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的实质范文

时间:2023-11-28 18:11: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电算化的实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电算化的实质

篇1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会计实务;信息

一、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意义

(一)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业务量的不断增大,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特点,把繁杂的记账、结账、报账工作交给高速的计算机处理,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由于计算机的精确性和确定性,可以避免手工操作难免产生的误差,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二)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

会计电算化对数据提出了一系列规范要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操作不规范、不统一、易出错的问题,杜绝记账不及时、错行、串户、会计资料不清晰,随意涂改的现象,会计工作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使会计信息更加准确、清晰、可靠,保证了会计工作质量。

(三)加快信息传递,提高了管理水平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大量的会计信息资源可以得到及时的记录、汇总分析,并通过信息系统迅速传递,充分利用,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大量的信息,会计人员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管理、参与预测和决策,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四)促进管理信息化,提高了会计人员素质

实现会计电算化,可以使企业的大量会计信息资源得到高度共享,大大地提高了经济信息的利用价值,促进了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会计电算化,还可以促使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掌握现代会计理论和高科技知识,从而优化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

(五)推动了会计改革

会计电算化不仅是会计技术的改革,而且对会计核算的方式、方法、程序、内容和会计理论等众多方面都产生极大影响,改变了会计人员的传统观念,使会计工作进入一个崭新阶段,从而推动了会计改革和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一)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流程的影响

手工核算是从处理原始凭证开始,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再据以登账,而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财务处理系统以手工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信息为起点开始进行处理,将已制作完毕的记账凭证输入计算机中进行处理。手工核算时,按照复式记账原则,总分类账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必须采用平行登记的方法,从而将总分类账中的余额、发生额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中的相应数字进行核对,保证记录的准确性。在计算机处理系统中,计算错误完全可以避免,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核对失去了意义,而且总账库存文件与明细库存文件中有数据同时产生,也就不再需要编制科目汇总表。因此,在电算化条件下,可以不考虑账簿间的核对工作,而核对、制约工作主要靠正确输入凭证和账簿内部控制来实现。因此,会计电算化有效地开展,不仅会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给会计核算流程带来根本性的改善。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质量的影响

账务部门要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充分体现其作用,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关键。会计工作的电算化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可理解性、一贯性和可比性都有重大影响,从而也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企业有效地开展会计电算化后,除录入与复核记账凭证,录入一些原始数据之外,几乎所有的计算整理,归类等工作均由计算机自动完工,手工干涉很少,计算机调整处理的特点充分发展,由此带来的会计信息及时性的改变是质的飞跃,企业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会计信息的滞后问题不再是问题了,会计信息更为接近实际情况。实行会计电算化,会计人员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选择适用的会计方法,可避免由于人员变动等因素而改变会计方法的不利因素,从而更好地保持会计信息的一贯性可比性,使会计信息质量将有较大的提高。

(三)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方法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有效开展使得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分析工作主要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可以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能进行复杂运算等优势,采用或选择一些手工下难以完成或无法选择采用的方法。会计人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处理中脱离出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采用各种会计方法来开展和搞好会计工作。

(四)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在手工条件下,有岗位责任制,各种内部牵制制度,保证了会计信息的正确性,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计算机的引入使得内部控制制度的形式、内容、重点等都发生了变化。一是内部控制的形式发生了改变。原手工下达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电算化后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如制造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等试算平衡的检查、凭证的借贷平衡校验、月间余额的检查、余额发生额平衡检查、各核算系统之间的数据核对、报表数据的勾稽关系检查等。二是内部控制的内容发生了改变。计算机技术的引入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的工作内容,也增加了新的控制内容,如计算机硬件及软件分析、编程、维护人员与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内部牵制,计算机内及磁盘内会计信息的安全保护、计算机病毒防治、计算机操作管理、系统维护人员等的岗位责任等等。三是内部控制的重点发生了改变。会计电算化后的内部控制的重点将放在人工处理的控制、原始数据进入计算机的控制、会计信息的输出控制、人机交互处理的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联接的控制方面。

