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理论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8 18:10: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学理论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学理论基本知识

篇1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有什么 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体育、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创业基础课程、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等,旨在提升学生的基本知识素养、科学与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和身心素质。

2、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特殊教育概论等。

3、专业方向课程

各高校可根据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方向课程,教学内容应涵盖业务方面核心知识点,如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教学技术与媒体、学习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等。

教育技术学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教育内容的复杂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对多媒体教学提出了要求,教学过程追求感染力和灵活性,追求在视觉和听觉中获取知识。随着各地都在扩大高中招生规模,争创现代化教学设施,纷纷设立语音室、计算机室、电教室、多媒体教室等,而现有在职的老教师对这些新技术都很陌生,各类中小学对教育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教育技术学成为教育学科的后起之秀,就业趋势逐年看好。

不过专业能力不好的毕业生进学校的工作内容主要就是教学和管理机房。由于该专业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科技含量比较高,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当教师的可以改行去电台、电视台、计算机软硬件公司等。毕业生可选择的行业幅面宽,就业单位除了考察专业基础知识外还会重点考察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实际操作水平,所以,那些图像处理技术过硬、计算机软件技术过硬的有真本事的毕业生,获得高薪也并不难。

拓展阅读: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技术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新技术教育应用方面的基本能力。

1、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学习理论知识、教学与课程论知识、传播学知识、系统科学理论知识等。

2、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试听媒体技术、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3、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视听媒体理论、程序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知识管理理论、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4、专业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程序设计、数字电子技术、数字影视技术、音乐和美术的基础知识等。

篇2

关键词 基础教育 美术课堂教学 发展策略

一、目前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美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目前,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课堂内的教学形式为主要的授课形式,而很少进行过课堂外授课的形式。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加强学生对现实生活、艺术环境的美术现象进行了解。但实际上,当前的美术课堂教学很少进行室外的教学,学生一般没有课外作业,偶尔会有时,学生在课外完成作业的质量极其不好。同时,部分教师认为学生既然在课外完成作业质量差,也就不再布置课外作业,以为其他科目让步。

(二)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目前,许多教师认为这一学习领域的课内时间有限,学生的基础较差,所以不能进行口述和文字的学习检测。但实际上平均每学期学生只能完成一半的课堂作业。

学生不能完成作业的原因有:(1) 教师课时安排不合理,学生不能完成随堂作业;(2)学生进行练习时遇到的困难较多,如工具准备不全、学生对课堂内容不理解等;(3)部分学生对练习不感兴趣或不重视等。

(三)美术课堂教学设备状况

目前,从美术课堂的教学使用设备看,比较好的学校一般情况的教学设施较完善。

尽管如此,能够到专门的美术教室去上美术课的学校极少。有的老师认为,如果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学生不能完成像“国画”类的课程;有的教师认为,没有计算机室也就不能完成让学生在课堂上查阅电子资料的过程;还有的教师觉得,即使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对教学的用处也不大,或存在操作不熟练、麻烦等原因也不在课堂教学中应用。

二、目前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在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在美术课堂教学小学生缺乏口述、文字表达方式和评价环节;(2)教师缺少对整体教学进度的计划安排和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3) 学生作品中形象摹仿过于严重,缺乏创造和想象;(4) 学生作品中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5)学生在设计和创作过程中缺少对美术学习的回应;(6) 美术课堂教学中无法在传统遇到摘 要 基础教育改革和课程标准施行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是否发挥出应有的推动作用,已成为美术教育的关注焦点。本文分析了目前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美术课堂教学发展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 基础教育 美术课堂教学 发展策略创新的变革中处理好教学矛盾。除此之外,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在创作、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自身对美术学习的思考和感性认知的升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

(二)欣赏与评述领域学习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欣赏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没有设定欣赏课明确的课程目标,教师没有目标就不能按照欣赏课的内容、环节以及意图进行教学。主要表现在:第一,在课堂教学中的无效环节过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一个角度,使学生参与时过于被动,没有讨论的核心问题,这样就更无感受。

第二,在欣赏教学中,知识代替了体验。

这样就缺乏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能让学生的视、知觉同时活跃起来。第三,在欣赏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缺乏质量,这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第四,在欣赏教学中与生活和时代联系较少,忽略对美术现象的欣赏。第五,缺乏学生对实物的欣赏和在一定艺术氛围中的欣赏。除此之外,教学太过模式化,没有结合新的理念和参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除此之外,在综合与探索学习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此学习领域的教学不理解甚至采取放弃的做法。

