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专业综合能力范文

时间:2023-11-28 18:10: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播电视专业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广播电视专业综合能力

篇1

【关键词】新时期;广播电视;编辑;业务水平;措施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137-01

(一)必要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由于广播电视节目大多是面向全体社会公众的,因此广播电视节目必须要符合党的思想要求,所以广播电视编辑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除了专门的时政节目,在其他节目中也要体现出党的纲领和路线,广播电视节目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要向观众传达党的意旨,以此来引导社会舆论[1]。除此之外,一些广播电视节目中所映射的价值观和道德感等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观众造成极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编辑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以便更好地引领社会舆论方向。

(二)专业的编排素质。节目编排素质是衡量一名广播电视节目编辑的最基本的标准,因此广播电视编辑必须要强化自己的专业的节目编排能力。广播电视编辑在编排节目时,首先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节目。尽量取出节目最精彩的部分,以便使节目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而且,在节目编辑过程中,要善于把握单条信息与整体编排的关系,使其更加协调融洽。利用其之间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而又独立自主,可以更好地完成编排工作,突出体现编排的价值。

(三)采访素质和电视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广播电视编辑,采访素质也是其基本功之一。只有掌握了良好的采访素质之后,才能在编辑过程中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更加设身处地地理解前方的采访记者[2]。从而共同努力,做出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编辑不仅要能够恰当地运用各种语言文字,还要能够对一些音像影像语言进行熟练的操作。只有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才能使影像的呈现和画面声音的对位等都达到完美的配合,做出更加精彩的广播电视节目。

(一)立足实际,联系群众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的编辑。由于广播电视节目是面向全社会公众的,因此节目必须符合社会公众的审美要求,节目题材也必须是社会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才能使广播电视节目大获成功。因此,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编辑要立足于现实实际,确保广播电视节目是面向人民群众的。而且,要让广播电视节目尽可能地贴近群众,在向群众反映真实事件的同时还要有所创新,使广播电视节目更能吸引观众。

(二)强化广播电视编辑的综合素质。广播电视节目编辑综合能力不强往往会导致节目与稿件之间缺乏连续性,这种节目也难以吸引观众。因此,要强化广播电视编辑的综合素质,避免“只追求看点,而忽视了主流新闻”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广播电视编辑利用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节目编辑的能力,制作出人们更加喜闻乐见的节目。不仅为电台赢得更高的收视率,同时也满足了群众的需要,也向他们传达了主流思想。

(三)提高编辑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由于广播电视节目的特性,广播电视编辑需要经常接触并掌握一些新鲜事物,因此广播电视编辑的学习能力对节目的编辑来说至关重要。首先,广播电视编辑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正确把握新闻方向。其次,编辑还需要具备敏捷而开阔的思维。能够根据社会舆论审时度势,抓住新闻热点,把握焦点。同时,广播电视编辑还需要掌握强有力的组织能力和灵活的文字表达能力,使节目更加感人,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四)定期对编辑进行业务能力的训练。不同于其他职业,广播电视编辑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职业,因此它对编辑人员也有较高的要求。而且,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更新和改革,广播电视编辑在内容和形式上也产生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要根据社会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对广播电视编辑进行定期的训练,使其能够及时掌握广播电视的新要求,提高其广播电视编辑的业务水平。同时,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还要对广播电视编辑进行思想上的培训,增强他们对新思想和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及应用能力[3]。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提高广播电视编辑的业务水平,为观众提供更加精彩的广播电视节目。

三、结语

时代在不断发展,因此对广播电视编辑的要求也在随之提高。广播电视编辑要立足于实际和群众,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强化自身专业素质,为人们提供更加精彩的电视节目。同时还要为社会传递更加先进和健康的文化,为人们提供一场精美绝伦的文化和思想的盛宴。

参考文献:

[1]白永梅.提高广播电视编辑综合素质的策略研究[J].科技传播,2015,(01):190-191.

篇2

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问题

对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问题来说,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有线电视网络安全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有线电视早就已经实现了普及。虽然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是却在根本上增加了有线电视网络的监管难度,同时偷盗、蓄意破坏光纤线路的不良行为也常常发生。所以,相关的部门、单位,应该积极优化监管方式,并加大监管的力度。

1.2广播卫星运行故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视广播卫星的抗干扰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近几年卫星自身的故障问题,已经成为限制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其播放的正常性、安全性。

1.3网络带来的问题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但是也为广播电视系统的安全播放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风险。究其原因,网络的安全性、便利性之间有着明显的矛盾,而广播电视单位中并没有能够与之相互匹配的监测、管理系统。

1.4广播电视信号中断

对于广播电视的内容来说,信号是其传播的载体,所以信号的中断问题,或者被攻击等问题,直接影响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性。

2规避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问题的对策

2.1完善技术管理制度

为了能够解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问题,相关的广播电视单位,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并结合各个传播程序的相应特点,不断完善广播电视安全传输技术的维护制度,以此来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具体来说,需要不断明确、细化技术维护管理的制度,主要涉及的有:考勤方面、安全方面、网络方面、检修方面、磁带交接、用户方面、维护方面等。在这一基础上,就能够形成协调一致、高效快速、运转有序的技术维护、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广播电视运营具有更强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高效化的特征。同时,为了能够进一步扩大技术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广播电视单位中的管理者,应该充分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时刻引导、鼓励员工践行相关的制度,进而能够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保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2.2加强技术管理力度

广播电视,其作为直面受众的媒体,同时也是传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键方式,具有覆盖范围广、传播效率高的优势,所以也已经成为党、国家与人民密切沟通的工具。所以,从宏观角度分析,对广播电视播出技术的安全管理,是国家的民生大事。一部好的广播电视作品,其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同时也是高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的统一体。因此,广播电视的单位,在其经营、运行的过程中,相关的技术人员需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并且还应该具备高质量的工作意识,从而保证节目的制作符合大众的相关需求。另外,在完成制作以后,并不能将其立刻进行播出、投放,还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验、审查,以此来保证制定节目内容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总的来说,加强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技术管理,其应该从选材、制作、播出等多个环节入手,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3重视系统维护工作