三、实行会计电算化应关注的问题

(一)要提高对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认识

许多单位的领导和相关个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还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一是一些人认为会计电算化为时过早,实现会计电算化就是编程序的过程,是单纯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是会计部门的责任等等。二是传统的会计理论也禁锢着部分人的头脑,一些人肤浅地认为“算盘”和“账本”就是财务会计的工具。这些片面的认识给会计电算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健康顺利地发展。会计电算化的政策与法规中存在着不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规定。颁布电算化政策与法规是为促进会计电算化服务的,而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规定。例如,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上的具体细节规定,不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反而因规定的太死抑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二)要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总体上偏低,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的采用明显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一是当前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不到总数的40%,而且分布极不平衡。主要是大中型企业采用,小型企业很少采用;主要是国有企业采用,集体企业和乡镇较少使用;较发达地区的企业较多使用,广大内地企业较少采用;有先进管理水平的企业较多采用,管理水平落后的企业较少采用。二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在一些启用了“管理型”或“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中,由于管理环境跟不上或软件使用人员的知识技能跟不上,企业应用会计软件的水平远远落后于会计软件本身的发展。许多会计软件功能齐全,但在企业实际使用时只能完成少部分功能,致使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不充分。三是软件中会计核算功能部分能被使用,但财务管理和决策分析功能部分使用率很低。四是有些企业会计人员在运行会计软件过程中面对出现的意外问题不知所措,干脆弃而不用,仍然采用手工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系统只作辅助作用,或者搁置不用。

(三)要重视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会计电算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一是在采用了会计电算化手段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的企业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核算型”财务软件,主要是用电脑代替人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其软件主要是一些软件公司早期开发的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也有一些是自行开发的核算软件,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较少,采用ERP的企业就更少。这样,会计信息系统的启用并不能对企业管理带来实质性改善。二是会计电算化人才严重匮乏。一方面,财会队伍中的部分人员知识老化,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积极性不高,短期培训很难取得明显效果。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复合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

(四)要制定统一财务软件的标准

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未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再加之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的,甚至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各自的特色,结果使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比较混乱,就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相同。不同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的不一样,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从国外情况看,在某些会计电算化搞得好的国家,基本上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甚至某些国家就直接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种财务软件。这样国家有关经济管理、监督部门就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财务检查、专用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单位也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地进行财务报告的传送等。

【主要参考文献】

篇2

论文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电算化代替了人工记账、算帐、报账等会计活动,成为会计行业的主要计算模式;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以及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会计电算化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会计与计算机的简单结合,而已经发展为一门多种学科的综合体。本文就会计电算化在行业中的实施对传统的会计职能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一、电算化会计在行业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基本特点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主要是指应用电子技术对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现阶段主要表现为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替代部分在手工会计下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过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1、首先,是电子计算机为主要的计算工具,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电算化会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工会计下人工记录和处理数据的替代物。它采用对系统原始数据编码的方式,以缩短数据项的长度,减少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从而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

2、其次,数据的处理是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复杂化。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一般对操作权限的限制设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3、再次,电算化会计与手工记账规则发生了变化,手工记账规定日记账、总账都要使用订本账册,明细账要采用活页式账册,通过若十个套账来实现相互牵制、相互核对。凭证、账本记录的错误之处要用划线法和红字更正法更正。电算化会计形成的账页都是通过打印输出的,可以装订成为活页式,打印输出的一般是日记账、总账和报表,由于明细账涉及大量的二级科目、三级科口,打印数量比较大,因此,一般都是用磁盘、光盘等形式输出,对账工作一般是依靠会计软件完成,只要输人的原始凭证是正确的,计算机可以迅速完成手工条件下的各种账务处理功能。手工会计下的账册核对功能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已由计算机代替,明细账记载的各种会计资料只需计算机查询功能就可完成显示或者在需要时打印出来。人们更多的是依赖电算化系统建立各种辅助账,更多地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

对于账簿记录错误的处理,已不再采用手工方式下的改错法,但为了保证监督审核。一般规定,凡是已经审核过的数据不得更改。如果出现错误,那一定是合理性问题,采用输人“更正凭证”的方法加以更正,类同于红字更正法,这样就可以保留更正的痕迹。

二、财务会计电算化对于财会工作的影响的基本特点

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大大提高了企业财会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更重要的是企业财会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使企业财务真正做到统一规范。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可以轻松的实现对财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避免了在传统会计期间因人为因素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统一和不对应,减少了实际工作中标准的模糊性以及主观人为地不确定性,增强了会计工作客观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方便企业对财务及业务流程进行控制。

2、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由于基于网络化处理,不仅可以做到在财务各岗位间的资源共享,保证财务数据一体化;而且对生成的财务信息,在设置权限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任意查询。在传统会计时期,由于分工传递和手工操作,不仅财务以外无法获得所需信息,即使在各财务各岗位间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3、便于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一方面最大可能地细化和明确了会计工作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参照依据和考核标准,可以对会计人员和工作进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实现了有效实时监控,所有数据及操作情况均记入系统日志,各分支机构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减少。

4、强化了财务管理。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使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能力更及时和准确,反映的信息更加细致、全面和深入、信息查询对领导掌握财务运行提供了方便,保证了财务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三、会计电算化对于财务审计上的影响表现

