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化学品政策范文
时间:2023-11-28 18:10: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化学品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行业佼佼者客户覆盖广泛;
2、受益半导体行业规模的扩张;
3、强势研发团队掌控核心技术。
上海新阳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新阳”,代码300236)专业从事半导体行业所需电子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服务,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化学材料、配套设备、应用工艺、现场服务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产品主要包括半导体封装领域所需的引线脚表面处理电子化学品,晶圆镀铜、清洗电子化学品及与它们配套的设备。
财务数据显示,2008年-2010年,上海新阳净利润分别为1956.73万元、2887.79万元、3337.22万元,体现了良好的成长性。此次公司拟公开发行2150万股,募集资金1.75亿元用于原有产品产能的扩张及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项目实施后,预计将年增半导体专用化学品产能3600万吨,发展前景广阔。
行业佼佼者客户覆盖广泛
截至2010年年底,上海新阳已经具备了3000吨/年的电子化学品产能,下游拥有超过120家的客户,遍布华东、华南、东北、西北等全国各地。同时,公司还通过了多家国内以及国际知名的半导体封装企业严格的供应商资格认证,知名企业如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等都是上海新阳的固定客户群体,在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都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以上仅仅是在半导体封装领域的客户,在芯片制造领域,公司也同如中芯国际、江阴长电等高端芯片制造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上海新阳是中国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理事单位,国家02重大科技专项科研任务的承担单位之一,在国内的半导体材料业内具有突出的行业地位。行业佼佼者加上与各领域的知名企业的长期合作将极大得保障公司未来稳定的收入来源。
受益半导体行业规模扩张
半导体行业作为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未来仍将会有较快的发展,而对电子化学品的需求也将随着半导体行业规模的扩大而增加。根据中国半导体协会的预测,2013年引线脚表面处理所需的电子化学品的市场规模可达10亿元,而据Yole Development2009年10月的预测,2015年晶圆镀铜、清洗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可达10亿美元。
未来,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利用本土竞争优势,公司产品对进口产品的替代以及相关产品技术储备的市场推广进程的加速,上海新阳的市场地位将进一步突出、稳固。在此背景下,上海新阳未来将极大得受益于行业规模的扩大。
强势研发团队掌控核心技术
长期以来,上海新阳通过积极从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等方式,在半导体化学材料领域,已建立了一支专业门类配套、行业经验丰富、研发能力较强的复合型研发团队。研发带头人孙江燕总工程师有近二十年半导体化学材料研发与应用经验,现为中国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成员。
篇2
一、化工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现状。20*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化学工业企业180家,其中:过10亿元的4家,过20亿元的1家,过100亿元的1家。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6.5亿元,同比增长33.6%,比全市工业经济增速高12.4个百分点,占全市主营业务收入的13.1%。主营业务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1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6.1亿元,占全行业64.0%。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形成多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品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具有传统产业优势的氟化工产品,在氟硅材料市场占有重要地位;高浓度化肥、缓释控释复合肥、无机颜料、氟合成材料、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产品的比重逐步提高。化工园区建设初具成效,产业聚集正在形成。
在石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现:一是初级及资源能源外延类产品多、产业链短,精深细化工产品所占比例小;二是利用外资且具有带动性的项目少、产业外向度不高,支撑产业发展、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和科技开发的资金严重不足;三是园区集聚效应不突出、产业集中度低,影响了产业规模扩张和集聚效应的发挥;四是行业过重依赖油品加工。
(二)面临的形势。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导致石化下游行业市场萎缩,增速放缓、需求降低、价格下降,企业盈利能力不足,市场竞争激烈。*市石化工业主要以原油加工、化肥、有机化工为主,原油加工企业受国际原油价格或国家政策影响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化肥、农药等支农产品的刚性需求长期存在,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效应将逐渐显现,下半年国内石油化工行业有望企稳回升。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以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节能降耗为手段,以优化产业布局和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为目标,加快传统设备和工艺的改造步伐,拉伸延长石化产业链,提升行业创新竞争能力,着力培植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推动*市石化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扶大扶强原则。积极培育大产业、大基地、大园区和大企业,强化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建设,推进生产要素向工业园区、优势区域和优势企业集中。2.政府调控原则。发挥政府政策导向和投资引导作用,有序引导城区内企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相对集聚、集约发展。3.可持续发展原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行业发展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安全生产统一起来,促进产业升级,增强企业发展后劲。4.技术创新原则。加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力度,积极应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推动产业技术进步。5.对外开放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承接国内外产业、资本的转移,鼓励社会和外来资本参与*市化学工业的结构调整。
(三)规划目标。
1.总量规模。到2011年,全市化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1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7.5%和20%;实现利税35亿元、利润2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9%和20%,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年均增长20%。
2.技术进步。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个;提升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重点骨干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80%以上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
3.骨干企业。着力增加优势企业的规模数量,培植主营业务收入20亿元以上集团公司5家,其中200亿元以上1家,50亿元以上2家;扶持发展一批产品多元化、有市场竞争力的过亿元骨干企业。4.节能减排。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以上,污水、二氧化碳和粉尘等污染物排放量减少6%以上,循环经济达到新水平,行业特征污染物排放得到明显控制。
三、重点任务
(一)提升传统产业。
1.石油化工。支持中石化*分公司、蓝星石化*分公司等原油加工企业一、二次加工及系统的综合配套改造;鼓励二、三次加工,延伸石油产品的化工产业链。加快用清洁燃料生产、含硫原油加工和增产柴油、重油深度加工等技术及装备改造现有炼油装置,重点做好90万吨/年催化汽油吸附脱硫装置、延迟焦化装置配套完善改造、50万吨/年催化裂解制烯烃等项目建设。提高焦化废气、催化烟气的综合利用率,加快15万吨/年碳四综合利用、常减压节能改造等项目的建设进度。
2.无机化工。以裕兴化工搬迁改造为契机,加快化工产业园区聚集,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通过对钛白粉和铬酸酐的技术改造、规模扩张和环保治理工程建设,使钛白和铬盐两大系列产品的工艺装备、产品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重点做好30万吨/年钛白粉和10万吨/年铬盐的扩建改造、银丰化工的1万吨/年高纯度硅溶胶(液体二氧化硅)和华氟公司的3000吨/年氟化盐等项目建设,确保钛白粉项目一期工程的10万吨/年装置2009年底前竣工投产。
3.化学肥料。支持明水大化集团、章丘日月化工、鲁西平阴化肥等化肥企业原料路线的改造,以先进适用技术对氨醇系统进行调整优化。重点做好明水化工的低压甲醇联氨联尿素增产18万吨/年氨醇、30万吨/年尿素的扩能改造、日月化工的合成氨联产4万吨/年二甲基乙酰胺(DMAC)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明泉化工的氨醇系统优化增产氨醇12万吨/年、尿素20万吨/年和合成氨放空气综合利用增产10万吨/年双氧水等项目。做大新型化学肥料产业,围绕控释肥、生物肥和微量元素肥的开发生产,加快*乐喜施第三代包裹型缓释肥及*汉枫明化、*龙庄园艺等控释肥的项目建设,重点做好*化肥的15万吨/年硝基复肥、乐喜施的30万吨/年包膜肥料生产线建设。到2011年,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缓释控释复合肥料生产基地,使*市高浓度肥的比重达到96%以上;提高农化服务力度,建立3处以上复肥试验推广基地。
4.有机化工。发挥以煤炭为原料的化肥生产企业的煤化工优势,做好碳一化工有机化学品开发生产,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重点加快明泉化工的10万吨/年二甲醚、日月化工的二甲基甲酰胺(DMF)、4万吨/年聚甲醛、10万吨/年碳酸二甲酯、*化肥的13万吨/年苯胺等项目建设,争取中化工10万吨/年环氧丙烷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二)发展新兴产业。
1.生物质化工。以*圣泉集团为依托,发展植物秸秆综合利用生产生物质能源及生物质化工产品,形成由植物秸秆深加工生产呋喃树脂、有机生态肥等生物质化工产品和热电、乙醇等生物质能源产品的产业群体。重点做好5万吨/年低固含酚醛树脂,1万吨/年木糖、木糖醇联产500吨/年阿拉伯糖,4000万平方米/年建筑用酚醛树脂保温防火泡沫板等的项目建设。
2.氟化工。合理配置氟化工发展资源,增强中氟化工的氟化学品和华氟化工的氟材料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产学研、企业自主创新的步伐,发挥华临公司氟化学品广泛应用的科技开发能力。利用氟化工产业起点高、潜力大和基础材料的优势,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形成以无水氟化氢为起点的四氟单体、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氟电子材料为系列的氟化学产业链。重点抓好华氟的200吨/年多元共聚物(F40)等项目建设,做好氟醚、碳涂料树脂等含氟产品的市场开发;加快重防腐型氟碳涂料树脂、含氟黏合剂、含氟医用治疗鼻炎药物的双氟硼酸盐、含氟农药氟醚唑、含氟精细化学品三氟乙酸乙酯和三氟乙酰乙酸乙酯、氟铃脲原料中间体异氰酸酯的研发和应用。
3.精细化学品。加快发展食品及饲料添加剂、造纸及水处理化学品、含氟医药农药中间体、电子化学品等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重点抓好晟隆精化的1200吨/年维生素B4组类产品、得呈化工的1000吨/年甜菜碱等项目建设。抓好新时代(*)民爆公司8万吨/年各类工业炸药生产线的迁建工作,争取一期3万吨/年生产线2009年底前投产,2010年全部竣工达产。
(三)优化产业结构。
1.优化资源和化工原料配置。鼓励炼油企业以资产为纽带,整合炼化一体化的石化装置,提高原油加工深度,发展深加工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并由此带动后加工企业和产品,实现石油化工产业链式发展。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建设成品油基地。支持以煤炭为原料的化肥生产企业向基地化、大型化、集约化的规模经济效应发展,拉长碳化工产业链。
2.建立石化工业结构的新体系。通过对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和整合重组,加快石化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逐步建立起以基础化工为依托、以精细化工为骨干、以生物质化工和氟化工为重点的化学工业体系。
四、政策措施
(一)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围绕农业生产,加大测土施肥、配方施肥、缓控释肥等科学施肥的技术引导力度;加强现代营销体系建设,扩大刚性需求产品市场份额。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改造,提升汽油和柴油等油品品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细化市场分类,研发生产适销对路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开拓国际市场,重点加大对中东、东南亚、欧洲及北非市场的开拓力度,优化市场结构,拓展国际市场份额。
(二)推动产业布局调整。坚持市场配置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以特色工业园区为载体,增强大型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化工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章丘化工园区的配套设施;按照政府推动、企业自愿的原则,引导资本、技术和项目向园区集聚,引进央企项目进园区。建设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产业体系,形成相对集中的发展格局。
(三)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围绕“提升四大传统产业、发展三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行业的结构优化升级。积极组织实施好“*”和省调整和振兴规划内的新建、在建项目的建设,提升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规模效应。
(四)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抓住当前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的机遇,积极推进*市企业上市进程。重点加强对圣泉、日月化工、明水大化、中氟化工、绿霸化学等骨干企业进行上市培训,指导其进行股份制公司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步伐,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篇3
深入推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2015年,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原材料工业系统着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各项工作,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一是全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组织提出了一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安全环保效益显著的重大投资项目,包括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城市钢厂搬迁等。组织研究钢铁、有色金属和建材等困难行业“僵尸企业”和低效产能退出机制。积极扩大高端铝材、绿色建材和钢结构市场需求。
二是加大行业发展指导和监管力度。组织研究编制石化化工、钢铁、有色、稀土、建材、新材料等行业“十三五”规划,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化肥行业转型发展指导意见》和《城镇人口密集区高风险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工作方案》,修订《农药管理条例》和《农药生产管理办法》等。联合住建部印发《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和《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积极推进简政放权。严格稀土指令性计划管理,开展稀土投资项目核准工作,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研究提出稀土资源税改革方案。推进稀有金属立法,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了《稀有金属管理条例》立法计划。
三是深入推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了符合要求的水泥、平板玻璃建成项目,认定符合要求的在建项目;就钢铁、电解铝项目清理情况征求国土资源、环保部门意见,积极推进地方政府加快项目备案工作。印发轮胎生产企业公告管理办法、铅锌行业规范条件,制修订煤制烯烃、对二甲苯(PX)、钢铁、钨、锡等行业规范条件。开展轮胎企业符合规范条件审核,公告第二批铝和铜规范企业名单、第八批水泥和第七批平板玻璃生产线名单等。推进稀土大集团实质性组建,中铝公司、北方稀土、厦门钨业和广东稀土已基本完成组建工作,南方稀土已完成集团资产评估。
四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推动“重点新材料研发和应用”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和立项工作。利用技术改造资金、转型升级资金、专项建设基金,组织实施高端材料和新材料保障工程。加快新材料初期市场培育,研究制定首批次应用重点产品目录,推动建立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风险补偿机制。研究建立新材料技术成熟度评价体系,为政府制定政策、社会资本投资、用户选用新材料提供决策依据。制定扩大碳纤维在重点领域应用的工作计划,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印发《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成立电子化工新材料产业联盟,加大电子材料进口替代工作力度。
五是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制定《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计划(2015―2018年)》。研究建立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标准体系和水泥、陶瓷智能工厂技术条件,在轮胎、陶瓷等行业积极实施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在稀土行业建设稀土产品追溯系统,研究化肥、农药开展电子商务的具体政策措施,启动智慧化工园区试点工作,为推动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提供了政策保障。
牵住转型升级这一“牛鼻子”
2016年的工作思路为:
