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范文
时间:2023-11-28 18:3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工科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机械、电子类的专业都要开设这门课程。它具有应用广、发展快、实践性强的特点。特别是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工电子类产品的技术和应用。对于中职学生,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电工电子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技术人才。同时,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也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转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往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分步走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教学要求,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必须更新教学方法,增强电工电子教学的教学效果。
1 学情分析
首先,要进行学情分析。中职教育对象是初中毕业生,他们大多是没有考上高中,在学校学习成绩比较差,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他们的数学基础差,逻辑思维能力不强。针对这样的学生,讲授电工电子理论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遇到计算题,学生基本解答不了。例如利用基尔霍夫定律计算复杂电路问题,运用三角函数关系解决三相电的问题。等等。所以,提出要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在不脱离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理论够用,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2 教学方法的改进
2.1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上,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好奇到引起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将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利用动画、视频、图片等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吸引力,将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内容形象化描述、生动化讲解,把电路和电器的工作原理用多媒体形式播放,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利用仿真教学,提高学生的安全操作能力
电工电子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操作,而学生在操作时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操作包括人身安全和仪器设备的安全。在做三相异步电动机实验时,线电压高达380 V,如果学生操作不当,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和设备损坏。现在利用电脑仿真,学生在实物操作前,先在电脑上模拟接线,模拟运行,即使线接短路了,也不会出现安全问题,所以学生可以放心大胆去做。同时还可以反复练习,快速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2.3 运用视频教学,使学生熟悉生产场景,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
作为职业中学的学生,要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必须要提前了解工作岗位,熟悉生产环境,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根据职业技能的要求,录制、下载一些真实的工作场景、规范标准的技能操作视频,播放给学生看,看完让学生讨论操作的要求以及为什么这样做,使他们了解不同的岗位需求、安全保护措施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等,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4 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传统的电工电子技能训练一般是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进行,技能训练和理论互相脱节,学生难以确切了解所学内容,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教学效果不显著。为了实现“做中学,做中教”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教—学—做—练”同时进行,增强了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元器件的识别方法时,将课堂安排在实验室。尽管电阻、电容、电感都是最普通的电子元件,但很多学生是没有见过的,通过图片讲解,学生记得不牢。如果把这些内容放到实验室里对照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边听讲边识别色环电阻,并用万用表直接进行测量,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学会识别元器件,同时学会了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又如整流滤波电路,电路分析复杂,交直流转换学生难以理解。如果在实验室,结合实物电路,边讲解理论边观察示波器上电路各点的波形效果,学生很快就能分清电路原理、整流的作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非常好。
2.5 重视实用性,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项实用的技术,在平时的生活中,每个人都离不开。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电路短路,保险丝烧掉;音响时间长了会坏,不响了;日光灯两头发黑,不亮了;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例子都是电工电子技术的范围。学生学习了该课程,应该能解决生活中出现的类似问题。在课堂上,增强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维修技巧。要求学生从身边小电器的故障入手,学会一些简单的维修技术。对于出现的故障,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找出故障原因,不断积累维修经验。学生在维修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3 考核方式的改进
教学上加强了实践教学,考核上也必须理论实操一体化考试。结合职业技能考核方式,采用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相结合,成绩各占50%。在实操考试的同时,学生边做边问问题,包括原理、电路图、使用的工具与材料等,这样使学生在平时学习时不敢忽视实践课,必须亲自动手,否则影响期末成绩。考核方式虽然有了一些改进,但还有很多不足,怎样能够更合理、更完善、更真实地反应出学生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不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改革教学模式,增强教学实效。作为一名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出好的教学方法,用更先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满足现今的中职学生。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 一体化教学 教学改革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职学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置和教学一方面远离生产实际,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分离直接造成了理论与实训教学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学校对电工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修正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教学安排、组织的依据,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依据知识够用、重在实践的准则,教师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按其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顺序分解成若干个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子任务。通过在教学中反复修改和完善,我们制定出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2.教材一体化
一体化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基础,依照《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我们组织教师编写与其相配套的一体化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原则进行编写,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重知识应用和重技能提高的特点。教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配套编写课件等相应的教材。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从传统课堂,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转变成一体化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模式。从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离变成了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模式。学生通过完成教师所设定的工作任务,制订工作计划,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学到完成任务所用到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以实际工作过程贯穿整个课堂,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弥补教学和实际生产的脱节问题。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建设一支“双师型”专业化教师队伍。