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28 18:11: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篇1

1.1实验室管理与建设体制不健全

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是对教师和学生行为活动的规定,它界定了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或者怎么做[2]。只有健全的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才能确保管理制度的实施。但是,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各高校都存在重视科学研究而轻教学、重视理论教学而轻实验教学、重视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探索的现象。因此,在实验室升级过程中,实验室管理体制还是照搬照抄原来的旧体制,没有根据时代进步、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旧体制进行改进。这些旧体制不能切合实际地指导实验室管理运作,导致实验室工作效率低,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

1.2实验室教学与管理队伍建设不合理

随着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两方面的全面深化改革,各高校把人才战略放在第一位,为这些尖端人才提供最优等的平台,然而,对实验室教学与管理方面的人才引进却始终不够重视。目前,实验室教学管理队伍中大部分学历偏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他们的工作条件、待遇得不到改善。处在这样的境遇,很难调动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投身实验队伍中[3],导致实验室教学与管理队伍不合理。大部分实验室缺乏高精尖的实验人员,这导致一些精密仪器利用率低,以至于很难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培养功能和科研功能。

1.3实验室安全管理欠缺

实验室是学校安全事故发生率最高的地方,由于没有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在全国各高校,普遍存在易燃易爆、剧毒的化学药品乱拿乱放,实验室用水、用电、防盗、消防等安全措施不健全,缺乏安全教育和消防安全演练的现象。这些危险因素都会给广大师生和学校的生命财产留下安全隐患。

1.4实验室封闭,不能充分利用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和学科差别的影响,目前各高校实验室只对本院学生服务,实验室不够开放,学生没有自主开展实验的平台,缺乏学科与学科之间相互交流、渗透,并不能真正发挥实验室的真实作用和价值。

1.5实验室经费不足

充足的实验经费是高校进行正常实验教学的经济基础,但是许多高校对实验室的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受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想影响,学校对实验室资金投入不够。导致实验室设备老化,更新慢;实验室环境差,消防设施落后;实验室利用率低。以至于实验室的发展停滞不前,实验室不能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功能。

2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1健全实验室管理与建设体制

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实验室各项工作顺利、安全、有效进行的基本保障。因此,学校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随着高校先进设备的不断引进,实验室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分工不明确、责任人模糊,造成实验室仪器设备胡乱操作、无人维护管理、随处放置的现象。因此,要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使每个实验人员负好责、把好关。由于很多高校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相对陈旧,有些甚至流于形式、照搬照抄其他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不能真正地保证实验室安全正常运行。要想打破这个僵局,只有大刀阔斧对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改革,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践,最后在各高校推广实施。这样才能提高实验室的使用价值和利用率,更好地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

2.2加强实验室教学与管理队伍建设

一个合理、稳定、竞争力强的实验室教学与管理队伍应该在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上构成一个合理的“金字塔”形梯队。在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仪器设备是基础,管理是方法,人才是实验室的灵魂。实验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由于实验人员在学校的待遇、地位、平台相比其他教师低,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很少有高精尖人才愿意到实验室工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应改变对实验人员是“教辅人员”“配角”的传统看法,充分肯定实验技术人员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和地位,给予实验人员更多自由发挥的权力,改善实验人员生活待遇、工作环境,为他们提供国内外学习和培训的机会,鼓励他们自身提高和实验创新以及进行科学研究,同时,把这些方案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2.3实验室安全管理警钟长鸣

建立健全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运行机制,才能保证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的实施。实验室作为危险事故的高发区,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警钟必须长鸣不止。目前我国高校安全管理环节繁琐,部门职能相互交叉,经常出现“谁都管、谁都不管;什么都管、什么都不管”的现象。为了避免安全事故发生,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逐级责任制,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位实验人员。例如,在学校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专门监督管理全校的实验室安全,各学院以院长为首要责任人,由实验室推选相应的实验教学人员担任实验室主任,并对学生安全负责。为了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学院应出台系统、规范、科学、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该制度应明确界定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或者怎么做。同时,明确安全责任,保障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2.4增加实验室开放程度

实验室作为激发创新能力和培养实践与探索能力的“发动机”,它在理论联系实际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各高校的实验室开放程度低,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不能实现资源共享,造成实验设备利用率低,教学投资铺张浪费。而封闭的实验室阻碍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同时也切断了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的平台。实验室开放,不仅有助于改变传统只注重理论验证、只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的情况,而且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敢于创新、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为了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学校应该建立实验室预约系统,增加实验室的开放力度,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预约实验,并在实验室指导教师陪同下开展兴趣实验。同时,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功能齐全的实验室,为学生开展独立实验提供条件。

2.5实验室经费来源多渠道化

由于实验室开放程度加大,实验室需要更多的经费,如果只依靠学校的支持那是远远不够的,同时我们的实验室开放方案也是不切实际的。为了解决经费问题,学校应出台相应的政策,使实验室有权力利用实验室开放的平台,增加自给自足的能力。首先,鼓励支持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创新科学研究,把“产、学、研”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实验室带来科研经费。其次,支持校企合作,企业出钱,学校出技术的方式为实验室“输血”,从而让实验室有充足的经费进行科学研究,同时提升实验室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另外,充分利用实验室空余时间,对外进行社会服务,获取经费资助。除此之外,争取学校、学院更多的经费支持,促进实验室发展,使实验室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和社会。

3结语

篇2

二十一世纪,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科学体系正迅速形成,多媒体教学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加速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人才,语言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应不断发展。多媒体语音室以其先进完善的超强功能为高校外语教学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培养学生外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重要教学实验场地,是进行外语教学、提高学生外语能力的基础设施。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校多媒体语音室的大力普及与发展完善,其教学形式也从单一模式向多媒体、数字化方向发展,集听觉、视觉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充分体现了语言教学的平台信息化、教学资源网络化、教学模式互动化和教学质量素质化的要求,唤起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深刻变革,给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注入了新鲜血液。