篇3

一、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计算机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由于计算机具有速度快、高效性的特点,在实现改革采用会计电算化之后,可以更准确更高效的获得会计信息,可以使会计这一职业更好的专业化规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会计工作的失真问题。

与传统会计计算方式相比较,实现会计电算化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负担,工作人员只要将会计方面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之后,在人为操作下计算机就可实现数据的分析汇总,改变了传统过分依赖人力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员工的积极性;另外,会计电算化采用相对先进的技术,可以对大量的会计数据进行筛选,选取其中优秀的、更有价值的,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专业性,对更好的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影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因素

(一)会计电算化相关管理制度建设存在不完善之处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西方国家落后,所以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比较晚,会计电算化的法律法规方面的经验不足,尚存在不完善之处首先,对会计电算化相关人员的职责分配不明确存在一人兼多职或在其位不干其事之人,只是挂名领取工资,一定程度上使集团内部怨声载道、人心不稳;其次企业在操作方面没有制定相应的较为严格的制度,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随意性问题,或是员工的素质较低,对相关制度的理解不到位;最后员工不能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对信息的接收存在着滞后性,或是对信息的整理不符合公司的规定,無形中加大了工作的繁琐程度。

(二)会计电算化的审计工作有待改善

会计这一职位是与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再者以计算机为主导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在某些程度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例如:可能造成文件的遗失、病毒的入侵造成程序的混乱、信息的泄露等,另外,由于会计工作的人员素质不一,可能出现一些认为的错误或是包庇现象,这些都可能对会计工作乃至企业的发展产生或深或浅的影响,这以上的种种导致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监督审计工作十分的重视。从另一方面来说,会计电算化也可以推动审计工作的进步,使审计工作的范围得以扩大、内容得以丰富、效率得以提高,使借助计算机进行徇私舞弊的现象不断减少,因此提高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三)会计电算化信息资源分享程度较低

计算机时代实现的便利之处之一就是有利于信息在全范围之内的传播共享,因此信息资源的分享是顺应时代的潮流之举。而我国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信息在共享方面仍有一定的封闭性。一方面,我国企业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只考虑到了财务部门的需要,没有将各个部门联系起来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完整的认识,而是将各个部门割裂出来,互不干涉,不利于企业广泛听取意见科学合理决策;再者各个行业部门的特殊性、一定的排他性,企业人员工作环境尚存在不和谐之处,不能合理看待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也使加强企业内部联系产生了一定的困难;另外,对网络功能认识存在偏差,不能合理利用网络进行企业信息的传递,进一步扩大其知名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企业向更大的舞台发展,不利于交流分享,共同进步。

三、促进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相关措施

发展的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其方向一定是光明的,这需要我国企业积极进取,努力发现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来努力实现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

(一)企业应加大对审计工作的重视

会计电算化需要企业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开展。为进一步推动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使审计工作的进行更好更有成效,首先要做的就是与时俱进,将审计工作与具体的会计环境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其次,企业可以鼓励审计工作者加深对审计理论知识的深化理解,因为实践决定认识而正确的认识也反作用于实践,推动实践的进步,特别现今我国正处于探索中前进时期,对理论的借鉴理解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了。企业应明白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改进促其进步,推动企业发展。

(二)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大多数程度上与人为因素有关,例如:一些企业管理不不严,使员工消极怠工,工作情绪不太高涨,或是懒惰逃避,有人身兼数职有人轻轻松松获得收入,使公司风气不正;再者众所周知计算机的应用存在着极大的风险,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加强公司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员工以积极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有效规避计算机存在的风险,更好的推动会计工作的进行。

(三)国家应加大支持力度

会计电算化是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要实现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首先需要强而有力的后盾作支持,而这无疑就是我们的国家。国家采用积极的政策支持,以其强制性可以更好的减轻会计电算化普及所面临的障碍,因为新事物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另外国家还可以给予企业技术、资金、人才方面的帮助,减轻企业的负担,实现企业创新性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篇4

1.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安全控制。企业的会计信息收集需要先对数据进行准确、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因此、对于企业的各项操作管理进行安全控制、以确保各项规程的安全性。

2.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控制。电算化系统的开发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确保系统的各项设计可以满足会计工作的需求。电算化系统运行后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要对系统进行维护以及功能的调整、使得系统更加的完善。

二、会计电算化管理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是在企业中、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管理相对薄弱。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在管理与控制上相对缺乏、在管理方面缺乏制度控制。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我国对企业的条件也有一定的要求、同时要对企业的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反之、对于达不到要求的企业、未通过审批、就没有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另外、对于外企来说、其采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与我国的规范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执行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还有一部分企业采用了相关制度、但没有切实的执行下去、导致管理和控制上存在缺陷。

