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理论知识归纳范文

时间:2023-11-28 18:1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理论知识归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理论知识归纳

篇1

【关键词】初中美术 教师素质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67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教师在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引导,更要对学生的行为、思想等进行引导,因此教师的综合素质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角色,只有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初中阶段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不断提升初中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本文就提升初中美术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进行探析。

一、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能够跟上时展步伐的学科知识,才能更好地去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在提升初中美术教师综合素质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该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师的理论水平。

(一)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在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的过程中,掌握有效的教学理念十分重要,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只有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美术教师要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用现代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进而更好的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二)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美术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艺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的发展,新的创作手法在不断出现,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及时进行知识的更新,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教师一方面要做好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充电,主动去把握学科发展的新动向,跟上现代教学的步伐。

(三)学校要为教师理论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

在实际的教学中,想要使初中美术教师的理论水平跟上现代教学的要求,一方面要靠教师个人的努力,另一方面学校也要为教师理论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例如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教学动态;也可以组织教师展开交流,使教师能够及时的就最新的教学理念等进行沟通与交流,为教师理论知识水平的提升打造平台。

二、通过实际教学活动提升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能够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活动,通过有效的教学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师可以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这几个环节来提升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

(一)提高自身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学活动的能力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种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教师不仅要在理论上掌握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更要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教师虽然从事教育活动,然而在灵活的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先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不断地实践去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实践中要对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该如何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进行反思,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应用,进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美术实践能力

初中美术教师虽然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已经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然而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美术实际应用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部分初中美术教师的创新能力、绘画能力等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国教育注重教学相长,美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注重通过课堂教学提升自身的美术应用能力,还要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的进行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指导。

(三)拓展美术教师提升自身美术实践能力的途径

教师不仅要把握好课堂教学时间努力提升自身的美术实践能力,还要将自身的实践活动延伸到社会这个大舞台。作为一名教师想要给予学生一点知识,自己就要成为一股清泉,社会为教师美术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要利用课余实践积极的参加一些真实的美术交流活动,使自身的美术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三、通过课后反思提升初中美术教师的归纳与总结能力

在教师的多种能力中,教师的归纳与总结能力也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能力,很多教师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学,而对课后的反思并没有引起重视,即使有些教师进行了课后反思,也不能在反思的过程中对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因此在课后的反思过程中提升初中美术教师的归纳与总结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通过课后反思对自身的教学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之后,接着要做好的一项工作就是进行课后反思,而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自身的教学情况。教师要反思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对于可取之处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积极的发扬,而对于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及时的更正,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指导。

(二)反思学生

美术教师不仅要反思自身的教学情况,还要反思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一个清晰的把握,这样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在反思学生的过程中,要考虑自身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否与学生相适应,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要继续发扬,与学生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就要及时更正。

(三)反思如何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2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人才培养

1.前言

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及不断改革,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业随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作为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学前美术教育课程也是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可或缺的课程之一。众所周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中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并且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美术教学作为中职学前专业的重要课程,也应当重点突出个人需求与社会需要,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及胜任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由此可见,研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及价值。

2.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基础薄弱

正是因为受到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绝大多数的学生基本上在初中阶段均未上过真正意义上的美术课,因而对美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基础理论严重缺乏了解,再加上中职院校招生时并未切实的经过面试,因而在入学前大部分学生都未经过专门的美术训练,美术基础相当薄弱,根本不了解美术技能课程。

2.2教学内容的专业性过强

我们都知道,在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美术教学却在实际的教学中普遍的存在美术课课时过少、专业性过强、师资职业化不足等突出问题,使得学生逐渐对美术课程产生了倦怠情绪及学习困难,再加上学生学习美术的时间较少,这便对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3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

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根本不了解幼儿园的实际工作,教学内容的职责岗位针对性缺乏,无法真正的实现培养一线工作岗位实用型人才的目标。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过于抽象化、专业化,重点强调的是美术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注重的是学院式的美术教育,而对学生实践技能以及就业能力的培养造成极大的忽视,具体体现于偏重美术史论教学,忽视针对幼儿心理的美术欣赏内容教学;注重专业基础训练的写生素描,忽视表现幼儿心理世界的简笔创造训练;重视材质为水彩水粉的专业色彩训练,忽视幼儿喜欢的水彩色、油画棒等材质的把握等等。

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常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由横向培养过程模式与纵向学习时限模式所构成。中职学前教育的横向培养过程模式所包括的主要是高素质、强能力、精专业和厚基础。(1)高素质。要求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合作,能够将本职工作高质量的完成;(2)强能力。要求具备良好的将美术技能、知识应用在教学中的能力及出色的美术教学能力;(3)精专业。要求能胜任美术教学,精通美术教学专业,为学生创造抽象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推理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培养幼儿学习上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的大胆想象能力;(4)厚基础。要求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掌握幼儿美术教育学理论知识、艺术设计、美术欣赏、工艺造型、图案、色彩和素描等,并且要有着深刻的知识系统,能够创作较为简单的美术作品,要具备准确评析、创新组合幼师作品的能力。

