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28 18:3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信息系统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篇1

【关键词】土地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应用

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空间信息系统,其在使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相比于传统的测绘技术有很多技术上的优势,不但可以节省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极大的避免和减小误差,这些都提高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并且在进行项目的建设时,要对建设土地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使用,采用先进的土地测绘技术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土地的管理效率,实现土地在建设项目时的合理利用,为工程项目的土地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土地测绘技术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本文就土地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做主要的分析和探究。

一、土地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的优点

1、节省时间精力,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来进行相关的土地测量工作的,有着自身固定的工作流程和系统,可以十分完整的进行测绘操作,相比于传统的土地测绘技术可以大大地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在地理信息系统的程序设定上,每一个系统都拥有完整的工作系统和特定的工作流程,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只需要进行相关的设定就可以完成需要的土地测绘,节省时间和精力,以此缩短土地测绘当中的繁琐流程,提高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

2、测绘信息具有时效性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在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土地进行测绘工作时,必须要首先进行系统工作的规定,根据当地实际的地理环境变化,合理的调整和分析测定的结果,还可以采用卫星监控和即时控制等高科技的方法来对地理变化的结果进行相关的监测和分析,包括地理环境的改变、天气的变化和人为的原因等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分析,找出测绘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并将影响的分析结果归类整合,及时的发应在测绘的结果上,确保了测绘信息的时效性。

3、能够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测绘过程中的失误 一般来说,在传统的测绘过程中,测绘人员进行的测绘都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测绘中一个微小的人为失误就可能造成测量结果的重大失误,导致整个建设工程的严重错误。但是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测绘工作时,整个的测绘过程都是通过系统自身预设好的程序自动完成的,因此在数据的采集、输入和分析整理过程等都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测绘的失误,保证测绘结果的准确性。除此之外,在测绘完成之后,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可以根据测绘的结果绘制相应的图表,图表的布局、着手和比例尺等都会根据系统预设的程序自动的选用,极大地减少了人工绘制图表的误差,提高了测绘的准确性。传统测量手段基本都存在毫米级的误差,且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会对测量精度产生直接影响。.其平面扫描通过卫星来实现,测量人员仅需正确操作接收设备即可,整个过程人为影响降至最低,最大程度上保证测量精度。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测绘中的具体应用

1、数据的采集 在土地测绘工作的初期,首先应当对测绘对象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对其进行抽象、离散等处理,使得最后的测绘结果能够以栅格和矢量等方式正常的存储在系统的数据库内。在传统的测绘过程中,主要是使用仪器的扫描来产生数字,进行人工数据的测量,这不仅会影响测绘的工作效率,还会使得测绘的精准度大大下降。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后续的数据进行相关的处理,使数据的采集更加的精确。

2、数据的处理 目前所进行的土地测绘,既包括了对建设项目的土地测绘又包含了对于道路土地的测绘,这些测绘对象的共同特征是其都存在着客观属性和主观属性,测量时数据的直观体现便是客观属性,而使用不同物体进行代表说明的便是主观属性。在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测绘数据的数理分析时,若不能对其进行定量的分析则容易造成测量的不准确,因此在处理时要根据测绘对象的属性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等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处理。

3、数据的管理 在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测绘时,测绘得到的数据管理也是土地测绘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地的测绘当中会产生很多复杂的数据,对于这些数据的正确管理在测绘工作的整体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一般在进行测绘时需要用点、线、面等来进行实物信息的表示,在测绘信息中有特定的含义。例如点一般代表路段上的桥、道叉等;线代表的是道路中线、边线;面代表的是相应的建筑。在地理信息系统中,通过地理数据库来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密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的安全性。

4、数据的显示 一般情况下,地图特征都是通过单一值地图、单一的符号和相应的字段属性及数量的表达等构成的。举例来说,使用单一的符号可以代表相关的实物,进一步就可以得到符号的密集程度就代表着实物的具体分布情况,因此在土地的测绘中就可以使用特定的符号来进行实物的表达。另外还可以通过不同的颜色标记来进行实物和数据的区分,这就大大的提高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显示能力。但是在传统的测绘地图当中,比例尺的精确度达不到要求,画面显示的清晰度也有待提高,这些都是测绘地图的缺点,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就正好改善这些不足,满足了测绘地图需求。

5、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随着近来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人与资源的矛盾的越加突出,因此,必须要大力开展科学保护研究工作,加强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而GIS技术、GPS技术、RS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和矛盾的激化,通过现代GIS技术的探讨与分析,加强对的科学研究与整理规划,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GIS技术利用其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对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扩展应用,可以快捷、高效、实时获取信息,同时系统运行中通过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应用,还要在每一时间采集资源空间数据信息,并且对这些数据进行客观处理,按照相关的空间位置以及地理坐标,强化数据编辑,充分实现资源管理的自动化,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

结语

在土地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先进科学的融合,有效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并且通过对土地管理的科学有效的运用,为我国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准确有效的建设依据,从而促进了建设行业的发展。再者,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实际测绘过程中,技术人员不断的根据现场的情况进行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使用技术手段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修缮和改进,并使得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更加的广泛,极大的推进了测绘技术的发展,完善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性质。

篇2

产建设的信息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极需要能集房产测绘成果管理、房产业务管理及房产信息于一体的信息系统。充分应用当前最先进的GIS技术、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房产管理的特点,为房产管理和满足公众了解房产信息的要求提供了一个畅通的渠道。

关键词: 房产测绘;GIS;楼盘表;Geodatabase; MIS; CAD

Abstract: With the urban real estate market booming developed, real estate management has become onerous and complex, tradition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of pure real estat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IS management system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property management, and public information needs of urban real estate construction increasingly urgent, and therefore badly in need one information system can set the real estate surveying and mapping results management, real estate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real estate information. The full application of the current state-of-the-art GIS technology, database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al estate management, and provides an unobstructed channel for real estate management an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ublic about the real estate information.Key words: real estate mapping; GIS; Property table; Geodatabase; the MIS; the CAD

中图分类号:F29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的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性产业—房地产业正在迅速崛起,房地产交易相应日增,众所周知,房地产管理涉及到海量的空间数据,如以图示方式表示的土地房屋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的房产图,包括房产分幅、房产分丘图和房产分层分户平面图等,同时要对房地产空间数据要进行形式多样的查询统计、制表、制图和综合分析。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GIS技术、CAD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建设全市范围内准确、动态、高效和标准化的共享型房地产基础空间数据库,使之成为房地产行业的空间定位基础,成为“数字房产”的空间基础平台,为实现以图管房、以图管证、以图管档、以图管业,防止房屋重登、漏登,防止产权虚报、瞒报,为房地产管理、规划和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完善、优质和高效的房地产地理空间信息,利用各类房产信息,达到房产管理和服务的最优化。所有这些一体化的应用都离不开房产测绘的一体化集成。

2.一体化集成的优越性

一体化集成的房产测绘系统可以解决传统的测绘图形信息采集与属性采集分头进行而存在的关联性差、数据一致性难以维护等不足之处,避免了数据进入信息系统所需的二次加工和处理,提高了数据进入信息系统的效率和准确率,可以大大缩短数据采集的周期。一体化集成的房产测绘系统直接面向数字房产GIS需求进行数据采集,直接生成符合GIS要求的房产测绘数据,避免了传统测绘的CAD数据格式与GIS格式之间繁琐的转换,可直接将数据写入信息系统GIS空间数据库,并提供了直接基于空间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新的能力,这是传统的房产测绘系统难以实现的。一体化集成的测绘系统所具有的数据快速入库和高效更新的能力正是数字房产系统所迫切需要的。

3.房产测绘在GIS系统的应用

房产测绘系统所针对的主要用户是房地产测绘单位、房管部门及房地产开发商,最终目标是针对房产项目测绘分层分户图绘制、面积计算及分摊的目的而开发的应用系统。可实现房产测绘面积计算、分摊处理、分层分户图及各类面积表格的输出。从而提高图形绘制和面积计算的速度 ,促进配发房产证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通过对房产测绘单位实际工作过程的分析 ,得出房产项目测绘系统的工作流程(见图3)。