2.是企业采用了会计电算化后、对员工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电算化系统需要增加维护人员、但这部分人员缺乏新的岗位制度、不能适应电算化下的模式。这就是由于职责分工不明确、对计算机的操作不够熟练、很多的电算化系统需要密码、存在一定的控制权限、

3.是企业会计电算化在维护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维护主要是对日常计算机的维护、包括了软件和硬件的维护、在维护的过程中、重要的数据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系统出现问题、维护人员对系统进行维护之前没有经过正常的正规渠道、增加了会计数据的风险。四是企业在档案保管方面存在问题。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档案与企业的信息安全有着直接的联系、企业档案保管工作的问题一方面是对这项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一些企业认为档案信息与风险关系不大;另一方面、对档案的保管过于松散、档案保管责任不够明确、保管中容易出现差错。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完善

1.是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的内部要加强控制、完善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电算化的业务人员要进行组织控制。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环境相比、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环境下、会计业务人员一定要明确岗位、按照权、责、利相结合原则、建立岗位责任制。对于不同业务的对财务人员要进行合理的分工、例如软件的开发、系统维护、账务处理、账务核算等岗位;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要强化操作的严密性。会计电算化在系统操作上要制定严格的操作和维护制度、规范系统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包括操作的具体流程、各环节、明确细则和职责、防止软件被非法修改、删除。时间和方法、维护的程序等内容。

2.是企业会计电算化要强化系统硬件和软件的控制。会计财务软件的研发和维护要进行严密的控制、保证软件安全、高效运行。对于系统的网络环境的管理、为了确保网络安全性、就要对数据和密码进行保密管理、采用数据加密手段以保障网络环境的安全运行。

3.是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要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强化业务操作的控制。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职业道德素养、在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上要采取内部控制、企业要重视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业务操作要通过专门的审核人员进行审核、确保业务的合法性和准确性、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

四、结束语

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实践性 教学 合作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6—5962(2012)09(a)—0033—02

1、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能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第二、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第三、具有管理信息系统(MIS)管理技能,如局域网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

以上这些实践技能是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那么,如何获得这些技能呢?本人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要认真备好实验、实训课。长期以来,教师普遍重视理论课的备课,但对于实验课,几乎普遍缺乏充分认真的备课过程,造成自己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对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确切的答复,最终造成实验、实训课程效率不高。第二、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师要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是专业进修。我们知道,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会计核算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发展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与会计软件开发业的迅速发展相比,电算化的教学却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其原因除了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不当外,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太慢、实践技能不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第三、专业教师应该深入企业,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如操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帮助学生。

2、合理设置实验,实训课程,加大实验、实习力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特别是高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重视岗前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具体包括:

2.1 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程、课时和内容

在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安排上,目前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太低。按课程结构分析,在专业课程中,手工会计占到50%,计算机课程占到35%~40%,会计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不到15%,且通常仅设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80~100学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尝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第二、会计电算化的实验、实训课时过少,实验内容滞后于社会需求。

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改善:首先增加电算化课程比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它涉及到的会计电算化原理、常用商品化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和开发,这些内容并非一门课程所能包含的。电算化课程至少应达到3门,比例在30%以上;其次扩充会计电算化实训科目。如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以前都是手工模拟实训,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可以实行电算化模拟实训。最后完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会计软件的使用、数据库语言的基础应用、Excel操作和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等等。

2.2 选择或自编合适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材

实践课教材是决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市场上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教材很少,高质量的更少,而适用于高职学生使用的则是少之又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材建设可分两阶段进行,首先选择一种较好的手工会计模拟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使之应用于电算化实践教学;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组织一线教师编写实训教材,最好是系列化教材。

2.3 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基地

就吉林的高职院校来看,目前大部分经济类高职院校都有会计电算化专业,而且几乎都有电算化实验室,但大多数学校只是在微机上安装一两种财务软件的账务、报表、工资等基本模块,无法使学生系统掌握整套财务软件的功能,领会模块间的业务联系,其实验结果与实际应用要求相差甚远。

3、加强校企合作,拓宽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

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发展。具体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中,体现为:

3.1 校企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

从教育产业的角度来看,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而企业是这些“产品”最终的消费市场。学校必须时时明确来自“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有目的地培养人才。如我们学院就已经与市里十几家大中型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学生入学的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理论课与校内实验课,第三年进入企业相关岗位实习,毕业后直接就业,使学生入口与出口都十分通畅。