一是研究落实稳增长措施。密切跟踪和掌握原材料行业生产运行态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先进企业的经验做法,分析困难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政策需求,研究降低企业税费、减轻企业负担、调整进出口税率等对策措施。制定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专项行动计划,推进困难行业扭亏增盈、转型升级。继续组织实施城镇人口密集区高风险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专项,加快推进城市钢厂环保搬迁改造、城区有色金属企业退城入园搬迁改造等重大工程。
二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继续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严禁以任何名义备案钢铁、电解铝、水泥和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加强对地方备案项目产能置换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定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僵尸企业”退出和低效产能削减工作方案,建立完善退出机制。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相结合,跨区域兼并与区域内兼并相结合,打破资产所有制界限,优化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环境。2016年,要完成大型稀土集团实质性组建,督促6家集团尽快落实组建实施方案提出的任务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力争2016年6月底前整合所有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切实抓好稀土应用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三是加快智能绿色升级改造。落实智能制造工程,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智能工厂、数字矿山试点示范,推广普及智能制造先进技术和做法。继续做好原材料行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评定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农资电商发展及智慧化工园区建设,开展建筑陶瓷行业“机器代人”工作试点。针对原材料工业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开展主要生产工序对标活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组织实施一批专项工程,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量。
四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编制新材料产业“十三五”规划,建设国家新材料创新中心,重点做好新材料中试及工程化开发,突破产业化共性工艺技术。建立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支持新材料初期市场培育。建立新材料统计体系、标准体系和技术成熟度评价体系,夯实新材料行业管理基础。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条件成熟的关键材料,加快重点铝合金牌号开发应用;落实石墨烯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现石墨烯低成本化和工业化首批次示范应用;组织钢铁企业研发生产高铁、汽车、核电、船舶和海洋工程、机械、圆珠笔头等所需关键钢材。
五是加强行业引导监管。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稀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行业准入和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企业自我声明、政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管理办法。建设规范企业信息综合数据库,实施“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整顿规范稀土行业秩序,严格控制新设稀土采矿权,制定出台稀土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标准。继续完善稀土行业管理政策法规,将《稀有金属管理条例》列入2016年国务院Ⅰ类立法计划,修订《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管理办法》、《稀土行业准入条件》。
以绿色低碳和环保安全为首要责任
“十三五”期间,原材料工业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为工作中心,以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发展动力,以绿色低碳和环保安全为首要责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着力推动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着力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着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一是加快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严禁新增产能,加快存量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发展生产业,促进钢铁、电解铝、水泥和平板玻璃行业健康发展。
二是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认真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考虑资源、能源、环境、市场、物流、产业基础等综合条件,鼓励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间耦合化,推进原材料工业基地化、园区化发展,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布局。
三是加快工艺技术创新升级。以提升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为目标,攻克和掌握一批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产业核心技术,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加快原材料工业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升级步伐,提升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努力实现清洁安全、高效高质、数字智能生产。
四是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按照国务院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准确把握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专用装备和重点品种,完善新材料创新发展机制,全面提高新材料创新能力水平,着力实现材料先行。
篇4
一、加快推进应急管理执法改革
1.出台执法改革方案。制定出台《省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方案》,印发《省应急管理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优化整合应急管理系统执法职能,统筹执法资源,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执法效能,确保改革整体推进、如期完成。协调省级有关等部门,制定出台市、县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整合和人员划转、执法队伍编制、职责文件,并认真抓好落实。(厅执法局牵头,政策法规处、干部人事处、规划财务处、教育培训处配合落实)
2.制定执法目录清单。依法依规厘清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救灾监管执法职责,制定出台应急管理部门通用综合执法事项清单。指导各市县应急管理局修订本级综合执法事项目录清单和责任清单,理顺执法程序,完善执法机制,落实执法责任,到2021年底基本形成权责一致、权威高效、执法有力的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厅政策法规处牵头,干部人事处、执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强化执法保障能力。协调财政部门加大保障力度,确保从改革方案实施年度起,各级应急管理执法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制定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制式服装和标志管理规定,规范着装和标志使用。配齐执法装备、执法服装、执法车辆,达到着装统一、标志统一、车辆标识统一。(厅规划财务处、执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落实准军事化管理。坚持政治建队和战斗力标准,落实《执法队伍建设标准规范》,打造符合新时代要求,体现实战化特点准军事化模式的执法队伍。落实《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伍条令》《训练条令》等规章,建设健全教育体系,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市县队伍规范化管理。(厅干部人事处、教育培训处、执法局,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从严从实开展安全生产执法
5.科学编制执法计划。以安全生产执法为重点,科学编制省级《2021年度安全生产执法计划》。对省级明确的矿山、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企业纳入年度执法计划,进行全覆盖执法。督促市、县两级做好年度执法计划编制和报备工作,依法依规实行重点行业领域全覆盖执法。(厅执法局牵头,其他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配合落实)
6.开展重点领域集中执法。配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打击重点领域违法行为,尽最大可能化解安全生产领域具体风险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煤矿领域,重点对水、火、瓦斯、冲击地压、大面积悬顶等灾害突出煤矿和列入2021年关闭和引导退出及存在“五假五超三瞒三不”行为及非正规开采、以包代管、违规转包分包的煤矿开展执法;危险化学品领域,重点对《淘汰落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目录上的非法违法“小化工”开展执法;烟花爆竹领域,重点对生产环节存在的分包转包、带药检维修、改变工房用途、超量存放等违法行为开展执法;工矿商贸领域,重点对金属非金属矿山尚在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的小矿山、地下矿山及钢铁、铝加工(深井铸造)、金属冶炼、粉尘涉爆、有限空间等领域开展执法。安全中介机构,重点对执业行为和安全评价报告公开情况开展执法。(厅执法局综合协调,煤矿监管处、危化监管处、工矿商贸监管处、财务规划处按职责分工分别牵头负责)
7.针对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执法。把握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安全生产执法的特点,以查处大案要案为主要内容,对近三年发生过安全生产亡人事故、一年内被应急管理部门实施过行政处罚、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未按期整改销号、纳合惩戒名单、停产整顿、技改基建、关闭退出等企业单位和不守规矩、屡禁不止、屡罚不改、媒体曝光、群众举报、近五年来事故多发的企业重点实施动态检查,年度内至少两次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提升精准执法水平。(厅执法局牵头,其他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配合)
8.严格整治执法“宽松软”问题。通过精准执法、交叉执法、定期督查、警示提醒、约谈追责等督查检查方式,加大对“零立案、零处罚”单位的问责力度,持续整治不会、不想、不敢执法、执法“宽松软”等突出问题,切实纠正以检查代替执法、以整改代替处罚等不良现象。(厅执法局牵头,其他有执法职能的处室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9.持续推进分级分类执法。督促市、县应急管理部门落实分级分类执法要求,及时公布本级执法对象目录名单,明确本级执法事权,夯实各级监管责任和执法主体责任,确保一户企业只对应一个执法主体。对纳入本级执法的A、B类企业分别按照占比5%、30%进行执法检查,C、D类企业做到全覆盖执法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严格依法处置,并负责督办整改到位。(厅执法局牵头,其他有执法职能的处室按职责分工负责)
10.深入落实执法“三项制度”。按照“谁执法、谁公示”的原则,通过应急部门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执法基本信息和结果信息;建立健全执法决定信息公开、撤销和更新机制。全面配备使用执法记录仪,综合运用文字记录、音像记录等方式,实现现场执法和案件办理全程留痕、全过程记录。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细化重大法制审核决定范围和审核内容,确定法制审核人员、落实法制审核责任。(厅执法局牵头,政策法规处、煤矿监管处、煤灾防治处、危化监管处、工矿商贸监管处、规划财务处、教育培训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全面推行“三位一体”执法模式。严格规定现场执法程序,持续全面推行“执法告知、现场检查、交流反馈”、“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岗位操作员工全过程在场”和“执法+专家”的“三位一体”执法工作模式。大力推行“说理式执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厅执法局牵头,其他相关职能处室按职责分工负责)
12.切实加强行刑衔接。根据《刑法》《刑法修正案(十一)》等法律法规规定做好行刑衔接工作,对执法中发现企业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按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及时加大追究事故前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移送,坚决克服有案不送、以罚代刑等现象。(厅政策法规处牵头,执法局及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分工负责)
四、积极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
13.扎实推进监管执法信息系统建设。按照应急管理部《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2021年建设任务书》要求,加快推进全省应急管理监管执法信息系统和安全生产执法数据库建设。着力提升高危行业领域违法行为监测能力,坚持现场巡查和大数据检测分析“两条腿”走路,精准圈定违法嫌疑目标,不定期开展网络巡查执法。(厅执法局、科技和信息化处牵头,其他有执法职能的处室按职责分工负责)
14.深化“互联网+执法”工作。加强对各市县配备“互联网+执法”系统执法终端和运用系统开展执法情况的督导,全面深化“互联网+执法”系统与应急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系统以及省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的融合,推进执法程序网络化、活动流程化、卷宗电子化、质量标准化,达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轨迹可寻。(厅执法局牵头,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15.严把执法人员准入关口。严禁将不符合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规范要求的人员划入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严禁挤占、挪用本应用于公益服务的事业编制。严禁调用执法人员从事非行政执法工作事项,严禁辅助人员执法,全面清理规范临时和编外聘用人员。(厅干部人事处、教育培训处、政策法规处、执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6.加强执法业务培训。加强执法人员在职培训、入职培训、定期轮训,现有执法人员实行执法考试合格并取得执法资质后方可上岗,新招录人员坚持凡进必考,严格实施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没有取得执法资格证的不得从事执法工作。通过在职教育、脱产学习、资格考试、业务培训等方式方法,严格按照应急部“大培训方案”加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人员培训,年内安排不少于2周时间的执法业务轮训。到2021年年底,具有应急管理相关学历、职业资格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不少于应急管理在职执法人员的50%。(厅教育培训处、政策法规处、干部人事处、执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严格执法监督检查
17.持续开展执法质量督查。通过执法数据填报督查和案卷质量评查,对发现的执法数据、执法案卷和法制审核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梳理分析,及时采取适当措施,督导市县有效解决执法检查数据填报不及时、执法文书制作不合格、执法调查取证不规范、使用法律条文不准确等突出问题。(厅执法局牵头,其他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按职责分工负责)
18.认真做好典型案例收集上报。加强重大案件备案管理和典型案例定期上报及案例示范引领作用,督促市、县应急管理部门及时逐级备案重大行政处罚事项,省级每半年、市级每季度、县级每2月直接向应急部至少报一个典型执法案例。收集汇编典型执法案例,示范引领市县开展执法。(厅执法局牵头,其他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按职责分工负责)
篇5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化仓库、军事物流
智能化仓库是继人力型仓库、机械化仓库、信息化仓库(数字化仓库)之后的仓库发展的第四阶段,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军队后方仓库发展的基本方向。智能化仓库的建设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应同步推进,协同发展。根据国家和军队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和后方仓库的建设实际,本文对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仓库建设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原则
物联网(The Intemet OfThjngs)是通过射频识别(RFl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产业横跨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装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三大产业,集计算机、通信、网络、智能计算、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微电子等多个技术领域,已被中国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我国已具备一定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和产业基础,并以建设物联网产业园区、智慧/智能城市建设和应用示范等为标志,形成了物联网发展热潮,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我军的物联网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智能化仓库建设更是处于摸索状态,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较好的发展前景。
(一)指导思想
按照“引领核心技术,建设智能化仓库;实施重大示范工程,打造智能化仓库示范”的思路,以促进后方仓库发展方式转变和管理模式调整为宗旨,坚持实用、规范、创新的发展理念,坚持“设施先行、创新驱动、以用兴库、重点突破、协同发展”的原则,确立应用牵引的智能化仓库发展模式,以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为核心、以全国建设现代后勤、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建设和军事物流基地建设试点为契机,以智能化仓库创新体系、应用推广体系、标准研制与验证体系、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和信息安全基础体系为保障,加快形成全面感知、可靠物流、智能处理的“智能化仓库”基本框架。
(二)发展目标