也就是要求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极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不仅要有驾驭课题、组织教学的能力,还要具有工程师的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通过一方面组织教师参加校内举办一体化教师培训,一方面派专业教师到其他一体化改革的优秀学校参观学习,另一方面派遣教师下厂参观见习、顶岗锻炼,平时每周六上午所有教师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和教学能力。在每学期教务处还采用听课、检查教学资料、开展观摩课等形式督促自我学习。学校还组织专业教师积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鼓励其参加本专业各类技能竞赛,促其成长;通过从工科院校引进高学历人才,从企业引进高技能人才,使学校拥有一支能胜任专业一体化教学任务、较为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四、教学条件一体化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训教学的实训场地,也就是一体化工作站。学校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建立相对完备的、具有一定先进性的、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相适应的校内实训基地。现有电子、电力拖动、PLC、照明线路等多个一体化工作站,为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一体化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是规范一体化教学过程管理,切实提高一体化教学质量。一体化教学要严格按照教师布置任务、制订工作计划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总结和评价教学,程序按要求实施。
二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培养出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训操作的“双师型”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是结合“产学”合作办学机制,继续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做”一体化案例教学途径。
篇3
【关键词】电工与电子技术 模块化教学 课堂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20-02
一、引言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非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电工与电子技术内容涵盖面广,理论教学学时分专业不等。授课范围主要包括电路基础部分、模拟电子基础部分、数字电子基础部分。为适应电类不同专业的需求,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引导学生通过电路课程学习,充分了解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体系构架[1],是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探索与研究的重点方向。
模块化教学法是针对授课内容进行有效的组织及合理安排,以提高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为主,使不同专业学生根据本专业培养模式学习该门课。
二、“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有模式
首先,传统“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其中占用课时比例最大的是概念的讲授和方法的灌输,其教学模式倾向对概念的理解和解题技巧的考察,学生“学而不用”或是“学而不能”,这些都会导致学生的高分低能[2]。
其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安排从研究方法分主要体现在电工与电子技术分析和电路综合两部分[3]。不论是哪一部分内容大都是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中采用PPT授课,大班教学,以“填鸭式”为模式,最终导致许多学生上完一次课后收获不多,从而教学目的不能很好达到。[4]
最后,根据“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有模式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提出基于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不同内容采用模块化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鱼”。
三、“电工与电子技术”模块化教学法实施过程
模块化教学法的基本实施过程是以课程内容的设计为核心,然后依据不同侧重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授课。其中,授课内容的设计主要有理论模块授课设计以及电工与电子技术综合应用模块授课设计两部分。相应教学手段则包括多媒体演示、互动式趣味教学、横向关联式教学、实例讲解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1.“电工与电子技术”授课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1)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基本分析方法授课模块的设计。课本中的前几章主要是关于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后续内容的基础。可以说这一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基本决定了学生能否在这门课程考核中达到合格。
因此,教师需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讲授格外重视,尽量采用课堂互动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的讲解又非常抽象,比如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概念以及判断电路元件是吸收功率还是发出功率,许多学生都反映不能深刻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对这样的模块,如果采用“比喻式”教学效果会更好,教师设计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关系以及元件吸收功率和发出功率的特征描述出来,可以让学生既有兴趣听又印象深刻。
此外,在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内容这个模块的讲授中,电工与电子技g的一些等效变换可以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使课程更加生动,然后讲解等效变换的原理,最后让学生在课后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对原电路和等效变换电路进行仿真验证,加深学生对等效变换原理的掌握。
(2)电工与电子技术综合应用授课模块的设计。在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中,除了基本理论分析讲解还包括综合应用的分析。综合应用分析中的电路、模电、数电模型大多是基于工程实际应用中的电路而来,所以这一部分授课设计需要教师对工程应用中一些典型应用电路有所了解,并将其合理的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的最多的方法则是实例讲解式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将之前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不再是学而不能和学而不用,学生也因此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基于内容的模块化教学中还包含对学生课堂的组织以及课后的内容安排。最好采用互动式学习方式,教师事先准备好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总结
内同模块式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模块设计,设计过程中教学方法不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针对内容的侧重点以及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中不再是被动式学习而是变得愿意学,喜欢学。
参考文献
[1]张宇飞.电路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 80-81.
[2]李悦丽,张汉华,黎向阳. “电路”课程教学中的实例教学法探讨[J]. 中国电子教育,2013,2:54-56.
篇4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电工电子自问世以来,已经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汽车类产品也慢慢的过度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方向发展,社会对汽车工人的要求也从汽车类单一工种,转变为机电类复合人才的要求。因此,电工电子已经成为汽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而且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基础课程。本文针对应如何使汽车类专业的中职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技术”上,既能够满足专业和职业能力的需求,又不是像本科教育那样,立足打好深厚基础。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重点以实践、应用为主来进行教学改革。
一、问题的存在
1.理论与实践脱节。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的,而且理论知识往往过分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这就忽视了《电工电子技术与应用》作为应用学科的实用价值,使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难以理解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技能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2.教学方法陈旧古板。
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方式,有些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熟悉不适应,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缺乏新意,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思考回味。此外,课后作业过多也使学生无暇思考,这样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无法激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考核方式单一,内容片面。
《电工电子技术与应用》课程的考试方式采用闭卷笔试,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又不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
二 、改进措施
1.课程整合和优化。
打破学科体系,改革课程设置,实施课程内容的简约、集成与重组,体现出中职教育的特色。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精减教学内容,去除理论推导、证明、验证内容,注重技术的实操和技术的实践。