要实现上述目标 ,系统必须实现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1)数据录入方面:方便的野外数据的录入,以及其他数据格式GIS和CAD数据的录入。除了勘丈记录数据的录入,系统可方便地从其它GIS基础软件和CAD软件中获取和转换图形及属性数据,也能将系统数据交换为一些公用的文件格式,目前系统可实现与AutoCAD格式 ( .dxf,.dwg)、ERSI格式 ( .shp )等数据交换。实现与AutoCAD、ARC/INFO等数据共享。数据转换可以保证空间信息在相互不兼容的系统中进行交换和共享 ,并保持被转换数据的本来意义。

(2)成图方面:操作方式简便快捷,建立层和层图的关联关系,通过层图直接生成附图。规范图层设置,把图形要素严格按照图层规定存放,便于管理及查询;通过拓扑构面,指定面属性,自动进行户轮廓识别操作,产生户标识;自动计算全部户室面积、排列户室序号、并标注户的几何尺寸;自动处理复杂曲线房间的面积计算。面积计算,包括套内面积,阳台面积,,墙体面积,公用面积。

(3)图形与属性关系方面:建立图形面积单元实体与其门牌、房号等属性的双向挂接 ,实现图形、属性的双向查询 ,并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命令驱动,即可直接在命令窗口输入边长、角度、坐标等;提供绘制线、折线、圆心圆、两点圆、三点圆、椭圆、三点弧、圆心弧、梯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曲线等绘图功能;提供删除、移动、复制、镜像、旋转.倒直角、曲线光滑、延伸、打断、炸碎、偏移、多边形分割、多边形合并、构建岛状多边形、增加节点、节点编辑等功能;距离量算、面积量算、坐标量算;提供智能捕捉功能;放大、缩小、平移等视图操作等功能。系统可直接设置测绘信息、指定面属性、划层定区、拓扑构面功能、生成外墙、自由面归属、自定义分摊指定、面积分摊及分摊计算过程报表生成、属性信息录入等功能。属性数据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建筑物的基本信息,该建筑物功能区的基本信息,该建筑物每一层的基本信息,该建筑物里每一户的基本信息,其中包括各种面积的分摊计算。系统实现了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的一体化存储和管理。当用户对标定过的图形进行删除操作时,系统能自动将对应的属性库文件中的内容删除。

(4)面积分摊方面:依据国家标准 ,采用合理的数据结构 ,规范面积分摊流程 ,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面积分摊模型 ;系统采用房产智能分摊技术,可以进行房产的简单分摊、商住两次分摊、不分摊、复杂分摊,解决房产测绘中的分摊难题。分摊计算过程报表生成。

①简单分摊:简单分摊是只有一栋楼要分摊,并且没有要分摊的共有共用面积,各层的共用面积=各层的建筑面积—各层的套内面积。栋总共用面积=各层共用面积和,栋总套内面积=各层的套内面积和。分摊系数=栋总共用面积 / 栋总套内面积,户分摊的共用面积=户套内面积 X 分摊系数。

②商住两用分摊:只有一栋楼要分摊,但层分为商用层和住宅层,并且栋共用面积同时分摊给商用层和住宅层。 首先根据层的类型将共用面积分摊到住宅层和商用层,系数=栋共用面积 / 栋建筑面积 商用层分摊的共用面积=系数 X 商用层建筑面积(然后分摊到商用层的户) 住宅层分摊的共用面积=系数 X 住宅层建筑面积(然后分摊到住宅层的户)。最后将商用层的共用面积分摊到商用层,住宅层的共用面积分摊到住宅层。之后,再将它门分摊到相应的户中。

③复杂分摊:复杂分摊是分摊多功能综合楼。分摊原则事例如下:

层的计算建筑面积=层建筑面积 - 层共用面积(包括栋内和栋间)。

栋的计算建筑面积=栋建筑面积 - 栋共用面积(只包括栋间)。

(5)成果入库管理和输出方面:规范成果数据 ,使房产测量成果数据能够按照相关的空间数据库标准被纳入统一空间数据库管理体系。依据国家房产测量标准输出各种图形和报表。

以上五项具体内容中,图形与属性的双向挂接是系统功能实现的关键之处,也是GIS技术在系统功能中的具体体现,只有实现了这一点,才能保证图形、属性数据的一致性,实现双向查询,自动生成房屋的分层分户平面图以及最终成果数据进入统一的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中。

4.一体化集成技术的实现

基于对房产测绘与信息系统一体化集成的分析,结合笔者从事房产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提出了以GIS为核心的总体技术路线,在大连市房地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中总共分为两个大的系统,其中房地产基础地理数据管理与更新系统(基于C/S结构),基于房地产测绘业务数据,采集和管理大连市房地产基础地理数据,实现数据的动态维护和更新机制,为大连市房地产以及国土资源等行业提供最完备、现势的基础地理数据;数据查询分析部分(基于B/S、C/S结构)实时提供有关大连市房地产基础地理数据、房产专题要素等房屋资源信息,系统通过提供有关房地产信息的综合查询、统计和分析的手段与工具,供相关领导在了解房地产基础地理相关信息的背景下,对房地产的业务工作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5.系统集成的关键问题

第一:CAD数据到GIS数据的无损转换

由于历史的原因,大连市房地产基础地理数据是基于AutoCAD平台采集的,随着GIS技术的发展,原有的CAD数据要向GIS平台迁移,以满足数据建库、分析、管理以及各种应用的需要。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不少针对CAD数据转化到GIS数据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但是都没有有效解决CAD数据在GIS系统的中存储和显示问题,如何和原来的几何表达相衔接的问题,以及拓扑关系的问题。本系统利用ArcGIS的Geodatabase模型,基本解决了基于CAD的房产基础地理数据转入GIS数据库中的逻辑组织问题,实现了数据从现有的CAD格式数据转换到GIS格式数据,并保证其几何空间数据的一致性,同时也实现了将CAD下的标准和成图方式(包括数据的分层、编码、封闭、接边、符号显示等)无损地转换到GIS下的分层结构标准和成图方式。并和已有属性数据库进行挂接,满足房产GIS应用分析的要求。

第二:基于业务的数据库动态更新

为了使系统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保证数据的现势性和完备性,需对基础地理数据进行动态更新。而基于业务数据实现对基础地理数据库的动态更新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基于房地产管理的业务数据,如规划数据和房产基础测绘数据等对数据库进行动态更新,一方面保证了数据的良好的现势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房产分幅图的日常修补测业务,避免了数据采集的重复投入,减少了数据维护的成本。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基于房产业务数据的动态更新和一体化更新问题,提供通过规划图、房产基础测绘等手段进行数据的动态更新和维护方案和功能。为城市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的更新和维护探索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第三:基于GIS的以图管房

权利人、房屋坐落、房屋属性(建筑结构、建筑面积、建筑年代等)构成了房屋产权登记的三大要素。权利人登记通过个人身份证等可以确定,房屋属性通过房产测绘形成分层分户图测绘报告可以描述。而房屋坐落采用文字描述很难确定唯一性,如地名发生变更、输入失误,因此很容易造成房产交易中的虚报、漏报、重复发证等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重复发证及防止产权转移限制(查封或抵押)的交易是产权产籍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采用传统的基于文本的数据管理方法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基于GIS的以图管房的思想,建立以房产图为基础,以房屋管理号为索引的管理体系,采用统一的房屋丘号、幢号、楼号进行数据库管理,充分利用房屋位置在图上的唯一性特点,每幢房屋建立唯一编号(这个编号可由系统产生的唯一号表示),通过房屋的唯一号作为关键索引,贯穿于房地产管理的各个业务环节,保证房产交易发证的唯一性,从而从根本上避免一房多卖、重复发证及防止产权转移限制(查封或抵押)的交易等存在的问题。