纵向学习时限模式是一年社会实践和两年全日制在校学习的一体化制度设计,简单的来说也就是前两年学习的主要是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而最后一年则参与到社会实践学习中去。把实践与专业知识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形成懂实践、通理论、强专业的优秀中职毕业生。在校学习的两年中,学习课程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应当按照纵向培养模式要对学习课程进行设计,第一个学期主要是打好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轻实践而重理论。美术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基础素描的学习,对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及造型能力加以培养;第二个学期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并重,美术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还应当让学生对国内外美术优秀作品进行充分的了解,帮助学生逐渐的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则是要将本专业的实践训练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美术教学重在造型能力和工艺美术制作能力的培养,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方法和美术教材特点加以熟练掌握。在结束两年的在校学习后,学生直接参与到一年岗位实习中,学生虽然是以幼儿园教师的身份来对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予以承担,但是自身的所扮演的角色并非等同于在职教师。全日制的岗位实的转变了学生的角色,有些学生往往会感到非常不适应,觉得工作实际与学校所学到的技能、知识有一定的出入,这便需要学生按照实际情况将所学的知识有效的应用在实践中,不仅要自己耐心的归纳总结过程,并且不断的进行反思,同时需要实习指导教师和在校教师应当及时的给予有效的指导。

4.结束语

篇3

关键词: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美术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6-0144-02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的出现,阐释了儿童绘画的所知所见是由于发展阶段不同而出现的不同表现形式。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心理学家维克多·罗恩非德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在儿童绘画领域中具有深远影响。他指出,美术教育在于给儿童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以引起并维系他们自我表现的动机。研究儿童绘画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是以儿童为主体,通过多年对大量不同阶段的儿童自身在艺术学习中的实践而总结出的共同特点,进行分类归纳为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它是以儿童为研究对象,以儿童实践生活和心理活动为研究途径,最终目的是为了儿童绘画发展的理论体系的形成。这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是深入了解儿童绘画发展特点的起点与重点。起点即新入职美术教师由此开始了解学生绘画心理,认知学生绘画发展各阶段的不同特征;同时还是美术教育工作者不断深入探索儿童绘画发展阶段新发现的重点理论依据。本文通过访谈法和个案分析法调查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是新入职美术教师如何有效缩短初为人师的摸索时期,快速了解学生绘画特点,促进教育创新发展。

一、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的认识

1.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的研究意义。在我国,有关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研究的最早成果是1938年出版的心理学家黄翼所撰写的《儿童绘画心理》。书中针对“儿童绘画描绘的事所知还是所见”这一著名命题,提出了儿童绘画描绘的是他们所看见的事物的论点。之后,一些学者陆续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由此可见对于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对美术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儿童绘画发展各阶段的不同特点是小学新入职美术教师认识不同年龄学生绘画特点的捷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的深入探索能够使小学新入职美术教师缩短新教师的教育摸索期,快速进入教师角色,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系统的学习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是教师成功与否的制约条件,小学新入职美术教师进行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的研究和再完善是因材施教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2.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美国著名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通过儿童从两岁起的创造性和智力发育的不同阶段的表现来定义儿童的艺术水平的提高过程。总结归纳中外关于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知识,大体将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分为三个阶段:①涂鸦期,在此阶段的学生一般在2~4岁,处于认知世界的体验阶段。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不以思维支配画面。②象征期,在此阶段的学生一般在4~8岁,处于认知世界的初始阶段。 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拥有简单思维联系能力,他们开始有意识的去画他们认识的东西,比如爸爸、妈妈等,这些他最先认识的客观世界。③写实期,在此阶段的学生一般在8~12岁,处于认知世界的模仿阶段。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拥有了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对客观世界已有一定辨别能力。画画变成为受大脑支配的呈现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

3.现阶段北京地区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特点。现阶段,在我国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背景下,北京作为首都率先在儿童美术教育上进行改革。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在北京地区已经稍有改变。经过对部分学校教师的访谈调查发现,北京地区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点呈低龄化。经过个案分析的调查对北京城区部分学校学生进行了实验,结果表示,经历无联系期的儿童表现为无论将参照物通过任何方式教授与他,他都无法将参照物和画面做联系,从而将参照物表现在画面上,致使经历这个时期的儿童丧失对绘画的兴趣。而经历这个时期的儿童约占北京城区儿童的10%左右的高比例。