实践做中学,弱化过深、偏难的理论,突出知识在专业中的实际应用。以适用、实用为原则,优化知识技能结构,形成与应职岗位相一致的教学内容。从应职岗位需要出发,将各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实用性和针对性,删去一些与今后工作关系不大的枝节。例如,很多教材大篇幅讲解二极管如何形成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情况。而在实践中,只有从事专门研究的人员,才可能用到这些原理知识,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中职学生,重点应该放在二极管、三极管的应用,如何判断二极管正负极,三极管的标号及管脚判别鉴定,如何通过参数来选择二极管、三极管的型号等内容上。对于电子电路应强化集成电路方面的内容,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应用。对难度较大,求解过程复杂的例题、习题进行删减。
2.加强与专业方向的对接。
大部分汽车类专业均开展了电工电子课程,但专业方向不同,学生所需知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电工电子是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在入学第二学期就开设了此课,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还不够了解,教师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授课内容既要注意与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衔接,又要兼顾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并且课程内容按不同专业编排,采用灵活的组合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科、不同学时和各层次学生对课程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例如,针对汽车专业,要结合汽车电器元器件、电气电路的工作原理,讲解电源在讲解电源时,结合汽车电源系统对汽车的电源(发电机、蓄电池)的结构和功能(如下图)进行讲解,这样,对后续课程就有了联系。
3.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中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比喻法、类比法、启发质疑法、讲练法、实验演示法,使学生能克服厌学心理,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求知欲。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要耐心对待学生,引入各种案例,多讲多练,多做实操,反复强化重要的知识,不讲则已,讲的就务必使学生掌握。
4.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拓宽教学手段。
抽象的电工原理讲解起来容易觉得枯燥乏味且生涩难懂,如电介质的极化、电容的充放电等,若能合理巧妙使用辅助教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PPT、教学录像,直观的实物模型生动详尽、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使教学过程缩短时间,尽可能增加信息量,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深化了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为了适应目前既要减少教学时数,又要增加课堂信息量的教改形势,同时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是最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利用网络向学生提供电子教案、网络课件等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进行答疑,接收学生反馈意见,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学生可以利用网上试题库,在网上随时进行自检自测。我们目前已具备的资源有: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上实验室、习题库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时,要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在实验中,将实验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进行理论设计,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计算机仿真设计,完成仿真设计后,再在实验室按照仿真电路装配实际电路进行测量;三是可以进行虚拟的仿真实验,根据教学内容和专业要求,联系生产实际提出简单的设计题目,让学生进行理论设计,然后在计算机上完成仿真实验,检验和完善自己的设计作品。
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电工电子技术与应用》是一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这些理论灵活应用于实践中。但是学生到工业、企业中实践的机会很少,从而无法了解工业、企业中是如何进行具体工作的。
为此,在教学中,每章都从最基本的应用实例出发,由实际问题入手通过技能训练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由实训引出相关概念及相关电路。首先是教师提出学习的内容、目的、要求及其他相关事项,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内容,再通过自己动手做的方式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获得相关技能的训练。这种在教师指导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交互进行,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学所选实训项目应与汽车专业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式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动机。
此外,实践教学场所按照职业活动环境来布置,突出其职业性的特点,同时,实践教学严格按照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现场有关规定,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着重要求学生要有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工作作风。
6.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考核体系。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强调考核学生的能力,实现课程考核向过程考核的转变。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整个教学过程,与之相适应,考核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素质为考核中心,考试不再局限于闭卷一种形式,而是采用开放灵活的考试方法,包括开卷考试、口试、实际操作、调查报告、综合考查等形式。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考核形式,如考基本理论采用闭卷的形式;考实训采用项目制作的形式,根据学生态度和动手操作能力,现场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验实训成绩;对于综合分析和电路设计采用开卷的形式;平时的作业可以结合生产实际写课程论文和调查报告;使评分方式科学化。课程结业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实训成绩、期末成绩(试卷)组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全程参与学习,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日常学习中,淡化分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考核反馈,现在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注重考核,不注重反馈,其实考核的目的是要重视反馈,通过反馈来了解自己的不足,使教师反省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讲解来是学生能够更好的减少错误,学生在反省中找到原因,改正错误。
三、结语
汽车类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经过多年的思考与经验积累已初有成果,在以后的改革中,使该课程更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具有鲜明的特色,真正的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地快乐学习。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用型的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电子技术;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陈鸿雁(1970-),女,重庆人,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肖蕙蕙(1964-),女,湖南衡阳人,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教授。(重庆 400054)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理工大学重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064-02
1986年,重庆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就开设了电子技术这门课程。1993年,该课程成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1994年,评为校级重点课程。1995年,该课程成为四川省重点课程。1996年,评为四川省一类课程。2000年,该课程转评为重庆市重点课程。2005年,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8年,该课程评为重庆市精品课程。2012年,该课程评为重庆市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目前,全校共有17个专业开设电子技术课程。
电子技术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让学生了解课程的基础知识、应用以及发展,获得必要的通用知识和通用技能,培养学生通过分析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学习下一阶段的专业知识技能,从事电子技术专业领域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课程内容不断更新,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利用网络资源的开发实现资源共享
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建设是高校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基础。随着高校校园的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不断深入,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共享和使用高校优质教学资源,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