选择若干个后方仓库进行试点建设,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以构筑“智能化仓库”为目标,在“十二五”末建设成为现代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重点示范仓库,在全军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三)基本原则
1 统一规划、规范标准。尽快制定后方仓库物联网编码标准和数据共享交换等标准规范,统一设计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仓库总体建设方案。
2 试点示范、分步实施。针对后方仓库物联网应用需求最迫切的领域和区域,鼓励有条件的单位或部门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和智能化仓库建设试点示范,总结运行经验,逐步扩展应用的领域和区域。
3 需求导向、模式创新。以提高后方仓库核心保障能力为目标,认真探索物联网技术在后方仓库的具体应用模式,通过军队智能化仓库的建设,切实推动后方仓库保障手段和保障力生成模式的创新。
4 依托现有、充分整合。依托已经建设的后方仓库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化设备,充分整合、集成相关各种信息系统、信息技术、信息化设备,提高整体系统效率,避免重复建设。
5 业务协同、资源共享。通过物联网技术整合后方仓库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分散资源,实现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理顺后方仓库物流业务流程,形成物联网技术条件下新的保障机制,逐步实现后方仓库内部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业务协同。重点示范工程
可重点考虑分期分批建设重点示范工程,在示范先行的基础上推动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工程化。由点到面,通过物联网技术在后方仓库的应用示范,稳步推进我军智能化仓库的建设与发展。
(一)智能库区示范工程
选择某仓库为试点单位,综合运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红外传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电子围栏技术、烟感探测技术、智能钥匙柜、巡更系统、宽带多媒体网络及虚拟仿真技术等技术,进行智能库区建设示范。
(二)智能化立体仓库示范工程
选择若干个自动化仓库进行智能化立体仓库建设示范,综合运用传感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自动化技术、条码技术、RFID技术、指纹识别技术、温湿度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电子围栏技术、智能除湿技术、烟感探测技术、智能机器人、智能钥匙柜、巡更系统等技术,重点解决智能化出入库、智能化盘点、智能化包装、智能化维修、智能化配送等现实问题。
(三)智能配送示范工程
以某运输部队等为示范单位,综合运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交通行车与停车诱导、仓库道路智能管理、交通事故预防和安全保障、道路基础设施管理与维护、集装箱智能调度、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车辆监控管理和调度技术、军牌车辆的识别跟踪技术,研究物联网的技术选型、建设模式和基本框架,采用和制定相关配送信息标准,选择若干个重点单位开展“感知物流、智能配送”应用示范,实现敏捷化配送、可视化跟踪。
(四)智能安防示范工程
选择若干重点仓库开展“智能安防”试点,全面实施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包括基础网络平台、数据仓库、仓库自动化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与可视化平台、安全保障系统、仓库管理信息系统和基于周边环境、安防设备、安防人员互连的四维智能安防示范工程建设。可以周界防入侵系统为重点应用切入点,选择若干重要部门和重点区域建设周界防入侵系统示范项目。结合仓库安全的实际需求和物联网的技术优势,在周界防入侵、应急指挥和食品、特种设备、危险品等领域推进物联网示范应用,通过试点工程实现技术验证,并达到示范作用,推动形成仓库安防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体系。
(五)危化品智能监管示范工程
综合利用网络通信技术、RFID技术、跟踪定位技术及传感器组网等技术,对仓库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采购、储存、运输、包装、装卸搬运、维护保养、配送、使用等全过程进行自动识别、危险预警预报和实时安全监控,实现仓库危化品的动态化、一体化、智能化监督管理。
(六)智能应急管理示范工程
选择若干“智能应急管理”试点仓库,建设具备异常事件自动发现和智能预警预报功能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突发事件、事故灾难、重要场合、大型活动实时全程监控、联动指挥、事后评估等,加速建设突发公共
事件应急物联网平台体系。
(七)智能电网示范工程
建设对重要输变电设备和高空塔架进行状态监测的物联网设施,实现智能的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和故障预警:建立基于通信网络的电力远程抄表平台,实现全电子化抄表、通知和缴费,提升基础设施精细管理和自动化运营能力。以建设智能变电站为切入点,开展感知电力应用示范,实现电网可靠、安全、经济、高效运行,建成覆盖全基地的智能电网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1~3个智能电网示范仓库。
(八)智能家属区示范工程
综合运作红外传感、智能控制、RFID等技术,建设家属区安防系统以及基于通信网络的家庭环境监控等智能控制平台:实时收集水、电等资源使用信息,根据人员的活动情况自动调节空调、电灯和水源,实现节能目标。
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为实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仓库发展目标,后方仓库应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加快技术、资金、人才资源的引进集聚,突出抓好平台、基地建设和示范应用工程。
(一)加强项目组织领导
建立智能化仓库建设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完善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政策、经费、人才等各方面资源,向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仓库建设项目重点倾斜,全面指导和推动智能化仓库发展,包括物联网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和智能化仓库建设工作。建立重大项目的日常沟通协调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应用推广中的问题。建立仓库与后勤学院军事物流工程实验室、物联网相关软硬件企业等单位的合作机制,争取国家和军队重大专项支持。
(二)注重专项规划引导
要紧密结合仓库实际,加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仓库建设专项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编制,加快认定、建设一批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强化对智能化仓库发展的具体指导。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示范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及时纳入仓库重点项目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确保有效实施。
(三)加大配套政策支持
研究制定经费、人才、设备采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筹集资金,对物联网重大项目建设、示范应用推广、关键技术研发及人才培养和引进给予重点支持,经费安排时应优先购买智能化仓库建设的相关设备和软件。
(四)建立常态协作机制
构建“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建设协作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加快引进军内外科研院所,组织物联网设备制造企业、物联网软件开发企业、物联网集成服务企业及高校和研究、检测机构,突破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仓库建设关键技术。
(五)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加强政策引导,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把加快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仓库发展纳入仓库“十二五”发展规划。同时加强宣传,进一步加强物联网知识普及、物联网技术应用以及智能化仓库建设的专题讲座。
篇6
关键词:有机州;有机产业;有机农场;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2;C912.8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7.01.0001
收稿日期:20160912
作者简介:小约翰・柯布(1925-),男,中美后现展研究院创会院长,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美国克莱蒙研究生大学终身教授,主要从事生态经济学研究。
*基金项目: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0卷
第1期 [美]小约翰・柯布:关于有机州愿景的若干思考
亲爱的朋友们,当我得知贵州黔东南州有志于建设“有机州”的消息,我很激动,我迫不及待地期望了解其原因和目的。因此,我热切期盼这次会议的到来。面临着经验的短缺和知识的匮乏,m然我并不确信有机州是否可能,有机州的蓝图将会如何,但我渴望将其美好的愿景与大家分享。
首先,有机州不以经济增长为目标,取而代之的是将可持续的生物圈的“共同福祉”作为其最终归宿。人是生物圈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人类的健康和幸福对于生物圈同样重要。显而易见,与财富相比,幸福同人际关系密切相关,所以,当一个地域建立起一种稳固的、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关系时,它才可能更好地推动地方共同体的发展。不仅人类的利益是有价值的,而且其它生物本身也是有价值的,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国家应力图保证这一实施是在可持续发展的限度之内。
其次,要保持这种状态就要求国家在经济方面能够自给自足。曾几何时,地方宗教在经济方面拥有这样的能力,但是现代社会却丧失了这种能力。今天在美国,甚至在农业区,我们的大多数食物都是从其他国家进口的。我们所生活的区域可能出口食物,但是由于每个区域的特殊性,所以大部分食物又都是依赖于进口。对于生活必需品而言,我们则过分依赖于其他国家的供应商,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所拥有的能够自己作决定的自由权受到了严重限制。为了支付高额的进口费用,我们不得不被迫赚取更多的金钱。同样,为了进一步扩大出口,国家也要求我们生产更多的产品。因此,我们必须要和其他国家的生产商相互竞争,即我们既是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又同时必须遵守自由市场的规则。
但这并不意味着与其他生产商进行贸易往来总是有害于自身的。只要涉及到奢侈品,我们都必须排斥它们,那么我们的自由就不会受到限制。例如:热带水果与温带水果的交易则有利于提高交易双方的生活水平。
更值得商榷的是工业制成品的问题。在有机州中,很多商品是可以在当地的小工厂进行手工制作或生产的,但是为了满足需求,一部分商品是不能在地方进行生产的,例如,电梯和飞机在制作过程中的精确度要保持在最低限度,而大部分服装却是可以在当地生产的,同时房屋建造也可以使用当地的材料和手工工人完成。
后现代工业则与现代工业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这里特别指电子工业。电子工业能够提高乡村的生活水平,能够使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甚至生活在遥远村庄的人们仍然能够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后现代生态村或有机州使这一切都成为可能,这也是现代所无法比拟的。
我已经放弃了一些自认为具有“浪漫主义”的普遍观点。虽然在现实上,我认为这些普遍观点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当我们的星球陷入极其窘迫的处境之时,那些所谓的现实就会变得极其肤浅。为了证明在今天这个现代世界当中,一些实践是正当的且必要的,那么就需要用更多的细节加以说明。首先,从经济开始谈起,如果完全自给自足是可能的话,我们将会步入循环经济的行列,在这个循环经济过程中,我们的基本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以现代社会的标准来衡量,那么每一个人都是穷人,现代社会的商品极其丰富,但其并不能落实到每个人的手中。
然而,人们应该拥有较为齐全的电子设备,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使其融入全球文化和社会之中,无论怎样,在很大程度上人们希望如此。同样,人们也希望拥有他们不能生产的其它商品,但其只能用钱来购买这些商品。由此推断,他们可能向其他国家出售剩余的农产品,也许有一天农产品的价格与工业制成品价格将完全相关。但纵观历史,在这方面大多数农民都已经进行了探索。也许在中国,这种不平衡状态将会被打破,可能是由于食物短缺,可能是由于国家政策的深刻变化等。在这样的状况下,以下的选择可能不需要描述了,但有机州从现实出发,制订了更为周详的计划,即使所需要的进口数量在大幅度地减少,那么对支付进口的问题也必须进行深刻的分析。
一、关于有机州产业发展问题
1.旅游业。既然自然环境能够吸引游客观光和享受,那么一个有机社会同样也具备了较高的吸引力。游客也可能会对当地的手工艺品感兴趣。大多数旅游业对保护自然环境和传承自然文化是不利的,但有些旅游业不仅对自然环境和自然文化是有益的,而且能够让游客更加清晰地意识到有机社会有助于满足社会所需的更多需求。
2.利用电气时代。在电气时代,遥远村庄的人们能够和城市里大楼的人们一样从事大量的工作。对于有机州而言,将帮助村民与有潜力的雇主相联系则显得尤为必要了。
3.小工业。虽说工厂通过生产产品来拉动当地消费是最好的,但他们也可能出口他们的产品。如果这些措施仍然不能给当地带来财富的话,那么外部市场就会赋予小工厂以更多的生产任务。无论是通过生产产品,还是小工厂生产的方法,都不能满足生活必需品,但目标仍然是大幅提高进口资金来扩大进口。
二、关于有机州的交通问题
我之前曾去过两次北京,但这两次却间隔十年。第一次到北京我发现绝大多数人是骑自行车观光的。而第二次去北京,我发现几乎每个人都在汽车里。汽车运输业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当然,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市场活力的增加,但事实上,由于人们运动量的减少以及环境污染,人们的健康水平在不断地下降。因此,有机州应该倡导自行车文化而不是汽车文化。
现代社会把大量资金都投入到交通领域,特别是对汽车、卡车以及公共汽车的投入。建造和维护高速公路是非常昂贵的。在城市里,大部分土地被用于建造街道、停车场和加油站。有机州能够有效地避免以上所描述状况的发生。郊区居民把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浪费在长距离乘车上下班当中,时间和资源在不断锐减,但他们对此却没有任何的反思,他们本可以用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强身健体,而不是给自己徒增压力。
为了提高健康水平,人们可以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进行观光。这种以骑车旅行的方式同样也会感染周边村民。对于大多数骑自行车的人而言,40或50英里的距离是可以接受的,在步行途中需要帮助的人或者运输少量商品的人可能会把三轮车作为交通工具。在乡村,牲畜是乡村人民进行农事劳作必不可少的工具。
然而,旅行需要去更远的地方。出于对人们的考虑,则建议在修建高速公路之前,应该将单轨铁路和街车考虑在内。单轨铁路能够把人和货物运输到更远的地方,而街车能够把人和货物运输到乡村的各个角落,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需分流(不能在同一条道上)。这些道路相互交织,为了规避危险,基本的交通规则需要在方法上进行调整,以确保乡村儿童玩耍、散步和骑自行车的成人的安全,与此同时,这也大幅度地减少了碳足迹。没有汽车的乡村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去远足。
因此,则有必要去消除部分汽车运输和所需的街道及高速公路。这个做法也将会减少贫困,缩小贫富差距。一辆自行车则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乡村建造功能性自行车则是很廉价的,这样就极大地减少了人为能源的需求量。和穷人相比,富人可能骑着更昂贵的自行车,但这种不同不会让你感觉到特别的压抑。
当然,这样做并没有消除人为能源的需求。单轨铁路和街车都需要电,目前它们所需的电都是化石燃料所产生的。但是在大多数聚居地,风力和太阳能就能够产生充足的电来满足公共需求和个人需求。
三、关于有机州的有机农场问题
有机州拥有城市园林和乡村农场,几乎所有人都参与到生a食品的过程中。与工业性农场劳动力相比,有机农场进行混合种植,因此需要更多的劳动力。目前,中国的大多数农场规模都非常小,许多有机农场对人们而言仍只是一份兼职。然而,把手工艺品、小规模工业劳动,大楼的建造和修复,骑三轮车,甚至是各种专业性的工作与农业相结合,则不失为一种愉悦的生活方式。
然而,当前中国广泛尝试生产大量的有机食品则显得尤为重要了,以最少的(二次)用水量,以可持续的方式,一小块土地就可以产生大量的食物。久而久之,在大量减少耕地的基础上能够生产更多的食物,即使这种耕作方式可能会占用农民的全部时间,但对他们而言也是值得的。
把水产业与有机农业相结合能够增加额外利益和养份。鸭子、鸡和山羊也同样适合融入到这个综合农业系统当中。因此,肉类产品不仅与生态责任无关,而且能够充分满足中国传统饮食的需求。然而,有机州不应提倡西方以肉为中心的饮食习惯,这一转变将对进行工业性肉类生产起到阻碍作用。
韦斯杰克逊已表明,即使是模范的有机农场,如果为了生产每年都对土地进行翻耕,那么土壤表层也就丧失了抵抗风雨冲刷的能力。对此,他开发了一种常年生谷物,且全世界都在效仿这种常年生谷物的耕作方法。有机州就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鼓励这种发展,其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从一年一次的单一耕作模式向常年混合耕作模式的转变。
四、关于有机州的医疗保健问题
当前,乡村生活中的唯一局限性就是医疗保健的不健全。实际上,人们只能在医院里满足一些基本的医药需求,同时不是每一个村庄都设有医疗机构。然而在城市,这种困难也就不复存在。有机州则应做到,确保每一个村庄都有一个诊所且免费提供一些基本服务,每个诊所都应配备良好的诊断设施,即相应的电子诊断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诊所的屋顶或附近应安装一个直升机停机坪,以便及时拯救需要紧急照顾的病人,同时附近的医院也能及时提供帮助,提供帮助的医院则也应该在屋顶上安装一个直升机停机坪。
大多数医疗保健并不要求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地方诊所能够满足病人的大部分需求即可。训练有素的护士能够去病人家里看望病人,专家每周也可以走访乡村,为其坐诊。
无论如何,这一切的顺利进行就是有机州所关注的重点,同时有机州也将不断促进这一进程的发展。自行车文化将鼓励更多的人加入有益于健康的运动当中。对于身心健康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电子化网络信息不仅适用于城市,而且在乡村也同样可用。从健康的角度而言,尽管现代城市拥有先进的医疗技术,但生活在有机州的乡村会比生活在现代城市更有优越感。缓解压力和减少污染仍是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抓手。
五、关于有机州的资源循环问题
总的来说,传统文化倡导资源的循环利用。而现代文化则创造了一个高消费、高浪费的社会,其不仅碎化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大量的垃圾也成为社会的重大隐患。后现代有机文化则重新焕发了传统的智慧。
传统文化倡导回收人类和动物的粪便作为燃料。在现代社会,回收人类粪便被认为是一种健康问题,而且是病态的,然而,这种行为需要被保留并坚持下去。回收动物粪便这一行为永不终止,但是现代工业生产的肉类产品已经导致了动物粪便以一种破坏性的方式被处理掉,而且对植物而言,动物粪便是最好的肥料,但现在却被化学品取而代之。而在有机州,以上这些应该是不被允许的。
当前,许多动物粪便能够造福于土地而不是仅仅被倾入垃圾填埋场中。但在现代社会,这已成为一种常态,仅有一小部分可能被循环利用,而十分贫困的人却是以这些倾倒的垃圾为生。零垃圾应成为有机州的目标。
六、关于有机州的文化问题
目前,大城市对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充满了巨大的诱惑。纵使城市问题突出,但这些年轻人仍然渴望融入城市中,哪怕是仅仅成为体育比赛中为其欢呼的观众也是好的。事实上,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一定会经历信息时代,但是乡村的经验则是无法复制的。年轻人迫切想要离开村庄的状况是有望发生改变的。
然而,城市的前卫的文化推动人们将民间艺术当作一种特别的兴趣和文化价值。乡村是有机州的基地,每一个乡村都有自身的传统。人们在乡村里自娱自乐的同时,也就自然将乡村的传统和文化展示给游客们。年轻人喜欢体育或音乐,对他们而言,现代社会对其有着较大的吸引力。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希望传统的乡村不会削弱他们的兴趣。如果年轻人需要在城市生活中积累经验,那就让他们去实践。如果乡村生活是健康且有意义的,相信大多数年轻人都会返回乡村的。
七、关于有机州的教育问题
