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发展范文
时间:2023-11-28 18:11: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艺美术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是草原文化的物态形式之一,它是“物化”的文化工具,是具有精神因素的物化存在。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产业作为草原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同时,不能只是对其他地区相关产业发展模式进行简单复制,而更应该在内容、形式、社会功能等层面凸显草原地区文化的特点和形态特性。比如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只有长江和黄河流域的文化才是中华文化的两大源流,而对遥远的中国北方存在的另一种文化形态——草原文化的地位认识不足。
实际上,内蒙古相继发现的大量考古遗迹和史料证明,中华民族许许多多文化传承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草原地区。草原是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同样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体现内蒙古区域特征和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草原地区民族元素又是体现民族个性和传统文化意义的代表,它既是滋养工艺美术创作的不竭源泉,也是丰富工艺美术作品形式的载体。不论对传统造型元素的选择和利用,还是反映地域概念与传递文化背景的手段,它们都处处体现着传统民族元素的影响。其中,民族符号是民族元素的骨肉,民族故事是民族元素的血液,民族情感是民族元素的灵魂,它们是一个民族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基础上的道德标准。所以我们要将代表草原文化特色的民族元素融入到产业文化当中,在发展过程中更多地贴近草原民俗,重新感受草原文化,更好地将草原文化的内涵注入到民族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当中,体现出对草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民族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应在地区工艺美术传统和当代审美文化与产业发展趋势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在凸显民族工艺美术品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增强其时代感、亲和性和传播力。如果把内蒙古工艺美术产业比作一只意欲展翅翱翔的雄鹰,那么适于在当代文化产业发展潮流中生存的模式就是助其飞翔的羽翼,而对于草原意识的强化和地区民族工艺美术传统的传承则是永远流淌在其体内的血液。蒙古族传统工艺美术作为内蒙古草原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极富草原特色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已成为草原文化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在商业化十分严重的今天,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产业树立好草原文化的品牌形象显得尤为珍贵。然而,当前对于我区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内涵研究的欠缺,成了制约民族工艺美术水平提升的一个软肋。这一点,我们或许能从盛行于20世纪之初、对世界现代工艺美术产生过广泛影响的新艺术运动中得到一些启示。当今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众流行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工艺美术产品日益成为大众消费品,大众消费者成为工艺美术产品的检验者,无形中也成了传播一个地区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这提示着我们,在民族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中,应着力多推多出精品力作,力求在产业发展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以免民族工艺美术产品在开发中出现低档次的简单的照搬照抄和重复开发,以免造成大众对草原文化理解的片面化和误读。
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产业应当继续践行草原文化的优良传统,从草原文化的角度加强对民族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思路的研究和发展模式的探索。草原文化是开放的、发展的、动态的,而非固守和封闭的。相关学者认为,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就是“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从历史上看,草原文化经历了多次区域内外的大规模的交流和融汇,证明它并非是封闭和固守的,而每次交流和融汇的结果,是不仅没有使其失去本身的特色,反而因为其开阔的包容性,通过吸收、借鉴其它优秀的文化成果而变得更加丰富和壮大。民族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应以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为坐标,在挖掘好内蒙古传统民族工艺美术内涵的同时,以更为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做到兼收并蓄,将民族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和地区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挂钩,在带动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弘扬草原文化,让草原文化走向世界。
篇2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135-02
民间工艺美术是由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特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华夏文化闪光的瑰宝。然而,沧海桑田,时代变迁。当今,小农经济基础的解体,市场经济的无情冲击,必然影响着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相关的民俗文化嬗变,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变异的必然性和消失的可能性同时存在,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在此背景下,一些关心和热爱民间工艺美术的有识之士,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组建成立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这个由专家、学者和民间艺术家组成的学术组织,成立以来就积极从事民间工艺美术领域的艺术活动,致力于民间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为繁荣中华民族的工艺美术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年会慨况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第28届年会于2013年10月9日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云丘山举办。本届年会的主题是 “回顾与展望,传承与发展”,顾名思义,是对该组织乃至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事业发展历程的总结和倡议,在学术交流中,代表们畅所欲言,充满热情,各抒己见,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作为一名参与者,我深刻地感受到,本届年会能有如此的规模和成果实属不易。这是一个隶属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的国家二级学会,缺乏经费,条件简陋,甚至没有一个固定的办公地点,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机构,在你这样的环境下,却将这样一个全国民间工艺美术的学术盛会坚持办了下来,这一办就是28年。这当然与各级政府的支持,院校专家的指导,以及各地民间艺术家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但不容忽略的是,扎根于民间的工艺美术是最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形式之一,群众基础广泛,因而才会有这么旺盛的生命力。
二、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
在会议过程中,各位负有高度危机感与使命感的代表,对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聆听了他们的发言之后,总结出以下要点。
第一,民间工艺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事物处在不断运动和发展之中,丹纳曾说,“艺术与环境从始至终相互契合。环境会接受同它一致的艺术品种,而阻止和淘汰同他不一致的艺术品种。”①由此观点看来,民间工艺美术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最终必然会被社会淘汰。
但有些学者也提出了他们的疑惑和担忧。首先,民间工艺美术在进行大胆创新改革之后,还能保持性质不变吗?例如,蜡染是一项传统的民间工艺,但近些年来,为了适应市场需要而采用了现代的染织技术,解决了水洗掉色等问题,但这还能称其是传统蜡染工艺吗?一项民间工艺美术如果在材料、理念、技艺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创新,如此与现代艺术还有何异?
其次,不少民间工艺美术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需遵循 “本真性”②的保护原则,即保持工艺的原汁原味,那么,改革与创新是否会违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本真性”原则?