对于广播电视的播出系统来说,其基本都处于无休止的运行中。长此以往,设备常常会因为工作强度大、运行时间长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磨损、毁坏的现象,严重影响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效果。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应该对广播电视的播出系统进行适时的检查、维修,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以此来保证电视广播系统,能够稳定、高效的运行,以提高节目的质量。具体来说,维护广播电视系统的方式有:(1)对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检查,同时保证其能够更加稳定的运行,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有效性;(2)对视频播放器进行系统的维护、检查,避免其中的磁盘列阵发生故障、损坏,以此来确保系统的硬盘稳定运行,解决广播电视播出的技术问题。

2.4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实际上,广播电视的顺利、安全播出,需要广大技术人员的正确细致操作。所以,为了能够避免出现人为操作失误等问题,就应该积极提高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技术水平。对此,广播电视单位应该对技术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并提高其自身的综合能力。同时,广播电视单位还应该积极将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应用在节目中,其具体的方式为:(1)重视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对其进行定期讲座、培训;(2)加强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的交流,并鼓励技术人员之间,相互学习与借鉴,以此来掌握更加先进的操作技术,保证播出的安全性;(3)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举行与技术、专业相关的比赛活动,促使技术人员在实践中进步,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篇3

江苏师范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区域引领性示范高校。江苏师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隶属传媒与影视学院。学院现有戏剧与影视学、广播电视艺术专业学位两个硕士点,其中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点为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有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和数字媒体艺术4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省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专业;现有教师5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7人,博士和在读博士18人,特聘教授长江学者一人;戏剧与影视学在读研究生100人,在读全日制本科生900余人,本科生就业率在95%以上,本科生的考硕率、硕士生的考博率在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学院拥有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影视制作技能实训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专业实验室,配备有1200万元的教学科研设备,包括国际国内最先进的数字电影制作系统。学校影视制作中心、校园电视台及分布在全省各地的20多个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优良的实践平台。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办于2003年,是江苏省开办较早的学校之一,现已连续招收十一届本科生。该专业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将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大量作品获奖。师生合作摄制的电视剧《无雨的日子》获由教育部、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五届“理想杯”全国大学生电视作品大赛第一名,并入选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创作拍摄的电视散文片《生命的方舟》获“全国推普周”江苏省电视作品比赛一等奖、“阳光校园”电视作品大赛特等奖、“科讯杯”国际大学生电视作品大赛剪辑奖;学生DV作品《断章》、《玉缘》、《倒带》分获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科讯杯”全国师范院校高清暨DV作品大赛一等奖;作为中国一方的合拍单位,学院联合西班牙环球制片公司拍摄文献片《激情的诞生:足球的起源》之《中国蹴鞠》已在全球发行放映;师生联合创作的电视短剧《第四条红裙子》荣获包括首届全国大学生DV影像艺术节“剧情片”奖、第四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和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等在内的十多个奖项和荣誉。近几年,研究生、本科生又有三十余部影视作品荣获国际、国内各类大赛金、银、铜奖。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以基础扎实、能力全面、善于合作、勤于动手、勇于创新,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历届毕业生中有相当比例的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各级媒体和专业制作公司工作。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文案、编导、制作、推广等方面专业技能,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艺术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能够在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文化传播公司、新媒体传播公司和其它新闻宣传部门从事包括影视剧、广告、宣传片、MTV等在内的各类电视节目的策划、文案、导演、摄制等实际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招生计划

专业名称

省份

招生计划

广播电视编导

山东

10

湖南

10

二、学制及收费标准

学制四年,学费为 6800 元 / 生•年。

四、招收对象及报考条件

1.已参加湖南省普通高校报名并取得报考资格的考生;

2.身体健康,五官端正,无色盲、色弱;有较好的普通话基础和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

3.持有《湖南省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艺术专业考试通知书》。

五、报名考试办法

1.考点设置

省份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科类

报名考试地点

山东

网报

2月28日-3月1日

艺术文

潍坊市招办招生考试服务中心

湖南

2月1-2日

2月3-4日

艺术文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二里半

2.报名办法:

①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须持本人身份证和《湖南省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艺术专业考试通知书》的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前来办理报名、缴费手续。

②交报名费、考试费260元/人。

3.考试时间:

山东省:2015年2 月28 日上午8:30—10:00,考《影视作品分析》;10:20—11:50考《命题创作》;笔试(考生必须提前30分钟到达指定考场,按座位号就座),2月28日下午开始按分组抽签结果进行面试(考生必须提前30分钟达到指定候考区)。

湖南省:2015年2 月3日上午8:30—10:00,考《影视作品分析》;10:20—11:50考《命题创作》;笔试(考生必须提前30分钟到达指定考场,按座位号就座),2月3日下午开始按分组抽签结果进行面试(考生必须提前30分钟达到指定候考区)。

4.考试形式:笔试与面试相结合,初、复试合一。

5.考试科目及分值

①影视作品分析(100分)。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按试卷要求完成影片分析写作。主要考察考生对影视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②命题创作(100分)。考生根据提供的素材或题目,按要求编写故事。主要考察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③综合面试(回答考官提问70分,才艺表演30分)。考生根据提供的素材或给定的题目当场回答面试评委提出的问题,本环节除了解考生的性格、气质、特长、爱好等基本情况外,侧重考察考生语言表现力、临场应变力、艺术修养等综合素质,5分钟以内;才艺展示部分,考生可在声乐(伴奏自备,考场提供放音设备)、器乐(除钢琴外自备)、舞蹈、朗诵、曲艺、小品等六类中任选一项,2—3分钟。