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有机乡村的成功依赖于学校教育的深刻变化。不幸的是,教育经常被等同于学校教育,而且学校教育几乎等同于为城市生活作准备。纵观历史,学校是一种城市现象,城市人能接受农村人,但却不能接受农村人的生活需求或生活方式。乡村学校沿袭城市学校的课程模式,已经被社会化的学生视城市生活为最好的追求。这种偏见已经无处不在。我出生在一个基督教家庭。传教士所引以为荣的就是把被忽视的乡村年轻人带到学校。但对于教育本身来说,城市学校的偏见仍然没有改变。传教士通常以出去上大学和再也没有回到他们村庄的这些学生而感到骄傲。
在一定程度上,当代中国学校教育标准仍然是使学生远离务农而继续融入到社会化生活当中。这些乡村学生在国家考试中成绩优异,在课堂上,老师鼓励他们上大学,鼓励他们为未来的就业作准备,但并不鼓励他们务农,就像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一样,教育的结果就是使人们从乡村迁移到城市。在学校里他们学到的信条是,城市是艨始的地方,乡村是梦结束的地方。在美国,这种结果是具有灾难性的。曾经健康和谐的社会如今却瘫痪了。几乎没有人能够以一种共情的方式去体验自然世界。所有的东西都是人造的,却还依然存在于人造的环境中,人也是如此。现在,大多数人开始明白,人的异化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进步。许多美国人正在努力克服这种异化,但是我们的学校却仍然以异化的方式让学生去适应这个社会。
中国倡导农村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对于城市居民而言,这或许是不利的,但与城市并不直接相关。不仅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也应该共同反思,即他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对其孩子进行教育,而这种有机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孩子们对乡村的了解,而且能够使其在农业中充分发挥自我的领导能力。这么做是重要的,因为这不仅有利于乡村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避免人才的流失,更有利于整个中国的发展。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和空前危机的时代,食品生产愈发困难。在高密度人工制造下,现代农业的发展将面临崩溃。诸多世纪以来,尽管中国农民在应对危机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气候变化和其他因素仍使传统农业实践举步维艰。坦率的说,现在我们需要深刻的洞见,我们也需要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进行广泛的研究和实验。在很大程度上,农民本身起着引导性的作用,但尖端科学也必不可少。与城市金融家和企业家相比,农村更多的是需要拥有真正有智慧的人,而他们的责任就是要保证国民生计。中国没有这些人可以生存,但没有农民中国将无法延续。
对于农村人来说,学校教育是重要的。和城市人相比,也许农村人需要去学习更多的东西,但是大多数城市的学校教育对于农村也一无所知。城市学生需要学习书本上的化学知识,但更需要学习土壤化学和有利于作物生长的实践化学知识。与其说,他们要在学校实验室学习化学,倒不如直接接触本土进行学习。农村人不是在抽象的课本里学习生物科学,而是在具体的相关植物、昆虫、细菌和土壤的关系中学习。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学习。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学习也克服了当代教育最糟糕的方面,即碎化和无关紧要。
我们需要这种教育,而且这种教育已经在发展中。河北枣强县安金磊先生明白教育对于中国未来的重要性,他正试图创建一所学校,在此过程中,面临持续不断的压力,尤其是教授相关课程的问题,尽管这样,安先生还是努力为乡村人民提供真正的教育。也许政府在致力于构建生态文明的同时,也致力于发展有机州的有机教育。
篇7
一、去年我区经济发展情况
2011年,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十一五”打下的良好发展基础,围绕全年的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全区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6.06亿元,比增1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42亿元,比增20.0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78.77亿元,比增19.4%;批零销售额和住宿餐饮营业额638.85亿元,比增21.4%;固定资产投资71.40亿元,比增67.9%。
(一)工业经济优化发展。园区经济不断壮大。去年工业园区总产值258亿元,比增12.2%。入园企业32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9家。积极推动园区二次开发,新建、改(扩)建项目15个,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配合做好岐山北工业区寨头村征地工作,推进岐山北工业区建设;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成园区内文体活动中心、食堂、垃圾转运站、路灯、排水、路面工程等一批配套设施的修复建设,园区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扶持企业上市融资。出台实施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壮大、上市融资的政策措施,兑现对上市公司的奖励,强化对企业的优质服务,推动骨干企业上市融资。西陇化工于去年5月成功上市,东风印务也于去年年底前通过证监会审核,全区上市公司达到5家。华兴冶金、光华科技等10多家企业正在做好上市准备工作。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按照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路线图的规划,不断推进各个项目的实施,33个实施项目中,有30个项目已经完成预期目标。广厦商业综合体开工建设,大洋商业综合体列入市政府改造计划,与沃尔玛达成合作意向。金凰雅居、温州商会“366购物商城”相继建成。潮汕路包装印刷材料及设备专业市场和海滨广场服装批发交易中心项目有效推进。总部经济取得新进展。出台《区总部企业认定办法》,从政策层面、财政倾斜等对总部企业给予扶持,助推总部经济发展。去年,新华都、德邦物流、新大众购物中心等企业均在我区建立区域或企业总部。
(三)重点项目的建设扎实推进。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的战略部署,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幸福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进项目建设提速提效,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区共有19个项目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57.3亿元。大围六个应急段拆迁工作和施工建设获得突破,拆迁任务完成87.57%,开工在建堤段已完成47公里,占总工程量20%;广厦片区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已经奠基建设;海逸汇景项目已完成酒店主体工程,即将完工;金刚玻璃4兆瓦太阳能光伏生产线项目的一期厂房已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2.75亿元的职校新校区(职教中心)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区中医院和太安医院建设顺利推进。
(四)科技创新有新成效。把科技创新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核心推动力,出台了《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等政策措施,推动“政产学研”合作。深化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组建光华化学厂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建立一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建立了知识产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被省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广东省知识产权试点区”。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获得“‘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组织管理优秀组织奖”和“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
(五)招商引资继续扩大。把招商引资与转型升级同步谋划,积极申报“广东省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去年来,我区策划组织区内企业参加了台湾展会、泰国机械展、越南机械展和马来西亚国际食品、包装、橡塑展等展会,其中在中国国际橡塑展会上,签约金额1380万元,达成意向金额1.08亿元;组织近20家企业以区轻工装备联盟身份参加“第二十四届印尼国际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展览会”,展示了市装备制造行业的良好整体形象。
(六)对外贸易态势向好。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开拓新兴国际市场,全区外贸进出口保持一定增幅。新兴市场增长较快,传统市场平稳发展。对东盟以及日本、韩国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对香港和欧盟等传统出口市场也保持稳步增长。外贸出口结构不断优化,产品质量、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稳步增长。去年全区实现出口6.67亿美元,比增24%;进口4.13亿美元,比增25.2%。
(七)管理服务不断提升。落实经济目标责任制,完善监管和激励机制,推动经济发展。认真开展经济户口清理工作,一批规模上、限额上企业纳入管理,进一步壮大全区经济总量。去年全区新增规模上企业16家,限额上企业67家。在全市率先成立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与省中小企业局共建粤东首个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先行点、直通点,为民营企业提供包括融资、项目推荐等更加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获得“省轻工装备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称号;全区有7家企业成功申请省创新项目贴息资金,获得贴息资金超3000万元。
(八)财税收入稳步增长。以目标倒逼收入进度,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企业的管理,全力加强税收征管。加强与驻外企业沟通联系,抓好外税转移工作,全年区属企业外税收入1748万元。继续开展非税收入清查征收,全年非税收入达2.64亿元。加快盘活处置财政性资产,积极推进公有制企业改制。外商投资企业从去年开始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税,这两项收入均实现大幅增长,增幅均达到60%左右。去年,全区国税收入1.57亿元,比增15.8%;地税收入3.21亿元,比增6.4%。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干部群众奋力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来之不易。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刚才吴书记在报告中已经对我区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挑战做了非常详细的分析,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总而言之,机遇还是大于挑战。作为中心城区,我们要立足加快发展,通过强化发展来积聚我们的经济实力,通过发展来解决行政经费紧缺问题和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紧紧围绕区三次党代会和本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努力实现新一年的经济发展目标。
二、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全力做好今年经济工作
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市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按照本次区全会确定的全年工作总体要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紧紧围绕建设幸福的核心任务,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健康较快发展。
关于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目前市里还没正式下达具体的指标,但我们的总体要求还是要确保各项主要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为保持新一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要着力做到八个“大力推进”:
(一)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重点项目是全区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点,要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水利基础设施方面,全力推进大围和内洋南总干涝区排涝整治项目等水利项目建设,加快拆迁、施工工作,力争在今年五月底前完成拆迁补偿,基本完成主体工程施工。配合市做好辖区内市政道路建设,努力改善辖区交通环境。工业和服务业方面,继续推进广厦、金凤、大洋等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推进汽车总站服装批发交易中心、潮汕路包装印刷材料及设备专业市场项目的建设;推动金润环保合成纸项目及海霸王冷藏物流及农副水产品加工基地项目尽早开工建设。民生民安建设方面,重点推进职校新校区建设,争取今年春季一期工程开工;加快区中医院和太安医院建设步伐,缓解西片区、北片区医疗资源紧缺的压力。
(二)大力推进工业质效提升。工业是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一是要发展壮大传统工业企业。要借助行业商会的作用,通过整合联盟企业的管理经验、市场、产品、技术及人力资源,大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组建产业联盟抱团发展,形成联合研发、联合采购、联合招商、联合宣传和互惠互利、互相促进的新的民营企业发展模式。逐步培育印刷包装、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等具有较大规模、较强竞争力的产业联盟,形成集群效应。要落实好扶持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着力做好重点企业上市前的培育、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尽早上市,积极跟进已上市企业和其他骨干企业在我区的增资扩产项目。二是要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要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道路,召开科技表彰会议,兑现区政府科技奖励措施。通过政府搭台引导,进一步推进政产学研合作。积极支持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组织产学研联盟,通过项目引导和政策支持,形成以企业为核心、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食品安全精深加工科技创新平台、民科园人才服务互动平台、知识产权维权保护服务等平台的建设,引导企业开发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不断推进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要加紧建设“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重点工程,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创造更多品牌。三是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引导、扶持企业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西陇化工、光华科技、金润环保等企业,加快电子化学品、环保包装合成纸等一批新材料项目的落实;加快金刚玻璃光伏科技园、十方生物能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四是要加快园区建设。改变以往无序发展的做法,调整和完善园区产业布局规划,引导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集聚发展。加快岐山北工业片区、莲塘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协助市有关部门加紧推进园区内市政道路的建设,切实改善园区发展环境。推进园区二次开发,加大力度清理闲置土地和厂房;支持企业实施原地改造、扩建厂房,提升建设密度。
(三)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始终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攻方向,不断提高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强势打造商贸消费中心。要不断完善和加快实施《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路线图》,优化功能布局。加速一批服务业项目的建设。大力推进西交物流、通用物流、盛辉物流、莲塘物流、汽车总站服装市场等项目的扩建升级;加快太安堂药品研发实验中心、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小商品城等项目的建设;抓好潮汕路汽车和汽车配件贸易市场等项目的建设;尽快启动名都宾馆大厦的整体改造,建设商业大楼。要落实好总部经济扶持措施,加大力度引进和培育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连锁企业总部、投资性公司和上市公司。引导厂房外迁的企业将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链条高端留在我区。积极争取市在大学对面规划建设产业联盟总部园区。
(四)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坚持招商引资与转型升级同步谋划,注重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注重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发展高端服务业。一是要积极吸引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本地民资和海内外潮商“三种资源”参与我区发展。把“西部生态新城”、旧城区改造作为重要载体,吸引“三种资源”投资参与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二是要认真制订新一年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做好全国知名展会的信息采集、筛选工作,及早确定参展的城市、展会类型。组织食品、轻工、机械等优势行业赴境内外参展。三是要抓紧抓好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落实,落实项目领导挂钩服务制度和相关部门、人员的工作责任制,还没上马的项目要尽快启动建设,已经上马的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力争项目早日开工投产、早日产生效益。
(五)大力推进对外经济贸易。一是要扩大进口。充分发挥“国际采购-商品进口-自营销售”一体化平台的优势,支持引导大型流通企业与境外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联盟,扩大大宗商品进口,提升进口组织化程度和市场集聚化水平。重点引导企业进口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资源性产品;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拓展内销渠道。全面梳理、用活省、市扶持进口专项政策,特别是省财政关于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品贴息等有关政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出口主要市场设立营销网络或批发市场。二是要扩大出口。鼓励企业积极开拓俄罗斯、印度、中东、东欧和南美等新兴国际市场。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充分利用省、市鼓励外贸企业加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国际贸易活动的政策,引导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现场交易和网络交易相结合,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国际市场拓展体系,推动全区外贸出口上新水平。