第四:基于楼盘表的房产业务数据管理模型

在房产业务中,楼盘表是关联房产测绘、交易和权属的核心业务模型。房产测绘本质上描述的是房屋的空间属性。通过房产测绘确定了房屋的位置及四至,分层分户图从微观上详细记录的建筑物中各个楼层的空间关系、房屋的内部结构、精确的房屋尺寸以及整幢房屋的面积属性(共用面积、阳台面积、墙体面积等), 因此,楼盘表和房产测绘有其内在的一致性,楼盘表在理论上应该来源于房产测绘。而房产交易以及权属发证是以楼盘表的最小权属交易单元为单位的,楼盘表贯穿于房产业务的各个环节。因此楼盘表是房产业务的核心数据管理模型。

6.结束语

基于GIS的房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强的工程,涉及房产业务,GIS、数据库、网络等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本系统基于房产管理第一线,注重应用的使用性,为房产测绘成果管理提供了一套相对完善、实用的 解决方案,为房产管理提供了全面的、可靠的信息服务,真正实现了“以图管房”的目的,提高了城市房产管理的水平,并为广大公众能实际了解城市房产建设提供了一个畅通直观的渠道。

作者简介:

①汤志华(1979~),男,汉族,江西赣州人,工程师,现从事工程和地籍测量、地理信息(GIS)与房地产测绘工作。

篇3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测绘工程 应用

[中图分类号] P20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113-2

传统测绘工作模式在精度和效率等方面越发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尤其在野外施工和大型高精度地标建筑的测量放线工作中,新兴的测绘技术与设备支持逐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是3S技术的组成部分,由计算机系统、地理数据和用户组成,是通过采集、存储、管理、检索、表达地理空间数据来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信息的通用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已在城市测绘工作中得到全面应用,是测绘工作现代化的重要表现。

1地理信息系统特点及功能

1.1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在现代测绘活动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测绘技术与传统测绘模式相比,其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1.1数据精度大大提高

传统的建筑领域测量,不论是二等亦或是一等,都存在毫米级的误差,同时还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与操作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操作上的细微误差往往会带来最终结果的巨大误差。地理信息系统在测量方面采用与传统工程测量完全不同的模式,通过环绕地球的24颗卫星组成扫描平面,测量者将设备安装完毕之后便向卫星发射测量信号,由卫星获取相关测量数据并反馈给操作者,目前人类的卫星拍摄技术可以在百公里之外的太空区域拍摄到地面的一只蚂蚁,精度远远超越了传统测量设备,同时避免了人为操作的误差,这使得一台普通GIS工程测量仪的精度可以轻而易举的达到0.01毫米级,传统测量与GIS测量的误差对比如表1所示。

1.1.2外部因素影响小

地形地貌、气候地质等因素都将对传统的工程测量和控制点的设置带来巨大困难,在山区或高地,某些地方甚至无法测量,只能通过插入法或等高线等模式进行估测。同时风雪、雨天等气候因素都将严重影响工程测量和施工控制,当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求较高的测量便无法进行。而GIS系统“采用的卫星平面处于太空,脱离了大气层,其测量和观测不受天气和气候影响,同时其工程测量和监控,只需将发射接收一体设备放置在测量位置即可,无需调平等操作,所需工作面小,所以其受地形影响也小”。

1.1.3测量效率高

由于不需要调平、调节、观测、估读等一系列环节,同时受地形和天气影响小,GIS系统在工程领域的测量效率与传统测量方式相比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地形地貌勘测,可使用数台GIS 测量仪分组扫描进行,可以快速绘制出所测地形,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

1.2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1.2.1数据管理

通过各种手段,GIS系统可以对地理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录入、科学管理和维护。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所需信息准确地进行检索查询,给后续的监测工作者提供各种丰富的第一手资料。通过GIS技术,测量信息将会得到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

1.2.2输出功能

得益于GIS系统强大的输出功能,利用卫星进行地形图绘制成为可能,且同手工制图相比,GIS 作图要比其在效率和精度上高出数十倍以上。GIS系统起初就是为绘制地形图而开发的,这种技术最终为建立地形图数据库提供了最为基础的技术保障。

1.2.3遥感影像处理

作为GIS系统的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遥感数据通常作为该系统中一个子模块而存在。并且利用遥感影像技术中的图像自动匹配技术可以进行相关监测数据的处理。

2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应用

鉴于GIS强大的定位和测量功能,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2.1高精度测绘

GIS依赖于地球三个轨道平面的24颗卫星,将卫星定位和遥感技术良好的整合了起来,特别适合于大型建筑的高精度测绘,在GIS测绘模式下,传统的定点和调平全部由测量设备与卫星之间的信号调节自动完成,不仅速度快,而且精度高,使传统测量中的人工定位和调平中误差趋于零。在操作方面,GIS集成的计算机模块可以实现自动读数,而操作人员只需要将GIS测绘系统移动至水准点或顶点位置即可,这样读数和操作误差也趋于零。而在测绘精度方面,目前卫星定位技术可以轻易地在离地球120公里的轨道平面上捕捉到地面的一只小型动物,在目前人类所需的测量精度要求下,其误差可以忽略不计。不仅如此,GIS系统可以自动将测绘点形成回路,通过操作者输入的检测标准,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判别,可以快速发现当中的差异数据以备进一步复查。定位、对中、读数、操作和测量误差都趋于零,使得GIS在现代高精度测绘中的运用很广,测绘成果也有很高的可信度。

篇4

财务预警是在广泛拥有财务信息数据的基础上,以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为中心,通过实时分析、监测与预测,准确客观反映医院经营情况、医院财务状况,及时对医院各环节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以便及早采取防范措施,以规避医院财务危机的发生。本文通过对财务预警系统内涵、作用、预警指标的分析,探讨在新形势下构建医院财务监督预警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建立医院财务预警系统对降低医院管理风险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财务监督;预警信息系统;医院管理风险;应用性

随着我国卫生改革的的不断深入,以及国际一体化市场进程的加快,医疗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其运行风险也在逐步加大。加上现阶段我国部分医疗决策者管理素质、水平的弱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如果不能有效规避与防范各种风险,可能使本已发展滞后的医院陷入更为严重的危机。财务危机常表现为一个渐进积累转化的过程,建立财务监督预警信息系统(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system),通过对敏感性财务指标风险的监控,能够有效地发挥监测预警作用。

1 财务监督预警信息系统的建立

医院财务预警是在广泛拥有财务信息数据的基础上,以财务指标体系为中心,通过分析、监测、预测财务指标,准确客观反映医院经营情况、以及医院财务状况,及时对医院各环节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以便及早采取防范措施,以规避医院财务危机的发生。一个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应该具备信息收集、预知危机、控制危机三大功能。通过收集与医院相关的国家政策、行业动态、财务经营状况,进行合理的比对分析,从而作出是否预警的判断。一旦发出预警信息,医院决策层就应采用必要的手段,以便及时化解财务危机,防范财务风险。

2 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财务监督预警信息系统应用性

2.1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财务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基础

预警与监测相辅相成,两都互为依存。因此建立有效的财务监测和预警系统,首先应仔细分析系统内环境、目标、结构、功能以及环境、目标、结构、功能与监测和预警系统之间动态关系,加以科学的理论考证与实证分析,设计出合理的财务比率指标并慎重选择。预警指标的选择原则上应保证指标灵敏性、有效性、超前性、稳定性。灵敏性就是财务比率指标可以准确反应出财务运行的主要方面;有效性和超前性就是选择的财务比率指标既能反应出当前的财务状况而又不受期影响;稳定性是指选择的财务比率指标在不同状态下,其变化幅度、预警标准有相对稳定的可执行性。