对此,一些学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传承”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一分为二。一方面,建立完善的民间工艺美术资料库、保护好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人,或通过民俗博物馆,将传统的民间工艺原汁原味地保存、记录和传承下去,这方面可以由政府作为主导。“至于开发、创新则完全可以在另一个平台上进行”,③即民间工艺美术的商业开发,这方面由环境和市场主导。
但此理论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定问题,特别是对于原本就走市场路线的民间工艺类型,艺人既是技艺的传承者,同时又是商业的开发者,如果强行一分为二,必然导致其中一个“平台”受到影响。如何处理好两个“平台”之间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如何处理好,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保护与产业开发之间的关系,这是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关于此问题的探讨,必然还将继续深入下去。
第二、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困境。
传统手工艺与工业社会的对立,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工业化生产的严重冲击,导致传统工艺美术人才难留,一些民间工艺门类濒临失传的局面。另一方面,一些青年人观念上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只有高等院校开设的美术、设计类专业才是社会的主流,有较高的认可度,也便于就业,而民间工艺则是乡村艺人从事的工作,虽然生动有趣、富有乡土气息,但相比学院艺术,它是显得粗糙和低级,因此他们不会选择此行业。此外,一些类别的民间工艺复杂,人才培养的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这也是造成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些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我国民间工艺美术在传承与人才培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些类型的民间工艺美术已经进入高等教育,然而,现有的教学方式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以文化宣传为主,缺少实践,尤其如缂丝、玉雕等工艺类别实践教学,由于学习时间长,教学难度大,不易展开。而一些以工艺技能培养为目的的学校,多为高职高专,层次较低,师资设备条件有限,培养对象也存在着综合素质较差等问题,这制约了以后的发展。一部分学生选择此专业是觉得新奇,只为了取得学位证书,毕业后也不会从事该行业,所以在此条件下培养出的工艺美术人才,还不符合传承的要求。
第三、政策支持乏力的问题。
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保护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的系统工程,要搞好这项工程,离不开政府科学合理的政策支持。从2006年开始,国家确定并公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些民间工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但还有一些保护政策,却没有落实到位。政策性乏力,是行业内议论最多的一个话题,这是事实。目前我们还缺乏完整的保护、扶持和促进民间工艺美术发展的政策体系,对于规范市场,对于体制改革,对于价值保证,对于收藏和保护制度等等,缺乏许多有力的限制、调节、引导、激励的制度和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损伤着民间工艺美术发展的势头和力量,客观上形成了发展乏力的后果。例如,某地政府在规划中声称,为了保护和弘扬民间工艺美术,决定在某处建设大型工艺品产销中心。但事实上,项目完成后,因租金上涨等管理问题,导致游客稀少,经营惨淡,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些地区,对于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过于功利,对能“赚钱”、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进行投资,却轻视了民间工艺美术文化功能这一重要因素。
三、结语
历史的进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今,我们生活在科技化、信息化的高度文明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和审美观念都有着巨大的变化,现代文明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也只能顺应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在现代的变异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必然趋势,我们大不可“杞人忧天”地哀叹它的今不如昔,这并不表明民间美术就会被现代艺术所取代,相反,我们要把传统民间美术放到现代社会的环境中,让它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把传统民间美术工艺品的内容、题材、样式随着创造者的观念变化和民俗的更新而发生改变,使之既保留原始的特征又富有时代的气息。
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文化工程,这里需要呼吁的是,只有坚持和实施正确的方法,通过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项宏大工程。
保护和发展民间工艺,从国家的层面来看需要尽快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条例,使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缜密规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才能稳步推进这项宏大工程。政府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广开财源。重视专家指导和人才队伍建设,例如聘请具有专业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为民间工艺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采取系统科学的有效方式,例如开展普查,收集整理民间工艺资料,建立完整的民间工艺资料数据库;继续做好民间工艺的评估鉴定工作,加强对于杰出民间工艺大师技艺的系统研究;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加强对民间开发利用的管理。同时要提高全民保护意识。由于民间工艺美术是民众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传承者和保护者,因此需要加强宣传教育,特别是针对广大青少年加强传统民间文化的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此外还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保护和弘扬民间工艺成功的政策、措施和经验,为我国民间工艺的发展提供经验支持和具体建议。
近些年,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界的老前辈一个接着一个的走了,走了的这些前辈们,它们曾是民间工艺美术领域的领军人物,有德高望重的学术前辈,也有技艺精湛的工艺大师,看着它们远去的背影,我们深感遗憾,然而,真正关心和热爱民间美术的有识之士不会忘记使命,我们会沿着他们前进的方向,卯足精神,继续启程,相信通过我们不懈地努力,一定能够使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能够有效传承和弘扬,并在新时代闪现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丹纳,彭笑远.艺术哲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第15页.
篇3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继承;创新;展望
所谓传统工艺美术,主要是在手工业时代形成、以用与美的结合为特征的造物部类与设计,尤其是指那些手工技艺性强、并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传统型产品,如一般人所熟知的风筝,陶瓷,牙雕,木雕,剪纸等等。传统工艺美术品所具有的绚烂多彩的外在形式和深远厚重的文化内涵,彰显和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在弘扬名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从陶瓷、丝绸到今天涵盖整个生产生活领域的传统工艺美术,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也长期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科技主导的现代社会中,作为传统手工业生产的工艺美术正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出现了病态发展趋势。
一、传统工艺美术的现状
以科技为主要生产力的现代社会,传统工艺美术遭遇了严峻的挑战、从发展现状来看,出现了人才结构不合理,技艺失传,工艺美术文化遗产保护不利等诸多问题。
1、技艺人才结构不合理,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失传或者消失
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物质文化也是非物质文化,工艺作品为物质的,而传统工艺技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如今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大多数人年轻人急功近利,心态浮躁,认为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辛苦又不赚钱,不愿从事工艺美术行业,导致年轻人在此行业发展人数所占比例很小。并且,极少数人员学成之后,急于获利而去从事低档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或从事手艺工作,低层次的重复性工作,使得技艺无法得到深入提高。进而导致从事此行业人员老龄化,后继无人,以至于很多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失传或者消失。
2、传统工艺美术各行业发展失衡,需求量差异大
传统工艺美术门类众多,形式,风格多样,有着辉煌的昨天,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技术科学革命和人的思想观念及审美观念的变化,目前,各行业发展现状极不平衡。大多数行业均处于不景气的萎靡状态,不少工艺门类甚至濒临灭绝,例如广东工艺—象牙雕,潍坊的核雕,凤凰扎纸,还有“蜚声中外的京城工美‘名旦’如玉雕、景泰蓝和雕漆技艺都濒临失传。各行业发展失衡,需求差异大,令人担忧。
3、传统工艺美术作品生产流程机械、商业化,质量急剧下降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忽视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手工技艺与机器生产的矛盾加剧。不少地方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将地方的著名的传统工艺品的生产机械化,甚至粗制滥造。两元钱的景泰蓝手镯、五元钱的玉器挂件,一些粗制廉价工艺品将不能再冠以“北京传统工艺美术品”的名号。这种所谓的工艺品,丧失了技艺精湛的特点,质量低劣,完全商品化,甚至丧失了其艺术观赏价值,失去了“神韵”,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二、传统工艺美术需要大胆创新,顺应时展
任何文化艺术形式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当时所处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结合实际国情,我们要思考如何让传统工艺美术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很显然,在商品经济大爆炸,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传统工艺文化要想获得一席之地,必须大胆改革和创新,真正融入到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中。