(六)大力推进城区建设。一是要加快“西部生态新城”建设。要紧紧把握“西部生态新城”被列为市“十二五”新城市建设重要组团的契机,积极配合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借助“西部生态新城”的规划建设及潮汕机场、厦深高铁的辐射,配合市逐步完善西片区交通基础设施,在西片区大力发展物流运输、商贸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切实做好招商服务工作,促进“西部生态新城”尽快由规划变成现实。二是要加快推进“三旧”改造。“三旧”改造是我区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对我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今年是省“三旧”改造优惠政策的最后一年,必须抓紧时间完善历史用地手续,做好对重点改造片区项目的摸查筛选,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市的计划。要推动40宗列入改造计划的项目尽快落实,大力加快“杏花旅社片”、“海滨路西延片区”、“下涂坪片”、“浮东村改造项目(一期之七)”、“泰华工业城东片”等项目的建设进度。
(七)大力推进经济管理服务。坚持经济联席会制度,及时分析情况,查漏补缺,推动工作。深入实施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制度,各部门、各街道要经常走访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主动关心帮助企业,特别是要重点解决企业在融资、用地和手续办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要充分发挥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的作用,大力推进区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集中优势服务资源,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要在服务中加强市场主体的经营管理,强化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责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篇8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发展创新型经济为核心,以培育新兴产业、升级支柱产业、提速现代服务业为方向,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区域和城乡一体融合为载体,以人才和科技为引领,以生态和民生为倒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和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继续坚持“特色、共享”两大原则,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三宜”要求,突出江海发展、跨江合作、三次产业“三大联动”,实施产业结构调高调优、资源配置集约集聚、城乡发展协调协同“三大重点”,完善政策、环境、服务“三大平台”,着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发展一体化“三个转变”,努力打造加快转型发展的先行区和特色区,为建设幸福美好新而努力奋斗!
(二)总体目标:围绕“产业高度发达、城乡一体融合、社会和谐有序、人民幸福安康、生态持续优化”的总体要求,全力打造东部新城区,通过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建成城乡统筹示范区、上海北翼国际航运港、海滨生态宜居城。
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200亿元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0亿元以上。
2.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逐步构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并进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5:55:40;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与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35%以上,机械装备、船舶海工等优势产业占比30%以上,现代纺织、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占比2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5%以上,高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占营业总收入比重20%以上。
3.江海联动开发成效扩大。加快东沙·横港沙、腰沙·冷家沙开发,建设一批大港口、落户一批大项目,形成临港型大产业、大基地。以锡通科技产业园、开发区、滨江新区和滨海新区“一园三区”为发展主平台,整合发展要素,优化空间布局,促进江、海、城以及园区、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4.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3%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3%以上,工业企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0个,名牌20个,驰名商标8件,著名商标30件。市以上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比重45%以上。
5.城乡统筹发展协调推进。围绕建设现代田园城市这一新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加快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全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五个一体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体制机制在城乡之间共建共享,着力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加快城乡全面现代化进程。
6.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加强。进一步加强沿江沿海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严格控制“两高一低”项目,万元GDP能耗下降幅度和COD、SO2排放量下降幅度完成省、市下达指标,城镇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城市。
二、工作重点
(一)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重点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与物联网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十二五”发展的重点产业,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生产企业快速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创建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培育一批百亿级大企业大集团,打造一批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和基地,推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与物联网、生物技术与新医药、软件与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园建设。新能源:重点突破风电装备、太阳能、光伏三大领域。在风电装备领域,大力发展兆瓦级风电发电机轮毂等关键件、永磁同步电动机、2-3.5MW风力发电机转子铁芯、风塔、叶片、发电机传动控制系统、风电专用箱式变电站、大容量双馈式和直驱式风电机组等关键共性技术产品,积极引进风电整机项目,重点推进东源电器、虹波风电、通达动力、宏德机电等项目建设。在太阳能领域,围绕太阳能集热、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发电等,大力发展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太阳能光伏照明,着力开发新一代太阳能热利用产品、太阳能热利用与垫管、热泵集成应用等关键共性技术产品,重点推进桑夏太阳能技改项目建设。在光伏领域,积极发展光伏电池与组件、光伏电站及集成系统与装备等,重点推进综艺科技产业园、泰德光伏玻璃等项目建设。新材料:重点突破纺织新材料、建筑新材料、化工新材料三大领域。在纺织新材料领域,积极推进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熔纺氨纶切片、聚酯纤维、纺织助剂、印染助剂等纺织新材料研究与开发,重点推进海旺石化、恒汉化纤等项目建设,培育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在建筑新材料领域,积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装饰材料、保温材料、门窗材料、防水材料、粘结和密封材料等,重点推进绿恒公司、博思园科技新型建材、久盛新型材料等项目建设。在化工新材料领域,积极发展有机硅材料、有机氟材料、工程塑料、纳米化工材料等产品,加快形成具有特色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节能环保:重点突破工业节能环保、照明节能、治污设备三大领域。在工业节能环保领域,发展工业节能装备和工业节能新材料,重点推进金驰电机、力普电子等项目建设。在照明节能领域,大力发展LED半导体照明器具、高效节能照明与器具、高频无极灯、太阳灯、路灯等,重点推进鼎中实业、凯时达照明电器等重点项目建设。在治污设备领域,积极推进山水环保、华新环保、奥圣环保、捷丰环保、迪威环保、丰盛科技、达斯特环保等项目,大力开拓国家重点大型治污工程。电子信息与物联网: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加速融合,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基础,向物联网产业大步推进拓展,提高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重点突破电子元器件及材料、光电、通信、软件和物联网等领域。在电子元器件及材料领域,大力发展电容器等微小型、高性能、智能化的新型电子元器件、电极箔等新型电子材料和电子专用设备及测量仪器,重点推进三原电子、江海电容器、中联科技等项目建设。在光电领域,发展LED外延片、芯片、封装、延伸上中下游产业链,重点推进达尔光电、华隆微电子等项目建设。在通信领域,重点发展3G移动通信网络终端及核心设备和下一代宽带互联网络设备,推动新一代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在关键领域的应用,重点推进怡和智能交通、卡森光电等项目建设。在软件领域,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基础软件、系统集成等,提高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水平和能力,重点推进桑夏软件等项目建设。在物联网领域,围绕与物联网产业链紧密关联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重点发展传感器与传感节点、射频识别设备、物联网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系统集成、智能控制系统及设备等核心产业,全力突破微纳器件、集成电路、网络与通信设备、微能源、计算机及软件等支撑产业。到2015年,新兴产业销售收入翻两番,达到1000亿元以上,占全区工业比重35%以上。
(二)加快升级支柱产业。实施支柱产业升级计划,大力推进现代纺织、机械装备、船舶海工、食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向“高端化、高新化、品牌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现代纺织:重在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重点发展新型纺织材料、品牌服装、高档家纺产品、产业用纺织品。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一步占据研发、设计、专利和品牌、销售、服务高端。规划中国名牌产业园,初步形成国内领先的家纺品牌集群。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中国家纺新城,打造世界家纺展示中心、研发中心、信息中心、检测中心、物流中心、培训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机械装备:围绕创新能力建设、技术装备升级、品牌质量提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提高规模效益等重点,实施技术改造,加大对重点产业链和重点产业集群的技改投入,促进装备制造业实现零部件向整机转变、轻型向重型转变、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普通产品向高新技术产品转变、设备制造向总集成转变,推动向制造业高端攀升,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船舶海工:重点发展大型散装货船、油轮、集装箱船、化学品船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远洋船舶,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促进发展甲板机械、舱室机械、船用控制系统、动力系统等配套产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配套率和精细化管理“三高一精”转变,提升产业规模和档次。食品加工:实施“双促进”行动计划,即促进产业做大,以景瑞农业科技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建设江海台湾农民创业园高效农业核心区;促进企业做强,以大富豪啤酒等骨干企业为支撑,利用啤酒领军企业的产业优势和品牌美誉效应,力争通过3年时间形成50万吨啤酒和1万吨葡萄酒的生产能力。通过5年努力,实现支柱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先进技术装备比重、品牌经济比重、集约发展水平、经济运行质效“五个明显提升”,四大支柱产业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其中,机械装备、船舶海工等优势产业占比30%以上,现代纺织、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占比25%。围绕打造全国一流的建筑强区,着力推进建筑业进军高端专业市场,提升基础设施领域施工能力。到2015年,建筑业实现施工产值1000亿元以上,力争进入全国前5强。
(三)加快提速现代服务业。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优化服务业结构、培育服务业企业、扩大服务业总量,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质态提效,增强服务业整体实力。金融业:积极发展银行、证券、保险及信托、租赁、基金管理等各类金融机构,支持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份制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推进融资市场化进程,鼓励通过发行企业债、融资券等方式直接融资,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完善创业投资机制,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基金等各种股权类投资基金。积极发展股权交易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增加交易品种,拓展服务功能。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发展为科技型企业服务的担保机构。物流业:依托空港、海港、江港和铁路、高速公路枢纽,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积极推进中国家纺城物流园、汇晟物流园、铁路物流园、空港物流园四大物流园区建设。积极推进制造企业物流服务外包,促进企业物流社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壮大一批技术手段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本土现代物流企业。加快企业主辅分离和生产企业“两端延伸”,实现生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互动、竞相发展。到2015年,力争全区生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具备分离实施条件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实现主辅分离。文化创意产业:狠抓行政推动、企业带动、环境驱动、政策促动四大环节,促进组织形式、管理模式、运营方式、服务品种创新,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新兴媒体、动漫游戏、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工艺美术、演艺娱乐等产业,努力提高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水平。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影视制作、动漫、放映、演艺、娱乐、发行、会展、中介服务等文化创意企业。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培育文化创意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推进妙吧动漫、网尚世界、良子动漫等文化创意项目,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品牌,争创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服务外包产业:大力发展离岸外包,重点发展以后台支持、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客户服务、供应链管理为主的业务流程外包和以软件研发、信息系统运营维护为主的信息技术外包。大力培育和开拓外包新市场,建立和完善接、发包服务平台,提升服务外包产业层次,抢占产业制高点。积极促进境内外包发展,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将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和部分流程性业务发包给专业的服务供应商。鼓励外包企业开展相关国际资质认证,建立和完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着力推进软件服务、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动漫等优势软件发展,积极构建软件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强化软件与应用互动,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产业化,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推进软件产业国际化。重点发展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物联网服务及数字内容服务,着力培育第三方信息服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和方案解决商。积极开拓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电视、网络教育、网络游戏等新兴市场,不断拓展信息服务内容,提升信息服务水平。科技服务业:积极发展自主研发、产品设计、技术交易及评估与咨询、知识产权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科技服务。依托各类园区,组织一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合作建立研发机构,建设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业中心、重点实验室及各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省电机产品检测中心、船舶构件检测中心、中国家纺产业网和中国·家纺指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先进服务技术和标准的制定和引进,增强行业话语权和主导权。商务服务业:积极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租赁等商务服务业,培育知名品牌和规模企业,提升组织化、品牌化水平。加大商务服务业开放力度,积极吸引国际知名的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企业入驻我区,扶持有实力的本地商务服务企业向综合化、规模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教育培训业:顺应服务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积极拓展服务业人才培养的层次、领域和途径。