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思想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28 18:34: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专业思想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职护理;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当前大多数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是在初中毕业之后考入学校,很多未成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心理素质状况不仅仅关系到自身能否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否在思想状态上过关。当生活条件逐渐改善的现代社会,学生们已经无法切身体验过去生活的艰难困苦,大部分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比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也很弱,同时道德伦理观念淡薄,而且缺少必要的法律知识,如何面对社会现实、改革和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的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出生的孩子,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在蜜罐里泡大的一代,父母都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托在手里怕碎了,大声说话怕吓坏了,参加体力劳动怕累坏了,在学校吃饭堂怕饿坏了,造就了这些孩子们的依赖性及脆弱的心理,心理承受能力非常脆弱,父母老师多批评两句就动辄离家出走,单位领导多批评两句就辞职,有个别的甚至在一年内换五个工作,和老师家长顶嘴的更是屡见不鲜,甚至选择自杀。当代中职学校学生心理极其不成熟,逻辑思维辨别能力处于发展阶段,所以有辨不清楚真伪和美丑,经受不住社会压力和诱惑,有些学生选择了吸毒以麻痹自己。由于心理承受力耐挫力极其脆弱,他们对自我及他人生命持漠视态度,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又极其冲动,对自我及他人生命不知道珍惜,学校里学生打架斗殴动辄演化成“拔刀相助”,伤及他人。然除了学生自身的特殊性以外,传统的思想教育在生命教育上也有其欠缺的地方,过高地强调集体荣誉的崇高及舍己救人的伟大,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生命观。基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以上现象,在当前的教学中思想教育非常必要,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生命,提高自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及耐挫力,以正确的心态融入社会是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学生思想教育教师工作现状及改进对策
我国目前的部分中职学校上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模式,过分强调统一性,忽视学生个体的生理与心理实际需要,背离了因材施教原则。由于许多中职学校还没有开发校本课程,教师较高的主观要求与学生较低的客观需要之间存在着严重矛盾,“教师辛苦,学生受苦”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导致中职学生的心理冲突和不良性格是不足为奇的。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学校的教师中非师范院校毕业生比重较大,他们多数缺乏相适应的心理学、教育学的专门知识,主要凭经验进行教学,过重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对学生的批评不讲究方法,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这也会加剧了中职学生不良性格的形成。对于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思想教育教师,首先自身的思想应该要与时俱进,并且发自内心的去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去想着教育学生,而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思想状况,只有设身处地的去为学生考虑,才能高效的解决学生思想上的问题,才能真正有效的进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本身要提高自身的全方面素质,不要因为已经身为教育工作者就放弃自身的学习和进步,要在切实进行思想教育之前做到思想进步,能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应该让学生把自己当做益友,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工作者。
三.思想教育工作进行的新思路
提高学生的素质,矫正学生的不良性格,不能期望一蹴而就。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我国国情,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理念,同时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未来升学或就业的需要。首先,要培养学生在竞争中的合作观念和敬业精神。要使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毕业后热衷于自己的工作,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服务意识,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让学生懂得服务就是合作,合作也是一种竞争的需要,人们的合作能力越强,整体的竞争力就越强。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就要区别对待,分类教育,按层次作出规划,确立各自的、向高一层次推进的教育目标,使学生感到前途光明,胜利可望。作为教师不仅是学生政治上的指路人、思想上的良师益友,而且其自身的道德形象更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我们必须用自身的行为去教育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可以效仿的道德楷模。现在大多数的中职学校能够连入互联网,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和多种网络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平时对于网络比较感兴趣,并且网络具有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像等信息集合于一体的优点,可以将以往形式单一、直线展开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生动,这样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学生更多的体验和感受,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结语
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不仅让学生能够在未成年的阶段中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也保证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行为规范,并且学会对自己负责。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学生需要成长为既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又有很高职业道德素质、思想境界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意义深远而又艰难的工程,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杨孟欢,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教育的思考,卫生职业教育,2011
[2]王芳,浅析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青春岁月,2013
篇2
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多元化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形成,加之不完善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①职业价值主体有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移,呈现个性化倾向。突出强调自我选择、个人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缺乏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②职业价值评价标准趋向现实和具体化,由以往抽象的理想主义变为明显增强的务实主义,最大化地直接经济追求成为择业的主要标准,求职的区域性选择考虑增强;③职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和矛盾化的态势,使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处于自我主体要求与外在社会的客观性的矛盾冲突中,应对的困难和压力加大;④职业价值目标由理想向现实转化,带有短期化、功利化的倾向,缺乏全局、长远的战略思考和个人定位,重视短期效益,带有较强的利己性和功利性色彩[1]。