二、新入职美术教师存在的问题

1.理论知识的缺乏成为新入职美术教师施教的绊脚石。儿童绘画阶段理论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尤其对于新入职美术教师而言更是直接作用于美术教学的重要理论支持。然而通过访谈方法对新入职美术教师的关于儿童绘画阶段理论的认知程度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80%的新入职美术教师不知道儿童绘画阶段理论,50%的新入职美术教师对小学生绘画能力的年龄划分不清楚,对小学生绘画阶段的特点不了解。这是给新入职美术教师带来教学困扰的关键问题所在。 新入职美术教师由于对学生绘画各阶段的不同特点不够了解,直接导致新入职美术教师在教学上的失误增加,需要利用很长时间来适应学生。

2.新入职美术教师教学困扰分析。经过访谈法调查新入职美术教师的教学现状,发现了很多新入职美术教师因为不了解学生的心理而无法施教于学生的现象。当学生出现因为画的不好看或者想重新作画的意愿出现时,新入职美术教师便不知如何施教了。这种现象的出现,大部分因为新入职美术教师对学生心理不够熟悉,不能做出正确的回应。另一方面,经验的不足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解决来自学生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是新入职美术教师常常感到困惑的问题。如何减少因为缺乏经验形成的困惑,成为新入职美术教师主要面对的问题。

三、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对新入职美术教师的启示

1.培养教师对学生言行敏感的性格与和谐共荣的艺术氛围。儿童绘画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儿童绘画发展处于哪个阶段,拥有哪些绘画特点,还有哪些独特的表现等,除了运用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新入职美术教师拥有敏感的性格。儿童细小的变化,或来自儿童作品的细微调整都会成为预示儿童绘画发展的证据。此时就需要美术教师细心的发现,耐心的辨别。同时,身边的环境往往也直接影响着儿童绘画作品。所以,建立美术课堂上互相启发互相赞扬的氛围就成为美术教师的责任。应当努力做到让师生间在美术课堂上没有任何限制的展开想象力的碰撞,在有限的空间里无限的感受艺术带来的美好。

2.维护涂鸦期的快乐是美术教师的责任。学生绘画美术能力的提升不是通过一幅绘画作品来鉴定的,更多的应该在学生生活中体现,例如一个发现美的眼神,一个拾起美的动作等。所以,提高学生绘画能力的过程也不应该以一张完美的画来作为标准。让画画的过程成为学生享受美好生活的途径,让学生每时每刻沉浸在幸福的创作之中。只有师生在美术课堂上共同达到分享画画带来的快乐的时候,学生的绘画发展才能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景芝.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2]刘亚明.儿童绘画成功施教方法[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04.

篇4

小学美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度比较大的理论知识。那么,怎样将这些专业性强的美术知识变得简单易懂,我认为,“比较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将美术理论知识变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和艺术素养,还可以增强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用比较法。

一、将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进行比较

现实生活是美术创作之源,任何一幅美术作品都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升华。美术作品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美,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情境,让学生将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直观比较,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美术作品中的意境。

比如,在学习《水墨山水画》一课时,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我将近代杰出画家李可染先生的《漓江图》作为范例,展示在学生们的面前。同时,我还搜集了一些关于漓江自然风景的图片和文章,让学生将《漓江图》与这些资料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美术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当然,艺术与生活虽然渊源很深,但是毕竟有所不同。接着,我又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美术经验联系在一起,将自己的生活感受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在一起。看看自己是不是也同画家一样,能够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通过比较,学生很快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差别,懂得了美术作品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是比生活更集中、更形象。

将“比较法”运用于小学美术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一个事实:好的美术创作必须抓住现实生活的原型,在这个基础上加入适当的艺术手法,才会创作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美术作品。

二、将不同国家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会涉及中西绘画和作品欣赏。中西方美术的文化背景、造型手段和观察方法各不相同,对思维尚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如果不能让学生将美术作品进行系统比较与分析,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往往就会非常模糊。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选择一些中西方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分析与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

比如,在学习《画人物》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中国人物画的绘画技巧与风格,我将中国画家的肖像作品与西方画家的肖像作品进行了比较,将古代的《仕女图》与哈尔斯的《吉普赛妇女》作为两幅例画,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欣赏、分析和比较。我从文化底蕴和时代背景出发,对这两幅画做了深刻讲解与剖析,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谈谈对这两幅画的认识和感受。学生的讨论很热烈,再加上我的归纳与总结,帮助学生了解了中西方人物绘画的技巧与特征,加深了对中国人物画的绘画方法的理解。

每一幅画都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每一个画家都有固有的绘画风格。一幅画、一个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国家了。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内容,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比较的资料,在比较中了解美术的艺术特色,发现美术的艺术价值。