三、加快美术课堂教学发展的主要策略(一)认清美术基本知识、技能与美术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美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这种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要通过美术的基本知识来实现,离开了艺术知识也就不是美术课堂的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基本知识和技能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媒介,对美术学科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完善其人格、丰富精神生活等,所以美术知识和技能只是一种载体。艺术知识和技能与美术课堂教学的关系是: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时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课程中的呈现方式,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方面。

(二)重视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大学美术教育除了注重教师基本知识结构的培育的同时,应该重视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在培养过程中,融合美术课程设计理念,并结合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进行教学,关注教学的变化,注重教学的设计等。

(三)完善美术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开发美术课程资源现在的美术课堂教学具有模式化,这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快乐的程度。因此需要加强完善美术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开发美术课程资源。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学设计环节,从最基本的对教材的研究开始。其次,课程资源的开发应首先着眼于最容易利用的资源——教材;再次,从教材出发,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课堂教学设计相结合。

(四)注重学生的艺术体验

美术课堂丰富的创作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包括幸福感在内的丰富的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色彩、线条、材质等视觉元素可以满足学生对这一体验的审美需求等。

因此,在关注学生快乐的学习中就要注重学生从美术课堂教学中得到艺术的体验过程,发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得到快乐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应注重完善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的讲故事导入法,鼓励学生体验多种材料、工具在创作中带来的不同感受,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视觉表达符号,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对物体形象进行变形创造等。

(五)完善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通过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增强学习信心,有助于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认识教学效果,改进教学设计,完善教学管理。评价的类型分为真实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师院校 美术教学论 新型美术教师人才

高师院校美术教学论是新型美术教师人才培养的一门主要学科,它具有实践性强、理论性丰富以及综合应用性高的特点。通过对它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初等美术教学的基本知识,形成一定的教育理念,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同时还能具备初步美术教学研究能力。但传统的高师院校美术教学论与现代新课程改革高效的要求存在诸多矛盾与反差,无法满足社会对这种新型美术教师人才的培养需要。当下,此门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改革的意义

(一)高师传统美术教学论课程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学论课程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学校对该课程重视不够;对讲授此门课程的教师培训不足;同时课时少、学生数量多,导致教师授课、指导质量不高,不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与提高教学技能水平;对试讲所用的微格教学硬件及其他相关设备配备不够;缺少教育见习,学生观摩学习机会少;由于高校连年扩招导致学生文化理论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备课、讲课能力不一,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美术教学论课程必须进行改革。

传统美术教学效果与现代新课程改革高效要求存在着矛盾反差。该课程如果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继续采用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仍不具有理念中的主题、教学三维目标、人文关怀、创新性等,没有明晰的重、难点,将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

(二)国外高师的先进做法提示我们对美术教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

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新型美术教师人才是社会需要,也是提高美术教师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方向。当今世界各国都以这样的指导思想进行人才的培养。日本强调高等教育要适应综合创新的科技发展趋势,十分重视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在日本各高等院校普遍实行有利于综合人才成长的完善的学分制,理工类大学大量开设科学技术社会学等综合性跨学科课程,学校的选修课在全部课程中占25%至40%。西方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基础性人才素质的培养。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特别是近几年,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和尝试,旨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综合素质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2001年5月29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28条指出,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加强师范院校的学科建设,鼓励综合性大学与其他非师范类高等学校举办教育学院或开设获得教师资格所需的课程。意味着教师的培养培训在过程上由分割走向一体和连续,在体制上由封闭走向竞争,教师来源渠道由单一走向多元。这加剧了高校之间的竞争。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改革高师院校美术教师人才特色培养模式显得十分必要。

二、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学论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美术教学论课程教师的培养,应以各种方式有计划、多途径、多层次地选派更多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短期、脱产培训和学术访问,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培养专业学科骨干;改变美术教育教学陈旧理念;经常组织教学论课程教师到美术基础课程改革成功的省份进行考察、学习,直接感知、体验课改的精髓;经常聘请优秀地方美术教师交流、探讨;改善目前各高师美术院校教学论教师的现状,提升教师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美术教师人才。

加强美术教学论课程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特别是中年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学校、学院也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助力度和科研成果奖励力度、激励制度,使教学论课程教师在完成好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投身科研工作,为今后更好地培养创新美术教师人才提供保障。

(二)调整美术教学论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综合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1.提升学生综合专业素质

增加与现行基础美术教育相对应课程以及选修课程科目,如艺术文学、音乐、舞蹈、书法、中国文物史、世界文物史等,让学生了解学习多元文化知识,形成综合的艺术修养。多元的文化知识是展现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前提。