1、多方位,多角度的现代创新观念认识传统工艺美术
传统工艺至少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特点:第一,历史悠久;第二,采用天然材料;第三,手工操作,不借助现代科技工艺。而面对日益发展的个国内国外两个消费市场的现状,需要对工艺美术概念和性质进行合理的阐述和定位,关键是针对工艺美术行业的特性,我们要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对传统的工艺美术有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用创新型,改革型的现代审美观看待工艺美术的市场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思想认识上,将其三种主体价值完美结合,最终适应现代生活需求。
2、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与创新产业嫁接
传统工艺美术在历史上曾创造过辉煌和灿烂,在新的发展时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文化?笔者提出传统工艺美术与创新产业相结合的方式,结合现有的技术和行业优势,对工艺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和教育,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从而改造和提升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既是对传统工艺的继承也是,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创造再提高。
3、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旅游的结合
传统工艺美术品的最大特点是手工制作,固然有其一定的审美价值,但目前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面向广大民众的现代旅游市场对一般的旅游商品提出“量产”需求,手工单件生产方式不利于扩大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供应。工艺品制作的技术改造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工艺美术企业在技术改造投入中应当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切入点,加快提升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的技术含量,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先进手段,实现产品设计的二次创新,引进国外旅游纪念品设计的新理念,达到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旅游业的完美结合,推动我国旅游业和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砚祖,《物质与非物质: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文艺研究》,2006,(12),106
[2]朱春桃,《传统工艺美术需要继承和创新》,《文史漫谈》,2009,(5),49
[3]张健,《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更新与改造》,《传统工艺美术现代性转换的几点思考》,20080428,5
篇4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剪纸艺术;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4-0103-02
1民间工艺美术之剪纸艺术概述
我国的民间工艺美术遗产丰富,历史悠久,技艺高超,比如:剪纸。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的手工工艺,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刻)刀为工具,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轻软媒体艺术,它的灵感主要源于民风、民俗和人们对生活的认知,基于它简捷的制作方法和特殊的镂空技术,又为后来的民间工艺装饰服务。
纸的折叠性使工艺师的雕镂工艺变成剪刀的掏剪、对折与多折剪刻,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形。民间剪纸艺术的装饰美化功能与民间工艺美术存在着一种审美共性:装饰、实用。“镂空”是剪纸艺术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运用到平面设计、服装刺绣、建筑界面装饰等各个领域,属于劳动者的艺术,是最经济、简捷、最便于抒情的民间艺术形式。人们以唾手可得的纸和最原始的剪刀工具创造了最具东方文化特色的剪贴艺术,它扎根于民间,服务于人民,作者和欣赏者众多,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工艺美术已经处于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承载着新的文化传承任务;而从国内、国际各个设计领域来看,剪纸艺术面对着与新时展的脱节和边缘化问题,同时,这种边缘化倾向也为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带来了创新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2民间工艺美术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民间工艺美术在新的知识、技术、观念的冲击下将面临着自身的延续和发展的巨大压力与挑战。民间工艺美术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民间工艺品价值认识的偏移和民间工艺的创作观念难以与时俱进上。在现代生活中,民间工艺品的实用功能在逐步减弱,其审美功能更加受人们的关注。在当下发展潮流中,人们寻求一种脱俗怀旧既没有失去现代的功效又与现代的样式形成反差的审美方式,其“实用”的背景以及严峻的内涵已经逐渐消散。“因此,一种放弃民俗深度追寻的浅表感,一种注重物质实效的笃实感,一种热衷声色气氛的浮艳感以及一种突出自我价值的个性感,可谓民间美术蜕变形态表现于现阶段的一些品格特征”。[1]民间工艺的创作观念受其传承方式的影响也难以与时代同步,父子师徒世代相继的传承方式使民间工艺技法的风格慢慢地走向程式化,难以与时俱进。
3民间工艺美术的机遇与优势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提出过“轴心时代”的理论,“每个文明都有它成熟的自给自足的阶段,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该文明所依赖的土壤已经不能再提供更多有效的养分时,这种文明必须借鉴其他的文明资源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发展,否则,该文明虽然存在却缺乏活力,逐渐成为一个走向衰落的文明。”[7]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贵在传承与发展,重在与时俱进,在社会化大发展中,新的技术,新的文化不断促使着剪纸艺术汲取其他工艺元素的优点与精华来充实自己,以致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使其能够很好地复苏与蓬勃发展起来。
4民间剪纸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41保持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充分地认识和理解剪纸艺术作品特有的民族气质、性格及其特有的美学观念,把民间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形式、理念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创作出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的剪纸艺术作品。尽量避免采用将传统的图形与符号在表现形式上进行重组和挪用来传达某些历史信息;而是应该基于民族传统又结合生活实际,对剪纸手工艺进行挖掘与创新,突显出剪纸的民族特色。通过一系列的改造创新,使得剪纸的内涵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剪纸文化进一步升华,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步地完善自己。
42在原有审美基础上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民间工艺美术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如果对民间工艺进行深入地发掘与整合,然后再在原有审美观念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的审美理念,对传统文化中的某些元素进行深入地提炼再创造,这样既延续了民间艺术,又可以进一步展示民间艺术的魅力,唤起人们对民间艺术的重视。传统的手工艺往往被人们看成是艺术品,我们应该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将它转化为设计作品。艺术重在表现个性、表现生活,感性内容较多一些,而设计的目的是用于服务人类、服务社会,因此,民间工艺美术要与时俱进,跟上社会生活的节奏,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应该主动适应社会而不是被动地被社会所选择,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民间艺术可持续性地发展。正如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里所说的一样:“在艺术的继承中,人类审美意识的连续性对艺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6]虽然人们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审美取向,但是人们的审美判断是有一个基本的标准的,美就是美,丑就是丑,不管过了多少年,东施依旧是东施,终究不会变成西施,嫫母也不会变成毛嫱丽姬。人类的审美意识就像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突然断裂是不大可能的,突然断裂而完全另起炉灶的审美观念就丧失了为人所理解的基础,以此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也很难服众。因此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时代性进行深加工,才能更好的保证民间工艺发展的继承和创新。
43遵循市场规律,探析发展对策
根据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一般原理,当剪纸艺术作品由自娱自乐的单纯目的的作品走向市场谋取利润时,剪纸艺术作品就具有了劳动价值,就转换成了劳动产品,就成为了商品,剪纸这项民间工艺也就成了艺术生产劳动,它面对的消费者就是那些花钱来购买剪纸作品的人,生产与消费的规律就开始了,确切地说这就是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规律,要想持续发展就得遵循市场经济里的规律也就是要满足市场供求关系。据分析,传统民间工艺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间工艺创新匮乏、发展不平衡、后继乏人或后继无人,无以形成市场化。剪纸艺术作品要想持续性发展下去也应走市场化的道路,同时要注重产品质量、技法应精湛。商品只有经过流通才能实现其价值,剪纸这种工艺美术作品不经过流通也是难以实现其真正价值的,剪纸商品的价值只有在剪纸商品消费中才能得以体现,工艺美术师生产出的剪纸作品,无论其蕴含有多少劳动力,有着多大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如果缺少了市场的需求,没有消费者的购买,那它的价值也就无法实现,“以活态的形式把剪纸艺术传承下去,才是实现剪纸艺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6]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进步,工艺美术品的市场发展前景是广阔的。从古至今,大量的客观事实证明,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与振兴都是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都需依赖市场,如果没有市场,工艺品便无从传承、发展与振兴。因此,剪纸艺术作品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要适应市场经济大趋势的发展,适应市场竞争的形势,只有这样,剪纸艺术才能长盛不衰,才能持续发展下去。