三、将不同时期和不同画家的作品进行比较

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人也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相同的脚步,脚印有深有浅,更何况是充满想象的艺术创作呢。在美术创作中,即使是面对同一个时代的同一题材,不同的画家也会使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更别说是处于不同时期的不同画家了。但是艺术是人们内心情感和精神意识的有效表现,每一幅艺术作品都见仁见智,包含着特定的思维和情感。如果将这些作品展示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绘画艺术的多面性。

比如,在学习《漂亮的鞋》一课时,我就将画家笔下不同时期、各种各样的鞋子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带到了美术课堂上。其中有唐朝的“云头锦鞋”、宋朝的“高筒靴”、东晋的“丝织履”等,各种各样的鞋子清晰地展示了当时的历史情态,我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欣赏,说出这些鞋的特点,还有亲身感受。学生说得很好,时不时地进行交流,他们从绘画的技巧、鞋子的色彩、结构等方面,阐述了不同时期的鞋具有的不同特征。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帮助学生了解了不同时期的鞋的特色。

篇5

在5天的培训期间,我们学习了美术教学基础技能,也学习“美术教育理论” “美术教学教法研究”等理论知识,更有贴近美术教师上课实践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及课件制作”“微格实践与案例分析”。作为这次培训的承办单位,进校非常重视这次培训,教师渊博的学识和尽职尽责的授课,使我们受益匪浅。

下面我谈谈参加这次培训的一些感受。

一、加强美术教师专业水平,更新专业知识。

这次培训可以看出 对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视程度。在这次培训开设了创意素描,归纳色彩等课程,更突出强调教师要有创造思维和主观表现,打破了传统素描课、色彩课的严谨写实的拘束,这种教学理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也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二、广大小学美术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那么我们美术教师因该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美术素质教育,而不是针对少数美术特长生和高考班的专业美术培训,我们广大基层美术教师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全体学生的美术教育上,不要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或者所谓个人成绩而忽略了自己的基本职责。

三、美术教师不仅要做美术技能传授者,还要做美术文化的传播者。

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直接和暗含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必须重视文化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不仅是一名美术人,还应该是一名文化人。

四、美术教师应立于本地区自然风景、民间文化特色,开发有本地特色的课程资源。

篇6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作业;多元评价;个性发展

课堂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而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依据就是学生的反馈信息。美术属于艺术范畴,艺术是追求开放和个性的学科,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要用一刀切的标准去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反馈,而是要根据学生个性,对其美术作品进行多元化评价。积极的评价对美术学习有深远的意义,它能激活学生的创造能动性,能培养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小学美术教学实践分享两点多元化评价的积极作用。

一、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育学告诉我们,美术作为开放性的艺术学科,需要多重知识和角度来构建审美和技能。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针对学生的美术作品我们不要以己之见盲目下定论,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个性化评价入手,这样才能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有效提升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良性发展。

比如,在教学《五彩斑斓》一节时,我们就要认识到这节课属于“造型・表现”范畴。所以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着重介绍色彩搭配知识,为了获取学生反馈,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指导。笔者让孩子们给几件衣服图案着色,衣服搭配比较切近孩子们的生活,能直接反映他们的个性,发散创新思维。果真学生将衣服染成了各式各样的搭配,这样充分体现个性的创作正是我们要的结果,我们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然后再施以启发性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肯定和发扬,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健康良性的发展。

二、促进学生美术能力的提高

美术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构建,更要追求能力的提升,诸如,绘画能力、想象能力、色彩的运用能力等。艺术以创作为最高追求,但是美术的评价方式和传统的评价方式不同,我们不能单纯地以“优”“良”“及格”等应付了事,要将技能指导融合到评价中来。通过改革传统教学观念加深对学生个性心理、教育学、美术教学模式及美术本体的认识,从而形成较高的美术实践和美术鉴赏能力。

篇7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鉴赏课;教学方法

多年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都难以获得高中学生的充分重视,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学生普遍对于美术教师的提问回应不够积极,难以实现师生间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要想解决此类问题,就要求教师本身必须要从教学方法方面入手,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标。因为新课改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当结合当前具体教学状况,结合学生学习的心理来展开相应教学活动,并且应结合当下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不断的充实教学课堂,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充分发挥,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艺术鉴赏水平。

一、与时俱进,转变师生的角色与观念

学生学习并不是单纯的将教师脑中的知识直接转移至学生的头脑当中,而是一个不断理解渗透的过程。这就涉及到了师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及观念差异性的问题,师生之间的关系,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说,每位学生都属于教师生命中的过客,而每位教师则是学生们永远的教师,所以教师对于学生们而言意义非常深远。教师在教育当中发挥出的作用非常明显,这也就在无形之中直接将教师提升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因而由此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距离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在教学当中占据了重要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们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而优秀的教师通常是以学生为主体,其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针对学生们的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具体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及思想观念,坚持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的主体性地位,将自身定位为引导者,这样才能提升学生主动学习与主动思考的意识,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制作和运用微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微视频欣赏,实现情感激发