充分利用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等各类培训资源,加大对金融、物流、科技研发、软件、服务外包、商务服务等重点领域服务业高级人才、专业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训力度。支持各类培训机构整合社会资源,着力提升培训质量和水平,迅速做大做强。居民服务业:加快发展健康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社区服务等居民服务业,采取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的经营模式,建立公开、平等的行业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业标准,加强职业培训,健全服务网络,完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加大服务业新产品的开发推广力度,积极发展实物租赁、车辆救助等服务新产品和新市场。商贸流通业: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各类专业市场,加快构建现货与电子交易相结合、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现代产品交易市场。大力发展购物中心、超市、便利店和社区商业,完善多层次流通网络,构筑便利实惠的居民商贸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农村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流通网络,构筑便利通畅的农村商贸服务体系。旅游业:积极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推动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扩大旅游消费水平。加强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构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新型业态为特色的新型旅游产品。加快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相关产业配套服务功能。围绕精品线路,扩大宣传推介,突出区域特色,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与水平,增强旅游业发展的整体竞争力。加快资源配套与整合,推进开沙岛风景区、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建设,聚集人气,打造品牌,努力将“一岛”融入市区“一山一水一人一城”旅游景点组合;加快石港渔湾水道、南山湖主题公园等景点开发,打造生态旅游景区新亮点。房地产业: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分析研判,切实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着力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四)加快发展都市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增长向依靠科技和投资转变,农业生产向发展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农业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引导土地向规模经营主体集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围绕“现代农贸物流区、生态种养区、精品果蔬区、结构优化区”四大特色板块,“沿海高速现代农业示范带、如通线现代农业示范带、海通线现代农业示范带、沿江公路现代农业示范带”四大示范带,建成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加大投入为保障,深化农村改革,优化农业布局,实施“接二连三”,加快推进农业转型。以项目农业为龙头,发展设施农业,推进农业高效化,高效农业面积发展到75万亩,设施农业15万亩。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放大景瑞、嘉安等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50家以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一批观光农业景点。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示范功能、生产与加工功能,建设长三角农产品物流集散枢纽,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良性快速增长。
(五)加快建设创新载体。做高锡通科技产业园,打造科学发展的“实践区”。以在张芝山镇开发建设的产业园和在先锋镇开发建设的现代服务业新城为突破口,建设一个高科技、生态型、综合性、多功能的商务新区、科技新城。实现“三年成框架、五年出形态”的建设目标,形成500亿元以上的销售规模。做大开发区,打造支撑发展的“主阵地”。在开发上坚持整合、优化、扩容“三同步”。加快南区建设进程,与中国家纺新城规划衔接;加快西区拓展延伸,与中国空港产业园对接。在布局上实现集聚、集群、集约“三提高”。积极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特色“区中园”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招引一批地区(公司)总部、投资性公司、研发中心等功能性项目,努力形成都市型工业集群。在功能上推进商务、政务、服务“三配套”。完善规划布局、提升功能定位、夯实产业基础、增大财税贡献,加快跨入国家级开发区行列。做优滨江新区,形成加快发展的“新亮点”。整合横港沙、开沙岛和平潮、五接等镇三大片区资源和要素,重点打造船舶海工、纺织新材料、港口物流、生态旅游四大产业,着力推进恒汉化纤、海旺石化等重特大项目,打造新的千亿级经济片区。做强滨海新区,建设引领发展的“前沿区”。加快推进湾围垦、港口建设,积极发展金融、商务、房地产、滨海旅游等港城配套产业,尽快构建以大石化、大钢铁、大物流为标志的大滨海、新港城产业体系雏形,致力打造我国沿海重要的大型临港产业基地、长三角最具潜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沿海新兴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
(六)加快实施重大项目。坚持大招商与招大商相结合,外资与内资相结合,载体建设与政策激励相结合,充分发挥有效投入对转型发展的支撑与促进作用,确保每年有效投入200亿元以上,五年超1000亿元,重特大项目占比达80%以上。着力推进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项目,强势推进东方泵业、海维科技等重大项目,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每年100亿元以上。着力推进一批重大基础产业项目,加快江海联动发展,围绕融入长三角,构造“七横八纵”的快速道路骨架,打造多条进出口快速大通道,建成一批贯通全境、连接区内外的大干线,形成周边广辐射、城乡全覆盖、衔接大交通、快速集疏运的干线大路网。重点推进江海大道、临海高等级公路等重点交通工程建设。着力推进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实施教育现代化创建、污水处理全覆盖、区域供水一体化等为民办实事工程建设。
(七)加快增创规模优势。实施企业上市和大企业“双培育”计划。制订《企业上市行动计划》,重点培育30家高成长、高效益的科技型企业,加快上市步伐,确保每年1家企业成功上市。到2015年,上市企业10家以上,在全省叫响资本市场的“板块”。制订《大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成长型企业培育计划》,对纳入“大企业集团”培育的重点企业,逐个制订战略性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确定跨越发展目标,由区四套班子领导挂钩服务。制订成长型企业和大企业培育扶持政策,对企业在资本运作、引进高层次人才、创建名牌名标、建设特色园区、以商引商以及与世界500强、央企合作投资重大项目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开展星级企业评选,实施星级企业“绿色保护”。开展企业规模攀升主题竞赛活动,设立纳税增长突出贡献奖、总部经济财源建设奖、规模攀升先进企业奖,每年分别评出经济规模10强企业、工业投入10强企业、技术创新10强企业、纳税贡献10强企业、“三名”工作10强企业,并给予表彰奖励。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引跨国集团、“国”字头、“中”字号企业、民营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创司来设立总部、投资性公司、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等功能性项目。到2015年,力争全区超30亿元企业10家以上,超50亿元企业2家,超100亿元企业2家。
(八)加快促进“两化”融合。围绕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流程自动化、装备制造智能化、经营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扎实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实施“两化”融合六大工程,即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工程、信息化培训工程、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工程、两化融合人才支撑工程、电子商务应用推广工程和信息化示范引领工程。实现工业信息化水平“六个提高”,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产品信息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在工业设计领域普及率进一步提高,生产控制过程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技术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培育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0家,争创省“两化”融合示范区。
(九)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创业创意“三创”载体,制定《全区实施加快“三创”载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集聚创新要素,提升创新服务功能,推动新兴产业和创新集群发展,建立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为增强我区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实施“双百工程”,即实施100个重大自主创新产业化项目,培育10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两自”企业,基本形成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组成的创新梯队,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战略产品。加快推进创新型科技创业园建设,在新兴产业培育、重大创新服务平台、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财政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加快建设一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集聚一批科技创新创业创意企业,加快形成一批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到2015年,力争孵化面积高于60万平方米,4-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列入省级科技孵化器行列,建设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平潮、四安、十总等镇率先进入省创新专业镇行列。加快发展创新服务平台。到2015年,全区亿元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全部建成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全部建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制订《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在提高专利申请量的同时,更加注重专利质量的提高和企业专利申请面的提升。到2015年,五年专利申请量1.5万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35%以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群、企业群和专利示范企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300家。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到2015年,力争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总量突破1000亿元。
(十)加快深化科技合作。全方位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与中科院、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航大、东华大学等国家重点院校、科研机构的战略性合作,推进百家高校、研究所与企业开展科技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在我区转化实施。推进优势企业收购重组国际知名企业、研发机构,多渠道利用国外科技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骨干企业参与国际先进技术交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研究,积极与境外企业开展技术贸易、技术联合开发和委托开发等活动,提高企业持续创新水平。鼓励国内外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支持我区企业组建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积极组建一批以骨干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产学研创新联盟。推进海维科技公司与南京大学建立材料改性加工中心、通达动力科技与大学建立特种电机研究中心、桑夏公司与上海交大建立太阳能集热研究中心等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打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与物联网等重大自主创新技术平台。推进江海电容器、通达动力科技、宏德机电、东源电器、综艺光伏、创斯达机电、金太阳纺织、信达电器等企业争创省、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到2015年,建设现代纺织、机械装备等2-3家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十一)加快构筑人才高地。实施人才高地推进计划,制订《关于引进高层次创业人才计划实施意见》,大力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引进工程,即引进十名以上国际单一学科、技术领域内的学术技术领军人才;百名以上在各学科技术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的带头人才;千名在各学科领域成绩显著、起骨干作用、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骨干人才;万名高级实用技能型人才。着力搭建企业创新平台,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和企业技术中心“三站一中心”载体建设为重点,引导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走进企业开展自主创新、转化科技成果。积极推进金太阳纺织、宏德机电、通达动力科技、四方冷冻机械、桑夏太阳能、力普电子等企业创建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到2015年,新增5家省、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对优秀专业人才实行“智力资源资本化”,建立技术入股制度、科技人员持股经营制度、技术开发奖励制度等,鼓励专利、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投资、分配。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级营销、管理人才,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型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成长环境,建立培训制度,打造科技创业摇篮。
(十二)加快打造特色城镇。加快中心镇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完善中心镇功能,发挥中心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战略节点作用,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力争到2015年,城市化率达到57%。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扩权强镇工作推进特色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实行财政政策支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促进镇区特色化发展。开发区、金沙镇要在“四新”上求突破,即拉开新框架,加快城东新区、银河新区开发,建设现代化城市组团;打造新亮点,打造富有水乡特色的精品工程,打响“水韵金沙”的品牌,彰显城市特色;宜居新面貌,对老城区实行组团动迁,提升城市生活功能和服务功能,建设高品质的现代宜居城区。统筹新发展,努力成为中心城区未来人口转移的主要承接地、现代田园城市的样板区。川姜镇规划建设中国家纺新城,先锋镇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新城,平潮镇、平东镇以规划建设的锡通通道、沪通铁路、城际轨道交通为契机发展现代物流业,兴东镇规划建设空港产业,石港镇推进实施原生态旅游,东社镇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观光农业旅游胜地,积极构建镇区以地理风貌、产业与资源、乡村文化等不同的特色和优势,从整体上提升城镇发展的竞争力,加快城镇现代化进程。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对照12项工作重点,成立12个专项工作领导推进小组,建立健全责任分工、计划推进、协调会商等推进机制,每季召开一次分析会,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每年召开一次转型发展推进会。要细化目标,分解任务,将每一项具体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以具体措施支撑行动纲领,形成整体合力,取得最大成效。
(二)加强统筹规划。把加快转型发展作为“十二五”工作主线,把培育新兴产业纳入“十二五”整体布局,并与长三角区域规划主动对接,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机衔接,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益开发。同时,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加强规划实施,做到下位规划与上位规划相衔接,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相配套,产业规划与生态规划相协调,为加快转型发展提供科学高效、集约有序的规划引领。
(三)加强政策引导。准确把握中央、省、市政策取向、产业导向、投资方向,加强对接,争取支持。不断完善企业做大做强奖励政策、科技创新引导政策和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加强政策创新,集中科技、人才、服务业三项专项资金,加大对关键产业链、公共平台、高层次人才的支持,为更大力度推进转型发展打造政策高地。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专项资金”,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设备投资额达到相当规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的重大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与物联网项目实行政策扶持。抓住当前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大对新兴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对引进促进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重特大项目招商团队给予奖励。
篇9