2.2建立监测预警信息分析责任报告制度

通过对敏感性财务指标的监测与分析研究,财务经营监测预警系统将对医院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作出预警判断。通过对经营运行过程的有效监测,及时判断当前医院经济运行状况,从而作出目前医院财务状况属于何种景气状态、以及即将面临的景气状态,如果发现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危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就会通过对财务比率指标的比对,查找诱发财务风险的根源,建议医院决策层制定相对应的干预措施,以预防经营财务状况受到进一步恶化。相对而言,资本、负债资产、投资方向是整个监测预警的重点,目的在于有效优化医院经营结构,使其运营保持在一定的可控范围内。

2.3构建财务监测预警指标

医院财务经营活动实际上表现为医院与外部环境间的人员、资金、物质、信息的一种互动交流,而表现于财务报表上主要为医院资金运动。而医院的资金运动的主要反映形式就是医院编制的会计报表,这也成为监测预警系统的主要数据源。因此构建合理有效的财务监测预警指标就显得成为必要。常见的医院会计报表包括医疗收支明细表、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药品收支明细表、科室成本核算效益表、基金变动情况表、现金流量表、损溢表等等。承担起监测预警系统中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资产保值增值能力等预警功能。

获利能力预警指标在医院主要包括毛利率、利润率、所有者权益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反应出医院正常获利水平;偿债能力预警指标常应用的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已获利息倍数、资金安全率、安全边际率等等,为偿债能力的一些量化评价指标;营运能力预警指标包括应收医疗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等。 应收医疗款周转率大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出医院的变现速度和管理效率,存货周转率实际是指货品的周转时间,一般意义上来说,周转时间越短,医院存货管理能力就越高,但也存在另一种可能,由于医院流动资金过少、或资金严重不足,导致存货水平下降。因此应结合市场变化、医院实际保持合理的存货周转率。

3 结论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运营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涵盖了资金筹集、使用、分配、清偿等各个方面,财务管理机构以及规章制度的建立、财务计划的编制、财务资金的筹措、使用与监管等等都属于医院财务管理的范畴。作为医院财务部门,应承担起执行者与实施者的角色,建立有效合理的财务监督预警系统,也是责无旁贷的工作,而加强财务监督预警信息系统对降低医院管理风险的应用性研究,不仅能够有效构建预防财务风险的屏障,也能够极大降低医院管理的风险。

【参考文献】

[1]伍大春.医院经营创新投资与财务风险思考.中国卫生经济,2002,21(8):39-40

[2]黄少瑜,肖昱华.加强和规范医院财务管理促进医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J].中医药管理,2009,8:729-780.

[3]方鹏骞,张佳慧,董四平.非营利性医院资金运营效率和财务风险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2010(3):15-16

[4]赵晋艳,孙培生.现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及改进意见[J].会计之友, 2008(23):24-25

[5]韩琼.股份制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J].财务通讯:综合(中):2011,11:150-151

[6]孙晓阳,周绿林,詹祥.基于ERP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3,13:40-41

篇5

【关键词】 3G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 重要地位

一、前言

3G技术是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个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来看,经历了模拟到数字、语音到视频、人工到智能的发展历程。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以AMPS系统为主要代表,属于模拟信号,能够进行语音业务;第二代采用TDMA和CDMA,以数字式GSM系统和IS―95系统为主要的代表,可提供有限的数据及多媒体业务;依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宽带为主要代表的3G技术迅速崛起,成为移动通信系统新的焦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二、3G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的影响分析

2.1 服务领域呈现扩大的趋势

截至2012年8月底,国内手机用户数量已超过7.1亿,而中国手机网民占到使用人数的34.2%,总规模达到1.8亿。中国移动增加基于TD-SCDMA技术制式的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电信增加基于CDMA2000技术制式的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联通增加基于WCDMA技术制式的3G业务经营许可。基于3G技术的移动通信网络日渐强大,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越来越多,用户数量和服务收益也呈现快速增长的状态。

2.2 技术体系发展更加健全完善

由于3G技术解决了2G通信技术的瓶颈,在移动通信数据传输、流媒体播放等方面产生突破性进展,3G技术对移动通信系统的构建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在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设上,CDMA2000、WCDMA和TD―SCDMA三个技术标准应用比较广泛。基于以上体系的建设,形成众多的应用终端和服务;视频传播、点播、直播服务;电子商务应用及互联网技术的融合,都是3G技术的发展的成果体现。

2.3 促进移动通信系统的全面发展

3G技术不是新生事物,而是移动通信系统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和发展的最新成果,是世界移动通信业集体智慧的结晶。通信服务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主要目的,随着用户对通信需求越来越高端,也必将促进相应技术的创新与发展,3G技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3G技术是通信产业的一个革命,是对应用技术的完善与发展,随着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实现了3G技术与应用终端的完美结合将是最终的发展趋势。

三、3G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应用中的思考

3.1 3G网络技术面临的困境

从技术角度来看,3G业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平衡体系,也是移动通信系统具备顽强生命力的重要体现。CDMA技术接入相对复杂,因频谱与时间上共用特征,导致存在较大的“自干扰性”,需要加以解决;基于IP技术的统一平台IMS建设存在较大难度,无法保证系统架构的兼容性和IMS业务承载的质量,OMA和OSA/Parlay两种主流的融合,仍然存在较大的风险;终端市场的发展制约3G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系统与终端的兼容性、电池和其他硬件也成为新的影响因素。

3.2 3G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思考

3G技术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新的高度,体现的是人们对通信技术需求的多元化、具体化和创新化,是阶段性科技成果的结晶。随着3G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必将赋予移动通信系统以更多的增殖服务,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针对WLAN的应用,如何与3G技术实现有机融合,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解决移动宽带业务的应用问题,确保为用户提供更加快捷的服务;如何解决运营成本与用户支出的矛盾,在保证基本利润的前提下,扩大覆盖人群和范围。从发展战略来看,如何针对市场动态需求,优化运营技术,不断创新3G应用领域、产品和服务,扮演好移动通信产业链中的重要角色,是我们所有人员需要思考的重要内容。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过程中,3G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取得了重要应用,在移动通信网络的构建、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以及满足移动通信发展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参 考 文 献

[1] 常玉辉.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移动台数字基带测试[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2] 朱红儒.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安全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篇6

[关键词]管理沟通信息传递高校管理沟通信息传递模式途径

著名沟通学专家玛莉?蒙特女士指出,管理沟通是指管理工作者为实现一定管理目的或影响,通过各种语言或非语言载体与其他相关的人进行信息交流,以取得受众的正确理解的一种策略性过程。[4]可见,管理沟通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由沟通者、沟通方式、沟通内容、沟通渠道、信息接受者、反馈、内外部环境和沟通效果组成。因此,本文认为,管理沟通是为实现组织目标,管理者通过一定的信号、媒介和渠道,在个体之间、个体与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之间有目的地进行知识、信息、情感、思想、观点和态度交流和传递的行为过程。

一、高校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的涵义

著名组织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是把一个组织中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1]有关研究也表明:在行政管理中大部分的错误是由于沟通无效或沟通不到位所造成的。管理离不开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沟通渗透于管理的各个方面。管理沟通是任何组织有效运作所不可或缺的,高校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组织机构也不例外。高校管理沟通是高校为达成某种目标,管理者与师生之间、师生与师生之间、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以及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信息多元化交流、传递的过程。这种交互流动的过程实际上体现在高校管理沟通中的信息传递。这里的信息传递是指信息发送者通过一定的渠道传递具有一定价值的信息给信息接受者的过程。信息在高校内部科学传递,有助于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高校管理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信息在高校外部有效传递,有利于高校管理组织及时与政府、兄弟院校和其他社会团体单位进行沟通,准确获取各种信息,让他们了解并支持高校自身教育管理目标与发展战略。可见,高校组织的科学管理和健康发展与有效的信息传递密切相关。