要想培养和提升学生美术审美素养,相应的艺术氛围就显得极为重要,因为处于此类艺术氛围当中,学生们的情感将随之调动,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本身就是美术鉴赏的关键环节。能够激起学生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的方法很多,采用精心制作微视频的方法是其中不错的选择,配以和谐的音乐,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吸引了过来。同时,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兴趣大增,其对美术知识的记忆也将随之加深,从而有效提升审美水平及创造能力。

例如,《新的实验》这课可以精心制作播放美国艺术家波洛克在创作滴淌画和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创作《牛》的视频,并且让学生体验创作“滴淌画”的乐趣,也可让同学尝试画骨架式的“牛”,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讲述《战争与和平》的课程时,教师可播放相应的战争题材影像,比如精心收集和制作关于的影像,即可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将由此勾起学生对相关知识学习的兴趣,最终将由此提升教学的效果。

2.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美术鉴赏课程的开展,其课程内容较为注重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然而以往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借助图片的形式来实现。这种方式很难给学生更为直观的体验,并且因为手法过于单一,促使学生感到明显的枯燥乏味,长此以往,教师本身也将觉得越来越疲惫,而学生本身对所学的知识内容也将很快淡化。所以就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方面入手,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说,而情感对于学生而言同样重要。情感氛围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发挥出了极为重要的原动力,引入作品当中将成为作品生命力的真实表现。

例如,在讲述《与时俱进-现代雕塑》的课程时,教师事先去专门的雕塑公园进行影像视频录制,然后精心改造制作一番,配上相应的音乐,最后安排进入到课堂教学计划当中。学生们耳濡目染,一般都对此类公园比较熟悉,但是如果学生们能够在课堂当中感受到此类熟悉的雕塑被直接拍摄制作成录像和视频,并且还为其配上了优美的音乐。学生们必然将变得极为兴奋,注意力完全被视频内容所吸引,由此课堂教学将变得极富效果。又如,《民间美术》这课,可先精心拍摄符合地域特色的吉祥喜庆欢度春节的过程画面,配以情景音乐,学生一定深有体验,以此展开课堂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结合网络,巩固学生知识

如上所述,美术鉴赏课程,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必不可少,但是学生们在鉴赏外国优秀作品时,通常对作品及其作者本身所处的年代、时代背景等多方面知识一无所知,导致其对作品理解时变得非常的困难。这就可以借助网络图片、知识和人物视频传记等来促使此类知识更加详尽、直观,从而起到巩固学生知识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的课程时,教师即可给学生们欣赏作品《自由引导人民》,作者是德拉克洛瓦。学生对此一般所知不多,这就可以借助百度、谷歌等相关搜索类引擎进行查询,直接输入人名,即可迅速的查阅到大量和作者相关的作品图片、文字资料和视频记录。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作者,甚至对作者的生平、所处的时代以及情感价值观念进行相应的了解。

三、采用归纳比较等方法,最终达到有效教学

归纳比较在教学中比较常见,具体是采用归纳的方式来明确比较两者的区分异同性,从而找出其中的重点,并由此对比较对象起到更深的感悟和理解。而在美术课鉴赏教学当中,采用比较法,能够促使学生们迅速的接受相应的美术知识,特别是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当中,更是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鉴别能力。经过此类教学学习,还将使得学生在学习美术鉴赏课程时,不知不觉和其他的科目产生比较联系,从而由此获得意外的收获,最终将以此刺激学生学好美术鉴赏的浓厚兴趣,形成良好的循环作用。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美术鉴赏课程的良好开展,要求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强化引导,积极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尽可能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教学效果。此外,还应当尽可能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大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敏.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有效教学探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5,24:161.