3.2 与企业开展合作,有利于开辟多种办学途径

通过会计电算化的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篇6

一、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与传统的手工账务系统相比,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流程发生了变化。使会计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手工会计处理方式条件下。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是以经济业务性质来划分不同的核算职能,其内部控制主要通过组织控制和账簿控制来实现。企业依据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基本原则,设立各种会计岗位与机构,制定各级财务制度与职责,会计人员限制在既定的职责范围内,各级主管依制度进行严密监督;通过对会计业务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关系进行控制。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系统是按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组织起来的,除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编码、输入由会计人员操作外。经济业务的记录和处理、会计报表的生成和查询等工作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这种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使得传统组织控制功能减弱。同时,由于会计信息系统是将输入的数据集中存储于一个数据库文件中,根据程序设定的方式进行多重处理,多层次输出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系统中不区分总账和明细账、日记账,使数据处理流程大为简捷,但也失去了账簿间的相互控制,使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失去作用。因此手工条件下行之有效的内部牵制,在电算化条件下已难以发挥其作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具体表现为:

数据处理方式变化带来的问题。

1.因数据输入操作不当而导致的控制问题。一旦输入操作不当,将会引发明细账、总账乃至会计报表等一系列错误。造成输出信息的失真。因而数据输入不当的控制问题成为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控制环节。

2.责任高度集中于电算化软件系统,企业面临巨大的系统风险问题。一旦系统数据被非法修改、拷贝或是系统程序控制失效,就会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系统风险问题成为内部控制的主要风险。

3.一些职责的高度集中违背了不相容职务分离和授权、批准控制的原则。由于数据处理集中进行。导致职责合并严重,从而使一些不相容职务得不到分离,有些会计人员既从事数据的输入、输出工作,又负责数据的报送,这增加了他们在未经授权批准的情况下直接对使用中的数据和程序进行修改等操作的可能性。从而使会计数据的准确和安全性受到威胁。

会计信息磁性化带来的问题。

手工条件下。会计数据和信息记录在纸制的单、证、账、表1-,修改后会留有明显痕迹,从而便于查证、控制。而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电算的资料如证、账、表都是通过计算机处理系统完成的。资料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打印的账表和存储在计算机软硬盘和其他存储介质中的会计数据。这些存放在磁性介质中的会计档案,可以方便地被不留痕迹地加以修改,很容易遭到损坏和破坏,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发展带来的问题。

网络的发展及其在财务工作中的进一步应用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如大量会计信息通过网络通信线路传输,有可能被非法拦截,窃取甚至篡改;网络会计信息系统遭受“病毒”入侵或“黑客”攻击的可能性更大等,对会计内部控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会计电算化下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企业可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将传统手工模式和会计电算化的各自优势有效结合起来达到控制风险、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

1.将系统中数据维护管理职务与电算审核职务、数据录入职务与审核记账职务、系统操作的职务与系统档案管理职务等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按工作职责划分为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同时规定各自的操作权限,操作权限的分配由财务负责人统一管理。对财务人员进行分工并明确相应的岗位职责,使各岗位之间相互稽核、相互监督、相互控制,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

2.在计算机内部操作上规定原始凭证必须经有关审核人员审核并签章后才能输入计算机,确保经济业务处理之前已经过有效的授权和审批,防止操作人员对未经授权和审批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在网络环境下对数据输入进行实时控制,在系统内分出操作与监控两个岗位。对每一笔业务同时进行多方备份,当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时,其操作和数据也被同步记录在监控人员的机器上。由监控人员进行即时或定期审查并对输出内容进行检查控制。将输出信息与输入信息全部数据进行人工复核。确保输出数据的可靠性。将输出文件中的有关数字与实物核对。进行合理性分析。严格执行财务印鉴分管,先制单后收付款,对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出纳员在收付款前进行复核并盖章确认,确保收付款的准确性并防止数据输入人员随意改动已输入的信息。

3.制定包括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的措施和数据备份等会计数据、会计软件安全保密措施等规定,规定修改会计核算软件的审批和监督制度以及机房防火、防潮、防磁及恒温等安全方面的规定。

4.会计档案控制。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随着存储介质的改变,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要求存档的手续必须有会计主管和系统管理员的签章才能存档保管;备份软盘粘贴保护标签,保证存放地点安全、洁净、防潮;定期进行检查和定期复制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会计档案,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等。

企业建立了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应充分重视财务人员的主导作用,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确保实现内部控制目标。财务人员自身应充分认识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技能培训。成为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员,以适应电算化系统实施人机控制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7