六、文化考试和录取

1.对考试合格的考生发给江苏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考试合格证。取得合格证的考生还须参加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文化考试。

2.我校将在3月31日之前在本科招生网站上公布艺术类专业合格考生名单,考生合格比例均按照省有关规定执行。考生必须参加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文化科目考试;学校将对文化及专业均上线的考生,根据文化与专业成绩之和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新生入学后,学校将根据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进行复查,对不符合条件或发现有舞弊行为的,取消其入学资格。

七、其他有关事项说明

1.本简章内容如有与教育部、湖南省教育考试院有关文件精神相抵触的,均以上级文件为准。

2.考生报考期间,食宿及交通费用自理。

联系电话:(0516)83403064(招办)、83867581、83867230(传媒与影视学院)

篇4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办于2003年,是江苏省开办较早的学校之一,现已连续招收十届本科生。该专业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将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大量作品获奖。师生合作摄制的电视剧《无雨的日子》获由教育部、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五届“理想杯”全国大学生电视作品大赛第一名,并入选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创作拍摄的电视散文片《生命的方舟》获“全国推普周”江苏省电视作品比赛一等奖、“阳光校园”电视作品大赛特等奖、“科讯杯”国际大学生电视作品大赛剪辑奖;学生DV作品《断章》、《玉缘》、《倒带》分获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科讯杯”全国师范院校高清暨DV作品大赛一等奖;作为中国一方的合拍单位,学院联合西班牙环球制片公司拍摄文献片《激情的诞生:足球的起源》之《中国蹴鞠》已在全球发行放映;师生联合创作的电视短剧《第四条红裙子》荣获包括首届全国大学生DV影像艺术节“剧情片”奖、第四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和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等在内的十多个奖项和荣誉。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以基础扎实、能力全面、善于合作、勤于动手、勇于创新,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历届毕业生中有相当比例的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各级媒体和专业制作公司工作。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文案、编导、制作、推广等方面专业技能,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艺术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能够在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文化传播公司、新媒体传播公司和其它新闻宣传部门从事包括影视剧、广告、宣传片、MTV等在内的各类电视节目的策划、文案、导演、摄制等实际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学制及招生人数

学制四年。面向山东省计划招收10名。

三、招收对象及报考条件

1.已参加山东省普通高校报名并取得报考资格的考生;

2.身体健康,五官端正,无色盲、色弱;有较好的普通话基础和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

3.持有《山东省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艺术专业考试通知书》。

四、报名

1.报名时间

2014年2月11日至12日。

2.报名地点

青岛海大学术交流中心(青岛市市南区红岛路8号-中国海洋大学鱼山路校区四校门)

3.报名办法

①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须持本人身份证和《山东省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艺术专业考试通知书》的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前来办理报名、缴费手续。

②交报名费、考试费280元/人。

五、专业考试

1.考试地点:见准考证。

2.考试时间:2014年2月13日上午8:30—10:00,考《影视作品分析》;10:20—11:50考《命题创作》;笔试(考生必须提前30分钟到达指定考场,按座位号就座),2月13日下午开始按分组抽签结果进行面试(考生必须提前30分钟达到指定候考区)。

3.考试形式:笔试与面试相结合,初、复试合一。

4.考试科目及分值

①影视作品分析(100分)。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按试卷要求完成影片分析写作。主要考察考生对影视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②命题创作(100分)。考生根据提供的素材或题目,按要求编写故事。主要考察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③综合面试(回答考官提问70分,才艺表演30分)。考生根据提供的素材或给定的题目当场回答面试评委提出的问题,本环节除了解考生的性格、气质、特长、爱好等基本情况外,侧重考察考生语言表现力、临场应变力、艺术修养等综合素质,5分钟以内;才艺展示部分,考生可在声乐(伴奏自备,考场提供放音设备)、器乐(除钢琴外自备)、舞蹈、朗诵、曲艺、小品等六类中任选一项,2—3分钟。 六、文化考试和录取

1.对考试合格的考生发给江苏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考试合格证。取得合格证的考生还须参加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文化考试。

2.根据山东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的录取办法,按考生专业和文化考试成绩相加排名,择优录取。具体录取方案见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七、其他有关事项说明

1.本简章内容如有与教育部、山东省教育考试院有关文件精神相抵触的,均以上级文件为准。

2.考生报考期间,食宿及交通费用自理。

联系电话:(0516)83403064(校招生办)、83867581、83867230(传媒与影视学院)

招生信息查询网址:江苏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bkzs.jsnu.edu.cn

考前信息查询网址: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xcx.jsnu.edu.cn

篇5

2012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文学”门类划属艺术学门类,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为适应这一目标,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纷纷强化实践教学,搭建起“实践课程+工作室+专业实习+专业采风+毕业实习”多元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采风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如何紧扣专业实践教学特点,改革采风课程教学,提高采风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将做一探索。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特点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独立制片能力、采编播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训练,既要能够掌握前期的构思、策划和剧本、文案及解说词的写作,又要能够胜任中期的拍摄任务,还要能够参与、指导后期的剪辑等相关工作。[1]”实践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唯一路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利用的实践机会主要包括:课程作业训练、专业实习、专业采风、毕业实习、参加竞赛等。目前学生创作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校内创作居多,学生视野狭窄,选题范围囿于大学生活一角,创作题材多为微电影、广告、MV等虚拟性电视短片,缺乏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思考,思想性、人文性难以拔高。增加校外实践机会,开阔学生视野,培养敏感的社会洞察力和人文情怀,拓宽电视片创作的选题范围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采风课程的意义

专业采风属于校外实践,“是一项有组织、有预控、集体参与的实践活动”[2],采风课程一般在基础理论知识已经学完的第6或第7学期开设,时间一般是1~2周,由专业素质突出的教师带领学生到地域风俗文化特色突出的景区、影视拍摄基地、文化园区等地,完成1~2部电视短片的选题、策划和拍摄工作,回校后再利用1~2周时间完成后期制作。采风课程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地域民俗风情,提高艺术素质和生活洞察力,通过电视片制作的真实演练,提高在社会生活中发现和策划选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各项综合素质。