篇8

1.美术写生的重要性

美术写生能够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探析:其一,有利于实现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在美术写生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自己看到的景物反馈到画纸上,这一切都是靠观察实现的,由此能够实现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其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美术文化的了解。部分美术写生的对象是古建筑、风景名胜,通过接触这些美术文化事物,可以使得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美术文化历史,对于提高其美术文化素养有很大帮助。其三,有利于实现学生美术绘画能力的提升。在写生过程中,给予学生锻炼绘画技巧提供良好机会,是学生技能得以不断提升的重要契机。其四,美术写生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美术精神,使得其更加亲近自然。由于很多写生教学都是在室外进行的,在此过程中各种学生可以更多地接触自然,由此实现其热爱大自然情感素养的形成,这对于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很有帮助。由此可见,美术写生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能够在美术写生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应该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

2.美术写生的方法分析

由于美术写生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写生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注意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进行美术写生的时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至关重要。具体来讲,可以将其归纳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对于素描写生来讲 素描写生是最为基础的课程内容,其出发点就在于实现物体形象的描绘。从理论上讲,形象可以归纳为形和象两个部分,形强调的是物体的形态,象强调的是感受和审美意识。一般情况下,会将学生素描写生分为幼稚阶段、研究阶段、成熟阶段和意向表现阶段。在进行写生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问题:其一,对学生处于的不同阶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采取对应的方案予以引导;其二,在强化学生线条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形体练习,使其慢慢懂得光照物体明暗变化,在此基础上重点训练色调层次,为后期的写生创作打下坚实基础;其三,做到因材施教,因为不同学生的感觉能力、美术知识与美术技巧是不同的,由此导致学生的素描能力也不尽相同,所以需要在写生教学中采用的引导方法也是不同的,不能一刀切地进行处理。

2.2对于形体写生来讲

最基本的形体结构就是圆球体和方形体,二者种类多样,并且可以以组合的方式构成全新的形体形态。在形体写生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细节内容:其一,引导学生理解三度空间,体面关系,体面线,高点,低点的含义,使其对于形体构成的各个专业名称有所掌握;其二,鼓励学生在控制好形的基础上,尽量控制色调,保证其明暗变化,可以构建出整体的轮廓和层次感;其三,注重前后对比强度的示范教学,避免学生因为理解失误出现的不当做法;其四,控制好光的色彩、位置、范围和照度情况,营造良好的写生环境,避免由此给学生写生造成负面影响。

2.3对于光线写生方面来讲

从理论上讲,明暗是体现立体感和空间的重要因素,明暗来源于光线,由此形成了对于光线的写生类别。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工作:其一,积极使用明暗造型法,给学生展示明暗强烈对比,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观察,以便深刻了解光线在美术写生中的作用;其二,注重立方体、圆柱体和球体上明暗调子变化的速写联系,使得学生处于不同的位置进行写生,以便掌握好绘画中的调子,明白会对物体受光量造成影响的因素是多样性的;其三,学生在运用明暗技法写生的过程中,必须正确理解面和调子的基本含义,并且要用整体的观念卵解、表现对象,脑中要有立体的结构的观念,运用对比法进行观察;其四,使用教具聚灯光创造光源,鼓励学生研究光源的方向、颜色、范围和照度对于美术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展写生教学。

2.4对于透视写生方面来讲

透视是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觉画面的专业技法。在进行此类型写生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基本形体变化造型能力和组织画面构图能力。为此,应该做好如下的引导工作:其一,在确定透视关系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构图,依照画幅尺寸进行排列组合方案执行;其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在有层次地开展理论教学之后,使学生识图能力得提升的同时,针对学生写生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确定透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三,依照透视规律,开展写生实践教学,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理解层次提升一级,由此体现透视规律在构图中的作用。

篇9

图案是揭示美的艺术。图案的形式具有非一般的审美价值。图案形式美的规律与法则能帮助学习图案者在图案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其美的价值,因而是解决图案创作实际问题最有效的科学美学方法。在基础图案课堂教学中,设法将图案形式美的规律与法则渗透到学生的观念之中,对于提高基础图案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及图案的实际创作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图案在美术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图案教学效果对学生专业艺术素质的影响也更为直接,因而图案教学的研究改进,历来是美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基础图案是为各种工艺产品的图案设计在艺术上所做的准备,研究设计有关造型及装饰纹样的构成、色彩组合规律,装饰形式美及装饰风格,一句话,基础图案是研究和训练设计在艺术方面的规律、原理和技能。

基础图案是图案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划分为概论、立体图案、平面图案(包括几何图案、具象形图案)、图案的组织与构图、图案色彩、图案描绘技法及形式美、装饰形式规律、装饰风格诸方面的知识与技法项目。这一系列的项目都具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然而由于它们是根据设计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归纳出来的不同知识侧面,因而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分工侧重,只有全面掌握这些知识技能,把它们联系综合起来,才能成为系统的知识和全面的能力。

因此,在基础图案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做到授课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以保证达到该课须传授的知识技能标准。系统完整的基础图案知识讲授与激发训练不仅保证了教授的知识量,而且从图案总体的角度分析研究了理论与技法的各个侧面,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掌握了诸方面知识技能的要领。