(一)会计档案的无纸化改革要求强化内部控制。在传统手工手段下,相关的会计信息以表、证、账等形式被存储于不同的纸张上,删减、修改以及增加会计账册或者会计凭证等都可以从印章和各自的笔迹上去分清责任,难以不留痕迹地对信息进行伪造与修改。但在会计电算化的模式下,会计信息是凭借数据库文件的方式存留在磁光的介质上的,这种无纸化的账册与凭证很容易被不留痕迹地伪造与篡改,从而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更多的压力与挑战。另外,光或者磁介质对保存环境的要求也特别高,若是操作不慎很容易被破坏,而且恢复起来也特别不容易,这无疑提醒着强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二)互联网时代的进步要求强化内部控制。迈入了互联网的信息时代后,互联网功能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已经成为不争事实,财务数据的加工、财务信息的保管、处理等工作都变得更加迅速、便捷。但不可忽视的是,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容易遭受网络黑客的攻击或者病毒的干扰,一旦发生势必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加强内部控制不仅是时展所需,更是确保会计工作安全性的需要。

(三)会计工作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以及计算机系统可靠性的依赖,要求强化内部控制。在传统手工记账的方式下,会计工作质量的考评标准之一就是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对会计法律法规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工作态度以及相应的执行效果等。财务部门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不少成果,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的施行使得传统手工管理方式没有了存在的基础,必须要有新型的管理方式去取代它,计算机系统可靠性的保障必然要求构建更加合理的管理与控制制度,从而减少由于不良风险而给会计信息带来的威胁,所有这些都要求在更大程度上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四)会计电算化授权方式所发生的改变需要强化内部控制。在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系统中,一项重要的经济业务从发生到形成相关的账务处理信息,每个环节都要求有操作权限的工作人员审核签章之后才能进行办理,这种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手段虽然速度较慢,但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作弊行为的发生。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权限分工与规范的主要方式就是口令授权,口令并不像印章那样由专门人员去负责,而是内存放于计算机的系统之内,一旦被他人以非法手段获得或者被偷看,将会带来巨大的隐患,这样的案例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因此,要强化内部控制,尽可能地规避诸如此类的风险的出现。

二、会计电算化模式下加强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

(一)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内部控制。电算化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必须要将职责分工和组织控制工作完美的结合起来,以实现有效的职权分离,及时发现违规操作等不良行为。首先,会计电算化的岗位可以被分为出纳人员、软件操作、计算机会计主管、档案管理、数据分析以及点算审查等岗位,同时要对每个岗位做出详细、具体的岗位规范的要求、工作权限设定等,督促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各尽其责,从而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上杜绝诸如舞弊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其次,在安排岗位之时,除了考虑与权衡每个工作人员的能力之外,还要注重遵循业务相分离的重要原则,对于每一项有可能引发欺诈和作弊发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部门或者一人独自经手,必须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去承担不同的职责与任务;再者,明确职责分工还要求领导者深入到基层工作中去,了解与掌握基层财务工作的现实情况,并且加强与相关工作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在全方位地了解与掌握每一个工作人员所具有的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工作岗位的安排,确保因才设岗、因岗设人,充分发掘出人才的潜能,为内部控制工作提供更加更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二)强化对系统环境的常规化控制。对财务系统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可以在保证内部控制更好地满足会计电算化环境发展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内部控制质量的增强。首先,要对会计中的制度、组织、系统开发与安全维护等系统环境的各项环节进行实时性的监控,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必要的完善措施,从而使得系统环境能够具有更加高效、安全的特征;其次,做好硬件安全控制、实体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以及电脑软件病毒防范等工作,并将各项工作的具体细节严格记录在案,以便在查验时有证可据,在此工作中要派遣高素质的全能型专业人员,对系统环境进行实时地维护与整修,满足内部控制的发展要求;第三,要进行必要的网上公证,网上公证指的是运用网络的实时传输功能和越来越丰富的网络服务项目,逐步实现原始交易凭证的第三方监控。比如,可以在专业的互联网认证机构申领私有密匙与数字签名,一旦发生交易,交易双方都要将相关证明和单据传输到认证机构,由认证机构对其进行数字签名、确认与加密,然后将未加密的凭证和加密凭证同时传回交易双方,这样的交易使得交易一方很难篡改另一方的交易凭证,进一步提升了相关财务工作的安全性、真实性、合理性。

篇8

一、电算化会计在行业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基本特点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主要是指应用电子技术对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现阶段主要表现为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替代部分在手工会计下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过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1、首先,是电子计算机为主要的计算工具,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电算化会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工会计下人工记录和处理数据的替代物。它采用对系统原始数据编码的方式,以缩短数据项的长度,减少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从而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

