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安全意识范文

时间:2023-11-28 18:10: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品安全意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品安全意识

篇1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强化安全监管的措施,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呈现稳定好转的发展态势。但是,我国部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工艺落后,设备简陋陈旧,自动控制水平低,本质安全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管理不到位;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法规和标准不健全,监管力量薄弱,危险化学品事故总量大,较大、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的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合理规划、严格准入,改造提升、固本强基,完善法规、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的要求,构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现就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严格安全许可条件

1.合理规划产业安全发展布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制定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按照“产业集聚”与“集约用地”的原则,确定化工集中区域或化工园区,明确产业定位,完善水电气风、污水处理等公用工程配套和安全保障设施。2009年底前,完成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确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专门区域。从2010年起,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必须在依法规划的专门区域内建设,负责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不再受理没有划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专门区域的地区提出的立项申请和安全审查申请。要通过财政、税收、差别水电价等经济手段,引导和推动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新的化工建设项目必须进入产业集中区或化工园区,逐步推动现有化工企业进区入园。

2.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经营许可。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经营许可证发证机关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审核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条件。对首次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或申请经营许可证且带有储存设施的企业,许可证发证机关要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审核,符合条件的,方可颁发许可证。申请延期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一级或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企业,许可证发证机关可直接为其办理延期换证手续,并提出该企业下次换证时的安全生产条件。要把涉及硝化、氧化、磺化、氯化、氟化或重氮化反应等危险工艺(以下统称危险工艺)的生产装置实现自动控制,纳入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条件。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工作计划,指导和督促企业开展涉及危险工艺的生产装置自动化改造工作,在2010年底前必须完成,否则一律不予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要规范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人员从业条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监管部门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本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人员从业条件,提高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从2009年起,安全监管部门要把从业人员是否达到从业条件纳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行政许可条件。

3.严格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投资管理部门要把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纳入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程序,建立由投资管理部门牵头、安全监管等部门参加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会审制度。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未经安全监管部门安全审查通过的,投资管理部门不予批准。

要从严审批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合成氨和涉及危险工艺的建设项目,严格限制涉及光气的建设项目。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时,要严格审查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和使用危险工艺的新建化工装置是否设计装备集散控制系统,大型和高度危险的化工装置是否设计装备紧急停车系统;进行建设项目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时,要认真了解试生产装置生产准备和应急措施等情况,必要时组织有关专家对试生产方案进行审查;组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验收时,要同时验收安全设施投入使用情况与装置自动控制系统安装投入使用情况。

4.继续关闭工艺落后、设备设施简陋、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监管部门检查发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企业,要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或在规定期限内未进行整改的,应依法吊销许可证并提请企业所在地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对使用淘汰工艺和设备、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提请同级或县级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有关人民政府要组织限期予以关闭。

二、加强企业安全基础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5.完善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保障安全投入,建立内部监督机制,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6.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企业要加强建设项目特别是改扩建项目的安全管理,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确保采用安全、可靠的工艺技术和装备,确保建设项目工艺可靠、安全设施齐全有效、自动化控制水平满足安全生产需要。要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标准和有关规定,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负责设计、施工、监理。建设项目试生产前,要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三查四定”(查设计漏项、查工程质量、查工程隐患,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整改措施),制定试车方案,严格按试车方案和有关规范、标准组织试生产。操作人员经上岗考核合格,方可参加试生产操作。工程项目验收时,要同时验收安全设施。

7.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按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要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与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相结合,纳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和目标考核,通过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双基”工作,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生产企业和涉及危险工艺的企业(以下称重点企业)要在2010年底前,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全面达标。

8.建立规范化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定期隐患排查制度,把隐患排查治理纳入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形成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和常态化。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根据生产特点和季节变化,组织开展综合性检查、季节性检查、专业性检查、节假日检查以及操作工和生产班组的日常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要制定整改计划,采取防范措施,限期解决。

9.认真落实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做好危险化学品普查工作,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危险化学品登记机构提交登记材料,办理登记手续,取得危险化学品登记证书,在2009年底前完成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必须向用户提供危险化学品“一书一签”(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10.提高事故应急能力。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和器材,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要定期开展事故应急演练,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适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中小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应与当地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救援机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建立联系机制,通过签订应急服务协议,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11.建立安全生产情况报告制度。每年第一季度,重点企业要向当地县级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报告上年度安全生产情况,有关中央企业要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报告上年度安全生产情况,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现场核查。企业发生伤亡事故时,要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受县级人民政府委托组织一般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的企业,调查工作结束后要向县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监管、行业主管部门报送事故调查报告。

12.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要按照《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原国家安全监管局令第20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号)的要求,健全并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行全员培训,严格持证上岗。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安全意识、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技能、事故案例、应急管理、职业危害与防护、遵章守纪、杜绝“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教育培训活动。企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安全培训考核,考核成绩记入员工教育培训档案。

三、加大安全投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13.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要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安全投入保障制度,足额提取安全费用,保证用于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和有效实施,通过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14.改造提升现有企业,逐步提高安全技术水平。重点企业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改造提升现有装置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工艺技术自动控制水平低的重点企业要制定技术改造计划,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在2010年底前,完成自动化控制技术改造,通过装备集散控制和紧急停车系统,提高生产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必须在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的基础上逐步放大到工业化生产。

新建的涉及危险工艺的化工装置必须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选用安全可靠的仪表、联锁控制系统,配备必要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检测报警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提高装置安全可靠性。

15.加强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定期开展危险源识别、检查、评估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按照有关规定或要求做好重大危险源备案工作。重大危险源涉及的压力、温度、液位、泄漏报警等要有远传和连续记录,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等重点储罐要设置紧急切断装置。要建立并严格执行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责任制,定期检大危险源压力容器及附件、应急预案修订及演练、应急器材准备等情况。

16.积极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工作。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有关企业开发化工安全生产技术和危险化学品储存、运输、使用安全技术。在危险化学品槽车充装环节,推广使用万向充装管道系统代替充装软管,禁止使用软管充装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液化危险化学品。指导有关中央企业开展风险评估,提高事故风险控制管理水平;组织有条件的中央企业应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技术(HAZOP),提高化工生产装置潜在风险辨识能力。

