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美术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8 18:1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美术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学美术 教法 教材 教学改革
笔者从事中学美术教学工作已有多年,深深体会到美术教学中传统因素太多,需要改革和探索的方面更多。
一、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或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其实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故事,动人、通俗的陈述使学生对艺术品和艺术家先有一个深刻的了解,然后用分数或其它奖惩方法使学生按课本,大纲或教师的要求来对艺术品做出真实的评价。相信在理解基础上的评价会来得真实,而并非弄虚作假。这样才能真正养成比较高的艺术品味。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方式也不能一成不变,它还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在现代,老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幻灯片的欣赏、多媒体制作的课件、亲身绘制的图片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传统美术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心理水平。这种教学违背了教育心理学规律,造成了揠苗助长与停滞不前的后果。教师让学生欣赏艺术品,主要不是培养职业的鉴赏家和批评家,但经常对各种审美类型和特征作比较与鉴别,经常对各种艺术作品优劣之处进行区分与评价,确实有助于审美趣味的敏锐化。但这种审美趣味的培养,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个性独特倾向。教材切忌简单划一、强求一致、存在明显的成人化倾向,应该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式的递进,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
三、传统美术教学过多地关注中国古代、本民族的艺术作品。这种做法排斥了中国现代的、以及外国的艺术作品,这是不对的。美术应该注重历史性、民族性,也该注重时代性、世界性。中学的美术教材应该古今贯通,中外联系,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但由于学生比较容易喜爱当代的和本民族的艺术作品,所以我们也不能忽略这个重要因素。因此从吸收当代和本民族的审美趣味入手,由今至古,由中及外地培养,这才是一条符合审美趣味的特征及发展规律的正确之路。
四、传统的美术教学很重视历史领域、批评领域,却轻视制作领域、创作领域。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将美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美术、工艺和设计的不同方法,参加各种小组、班级的艺术活动,并运用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技能创造出各种艺术作品。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爱美、爱艺术、并积极地投入到创造美好生活中去,树立真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是真正达到了审美意义上的提高。
面对这些问题,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大胆地尝试改革。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美术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的观念。教师在课堂上一言堂的时代已经结束,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己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美术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单纯依靠老师的教是无法激起学生广泛的兴趣,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美术的魅力就是体现在运用、制作、创作的活动过程中,而从事这一过程的是学生,因此学生的“学”便提高到一个高度,成为美术教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环。发展到现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求知欲,这不仅对于美术学科的学习,对于其它学科的发展也是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
二、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发掘美术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有着悠久而古老的文化传统,作为中国的炎黄子孙,都应该了解一点中国古老文化的底蕴,并可以向国内甚至国外传播中国的艺术渊源和艺术精髓。贯穿在我们的美术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永远不可缺少的。
三、美术课堂教学重视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扩展美术教育的内容和表现手段。 美术教学重视美术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是美术学习回归生活,这才是艺术的真谛。美术的本义就是美好,因此创造美妙的东西、创造美好的生活是它最基本的要求,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能分开。所以美术教育中应该贯穿一些和日常生活联系的知识,才能发挥它的本质含义和现实意义。美术课程中不能纯粹地总使用老一套内容,不能只局限于欣赏和绘画,而可以适当导入摄影、漫画、卡通、陶艺、计算机多媒体以及走出课堂等表现手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全面地培养学生,扩展他们的视野。
四、美术教学可以多元化,将其他艺术与美术融合在一起。 注重美术学科与其它艺术学科(如音乐、体育)的渗透和融合,甚至可以与其它非艺术学科进行关联。这样不仅使美术学科自身发挥作用,还可以多渠道地收益不少。如美术与音乐的融合,学生在追求美好事物形体的同时,也能洞察音乐的韵律和调和,从中又感受到情感的线条和协调色彩,动感地带。所以将美术、音乐的融合作为艺术课向学生传导,不仅锻炼了学生,也给老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五、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灵活利用美术馆、博物馆,开展一些比赛性质的美术活动。书本的知识毕竟没有实践来得真实有效,学生对于一件艺术品的欣赏,在博物馆看到的要比书本看到来得激动、兴奋。因此可以适当制造一些机会,让学生可以去美术馆或博物馆欣赏文物、字画,这样不仅完善课本上缺少的内容,也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增长了见识。开展一些比赛性质的美术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也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的热爱,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篇2
【关键词】小学美术 示范方法 目的 原则 流程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美术教师因为没有做好美术示范,致使学生的美术创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小学美术教师要意识到,小学生的美术知识不够、美术实践很少、美术创作欠缺,如果教师不能做好科学的示范,美术教学的效率就会降低。本次研究将说明小学美术教学中示范的方法。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示范方法的目的
1.给学生传达一种美术创作的概念