这次全市工业经济暨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作大会,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全市性大型会议。会议将对去年工业经济工作作一个全面回顾,着重就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五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全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作部署。因此,这次大会是一个标志,标志着我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开始进入全面推进和实施阶段,意义十分重大。黄萌市长将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认真学习黄市长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各自的实际,加以贯彻落实。现在,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先讲三个问题:
一、2003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回顾
去年,是重要而非同寻常的一年,我们遇到了突如其来非典疫情的冲击和严重缺电以及原材料价格震荡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市委、市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围绕年初工业经济会议和年中工业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奋力拼搏,真抓实干,取得了超预期、超历史的突出成效。全市工业经济呈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形势,工业经济各项指标均创下了完成实绩历史新高,提前一个月实现了“满堂红”,超额完成了全年预期的各项任务,成绩十分喜人。具体看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跃上新台阶。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30.85亿元,增长1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6.17亿元,增长21.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4.66亿元,同比增长27.3%,增幅同比高出9.1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556.21亿元,增长36.4%,增幅同比高出16.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59.53亿元、利润35.25亿元,同比分别净增20.84亿元和14.93亿元;增长55.2%和?6.9%。利润、利税增幅同比分别高出29和38.2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9.1和46.5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一。十一项工业经济评价考核指标综合得分为230.50分,同比提高27.75分,列全省各市第二位,与排名第一的宁波仅相差0.09分。与此同时,相关因素良性互动,互为促进并行递增。全年全社会工业用电量65.08亿千瓦时,增长21.2%。财政总收入达到51.2亿元,增长3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26亿元,增长42.0%。在国税总收入中,来自工业的税收占79.7%,比上年净增4亿余元;在地税收入中,来自工业的税费(含社保费)占35.3%,比上年净增9.6亿元。新增平均就业人员达15657人。金融运行存贷两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98.8亿元,同比增长31%;各项贷款余额375.2亿元,增长40%;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不良贷款比率和余额保持了四年连续下降,当年下降6.31个百分点,全市信贷资产有了整体改观,各项指标也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二是重点行业和企业显现了更加突出的支撑作用。在规模以上工业33个行业大类中,有16个行业增长超过30%,全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生产增长超过45%;有15个行业产值已超10亿元;6个行业产值超30亿元。这6个超30亿元的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8.4%、销售收入的57.5%、利税的63.5%、利润的66.6%,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4.8个百分点、销售增长20个百分点,利税增长40个百分点、利润增长59.1个百分点。产品产量同样呈现增势。在列入统计的172只工业产品中,有54只产品增长在30%以上,有89只产品全省占比提高,21只占比列全省第一位,32只产品列第二位,23只产品列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资产、完成产值、创利税指标实现同步增长。100家重点骨干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35.92亿元,利税27.67亿元,分别增长32.6%和39.1%,占规模以上工业同指标的42.4%和46.5%。其中有12家企业销售收入超5亿元:有4家企业销售收入超10亿元,其中升华集团为23.2亿元、金洲集团12.8亿元、久立集团10.5亿元、美欣达集团10.1亿元。全市税利超千万元工业企业达到120家,同比净增33家;其中超5000万元达到16家,净增8家;超亿元达到5家,净增4家。实交税金超千万元企业21家,超2千万元企业9家,超3千万元企业7家。原创:出口超千万美元工业企业14家,超2千万美元8家,超4000万美元4家。企业上市有新进展。继升华拜克、美都控股、惠丰纺织之后,德清华盛达成功买壳上市,金洲管道获准到香港上市;美欣达、德华兔宝宝装饰资料已送证监会待审核。品牌战略实施取得历史性突破。“珍贝”荣获中国名牌,实现了我市中国名牌零的突破。又有16只工业产品获省名牌;24只获省著名商标。栋梁铝材等7只产品列入国家免检产品。
三是工业性投入大幅增长。全年工业性投入完成143.2亿元,超过“九五”五年工业投入总额。在全部工业投入中制造业投资领先增长,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投入占83.61%,四大基地投入占76.82%。工业园区建设投资69.04亿元,增长69.22%,占制造业总投入的48.2%。在整个投入中显现了大组合、大投入、大项目、大产出的新格局。全年组织实施国家国债、“双高一优”等专项11项、省重点结构调整项目27项,累计在建省及省以上重点项目达到65项,为历史最高水平。获国家、省市县给予技改技术进步补助资金累计达1.16亿元,有18个项目已竣工。组织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94项,亿元以上项目35项,市重点制造业项目50项,同时还组织实施了新材料、产学研、工业信息化等6个专项67个技术创新项目,其中16个被列入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完成省级新产品开发461项。省级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5.4%,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工业性投入和园区建设的推进,有力地拉动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增长,拓宽了全市工业发展的空间和领域,有效增强了发展的后劲,促进了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工业产值增幅超过轻工业16.4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达到0.98,重化工业特征初步显现。新型纺织、特色机电、医药化工、新型建材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完成销售收入227.11亿元,实现利税25.37亿元,分别增长39.2%和38.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8.7%和42.6%。
四是先进制造业基地启动建设开局良好。各级各部门去年上半年就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做了大量前期衔接工作,排出了一批基地、一批企业,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尤其在强化向上对接中,取得了初步进展。特别是去年下半年,各县区积极贯彻全省、全市工业大会精神,相继成立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开展了宣传发动、编制规划、出台政策等一系列启动工作,重点企业的培育和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建设有序推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既是三县换届伊始之年,也是两区成立之年。在人员变动大,相对人手少,各条线上工作多的情况下,体现了新班子新气象。抓工业发展,抓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热情高、干劲足,县区乡镇间比发展、比投入,你追我赶,竞相争先,掀起了新一轮工业发展。德清县以抓大投入、大招商、筑大平台,促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内外资引进名列全市前茅;长兴县以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集中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扩总量、提质量,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增幅均列全市第一;安吉县围绕建设生态大县,提出并实施了生态工业发展规划,生态特色产业推进明显加快;吴兴区聚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全力建设南太湖吴兴工业园,高标准建设的道路框架和高速度推进的形象进度,使南太湖吴兴工业园成为全市增长的最大亮点;南浔区实施重点企业、名牌产品和重点项目联动,加快构筑科技新高地、结构新体系和开放新格局,规模经济增势强劲,新增规模企业总数居全市第一。开发区和重点园区间也呈现了大招商、大建设的热潮。各省级开发区和重点园区以及织里、煤山、钟管、练市等经济重镇在引进内外资、加大工业性投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增长质量中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块状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壮大,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启动实施,摸索了初步的经验。
总之,去年全市工业经济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取得的成绩也比预料的好。成绩令人鼓舞。同时也表明全市经济与全省全国一样,已经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这个成绩来之不易、这个上升期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和正确应对的结果,是全市上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成果,也是广大企业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加快发展的结果。这些都为今年工业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和差距。总体上来说,全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工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艰巨,增长的大头主要是纺织建材业,二者占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三分之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壮大仍有待时日,先进制造业的占比还不到50%。与环杭州湾产业带及周边长三角城市比,我市总量过小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工业性投入总量和增幅横向比仍有较大差距;大企业大集团不多、发展不快,上市企业和全国名牌产品过少,驰名商标还未实现零的突破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加以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认真予以解决。
二、关于今年工业经济暨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展望今年经济形势,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总体上看,今年的经济发展环境会进一步趋好。从国际环境看,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复苏和上升较快,西方国家前一段的经济低速徘徊已趋结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比去年明显加快。从国内环境看,宏观经济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具有较为稳固的基础。只要国际国内不出现重大的、全局性的突发性事件,今年经济的持续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新的矛盾和问题还是不少。从目前情况分析,今年工业经济暨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
1.能源供应瓶颈制约加剧。连续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给能源供应产生了很大压力,最为突出的是电力,全市供电形势十分严峻。总的看电力供应已由过去的季节性、局部性、短期性紧张变成现在的经常性、整体性、全面性紧张,而且这种大面积缺电的状况在几年内难以根本缓解。主要是供应跟不上要求增长的需要。需求增长,包括工业生产的大幅增长、效益农业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长和随着城市扩大商厦、宾馆、饭店等增多、市区道路、城市亮化等需求的大幅增长,电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尽管省市有关部门已作了一系列的努力,但电力供应的缺口仍然在扩大。据去年运行看,全市最高日负荷达115万千瓦,而省下达指标最高日负荷为78万千瓦,最低为64万千瓦;今年一月份以来,最高日负荷已冲破125万千瓦,预计夏季有可能达140万千瓦;而省下达指标,到目前止,最低为60万千瓦。2月13日开始,全市工业企业已实施“开四停三”,当日省调直接将我市53条线路全部拉闸(停电)。供用电形势异常严峻。前天市里已召开供用电工作会议,作了全面分析和全面部署,总的要求是在严重缺电的情况下,做到有序用电,使基本生活用电和基本生产用电得到保障。具体措施中除了对所有工业企业实施“停三开四”“停一开一”外,仍将对矿山、水泥、化工、钢铁等高能耗企业实行全面限电或只供应谷电。对机关、居民、商厦等也已采取阶段性限电,亮化工程暂停等有关措施。同时加快热电厂建设和企业自备电机加以应对。除了电力,煤炭、成品油等也出现局部性、阶段性供应因难。去年10月下旬以来,柴油供应出现紧张局面;煤灰特别是电煤供应也出现了困难。最近两个月柴油和煤的问题有所缓解。客观地看,电力、柴油、煤等能源供求缺口的扩大,既有经济增长较快,生活需求相应扩大,能源建设、运输能力跟不上需求的问题,也与我市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有较为密切的关系。预计今年全年,能源供给形势不容乐观,尤其夏季高温时节,生活、生产用电矛盾更为突出,有出现大面积“电荒”的可能,这需要我们全市上下、各方面共同予以高度关注,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并支持和服从稳定用电秩序的管理要求,在开源节流上群策群力,共渡难关。
2.土地利用率不高与发展用地不足并存。总体上看我市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农保指标相对偏高,特别是自去年以来,国家、省宏观控制要求越来越高,而相关规划调整相对滞后,加剧了用地矛盾。另一方面,确实也存在极少数的乡镇和村用地的无序化和粗放型。从规模上看,原市县两级的49个工业园区(不含开发区)规划面积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省5.58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全国6.34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不足1平方公里的园区超过总数的一半。园区间的投资密度和经济密度差距明显。去年11月经初步清理整顿后,报批保留的23家工业园区,仍有低于6.34平方公里以下的规模。从建设管理上看,其中有相当部分工业园区,建设水平不高,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综合服务体系也不完善;入园企业素质参差不齐,产业集聚度和园区特色不突出。但是也要看到,设立工业园区初期也有其阶段的合理性,当时考虑了村向乡镇的集中,解决了村村冒烟,这是一个历史功绩。当然现在看,出现了乡乡点火,这又与我们现在的发展阶段不相适应了。因此进一步加大土地利用集约化,加大土地资源的集中度,也是必然趋势。最近,根据省最新要求,再次对开发区、工业园区作了进一步整合、扩容、调整,除部分工业园区整并到开发区、城镇功能区外,正式上报省审批为11个工业园区。上周省督查组到各县又作了一次检查。可以预计今后随着土地审批上划省管和工业用地实施招投标,工业用地供应将要求更高,控制更严。因此,要倍加珍惜并用好现有的和将扩容的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
3.工业资金短缺有加剧的趋势。自去年以来中央人民银行采取发行央行票据、规范房地产贷款、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之后,对我市金融运行带来深刻变化,去年下半年全市贷款投入增势迅速回落,到年底各商业银行存贷比居高不下,入不敷出。今年有加剧的趋势,据市人行预测,今年全年有望新增存款130亿元,新增贷款110亿元,其中新增异地银行贷款50亿元;而今年全市信贷资金需求为160亿元,其中工业企业需求40亿元。预计总缺口达50亿元。应当看到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资金短缺将是个长期的矛盾。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银行商业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城乡居民消费贷款需求、效益农业等新信贷的需求增长,直接影响到工业经济在总贷款中占比。另一方面,去年以来各企业的高涨投入,对后续投入需求放大,而自有能力难于承受;此外,大批中小企业融资要求也在扩张,因此,资金缺口也是一个持续存在的突出制约因素。
4.部分行业出现投资过热的现象需引起警惕。去年以来,全省钢铁、建材、纺织等行业的投资增长很猛。我市也不例外,纺织、建材投资显得更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一段时期内,某些行业生产和投资快速增长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不能用过去计划经济的眼光去看待当前竞争行业的一些投资行为。但一段时期内,某些行业投资过热,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今后几年,这些行业将会面临两方面的明显制约:一个是全国、全省在建项目投产后新一轮争夺市场的剧烈竞争;另一个是资源、能源、环境、运输能力等企业自身不能解决的配套条件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都可能导致潜在风险转化为现实风险。这对企业自身而言,一旦发生重大的投资风险,企业固然要受损失,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很大,国家和群众同样会受很大损失。对此各县区、各乡镇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必须充分考虑环境、资源、能源的承载能力,切不可盲目放任引进项目。去年底,市政府已责成有关部门紧急下达了控制高能耗行业项目引进的紧急通知。最近国家专门就压缩小钢铁、小建材等五小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召开专题电视电话会议。很显然,在当前电力供应十分紧张的环境下,对高能耗、低效益,又造成污染的项目,一定要严格控制。
5.国际环境的制约不可忽视。这些年我市工业品出口日益增多,国际市场对我们的制约因素也日益增多。一些国家利用世贸组织的一些规则,进行贸易壁垒、技术壁垒的限制,此外知识产权上的纠纷不时发生。加上国内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工业品出口的利润空间会有所压缩。在变化多端的国际形势下,如何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此外主要原材料价格上张和供应紧张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还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最近出现的禽流感等突发性事件,年内是否还将有另外的突发性事件也很难说,这些不确定因素的负面影响究竟怎样还很难预料。