四、深化专项整治,完善法规标准

17.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各地区要继续开展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整治工作,通过相关部门联合执法,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采取鼓励转产、关闭、搬迁、部门托管或企业兼并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淘汰不符合产业规划、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能耗高、污染重和安全生产没有保障的化工企业。化工企业搬迁任务重的地区要研究制定化工企业搬迁政策,对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和在城区的化工企业搬迁给予政策扶持。

18.加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和协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管理部门要统筹规划并在2009年6月底前完成本地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平台建设工作,保证监控覆盖范围,减少监管盲点,共享监控资源,实时动态监控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运行安全状况。在2009年底前,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都要安装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车载监控终端。

推进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联合执法和协查机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本地区公安、交通、环保、质监、安全监管等部门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形成合力,提高监督检查效果。要针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活动跨行政区的特点,建立地区间有关部门的协查机制,认真查处危险化学品违法违规运输活动和道路运输事故。要在危险化学品主要运输道路沿线建立重点危险化学品超载车辆卸载基地。

19.推进危险化学品经营市场专业化。贸易管理、安全监管部门要积极推广建立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市场的成功经验,推进集仓储、配送、物流、销售和商品展示为一体的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建设,指导企业完善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统一管理、指定储存、专业配送、信息服务。

20.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修订)》即将施行为契机,积极通过地方立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提高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准入条件,完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保障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有法可依。

21.加快制修订安全技术标准。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组织研究、规划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优先制定和修订当前亟需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标准。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制定工作计划,组织修订现行的化工行业与石油、石化行业建设标准,提高新建化工装置安全设防水平。

五、落实监管责任,提高执法能力

22.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规范执法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实际,制定年度执法检查工作计划,明确检查频次、程序、内容、标准、要求。要重点检查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并监督执行的情况,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费用提取与有效使用、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等情况。

安全生产执法机构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规范,开展执法检查工作。要提高执法检查的能力,保证执法检查的客观性,严格规范执法检查工作,提高执法的权威性。要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的作用,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参与安全监管、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执法检查工作。要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处罚的力度,推动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3.严格执行事故调查处理“四不放过”原则,加强对事故调查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查清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严格责任追究,开展警示教育。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受县级人民政府委托组织的一般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监督,检查防范措施和责任人处理意见落实情况。

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要在每年3月底以前,向上一级安全监管部门报送本地区上年度危险化学品死亡事故的调查报告、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复文件(复印件);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将一次死亡6人以上的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报告、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复文件(复印件)报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24.加强事故统计分析,及时通报典型事故。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做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工作,按时逐级上报统计数据;同时收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及其他行业、领域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定期分析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指导安全监管工作。安全监管、行业主管等部门对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要及时向相关企业和部门发出事故通报,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防止发生同类事故。

25.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安全监管机构和监管队伍建设,重点地区要在安全监管部门设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机构,专门负责本行政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要结合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机构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装备;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

26.进一步发挥中介组织和专家作用。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指导专业协会、中介组织积极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咨询服务,帮助指导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基础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成立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为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咨询服务。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家数据库,为专家参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创造条件;建立重大问题研究和重要制度、措施实施前的专家咨询制度;鼓励和督促中小化工企业聘请专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指导,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六、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7.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健康的高度,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发挥政府监督管理作用,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把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定期研究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协调解决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企业负责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8.建立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涉及部门多、环节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建立并逐步完善由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责任的单位参加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本地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协调,研究解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深层次问题;督促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提高执法检查效果。

篇2

关键词: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目前,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中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日益增多,这些危险化学品多为易燃易爆、剧毒或强腐蚀性、放射性等物品,因此危险系数非常高,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人员和财产方面的重大损失。所以,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一、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由于职业院校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对危险化学品的相关知识关注度不够,并且缺乏相对应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从而导致了部分在校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淡薄,对危险化学品管理的重要性及责任感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虽然实验室建设得到了有效的加强,但相关管理制度、安全防护措施、人员安排等方面却未随实验室情况的转变进行完善,致使安全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危险性大。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内的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且很多都具有易燃易爆、强毒、强腐蚀、强辐射等特点,在储存和使用环节有很大的危险性,任何的疏忽和操作不当,均可能引发爆炸、毒气和化学灼烧等安全事故,从而给学院造成重大的人身财产损失。

二、强化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能够从根本上帮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具体的措施就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宣传危险化学品知识、讲授安全防护技能、规范实验操作流程等,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防护技能和事故应变能力,以有效减免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危害。

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安全责任体制。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首先应针对危险化学品的特点以及实验室管理需求,建立起科学、严谨、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其次,在管理制度基础上,明确实验室管理人员、危险化学品保管人员、实验教师等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再次,在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中,切实做到责任到人,确保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3.规范危险化学品日常管理,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防护能力。首先,危险化学品应集中存放、统一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起标准化的仓库或储藏室。其次,完善库存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双人管理制度,并设立两本出入账簿,做到进出有序、可查,定期对危险化学品进行检查,确保账物相符。再次,建立管理人员培训机制,定期开展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同时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帮助其充分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性质、危害性、储存特点、使用规范等,并确保管理人员能够正确、迅速地使用防护设备。实验室和仓库还应建立起安全事故应急方案,以便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造成的危害。

4.注重废弃化学物的处理,避免化学废弃物污染。对于实验室所产生的各种垃圾、废弃物等,都应当收集、分类并储存在相应的容器中,不能混装,更不能随意丢弃、倾倒。与此同时,将废弃物集中收回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初步处理,比如易挥发的有机试剂,当用量较小时,可以放在通风处让其自然挥发;对废酸、废碱液体,可以加入试剂进行中和,等其PH酸碱度达到排放标准后,再加大量水进行稀释后排入下水道;对于剧毒废气、废液等要定期联系专业处理厂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确保整个流程安全无虞。

总之,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一项风险管理工程,想要做好这项工作,还需要我们从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特点出发,结合当前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从管理制度、安全责任体制、实验室日常管理、师生管理、实验废弃物管理等几大环节着手,制订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此来切实保障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科研、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化工行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模式

顾名思义,危险化学品指的就是极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化学品,对环境和人员安全均可造成巨大的威胁。所以,对于这样的化学品,企业在管理时,必须要以保证安全为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伤亡事故。

1化工行业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1.1当前的不足

现阶段,我国化工企业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有3点:①投入力度有待提升。由于观念和制度的原因,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都明显偏低;再加上设备老化和设施不全的问题极为严重,大大增加了安全风险。②生产监督不到位。生产监督是安全管理的关键一环,但由于现阶段化工企业普遍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生产监督工作往往很难按照要求落实到位。监督不到位致使安全隐患无法被及时排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相对比较高。③安全管理要求执行不规范。近年来,化工企业对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部分企业也制订了一些管理规程,但是,由于要求不够严格,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等,这些管理规程有很多都没有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1.2改进思路