电子技术精品课程资源共享主要指课程资源的共享。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课程大纲、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教学案例、配套教学素材、教学视频、实验模拟视频、应用讲座、参考文献、课外虚拟实验室、系统库等内容。
利用网络资源的开发来实现资源共享,既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又突破了时空的局限。网络可以提供充足的信息,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提供实践和实验的模拟环境和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也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和深入,所以利用网络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也是目前的常用方法。不仅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自己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有关的学习资料。
二、基于资源共享的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
电子技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主要围绕着课程体系改革优化、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创新、实践教学改革、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探索、实现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项目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1.优化教学体系,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
为体现电子技术“夯实基础、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便于学生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把传统的经典理论和前沿的电子技术新技术新思想结合在一起,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和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中,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科学性的教学体系。
由于17个专业分别属于不同的学科,为满足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分别建立电类、计算机类、非电类专业等不同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平台。课程设置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较好地解决了内容扩张与学时减少的矛盾。
在对传统的电子技术的经典理论进行创新和整合的基础上,引入电子技术的先进技术、新方法和新一代的电子器件等内容,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及时引入可编程逻辑器件、高性能集成电路的应用等方面内容。同时及时引入EDA 的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贯穿EDA 技术手段,并且将EDA 引入课堂,灵活开展课堂演示实验。
引入电子设计与制作的教学内容和典型实例,项目组老师积极参与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竞赛、开拓杯等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建立了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重视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由于电子技术课程概念多,内容抽象,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因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项目组在电子技术教学中摸索出兴趣引领等教学策略,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变死记为理解、化抽象为具体的教学形式。实践结果表明,以兴趣引领的教学法帮助学生将学习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提高了学习兴趣,对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取得积极效果。
对于不同的专业,要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电子技术课程信息量大、图例多,课程组开发和购买了电子技术多媒体CAI课件。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和EDA工具形象生动地展示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抽象问题,如利用多媒体把EDA仿真软件中的虚拟元器件和仪器仪表在教学过程中实时演示,学生感觉到直观,容易理解,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基于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增加了课堂信息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网络化的自主实验教学平台
通过多年的研究逐步建立起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线,依托“优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丰富的网络资源与网上虚拟实验”四个平台,采用“层次化实验教学和开放式实验教学”两种方式,建设立体化的教材资料。根据基础实验、综合应用、设计开发、研究创新四个层次,构建了自下而上、逐层提高的按类分层次、多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独立设置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构建电类学科实验大平台。首先,为了培养学生做基本实验的技能,融合电子技术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单独开设“电路电子基础实验”。然后,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开设计算机电路仿真实验和电子线路设计实验,并整合为“电子技术应用实验”。最后,为提高学生解决电路系统综合设计以及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新增“电子综合设计实验”。
增加实验教学课件,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搭建虚拟实验室,实验内容包括与电子技术相关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了使实验能在空间和时间上得到有效延伸,项目组正着手增加远程操作实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远程实验,开展与电子技术相关实验。学生除了自学实验理论、实验方法,还可以通过网络和教师进行讨论交流,老师也可以在线辅导。
4.坚持考试方法的改革和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法
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要对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进行考核,还要重视综合能力的考核。考核形式包括开卷闭卷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期终考试相结合,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成绩。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比如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完成系统仿真、系统综合设计并撰写论文,以考核学生查阅资料和基本知识的综合能力。在实验课程考核中,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综合设计实验项目,学生首先应完成实做和实验报告,然后参加实验老师组织的答辩,才能确定成绩。
为了使考核方式更加多元化,构建网络考试系统。该系统包括在线考查、课程考核资料库两个方面。学生自测时,根据自学的需要设定考查的章节、难度、题量、时间等,考查结束,系统自动给出考查结果,并且提供正确答案。课程考核资料库罗列出近年来的考题和参考答案,供学生参考。网络考试系统方便学生自学自检,消除学生对考试的畏惧心理。
5.建设在线学习平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建设在线学习平台。该平台除了前面提到的虚拟实验室、网络考试系统,还包括精品视频、网络答疑等模块。教学资源中给出老师教学的大纲、教案、课件、习题例题的详细解答。利用网络答疑,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互相学习交流,老师也可以解答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将重点问题和常见问题及其回答及时转入常见问题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归纳、总结。项目组坚持由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把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情况告诉同学们,并且把上课视频存放在精品视频模块,方便同学随时查看。通过该平台,学生不仅可以预约实验,还能查询相关学科的网站,获取最新的学科信息,可以和老师、同学们对某个学科问题进行信息交流和学术讨论。教师除了远程辅导答疑外,也可以与课程相关的通知和教学信息。
三、结束语
电子技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通过项目组成员的努力,该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今后的建设打好了基础。在今后的建设中要继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各种方法提高电子技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以海.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8,(5):53-55.
[2]余永辉, 何莉,贺晓蓉.“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9,(2):81-82.
[3]杨奕, 施海,施帮利.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思路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8):332-334.
[4]杨继森, 杨奕,张静.虚拟实验平台在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2):51-54.