2.提升学生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应加大对教学论课程的资金扶持力度,对地区优质资源的利用,将好的基础美术资源引进来,还要聘请优秀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做公开优质课示范课,让学生有所认识、有所感受,以此作为指导、处理教学上存在的差异,以范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

增加教育见习课程,延长实习时间,制定教育见习、实习的工作要求,积极加强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学习,在实习中能较纯熟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将教学因素综合性地组织、处理并运用到教学中去,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教学综合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在实习结束后进行教育实习汇报、学生赛课等若干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美术教育教学创新的潜能,培养更多、更好的新型美术教师人才。

3.在实习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在实习中锻炼和提升学生美术教育教学技能,展示学生才华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反思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大量的调研和科研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教改工程项目《高师美术教学论与新型美术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G2012010366)

参考资料:

[1]李成良,顾美玲.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4

关 键 词 :美术教师 美术教学 心理因素

美术教师肩负着对学生实施培养和提高具有良好美术素质教育的重任,要以现代美术知识技能武装学生头脑,把他们塑造成具有高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操的人,时代对美术教育和美术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有教师和艺术家共有的心理素质,以及相应的师德和艺德。美术教师良好的教学心理品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在美术学习和美术教学实践中自觉培养和逐步形成的。

一、美术教师的教学兴趣

对美术教学的兴趣,是美术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美术教师对美术学科和美术教学法的研究兴趣,对所教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教学兴趣的中心。这种兴趣不仅促使美术教师积极、刻苦地钻研美术专业知识技能,认真、负责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且促使美术教师接近学生,研究学生美术心理和美术学习的发展规律,从而探寻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专业兴趣,往往也会萌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对国画有兴趣的教师,会引起学生对国画发生兴趣,对设计有兴趣的教师同样也会引起学生对设计发生兴趣。

美术教师的兴趣不应局限于美术学科,更不应局限于某一画种,而应具有广阔的求知兴趣。如美术教师应有一定的文学兴趣,缺乏文学修养的教师,语言不生动、不丰富,难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再如,音乐、摄影、书法、集邮等都与美术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美术教师若对此有广泛的兴趣,必然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艺术爱好,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因此,美术教师的兴趣广,不仅有助于教师本身对美术教育工作产生稳定、持久的兴趣,而且对学生学习美术的活动具有一种积极有效的推动力量。

二、美术教师的教学情感

美术教师的教学情感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是教师重要的职业素质之一。

美术教师的教学情感,首先体现在对美术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它与美术教师的职业兴趣,对于教育年轻一代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有关。作为教师应该具有一种高尚的敬业精神,才会具有良好的情感品质。

事实证明,做一名“美术教育家”要比做一名“画家”难得多。一个美术教师能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能把所学的美术知识技能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的时候,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美术教师有了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自豪感,就会产生踏实的工作作风、坚定的工作志向,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三、美术教师的工作意志

美术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必定会遇到各种主客观困难,特别是在当前教师待遇偏低、美术学科在学校教育中还十分薄弱、教学环境和条件尚未得到彻底改善的情况下,美术教师没有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意志,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

美术教师的工作意志主要应具备以下四点:1.具有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明确目的性和力求达到这一目的的坚定意向,这是动员自己全部力量以克服教学工作困难的内部条件。2.具有教学内容和方法选择的果断性和坚定性,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的内在力量。3.具有沉着、自制、耐心和一贯的坚持性,这是美术教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效地影响学生的重要品质。4.美术教师具有的工作精力和毅力,这是影响教育和教学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当前,学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困难很多,有来自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等方面的许多现实问题,针对这些暂时无法立即解决的困难和障碍,教师的工作意志的培养就更为重要。

四、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美术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自身应掌握美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为全面而扎实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表现能力,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教学方法,具有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了解国内外美术教育的发展动向,胜任学校美术教育和教学工作,并能组织学生的课外和校外美术活动。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是他们业务规格的基本内容,既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指标,具体包括:1.掌握美术历史和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如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心理学、美术技法理论。2.掌握绘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素描、色彩画、中国画、版画等画种。3.是掌握设计与工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设计与工艺基础、现代艺术设计、现代工艺制作。4.掌握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美术教育学、美术教材教法、教育实习等。

五、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从事学校美术教育活动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是美术教师区别于其他职业的工作能力。它主要包括:

1.具有多方面的组织能力,以保证美术教育和教学工作有条理、有系统地进行。其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写和使用教材,以及组织课堂教学方面。