44提供剪纸艺术生存的土壤
“传统手工艺的衰落,究其根本,是因为现代社会不能再为它提供一个生存的土壤”。[9]要想让剪纸艺术能够可持续地发展下去,首先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剪纸作品的艺术价值,提高他们对剪纸艺术作品的认同感,甚至积极投身到剪纸艺术的创作中去,这样可以填补人才的断层,使剪纸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剪纸艺术的发展还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没有人才,剪纸艺术的发展便是纸上谈兵。任何艺术想要发展都必须遵循“技术是血液,人才是资本,质量是生命,发展是生存”的理念。[8]只有这样剪纸艺术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深深地根植于社会文化的土壤中。
5结论
每一种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都根植于特定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乡土风情中,同时也依赖于人们对它所寄予的深切期望和无尽关注。民间工艺美术可谓是“纯正的国粹”,[10]我们急需根据现代人们的流行意识、市场意识,寻找契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杭间民生与工艺――传统技艺在现代的遭遇[J].读书,1998(5)
[2]吕品田衰落与蜕变――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J].文艺研究,2000(2)
[3]张道一中国民间美术辞典[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4]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5]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6]李益荪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研究[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0
[7]张道一中国民艺学发想中国民艺学[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9
[8]诸葛铠在夹缝中生存:“设计艺术”与“工艺美术”的是与非[J].装饰,2009(12)
篇5
1.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现有中职学校学生大多是升学无望或学习成绩较差,这就造成进入职校的生源的文化素质、专业素养不高,缺乏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中等职业工艺美术教育学生大多来源于农村、县镇及部分家庭贫困的城里学生,这构成了现有中等职业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基础。大部分学生没有美术基础,并且缺少美术欣赏素养。
2.中职美术专业课程设置陈旧,硬件实施落后
目前,不少中等职业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落后,硬件设备上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办学体制呆板,不能与市场市场同步,不适宜现阶段及未来市场发展需要,这就造成了现有中职美术专业面临的尴尬局面。
二、中等职业工艺美术专业改革与创新
1.改变观念才能加快中等职业美术专业的改革
要加快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改革,首要问题是改变观念,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要。改变观念,不仅仅是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教师的工作,想要彻底改变工艺美术专业现状,需要校领导及教育系统领导了解市场,了解专业设置这样才能真正的能在观念上发生改变,从而思考我们现有的教育模式与市场需求关系,墨守成规,是不能让中等职业美术专业在新的市场体制下生存。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抛弃不适宜当今社会及市场要求的教学内容,解放思想,让学生及教师能在有效的教学中丰富教学经验,体验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2.创新是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未来发展的必行之路
⑴强化基础知识训练,鼓励教师、学生创新
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教育有很多学生是在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的条件下应试考入中职学校的,若不能打好这些没有专业知识学生的基本功,无疑会影响正常教学,也会阻碍学生未来的创意与设计能力。学校应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前提下,发挥教师与学生潜能,给他们提供施展的舞台,让创新、创意不再停留于思想意识之中,学校应加大投入相关硬件设施,给教师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相关书籍、材料等,让创新思维和实践教学能共同成长,使学生尽快地适应市场化的需求。
⑵提高文化修养,注重学科交融
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要学生在本专业内打好基础,还要让他们了解更多与艺术相关的学科。如书法、绘画、文学、雕塑、音乐、舞蹈、电影等。还要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提倡阅读,让学生多了解课程以外的艺术形式,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自我的审美能力,这样学生会在其他的艺术形式中吸取养分得到灵感,学生才能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让他们的作品充满生命的阳光。
三、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变革
当市场逐步细化的同时,带给我们的是机遇还有挑战,我们要把握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要充分的研究市场,了解市场,有的放矢地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工艺美术设计人才。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强调教育教学中的专业性、系统性、学科性,而是要在多元化的市场中找到适合学生就业的方向、目标。逐步走出理论教学为主的旧思路,把企业引入校园,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这样才能发挥我们工艺美术专业的优势。
1.适应市场竞争,学以致用
这应当是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教育的首要原则,对课程结构安排应该直接有效。社会对室内设计、广告设计、印刷出版等技术人才的需求猛增,我们要为市场培养人才,即时调整课程设置,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加快学生成才的速度,以适应市场需求。
2.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学生素质差异很多,这时就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因势利导,促使其扬长避短,让他们尽快走出学习的怪圈,增强自信,不再恐惧学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用他们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理论,指导自身在学习中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学校要把教室模拟成未来企业的办公环境,把学生领进工地现场,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让他们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促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思想、职业习惯。
3.以“精”“简”为教学原则
篇6
摘 要:科学是精确化的艺术,阐释的都是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设计艺术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西方设计艺术史上,艺术与科学的分离导致了技术产品的丑陋和人情味的缺乏,出现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等艺术思潮。 设计艺术是“艺术化的造物行为”,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密切,需要创新思维观念、物质成型技术,并满足消费对象的需求。
关键词:阐释 创新思维 高超精湛 终极审美判断 潜移默化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的总称。它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本质特征,又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中国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工艺美术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又重属性,尽管它不是纯艺术,创作不以震撼人心或道德说教等为宗旨,但它对人的影响又绝不小于纯艺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夙享盛誉,长期是中华文明传播的承载体,域外人士在使用中国工艺美术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认知了中华文明。(参考《天公开物》)
无论是中国古代 “六艺” 之内涵,还是古希腊的“艺术”概念,都深刻体现出工艺美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密切关系。古希腊人把能够凭专门知识学会的技能都叫“艺术”,音乐、雕刻、绘画、诗歌是艺术,手工业、农业、医药、骑射、烹调之类也叫艺术。这种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统一的“艺术”观念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顶峰,而文艺复兴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等不但是艺术家,也是科学家、工程师,他们创造了卓越的艺术作品,同时在科学发展、技术发明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具有悠久技艺传统、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反映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传统工艺美术,其主要门类有烧造、煅冶、染织、编扎、雕刻、木工、髹饰工艺等等,它们的发展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比如金属工艺就是其中一项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技艺。金属工艺是中国工艺艺术的一个特殊门类,主要包括景泰蓝(景泰蓝是用细扁铜丝掐成图案的,焊在铜胎上,再填点上彩色釉料,经烧制而成)、烧瓷(又名“铜胎画珐琅”,与景泰蓝的区别在于不用掐丝,而是在以铜制胎之后,在胎体上敷上一层白釉,烧结后用釉色进行彩绘,经二、三次填彩、修正后再烧结、镀金、磨光而成。)、斑铜工艺(斑铜工艺品是云南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品, 它采用高品位的铜基合金原料,经过铸造成型,精工打磨,以及复杂的后工艺处理制作而成,它"妙在有斑,贵在浑厚",褐红色的表面呈现出离奇闪烁、瑰丽斑驳、变化微妙的斑花而独树一帜,堪称金属工艺之冠。)、锡制工艺、铁画(也称铁花,是以低炭钢为原料,将铁片和铁线锻打焊接成的各种装饰画。)等等。试想没有知识经验、技术,他们能创造出这么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吗?