篇6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非电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052-02
电工电子技术在高等工科院校非电类专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内容不仅已经发展成比较成熟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具备很强的实践性。这门课程是多种电类基础知识的综合,在整个非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覆盖面广 ;,课程内容又较为抽象,课时又相对较少,学生很容易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产生畏难厌学情绪,严重影响到了教学质量。通过教学组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交流与总结以及对非电类专业部分学生的调研,发现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仍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各专业制订教学计划一刀切,没有针对不同专业进行不同区分;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不够和学习兴趣不高的的现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没有充分的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没有很好的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进行了少学时非电专业“电工电子”教学体系的改革,主要在明确教学目标、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合理利用网络教学等多方面进行了改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结合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面向工科非电类各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其特点是涵盖的理论多,信息量大,由此衍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的工程领域。但是由于学时有限,教师在授课中不可能对各专业一刀切的所有内容都讲到。此外,各个专业对该学科知识应用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而当前高校中对非电专业电工电子学教材均是统一购买,所用教材针对性都不强,不能突出不同专业的不同应用重点。对此,可根据各个专业课程设置特点和学生培养目标,在了解各个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有区别的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确定课程内容与深度,制订教学大纲,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最核心、针对性最强的内容,进行重点讲授。比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可加强电动机控制和可编程控制器方面的教学;对测控专业的学生重点在仪器使用和电气测量方面,对化工与材料专业则加强元器件特性及使用范围方面的教学。
二、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辅助理论授课和实验教学
在理论教学中引入计算机仿真能够实现理论教学的拓展和实验教学的补充。由于电工电子课程内容涉及很多电子元器件,而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对课程中涉及的元器件没有多少感性认识,对很多抽象的概念无法掌握。近年来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引入,运用将黑板板书演绎的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动画、视频等手段对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进行直观的演绎,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了教学中的难点,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然而尽管多媒体课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但其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电工电子学课程抽象难懂的难题。而能建立起学生感性认识的现实实验又不可能搬进课堂,现有的实验也只是从课程中的某些典型实验中选取,实验内容和理论教学内容存在脱节情况。
Multisim是一款知名的计算机仿真软件,也称“虚拟电子工作台”。在 Windows 环境下,Multisim软件有一个完整的集成化设计环境,可将原理图的创建、电路的测试分析、结果的图表显示等全部集成到同一个窗口中,是一个集原理电路设计及功能测试与一体的虚拟仿真软件。将Multisim仿真软件引入到课堂授课和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进行习题讲解时,可以在理论推导完成后引入电路仿真,验证理论推导的结论,使得理论推导更加具有说服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进行实验授课时,可安排学生在进行实物实验之前先进行Multisim虚拟仿真,这样就能使学员能够预知实验结果,对电路具有初步的认识,进而在进行实物实验时更容易理论联系实际。
将Multisim仿真软件引入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弥补实验仪器、元器件短缺以及规格不符合要求等因素,还能利用软件中的各种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加深对概念、原理的理解。
三、将科研项目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篇7
关键词: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技能大赛
目前,国家大力投入资金支持职业教育,职业院校的发展迎来了春天,职校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然而,不少用人单位职校生存在着技能不过硬的缺点。这是传统教育所带来的弊端。为了提高职校生职业能力和素质,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这种大前提下,全国上下,教学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我校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改革与创新,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环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下面,我结合我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谈谈自己的思路和实践。
一、优化调整教学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广泛涉及电路理论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诸多内容,课程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课时却有限。为顺应课改,我们应结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目标,选用具有职业特色的教材,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并在微观上调整教学内容。因为每个专业对课程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必须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本课程的需求,有所侧重地选择。例如,我校公交运营专业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就要充分考虑在现代汽车上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比如电动机,电子点火装置,电动车窗电路,倒车蜂鸣器电路等。另外,在抓住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突出知识的应用。比如,常用的二极管,部分学生学完后,为了应付考试,记住了单向导通性,可却连发光二极管都不认识,这是教学的悲哀。所以,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既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又要让他们学会应用,并注意引进新的技术,与时俱进,使学生与企业要求零距离。
二、采用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我们应将实践项目贯穿教学的始终,讲解知识时紧密结合实际,使学生学有所用;由学生亲自进行项目操作,使学生学以致用;通过项目的成功完成,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我校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法,课堂教学结合实训场地的实践,对真实的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化加工,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目标,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课程按交流与讨论、讲解与操作、总结并考核几个步骤开展。下面以直流稳压电源为例,介绍课程单元的设计。首先,教师可制作一份工作页,此工作页要求由学生完成。其中包括对项目的介绍,项目时间的设置,项目的安排,使得学生对本项目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另外,教师可适当增加学生自我学习部分,比如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学生在查阅信息的时候,会无意识地记住部分的知识和信息,在授课过程中,能较好地跟上教学进步,与教师互动。上课时,教师可请学生根据事先做好的功课,谈谈生活中常见的有哪些直流稳压电源,自己所理解的作用是什么。此时,教师要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由学生一起讨论得出结论,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接着从它的四个组成部分:变压、整流、滤波、稳压,进行讲解,得出它的作用与工作原理。在工作页中安排一些习题,及时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再从各种充电器的输出电流和电压的不同引入器件的选择。给出参数,由学生分组合作讨论,选择合适的器件并设计出电路。接着要求学生进行电路的焊接、调试,做出成品。教师对产品的效果、质量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最后进行总结,开展学生互评,师生互评,以便及时反映项目的实施状况,作好记录。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仅能使学生充分调动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能加强学生的实操能力,提升职业技能和素养。
三、以技能大赛为载体,促进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给了职校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个竞技场上,学生尽情挥洒着自己的热情和聪明才智,体现了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过硬的基本功。我校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成绩喜人。自动餐桌、智能交通信号牌、地震声光报警器等,既有创意,又具有实用性。学生热情高涨,由此还建立了创新社团、创新工作室,吸引了许多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加入社团,一起探讨、研究、设计。这不仅给学校带来了荣誉,而且使得学生学习兴趣激增。他们应用所学知识,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寻求创意点子,然后展开设计,当遇到问题时,再反过来在书中寻求答案,或向教师请教,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技能大赛倍受校领导重视,我校也正加大力度,支持和鼓励师生参加技能大赛。我校师生一定会取得更多佳绩,也势必促进我们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而长久的过程,我们还需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为课程改革的深化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赵聪慧.《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6.