2.全面掌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实践能力。如理解和运用教材的能力、编写教材教案的能力、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教育能力、启迪学生进行视觉思维的能力等。

3.具有善于了解个性和美术学习心理的观察能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个性和学习心理的发展是一种学习的历程,由于美术学习的活动性强,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过程明显,学生在纪律、意志、耐力等方面都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应善于及时观察到学生某些不良反应的预兆,尽可能事先防止学生纪律和学习上某些差错的发生。

4.具有敏感、迅速而准确的分析、比较和判断能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善于分析、比较、判断视觉造型艺术形象的基本要素和特征,而且需要美术教师灵活机智地应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

5.具有教学的创造与想象能力。美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手持金钥匙的人”,这意味着美术教师是打开学生心扉的智者,应该富有教学方面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6.具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和非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这对所有学科的教师来说,都是有必要的。

六、美术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

现代社会的一切活动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这个进步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美术教师若要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准和教学素质,必须从凭经验办事转向以科学为依据的轨道上来,这就要开展科学研究,这是美术教师创造优异工作成绩的重要条件。

美术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力首先应该是从事美术教育和教学研究的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科研与探索的能力主要包括:1.自修与自学提高的能力;2.收集教学资料与获取信息的能力;3.开展教学实验、进行教学改革的能力;4.综合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5.编写教材和撰写论文的能力;6.确定教育科研选题,组织或承担课题研究工作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对于美术教师加强学科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它能使我们在吸取古今中外美术教育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和发现新的美术教育方式和方法,有利于发展和创造适应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术教育。

总之,美术教师的心理因素并不止这些,例如教学观、治世态度、性格、身体等因素也都是教师成功地进行美术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从美术教师的心理因素来看,它是一个范围相当广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各种心理因素的形成和发展,都要求每一个美术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学习提高,力求自我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威信。

参考文献 :

[1]郭绍刚,范凯熹.美术教育方法论[M].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

篇5

论文摘要:高师美术作为培养美术师资的母机,其教育教学却日益脱离师范轨道,对此需及时作出正确的认识并加以调整改革。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和美术课程资源的拓展,高师美术教育的职责在不断扩大,小到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开展,大到整个素质教育的推进,它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高师美术教育作为教师教育,其“师范性”是不言而喻的,有别于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美术教育。但重新审视高师美术发展现状,发现其已日渐脱离师范轨道,非师范性彰显,向专业美术教育靠拢的趋势并没有随着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有所减弱。 

 

一、高师美术教育的非师范误区及其弊端 

 

1.课程设置的非师范误区 

课程设置的非师范性直接导致所培养的人才素质和规格不符合社会需要,造成师范毕业生结构性失业。我国现行四年制高师美术普遍前两年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后两年以名为选修实为限制一门的技能为主,甚至某些师范类美术专业在招生时就打出划分专业的招生计划,吸引了那些一部分上不了美术院校却又想当画家的生源。当前高师美术课程设置的非师范性主要体现在:(1)重技能教育轻人文教育,中外美术史、美术概论、中外画论概要、古文字学与古代汉语、美术考古学基础、书画鉴定概论等理论课程仍未受到重视。(2)教育类课程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小,理论课空洞脱离实际,教育实践课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轻视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数量和质量上都达不到要求。 

2.课程、学生评价的非师范误区 

正确的课程、学生评价体系在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相反,错误的则会起到误导。仅以技能的优劣作为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标准,而轻视其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甚至忽略不记,明显具有片面性、划一性和非师范性。在这种评价标准下,一方面学生偏离了专业方向,不安心于师范专业,找不到正确的专业定位;另外也导致了高师美术教育教学没有抓住师范教育的特性,注重单纯的技能训练,偏重学术性。 

 

二、 高师美术教育突出师范性的应对策略 

 

高师美术偏向技能教育正是师范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学术而轻师范,不能正确处理 “学术性”和“师范性”关系的表现。随着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水平的提高,如何突出高师美术师范性,培养合格美术教师成了重要的现实问题,对此笔者作出探讨,并提出几点优化策略: 

1.明确培养目标,树立正确的师范教育观和学生观 

不管是专业美术院校,还是高师美术都有其相对应的培养任务和社会价值,并无高低之分。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在软环境和硬件设施上和前者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一味盲目地追随专业院校,失去师范特色,会与基础教育脱钩,而重复建设,也只能培养出不符合市场需求的毕业生,造成教育资源浪费。高师美术要明确服务目标和实际的社会功利目标,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扬长避短,转变好大喜功、追求功利的思想。对于学生而言,要认清自身的价值,认识到成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同样能够有所作为,并且可大有所为,树立为美术教育事业奋斗的远大目标。 