针对今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曾培炎副总理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把握好了能够平稳、协调、快速发展;把握不好,就有可能大起大落。要十分重视珍惜当前的发展趋势,认真把握大好形势,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吕祖善省长在最近省人代会上也强调“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不进则退的重要关口”,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对经济工作的各项部署上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应对经济运行处于重要关口和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微调的新形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同时又要增强预见性,提高自觉性,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在新年里创造新业绩。
三、关于今年工业经济暨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工作安排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总体部署和市委五届五次全委会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工业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其主要目标: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塑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规模化经营的“湖州制造”品牌产品,形成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集群,建立起以特色园区为支撑的南太湖产业带、临杭产业带和近沪经济走廊,构建新型建材、新型纺织、医药化工、特色机电四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物化学品、建筑新材、绿色竹木制品、优质水泥、特色纺织品、品牌童装、光电器件及材料、金属管道及不锈钢、现代座具等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中心,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初步确立湖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地位。
具体目标是:到2007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比2002年翻一番,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制造业的比重提高到60%左右,年均增长18%以上。医药化工、新型建材、新型纺织、特色机电四大先进制造业基地规模以上企业的销售收入占整个制造业比重达到60%左右,努力提高电子信息和环保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按照动态管理的原则初步形成10个左右全国制造业中心。创建50家在产业和行业中起骨干带动作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全国同行业排头兵企业,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30亿元、10亿元的明星企业。争取打造10只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占全部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30%左右。制造业利用外资五年累计占制造业总投入的30%以上,达到25亿美元。力争到2010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达14%,制造业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占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35%左右;制造中心产业的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按照上述总体目标,今年确定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推进年,全年全市工业经济暨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主要预期指标: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增长20%左右;十大先进制造中心销售收入增长27.6%;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力争达到15%;先进制造业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比中力争再提高五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和利润增长18%左右,力争20%;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工业性投入160亿元,力争180亿元,其中投入先进制造业占60%以上;重点抓好200个3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抓好50个结构调整重点项目、50个关键技术开发项目、50个技术创新项目;重点推进建筑新材等5个先进制造业制造中心建设。其中:建筑新材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增长36.5%,完成工业性投入8亿元;特色机电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增长14.2%,完成工业性投入9亿元;金属管道及不锈钢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增长66.6%;特色纺织品销售收入达到94亿元,增长31.6%。继续培育明星企业10家、龙头企业35家、重点骨干企业75家左右。
根据上述目标,今年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切实加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推进力度。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作是今年工业经济工作的总抓手,贯穿于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信息化工作、园区建设、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等一切工作之中。各级、各部门要将省市对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总体部署、具体措施与各自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深化细化具体化上下功夫,在实抓实干求实效上下功夫,在“先进”和“基地”上下功夫。这次大会我们印发了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年度推进计划,包括了基地和中心建设的经济总量和速度、工业性投入、技术创新、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等目标和考核要求。市“基地办”要按照推进计划,加强对各县区推进工作进度的检查和督促,确保建设如期有序推进。原则上年中检查一次,年底一次,自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检查考核结果纳入县区综合考核内容之中,也是全年工业经济目标考核的依据。要突出抓好关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指导意见、若干政策30条的贯彻落实,抓好四大基地、十大中心,特别是建筑新材、特色纺织品、金属管道及不锈钢、特色机电、优质水泥五个重点推进的制造中心建设,强化督查、协调和沟通工作。各县区都要注重抓典型示范,通过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好的思路和经验,以点带面,促进全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作共同进步。
(二)适时加快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始终是工业经济工作的主线。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是制造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当前,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好形势下,我们既要注意把各方面特别是各级和各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另一方面,要确保一个地方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始终要关注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成长性与竞争力,不能只满足于产业的单一性和规模,而要十分关注产业及产品技术装备的升级换代,按照能源、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来谋划工业发展,防上盲目低水平扩张。要把着力点放在“先进性”上,而且先进也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对去年以来投资增长过猛的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坚决予以压缩,对已建的国家已明令限制发展的行业,如机立窑水泥厂、“五小”(小化工、小钢铁、小水泥、小印染、小煤炭、小矿山等)企业,要通过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市场的等综合手段予以淘汰。同时,继续鼓励引导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继续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使目前层次尚低的一些传统制造业尽快发展成为具有先进制造水平和经营素质的现代化的制造业。各级各部门在这方面要形成共识,有关乡镇和企业也要深化认识,要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企业经营方向。
(三)持续加大先进制造业的高强度投入。要一手抓资金筹措,一手抓有效、合理的投入。继续做好激民资、引外资、聚内资工作,力争先进制造业投入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要吸引内资100亿元的目标,这次会后将出台《关于利用内资考核奖励办法》,各县区要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吸引国外资金和市外资金的工作。在吸引内资上,继续鼓励企业实行资本运作和低成本扩张,鼓励经营者扩大再投资,鼓励市外、县外、区外资金投入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突出接轨上海、引进杭资、引进项目、引进人才的工作。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和招商引资工作。在激活民资上,凡是有效的办法都要继续坚持,要把门敞的更开、政策更优惠、服务更到位。在外资上,继续坚持“抓住新侨、深化台港、强攻日韩、拓展欧美”的方针,突出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加大先进制造业高强度的投入,要确保先进制造业投入占工业总投入的60%以上。抓投入,要突出抓好大项目。对今年确定的重点推进的优质水泥、建筑材料、特色纺织品、金属管道及不锈钢、特色机电等5个制造中心和200个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技改项目,要逐项逐项排出形象进度表,按倒计时,逐月逐月抓落实。要集中精力抓好久立7万吨不锈钢生产线、金洲erw石油天然气管道、长兴玻璃有限公司优质浮珐玻璃和七条干法水泥生产线等100个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项目建设和亿元以上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重点先进制造中心和大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对重点技改项目的大额资金需求,金融部门要予以积极支持,帮助牵头组织银团贷款、简化信贷手续,提供优惠利率和优质的服务;有关县区要集中有限的要素予以倾斜,并抓好大项目的建设进度和投产达产的督促检查工作。要继续鼓励面上企业,努力提高装备水平,引进设备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对此,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各有关企业也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项目建设,力争早竣工、早出效益。
(四)大力推进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其主要途径是企业信息化和技术创新。按照到2007年,市重点骨干企业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企业覆盖面达到90%以上,主要生产装备的智能控制率达到80%以上,电子商务成为主要营销方式之一,逐步使我市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企业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城市之一这一目标和重点抓好设计电子化、产品数字化、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以及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服务公共平台建设的要求,继续抓企业信息化,把企业信息化作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的突破口。引导企业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推进生产向自动化、连续化、集成化转变;引导企业以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为切入点,实现管理现代化。今年要细化全市企业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重点扶持10家左右信息化示范企业,组织实施一批先进制造业信息化专项和一批先进制造业关键技术创新项目,完成新产品开发500项,其中省级400只以上。通过培育企业技术中心、完善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产学研联合、组织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等多种途径,大力开发新产品,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特别是要突出打造建设全市工业经济网站和若干个制造业检验检测和科技研发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为面上企业和块状经济服务,从而加快提升区域经济产业技术层次,真正把先进制造业基地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新创省名牌7只,省著名商标10件;力争有2—3只产品,进入中国名牌或全国驰名商标。
(五)大力构筑先进制造业发展大平台。按照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高效能管理、高水平产出的要求,突出抓好南太湖、临杭产业带和近沪经济走廊的省级工业园区的整合、扩容和提升。加速推进先进制造业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集聚,使其成为先进制造业集聚的核心区、城市和生态协调发展的示范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行区,具有国际影响的区域品牌标志区。当前,在构筑先进制造业发展大平台上要避免两个倾向:一是无视省市有关要求,继续搞遍地开花;二是忽视对整合园区的工业企业的引导、忽视并入城镇功能区块原工业园区的必要指导。有关县区和乡镇要坚持做过细的工作,注意把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企业也要服从这个大局,自觉主动地向“两带一廊”集聚,向重点园区和省级开发区集聚。要继续加速提升块状经济的产业素质。众多企业围绕一个行业或者一大类产品集群发展,形成块状经济,是我市的产业特色和优势。但大多数块状经济的素质还比较低、相关产业的支撑配套还比较弱、企业分工协作还不够广泛,只是企业群或者只是产业集群的低级状态。必须从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素质、完善服务体系、发展分工协作入手,把块状经济进一步培育成相关企业、营销网络、中介机构等围绕某个特色产业互相联系、互相支撑的产业生态系统。这样的特色优势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才难以被别人模仿和替代。
(六)大力加强先进制造业企业家队伍建设和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企业家是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创新主体,因此,针对企业家这个关键,下决心通过若干年坚持不懈地努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今年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理论引导等多种形式,分专题,有针对性地强化对企业家的培训。同时继续加大制度建设。鼓励引导各明星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特别是股份制企业全面推行经理招聘制,促使一大批有企业家才能的人脱颖而出。鼓励并引导企业走现代企业之路,通过选择培育一批、改制完善一批、上市辅导一批,推进企业上市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家的激励与监督机制,建立内外结合的全方位的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内部环境激励和约束主要包括公司章程的激励和约束,合同的激励和约束,组织机构的激励和约束;外部环境的激励和约束主要包括法律的激励和约束,市场的激励和约束,团队的激励和约束,道德的激励和约束等。除了抓企业家培训、制度建设,各级要督促明星企业、原创:制造业龙头企业、特色优势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进一步细化发展规划,强化规划实施,促使一批企业做大做强,一批企业做精、做专、做新、做特。今年明星企业准入标准已确定,具体为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或利税总额超1亿元,并且五年技改总投入达到2.5亿元,当年投入不少于3000万元。各列入培育的企业,要对照先进找差距,瞄准国际、国内500强,从进入明星企业起步,打实基础,加快扩张,力争实现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发展。
(七)突出抓好先进制造业企业生产要素的集中调度。各级经贸部门要切实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努力把握经济运行趋势,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预测预警,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探索建立应对突况的快速反应机制。要重视运用规划和产业政策,按照绿色经济的要求,正确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当前尤其要强调认真贯彻国家制定的技术、质量、环保、安全、能耗等行业准入标准。探索运用准入标准来抑制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对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限期淘汰。面对能源紧缺和原材料涨价的压力,要引导企业加强内部挖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要加大对电力要素的集中调度和管理。做到有序、合理、严格,确保稳定的用电秩序。继续引导企业自备发电,切实加快对各热电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形成合力,力争早建成、早投产。电力部门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抓紧改造电网并适度超前建设电网,为新一轮发展提供电力传输的快速通道。市计委、经委、国土等部门要巩固前期工作,继续向上争取,力争上报的工业园区、开发区,早日批准,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有效的载体,确保先进制造业大项目和创造中心的用地需求。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和增强融资主渠道的作用,加大资金组织力度,扩大信贷投入规模,创新融资渠道,切实加大吸引异地银行来湖拓展业务,继续广泛运用商业票据、信托等多种融资工具,以最大限度缓解信贷资金供求矛盾,确保先进制造业制造中心、明星企业、龙头企业、特色优势企业的项目资金需求。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在强化自身盈利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发挥自身的融资主体作用,提高经营水平和资金运用能力,走多渠道、多品种融资之路,以求在更大范围,来解决自身发展的资金要求。四月份要开展一次全市性的先进制造业宣传服务月活动,进一步营造推进先进制造业建设的良好氛围。
- 上一篇:音乐美术知识点总结
- 下一篇:企业安全综合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