现在“工艺美术一词“最早流行于十九世纪初期,随着工业革命发展以及机器时代美术地位的降低,一部分美术家把美术与手工艺结合,产生了“工艺美术”这一新兴的技术加工艺术的行业。由于美术家和工匠从事广泛的物品外表装饰及外观式的设计,从而,“装潢美术”一词被广泛推广应用。到了十九世纪上半叶,以英国工业革命为先导,法国、德国等国家随后率先走向工业化,生产效率提高,商品生产日益发达,工艺美术师为商品生产服务的。20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逐步大工业时代,出于为工业生产服务的社会需要,美术和工艺美术的结合开始走向新阶段。1919年,在德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将美术、工艺、技术和学结合与一体的“包豪斯设计学校”。该学校的建立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此时一个“设计”新的时代开始了,结束了设计的从属地位,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同时,以往的其他术语也被“设计”一词所代替。
科学是精确化的艺术”,阐释的都是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设计艺术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西方设计艺术史上,艺术与科学的分离导致了技术产品的丑陋和人情味的缺乏,出现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等艺术思潮。无论这些思潮的初衷如何,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艺术与科学技术在设计艺术中的关系问题。爱因斯坦说:“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需要同样的思维过程。”艺术与科学是息息相通的,这一点哲学家看得更准确而深刻,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曾经说,他从精确优美的古希腊雕塑中似乎看到了毕达格拉斯、欧几里德;从西方配位、重组群乐曲旋律中看到了笛卡儿、牛顿、莱布尼兹、殴拉和高斯。“艺术是情感化的科学,科学则是精确化的艺术。”
科学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科学家抽象的叙述越简单、推测的结论越准确,应用越广泛,科学创造就越深刻。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它们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
现代的许多国家把“工艺美术”一词,仅仅称为非机器、非大量生产的、手工性质的民间美术和工艺品,这是不全面的。因为早在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技术思想是和古代的哲学思想融汇一体的,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于道与器、物与欲、文与质、技与艺、用与美等工艺美学基本范畴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或取譬引类,或直言阐述,连篇累牍,史不绝书。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管理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1969年首次提出“设计科学”(设计艺术学)的概念,设计艺术学从此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新兴交叉学科体系。就其体系组成而言,也体现了设计艺术学的交叉性。如设计艺术发生学研究设计的起源、发展及其风格等,与历史学、考古学等密切相关;设计艺术现象学研究设计分类、设计艺术与经济、消费的关系等,由此衍生出设计艺术经济学等新学科;计算机图形图像学是设计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科学相融合的产物如此等等。“技术进步与新艺术形式的萌芽总是如影随形,艺术与技术的互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因特网做为现代技术的潮流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经初露端倪。”
设计艺术是“艺术化的造物行为”,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密切,需要创新思维观念、物质成型技术,并满足消费对象的需求。艺术教育早期的“工艺美术教育”中,“工艺”本身就包括科学技术的成分。“工艺美术”概念有它历史的成因和特定的学科内涵,它涵盖了“设计艺术”的相关领域。20世纪末所使用的“艺术设计”或“设计艺术”的概念,与“工艺(技术)美术(艺术)”相比,并不十分明确。从我国早期工艺美术教育的学科设置上就可以看到这一点。1902年,清政府颁布新的学堂章程,规定建立实习教员讲习所,分为工农两种,工科设有造船、建筑、机械、电器、应用化学、制图、窑业、染织、金工、木工等,出现了现代工艺美术教育思想的萌芽。工艺美术教育家陈之佛先生在《美术工艺的本质》一文中认为:“就美术工艺的本质上考察起来,美术工艺品绝不是和古董品同类的……工业品是间接或直接的关切于人类的生活,其目的就是为人类生命的持续而产生的。工艺品是艺术和工业两者要素的结合,以人类生活的积极向上为目的的,所以工艺是适应人类日常生活的要素——‘实用’之中,同时又和‘艺术’的作用融合的一种工业活动。”
总之,工艺美术的创新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提高推动工艺美术进步,两者和谐发展共同推动艺术事业繁荣。
篇7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江苏
“工艺美术的历史相当悠久,它伴随着人类的起源而产生,虽然远古时期人们的用品相当粗糙,但为人类生活的方便而设计、制作的各种物品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1)民间工艺美术以民间手工技能为主,民间工艺大师们掌握着技艺和制作秘诀,当他们专注于一件工艺美术作品时,可能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创作的价值体现不仅凝聚了民间艺人的娴熟技艺,还体现在惊人的原创力上。江苏民间工艺美术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特征,拥有大量技艺精湛的工艺美术产品,融入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生产中,包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它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反映了长江流域特有的人文、民风、民俗等传统工艺的生产活动。
一、江苏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概况
江苏省位于东部沿海,长江、淮河的下游,其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民风民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美术种类和浓烈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风格。在这些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中,有生活器具,也有侧重实用性和使用功能、装饰功能的器物和饰品,可以说,这些带给人极大欣赏性和精神愉悦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需要。“众所周知,工艺美术行业生产不同于一般性的工业生产,它既包括大量艰苦的艺术劳动艺术创作和技巧运用,又需要提高艺术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适应市场。”[2](136)江苏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最初是老百姓为生活所需而创作的实用品,后来在现实生活中逐步形成了符合民众审美需求的品种繁多、工艺精湛、传承久远的且地域特色鲜明的产业,最终遍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从衣食住行到四时方物,蔚为大观。例如宜兴的陶瓷、紫砂工艺摆件、南京的云锦、绒花、剪纸、空竹、绳结、南通的不同风格的扎染、彩印、蓝印花布、手工编织品、织毯、无锡的泥塑、陶塑玩具、扬州的漆器、金属工艺制品、苏州的玉作手工业、刺绣等。伴随江苏地方经济和文化的演变,一些工艺美术品原本作为日用品正逐渐丧失其实用价值,变成以审美、装饰功能为主的工艺品,因而被赋予了新的审美价值,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美术似一个博大精深的海洋,它承载着劳动人民的赞美、热爱生活之情,也蕴涵着对未来希望的生活方式。
二、江苏发展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优势
民间工艺品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江苏历史文化发展演进中扮演着见证人的角色,无论在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或者其他领域,都是无法替代的。根据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的数据统计,目前省级以上中高级职称的工艺美术大师江苏共有89人,其中平均年龄45岁左右,他们一直从事工艺美术创作,正在进行师徒传授的有53人。江苏民间工艺美术匠人积年累月的利用长江流域丰富的天然资源,依靠传统精湛的民间技艺,设计生产出大量实用性和审美性相结合的工艺美术产品。这些带有社会历史、民族传统和人类文化气息、蕴含着人们物质文明、精神生活的工艺美术产品,现在已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它将在人们的记忆中永远珍藏。民间工艺美术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需求,这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工业技术发展水平、经济发展和人类需求、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在实践的生活中,必须把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与其内在的决定性因素——工艺美术与民间工业的发展盛衰密切相连,江苏的传统工艺如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始于宋代,盛行于明代后迅速发展至今,名匠辈出,所遗留下来的产品不仅仍为人们所珍藏,且在当代文化审美语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江苏省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还具有显著的地域特性,逐渐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出现,又如在全国影响深远的苏州刺绣、桃花坞大街的木版年画、缂丝织造、御窑金砖制作,南京的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金珀锻制作、南通的蓝印花布印染、扬州的漆器髹饰、无锡惠山的泥塑、连云港的水晶等。其中苏州的刺绣、无锡惠山的泥塑、宜兴的紫砂陶艺、连云港的水晶等工艺产品已具备了产业化、产业集群的规模。近几年来,江苏政府对民间工艺美术产业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致力于多元化、精品化、一体化的系统的民间工艺美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服务。同时,各地政府大力倡导具有民间特色的手工艺品协会和生产园区的成立,便于得到政府资金、政策、信息资源的支持,有利于加强民间手工作坊村的统筹建设,扶持起着龙头作用的民企发展壮大、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工艺美术产品,通过多元化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库的建设,进行多元、整体的布局和开发,逐步推出了品种繁多、地域鲜明,具有无限发展空间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系列产品。例如被文化部命名为刺绣“民间艺术之乡”的镇湖高新区,有近万工艺秀工,其中聚集了300多家民间刺绣工艺产业的民营经营户,他们中200多人获得了专业技术职称,成为一支以刺绣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主力军,是“苏绣”产业基地的代表;以民间传统工艺著称的东渚镇,汇集了上万名制作红木器具、玉石雕刻、刺绣的民间艺人,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生产体系和地方特色的“手工艺街”。在这些传统的民间工艺地区,大大小小手工作坊式的产业模式,汇聚成了东渚特有的人文景观,形成“前店后坊”的独特风景,包含着浓郁的地方气息,又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生产了许多具有时代气息的民间工艺品,使人身居其中乐而忘返。