2护理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
高等护理教育自80年代初恢复后的一段时间,就业形势良好。然而,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高等护理人才培养数量的增加和医药改革的深入,目前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大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医院已经出现严峻的求职竞争和压力。从职业价值观分析,护理专业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其他专业大学生一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突出强调自我选择、自我价值实现、务实性、利己性和功利性[2]。在高级护理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全社会需求的情况下,许多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市、县、区级医院、社区、基层医疗保健系统就业。从前期的调查研究来看,我校护理专业学生:①自愿填报护理专业的学生人数不多;②不喜欢护理专业的原因中,主要是“护士地位不高”、“收入不高”,具有明显的功利性;③对专业不感兴趣、对现状、未来的工作很“迷惘”;④竞争压力大,没有信心,自我评价不高。护理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中存在的偏差,影响了护理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人们健康服务需求。因此,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教育研究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护理专业学生价值观培育和专业知识教育同等重要,亟待加强,使学生树立以“奉献”精神为核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护理专业学生人格,增强其道德创造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即摆脱对现实不切实际的幻想,又增强其对社会偏见和不公正的抵抗力,感受护理工作的价值和快乐[3]。
3我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1思想教育和专业教学分离
我校教师配置有两支师资队伍,一支队伍是负责学生日常管理的铺导员,另一支队伍是负责专业课教学的专职教师,两组人员相对独立,各尽其责。辅导员从新生入学开始到毕业实习、就业,负责学生生活安排、日常管理及思想政治辅导、专业思想培养。通过长时间的接触和关心,及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护理学科,建立护理职业思想,完成护理职业规划。专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由于紧张的教学安排很难顾及学生的专业理想、职业要求、职业纪律,课堂之外很少接触学生。职业价值培育和专业教学严重分离,在专业课教学中没有灌输护理专业思想和价值观,而铺导员的职业教育,既没有切实的专业情境,也非护理专业出身,对护理专业的内涵、思想、价值观的认知不够,其专业思想教育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3.2教师队伍职业素养薄弱
教师的理论水平、操作技术、工作作风、治学态度、道德品质、为人处世、言行举止等都会对护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4]。近些年,在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中,很多教师追求个人发展和提升,忽略内涵建设,不断凸显我校护理教师队伍职业素养薄弱。很多教师在追求发展过程中重视不断提升学历、外出交流学习,忽略下临床一线进修、忽略在课堂教学中精益求精。学校的评价偏重于高学历、课题和文章的数量,进一步加重教师职业素养偏离。护理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实用性、服务性很强的学科,没有临床实践、没有长期的沉淀积累、没有务实效用、没有服务精神,必然导致低水平、低要求、低思想作风。全体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精湛的操作技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高尚的职业道德,这样才会激励、启发和教育学生热爱护理专业,使学生牢固自己的专业思想,坚定自己的道德信念,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从而成为合格的护理人才。
3.3职业价值观培育的空缺
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是以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主,在思想引导课程设置上围绕着的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思路。为此我们不断增加政治学习时间,丰富政治学习内容,强化政治学习力度[5]。本校专业思想教育也是如此,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价值观的培育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对学生也没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护理专业 时间管理
1 学生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分流到了高职院校。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时间意识缺乏,浪费现象普遍。调查表明,在经历了高考进入相对自由的大学后, 84%的学生表示对大学生活的时间管理很茫然,仅有48%学生具有较强的时间管理倾向,21%时间管理倾向比较弱 ,28%管理倾向一般。许多学生将大量的课外时间都用于上网、聊天、玩游戏、谈恋爱、运动、影视娱乐及聚餐等方面,很少到图书馆吸取专业知识或专业相关知识。
(2)时间管理的计划性差。有关调查显示,51.5%的大学生不善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安排好每天、每周的日程。40%左右学生经常感觉自己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近半数的同学生活规律反常。少部分学生对时间的安排有计划,但也没能按计划很好的实施。还有部分学生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计划,时间安排随意性大。
(3)时间管理满意度普遍较低。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时间管理感到不太满意,尤其在自己拥有的零碎时间管理方面。调查显示仅有 26.8%的学生认为自己善于利用零碎时间,35.2%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善于利用零碎时间。
2 学生时间管理问题探析
笔者通过四年做护理系辅导员的经验和切身体会,初步分析有以下原因:
2.1 没有形成正确的专业观
大部分新生选择护理专业盲从性较大,其自身对护理专业的了解不深,兴趣也不高,他们选择护理专业主要是家长和亲戚朋友的决定,这直接导致护生对本专业没有信心,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护理专业观的形成。有调查显示,专业思想稳定和不稳定的学生分别占学生总数的22.2%和36.6%,余属专业思想不够稳定的中间型。2003年华北煤炭医学院护理系对142名护理本科生的调查显示:专业思想很巩固者占7%,比较巩固者占57%,尚不确定22%,不太巩固2%,而在142人中很喜欢护理专业者仅占9%。没有良好的专业观直接导致学生不能建立起明确的护理职业规划,这使得部分护理学生在校期间,找不到具体的努力方向,也就随波逐流,时间的浪费现象自然就普遍了。
2.2 没有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生源整体素质不高,他们没能进入本科院校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学阶段的学习不够勤奋,没有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进入高职院校以后,又不能很好地完成从中学被动学习到大学主动学习的思想转变,面对大量的自由安排时间,不懂得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利用,造成时间管理计划性差,安排和分配不合理问题尤为突出。
2.3 缺乏时间管理技能的培养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专业化人才,很少针对学生的时间管理进行系统、明确的指导和训练。这使得学生在时间管理上却普遍存在着模糊意识,对自己的时间管理缺乏信心,在实施时间管理时存在很大的困难。
3 改善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时间管理建议
3.1 加强学生专业观的培养
