持到最后的学生就进入自治区技能大赛,被淘汰的学生就返回原来班级,把大赛能吃苦肯钻研的精神带回班级,带动整个班级的进步。

(4)培养竞赛教练团队,带动教师队伍成长。学生要成长,教师首先必须成长。在职业技能大赛和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专业综合能力是关键。因此,学校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综合能力。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帮助教师更新知识。目前技能大赛一般由政府统筹协调,学校组织承办,企业负责大赛的设备赞助、命题和考评,企业生产内容作为竞赛命题,企业评价标准就是考评依据,竞赛采用标准化元件和材料在工作生设备而不是教学新方向。学校以校企合作为平台,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多方面进行交流。一是派送骨干教师前往对口企业,参观调研主要岗位工作流程或进行短中期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二是选择骨干教师参与对口企业技术服务与研发,是教师开阔眼界,加快知识更新,适应教学改革的步伐;三是安排骨干教师亲身体验从图纸分析、工艺制定、操作安装、质量检验直到整个过程完成。

以技能大赛契机,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学校为了组建一支优秀的竞赛教练团队,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安排优秀教师进行赛前指导,强化教师职业技能和知识体系,收获大赛经验,为指导教师和学生竞赛、完善日常教学积累宝贵的财富,逐渐形成一支丰富的教练团队。

3 全校总动员,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保障

3.1 思想保障

进一步完善技能大赛管理机制,理顺技能大赛和日常教学的关系,将技能大赛和日常教学有机融合。不过分夸大大赛的作用,避免“以赛代考”、“以赛代学”,走向“应试教育”、“精英教育”的另一个极端。也不排斥或弱化大赛的价值,更不因噎废食,远离或废止大赛,而是端正思想,树立“比技能、促质量、谋发展”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竞赛观,是大赛成果普及所有学生和所有技能教育教学上,让大赛在促进优质技能人才培养上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

3.2 组织保障

学校组织高质量的教练团队,并有校级领导亲自参与,工程部部长直接参与竞赛管理工作,竞赛工作管理运行机制相对完善。

3.3 经费及制度保障

技能大赛是学校展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最佳窗口,学校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给予全力支持和配合,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和倾斜。学校仅在示范校建设两年多时间里,在建设竞赛场地、添置竞赛设备、强化竞赛队伍、奖励竞赛选手等方面共投入上百万元。

4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成效凸显

4.1 以技能大赛为主导,强化师生综合实力,摘得技能大赛多项桂冠

随着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师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各级各类技能竞争屡获佳绩。2011年,哈密职业学校选派矿山机电专业教师和学生各2名参加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分别获中职组电气安装与维修教师团体一等奖、学生团体二等奖,2012年获中职组电气安装与维修教师团体二等奖、学生团体三等奖,2013年四位同学获得中职组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项目二等奖… …

4.2 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实现竞赛成果转化,建设易教易赛教学资源

学校以技能大赛为引领,重点做好四个转化:一是训练项目转化:把竞赛项目转换成教学项目;二是师资队伍转化;通过竞赛、培训,使专业教师从单一教学型向复合型转化,使专业教师既能从事教学,也能成为竞赛选手教练、专家;三是集训经验转化:把技能大赛手段转化成先进教学手段;四是竞赛组织管理转化:把先进竞赛管理手段转化成先进教学管理手段。

4.3 以技能大赛为纽带,促进校企人才共育,搭建学生就业广阔平台

“企业积极支持大赛,大赛人才回报企业”,技能大赛是学校与企业直接对接、互动双赢的最佳契合点。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创新的平台和企业行业参与的平台。自2011年以来,技能大赛的现场,引来了众多企业的关注目光。学校学生在技能大赛上屡屡获奖,为学校赢得良好口碑;毕业生在各大企业工作表现出色,更为学校树立了良好形象。

5 几点体会

5.1 技能大赛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催化剂

职业教育的成果需要企业的认可,技能大赛更需要企业的支持和深度参与。通过技能大赛引入行业企业参与,使职业教育更加符合生产一线的实际,引导了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5.2 技能大赛常态化才能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要进一步加快技能大赛由突击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的转变,由部分学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的转变,使技能大赛真正成为全体师生成长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