多媒体语音室在教学中能有效支持多种授课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更加方便快捷和科学的教学设备。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随着多媒体语音数码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的进步,可以肯定地说多媒体语音室是未来语言实验室的发展方向。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势下,多媒体语音室的使用无疑为教育教学开创了广阔的科学远景。

二、多媒体语音室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功能闲置,语音室利用率偏低

许多学校将多媒体教学作为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形式,因此盲目建设多媒体语音室,新配备的语音室功能先进多样,但由于许多院校没有组织教师进行有关技术培训,他们对计算机的操作不熟练,不能真正掌握对语音室的使用,并且受到传统教学思想及方法的影响,有的教师把语音室设备简单的当成传统录音机的升级版,多数外语教师因为外在或自身原因的限制,对语音室设备的功能不了解,对上机操作不够熟练,出现了多功能系统,单一化使用的尴尬局面。对语音室的低利用率使语音室的设备功能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很难使语音学习系统发挥其最大功效。浪费了物力、财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管理规定执行不力

多媒体语音室的设备较多,且教学系统都比较先进、功能较为齐全,为此需要有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来实施管理。但目前管理人员多数为非本专业, 业务不精, 管理缺乏科学性, 队伍不稳定, 并且缺乏定期、必要的岗位技能培训, 所以不论在管理理念上, 还是行动上具体动作上都不能与之相适应。加上人员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执行能力不够所造成的管理规定未得以充分执行,这都给管理带来了极大困难。专业知识、全面的设备操作能力及处理问题能力的缺乏,使他们无法给广大师生提供高水平、优质、专业的教学服务,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3.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完善,是多媒体语音室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虽然目前高校多媒体语音室大都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章条例,但由于没有组织学习,也没有严格实施,致使各项规章制度并未真正落到实处,执行力度不够所造成的制度、条例未得以充分执行甚至形同虚设的情况也较为常见。

三、多媒体语音室的科学管理对策

1.建立高素质的语音室管理队伍

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对多媒体语音室进行科学管理的基本条件。因此,语音室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应熟练掌握常用软硬件的安装、调试、使用和基本维修, 能熟练使用语音系统的各种功能,还要具备一定的电工学知识, 能够及时解决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突发事件等。管理人员要加强在职进修,同时要有计划的引进一批计算机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为管理者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2.加强教师专业素质培养,提高语音室利用率

教师对语音室功能的掌握将直接影响到语音室的使用效率。加强对教师的岗前培训,主要包括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传授、语音室操作程序的培训两方面,使其充分了解和掌握语音设备的功能和用法,不断增强自身的信息素养,强化信息意识,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树立“开放式教学”、“交互式教学”、“个别化教学”的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课间制作上,要科学实用、力求精简,应符合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辅助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完善语音室管理规章制度,加强贯彻落实

语音室规章制度包括语音室技术及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语音室使用规则、语音室安全管理制度、语音室设备损坏赔偿办法等。为了保证语音管理的有序正常进行,应该逐步完善语音室有关的管理规章制度。有的学校虽然制定了管理制度,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所以还必须有效地组织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学习,强化责任意识, 规范操作程序,平时要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对照检查, 严厉查处各种违规行为,真正把规章适度落到实处。

总之,高校多媒体语音室的管理是一项严格的技术管理工作,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开拓进取,使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

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闫淑红.《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管理中的几点体会》,载《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第12期

[2] 聂蕙.《浅议多媒体语音室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载《高教装备》2005年第8期

篇3

关键词:5S管理;物流实验室;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Logistics lab is an important base to carry out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Based on the overview of the 5S management concept, this paper analyzes problems of logistics lab management, the significance of introducing 5S management to logistics lab management, and introduces the implementation steps and suggestion in logistics lab management.

Key words: 5S management; logistics lab; application

物流专业是一项融合了经济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科学和技术的综合性学科,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优秀的物流人才。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物流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物流实验教学是实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提高物流实验室管理水平,意义重大。目前,“5S”管理已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得到各行业管理界的一致认可。在物流实验室管理中引入“5S”,将有效改善实验室现场环境、设施设备安全,提高人员综合能力,对实验室管理起到有效作用。

1 5S管理的含义

“5S”起源于日本,是一种对生产现场中的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1]。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整理”是将现场的物品区分为必要和不必要两类,将不必要的物品移出现场或者处理掉,对于必要的物品,要将数量降到最少,并容易在现场找到。“整顿”指放置物品标准化,将现场所需的物品按使用类别进行分类,明确数量,排列整齐,并进行有效标识,使之存取方便,减少寻找时间。“清扫”是将工作环境彻底清扫,使现场处于无垃圾、无灰尘的整洁状态。“清洁”指通过制度化来维持整理、整顿和清扫所取得的成果,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素养”指要求工作人员建立自律和养成从事5S工作的习惯,使5S的要求成为日常工作中的自觉行为[2]。5S管理的目的是创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合理的工作环境,并通过工作环境的整治,达到改善和提升管理的功效。

2 物流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物流包括仓储、运输、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配送、物流信息等环节,物流实验室点多面广,就后勤工程学院而言,物流实验室包括物流仿真实验室、仓储模拟仿真实验室、仓储勤务专修室、物联网技术研究室、仓储安全技术实验室、仓储机械实训室、物资养护实验室、立体仓库实训中心等。实验设施设备种类繁多,开设的实验课程较多,实验教学对象复杂,管理难度较大。下面主要从实验教学人员、实验教学对象以及实验室开展实验内容三方面分析目前物流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实验教学人员