1.2.1将危险源监控和应急救援作为重点

在化工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将危险源监控工作作为重点,以达到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目的。例如,对于重大危险源,企业必须要按照要求申报,并做好登记。在管理的过程中,应保证监控责任的具体落实。同时,国家也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视,加紧建设应急救援体系,以减小事故造成的影响。为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以下2点:①提高事故处理能力。危险化学品引发的事故危害极为严重,所以,现实中能否在事故发生的最短时间内控制其扩大态势关系到事故最终影响力和破坏性的大小。考虑到这一点,现实中必须要加强救援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能够在出现事故的时候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这方面,地方政府应积极发挥职能,制定具有可行性及科学性的紧急预案,为控制事故态势打下基础。②在保证紧急预案可行的前提下,还要组织进行一些演练,保证其能够在应对事故的过程中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进而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同时,演练也可以帮助发现紧急预案中有待完善或者需要调整的部分,有助于预案的进一步优化。

1.2.2加大监管力度,依法整顿化工企业

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是企业做好事故防控,所以,企业在安全生产中居于主体地位,有责任将国家要求落实到位。考虑到不同企业在规模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为需要的企业提供指导,提高其生产的标准化程度和安全性。此举可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促使化工企业尽快形成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同时,对于化工企业来讲,国家的重视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可以促使企业主动调整安全管理工作模式。这对实现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监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但也是规范生产秩序的最佳方式之一,因此,国家现阶段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化工行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监督力度,以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督促企业改善管理行为。另外,考虑到化工行业的生产风险远远高于一般行业,国家还应规范该行业的门槛,对于生产条件不达标的化工企业,必须要勒令其依法整顿,如果情况过于严重,也可以强制关闭。

1.2.3正视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意识

作为化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管理的水平,还与企业效益有密切联系,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正常的生产秩序会被打乱,企业形象也必将受损。所以,化工企业必须要在明确自身与一般企业区别的基础上调整工作重心,主抓安全管理,逐步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为此,化工企业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确定合理的生产方针。考虑到化工企业生产中的安全隐患比较多,建议企业在生产方针中重点强调风险预防,同时,对于一些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生产环节,还要按照要求整治,以降低事故风险。②完善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有效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意识到自身肩负的重要任务,督促其自觉优化管理思路。为了使相关人员充分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化工企业也可以尝试将安全生产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③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提高相关人员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改变其管理态度。④将全过程管理与集中管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危险化学品实施严格的安全管理是化工企业发展中的必要之举。为了提升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减少疏漏,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将危险源监控和应急救援作为重点。同时,还要采取加大监管力度、增强安全意识等方式来减少生产中的安全隐患。

作者:庄苗苗 单位: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莉莉,刘光伟,张玉林.印染助剂行业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分类及用途[J].广州化工,2016,44(12):241-244.

篇4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危险因素;安全管理

Analysis of the risk factors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Wang Jinpo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21, China

Abstract: The chemical laborat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niversity laboratory.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chemical laborator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personal safety and the launching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isk factors in a chemistry laboratory and proposes specific measure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chemical laboratory.

Key words: chemical laboratory; risk factors; safely management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实验室作为高校开展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得到高度重视。但是实验室也存在一系列新的问题:如实验室的使用频率、人员流动量及内部安全管理等,这些都会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学校带来安全隐患,同时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因此,如何保证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探索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对策,是非常迫切和十分必要的。

化学实验室是高校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理、工、农、医等多个学科。化学实验室安全不仅包括用水用电,防火防盗等常规项目,更重要的是试剂的存放、使用和回收,实验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以及个人防护等诸多方面。以下主要讨论化学实验室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安全管理措施,希望能为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化学实验室危险因素分析

化学实验室教学科研中发生不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1]。

1.1 物的不安全状态

1.1.1 危险化学品

化学实验室中使用的试剂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大,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危险化学品,常用的有机溶剂如:乙醚、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丙酮、甲醇等均属于危险化学品,几乎所有的化学实验室均有涉及,这些危险化学品在存放使用及废液回收中均有不同要求[2]。若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人员伤害和环境污染。

1.1.2 剧毒化学品

剧毒化学品因其特殊的危险性应特别加以重视,化学实验室根据自身情况会使用到不同的剧毒化学品,从而造成高校剧毒化学品使用种类较多且分散的状况,因此,必须严格领取、保管、使用、回收等环节的安全管理。

1.1.3 特种设备

化学实验室涉及的特种设备以压力容器为主,包括气体钢瓶、储气罐、空气压缩机、高压灭菌锅等,这些设备的使用人员均应参加相关培训,并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设备性能需要定期检验,并建立常规记录档案。其中气体钢瓶因其使用范围广泛且存储不同的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液氨等,所以在搬运、存放、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3]。此外,还有高速离心机和低温冰箱等设备,在使用前相关人员都需要参加相应培训,持证上岗。

1.1.4 用火及加热

加热是实验室中的常规操作之一,也是容易引起火灾的因素之一。实验室中存放较多易燃易爆试剂,应尽量避免明火操作,改用水浴、油浴等加热方式。烘箱加热过夜,加热试验无人值守等细节问题均需制订应急措施。

1.1.5 实验废弃物回收处理

化学实验产生的废弃物一般都需要回收处理。其中产生最多的是废液和试剂容器,其中废液应分类回收,便于统一处理,同时应避免性质冲突的物质混合,造成人员伤害。试剂容器同样需要回收,不可以作为一般固体废物处理。对于实验产生的少量废气应根据性质不同,经适当处理后才可以排放[4]。

1.1.6 用电

化学实验室中各种电器较多,功率较大,需要合理设计电路。部分实验室存在线路老化、设备使用超载、仪器没有可靠接地、私拉乱接等现象,极易引起电气火灾、线路短路、触电等事故[5]。

1.1.7 其他

除以上问题外,还有其他因素需要注意,如实验用水造成的渗水事故;使用低温物质如液氮、干冰等造成的冻伤,使用玻璃仪器不当造成的割伤等。

1.2 人的不安全行为

1.2.1 安全意识

部分学生甚至教师,安全意识淡薄[6],实验时对危险因素不够重视,疏忽大意,存在侥幸心理,不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化学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另外,学生对于实验室规章制度不能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使得其难以落实。