三、江苏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的发展障碍
“工艺美术的发展表明: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通过所获得的技能和智慧,以表达自己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历史。在漫长的工艺美术创作活动中,人类不仅提高了对各种材料的加工技术和把握能力,而且造就了自身的审美观念和创造意识。”[3](100)工艺美术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民间工艺制作在江苏已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民间工艺品既是民族文化艺术瑰宝又是日常生活用品,民间工艺品因人们的物质和审美的需求而产生,多数是民间艺人直接创造的,随着人们风俗习尚、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审美方式要求不断开发、研制、创新更多民间工艺美术品,但是目前产品的市场创新观念模糊,此外,在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下,经济与文化失衡的现象屡次发生,部分生产民间工艺品的民营企业之间大打价格战,有些企业因此急功近利,目标转向生产成本低、做工粗糙的低廉工艺美术品产品充斥旅游景点和地摊,导致大量传统民间工艺品的质量下降,仿制产品、劣质货大量蔓延市场,结果造成产业优势不断下滑。任何时候,市场都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近年来,伴随着江苏旅游业的发展,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市场随之不断的壮大。但从宏观上看还是薄弱,市场竞争目标不明确,创新力不够,导致精益求精的民间工艺品和获得的经济收益不对称。相反质量一般、价格低廉的产品却到处泛滥,从某种意义上许多和旅游纪念品等同,失去了作为工艺品的升值空间及收藏价值,结果既限制了产业市场的开拓,也限制了这一产业化创新发展的进程。“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是由诸多自然、社会因素决定的,与经济和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经济和技术的一体化以及文化的全球化既给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产业化创造了机遇,也给传统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带来了难题。许多有久远传承史的工艺美术种类遭遇市场淘汰而面临消亡。”[4](211)目前,江苏一批技艺精湛的民间老艺人寥寥无几,面对传统民间工艺产品市场的萎缩,再考虑传统工艺的创新,绝非易事。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的急剧改变,原有的民间工艺美术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缺乏其应有的市场,民间艺人必然就会减少。民间工艺美术没有了传承,也就面临着失传和灭绝的窘境,如南京制作秦淮传统手扎花灯的艺人已所剩无几,从事曲艺、杂耍娱乐活动民间艺人也日渐趋少。同时,今天的年轻人对于一些精湛的民间技艺不感兴趣,原有的手工生产模式也在遭受着市场经济的冲击,严重阻碍了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传承。“民间工艺与民俗活动结合密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的吃、穿、住、用、行、娱乐,样样离不开民间工艺。民间工艺在岁时节日、人生仪礼、祭祀供奉等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5](15)目前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自身概念的界定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江苏没有出台关于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发展的既定目标和合理规划方面的文件,对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产品的研发没有系统的布局和规划,缺乏高效率的运作机制、生产园区及产业链接简单。产业链中的资金、人才、技术、融资环境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良性循环。
四、加快江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改革开放后,许多原有的工艺美术国企单位进行了改制,涌现出大量的个体、私营的手工作坊,与此相适应,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出现了具有现代文化管理机制的民间工艺美术企业。目前,江苏一些民间工艺美术已纷纷走出乡镇,积极融入时代文化元素,政府对促进民间工艺美术发展的技术和文化进行鼓励,不断提升民间工艺美术品的技艺和水平。在工艺美术生产园区和集聚地建立产业研发中心,依靠现代化的科技提高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劳动效率。如南京云锦的生产,南京云锦是江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明末文人吴村梅描写南京云锦“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南京云锦因绚丽多彩,美若云霞而得名,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南京云锦的技艺虽然达到了中国古代织锦传统工艺的高峰,但是,由于还是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产量低,其生产水平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进程。”[6](161)因技术繁复、工序杂多,南京云锦的生产、销售正急剧萎缩,现在通过电脑设计云锦纹样及机器织造技术的智能化运用,缩短了制作的进程和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在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中具有个性化的工艺品才能成为艺术品、才具有流传、传承的价值,只有流芳百世的精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们必须让民间工艺美术与市场有益结合,彰显出民俗的文化特质,找到与当地民俗文化发展创新的最佳契合点,才能使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获得不竭的动力。“不同层次、不同档次的产品,其设计和制作所依据的原则是不同的。这决定了工艺美术品的创造和纯艺术不同,不能只从创造者的自我表现出发,而要考虑市场效果。除了极个别的情况外,一件只能看而根本卖不掉的产品,不能算是成功的产品。”[7](8)近年来,江苏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产品中拓展出一些新工艺品类开始风靡国内外市场,如饱含传统元素的“中国结”、仿古器具、藤制的日用品等,均获得了老百姓的认同,它们借助当地民间工艺美术的吉祥文化特质,融入了产业化的发展,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收益,这种产业化的生产形式带来的市场效益说明了创新要与时俱进,不断提供给工艺大师们新的思维方法,不能忽略时代的要求。江苏的民间工艺大师们也意识到艺术生产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导致民众审美趣味的改变,不再推崇富丽张扬的工艺品,而是追求质朴、自然的民间工艺品自身的形式美,一般不作过多的修饰。崇尚从大自然中提取色彩、线条、形体和律动,表现出心灵和自然的契合,追求自然质朴的随意性;在材料上以天然材料为主,大都是带有环保意识的自然物质,如纸张、石头等,充分地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优势,以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体现出材质自身的肌理、纹饰等,充分保持其自然形态特征,歌颂对生活的情钟,创造了沁人心扉的清新的艺术美。因此,时代审美的需求是第一的,明确民间工艺美术产品的目标,提升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有效地拓展国内外市场是不可缺少的。如江苏地处长江流域,其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民风民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美术种类和浓烈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风格,旅游资源丰富。民间工艺美术可以与当地的旅游资源整合,鼓励一些民营企业和民间艺人共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产品,打造鲜明、专业、个性化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市场,具有代表性的手工作坊对外示范开放,建立覆盖全省的富有民俗特色的品牌民间工艺美术品网络系统,促进带有江苏地域性的工艺美术产品产业化的进程。拓展江苏地域性传统手工工艺美术品的普及、促使民众更新观念都来关注、关心江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进程,使江苏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家喻户晓,为产业的发展奠定市场和经济的基础。在当下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放眼未来,使民间工艺产业化资源的发展、配置最大化。例如可以借助新媒介传播、宣传的优势,各种广播、电视、网络、杂志、报刊的强力推进,公共场所、地铁站、公交站、民间工艺美术馆及博物馆的宣传、展示,大型的商务、文体活动,不仅仅是民间工艺产品的展示,更多的是其背后赋予的地域特色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如建设夫子庙民间艺术大观园、江宁民间艺术交流中心、冶山镇民间艺术活动中心、南通民间艺术馆、南京民间工艺美术馆、玄武湖街道民间工艺创业园等,对宣传江苏民间地域文化,提升工艺美术产品的文化品位,塑造高端的特色品牌形象,拉动整个文化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以此提高普通百姓对民间传统艺术价值的认同,增强地域文化竞争力。
结论
“传统工艺美术以手工技艺见长,在大工业生产甚至高科技主导的现代社会,面对大众消费环境下的消费者,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在形式、风格、趣味诸方面,已不能适应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要,因而创新成为其必然。”[8](70)江苏民间工艺美术的创新发展研究,是一个复杂且持续的课题,需要几辈人不断地孜孜耕耘。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首先要处理好文化和经济的关系,通过文化产业创新解决江苏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优化城市文化产业结构,强化民间工艺美术用品的设计创新,充分发挥好江苏优越的人才市场、丰富的社会资源及民间传统文化和地域资源等条件优势;要处理好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在充分继承、吸收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增强本省品牌意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江苏创业,使江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徐思民.中国工艺美术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2]徐琛.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徐勤主编.新编中国工艺美术简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4]邱春林.设计与文化[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5]张丽君.中华工艺概述[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10.