本文所研究的高校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是指为了达成某种目标,高校管理者在与管理者、师生以及社会之间的交往沟通中,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将一定的信息传递给管理者、师生以及社会的过程。高校管理沟通是一个不断传递信息的过程,高校管理者对高校及其相关信息的准确性把握和占有信息量的多少,将一定程度上决定高校管理与决策水平。科学有效的高校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是高校管理与决策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因此,为确保管理者获得科学有效信息,保证高校能正常运作和生存发展,很有必要探究究高校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的模式和途径。

二、 高校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的模式

高校管理沟通的信息传递关系到高校中的每一个成员、单元和部门。在高校管理沟通中,不仅是高层管理部门发出信息、其它部门和基层相关人员接受信息,也不仅是基层人员发出信息,上级主管人员听取信息。实际上,高校中各个成员、单元和部门都涉及到信息传递,都会参与到传递信息的过程。它们既是信息发送者,也是信息接收者。因此,高校里任何一个人、单元和部门只有了解高校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的模式,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

沟通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是否通畅取决于信息传递的模式和途径。“信息传递指信息传递者S(Sender)自己或通过信息A(Agent)用一定的手段把信息送到特定的信息接收者R(Receiver)手里。传递模式是对这一过程的抽象,是贯穿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具体手段或方法。”[3]“以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的信息传递称为信息传递模式。”[5]在高校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模式则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的管理目标在管理沟通中以怎么样的方式、方法传递信息。由于信息传递标的不同,所以信息传递模式也多种多样。

按信息流向与方式不同,可分为单向传递、双向传递和反馈传递等模式。单向传递是指信息从发送者到接收者间单方向地传递,如高校内部下达各种简报,上报各种报表,公布各种行政命令等。双向传递是指信息在发送者和接收者间互相传递,他们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信息发送者又是信息接收者,如经验交流会,上下级间请示和批复等。反馈传递是信息接收者在接收到信息后,经过对信息的理解、加工、处理后,再将信息反馈给发送者的方式和过程,如高校内部的下级行政机关根据上级机关的要求上报各种数据报表,反映情况,汇报工作等。

按信息量集中程序不同,可分为集中和连续两种模式。集中式信息传递是指时间集中、信息量大的传递,如年终总结,季度情况反映等。连续式信息传递则是不间断的、持续的传递方式,如按日、按周、按季度上报的工作情况等。

按信息传递范围或与环境关系不同,可分为内部传递和外部传递两种模式。内部传递是信息在高校内部的传递,如会议汇报、公告、电话等。外部传递是指高校管理者与社会各种团体或组织间的信息传递,如与企业的座谈会、与其他高校的经验交流会等。

三、高校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的途径

(一)国外关于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的途径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其启示

1.正式沟通信息传递途径

美国心理学家莱维特通过实验模型研究,提出链式、环式、轮式、全通道式和Y式五种正式沟通信息传递途径。[2]

(1)链式信息传递途径,即在组织内部间或组织间交流时,采用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等形式来传递信息的途径。这种途径的信息只能从一个人逐级传递到另一个人,居两端的人只有向下或向上传递信息,居中间的人只可以向上和向下分别进行信息传递。在高校管理沟通中,它能快速传递信息,缩短解决问题时间,效率显著;但信息经层层筛选容易失真,造成信息在传递和反馈过程中产生较大差异,不利于保障高校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真实有效性。

(2)环式信息传递途径,即组织内部成员间依次联系和沟通,且每个成员在管理沟通中处于平等地位,他们皆可与两侧成员同时沟通和传递信息,都有机会参与组织决策。在高校内部,它能平等快速传递信息,民主气氛浓,让参与信息传递者有一定满意度;但传递的信息容易造成集中化,高校管理者对信息预测程度较低,信息传递畅通速度慢,信息易于分散,难于形成中心,不利于实现高校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科学有效性。

(3)轮式信息传递途径,即信息是通过中间人来传递的,组织内只有他能够与其他任何人传递信息,所有其他成员只能与他交流信息。在高校管理沟通中轮式信息传递现象会经常出现,且很有可能叠加在其它途径中。它的优点在于信息传递集中化程度高,方便高校管理者快速精确解决问题;但沟通途径较少,欠缺平行沟通,不利于提高高校组织成员间士气,容易造成他们较大心理压力和较低成员平均满足程度。

(4)全通道式信息传递途径,即组织内任何一个成员都可以自由沟通,所有成员都有机会参与组织管理和决策。它在高校管理沟通中占据很大比例,优点在于信息传递的网络高度分散、所有成员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相互平等、信息传递面向全体成员,具有较强开放性;但信息传递比较费时,影响管理工作效率,成员间没有更多接触机会,不利于较大组织有效传递信息,沟通路线和数目限制信息传递与反馈能力。

(5)Y式信息传递途径。它表示四个层次的信息逐级传递的纵向沟通途径,即组织内只有一个成员位于沟通核心地位,他是上下传递信息媒介,起信息枢纽作用。优点在于高校管理沟通中有较高信息传递集中化程度,组织性强,信息传递和解决问题速度较快,有严格组织控制力;但高校内教职工、部门间缺乏直接的横向沟通,不能越级传递信息,信息通过层层筛选,易造成信息失真现象。

2.非正式沟通信息传递途径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戴维斯通过对沟通中信息传递、信息传播及其途径研究,提出四种非正式沟通信息传递途径,即单串型、饶舌型、概率型和密集型。[2]

(1)单串型是指信息通过一连串的人、组织或传递中介传递给最终接受信息的人或组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2)饶舌型是指通过一个人或组织把信息告诉其他人或组织,这一个人或组织是非正式沟通信息传递中的关键人物。

(3)概率型是指通过一个人或组织随机地把信息传递给某几个人或组织,再由这些人或组织将信息传递给其他人或组织,在这个传递过程中并没有一定的中心传递目标。

(4)密集型是指在信息传递途径的过程中,信息是由他人或组织转告给若干人或组织的;在传递过程中可能有几个中心传递目标,且具有某种程度的弹性。

它的优点是沟通不拘于形式,不受组织约束,以较快速度传递信息,可传递正式沟通信息传递途径难以获得的信息,是正式沟通信息传递途径的必要补充;但它具有不可控性,信息传递不确切,容易造成信息失真,易于形成小集团,不利于人心稳定、团体凝聚和组织和谐。

(二)当前高校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

借鉴国外关于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途径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其启示,我国当前高校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途径主要有四种即上行、下行、横向和斜向途径。

(1)上行途径,即高校成员、部门通过一定沟通渠道与管理决策层进行单向的信息传递,主要表现在:一是层层传递信息,就是基层教职工依据一定原则和程序向上逐级反映;二是越级传递信息,就是为尽快把问题或情况传递到管理决策层,下级没有按照正常程序来进行传递,而是越级与决策层直接对话,在高校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中,主要表现为基层各级对上级的请示汇报、申诉意见、提出建议和提供良策等。

(2)下行途径,指在高校中信息从管理的较高层次向较低层次的传递,即高校领导决策层对师生员工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体现在管理高层给下级传递教育主管部门命令、通知,指示、命令、规章制度、工作程序、方针、目标等。这种信息传递主要是让下级理解上级决策层意图,统一思想与行动,是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

(3)横向途径,即在高校中同一层次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如在高校党委领导下,分管教学、科研和后勤的三位副校(院)长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这种信息传递途径能够有效加强高校内部同一层级各个部门间沟通、了解与协调,是一种尽量减少或避免各部门之间矛盾与冲突的重要措施。

(4)斜向途径,即在高校中处于不同层次的没有直接隶属关系的机构、部门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这种途径主要是用来加速信息传递与交流,促进高校内部沟通与理解,增强高校内部成员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目标而协调各方工作。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孙永正等.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19-221

[3]杨峰,周宁,张会平.基于网络信息组织的信息传递模式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4,4:6-8

[4]张春莲.高校管理沟通中的障碍分析与再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2007.2:39-42

篇7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面向对象MapX组件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080-02