学生只有从心里认同自己所学的专业,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观的形成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护理工作的神圣而伟大是不可否认的。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让他们意识到护理职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引导学生热爱护理专业。具体措施:
(1)系部将学生专业思想教育贯穿始终。首先,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让学生清楚的了解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及安排,同时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护理专业。其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项活动,如“5.12”护士节系列活动、护理操作技能比赛、护理协会社团活动等,营造良好的专业氛围。再次,做好学生就业思想的教育,树立学生甘于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
(2)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专业思想、人生价值观和学科教育的综合作用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其逐步树立正确、积极的专业观。
(3)学生工作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中,注重从培养学生人生价值观出发,逐步树立学生的专业荣誉感和使命感。
3.2 加强学生时间观念的培养
杜拉克认为,有效的管理者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他们能够珍惜时间。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也不能管理;有效的管理者不是从他们的任务开始,而是从掌握时间开始。由此可见管理时间的重要性。而时间观念是管理时间、运筹时间的前提,良好的时间意识是强化时间观念的基础。
良好的时间观念,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极为重要。护理专业90%以上的学生毕业后将要从事护理工作,成为一名护士。对每一位患者来说,时间是真正意义的生命,护士要有良好的时间观念,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而护士时间观念的培养必须提前到在校期间进行培养。只有树立起了护理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他们才会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珍惜时间,更好的完成学业,进而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
学生工作管理者是完成学生时间观念培养的重要角色,必须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特点及价值,理解时间对个人和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从而树立起现代时间观念。因此要从日常的细微之处抓起,如: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等,对学生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深刻教育。
3.3 加强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
时间管理能力的强弱是决定学生能否管理好时间的关键,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是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让学生学会管理时间的方法就能逐渐培养好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进而培养其良好的时间管理行为,并且有意识的针对学生的时间管理开设专题讲座进行指导,教会学生一些有效的时间管理技巧,如“二八定律”法,abc分析法,时间“四象限”法等。
参考文献
[1]方郑钢,曾春燕.大学生时间管理问题探讨及对策研究.商情,2010(2).
[2]刘维利.大学生如何进行时间管理.潍坊学院学报,2009.10.
[3]黄卫新,张欣颖.护理本科生专业观的调查分析.吉林医学,2008.8.29(l6).
[4]邢凤梅,董胜莲,马连娣,等.142名护理本科生专业观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现代护理,2003.9(7)
[5]靳红芹,王敬华.浅谈高职护生的专业观培养.齐鲁护理杂志,2010.l6(15).
篇4
1前言
临床实习是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没有实习的大学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只有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才能算是真正完成了大学教育。我对114名河南科技大学2008届实习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找出影响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效果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实习效果。
2方法
2.1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如下表:
河南科技大学护理实习生实习效果因素问卷调查表
1、实习后你对护理工作的看法理想不太理想非常反感
2、实习时你的人际关系很和谐一般难以相处
3、你认为实习时的人际关系对实习效果的影响很大影响影响不大没有影响
4、实习时你每日上班提前到达按时到达迟到早退
5、你实习时在工作中的态度积极主动等待安排拖沓抱怨
6、你认为实习中的态度对实习效果的影响程度很大影响影响不大没有影响
7、你认为自己所学的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联系程度非常吻合基本吻合差距较大
8、你认为自己所学的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联系程度对护理实习的影响程度很大影响影响不大没有影响
9、你觉得以下带教老师的哪种态度对实习更有帮助主动讲解被动讲解不管不问
10、你认为以下哪种形式对护理实习更有帮助出科考试病例书写操作能力
2.2对调查问卷整理分析。
3结果
经过整理分析的得出以下影响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效果的因素:
3.1实习后对护理专业的重新认识社会上很多人对护理工作存在偏见,而且,每天面对单调、又脏又累的护理操作,学生对护理工作的向往大打折扣。学生实习后对护理专业的重新认识显示:认为护理工作理想的学生54人(占47%),不太理想的51人(占44%),非常反感的10人(占8%)。在与学生的交谈中,不少同学抱怨病人看不起实习生.不愿让实习生操作,甚至说话很难听,这些现象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实习热情甚至毕业后的择业。
3.2人际关系学生从人际关系简单的学校一到临床,接触众多陌生的医护人员、病人及陪护人员,在交往中逃避和缺乏信心。甚至不敢主动与老师、患者、家属交谈,这种状态可能会进人恶性循环.必然影响实习效果。调查显示.认为能够处理好日常人际关系的为35人(占30%)、一般的77人(占67%)、有隔阂的3人(占2%)。
3.3在校所学与临床应用的差距学校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应用有一定差距,教学有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调查中示74人(占64%)认为在校所学理论、技能知识与临床应用基本吻合。41人(占36%)认为差距较大。
3.4带教老师工作情况、水平、带教态度等均会对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效果造成影响调查中,有89人(占75%)反映带教老师能做到主动示范讲解,有27人(占23%)反映带教老师对实习生不管不问。这说明有一部分带教老师对工作不负责任。
4讨论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几条提高护理实习生实习效果的建议:
4.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护理专业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实习期间是职业道德和专业思想培养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时期。学校应通过各种活动和手段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思想教育。
4.2加强心理疏导护理专业学生从学校来到医院实习,角色不适应,心理应对能力弱,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普遍存在紧张、焦虑的心理。因此,护理专业学生到科室实习,带教老师首先要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对待他们,使护理专业学生感到被重视和受欢迎。
篇5