[6]王宝林.云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7]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编.工艺美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篇8
关键词:科技进步;工艺美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6-0091-02
中国工艺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工艺美术起源于人类开始制造工具的时代,他大多都是由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同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工艺美术”这一概念产生于近代欧洲,即莫里斯的“工艺美术运动”,在中国,他作为专用概念的成立和使用是在20世纪初期。这以后,许多学者都对“工艺美术”进行诠释,最新的则是吴山1987年主编的《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工艺美术”条目作如下解释:工艺美术是“造型”艺术之一。工艺,是工业的一种加工手段,即体现从原料、半成品到制成品的加工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工业技艺”或“工业艺术”,但并非所有工艺都是艺术的,工艺美术应具备对一定物质材料作艺术加工的因素……李砚祖曾在他的《工艺美术概论》中说:“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伟大才智的标志。技术具有不断发展和进化的本质属性,作为社会生产力的要素,它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动力。”他又说:“工艺材料、技术与艺术是工艺美术的三大构成要素。……技术是造型的手段,没有工艺技术就没有工艺造型,也就不可能有工艺美术的存在。”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工艺美术必受到技术上的制约,这就使得工艺美术与科技有着密切的关系,科技进步是与中国工艺美术发展进步的。
石器时代:诸葛铠老师认为“艺术起源于300万年前石器制作的那一刻起”。原始人类为了获取生活资料,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他们只有摄取自然环境中的现存工具,如木材,石头等。渐渐的,经过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用砾石(鹅卵石)来作为原材料,而且其中的许多的石器保留了圆润的一端便于手握,另一端打击成缺口作为刃部。他们认为这样更有利获取生产资料。
原始人类在没有任何技术的直接承继的初期,要取得一点进步往往都要经过若干万年的时间。如从距今300万年前的到距今175万年前的石器发展,也知识从一些粗糙简单的砾石器,发展为具有不同用途的砍砸器、盘状器和球形器等,然而,当发展到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时,石器已经从最初的粗糙、简单、品类单一到精美、复杂和品种多样,如对玉器的雕琢,最具代表的是玉龙。若没有高超的技术,那半圆的,形神兼备的玉龙如何雕琢得成功。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材料性能的认识,进而利用材料的特性发明了新的技术和新型器物。比如石器时代穿孔技术的发明,可以说是石器制作技术上的一项突破,它的发明导致了带柄石器工具的产生,如石斧、骨针等,而骨针叉可以缝织皮毛,这又影响了服饰工艺的发展,可视作技术对工艺美术的影响,他们既具有审美功能,又有适用功能,当然在当时是以适用功能为主的。
陶器时代:当两个石头碰撞达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产生了火花,也就开始了火的使用,这是人类技术史上了一项伟大发现,作用之一就是导致了制陶技术的产生。陶器是农业定居生活的产物。在火未发现之前,人类要想装液体,只有把泥土捏成碗的形状,然后把他晒干,但用这样的容器盛水,时间长了结果只能是碗被水融掉。幸运的是人们很早就发现了火,这使人类以自己的技术力量该百年了物质原由的化学性质,制造出了一个崭新的品类――陶器。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制陶技术也是不断进步的,李砚祖先生曾在《工艺美术概论》中写道:“从制陶工艺的发展来看,从陶土的不陶洗到陶洗、选择,从手捏成型、泥条盘筑到慢轮制作,从装饰上的磨光到画纹饰、刻花、堆纹,从露天烧制到发明竖穴式和横穴式窑,可以看到制陶工艺技术不断进步发展的上升序列。”
张朋川老师曾说过:“中国彩陶不仅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且花纹精美、图案繁丽、格式活泼,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然而这些彩绘要绘到陶器上是何等的不易啊!一次烧是不行的,有的要金国二次烧,有的甚至要三次烧,比如赫赫有名的“唐三彩”就是要经过多次烧才能达到效果。二次烧的温度要比一次烧的温度低,这个过程要使用降低温度的溶剂来达到这一目的。“唐三彩”是用铅作为溶剂,然而铅不稳定,具有流动性,温度高了就回流淌下来,而褐色与白色较稳定,所以稳定的与不稳定的混在一起就形成一种非常奥妙的色彩斑斓的效果。如果没有高超的制造技术,哪来的这么震惊中外的工艺美术品。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制陶的温度上升到1200摄氏度时就产生了瓷,这最早产生在中国,这些瓷器给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又添了一笔。
青铜时代:据今4000年左右,中原地区迈入青铜时代的门槛,青铜工艺是继陶器工艺之后又一辉煌的工艺美术创造。“铜是人类最早认识和使用的金属之一。人类开始以天然铜缎制小件工具和饰物,继而发明冶铜技术”,但是在一开始并不能直接冶炼青铜,最先缎制的是红铜,人们在冶炼过程中加人技术,最后才缎制成具有威慑力的大型的青铜器。据说:“最初,人们使用的是地表常与自然铜伴生的孔雀石、蓝铜矿等,用这种矿石冶炼的铜是较纯的自然铜。接着是开采氧化矿层中的矿石,冶炼出的铜往往含较多的砷或锑。含砷的铜经过冷锻会很快硬化,其性能优于红铜。可是,一旦采用了硫化矿石,由于在焙烧阶段大量的砷要流失,所以炼出的铜又是较纯的铜,其硬度地狱砷铜。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需要寻找新的物质来提高铜的硬度,铜锡合金就成为生产”硬铜“的基本工艺,并最终导致青铜时代的到来。履然,同期的起源发展依红铜、砷铜、青铜先后序列,也是由铜矿矿床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
如果没有长期铸铜经验的积累,技术的提高,怎么能铸出像长信宫灯,司母戊大方鼎,它是目前世界上所见的最大的鼎。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1700多斤。今人知道古人制铜的方法主要有陶范法和蜡模法(俗称失蜡法),张朋川老师曾运用过失蜡法,但是没有成功,老师认为失蜡法不够科学,因为在制作大型或细腻的青铜器时,当铜液还没流满蜡模时,铜液就已经凝固了。就算有时是运用分铸法吧!但是在没有发明焊接之前(焊接最早于周代)三脚鼎(作为烹饪器。便于在器体下用火加温,但足是空心的)的三脚是如何安上去的呢?所以,有许多大型的,装饰复杂的青铜器的制作至尽都好是一个谜。
铁器时代:发展到汉代时,铁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极大第推动了汉工艺美术的发展,铁与铜一样也是外来的,但在当时铁由中央控制,由于铁的价格比铜低,所以铁的使用非常广泛,比如战场上用的兵器,盔甲等还有农民耕作的农具都是铁制作而成。到了清代,在安徽的芜湖出现了很有名的工艺品类―铁画,它是用铁片经过锻打、焊接制成的室内装饰品。
篇9
关键词:工艺美术教育;发展方向;革新趋势
在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中长期积累下来的民间工艺美术,是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传统的手工艺包含历史、社会、民俗和艺术等具有很高的传承价值,20世纪以后,高等教育体系中有关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内容处于长期存在的状态,在上个世纪60到80年代的飞速发展之后,与工业化生产密切相关的艺术设计专业逐渐的取代了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专业。但是在工艺美术这个学科沉寂了十几年滞后,国民对民间工艺美术的认知兴趣却日益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工艺美术教育的受众范围也不仅仅是高校的专业院系范围。传统的工艺美术所具备的人文价值和独特的形式,在当代的中国教育体系当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一、工艺美术教育的当代价值
不管是在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都不能磨灭手工业文明曾经达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高度,每一种类型的工艺品都有其专门的加工技艺,这种精美的手工艺品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保护下长久的留存,但是具有非物质化的特性的技艺,要想把这种精湛的技艺不断地传承,就需要面对很多复杂的问题。由于时代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大工业生产为主流造物的方式已经逐渐的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就说明了只会有一小部分人会完全依靠手工艺来谋生。从传承的角度来看,民间工艺实际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独立的行当形式存在的,从业者不仅可以以此为生,而且还能够通过师徒相授的手段来达到传承的目的,例如制陶、漆艺、雕刻等等,另一种则带有明显的农业社会的特征,人们在获取日常的生产工具或者是生活用品方面,更倾向于自给自足的模式,只是在闲暇的时间制作和参与,并不以此为主要的谋生手段,这样也就不会有相对明确的师傅徒弟相授传承的体系,例如草编、织绣、剪纸等等。由于我国社会的形式在向现代化转变的同时,对上述两种传统的手工艺形式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部分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经过时间和实践的积累来进入工艺品的行业当中,更多的原本从事传统手工艺品的农村青年也由于其收益效率相当低下的原因,放弃了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果不借助外力,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延续是很难保证的。