一、地理信息系统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为GIS),是由计算机软硬件和不同方法组成的能够对海量的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分析、更新和显示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它是由地图制图学、地理学、测量学、遥感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产生的边缘性学科。

作为一种主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除了具有普通数据库(CDBS)的研究内容外,主要还包括关于空间数据的输入、存储、检索以及空间运算、空间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内容。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系统相比,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在于:它不仅能够存储、分析和表达现实世界中的各类对象的属性信息,而且能处理、表达事物之间地理空间分布状况的空间关系,从空间和属性两个方面对现实世界进行综合、分析、管理,以方便地获取信息,满足应用和研究的需要,并将结果以图形或数字等多种手段直观的表达出来。

可见,地理信息系统以其混合数据结构和独特的地理空间分析功能而独树一帜,可以将地理信息系统理解为:GIS=CAD+DATABASE+SPATIAL OPEA

TION。

二、控件MapX简介

MapX是MapInfo公司向用户提供的具有强大地图分析功能的ActiveX控件产品,由于它是一种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标准控件,因而能支持绝大多数标准的可视化开发环境,如Visual C++、Visual Basic、Delphi、Power Builder等。编程人员在开发过程中可以选用自己最熟悉的开发语言,轻松地将地图处理功能嵌入到应用程序中,并且可以编译成exe文件,脱离Maplnfo的软件平台运行。利用MapX,能够简单快速地在企业应用中嵌入地图功能,增强企业应用的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能力,实现企业应用的增值。MapX采用基于MapInfo Professional的相同的地图化技术,可以实现MapInfo Professional具有的绝大部分地图编辑和空间分析功能。而且,MapX提供了各种工具、属性和方法,实现这些功能是非常容易的。因此,MapX非常适合中小型的GIS应用开发。MapX主要有下面这些功能:

1.MapInfo格式地图的显示;

2.对地图的随意浏览功能;

3.专题地图制作;

4.数据绑定;

5.图层控制;

7.简单的地理数据、属性查询;

8.支持栅格地图图像;

9.自动和动态注释;

10.提供强大的远程数据库连接。

三、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

“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是近几年来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研究的热境。随着世界各国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数字校园”的概念也相应出现。从广义上讲,数字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信息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管理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管理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的目的。

随着信息可视化(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技术和GIS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出现了另一种数字校园的理念,即在现实校园的基础上构建可视化的虚拟校园。这是一种基于地理坐标系建立的关于校园的空间信息模型,通过信息网络将现实校园的各种信息收集、整理、归纳、存储、分析和优化,进而对校园的各种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实体和现象进行模拟、仿真、表现、分析和深入认识网。现在许多高等院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地理信息系统,将GIS技术与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利用GIS提供的空间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去解决常规管理方法难以解决的许多问题。但是建设数字校园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它一方面需要学校内部多方面相互配合,理顺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建设过程应统筹规划、分期进行。因此,校园地理信息系统应该首先规划出分类管理模块和功能模块,然后逐一实现每个模块的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各个模块间的相互关系和信息交互,实现系统化管理。目前,国内许多高等学校已经建成或在建各种类型、复杂程度不一的基于GIS技术的校园信息系统,如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成都理工大学等。

四、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高等院校作为积极推广、使用高新技术的集中地,理应要求学校管理者掌握的信息现势性强,内容丰富准确,而且能进行快速查寻和综合分析,为学校的发展预测、规划决策以及科学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有鉴于此,开发基于GIS技术的校园管理信息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校园地理信息系统(CGIS)的建立和应用,可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无序的人工管理状态,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为管理、设计、决策快速准确地提供各种所需的图、文、声、像并茂的资料。将CGIS应用于学校后勤管理部门,可以提高学校后勤管理的水平;将CGIS搭乘上校园网络的快车,可以提高管理和决策的透明度,同时也将扩大CGIS的应用范围;将CGIS应用校务管理部门,可以有效的提高校务管理水平。

基于GIS的校园管理信息系统以电子地图的形式为平台,将学校的各种信息直观、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校园信息的双向查询、检索和必要的空间分析、统计操作以及按不同用户要求输出地图、平面图、专题图或统计表、分析图、文字说明等。高校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是适应当前信息社会中对高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也是建设“数字校园”,“校园办公自动化”的初期工作。

建立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意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用电子数字产品全面地反映校园地理信息的现状,包括各类建筑物、管线的空间位置、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由于系统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都实现了数据库管理,可以生成用户所需的各种数字化产品,同时可按各种条件生成和输出各种图表和报表。

2.有利于校园各种建筑物的有序化管理。可快速、准确地进行各类建筑物的检索查询和定位,为管理和设计规划提供准确而详细的数据,这种检索和查询是双向的,既可以根据图形查属性,又可以根据属性显示相应的图形。

3.有利于学生信息的有序化管理。将学生档案信息与地理信息相结合,可快速、准确地进行学生信息的检索查询和定位。

4.有利于校园资源的更加经济有效的利用。如将校园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学生的选课信息相结合,可以进行各种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实现教室资源的优化配置。

5.有利于建筑物、管网信息的维护、动态监测和更新,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6.由于使用了计算机管理,使管理信息便于传输,适合一家建设,多家共享。使用网络分析工具来优化资源调配,作各种应急处理,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7.在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做进一步的开发与研究。可以为城市数字化做一些基础牲及实验性的工作。

五、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主要功能

校园地理信息系统将校园内的图形、属性结合在一起,加以空间分析功能,在可视环境下解决与校园空间信息有关的信息查询、信息、空间规划、信息管理等实际问题。一般来说,校园地理信息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

1.分层显示综合校园地图或专题校园地图。它能向用户提供校园地形图、现状图、规划图等方面的信息,并能够输出不同类型的地图。

2.查询功能。利用属性表的相关属性(如房屋名称、建筑面积、使用面积、主要用途等)对图上校园实体进行查询(由表查图);利用信息工具查询路线距离、区域面积等基本几何信息;同时可直接查询图上对象的相关属性(由图查表)。

3.统计功能。系统可按属性表的相关属性进行统计,并能以直方图、饼图、密度图等专题图的形式输出。

4.将学生信息与地图相结合,实现学生信息和其宿舍地理位置等图上信息的互查及维护,从而改善学生档案信息的管理,实现学生档案信息的地理定位。

5.加入多媒体属性,使用户可以通过图象、声音、文本、影象等各种多媒体来更清楚、全面地了解地图上地形、地物的地理位置及相互关系。对多媒体属性可进行制作、编辑、查询显示、维护等操作。

6.实现缓冲区分析和最短路径查询等空间分析功能。为校园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辅助分析功能。

数字校园是建设信息化高校管理的必然趋势,引入GIS技术的数字校园系统将成为校园新的信息源。它的特点就在于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校园,将校园基础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它可以将校园内的平面图、图形、多媒体信息(如图像、声音、文本等)和属性资料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管理。通过系统可对校园内地理信息的各种要素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也可以在屏幕上进行不同格式的地图输出。

总之,实现校园的全面数字化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它一方面需要学校内部多方面相互配合,理顺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建设过程应统筹规划、分期进行。因此,校园地理信息系统应该首先规划出分类管理模块和功能模块,然后逐一实现每个模块的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各个模块间的相互关系和信息交互,实现系统化管理。在这方面更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工作者可谓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龚健雅,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万剑华、曲国庆、王心众、丁宁,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教程,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

[3]齐锐、屈韶琳、阳琳,用MapX开发地理信息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篇8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电网规划;应用;展望

中图分类号:TG3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083-01

一、前言

随着电网规划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在其中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地理信息系统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电网规划工作的整体效果。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电网规划中应用的必要性