由于人员数量的限制,很多学校的物流实验室并没有配备专门的实验教学人员,无法对实验室进行系统、全面、有效的管理。授课教师往往同时承担课程教学和实验的任务,这在不同程度上导致教师在实验教学上精力投入不足。在实验室管理方面,还存在不按规章制度操作的现象,如有的教师在多个实验室都开设了实验课程,有时贪图方便,随意地将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实验设备相互借用、调换,既不登记,又未按时归还,导致实验设备无法跟踪,文件资料查找困难。教师和学生不及时填写各种记录,待迎检时再临时补填各种记录等。

2.2 实验教学对象

实验教学对象复杂,涵盖本科、研究生和任职培训,来源上既有本校,也有外校人员;专业构成上既有物流专业,也有物流相关专业。时常发生不按要求整理和放置实验器材,在实验室随意摆放个人物品,以及在实验室吃东西,乱扔垃圾的现象。由于验教学对象较多,往往存在责任划分不清的问题,学生实验室责任意识淡薄,这些都增加了实验室的管理难度。

2.3 实验开展内容

实验室开展的工作较多,包括本科、研究生和任职培训学生的课程实验,本科和研究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本科等各层次学生的综合演练,学生参与的国家、军队、省市及校级的竞赛,创新训练及科学研究项目,教师开展的科学研究项目及课题,外来人员的参观等。由于开展工作较多,导致实验设备不能定期保养维护以及出现其他实验安全隐患等问题。

3 5S管理在物流实验室实施的意义

5S管理是行之有效的一种管理方法,将5S管理的理念和经验引入到物流实验室中,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效率,提升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实验教学的良性发展。

(1)可以提升物流实验室管理水平。通过推行5S管理理念,能有效改善实验条件和工作环境,调动全员积极性,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从整体上提高物流实验室管理水平,同时有利于展示学院的良好风貌。

(2)可以提高物流学科实践教学质量。在物流实验室中推行5S管理理念,使全体师生都能够自觉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优化实验实训教学场所环境。同时激发学生实验实训的团队意识,促进各小组之间的团队合作,有效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

(3)可以降低物流实验安全风险。物流学科中有一些具有一定安全风险的实验实训课程,如《现代物流装备》课程中叉车的实训项目,《仓库设备使用与管理》中仓库设备的操作,《自动化立体仓库》中自动存储系统、自动输送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的操作等。5S管理要求学生必须按规定操作,严格按每一个步骤进行,有利于降低实训安全风险。同时使学生养成按规定办事的习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4 5S管理在物流实验室的实施

4.1 实施步骤

5S在物流实验室的实施步骤如图1所示。

(1)成立5S管理组织

实施5S管理,首先要组建相应的管理组织。可成立5S物流实验室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验室的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开展培训,组织监督检查,实验室评比总结及进行实验室日常管理等。5S管理委员会主任可以由主管实验室的系、室领导担任,各实验实训室的负责人担任5S管理委员会成员。结合各实验实训室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目标,拟定实施方案。

(2)进行5S宣传培训

5S管理要落到实处,需要提高全员对5S的认识和理解。可通过各种渠道加强5S的宣传,如新生入学教育,校园网,专题网站,墙报栏,学生物流社团等,组织全体成员学习5S管理办法,使全体师生都能深刻理解5S管理理念,真正参与到5S管理模式中来,并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5S培训可通过先师后生的步骤。即先培训实验教师,并按5S规范要求实验教师;其次通过实验教师向学生宣传5S,并按5S规范要求学生。可在实验教学的第一堂课就向学生详细讲解执行5S管理的规定及要求,引导学生了解、理解5S管理,树立5S管理意识。

(3)制定5S规章制度

为使5S管理有章可循,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用于规范师生自己的行为。规章制度可由5S管理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包括《物流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规定》、《物流实验实训室清洁管理规定》等。《物流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规定》规范物流实验设施设备使用要求及规范,设备的维修保养维护规范,设备报废标准及流程等。《物流实验实训室清洁管理规定》规范实验室清洁标准,如清洁区域,清洁内容,清洁材料及工具等。通过5S规章制度的完善,规范实验现场的人、事、物的管理,督促师生爱护实验实室设施设备器材工具,从而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4)实施5S管理

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在执行中标识和分区尤为重要。首先,需要整体规划实验室,将其分为消防器材存放区、卫生洁具存放区、座椅存放区、废弃物存放区以及实验操作区并进行明确定位标识。其次,对物流实验用品进行全面检查,分类整理,确定舍弃的基准,对实验物品进行“贴单”标识,清除不需要的物品,并决定其处理办法。再次,规范实验物品的摆放位置,明确标识,便于使用中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使用完便于原位归还。

(5)实施5S监督检查

物流实验室管理委员会成员要落实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各实验实训室进行监督检查,包括落实实验教学任务的监督,学期末、节假日前的安全检查等,发现问题并通知相关管理人员,督促其改进管理。及时总结管理方面的不足,以改进实验室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

(6)建立5S激励机制

5S管理模式的实施需要有激励措施加以激励,包括正激励和负激励。可以设置实验室专项奖励基金,根据平时的监督检查记录进行全面评比总结,评选出优秀实验实训室和优秀个人。对涌现出的好的典型要及时表彰鼓励,对于违规行为要批评,严重的要进行处分。严格按制度管理,切实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3]。

(7)5S持续改善

5S的实施要点在于持续改善和优化各环节,使各成员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提升素养,并积极践行5S管理。当然,5S的管理和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4.2 实施建议

(1)全员参与

5S管理是一种现代管理理念,需要领导重视,实验室全体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将5S管理理念应用于实验室的管理中,提高实验室效率,保障实验室安全。

(2)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

在5S管理中,要将好的方法和行为习惯进行提升和总结,并形成标准化文件。学院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严格实施。通过长期不懈的坚持实施,才能最终转化为优良的素质。

(3)激发全体师生的热情和责任感

5S管理委员会应及时关注师生的每一点成果,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激发师生的热情和责任感。只有让师生明白5S对学校、对学生、对社会和对自己工作带来好处,才能消除5S实施人员的疑虑,减少抵触情绪,实现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

5 结 论

为积极应对未来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将5S管理理念引入物流实验室工作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提高物流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汤发俊,江文. 5S企业化管理机制在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中研究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2):172-174.