形式美是艺术作品艺术生命之所在。图案作为装饰艺术的灵魂,尤其强调艺术形式的优美,注意形式规律的运用。除了要弄清对比、协调、对称和多样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以及节奏、韵律等一般形式规律的共同法则外,还要注意说明图案形式规律运用上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实例,阐明对称为何作为装饰形式美的核心,分析由对称化开的反复、条理、渐变等装饰韵律形式。这里不仅仅要从理论上讲清原理、规律、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实际的运用。

然而,如何在图案课堂具体教学中,将图案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渗透到学生的实际运用之中?这一问题如果仅仅作为纯粹的理论知识来学习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学生在没有经过严格而系统的图案学习之前,对这种抽象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因此,只有把图案形式美的规律及法则与学生的每张作业联系起来加以阐述,才能取得实际的较好的教学效果。

图案形式美的理论传达方式作为规律性的一般原理,是以一种注重于美的本质规定性的抽象的理性思维方式体现出来的。然而,一旦将之诉诸视觉(如形态、色彩、结构等)便有可能尽快地被学生领悟和掌握。因此,在基础图案的课堂教学中,抓住每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几何图案这一教学环节向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最为有效,因为几何图案十分注重自身的形式特点,所以我们从图案形式美的规律与法则中可以找到最明确的结实和验证。

在基础图案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图案形式美理论知识的另一方面是不放松对学生作业画面的追踪。例如,有的学生开头有个较好的构思,却因为不能找到美的形式语言加以“表述”,以致最终只能放弃。这无疑是由于形式美的“视觉思维”能力的缺乏。若要转变这一状态,将模糊的意象变成生动优美的造型、严谨丰富的结构层次呈现于作品之中,离开图案形式美的理论指导显然困难;再如有的学生在完成某张作业之后,观其效果似有半成品之感,显得单调、乏味而无感染力。究其原因,也是缺乏图案形式美规律的驾驭能力所致;同样,还有的同学的作品完成效果尚好,但不能按照美的规律和法则把握全局,最终使作业中有美中不足之感。对于上述三种情况以图案形式美的规律与法则进行具体指导就容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第一种情形(即难以表现自己的想法),采取逐步明晰的方法加以引导。从图案形式美的原理出发,先根据学生原有构想确定一个与其想法最有表现力的形式构架,在这个构架中再区划出所要安排的主、次形态,然后逐步对替案的形态、色彩、结构等关系做出具体而明确的处理,最终达到一个完整的美的视觉效应;对于上述第二种情形(如画面单调、缺少丰富感),要求学生在图案结构的穿插、处理方法的变化及附加性的形态上作有机安排,使之在不破坏统一感的前提下以视觉上的复杂感来产生审美上的“时延”性;而对第三种情形(效果尚好,但仍有明显的美中不足),根据作业上的具体问题,给学生提出多种不同的补救方案,并上升到图案形式美理论的高度作出分析,使学生从根本上学会整体而完美地解决图案作业中的具体问题。总之,要使图案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不致成为空洞的教条,必须在图案课堂教学中寻找一切可能实践的机会。

在基础图案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培养学生灵活、全面地驾驭图案形式美的规律与法则的能力,以避免出现孤立、片面而顾此失彼的不良倾向。任何一张图案作品,其美的形式都是由各种不同的因素在相互统一状态下而产生和谐的,其内在根源在于形式间的互补和对应特征。如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平衡、统觉与错觉等,这对于增强学生对形式美规律在图案创作实践中的全面理解是非常有益的。

篇10

色彩是一种感情符号,是一种旋律,是设计者表达创意和传达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

色彩是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必修课,对培养学生的色彩观察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起着主导作用。色彩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对其提高艺术审美修养与审美判断能力,激发学生色彩的创造性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色彩教学现状及问题

1.传统绘画写生色彩教学

传统绘画写生色彩教学是先学习色彩基础理论知识,再以色彩写生实践为主进行传统的静物写生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引导学生进入纯绘画的领地,而对引导学生色彩形象表现的多样性和对色彩应用功能的训练不够,导致教学目的实现形式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色彩表现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今后的设计起不到指导性作用。

2.现代设计色彩教学

设计色彩不同于绘画色彩,它需要强化学生的色彩构思和创意性思维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色彩训练,融入设计意识,打破狭隘的色彩观念,这样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色彩表现能力。由于近几年艺术教育的大众化,部分学生美术基本功不强,如果盲目要求学生进行设计色彩的训练,将使学生不知所措,相反会更加茫然,达不到预想的目的。

三、色彩教学模式的探讨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基础教学,应在重视色彩基础理论知识与写实色彩一般表现形式的基础上,针对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能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结合人的主体色彩意识传达,并吸收各种表现形式,着重研究设计色彩的认识表现及应用,帮助和引导学生逐步构建一套较为实用的色彩体系,并给予宽泛而自由的色彩语言选择,来表达自身的审美情感和富于个性的创造性的色彩设计思维空间,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色彩素养与设计色彩的原创性审美能力。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色彩课程教学可按以下三个模块来进行训练。