部分美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喜欢用美术图片来当作美术示范,他们觉得只要学生看到了这些图片,然后依照图片的样式去创作,就可以完成美术学习。可是学生看着各式各样的图片,根本找不到自己需要学习的重点。比如以教师引导学生画水彩画为例,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水彩画的绘画概念,就拿保尔・桑德比的著名水彩画《阳台上的温莎城堡》当例子让学生了解水彩画色彩的应用,可是对学生来说,这幅画实在太漂亮,任何一处都值得他们欣赏,于是学生反而找不到学习的重点。小学美术教师的示范,是要向让学生传达学习的重点。
2.让学生觉得美可以通过创作实现
小学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技巧的时候,如果学生觉得美术技巧很复杂,他们就不会愿意主动地学习这些知识。小学美术教师如果能够亲自做示范给学生看,学生会觉得自己亲眼看到这些美术技巧是可以实现的,只要自己照着教师说的方法努力,就能够掌握好美术创作技巧。
3.让学生尝试理解美术的创作原理
人们在实践的时候,会有“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心理,即美术教师给学生讲述再多的知识,学生内心可能也不会信服美术教师讲授的理念,然而美术教师只要示范一次,让学生看到实践效果,学生就会牢牢记住这些理念。以小学美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画水彩画为例,美术教师会说:“要先画颜色淡的事物,再画颜色深的事物。”如果教师示范一次给学生看,学生就会了解到先浅后深的画法易画出层次感;否则,深色的事物会把浅色的事物弄得很脏,于是学生以后就会牢牢记住这种创作的理念。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示范方法的原则
1.用启发性的原则示范
所谓的启发性原则,就是指美术教师在示范的时候要告诉学生某一种画法的原理,然后点到为止,具体的技巧由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去思考、去揣摩,这种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美术教师在示范的时候,把所有的画法全都说完,学生会记不住教师想要说的要点,觉得学习美术太难,从而不愿意再学习美术知识;或者学生将教师说过的技巧全部记住了,然而这些技巧却形成一种框架,束缚了学生的创意。比如小学美术教师引导学生画风景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理解到远处的景物和近物的景物之间的区别、景物远处比例和景物近处比例之间的区别,但是却不要束缚学生具体的创意发挥,否则教师示范得太细,学生就会照教师的示范临摹一遍。
2.用说服性的方法示范
教师在给学生做示范的时候,要注意一边做示范,一边说明学生需要注意的要点。有部分美术教师美术功底非常好,但是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欠佳,于是他们就默默地画给学生看,然后由学生自己去看要点。然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他们很难自己去找到一幅画中的要点,教师在给学生做示范的时候,要边画边给学生说要点。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画人物的眼睛为例,教师不能一味地画一张脸,然后直接画眼睛给学生看;教师要一边画脸部的轮廓,然后说明在这个脸轮廓上画比例线的作用,告诉学生这个比例线能定位眼睛的位置;教师要告诉学生眼睛要依照脸部轮廓的中线设计眼睛,双眼的距离可以试着画开一点,也可以合拢一点,接下来再定位眼睛的大小和瞳孔。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将以上的内容确定下来,就能大致定出眼睛的特色。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勾画眼皮,加强眼睛的特色。教师要一边示范,一边说明每个绘画流程要注意的要点。
3.用代表性的方法示范
教师在为学生做示范的时候,要用各个方法让自己示范的对象具有代表性。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画房子,就不能选择太复杂的或者太简单的房子,而要让自己示范的对象具有普遍学习的意义;教师在示范的时候,要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说明,其他的事物可以留给学生发挥,比如教师引导学生画房子时,要重点强调怎样的房子是正的、怎样的房子是歪的,而房子的细节可交给学生揣摩;教师在做示范的时候,选取的教学细节要具代表性,比如教师需要学生留意某些特别的细节时,要专门画一个更大的事物,仔细画给学生看,以便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点。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示范方法的流程
为了说明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如何正确地使用示范方法,现在以教师引导学生画手部的动作为例说明教师示范的流程,及这个流程中应当注意的示范要点。
1.设计示范的要点
教师在做示范以前,首先就要了解自己要让学生理解哪些内容,这些内容都将是教师示范的范围。以教师引导学生画手为例,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手的姿态、手的皱纹、手的阴影和手的颜色等,教师了解了自己示范的重点,接下来才能够层次分明地为学生做示范。
2.设计示范的情境
教师要用示范的方法引导学生画手,就要让学生对要学习的事物产生兴趣,否则学生不会愿意积极地看教师做示范。为了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的重点,教师要创设出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愿意学习相关的知识。在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玩“猜猜看”的游戏,即教师遮住一些画,只露出一双手,然后让学生猜这个手的主人。学生对猜谜游戏非常感兴趣。一部分学生能准确地猜出手的主人:某双手是女人,因为手的线条看起来比较纤细;某双手是壮年的男子,因为这双手骨节很有力;某双手肯定是小孩的手,它的手型最小巧;某双手是老人,这手有皱纹,还有老年斑。这时,教师再展开全部的画面,让学生看自己猜的成果。教师用让学生猜手的游戏引导学生观察了手的区别以后,可以向学生说明要画好手就是要画出每双手的特点,教师巧妙地设计示范的情境,就能让学生自主地接受教师的引导。
3.注重示范的互动
教师开始给学生示范时,要强调绘画的要点,比如教师一边做示范,一边要让学生注意到每只手指头的比例,让学生不管怎样画,都要注意到每只手指头的长短、肥瘦都不相同;教师要让学生注意手部的动作,不能因为一时高兴画出手不可能做出的动作来,这样会使画面失实;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到透视的作用,同一只手,从不同的角度看,会产生很大的区别等。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可以用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共同参与示范创作,比如教师在绘画的时候,可以故意在某处停下来,引导学生思考,现在这手有一样很重要的东西没有画,如果不画出来,它看起来就不像一双手,这样东西是什么呢?学生经过思考,会回答出教师没有画手指甲。此时教师可以一边夸奖学生观察仔细,一边让学生注意到绘画的时候要注意到细节,只有认真观察自己要绘画的事物,才能把这件事物的原貌再现到画中。教师在示范中注意互动,会让学生愿意更认真地看教师做示范。
4.说明示范的重点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清晰地表述出来。比如教师要一边示范,一边让学生看到人的手背是有弧度的,因为人的手背上有肌肉,它握成拳头的时候,手会微微地呈弧形;那么,如果将手伸直成手掌,手的背部又呈什么样子呢?教师可以留给学生自己去观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到每根手指都是由指根到指梢为由粗向细的方式生长,其中有四根手指都有三根线,这三根线中间的肌肉呈微鼓状,学生绘画的时候要注意到这些细节,而不能将它画成笔直的竖条。教师还可让学生注意到大拇指和其他手指相比,它长度的比例、构造的变化等与其他的手指不同。教师用讲述重点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渡过绘画失真的难关。
总结
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到示范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不能在教学中忽视示范的环节;在示范教学时要把握示范的原则,把握好原则才能把握住示范的要点;把握好示范的环节和原则,就能帮助学生更快地学习和消化美术学习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季琴芬.让示范为课堂添彩[J].教育艺术,2009(01).