2.重构教育类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不同的学者对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构成有不同的见解,但在基本构成方面是有共识的,即一个教师需要掌握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科的基本知识、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术。而后两项的知识和技能正是我们所忽视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师范类课程在这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他们规定摄影、版画、油画、雕塑等技能课都是选修课,而艺术史、博物馆教育、社会调查研究、中小学教学实践与研究、批评理论、媒体课、写作课等则为必修课。尤其是“中小学教学与研究”有更多的课时安排,毕业生展出自己的中小学美术教学策划(展示)。 

正如《学记》中所说: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体现师范教育的特性,扭转重学术轻师范的局面,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创新素质,加强教师“职业性”教育,使其能够尽快进入教师角色。一方面,需要增加教育类课程,改变老三门: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美术教材教法,增加美术教育学、美术心理学以及现代教学技术等课程;另一方面,要注重教育类课程与教育实践课程相结合,使理论成为实践中动态的理论,而实践成为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实践不要仅仅拘泥于中小学教育实习,在中小学实践的时间和机会是有限的,要增加实践的机会必须要扩大实践层面,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宫都可以作为实践基地,在校内也可以举行模拟课堂,积累个人实践知识,形成基本的教学、教研能力。在2003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出台的《本科学生课外12学分实施办法》规定学生除了修完校内规定的学分外,必须在校外获取12学分,旨在鼓励督促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这对我们的教学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3.调整教师结构,引进教育理论和教育实习老师 

高师美术教育师资多来自专业美术院校,知识结构偏重技能,而教育类知识欠缺,对前沿课程改革缺少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师美术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是个系统工程,不单是增删一些课程的问题,必然牵涉到教学改革、师资结构的调整等一系列问题,这是不容回避的。所以在现有阶段和条件下,应一方面积极引进专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习老师;另一方面通过与中小学的合作,从校外聘请艺术教育第一战线的、具有丰富基础教育经验的教师定期举办讲座,现身说法,聘请他们担任专业发展导师,与校内教学法教师、教研指导教师一起,形成教师专业发展队伍,共同带领学生开展专业发展活动,并定期举行任教素质技能比赛、教学讨论等活动。 

4.注重隐性课程,创设高师美术师范文化氛围 

突出高师美术的师范性,有效地利用隐性课程的积极因素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针对学生对于中外美术教育以及美术教育家了解甚少的现状,可以利用学习环境中的文化装饰,宣传介绍美术教育家、优秀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事迹,让这些装饰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和道德观。 

参考文献: 

[1]刘捷 《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篇6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学习策略 学习能力

一、研究背景

1.初中美术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核心的能力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主要问题是学习策略问题。只有不断地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大面积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在美术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既是我们的重要目标,又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2.长期以来,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在以教为中心的ID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以教师为中心,全部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的,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忽略了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学习方法的训练,除了练习以外,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很少,缺乏美术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对美术学习活动的设计和调节能力。学生中存在的差异,主要根源于美术学习能力、学习策略的差异。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学生对课后的训练也往往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缺乏自主学习、训练的自觉性。本文旨在让学生在美术学习和训练中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提高自觉性,激发学生采取适当的学习策略,规定自己思维的方向,自己分析、解决问题,从外部控制转化为自我控制,使美术学业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近期来,我校在改进美术教学、改进美术学习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1)重视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加强美术教学研究活动,不仅要研究教材,而且要研究教学对象,注意学生学习美术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2)规定学生在美术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教师布置作业分课堂和课后练习,要求教师坚持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兼顾的原则。

二、理论思考

1.对美术学习策略的概念分析。学习策略包括两个层次,即学会美术知识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反思自己学习美术过程的基本策略。美术学习策略主要表现为学生能重视美术学习的活动,有效开展美术学习活动,并对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调整。

2.在美术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策略的指导训练。也就是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各个环节都注意渗透美术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并通过一定的美术活动来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美术学习策略和美术学习能力都是在后天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只有在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的活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指导和训练学生的美术学习策略。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验,探索出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加强美术学习策略指导和训练的对策,使参加本课题研究的美术教师的美术教学质量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全面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质量。

2.通过研究和实验,促进学生掌握较好的美术学习策略和训练方法,使之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业水平。

3.通过研究和实验,进一步推进学校的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那种被动的灌输式的不良局面,树立美术教学以学生为主导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生动活泼的教学观念,推动学生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去学习和探索新问题,掌握新知识。