1.写生色彩训练

写生色彩是指通过写生来研究色彩的规律与方法,了解物体在光的作用下产生的变化规律,从物体的形、色、光等因素中探寻色彩的本质规律。色彩是绘画中十分重要且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色彩写生是再现自然、再现生活的非常有效的艺术表现手段。通过色彩写生,能提高色彩的分辨能力和使用色彩造型的能力。

写生色彩教学中强调色彩三要素的原则,强调色彩的冷暖对比和物体在特定光源下受光与背光不同的色彩变化,强调在相互比较中建立色彩的整体关系。注重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的差别,注重在色彩弱补色对比下的微妙变化,强调画面的色彩意识和整体的色彩气氛,培养学生正确的、整体的表现方法。

整体的观察表现方法永远是写生色彩训练的重点与核心,训练中应时刻提醒学生坚持并遵循这一方法,不断改正与整体观察方法相对的习惯认识,巩固整体观察的概念,规范整体观察下的作画程序。整体观察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紧密联系的相互比较的方法,写生色彩的整体观察方法仍然要遵循色彩三要素的原则,在比较中确定它们的色相、明度与纯度,在比较中产生冷暖关系。

写生色彩训练,一般以静物为主,静物在造型、色彩、质地等方面都有非常丰富的变化。写生中画某个具体物体时不要只盯着这个物体看,还应该着眼于它周围的东西上,用眼睛的余光去感受要画物体的色彩关系,眼睛始终在整个色彩环境中巡视。写生色彩除了训练学生整体的观察方法,还要训练学生整体的表现方法及表现技巧,更好地为下阶段的训练打好基础。

2.归纳色彩训练

归纳色彩是通过写生的方式,在写实色彩的基础上,面对同一组静物,以归纳为表现手段,进行概括、提炼的实践过程。归纳色彩训练侧重表现客观色彩的主观感受,通过对形与色的提炼、概括,使画面形成丰富而现代感的装饰效果。概括与提炼并不是以减少色彩为目的,原则上尽可能保留各种色彩的一席之地,保全色彩的丰富性,只减弱一些极其微弱不起什么说明性作用的小部分色彩的种类和数量。

归纳色彩将复杂的色彩关系通过概括、提炼、归类等方法进行删繁就简的处理和组织,传统写生色彩要充分表现客观物象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属“加法”练习,色彩归纳写生是在做“减法”,但并不是简化,而是一种艺术语言上的以少胜多。

归纳色彩的表现特征是化繁琐为简约、化杂乱为条理、化写实为夸张、化立体为平面,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色彩进行深层次的认识,同时培养和启发学生对色彩装饰性的领悟与兴趣,从中也可看到画面已向二维方向转化,向设计表现方式转化,为日后走向设计奠定基础。常见的归纳方法有写实性归纳、平面性归纳、意向性归纳等。

3.装饰色彩训练

装饰色彩是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运用概括、提炼、想象、夸张后形成的色彩,在视觉中它是最活跃、最具冲击力的。它不以模仿、再现真实事物为满足,它不依附于规律,而是对自然界色彩的一种整理、归纳和概括,并按照美的法则和主题需要,对色彩进行变色、变调的加工,强化主观感受,力求创造出某种特定的艺术氛围和效果,使色彩成为反映设计者审美观点和设计意图的强有力手段。装饰色彩往往带有理想化倾向,以象征的手法,明确、清晰地概括和表现自然,画面所营造的装饰性色彩改变了客观物象所显示的颜色,给人以启示性的感受。

写生色彩重模仿,重视视觉在感官上的外在形式和特征,关注光、色、体在视觉上的真实性,具有客观表现的特征;装饰色彩则重直觉、重表现、重味觉触觉在心灵感知上的内在形式与诗意表达,它十分注重形与神、色与意的多重关系,具有主观性的特征。

装饰色彩着重于发现和研究自然景物色彩的形式美,研究自然色调中各种色相、明度、纯度、冷暖之间的对比、谐调规律,它不受光源色、环境色和固有色的束缚,完全根据画者的主观意识和需要来表现色彩的色调、冷暖及色彩之间的相互配置与变化,使画面达到和谐、优美、统一的效果,从而揭示色彩艺术的普遍规律。装饰色彩常用的表现方法有概括与提炼手法、夸张与变形手法、分割与勾线手法等,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专业特点来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

总之,色彩训练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艺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研究也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来具体研究色彩教学的方法,寻求理想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马也,仇永波.色彩基础.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年.

[2]文金扬.绘画色彩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