电力能源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电力系统有国家电网主管,其业务范围已经涵盖了26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90%以上的国土面积已经被电力系统所覆盖。一旦电力系统自身运行异常且在短时间内没有及时得到有效处置,则必然会给地区社会经济带来严重不利影响。例如2007年7月9日12时08分新疆石河子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因石河子电网与新疆主网解列,造成了224.1万千瓦负荷的损失,由此导致的电量损失高达521.5万千瓦时,给当地经济生产生活均带来了严重影响。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电力系统相整合,则能够有效反应故障所在区域,对故障进行及时隔离,避免扩大故障范围,调配人力物力予以紧急抢修,提供抢修人员地理信息,对于降低电力系统事故发生几率、缩短抢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维护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当前电力系统尽管已经具备了较高程度的自动化水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与电力系统仍然处于互相并行的状态,未能够有机结合在一起。而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拓展和维护的系统。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只需要通过简单操作便可以及时掌握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情况,做到掌握第一手资料。而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主要是利用企业运行的管理手段来强化资源在企业内部的配置,使得其能够创造最大化经济价值并降低不必要成本支出。对于电力企业来讲,上述两个系统均能够推动企业进一步成长与发展,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因而,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将三个系统有效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则成为了该技术应用的必然趋势。

三、基于GIS的电网规划管理系统的功能

编辑功能包括数据编辑和图层编辑,数据编辑功能就是在地理信息系统上对电力设施的属性数据进行增加、修改和删除等操作,例如输电线路的增加或减少、杆塔位置的变化等信息都需要进行及时的记录。图层编辑就是可以在原有的地理图像信息上进行编辑,这种编辑包括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例如城市结构的改变,道路的改变,建筑物的增加等都会在图层编辑上进行相应的编辑。

2.电网故障定位功能

由于在电网规划管理系统中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所以所有必要的数据都是储存在系统中的。当电网发生故障的时候只要上报用户名就可以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查询到用户的配变名称,以及配变位置的所在,并且找出问题的原因,用隔离开关远程对故障进行隔离,减小故障扩展的范围,为及时解决问题做最大努力。地理信息系统中断路器控制着线路的颜色,当发生停电事故的时候,地图上的颜色就会由显示正常的红色转为显示故障的绿色,这样就可以轻易地划定停电的范围,列出停电用户所在。

3.查询功能

查询功能包括实时查询功能和查询分析功能。实时查询功能就是将实时数据通过接口存入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然后这些信息就可以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平台有所呈现,能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电网的运行情况实时遥测,并且也可以通过该系统查看任意时间段里任意变压器、线路或用户的负荷曲线,设备运行状况,当负荷电流超过设定值的时候,就会启动自动报警装置,提醒对电网进行一定的调节,以免发生危险事故。查询分析功能即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查询到电表箱、配变、配电线路等电力设施的位置以及各项有关技术参数和数据,有利于对电力设施进行及时地维护和检修。

四、地理信息系统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与展望

从电网的规划设计流程可以看出,电网规划的方案制定很大程度上受到设计规划人员的经验和掌握相关技术程度的限制;且电网规划方案涉及的面太过广泛,针对于不同的地区,因为其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对于该区域内的电源结构和负荷分布也完全不同,方案制定人员在对不同区域的电网进行规划时并没有通用的规律可循。

就目前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而言,其对于空间数据库的处理和地理信息的可视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只要将区域内的电网规划信息如电源规划、负荷预测等,与空间地理信息相结合,便能实现电网的地理信息与属性信息可视化,从而为电力网络的规划提供更加切合实际的方案校验与经济性评价。

1.可视化功能

目前我国的电网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电网的变动相对频繁,电网地理接线图需不断更新。而地理信息系统能够通过对地理信息与相关电网数据的有机结合实现电网在地图上的数字化、可视化,而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功能,电网的地理接线图也能够实现实时更新,这些都为电网规划的准确性、合理性、经济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2.辅助功能开发平台

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电网的相关数据,还能实现电网的相关拓扑算法、潮流算法等方案校验,能够通过地理信息数据与电网数据的结合对电网规划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及周围环境影响作出评价,辅助规划人员作出合理的规划方案选择。

(一)负荷预测

电网的长期负荷预测需要结合区域内的地方中长期发展规划、产业结构布局、周期性历史用电数据、区域内大用户用电量的改变、区域内天气的变化以及周边大工程项目的开展情况。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平台能够保存相关的历史用电数据,并且在不改变历史数据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的汇总、调整。另外用户还能结合区域内的电网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厂区方案布局和远近期发展情况。

(二)变电站布点、定容与电网线路布局

变电站是区域内电网的供电中枢机构,只有保证其合理的布局与容量,与电网线路路径的合理规划,才能保证区域内电网稳定、安全的运行。通过对区域负荷预测,现有电网结构,能够初步确定变电站的定点范围,再结合地理信息和城镇规划,了解周边地理环境,较好地选择变电站的站址和远近期进出线通道方案,同时将电网规划融入地方规划,对站址和通道进行预控和保护。

3.空间数据管理模式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类型主要分为两种一类是地理信息数据,一类是相关的属性数据即电网的相关数据。地理空间数据主要描述地理空间位置通常用点、线、面三个元素来表述。点对应的属性信息是变电站位置与容量,线对应的属性信息是电网线路走向与负荷等信息。随着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的进一步结合,已经能够实现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同时存入统一数据库,实现对地理信息系统内数据的一体化存储与管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地理信息系统在电网规划中应用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应该加强对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在电网规划应用中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张远智.基于GIS的电网规划与应用分析[J].测绘学.2014(01):11-15

篇9

关键词: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ArcGIS Engine;信息系统;

Abstract:The Urban Fundamental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Platform(UFGIP) is the cor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ity, which describes the urban message in the way of digital storable and digital description, providing the urban message application with uniform data framework.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e practical work, the paper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of UFGIP from the overall structure, basic functions, relevant standards, data integration and update, data-sharing and security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the key technolog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general solu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FGIP.

Key words: UFGIP;ArcGIS Engine; information system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国家都意识到了空间地理数据产业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信息化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纷纷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加以开发和推动。由于起步较早,在数据的获取、运行和管理方面,一些发达国家从建立数据管理体系、数据资源共享、数据信息规范化标准化、建立行业协会入手,已经构架起了一个比较符合实际发展需要的空间数据运行体制。

1奉化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1.1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位

奉化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服务是目的,数据是核心,生产是基础,更新是关键,管理是保障”。

在奉化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中,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作用在于服务,提供基础地理数据服务,它不是一个针对政府具体的管理业务的信息系统,而是为政府管理业务提供信息服务的公共性和基础性的地理信息系统,同时系统也可以为企业和公众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目标是围绕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更新维护,为奉化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一个统一的、公共的空间定位基准和基础数据,为奉化市政府、企业、公众的地理信息应用提供基础地理数据和应用服务。

系统利用GIS技术,持续改进基础地理数据的生产流程与服务流程,建立数据更新的长效机制和技术手段,保证基础地理信息的质量和现势性,为奉化市政府、企业、公众的地理信息应用提供基础地理数据和应用服务,为政府信息资源基于地理空间的整合提供基础地理空间框架。通过机构建设和有效的管理手段,确保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运行。

1.2 系统总体结构

总体上,奉化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硬件与网络通信平台为依托、以政策、信息化机构以及安全体系为保障、以标准和规范体系为依据、以数据库建设为核心、以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为支撑、以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和服务为目标的基础地理获取、管理、共享和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地理信息系统。奉化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可以将奉化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划分为四个层次和两个体系,四个层次即支撑层、数据层、软件层、应用层,两个体系为标准和规范体系和系统建设与管理保障体系。

图 1 奉化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结构

(1)支撑层

支撑层包括计算机网络以及硬件支撑平台和软件支撑平台。

支撑软件平台包括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GIS软件以及可能使用到的其他的软件平台。

(2)数据层

主要是指奉化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由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负责整理、存储、更新、维护。

(3)软件层

奉化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层指建设开发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包括基础地理数据管理平台、地理空间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空间数据转换处理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等等,实现对核心基础地理数据的组织与管理、数据转换功能的开发、数据交换逻辑定义等的支持,实现数据检查、转换、入库、交换、共享与等具体功能。