篇8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 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229-01
引言
中职院校培养的主要是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然而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企业不断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教学和生产实际脱节,使得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为此,我院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出发,制定一体化教学方案,打破传统的知识为主导教学模式,转变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模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职业不断变更转移和自谋职业的能力。
一、课程内容制定
我院坚持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专兼职教师共同参与建设,行业企业共建教学环境的原则,参考企业实践经验及其职业要求,从中提炼典型工作任务。
《电子技术基础》一直被认为是比较难教和难学的一门的专业基础课,学生觉得枯燥,不实用。为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将内容寓于生活和生产实际,并且选择有声音有现象的电路,形成一个个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并且突破原来的以学科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对电类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整合,从2011 级起,将《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能与实训》、《电子仪器仪表》等整合为《电子技术装接》的教学,开始实施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改革。
在内容的组织上,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实现理实一体化,使学生在一个个贴近企业的具体职业情境中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根据电气专业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将课程内容化分成八个课题,每个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学习活动,并将主要知识点蕴含在各个活动载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如整流模块,以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入教学任务,以二极管电平显示电路为探究对象,使学生根据不同现象,辨别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并围绕每个任务的实现循序渐进地学习、实践,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
表1 学习领域、行动领域与职业能力对应表(模拟部分)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一体化教学。整个过程围绕具体的项目展开,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1.工作任务描述(以项目四为例)
我院SMT实验室需要制作若干调光台灯,要求使用晶闸管完成。现需要电工班根据电路原理图领取、核对、检测、筛选元器件,并按工艺完成电路的安装。采用模拟工作场景的任务描述,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增强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2.工作流程
活动1.明确工作任务:阅读工作任务联系单,明确工时、工作内容等要求。
活动2.制定工作计划:人员分工、协作学习、组长制定工期安排、角色设定、学习讨论等。
活动3. 识读电路图:认识元器件:能正确描述晶闸管、单结晶体管等元器件的基本性质和主要功能。了解调光电路工作过程。
活动4.筛选测量元器件:列写工具及材料清单、对元器件进行检测
活动5.电路的安装与制作:能正确设计电路布局走线,按要求完成电路装接。
活动6.电路的测试和验收:能正确完成电路的通电测试,并按电工作业规程,作业完毕清理现场。填写验收和相关技术文件。
活动7.工作总结与评价:以小组形式,对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汇报总结,从职业素养(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学习态度、团队合作意识)和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综合评价。
四、评价体系变革
在探索改革过程中,我院更注重过程化管理,以往的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做法,并不符合中职学生技能强、知识弱的特点。期末成绩评定以平时(20%)+技能(40%)+综合能力(40%)。,平时考核对学生完成每个项目的质量的评价,技能考核包括不同能力的考核,如元件识别、元器件检测、仪器仪表的使用等。综合能力考核则采用书面考试的形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测试。
篇9
广东省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龚利英 李国谦
【摘要】针对传统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不能满足当前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这一要求,本论文从工作岗位出发,确定课程目标,从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出发,制定教学项目并实施,同时制定结合项目教学的考核方案,对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工作过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
1.引言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脱轨,从而导至很多学生学完后不知道有什么用途,导致学习的积极性差,不能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毕业后专业对口率较低。因此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首要任务,目前大部分的教学改革都是围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取而代之按照工作过程顺序的、以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高度统一的“综合性”和“案例性”教学项目。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即知识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完成高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没有成熟的模式可搬,没有成熟的教材可参考,该模式仍在探索的阶段。笔者也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我院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
2.教学改革的思路
高职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课程设计上必须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我们通过调研企业岗位、已毕业学生就业岗位确定课程的应用方面,从而把握好这个度,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而选择典型的工作项目,根据项目内容制定确实可行的工作页,分小组实施,最终进行总结评价。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是模拟企业的工作情景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可以“零距离”地就业,在教学管理中用企业的管理模式,避免保姆式、满堂灌的方法,把更多的发挥空间留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