[摘要]医德情感教育在医德的“知、情、意、行”中处于重要地位,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教育中,以护理专业为中介,使学生的职业情感与专业理论、技术平行发展,使其形成对护理学科、职业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感品质。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行,丰富的职业情感,以及较高的人文素养,从而在将来的护理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语言、行为、情绪、态度和理想追求。本文主要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情感问题现状,提出了加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在新的形势下,护理人员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护理专业的学生是护理事业未来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培养学生拥有丰富的职业情感,恰当地进行职业情感教育,促进职业情感领域的积极转化,有利于学生良好护理品质的形成和护理境界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本文对加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情感教育进行初步的探索。
1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态度现状问题分析
情感是态度的核心,情感的属性和本质都能在态度中表现出来。高职生的情感态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和职业态度。在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中,情感态度现状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学习态度欠缺端正
由于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高职生在入校时,大部分同学的成绩都较差,学习欠缺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兴趣不大。在课堂上,相当多的一部分同学不会做笔记,听课时各种小动作较多,违纪后也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在学习的课目上,学生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态度有很大差别,注重专业课和基础课,忽视文化课。
1.2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生的生活习惯较差,没有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团结协作精神较差,欠缺勤劳节约的美德,盲目攀比。
1.3职业认识不够,职业意识不强
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力度不够,了解不够全面。在我校做过的调查中,学生在入校选择专业时,主要参考的是父母的意见,其次考虑的是就业前景。因为自己喜欢而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并不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欠缺,在护理实习操作时,表现出对操作规定不熟悉和操作不规范。
2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态度问题的了解,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转变学生的态度。
2.1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入学时增强护理专业认识教育
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基础,调整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树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护生入学后,应增强对护理这门职业的认识。让具有较强职业情感的老师进行护理专业相关职业的介绍,启发引导学生树立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对护理事业的热爱。
2.2丰富教学模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情感教育,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而成功有效的情感教学使护生的学习活动由消极转变为积极,这就意味着护生专业学习和生活的积极化,它必然对护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1]。运用各种沟通技巧,逐步完善情感教育的各种手段,在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教育实践中,优化显性课程,开发隐性课程,认知与情感的激发有效结合,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以这一策略指导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情感教学和情感培养两个途径,唤起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情感与主动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2];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具有高超的护理技术,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护士。护理人员不仅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还需要有足够的人文和社会知识。护理人员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只有具备了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人文修养,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才能真正意义上理解患者,尊重患者,从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3优化教学环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护理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思想的接受,其情感限定不能局限于对病人情感的满足,应重视学生自身情感的完善和发展,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对病人情感的理解和关注[3]。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注重加强师生的心灵沟通。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较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有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相容的情绪状态,才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激发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
在教学课程外,也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是一种隐性教育。教师应以爱和尊重为前提,创造美的交流氛围。美育中的情感教育,使人在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的同时,人性品格也得到进一步陶冶。因此,美育不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激发和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的重要手段[4]。注重教育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环境,培养护理情感,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对专业作用的认识,利用社会教育因素,实现角色认同,引导学生合理定位,引导学生摆正角色位置,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明确专业与实现自我需要的关系,同时教学中注意高层次需要的培养,把自我需要与护理职业要求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与护理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情感和情感品质。
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极大地提高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吴雅文,姜安丽,李树贞.对护理情感教育与护士职业态度问题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96-298.
[2]姜安丽,石琴,金玲.护理学“情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护理杂志,1996,13(3):38.