[2]时宁.技能示范与小学美术教学[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11).
[3]姚祖学.小学美术要加强示范性绘画的教学[J].教师,2008(09).
[4]付晓枝.中国画示范教学形式的选择和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篇3
关键词: 小学美术 欣赏教学 特征 方法
一、引言
小学美术课程是一门轻松、有趣的学科,它能够开发孩子的智慧,加深对美的理解。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课堂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准确把握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特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提高美术教学能力。
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特征
1.充分尊重孩子的美术欣赏心理和习惯
进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孩子认识外界的事物,增强对美的感知能力。但是我们要明白孩子对美的理解有自身的特点,成年人不应该将成年人的审美观强加给孩子,而是应当适当引导,充分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小学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不喜欢沉闷单调的事物,色彩鲜艳多变的美术作品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多欣赏新鲜活泼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
2.分层次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审美倾向和爱好,他们对美的理解单纯而富有特色,我们应当予以充分尊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十分重视教学内容的安排。通常情况下,低年级的美术欣赏教学比较重视对学生身边的美好事物进行诠释。例如小朋友的画,绘画中的动物、植物,以及童话中的世界等,努力给孩子营造无拘无束的环境。到了中年级,要初步引导学生进行优秀作品的赏析,尽量贴近生活,加深学生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理解。到了高年级,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开始侧重于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并在欣赏中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例如,引导学生进行古今中国艺术作品欣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3.重视学生的欣赏体验
教师已经形成比较成型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方式,但是学生还没有,学生在进行美术欣赏时往往比较随性,但有自己独特的标准,教师不应当一味地批评学生的审美,不应当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过多指责,而是应当在学生没有大的审美偏差的情况下多多鼓励学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
1.讲授谈话教学法
这是一种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运用学生所能理解的,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学生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风格、审美价值等。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渗透作品布局、用色等知识,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当多多进行中国传统绘画作品、陶瓷雕塑作品、青铜雕塑作品等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开放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洋文化”涌入我国,孩子们对外来文化的认同感甚至超越本土文化。我们不可否认,外来文化、艺术作品有其先进性与趣味性,但这并不否定艺术作品就是落后的、枯燥的,我们要利用历史故事、坊间传说丰富古代美术作品教学的课堂,提升学生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兴趣,指引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2.体验式教学法
审美是一种体验,它是无法完全用语言文字灌输给学生的。因此,教师应当想办法让学生自己体验、总结。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利用“视听双重体验”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例如进行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欣赏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充分体会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的美学韵味,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对于一些雕塑作品,单纯的图片资料很难让学生对作品的艺术魅力有深刻的了解,所以有条件地区的教师要尽可能地带领学生参观实物展览,没有这种条件的地区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类似材质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好。
3.互动教学法
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是教师理解学生思想、增强师生感情的重要环节。教师对学生的理解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获得知识需要同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在布置少量预习作业,例如查找资料、了解作品主题、分析作品历史背景等。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这些资料是很容易找到的,教师布置这样的作业并不会给学生造成负担,还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增加课堂的话题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围绕作品进行提问,还可以要求学生谈谈对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围绕作品的创作给学生扩充一些文史知识,使课堂变得更丰富多彩。这种互动式教学的突出优点就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进行互动式教学还要突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他们获取学习美术知识能力的同时学会合作与分享,全面提高他们的能力与素养。
四、结语
艺术的世界瑰丽繁华,广阔无垠。我们能接触到的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所学知识,用心与学生交流,就能带给学生丰富的心灵体验。我们不能忽视对学生美术欣赏的教学,因为我们的不在意、不关心,也许会扼杀一个出色的艺术家。我们要怀着对艺术的崇敬、对孩子的爱教学,使他们懂得民族的是世界的,使他们怀着自豪的心情学习美术知识。我们要培养心怀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热爱传统艺术作品的学生,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同时努力吸收外来艺术作品的精华,使中华艺术变得更绚丽多姿。
参考文献:
[1]苏敏妍.水融相得益彰——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3(13).