3.确定课程的整体目标
课程整体目标的确定必须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调研往界的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以及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意向,高职电子专业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为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PCB设计与制作、电子设备的安装与维修、小型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等。数字电子技术是应用电子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课程目标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
1)专业能力目标:元器件的识别、测量能力;电路图识别、绘图(手工、专用软件);电路焊接、制作、测量、调试、故障定位、维护、修理、测绘能力;单元电路分析、计算、初步设计能力;整机电路分析、计算、初步设计能力;工具使用能力;仪器使用能力;专业软件使用能力;电子产品说明书阅读写作能力;专业外语能力,安全操作能力。
2)方法能力目标:方法能力要求学生的自我提升能力,获取所需信息能力,制定工作计划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社会能力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等。
4.课程教学项目设计
课程内容围绕一个典型的产品设计与生产进行,也就是说整个课程的教学以最终完成一个实际意义的电子产品为目的。考虑到数字电子技术为电子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学生处于刚接触的阶段,该产品的设计不能过于复杂和抽像,避免增加学生的挫败感,打消其积极性,同时产品不能过于简单,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应该含盖该课程目标的大部分知识点和技能。结合课程项目的几个要素,即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依据项目的设置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这一原则,设置工作项目如图1所示。
图1
子项目1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门电路的测试方法,仪器的使用方法,加深电阻、二极管、三极管等常用元件的识别、测量和判断方法。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列出任务清单,由学生自行查找相应的方法,准备好相关资料,在课堂中实践,然后总结、评价。
子项目2培养学生对组合逻辑电路分析和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引脚图进行简单电路的设计和制作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常用的仪器仪表排除故障的能力,其迁移项目为车间的电机控制电路设计与制作 。
子项目3培养学生会用常用的组合逻辑器件进行电路设计的能力。我们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应用比较广泛的编码器和译码器进行课程教学,其他的内容如数据选择器、加法器等作为课外的迁移项目,该显示电路作为秒表显示部分。
子项目4培养学生利用集成触发器进行电路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设计文件及产品说明书等文档的编写能力,培养学生对较复杂电路的调试检测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焊接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子项目5培养学生脉冲产生与整形的方法运用能力,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拆焊技能,电路的组装能力,该电路可结合到秒表项目中,作为提醒音功能。
综合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该项目可以结合项目四作为抢答器的计时器。
5.项目的实施
项目实施过程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应时刻保持高度的热情及良好的工作状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教师能够熟练进行各个项目的制作。
2)小组化管理。每个学生不再是独立体,是一个团队的成员,其表现直接影响团队的表现。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组织管理的是一个团队,而不是个体。
3)提前下发工作任务单,小组进行工作任务安排、计划、搜集相关信息资料。
4)仿真软件贯穿到每个项目。考虑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选用PROTEUS仿真软件。每一个项目学生均用仿真软件绘制电路图,可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提高硬件电路制作的成功率。教师可以在仿真软件中模拟设置学生容易出现的故障,让学生进行检测。
5)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认真观察每个小组成员的工作状态,对项目实施有困难的小组给予一定的指导。
6)记录项目的调试过程。对抢答器项目和秒表项目要求完成产品的设计文件、工艺文件和说明书。
7)进行项目的总结和评价。包括了小组和教师的总结评价。评价的依据包括项目的准备工作、实施过程、项目文档制作、理论知识等方面。
6.课程的考核
传统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考核是在学完一门课后,安排一次期末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通常为了应付考试,背诵和做考试重点,造成学生为考试而学习,只会做题,不会应用的情况。因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检验学生完成该课程目标的情况。
本课程根据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规律选取了六个教学项目,每一个教学项目根据自身的教学目标制定考核标准,以抢答器项目为例: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素质、项目准备工作、项目实施、项目文档的制作和理论知识五个方面,每个大项均有子项目,并给出对应的分值,采用自评,组长评分、教师评分等方式最终得出综合的项目评分,六个项目的平均成绩为该课程综合成绩。
7.改革的成效和问题
为进一步了解改革的成效,就此次教学改革制订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其结果为,大部分同学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能力,可以更好的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获取资源信息的能力,文档的处理能力;大部分同学可以看懂集成芯片的引脚图和功能表,可以根据引脚图进行电路连接,可以完成简单电路的分析、设计、制作,可以排除简单的故障。基本上达到了课程目标。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探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通过小组形式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主动性,学生之间的约束力,但也让一些学生形成依赖性,很多时候工作任务就成了组长任务,组员间的打分存在一定随意性。
2)由于学生的动手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师要合理地把握课堂时间,同时应该建立开放实训室,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3)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分解、重构,单纯的一门课程改革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课程改革达到一定基础时,从相近的课程进行融合,设置工作项目,逐渐过度到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去设置工作项目。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上官同英,刘冬敏.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州大学学报,2011,28(4):120-122.