篇6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护理;学习倦怠;原因及对策
学习倦怠属于一种直接对学习造成不良影响的负面心理状态,无论是在哪一类的学生群体中都会有所体现。就以初中为起点的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来说,由于其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因素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这一问题,想要帮助他们端正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就亟需我们对学习倦怠的原因与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1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
1.1行为方面
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不能积极的参与进课堂学习中来,课后无法及时完成作业,纪律方面的表现很是松散,课余时间将精力放在娱乐上而不是学习上。
1.2心理方面
对所学的护理专业知识极度模糊,没有学习的热情,情绪上很容易产生波动,会有压抑、焦虑等负面心理的表现,对未来的就业等问题持悲观态度,对学习成绩更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2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
2.1个人原因
2.1.1专业基础差
虽然近几年来国家致力于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不乏还是存在着普高热的现象,很多学生、家长仍然还持有上普高、大学才是可以成才的这种理念。这样一来,就对职业教育体制内的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招生其生源及学生综合素质带来很大限制。大部分所招收到的学生都是未能进入到理想高中而被迫选择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
以初中为起点的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属于是对普高及高校的一个衔接,学生于在校期间不仅需学习高中文化基础课程,还要学习专业课程,而且在此其中还不乏存在着一些内容偏多、偏深的课程,这些专业课需要护理专业的学生具备很强的理解能力,在相当多时间内反复巩固才能领悟。但是,对于一些文化基础较差且没有良好学习能力的护理专业学生来说,会带给他们很大的学习压力。
2.1.2对所学专业认知不足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很少是自己所选择的志愿专业,大部分是听从父母或者是亲友的建议,这也使他们对护理专业有很浅显的了解。因而在入学之后,随着对护理专业的深入了解,便会有很多现实问题出现在他们面前,比如护士的社会地位不高、工作压力大、前途发展渺茫等等,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会出现后悔当初选择的问题,影响到其学习动机,出现逃避学习的行为。
2.2环境因素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多为住校生,对于这些刚初中毕业走出家门的学生来说,住校属于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由于他们刚脱离了繁重的初中教育,自我身心还未得到全面健全,因此很容易因为环境的松散而放纵自己的行为;由于在这5年时间的学习中,护理专业学生不必面临升学方面的压力,继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处于一种慵懒学习的状态;另外,社会上存在的很多现实问题也会给护理专业学生思想带来极大干扰,比如说护士的社会地位较低等等,这些都会给学生在思想上造成负面影响。
2.3教学因素
医学知识本身就晦涩难懂,加上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就会有碍于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另外学校在实验、实训设施条件方面缺乏完善的配备,也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大打折扣。
3学生学习倦怠的对策
3.1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学校应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使其对护理学科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并使其了解到护士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在教育过程中,可邀请护理前辈多来校与护理学生接触,也可安排学生到医院去见习,使学生从对护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只有把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起来,才能激发其学习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3.2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工作
学校应将学生存在的学习倦怠这一问题重视起来,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例如一年级学生突出存在的问题是刚离开父母的监督,生活、学习习惯松散,针对于此,学校应加强对其的管理制度,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二年级学生初接触医学的基础课程,学校应提供完善的实验、实训基地,激发其继续深入学习的热情,避免出现基础课程不扎实的问题。
3.3对学生加强心理辅导教育
在学生入校之后,学校应循序渐进的开展对他们的专业辅导教育,落实将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不断调整学习心态,加深对专业前景的认知,安于护理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来进行对学生心理的疏导,消除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某些障碍。
3.4进行护理教育改革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多加入学生易接受、理解的教学方法,例如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其中,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枯燥的知识易于理解。其次,还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例如角色扮演、临床见习等方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讨论
总计来说,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出现学习倦怠不仅是对待学习的一种消极情绪,更是思想上的心理偏差,除了与其个人有关,更与周围环境、教学因素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学校、家长、社会应重视起学生学习倦怠这一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逐渐克服其学习上的倦怠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护理专业学生顺利毕业,成为社会的可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陈晓敏.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新及对策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2,(2):46-48,72.
[2]马慧,刘晓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与自我接纳的关系[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20-23.