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采风课程的现存问题

1.心态不够端正,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采风课程选择的地点多为具有地域民俗风情特色的旅游景点或城市,个别学生对采风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抱着班级集体“旅游”的心态,忽略这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实践课程。另外,采风课程管理和考核的松散也导致了部分自律性不强的学生不重视采风课程,创作随意应付。

2.重生活纪律管理轻课程教学管理

采风课程是一项集体活动,学生处于游动状态,可变性因素较多,且师生比为一比几十,难以时时监控,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学院一般会制定严格的组织纪律,强化对学生的生活管理,如规定学生采风期间不得随意外出、不得单独行动等。和严格的生活纪律管理相对应的是课程教学管理的松懈,一些学校的采风课程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计划和考核制度,教学随意,采风教学管理的严谨与宽松取决于带队老师的责任心,一些责任心差的老师把学生带到采风基地之后就基本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组建小组去选题创作,对选题的内容和创作的进度、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管不问,只要求学生返校后如期拿出作品即可。

3.课程环节安排不科学

多数学校的采风课程作业是完成1~2部电视短片的创作,包括选题、策划、外联、拍摄等全部都要在采风基地完成,采风之前没有布置选题策划和资料搜集等前期准备工作。学生出发前对采风基地的情况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到达采风基地后,要自己走访、熟悉情况之后才临时决定选题,查找资料,进行策划和拍摄,如果没有足够的前期准备和策划,加上基地条件局限,1~2周的时间创作非常紧张。这种情况导致部分学生创作不认真,仓促完成,采风作品质量不高。

4.采风作品题材单一,选题易撞车

目前多数开设了采风课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都将采风基地选择在了民俗风情名胜景点,如安徽宏村、江西婺源、云南丽江等地。采风作品的题材多是民俗文化专题片和微电影。由于地点单一,前期资料搜集不够,准备不充分,选题极易撞车。如笔者所带学生去安徽宏村采风,第一周是专题片创作,学生报上来的选题出现多组撞车,选题集中在“建筑”、“竹艺”、“茶文化”、“美食”等。

5.考核不严谨,采风作品不受重视

采风课程的成果以作品的形式提交。对于一些学校来说,采风结束,把学生安全顺利带回学校就等于采风课程完成了大部分,只需要最后给学生提交上来的作品打一个分数,采风课程就划上了句号。采风课程成绩考核流于形式,采风的具体成效如何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检验标准。此外,采风中完成的作品仅限于成绩评定的依据,成绩评完后就束之高阁,学生积极投入创作出来的作品不被重视,打击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这种情况会通过口碑相传的形式传到下一届,加重对采风课程的不重视心态。

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采风课程改革

1.强调课程意义,纠正不良心态

采风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更是一门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组织者应该在课程前期动员、组织活动中通过专题报告会的形式宣讲和强调采风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还可以在报告会上选播往届优秀采风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制定严格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也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纠正学生“游山玩水”的消极心态。

2.采风课程教学管理规范化

严明的组织纪律虽然是保证采风课程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但采风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在于“艺术创作实践”,课程管理不能本末倒置。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制定规范的课程教学计划和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内容涵盖前期动员、组织工作到中期课程作业的布置和指导、每天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进度的合理安排,后期作业的考核方式、课程成果的检测等内容。“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作为认知主体的是学生,教师的角色是帮助者以及指导者。[3]”为了强化采风课程中教师“教”的工作,制度化约束带队教师的行为,如实行带队老师小组负责制,每个带队老师负责几个小组,紧密跟进小组的策划、拍摄进程,并根据每个小组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将“教”与“学”的工作贯穿到整个采风进程中。

3.重视采风前的准备工作

要想创作出高质量的采风作品,前期的准备工作(资料搜集、选题策划)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工作,单靠采风的1~2周时间完成1~2个高质量的作品是不可能的。为了保证采风中学生学有所获,得到真正的实践锻炼,拍出优秀作品,需要重视采风前的准备工作,打一场“有准备的战役”。采风课程的负责人可以在采风前的2周将采风地点、作业要求提前告知学生,要求学生完成准备工作,如全面了解采风基地情况,搜集资料,确定初步的选题方向,并拟定初步的拍摄计划,并交由带队教师指导点评,这些初步的选题和拍摄计划在到达采风基地进行实地考查后还可以进行再调整。学生带着准备而来,进入采风基地后,考察和调研工作将会更加有序而有针对性,作品的创作也更为顺利。除此之外,到达采风地点之后,还可聘请熟悉当地历史和民俗风情的文化名人做报告,向学生全面介绍采风基地的情况,利于学生掌握全局,进一步明确选题的方向和调研的视角。如笔者所带2013级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去安徽宏村采风,到达当地的第一天,安排好学生食宿后即联系当地一位“地胆”胡先生给学生做报告,讲解宏村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并以一个世代居住在宏村的宏村人的身份,介绍宏村近年来的变迁,宏村人的生活和心态等。独特鲜活的视角,丰富生动的资料是百度百科搜集不来的,讲解激发了学生探索宏村的兴趣,扩充了学生的视野,催生了一些比较有深度的选题。

4.灵活布置采风作业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采风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学生已经基本学完了多门专业理论课,全面系统掌握了多种广播电视片创作的基本技能,采风课程是为了综合、系统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所以采风作业的题材可以不受局限,除了传统的专题片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制作不同类型的片子,如剧情片、艺术片、新闻片甚至广告等,作品类型多样化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选题撞车的现象发生,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如华南农业大学2013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采风作品为专题片、新闻片、微电影、MV、广告中的两个任选题材。为了鼓励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扩展学生的创作思路,带队老师鼓励学生在采风期间为正在征集作品的第八届大学生广告节拍摄作品。