[2]薛春霞.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6(06).
篇4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美术科目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学生思维要活跃,想象力也要丰富,这些与教师的科学引导及教学手段有密切联系。合作学习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提高了小学美术课堂效率与质量,具体分析如下:
一、对于美术课堂来说,建立一个供学生交流、合作的平台非常重要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学生认知发展入手,将学生兴趣作为基础,开展合作学习教学,学生之间要进行合作、探讨,这样才能够顺利进入问题中,进而提高学习有效性。如: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他们发问,学生提出问题:“彩虹的颜色有几种呢?”这个时候教师从学生的认识程度考虑,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采用教学道具三棱镜,在阳光下面三棱镜的光芒折射在黑板上,非常美丽,折射的光芒有七种颜色。这个学生都会感觉十分惊讶,有的学生甚至还会不由自主地说出好漂亮啊,好像彩虹啊,此时教师实际上已经很好地回答了学生的问题,然后教师引导性地让学生之间展开交流,一同讨论彩虹的颜色有几种,都是什么颜色,进而在图画本上画出自己心中美丽的彩虹。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实践,动手动脑实践,建立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平台,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问题的讨论,教师的直接讲授非常关键。
二、“合作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应与尝试教学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尝试教学法在多年的实践之后发现,其教学有效性的效果非常显著,因此将其与合作学习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是提高小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有效措施。所谓尝试,其本质就是学生独立进行学习,也就是一种学习上的尝试,其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小学美术课堂上不能够一味进行知识灌输,科学地将提问、合作与讨论相结合,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本联系、组建小组进行讨论,动手操作,中途合理提问,最后实现问题的解决。
三、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要依靠教师的引领,才能够实现对知识的正确认识,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对于问题的理解困难也会比较大,因此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从旁给予正确指导,非常必要。
四、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5
【关键字】美术教学,高中美术,教学方法
首先,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应该明确高中美术教育的目标。也就是说高中的美术教培养出来的高中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一个标准。
1、以个人或者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运用直觉、想象思维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探索表现技巧。
2、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以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要学生学会分析和评价美术这一文化现象,教师就必须带领学生回到情境中去,回到历史中去,回到文化中去,因而美术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学习。
3、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到研究性学习之中。学习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获得零碎的、没有实用价值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运用知识、创造生成新的知识。课程走向综合,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它有利于整合和完善学校教育职能,改变教育功能的现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的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由此看来,高中美术教育的四维度是紧密联系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实践、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实际,针对社会更新发展、人的终身发展而制定的,它对我们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经过三年高中美术教育的学生真能达到以上的目标吗?
我们应该能看到现在社会的的一些年轻人总是打着个性的旗帜,穿着稀奇古怪的服饰、议论着低俗书籍影视,审美观念完全与学校里面的美术教学内容背道而驰,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美术教育究竟出了哪些问题。
误区一:重显性,轻隐性的功利主义。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往往觉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十分重要,特别是学校教育工作者,上级领导和社会对自己的评价主要依据是一种显性价值――升学率。“搞素质教育,连升学率都上不去,还有什么素质可谈?”于是,作为学校领导考虑学校的生存问题自然要把升学率放在首位。教育者如果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看问题,只考虑到今年,明年将要发生的事情,那么不管你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口号喊得多么响亮,都是徒然。一个教育者,如果随时想到的都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又怎么会任美术欣赏这么重要的人文学科课程虚设呢?而且,当前的高中生,从早上5点多起床,一直忙到晚上11点,睡前有谁不希望来轻松的艺术享受?长此循环往复,我们的大学招收的又是一些什么样的学生?是全面发展的吗?是人格健全的吗?是懂得中国优秀文化的吗?是对各国文化了解并能包容的吗?美术文化会很好的延续吗?一个没有艺术气息的民族又会是怎样的呢?这些隐性的问题,答案不可能是肯定的,有的大学生,穿衣打扮连基本的配色知识都没有,有的大学生连中国画是什么都不懂……。这不能不说是美术教育的失败?因此,笔者认为,轻视高中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性,甚至将其变为虚设,而只重视少数美术专业学生的升学,这是只注重显性的升学率价值而忽视隐性的人的培养的功利主义思想。
误区二:重眼前,轻未来的功利主义。
当前艺术专业院校或综合院校的艺术专业每年每生学费在1万元左右,且不断快速攀高,并没有考虑学生今后的出路问题,让更多的学生觉得考美术专业更容易。同时,此举迎合了高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心理,他们认为考美术专业是上大学的捷径――美术专业门槛低,文化课要求低,而专业课的打分在某些人看来也是弹性很大的。所以“双差生”都可以想方设法来试一把。高中的教育者认为,只要学生能上大学,升学率就起来了,奖金就拿定了。在这里,学校,家长,教师看来事三盈的事,那又何乐而不为呢?但是,这几年大量的美术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已经非常凸显,究竟是学校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
误区三:把美术想的过于高端,认为美术是一小群人的游戏
在笔者的教学中发现在对美术的认知当中,认为美术就是象毕加索、达芬奇那样的艺术家一样,站在画架前挥毫泼墨,作出旷世巨作。他们不明白其实美术是一种大众艺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处处充满了艺术。
这光光是学校教育的失败吗?笔者倒是认为这不光是学校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对美术的一种错误的认识。包括笔者在和其他科目的老师接触中,做为高中教师的他们也都是有着这么一种认知。而这时候问题又转回到了学校,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有个对美术的正确而理性的认识,那么这个误区将永远的存在下去。