篇7
关键词:护理教学 能力培养 沟通技巧 职业精神
护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护理范畴的不断扩大和临床整体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这也是对护理教学提出的新的挑战。教育现代化理念要求要以现代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整体护理发展的需要。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同时还要有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高尚的医德和爱岗敬业精神也是重要的素质。护理教学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革,本文旨在探讨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护理教学中的问题
1.1 教学目的不明确 基础护理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内容较多。但部分被临床淘汰的操作技术仍在讲授,随着护理设备的更新,许多操作都有变化,甚至弃用,护理教学中仍在按照常规讲授各项操作,存在着有关操作项目被淘汰而教学中仍在讲授的问题。教育大纲缺乏护理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方而的具体要求,特别是缺乏对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方而和综合素质方而的指引。这就造成老师在带学生时随意性很强,缺乏计划性,较少考虑学生的教学目标。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护理学生在实践中可能会不知如何下手,或是许多护理操作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1.2 教学方法的问题 现在的教学模式仍是学生看,老师做,学生与老师起做,学生做,老师看。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一边讲一边做,如未接受过正规的带教工作培训,会造成带教工作中的随意化。有的老师没有根据所在科室的特点和自己的理解安排学生工作,将护理见习课变成了理论课的小课堂,重复理论课内容,忽视了实习目标的实现。由于经验缺乏,部分老师讲授过程也缺乏逻辑性,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部分学生逐渐对护理工作产生恐惧、厌烦情绪。有些带教教师将实习学生当作免费的劳动力,而忽视对其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是因为培养方式的过失。
1.3 师资力量的薄弱 临床工作的同时再负责带教,任务重,工作量大,并且对带教工作缺乏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以至于无暇耐心地指导学生,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师队伍中大多数是中专和大专学历,本科学历很少,部分教师自身对护理程序理解得不透彻。临床带教老师都是兼职,大多是临床上作第一线的护士。有些教师受教育的层次偏低,知识结构有限,使教学能力受到一定限制。
1.4 护理学生自身问题 护理工作本是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有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并不热爱护理工作,就造成厌恶和恐惧的心理,不遵守纪律规定,自由散漫。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娇惯,怕脏怕累,对学习缺乏主动性,为护理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有少数实习生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认为学习成绩再好,没有相当的人事关系,同样分不到好单位,这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态度。
2 对策
篇8
1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目前状况
众所周知,护理专业的学生理科生居多,他们在高中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了人文知识、人文素质的先天不足,进入大学后,由于繁重的课业压力,以及在“实用哲学”考试风的带动下,护理专业学生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熟悉不足,对博大精深的人文知识或偶然问津甚或无暇顾及。虽然很多院校都意识到了良好的人文素质对护理专业学生将来更好地从业的重要性,并为此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部分护士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缺乏症”仍然清楚可见,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摘要:
1.1价值观迷失,出现信仰危机
人文精神和德育是沃土和庄稼的关系,土壤不行是种不好庄稼的[2。在繁重、单一的课业压力下,加之缺少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引导,部分护士生出现了信仰危机,精神家园迷失,没有远大的理想,对未来感到迷茫困惑,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极其淡薄。
1.2缺乏奉献精神,专业思想不牢
部分学生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严重,只因护理专业就业市场相对宽松,便出于功利目的而选择了护理,却缺乏专业所需的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再者,认为护理工作属于技术含量低、重复、繁重、琐碎的体力劳动,这个职业不被人尊重甚至被人瞧不起,因而专业思想不稳定,专业观念不牢固的学生大有人在。
1.3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能力较差
有的护士生专业知识、书本知识把握很好,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对于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和文化艺术修养把握较差,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单一。各方面能力比如口头、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心理承受、抗挫折能力等比较匮乏,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难以担当跨世纪的重托。
2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
古人云“医乃仁术”,自古就有医学、人文和谐统一的思想,而对从医者人文素质的提高,则是在本世纪中叶以来才开始为医学界所广泛关注。时代的发展、医学的进步、职业的性质等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应更加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2.1现代教育的双向需求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两个羽翼,没有科学教育,人类将永远落后;没有人文教育,人类将坠入科技进步带来的文化黑暗及全社会灭亡之中,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结合体。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基础,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灵魂,二者相互支撑,缺一不可。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物质文明极速发展的今天,更应该高度重视承载着未来和希望的大学生的人文教育。
2.2医学发展的时代需求
如今,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和此同时,护理模式也发展到今天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人们对于医疗护理的需求越来越倾向于人性化、个性化,对21世纪医学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多的涵盖了人文理念、人文情感,这是医学发展的大势所趋,可以说,重视提高护士生的人文素质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要求,势在必行。
2.3就业市场的形势需求
新形势下,护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有机遇更面临着挑战,许多用人单位对护理专业的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把握扎实的护理理论和规范的操作技术之外,还要拥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应变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强烈的同情心责任感以及举止高雅的气质仪态等,这些就业素质的要求恰好和人文素质的内容相吻合,在就业市场日益严重的今天,培养护士生的人文素质无疑会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质。
2.4护理工作的内涵需求
护理工作是以母性的慈爱为基础,以对人的关心照顾为目的来维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护理职业不但要求会理解人、尊重人更要心甘情愿地为人服务,这种以关爱、尊重、奉献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体现了护理工作的本质,假如去除了人文精神这一信念,人文关怀这一行动,任何娴熟的技术、先进的设备都可能在实践中流于冰冷的形式和机械的程序[3。作为护士生,提升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