篇6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电视编辑 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是高等职业教育最基本的教学建设,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核心工作。鉴于很多院校都开设有高职电视编导专业,本文拟就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谈一下个人粗浅的看法,以期有助于电视编导人才的培养。

一、高职人才定位――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过去,广播电视专业培养的人才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工匠型”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重技能,轻理论,出来以后上手快,但缺乏广博的文化艺术基础,后劲不足;另一种是高等专业学校培养的“书生型”人才,属于学院派,重理论,轻实践是其显著特点,理论大于实践。这样两种类型的毕业生显然不符合当今人才市场的需求了。

具体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广播电视部门和广告、音像公司以及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从事电视节目策划、编导、摄像、制作和新闻采访、动画制作等方面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制订科学、动态的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课程体系的建构关系到专业的定位和人才类型的培养,也关系到毕业生今后的就业。课程设置以“必需、够用”为度,以需定学,以用定学,突出学以致用,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在课程的总体设置上,围绕职业必备的技能构建三个层次的核心课程体系,使学生尽快掌握电视节目采、摄、录、编等各个环节的技能。第一个层次是节目制作所必备的基础课程,如新闻写作、摄影基础、美术基础、音乐欣赏等。这些课程是专业入门课程,也是学习专项技能的基础;第二个层次是广播电视专项技术的课程,如电视摄像、电视制作技术、新闻采访、电视画面编辑、三维制作等;第三个层次是电视专题、电视策划、电视广告、电视文艺、动画制作、编导创作等综合性专业课程,以提高学生制作节目的综合能力。三大核心课程体系,一层深入一层,环环相扣,构成了课程体系的主干框架,既满足了职业技能之“必需”,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编制实践性强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课程和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对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技术的范围、深度、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作出的明确规定。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课程是该专业的中心组成部分,必须体现专业的特色,编制教学大纲应该充分体现实践性较强的原则。以电视编辑这门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为例,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蒙太奇、画面编辑、声音编辑、节奏把握和结构安排,还应要求学生学会整个编辑机的使用,并能自己从选题、策划、摄像、采访、编辑、制作合成等全套编辑工作。

四、实践教学的实施

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性很强,必须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在当前各学校资金短缺、设备有限的条件下,构建一种以校园电视台为实验基地的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做到充分地利用设备资源,保证学生有更多的实践训练机会。

校园电视台在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高校都设有校园电视台,这为电视编导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以校园电视台为实验基地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学生参与并承担校园电视台的节目制作,校园电视台被作为广播电视各专业的电视编导实验室或实验基地。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分组承担校园电视台的不同栏目,人才培养计划与校园电视台的栏目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学实验项目细化后溶于节目制作过程中,实验内容可根据栏目自行设计,由专业教师进行全面指导。

在设备配备方面,制作设备器材和计算机等必须尽可能地配置充足,一般包括:放映室、多媒体教室、线性编辑机房、非线性编辑机房、动画机房、音像资料室,有条件的还应建演播厅。

建立健全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搞好实践教学的又一重要举措。学生只有在一线实践,才能真正成熟起来。不仅能够积累专业经验,而且能够丰富社会经验,提高为人处事的能力。

五、“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高的专业操作示范技能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具有教师和“工程师”的双重知识与能力结构的专业教师。

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广播电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可以有这样几种方法:一是教师带着课堂的问题,定期到广播电视工作岗位上去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到学校执教;二是把有实践经验的广播电视工作者请到课堂上来,作为外聘教师,或者直接调到学校任教。这些同志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了不少生动具体的实例,讲起课来既有理论,又有实践,针对性强,新鲜生动;三是制定措施,鼓励教师获取广播电视各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

六、教材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有其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所需的教材也应有其自身的特色:(1)实用性。理论教材的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注重讲清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不要求系统性和完整性;(2)层次性。理论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要高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水平,但又不能偏深、偏难,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不仅能获得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所必需的专业理论,还能获得非技术职业素质的形成和持续学习所需的基础理论;(3)综合性。把相关的教学单元综合成一册教材,使教材内容广泛,适用面广,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对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的客观要求;(4)灵活多样性。教材的形式要多样,内容要灵活。

总之,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的学生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传统的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根据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状况进行改革,才能为电视制作部门提供满足需求的合适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吕鑫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篇7

关键词:GIS;广播电视;网络管理

一、概述

GIS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 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英文缩写,它是一项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信息学、管理科学等于一体的多学科综合技术,它独具的空间地理信息、图形处理能力,为与空间地理信息有关的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正被广泛用于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通信、电力、交通、人口统计,甚至于军事、商业等领域。

地理信息系统顾名思义是是有关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信息分析的计算机系统。在GIS中,现实世界被表达成一系列的地理要素和地理现象,这些地理特征至少有空间位置参考信息和非位置信息两个部分组成。GIS技术的特点是按一定的空间拓扑关系,以数据库的形式来储存各种空间地理要素及属性数据,以图形方式来描述各种空间地理要素,并利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成熟技术,将地理属性数据管理和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相结合,使被描述的事物既直观又生动。GIS在空间拓扑关系上实现了地理的描述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有机结合。

广播电视网是一个综合覆盖的概念,它包括由中波、调频广播和电视地而广播与卫星广播组成的无线覆盖网,及有线广播和有线电视广播组成的有线覆盖网,还包括提供、传输信号源的微波、光纤网络,规模庞大,特别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全国统一成一张网也只是时间问题。

二、GIS在广电网络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实现了图形与数据的结合,为用户提供了许多用于显示地理空间数据的工具,以可视化的方式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决策支持方法。