美术教育是一门技巧与精神思想并重的教育类型,美术绘画的技能基础教学以及人文艺术鉴赏教学二者统一于现代美术教育的整体内涵之中,共同构成了美术教学的基础。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我们除了要培养学生在绘画方面的能力,包括绘画技巧、色彩搭配等,还需要培养学生美术鉴赏的能力,尤其是人文素质以及艺术内涵感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平行学科只中寻找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知识与教育方式,即整合各学科优势,让学生积累足够的人文知识,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性
高中美术教育有其独特的功能,其目标就是培养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需要对高中美术教育进行合理定位。详细地说,高中美术教育就应该以审美教育为中心,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念作为宗旨,以传授基础知识和技巧为基础,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思维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艺术的实用化、大众化以及社会化。长久以来,,美术教育在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拥有不可取代的优势。但这种作用不断的被错误地认知,因此造成高中美术教育在现实美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式方法,实现当代艺术走进课堂,真正的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闫军.高中美术教学方法初探.《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篇6
[关键词]中职美术;教学方法;优化
课堂不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平台,更是师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场所。优化课堂教学成为广大教师不断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试针对中职美术教学方法进行探究。
一、精心选取内容,培养学生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单一技能的传授,这种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我们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充分结合起来,满足学生的需求。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应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利用美术作品的熏陶作用,陶冶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同时,教师可以经常让学生接触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体会作品的文化内涵。此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走进生活,通过对大自然的欣赏与观察,了解自然风土人情,并从中有所感悟和体会。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和创新意识。
二、运用模块教学,优化教学结构
模块教学方式是一种比较适合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主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素质为核心,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重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例如,在给图像处理专业教学“美术基础课”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并结合专业课程实际,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四个模块,即:设计基础、理论、实践和实例鉴赏四部分。模块式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具有较强概括性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也明确,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同时也有效避免了出现重复讲解的现象,节省了课堂时间,有助于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合理、有效的评价。在实训模块中,教师还可以将前两个模块的作业整理成几个小的单元,并将每个小单元重新设计整合为一件新的美术作品,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实践技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三、立足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美术教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作为美术教师,要学会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的探讨,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尤其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更要体现美术教学的这一特点,将学生的专业课程与美术实践相互联系起来,争取做到在理论学习中加深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四、拓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
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因势利导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美术是一门艺术课程,创新是美术创作的灵魂,也是艺术作品的生命。中职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活动比较活跃,教师需挖掘他们身上潜能。教师应通过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等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敞开心扉,鼓励他们宣泄自己的情感,用美术作品展现出自己的个性,从而完善学生的心理素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五、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普遍出现在课堂上。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能提供新型的、有趣的教学手段,而且能够将作者瞬间产生的创作灵感快速转化为艺术形象,这是其他所有绘画工具所无法达到的。面对这一新型教学方式,教师要重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增加教学内容和容量,实现教学方法的推陈出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对于“色彩原理”的讲解,教师往往用字来取代色彩,导致色彩之间的对比不明确,直观性和形象性较差,学生只能依靠自身的联想加以比较和感受。运用多媒体手段,则可以从网络中搜集大量的艺术作品,用实例来分析色彩对比及调和,还可以利用Photo shop软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相关图画,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掌握能力。