篇4

关键词:实验室;农村中小学;实验室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279-01

众所周知,实验室在中小学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学科中起重要作用。是学生理论验证的数据来源,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科学探索兴趣的捷径。因此,它担负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建设和管理好实验室是实验室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而目前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实验室未能发挥基础作用。

一、实验室作用的概述

在新时期教学课改日益成熟.逐步深入,实验室作为实验。科研.验证结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地,其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在农村学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中起的重要作用,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基地。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特殊作用,而新时期实验室改变过去那种以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为主向综合性实验转变,改变过去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做出它的贡献。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的一是为了确保人身健康与安全。二是为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搞好实验管理,首先要建立必要合理的规章制度,实验管理员必须认真学习并遵守实验室安全技术规程和有关消防.安全.保卫制度,才能预防和杜绝各类实验事故的发生,并使实验能够顺利完成。

二、当前形势下实验室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

就农村学校,大多存在教师缺编问题,为保证课堂教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大多是理科教师兼职,即使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也因提职难.待遇差.地位低,人事经常变化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更有甚者,一线任课教师如在教学中发生重大过失,被处罚到实验室当管理人员。所以实验室管理人员不能专心从事实验室工作,而绝大多数农村学校实验室,与其说叫实验室,不如叫堆放实验器材的库房。

1、没有形成稳定的实验教师队伍

大部分学校的实验人员变动频繁,人数不足,队伍不稳,缺少专职的实验人员,多是任课教师兼管,实验教师的地位也较低,评优评先不被领导重视。有些实验教师实验技能、素养还有待提高。不能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修理等日常工作。人员的变动有时也导致仪器、设备的损失,这诸多问题增加了实验室管理的难度,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2、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健全

近几年通过普及义务教育,仪器设备的配备速度大大加快,管理工作明显跟不上配备速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还是不少。如:大多数教师由于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做实验,有的教师做实验不写通知单,不及时做实验记录,不及时对仪器进行维修保养,借出仪器不登记等现象。究其原因是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

三、加强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可行性对策

1、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待遇和地位

将实验室管理人员考核与一线教师平等对待,解决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其踏实于实验管理工作。科学设岗,合理定编,竞争上岗,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与奖惩办法,对其完成的工作进行量化要求,从而使实验管理人员做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促进实验队伍素质的提高。并且使他们热情的服务于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2、加大对实验室的硬件建设

实验的器材陈旧和简陋,直接影响着实验数据的准确与实验现象的明显程度,一次数据准确.现象明显的实验,使学生有了成就感,从而对科学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借而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动力。而这有可能改变他的一生。因此,学校及上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大实验器材的购买与更新,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验条件。

3、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实行安全化管理

实验室应将建立的规章制度打印.装框.挂在实验室显眼位置,管理员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预防和杜绝一切实验事故的发生实验室工作人员随时留意周围环境的变化,一旦发现外界有影响实验室的安全因素,应及时上报学校并及时采取解决措施。

篇5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内容;建议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201-02

随着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教学与科研活动对实验室资源的依赖性增强、实验室开放性和共享性程度提高,实验室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毒害事故、机电伤人事故和设备损坏事故等也时有发生[1]。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仅是教学、科研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

(一)一般性安全管理

主要指防火安全、电气电路安全、仪器设备使用安全、个人防护措施、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操作规范、紧急预案等。实验大楼建设要充分考虑实验室的通风、照明以及温度、湿度控制等设施,电路、水、气管道布局安全、规范,有防火、防爆、防盗、防破坏的基本设备和措施等。

(二)化学品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化学品的种类与特性、化学品的储藏与使用等,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目前,高校实验室已逐步成为事故发生的高危区域,各种实验室特别是化学生物类实验室成为存在隐患最为突出的场所,实验室每天使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和易制毒的化学品种类不计其数,如果在管理上稍为不慎,处理方式稍为不当或不及时,都有可能酿成灾难,严重威胁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学校的社会声誉。

(三)生物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生物制剂安全、微生物安全、人体血液/体液安全、传染性生物防护与控制等。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生物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污染都可能构成极大的危害。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条例和法规,以法律形式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规范,主要包括《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l9498—2004,2008年修订)等。所有这些法规政策标志着中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生物安全认可工作进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阶段。

(四)辐射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激光辐射安全、X射线安全、电磁辐射安全、辐射性物质与防辐射措施等。为了加强对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污染防治,国家颁布了《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和防护条例》等文件。2004年5月起,国家环保总局、公安部和卫生部联合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活动,这表明了国家对放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高校作为中国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在较多领域使用了核技术,因此也存在着如何加强放射源管理的问题[2]。

(五)废弃物安全管理

包括普通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化学品废弃物处理、生物废弃物处理、辐射材料废弃物处理、锐器废弃物处理、混合废弃物的处理等。