广播电视覆盖网规划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从台站规划、台址选择到场强预测、覆盖分析、干扰分析、频率指配等一系列覆盖网管理与建设工作,无不涉及到地理空间信息的表达、展示、处理与分析,但是采用人工在纸质地图上绘制的方法进行规划时,缺乏精密性及使用的灵活性。尤其在地形复杂多变的地区,在进行干扰分析、覆盖计算时对台站位置信息的要求很高,往往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无缝集成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的能力,可将在属性数据库中记录的覆盖网信息准确地描绘在电子地图上,将台站分布信息准确而又直观地反映出来。

通过GIS的支持应实现对广播电视网络规划与管理的以下功能:

1.数据可视化表现,基于空间电子地图的广播电视网络资源的可视化查询和分析功能、可视化用户信息查询与管理功能。

2.空间数据的检索、转换、维护与处理。

3.在网络改造等业务中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分析与管理手段,提高在线路改造、故障抢修方面的综合能力。

4.计算机智能辅助设计功能。

5.其他延伸功能。

三、广电GIS系统设计

1.系统目标

紧紧围绕广播电视台网管理与频率规划体系,结合现代高新技术,建立一个方便操作、集成化程度高、具有较高技术水平,既能满足日常信息管理与可视化查询,又能按照特定的要求进行空间分析、模型计算和提供科学决策支持的广播电视台网管理与频率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系统软件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广播电视的数据传输、数据转换、数据维护与处理、数据管理以及广播电视分析结果的可视化;空间数据检索、数据可视化表现等。

2.系统框架

(1)系统组成:数据库维护与支持系统和业务决策系统

(2)数据存储子系统结构设计。

(3)数据维护子系统结构设计。

(4)业务决策子系统结构设计。

3.数据编码的衔接

广电部门业务管理与决策活动与地理空间的分布相关性非常高,如广播覆盖数据的计算等必须以地理依托才能获得。因此,GIS在广电覆盖网络的应用中,需将广电信息与GIS空间数据进行集成与融合。

用户数据库的建立要统现全局,确保其开放性,兼容性和可操作性,保证今后开发的诸多子系统也可完全与之兼容,首先要保证用户ID的唯一性和统一性,可借鉴和参考国内外广电网络资源管理的各种规范,结合行政区域和信号路由确定用户ID。

系统包含的数据内容不同、类别多样,要利用这些数据,对其进行管理和分析,必须对这些不同类型和形式的数据拟订统一的分类标准和规范,为数据的统一编码,制定统一的数据规范提供依据。基本原则包括:

(1)科学性原则,客观而充分地反映信息系统所研究和描述的对象及其内部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2)现实性原则,充分考虑数据来源、数据可获得性、数据分析运算的方便程度,数据分类的级别数。

(3)继承性原则,应尽量采用标准分类或已经为大多数人接受或经过实践检验合理的分类。

采用地理编码驱动技术进行数据连接:以地理编码系统作为连接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空间信息与业务信息的桥梁,使各种数据进行连接。建立参考系统,对系统的公共数据项进行统一定义、统一编码。建立数据交换、格式标准,实现空间数据与专业数据的动态集成,建立统一的定位基准建立统一的编码体系:按照上述原则,选取行政区划代码作为基本连接项,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统一的编码体系。编制台站编码和发射机编码,以唯一确定系统内的台站与发射机,并将其作为信息查询检索的关键字。由台站类型、台站所处地域的行政区划代码以及该行政区划内台站序码构成台站编码,发射机编码由台站编码加发射机序码组成。该编码的确定为广播电视信息与的空间数据的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篇8

提升广播电视台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首先就是要建立规范管理机制,统一信息化管理标准。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标准,机制规范有序,制度合理完善,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保证。《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战略重点之一,强调了“十五”期间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任务。制定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相关标准,统一档案整理标准,服务标准,统计标准,各项技术标准等。规范管理,统一标准,是衡量管理档案工作效率的标尺,若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广播电视台档案资源数据库将无法正常建立信息资源,各相关部门也没有统一的指标作为指导去管理,自成体系,各自标准,档案信息化管理无法有效进行。在规范管理,统一标准的信息化管理下,各种信息资源作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依据,才能充分发挥一致的逻辑关系,在网络档案管理系统中良好地连接各数据库,保障各数据库之间相互依存的逻辑关系,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规范管理机制,统一信息化管理标准应严格按照《档案法》和《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制定符合广播电视台实际情况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规范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指导信息化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保障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同时逐步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加强对信息化系统的管理,确保资源数据库安全,加强对档案电子文档的管理、监督工作,保障归档内容的真实、有效。在档案查询、开发、利用的工作上,充分建设信息化网络系统,增强安全意识,杜绝失密、泄密事件。档案信息资源提供公开的目录查询服务,需加强对用户身份的认证,完善防火墙、数据备份,确保档案信息安全防护措施,保障广播电视台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总之,提升广播电视台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规范管理机制,统一信息化管理标准可以促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

二、配备现代化设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中,要把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广播电视台的总体规划,重视软硬件设备的配备,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切实提高广播电视台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必需大力应用档案管理的硬件与软件系统,实现档案传输网络化、数字化、资源共享化。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是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在档案资源文件的管理工作时,充分运用先进技术对各种资源进行接收、整理、保存、查找、借阅、归还、辨认到期应销毁的档案文件,发挥现代化技术手段帮助档案的归档利用和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当前广播电视台基本都配备了现代化的设备,如电子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摄像机、相机等,软件方面均具备一些档案资源管理软件,辅助收集、保存、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这些基本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是广播电视台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保障,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与此同时,档案资源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必需广播电视台的各部门协调合作,以防止档案数据不兼容的问题,保证各数据库有效链接,各部门应配备统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以规范、一致的信息化手段消除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障碍。广播电视台需具备统一的数字化设备,运用专业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技术实现全文存储、字符识别、自动编目检索、自动转化、上传下载、计算机辅助立卷以及档案自动标引的档案一体化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应规范广播电视台内部局域网的建设,实现档案管理网络与办公网络的接口,充分使用档案网络管理系统,提高台内远程归档的效率,实现档案管理工作数字化。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为档案工作提升信息化水平提供了有利的、充足的条件,促使了广播电视台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进步。