六、运用科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美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美术作品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主观性,比如同一幅作品,有的教师喜欢,有的教师不喜欢,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绘画的线条流畅、画面干净整洁就是好作品,而有的教师则认为具有创新力和想象力的图画才是好作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积极的评价措施,对充满创新力和表现力的作品给予肯定,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为发现者和探究者,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应经常为学生创造机会,满足他们的探究需求,让学生在友好切磋的过程中,学会接受别人、尊重别人、赞美别人,提高学生自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职业学校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只有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问题,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并从中总结一定的经验,才能为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丽娜.浅谈改革中的中职美术教育[J].职业技术,2011,(11)
[2] 许洁.新视域下中职美术教学现状及解决的对策探析[J].文理导航(中旬), 2010,(10)
[3] 程瑶.浅谈对美术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07,(18)
篇7
学方法的原则。
一、创造性原则
所谓创造性原则,是指教学方法的优化,贵在创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创造性地发现、选择教学方法,敢于标新,大胆创新。笔者在美术欣赏课上,不急于把绘画大师的作品欣赏评述给学生听,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审美眼光结合学习、生活中已学的美术知识来评述作品,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体验,思考,鉴别,判断,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在此过程中,笔者注意精心设问质疑,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以想象的广阔空间,便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用笔来说话・写意水墨画》一课中,笔者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古代水墨画大师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给学生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在感悟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自觉获取知识、勇于探求真理的热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还让学生自行欣赏、比较、分析《东庄稻畦人》(明代沈同)、《有柏树的麦田》(荷兰梵高)这两幅作品。学生通过比较、感悟、讨论,进而了解西方油画与中国画在表现材料、表现风格、追求画面效果的不同,认识到虽然两幅作品描绘的都是田野,但由于两位画家赋予作品的情感不同,与之相对应的用笔、色彩也就有所不同。正因为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他们才能获得深刻的知识。总之,大凡在教学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在教学方法上辛勤探索、锐意求新。因此,教师应不断用新的思路、新的视角来改革课堂教学。
二、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教师在选择、制定教学方法时,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主动地发展。如果不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调整教学,就很难发挥学生的个性思维,而且还会让课堂变得沉闷,致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笔者在《花花朵朵・平面图案设计》一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通过多媒体呈现出多种优美图案、造型,给学生直观形象的视觉感受,让他们自己在众多造型优美、形象生动的图案装饰造型中体会到图案的装饰美,进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其次,让学生们主动地感受美,趋向美,拥抱美,在审美中获得兴趣,获得知识并形成能力。在整个课堂中,都是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答,笔者只起主导作用,由此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此外,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意外事件,笔者也适时进行了调整,最终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激励性原则
所谓激励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所采取的评价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笔者认为,一方面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发挥电教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另一方面,要经常激励和鼓舞学生,并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挑学生的“刺儿”,且评价过低,学生就体会不到成功的欢乐,久之,便会形成一种逆反心理,从而厌倦学习。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师要做到积极评价,以鼓励为基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获得成功感。在评价时,应既重结果更重过程,不纯粹以技巧来评价学生作品的优劣。只要学生在作品中赋予了情感,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感受,就可以视为成功的作品。同时,要多倾听学生自己的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肯定、鼓励、欣赏中感受到成功,从而增强自信。
四、实践性原则
所谓实践性原则,即注重学生实践,注重操作。美术教师应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动脑、动眼、动口、动手。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在中小学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看尤其着重训练。”美术教学是以实践演练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它的任务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某些绘画技巧,理解和掌握美术,培养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创造能力只有通过训练这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才能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因此,学生要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包括艺术欣赏实践和艺术创造实践。
篇8
关键词:中外美术 名作赏析 教学方法
赏析是鉴赏的一个过程,是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针对美术师范生,教师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因此,在进行赏析教学时,要教会学生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美术水平、兴趣等方面,进行教学。以下笔者主要从中外美术名作赏析方面入手,浅谈几点看法,与广大教师交流分享。[1]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赏析兴趣