四、研究内容

1.当前学生学习美术的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存在的积极因素和具体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具体的策略。

2.研究初中学生美术学习策略的一般性要求,同时研究美术所特有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

3.深化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的方法。

(1)创设生动具体的美术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

(2)教师在展示美术知识发生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探索美术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悟出道理,掌握方法。

(3)教师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探索问题,独立思考,善于提问,发表见解。

4.优化课外美术学习活动的策略研究。首先改进课后作业、检测、评优方法,使每一位学生的作业都得到公正的评价;我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平时我还利用假期陪学生出去写生,陶冶情操,提高表现能力。

5.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通过上述内容的研究和实验,使之能真正推动美术教学过程的改革,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发展学习能力,提高素质。

五、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以本校初一、初二年级的实验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业水平、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绘画训练等情况,为研究对策提供依据。在研究和实验过程中,将针对这些学生作连续的追踪调查,以观察分析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和训练后的变化状况。

2.理论研究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教育教学理论,分析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外地的教改成果,研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步形成对被调研对象的教育对策。

3.实验研究法。按照课题设计和实施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出对学生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和训练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美术学业成绩的成功经验,从而促使学校教育改革向深层次发展。

六、研究成果

近几年我在实施美术教学中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和培训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美术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大增,课堂气氛活跃,作业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也普遍有了提高。此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学生的剪纸和绘画作品在镇文化站展览过,多年来经我辅导的学生在参加各类比赛活动中多次获奖,获得了领导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7

一、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改革的意义

(一)高师传统美术教学论课程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学论课程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学校对该课程重视不够;对讲授此门课程的教师培训不足;同时课时少、学生数量多,导致教师授课、指导质量不高,不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与提高教学技能水平;对试讲所用的微格教学硬件及其他相关设备配备不够;缺少教育见习,学生观摩学习机会少;由于高校连年扩招导致学生文化理论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备课、讲课能力不一,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美术教学论课程必须进行改革。

传统美术教学效果与现代新课程改革高效要求存在着矛盾反差。该课程如果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继续采用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仍不具有理念中的主题、教学三维目标、人文关怀、创新性等,没有明晰的重、难点,将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

(二)国外高师的先进做法提示我们对美术教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

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新型美术教师人才是社会需要,也是提高美术教师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方向。当今世界各国都以这样的指导思想进行人才的培养。日本强调高等教育要适应综合创新的科技发展趋势,十分重视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在日本各高等院校普遍实行有利于综合人才成长的完善的学分制,理工类大学大量开设科学技术社会学等综合性跨学科课程,学校的选修课在全部课程中占25%至40%。西方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基础性人才素质的培养。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特别是近几年,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和尝试,旨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综合素质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2001年5月29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28条指出,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加强师范院校的学科建设,鼓励综合性大学与其他非师范类高等学校举办教育学院或开设获得教师资格所需的课程。意味着教师的培养培训在过程上由分割走向一体和连续,在体制上由封闭走向竞争,教师来源渠道由单一走向多元。这加剧了高校之间的竞争。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改革高师院校美术教师人才特色培养模式显得十分必要。

二、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学论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美术教学论课程教师的培养,应以各种方式有计划、多途径、多层次地选派更多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短期、脱产培训和学术访问,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培养专业学科骨干;改变美术教育教学陈旧理念;经常组织教学论课程教师到美术基础课程改革成功的省份进行考察、学习,直接感知、体验课改的精髓;经常聘请优秀地方美术教师交流、探讨;改善目前各高师美术院校教学论教师的现状,提升教师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美术教师人才。

加强美术教学论课程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特别是中年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学校、学院也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助力度和科研成果奖励力度、激励制度,使教学论课程教师在完成好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投身科研工作,为今后更好地培养创新美术教师人才提供保障。

(二)调整美术教学论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综合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1.提升学生综合专业素质

增加与现行基础美术教育相对应课程以及选修课程科目,如艺术文学、音乐、舞蹈、书法、中国文物史、世界文物史等,让学生了解学习多元文化知识,形成综合的艺术修养。多元的文化知识是展现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前提。

2.提升学生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应加大对教学论课程的资金扶持力度,对地区优质资源的利用,将好的基础美术资源引进来,还要聘请优秀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做公开优质课示范课,让学生有所认识、有所感受,以此作为指导、处理教学上存在的差异,以范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

增加教育见习课程,延长实习时间,制定教育见习、实习的工作要求,积极加强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学习,在实习中能较纯熟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将教学因素综合性地组织、处理并运用到教学中去,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教学综合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在实习结束后进行教育实习汇报、学生赛课等若干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美术教育教学创新的潜能,培养更多、更好的新型美术教师人才。