三、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开展档案信息服务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深入,广播电视台档案管理信息资源备受关注,人们越来越需要一些全面的、系统的、加工过的档案信息服务,这离不开电子档案的优化,电子档案较传统纸质档案具有体积轻巧、高密度贮存、传递速度快、易复制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部分。档案资源的信息化载体主要以机读形式或资料纸质为对象,借助信息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搜集、筛选、管理,使之成为二次信息供人们使用。加强电子档案资料的归档工作,充分利用电脑、扫描仪等先进技术手段把纸质转为数字化资源,建立全文数据库,保证电子档案的齐全、有效,以便于查找利用。加强档案电子文件的管理工作,实施电子文件管理战略,做好档案资源归档电子文件的技术处理。深入现行文件工作领域,归档新型文件材料,对产业的大量电子文件进行接收、加工、存储,注重对档案电子资源文件的保护,严格遵从档案原始信息,恰当把握文件信息加工组合的来龙去脉,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处理,可以将重要档案资源更改为只读性文件,以区分和保护电子档案的原始信息,保障档案的可靠性。加强广播电视台的档案资源的信息建设,做好档案电子资源的保存工作很有必要。如广播电视台工作中产生的音频、视频资料电子档案,根据《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的要求,录制规范化,存储介质标准化,对音频、视频资料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必须进行检验和审核,保证声像档案的原真性。电子档案通常以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被保存,以无接触式读出信息,几乎无磨损。介质层上记录着电子档案的信息,被密封在塑料保护层内,不受磁场、灰尘、水份的影响。良好的保存电子档案的同时,为了防止电子档案信息的损失,离不开定期复制与备份,特别是长久保存的档案更应重视。加强档案资源的信息建库入网工作,把档案数据库作为广播电视台的重要信息资源,纳入办公的总体格局中,逐步构建台内档案文献数据库,并充分利用档案网站,宣传档案工作,开展档案信息服务,实现档案信息的查询与共享。

四、培养档案管理人员,建设信息化人才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广播电视台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要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就必需重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当前,广播电视台档案管理中一些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工作方法陈旧,进步缓慢,不能正确使用档案信息系统,不能很好地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提升广播电视台的档案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及综合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能够熟练应用相关先进技术,应掌握管理的基本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拥有获取信息、判断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是具备档案业务知识和信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严肃认真,以求效率发展,努力创造业绩,全心全意做好广播电视台的档案信息服务。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信息化工作的特征和档案资源的全程规范管理,而且要熟练运用网络安全知识和软件系统,保障档案管理的完整记录,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人员应立足档案本职工作,积极参与广播电视台的信息化管理培训,注重强化自学意识,不断努力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在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中要注重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保管、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分类指导。优化档案管理人员结构,开发人力资源,注重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加强教育培训,鼓励自学成才,岗位练兵,以用促学,建设一批掌握信息技术、熟悉档案管理的复合型信息化人才。

五、总结

篇9

[关键词]播音主持;技能;培养

播音主持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播音主持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同时,播音主持的过程中又需要与千变万化的广播电视节目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为大众奉上精彩的节目。

一、对播音主持工作有正确的认识

播音主持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的关键是要对播音主持工作有正确的认识。个别播音主持工作人员认为播音主持仅仅就是一份见字出声、照本宣科的传声筒。不少播音主持工作人员在播音的过程中把语言表达的平淡乏味当成平民化的表观,因此不重视吐字归音、语言表达等基本功的训练。而实际上,播音主持对于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的要求,不仅仅要口齿清晰、发音清楚。作为播音主持工作者要对自己的工作有正确的认识。

字正腔圆的播音发声、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这是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工作人员真正认识到播音发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作为播音主持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心态,从内心深处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讲好普通话,从内心深处拒绝方言,这样对于提高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语言基础的学习与训练

加强语言基础的学习与训练是播音主持人员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要求。目前,个别播音主持工作人员在播音过程中出现了别字、错字及读音方面的错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某播音主持人面对镜头,将暴虎冯河中的“冯(ping)”读作“冯(feng)”,这样的别字错字现象不利于知识的传播,而且,对于知道该读“ping”的观众来说,这也不利于播音主持人员良好形象的树立。

我很佩服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李瑞英,记得在看她的一个“播音人生”的演讲中,她提到,为了更好地做好播音工作,她养成了一个翻看《新华字典》和《汉语成语词典》的良好习惯,因此,在播音过程中,她不仅不会出观读音方面的问题,而且能够清楚地解释每个词的意思。作为一名播音主持工作者,我们要学习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努力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提高自身素养,只有这样,才会减少出错率,才会为观众具有高质量水准的节目。

三、加强采、编、播综合能力的培养

播音主持工作者不仅仅是需要做好播音主持工作,更是需要配合采编工作。就笔者的工作经验来看,采、编、播一体是播音主持人应该具备的素质,目前来看,播音主持人的工作重点是如何做好播音工作,而实际上,今后播音主持工作的发展方向更是需要具有采编播综合能力的。纵观国内外的主持人不难发现,受观众欢迎的、能够具有长久发展的主持人都是采编播各方面都擅长的主持人,只有积极参与到电视节目的策划、采访以及编导工作中,才能够更能了解和领会节目的精华,这样在表达方向上更能容易感染观众。

四、提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提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是播音主持人员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要求。播音主持人员的工作具有一定的计划性,但是不可避免地容易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在这种突发事件面前,播音主持工作者如何应对和处理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专题类节目的录制过程时间较长,根据不同的参与人员而定,节目的效果也会不一样。在实际录制过程中,有很多的不特定因素,这还是需要主持人观场反应迅速,灵活应对。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比如遇到灯光、音响出观故障时,播音主持工作者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及时与观场观众进行沟通,避免观众产生烦躁情绪。如果是在场的嘉宾出观拖延时间或者其他问题时,播音主持人都要通过暗示的方法来引导嘉宾进入主题。应对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视节目的最终效果。