在赏析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尤为重要。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尚不具备很强的赏析能力,对于中外名作作品也不了解,因而很多作品在学生眼中都是没有太大差异的(单纯地认为只是每幅图画画面不同而已)。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学会运用情境教学,带领学生入境学生。高校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结合中外名作,创设贴合小学生的情境,而不是单调地展示作品。为了最大化渲染情境,高校教师还可以教学生利用一些辅助工具或者手段,例如背景音乐的运用、多媒体屏幕的运用、语言的运用等。例如,在学习中国美术名作《清明上河图》这一作品时,高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创设情境:同学们,古代还没有发明照相机,那你们知道艺术家是如何描述和记录当时的生活吗?这一问题情境可以牵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发挥想象。设计这个情境主要是以更为自然的方式过渡到古代艺术家利用笔墨描述当时的生活,并留下一些璀璨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品味、去赏析。等学生兴趣被激发后,再利用多媒体出示《清明上河图》,并抛出相关问题:《清明上河图》描述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的风光?总之,高校教师在教学生利用情境导入时,要结合学生学习特点、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巧妙导入,并控制好导入时间。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学,还应设计相对应的问题牵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深入赏析兴趣。[2]
二、展开比较教学,提高学生赏析能力
在美术名作赏析课堂中,展开比较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可以是求同比较;也可以是求异比较;还可以是相似比较。运用比较教学法,学生更有动力去赏析、对比,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高校教师在教学生上名作赏析课时,可以从比较教学入手,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让小学生有事可干。例如,在学习《中国画与油画》这一内容时,高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对比角度进行教学,引导小学生展开对比,提高自身的赏析能力。首先,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清明上河图》和《莫雷附近的杨树林荫小道》;另一组是《李白行吟图》和《蒙娜丽莎》。其次,让学生从对比的角度分析这两组名作(角度自己定,可以是求同、求异、相似的对比)。在这个环节,高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学,提高效率(渗透分组知识,如人员分配、任务确定等)最后,请学生回答对比分析出来的结果。等小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呈现出完整的对比分析答案,强化学生的认知。总之,整个对比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分析合作为主,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同时,作为教师,也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
三、进行作品点评,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在中外美术名作赏析课时,还要给予学生点评作品的机会。这是因为学生在赏析时,必然会有独特的感受;而只有利用语言将这些感受表达出来,学生对作品的感受才会更强。例如,在学习《画家凡.高》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增设点评环节,让学生说出欣赏后的感受。本节课主要是欣赏凡.高的经典名作,如人物画《吃马铃薯的人》、风景画《星月夜》、静物画《向日葵》。在引导点评时,应逐渐摆脱传统的“这幅画好美”、“这幅画太妙了”等不具体、模糊的评价上,而应逐渐深入。例如,从作品的风格、色彩、内容、用笔、人物形态、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点评,从而增强小学生对名作作品的理解,同时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相对应的提高。[3]
四、开展课外活动,拓宽学生赏析视野
中外美术名作赏析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高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加一些校外的美术名作展览,让学生亲自观看、赏析,感受作品形象、特点等。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教小学生,让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师,一起欣赏、感受中外美术名作,获取直观感受。作为教师,则可以采取边讲解、边欣赏的形式。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能够维持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因此,高校教师要多启发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赏析视野,让学生爱上赏析课,并从赏析过程中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高校教师在上中外名作赏析课时,要以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教会学生如何给自己的教学对象上课。同时,作为教师,也要不断的学习、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带领学生深入学习。
参考文献:
[1] 王宏莉. 美术欣赏课培养初中生审美能力的实验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9
篇9
【关键词】初中美术 教学方法
一、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
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主要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也可称为传授型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呈示法等。从表面看来,传授型教学方法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但其实,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只有在激励、鼓舞了学生的自我活动时,才能被学生所接受。
(一)讲授法
讲授法亦称为“讲述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动地接受、掌握知识素材的能力。讲授法是教师重要的教学方法,运用其他教学方法时也少不了讲授法的配合。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1.教师要熟悉讲授内容,教师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逻辑性,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突出重点,讲透难点,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2.讲授语言要合乎语法要求,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要使用普通话,语速适当,清晰洪亮,切忌出现对学生有副作用的内容和不文明用语;3.要善于调动学生心理逻辑和关注学生的情绪反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思维共鸣,并与提问、讨论等方法结合,使学习更加主动;4.在一般美术技能课中,教师讲授的内容要少而精。当然在美术常识或欣赏课时需要较多的讲述,而在单纯的练习课中会讲述得更少,其主要的原则是:尽可能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会学习;5.讲授时应辅之以多种其他信息源,比如结合各种演示、呈示手段,或借助板书、板画使讲授内容更加形象化、条理化,这比单一口述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更能有效地说明问题。
(二)演示法
演示法也称为“示范教学法”。是在实践性教学中教师执行一套规范性的程序或动作,引起学生相应模仿行为的教学方法。常用于技能性操作或工具、器械、设备的运用等教学。教师的示范与学生自主地完成作业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只有当学生熟悉学习方法时才能唤起较为自主的学习活动。但若没有教师的示范,这将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学生练习之前,只能教师示范,诸如绘画技能或步骤操作、工艺示范表演等多种,以及工具、材料性能及使用技法特点演示。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1.教师要有精湛的动作技能和良好的示范技巧,演示的动作或步骤要清晰、准确,以最有利于学生积极效仿的方式进行示范;2.某些演示物或图片应在课前先制成半成品,选择技能难点或最关键的过程进行演示,以节省时间;3.对于学生已能够操作或通过努力就能操作的技能、方法或步骤,哪怕会有一些摸索、尝试的过程,也应尽量让学生自主地去做,这会有利于发扬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索精神,而教师过细的、反复的示范反而会使学生不耐烦。