[3]牛百齐,毛立云.数字电子技术项目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篇10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电工电子技术;探索与应用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做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它有着应用范围广,理论性、微观性、操作性、抽象性均强的特点,对学生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中职学生大多基础知识薄弱、理论知识领悟能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这就导致了学生感觉课程“难学”,教师感觉课程“难教”的困境。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中职学生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强、思维活跃、好动手的特点。鉴于这种情况,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教师应适应学生,改进以课堂语言传授信息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探索更加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因此,笔者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了项目教学法。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项目教学法提高了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1.项目教学法的涵义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选择一个核心课题,据此为学生设计一个项目,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或者一个产品)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1]设计的项目应与一定的教学内容相联系、与企业的生产活动直接相关,能够形成具体的成果,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才能解决的问题。项目教学法是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典型、最有效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充分体现了行为导向教学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协作性学习的原则,通常也被称之为项目作业法。[2]
2.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在项目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应重点突出学生自己的主体作用,教师应把学习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和理解课程要求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同时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不能过多注重最终的结果。而学生应该是学与做相结合,为做而学,在做中学,边做边学,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做的过程中提高专业技能。
二、课程项目教学的设计
1.课程项目教学的设计原则
课程项目设计与开发的好坏, 直接影响项目教学的效果。一般来说,课程项目教学设计应当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项目设计的科学性。项目设计应将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充分结合在一起,并要结合教学任务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3]
第二,项目设计的实用性。项目设计的工作过程要能够应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有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并且要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活动有直接的联系。
第三,项目设计的合理性。项目的设计因该难易适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果教师设计和下达给学生的项目太难,学生会因为无法完成项目而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但如果教师设计和下达给学生的项目过于容易,学生会认为没有挑战性,从而失去兴趣。因而教师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掌握和接受知识能力的实际情况,开发设计不同层次的项目,让不同班级,不同情况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升教学效果。
2.课程项目教学的前期准备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教师应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按照既定项目的要求,教师自己需先制作出一个项目成品。教师通过预定项目的制作,既可以对项目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发现项目制作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便能够在项目教学中有的放矢,更好地指导学生。也可以让学生在进行项目之前,对本课程要完成的项目有较为直观、形象的了解,更好的掌握项目所要实现的功能,并充分调动起学生完成项目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活动中来。
3.课程项目教学的设计举例
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和任务设计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如该课程中的第一部分《电工基础》中,可以开发“直流电路的组装与调试”和“交流电路的组装与调试”等项目;在第二部分《电工技术》中,可以开发“变压器组装和调试”、“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和“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等项目;在第三部分《模拟电子电路》中,可以开发“充电器的制作与调试”和“迷你小音箱的组装和调试”等项目;在第四部分《数字电子电路》中,可以开发“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和“计数电路的制作与调试”等项目。
三、课程项目教学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大致可以分为任务布置、项目讨论、项目准备、项目制作、产品展示和项目评价等6个步骤。下面以迷你小音箱的组装和调试为例,来具体介绍。
1.任务布置
首先确定任务:迷你小音箱的组装和调试。明确任务后,由于类似的产品在实际生活中屡见不鲜,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非常高涨。有的学生说类似电路可以在电视机中应用,有的说可以在收音机中应用,也有的说可以在手机中应用,学生们的发言非常踊跃,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在任务布置过程中,教师要尽力调动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充分体现学生在项目教学法中的主体地位。
2.项目讨论
首先,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讨论。在项目教学法中,各个项目的实施和开展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因此首先要对进行项目教学的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分组过程中,根据项目的不同,一般每组可安排3至5名学生,每组人数尽量不要超过6人。分组时可以首先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教师再根据项目要求进行适当调整。每组尽量搭配不同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学生,每组安排一名理论或实践能力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小组中每名成员的具体分工由小组长进行统筹安排,每名小组成员都要安排具体的工作任务。在确定小组项目实施的工作思路时,由各小组成员要围绕项目集体进行讨论。就迷你小音箱的组装和调试的具体案例,各小组在集体讨论后要形成初步的设计方案。其次,每个小组按照设计思路画出电路原理图。在该案例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每个小组设计出的电路图都各有不同,各电路图中也都有错误或不足之处,但笔者认为教师应不急于指出每组电路设计中的具体的错误,而是先让各组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并让各小组之间相互指出电路设计的错误和不足,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对本组电路进行修改和完善。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学到知识,同时也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项目准备
教师对各组学生设计的电路进行点评,并对电路原理进行分析,使学生熟悉音箱里相关元器件、电路相关参数,并熟记原理图结构和各部分所实现的功能。以小组为单位发放有项目相关元器件,并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利用万用表等仪表对相关元器件进行识别、分类、测试。完成测试后由小组长向教师汇报本小组工作完成情况。小组疑难问题,由教师负责进行解答。
4.项目制作
小组每名学生根据各自分工,在电路板上进行插装和焊接。在焊接过程中由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对电烙铁等焊接工具的使用,保证学生焊接过程中的安全。对装配焊接好的电路板进行测量和调试,然后进行产品总装,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填写实验表格和记录。在项目制作过程中,每名学生都应该有独立进行工作的机会,小组成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制作过程中由小组长向教师汇报本小组工作完成情况。小组疑难问题,由教师负责进行解答。
5.产品展示
各小组在产品制作完成展示前,为保证产品通电安全,由教师要求每个小组的组长必须先自行检查电路,利用万用表等仪器设备检测产品电源电路和其他电路部分有无短路现象。在确保电路安全后,分组进行通电实验。根据音箱的音质、音量等要求进行调试,对出现故障的电路进行小组分析和调试,并由小组长对实验结果和问题进行记录,由教师负责进行解答。通过产品的展示可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6.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既是对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的总结分析,也是对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手段。具体来说,就是根据项目教学法的阶段性特点以及电子线路教学的要求,通过制定的评分表格和评分标准对每一个小组的作品进行评分,教师指出每个作品的优缺点和今后需要改进的问题,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交一份实践报告。通过实践报告,叙述作品设计的实践过程,说明作品工作的原理,从而完成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如图1)。
四、结论与启示
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既能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完成项目讨论、准备、制作、展示和评价全过程的同时,还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笔者认为,项目教学法在电子类专业课程教学中,还可以更加深入的探索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建富.职业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4.
[2]刘邦祥.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为导向教学[J].职教论坛,2006(1):4-8.
[3]李晓香.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线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10(5):98.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