3探索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伴随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日渐融合,摸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途径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力度,形成立体多维的人文素质教育结构,以适应医学模式的人文回归尤为重要。
3.1更新教育思想理念
转变大学教育培养目标和教育观念是实施护士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先导。时代的发展对今天的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重,以人为本的现代整体护理模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者、管理者高瞻远瞩,顺应时势变化,树立综合教育思想,熟悉到素质教育的战略性地位,确立人文学科在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把握住护士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独特内涵,培养由“专才”向“通才”转化的护士生。
3.2改革课程结构设置
有关探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许多护理院校在课程的编排上都存在着“重专业轻人文”的倾向。为了提升护士生的人文素质,高校一方面要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在资源的配制、经费的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同时对护士生人文素质培养依然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功能,大胆进行课程结构改革,大幅度增加一些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尤其是文学、历史、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采取学分制的形式、强制和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办法,使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逐渐脱离旧有模式,既体现出专业特色,又渗透着人文教育。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教师要深刻熟悉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价值和深远影响,增强人文素质教育意识,并通过各种宣教方式使全体教职员工熟悉时展对护理教育的内涵和护生素质的要求,使之树立新的护理专业教育观念;其次要整合人文师资力量,抓好两支队伍建设摘要:一方面通过经常性的师资培训,加强对专门从事人文素质教学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还要转变人文素质教育是社科教师、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职责的观念,加强对护理专业教师的人文学科知识的灌输,使护理专业教师能有意识地把人文素质要求和专业课教学融会贯通起来,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讲授专业同时,润物无声地提高护士生的人文修养。另外,教师的敬业精神、人格魅力、仪态风貌等都会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人文精神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3.4彰显校园文化功能
校园文化通过感染、暗示、激励和心理调适等多种功能,改变着学生的情绪、情感、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凸显校园文化功用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首先,在校园的规划、绿化,校园的建筑设计,以及人文景观建设上都力求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比如在校园中设立南丁格尔的塑像,布置南丁格尔的名言等,能给护士生以美的熏陶,对学生有积极的导向和激励功能[4。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比如通过“生命关怀教育”“护士礼仪大赛”“护士形象设计”等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能力的舞台,更使学生的知识、人格、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升华。再次,引导护士生积极参和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在临床实践的亲历亲为中感知患者所需的人文关怀,从而熟悉到加强自身人文素质的紧迫性、必要性;组织学生深入到社区、农村、乡镇送医送药,访贫问苦,进行志愿者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奉献意识,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人文素养。
3.5发挥文学鉴赏功效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经过历史长河的洗刷,沉淀下来的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它们运用高雅美丽的语言,传达着浓郁博大的情感,渗透着意蕴深刻的哲理,饱含着对人生社会的思索,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愉悦和莫大的感染力量,对丰富护士生的人文知识,培养高尚的人文精神会起到巨大的推动功能。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喜好喜好为出发点成立各种文学社团,象诗社、戏剧社、小说协会等,或者把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音乐、美术、书法和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还可以经常举办一些吟唱、朗诵和创作展览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地接触经典文学作品,并教会学生如何去分析、鉴赏、创造作品,这个过程必然会提升大学生的健康情绪、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能力等人文素养。
3.6构建科学评估体系
培养是目的,评估是手段。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促进护理人文教育的有效办法。护理院系应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护士生培养的整体规划中,完善护生人才素质的评估标准,形成综合评估体系。比如将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种社团、文体活动、艺术竞赛、演讲比赛以及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时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各项评优挂钩;把学生见习、实习期间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修养和学生的实习点分配、就业推荐、学位授予挂钩,逐步完善护士生人文素质评估内容和评估手段。
[参考文献
[1贾彩风,黄志红.护理专业人文教育的目前状况和策略[J.护理探究,2006,20(26)摘要:2439-2440.
[2吕一军,赵降英.树立“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教育理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9(7)摘要:414-416.
篇9
关键词:护理伦理;内科护理;渗透
优秀的护理人员,在全面掌握医学知识的与精湛的护理技术的同时,还应当具备崇高的道德情操与良好的伦理规范。因此,在内科护理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护理专业教学应当对护理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护理伦理教学与专业思想教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护理道德灌输与影响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到护理伦理的教育对护理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将护理伦理教育教学贯穿于内科护理教学中,可以促使护理学生更加规范自身行为,判断善恶,继而提高护理伦理行为抉择能力。可见,护理伦理教育对全面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调整认知结构