(三)呈示法
呈示法是指教师借助静态的物像进行直观教学的方法,以及将某些事物、现象、过程直观性展示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一般可包括实物、模型、范画、图片、幻灯等教具的呈示和参观展览会、生活场面、实地表演或听录音、观看电视录像等。其基本要求:1.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选择呈示教具,使之与讲授内容紧密配合并适合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应该有较高的信息含量和审美价值;2.呈示的教具要少而精,物像要有高质量的视觉效果,应保证有一定的尺寸和清晰度,保证呈示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是借助师生对话与活动,共同思考、共同探求、共同解决问题、共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它的基本形态是师生之间的教学对话和课堂讨论,以集体讨论、集体思考为基础的学习,或者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地操作和创造。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由师生共同掌握。知识、技能及洞察力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学生能动的生产性活动获得的。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社交能力与自主性,形成社会态度。
(一)对话法
对话法又称问答法,是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得出结论、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对话法的主要特点,是师生之间不像讲授法那样教师讲学生听,呈信息单向流动,而是通过师生之间相互提问、回答促进思维、获得新知,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学习的调整、指导、评价等手段形成信息双向交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师生双方的沟通;但也容易出现意见分散,知识结构不易系统化等问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总结。基本要求是:1.教师必须熟悉教材,有较渊博的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教学艺术,善于启发诱导;而学生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实际经验和分析能力,否则会引起教学目标的偏离或降低教学效果,也容易出现教学时间的浪费;2.所提问题应紧扣教材,难易适当,立意明确,有启发性,求答范围清晰,并准备好正确的答案,对话后要及时小结;3.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课堂纪律,学生大胆发言,不宜批评。
(二)参观法
参观法是指组织学生到大自然或社会特定场所,观察、接触客观事物或现象以获得新知识和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可分为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和总结性参观。具体可以是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到动物园观察动物,到风景区欣赏名胜古迹,到工地或农村了解工人、农民的工作等。虽然平时学生也接触上述的事物,但在教师的指导下参观,可以使学生由无意注意变为有目的观察,从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加深形象记忆,激发创作表现欲望。
篇10
[关键词]速写;结构;动态;临摹;思考
速写是素描的一种,是快速表现造型的一种方式,以记录短时间内对事物的感受和其本身的形象特征,捕捉生活中美好的瞬间,使感受和想象形象化具体化。速写最能体现出绘画者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身边事物的新鲜感受,画面生动感人,是一个显著特征。在安排学生训练的过程中,要讲究快慢结合,快的速度可以说是两分钟一张,迅速把握人的大动态,不拘小节,它能够用最简练的线条来体现出画面最大的张力,体现出这种包容力,所以最能体现画画的本质。
一、 关于学好速写的建议
应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有针对性地设于教学方案,并落实到个体的学生之中。教师的责任是启发指导、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勤动手,同时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观察、感知生活中那些动人心弦的心理情节和生活细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觉得要注意以下几项原则:
1.明确意图,抓住对象主要特征。画前要先观察,然后思考。要注意观察对象的动态特征,生理特征,尤其是神态特征。
2.注意构图,对象被画在纸上的位置大小,我们先要有大的估计,不要画得太偏,太大或太小,从而使画面不完整。
3.用整体的观察方法。正确的表现对象,要整体地观察。
4.注意人体躯干运动的规律和四肢运动的变化。
二、 在速写学习时应注意的事项
1.控制人物速写的比例
人体比例就是人体各部分有一定的长,宽比例关系。画人一般以头的长度为标准,人物速写的比例观察可以从四方面入手,形体的观察:形体特征首先反映在形体比例上。人体比例为“站七,坐五,跪四,盘三半”,人物比例特征经常体现在高矮胖瘦上,瘦长着常显头小腿长,而胖矮者往往头大腿短,观察时候要看出不同人物的差异,并在表现中强调这些差异。
2.掌握运用结构
结构式人体各个部分的组合,衔接或排列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其组装的形和体。速写的目的在于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及严格的造型能力,所以写生者必须具备扎实,熟练的人体解剖知识,这样在速写写生中才能游刃有余,人体的内部结构式没有变化的,变化的只有随着人体运动的动态,衣纹等,因此线的运用与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表现方式要为结构服务。
3.把握人物速写重心与动态
重心点一般站立时在肚脐,但随着动态的变化中心也会相应的发生转移,先将重心确定后在确定整个画面的聚散安排,才能够使得画面具有稳重感,整个画面看起来才会舒服、完整。动态一般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种姿态,把握动态时往往要靠自己对目标的感受和记忆。“动态线”是人体运动的概括,掌握动态线就抓住了大的比例、结构、和动势,在处理这一关系同时要注意身体与衣服紧贴的部位的处理,动态的重心以及身体关键部位的结构关系。人体的头、双肩、胯、双膝或双脚的四条动势线构成人体的基本动态,动态的产生使人体的一侧相对紧密剧烈,而另一侧则相对平缓柔和。人的基本动态结构可以概括为:一竖、二横、三体积、四肢。
4.处理好人物速写中的节奏
画速写有一个轻重缓急,形成绘画的节奏,在用笔的轻重上面又能形成一个强弱的节奏,抓大的动态要快而新,比如说躯干,腿部体现人体最大动态线时切忌犹豫磨蹭,而画细节的地方要放慢,比如头、手、脚、衣领、袖口、裤腿等部位;强弱的节奏可以把速写表现的更有张力。像画一条用力弯曲的手臂和一个紧握的拳头,可以下笔肯定重一点,而松弛的手臂用线可以放松一些。
三、临摹、写生、默写相结合的原则
无论学习什么都要讲究一个方法,速写也是如此。写生作为基本功的训练,与临摹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但如果能在写生过程当中进行有目的的临摹,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分析性地临摹,针对自身在写生过程中的弱项、难点对其进行局部临摹,研究作者是如何用点、线、面来组织画面,并将其拿来为我所用,用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为提高表现技艺的便捷之法人。只有多学习多练习,才可以熟能生巧、水到渠成。在教学实践中,觉得默写不同于慢写和速写,不是边看边画,而是先观察、感受,之后抛开对象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凭印象画出来,此时在你笔下所描绘的是给你印象最深刻、最生动的东西。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默写还是相当有难度的,对此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将此进程分解成几个阶段进行就会简单多了。看(感受)几分钟,之后能画多少画多少,再看,然后再画,直到画完整为止。经过多次的练习,默记的能力定会不断提高。
- 上一篇:实验室相关管理制度
- 下一篇:农村交通安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