篇8

一、美术教育实习在少数民族学校试点的意义

(一)培养美术师范生扎实的教育教学本领 到少数民族学校实习,相对艰苦的实习环境能锻炼实习生艰苦创业的思想品德;促进他们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美术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地制宜,关注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努力开发利用当地美术课程资源的探究精神。同时,培养实习生用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去对待具有不同民族信仰和民族习惯的学生,多从学生的角度地探索适合于各地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方法,从而在教育实习中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二)加强高等美术师范院校与少数民族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在少数民族学校的美术教育实习,能检查高等美术师范院校的教学质量,总结经验; 了解基层学校对美术教师的要求,更明确培养目标;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从而促进其教学改革。反之,美术教育实习也给少数民族学校带去了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带动学校美术教学及美术活动的开展。加深人们对美术教学的认识,有利于国家素质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弘扬、传承民族艺术文化 通过实习,促进美术师范院校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带动学术界研究传授民族艺术文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科学、系统地学习民族艺术文化。增进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在少数民族学校进行美术教育实习的内容 实习内容通常包括有班主任工作实习、课堂教学实习、美术活动指导等内容,有计划地引导实习生进行教学实践工作。

(一)班主任工作的实习 实习生通常吃住在实习学校,这给实习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他们常与学生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很容易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但因初次走上教学岗位,面对几十名具有民族艺术文化背景和个性的学生,更需要实习生虚心学习,积极请教。 I、向有经验的班主任学习带班经验,如: 组织班级的方法;了解研究学生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开展班级活动课等等。同时要与原班主任多交流,了解班级原有计划,班级基本情况,以便展开工作。 2、实习教师要学习给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如给班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督促学生学习、指导学生生活、组织学生劳动,帮助班委、共青团开展工作等。在这一过程中,实习老师要吃苦在前,做学生的榜样。 3、深入了解学生,采用家访、联艺、交友等多种形式,增进师生间相互了解和友谊。其中联艺活动可以让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学生展现其多姿多彩的一面,也为教师积累教学资源服务。

(二)课堂教学的实习 课堂教学是美术教育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备课、试讲、上课、听课、评课等环节。它是锻炼学生综运用所学知识指导教学实践,形成其教学能力的关键。 (1)课前准备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前题条件。在平时的工作中,深人了解授课班级学生的情况,广泛收集、整合学校美术教育、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民族艺术等多方面的资料,形成 “研究型教师”;的意识。针对某一节课,从学生需要出发,设定与地方民族艺术文化相关联的教学内容,准备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音乐、视频资料,提供学生表述观点的各种问题,布置学生感兴趣的绘画作业等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进行试讲,进一步完善整个教学设计。 (2)课堂教学 少数民族学校学生非常朴实,学习认真,都能积极配合老师教学,尤其欢迎远道而来的实习教师上课,实习教师要利用好这一优势,以亲切热情的教态和激情投人到教学中,抓住教学重点,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讲授课程知识,针对难点,耐心启发引导,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潜心体会、领悟教学各环节所起的作用和需达到的教学效果。 (3)听课、评课 这是教学的总结与反思阶段,仔细分析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优点和不足,有助于不断完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三)美术活动课的指导 美术活动是在课堂之外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有意义的美术教学活动。少数民族学校的学生从小受到民族艺术文化的熏陶,对美术极为热爱,有的同学还掌握了刺绣、织绵、蜡染、竹编、剪纸等基本工艺,美术活动课提供给学生展示特长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此外,实习老师可以更系统地传授美术知识,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逐步深人素质培养。

三、美术教育实习在广西融水县民族中学试点的成效 广西融水县民族中学处于融水县城东南部,它有着较长的办学历史,聚集了来至四周村寨的壮、苗、瑶等民族学生一千多名,当地政府对该校建设投人了相当的资金和精力。学校教学设备完善,教学质量优良,是该县值得骄傲的一所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中学。我院2002届、2003届的美术教育实习先后在该校进行试点,效果显著。

篇9

关键词:基础图案 专业图案 项目实训 区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192-02

随着社会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大,高职院校更加注重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更加突出服务社会服务区域经济的社会责任。专业教学体系中对课程实践要求尤为突出,要求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熟练透彻。基于此特点,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课程体系设置在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具体课程教学中应更加注重教学理论点训练与整体综合实践训练的衔接。