(4)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是基于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的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和公众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应用主要包括政府应用、企业应用和公众应用。

2 系统设计

2.1系统设计遵循的原则

奉化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FHGIS)是一项复杂性、综合性、专业性极强的系统工程,系统的建设严格遵循软件工程的规范程序,在保证系统具备科学合理的结构框架基础上,力求先进性和高效性,不仅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要求、将传统作业模式计算机化,而且要尽可能地提高各项指标,如一致性、可靠性、可扩充性、兼容性和适用性等,切实提高生产效率、体现系统的优越性。因此,系统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①专业化原则;②标准化原则;③完备性原则;④可靠性原则;⑤适用性原则;⑥可扩充性原则;⑦兼容性原则;⑧方便性原则;⑨先进性原则。

2. 2系统的软硬件构成

1) 软件体系:系统的软件配置建立在Windows NT网络基础上,包括GIS平台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2)硬件体系:系统的硬件资源包括数据输入输出设备、数据存储和处理设备、网络设备及相关的辅助设备等。

2. 3系统的数据组织与管理

2.3.1系统数据

数据是系统的核心,也是系统建设中最艰巨的任务。本系统的核心数据库包括:

1)城市规划区215平方公里的1:500、1:2000数字线划地形图数据库(DLG)

2)全市范围内的1:2000正射影像数据库(DOM)

3)全市范围1:10000基础地理数据库(DLG、DOM、DEM)

4)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规划道路数据库

5)规划区范围内用地管理数据库

6)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地下综合管网数据库

7)全市范围地名数据库

8)全市范围的控制测量成果数据库

9)全市范围的专题图数据库

2.3.2 数据管理

数据体系的管理原则是独立建库、集成管理,最终目标是形成空间数据服务器体系,如图2表示:

篇10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地质 矿产 勘查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124-1

1前言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用于处理地理信息的系统。它综合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数学、信息学、测绘学等学科,以地理和测绘为基础,依靠计算机技术作为技术支撑,广泛应用于与空间信息有关的领域。

地理信息系统有三个基本特征。首先,地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软件为基础的应用系统,其使用职能为通过计算机接收外部信息进行空间数据整理。其次,地理信息系统以多媒体数据库系统为媒介,它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将随着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的技术发展而发展。第三,地理信息系统经由内部处理器完善生成的数据具有两大特点,分别是统计性和空间地理性。

2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背景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只有50多年的历史[1],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出现的背景对于更好的认识地理信息系统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地理信息系统以地理学为认识基础。从概念上看,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处理和地理有关的信息。在经历了传统地理学、计量地理学之后,地理学如今走向了信息化的道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引用,将过去纸面上、手头上的数据进行信息处理与加工,进而系统化、统一化、定量化、动态化。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新思想、新技术丰富了解决地理问题的手段,是地理学科走向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其次,地理信息系统以地图学为方法基础。传统的地图表达方式具有更新慢、效率低等缺陷,如今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得地图学以信息的形式存在于系统中,计算机通过外部输入获得信息,通过内部程序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获得精确可靠的地理信息。而且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其更新快、实时性强、精度高的特点更为突出。不过,传统的地图学提供的地理信息系统以地图学色彩设计与表示方法、地图制图综合、地图量算与分析、专题数据处理与

表示方法等都在地理信息系统得到了延续。

第三,地理信息系统以空间对地观测获得新的信息源。如何获得可靠、丰富且实时的信息源一直以来是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传统的信息来源是在地图学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如实地测绘、航空摄影、探险考察等。如今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的发展很好的解决了困难。卫星、航天飞机、无人机等实时化、全球化通信网络成为了地理信息系统获取新信息的重要工具,对地理信息系统来说,这是其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3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从上世纪60年代诞生到现在已经发展了50多年,世界各国已经开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来进行空间数据的储存、获取、传输和处理等,给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提供巨大的信息保障。在了解了地理信息系统产生的背景之后,我们更要知道地理信息系统50多年的发展历史,更好的认识地理信息系统以便在今后的使用中得心应手。

地理信息系统的最初构想由加拿大的Roger F.Tomlinson 和美国的 Duane F.Marbel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分别提出。之后加拿大人Tomlinson 于1962年提出使用计算机技术的方法建立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简称CGIS,其功能主要是进行地图的叠加和量算。这是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第一阶段,属于开拓期。这一时期内,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了一些简单的软件,后人称之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包。然后利用这些软件包进行空间数据的地学处理。1972年CGIS在简单完善后投入使用,美、英也开始进行相关研究的工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平稳发展阶段,注重管理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进入八十年代,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空间决策支持分析的出现使得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各国政府也从中获得了利益,因此,相关的研究机构被设立,地理信息系统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1992年,Goodchild提出地理信息科学概念,旨在研究应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储存、管理、分析地理信息过程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地理信息科学的提出使得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化,这是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必然结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地理信息系统已经服务于多种行业,特别是地理信息科学的提出使得它将有更加广阔的未来。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近十年来,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国际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它们之间已经发展形成了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的集成化技术系统。新时代、新技术的蓬勃发展给地理信息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地理信息系统广阔的应用前景必将使得它在今后拥有更好的未来。

4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现今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的背景下飞速发展,加之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产业的不断完善,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在地质学领域取得了重大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学领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地质制图、地质灾害预测、石油勘探资料管理和矿产资源预测等方面。我们着重介绍其在地质矿产勘察方面的发展。

首先是地理信息系统用于地质矿产勘探制图。长久以来,矿产、石油勘探都需要通过地质、物探等得到相关资料做成地图,以完成相关信息的综合。不过传统的地质制图方法存在效率低下、利用率低、管理繁杂等不足,已经不适应如今迅速发展的油气勘探、矿产开发等领域。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可以实现各种专题图的可视化、数字化,并通过数据库对其进行管理,存贮方便且查询容易。

其次是地理信息系统用于地质矿产勘探数据管理。在地质矿产勘探过程中,如何对庞大的数据资料进行管理是很重要的问题。如今,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将各种文本资料录入,图形资料数字化,从而完成由文本、图形到数据的移植。这种方式便于保存,且通过识别码连接实现对空间信息、属性资料的一体化管理,继而做到对矿产地质信息的全方位管理与应用。

第三是地理信息系统用于矿产资源预测。勘查人员在研究地质矿产资源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恶劣的地质环境,简陋的分析设备以及不可预知的自然环境都使得研究人员头痛欲裂。不过,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有效的降低了这一问题的难度。现今,大量的地源信息、地质资料已被获得,研究人员要做的就是将它们录入地理信息系统中,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就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矿产行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很多成果。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过早在1985~1989年就将其应用于地质矿产调查和填图[2]。2002年,澳大利亚得研究人员携带笔记本电脑于野外采集地质数据,并建立相关数据库。Zhou[3]以其建成的中国金矿大型数据库为基础,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成矿地理分析,预测区域成矿靶区。中国地质科学院方一平等建成1:500万中国矿产资源数据库,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吴仲煌将GIS应用于矿产资源区域评价。此外,我国1: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4]已经建立完成。总而言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辅助,研究人员可以基于大量的信息进行空间采样,从而对地质矿产勘查进行预测和指导。

5地理信息系统的未来展望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量庞大、信息多元化、定量化分析等特点正是传统地质研究中所缺乏的。不过地理信息系统也存在着如分析对设备要求较高、硬件花费较大、收集资料耗时耗力等不足。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被越来越广泛的开发,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矿产勘查领域的发展将会朝以下几个趋势发展:高维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我们相信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将使其更加完善,并更好的服务于各行各业。

参考文献

[1] 王家耀,成毅,吴明光,孙庆辉. 地理信息系统的演进与发展.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2008, 8 (5), No.4.

[2] 郑贵洲.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质学中的应用[J]. 地球科学, 1998, 23(4): 42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