1.2.2 实验技能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进入化学实验室的人员数量激增,学生的实验技能参差不齐,专业知识水平也不尽相同,使得在实验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潜在危险。

1.2.3 个人防护

化学实验过程中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实验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然而实际上却存在部分实验室的防护装备不足,实验过程中不做防护或部分防护的情况。实验防护装备的种类繁多,我们应该根据实验的需要选取符合要求的防护装备。

1.2.4 急救技能

大部分学生甚至教师都缺乏对于实验室可能出现的火灾、漏水渗水、中毒以及一般伤害,如割伤、烫伤等事故处理的能力。这些情况出现后不能及早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会使损失扩大数倍甚至数十倍。

2 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

2.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随着化学实验室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以及使用的仪器设备、化学药品种类和数量都在同时迅速增多,这些都给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原有的规章制度与实际情况有所脱节,出现规章制度难以贯彻落实的情况。因此,笔者建议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成立专门的化学实验室安全工作机构,并且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制定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同时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保证规章制度的施行[7]。

2.2 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化学实验室安全工作责任重大,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刻不容缓。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安全意识的水平。广大师生应加强化学安全知识学习,树立较高的安全意识,做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2.3 加强实验安全培训

应将安全培训纳入到日常化学实验教学工作中,做到化学安全培训常态化和培训内容多样化[8]。多样化主要指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日常生活安全常识、实验有关规章制度、实验操作规程、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应急自救的相关知识等。通过安全培训,让广大师生熟悉和掌握各类安全知识,切实做到“我会安全”。

2.4 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制度实施。

实验室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的工作,应该建立实验室日常巡查和考核制度。日常巡查要走进实验室,掌握实验室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人员操作及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同时应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加强交流,了解他们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想法和建议,群策群力提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工作的考核是为了促进安全工作的开展,保障各项安全制度的实施,确保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落实。

2.5 制定应急预案

为了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应急预案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必不可少。在制订应急预案时应注意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在学校院系制订应急预案的同时,各实验室应对实验室内危险化学品,特别是剧毒化学品和爆炸品的种类、数量、性质及应急措施等形成记录,便于事故发生时的处理。此外,应急预案应定期演练,用以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

2.6 建立实验室准入机制

实验室准入机制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发展方向,在国外的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实施。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也在探索建立实验室准入机制。实验室工作开展之前必须经过相应的实验室安全检验,实验室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规章制度、人员知识及技能、废弃物处置、应急预案等各方面都必须符合要求,才可以进实验室开展工作。

3 结束语

化学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反映高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保证师生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要充分认识在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培训,做好监督检查,使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使化学实验室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和提高教学科研人员能力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崔政斌,邱成.企业安全管理新篇[M].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刘桥阳,张业明.对高校化学品储存及使用管理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9):48-49.

[3] 杨帅.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实践[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9,26(12):13-14.

[4] 霍理坚,邓亚利.浅谈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环保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140.

[5] 林智泉高校实验室用电安全[J].海峡科学,2010(7):59,99.

[6] 徐建斌,赵涛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4):164-165.

篇5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专用铁路;调车事故;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U2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一、危险化学品专用铁路的安全特性和潜在风险

(一)基本概况。危险化学品专用铁路以运输危险化学品为主要业务,运输量大,货物类别复杂,其内部拥有相对独立的运输组织机构和封闭的管理,兼有铁路运输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特色,铁路管理相对薄弱,调车事故高发。

(二)铁路生产安全特性。1、作业环境恶劣安全系数低。2、联劳协作的客观作业需求与不同管理管理之间存在难以协调的矛盾。3、基础设施投入不足。4、专业技术力量薄弱。5、管理粗放,经验主义明显。

(三)调车事故的潜在风险。1、造成人身伤亡,铁路线路、机车车辆和装卸设备的损坏;2、易造成危险化学品泄漏、导致爆炸或环境污染;3、受损车辆会对国家铁路路网的安全运行带来重大的影响。

二、危险化学品专用铁路调车事故的原因及危害分析

危险化学品专用铁路调车事故原因分析

调车事故原因非常复杂。由于铁路调车作业的联动性特点,任何一个联动环节上的差错都可能导致调车事故,但主要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操作人员安全技术不足,二是安全基础设备功能差,三是各岗位之间联控过程失控。

调车事故的表现形式。

专用铁路事故主要以D类铁路调车事故为主而且有一定的继承性和相关性。例如某专用铁路在近30年的77起铁路行车事故中, D1类调车冲突18起,D2调车脱轨24起,D3挤道岔30起,人身伤亡类事故5起,累计死亡3人,重伤2人。一般的D4类调车相撞事故或D1类调车冲突事故如果控制不力极易造成D3类挤岔事故或D2类调车脱轨事故的发生。

三、危化品专用铁路调车安全的过程控制措施

(一)强化安全技术培训强化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不安全的行为背后必然有不安全的意识。安全意识不强的人具体表现就是漠视安全规程,安全意识的缺失必然造成安全行为的缺失,导致事故发生。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可有针对性的采取事故案例教育和对标分析的措施,造成作业人员心理的震撼与触动,从而增强我想安全,我要安全的内在需求。

强化安全技能培训

安全技能是安全操作的基础,操作相关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技能。一是,系统学习掌握设备设施的运行特点和专项调车作业规程的具体要求。二是,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全面性,如调车员不仅要知道如何看信号、摘接车辆、止轮措施的处置还要明白信号、进路与调车安全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列车制动系统作用原理等相关知识,这在以往的培训过程中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薄弱环节,应重点加强,确保安全能力的提升。三是,提高运转环境判断和处置能力的提高。重点在应急现场处置能力方面抓好预防。

(二)规范安全行为。建立完善的操作控制程序并组织所有相关人员学习掌握,为了确保操作规程的完善,应同时成立评价和一贯制的领导推进机构,培训过程横到边,竖到底,不能走形式、玩花样。固化安全行为。规章体系建立完善后应采取强势的推进措施保证运行,通过一段时间固化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此举可以有效减少作业过程中的习惯性违章行为。

深化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内在需求的提升。重点是抓好安全文化的导入,各级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要时时处处讲安全,点点滴滴抓安全,引导团队形成安全是一切生产工作之首位的核心价值观,当安全文化深入相关人员的内心时,自觉采取安全行为将成为相关人员的第一需求。