二、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1、工艺美术教育体系的构建,使之顺应时展的潮流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当中,工艺美术大致上可以分为普及型和专业型两种形式,前者包括中小学和学前教育当中与工艺美术相关的课程,例如美术课、手工课等等,以及非设计类和美术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开设的人文课程。后者主要指以工艺美术作为重点攻克和学习内容的大中专类艺术教育。发展和传承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专业型的教学一直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和义务,造型门类的划分实际上是我国早期的工艺美术专业的区分标准,以培养工艺美术相关的专业从业人员为目的,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行的深入,西方大量的现代设计学的内容被引入和吸纳,原有的传统的手工艺教育被边缘化,但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人们逐渐清醒的认识到,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教育是无法被取代的,同时这也是本土设计创新的根本。这种主流意识的变化,促进了广大工艺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深入思考,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方法,使得艺术设计和传统的工艺美术资源可以实现完美的融合,由此一些高等院校推进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只有符合现代潮流的工艺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才能够使我国目前的传统工艺美术得到弘扬和发展。
2、专业化的实践教学需要加强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情况来讲,很少有高校可以把传统的工艺美术作为一种独立的专业的研究方向而进行课程设立,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繁多的工艺美术门类,一个专业的覆盖面是有限的,不能囊括所有的工艺美术门类,另一方面,如果将众多的工艺美术其中的一种技能单独作为专业和学习的方向,其知识技能相对单一,对日后的就业造成的一定的影响,因此高等院校有关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传授,而应该围绕专业化的实践化的工作室展开,不同地域的高等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对工作室进行合理的规划。除此之外,专业的工艺美术工作室还可以与艺术设计教学充分的结合起来,强化共性基础,打破专业限制,为长时间通过电脑进行模拟设计的同学提供可以动手操作,接触材料制作过程的机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要对传统的工艺美术的操作方式进行百分百的还原,教师应该在示范和介绍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教学全方面的向学生展示工艺美术的资料,使之能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提高认知程度。
三、结语
在科学技术与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当下,工艺美术教育的方法和形式也应该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一方面向大众普及工艺美术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培养从事工艺产品设计或者是工艺加工的专业人才。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保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艺美术教育体系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只有当人们充分的认识到了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的时候,带有民族元素特色的设计产品才能够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只有立足传统工艺文化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中国的文化创意产品和艺术设计才能够充分的体现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作者;刘先凤 单位: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工艺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的现实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2]王俊峰,宁国强.艺术设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3]张建华.莆田工艺美术之古典家具和商业油画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与思考[J].红河学院学报,2012,5
篇10
【关键词】现代性 流行文化 赫哲美术
在实践和具体的研究中,人们已经意识到把赫哲族传统工艺美术与人们的现代生活相联系的问题。这也是一切传统而古老的艺术样式历久不衰所共同经历的过程。这种联系可以看做是赫哲族传统工艺美术保持与开发的现代性问题。
相对于古代而言,现代性是一个时间概念,可意指为某种思想现象的性质,具体说来就是赫哲族传统工艺美术这一事物现实的、当下的考量。从价值判断上来说,传统文化与精英文化观念通常会把古代的看成是经典的、范本的、精美的,从而代代成为样板,而现代性的往往是指流行的、转瞬即逝的、规范性和经典性不够的,但其同时也意味着创新、新潮与大量的观众群、流行以及跨民族、跨国界、跨时空的潮流样式。
对赫哲族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持与开发引入现代与流行的观念是一种历史的现实与当前的研究与开发走向自然生成的、水到渠成的结果。
一、赫哲族传统美术所面对的新现实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乡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以及回流、城市中心人口向城市周围乡村流动的现实,使人们切实体验到具有现代性的以城市流行文化等样式、方式为主的艺术感受方式。此外,网络信息与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视等,深入城市和乡村人们的生活,已经以一种话语方式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与艺术接受方式中。传统的赫哲族工艺美术样式以及赫哲族的其他艺术样式在这种转变中不是获得新生,进行一种新的话语方式的转变,就是化石成为漫长历史隧道中的死亡样本。而且,任何一种古老的文化与艺术样式本身都具有顽强的与当下结合的再生能力与生长性。
其次,当前在我国文化大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任何一种民族的、古老的、闪耀着诱人光彩的古老文化都面临一个发展的机遇。这种机遇既包含城市化带来的冲击所引起的思维转换、感受方式的转换、表达方式的转换;也包含城市化所带来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观看角度、传播手段等新的变化;同时城市文化当中的流行因素不可避免地占有作为观者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和更年轻的儿童少年的观看方式和思维习惯。受众特征的变化是任何一种艺术样式和创作者们不能回避的问题,应寻找与其对应的解决方案。
再次,当前文化中,跨界思维的影响要求任何一种古老的艺术样式都要思考场域之外的问题。相邻与相近的学科以及同为艺术的其他样式、流行的方式,人们的需要都会是一种绕不过去的必须探索的出路,这些方面的考量综合起来可以用“现代性”这个词语来概括:流行的、当下的、有众多观众群的、跨民族、跨国界、跨时空的。
二、赫哲族传统美术与现代、流行结合的途径
赫哲族的传统艺术是一个丰富的宝库,特别是赫哲族传统工艺美术在读图为主要文化接受方式的今天,其独特的、传统的魔幻特点,材料使用方面的突出特色,造型观念的天真自由,都暗合着现代性与流行性的节拍,呼唤着我们回头与其共舞,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准备好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虚心地走入这一文化语境。
首先,整体综合的角度。把赫哲族工艺美术放在赫哲族整体艺术系统中来看待。赫哲族传统工艺美术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图像资料,在赫哲族的其他艺术样式,如记录赫哲族民族历史的“伊玛堪”中同样保留了丰富而珍贵的美术资料:赫哲族伊玛堪《希尔达路莫日根》(葛德胜演唱,整理)中,在叙述苏完德都女萨满与被熊神附体专吃少年心脏的黑斤妖魔的战斗中,充满了仪式与魔幻的色彩。也传递了制作人偶的材料桦树皮、桦皮人染色这种工艺手法、黑白色彩的善恶象征意义等。这种视觉性、舞台性、表演性、动作性、传奇性以及魔幻意识的场景已经进行了美术、戏剧与文学的综合。如果我们有人觉得《阿凡达》是世界巨片的话,那么赫哲族艺术提供的视觉的、动作的、魔幻的、传奇的以及戏剧性的情节和战胜邪恶的积极的主题不比其逊色,而且在其地域特色、民族特点及真实生活场景还有胜出的倾向,只是需要一种对赫哲族艺术的以视觉为主的综合开发方式,使其能够在现代性这一点上获得更多的观众。此外的综合包括与其他民族艺术样式、世界范围内流行艺术样式、现代的商业文化以及地方文化建设多个维度的立体交叉。放大视野,赫哲族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持与开发,不仅是美术一个领域的事情,跨界与综合是必然的指向。
其次,城市流行文化样式作为具有突出的跨时空、跨民族、跨国界的特点,以及其压倒一切的流行性和形式更胜于内容的特点等,会成为古老而传统的赫哲族美术消解其传统性与民间性与现代性之间的隔断的最好手段。因此进入更多的现代人的视野,成为他们习见的、频繁的接受方式。习见的、频繁的刺激使人们把虚拟的东西日常化、真实化,甚至关心他们的命运。与普通观众的切近性是非常重要的,而要达到这种切近性,流行文化的视觉方式就是一个最佳突破口,还有对流行文化传播媒介的利用。
- 上一篇:简述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 下一篇:化验室的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