2、其次,数据的处理是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复杂化。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一般对操作权限的限制设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3、再次,电算化会计与手工记账规则发生了变化,手工记账规定日记账、总账都要使用订本账册,明细账要采用活页式账册,通过若十个套账来实现相互牵制、相互核对。凭证、账本记录的错误之处要用划线法和红字更正法更正。电算化会计形成的账页都是通过打印输出的,可以装订成为活页式,打印输出的一般是日记账、总账和报表,由于明细账涉及大量的二级科目、三级科口,打印数量比较大,因此,一般都是用磁盘、光盘等形式输出,对账工作一般是依靠会计软件完成,只要输人的原始凭证是正确的,计算机可以迅速完成手工条件下的各种账务处理功能。手工会计下的账册核对功能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已由计算机代替,明细账记载的各种会计资料只需计算机查询功能就可完成显示或者在需要时打印出来。人们更多的是依赖电算化系统建立各种辅助账,更多地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

对于账簿记录错误的处理,已不再采用手工方式下的改错法,但为了保证监督审核。一般规定,凡是已经审核过的数据不得更改。如果出现错误,那一定是合理性问题,采用输人“更正凭证”的方法加以更正,类同于红字更正法,这样就可以保留更正的痕迹。 二、财务会计电算化对于财会工作的影响的基本特点

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大大提高了企业财会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更重要的是企业财会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使企业财务真正做到统一规范。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可以轻松的实现对财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避免了在传统会计期间因人为因素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统一和不对应,减少了实际工作中标准的模糊性以及主观人为地不确定性,增强了会计工作客观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方便企业对财务及业务流程进行控制。

2、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由于基于网络化处理,不仅可以做到在财务各岗位间的资源共享,保证财务数据一体化;而且对生成的财务信息,在设置权限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任意查询。在传统会计时期,由于分工传递和手工操作,不仅财务以外无法获得所需信息,即使在各财务各岗位间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3、便于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一方面最大可能地细化和明确了会计工作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参照依据和考核标准,可以对会计人员和工作进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实现了有效实时监控,所有数据及操作情况均记入系统日志,各分支机构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减少。

4、强化了财务管理。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使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能力更及时和准确,反映的信息更加细致、全面和深入、信息查询对领导掌握财务运行提供了方便,保证了财务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三、会计电算化对于财务审计上的影响表现

篇9

会计电算化通过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操作工具以及网络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量,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但是,会计电算化存在内部控制方面的诸多问题,例如操作失误容易造成数据信息输入错误、电子化工作模式使数据信息极易被修改、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导致管理工作存在漏洞等。这就需要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增强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使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在发展中得到完善。

一、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数据输入错误问题极易发生

会计电算化虽然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增强了多种数据信息的集中化综合处理能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自动化水平,满足了各个单位特别是企业单位会计工作量大的实际需求。但是,会计电算化涉及到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的应用,在数据信息的输入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错误操作的现象,导致数据信息输入错误,给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埋下隐患,因此会产生一连串的数据计算错误,导致相关的明细账目和会计报表失真,这是输入操作不慎造成的。另外,现代会计工作的电算化通常会涉及到网络传输作业,通过虚拟的数据网络传输模式,虽然加快了数据传输速度,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快速共享,但是一旦存在错误的数据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共享,就会很快放大错误造成的后果,给会计工作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电子化输入方式使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存在诸多隐患

会计工作需要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会计数据通常是一个单位非常重要的信息,需要坚持一定的保密性工作原则。但是,计算机系统往往存在漏洞,网络技术的应用在方便传输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会计电算化的财务工作软件系统虽然采取一定的加密措施,但是仅仅是为了防止盗版软件的出现而设置的,用户的会计数据安全则缺乏相应的保障,用户在使用软件系统的过程中,其输入的数据信息则没有足够的安全性保密措施,会计工作涉及的数据信息大都存放在数据库中,而这种数据库则通常是一种开放的形态,很容易会被人为的进行更改。了解数据库工作原理及相关操作步骤的人,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轻松地进人数据库系统进行查看,甚至进行非法篡改等操作。

(三)缺乏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只有符合国家设定的条件和标准的企业,才可以被批准应用会计电算化技术及系统。被批准使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需要到当地的财政部门进行资格审查和审批,按照相关程序取得合法的使用资质。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互联网的使用,因此企业还需要通过公安部门的注册登记和审批,在公安部门的监管下安全使用网络系统。被批准使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电算化管理工作制度,在制度体系的约束下开展工作。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往往是很多制度执行不到位,一些单位并不符合实施电算化的条件,但是却取得了会计电算化的使用许可;有的单位缺乏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制度,或者是制度落实不到位,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二、解决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工作制度