2005年7月,教育部和国家环保总局针对高校实验室的排污问题,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把高校实验室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到了学校管理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成为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学科研校园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分别于2005年8月和2007年9月通过并实施了《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和《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但很多高校的化学实验室对废弃危险化学品仍未按该办法处理。部分高校即使在由指定人员收集后,仍然由于处理费用昂贵的问题,将收集后的危险废弃物低价交由不规范的公司运走,其最终结果还是倒入室外某个固定的场址,这对排放点的土壤和地下水将造成更加严重的点源污染[3]。

(六)高温高压设备安全管理

包括各种气瓶、高压反应釜、气体发生装置、高温设备、高真空设备等设备的区分、使用时注意事项、日常维护等。随着高校实验室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实验室承担的任务和拥有的仪器设备逐渐多样化,各种高温高压等特种设备在实验室中时有发现,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呈现出来。2009年5月1日,国务院出台新的特种设备管理条例并正式实施。条例提高了特种设备事故的等级,提高了处理事故的部门级别,只要锅炉爆炸有人员伤亡,就要成立省级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同时对管理部门的监察人员也提高了问责力度,这充分说明国家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高度重视。

(七)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保障实验室信息资源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关系到实验室良好有序的发展。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4.1.6条款要求“实验室及其人员对其在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有相应措施。”为此,实验室应制定有关的措施或文件,并有效实施,以保证利益不受侵害。

二、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

(一)完善安全工作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

研究表明,思想上不重视和管理不善是引发各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据中国火灾事故资料显示,90%以上的事故与人的错误有关[4]。因此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是安全工作的关键。管理首先要解决体制问题,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要完善安全工作体系和责任体系,可采取“学校归口管理—院系集中管理—实验室具体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成立各级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责任分工明确的安全工作管理队伍,明确各个层面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应履行的职责,并签订相应的安全承诺书,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不留真空地带。

(二)树立安全环保意识,加强防范措施

实验室管理要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重视实验室安全防范措施的建立,以“防患于未然”为指导思想,对实验室、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进行分级管理,划分出实验室安全监控重点区域,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实验室或区域特点,了解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并采用事故树[4]分析方法,获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子,以及每种因素发生后可能导致的破坏范围及威力,针对性地布置各种防范措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三)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的制订是系统管理的起点,也是监督管理的基础。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其因果性、潜在性,必须要研究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类型,从而探讨各种消除、控制事故发生的方法,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5]。为此要狠抓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的建设,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以达到规范、约束并指导实验室安全管理行为的目的,为实验室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为教学科研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组织各种安全教育,加强实验室日常培训

实验室安全管理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安全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和安全素质,是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6]。实现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目标,不能仅靠赋予师生管理责任,还必须组织各种教育,更重要的是加强实验室日常培训。

学校应在两个层面上开展安全教育工作:(1)学校层面:一是对师生开展常规性安全知识教育,内容涉及安全规章制度、消防知识、案例教育等;二是对师生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例如灭火器使用、报警、火灾逃生等,并且定期组织演练。(2)学院层面:组织学生学习掌握实验室仪器设备设施特别是特种仪器设备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化学试剂的使用与保管规范、实验操作规范以及实验室内部的管理规定等。与此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考核,以促进全校师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掌握各种规章制度、规范与技能。

(五)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实验室安全文化作为实验室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在中国高校实验室中的应用还存在许多空白点。借鉴各行业的先进经验,构建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充分发挥文化的“软管理”作用来激发师生内在积极性,可以促使师生主动遵守安全规范,自觉消除安全隐患。结合不同实验室特点,建立实验室安全视觉识别系统(主要包括安全色、安全标志、警示线、警示语句及根据工作场所、设备和产品等特定条件下所衍生、组合的各种警示标识),能够形象地传达安全管理理念,提高安全视觉标识的统一性、标准性、系统性和艺术性而具有良好的宣传效应。它能使人感悟到安全文化的个性与内涵,其传播力量与感染力量最为具体而直接[7]。

总之,实验室的安全与环保工作关系到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是创建“平安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中国高校迈向世界一流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环保工作涉及面广,责任重大,需要多部门的重视和协调。目前我们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所开展的工作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仍需要实验室管理部门和实验室工作人员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五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2] 王咏妙.对高校实验室辐射安全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8,(4):91-92.

[3] 朱丽华,徐锋.中国高等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3):40-42.

[4] 王同顺,赵素然.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保证师生的生命安全[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4,(6):143-145.

[5] 王立达.成教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149-151.

篇6

1 加强实验员管理,提高自身素质

要管理好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一定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实验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应具备很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实验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质量和教学的效果。因此,实验人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关注相关学科理论的新进展,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将最新的信息和方法、最新进展和成果应用于实践。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学校首先要对实验人员进行教学观念更新的教育,定期安排到高一级的院校和附院进修,学习他们先进的实验教学管理理念,学习他们有关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对在校的实验人员开展多种方式的业务培训,如安排实验人员跟班听课、举行讲座活动;开展有关实验教学的课题研究,探索实验室管理新模式,让他们真正服务于教学,作好实验教学工作,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提供重要的保证。

2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

实验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管理制度是整个管理过程实施的依据和行为规范,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实验室管理体制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将推动和加快实验室发展。学校应围绕这一中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规范、科学、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及条例,包括实验设备的管理、登记、使用;实验室环境管理、人员管理、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等;同时要按照制度的要求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将其列为对实验室工作和实验人员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

使实验室规章制度逐渐健全和完善,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在实验教学中注重落实,照章办事,保证了实验教学工作正常、有序、顺利地开展,以加快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步伐,进一步提高了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水平。

3 加强实验用品的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

实验用品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科学的管理措施不仅能为实验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支撑作用。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学经费的提高,在实验用品上投入了大量经费,大大改善了实验条件,同时,对实验用品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仪器设备是实验室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是学校贵重财产,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做好使用纪录,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使实验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验教学作用和投资效益。