(三)优化调车作业过程的控制,确保作业流程有序运转。调度是运输组织的龙头,主要做好生产环节的联系、科学合理的编制调车作业计划并有效传达到信号、调车岗位,信号、调车两大岗位是调度组织完成调车作业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为确保计划的一致性,要求接受计划的人员必须复诵并在调度确认计划后方可执行,调度在作业过程中应做好过程的确认和信息的提前传递。

调车长是室外调车作业的单一指挥人,调车员、司机应发挥调车长四肢的功能,按调车长的要求执行每一步的操作,调车长应注意做好确认,没有调车长的指令不准动车,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调车长指令行车。

建立联控机制,确保每一步计划均在联控状态下完成。调车计划的执行要环环相扣,不允许有任何的疏漏,室内的信号与室外的调车统一服从于调车作业计划,机车车辆的每一步移动都必须首由头勾调车员(牵引时由司机)要道,信号员按要求准备好进路并开放信号后向要道人员还道后,机车车辆方可按给出的进路运行,同样,在机车车辆通过有人看守道口前也应执行要道还道制度,通过室外(调车员、司机)与室内(信号员)以及室外(调车员、司机)与室外(道口员)要道还道制度的实施推进进路与列车运行的安全的可控,避免错排进路和道口撞车事故的发生。

调车作业重点环节的防控。一是,为确保调车作业的安全可控,必须在领导、指挥、计划、联系、检查、确认、信号、速度、了望和精神状态保证等十个关键环节上卡死,每一步都不能放松。二是,建立安全隐患定期评价机制,重点眼睛向内抓习惯性违章苗头的排查和防范,杜绝习惯性违章、违纪。

(四)通过引进可靠的安全设备,促进调车作业的本质安全能力的提升。采用机车无线监控设施限制机车运行速度或冒进信号,避免造成挤岔、撞车、脱线等事故的发生。完善现场监控措施和运行管理,提高调车、乘务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改善调车环境,确保夜间充足的照明。

四、结语

调车作业是危险化学品专用铁路运输组织的基础,只有确保调车安全,才能更好地保证运输质量,从而为服务单位生产的正常进行和路网的安全运行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6

越艰难、越重要。

关键词:危化品行业 安全生产 经营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危险化学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作用,对于工业、农业、国防和人民生活重要性越来越大,特别是精细化工产业高利润高税收可谓是光彩夺目,但其带来的安全威胁和环境污染也是有目共睹的。我县属于烟花爆竹重点产业区,化学原材料一直是我县的生产经营重点,伴随着花炮传统产业提升改造,提升化工行业生产经营规模也势在必行。

一、我县危化品行业现状

目前,我县危化品行业分布较广,涉及产品有铝银粉、硝酸钾、汽油、硫磺、甲醇、丙酮、双基管、引线胶水、无烟火药等,绝大部分产品围绕花炮产业发展需要。根据安监部门的排查,除依法办证的128家危化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外,我县还存在比较严重的非法生产经营危化品现象,且大多数非法生产经营点处于居民区,事故安全隐患令人堪忧。其现状可归纳为“一高三低”。即:行业风险高; 从业人员素质低、企业安全意识低、应急救援水平低 。

(一)行业风险高

目前,我县危险化学品行业风险还在容许范围之内,尚未出现不可接受损害风险,但这不等于说我县危险化学品行业所面临安全生产形势不严峻,可以高枕无忧了。危化行业是特殊行业,万一发生事故一般都是群死群伤性质,不仅仅影响到事故发生地、事故发生单位,并且对事故区域周边环境、人畜生活、水域植被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波及面及社会影响也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从近几年全国各地所发生的化工企业事故均是重大以上事故,已足够引起我们对危化品行业安全管理的反思和重视。

(二)从业人员素质低

危化品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工艺对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的安全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目前,部分危化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中,安全技术人员稀缺,有资质的安全管理人员少,农民工的数量已经达到从业人员总数的 70%左右;在危化品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中,基本上全部是农民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管理能力和操作水平还不能满足安全需要。

(三)企业安全意识低

部分危化企业未严格按照危化品建设项目“三同时”要求进行审批,擅自开工建设危险化学品项目,从建设初期就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部分危化生产经营企业未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向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提供化工产品,造成危险化学品供求秩序混乱,埋下了安全隐患。如非法胶水厂未办理安全许可手续的情况下,可以到有关单位购买到甲醇、丙酮、双基管等危化品;部分油漆店非法经营。

(四)应急救援水平低

目前,我县未发生危化品行业事故,这是好事,但从另一方也造成业主事故防范意识差,不愿在应急处置方案、应急抢险设施设备及应急演练等方面作更多的资金投入,应急救援储备不充分,抢险救援演练不够,应急处置能力低下。除县消防大队外,我县目前还没有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救援器材也配备不充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政府对危化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危化品事故, 只有报告市救援救护中心来抢救,但远水救不了近火。

二、安全对策措施

综上所述,如何在发展危险化学品行业同时尽量降低其可能造成风险损害,如何做好事故预防工作,以及一旦发生事故应该怎样进行有效地应急处置,以减少事故所造成损害,是我县危化品广大从业者和相关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所面临一项极其艰巨而又重要任务,它直接关系到我县危化品行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否决条件。我们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提高准入门槛,完善监管体系。

一是针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等危化品,一方面以提高经营门槛的方式控制生产经营单位的数量,取消一批经营条件差、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的生产经营单位;一方面从危化品申购方面,控制非法生产经营单位无法购买到危化品及其原材料,促使其合法生产经营,有效维护各生产经营单位良好的市场秩序。二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尽快完善县、乡两级安监体系,加大县、乡两级安监队伍的人员、装备、经费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安监人员的综合素质、装备水平和执法能力。

(二)强化安全许可,严格“三同时”制度

一是对已批准建成或在建的危险化学品(含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烟花爆竹)项目进行一次清理,按照该登记的登记,该进行评估评价的进行评估评价,在此基础上全面建立危化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档案,完善安全设施设备及管理。二是对拟批准建设或规划建设的项目,安监、公安、消防、环保提前介入,帮助参谋,提出建议,严格掌控安全标准,执行“三同时”规定,减少项目批准、核准后因不符合国家规定对企业选址、建设、设施设备、地质条件等反复论证或不能获得批准等盲目性。