对于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单位,我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工作机制,引进专业的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电算化操作,对于进入操作系统的会计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电算化应用知识,而且要熟悉并依据操作规范开展工作,其操作行为必须在相关制度规范的约束下进行,对于没有授予的权限则不得进行违规操作。企业单位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与管理,以严格的制度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要在企业内部树立依规操作意识,认真监督各?操作管理工作制度的落实,确保会计电算化操作系统的安全使用。

(二)制定软件的操作职责和权限

会计电算化的软件系统通常具有专业性特征,一般都会具有一定的加密型并设有用户使用与管理功能,可以根据需要对用户的使用权限进行设置,因此其操作功能存在一定的区别,可以通过设定软件的职责权限,来安排操作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不同的权限区别,确保各部门权责明确,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计管理系统。

(三)采取相关制约措施保证数据输人的准确性

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要制定必要的规定,例如:要求所有原始及记账凭证必须经过相关的审核签章后,才可以被允许输人会计电算化系统之中。在电算化系统内部实行不同级别的用户权限,对不同用户授予不同的权限。联网的系统应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病毒和黑客的入侵,加强电算化网络软件的功能设计,增加软件自身的安全及权限设置功能。对于重要的会计数据要采取多级备份措施,以免数据信息一旦丢失后给会计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篇10

关键词:电算化;内部制度;实施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替代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大社会的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制度在国内外都有很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也已经实现了这一不发展,所以中小型企业应该建立电算化制度,从而减少手工运用来处理经济业务。

一、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现代化会计技术,以先进的计算机为工具。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了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开发,使用、培训、服务、制订和执行法规制定以及实施微观与宏观管理会计业务和会管理现代化的全部。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管理、决策的需要。许多私营企业一样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工做账模式,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利于以后的企业扩展,采用会计电算化制度来处理经济业务势在必行。

二、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状况

(一)会计电算化广泛普及,但发展不平衡

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使其在会计方面的应用也逐步显示出其优越性,从而得到了众多会计工作者的青睐,并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总的来说,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基本普及,但由于各地区,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导致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不平衡,通常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效益越好的企业,会计电算化程度越高。

(二)会计电算化网络系统发展迅速,但其安全机制有待加强

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推广、发展迅速,但随着网络系统更进一步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信息安全方面有较大隐患:在外部有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的攻击等;在内部有软件本身的缺陷,计算机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将导致会计数据的不完整性、会计工作内部控制失效,这些是会计电算化继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三)软件功能单一,数据共享程度不高

目前财务之间的不统一,不兼容性,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存在。特别在同一行业内部,由于未从行业的整体角度出发,各下属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品种多,各种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不一致,就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还有在同一部门内部中,由于财务软件的购买时,往往只考虑财务部门工作需要,没有从整个单位信息管理的高度出发,结果导致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信息的中断,其他部门也不能通过网络有效的共享财务部门的信息。

三、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一个良好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成功的基础。实行会计电算化后,跨机核算工具与程序、会计数据与信息的表现形式、会计档案的保管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制定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时,除了要遵守手工会计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外,还要考虑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是:

(一)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

(二)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通过对系统操作的管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完成会计核算工作。每个操作人员都设置各自的密码,以确保他们不会篡改自己的操作。

(三)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该项管理制度内容是做好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的维护,以保证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是以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会计数据与信息的,具有磁性化和不可见的特点。

四、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实施步骤

(一)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与进程

会计电算化是单位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需要制定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进程,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考虑整个发展进程划分为几个阶段,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要求和进度。

(二)资源的配备计划

首先考虑会计软件的处理流程是否适应企业现行的财务流程;再次考虑会计软件所用的数据库是否与企业选用的数据库一致;最后还要考虑到会计软件的性能是否安全可靠。所谓的安全可靠一般是指,会计软件防止财务信息被泄露和被破坏的能力,会计软件防错和纠错的能力。会计软件的操作设计是否适应企业的特点也是要充分考虑的问题。

(三)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训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员,还涉及到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和相关人员,需要具体有新知识结构的人才来完成会计电算化的组织、实施、开发和应用等工作。作为财会部门的人员,我们必须参加电算化培训,以便能够适应电算化下的业务处理工作。

五、会计电算化的展望

所以说会计电算化代替传统的手工方式处理经济业务,已成为不可逆的潮流。首先,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其次,他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再次,他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进一步发展。企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积极建立会计电算化制度,制定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会计电算化制度必然会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最大程度的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的为提高各企业、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参考文献:

[1]汪允杰.中小企业选择会计软件应注意的问题.2007,4,14

[2]江磊.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南京工业出版社,2007,8

[3]飞杨.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内容目标及原则.200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