4 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的督导和评估

4.1 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的转变,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尽可能发挥实验人员的教学和管理水平,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为学生提供一切条件,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验的整个操作,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 制定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在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制定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并要求实验人员严格执行;建立开放实验室管理档案,建立实验人员岗位责任制,在实验过程中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老师和实验人员承担实验室开放工作,以解答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做好记录,对一些在实验中出现的常见错误问题要提醒学生注意避免。

篇7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实训室建设与管理

现阶段,我国已经逐步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企业需要为根本出发点的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基本思路。要求职业学校立足人力市场实际需求,致力于培养现代生产和服务产业一线的优秀技术人才。计算机专业实训室是职业学校进行科学研究与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管理运行高效的实训室,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现中职学校教学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实训室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设备老套,影响教学效果

近年来,随着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上升,计算机实训室教学课时也在相应增加,设备加快损耗而更新速度却很慢。一些老旧的机房的部分电脑电源开关按钮,复位开关按钮已经严重磨损,甚至失灵,设备存在诸多故障。目前,计算机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速度快,很多老式计算机的性能已经落后很多且存在运行不稳定的风险,也难以满足时下应用软件发展的新要求。

2.实训室管理执行效力低

中职学校对于计算机实训室都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便进行有效管理,但现实客观存在着不少学生行为不规范、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违纪行为,诸如,私自移动拆卸设备、带食物饮料进机房、打网络游戏等。为此,很多情况下校方为不影响整体教学对这种行为只是简单地提醒,使实训室相关规章制度执行力差。如何规范学生在实训室内的行为成为中职学校普遍面临的问题。

3.实训室开放对象范围小

职业学校的实训室一般都只是用于教学计划内设置的实训课程,除此之外,很少对外开放,导致实训室内的设备闲置。而且,实训室在校内的开放对象也多局限于计算机专业。实训室对于基础类课程开放少,开放式实验教学配套措施存在漏洞,比如,没有给学生开放固定的机房,学生不能随时进入实验室等。加强实训室对外开放有利于充分发挥实训室设备与技术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与科研任务。

4.实训室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实训室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是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室建设过程中的一大突出问题,即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技术职称结构、人员配置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中职学校缺少学历水平高、科研能力突出、业务能力强的实验指导教师,计算机实训教学与科研水平难以得到提高。

二、加强计算机专业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1.加快老旧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和教学效率

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室建设可以通过学校评估建设与实验室5年建设规划的形式加快建设步伐。学校应尽快更新部分使用年限较长的老旧设备,为实训室配备合理的硬件资源,制定更为灵活有弹性的计算机设备更换年限。此外,在建设实验室的过程中,设置计算机实训教学基地的设备更新计划,为实践教学创造更好的硬件条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以及教学效率目的。

2.依托现代网络技术,有效落实机房管理制度

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室各项管理制度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实训教学与管理效率。针对这种现状,中职学校应逐步建立起实践教学信息系统平台,规定学生进入机房必须凭校园一卡通,依托机房管理系统直接管理正在实验的学生,指导老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计算机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这样既可以查询、阻止学生违纪行为,又可以不影响到正常教学秩序。现代网络技术科学合理运用能够有效增强实验制度的执行力度,有效贯彻落实机房管理规章制度,为中职学校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3.提高实训室开放水平,把学生吸引到实验室来

开放计算机实训室的目的是为广大学生创造自主学习、自我提升专业技能与实践水平的良好外部条件。首先,制订开放式实验教学内容,调配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开放实验指导老师,其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中职学校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合理安排课程,为开放实验提供固定的机房,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时间,真正做到学生随时可以进行实训培养。此外,实验室更新应用软件系统,安装尽可能多的软件,以满足学生实践锻炼需要。实训室应以满足学生求知需求为宗旨,提高自身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以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实训室。

4.加强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优化师资结构

职业学校应该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稳定的“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中职教育的实训导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行业背景与丰富实践经验,所以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对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显得十分关键。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努力考取行业资格证书,并经常性选派专业教师到计算机相关企业考察学习,掌握计算机行业发展新动态,以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定期聘请计算机行业企业的一线员工或管理人员担任兼职讲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训锻炼,使学生及时获取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行业最新知识。

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教学的建设与管理,要紧跟国家实验教学改革的步伐,致力于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和场地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与实践水平,增强自身服务意识,为实践教学提供高质量的实验平台,满足学生专业技能学习需求与劳动力市场人才需要。

参考文献:

[1]周科艳.加强高职院校经贸专业实训室管理工作的探索[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

[2]赵剑明,木拉提・巴海.高职院校专业实训教学督导模式实践与探究: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为例[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1.

篇8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以人为本

近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不仅学生的规模在急剧扩大,对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也在提高。在这种新形势下,各高校都纷纷加强了实验室建设的力度,高校实验室建设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实验室规模的扩大,专业的增多,实验设备的数量、种类、实验课的科目、实验人数都在增加,各种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大,实验室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实验室的安全与否不仅关系到高校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否顺利进行,国家财产是否受到损失,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一个学校是社会的元素,一个人是家庭的元索,一旦出现问题不仅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校的健康发展,也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和谐。

高校实验室的类型很多,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基础课实验室,专业课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等等,拥有大批贵重精密仪器设备,使用着各类化学、生物药品,存有各种易燃、易爆、有毒物品,有的实验要在高温、高压、超低温、真空、强磁、微波、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条件下进行。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人身伤害事故时有发生,教训十分惨痛。常见的事故主要有:(1)火灾事故;(2)机械伤人、电击伤人事故;(3)爆炸事故:(4)毒害事故;(5)环境污染事故等。根据海因里希灾害理论模型,从产生事故的原因来分析,不安全环境是产生事故的间接原因,不良管理是事故的基本原因,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从以上的常见事故中也验证了这一点,比如常见的火灾事故往往就是因供电线路老化、短路;忘记关掉电源,元器件长期受热燃烧;电器操作不当;用电超负荷等环境、人为、管理不善等因素造成。