推行标准化管理,提高企业本质安全

通过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督促企业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在制度、设施、标准、人员及管理等诸方面规范生产经营活动;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强力的专职管理人员,切实检查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督促企业改进危险工艺,增添先进设备,提升其整体安全水平,从本质上实现生产经营安全。

(五)强化各级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一是建立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平台,对涉及危险化学品行业的重大项目建设信息进行共享,完善各生产经营单位的信息协调和调度。二是进一步加强安全许可前置审批制度,对涉及危化品生产经营的项目必须先经安监部门安全审查合格后,才能逐步办理其他手续。三是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危化品项目建设及事故处置情况,切实解决问题。四是进一步加大联合执法的力度,切实开展执法联合检查,综合治理企业隐患,确保安全稳定。

篇7

关键词:安全管理;药物合成实验室;安全现状;制药工程

实验室作为教学科研和制药工程的重要场所,保障药物合成实验室安全十分重要,关乎实验室各项工作顺利展开。由于药物合成实验室自身特性,内部有诸多类型多样的化学药品,部分药品有着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腐蚀特性,实验期间无论是还原反应、卤置换反应还是酰化反应,均存在一定的危险隐患,如果安全管理不当可能威胁到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故此,针对药物合成实验室安全中的不足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创设安全的管理环境和保障机制,保证药物合成实验室正常运作。

1药物合成实验室的现状分析

药物合成实验室有着科研和教学职能,通过多种化学药品,在特定温度、压力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进而形成一定化学物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使用到药物合成实验室内的化学药品,药品数量和类型多样,部分危险化学品,如浓盐酸、氯化亚砜、硼氢化钠、浓硫酸等物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都可能诱发爆炸、烧伤和腐蚀等事故,严重情况下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爆炸火灾事故,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1]。药物合成实验室除了危险化学品以外,还需要很多仪器设备,如制冷剂、水泵、旋蒸、冷凝管、烘箱、圆底烧瓶和玻璃器皿等,使用不当或是受到高温、超压、局部损坏,可能造成装置爆炸,或是玻璃碎片划伤人员,严重情况下会威胁到人员生命安全,造成环境污染[2]。药物合成实验室中有废液、废气、化学污染物等有害物质,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对自然生物和人体健康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另外,部分药物合成实验室由于内部仪器设备和线路老化,很多设备并未定期更新,操作过程中由于违规操作发生爆炸,威胁到人们生命安全。

2药物合成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不足剖析

结合药物合成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工作情况来看,不同药物合成实验室资质不同,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影响到人员的生命安全。

2.1人员安全意识较为薄弱

药物合成实验室在安全管理中,尽管部分实验室对于仪器设备购置重视程度较高,并注重科研成果的引进和运用,但是在实验室安全方面却很少受到足够重视[3]。工作人员未能定期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化学危险品使用、存储和运输是否规范都存在一定不足。药物合成实验室并未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机制,或是制度并未严格在实处执行;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知识宣传力度不足,未能创设一个安全的实验室环境。

2.2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模糊不清

在药物合成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由于此项工作的重要性,需要相关人员负责,但是却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安全管理责任未能落实到是实处,模糊不清的问题较为鲜明。一旦实验室出现安全问题,无法第一时间找到负责人,相关部门相互推诿,影响到问题解决效率[4]。

2.3实验室安全建设力度不足

即便药物合成实验室是制药工程和教学科研的重要环节,在仪器设备和化学药品的购置、管理中重视程度较高,投入力度较大。但是,实验室的安全建设方面,却始终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安全建设投入力度不足的问题较为普遍,缺少必要通风橱、通风排气管道、专门化学废弃物处置场所和紧急供电系统,容易受到不确定因素影响诱发安全事故[5]。

3药物合成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有效措施

3.1加强实验室安全知识宣传力度

为了保障药物合成实验室安全,如何提升安全管理有效性,需要转变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扩大实验室安全知识宣传力度。定期组织实验室相关人员参加安全知识教育宣传,提升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自觉规范行为举止。同时,可以设立宣传栏,制定安全制度,组织安全知识讲座或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在完善安全知识理论储备同时,切实提升人员的安全意识,营造安全的环境[6]。

3.2适当的增加实验室经费投入力度

药物合成实验室内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操作不当或是使用不当,都可能诱发安全事故。因此,应设立单独的药物合成实验室,配备专门的药品橱、通风橱、实验防护用品、医药急救箱、疏散标志和功能区操作危险因素等,同时配备灭火器材、消防栓等,此类安全装置应定期更新和完善,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可以正常使用,最大程度降低事故出现概率,维护人员人身安全。药物合成实验室可以增加专项经费投入,对化学废弃物集中统一处置,将安全因素尽可能消除,创设安全环境保证药物合成实验室正常运转[7]。

3.3落实安全责任制到实处

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责任部门,由专门人员负责药物合成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完善相应制度和机制基础上,严格执行各环节的制度。结合不同的药物合成实验室特性来设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相关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并将责任落到实处,提升人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安全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3.4强化安全管理监督

安全管理监督工作,关乎药物合成实验室各项工作有序展开的可靠手段,要求实验室相关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实验室运行情况,检查内部化学药品使用、存放是否规范;仪器装置是否正常使用;化学废弃物是否及时有效处理;消防设施是否配备齐全,是否过期等诸多内容。一旦发现有不合乎安全管理要求的问题,及时上报和改进,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3.5编制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药物合成实验室在安全管理中,即便安全管理工作规范、标准落实到实处,但也不能完全规避安全事故出现。所以,为了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应契合实际情况编制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安全事故包括实验室中毒、爆炸、火灾、化学品腐蚀和触电事故等,定期实战演练,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以有条不紊地应对,最大程度上减少事故损失,维护人员人身安全。

篇8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 安全管理 对策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12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是学生进行实验与创新、发明与创造的基地,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1]。在各种实验室中,化学实验室与其他基础实验室不同,化学实验室需要经常使用大量易燃、易爆和有毒的化学品,加之化学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各类仪器设备常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因而其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要高于一般的实验室。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可行、有效的安全防范体系,不断加强和提升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为教学、考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提供安全可靠的软硬件环境[2]。