五、重视自身政治素养

重视自身的政治素养主要是指要养成正确的政治思想,提高自身的政治水平。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广电事业肩负着国家文化宣传的重要职责,是我党宣传各项思想方针的重要阵地,广大人民群众往往也是通过电视台或者是广播电台来了解当前我党最新的政策方针以及我国的一些最新动态。基于此,作为一名电视播音主持工作者,需要认真落实党的精神,将国家的政策准确无误地传递给观众,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完成我党赋予其的神圣使命。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工作者是每一位在职的播音员、主持人和有志从事广播电视播音及节目主持工作的青年朋友所共同关心的共同问题。上文中,笔者就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就从对播音主持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加强语言基础的学习与训练、加强采、编、播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及重视自身政治素养等四方面就如何加强播音主持专业技能培养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重视播音主持工作,脚踏实地,不断创新,为广电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豪. 试论播音主持生态建设[J]. 科技

创新导报,2009(03).

[2]荣斌.论播音员主持人本质力量的回归

[J].企业家天地,2008(09).

[3]周璇.播音主持创作中的个性特征分析

[J].魅力中国,2010(13).

[4]徐海成.播音主持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J].经营管理者,2011(17).

篇10

广播电视网络是在广电总局底下主要的项目,尤其是电视电影网络等各种娱乐活动的广泛普及,使得广播电视网络的推广越来越广泛。目前与中国电信等大的运营商相比,广电网络在运行维护的整个体制当中的维护规范、维护人员的配置方面、以及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很多的欠缺,在服务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广播电视网络的以前的垄断行为已经开始逐渐消失,以后的广播电视网络,要逐步提高运行的质量以及速度从而使广播电视网络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人群服务。广播电视网络的主要的经营范围是:信息网络的建设、开发、经营管理和维护,网络信息服务、咨询,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电视节目收发转、传送,受大家喜爱的影视节目的策划、制作、发行,有神秘感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设计、安装、施工,尤其是近日来收到大家热爱的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甚至连电子产品销售、设计、,国内外各行各业的不同种类的广告以及房地产开发、承办体育比赛、文艺表演节目等广泛行业、项目。

2广播电视网络集中化运行维护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策略

从以上可以看出广播电视网络存在很多的弊端,尤其是广电公司在接手了广大的用户业务以后,必须建立有效的运行维护体制来保障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也可以确保给用户提供的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也在运行和维护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2.1在体制方面存在的缺陷以及规范方面的问题

首先,网络资源的分配方面出现了不均衡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广播电视网络作为新进入通信业务竞争的网络综合服务运营商,在经过整合以后,虽然广电新建的通信系统具有设备新、技术先进、人员技术高等特点,但是却缺少一套比较好的运作系统,同时也缺少一套统一完整的运行维护的服务规范、标准和流程,所以就会造成对运行维护的工作无法进行有效的评估、服务效率低、质量不高这样的严重后果。还有就是会造成对客户的反馈以及相关意见进行不能及时处理,从而导致难以发现运行中遇到的问题,更不能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另外,在正常的运行以及维护上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修整,也造成了网络资源没有进行充分的利用,资源分配十分不均匀,广播电视网络的不正常运营。其次,在广播电视网络的正常的运行以及维护上,人力资源以及专门的管理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指导与经营,所以就造成在发生一些故障的时候系统不能得到及时的修理与处置。另外就是对施工所用到的工具和使用材料的管理控制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从而造成运营成本可操作性程度降低,导致运营效率低下。另外在维护运行过程中,广播电视网络集中化运行维护模式中对于网络运行中涉及到的的客户以及故障的服务延伸等方面涉及较少,尤其是对客户的服务质量的关注程度仍然不够,目前存在的比较大的缺陷就是用户感知与网络质量相匹配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最后,对网络运行维护系统、服务保障系统、施工调度系统、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等构成了广播电视网络运行维护支持系统。广播电视网络集中化运行维护模式的过程中关于运行维护方面的技术人员的管理方面上,主要还是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而且没有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从而使得,没有相应的制度就会导致出现运行维修的人员的惰性增加,从而不思进取,积极性下降,严重影响运行与维护的质量。

2.2在集中化运行维护模式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面对以上问题,广电的运行维护部门只有转变观念,把面向客户、面向市场、面向服务当做基本准则,通过建设完善的业务运行维护支撑体系,实现网络运行维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体系化,全面提高对市场和客户的支撑能力。首先是关于在网络资源的分配方面出现了不均衡的问题上,一定要大力提高广播电视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地整合从而提高广播电视网络的收视率。因此,新技术和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的出现为提高广播电视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一定要做到处理好系统支撑、组织管控以及业务流程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广电运行维护系统越做越好。完善广播电视网络运行维护体制就会有效的解决广播电视网络在集中化运行维护模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再次,是解决关于管理方面的问题的方法。现如今,网络的融合不仅是技术层面上的融合,也是业务层面上的融合。所以,广播电视网络在运行维护过程中需要重点加强对人员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可以保证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确保在竞争中获得长久的胜利。尤其是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优秀、高效率的运行维护队伍是能够大大地提高广播电视网络的运行效率的,甚至还可以适当地减少广播电视网络的运行成本。所以说,加强对广播电视网络运行维护人员的管理也是使得广播电视网络在集中化运行维护模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好方法。最后是关于广播电视网络集中化运行维护模式过程中出现技术人员急速水平低下的问题的解决办法。第一,要做到对运维人员进行全面的有组织的系统培训,而且要加强对运行维护人员的能力的考核。同时,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定期的技术心得交流,目的是促进内部人员间彼此的交流与学习,提高运维人员的综合能力。同时,要加强运行维护人员的责任心,从而使得广播电视网路运行维护人员还应该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