因此,需建立一个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从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等方面出发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加强管理,阻断事故的进程,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学习环境,一个安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建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

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应是一项系统的一体化的综合管理体系。它应包括相应的组织机构、健全的管理制度、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依赖于制度和组织机构,更依赖于各种角色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方针的理解与遵守。

1.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

应建立从校领导――院系领导――实验室负责人――实验课教师(或实验室管理员)的四层管理组织,从体制上完善实验安全管理体系。并实行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岗位分工及责任,校领导对全校安全全面负责:院系领导对全院安全全面负责;各院系实验室负责人为各自部门管理范围内的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各自管理范围内安全工作的直接布署和落实:各实验室教师或管理员分别为各自管理范围的安全工作直接责任人。严格的责任制就避免了推诿、拖拉等现象。领导的参与是管理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各级领导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做好日常的监督与检查工作。在检查和追究上实行一级追一级,一级查一级,人人承担的安全责任制。

2.建立完善的日常安全管理制度。

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正常、高效运转的有力保障,是各项措施得以贯彻、落实、执行的前提和基础。所以,首先要从制度建设入手,从保护环境、保持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制定出一套严格、有效、全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将安全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及早防范,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如制定符合各学院及实验室特点的实验室准入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实验室人员培训制度,实验室操作制度,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放射性实验材料的申报、回收制度及安全应急预案等。安全责任人应在各实验室张贴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以这些制度为依据进行严格管理,实验人员应及时学习并严格执行,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3.做好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有关调查显示,90%以上的安全事散与人的防范意识不足有关,思想上的麻痹必然会造成管理上的疏漏,行为上的随意,规章制度则形同虚设。所以,必须通过各种途经、各种方式的安全管理宣传使师生从思想上加强安全观念,强化安全意识。可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栏、校报等媒介大力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可进行消防知识讲座、消防疏散演练、灭火器使用演示等活动,发放校园安全手册,做到人手一份,营造一个人人关注安全的校园文化氛围。对第一次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培训,实行准入制度,只有经过培训以后,考试合格者才能进入实验室。撰写实验室安全手册,全面介绍在实验室工作时的各种注意事项,让学生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实验操作规程、掌握所接触的实验设备、化学药品的性能。并介绍实验楼内部建筑结构,实验楼内各种灭火器的类型及放置位置,介绍实验楼内各种电气设备、机械设备仪器等的管理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紧急情况下的联系人及电话,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出现事故时尽快离开现场的逃生方法等,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安全思想,使师生认识到生命对每个人都是最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在任何情况下保全生命是最重要的。

4.实行常规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

各实验室责任人应定期进行常规自查,对于自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实验室负责人按照各项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常规检查,对于实验室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上报。院校领导也要按照管理文件的规定进行定期、不定期的集中检查或专项检查,根据危险源点的危险性大小分时、分重点突出来抓,如冬季防火检查、实验楼配电设备检查等,做好监督检查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现场纠正并书面告知相关部门及责任人,责令限期整改,检查结果及整改结果应作为年终考核的内容之一体现出来。另外,特别要做好寒暑假前的安全集中检查,加强假期的水、电、气、暖的检修工作。加强假期实验室的门卫管理,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严格执行审批登记制度。

5.制定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为了做到临危不乱,有必要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及救援预案,以便在有情况发生时能够采取及时的、正确的处理措施。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根据各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设置应急预案组织或小组,分级制定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预案内容,明确应急各方的职责和响应程序。(2)对各实验室的危险源进行分析评估,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处理原则和一旦发生危险时的操作程序,做到心中有数。(3)对应急组织的人员进行培训,应急设备、应急物资安放到位,以提高应急行动的快速性和有效性。

在高校新的发展形势下,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安全对建设平安校园、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建立一个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安全意识,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安全准则,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学习环境,维持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篇9

关键词:高校 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 健全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和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监控水平,并使教学管理制度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性工作。

一、以学科理论为依据,提高管理制度的科学性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必须以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理论为依据,充分提高教学管理制度的科学性。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实践活动,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必须透过纷繁复杂的教学管理现象,揭示教学管理活动的本质,使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具有可靠的科学依据。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对高等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特点都作了理论性的阐述。在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时,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反映高等教育的特点规律;遵循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反映教学过程和学生身心成长的基本规律;遵循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灵活运用管理学的有关原则,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二、加快高校教学立法进程,建立配套完善的教学管理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必须加快高校教学立法进程,建立配套完善的教学管理法规体系,充分体现教学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从高等教育改革开展以来,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法规制度建设仍然滞后于推进现代化教学的客观要求,主要是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体系不够完善,部分领域法规制度存在空白;一些已有的规章制度没有及时进行修改,部分规章制度之间不够和谐统一;微观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设滞后于宏观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因此,推进教学管理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教学管理法规制度建设,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注重质量,尽快建立完备的教学管理法规体系。

三、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如在教务处新设立教学质量科和实验教学科,并倡导建立学习型教学管理组织;各教学单位是教学实体,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具体负责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教风学风建设以及院系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以及学生的学籍管理和教学秩序的管理与监督。

四、进一步规范高校教学计划的质量管理

首先,专业培养计划的制订须遵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体现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控制总学时,放活选修课。其次,课程教学大纲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课程结构与教学安排的整体需要,组织教师编写课程教学大纲。最后,各专业制订的实践教学大纲要充分体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等要求,坚持高起点、有突破的基本方针,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把产学研结合作为主线贯穿于实践教学体系之中。