一、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原因

(一)物的不安全因素

化学实验室使用的化学危险试剂较多,物的不安全状态无法避免,实验中使用的大都是些易燃易爆物品,以及一些高温高压仪器等,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或者违反操作规程,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1.化学试剂。实验中使用到的易燃液体如甲醇、乙醇、乙醚、丙酮等;易燃气体如氢气、氧气、乙烯气等;易燃固体如硫磺、五硫化二磷等,这些物质的燃点都比较低,经加热、撞击或遇到明火,会迅速燃烧,很容易发生爆炸。

2.剧。化学实验室经常需要使用一些有毒药品,以及一些剧毒的实验中间体,这些剧若保管不当或使用不当,将引起人体机能发生改变,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人中毒死亡。

3.危险化学品泄漏。有的化学实验的进行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甚至高温高压,而长时间的使用和溶剂的腐蚀,加速了仪器设备的老化,如果对仪器的维护和管理不到位,使得设备带故障运行,极易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从而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危险,不但危及生命,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二)人的不安全因素

人的不安全因素,是指思想上不重视,精神状态不佳,能力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和专业知识等。

1.安全管理政策不健全。目前许多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都是由校办公室或保卫处负责,但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非常复杂,不仅仅是简单的防火防盗,还涉及很多专业技术知识,若没有专业人员,很难有效开展工作,可能会因为错误的施救方法,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2.安全意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思想,安全意识薄弱。虽然在上实验课前,教师都会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尤其是对刚进实验室的大一学生,然而这种安全教育流于形式,老师讲,学生听,等到真正做实验的时候,学生把这些安全教育完全抛于脑后,不按操作规程,甚至违反操作规程,这就极易引发实验安全事故。

(三)管理缺陷

很多化学实验室没有制定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让老师和学生无章可循。甚至有些实验室没有明确的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出现推脱,混乱的等现象,致使人的不安全因素大大提高,引发许多安全隐患。

二、化学实验室安全现状

(一)人员流动快,安全教育难度大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不断上升,实验教学及科研的场地逐渐增多,因此需要部分聘用的实验人员,但因待遇低,流动性大。而对于学生,化学类的本科生四个年级,研究生三个年级,在实验室工作和学习几年后就毕业离开,在这短短的几年里难以通过有限次的安全培训就能达到安全管理,因此,实验室的安全教育难度大。

(二)学生不按规程进行实验

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比较强,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实验,若在化学实验中,不按规程进行,极易造成重大的人身安全隐患。比如在实验前,只对实验中使用的化学品本身的特性有所了解,而对化学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不按相关规定存放危险化学试剂或药品,甚至随意处置化学垃圾等等,这些都有可能给自己,实验人员及周边环境带来巨大的安全威胁。

(三)消防器材单一

高校实验室大多配备的消防器材都只有常规的灭火器,而化学实验室里的化学品性质多样,成分复杂,有些药品如活泼金属,有机溶剂及电器设备着火,无法使用常规手段扑灭,常规的灭火器无法满足实验过程中突发事件时的要求。

三、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化学实验室的所有学生都必须在参加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实验室。除了在入学开始统一进行的安全教育,在各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各实验课老师根据实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讲授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还可以通过举行一些安全知识方面的竞赛,让学生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基本技能和应急处理措施。

(二)完善规章制度

任何管理都需要规则制度,建设制度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制定一套严格、可行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化学实验室安全卫生手册,废弃物处理规定,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压力气瓶安全使用管理规定等,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从体制上进一步完善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

根据各个化学实验室进行不同性质的实验,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沙等,并在楼道里配置紧急报警装置,定期检查消防器材,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防灾重于救灾,尽管小事故难以避免,但大型事故是可以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扼杀在摇篮里的。技术上可以安装各类消防措施,不同类型的火灾报警器复合使用以第一时间发现火情,消防通道保证人员的紧急疏散和救援。管理上则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规则制度避免人为失误,努力营造一个安全、环保的实验环境。

参考文献:

篇9

HSE管理体系集各国同行业管理经验之大成,是一种先进、系统和科学的管理模式,突出了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思想[1],强调人员的健康、安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对安全生产具有很??的指导作用。在石油系统内推广实施该管理模式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化学实验室的性质与石油石化企业内的实验室存在相似性,因此化学实验室在安全管理方面可以借鉴HSE管理体系的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建立健全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合理、规范的制度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高校要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全面制定、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做到让师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学校要按照化学实验室的不同类别制定危险化学品、放射源、生物、剧毒物品、设备设施等的安全管理制度。各院系应根据本专业实验室特点制定院系级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或使用注意事项,实现层级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

2.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责

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院系主管领导、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学生的安全管理责任,明确职责。做到“凡事有人负责”,杜绝“谁都管,谁都不管”或者“根本没人管”的现象出现。

3.做好风险识别评价,提供安全防控依据

风险识别是一切安全管理的基础。安全管理部门每年应当至少定期组织一次实验室风险识别评价工作,辨识化学实验室存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制定目标指标、编制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措施、监视测量等。最后将各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培训、通知、文件下发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让师生和有关人员做到提前预防,心中有数。

4.制定安全管理方案,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方向

要针对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存放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场所缺少必要的警示标记、缺少火灾报警系统及存在的其他问题,制定预防措施或管理方案。对需要整改的安全隐患按照“5W1H”的原则采取措施,即应在管理方案中指出为了达到实验室安全要求要采取的一系列手段,明确为什么(why)做、谁(who)来做、什么时间(when)做、在哪(where)做和怎么(how)做,做到方案有针对性、具体、清晰、可操作性强,对实验室的安全使用方案进行策划,避免发生事故。

5.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首先,高校要制订安全培训计划,为学生开设专门安全知识培训以及应急逃生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其次,把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学生的入实验室前和教职员工上岗前的必修课进行培训。最后,利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校内论坛、校报、校园广播等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普及安全和救护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水平,最大限度降低实验室安全隐患。

篇10

关键词:绿色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化学实验课程

1问题提出与绿色化学

“8•12”天津港码头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震惊全国,甚至世界。这种特别重大的安全责任事故,至今压在人们的心底无法抹去。然而,近年来高校实验室(中心)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而且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财产甚至生命的重大损失。认真地梳理、调查、分析这些安全事故的原因,非常明显,主要起因:(1)不正确的安全观念和态度(侥幸、无所谓、不在乎);(2)缺乏知识及技术;(3)生理的不当不适应;(4)不适当的环境和设备引起的行为。总之,是人的责任安全意识不强或管理不善,都是人的因素。据确切统计,人为因素占98%[1]。因此,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EnvironmentallyBenignChemistry)、清洁化学(CleanChemistry)。即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减少或消灭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2]。可以看出,绿色化学注重源头预防,提倡无毒、低毒原料和反应条件的应用,使资源和原料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实现环境的无害化和可持续化发展。基于绿色化学理念,在绿色化学视域下,尝试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创建绿色、环保、安全的化学实验室管理升级版,取得了良好效果。