1 图案与服饰图案

图案即图画方案,指某物在工艺处理之前的设计方案。其造型、色彩、纹饰的不同使图案表现出不同形式。

服饰图案是运用面料等材料和加工工艺进行服装服饰的纹样设计方案。所以它是材料和加工工艺分类图案的一种。因其服务对象是人,所以它的功能性和审美性特征尤为突出,同时应更加注重应用性和流行性。

2 服装设计专业中服饰图案设计课程性质地位

服饰图案设计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基础课,它是以服装美术为基础,以提高学生服装设计素质为宗旨,以图案设计学习、图案工艺制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课程。在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整个课程体系中先修课程为服装美术基础,后续课程为服装设计基础和专题设计,其主要任务为引导学生应用图案理论,指导技能训练,既能设计图案,又能运用一定的工艺方法制作服饰图案,提高学生图案设计的表达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所以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3 服饰图案课程教学实践

课程以提高学生图案设计的表达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和审美能力,关注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应用图案理论指导技能训练,既能设计图案,又能运用一定的工艺方法制作图案,全面提高高职服装专业学生整体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为服装设计表达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重要知识点包括形式美要素、图案的构成形式、图案基本知识以及服饰图案工艺表现和应用设计的掌握,课程难点主要是服饰图案的工艺表现。

课程整体思路采用“基础―表现―应用”三段递进式模块教学,通过项目任务学习从项目分析、设计到最终实现这一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使艺术与专业技能并重,培养团队协作意识,为适应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

4 应用项目实例:以区域文化为设计素材创作T恤服饰图案

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项目实训法和启发引导法,通过设置不同形式课题进行针对性训练,使同学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综合考虑,不仅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而且锻炼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同时采用多种启发思维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从讲授、示范操作技能到指导学生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

服饰图案设计课程以区域文化即泰山文化项目教学进行实践应用,体现两个方面内容:(1)基础图案教学:运用图案组织形式和肌理再现泰山文化;(2)服饰图案教学:运用特殊工艺处理在造型、色彩、面料的设计再造完成泰山文化在服饰中的转化。课堂作业如图1。

5 结语

高职教育教学中,为适应职业性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教学实施专业基础课程需更加注重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紧密结合,可以通过地方区域文化特色项目展开任务练习,开拓创新思路,全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素质和服务社会的职业使命感。

参考文献

[1] 丁金昌.高职教育对接区域经济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3(3):61-66.

[2] 安艳.美国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及启示[D].河北大学 2010.

篇10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艺术 整合

一.整合材料,创设学习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传统的校本研修以听听课,看看录像,评评课为主要形式,对实践层面关注较多,对理论层面的思考较少,难以提高研修活动的质量。而视频案例的校本研究在课堂教学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在学科专业知识和技术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形式。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对图片、视频、音乐等资源的利用,辅助学生进行艺术学习,为学生学习创造情境,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交流合作自主学习的平台,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像一位向导为学生指引方向。通过“整合”再现生活情景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绘画中舒展内在的想象和情感,通过绘画把自已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学生能顺利开展探究性学习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提供相关的资料、信息环境,二是在实施过程中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引导探究、指出误区、把握探究方向,以及排除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困难,但不包办代替等。在探究过程中,最有价值探究的地方是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地方,在此处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开。这个“最有价值的地方”存在何处?它存在于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不科学之处;存在于学生用不同方式解决同一问题时;存在于学生对课堂内某一事件产生疑惑或露出兴奋的表情时……,这些地方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真正体现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处,也是教师知道策略运用是否到位的检验场所。

二.整合多种感官,触发联想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发展的结晶。它是一种能够发现新知识,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智慧和能力。创新思维不但能够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及事物的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见解和想法。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最好的途径和手段。学生能够在艺术创作中学会运用创新思维,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学会运用联想、分解和重构的方法进行创作。通过艺术创作表现内心世界,从画面表现自己的新颖、独到的想法。实现自己梦想或者愿望,表现内心世界。同时他们也体验着创新和想象的乐趣。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从多种感官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制造一个动中有静,无声中有思考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联觉的作用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建立全方位的信息通道,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突破美术课学习的难点。

三.通过整合,创设知识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作为一种教学理论的探究教学,它的理论基础是经验主义学习理论和经验主义科学观,它的早期表现形式是“问题解决法”和“发现法”。发现法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按照自己观察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认知事物,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或者创设知识疑点,引导探究。让学生借助教材或教师所提供的有关材料去亲自探索“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知识,并发展他们“发现学习”的能力。探究性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了疑问,才能主动积极地去思考,才能找出发人深省的难题和问题。

参考文献

[1]韩伟.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学周刊,2015,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