五、健全高校教学管理文件

健全高校教学管理文件,就需要制订一整套的教学管理文件。如教学管理、学籍管理、教材建设和管理、有关教学计划和课程管理、理论教学的管理、实践教学的管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管理。此外,教学工作的管理还应当关注教师管理、教学资金管理、实验室建设、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图书馆管理、体育场地管理、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等方面。

六、吸收借鉴各大高校的成功经验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必须立足院校实际,开阔视野,广泛吸收借鉴各大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适合各院校实际情况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如在培养制度方面,积极实行学分制、创新学分制、重修制、导师制、辅修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弹性学制等制度,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建立大学生创新教育基地;对拔尖人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跨年级、跨专业、跨院校培养和本硕、硕博连读制度;在考核制度方面,实行教考分离、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等制度;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实行教学督导制度、教学信息员制度,形成学生、教师、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在教员管理方面,实行教员资格认定、任期考评、学科专业首席教授、特聘岗位、挂牌上课、教学质量一票否决等制度,建立教学改革立项制度,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等等,只有把上述制度建立起来,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建构才有制度保证。

总之,没有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就谈不上教学管理现代化。只有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才能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吴春华,王淑梅.高校管理标准与教学改革创新的工作指导全书[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7.

[2]潘询,朱亚萍.大学教学管理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韩海燕.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理念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05(23).

[4]许丽英.对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

篇10

一、基本的安全标准

高校实验室是教学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实验室不仅有一般的安全问题,而且还会涉及一些化学药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等,这些均是实验室的安全隐患所在。但是,首先要保证实验室的整洁卫生以及仪器的摆放有序,遵守实验室的基本安全与卫生规章制度这一基本标准,才能做到将危险扼杀于摇篮之中。

(一)准备工作

实验前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对于实验中用到的实验仪器能够做到熟悉操作,同时仔细检查实验设备、仪器仪表是否完好以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能做到很好的防御,一旦危险发生能在第一时间内反应和处理。与此同时,在实验前对于一些复杂的实验仪器,实验指导教师力求能做到给学生演示一遍,尽量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实验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照操作规程,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保证与实验无关的物品不放在实验桌上,尽量保证足够的空间,实验中尽量做到不让一个人独自做危险实验,要与其他人一同协作,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对于有一定潜在危险性的实验禁止学生围观起哄,以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实验结束

实验结束后认真收拾实验台,将各类仪器放回指定位置,方便下次使用。同时注意对于危险的试剂注意盖盖子保存,易碎的器皿放于安全的地方防止碰落。认真仔细检查实验设备是否断电,离开实验室前切记关掉所有电源,防止发生火灾。

二、个人防护

在实验中对于具有危险性的实验,要佩戴眼镜,防止悬浮微粒或化学药品溅出伤到眼睛;当要接触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应注意佩戴手套(浓硫酸),实验结束后,脱手套时切忌用手接触手套的外部,以防止残留在手套外表面的药品损伤皮肤。取用烘箱里的药品时应佩戴绝缘手套;在衣物穿戴上禁止穿露脚趾头和脚跟的鞋,以防溢出物、溅出物和掉下来的设备弄伤双脚。

三、实验室的设备及人员管理

(一)实验室设备的日常管理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能否正常使用,是一个实验室正常投入使用的前提,因此对于仪器设备的管理也是实验室管理的重中之重。对于设备的日常管理是一件比较繁琐的工作,但是我们不能大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易碎的玻璃器皿,如载玻片、玻璃棒等,做到轻拿轻放,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为了防止一些同学不负责任,做实验不注意细节从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坏,领取实验仪器的时候可以采用小组制,每六个人一组,并指派一名小组长,领取仪器时做好登记,等实验做完后统一归还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对于损坏的仪器落实到个人,并要求写出报告,说明原因,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规范实验操作,减少对仪器的损害。对于实验室的一些大型的精密仪器和设备,由于其成本高,运行费用昂贵,我们要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对没有使用过相应设备的人要做到先培训后使用,特别是精密的仪器和大型的设备更要加强培训,在不知道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熟练掌握操作以前不要使用设备,这样既能防止操作不当损坏设备,也避免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刚使用完的设备,要切断电源;机械设备要关掉油路;等设备冷却后才能盖上防尘罩;对于久置不用的仪器设备要加盖防尘罩;根据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要求,做好保养工作;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由于在一些学科之间存在交叉,其它专业的实验可能会借用仪器设备,对于仪器设备的借用要严格依照学校或实验室管理部门制定的有关程序履行手续。同时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做好借出前仪器的检查和归还后的核查工作,当仪器设备出现问题时有因可查、有人可究。

(二)实验室人员管理

实验室是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场所,因此,营造一个安全整洁的工作环境,保障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实验仪器设备的安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实验教学和科研有条不紊进行的有力保证。作为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对于出入实验室的人员要进行严格的登记,做到各个专项落实到个人,杜绝因不明原因而造成实验仪器设备损坏和丢失的现象发生。同时作为工作人员更要注意以身作责,在值班时不能擅离职守,导致实验室因无人管理而发生不安全的事件。与此同时,对于进入实验室的实验人员更要严格要求,禁止穿戴不合格或不符合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的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同时对于实验内容进行汇报,对于不明实验原理和不熟悉掌握实验仪器设备操作的人员禁止进入实验室,若因此类问题造成的不安全事故亦或是仪器设备的损坏,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要求其书写书面报告禀明原因,并处以相应的惩罚。当然对于试验中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表彰鼓励,从而带动大家更好地建设管理实验室,保证试验教学取得更加卓越的成绩。

四、废弃物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