2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安全管理

2.1加强绿色化学教育

树立实验安全意识绿色化学教育主要是绿色化学思想、理念、“5R原则(不用危险品、减少用量、循环使用、回收再用、再生)”的教育。把绿色化学的思想和理念融入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贯穿到化学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理论教学的绪论课,在讲好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发展、应用中,适当提及新兴学科绿色化学的研究对象、发展以及应用,让学生知道绿色化学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用处。尤其是在讲授化学科学技术对科学和社会历史贡献时,一定要提到,化学科学技术的另一面。即人类生态环境的化学污染和化学产品的安全危害。让学生一开始就有绿色化学的思想和理念,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始终具有绿色、环保、安全的意识和责任。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定律、技术、方法和化学反应过程都可以融入绿色化学的思想和技术。化学实验课教学中,更是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用绿色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减少或消灭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如何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的排放;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以及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教育以绿色化学为科学基础,使师生“知其所以然”,使其体会“何应为、何应不为”,将安全意识转化为安全习惯,实现安全意识固化和安全行为常态化。加强师生实验安全操作技能训练,从每个细节入手,从根源上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实验教室里有《化学实验规则》《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化学实验室安全歌》以及“绿色、环保、安全”的红色标语,使用仪器设备、药品用品上有“绿色、环保、安全”的标签。处处是“绿色、环保、安全”的字样,事事是“绿色、环保、安全”的责任。营造了“绿色、环保、安全在我心中,绿色、环保、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这样,在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参透绿色化学的思想和理念,常念化学实验安全的“紧箍咒”,就能安全无忧;只有警钟长鸣,才能防患于未然。

2.2制订绿色管理制度

明确实验安全责任哲人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安全的保障和“笼子”。在绿色化学的视域下,首先对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分析研究,增加绿色、环保、安全的实验内容,去除毒性强、污染重、危害大的实验内容,用微型实验和替代实验的方法,保证化学实验内容的绿色安全化。对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进行认真的修改完善,在《化学实验规则》《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化学实验药品仓库安全管理规定》中,有法规依据,包含绿色化学的理念和技术;有严格的实验操作规范和责任担当赔偿要求。尤其是,还全面制订了《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筑起化学实验绿色、环保、安全的“防火墙”,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立下了不可逾越的规矩。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还有两项必须做好的工作。一是,化学实验“三废”的处理。高校化学实验的内容广,学时多,频次高,任务重。所以,“三废”物品量多危害大。为此,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主要是废气、废液能收集净化的,收集净化后再处置,不能收集净化的,在确保流通的情况下排放。对废渣,特别是剧毒药品,实行个人责任处置制度。多数是封袋,贴上标签,注明废品名称和危害,安全处置。二是,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3]精神,化学实验室的危化品仓库,有懂技术、有知识、管理经验的专人管理。并实行,需要主管部门签字的《人员准入制度》,有管理人员负责的《人员进出登记制度》和《物品进出仓库登记制度》等。始终绷紧安全管理这根弦,处处扎牢安全管理这个“笼子”。

2.3遵循绿色化学理念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2.3.1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绿色理念

绿色化学的理念可概括为“三性”:一是洁净性,致力于从源头上防止和消除污染;二是原子经济性,在获取新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子,实现“零排放”;三是安全性,尽可能不使用有毒或有害的危险化学品,反应条件尽可能温和或安全。该理念的目标并不是被动地去消除安全存在的隐患,而是要主动地从源头上去“防患于未然”,有效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根本上转变思维方式,培育师生安全思想观念,提高其安全素质,构建完善安全技术体系,将实验室的危险降到最低程度。基于这一理念,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又负有新的工作责任。实验室的设施建设,仪器设备、药品的购置,实验技术和方法,从计划到实施都要遵循“三性”理念,重视安全管理的整个过程,形成化学实验室绿色、环保、安全的管理系统模式。

2.3.2设施设备的安全绿色化

按照绿色、环保、安全的要求,学校投入较大资金对化学实验室的校舍、水、电、通风、实验台等进行合理设计和升级改造。选用原材料保证带有绿色环保标志,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给排水管径不小于规定数值,以确保给排水的通畅;照明电与动力电电闸分开,设计短路、过载、漏电等保护装置,确保一键断电,有效遏制事故的蔓延;通风、排气系统满足大型精密设备的特殊需要,便于有毒有害气体的散发;建立了消防预警设施,事故警报系统、呼救系统、逃生系统等。设施设备的绿色化,从源头上堵住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消防、报警、呼救、逃生系统的设置,在事故发生时都会发挥最大效益,使危害程度降至最低。

2.3.3实验技术方法的绿色化

从绿色、环保、安全的角度出发,优化实验教学的内容。采用“替代”原则,对于毒性、危险性较大、成功率较低的实验(如硝基苯和浓硫酸的制备),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虚拟模拟实验;用调温式电炉替代酒精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倡“拒用”原则,淘汰毒性大、危险大、耗量大、污染严重且成功率低的实验,选用无污染或者少污染的实验,如氯化钠提纯、醋酸质量浓度的测定等。实施“减量”原则,精密计算,严格控制实验药品用量;积极推广微型实验,保证实验操作安全和“三废”污染的减少。贯彻“循环”原则,尽量选择反应产物可以连续利用的实验,让实验产物可以被其他的实验所用,节约成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绿色化学理念、技术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效益。

3结束语

化学实验室虽小,但安全管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系统工程。实践证明,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只要领导重视,管理人员用心尽力,融入绿色化学理念,采用绿色化学技术,就能使安全管理升级。近几年,在绿色化学的视域下,加强绿色化学教育,制订绿色安全管理制度,提升绿色化学实验技术水平,使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杜绝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也遏制了小事故频发的势头。基本形成了高效安全的管理模式,创建了绿色、环保、安全的化学实验课程体系。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良好环境,也为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新途径。

作者:仲婧 朱晓慧 曹晓群 单位:泰山医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仲婧.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化工贸易,2015,7(3):148.