一名合格的护士,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与精湛的护理操作技巧,同时还应当具备崇高的道德情操与良好的伦理行为。所谓的护理伦理其实就是在护理实践中调整人们的相互关系。护理伦理已经成为判断平凡护理工作与高尚道德情操的标准。在内科护理专业教学中,实行护理伦理教育,可以促进护士在遵循伦理规范的基础上展开护理工作,解决护理伦理的问题,有利于和谐护理环境的建设。同时,加强护理伦理教育,可以促进护理科研探索,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护士生在经过伦理教育后,就会将护理实践与护理伦理相互统一,提高护理质量,促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护理人员。护士生的护理伦理理念是建立在社会到的基础上,并在护理专业技能学习中逐步建立。内科护理专业教育如果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如果仅仅是开设护理伦理教学是很难达到的。还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断灌输道德意识,促使护士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伦理观念。就当前护士生的成长环境而言,性格活泼、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强,但是在护理工作认知方面缺乏应有的能力。不少护士生认为护理工作就是简单的打针、铺床、发药。在接收专业学习的时候关于疾病的产生与发展并未予以重视。同时不少护士生认为护理属于伺候人的活,缺乏学习热情。针对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在内科护理专业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护理伦理教育调整护士生的认知结构。向护士生不断强调护理工作在医疗体系中的重要性。如针对老年糖尿病,护理人员在展开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对疾病的发展程度与减退、患者心理特点等提供细致的护理,以此获得患者的信任。因此,内科专业护理教师在向护士生传递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将护理伦理知识渗透于其中,强化专业教育的同时,逐步树立正确的护理伦理理念。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从护士的临床表现就可以了解到,护士的护理道德意识比较薄弱。这主要是因为护士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针对此种情况,内科护理专业教育需要通过教育促使护士生树立正确的伦理理念,同时通过教育来不断加强、巩固。唯有如此,护士学生才能够在后期的护理岗位中体现出良好的护理伦理素养,妥善处理好临床护理中的伦理难题。针对此项教学,可以强化护理伦理理念,提升内科护理学的吸引力,增强护士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任何教师都应当明白,课堂教学不应当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还应当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课堂中,强化护士学生的伦理道德。为促使学生在学习相应的护理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与当前临床医学和社会热点相联系,增强学生的伦理感,可以将与之相关的社会热点讲解给学生,促使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感知到伦理道德在职业中具体表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入相应的社会热点,引发学生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病例导入于其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将临床中具有典型性医德案例引入教学中,促使护士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进行分组探讨。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护士学生的护理伦理素质。
三、培养护理伦理情感
在受到外界刺激产生心理反应的表现就是情感。护士生就是今后的护士,会在其护士工作中接触到不同疾病种类的患者。由于受到病痛的折磨,表现出萎靡不振,生命垂危。部分患者由于饮食困难需要帮助,有的患者由于大小便障碍需要导尿、灌肠、有的患者由于化脓性伤口需要护理等等。如果护士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建立良好的职业情感,那在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很难面对这些患者,难以完成护理任务。而护理伦理情感则是在基本同情感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责任感,最后会升华成为事业感。而这些情感的变化,需要内科护理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同时内科护理学教师也应当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建立护理伦理教学的重要平台。内科护理专业属于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教师为渗透伦理教学,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护士学生的临床代入感,同时也不会产生任何的医疗风险。如,介绍糖尿病血糖测量护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血糖测定。测定血糖的时候,引导学生注意沟通与心理护理。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责任感与荣誉感,并在后期的护理工作更懂得包容。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内科护理专业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护理伦理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并采用有效的方法将护理伦理教育渗透于内科护理专业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综合水平具有促进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颖.运用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实施护理伦理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3(03):34.
篇10
【关键词】 护生;带教老师
护生的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环节。通过实习带教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专业,树立救死扶伤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和严谨工作作风;通过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这个过程中,从思想单纯的学生到面对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多类型病人的实习护士,角色递进跨度较大,作为临床的带教工作者,怎样去完成此项任务,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1 老师的形象
学生临床实习首先接触的是带教老师,老师的言行、举止、仪表、工作态度和道德修养等待往往不自觉地被学生所模仿、被潜移默化地接受,无一不影响到学生,特别是第一个临床带教老师,其言行往往会使学生终身难忘。因此,带教老师不但要有精湛娴熟的护理操作,丰富深厚的临床经验,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还必须要有举止端庄、精神饱满、和蔼可亲、满腔热情,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无私奉献的医德修养,从而激发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带教老师努力做到寓德育于智育之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2 学生心理引导
护生初入临床实习,表现为好奇心强,热情高,但同时因对临床工作陌生而产生一定的紧张感甚至是恐惧感,具体工作中产生依赖性强,同时还难免出错。万事开头难,难在开始时的毫无经验,更难在因此而产生的心理障碍。作为带教老师应该保护学生的热情,选择合适的起点让学生尽早地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旁观,克服紧张恐惧感进入角色。带教老师对学生操作的每一步都要作出明确的指点,肯定学生的优点,对学生操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不应在病人前直言责备,应该多鼓励和指导学生,并纠正其动作,这样可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与自信。要求学生遵循操作规程,大胆实践,同时老师依据学生的进步情况,积极稳妥地逐步放手不放眼让学生工作,发挥其主动性,拓展其能力,从而正确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阶段,完成实习任务。
3 专业思想的教育
护士的社会地位及工作环境已逐步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但由于工作的压力及强度和待遇上问题,护理队伍出现不稳定现象。某些护士常常把对工作的不满、分配上的不公等,毫无顾忌地发泄倾诉,使护生心里蒙上一层阴影,加之初入临床体验到工作的繁忙,领教了有些病人对护士的蛮横态度,其理想和现实产生强烈反差,对前途产生了渺茫和失落。因此,带教老师对护生的专业思想不能忽视,尽量避免对工作流露不满,要对护理工作充满热情,树立对护理专业的自豪感,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感召学生,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豪的心理素质,坚定所学专业的信念。
4 严格要求学生
医护工作者肩负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精神的神圣职责。病人是我们服务的对象,病人的生命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工作中要求学生认真负责、仔细、踏实、严谨,严格遵守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操作常规、法律法规及劳动纪律,在严格的监督下指导学生的技术操作。
5 分层次施教
- 上一篇:学校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 下一篇:婴幼儿保健重点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